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医疗质量;联动; 预警;医患沟通;医疗纠纷;医疗救助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522-02
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广大群众自我保护、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 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迅速攀升,医疗纠纷已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群众议论关注的热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难点,我院采取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技术水平、强化安全检查预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医患沟通、纠纷早期介入沟通调解,纠纷应急处置联动、医疗救助八位一体机制防范处理纠纷取得了一定成效,医院投诉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医疗纠纷严重程度明显下降,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位
院领导对医疗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成立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亲任委员会主任,业务院长任副主任。将医疗纠纷防范处理与创建“平安医院”、“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由院长和各科主任签订医疗质量安全责任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医疗、护理、后勤、保卫、纪检、党群、宣传等各科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医疗纠纷防范处理工作。
二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安全保障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全院医护人员严格依法执业,医务科对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了全面梳理,实行医疗质量整改、医疗纠纷防控制度,严格按诊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1]。制定完善了《七台河市人民医院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医疗质量量化指标考评细则》、《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和《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执业不良行为实施细则》,按照三甲标准、《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患者安全评估标准》要求,针对工作中的不足及薄弱环节,责任到人逐条逐项进行落实,不断完善三级质控体系,加大质控考评力度,加强三级查房等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诊疗常规、技术操作流程、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落实,每月通过全院病历点评对病历质量、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加大检查力度,积极推行医护沟通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查对制度、手术核查、手术评估制度,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通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了医院综合实力。
三 提升技术水平、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医疗是一项高风险行业,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安全因素。只有“提高职业素质,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基本技能,医务科加强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及全院“三基”业务学习,通过培训考核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应急能力,调动了全院医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广大医务人员素质,为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医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做好“ 三关”,一是人才建设关,大力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22名,选派15名医护骨干到法国交流学习,选派42名业务骨干到北京、上海等上级医院进修, 担负科技兴院的重任,二是专科建设关,努力做好重点专科建设,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已进入国家级重点专科行列;三是科研项目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缺陷,把“创专科中心、创重点专科、创医院特色”作为发展战略,依靠技术优势吸引患者,做到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上有新方法,在处理疑难杂症上有新特色,在解决重大危难救治上有新优势,在开展新技术上有新突破,获省新技术应用奖24项,市科技进步103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78项,形成了“院有特色专科,科有专科优势,人有技术专长”的良好发展氛围。
四 强化安全检查预警,促进医疗安全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医疗纠纷调处排查机制。医务科对医疗各环节实施危机预警评估机制,定期抽检、评估,将不稳定因素分门别类,逐一登记备案,找准疑点、难点问题,将危机因素解决在萌芽中。医护人员认真执行医疗事故预防制度和处理预案,做好“三环三控”,即抓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个环节,做好预先、过程、事后三项控制,健全完善报错纠错机制与体系[2]。医院每季度进行患者安全目标评估,召开医疗安全会议,每年按照《防恐怖、防破坏、防灾害事故、防等应急处置预案》组织演练2次。加强对重点人群、环节管理,特别是对五种重点人群:危、重、急、群、住院超30天;三类重点对象:重要、知名、特殊;三个重点时间:周末、节日、晚班:三个重点环节:交接班、科室衔接、术前后;六个重点科室:产、骨、外、内、儿、ICU;三类重点药物:过敏、特殊、抗生素药品;十六项核心制度执行加大督查力度,建立事前安全预警和事后安全警示机制,对用药安全、院内感染、传染病管理、病历质控、危急值实时事前预警,对全院历年医疗纠纷进行梳理剖析,邀请院内外学科专家对发生的典型纠纷,以“五个不放过”为核心,组织全院讨论,即病人死亡原因不明不放过;手术失败原因不明不放过;病人投诉不满意原因不明不放过;病人出现并发症原因不明不放过;纠纷处理当事人认识不到位不放过,通过总结工作经验、剖析典型案例事后预警,应用管理学危机原理和PDCA管理循环法建立完善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质控,加强针对ICU、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科室监管,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重点从医疗终末质量评价扩展到医疗全过程,针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和医疗缺陷,提早介入,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医疗安全多视角预防措施,实现了医院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提升了医疗安全管理效率和医院快速反应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五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医疗安全防范讲座,对全院十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剖析,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纠纷防范”、“医患沟通技巧”、《侵权责任法》培训,通过讲座、多学科病例讨论、医疗纠纷案例分析等形式,研究梳理医疗行为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不良事件、医疗风险,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医疗投诉,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更新了观念,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变他律为自律,把行动统一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上来,把员工和医院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安全管理更趋规范化、人性化、常态化。
六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之本,更是医院生存发展之基。我院医患纠纷80%是由于沟通缺陷导致,医院针对问题从建立医患沟通日常机制入手,加强医务人员沟通知识培训,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换位思考,讲求沟通技巧,做到一个要求:诚信 、尊重 、同情、耐心;二个技巧:倾听----多听家属说几句 ; 介绍----多对家属说几句;工作中做到 “五心”,即倾听时耐心、观察时细心、处置时专心、沟通时热心、解决问题时诚心;“六不”,即不说服务忌语、不泄露病人隐私、不对病人生冷硬顶,不拖延病人手术时间,不推诿病人,延误病人诊治,从而使医患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院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在门诊四楼增设收款处、药局,通过医院网站、电子屏、宣传栏及时公开科室、专家、诊疗特色、收费标准等信息,各服务窗口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划价交费、检查、取药等候时间。医院大厅、楼层、科室的标识规范、清楚、醒目、易懂、方便患者查找。医院开展 “诚信、规范、零投诉”为主题的活动,对实现患者零投诉、零差错、零事故的科室进行表彰,积极向社会监督员征询意见建议,对《患者意见本》、投诉信箱,投诉电话中各方提出的意见及时整改,对出院患者定期进行回访满意度调查。通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和谐,病人满意度达98%以上。
七 纠纷早期介入沟通调解,化解安全风险
医院建立了科学的医患纠纷处置组织体系、程序,完善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认真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告诫谈话制度,设立专人、专室负责投诉管理,对发生的医疗纠纷逐一登记,认真调查讨论,及时答复,对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和有关科室,内部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教训,限期整改,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素质。确保广大患者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鼓励医务人员报告不良事件及异常信息,加大高龄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开展高危诊疗技术准入管理,针对不良事件及医疗投诉,医务科高度重视,以公正立场,提早介入,全力采取补救措施,积极沟通调解处理,加大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将纠纷处理关口前移,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纠纷进一步激化。通过人文沟通化解投诉,避免纠纷26例,修补了医患裂痕,重建和谐医患关系。
八 纠纷应急处置联动,营造医疗安全环境
医疗纠纷危机事件以急诊、手术科室、儿科、产科的急诊、危重患者多见,原因多见于医患沟通缺陷、诊断不清、误诊误治、诊疗中发生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医疗意外所致的突然死亡或严重后遗症。医院制定规范了医疗纠纷危机应对的投诉受理、逐级报告、警方介入、媒体接待、尸体移送、证据保全及与患方沟通等程序的操作细则,建立健全了纠纷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医院内部建立纠纷危机处理、持续运行督导小组,在纠纷危机发生时各小组互相配合,在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前提下,防止事态扩大,妥善处理危机。对外联合公安、医疗调解、法院建立医疗纠纷危机联动机制,经评估将要升级的纠纷充分发挥警民联动作用,为确保纠纷危机事件“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市医调解办联动采取医疗调解办“事前参与”、“个案委托”等务实、灵活处置形式,早期及时介入,充分发挥调解人员的特长和优势,展开对纠纷危机事件的全面调查、调解,使得事态及时得到控制。市医调办作为“第三方”中立性机构,可以减少医患间直接冲突,以“第三方”身份介入参与调解医疗纠纷,既可以架设医患双方沟通的平台,又可以铺就医患双方的“缓冲区”,把医疗纠纷从院内冲突转移到院外调解,保障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调解结果可作为保险公司赔付及司法机构审判的依据;百姓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结果更加信服,减少了司法诉讼成本,同时医院健全医疗责任保险风险分担机制,实施全员医疗保险,为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全年通过市医调办调解处理医疗纠纷16起,保障了医患双方权益。
医院设立医疗纠纷危机管理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媒体反馈院方积极处理医患纠纷的决心与进展,努力消除危机,维护医患双方正当权益与医院品牌。
八 医疗救助绿色通道,保障医疗安全
大医精诚 大爱无疆,为充分体现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精神,我院对危、急重无主病人开辟救助“绿色通道”, 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确保危重无主患者在抢救、检查、治疗过程中无缝衔接,为其安排护工、提供三餐,几年来我院为无主病人垫资共近265万元,救助无主病人400余人次,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半世风雨沧桑路,几代精医济世人。近年来我院医疗纠纷稳步下降,医疗投诉率由2010 年的0.28%下降到2013 年的0.118%,平均每年下降0.16% 左右,医疗纠纷发生率由2010 年的0.049%下降到2013 年的0.038%,平均每年下降0.011% 左右,基本杜绝了前些年抢、砸、堵、闹等严重影响医院秩序的重大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医疗纠纷的减少,使医务人员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医疗质量改进、技术提升和医疗服务中,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医院美誉度逐年提升,医院年均门急量逐年以15%的速度递增,住院率增幅10% 以上,医院先后荣获了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百佳放心示范医院”、“全省十佳平安医院”等荣誉称号。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继续深入开展医疗纠纷排查处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医疗安全防控工作机制,做到在诊疗规范上突出一个“严”字,消除安全隐患突出一个“早”字,处理纠纷突出一个“和”字,努力营造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为广大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篇2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 本研究所谓构建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危机管理模式,就是把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疗活动中所产生的争端和纠纷当成一种危机事件来应对,并进行相应的处置,在研究和探索中形成一整套相对科学和合理的模式。这其中包括制定危机事件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成立危机事件管理小组、制定各类医疗事件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监管制度、开展危机事件的阶段自查、实战演练、应对方法培训、积极制定危机事件中各个环节的应对方式和整改措施。危机事件管理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管理部门的人员来说是一个相对前沿的管理学研究领域,可有效地指导医院管理者减低医疗危机事件风险率,解决现今日益激化的医患争端,减少医患矛盾具有里程碑性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纠纷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c)-0185-02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经济的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人们群体素质认知上的差异,传统的医患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医患关系作为一种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医生角色与患者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了新的动向。近期,连续报道了《绵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被暴打》、《产妇被缝》、《河南女医生不堪医疗纠纷压力,留遗书后服毒自杀》等事件,顿时引起社会舆论界一片哗然,给医院造成严重的管理危机。尽管院方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危机处理方式,但这些事件暴露出医院危机事件管理预防不靠前、机制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培训不系统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建立以解决医疗纠纷为导向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危机管理模式,以期有效缓解当前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因医疗纠纷而引起的医院危机事件。
1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研究通过对CNKI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认为当前学界对公立医院危机管理模式研究取得了大量有效研究,可以概括为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阶段自查与防范、危机事件发生时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处理原则、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改进措施、补偿机制及形象重塑三个阶段。
1.1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防范
学者们一致认为,对于危机事件发生前的各部门诊疗常规阶段自查、实战演练、应处方法培训是资源能耗比最低、最有效地办法。根据危机事件爆发的原因以及爆发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事前的卓有成效的监控。
孟勇认为对于医院自身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工作:强化医疗事件的风险意识;加强医院临床业务部门的管理,建立并逐步健全各项诊疗技术规章制度,明确医院各级各部门人员职权职责、职业操守,使医院各项诊疗操作流程与医院各类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对新医疗方案的实施要权衡利弊,充分地做好医患沟通、伦理备案,做到分步逐渐推进;实行医院多元化经营,分散医疗风险;有选择地参加各种保险;适度负债经营规模。
王丽岩认为应建立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组织体系,由医院行政决策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及临床各处室组成,通过各部门的密切合作,共问监查医院医疗实践过程中潜在的危机,制定可行的危机事件管理预案,并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积极、准确地作出反应,从容应对[2]。
1.2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应处
医院应建立职能部门的职权职责分工、三级预警机制及现场处置的医院危机事件应急机制,积极有效的应对和化解紧急或重大的医疗纠纷,防止不良群体事件的发生,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
1.3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形象重塑
医院危机事件发生后,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到位,将对医院乃至整体医务形象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社会影响,而有些不良社会影响甚至对医疗机构执业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因此,很多医疗机构管理者们对医院的形象重塑工作提出建议:加强与被危机事件辐射到的公众(包括患者、群众、媒体)的医疗知识普及、社会心理学层面的沟通,取得他们的谅解,甚至是理解与支持[3];其次,平时也应注重多渠道地与多类型媒体界的多种形式的交流,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树立医院的正面形象,传播医院正能量。危机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加强与媒体界的多种渠道的针对当时危机事件的重点难点的沟通,做好新闻工作,在与社会影响力大的媒体的沟通过程中坚持机构部门负责人或指定机构发言人出面,从专业的角度、客观地陈述事件发展过程及对事件结果的分析;认真做好危机事件发生后各部门、各环节的检查工作,作出整改方案,逐步、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近几年对贵州省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危机事件管理的经验来看,医疗机构管理者们不仅仅是重点解决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应处,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工作方法改进,也越来越注重制定大型综合性医院危机事件发生前的各类医疗事件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的制定及人员培训、医疗实践的监管制度以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医院形象塑造,在危机事件应处中加强与媒体界的多渠道的沟通,并着力研究针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可能发生的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的具体处理流程、方式、方法。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对医疗质量要求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医学表明,医患关系的理想模式已从过去的主动一被动型,引导一合作型过渡到现代所倡导的相互参与型[4]。基于这样医患模式背景,本研究基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的视角,走访调查贵州省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务处、临床处室,以医院医疗纠纷等所导致的医院危机事件应处情况及结果为例,分析医院危机事件的性质、特点及应对处理机制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剖析医院危机事件产生的本质原因,提出从医院危机事件阶段自查与防范、积极应对方式与处理原则、医院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改进措施、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四方面着手,建立医院危机事件的科学管理制度。将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等所致的医院危机作为个社会危机来看待,不断加强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维护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良好社会声誉。
本研究透过近年来这一系列事件的表面现象,对医院危机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改进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构建一个全面立体的危机事件管理模式,从而避免因医患纠纷造成的恶劣影响。
3研究方法
首先,本研究将定性研究方式与个案解释模式相结合,试图对每一医院危机事件个案进行全面的剖析,找出其本质原因,本研究以医院危机事件处理为例,对我省十余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疗纠纷等导致的医院危机事件的处理机制进行系统地剖析;其次,通过对医院医生、护士、技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待近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所导致的医院危机事件的看法、处理和意见;然后,通过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干部、及某些医院危机事件主要当事人的访谈,了解危机事件管理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再次,在样本资料采集上,采用文献法等,通过对国内外与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整理,对医疗纠纷所致的医院危机事件的基本概念作出界定,掌握其特点,并从理论上对危机事件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行评述,借鉴国内外医疗纠纷解决和危机事件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摸清楚规律、理清目前对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研究现状[4]。最后,在完成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对照研究、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危机管理在医患纠纷防范和处置中的价值。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4研究重点及结论
首先,通过认真梳理文献,探讨主要研究医疗纠纷、危机事件管理的相关理论,并分析国内公立医院危机管理的现状。其次,以我省这几家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例,归纳总结这些医院现行的医疗纠纷应处办法及成效,通过查找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法和座谈法等形式获取医护技人员对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的一些看法、态度、建议,就医群众对医患矛盾的认识、看法,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结合危机事件管理理论与实践材料的分析,将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的过程划分为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阶段自查与防范、危机事件发生时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处理原则、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改进措施、补偿机制及形象重塑三个阶段,分析并归纳出其特点,其中的针对其薄弱环节处理措施是:建立医院危机事件管理体制体系,由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及临床处室组成,通过各部门的合作与协调,监察潜在的危机可能;预测各类医疗实践中、医院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加强各级各部门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明确医院各级各部门人员职权职责,危机事件的实战演练,制定各类可行的危机事件管理预案;强化医院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加强医院危机事件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诊疗规范、管理规章制度;实行医院多元化经营,分散医疗风险,参加各种保险为医院提供保障,适度负债经营;建立医院组织领导与职权职责分工、三级预警机制及现场处置的医疗纠纷应急机制,积极有效的应对和化解紧急或重大的医疗纠纷,防止发生不良群体事件;加强与被危机事件辐射到的公众(包括患者、群众、媒体)的知识普及、心理学的沟通;加强与媒体界的多种渠道的针对当时危机事件的重点难点的沟通,做好新闻工作,在与社会影响力大的媒体的沟通过程中坚持机构部门负责人或指定机构发言人出面,从专业的角度、客观地陈述事件发展过程及对事件结果的分析;认真做好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各部门、各环节的检查工作,作出整改方案,逐步、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可有效减少医院危机事件的发生,危机事件发生后对医院形象的影响,增强医院的公信力,缓解日益激化的医患关系。
[
参考文献]
[1] 孟勇.浅析医院经营风险的成因与应对要略[J].四川医学,2007,28(11):1299-1300.
[2] 王丽岩.危机管理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4):106-107.
[3] 刘才君.浅论政府对公共危机的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2):21-22.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思想,以“救死扶伤、服务人民健康”为理念,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以提供安全、文明、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环境为目标,积极创建平安医院。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加强内部管理,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疗服务秩序,切实解决医疗单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创建人民满意的“平安医院”。经过努力,力争达到“平安医院”的目标。
三、创建内容
1、组织机构健全。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制。
2、医疗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规范执业行为,不超范围开展医疗项目,不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不刊发违法违规医疗广告,不雇用“医托”,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3、医患关系和谐。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探索建立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平台,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自觉遵守卫生部规定的卫生行业纪律“八不准”。医疗纠纷明显减少并能及时妥善得以化解,严重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得到有效制止。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秩序、环境等综合满意率达85%以上。
4、职能有效发挥。充分发挥医院在“平安沙雅”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有效承担我县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救治任务,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健全急诊抢救制度,切实做好艾滋病、性病监测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送医疗信息。
篇4
【关键词】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54—02
护理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如果风险隐患没有被认知并加以防范,将产生难以避免的医疗纠纷[1],本文浅析内科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如何进行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服务。
1 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1.1 护士法制观念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 具体表现在护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不能预测其后果及危害性,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不能沉着冷静,更不知怎样取证,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及医院利益。
1.2 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认真 有的护士自认为对患者很熟悉,未按要求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治疗、给药发生差错。有的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差,在非抢救时间执行口头医嘱。有的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未按护理常规严格执行,观察病情不仔细,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尤其是对老年、危重症及有引流管、输液的患者,汇报处置不及时,交接班不认真,粗心大意,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无数,延误病人的病情及抢救治疗,导致护理纠纷发生。
1.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严谨 具体表现在护士为了应付检查,重新抄写或更改护理文书较多,造成同一人的笔迹记录不同班次的护理文书。由于忙于日常繁杂的护理工作以及护士相对较低的理论素质和较仓促的记录时间,涂改、记录不及时、不准确、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时常发生,使一些护理文书不能准确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处理过程。另外还有医护记录不一致的现象,容易引发纠纷。
1.4 护患沟通不及时,未履行告知义务 在进行各项治疗及护理技术操作前,护士未能告知患者或家属其目的及注意事项。如在静脉输液前未向病人说明药物名称及交代注意事项;使用药物前未说明药物的副作用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侵入性操作未说明可引起并发症,如为昏迷患者吸痰,插胃管时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而事先未履行告知义务,则会引发护理纠纷。
1.5 服务意识差,护理缺乏人文关怀 个别护士在工作中说大话,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对患者或家属的提问回答态度生、冷、硬,不能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行为不了解,如若病情恶化,即引起纠纷。
1.6 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既往史不熟悉,对可能出现的病症不了解,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处置抢救不及时,影响抢救质量;另外,护士对各种抢救仪器操作不熟悉,不能迅速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延误抢救时机,导致纠纷的发生[2]。
1.7 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者往往注重护理技术、护理教育等管理工作,忽略了对护士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没有落到实处,监控机制不严格,措施不力,把关不严。
2 管理对策
2.1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3]。教育护理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遵守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严格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接班者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2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 (1)新进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应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3)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大会上进行护理质量讲评会及安全教育,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对重大的差错事故要进行分析并通报批评。(4)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
2.3 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 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1)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护理管理层应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护理查房及小讲课,发现疑难、罕见病例及时组织查房。(2)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及抽查,对于新进同志,必须在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新技术的学习。
2.4 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
2.4.1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定期组织学习及考核.
2.4.2对于重要操作前后要制定相应的告知流程,如应用三腔管的告知程序、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等,在操作前必须做详细的解释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2.4.3制定患者安全管理预案 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针对医院护理安全现状新制定了《患者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预防患者烫伤、坠床、摔伤的预案》、《预防患者各导管脱落的预案》、《输血、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
2.4.4 制定病区安全管理预案 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护理部新制定了《预防火灾发生的管理预案》、《突然停电处理预案》、《预防被盗预案及发生后处理程序》等应急预案,规范了遇到上述事件如何处理和上报。
2.5 人性化的护理管理 根据工作量的不同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合理搭配各层次、各职称的护理人员,每天实行弹性排班,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工作中、生活中关爱护士、理解护士,注重对护士的培养,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2.6 加强重点环节防范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如: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将三查七对落实到护理治疗的每个环节;规范执行医嘱、给药管理,药物须严格二人核对,规范高危药品的存放,应用特殊药物使用高危警示标志牌;加强对危重患者、特殊患者的管理,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加强急救物品、药品的管理,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制定并挂放急救仪器操作程序卡;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护理记录;护士长落实每天的查房制度,重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2.7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1)在为病人服务中,应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同时与病人积极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或无效沟通会导致护患之间形同陌路或发生冲突。(2)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任何冲突一旦发生,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不理智行为。面对护患冲突,护士可尝试应用一些技巧,如深呼吸法、换位思考、转移法、冷处理法,往往可以降低护理纠纷[4]。(3)维护病人的隐私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需要暴露其隐私部位时,应该为病人提供隐蔽场所;同时,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的隐私随便进行议论及告知他人。
2.8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关键措施[5]。(1)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护理人员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纠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检查本部门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2)规范护理物品、认真落实抢救仪器管理保养制度。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维修,制定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并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培训,以便在抢救病人时能拉的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9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对病史的保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6]。护理记录应是及时、客观、正确,杜绝涂改,避免将主观内容添加。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事实求是,在抢救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详细记录,不能采用涂改、胶贴、刀刮等方法去除原字,可采用双横线划去原字迹,并在旁修改后签全名。(5)完善护理记录、病历管理制,将病人的病情变化,住院期间发生的事件,护理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的护理措施及产生的结果,以及安全措施、病情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方面的告之均详细记录。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病历管理意识,班班交班,及时加锁.切实保管好具有法律效力的病历资料。
2.10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 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使每个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求护士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记录要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医护记录矛盾。护士长每天检查各项护理记录,禁止随意涂改,同笔迹抄写。
2.11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对于危重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急救室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3 小结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只有护理管理者从多方位、多途径、多元化的角度正确识别护理风险,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规范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不断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才能真正将护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目的[7]。通过对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制定相对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规范管理,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制定专科风险项目防范与应急预案;重视细节管理,人人增强了风险护理意识并且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地查找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以及寻找解决对策。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降低了风险系数,提高了普外科护理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 周伏平.企业风险管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2] 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3] 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志.2009,15(9).
[4] 王妮,薛铁花.护理人员应如何规避职业风险.中国护理管理,2006,6(10):42.
[5] 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体会.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2-184.
篇5
关键词:急诊 安全 隐患 防范
正文:
1安全隐患分析
1.1口头医嘱多。因为急诊来诊患者大多是急症,且存在着病情的不稳定性,口头医嘱较多。相比较病房而言,病人均是按流程入院,办理各种手续,治疗护理过程按部就班,除非发生突发病情变化,所有护理操作行均经过三查七对,各个环节把控,才能完成。而急诊患者就诊病情急、重,病情变化突然,来不及经医生检查、开处方或出具医嘱环节,而是先紧急处置,或用抢救室的基数药,均是口头医嘱,如给药、监护、心肺复苏等,处置完毕后家属再补办手续,护士执行医嘱全屏耳听,且缺乏双人核对环节,在忙乱中,势必增加出现差错的几率。
1.2独立工作区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院急诊注射室及输液室每天要面对600-800名的流动患者,治疗量大,且无医生在场,当发生病情变化或药物不良反应时,护士缺乏病情判断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并且电话通知医生到达现场,等待时间长,耽误患者的救治。
1.3抢救仪器、设备未按交接班制度检查或维修。
如负压吸引器漏气、洗胃机进出水故障、心电图机除颤仪没电、呼吸机运转故障等,均会影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
1.4科室规章制度陈旧,落实不到位,缺乏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与培训。科室各种规章制度、风险预案未做到与时俱进,及时修改,不符合实际的工作状态与流程。并且规章制度、风险预案的落实及培训欠缺,护士缺乏有法可依的工作依据和方法,容易出现护理缺陷。
1.5带教未做到放手不放眼。护士在带教中,未严格遵守“放手不放眼”的制度,让实习生或进修生单独操作,由于实习生进修生缺乏工作经验和熟练性,且没有在本单位的职业资格,容易发生护理缺陷而引发纠纷。
1.6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使护士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意识弱化。
由于急诊病人群体构成和病种的复杂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传染病进行识别,造成科室环境污染,健康人被传染的机会增多。且在繁忙的工作状态下,护士预防交叉感染不够,未做到操作后洗手,预防工作的疏忽使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不安全事件预防策略
2.1执行口头医嘱严格做到“讲重查”,医生要讲清楚,护士听后向医生大声重复一遍,并让抢救现场其她参与抢救的护士听到,得到医生认可后方可执行,执行后立即进行如实记录,并且要求医生尽快开具医嘱或处方,护士连同护理记录认真核对,如使用的是抢救车上的基数药,应留下安剖与处方核对,并在处方上标明“已用”字样,防止家属取药后其她护士重复用药。
2.2针对门诊输液室输液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或药物不良反应,而有无医生在场的情况,制定了紧急处置预案,并组织了学习。预案规定无论哪个科室输液的患者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均紧急呼叫急诊的二线医生,护士立即给予必要的救护措施如吸氧、更换生理盐水、测量血压、平车转运、心肺复苏等操作,使输液患者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2.3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教育。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坚持每日开小晨会,每月大科会的工作模式。对前一日发生的特殊事件、缺陷及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指导护士改进。通过反复强化,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注意收集报纸、电视、网络上的医疗纠纷信息,做为实例组织讨论,引以为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的成因、后果以及多样性,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4对各年龄段护士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提高对危重症识别及处置的能力。如采取晨间提问,定期讲课、理论考试,操作培训及考核等方法,重点培训的内容为CPR技术、套管针穿刺技术、股动静脉穿刺技术、洗胃技术、放置三腔两囊管技术、各种监护技术、气管插管的医护配合、心电图机、除颤、有创无创呼吸机、输液泵、洗胃机的应用等。要求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医护配合的抢救及护理。如急性心肌梗塞及溶栓、急诊PCI术前准备、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有机磷中毒、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多发伤复合伤的医护配合的抢救及护理等。并且派骨干到三甲医院急诊科、ICU进修学习,开拓眼界,学习新技术。
2.5针对急诊科环境繁杂,患者及家属多、乱的状况,采取了多种整改措施。如配备警务工作室,增加安保力量,协助维持工作秩序;抢救室安装了密码门,以保持病室安静;输液室、注射室安装了电子信息系统,输液按号入座,注射电子叫号,既保证了医疗安全又稳定了秩序。
2.6护士长、仪器保管护士及各班人员对科室硬件设施定期对其性能常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率为100%,避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经常培训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如治疗带断电处置预案、仪器发生着火处置预案等,提高护士对突发意外的应对能力。
2.7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积极作用,及时改进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每月开质控会一次,强调科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督查工作的重点,并及时反馈护士们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还需改进的流程、工作制度等,制定出合理、符合实际工作的规章制度。如针对换床、加床等现象,科室撤掉了以前用的小号床头卡,改变了床头卡挂于患者床尾的常规做法,使用了特大号床头卡,要求护士在患者来诊后及时用粗体的白板笔填写姓名、性别等,挂于患者床头墙上,既方便护士核对,也调动了患者及家属参与核对,保证了安全。
3结语
在急诊科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严素的工作态度,护理行为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做到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得到安全、可靠、有效地实施,才能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篇6
为了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精神,维护我院的安全和稳定,根据社会治安治理的各项措施。一年来,依照“防患于未然”的宗旨,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中的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当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加快我院改革、发展步伐,我院班子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年内医院工作重点,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院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和各职能科室协调配合,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年初职代会院部与各科室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的重要内容,实行考核、检查、奖惩。院领导定期带队检查防火、防盗及重点部位的管理和防范工作,逢会必讲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强调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形成了遇事报告、研讨、协调、解决的良好机制。
二、以增强先进性为具体要求,强化学习教育工作。
我院认真抓好治院育人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市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工作,相继开展了新《职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向职工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知识。医务科强化对毒、麻药品及消毒锅等医疗设备使用中的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通过学习与教育,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加强,没有违法犯罪人员。
三、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基础工作,强化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和处理。
我院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调处,防止激化”的原则,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尽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避免一切不稳定因素和行为的发生。一是建立完善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综治会议,通报信息,分析形势,落实工作重点。如根据季节性特点,医院召开以防火、防盗等为主题的安全专题会议,强调近期的治理重点。二是聘请专业安保人员,挂牌上岗,实行24小时巡视制度,发现可疑之人严密盯防,尤其是加强了节假日及夜间的防范力度,使薄弱时间段的治安防范工作不薄弱。三是加大了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定火灾应急疏散预案,年初对全院消防器材进行了更换充装。院综治办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邀请了市消防专家到医院做消防知识专题讲座,现场指导职工遇有火情应怎样疏散病员等处置办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四是加大对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五个摄像头。、麻醉药品实行专人、专帐、保险柜管理;贵重医疗仪器设备登记造册,落实专人管理维护;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使用及用后处理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认真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院部调整了相关组织成员,对发生的医患矛盾及时调查了解,协调处理,妥善处置,没有发生矛盾激化现象。六是认真做好创“平安单位”、“平安医院”工作,与综治委、社区紧密联系,努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019年医院综治工作主要任务:
2019年,我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平安医院”“和谐医院”的要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以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医院基础建设为重点,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预防职工违法犯罪,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治安秩序和医院持续稳定。
2019年医院综治工作要点:
1、充分发挥医院综治组织的作用,及早准备,将我院安全稳定作为近期工作重点,全年继续努力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篇7
【关键词】医院安保;安全管理
医院是面向社会开放的窗口,随着医疗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院的治安工作被各级政府的管理部门确定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广大人民群众及全社会对卫生系统,尤其是医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公众聚集场所,有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有数量较多的毒麻药品,有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有素质高低不一的流动人员,是治安案件易发场所由于全年实施24小时全天候医疗服务,面临的治安形势相当严峻,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将我院当前的治安工作现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安保工作所面临的现状
1.1面向社会的开放性
医院是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是特殊的公众聚集场所,在对象上,不论性别、年龄、地位的不同,都可以到医院来诊断治疗;在时间上,全年进行24小时全天候医疗服务;在地域上,医院周围居民多,小商小贩多,进出通道多,没有-个完整的围墙,给医院的治安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正可谓是“关不了的门,数不清的人”,乘隙拎包,车内物品被窃,诈骗财物等治安案件极易发生。
1.2各类治安的复杂性
医院财务日收入量大,且现金集中;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多,贵重物资散布医院各处;就医群众随身都带有钱财,又常常心情焦急而疏于防范,易发生被盗、被抢或被骗,医院是近年来不法分子频频侵害的重要目标。
1.3危险物品使用的广泛性
医院储存、使用的毒麻药品、放射源化学制剂等以及氧舱、氧气瓶、锅炉以及压力消毒设施等高压特种设备,一旦操作不当或管理不严,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医院因工作的特殊需要,使用大量的麻醉、医用酒精、氧气等,往往也成为不法分子牟取暴利和违法犯罪的根源,重点部位安全的特殊性,医院行业特点,决定了其服务形式:昼夜开放,24小时应诊、出入医院的人员众多极其复杂,人员流量大,流动性强,火种管理困难;院内随处吸烟,病房擅自使用电器,易引发危险的现象存在;对医院来说这些部位就好比一个人的心脏,一旦发生问题,将影响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转,并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
2、新形势下医院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2.1医闹问题
“医闹”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医院治安新难题,是借医疗纠纷而在医院聚众闹事、敲诈医院、谋取私利的有组织的犯罪,多采取打、砸、抢和威胁、恐吓、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迫使医院出钱,行为异常猖獗。“医闹”严重破坏了医疗秩序,殃及了医生和就医群众的利益,已经成为危害医院公共安全的一大隐患,是危害社会的一颗毒瘤。
2.2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新的治安问题
医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还刚刚起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的后勤服务中心因人手减少而难以完成正常的工作,将有可能以招标的方式引进专门机构来完成医院的后勤服务工作,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如洗涤、建筑、保洁、保安、绿化、餐饮、物业等公司在医院大量出现,从人员素质和技能分析,原有人员,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并接受过正规的技术培训,而外地劳动力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会影响医院后勤工作的质量。
3、新形势下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发展对策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公共聚集场所,也是一个极其复杂、不易于治安管理的场所,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做好医院的保卫工作,要注重抓好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开展经常性安全知识宣传,全面提高医院全体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封堵治安缝隙,严防各类案件和治安事件,同时,结合医院的安全工作的形势、任务、特点,开展安全宣传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反复抓,抓反复”。(2)广泛性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不仅限于本院职工,还包括实习人员、四工人员、病员家属、探视人员等一切院内活动人员。(3)多样性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如利用周会、网站、宣传栏、电子屏等形式对职工群众开展多层次、广角度的安全宣传,不断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4)生动性宣传方式方法要深入浅出,因人因事,讲究宣传效果。
3.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预防为主”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新形势下,医院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将利用科技手段强化治安防范纳入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防范意识,增强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医院安全防范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人防是保障,物防是基础,技防是补充的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在人防方面,建立群防群治组织和加强保安队伍,重点部位控制进出人员,车辆依照规定检查登记,同时加强巡逻检查;在技防方面,重要部位安装报警设备、电子门锁,人流量大和重要地方安装监控装置等。近几年,我院投入100多万元在院内治安重点部位、重点科室,安装了红外监视及摄像系统,不断扩大和延伸监控实施覆盖面。
3.3严格执行制度和操作规程
规范管理制度是做好安全保卫的基础,管理是做好安全保卫的保证,抓安全工作要坚持管理和制度同时抓,缺一不可,而且要不断完善,持之以恒的医院安全保卫干部必须认真研读并合理运用安全保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与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的协作,通过建立健全安全保卫责任制度,将职责落实到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身上,并督查制度的落实情况给与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并制定科学、周密的医院安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演练,不断完善,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建立交接班制度和值班制度,达到安全责任落实到人;采取经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开展安全检查,贯彻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部门和科室,要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必须限期整改。
3.4妥善处理纠纷事件
医疗纠纷发生后不论医院是否有错,都应积极处理,查清事实,安抚患者,使对公众的不良影响降至最小;一是要快速反应,积极处理,当医疗纠纷发生后,首先应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医疗措施,以控制不良医疗事件的继续和扩大蔓延;其次要迅速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通报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的原因,已造成的后果和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二是要深入调查,弄清事实,医疗纠纷处理人员应从中立的角度出发,深入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现场,向医务人员、患者以及其他在场目击者了解纠纷发生的整个过程,判定纠纷的性质和程度,明确纠纷的责任所在,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事实依据;三是要自我检讨,安抚患者,在了解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后,医院方面如果有错,应主动承担责任,依照法规给予患者或其家属精神安慰和适当的经济赔偿;对于不属于医院方面责任的不良医疗事件,医院要实事求是地向患者或其家属解释清楚,取得患者或其家属的谅解;对于患者或其家属的无理要求,医院要严词拒绝,以免使他们认为有可乘之机。
篇8
本年度检查结果,门诊处方、门诊病历、在架及归档病历检查质量较去年稍有好转,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医疗“三合理”工作以及临床路径的推广方面,本年度取得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医疗纠纷投诉及赔偿方面,较去年明显增多。现将本年度检查结果小结如下:
1、2013年度全院总体终末质量评定:
全院治愈好转率94.8%,病死率0.2%,病房抢救成功率85.7%,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4.7%,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9.8%,住院三日确诊率100%,院内感染率0.2%,病床周转次数5.1次/月,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8.6天,以上各指标均达标;病床使用率120.2%超标运作。
2、住院诊疗工作质量评定:
三级查房中主任医师查房次数不够,住院医师查房部分不够2次/日;危重病人仍有上级医师查房次数不够现象;住院病历及病程记录不能及时完成,出院病历延迟归档现象仍未完全解决;部分病历在格式和内容上仍有明显缺陷;交接班仍有漏填现象;部分病例诊断记录仍不规范;治疗、抢救、手术与输血质量基本达标。
3、住院病历终末质量评定:
本年度我院为提高自身病历质量,在院内检查的同时也将病
历多次送至外院检查。结合院内外检查,现评定如下:
住院在架病历评定
2003年6月份开始,医院加强了对我院住院在架病历质量管理。2013年度共出院超3万人次,我们抽查了约4000余份病历,存在问题:病历书写及时性较差,上级医生审签不及时,病历内涵质量下降,违规用药(特别是抗生素)严重等等。各科室主任与各位医师应对此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年度考核累计扣款**元,主要以诫勉谈话为主。
住院病历终末质量评定
本年度共抽查住院病历5230份。根据《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甲级病案率(90.53%),查到96份丙级病历。现存在的主要缺陷是:缺术前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缺病程记录;缺阶段小结;缺输血同意书及输血同意书一般项目填写不全(主要是同意书中各项辅助检查不填);病案首页填写不全;缺出院诊断或修正诊断;缺新入院患者连续三天病程记录;缺术前上级医师或手术医师查房记录;缺上级医生签字;缺辅助检查;字迹潦草、不能通读;非患者本人签字的同意书,缺患者本人授权委托书;应讨论的病例术前讨论记录中无术中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术后观察事项及护理要求;以及诊断不确切、依据不充分,上级医生查房无对危重、疑难病人的病情分析和进一步诊疗意见及审签等病历内涵问题。已将检查结果详情向科室和医生本人反馈,对部分病历及时到病案室予以修正或补充了缺项,根据医院有关规定予以经济处罚达**元。
各科室丙级病历统计:
科室
外
科
内
科
内
科
I
C
U
儿
科
五
官
科
传
染
科
外
科
老
年
科
骨
科
内
科
肿
瘤
科
妇
产
科
例数
18
1
6
4
13
1
11
6
7
6
7
2
14
4、门、急诊诊疗工作质量评定
门、急诊医生资历基本达标;治疗操作规范;侯诊时间≤30分;医疗证明有专人管理;有突发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组织与预案;急救物品完好;能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24小时应诊,执行首诊负责制、专科会诊制度及传染病管理制度,绿色通道畅通;门、急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院前急救3分钟内能出车;危重病人化验检查能及时出结果报告。但门、急诊病历和处方书写合格率尚达不到95% .
5、门诊病历质量评定
本年度共抽查了门诊病历**份,**份合格,合格率达93.33%;与上年度质量(93.33%)基本持平,尚未达到标准要求(标准合格率≥95%),仍需继续加强门、急诊病历的规范化书写。门、急诊病历书写缺陷还是既往的一些老问题:即病历封面未填写、书写格式不规范、无用药情况、书写过于简单、缺药物过敏史、甚至还有不写门诊病历现象等。希望各级医师继续认真学习并执行《江苏省病历书写管理制度》中有关规定。看病要填写病历,强化质量意识,认真、规范地书写好门诊病历。
6、门诊处方质量评定
本年度共抽查门诊处方35789份,其中合格处方33061份,门诊处方质量检查合格率92.38%,较上年度检查结果(91.89%)相比虽小幅提升,但仍未达到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检查要求标准(合格率95%)。希望各级医生按照《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江苏省基本医疗管理制度》中“处方制度”及我院处方书写要求,认真、规范地开具处方,要注意一般项目及诊断名称的填写、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及数量、用量用法、医师签字、配方人及核对人双签字等均不得缺项、漏项。特别是大处方问题,分解处方的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提出的是,门诊抗生素使用问题,距离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率不得高于20%,还有不少的差距。门诊处方质量考核扣款共计**元.
7、各种检查申请单评定:
各种检查申请单缺陷主要是现病史过于简单、无体检、主诉、诊断;个别医师书写潦草,难以辨认。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质量较好。各种检查申请单考核合计扣款**元。
8、抗生素专项整治评定:
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查力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我院积极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每月平均抽查运行病例350份左右,占当月出院患者的13.3%左右。对患者主要诊断、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疗程、微生物送检等情况进行登记,并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每月抽查10天处方,处方张数3000张左右。每月推出当月本院“住院病历检查情况及改进措施”以及当月“处方点评及分析”,通报活动开展和医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重点处方进行点评与公示,对不合理用药医生公示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对抗菌药物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院采取了警示谈话、个别谈话、扣科室当月绩效考核分、个人承担全部违规药品费用以及扣除科主任管理津贴等处理。一年来,通过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违规用药形成扣款(包括其他超常规用药)累计:**元。
9、实施临床路径评定:
本年度我院共实施19个学科5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各科室对相应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应该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分析可能存在问题: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10、医患纠纷评定:
今年一年度医务科、投诉办、医患沟通办以及护理部收到有效医疗投诉及处理的医疗纠纷,赔偿金额**万左右。其中不包括多起已经发生但尚未处理的医疗纠纷。
篇9
宁德市医院 福建省宁德市 352100
【摘 要】通过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探讨分析创建平安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有效的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质量、构建良好医患关系。
关键词 创建平安医院;医患关系;和谐
1 当前“平安医院”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平安医院”建设在思想认识方面还不够到位
一些相关职能科室及部分医务人员对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认识模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创建工作了解不多,参与积极性不高。
1.2 医院的医疗安全制度落实不够
在收回的院领导及和医务人员调查问卷共93 份中。认为目前医院的医疗、保健制度不够完善。医疗安全制度不够落实的均在50% 左右,反映就诊流程不科学,科室分布和医生的门诊安排不够方便通畅。存在患者多处奔波,等待时间长的现象也比较多。
1.3 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问卷调查中有67% 的病人认为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首选因素,有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够,业务素质不高,难以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与诊疗技术不高存在误诊漏诊有关。在问卷调查中有60% 的病人反映医务人员沟通意识比较淡薄,对病人缺乏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服务不够,语言生硬,态度冷漠,难以沟通交流;“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看病难,看病贵”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改善不多;由于医疗质量监测分析和安全预警机制不够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不够,加上有的医务人员技术操作规范执行不力,引发甚至产生造成不必要的医疗安全事故。
1.4 医院在内部管理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
医疗服务项目药品耗材等收费标准和手术检查安排等公开透明度不高。群众的投诉机制、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渠道还不够顺畅。医院内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2 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创建氛围
应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医疗环境,促进医院平安稳定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高度,把平安医院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医院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医务科及其相关职能科室层层抓。医院成立创建平安医院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平安医院建设工作,并将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医院要定期召开会议,认真分析研究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重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为努力打造平安医院的氛围,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全院职工动员大会,部署创建活动工作;通过横幅、板报、电子屏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全职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医疗安全、医患沟通、医德医风及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培训;定期进行“三基”培训和护理操作技能竞赛活动,让平安医院的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开展。
2.2 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医疗安全是医院永恒主题。重视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提升工作,按照平安医院建设的要求教育引导进一步重视对全体职工的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医患沟通的形式内容在逐步提高。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重点落实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 范医疗执业行为,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认真执行医药价格政策,建立完善医疗费用查询制度,重视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
2.3 重视患者的投诉,妥善调处置医患纠纷
针对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医务部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工作列为维护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真抓实干、扎实的推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了与司法局医调委、公安、保险、法院等部门的联系,加强联络沟通,主动上门听取相关部门对做好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建议,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研讨会,努力争取相关部门对医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工作整体合力。我们坚决贯彻执行“内部沟通、应急处置、第三方调解、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救助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科学有效的处理我院医患矛盾纠纷。
2.4 构建内部安全防范体系,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全面执行安全保卫工作规范,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工作重点岗位人员的学习培训。落实各项内部安全保卫措施。落实义务消防员等,维护医院安全平稳运行加强医院内部消防设施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内部安全隐患。制定和完善防灾害事故和防群体事件等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加强医院内部重要部位和重点科室、部门的安全管理,安装监控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加强对各类毒麻药品、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严防发生流失事件。积极争取公安等执法部门的支持,整顿医疗秩序。
3 效果
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是医院健康稳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必然要求[1]。通过创建平安医院的活动大大加强了医院内部管理,健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习,统一思想,确保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严格遵守各项诊疗护理常规。
篇10
关键词: 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血液透析是现代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1],也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最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现今血液透析技术已是医院必不可少的危重(MODS、ARDS、中毒、AKI、心肾综合征等)患者综合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更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伴随透析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全国各地血液透析室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和增多,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然而,在我国血液透析技术发展不平衡,人员培训、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差异差距的背景下,血液透析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确保血液透析安全、提高血液透析质量,是管理者和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保证患者的透析安全,通过对我院2009年~2013年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讨论,找出护理安全隐患问题根源,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管理方法,实施科学化、系统化安全管理措施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室拥有进口血液透析机140台,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6台,双级反渗水处理系统2部,年平均透析50000余例次;护理人员45名,副主任护师1人(2.2%),主管护师5人(11.1%),护师20人(44.4%),护士19人(42.3%);工作经验2年以内的有10人,2~5年的23人,5年以上的12人;规律透析患者320人,其中传染病标志物阳性患者36人(独立的隔离治疗透析大厅)。
2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2.1 患者潜在风险多,病情变化快。尿毒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营养不良,身体机能差,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低血压、心律失常、出血、透析器反应、空气栓塞、失衡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2]。
2.2 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操作不规范。血液透析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并落实是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透析过程中的任何一项活动不经过严格的规范化培训或没有严格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将会导致一些安全意外的发生。
2.3 沟通缺乏技巧,风险预防意识不够。护士日常工作繁忙,有时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比较简单生硬,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而衍生不良情绪,导致投诉和纠纷;另外,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比较淡薄也是诱发医疗纠纷的一个隐患。
2.4 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随着尿毒症患者不断增加,急诊较多、周转率高,而护理人员配备相对短缺或超负荷工作,这也成为护理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我们年轻护士居多,可能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当遇到相关问题未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将严重影响治疗安全。
2.5 医疗设备易出现故障。血液透析室专科性强,是以机器为主体的治疗场所,血液透析机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使用中存在不确定的风险,透析过程中透析机和水处理系统出现意外情况以及停水、停电、部件失灵等故障都会引起治疗失当,给患者治疗带来影响。
2.6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血液透析室应达到III类环境的管理要求[5],如若不严格执行感染监测、消毒隔离、手卫生等制度,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将是一种损害大、后果重的事故。
3 安全防范管理措施
3.1 制定血液透析应急预案,提高工作人员应急能力。
3.1.1 血液透析是以透析机为主体建立的体外循环,并发症发生急,处理需及时果断。科室应制定针对血液透析紧急并发症和透析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并且不定期演练。
3.1.2 加强透析中巡查和病情观察,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实行不良事件共享制度[4],己发生的风险事件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3.1.3 重视护理风险教育。根据患者病情建立护理风险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实行签字认可制度[4],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成为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3.2 倡导慎独精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2.1 建立健全专科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制度落实情况。科室应该根据各自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制度来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确保核心制度落实到位。
3.2.2 制订详细的透析室教学培训计划。对血液透析室的新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循序渐进的培训各项操作,把规范化操作和应急能力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3.3 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法律意识。
3.3.1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医患关系。透析患者长期与医护人员接触后,会对医护人员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医护人员的关爱、尊重、鼓励将对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和提高遵医行为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作用。
3.3.2 加强患者和家属或陪护的健康教育。讲解规律充分透析的重要性,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向患者普及自我护理要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3.3.3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等法律法规,规范文书书写,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 [3],做个懂法守法的现代护士。
3.4 合理配备透析室人力资源,培训异常报警处置技能。
3.4.1 实行弹性排班,如中午两班交接的时候患者较多,此时增加11:00~18:00班次以缓解压力,同时每周排班表上安排机动班,保障急诊透析工作和休假需求。
3.4.2 加强透析机操作训练,熟练掌握透析机各类异常报警处理方法,做到正确、规范、快速处理异常报警问题,提高整体操作技能。
3.5 透析机器、水处理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建立巡查维修登记本。
3.5.1 透析室应该设立专职技师,负责透析机、水处理系统的定期检查,包括技术参数校正、透析机和水处理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确保其性能和医疗安全[5]。
3.5.2 建立透析机和水处理机的使用情况及维修登记本,定期巡检。
3.5.3 对各种特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应有清晰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指南,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及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3.6 强化消毒隔离管理,预防院内感染。
3.6.1 严格做好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工作。血液透析室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做好个人防范;定期对水质、透析液、消毒液、空气等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及整改[3]。
3.6.2 加强透析分区管理。严格按要求实施透析分区,传染病标志物阳性设立隔离透析专区,对HBV和HCV阳性患者设立专病专机,避免交叉感染;所有透析患者都要进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检查和筛查,每6个月复查肝功能及进行输血前ICT检测,并做好登记[4]。
4 体会
4.1通过对血液透析室实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护士风险意识增强,透析安全突发应急事件能力和专科操作技能得到提高,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透析治疗安全。
4.2 血液透析是一项专业强,技术精,风险大的工作,在当前我国血透患者数量正呈井喷式增长的态势下,若要保证透析治疗安全,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就要注重专业化队伍的素质建设,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及安全风险意识。总之,实施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为主,规范、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注重细节管理,就可以有效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玉柱.血液净化的血管通路[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09,2:1.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 2003,377-381.
[3]何东娟,林莲娇,翁月花.血液透析风险预防的管理[J].当代护士,2007,2:90.
- 上一篇:医药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
- 下一篇:幼儿园教育案例及反思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