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对目前在国内医学院儿科教学中多媒体案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实施多媒体案例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加大各类综合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比例、加强多媒体案例教学环节、广泛运用新媒体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支持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
多媒体;新媒体;案例教学;微课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精心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要求,以各种真实案例作为资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师生间双向互动、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后应对各种复杂情形的决策与行动能力。因此在儿科教学过程中,安排讲解临床案例的诊断与治疗,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再由老师从旁引导,及时纠正错误思维,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中复杂抽象的概念与机理。通过开展儿科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过的医学原理解释并分析儿科临床疾病,从而使其亲身感受到临床案例中如何诊断及每一项治疗的作用。而前不久根据国家教委对10所高等医学院进行儿科等学科教学评估中指出“当前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低下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产生该问题的根源,即在医学院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缺乏基础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教学的过渡,二者出现脱节现象,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理论考核过关的实习生临床能力欠缺的问题。如何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实现课本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当前非常紧迫的问题。因此,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儿科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很大的启发性。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再是传统教学中以老师教授为主,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它所提倡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获取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
1.案例教学的理念。在多媒体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特定环境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负责协助学生理解案例,从旁指点,并适当引导。学生则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改被动“填鸭式”教学为主动求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中心、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以多媒体为辅助,通过课件直接显示案例教学内容。案例教学也是一种互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典型案例的选取。授课时选取的案例要紧扣教学大纲和医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授课重点紧密结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配合多媒体教育手段,结合新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和把握课堂教学的45分钟,并提前将课程教学的内容共享到网络资源上,为学生的提前预习提供资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医学教学案例的选取,对带课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每个典型案例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熟悉与儿科紧密相关的其他各类知识。因此,教师作为授业解惑者,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同时精心选取案例,充分备课,反复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并提出各种疑问,只有自己储备了海量的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互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医学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任课老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精心挑选教学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于课下查询相关资料,再在课堂上通过教学互动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现在教育理论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角色,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医学原理的感性认识,引导和培养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下去图书馆和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理论联系实际,从而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三、多媒体案例教学的相关建议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新媒体使用技能。教师培训是师资成长的重要途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当今高校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医学院教师除了掌握课堂上必备的多媒体操作技术,还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据有关统计表明,医学类教师因为往往有临床工作的压力,大多只对Powerpoint比较熟悉,而没有时间去选取并应用其他教学类软件,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连PPT制作都不熟练,授课还停留在传统的板书模式上,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能培训显得刻不容缓。各医学院师资培训中心应制定持续、有效的师资培训计划,保证与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同步进行。
2.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覆盖所有的医学类课程,推出基础医学、内外妇儿、护理、预防等其他医学类精品课程教学视频与教学资源的云共享平台,让学生可以下载并提前预习,避免学生对PPT课件内容的生疏,或因上课节奏过快而导致学生对重要内容印象模糊,并通过在线学习实现互动。通过案例教学对专业课中理论概念的讲解,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还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科研水平,为后续的研究学习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为信息化社会培养了高端医学人才,顺应了时展的需求。
3.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手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国内医学院的课程多半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而该方法的教学效果和考核评价体系也比较成熟。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和实施,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形式与内容,考核时既要注重理论的记忆与掌握,也要注重知识的临床运用,将平时考核与卷面考试相结合,强调课堂互动、案例讨论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平时考核的内容中,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方案。
四、结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从古至今,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多年来医学教学内容没有大的变化,但面向的群体———医学生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们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的速度很快而且求知欲强,不喜欢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又由于经历了过去12年的中等教育经历,以及高三最后阶段的冲刺历程,因此在进入大学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兴趣大减。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案例教学显得非常必要,而从目前的医学儿科课堂教学反馈信息来看,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课堂,从实践环节角度来说,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非常形象生动,对于某些复杂的医学原理和规律能直观地予以显示,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知识量覆盖面极广的儿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使案例教学内容清晰与直观,方便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医学原理,在案例教学的辅助下,能加深学生对儿科疾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课后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而拓宽知识面,形成发散思维。多媒体案例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如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工具,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是每位教师的职责,需要不断地去实践与完善。
作者:袁茵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的发展向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引发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重大变更。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课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类型
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般有4种类型。
1.课堂教学型。课堂教学型也称为演示型,在教学软件中占大部分,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一特殊的问题或者教学重、难点而开发的,可以演示要讲解的知识内容。2.模拟型。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仿真软件,展示现实中难以再现或无法用实物描述的现象,也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参数实时反映事物的状态特征的变化情况,供学生做模拟试验或一些特殊的研究。3.自学型。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反映教学内容,提供课堂练习,甚至还有学习功能,能够让学生通过课件掌握知识点。如CAI软件。4.训练复习型。通常包括知识点回顾,提供大量的练习,并能够检查学生自我测试的结果,给出分数或者评价。这种课件主要用于训练学生某方面的技能。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脚本设计、素材收集、模块设计、软件设计、调试和维护等过程。1.选择课题。课题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制定,一般包括熟悉大纲及授课计划、内容、重点和难点、目的要求、预期效果的设定。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教学需求为基础,确定知识点、基本理论、实践环节、练习环节、教学对象、媒体类型和软件架构,同时考虑软件用到的公式函数、数学模型和算法等。3.素材收集。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要用到大量的素材,包括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利用素材处理软件自己制作,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建议软件设计者平时注意素材资源的积累,手上常备几张这样的光盘。
4.脚本制作。脚本类似于电影电视的剧本,用于说明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整个教学过程,如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媒体类型和教学方法等。制作规范化脚本能够提高软件设计的效率,保证课件质量。脚本通常以文字描述或者表格形式体现出来。
5.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模块设计和详细设计,任何一个多媒体软件都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将这些部分组织成模块,教学时可以进行模块选择,从而达到灵活掌握的目的。然后对每一个模块可以进一步细分,划分为更小的模块,即二级模块,最后精确到每一个模块讲授一个知识点。注意设计时要能够方便操作者返回。
篇3
关键词:教学案 多媒体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52-02
1 构想的生成
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转变备课组活动方式,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上就这样简单的改革不行,需要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而发挥备课组、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集体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上求突破,走一条具有六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我校张家港第六中学在全校尝试推行教学案。学校以教学案为载体,构建以“少教多学、精讲精练、学教互动、着眼能力、注重实效”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推行教学案,能凝聚集体智慧和力量,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教研合一;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多赢;实现学校提出的口号:“基础教育上台阶、城郊初中争第一”。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又适逢苏州市历史学科以50分分值加入中考,历史教学模式的变革迫在眉头。如何转变历史教师教学的模式和学生学习的模式?教学案的运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成效,教学案与多媒体的运用那个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成绩?这需要我们做一个实验对比。
2 设计
我们选择初三年级的两个班,初三(1)和初三(4)班,两个班是平行班,升初三时学校重新进行了分班,每个班的平均分基本一样。初三(1)班只用教学案,初三(4)班只用多媒体。两个班不在同一层楼,这样可以相对避免学生直接的交流。这两个班都由我担任历史老师,这就防止出现教师水平差异带来的成绩的不同。设计如下:
回家预习。初三(1)班的学生使用的教学案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两部分,作为家庭作业,需要提前预习课本,自己独立完成。第二天需要交上来给我进行批改,反馈给学生。初三(4)班的学生也通知他们回家预习,但没有书面作业。
课堂教学。初三(1)班完全按照教学案上的流程。分四大部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练习反馈。上课时侧重在合作探究、练习反馈。对“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错的比较多的点拨一下,基础知识基本不讲。课堂侧重于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初三(4)班使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内容很大一部分与教学案中“合作探究”的内容相同,但会多一些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3 结果
一个月以后,进行了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考试内容为初三新学的内容。初三内容为世界史,基本上与初一、初二学的中国史关系不大。
表格如下:2013年10月历史阶段性考试质量分析
注:历史总分50分。30分为及格、43分为优秀。
通过这张表格,发现一个月的不同手段的教学,两个班的平均分还是有较大差异,两个班差1.48分,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实施了一个月,就全部采用教学案。因此最终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还有待考验。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实施教学案的班级的及格率、平均分、最低分明显要好于实施多媒体教学的班级。教学案明显要优于多媒体。使用教学案为什么能优于多媒体?这值得我们探讨。
4 讨论
4.1回家预习这一家庭作业
教学案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两部分,作为家庭作业,第二天需要交上来进行批改,多媒体教学也布置了回家预习,但由于学生做作业要做的很晚,甚至有些学生英语、语文的默写都不背,历史要求回家预习只能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还是教学案的书面作业比较牢靠,学生不得不做。通过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已经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印象,甚至对于一些基础的练习学生能自己完成。这点明显优于多媒体。这也能解释使用教学案的班级的及格率要高于使用多媒体的班级,最终使平均分也相对高一点。
4.2课堂教学这一环节
教学案的合作探究,这是在上课时解决的,学生先通过自学和讨论,然后老师再引导解析,根据史料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了历史的思辨。使用多媒体,也探讨同样的问题,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不同的是教学案上是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在进行探讨的时候,当得出结论后,是要及时写在教学案上的。这其实对学生提出了一个要求,学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要接受知识,并用笔记下来。多媒体是学生只是嘴巴说说,外面看看热闹,但有一些学生在开小差,不听,老师并不能很好的发现。两种学习方式的对比,发现教学案的优势就是如果不拿笔记下来,就会被我发现,提醒他,俗话说:好记性不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这一结论有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的学习成绩最好;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成绩最差。同时通过做笔记令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和记忆,也明确体会到自己的学习弱点;同时也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针对性。这也是使用教学案那个班的差生相对少一点的缘故,最低分相对高一点的缘故。
4.3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
从表格数据中,我们发现,两个班的优秀率基本一样。这说明不管使用什么教学手段,对于那些积极性比较高的、善于学习的学生来讲,没什么差别。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老师在上这历史课时,要做的是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
篇4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过程作出评价,确定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并布置案例习作,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搜集资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2教学方法的实施
(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按照教学计划,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全面了解,以教师讲解为主。
(2)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由学生主导课堂,教师只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
(3)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可先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报告本组分析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获得正确结果的成就感,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今后的学习,还可以布置案例习题,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和牢固。
3案例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意义
3.1提高教师专业学术水平
提高教师专业学术水平是临床药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迅速、准确获取临床药学教学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将临床药学的最新进展、研究方向及时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师在教授“新药临床研究与设计”和“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这两章时,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可通过网络,把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最新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政府的一些指导原则以及国外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介绍给学生。
3.2增强临床药学教学的活力
多种教学法的结合改变了过去临床药学教学的僵硬死板,使之变得生动形象,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
3.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集体活动,需要互相协作和配合。与人沟通集思广益,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是临床药师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4注意问题
(1)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药学科研基础,还应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熟悉药事法规与知识产权策略。应加强医药学相关服务技能,加强医药信息的收集整理、网络信息交换、数据库检索、信息统计分析、市场预测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综合素质教育,提高药学人才质量,是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
(2)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从容应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
(3)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避免偏离教学大纲和教材,要将案例教学变成理论知识深化的一种主要手段。
(4)选择典型、恰当的案例,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正确引导,达到预期的目的。
篇5
Seminar-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教学模型
一、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的构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情景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临床现场引课堂学习之中。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案例教学需要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来加强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初步具备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能够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突破传统教学误区、寻找创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是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的转变,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这两种方式与多媒体的结合形成的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讲授式教学单向式、垂直式和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为探究某一新问题而和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居于次要的地位。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但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权威性的。学生被期望着对自己的学识负责。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已然由消极被动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状态,学习热情被激发,求知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第三,激励性和兴趣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到宽广知识视域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第四,教学学术性。Seminar-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活泼、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潜能,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学理探究,使教师的“教”和教师的“研”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二、课堂教学模型: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综合实训中综合应用的实践个案
综合实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实践课程,是对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检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笔者采用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把整个实训课程分成若干个题目,学生以5~8人为一个小组,题目随机分配,然后每组的学生对题目进行讨论,对试验进行详细分工,对试验内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准备。整个实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
1.具体的策略与措施
(1)选择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修课的学生
为了对比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对课程提供两种授课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授课方法,另一种采用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授课,并且平行进行。学生自愿选择授课方式,结果全年6个班级158人有86选择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授课。
(2)题目分配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为4个题目,每个小组一个题目,随机抽取。
(3)准备题目与内容
每个小组对所抽到的题目后,小组成员结合所学知识、教材、有关文献和网络资源分工合作准备试验内容,讨论试验步骤,确定试验方案。每组指派一人讲解,小组其他成员可补充。
(4)试验方案的实施
教师负责提供临床病例,再现生产情景,及提供病例基本信息,学生按照小组制定的试验步骤进行解剖、检验、实验室诊断,小组成员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确诊得出结论及对病例的处理意见。并把整个试验内容形成多媒体课件,做总结汇报。
(5)组间讨论
不同小组间可互相交换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对试验内容的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进行组间讨论,各自陈述理由。
(6)教师引导讨论
对试验程序的制定和试验结果的确定是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步骤,听报告的学生和老师应对报告人进行提问,以解除报告中的疑点,并通过老师的提问和总结突出重点。对小组间的交换讨论及组间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7)课程考核
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的学生考核可分为四部分:课前准备占15%,试验的操作、诊断及防治措施制定占60%,课件的制作和小组讨论占15%,组间讨论占10%。
2.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参与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的学生普遍感到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1)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能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提高自学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试验题目的准备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已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一种主动式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的知识通过查找教材、文献的方法加以认识和理解,通过分工协作,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整理各自的思路,使之系统化,逻辑化。通过实践病例来再现临床情景,通过实践操作来检验小组的试验设计,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对结果的讨论,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组间讨论扩大知识面。
(2)使学生近一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课件需要用Power point来展示,而课件质量既包括课件的内容,课件的布局结构和应用效果。在授课之前,参加修课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只会上网和聊天。通过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已经能熟练制作与使用Power point软件,而且学会了如何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寻找和选择有用的资料。
(3)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促进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
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需要任课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而且还要了解、熟悉相关学科的的知识。因此,通过本教学方法的在实践教学的实施,可以促进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李丹.Seminar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误区与对策,教法研究,2009.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展示给人们的信息越来越缤纷多彩。各种各样媒体信息的结合,使得多媒体作品越来越丰富,同时给多媒体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由于其内容多而抽象、只能看微观结构、晦涩难懂,是老师难讲、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的积极性,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此,笔者把CBL和LBL教学法相结合引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统招信息管理专业专科班,2个班学生共114人,一个班为实验组58人:女54人,男4人;2班为对照组共56人:女53人,男3人。两个组学生入校成绩和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二、研究方法
两组学生使用的教材统一,且教学大纲、学时数与教学目的均相同,并由同一教学丰富经验的教师授课。
1.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即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按教材顺序讲授有关知识和概念,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2.实验组。采用CBS和LBL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基本过程为案例引导教师精讲课堂讨论教师总结。以Flash制作动画为例,课前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例:制作一个会摇尾巴的花猫时钟,在制作这个动画之前,提出几个问题:①在打开资料库的时候,在没有个符号的前提下,资料库是空的怎么办?有几种解决的办法?②如何创建新的图层,在第几层绘制花猫的尾巴?为什么?③在第几层再插入延续帧动画比较流畅?留下15-20分钟让学生讨论、分析和归纳。
3.教学效果评价。比较两班学生期末统一考试的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效果。考试结束后,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对CBL和LBL教学法相结合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评价,发送问卷58份,收回58份,统计学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
三、结果
1.试卷分析结果。将两组学生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为78.33±23.44,对照组考试平均成绩为72.16±15.26。显示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2.问卷调查结果。对CBS和LBL教学法相结合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评价显示,94.82%可以激发学习兴趣,93.10%提高动手能力,91.37%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9.65%增强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91.37%增强语言表达能力,93.10%活跃课堂气氛、积极发言,8.62%增加学生学习负担,94.82%赞成CBL和LBL结合教学法。
四、讨论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拉近了学生与真实生活的距离,取得了多数学生的认可。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94.8%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吸引力。用SPSS11.0软件分析后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案例分析试题平均成绩和总平均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学生反映期末考试前复习《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比较轻松,老师介绍的案例有视频很生动,很有吸引力,案例中所包含的知识是自学和大家一起讨论得来的所以记忆很深刻,不再用像复习其他科目那样,在考试前要起早贪黑,死记硬背课堂笔记,而考试结束后不久很多知识又忘掉了,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应用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理论教学中,可以说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法的优点,取长补短。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问题的设置着重于问题的综合分析、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设计问题的排列要有一定的次序,合乎逻辑,形成一个有序递进的导向过程。总之,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能够取长补短,是提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来丽娜,郑王巧.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49-151.
篇7
关键词:葡式蛋挞;制作方法;教学案例;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的分析应用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学应用手段,以案例形式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师充分运用实践经验,并结合理论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案例的分析应用,重在考验教师的整合归纳能力,从而形成系统、清晰的教学模式。本文以葡式蛋挞制作为例进行案例研究,以引用教学案例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进行案例应用与案例分析。旨在通过案例研究,促进教学案例分析更好地应用,使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充分发挥教学案例的引导作用
现阶段尽管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但课堂教学模式仍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任何一种教学形式也无法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提升教学效率,教学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案例的分析与应用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并有效整合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进而促进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使教师增强自身反思意识,这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加强反思,引导教师进一步总结与分析课堂教学,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增强教师的领悟能力,将理论教学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与实践能力。
案例研究能够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以相互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加强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不同的教学案例各有侧重,将各种案例加以整合处理,在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整合,形成面向不同层次的教案,全面体现教学原理与教学规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案例
1.课题:葡式蛋挞的制作。
2.教学目标:①掌握蛋挞液的配制技术;②每组完成15~16个蛋挞所需蛋挞液的制作;③每组完成一盘蛋挞的烤制。
3.教学重点:掌握西点基本工具的使用;掌握蛋挞液的准确配比。
4.教学方法:以视频为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先;教师引导,完善学生思维在后;最后教师讲解注意点,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5.教学课时:2课时。
6.教学流程: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系统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展示蛋挞图片,并提问:蛋挞的制作分几部分,揭示制作主题。同时,针对葡式蛋挞制作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即关于蛋挞皮的说明:①每组准备15~16个蛋挞皮;②蛋挞皮的保存需要冷藏。
原料探究与解读:①播放蛋挞液制作视频;②学生回答所需蛋挞液的原料及用量;③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准备特色蛋挞所需的辅料。
制作工具探究与解读:学生回答所需工具,指出自备工具。
制作流程探究与解读:①学生总结制作流程;②教师引导补充;③学生关注,教师强调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内化学习内容与明确分工:①学生填写流程表;②学生商讨分工,填写分工表。
学生通过直观获得的感受,经过思维内化后,用笔头落实到纸上,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则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实践的环节,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重点部分。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葡式蛋挞的主要制作。其流程如下表所示(附表见下页)。
在实践环节,教师设计“复习回顾”环节,使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一起回顾流程,重点明确每个流程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此明确流程、注意事项与安全细则,对于制作实践来说事半功倍。
这次对于制作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必须进行最优化的小组合作,才能限时完成任务。在准备原料的环节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创意和个性体现,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审美意识。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对于目前学生归位意识的缺乏,更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在此实践过程中,关注并提醒学生安全事项。
最后,是教师的评价总结环节。一是蛋挞制作的评价总结,主要依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色泽明艳、口味醇正、个性鲜明,并请学生提出还有哪些评价要求,师生共同总结、修改评价标准。学生对于作品,应该有自己的解读,所以应该尝试提出自己的评价标准。利用Inspiron展示,达到教学目的,即使学生从简单的模仿教师评价,到能够自己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这是对学生要求的提升、评价能力的培养。二是针对卫生整理情况的评价。教师要表扬高效、卫生、整洁的小组,勉励动作较慢的小组,各组进行最后的卫生自查。评价总结对教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有着帮助作用,有检查,有反馈,才能有进步,也才能着力促使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
三、案例研究总结
本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情境构建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激发学生探索与尝试的兴趣,教师利用成功的蛋挞制作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蛋挞的制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确把握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教师选择成功蛋挞的制作案例进行教学,符合烹饪课教学的需要,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案例的独特作用,学生在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下,引导自身进行自主思考与实践练习,最后促进学生顺利完成课堂学习目标。
通过本文的分析讨论,最终可得出结论:尽管学生对于烹饪课已不陌生,但是由于上课频率较低,所以很多烹饪课特有的课堂规范仍需多强调和关注。学生对于制作有热情,但是理性的思考不多,又是第一次接触西点的制作,所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流程意识,并在今后的为人处世中能有所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耀婕.回味无穷的葡式蛋挞[J].科学之友:上旬,2013(10):76.
[2]郝瑞峰,辛崇萍,俞黎黎,等.案例教学在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17):43-45.
[3]许文涛,程楠,朱龙佼,等.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案例法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183-184,186.
[4]武俊瑞,岳喜庆,乌日娜,等.案例教学方法在《食品质量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278-279.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83-01
1.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有了更新、更广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PPT展示、视听展示等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因此,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课堂中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元性、互动性、先进性的新时代特征,所展现出的教学优势也更加全面。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在具体的论述中,以案例教学陈述的形式,着重阐述了数字媒体、软件媒体、微课媒体等几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小学数学课堂多媒体互动教学策略分析
2.1 巧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创设"分组探究"情景,体验课堂互动。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字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构建"数字媒体+分组探究"的课堂情境,并通过多元的形式,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效应,对于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尝试中,教师可选用不同类型的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平台,展开教学。例如,笔者在对本校3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便采用了数字录播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具体的教学操作如下。
【教学案例1】《周长》数字录播多媒体互动教学设计
首先,我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录播平台,为学生播放已经录制好的关于《周长》的教学视频;其次,由于录播速度较快,一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周长》的含义,于是,我利用录播媒体的回放技术,构建课堂互动答疑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再次,在视频的引导下,我结合视频,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周长的含义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如何求解?"等,并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组织他们根据问题,进行分组探究。最后,当各小组完成探究后,我举行了一次主题为"周长,你知道多少?"的汇报会,让各小组选派一个代表,结合小组内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教学效应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多媒体数字录播平台成为了贯穿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录播系统的录制、回放等功能,教师能够及时地为学生解释不懂的问题、组织分组探究教学情境、录制教学现场视频。可以说,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变得更加可视化,由此可见,基于"数字媒体+分组探究"的教学流程,对于提升教学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
2.2 活用多媒体微课技术,创设"感官互动"情景,体验课堂互动
微课,是近年来流行于我国教育界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它以5-10分钟的自制教学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以此作为延伸课堂教学的手段。而微课教学的载体,正是多媒体平台,基于此,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微课,组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情境,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展开互动教学。例如,在对本校5年级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我便经常利用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制专家等微课制作软件,制作5-10分钟左右的教学小视频,创设感官互动的教学情境,并以此作为激发学生课堂探究、互动学习的引子,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3】《多边形的面积》多媒体微课教学设计
首先,我引导学生对书本上关于《多边形面积》的理论概念、求解概念等内容进行充分阅读,并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何为多边形的面积?"、"你会求解6变形的面积吗?"……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初步搭建起了互动教学的平台,也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心。其次,我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引导至多媒体大屏幕上,屏幕上出现了一则由我在课前亲自录制的多边形识别、面积求解视频,例如,正方形的面积求解、6变形的面积求解……视频中我的头像和声音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当视频播放到一半的时候,我点击暂停,并抛出问题:"你能根据我的提示,求解8、10、12边形的面积吗?" 视频被中止,同学们立即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但他们的好奇心也被激发,此时,我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围绕我的问题,展开互动探究。最后,我收集完所有小组的探究结果,并继续播放视频,视频中给出了相应的答案,而全班同学也围绕视频答案,展开了一轮新的探究,并与我热烈地交流探究的心得体会。
【教学效应分析】
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微课技术,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学平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下,那种"填鸭式"、"生搬硬套式"的教学弊端被完全打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被完全激发,熟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短而精的多媒体微课视频,让学生掌握复杂的理论变得不再困难,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大提升。
4.结束语
本文对多媒体平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两种具体的多媒体互动教学思路,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在未来的教学研究中,各级小学的数学教师应本着大胆创新,干预尝试的理念,运用更多、更好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开展互动性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篇9
关键词:非理性使用多媒体 课堂教学 多媒体弊端
在甘肃教育学会会刊《教育革新》2014年第5期上,李永琴老师发表了《多媒体教学例谈》一文,精辟地论述了作者听了多媒体教学优质课后的感想。笔者最近读了这篇文章,陷入深思,这里借助李永琴老师提到的课例,谈点自己的认识。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走向高效化现代化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但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非理性使用多媒体的弊端逐渐凸现。有些教师错用、滥用、过渡使用多媒体,给课堂教学和育人造成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这一切都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
1.错用多媒体,使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受损”,使课堂育人效果“受伤”
李永琴老师在文章中谈到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中《量一量》时,为让学生理解一平方厘米面积的大小,这位老师先让学生动手用笔画了一个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并让学生给小正方形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接着老师让学生用手指摸摸这个彩色正方形,感悟他的大小……后来,老师为了加强学生对一平方厘米面积之大小的认识,这位老师用多媒体做演示,然而当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投射到大屏幕上时,神奇效果出现――屏幕上呈现的是一个比一平方厘米面积大的正方形。当看到变大的正方形时,执教老师匆忙关闭了课件。慌乱中,老师又在白纸上用笔画了个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用实物投影仪把自己刚在纸上画的小正方形投射到大屏幕上,可结果图像还是变得比纸上画的正方形大。
笔者对该教学案例进行了深思:让学生认识和感悟一平方厘米面积之大小,究竟需要不需要在屏幕上显示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我看不需要。因为一平方厘米面积,只是个面积概念,不特指是什么形状。教师在教学前完全可以准备一些有平面的实物,如拥有平面积为一平方厘米的圆形或方形的纽扣子等。也可以在课前或课堂上制作些面积为一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及不规则的纸片,把这些实物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领悟,自然就感受到一平方厘米面积之大小,而且也理解了面积与形状有关,但不是固定在某个形状上。
即使这位教师准确地在屏幕上显示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学效果也不好,一是面积本身太小,视角效果不佳,二是会让学生误以为一平方厘米与形状对应,就是那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这位教师在屏幕上没有显示出自己要显示的图形,反映了他的教学自觉意识的淡薄,应该在备课时考虑这种工具使用的实效性、可行性,对于自己拿不准的事项应该预先询问相关专业人员。投影仪和幻灯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将物体投影到屏幕上形成放大的图像,这是物理基本常识。这位教师可能忘了这种“一变得比一大”的原理,导致自己以“一等于一”的思维方式以实物在屏幕上投像,自己进入“困局”,一时难以正确处理。这样,一方面使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受损”,学生或许以为投影仪或幻灯机出问题了,或许觉得这个像本来就用这种设备投不出;另一方面也影响课堂育人效果,当学生看到教师急忙关闭课件,并不做相关说明,有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出错了,不能真诚应对和说明,蒙混过关。教育者要平常多思考与自己教学内容和教学辅助工具相关的自然的人文的常识,才能减少犯常识性错误。
2.让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工具,失去课堂创造性
李永琴在文章中还讲了另一个实例:一节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执教老师在开讲前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包青天》的视频资料。之后老师就直截了当地对学生说,我们今天学习包大人审驴这一内容。刚说完话,一声激光声一响,屏幕上闪现“包公审驴”四个大字。随后,教师就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找出生字,这个环节约10分钟。这段时间,屏幕上只有一个课题;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教师用flas演示了生字的结构和笔顺;在研读课文阶段,教师只在屏幕上展示一个问题:这个故事中谁使用了计谋?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在交流探究成果时,绝大部分学生说包公和小偷使用了计谋,然而有一位学生说,这个故事中除包公和小偷使用计谋,还有刘五,他告驴引起包公审驴,这就是使用计谋。听了这位学生的发言,其他学生表示赞同。执教老师却“排除”了这位同学的干扰,说“这节课我们主要看包公和小偷使用的计谋。”这句话,把学生强行拉进他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中。之后,教师点击鼠标,呈现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整个教学过程,执教老师只是手点鼠标,眼盯屏幕,黑板上没写一个字。
篇10
金融学涵盖面广,知识体系庞杂,内容包括:金融基础理论、金融市场和机构介绍、货币理论和政策、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国际金融等5大方面。所涉及的这些教学内容,在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对于没有任何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的中医学生而言,对所有知识点进行事无巨细的讲授是不太可行的。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必要对欲讲授的知识点加以甄别,打破原有教材的束缚。对于理论性较强、较为生涩难懂的金融抑制、金融创新与深化、金融监管等金融发展理论可以简单带过,集中宝贵的时间资源重点介绍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微观金融,包括:正确地认识各种金融工具,观察金融市场的变化,分析经济、金融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混业经营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等内容;以前经常被忽视的电子货币、消费信用、民间信用、金钱道德观等内容也应该加强,体系时代特色的内容,如“CPI”“通货膨胀”“房地产过热”“股市泡沫”等,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有所提及。只有讲授与同学生活联系紧密,更加贴近生活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适当使用教学案例
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金融学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们在进行金融学教学的时候会发现,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难理解,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老师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一旦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也更容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选定的案例要与金融学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并紧随金融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与社会舆论的金融问题热点结合,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金融知识视野。比如在介绍信用的基本形式时,可以选取发生在国内影响较大的民间融资筹资者由于某些原因携款潜逃,违约引起一系列社会后果等实例,加深学生对民间信用高利率、高风险性特点的理解;在讲授中央银行时,可以引入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历史,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中央银行的演变发展过程。通过选取典型性、真实性、生动性的教学案例,可以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直接灌输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但要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学而不厌。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或者让学生充当主角,通过搜集各方资料寻找案例、设计案例,最后再自己讲解、分析案例。比如在讲解保险公司业务的时候,老师可以讲授一些我们国家比较普遍的险种,像财产险、健康险等,让同学们搜集一些稀奇古怪的险种讲给大家听。这种授课方法可以营造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其他的授课方法,如启发式讲授法、阅读指导法、课堂练习法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充当主角,积极参与,有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知识输出量大、教学效果好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金融学案例教学,使声音、影像等与案例分析、讨论充分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真实的视觉、听觉材料。进一步增强教学案例的教学效果,易于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学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提升金融学案例教学的效果。比如说当我们进行票据单证方面的教学时,就必须使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料,使得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到这些票证单据的形式和内容,教会他们填写的规则,避免错误的方式;在讲解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时,通过视频资料,可以展示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差别,这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还是很具有实际意义的。在这种时候,多媒体帮助我们充实了课堂信息量,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凸显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在视觉效果上的强化也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以后,才能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学效率也因此提高了很多。
5增强教师个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