音乐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课程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课程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高中生音乐教学优化方案流行元素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78

现阶段高中基础教育对音乐教学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上都做了详细的规划,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等多种模块的添加与完善体现出了对高中生音乐学习的全方位多角度思考,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化选择。在总的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如何提高音乐教学魅力、优化音乐教学结构是教师普遍面临的课题。

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优势分析

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全方位素质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改变学校与家长对音乐课程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角度来看,虽然其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与压制,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习音乐的愿望。兴趣是学习新事物的动力,高中生对音乐不同种类与形式的好奇心是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方案优化设计的重要思考领域。另外,高中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定的思维体系,也喜欢表达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见解。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借力点。

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方案的优化措施

1.将“流行元素”引进课堂

针对音乐教学实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适当引入深受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找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契合点,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如教师可选择陈奕迅、谭晶合唱的《龙文》,陶础⒄乓埠铣的《小镇姑娘・万事如意》等经典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糅合的曲目,周杰伦、方文山合作的一系列“中国风”歌曲以及改编自世界经典钢琴曲的流行歌曲等作为教学案例。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在比较分析中既可以使学生对流行音乐有全新的认知,也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加入流行音乐,弘扬民族音乐,二者并行不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用联系的辩证观点看问题,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形成丰富性多样化的课堂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了高中生对“流行美”的需求,又将经典民族音乐传承了下来,还有助于高中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2.教师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音乐课程优化的受益者,而教师是末端环节的落实者。首先,在音乐教学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源头上,即自身音乐素养上做深入的学习与调整,使自己具备多样化的理论知识,以应对不断发展的音乐课堂和高中生的心理变化。其次,音乐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观也深深地影响着高中音乐课程的优化。音乐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严谨的教学观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逐步培养高中生的音乐兴趣与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模式,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用情感来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最后,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建立以人文情感为本的互相学习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使他们掌握音乐学习的主动权。

3.引入多样化的音乐形式

篇2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往往模仿本科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化音乐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音乐技能即歌唱、弹奏、舞蹈能力和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既不能开口唱,也不会动手弹,理论知识不能够很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形成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艺术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不能完全套用本科院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而是应在市场的引领下,明确学前教育(音乐方向)的培养目标,即幼儿园音乐教师及各类音乐培训机构专任教师,把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特点结合起来,培养具备一定音乐教学能力、能为幼儿阶段各个年龄层次和各种音乐门类开展教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确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引领

职业岗位与教学计划的紧密结合就是以清晰而准确的本专业方向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为引领来安排教学。及时把握学前教育市场的发展动态和音乐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幼教音乐人才”和“缺乏什么样的幼教音乐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幼教音乐人才”。如前段时间,市场上刮起了一股中国风,幼儿园的孩子们纷纷学起了中国民族乐器,各类艺术培训中心和琴行也相继开设了古筝、琵琶、葫芦丝等民乐课程,民乐教师们供不应求。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瞄准这一时机,开设《民族乐器入门》、《钢琴与民族乐器维护》等课程,以满足市场对民乐教师们的需求。

2.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

岗位能力即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备的适应岗位需要的技术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职业教育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见,在未来的六年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以学生对职业岗位技能的熟练掌握与应用为依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学生,所必备的岗位能力:

(1)能够演唱、编配大量的儿童歌曲,并具备从事童声歌曲编排与指挥的岗位能力。

(2)能够弹奏,编配大量的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并具备在两升两降调式以内熟练移调的岗位能力。

(3)掌握大量的儿童舞蹈动作,并具备从事儿童独舞、集体舞、音乐剧创编的岗位能力。

(4)掌握音乐教学法的内容,并具备从事儿童音乐课程、音乐活动、音乐晚会设计的岗位能力。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避免传统学科式课程建设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灌输,或单纯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着眼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流程、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等渗透到整个课程建设中去,给学生以充分的、真实的工作过程体验,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能感受到强烈的工作氛围,体验到未来的工作中所要求达到的规范操作和职业标准。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所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课程,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同时还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课程设计为四个板块,不同板块的课程在结构和内容上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同一板块间的课程内容按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呈纵向螺旋上升。

1.声乐板块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不同于一般音乐专业的声乐课,一味追求演唱技术、技巧的高难度,而是应该降低对学生演唱技术、技巧的要求,拓展学生声乐学习的领域。声乐板块不仅可以将《儿童歌曲演唱》和《儿童发声方法及嗓音开发与保护》等与幼儿园教学实际息息相关的内容纳入进来,而且还可将《视唱练耳》《声乐作品鉴赏与分析》《童声合唱与指挥》纳入进来。同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选择一些新创作的优秀幼儿歌曲或幼儿园教材中的歌曲,将其充实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板块的教材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到幼儿园歌唱教学工作的实际。

2.器乐板块

器乐教学板块包括《钢琴》《电子琴演奏》与《手风琴入门》等基础课程,《和声学》《键盘即兴伴奏》等拓展课程也可以纳入进来。由于《钢琴》是技巧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对弹奏者手指能力要求较高,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入学前又没有接触过键盘乐器,所以学生对这门课往往是既感兴趣又有点恐惧。同样,《和声学》是一门纯音乐理论课程,既生涩又难懂,学生面对它,往往会望而生畏。如果只为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而一味地要求学生像音乐院校的学生那样反复地弹奏练习曲,或者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和声学》的教学内容,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消磨殆尽。鉴于为儿童歌曲编配即兴伴奏才是幼儿园音乐教师最常用的工作技能,所以器乐板块的教学就应在学生初步掌握键盘正确的弹奏姿势、正确的触键方式及正确的指法运用后,适时地加入对作品进行和声分析的内容,即《和声学》内容,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不同的和声语汇与伴奏织体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在此基础上,开设《键盘即兴伴奏》课程,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有关即兴伴奏的正确方法,掌握常用和声语汇及伴奏织体,掌握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歌曲(主要是儿童歌曲)的伴奏方法,使之能够完全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工作。

3.舞蹈板块

与普通专业舞蹈院校培养在舞台上独当一面的表演型人才不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舞蹈课程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从事儿童音乐教学时,不仅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肢体语言的训练,用形象的舞蹈语言让幼儿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幼儿独舞、集体舞蹈的创编与排练。因此,在这一板块中,可以适当降低舞蹈基本技术、技巧的难度,减少《舞蹈基训》的课时,同时,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作品鉴赏》《幼儿舞蹈创编》等课程纳入进来。

4.音乐教学板块

篇3

曾经,我们的教学模式拘于传统,不是从学生出发,而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唱歌环节“我唱你学”、在乐理知识的学习环节“我讲你记”、在鉴赏环节“我说你想”、在实践环节“我说你做”。方式方法的简单和滞后使得所有的课程“一目了然”,长此以往,形成学生失去兴趣、教师索然无味、学生越加漠视课堂、教师越加简化过程的恶性循环。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所以,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终目的指向了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动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学习,积累感性经验,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不仅仅是教师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更应该是影响学生当前和今后音乐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转变多种教学方法,课堂就会出现新的活力,形成学生兴趣盎然、教师生动引导、学生越加重视喜爱、教师越加倾囊相授的良性循环。

二、教学实践由传统型转变为精细化

新课程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材中设置了表现与实践、感受与鉴赏、活动与创造三个教学模块。初始阶段,包括笔者在内很多教师觉得材料设计较为理想,使用中会不同程度地进行“折扣”,但随着时间的转移,我们也从传统型逐渐转变为精细化。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正是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在音乐聆听、表演和创作教学中,必然需要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效果,其他环节匆匆而过,在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欠佳时,就开始复杂的创新活动设计活动,看似“繁花”一朵,实则本末倒置,忽略了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性要求,怎能顺利切实完成教学目标呢?以京剧教学为例,笔者在京剧教学中先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京剧艺术的服饰美、唱腔美、扮相美、动作美、语言美、表演美。然后和学生一起研究这些美的具化体现,在“唱念做打”四功中先完成学生最易完成的“念”。通过学习京剧《拾玉镯》中一段玉娇与媒婆的念白对话,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然后教师示范一段《拾玉镯》中喂鸡的表演,启发学生观察和模仿京剧中的“做”功,之后是“打”功,最后是“唱”功。教师以“问题解决”为抓手,由简至难,为学生创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阶梯或扶手,把每一个教学设计落实成为学生创建探究和展示的空间和舞台,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教学实践做到精化、细化、切实化,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内容由局限型转变为多元化

有的教师停留于教材规定内容,满足基本教学要求,拓展延伸选用曲目的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不强,多局限于常见的传统汉族与欧州音乐题材的创作歌乐曲为主。很少引导学生在综合文化背景中全面地理解音乐。在教学中缺少多元文化感的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的音乐观念和音乐视野的狭隘、师生互动少、学生的主体性会受压制、求知欲受到压抑。从教师方面看,有些教师满足现状,自身音乐素养和技能停滞不前,导致其教学内容的局限;从学生方面看,大多数中学生是没有什么音乐基础的“零起点”学生,在当代传媒的强大攻势下,他们的音乐喜好范围大多数都是当前流行通俗音乐,在社交化和商业化的导向性驱使下,呈现出涉猎范围窄、趋势跟风多、低趣幼稚化的选择,在课堂中就表现为对教材内容的“不来电”。而我们知道,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多体现于其综合性特征,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学中,教师以音乐为教学主线,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适当和巧妙选用当下流行因素,同时关注本土音乐,引导学生在综合多种学科、多种艺术、多种文化的背景中全面地了解音乐、理解音乐,让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不断增进自身音乐素养,用音乐伴随人生,用音乐丰富人生。

四、审美教育由轻弱型转变为凸显化

中学音乐教育往往多被赋予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政治、伦理、道德等教育固然重要,但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始终不能偏离美育的方向。音乐课程有辅德的价值,这是它的外在价值之一,而音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是审美价值,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只有实现了它的内在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外在价值,发挥音乐教育以外的一些功效,这也是对音乐本身的一种超越。从音乐作品中体会高尚的情操,从音乐知识中学习人生的哲理,这些都是以音乐的感悟为基础和前提的。轻视弱化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谈何“以美辅德”?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讲解某首歌曲内容时,不必要长篇大论花上大半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述历史故事、英雄事迹及随之引发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情操等等审美以外的东西,而应把音乐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凸显音乐的审美性,引导他们从音乐的音响中感受并逐渐学会领悟其深刻内涵。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给学生以审美的愉悦,学生在这种审美愉悦中得到情感的共鸣甚至人格的升华,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

篇4

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有效性在今天倡导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是音乐教师的必然选择。只有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在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一些音乐教师既没有改变自身教学的动力,也确实不知道如何去做,导致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然使用较为落后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目前的新课程教学标准,在音乐课程中,我们也提出了三维立体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立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满足学生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体会到学习兴趣。作为音乐这门课程而言,更具有一些独特性,因此对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对于音乐讲课内容而言,应该具有意境美、情感美、音韵美、配器美等一系列特点。音乐作品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在选取音乐作品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选择意境悠远,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丰富情感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要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带动起学生。虽然音乐教师不是诗人,但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自己具有一些诗人的情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作品所描写的意境给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正所谓以情动情。让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的创新,要充分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手段。所谓的教学设计和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具有相似之处,但是比备课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且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考虑和体现。教学设计的创新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要力求在课堂上充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自己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让学生学到哪种程度,让学生实现哪种情感体验,而教学设计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其中,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应该是教师重点把握的,毕竟学生学习音乐课程,重要的是通过音乐作品,体验美感。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要给学生正确的学习音乐的方法。毫无疑问,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能让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达到一个高度。

三、音乐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巧妙结合。音乐作品必须在真实情感中得到体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情趣。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认为情境设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

教师的语言运用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巧妙地运用语言,这样才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解音乐作品《中亚细亚草原》时,并没有直接就给学生展示音乐,同时通过语言描述音乐中的场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这个时候,一支商人的队伍缓缓走来,他们在军队的保护下,安然前行,他们走得很安静,慢慢消失在远方。这个时候,歌声并没有停止,仍然在人们头上慢慢地盘旋,余音绕梁一般。”教师在讲解时,除了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把学生带到音乐情境中去。

2.通过实物来创设情境

运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和认识。例如,在欣赏小提琴作品《梁祝》时,教师可以把小提琴拿到课堂上,亲自给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把握。笔者在讲解《雪绒花》这一节次内容时,会把一些用到的乐器拿到课堂上来,先不说教学效果如何,这种直观形象的乐器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些学生会忍不住动动乐器。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演奏一些他们比较熟悉或者比较喜欢的乐曲,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比教师生硬的讲解要强上许多倍。

四、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构建开放课堂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这种局面必然会被逐步打破,学生主体的地位必须更加充分的体现。教师应该由高高在上的位置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进行音乐的学习与分享,一起参加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让学生参与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在演唱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表演,或者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二人合唱或者二人对唱,或者是多人合唱等形式。教师融入课堂是学生融入课堂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重要途径。音乐的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中学阶段,学生对音乐认知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校都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这都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有利的条件。由于音乐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把音乐课程教授的有声有色,受到学生的喜欢,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和高效的,应该是受到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程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音乐欣赏课;应用

音乐是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近年来,某些中职学校存在音乐教学质量差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中职学校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

1.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的作用

1.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结合,从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其较为生动的视频图像可以使中职学生更重视音乐课程内容,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后,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音乐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不断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内容的看法,从而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

1.2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能够记录音乐教师的历史备课材料、教学设计文件等等,便于音乐教师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音乐教学水平。信息技术能够将多项媒体元素进行整合,当课程内容在信息技术的处理下,能够将繁杂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视频文件,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欣赏课程知识,有效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同时操作较为便利的信息技术有效降低了音乐教师的工作量,提供给音乐教师更多的时间去设计课程内容,使正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更高。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设计环节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环节,使课程设置更加完善。

2.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2.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素质教育环境中,中职音乐教师对课程进行改革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能够培养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汇中的优势,音乐教师可以参考以下策略:音乐教师在课程教学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中职学生的视觉感,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欣赏课程的魅力。例如:在新疆歌曲鉴赏章节中,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新疆区域的歌曲。为了使学生了解新疆的地理环境、风俗特色,音乐教师应首先播放新疆的民族乐曲视频,使学生能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熟悉音乐节奏,随后音乐教师应对歌曲节奏、五线V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明确唱法,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由于某些中职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导致音乐课程的教学活动难以有序开展。在该环境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例如:在对乐器进行讲解时,音乐教师应提前搜寻较多的乐器图片、乐器使用视频等,使学生通过观看对应视频来了解乐器知识。为了增加学生对乐器的印象,音乐教师还可以制作”PPT”课件,结合乐器结构进行逐一介绍,随后音乐教师还应讲解乐谱,从而使中职学生具备识谱能力。

2.2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由于某些中职学生不重视音乐课程,导致其教学质量不理想。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的积极性,中职学院应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例如:为了提高音乐欣赏课的开放性,学院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开设网络教学课堂,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地课程内容。对于不懂的音乐知识点,可以在网页上进行留言,由学院的音乐老师进行回复。在音乐问题的探讨过程中,还能增进学生与音乐教师的感情;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中职学院应创建对应的音乐教学官方微博,及时满足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审美需求。

2.3应用音乐教学软件

近年来,音乐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其引入音乐课程教学中。唱歌是音乐欣赏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灵敏度,应反复收听音乐歌曲。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能力不同,其音乐基础水平具有差异性。某些学生存在发音不标准、节拍不准确等问题,降低了学生的个人音乐素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音乐教师应积极推广音乐娱乐软件。例如:学生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练习过程中,应启动音乐软件的“录音功能”,当录音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播放录音”等功能,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由于音乐软件具备“添加好友”的功能,音乐教师应将其学生添加为好友,通过听取学生在其主页上分享的歌曲,来对学生唱的歌曲进行点评。值得注意的是,音乐教师应坚持“表扬为主,鼓励为辅”的原则,避免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当前环境中受到了广泛运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中职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够丰富教师的讲解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途径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关注,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和体系中,中职音乐课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在学生素养培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现。但目前很多中职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思路与方法显得过于传统或陈旧,为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应有作用,探索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音乐教学是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了一定成效, 以下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到中职音乐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二、中职音乐课程现状及特征

1、课程地位欠妥。中职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初中起点的学生为主,正处于身心发展发育阶段,其意识形态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音乐课程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目前很多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课程教学活动普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与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与关注明显不够,使音乐课程发挥不了其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效果欠佳。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一般会从介绍作品情况、创作背景等开始,然后教唱歌曲,形成了课堂上语言多、音乐少,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少,教学内容多、教学场地少,学生被动接受多,主观创作少等现象,最终使整个音乐课程教学陷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沉沉、云里雾里的尴尬局面。

3、教学模式欠新。中职音乐教育不只是一种技能教育,也不是纯粹的审美教育,它是以音乐技能训练为基础,以情感培养为导向,以审美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形态,从教学模式上应该以艺术体验为核心,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理解与喜欢,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音乐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感受与感悟,同时通过音乐对学生的感染与感化,形成两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效能的发挥与体现,在中职音乐教育中,通过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结合音乐教育的自身特征,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音乐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以此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及模式构建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和情景模拟,通过亲自体验来获得相应感受,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因素。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强调学生认知能力和多元潜能的训练与开发,重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具有深厚的内涵与丰富的情感,音乐课程教学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在于理解它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和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生命力,《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的情感。这些音乐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只有让学生在感受当时的情景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艺术和情感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挖潜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内容体验活动,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策划相应教学项目与情境,通过任务的布置,学生在以任务为驱动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内容体验,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领悟,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音乐,展开联想,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实现知识的归纳与提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学习项目设计— 教学情景策划— 学习团队组织— 项目任务布置— 项目任务启动— 项目成果检验— 项目成果分享等,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项目的开发者与成果的检验者,学生是整个项目任务的执行者,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性音乐活动,从而与音乐产生生理、心理的相互作用,激发内在的音乐感受,在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成功、愉悦的音乐体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程内容学习任务,获取了应有的音乐知识。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从教学形式与方法上实现突破,同时在教学场地和教学考核方式上实现突破,体验教学不仅可以在固定的教室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利用比赛、文艺晚会、户外等开展体验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采用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保证了每一个学习项目的有效实施,在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项目任务的压力,有效防止了学生漫无目的、自由放任甚至是音乐课堂教学一片混乱现象的发生。

四、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途径

根据音乐课程的学科特性,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的实际,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实施,第一层面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第二层面以音乐比赛为提升,第三层面以文艺汇演为拓展,实现三层面教学互动,让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其应有地位与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美育熏陶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整个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主体,结合音乐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科学进行教学设计与项目组织,具体可以从以下步骤实施教学活动:

(1)构建项目、创设情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结合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构建一个教学项目,根据教学项目内容构成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如音乐作品环节可以把学生分组,创设“我是大评委”现场点评教学情景,唱歌环节可以创设“KTV”、“非同凡响”音乐会或“歌星演唱会”等场景,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室布置等方式结合课程内容特征和学生喜好、心理特征等有意创设各类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情感,通过可感知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续的任务承接做好充分准备。

(2)任务驱动、引导体验。体验并非漫无目的、想干吗就干吗,教师根据教学项目内容分配给各组学生或个体学生体验任务,教师通过前期任务分析、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根据教学情景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角色转换或扮演,成为任务完成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打开音乐创作与思考的思维大门,学生在充分把握任务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想象力享受音乐感觉、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充分领悟音乐的情感因素,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为下一阶段的大讨论准备体验感受的发言素材。

(3)体验讨论、思维碰撞。经充分体验和任务的执行,每个组(或每位学生)已对教学项目体验之旅有一定感受,但由于学生个性特征的不同,在体验中往往会有认识的共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性,在讨论过程中会不断提出新问题、新看法,通过思维碰撞又不断涌现出新的观点与想法,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信、大胆、准确表现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与讨论中触摸知识、获得知识、探究问题,实现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总结评价、画龙点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是整个局面的掌控者,经过学生充分的思维碰撞与讨论,了解了学生对本项目教学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知识反馈与问题探讨,结合体验学习的基本知识要求,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体验活动合理分析并考核,纠正错误认识与知识上的偏差,最终让学生准确掌握项目所要求的音乐知识,同时加深和拓宽学生的思维与音乐情感。

总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日益推进,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呈现,体验式教学模式虽在很多课程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应具体结合学科特性与教学特征,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如何真正体现其教学优势还须进一步探讨和改进,让体验教学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程喜乐,李东.中职教学新尝试:体验式学习.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9.12

[2]徐淑玲,郑丹.初中音乐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教学论坛, 2007, 第六期

篇7

一、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一是努力增进音乐知识的深度。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学习,不仅仅是了解它的节奏、旋律、歌词、曲调,而且要深刻领会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人生经历和对现实生活感受的综合体现,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加强对有关音乐作品背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深入了解音乐创作者的生平、思想、个性,以及作品的民族特性和产生的时代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中很好地解读作品,帮助学生深刻领会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

二是积极拓展音乐知识的广度。网络信息时代的资讯传递非常迅速,各类音乐作品也借助网络广泛流传,音乐教师要时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多聆听国内外的优秀作品,不断探索学习音乐的未知领域。特别是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他们对时下流行的一些更符合当代年轻人口味和情趣的通俗歌曲比较感兴趣,音乐教师对这些方面也应有所涉猎研究,并适当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着力提升音乐综合理论素养。高中音乐教学不再是教学生一些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简单教育,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当紧紧围绕高中音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随时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提炼出符合自身情况和高中实际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音乐教育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二、要有谋划设计的能力

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需要围绕教学课题更加独立、开放地开展课堂教学。虽然音乐教材、教参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一些参考和指导,但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多样性、变动性、复杂性因素增多,必然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强化教学的谋划设计能力,努力使音乐教学目标更明确,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灵活,实施更有序。

科学确定教学目标。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向,对音乐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和调控的作用,是音乐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音乐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和根本依据,只有目标明晰准确,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音乐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导向,教材内容为主体,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为目的,科学、规范、准确地制定音乐教学目标,有效指导教学活动开展。

严密编制教学方案。拟定具体教学方案是实施音乐课堂教育的蓝本,也是上好一堂高质量音乐课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案的内容包括了课程题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材分析、教学导人、实施过程、媒体运用、板书设计等项内容。在编制教学方案时,音乐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的重点设计教学思路、教学的内容设计方法步骤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互动环节,反复预演教学过程并加以完善,保证教学方案的成熟可行。

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不同的效果和作用。按照音乐鉴赏课程的要求,音乐教师要善于把教学方法与学科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结合起来,并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选用最合适、最恰当、最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三、要有组织掌控的能力

有序组织课堂教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对教学思路、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优化整合,并使其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产生效果的过程。音乐教师要围绕学生这一音乐教学活动主体,组织他们认真参与,深入学习有关音乐理念、情感和知识。在音乐课开始时要注重采用较好的导人方式,可以通过优美的PPT画面、震撼的视频场景、生动的角色扮演等,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

注重掌握课堂反馈。音乐教学主要通过音乐、画面、语言、情感、动作等表达方式开展教学,要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情况,通过对学生举止神态的细微观察来了解教学内容是否被了解和接受,并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确保教师输出的教学信息能够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比如,出现学生集体反映不能理解的部分,可以进行重点讲解;在部分学生不够认真投入的时候,可以适当互动活跃气氛;对个别学生出现分心的情况,可以通过善意的暗示提醒来帮助学生集中精神,等等。

及时开展评价分析。音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适时对教与学进行评价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方面要注重从知识点学习、作品内涵理解、精神主旨领会、情感态度变化和价值观塑造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析,既要有现场性的概括点评,也要作出阶段性的总结评语,帮助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

四、要有沟通影响的能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努力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工作方法、人格魅力等实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用音乐的审美和人文的精神影响学生的成长,完成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用出色的教学技能感染学生。作为美育工作者,音乐教师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用优异的表现来征服学生,给他们以美的享受。要有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的语句、精炼的言辞来增强课堂感染力。通过漂亮的板书、简清图表的投影、精美画面的幻灯等带给学生视觉的享受,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要有大方得体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通过恰当的教学姿态来传递一种美的风貌。

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一、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教学有了目标,教师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目标不明确,教师可能就会忽略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也体现在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方式方面是否更加科学而高效。传统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以知识的传授讲解作为核心。有效性更强的小学音乐课堂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快乐的感受,在一种轻松愉快而高效的状态下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的技能,提高学生在音乐这门学科中的人文素养。所以,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关注到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因此,教学目标是综合性的,这需要教师为了完成综合性的教育目标,设定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所以,目标是为了内容和形式所服务的,明确了目标,内容和形式在组织和设计的时候也便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提升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价值要充分地体现出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他们在音乐的课堂上才能有更多主动的思考和体验。有效性的高低与学生的参与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认真学习,主动学习,专注学习,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收获感。音乐课堂上学生是中心,是焦点,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偏好,学生越喜欢,他们的参与度也会越高。教师可以根据时节的变化,根据季节气候等的变化,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欣赏得越多,结合一些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欣赏,他们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就会有一定的提升。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尤其在鉴赏课中,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要求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感,给了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音乐作品本身所蕴藏着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人生经验,如果他们有过相关的经验,这样的音乐作品就能够打动学生的内心。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亲情友情的体验还是比较深刻的,所以,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重点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三、通过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互动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有效性的提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互动教学的形式可以被大胆地引入进来。互动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互动,而互动的设计,要求是由教师发出的。学生配合教师的活动,设计完成相应的互动,任务使得课堂教学的节奏活泼生动。能够高效地完成一系列的教学计划,而且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理解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教师知晓。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带有一种研究探索的性质,虽然小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人生经验等都不足,但是他们非常善于思考,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正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深度才会加强,他们在音乐这门学科中所得到的收获也会越多。教师常用的互动形式可以是提问,也可以将互动在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让学生形成小组之间产生竞争的关系。发挥他们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小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上。教师也要注重强调互动的规则,避免学生陷入到低效的互动当中。

四、结语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从素质教育思想的理念出发,考虑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将教学目标从情感、知识、技能几个方面加以明确,让目标更好地指导教学设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的过程。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感受,要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越专注,投入性越强,他们在音乐课堂上的收获也越多,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相应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新课程导学》杂志社招聘启事

让数学教学充满“数学味”

绘本——低年级阅读的支点

自信走向成功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大自然——幼儿成长的美妙课堂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人格的成长

打开心锁的钥匙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境教育

精心打造充满艺术魅力的音乐课堂

课堂语言:化平淡为神奇的“催化剂”——特级教师叶柱“重叠问题”课堂语言艺术评析

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策略刍议

亲近小数导学单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有效练习的设计

“五读”模式:为小学文言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人数小议

“残缺”更是一种美

浅议教师工作六步曲:备,教,批,辅,考,查

创新教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中几个关键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

数学思想之我见

“减负”从“增负”做起——浅淡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减轻学生负担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审、联、理、答、查——浅谈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基于动态生成教学下的初中政治有效课堂实践探索

在生活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

谈导致中学生早恋的因素及对策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思品课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文化内涵

参与式教学课堂设计三要“点”

提高化学课堂“实效性”的策略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策略

新课程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关于滑动摩擦力教学的设计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

数学课堂中的“语文教学”

“五题”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七年级英语词汇教学难点突破的途径

数学思想的飞跃及其对于数学教学的启示

倡导自主学习诱发创新意识

构建让学生“怦然心动”的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收尾的再思考

让思想品德教学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在班级工作中让学生写日记的益处

浅析班主任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作用

教师备课要真诚合作

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亮点”摭谈

初中音乐课堂学生意听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思考

化学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问题的成因、表现及解决策略

高中数学“双基”教学的误区及其应对策略与实践

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音乐;课程;整合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不断前进和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现如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始纳入了不少高校的学科中,特别是在高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单一的讲解和示范音乐学习的技巧往往容易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而采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配合教学则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够通过整合将学生知识获得重构,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学科知识。因此,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实现有机整合也就成为了现代教育改革体制背景下亟待完善的问题。

2 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的整合

2.1 适当转变教学观念是整合的前提

教师教学观念的整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的整合是指对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改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提出的新的要求。教育观念陈旧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对于枯燥的讲解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从而抗拒音乐课程的学习,而新课改要求激昂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程进行整合,并不只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内容加在一起进行教学,而是要将两者做到科学合理的结合,从而给学生带去高效的课堂教学体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教育改革实施的关键,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要注重自身教学行为,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将自己变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等等多重角色,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2.2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整合的关键

在高中音乐课堂上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感官机能。现代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结合形成的能动技术,教师在音乐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视频、音乐和语言等部件同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提高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自身的听、唱、写等功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提高。如在进行音乐鉴赏课《山林的呼唤》讲解时,教师就可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山林图片配合音乐进行播放,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下同时享受视觉上的美感,从中感悟到音乐之美和自然之美,让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了解到抒情音乐的内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的优势较多,但教师也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课堂的把握,若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依靠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教师也缺乏了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导致教学过程缺乏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的整合程度,当教师能够用语言或范唱来达到教学目的时,就无需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可借此拉近与学生距离,和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3 做好理论指导工作是整合的重点

要想做好教学改革实践工作,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做好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程的整合从本质上来看是一场以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改革。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来完成和创造的,但学生要完整这一学习过程就必须将所学知识进行新的有机整合与构建,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完善,教师就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对音乐课程有一个更好认知与感悟,其次,教师要做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与教学环节的搭配,遵循教学方式的整体性原则,依照教学设计和目标,将零散的教学知识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块整体,并形成较差教学系统,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来对知识进行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相互联系,提高音乐课程的综合度,让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教学指导思想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中的系统论演变而来,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世上的事物都是某个系统中的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能够结合形成具有特定机能的整体,该系统能够发挥整体的机能,并在整体的容易与构成的过程中产生聚集效应,而音乐课堂教学则是有老师、学生与教学知识为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教教师要想做好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堂的整合就要遵循正确的理论指导,促进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构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构建意义。

3 结语

音乐课是一门既抽象而又充满感彩的课程,信息技术则是这门课程的催化剂,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程的整合,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加工和利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学会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构建,从而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