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减排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问题;对策
项目来源: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作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行为,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来自高校的目光。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阶段的高校学生对于节能减排的态度将会引领节能减排未来的走向。那么,当代高校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现状进行了多元化的了解,为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广略尽绵力。
一、高校学生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的一种号召,更是保护我们生存环应尽的义务,学生是高校中至关重要的群体,自然要肩负起这份重任。然而通过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在节能减排当前还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整体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够强,没有形成节能减排行为习惯。从调查结果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大学生具有节能减排的想法,但是鲜少落实到行为上,造成高校节能减排“知易行难”的现象。调查结果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对于节能减排行为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少数想要有所行动的学生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因此并没有将节能减排付诸行动。
(二)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对节能减排产品及技术的关注度低。这一点从市面上很多节能减排的产品无法得到重视和推广情况可见一斑,调查群体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清晰,没有切身感受到能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的危害。
(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用水、用电、一次性产品等)很容易被忽略,学校出现较大浪费现象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办法。高校节能减排流于口号,大多数校园内抬头可见节能减排标语,但是视而不见者大有人在,校园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识,然而调查结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在用水、用电以及一次性用品的用量上甚少节制,不积小流,不成江河,因此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在节能减排方面至关重要。
(四)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强弱并无明显差异,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为使调查结果有代表性同时也有层次梯度,团队在问卷设计上特别加入自然信息类,从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没有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甚至在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群体中都没有显著变化。
(五)许多同学认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应在校进行节能教育,但是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对此却没有相应的措施。在问卷提及节能减排教育时,许多同学表示出相当高的热情,在现今多元化教育体制下,节能教育势在必行,然而现实情况不尽人意。
二、造成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较低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发现,当下大学生群体的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对于大学生自身
首先,当前大学生群体较少主动去了解各种节能减排的知识信息,缺乏节能减排的敏感度,环境与化学等专业上有机会了解更多节能减排信息的同学们明显意识高于非专业相关的同学们。由此表明:相关的知识信息对于意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其次,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对于节能减排的研究创新,较少参与节能减排活动。校园中开展的相关活动学生参与度较低,许多同学认为这些活动专业性较强,并不能较好的在生活中联系节能减排,参与创新。实际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1]
最后,生活中大学生存在一定的虚荣攀比心理,这也无形间导致盲目消费的比重加大,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购买欲和实际所需不成比例,闲置物品偏多,低碳意识和责任感相对淡化,缺乏对节能减排人人有责的认知。
(二)对于高校
学校节能宣传力度不够,对节能减排缺乏重视,在知识教育普及方面并没有做到位。“搞好高校节能减排教育,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直接节能环保效益,而且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习惯。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然而目前高校中鲜少相关的课程培训指导,也没有基础知识的讲座。高校及有关部门在节能教育方面的缺口十分明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难以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学生缺乏深入了解节能减排的途径。节能减排的活动也因局限性导致受众较少,认同度较低。大多数同学对于节能减排的活动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很多高校虽然逐步实行了一些相关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等等,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并不能理解这些措施对节能减排的深层意义,因此,如若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制度体系,相信此方面的工作将更高效开展。
除了教育缺口的原因,众人皆知,我国现今还没有针对节能减排的具体项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学校也尚没有采取相关的管理处罚办法,从而使浪费现象一再发生在法律的盲点。缺乏强制性的管理条例,校园节能减排只靠大学生的自觉性和公益心,效果不尽人意也在意料之中。
三、提升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对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引导、科学带动、学生参与,建立节能减排的一整套体系。针对大学生在节能减排意识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
(一)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由高校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节能减排的知识,例如:形式多样的节能环保知识讲座、低碳生活的教育课程、了解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等。设立相关的网站及制作宣传展板、海报,增加节能减排知识的传播途径。
加大对节能减排的科学研究,大学生是拥有丰富科学知识的特殊群体。积极投入能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
(二)建立相关制度,节能减排于细节。大学生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践行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密不可分,高校的制度是推行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标尺,能够使学生丈量自己的节能行为。学校在水电管理方面拟定相关方案,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推广。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负责部门,将节能减排工作做到阳光化、透明化,设立意见箱,听取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要使节能减排生活方式与学生个人利益相关联,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教育方面渗透节能减排思想。在校园中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及时检测校园内的水电设施,避免出现由于人为或忽视导致的浪费现象;优先采用环保型、节能型电器和设备,逐步淘汰高能耗、低能效设备。
(三)发动高校学生组织力量,学生会、学生社团、大学生工作室等要广泛开展以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各项各类形式新颖多样活动。动员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的意义,在开展正常活动的同时,向同学积极宣传关于节能减排各方面的知识,并且积极努力做到活动用品多次重复利用,活动报名表申报材料双面使用等方式,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微博、人人网等向大家发出倡议,用低碳环保的方式营造低碳的氛围。从而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带动各高校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节能减排的公益活动,让大家爱上公益。
(四)倡导商家规范性,倾听学生意见反馈。高校应鼓励并倡导校园商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数量,引导商家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原有的一次性用品;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使用量;严格执行塑料袋收费制,使校园节能减排行动与国家政策接轨。同时鼓励食堂、打印店、商店等校园商家粘贴节能减排标语标识。
将商家的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考核机制,组织学生定期对校园商家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估。这就要求商家定期开展并向同学们宣传节能减排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避免铺张浪费,而且校园内商家为了获得良好的口碑自己就必须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这样在学期结束时由学生评出最佳节能减排单位和节能减排工作最差单位。分别向全校通告,由学生组织评估给商家压力使得节能减排在学生和商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现今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存在问题及原因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当代大学生对节能减排的关注。一个人的节约是理财,一群人的节约是公益。节能减排无小事,点滴行动记心间,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微薄,但是一个人可以引领一群人,一群人能够影响整个校园,从而将节能减排这一意识深入人心,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节能减排 发展规律
1 前言
目前,很多地区的节能目标和节能考核方案仍没有确定,这也凸现了节能减排的困境。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大家好像忘记了上一年的伤痛和压力,重新回到2006年那种不急不缓的状态。回想2010年第三季度,“十一・五”已经接近尾声,政治、经济的各项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完成,可谓形势大好。可是在这个大好形势下难免会有一点不和谐,虽然不影响总体效果,但是一样不容忽视,这就是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有些地区出现很难达到或根本达不到节能目标的局面。作为政绩考核的一个项目,领导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一时间各种节能规定横空出世,有的地区全面限电,工业民用一刀切,牺牲民生利益;有的直接从电网压缩工业供电,用电缺口由企业自行解决等等。
纵观当前非理智的节能政策可大概归纳为牺牲民生型和强制限制工业用电型两种,简单举例如下:
牺牲民生型:2010年8月底,河北省某县曾实行全县用电户每三天轮换停电22h的“无差别限电”制度;河北省另一个县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自进入10月份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停电,每天全县只对居民供电4h,其余时间全部断电。
强制限制工业用电型:企业要生存,在没电的情况下,必然设法自行发电,导致能耗统计和排放失控。经典案例有:为了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从2010年9月11日起,广东省某市陆续对该市50家企业进行了限电,其中包括35家陶瓷企业。限电时间为2010年9月1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限电企业分为A、B两组,其中10月和11月两组交替限电,9月和12月两组同时限电。《通知》还特别强调,“采取限电措施期间,列入预警调控范围的企业不能使用电网电力进行生产,只保留生活和保安负荷(即用电负荷不得超过200kW),对拒不执行的企业将由供电部门强制停电”。河北省某县从10月份开始对全县企业进行限电,10月份限电50%,11月份和12月份限电70%。
节能减排,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执行起来却没那么顺畅,不妨把民生和企业分开进行简单分析。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既没有节能减排的要求,也没有法律法规。对老百姓来说,简单的能源消耗结构如油(主要是柴油、煤油)、煤、电的使用都精打细算,一个小小的灯泡也一样会做到人走关灯,原因很简单,过日子,不精打细算、细水长流不行。但时过境迁,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穷人越来越多,因此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减轻,精打细算的作风,根本不需强制限电,民生的节能减排一直在默默地推行。对于企业来说,更为简单,为了生存和发展,任何一家企业除了质量优势外,成本优势也非常重要,在目前能源供应日渐紧张,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能源消耗大的企业各显神通,设备改造、工艺改进,设法节能降耗,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2 节能减排当前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思路混乱,管理模式僵化
本来节能减排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政府只要因势利导,加以引导和扶持,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事实恰恰相反,领导和其出台的政策的出发点无不显示“官本位”的色彩。诸多地方突击限电的原因极其简单,无非是“十一・五”制度的大限电,但逐级下压的节能减排指标尚未完成,有些领导乱了阵脚,为了自己的“仕途”,在“一票否决”的压力之下,只好采取极端办法,强行“做”出合格的指标。另外,由于长期的模式都以强制为主。经过改革开放,政府喜欢说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的工作作风仍有残留,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一样有明显的痕迹。
2.2决策不够严谨
节能减排的规划、实施、考核都不够严谨。重点节能企业和节能量的确定存在规划的问题,被监控的企业确实是耗能较大,但是还有一些应该监控的企业没有纳入监控,这是透明度不够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节能量的确定也是一样,很多企业在节能量出来后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实施、考核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几年时间对于列入监管的重点耗能企业来说,开始时浮于形式,后来刀光剑影,让企业一时间无所适从。
2.3缺乏科学依据
我们之所以会推行节能减排,主要是源于科学进步带动的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加快。因此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规律,找出导致当前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可是在现实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些,只是一味的病急乱投医,盲目下结论,一厢情愿地去努力、去投入,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3 以科学方法实施节能减排
3.1端正决策思路,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
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单位和个人,这是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问题,政府只承担提供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的责任,同时实施必要的监管。来自行政命令的节能减排是硬指标,GDP也是硬指标。但是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却是软指标,于是就造成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尖锐对立,当地方政府在需要GDP时,所有的企业都开足马力,再高的污染、再高的能耗也在所不惜。一旦节能减排成了一票否决的硬指标,便只好采取拉闸限电的极端措施,根本不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管理者在政治前途重压下往往容易忽略了健康的企业税收是一个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忘记了当初招商引资的种种承诺,这就导致政府失信于企业,政企之间矛盾激化,企业主失去经营发展的信心,最终双方都受到伤害。
对于个人耗能,一个政府所有的行为原则上都应该围绕着民生民计这个最根本的要素。同样,节能减排也应该建立在满足民生这个前提之下,如果确定了这个方向就不会产生对民生拉闸限电的规定了。
我国目前能源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有1997年颁布的《节约能源法》和2005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这些法律主要是规范了工业节能,如电力、钢铁、水泥等方面是目前国家重点监控的行业,而且没有规定交通节能、生活节能等,我国目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比较窄,没法满足当前节能减排大方向的要求。另外,在制度方面,外国大多是涉及节能规划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自愿节能制度、经济持续的制度等,国内相对就比较薄弱。同时,与其他法律法规一样,目前的节能法律法规过于简单粗放,可操作性较差,是导致在执法力度上不足或易于产生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此也不妨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节能法律法规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如美国最好的节能法叫国家节能政策法,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一个家庭建一个雨水蓄水池的补贴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这样的法律执行起来就不易产生误解和分歧。
3.2科学决策,遵循发展规律
在节能目标建立、监督、考核等各个环节,都采用高透明度的决策程序,对于重点监管企业名单、耗能量现行公示,确保该监管的单位不会遗漏,能耗量数据准确可靠。目前在节能减排指标的制定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以耗能总量限制企业发展:企业要发展,需要增加耗能量,不可能存在只做低耗能或不耗能的产品的经济结构。
(2) 单位产品能耗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合理,但是会限制产业结构调整:欧美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总量更大,可是国外GDP的能耗远比我国低,节能减排的目标为维护地球环境,保证人民的生活品质,而不是牺牲人民的生活品质。所以节能减排目标可以考虑引入类似绿色GDP的概念,鼓励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尽管这样的产品很可能会导致单位产品耗能较高,但如果它的售价、社会价值远超过能耗增加量,我们一样应该去支持、去鼓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层必须改变以往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不要再试图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管理好节能减排工作,而是要根据行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趋势、科技进步等具体情况,制定出更细化的政策、目标,这样才能使节能减排深入人心,得到广泛的接受和支持。
3.3遵循发展规律,不可急功近利
面对目前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多人都会想到或听到一个词“”,的背景和结果是众所周知的。同理,目前的节能减排在有些地区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管理阶层不能理智地认识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盲目承诺,一厢情愿,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很多领导的想法和出发点或许是正确的,以行政力量强行“倒逼”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但这种力量是否能够持续存在和有效,却值得高度怀疑。
能源消耗随着工业发展慢慢增加,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能耗降下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限电导致的柴油发电机供不应求的情况,首先毫无疑问的是自行发电会导致成本增加;其次,柴油发电的尾气未经处理无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柴油的消耗需计入节能减排的考量,根本上就不能确定是否真的节能减排了。为何还要采取那样极端的限电措施,耗电是经过电网计量的,数据公开透明,而柴油的途径很多,可以走未经监管的渠道,或不去统计,导致成本增加和污染严重的情况。
4 结语
篇3
1.1设备技术薄弱,产业发展能力偏低我国设备技术的落后是导致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工作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产业发展薄弱的原因包括以下四点:首先,核心技术的缺乏,对外核心技术依赖性较高,使得产业的发展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为其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其次,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完善,缺乏内部统一的协调机制,市面上各大中小型企业均各自发展,并未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再次,电子信息产业对于能源的利用率较低,所耗费的资金成本较高,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力。最后,其他包括管理水平和人才竞争力不强等方面的原因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1.2观念落后,缺乏长远目标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是在对传统行业管理流程进行改进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效率,以此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但目前我国在该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仍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当前能源的利用率较低,为改变现状,我国对新技术的投入较大,但收获周期较长,造成各中小企业资金能力无法承受,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其次,中小企业内部人员节能减排意识不够,在市场竞争中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对节能减排技术设备的投入较低,使得信息技术得不到应有的推广。
2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2.1注重人才和技术的培养,创新竞争点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下,其核心竞争点就是技术的竞争。电子信息企业要想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确立以技术为根本、市场为导向的基本理念,不断做好企业定位和规划,对技术进行创新,并及时地为新技术申请专利,以保证知识产权受到合法保护,同时协调好科研方面和技术引进之间的比例投入。此外,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需不断培养和引起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2政府支持,加大对技术设备的投入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首先,要求政府加大对支柱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全面推动企业实现再生项目,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其次,还需大力推进对产品的节能设计,以便于寻找到更好的节能途径。此外,国家在倡导节能减排过程中还要不断做好各方面的指导工作,不断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在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为环保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最后,地方性政府应积极建设具有特色化的节能减排产业园。
2.3不断引进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统的具有高消耗的设备机器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节能设备。如此便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更能够使信息产业在能源的消耗和污染排放方面得到一定改善。与此同时,企业自身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促使企业实现全面优化。例如,企业在进行产业全面优化过程中可将传统的耗能较高的电子化学材料等设备换成先进节能设备或者加大对节能灯的使用力度。
2.4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给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当前,在全球化推动下,企业逐渐向高附加值、低耗能方向发展,为保证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全面实现节能减排,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为行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具体表现在企业自身应结合实际,在不违背相关条例的前提之下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心放在“生态设计要求”与“CE标志”上,不断完善其发展体系。
3结语
篇4
关键词:节能减排;技术措施;项目实施
一、概况
“十二五”期间,西南地区某油企业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立足企业实际,深入贯彻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节能减排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二五”期间,生产综合能耗24.17千克标油/吨,下降26.06%,整体综合能耗25.30千克标油/吨,下降30.93%。生产综合能耗年均降幅为7.73%,整体综合能耗年均降幅为8.35%。(见图1)
二、企业主要的节能减排措施
(一)夯实节能减排管理基础,完善管理体系
成立涵盖相关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统筹能源管理、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从组织上保障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完善节能减排制度,为持续改进提供制度保障。制定了《企业节能降耗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对主要用能单位制定综合能耗、单耗等考核指标。每季度召开节能减排专项工作会议,分析现状,制定改进措施,并讨论考核兑现,纳入企业比学赶帮超管理内容,为节能减排管理及新技术应用方面的持续改进提供保障,通过绩效考核保障节能减排工作实效。
通过建立统计分析模板,每月对各单位能源结构、单耗、综合能耗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趋势。
(二)完善计量器具配备,节能减排向精细管理深入
持续开展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工作,为能耗的精细管理创造了条件。计量表的精度校验,空气表和天然气表的更换安装,配电室电表计量的改造,使得各单位的分摊更加准确细化,为能耗的统计分析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能源管理实现“说得清”、“管得住”、“省得下”提供技术支撑。
(三)通过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实施变频节能、蒸汽管线维护、导热油炉和蒸汽锅炉燃烧系统进行定期清洗、总配电室和二级配电室功率因素补偿装置的检查维护、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优化调合工艺技术参数,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提升。
(四)抓节能减排项目实施,促综合实力提升
企业通过地方环保局清洁生产审核,整体提升了全体员工节能减排意识、知识、技能和实践水平。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企业进行污水系统改造。通过集中生产战略、规模生产、整合生产资源、淘汰落后产能等专项工作,提升了节能减排、环保装备水平,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强化过程管控,降低生产损耗
根据油脂生产工艺特点,开展生产过程物料平衡工作。根据物料投入产出过程开展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之间的横向物料平衡,详细分析造成物料损失的具体原因,调整管控措施,优化生产方案,努力降低生产过程主物料损耗。
三、结论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实施技术改造是小企业有效提升能源管理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节能减排、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C。
篇5
【关键词】人民银行;节能减排;问题
一、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节能减排工作部署,以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进一步落实节能措施,突出节水、节电、节油三大重点,在全面推进基层央行节能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建立节能减排工作机制。通过建立节能减排统计制度、操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节能减排工作有人管、管得好。二是实现能耗总量递减,节能效果显著。通过对科室用电、用水、用油等方面严格监督,组织专人按月、按季、按年考核业务,实现能耗总量递减。三是通过节能减排工作创新,为节能减排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起全新、绿色、节能、高效的保障体系,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有效。
二、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朔州市中心支行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就当前而言,朔州市中心支行节能减排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以下几方面困难。
(一)相关制度不明,管理难以规范
一是缺乏明确的节能减排考核机制。《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条例》虽对目标责任制与考核评价制做了规定,但并未出台详细的考核方案和量化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日常的考核均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难以发现实质问题,形成统一评价指标,节能减排工作缺乏动力。二是缺乏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制度。目前,节能减排工作处于发展阶段,还未实现电子化管理,其日常工作主要是数据采集、人工分析等,未能将数据深入加工分析。
(二)节能意识薄弱,工作难以深入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朔州市中心支行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所加强,但仍有部分员工缺乏资源的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节能减排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难以深入。主要原因为:一是相关业务培训少,干部职工对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对节能减排工作缺乏重视。二是相关费用支出并未关系到干部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提高,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忧患意识薄弱。
(三)专业人员欠缺,效率难以提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公共机构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指定能源管理人员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能源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节能减排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及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但当前朔州市中心支行能源管理人员均为兼职人员,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职称均难以达到要求,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朔州市中心支行节能减排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深入。
(四)能源价格波动,费用难以控制
水、电、油、煤炭等能源价格的波动,是影响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主要是能源价格上涨,造成能耗费用增加,节能减排工作未能做到节约费用,给朔州市中心支行节能减排、财务管理工作推进造成阻碍、形成压力。国家对水、电、油、煤炭等能源价格的多次调整,直接导致朔州市中心支行能耗总量大幅增减,全年费用大幅涨跌。
三、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节能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节能减排考核机制。针对节能减排工作,确定目标和内容,建立考核指标。具体指标的设定应考虑地域差异、能量使用、部门职能,使指标具备可比性、可行性、规范性,以保证考核的公平性。二是建立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电子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测,夯实计量、统计等工作,加强数据分析工作。
(二)加强宣传培训,增强节能减排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屏、宣传栏、宣传板、标语等方式,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和相关知识宣传,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节约意识,杜绝浪费现象。二是大力组织节能减排知识竞赛、演讲、专题活动等,使全员掌握节能常识,培养干部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意识,养成良好生活和工作习惯,增强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营造良好的节能氛围。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节能工作效率
一是积极举办短期培训班、引入外界专业人才做讲座,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入的方式,学习节能减排相关制度、传授节能减排先进工作经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二是将具有能源管理工作技术和经验的人员安排在专业岗位上,发挥专人转能。三是加强与其他支行管理人员的交流,提升创新能力,引入新生事物,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四)强化能源管理,控制能耗费用增加
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不仅要降低能源消耗量,还要控制能源消耗费用。由于受宏观经济、能源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节能减排管理部门在确定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防能源价格波动对节能减排工作产生的影响,从而达到“量”、“费”双重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维东,卢俊玲,周春杰.对基层央行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工作研究,2015(9):30-31.
篇6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在寻找新能源的同时,节能减排则是给环境、社会、经济以喘息时机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能源现状,阐明我国船舶业节能减排不足,从政策支持、技术改进、新能源应用以及岸电使用等方面分析了船舶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船舶;节能减排;环境污染
1前言
现代社会,能源技术不但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享受能源技术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已发展到不可忽视的地步。
2船舶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航运业当务之急
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交通运输业一直是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比较公路系统、航空系统,船舶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比较环保的,然而随着船舶数量的增加,大型化船舶的不断发展使用,能源的消耗,废气废热等排放也不断加剧。正视现状,加强船舶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之一。我国政府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以及改善污染的决心方面,已经向世界作出了明确的表示,“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策。“2015年中国交通部研究提出了绿色交通制度体系框架,以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据中国海事局国际合作处处长谢辉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表示,实现绿色航运,是我国绿色交通体系的目标之一。船舶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有责任有义务积极研发、实践船舶节能减排技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我国当前船舶节能减排现状以及不足
虽然我国船舶节能减排工作一直处于持续的努力中,但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很突出。(1)在我国,节能减排在航运行业的起步还是比较晚的。相关的管理体制没能完善起来,法律法规也并不健全,目前尚没有科学完整的节能减排标准以及具体的规划方案,一切都在摸索阶段。相关部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监督管理能力、保障支撑水平都还有待提高。(2)虽然我国船运事业蓬勃发展,造船能力不断提高,但比较欧美等国际市场造船业发达的国家差距仍然很大。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面还远远不够,投资少,研发环境低迷,很多技术还只能依赖进口。我国迫切需要全面深化开展绿色船舶节能减排研究,对于国际标准的制定要积极的参与,以改变我国船舶行业在标准规范领域一直处于跟进的状态。增强我国船舶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航运公司船舶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落后船型多,专业化船舶比例低。这些老旧船舶能源利用率比较低,船舶燃料中硫含量和排放废气的控制要求还处于较低水平,这是造成能源浪费和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3)在节能意识方面,很多航运公司还没有能够足够的重视,为了追求一时的片面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因此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4船舶节能减排的对策和建议
4.1政府部门加大对于船舶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符合当前的标准和相应的分级实施计划以及实施时间表,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积极推进船舶排放控制区的建立,紧抓油品质量的同时推广新能源在船舶方面的应用,统一布局岸电配套建设。以保障船舶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进行。
4.2推进船舶优化技术,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力度,积极采用新的技术,为节能减排工作提速。把线型优化、主机节能、推进效率提高、压载水处理、环保涂层、废能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到新造船工作中,对于绿色环保船型要积极主动的开发,加大力度投入研发新技术,促进产学研结合,更好的把科研成果、技术创新转化到生产实际中,为节能减排切实助力。对现有的船舶设备开展技术改造,例如:在现有船舶上投入轻重油转换设备的使用。轻重油转换设备的基本原理:为了使低质燃油达到充分燃烧的目的,使用加热、搅拌、过滤等手段提高低质燃油的流动性。在不改变船舶结构,不影响主机性能的情况下将燃油管系靠近柴油机的部分截开,把轻重油转换装置接入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并且设备占有空间不大。在燃油中添加燃油添加剂可以改善燃油品质,提高燃烧性能,降低有害物排放,提高燃油利用率,达到降低有害物排放量和节约能源的目的。在船舶上使用燃油添加剂意义重大,燃油添加剂以改善柴油品质为起点,目的是做到柴油与柴油机的合理匹配,使柴油机能发挥更大效率。另外,使用燃油添加剂无需增加装置或改变发动机结构,因此使用燃油添加剂被认为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另外还有许多先进的优化技术被船舶使用,例如:焚烧炉和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废气祸轮增压器、超长冲程柴油机、可变喷油定时控制、油水分离器等;最新的废油回收(WFR)技术、电喷共轨智能型柴油机使用、二次燃烧技术,废气有害物的回收和处理装置等被应用到船舶上。这些技术措施对船舶的“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3推进LNG燃料和岸电在船舶中的使用传统能源短缺,绿色船舶的发展,让船舶业把目光投向了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液化天然气(LNG),天然气合成油(GTL)等清洁能源;以及潜力巨大的氢能、核能等未能能源。采用这些新能源,会降低船舶碳排放因子,显然会降低船舶碳排放。在能源枯竭的今天,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十分必要。船舶停靠港口期间,如果能利用码头岸电,取代船舶副机发电提供电力支持,将效减少船舶靠泊期间的二氧化碳以及其它废气的排放。目前天律、上海、青岛、广东和江苏等地均已推广使用岸电系统、港口设备电气化的方案。而且有关部门也已经开始制定船舶岸电供应的国际标准。
4.4优化船舶管理机制,选择最佳航线,采用经济航速全面准确的掌握船舶的能耗,对船舶的燃料消耗、货物信息、航线、航速进行采集、统计分析,针对分析数据改进船舶管理机制,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高质量的船舶管理机制能够提高船舶的营运能效。合理的航线能减少船舶航行时间,考虑船舶的具体航次,分析船舶可能遇到的天气、风、流、海况等情况,有效利用风流,合理设定航线,采用最经济的航速,可以很好地达到节能的效果。当船舶排水量、航程相同时,船舶以合适的经济航速航行,将大幅度节省燃油。适当降低航速,船舶燃油消耗量可明显减少。但是,船舶也不可一味地降低速度,这主要是因为燃油消耗量并不会随航速的降低而一直处于明显减少的状态,当航速降低到一定程度,燃油消耗量会趋于稳定;而且船舶的航次任务也不允许过分降低航速。
5结语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能源总量稀缺,消耗大,利用效率低,节能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目前,推动船舶节能工作,迫切需要加强政策力度,加大投入,加快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船舶节能减排已成为航运业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从政策支持、技术改进、新能源应用以及岸电使用等方面的改进对船舶减排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华,路少君.海事船舶节能减排的探讨[J].中国海事,2010(9):57~58.
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优化策略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规模上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在能源消耗背景下,资源使用效率明显低于其它国家,造成污染治理方面资金的浪费。在党的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电子产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改变目前高能耗、高附加值的现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条件下解决目前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本文就电子信息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策略展开如下研究:
一、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发展存在滞后性
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在现阶段,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从事电子加工组装工作,其产值低、对外依赖性强;第二,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发展飞速,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额度达到11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5%。但这种高速的发展是以高能耗及高污染换来的。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极大的制约了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
(二)技术弱,产业发展能力偏低
电子信息产业无法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层面,产业发展薄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是缺乏核心技术,对外引进的核心技术依赖程度高,引进技术的投资成本高,产业运营发展受技术资金限制,发展风险较大。另外,由于附加值低、生产方式落后,仍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产业为主。
2.当下的电子信息产业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各个中小电子信息企业在市场发展中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先进技术信息利用不充分。
3.我国当前的电子信息产业能耗过高,能源利用率低,造成电子信息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小。我国现阶段的工业炉窑约有三万余台,能耗占整个电子信息行业的三分之一,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能效利用率仅有发达国家的一半。
4.产业其它方面竞争力不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薄弱的重要原因(包括人才、管理水平、国家政策等)。
(三)观念落后,目光缺乏长远性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主要通过对传统行业的管理流程进行改进,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能提升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就目前推广信息技术用于节能减排来说,其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困难:
1.能源利用率提高的新技术往往很高,投资大,见效周期长,以我国普遍的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的资金能力与国家发展的整体要求存在相当的距离。从而阻碍了节能减排的推广。
2.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够,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只在乎眼前短浅的利益,不注重长远的利益,不注重在节能减排研发上的投入,这里存在信息技术与服装生产工艺与决策思维上的矛盾,这些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信息技术的推广。
3.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短,发展迅速,但全国性的相关法律亟待建立和完善,更好的规范行业发展。
二、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优化策略
(一)创新竞争点,重视技术与人才
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其核心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要想推动电子信息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首先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以技术人才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做好科学定位和规划,逐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的规划发展中,做好在技术引进及科研方面的比例投入。企业间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说到底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实现企业更高更远的发展,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各自的优势,实现企业在全球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政府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电子信息产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政策机制的推动。对地方性的支柱产业提供节能技术和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产业还可实现推动资源再生项目达到节能目的。加大财政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倾斜力度,鼓励企业实现节能减排,降低企业经济压力。同时大力推广产品的节能设计,探索出更多的节能发展路径。在节能环保的发展之路上,国家还要不断做好协调和引导工作,创设更多更高的平台,促进节能减排经验、技术、管理方式的交流,进而实现节能环保更好的推广。最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积极培育建设具有代表性的节能环保的产业园,并配有节能环保技术孵化基地。
(三)优化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
传统电子信息产业中能耗较高的设备应在科技进步下逐步淘汰,用节能设备取而代之。这样一来,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能够得以优化,在污染排放、能源消耗、资金投入等方面均能够得以优化。具体而言,企业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动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在全面优化生产设备下促使产业走向更优。
电子信息产业要想真正实现能耗上的控制以及附加值的提升,必须在产业结构优化下将技术偏低、耗能量大的设备淘汰。例如,产业优化中可以将电子化学材料、电真空器件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设备换为引进的高新设备;或加大投入力度研究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照明等节能产品。总之,电子信息产业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在信息共享下将先进理念充分利用,让电子元器件等方面的制造不断创新,真正实现节能减排。
(四)完善发展体系,应对全球新趋势
全球化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现如今,全球兴起了一股产业生态化热潮,促使产业向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政府部门应针对产业发展方向的不同设定合理行业标准(能耗、污染物排放量等方面),让电子信息产业将环保与节能深刻引入到企业发展轨迹中。
具体而言,在欧盟制定的EuP指令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理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在仔细研读指令条款后将节能减排重点放在“CE标志”与“生态设计要求”这两点上,将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相信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终能够在完善的、具有统筹性与发展性的管理与评估体系下在全球新趋势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节能减排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意识、技术以及设备这几个方面。政府及企业在今后发展中应重视意识层面的长远眼光、技术上的引进以及设备上的优化,将产能落后、排污量大的设备逐步替换为高新产品,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优化产业结构,推行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只有这样,电子信息技术才能够科学合理的实施节能减排,为创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总之,节能减排是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内容,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结构发展下的必然趋势,相关产业必须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霄.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1).
[2]胡静宜,杨宇涛.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标准化领域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02).
[3]陈晓华.浅析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的发展[J].电子制作,2013(04).
篇8
1.1根据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以及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追踪,从本文将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污染物综合处理三个方面来构建山东省工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不同年份无量纲化处理后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值见表2所示,指标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2004~2012年),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2004~2013年)。其中工业资源消耗中的指标值是各工业能源消耗量与当年工业GDP的比值,同时工业GDP值排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
1.2构造投影指标函数对表2中的指标数据,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通过matlab进行处理可得到最大的投影指标函数值为82.88,最佳投影a=(0.115,0.099,0.044,0.21,0.226,0.432,0.108,0.097,0.198,0.059,0.16,0.067,0.207,0.09,0.41,0.023,0.302,0.073,0.038,0.236),将a带入式3中即得各样本的投影值Z(i),其结果见表3。
1.3评价结果及分析根据表3可知,山东省工业节能减排绩效的优劣顺序依次为(即按最佳投影值大小),2012、2011、2010、2009、2008、2007、2005、2006、2004、2003年。其中“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效果要明显优于“十一五”期间,十年间,节能减排的水平不断提高,除在2006年出现短暂下降。从表2可以看出,2006年能源消耗较2005年有明显的好转,各项指标都呈上升的趋势,而污染物排放的大部分指标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下降,这是导致2006年节能减排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污染物综合治理方面,工业化学需氧量去除量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的减少也是造成其节能减排绩效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氨氮排放量及工业化学去除量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三项指标。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作为工业废弃物两种主要污染物,其排放量超标是由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易产生废水的行业产值大幅度提升造成的,这四个行业总产值较上年分别提升了20.3%、33.6%、28.7%及20.4%。同时,作为节能减排“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减排机制不够健全,减排措施不配套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2006年节能减排成效的下降。
根据最佳投影方向,可分析出各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在本例中,根据a的值可知,对节能减排绩效影响程度最大的两个指标是工业废水达标量和二氧化硫去除量。总的来说,三项一级指标对山东省工业节能减排绩效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工业污染物综合治理、资源能源消耗、工业污染物的排放。(1)工业污染物综合治理。从表2可以看出,工业污染物综合治理情况除在某些年份出现短暂的下降外,整体是不断上升的。“十二五”期间的污染物处理情况要优于“十一五”和“十五”期间,其中工业三废的处置量由2003年的最低值,逐渐上升在2011年和2012年逐渐达到最大值。主要是由于“十一五”期间,重工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8.52%,较轻工业的增长速度较快,而重工业大多是资源或能源密集型产业,产生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相对较多,从而给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十二五”前三年的重工业年均增长率则下降到了12.8%。同时,根据最佳投影向量,这7项指标中对节能减排成效的影响最大的三项指标为工业废水达标量,工业二氧化硫达标量以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而工业化学需氧量的去除量影响最小。显然,化学需氧量作为废水中的一种污染物,工业废水达标量越高其化学需氧量的去除量也就越大。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量则呈波动性上升状态。因而,为了提高工业污染物的综合治理情况,应将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工业废水、二氧化硫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上。加大造纸、化工、食品加工等重点企业工艺技术改造和废水治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脱硫脱硝工程,加快推动燃煤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脱硫脱硝。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积极开发无废、低废的清洁工艺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二氧化硫重复利用,促进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2)工业资源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能进一步反应经济的发展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剔除了价格因素后,便于不同年份之间的纵向比较。本例中,山东省的能源资源消耗量虽然不断上升,但是其单位能耗却不断下降,能源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除万元GDP能耗和规模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在2005年出现急剧上升外,其他各项指标都呈稳步好转的态势。200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的上升直接推动了全省万元GDP能耗总体水平的上升。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是由于山东省高耗能工业快速扩张造成的。2005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十大高能耗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8.2%,同时高耗能行业单位个数比上年增加2265家。根据表3中节能减排最佳投影值,对节能减排影响最大的3个工业资源能源消耗指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万元GDP能耗和单位GDP用水量。前两项指标从整体上衡量了对煤、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消耗情况。因而山东省应将其节能重点放在这三个指标上。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建设以节能服务公司、能效服务网络和第三方节能审核机构为一体的节能服务体系。提高工业生产用水系统的利用效率及重复利用率,实行清洁生产战略,控制耗水量,通过提高水费,促使工业企业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积极有效的节约用水。(3)工业污染物排放。从表2中可得,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除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外。前者主要是由于废水排放量前4的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造成的。后者则是由电力行业以及采矿、冶炼行业扩张造成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波动性则比较大,“十二五”期间其排放量呈现出反向变动的趋势,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放量最大,2011年和2012年分别占到了工业总排放量的52.2%、52%。煤炭的大量使用是造成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同样根据节能减排最佳投影向量,工业污染物排放的7个指标对山东省工业节能减排成效影响比较大的3个指标为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工业氨氮排放量及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了降低全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应该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氨氮作为现阶段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山东省需要完善氨氮的排放标准,推进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幅度强化氨氮削减作用,以重点行业为主,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在火电、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行业实施烟(粉)尘深度治理,努力减少颗粒物排放量。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推进德州世纪威能风电设备项目,青岛宜德海浪能发电项目等节能项目的建设,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此外,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2结论
篇9
目前,暖通空调的节能和减排在工程应用上做的还是不够好,在好几个方面都是没有及时地注意到。暖通空调工程中的节能减排设计缺少标准,随着各种暖通空调的出现,都是节能减排,但性能和具体的参数都不一样,设计方式和理念也各样。在材料的使用上也各不相同,区别很明显。因为材料不一样,导致消耗的能源也不一样,其实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材料的不同具体会有怎样的消耗,在施工的时候,缺失科学的评价依据就是暖通空调工程中的节能减排的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混乱不堪。要转变这种轻视现状,要重视节能减排,不能一味偏向效益,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节能减排理念,追上时代的前沿。
二、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保障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在工程上是符合要求的,要提升暖通空调的整体水平和节能减排的整体性,如果要在整体性的原则上规划暖通空调的优化设计,需要的是节能减排的设计水平和减排的措施,由此才能保证暖通空调的运行价值和提高对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二)技术性原则。在技术上,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是重点,需要通过对设计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得其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最大化的达到节能效益,暖通空调设计中的技术性原则是在根本上找出其中消耗量大的地方,按照节能减排的过程,是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技术性原则的指导性。
(三)动态性原则。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设计优化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在优化设计中,提出动态性的原则,用动态性的方法,不断的改进和节能减排的设计,使得其能够达到最佳的效用和设计的标准,使得设计中的节能减排可以和建筑工程好好的结合,这样也能够决定节能减排的效果,促进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的发展。
三、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应用策略
(一)合理设计空调系统性能系数。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设备中比较复杂的一项工程,自身性能系数需要合理设计,也是控制能源消耗的关键举措。设计人员要注意不只是设计方案的好坏,还要看在整体的系数是否都达到了暖通空调系统的要求,那么可以减低系统功率的消耗,实现节能的目的。另外,在暖通空调系统的安装过程中,也要重视安装的合理性和创新性,冷却水系统,还有电力系统等都需要考虑进去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这也需要参考当地的整体气候,保证暖通空调系统运营的低消耗和节约。所以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系统上的参数是很需要的。
(二)变频技术的运用。将变频节能技术应用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可最大限度降低系统消耗的能源,灵活选择运行的模式,达到节约运行成本的目的;此外,还可进一步完善并优化暖通控系统,充分弥补系统的不足之处。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应用变频节能技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暖通空调在设计时,为减少系统的运行压力,促进使用寿命的延长,通常会留有一定冗余;其二,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负荷会受到室外温湿度、气候变化,以及建筑本身使用状况与室内人员实际要求差别等因素的影响。而科学应用变频节能技术以后,暖通空调系统便能从室内人们实际需求出发,合理选择工作的频率,有效防止额定工作状态下,暖通空调处于全负荷工作状态的现象,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2]。
篇10
关键词:节能减排 技术 经济效益 社会责任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266-01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速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资源消耗巨大,人类正面临发展过程中不断恶化的生态问题,节能减排势不可挡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来。对于企业而言,节能减排工作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据调查显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不仅能获得政府产业政策上的倾斜,还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利益。
一、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重视度不够。缺乏开展节能的积极性。从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人力与资金的投入都反映出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基础薄弱、反映冷淡,制度执行力度普遍不高,是节能减排的瓶颈问题;大部分企业愿意进行节能减排的工作,整个节能减排环境良好,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企业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2.缺少技术、资金的支持。一方面,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无法准确及时地了解和选择节能降耗技术产品;另一方面,自身资金的限制,使企业在考虑节能减排成本与收益时的风险系数增加。
3.节能成本较高,收益比率低。在目前情况下,部分企业认为投入资金购买节能减排系统成本高,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其效用,是否投入产出平衡还是未知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的风险。
4.节能减排缺乏政策优惠的支持。政府应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前还是监督惩治为主,激励政策为辅,不能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保驾护航。金融机构在推进和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节能减排项目前期投资大,回报慢,风险不确定性高,使银行无法对项目前景、收益程度等做出准确判断。于是银行金融机构基于自身考量会慎重给予企业融资、信贷优惠,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二、影响企业推行节能减排工作的因素
1.经济效益。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最终的目的都是对于经济利润的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是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最重要因素。影响企业经济利润的因素有: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企业节能减排的生产成本、企业节能产品的市场销售量与认可度、企业节能的成本收益之比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影响着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2.价值观念。经营者价值观念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生产活动中所遵行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根源,能够影响企业所有成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企业经营者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并且践行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去。并且为企业所有成员树立一个节能减排的标杆,将节能减排的价值准则制度化,就能够引导整个企业都投入到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去。
3.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研究发现,强竞争力的企业,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超越原有的以资本技术和设备为基础的硬实力,转向了软实力竞争,主要包括企业社会形象、公信力、品牌影响力等。当前的社会需求早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商品物美价廉,它包括节能减排、维护消费者权益等这些全球性的难题。倡导节能减排的企业将为自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监管扶持。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执法和监察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重视和投入力度,而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也直接影响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将大大影响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这些扶持,不仅是政策税收上的优惠,还包括资金提供,企业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更好地实施节能减排工作。
三、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建议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继续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当完善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企业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均应作为抓好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宣传教育与制度建设,稳定成熟的环保、节能管理方法和措施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的保证。为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企业应组建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节能减排管理政策、指标的制定和落实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工作,负责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措施的方案立项和监督实施工作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做到分层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持之以恒,确保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考核程序。要充分利用工会、团委以及各种传媒等宣传阵地,向全体员工广泛宣传节能工作的意义、作用和有关常识,使职工了解地球上许多资源是有限的,有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些资源如果大量开采会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节约用水、用电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并努力做到检查落实到位。作为一个生产企业,设备用电量巨大,企业应十分重视节约用电,对每一个部门用电都应作严格规定。可根据生产计划,制订各单位的月度用电计划。每月对用电情况进行认真考核,并根据各部门节约和浪费的情况给予奖惩。通过这样的严格管理,广大职工节约用电意识增强,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3.坚持“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手抓。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不优化经济结构,就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资源再生产业,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淘汰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同时增加技术创新投入,鼓励生产研发部门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步伐,积极淘汰落后的设备,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促进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使用,提升企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水平。
4.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支持扶持力度。要真正做到时时、处处节能,还要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要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实施。节能减排单靠单个企业自身往往力量不足、收效不大。政府有关部门应整合区域内的企业技术中心、高校院所等资源,为企业与院校、企业与企业间牵线搭桥,支持其开展科研合作与项目共营,统筹推动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当前,应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享、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资金等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管理制度创新。
- 上一篇:养老保险和退休工资的区别
- 下一篇:全球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