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的流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疏导的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疏导的流程

篇1

关键词:管道完整性 管理 要点

一、引言

近年来,管道完整性管理PIM是国外油气管道工业中一个迅速发展的重要领域。由于石油天然气的易燃、易爆和具有毒性等的特征,管道运输安全日益受到关注。从保证管道安全的角度,管道管理可分为3 个层次,分别是可靠性评价(检测与安全评价)、风险评价和完整性管理,其中完整性管理是在可靠性评价和风险评价基础上的全面概括和提升。当前,我国正处在管道工业发展的高峰时期。无论是新建管道还是老管道,都需要建立起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

二、管道完整性管理概念

管道完整性有4层含义:在物理上是完整的,在功能上是健全的;管道完整性应该是指管道受控,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管道管理者不断采取措施和改进方法来防止管道事故的发生,确保管道的完整;在时间上是全寿命周期,即覆盖了设计、施工、运行、废弃全过程。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是为确保管道完整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具体指管道管理者针对管道不断变化的因素,对管道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不断改善识别到的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各种风险减缓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达到持续改进、减少管道事故、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目的。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了直接影响管道安全输送的所有因素。

三、管道完整性管理原则和要点

1. 完整性管理应从管道的规划和设计时期开始,并贯穿管道的整个生命期。

2. 完整性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应确定管道不同时期的管理重点;完整性管理程序本身的效能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程序的一部分,应定期对管道完整性和完整性管理程序进行评价。

3. 完整性管理平台应采用统一的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平台,并保证完整性管理所采用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风险评价作为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定期开展,应对发现的重要危害,立即采取风险削减措施。

四、输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主要内容

输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油气管道工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管道完整性管理是指对所有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的管理,大体上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立完整性管道机构,拟定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文件;

2. 进行管道风险分析,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将导致的后果,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

3. 定期进行管道完整性检测和完整性评价,了解管道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部位:

4. 检查、衡量完整性管理的效果,确定再评价的周期,持续不断地进行完整性管理;

5. 采取修复或减轻失效威胁的措施;

6.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员素质。由此不难看出,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体现了管道安全管理的时间完整性、数据完整性,和管理过程完整性及灵活性的特点。

五、输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流程

1.完整性数据收集与整合

完整性管理必须有全面准确的管道数据做支撑。对于天然气长输管道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设计、材料和施工数据,运行、维护和检测数据,管道路由、周边环境、人口、地质条件等数据,以及事故和危害后果数据等,建立高效可靠的数据解决方案和数据系统对完整性管理至关重要。

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完整性管理的核心,是消除管道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价首先要对影响管道安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实别,这些因素可以划分为:

1)与时间相关的因素,如内外腐蚀、疲劳裂纹等;

2)与时间无关的因素,如第三方破坏、误操作、地质及自然灾害等;

3)长期存在的稳定因素,如制造缺陷、施工损伤、设备老化等。

3. 完整性评价

完整性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采取有效方法对管道进行完整性检测和评价,确定管道的适用性,并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完整性检测与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1)内检测,包括管道变形检测、金属损失的漏磁检测、裂纹的超声检测及损伤管道的强度和寿命评价,是全面掌握管道本体完好性的最有效方法;

2)压力试验,包括管道出厂前的水压试验、管道投运前的试压、管道运行过程中的压力实验,目前我国基本不对在役管道运行过程中进行压力试验,但是国外公司已采取此作法,对消除管道隐患具有显著作用;

3)直接评价,包括外腐蚀直接评价(ECDA)、内腐蚀直接评价(ICDA)、应力腐蚀开裂直接评价(SCCDA);

4)地质灾害评价,包括地震、滑坡、洪水、沉陷、冻土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预测,及地质灾害条件下管道安全性评价两方面,我国地质灾害导致的管道事故日益增多,地质灾害及管道评价也成为完整性评价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4. 预防和减缓措施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在完整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可能的风险降低方法,选择最有效的补救措施并实施补救。一是管道在线监测技术,如管道腐蚀监测、应力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泄漏监测、第三方破坏监测等,通过监测手段掌握管道运行情况、安全状态、发展趋势等信息,为管理运行提供决策参考。二是维护抢修技术,如防腐层修补、管体套筒修复、复合材料修复、带压封堵、溢油回收、开挖回填、停车再启动等,保证事故的快速响应和安全处置,管道的结构持续完整、强度持续可靠,以及连续平稳运行。

六、结论与认识

1.可以预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全面实施将大大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并减轻事故造成

2. 我国应尽快建立自己的管道完整性管理法令、法规和标准体系;各企业应制定并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发展管道完整性管理专业评价机构;开发各种检测装置和分析软件。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心理疏导;现状与对策

十以来,上海对创新驱动、转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环境的变化,需要职工为之付出努力,心理承受力超过限度时,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实现自身稳步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职责的同时,更肩负有为社会安全稳定和谐提供保障的重要社会责任。因此,如何减轻职工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增加他们的幸福感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这是企业不可回避地。

一、心理疏导的基本概念

心理疏导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消除困惑与痛苦,舒缓心理压力,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人们的心理困惑,减轻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心理状态,改善人们的消极认知、行为,促进人格健康成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压力,处理问题。

企业的心理疏导工作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心理疾病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以心理学为依据,通过科学方法来改变人的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达到消除病症,治愈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目的。企业为其员工提供的心理疏导服务主要为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直译为员工帮助计划,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

二、国有企业心理疏导工作的基本对策

充分有效的心理疏导应该是在把握员工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的基础上,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密切关注职工情绪变化,主动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充分尊重职工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将负面情绪理智地宣泄出来,缓解工作、精神和生活的压力。

(一)提高管理者对于心理疏导工作的认识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制度的保证,在新形势下,企业的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变观念和工作方法,倡导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爱员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在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同时更要重视构建企业的和谐发展。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意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针对职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多样形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妥善解决好员工们正确的利益诉求,处理好企业的人际关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善于把握员工心理特征和合理需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是侧重于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大问题,往往忽视人的个性差异,忽略人的心理素质对思想品德的影响,忽略人的心理特征,采取单向的说教形式,所以难以使工作对象产生心理共鸣。

不同群体利益诉求不一样,其心理需求也不一样,同时,职工的心理思想状况会是随着环境发生变化的。只有认真分析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才能切实提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充分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就要完善两个渠道:

1.信息收集渠道。在全面摸清职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信息收集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工的思想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

2.员工诉求渠道。畅通员工表达意愿的渠道,让职工的需求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给企业相应组织,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要注重结果的反馈,即将问题、诉求的结果、回应反馈给员工。员工心理特征把握准了,就好对症下药,心理疏导就不会处于盲目状态。

(三)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包括生活、价值、理想三个层面。在生活层面上,人文关怀以消除贫困为奋斗目标;在价值层面上,人文关怀以达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奋斗目标;在理想层面上,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

1.良好的“领导环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注重领导干部个人的道德素养提高,清正廉洁、在员工切身利益方面坚持秉公办事、不谋私利,让员工感受到企业良好的“领导环境”,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员工的合理定位。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因地制宜安排好员工的工作岗位,不因为岗位设置不科学,工作流程不合理、薪酬不公平等管理因素给员工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注重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和潜能;为他们做好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创造晋升提拔的通道;给员工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真正做到员工和企业共成长。从而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发展前景。

(四)建立健全心理疏导工作机制

国有企业应依托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机制,整合党政工团各方力量,积极探索构建全新的心理疏导运行机制。

篇3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犯罪心理;心理疏导

心理学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心理发展还处于成长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对涉罪未成年人或被害人引入心理疏导,将有助于未成年人理性的对待自身行为、克服心理问题、调整行为方式,有效的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一、未检工作中心理疏导运用依据及概念

2013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人同意,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评。”该条规定为涉罪未成年人或被害人的心理疏导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阶段中引入心理疏导,就是采用心理疏导、心理测评、行为矫正、心理评估等相关心理学方法,帮助查清心理症结,把握其负面的心理状态,了解其犯罪原因,找准教育的感化点和心理阴影的疏导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其特殊心理,扭转其偏曲性格,增强帮扶、教育和预防的实际效果。①针对身心处于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心理疏导,不但有助于未成年人摆脱涉罪(伤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有利于未成年人重塑健康心理。

二、犯罪心理疏导在未检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从犯罪心理原因上分析

在一起纠集多人的校园故意伤害案中,多名涉罪未成年人在不知原由的情况下便参与故意伤害。在案后讯问中,问到涉罪未成年人小新(化名,以下未成年人名字均为化名)时,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打架,但是小宏是我哥们,他叫我打,我便打了,肯定那个人(被害人小申)欺负了我哥们。同案人小宇说,在宿舍时,大家都一起打小申,我如果不打,大家会觉得我不够意气,以后就不和我玩。同案人小鹏说,我是最后到宿舍的,看到大家在打小申,以为我们宿舍谁被欺负了,就上去也打几拳。

从这个案件我们看到未成年人的社会经验不足,遇事后不搞清楚原因,盲目讲义气,一味的跟风,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其实是群体性心理取暖。在实践中,很多涉罪未成年人为所谓的朋友义气,让朋友“看得起”,而后参与抢劫,盗窃,甚至无事生非,寻衅滋事。在莆田市H区检察院办理的92件149人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存在这种心理的未成年人占61%。

刚年满17周岁的小清,因犯诈骗罪,被某法院判决有期徒刑一年,小清是有很多不良习惯的未成年人,吸毒、盗窃、诈骗、打架。在小清的父母眼里,小清是他们已经无法管教的小孩,该案的发生,是小清父母主动报警。小清的父母从小对小清十分溺爱,慢慢长大后,父母发现小清有越来越多的坏习惯,在学校也成了问题学生,学校找其父母要求让小清主动退学。退学后的小清,在社会上认识不良青年,开始学会吸毒,偷家里的钱,父母因管教不动,将其送往精神病院“管教”。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容易造成未成年人性格缺陷。父母从小过度溺爱,使小清形成自我中心,缺乏责任心。当遭遇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差,易受外界影响,容易误入歧途。在未满14周岁时,小清便成问题学生,学校的教育“失败”的情况下,选择对小清进行“放弃”,父母的无力管教,也选择“放弃”。在缺少情感引导的小清,更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最终走上犯罪。

行为通常是由心理支配,处于青春过渡期的未成年人在逆反、个体自我、冲动等心理支配下,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熏染,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心理疏导是通过运用心理学方法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找准支配行为的心理原因,使涉罪未成年人在认罪、悔过后,重建健康心理,回归社会。

(二)从未检工作性质上分析

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经历30年发展,2015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目前全国有900多个独立的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②现行全国检察机关都在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并实行“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通过“少捕慎诉”、“附条件不”、“不”、“帮教帮扶”等措施来感化未成年人,助其重返社会创造条件。莆田某H区检察院2013年至今,对未成年人的不捕率为11%,不诉率为25% (包括附条件不),同时通过各种帮教活动的开展,已帮助47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园或走上工作岗位。犯罪心理疏导工作是协助未检开展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人工作重要措施,有利于更好的疏导未成年人的情绪,使其接受自己的问题,愿意自我改变,“由内而外”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

在整个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检察院处于重要的几个阶段,有批捕、审查(、不、附条件不)等。对取保候审、不或附条件不的涉罪未成年人,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其生理特征、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这是分析其心理状态,为帮扶、帮教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对附条件不的涉罪未成年人,需设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考验期,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展心理疏导的时期。

(三)从心理疏导现实意义上分析

未成年人在涉罪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复杂多样,部分人存在焦虑、不安的心理,也有部分人产生破罐子破摔的负性情绪,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有效调节他们的心理压力。③同时实践中许多案例表明,一些犯罪嫌疑人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若忽视其心理问题,盲目进行羁押、或者监禁,导致其二次犯罪的概率也较高。H区检察院自2010年以来,二次犯罪涉罪未成年人占10%。另外,对被害人的心理疏导也是十分重要,特别在害案件中,未成年人被害人在遭受侵害后,会出现恐慌、焦虑、羞耻、绝望等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些负面情绪的过度堆积使其心理发生变异,导致形成冲动、偏执人格,在外界不良刺激的诱发下,很容易走向暴力犯罪。如女孩李某,其从小就被母亲家暴,而母亲再婚后又常受继父家暴,在她14岁时被母亲卖给了某地一农民当媳妇,之后又遭受那个男人的待,忍无可忍的她选择了用农药毒死那个男人。④

三、心理疏导在实践中运用的局限性

(一)对心理疏导工作的认识不足

对心理疏导工作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是存在“过程式”的聊天、“流程式”的调查、“填空式”的办理、“灌输式”的法制宣讲,使得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成效并不理想,无法真正实现恢复涉案未成年人健康心理的帮扶效果。对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欠缺审慎态度,因“案多人少”关系,很多未检工作人员通常对“讲不通”、“感不化”、“屡不改”的未成年人直接适用,一方面节省工作时间,也将教育、感化的任务转移给法院。

(二)心理疏导内容与方法的欠缺

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开展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疏导与干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缺乏统一工作内容及标准,各地方“自成一体,各自为战”,难于形成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对一涉罪未成年人,通常会经历公安侦查、检察院、法院判决等阶段(案件),甚至有些案件还到监狱执行阶段,但公、检、法、监狱都有各自的帮扶措施及方法,各机关间也缺少衔接机制,导致帮扶存在断接性。对产生心理危机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更需要多样化多次数的心理疏导,但是现行绝大多数的检察院的工作方式仍处于简单的心理咨询及干预,持续帮助和关怀不足,无法达到良好的救助效果。

(三)未检队伍欠缺心理疏导专业性

心理疏导是一个专业性强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心理咨询过程,还包括心理诊断、心理测验、心理辅导等,这就要求从事心理疏导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但是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检察官也不一定就能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具备检察官这个身份的心理咨询师,不易于涉罪未成年人从心理上接受,通常会使其存在对立、消极的负面情绪,难于达到心理认同,从而影响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

四、心理疏导实践运用的发展构想

(一)提高认识,建立专业、兼职相结合心理咨询队伍

首先,从根本上改变固有观念,转变传统的办案思维,切实提高对未检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建立“宽容疏导、感化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观念,是做好未检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先哲提出的“慎始”思想,认为只有慎始,才能善终。中国文化传统还提倡“恤幼”、“慈幼”,反对“不教而诛”,未检工作强调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

其次,建立一支“兼职”的心理咨询师队伍。鼓励与支持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检察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使其获得心理咨询师咨格,以使更好的开展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工作。现行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方的未检部门检察人员都要求通过心理咨询师考试,例如北京市检察机关未检部门共有 127 人,其中 113 人已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该市未检部门助检员以上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达到未检队伍总数的 80%。⑤莆田市H区检察院也强化专业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议,通过培训经费报销、时间保障等方式,鼓励该院未检工作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现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人数占未检队伍的70%。由于检察官的职业限制,对于具备心理咨询师咨格的检察官,通常应作为兼职心理疏导师,负责未成年人一般心理问题处理。

最后,加强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必然需要更有经验,更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的参与,而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更具备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心理疏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根据每个未成年人的不同心理问题,行为特点等,通过专业性调查、分析、治疗,达到真正的心理恢复。同时对专业心理咨询师应用,也有利于提高未检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带动整个检察机关心理工作队伍的发展。

(二)构建心理疏导具体工作方法

首先,规范心理疏导对象。在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中,不但要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也需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也应针对存在问题(造成影响)的近亲属开展心理疏导。开展心理疏导,应对未成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应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等,对于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的暴力型和反复涉案的未成年人进行重点疏导,可外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未检心理咨询师相结合,进行个别疏导。对于一般性心理问题,可以由未检心理咨询师直接开展心理疏导,采用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有效进行心理疏导。

其次,规范心理疏导程序。对涉案未成年人或被害人的心理疏导不是强制的,而是应设立一定程序,规范进行。设立心理疏导预告程序,尊重被疏导人的意志是符合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初衷。事先应告知进行心理疏导的目的、方式、方法等,让其有接受心理疏导的心理准备。在未检工作中,只有征得未成年人同意后才能启动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工作。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也应该严格按心理咨询的程序,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不得强制进行心理疏导。

最后,选择适当的心理疏导方式。针对不同的未成年人,不同涉案情况应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心理咨询,通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总结心理问题,让被咨询者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为咨询者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通常运用到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让被辅导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克服成长中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认识。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对被训练人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测验(评估),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方法,对被咨询人进行测验,从而发现其心理问题的程度。上述几种方式,是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方式,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分析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综合运用心理疏导方法。

(三)各司法机关之间有效衔接

心理疏导工作作为缓解涉罪未成年人情绪、激发其道德情感和理智感,改变认识,了解其心理的有效手段。心理疏导启动早晚且是否连续性,直接影响心理疏导的效果。这就有必要将涉罪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工作向审前程序延伸,这样,公、检、法、司和监狱都应纳入到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当中。建立有效衔接关键在于程序上的流转,目前像H检察院这样的基层司法机关已经逐步开展这项工作,除了制定系统内的规范性文件外,还需要会签协作性工作制度,除了确定心理疏导对象的选取标准、疏导方法、专业人员的选配及沟通渠道等外,重点要对心理疏导方案在不同诉讼程序中如何有序衔接和实施进行具体规定,这样,既能整合资源共同开展工作,又能在交流和补充中巩固心理疏导效果。⑥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费用,对于涉罪未成年人来讲,心理疏导应是免费的,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应有相应司法机关自行承担,纳入办案经费;心理疏导的保密性,要求司法机关要充分尊重疏导对象的意愿,不同机关之间的工作人员应在其必要的范围内进行探讨;此外,每一个办案单位都要建立心理帮教档案,除系统备份外,还要将有价值心理疏导工作内容随案移送。

[注释]

①赵卿,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矫治制度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2015年第1期。

②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的意见》,高检发未检字〔2016〕1号,2016年3月25日。

③荆玉梅,涉罪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的心理疏导机制研究,法制博览,2015、06(中)。

④崔海英,花季之殇:未成年女性犯罪之心理物征和危险因素,青年探索,2016年第2期。

⑤赵晓星、范跃红,帮教感化失足少年更专业更用心,检察日报,2015 年6 月4 日 第 002 版。

篇4

关键词:农村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制度防范;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235-02

安徽省2004年在宁国、凤阳、岳西等地开始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试点,经过六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为促进安徽省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省内学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涉及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群众的可及性,农村医疗救助的范围、形式与标准,救助的方案设计与效果评估,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的模式及使用的效率,农村医疗救助法规体系的构建,医疗救助与“新农合”的衔接等方面。但农村医疗救助人员的情感问题,一直未得到关注。近来笔者通过对安徽省A市农村医疗救助人员的调查,发现部分医疗救助人员在救助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冷漠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救助对象态度冷漠、工作倦态等。虽然这一现象不致影响安徽省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大局、抹煞安徽省农村医疗救助已取得的成绩,但其危害性却不容小觑。因此,本文拟就这一现象为切入点,从社会学视角深度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工作压力大是农村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的核心原因

目前,安徽省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基本采取三步流程,即村委会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1]。与这种流程相对应的是:村委会一般配备1―2名低保专干;乡镇及县级民政部门各配备1―2人低保工作人员。鉴于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的原因,安徽省大部分县市民政部门采用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模式进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换句话说,这些低保专干或工作人员之间虽有名义上的分工,事实上,他们往往采取相互协调、集中办理的方式完成三项工作,即低保、医疗救助及新农合。以A市为例, 2009年前3个季度,农村医疗救助共投入资金287.28万元,救助9 847人次;同期低保对象为38.34万人次,工作艰巨性可想而知。

在调查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救助人员抱怨工作压力大,实不难理解。例如,W女士的话非常具有代表性。她说:“我在县民政局从事低保工作,长期程序化工作模式、高负荷运转,使我对救助对象产生一种冷漠感,工作进度及统计数字代替了同情。”因此,笔者认为,工作压力大是导致部分农村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的核心原因。

二、接触负面事件太多导致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的关键因素

社会学认为,情感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而情感却受到信念、制度及文化的建构[2]。换言之,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文化层面,医疗救助人员都必须对救助对象表示同情。作为现代服务理念的构成部分,对医疗救助对象表达同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农村医疗救助人员长期接触的对象为弱势群体,负面事件表现得更集中,对救助人员心理承受能力构成极大挑战。如果这种消极情绪不能很好地缓解,对救助对象冷漠的现象就在所难免。

以Z先生为例,2005年以前他在A市某福利院工作,尽管他认为照顾这些孩子们很辛苦,但很有乐趣,因为他觉得孩子们还有未来。然而,从事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后,尤其是他接触一些白血病患者后,他感觉自己的同情心被一点一点的蚕食掉。原因在于,目前治疗白血病最好是骨髓移植,鉴于我国骨髓捐献工作进展缓慢,能够进行临床匹配的骨髓很少,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必须接受化疗。化疗不仅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而且治愈率低。为了治疗,患者家属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有的救助标准显然无法将患者家庭从贫困边缘挽回。更重要的是,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下往往无法继续学习或工作,逐渐产生一种社会排斥感,最终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社会的累赘,从而放弃治疗,家破人亡的悲剧几乎无可避免。由于长期处在高强度消极情绪主导的工作环境中,Z先生认为自己的同情心已逐渐被冷漠所取代。

上述个案虽属少数,但在基层救助一线却较为普遍。因此,笔者认为,接触负面事件过多,也是部分农村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的关键原因。

三、生活压力大是导致农村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的外在诱因

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除了县级民政低保工作人员及部分乡镇低保工作人员属于在编人员外,大部分乡镇低保工作人员及村委会低保工作人员往往没有被纳入制度设计范畴,导致他们的收入远远低于在编人员。由于城镇住房购房(或建房)成本较高、医疗保险不够完善、子女教育费用高,基层一线医疗救助人员明显感受生活压力巨大。

现代社会要求成员应采用理性的态度对待情感问题,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将生活与工作区隔。源自于基督教慈善事业的医疗救助,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3]。但在以家庭为中心来建构社会关系的中国社会,这种要求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中国人的观念内,因生活压力大而导致的情感异常是值得同情的。因此,生活压力大作为农村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的诱因,仍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及社会合理性。

四、缺乏情感疏导机制是农村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的体制性原因

作为西方“安全阀”[4]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疏导机制在缓解社会成员个体情绪、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美国为例,每个社区都配备心理诊所和心理医生。这些医生定期为社区居民服务,居民也可随时要求心理医生指导,使得居民不良情绪能够及时得到释放和缓解。

虽然近年来西方情感疏导理念逐渐被国人认可,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地涌现了一批心理诊所及从业人员。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心理咨询仍是一个“忌讳”的词汇,不良情绪缓解仍主要借助个体自我调节。这种个体色彩的自我调节机制具有太大的偶然性。因此,笔者认为,由于未能建立有效的情感疏导机制,传统的社会支持网已被打破,医疗救助人员心理困惑因得不到及时缓解,而个体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导致部分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

五、结论与对策

综上所述,导致农村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压力大、负面事件接触过多、生活压力大及心理疏导机制缺乏四个方面。然而,这些因素并不都是独立发挥作用,往往彼此交织在一起,使得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但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制度防范和心理疏导两个层面来解决问题。

从制度防范层面而言,是指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基层救助人员的现实情况,通过在职培训、救助系统内岗位有序流动、提高工作人员基本福利,创造条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使得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更具开放性,从而在制度层面缓解农村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现象产生。

就情感疏导层面而言,社会层面及制度层面的情感疏导机制还未建立,但并不表示民政部门在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面前就无所作为。通过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借助心理辅导,社会工作介入等方式仍可在相当程度上减少农村医疗救助人员情感冷漠现象产生。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民政厅、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试点暂行方案的通知[EB/OL].省略cms.省略/Content.asp?ID=1560

[2] 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M].孙俊才,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1.

篇5

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体现高水平的查体保健服务,使查体人员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查体服务,已成为医院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查体中心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查体中心对查体过程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防范对策。

1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查体人员对查体流程缺乏了解

多数第一次体检者,对体检前注意事项不清楚,对体检流程不了解,加上体检者性别、年龄、生活经历不尽相同,对事情的理解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和耐心讲解。遇到查体人员多时,个别护理人员会出现急躁、不耐烦的情绪,对查体者的询问表现的冷淡,解答的也不够耐心、不详尽,查体者感觉不满意、没有得到重视,容易发生纠纷。

1.2查体时间过长

尽管调整了查体中心布局,查体环境整洁明亮,但由于查体人员增多,空间相对不足,造成查体人员等候时间过久,特别是空腹检查的人员,希望赶快检查,及早用早餐,而护理人员往往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或者没能兼顾先到者,从而使查体人员心情急躁,容易发生纠纷。

1.3对查体结果产生疑问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检查结果差异(如失眠、喝酒、吃药等),会影响个别查体者抽血检查的结果,如果对查体者的解释不能令其满意,会产生误解,容易发生纠纷。

2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

2.1注重礼仪规范

端庄稳重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和蔼可亲的微笑及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会给人以尊重、信任和美好的感觉,使查体者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查体,避免人多造成的心烦。

2.2细致周密的导诊

设置导诊咨询和流动导诊护士,为查体人员指导合理的查体流程,帮助查体人员熟悉医院和查体中心的环境,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和年龄的查体人员,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的解答。遇到专业性强的问题时,及时与相关医师和领导联系,以避免查体者的不满。

2.3加强与查体者的沟通

在查体人员多的情况下,难免有一些不满的体检者,会指责医生和护理人员,此时护士应时刻注意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态,做到不急不躁、语调平和、认真倾听其诉说,合理疏导其不良情绪,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当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要耐心的解释原因,以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减少纠纷的发生。

2.4制定合理的查体流程

当查体单位和个人体检人多又同时进行时,应主动做好解释工作,灵活安排,合理分流疏导查体人员,保证查体环节有序进行,尽量缩短查体者等候时间,缓解查体人员焦急、烦躁的心理,给查体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体检环境和愉悦的心情,

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

篇6

1.1过劳猝死医院是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公共场所,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医护人员必须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加之饮食及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其生理周期被打乱,易使机体内环境失衡。医护人员长期的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加上工作中的责任压力和精神压力,疲劳的慢性积累导致了机体的过劳损伤,当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可能发生猝死。

1.2职业暴露由于职业原因医护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与患者密切接触,其中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是医护人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接触的各种化学消毒剂或手术时接触的麻醉气体,对人体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损害;因为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还要接触各种电子仪器,会遭受电离辐射甚至放射线辐射的危险。各种致病因素累积加上职业紧张、工作劳累等,造成医护人员免疫力下降,长期下来,一些医护人员年纪轻轻就患上各种顽症,随时有可能夺去他们的生命。

1.3抑郁自杀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大,80%医务人员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50%的医务人员具有消极情绪,约30%的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医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载着包括躯体疾病、生物钟紊乱、心理卫生水平低下、医患矛盾突出、病人死亡等众多压力。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工作倦怠加上应对一些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部分医护人员常常会感觉身心疲惫。在高应激状态下,个体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程度则为普通人群的2倍。个别医护人员因心理抑郁长期得不到疏导,且个体心理认知存在着缺陷,可能会走上轻生的道路。

2社会原因导致医护人员早逝的伦理学问题

2.1袭医杀医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多元化和高标准化,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信任度却逐渐降低,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双方的认知偏差是产生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医疗行为的失败或侵害,是造成患者侵犯行为的唤起性因素。医患关系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备受媒体的关注。近年来医患信任出现危机,医患关系严重恶化,医患矛盾愈演愈烈,暴力伤医、杀医事件时有发生。

2.2工伤意外随着国内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频繁流动,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层出不穷。一旦发生突发意外、,医护人员在急救领域就应当迅速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由于急救时间十分宝贵,事关患者性命,这就要求医疗救护系统要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急救的需要、家属的催促、路况的复杂加之超速、违规行驶等,造成医护人员伤亡的事件也并不鲜见。另外,医护人员上下班途中遭遇车祸、意外而造成身亡的也时有发生。

3医护人员非正常年龄早逝的伦理学问题的相关对策

3.1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从管理机制上有意识地防止过度疲劳,医院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工作量调整人力资源,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对于工作任务比较重的科室,应加派人手,合理分配人力。对待科室人员尽可能给予生活上的关怀和帮助,心理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疏导,尽量缓解医护人员的压力和疲劳程度。组织医护人员在业余时间进行各种休闲、放松的体验活动,对有休息诉求的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

3.2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暴露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所承受的职业风险,合理设计操作流程,改善医疗操作环境,为医护人员提供完善的防护工具和设施。建立职业暴露上报系统,简化上报流程,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予以心理疏导工作,减少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职工每年常规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动态观察医护人员的健康指标。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医护人员从心理上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并从行动上严格执行标准预防,降低职业暴露的机率。

3.3改善待遇、减轻压力,提供心理支持系统,促进心理健康在分配制度上向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倾斜,有利于减轻医护人员心理上的不公平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临床的人员配置,缓解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状况。在分析和处理医疗纠纷时,既要加强对当事人的教育和培训,也应为职工提供必要的担当和保护。建立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尤其在医护人员遭受心理创伤时能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篇7

[关键词] IUD;护理干预;副作用;计划生育

[中图分类号] R169.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b)-099-02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效、简便、不影响性生活以及经济的避孕方法,是我国主要的避孕措施。全国约有9 000万以上妇女使用,占各种避孕措施的40%左右。IUD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少数人置入后仍有可能出现月经、白带异常、腹痛坠胀、腰部和骶腰部酸痛等副作用[1-3],这些副作用据有关文献报道,除生理病理因素外,尚与精神、情绪、文化、劳动等相关[4]。在如此背景技术下,就凸显出对置入IUD者实行护理干预,以减少或减轻置入IUD副作用的必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714人。对2003年3月9日~2005年8月31日我院辖区内育龄妇女使用IUD避孕节育者13 437人进行档案普查[5]:以年龄组(岁)20~、25~、35~、40~和6种类型IUD(O、T、V、宫型、爱母、母体乐)的横断面进行随机抽样。

实验组682人。利用本院研制成功的《IUD测量尺》进行实验调查的机会,对置入IUD者实行护理干预计2 190人,回收咨询式问卷(IUD尺测量调查表)2 009份,筛除缺项和文字不清等无效问卷,有效问卷计682人份。

1.2调查方法

借鉴“流行病学”的方法,设实验与对照两个组;对照组是从本院的资料档案中以年龄和IUD类型分层、随机抽样获得;实验组是配合《IUD测量尺》的研制实行护理干预,并在测量时同步回收咨询问卷(测量调查单)。

1.3调查项目

设计:分为月经过多(A)、经期延长(B)、点滴(C)、不规则出血(D)、白带增多(E)、下腹痛(F)、腰骶部酸痛(G)、下腹坠痛(H)、腹胀(I)、痛(J)10个项目。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实验研究数据以均值(x)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①根据有关文献列举IUD常见的副作用临床症状,归纳设计为10项目,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7个项目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带增多(E)、下腹坠痛(H)、腹胀(I)3个项目虽然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②置入IUD术后常见的10项副作用从实验组中检出574人(人次),检出率为84.16%,在对照组中检出744人(人次),检出率104.20%,由此可见对照组比实验组的变异率高出20.04%。③10项变异率的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图1),但对照组的变异曲线大部分都高于实验组,只有E(白带增多)、H(下腹坠痛)、I(腹胀)3项近乎平行,尤以E项为著,高于其他项1倍多。

图1 两组变异率曲线

3讨论

随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对使用IUD避孕节育者实行护理干预,是体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内涵的重要方面。目前在已婚育龄的妇女中采用IUD方法避孕节育已成为主要的避孕措施之一,然而在这些采用此方法的人群中,有少数人会产生副作用,其原因多方面而且比较复杂,除与IUD本身的机械作用有关外,与置入IUD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等方面的素质亦有相关性,在有关文献中已有报道。

本组材料是根据有关文献例举的置入IUD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主要副作用,我们归纳设计出10项:A―月经过多、B―经期延长、C―点滴、D―不规则出血、E―白带增多、F―下腹痛、G―腰骶酸痛、H―下腹坠痛、I―腹胀、J―痛。以便于统计对比分析。并以此设计出护理干预组和未行护理干预组。两组比较的结果是:进行护理干预组的变异率比未进行护理干预组下降20.04%。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是由于置入IUD者要经历置入IUD术前的紧张或恐惧体验术中的不适或痛觉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使其痛阈降低,精神和情绪脆弱。由此可见术前疏导、术中抚爱、术后忠言的护理干预内容,是合乎情理、符合实际情况的。

护理干预对与心理、精神、情绪等因素关联程度不大的项目作用有限,如E(白带增多)、H(下腹坠痛)、I(腹胀)3项,有人提出“机械刺激”学说,看来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的研究亦表明上述3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变异程度和趋势几乎一致表明这一学说有道理。

通过将对置入IUD者实行疏导、抚爱、忠言护理干预模式和理念引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流程并形成常规,可使IUD避孕节育的人群减少或减轻IUD副作用。

现代医学护理工作已由原来的以疾病护理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成熟地引入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能级原理效益原理、POCA原理等现代护理理念,全面满足对象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6]。计划生育技术是一项标准化与规范化要求很高的临床医学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政策性含量很高的业务工作。对放置IUD者实行护理干预,实质上就是要把IUD避孕的全过程归入护理模式的流程,增加服务的技术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瑛,李少丽,付伟,等.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与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7.

[2]赵炳礼.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1-16.

[3]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57.

[4]秦宇.传统普及型IUD副效应与社会学方面关系回顾性调查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5(2):188.

[5]陈雅红.放置IUD者其生理与心理变化的调查研究[J].医药世界,2005,12(5):1221.

篇8

【关键词】 儿童;沙门氏菌感染;救治;护理管理

鼠伤寒沙门氏菌(STM)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全年均有发生,以6~9月发病率最高,是小儿沙门氏菌感染中最常见者。2013年6月13日本市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400多名学生出现症状,四川省眉山三医院共收治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儿114例,护理部积极组织和参与抢救处置,保证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顺利完成,无患儿死亡和医院感染病例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院在6 h内收治患儿114例,男性81例,女性33例,年龄5~17岁,平均年龄(11.3±0.46)岁。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腹泻、腹痛、呕吐。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7.8~40.2℃之间。患儿腹泻特点为大便呈水样便或稀便、次数频繁,轻者3~5次/d,重者多达10次/d以上,并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入院患儿均行三大常规检查,凡体温>38.5℃患儿均做血液培养,腹泻患儿均行大便培养,培养结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生素(头孢他啶、氨曲南)等治疗,并辅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住院治疗时间3~7 d,平均住院时间为4.4 d,康复出院。

2 护理管理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不可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情况复杂的特点。其医疗救治难度大,要求高,往往反映某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1]。本次事件短期内大批患儿涌入,给本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救治能力和整体水平带来严峻考验。

2.1 快速反应,分工协作,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行小组负责制。面对患儿数量短期内急剧增多的现状,医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抢救需要,组成抢救医疗队、后勤保障队、药品供应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护理部按照分工职能调集人员,组成抢救观察治疗组,管理协调组和接待外勤组。各组间既有分工又有相互协作,保证了紧急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抽调护士在特殊情况下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实行小组负责制,分片包干责任落实。

2.2 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按照医疗救治原则和护理工作流程,落实救治任务。因为此次事件为突发群体性,对象均为儿童,针对患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情绪不稳定、表达不准确等特点。按照医疗救治原则及方案,应用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及工作流程,规范护理工作服务,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提高工作效率。如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的患儿病情观察:呕吐、腹泻、腹痛患儿注意观察呕吐、大便的量、次数及性状,取标本送培养等。

2.3 严把消毒和污物处理关,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在处置危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做好消毒工作。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食物中毒,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涉及面广人多。引起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有食物传播、水源传播和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用具传播。救治初期,护理部就考虑到医院感染的预防,提出并实施了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抓住消毒隔离管理的三个环节。如:入院环节控制,接诊时由护士分批引导,集中安置在专门的病区,分发塑料袋收集呕吐物。住院期间,短期内数量众多的患儿集聚,产生医疗垃圾多,均按照医疗垃圾分类要求处理;保持环境清洁,建立严格有效的隔离、防护屏障,控制感染的发生。出院环节,患儿出院后,床上用品按传染病患者要求进行处理,被褥进行暴晒后再使用。

2.4 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开展健康教育。由于本次事件发生在学校,学生数量多,社会影响大,学生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家长情绪激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救治工作,外勤组配合科室医生和护士对有情绪的家长进行疏导和解释,稳定其情绪。同时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 减少患儿的恐惧、紧张心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告知饮食卫生的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的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总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过程中,护理部充分发挥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等职能作用,利用管理体系健全、护理人员多,执行力强等优势,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应急救治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措施,为患儿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9

关键词:心理疏导。

高考前的一个月,既紧张又忙碌,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之前,学生经历三次大型高考模拟,现阶段又要进行迎考训练,前面又面临着高考的到来。特殊的形势,形成了学生特殊的心理环境。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学生的成才,特别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的心理状态,亟待教师的疏导、优化。笔者记得,在带高三的最后一个月里,就收到好几位学生写来的纸条,迫切要求与我交流思想,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苦闷、迷惘,在这大考临近时,期望得到老师的理解、指点,以平衡心境,增强信心,提高冲刺阶段的复习质量。笔者在与这些学生的交谈中,领悟到这一阶段造成学生心理异常的因素及疏导方法,现分类浅谈如下:

一、高三学生异常心理探微

1、有的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学习用功,基础也扎实,成绩属上游;而进入高三后,特别是三次高考大型模拟不理想的成绩,动摇了学生的迎考信心。再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时不时还会换来同学的侧目,这就给学生敏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降低了考前复习质量,导致学生的智力障碍,反映迟钝,思维懈怠。这种心理若得不到及时调整,极有可能在高考中失败。

2、还有的学生,高一、高二时,学习勤奋,基础扎实。进入高三后,仅仅因为不适应注重能力、弱化记忆性质的新模式高考,以至于三次模拟考试成绩不佳。这类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高考产生了恐惧,害怕失败。

二、高三学生异常心理探因

导致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此略作分析:

1、家庭因素

有的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期望很高,而孩子的成绩并非太靠前。每当学生去家,家长总爱嘟囔、吵嚷,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这种不切实际、爱虚荣的期望,就给正处于高考前、本来就有点担心的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心理处在障碍中。

2、同学因素

也可以归结为竞争因素,这是由同学之间攀比心态造成的。这类学生,平时学习也认真、实干,可是文化成绩属于中上等,而与其用功程度相当的学生,成绩却比自己优秀。这样比一比,心里就有可能失去平衡,妒嫉之意顿生。学生整日在这种不服气、嫉恨的不佳心境中煎熬着、挣扎着、困扰着,不能自拔,解脱不了。思想老是开小差,精力不能集中。这种状态,对复习迎考极为不利,急需调整。

3、自身因素

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原来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到了高三后,由于考试时的心态以及考试的方法不当,或者因为审题不认真,或组织答案时不用学科语言,或对旧知识的回忆有障碍,或答卷时思路不开阔,缺乏创新思维,不能举一反三,导致答案不正确、或不准确,最后成绩上不去。考试后,只一味的自责,而造成心理障碍,从而对高考信心不足。这类学生也急需教师的帮助。

以上几种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学生都非常难以忍受,殷切希望老师能理解,特别希望自己最信任的老师或同学能给予点拨、疏导,帮助其走出困境,摆脱不健康心理的困扰,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复习迎考中,以使高三迎考冲刺阶段的复习能高效化、优质化。

三、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笔者在收到学生心理异常时的求助信息,或者从学生的表情读懂了其正处在心理障碍中的学生时,立刻对其作仔细的分析。首先,分析造成其心理障碍的原因;然后,分析其自身存在的成功优势;最后,思考用何种方式、什么时间、那个地点与其交流,效果最好。

接下来是做具体的疏导工作了,我一般选择比较安静的晚自习时间,将学生叫到教室外较安静的地方,与学生细心交流。具体交流程序是:

(!)引----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

学生对老师都有戒备意识,虽然希望老师了解自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心理,即便是对非常信任的师长,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坦诚口气,从谈生活、谈学习入手,引导学生向老师倾诉自己心中的苦闷、烦恼,宣泄自己不良的情绪。无论是家庭的、社会的、学校教师的、同学的,还是情感上的、健康上的,不谈则已,要谈就谈个水落石出,心情舒畅。达到有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

听----倾听学生处于困境中的心灵的呐喊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老师是来帮助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意图后,往往愿意将心里话,全部告诉老师。学生可能一打开话匣子,就说个不停,愈说愈激动,恨不得把心都翻过来,让老师看个究竟,检查检查到底哪儿出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出色听众:一是会听,二是听什么,三是思忖下一步如何疏导。

①会听,是指教师倾听时要耐心、专心,不可浮躁。眼睛要平和地看着学生,表情要稳定、真诚,不时地以点头或微笑的方式,给学生的倾诉以鼓励,轻易不要插话,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切忌三心二意。让学生把心里想说的话尽可能的全说完,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这时,哪怕教师没有给予指点,学生的心理已经轻松一半了。

②听什么,即要听出学生谈自己原来的基础、实力,要听出导致他现在心理异常的原因,是单方面的,还是多方面的因素,是那些方面的因素,通过努力能否克服。教师在听学生诉说时,要默记学生说的每一件事,思索其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和危害,并暗中对其加以归类,以便下一步进行分类疏导、点拨。以平衡学生的心理,优化学生的心境。

③备疏导,是指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思索如何对眼前的学生异常的心理给予有效的疏导。学生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目前的困境如何摆脱?未来的前景如何?成功的希望有多大?还需要作怎样的努力?在哪些方面改进见效大等等。

(3)解-----理解学生之苦,明白心境优化的意义

学生在向老师倾心“诉苦”时,实则表明了学生对这种心境的难以承受。教师听后,应对学生说的每一件事进行剖析,这既看出来教师对学生说的每一件事的理解,也表明了教师对其诸方面原因的客观评价,以便将学生从困境中“拉”出来。冷眼旁观这些“压力”,想一想如何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如何把这些压力变为奋斗的动力,而不是让其羁绊自己的手脚。学生一旦认识透彻了,心理康复已经成功大半了。

导-----优化学生心境,恢复心理健康

①肯定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认真态度及所取得的比较好的成绩。

②肯定学生所具备的智力层次。

③客观的分析近几次考试成绩不佳的主观和客观原因,能否通过努力而扭转局面,经过深刻剖析,肯定是可以的。

④谈一谈背地里教师和学生对该生的积极评价,哪怕不真实,教师也要适度的提高评价,这是优化心境的需要,不能认为是欺骗,学生会冷静的对待的。

⑤教师从本人对学生的了解,要表明自己相信学生,通过目前的努力一定会在高考中取胜。

⑥稍微分析一下高考试卷与平时所练的试卷难易度,尤其是三次大型模拟考试,比较接近高考。可以通过调整考试策略,来提高应考成绩。

⑦提出美好的祝愿。并且答应学生,对其所述心事给予保密,而且要真正保密,以不辜负学生的信任。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是优化心境不可少的一步。

⑧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篇10

[关键词] 护患关系;礼仪;健康教育;流程职责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58-02

我院专家诊区于2006年10月成立,成立之初诊区面临许多问题。其中由于护理人员对门诊工作接触时间短、经验少,特别是对专家诊区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不熟悉等原因造成了护患关系不和谐,存在着隐患。从而使如何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率成为专家诊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加强护患交流

1.1进行护士礼仪培训

礼仪是人类社会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1]。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互讲礼仪,那么双方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彼此感情融洽;如果相互间不讲礼仪,彼此冷漠,关系就会疏远,情感自然会淡化或削弱。护士美的仪表、礼貌的语言、落落大方的礼节,可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尊重,心理上得到慰籍,情感上获得愉悦,使护患交流在情感交融中进行。

1.2注重护患交流

护患交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语言形式交流,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交流,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等。这两种形式在日常工作中缺一不可,甚至有时非语言交流更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1.3加强情商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亲和护患关系,我们不仅注重礼仪、沟通交流方面的培养还应该加强情商培养。情商,即情绪智商(emotionalintelligencequotient,EQ),1995年由美国科学家在《时代周刊》首次提出。它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人类认知、调节、控制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是人们处理冲突矛盾、人际关系、决策等需要的一种很平衡的心态以及同情共感的魅力。其包含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2]。那么,作为一名门诊分诊护士,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本人认为,应当加强情商培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能把握自己的情绪,正确感知他人的情绪,与病人语言交流得当,处理事情周到得体,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增强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是护士情商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工作实践中,要重视培养对愤怒、紧张、忧虑等负性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用高度的职业情感约束情绪,使理智战胜情绪。一旦发生护患纠纷,要积极化解。

2开展健康教育,拉近护患距离,改善护患关系

2.1专家诊区病人的特点

流动性大,病种多,愈后各有差异[3],就诊病人的职业,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不同,对医疗的希望及需求无从知晓;病人相对停留时间较住院病人要短的多[3],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究竟患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有什么药是特效的,就诊专家是否对症等,希望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争取早看完早离开。

2.2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精练、针对性强

由于专家诊区病人的特殊性使得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为了掌握门诊健康教育的主动权,减少和克服被动的局面,护士必须做到:要因人、因病、因情况实施健康教育。病人是求医而来,因而健康教育要伴随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健康教育要针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如疾病的特征、诊治;检查及化验项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专家的特长、出诊时间等。应采取精练、简洁而重点明确、针对性较强的宣教方式,并配合一些资料的发放、展板的设置使教育形式更加新颖,具有一定吸引力,注意克服求全求细的系统性教育。

3完善专家诊区的护士工作流程、职责

完善专家诊区的护士工作流程、职责,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从而提高患者满意率。主管领导通过对专家诊区前期试运行阶段分诊护士、专家和患者反馈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设立了分诊护士、巡回护士、连班护士岗位,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流程与职责。

3.1分诊护士岗位流程、职责

(1)主动迎诊,坚守岗位,态度和蔼,服务热情,耐心解释。(2)分诊时认真询问病史、病情,及时观察患者的精神及一般情况,如遇危重患者立即与相关医师及科室联系,配合医生应急处理。(3)熟悉出诊专家的特长、出诊时间,及时准确分诊。(4)了解常规开展的检查项目、正常值、检查目的、适应证及检查前注意事项。(5)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无围观分诊台和医生现象。(6)保持分诊台与候诊区的环境整洁。(7)负责专家迎送与工作餐联系。

3.2巡回护士岗位流程、职责

(1)在分诊台与候诊区、诊室之间进行巡回。(2)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及时疏导病人,无围观分诊台和医生现象,做到一医一患、一人一诊,提供私密性诊疗环境。(3)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及一般情况,如遇危重患者立即进行应急处理。(4)熟悉诊区出诊专家的特长、出诊时间,做好指导性引诊。(5)做好患者各项检查的引导及健康宣教工作。(6)负责专家诊区电脑信息的调试与维护,保证信息传递畅通。(7)做好工作量的统计,保证各诊室物品充足。(8)保持各诊室和候诊区的环境整洁。

3.3连班护士岗位流程、职责

(1)提前30 min上岗,做好分诊的准备工作,保证按时分诊。(2)主动迎诊,及时疏导病人,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3)密切观察候诊患者的精神及一般情况,如遇危重患者立即处理。(4)熟悉出诊专家的特长、出诊时间,做好指导性引诊。(5)负责维护候诊区电子显示屏及广播的正常播放,对候诊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发放相关资料。(6)保持候诊大厅的环境整洁。

4结果

专家诊区开诊之初,护患关系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分析原有管理模式不足之处,统计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后完善了护士工作流程,进行了护士礼仪培训,并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2006年11月~2007年3月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见表1。

[参考文献]

[1]江萍.护士礼仪与护患关系[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7.

[2]刘惠玲,程瑞芝.浅论情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2,17(1):60.

[3]燕红.浅谈门诊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