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营销策划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级营销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级营销策划

篇1

[关键词]营销与策划 职业活动导向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刘辉(1971-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物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营销策划、职业教育教学。(陕西 咸阳 7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ZYZD1213006,课题负责人:刘辉)、2012―2013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研究”(课题编号:SGH13532,课题负责人:刘辉)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30-02

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建设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作为人才培养主要方向,针对营销与策划校内和校外实训效果的现状和营销与策划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系统分析并构建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营销与策划专业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主导、第三方考核”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基于营销职业活动导向,切实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明确营销与策划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结构,对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实践研究,构建职业活动导向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适应以能力为本位、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基础分析

(一)营销与策划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结合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改革,探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五个对接,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符合其要求的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离不开校外单位的紧密合作,为使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后,广泛征求校外企业负责人对人才培养方案、主干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了“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平面广告设计”“整合营销传播”“营销之道软件实训”等课程。

(二)职业活动导向和第三方考核的人才培养路径

1.专业认知阶段。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加入营销策划协会,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由高年级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习活动,新生四人为一组组成一个专业学习团队,在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为校外企业单位进行销售活动、调研活动、广告宣传活动、营销策划等基础性的工作。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工作阅历、增强了营销与策划的意识,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本阶段的活动主要在大一阶段开展。

2.职业核心能力学习阶段。根据多年的摸索,营销与策划专业综合各课程教学方法的特点,形成了“四阶循环教学法”。

第一阶段是任务导向的校内外合作阶段。在实施教学前,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应明确课程实施项目主题及大致的工作任务,然后由学生自主联系合作单位,与其签订合作意向,在此基础上,专业授课教师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的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制作明确的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及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是任务驱动的教学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中的某一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知识技能模块展开教学活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为主,教师只是带领和启发学生深入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本阶段要求授课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项目各方面的可行性实施步骤,并制定各种行动指标。

第三阶段是工学交替的教学阶段。本专业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制,每位指导教师负责15~20名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在实践中,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和合作企业的现有资源,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与校外实习单位的密切合作,调查分析本单位的经营现状和销售情况,发现问题,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理论分析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根据内外部营销环境状况,为合作单位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制定推广与策划文案,由合作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共同实施推广措施,教师可以全程跟踪,及时解决应用问题,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推动合作单位的经营状况。

第四阶段是项目作品撰写阶段。经过了上述三阶段的教学过程,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不断改进完善策划方案,最终完成可行性较强的项目作品,本项目作品可以作为下一轮学生第二阶段的教学过程使用。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做项目作品拿去参加各级营销策划大赛,凡在高级别大赛中获得较高名次的作品,该作品可列入毕业设计作品之列,一举两得。

3.职业锻炼阶段。大三阶段的学习,主要开展岗前就业方向的课程指导和培训,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由学校及教研室共同为学生寻找顶岗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

二、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建设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职业分析入手,以培养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对营销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岗位技能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和要求,创新并实践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及时跟踪营销与策划职业群对技能的要求,在制定课程体系架构与课程、教材建设具体目标时,提高该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开发思路、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思路的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建设任务

1.构建营销与策划专业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企业现场调研、企业专家访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对营销与策划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领域和职业岗位取向,并制定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根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针对若干营销与策划职业岗位的工作领域,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找出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进行解构和重组,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两个对接和营销与策划职业活动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针对社会企业对营销人才更多强调“多能”而非“一专”的职业特点,根据实际业务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标准,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等来开发专业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部分,即公共技能、职业基础技能、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拓展技能的课程模块。

2.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创新。在营销专业的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整合创新,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课程建设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思路的改革,重点工作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以此落实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开发营销与策划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首先,建设项目导向型的专业教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而确定专业课程的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再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和知识技能目标。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营销教研室分别组织教师出版了“网络营销”“商务礼仪”“现代推销技术”等多门课程的教材。通过开发项目化、情境化课程教材,带动了相关课程改革。

第二,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为了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授课过程中,注重结合专业模拟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理解知识的使用过程。如在“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平面广告设计”“商务礼仪”等课程上,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将教、学、做密切结合,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第三,实施项目化教学。营销与策划专业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主干课程中普遍按照项目化、实战化的做法组织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求学生组建成4~8人的项目团队,所有工作项目都由学生团队自主负责,在团队成员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完成,从而为学生营造在团队合作中成长的环境。这其中许多项目又是企业委托的项目,使学生在真枪实战中得以锻炼,在企业化运作的环境中学习与人沟通、承担责任、调适心理等方法,全过程锻炼了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

第四,建设和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开设“营销之道软件对抗实训”“广告策划实训”“营销与策划实训”等课程,结合课堂进度,随时进行全真操作,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开拓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现代市场营销实习、推销实习、调研实习等。

第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职业技能大赛。在实施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用参赛结果来证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水平,并且通过各类营销技能大赛促使学生为合作单位制订可行性较高的专业发展方案,提高学生和本专业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营销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对企业真实产品及服务项目进行营销策划和现场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扩大了企业与参赛院校的知名度,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三、总结

根据能力本位原则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针对营销与策划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科学合理地改革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在执行新型的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教学任务中,始终坚持实践主导、校企合作、能力本位的办学方向,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获得良好的未来可持续性岗位发展的前途。

[参考文献]

[1]高俊学,刘伟光.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

篇2

关键词:衡水 地域文化 广告效应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60-01

地域文化,指的是文化具有地域性。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地域文化是指某个地区较其他地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把特定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本地区的产品宣传、城市形象宣传与旅游宣传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达到较好的广告效应,同时对于推介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彰显独特的城市文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衡水,隶属于河北省,经济发展落后,城市知名度不高,旅游知名度也不高。下面以河北衡水地区为例来探讨衡水地域文化与广告策划、宣传之间的关系,重点来探寻本地区的广告策划如何运用、借鉴本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来达到良好的广告效应。

1 衡水地区商业广告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的借鉴与运用

衡水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本地区比较有知名度的商品主要有两个:衡水老白干酒和六个核桃杏仁露。衡水老白干的商品广告近期在中央台的播出率很高,可以说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对于本产品的广告创意——“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它对本产品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衡水这个城市名称,可以说知之者很少,那么对于衡水老白干人们的接受能力也就相应地会比较低。衡水地区隶属于河北省,是燕赵之地。那么,一提到燕赵之地,可以说知之者甚众,所以这个商品广告在创意的时候要突出衡水老白干,让人们能记住衡水老白干,如果能从燕赵之地这一概念入手,人们就很容易能够明白衡水所处的地区及历史文化氛围,那么,人民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很多。燕赵之地多慷慨之士,在衡水老白干酒的广告中,将该商品再与彰显男性坚强、勇敢的特质结合起来,那么这个广告就能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诠释具有“男人味”的衡水老白干的独特魅力。

同样的,作为衡水地区的另一个具有知名度的产品——六个核桃杏仁露,广告创意和策划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本产品的营养价值和美容价值,而应该把这个产品放到大的地域文化背景中来进行广告创意。只有这样创意出来的广告才是有内涵的广告,这样的广告不仅仅宣传了商品,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可以说能够达到一个多赢的效果。

2 衡水地区城市宣传广告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的借鉴与运用

当下,城市宣传广告非常繁多,充斥着荧屏。每个省级电视台都有一些省内城市的宣传广告在播放,而在中央台又有很多以省为单位的城市和一些独具特色的城市在频繁的播放宣传自己城市形象的广告。这些城市形象宣传广告带来了非常多的效应:一是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二是可以宣传城市的旅游资源,拉动本地区的旅游经济。

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宣传广告中,河北省的广告很少,而且没有多大特色,而衡水地区的城市宣传广告几乎为零。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城市,利用广告这一媒介来宣传城市形象,这对于引进投资、拉动旅游经济、提升城市知名度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衡水地区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策划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宣传广告。从历史上来说,衡水地区属于燕赵之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本地区独特的历史资源;从民间艺术上来说,本地区有一些非常具有知名度的民间艺术形式,例如:武强木版年画、内画、候店毛笔等,都享誉国内外,这是本地区独有的艺术资源;衡水地区还是儒学大家董仲舒的故乡,这是本地区独有的文化资源;本地区内的衡水湖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2003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本地区独有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在本地区的城市宣传广告中,把这些资源融会贯通,通过广告这一媒介来进行整合,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彰显本地区的城市文明与城市形象。

3 衡水地区旅游宣传广告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的借鉴与运用

衡水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旅游资源也很贫乏。衡水湖近几年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利用,所以,可以以衡水湖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为主体来创意和策划本地区的旅游宣传广告。

篇3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化养护;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高校校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园林绿化养护之所以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主要是因为高校园林绿化状况直接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明、一个城市的文化和一个城市的形象。人们对于校园园林绿化状况的重视展现了当代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文明和精神的重视,同时也是对于完美生活的追求。校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都有着突出的作用。从其管理的具体内容来看,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能够防止种植植物免受枯萎和病虫灾害,而且其管理还能展现一个城市绿化的具体效果,减少高校校园园林工程成本,实现校园园林绿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分配。最终可以实现校园绿化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

在高校园林绿化的整个工程中,施工管理和养护管理是最主要的方面。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合理有序进行。当然,高校园林绿化是一项要求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程。这就要求高校园林绿化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相关知识找出现如今我国高校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和改进。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的高校园林绿化工程的合理发展。尽管园林绿化建造技术不断提高,但是在园林施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技术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因此,保证园林施工技术的良好和管理的有效性很重要,同时也必须做好园林施工建设以及质量检验,从而不断提高校园建设绿化管理水平。

二、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绿化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缺乏科学的衔接

高校校园,对园林绿化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绿化设计,大多对植物生态要求、生理习性都没有科学的认识,不能科学的进行物种的配置、选择,绿化植物单一,这导致校园生态系统脆弱。另外,进行绿化规划设计时,对高校这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没有进行具体的考虑,忽略了学生是绿化养护的服务对象,整体的绿化养护不是很到位,缺少人性化的设计,日常维护的难度比较大。

2.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先天条件不足

校园植物立地条件复杂、绿地分散、零散,种类繁杂,校园各处都有绿地的分布,既有建筑周边绿化,又有游园绿地,还有街道绿化,面积大小不一,涉及灌木、乔木、草坪管理、地被植物,在绿地之下,地下管网纵横交错,比较多。学校市场有维修工程、基建工程,绿化植物缺苗、死苗的现象市场发生,对整体的维护管理有一定的影响。

3.部分高校对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重视

为了保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要进行三分种植,七分管理。但在进行绿化实践的过程中,对绿化的设计施工比较重视,对其养护管理则不是很重视,在养护管理方面投资的资金数量不足,对校园的管理没有固定专业的队伍,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对绿地进行相关的保护,时常会发生破坏、侵占绿地的行为。

4.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目前进行绿化养护工作的大多为专业素质比较低的农民工,进行绿化养护管理的经验不足,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和技术性,对养护管理的定义还停留在浇水施肥、修枝除草、防病除虫方面,没有养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很多新建成的景观因为养护不当的原因成活率不是很高,长期的景观的效果就凸显不出来。

5.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方法不科学

由于目前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大部分管理部门都只是采用了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措施,而且普遍的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管理素质较差,长期缺乏培训,工作方法不科学,导致了高校园林绿化养护质量不高,而且效果不好,同时也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6.强调建设,忽略管理

当下我国很多高校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强调建设忽略管理的现象。在建设园林绿化工程中大费周章,建设之后却又不重视后期绿化养护管理。仅仅是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交给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现代化的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这就造成了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靠天吃饭”,严重阻碍了管理进程。

三、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

1.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长期性

不同于市政工程的建设,绿化工程要保证生长旺盛,就要进行长期的精心养护管理,对环境不良因素和自然条件进行消除,对衰老死亡、出现损伤的植物要及时的更新或补栽。这样才能对绿地的各项效能进行充分的发挥。

2.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时滞性

进行植物绿化养护管理,要保证对植物进行适时的浇水、施肥、锄草、喷药和修剪,只有进行经常性的养护管理,才能保证植物连续的生长。对植物进行绿化养护的措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保证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肥效表现在施肥一段时间之后,采取不施肥的措施不会给植物在短期之内造成影响,对植物的养护和绿化管理不当和缺失,对绿地的破坏短时间也不会显现出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出现破坏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

3.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性

进行植物的绿化养护,要根据其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生长时期、功能要求、季节气候、土壤条件等因子,及时的进行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这些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因此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要进行加强。

4.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不确定性

绿化养护管理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灾害性天气、人为破坏等因素都是无法进行估计的,植物的适应性、生长等都有一定的差别,这对绿化养护的管理不确定性有一定的增加。

四、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的具体措施

1.科学地考虑适地适树,尽量发挥生物的多样性

在绿化设计中应该为建设、养护着想,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水文、气候、地理、周边环境等条件情况的前提下,应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不同绿地结构中,乔、灌、草多层结构的绿化三维量(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效叶面积量)及年环境效益的量化值都是最高的。因此,建立乔木、灌木和地被三位一体的复层混交群落的绿化模式,既丰富了植物景观,实现了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又利于绿地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并提高了绿地自身稳定性、抗逆性、抗干扰能力,降低了病虫害的危害。大大降低了绿地维护费用,是提高绿化养护水平的重要手段。

2.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将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格证书作为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上岗和工资待遇的依据。建立健全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上岗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等额管理水平。

3.提高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提高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首先要注意种植植物的绿化养护工作,积极防止种植植物可能会发生的枯萎死亡、病虫灾害等情况。当今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的主体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对象,因此,针对种植植物进行浇水、施肥、修剪、除虫等不间断的养护相当重要。只有加强养护工作,园林种植植物的造景效果才能发挥出来,园林绿化的工程成本才会降低。另一方面加强园林绿化养护工作重要性认识还要体现在绿化效果上。

4.加强园林绿化养护技术

加强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必须应该切实贯彻园林绿化养护制度,针对园林绿化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针对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的培训必须要有针对性和规范性,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园林绿化养护队伍。同时不定期进行绿化养护人员的绿化养护意识培养,促进整体管理工作加强,让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5.机械化进行园林绿化养护

园林绿化养护实现机械化进行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机械化进行园林绿化养护不仅保证了园林绿化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6.保证绿化成果,做好绿化养护的后续工作

对植物进行长期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绿化的养护管理工程建设之后工作的重心,应根据所养护对象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管,寻找最有效的途径,要兼顾方法和结果,同时对结果加以侧重,以结果为主,逐步合理编制专项资金计划,使投入与产出形成良性循环,建立动态健康良好的监控体系。在养护工作中建设与管理是有一定区别的。绿化工程建设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单次性。如在一株树的整个种植过程中从挖坑、回土、扶正到上保护架等工序只进行一次后,不再需要重复多次进行,即只完成单株树木的栽植。②工程秩序固定性。在整个绿化工程的进度中,各道工序开展的先后次序以基本固定,在没有特殊情况时不会发生重大变化。③时限性。即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7.优化施工技术和加大管理力度,以确保施工质量

园林工程师应根据图纸要求对植物材料进行采购,同时在进场之前,验收植物材料的各项基本信息以及苗木检疫,并坚持将苗圃选苗工作及现场验苗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对植物材料进行控制。并在此项工序中,对各个过程进行工序记录。在种植土选择方面,园林绿化更宜使用肥沃而疏松的种植土,同时该种土壤的排水性非常好,其pH值通常在6.5~8.5的范围之内,全盐含量低于0.3%,土壤容重约为1.45g/cm3;为保证植物拥有充足的养分,培育过程中应配以足量且足够腐熟的有机肥。园林灌溉工程中应使用pH值介于5.5~8之间,矿化度小于2500mg/L的自来水。提高苗木成活率,种植工程在质量控制方面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它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因而充分了解提高苗木成活几率的因素非常重要。例如,土壤改良,季节变化,苗木本身质量,正确的养护措施都是提高苗木成活几率的因素。在引进外来树种时,应考虑树木的生长需求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尽量选择适合的环境种植适合的树木,以提高绿化种植工程的质量。

8.建立健全养护标准,制定科学管理方法

针对目前很多的高校园林养护管理的问题,相关的养护管理部门要结合相关的管理经验和校园的具体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办法,这样可以促进园林养护工作的具体进行。

五、绿化树木的管理

1.肥水管理

乔木树型高大,根系发达,根深幅广,在施肥过程中主要应采用复合肥,在植后的三年中,每年在春、夏、秋季初应分别进行一次施肥工作,每次用复合肥1-2kg,其中施肥量为小树少施,大树多施。期间采用的施肥方法为,小树结合松土施用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进行开穴干施,对于三年以上的高大乔木无需施肥。对于灌木树型小,应采用浅穴或浅沟的种植方式,丛生根系浅,应按照实际情况施用适量的复合肥,采用液施、干施结合的施肥方式。观花观果灌木应适当增加一些磷钾、肥,观叶灌木应适当增加一些氮肥。

2.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以及认真管理来使其做到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这也是确保绿化成功的重要工作之一。乔木树干应笔直挺拔,成年大树应将不规则的树枝锯掉,不能锯掉冠幅大,叶多枝小的挡风枝,因其会在遭遇大风雨天气时避免出现折枝现象。

3.病虫害防治

绿化树木的主要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蛾等,可采用常规杀虫剂、速扑杀,介特灵等进行防治。绿化树木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等,可采用的防治药物有托布津、多菌灵等,浓度为800-1000倍。

综上所述,对高校校园进行绿化养护和管理,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的校园进行具体的植物的配置、绿化等,保证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随着人们对绿化养护技术的不断重视,高校的绿化养护的技术也能不断的发展,这对促进绿化养护技术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双营.浅谈高校校园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25:153-154.

篇4

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有无限的资源及知识,可以为每一个用户提供最优化的邮件。然而,现实总比理想残酷,作为邮件营销策划人员,大多时候要面临舍弃与选择。如果必须在合适的信息与投递时间之间决定出轻重缓急,那么该如何做呢?webpower中国区资深讲师Dr.Jason指出,核心的问题在于‘邮件发送理由和时效’,这决定了所有触发邮件的打开率、点击率和转化率的高与低。

1.购买确认邮件

此类邮件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购买行为、强化品牌效应、推荐其他产品与服务。在最短时间内,确保用户收到这类邮件很关键。通过购买确认邮件,能够帮助邮件主确定所下订单、建造更多的品牌资产,并开始与客户进行对话。如果邮件同时具备了关联性,势必能为邮件优化加分。在购买之后第一时间内送达的确认邮件,既满足了客户的预期需求,同时也减少了诸如购买追踪等其他额外的成本。

2.购物车挽回邮件

这类邮件的目标,主要是挽回中途放弃的消费者,促使他们完成购买。显然,发送此邮件的时间距离用户放弃行为发生越近越好。毋庸质疑,基于购物车挽回计划的邮件,势必远高于内容优化带来的响应。因此,所有类似的购物车挽回邮件,应当第一时间内实现实时触发。

3.细分发送时机

篇5

[关键词]高校文化养成教育影响对策

[作者简介]张文秀(1976- ),女,河北灵寿人,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助理、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北石家庄050091)孙红(1982- ),女,江台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讲师,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河北石家庄050026)康学梅(1978- ),女,河北灵寿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学院,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以及电子工程研究工作。(河北石家庄05001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院级课题“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CSXY2012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044-02

一、高校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文化,是高校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高校是通过制度、教学和管理等多方面来培养人、引导人和发展人的,而制度、教学和管理多是通过文化来体现的。高校文化是高校的名片,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反映的是学校的价值理念,同时也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软实力”。高校文化大致分为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学术文化。其中,制度文化是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前提和保障,课程文化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术文化是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根本渠道。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在主观上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总之,高校文化是一个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高校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是学术养成教育的重要规范和引导途径。

二、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

1.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具有联系性、传承性和长期性等特征。但是,部分高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跟风,没有与学校的办学实际相结合,没有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往往是浮躁而不切实际,从而违背了常规性。甚至有些高校故步自封,不注重向其他高校学习,不注重研究学生的智能、心理、年龄及专业特点,关起门来自己搞一些纸面上的所谓文化,却与实践脱离。关键就是忘记了文化的实质是培养人、引导人、发展人,文化是长期养成的一种精神面貌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很多高校在文化建设上没有跟学生的养成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还不够。

2.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发展滞后,不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制度文化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根本保障。制度文化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行为方式、管理体制及各种规章规范等,而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正是通过规章制度、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来约束和指导形成的。

制度文化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智能和心理特点来建设,任何一所学校的制度都不能照抄和照搬过来,更不能是不结合实际的规章制度。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制度却是脱离实际的,甚至有些制度是空头的,制度的制定没有结合“教育育人”这一根本,不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例如,有些高校盲目制定宿舍卫生评比制度、奖学金制度等,在各项评比中却掺杂了太多的人情关系,不能做到奖惩分明,往往让人情牵着制度走,最终致使制度成为空头的支票。这样长期下去,制度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思想就会受到世俗的约束,受到社会利益及各种人情关系的诱导,完全不利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3.高校课程文化建设不够创新,不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根本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要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毕业后就实现“零距离”上岗,就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堂建设,搞好课程文化。良好的课程文化对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实践锻炼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递轻思想教育的问题,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扮演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他们在日常的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养成教育。高校的课程设置大都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几大模块,而公共课的教师在课程讲授中只是注重讲授公共课知识,专业课及实践课教师也比较关注专业知识的传递,他们往往忽略知识传递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并不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

4.高校学术文化氛围不足,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大多注重的是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行为文化,而往往忽略学术文化。例如,学校的专业及学科建设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明确,学术建设比较匮乏,学术文化建设对学生没有明确的引导,致使学校没有形成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氛围,学生没有形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精神和素质,创新成果只是成为纸上谈兵。一所高校离开学术文化就不是完整的文化体系,任何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术氛围的熏陶。一所没有学术文化的高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就不能顺利地开展和进行,学生的个性就不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

1.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性。制度是一种规范性文化,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价值取向与信仰追求,是高校课程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保障。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文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梅奥人际关系学说告诉我们,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独追求金钱的“经济人”,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由个人性格、兴趣、职业等组成的“非正式的组织”;同时,马斯洛的需求等级论也告诉我们,人有生理、安全、交往、自尊与受人尊重及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这样一个从低到高的层次等级。高校学生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需求,在当前社会,面对花花绿绿的诱惑,在各种需求面前,大学生又是处于社会及实践经验欠缺的特殊时期。因此,这就需要高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个人行为养成、道德行为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加以引导和约束,对于其正确的道德及行为规范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不符合大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和惩罚。这样,高校制度文化就会成为大学生制度上的向导,使其不至于迷失自我,从而偏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革新大学理念,培育大学人文精神,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当前,很多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欠缺实际性,其制度文化建设完全是为了制度而制度,目前大体存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很多高校尤其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完全是模仿高中的制度建设,突出的是重视宿舍卫生建设而轻教学,注重抓到课人数而轻实际听课效果等一些重“制度”而轻“实际”的制度文化建设。这样的后果往往是使学生经常抱怨该校没有大学文化而只是高中的延续。第二,部分院校并不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没有明确的约束,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非常常见,有的学生甚至一个学期根本没有到过某科目的课堂,没有见到过该科目的任课教师,但其期末考试却仍然是及格成绩;同时,学生在校外租房、谈恋爱、婚前同居等行为非常普遍,也引发了很多的问题。由此可见,一所高校没有制度文化是不行的,但是光靠制度文化也是不行的,一所高校要推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进行大学理念的革新,培育大学人文精神,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等基本思想的概括性论述,其核心是围绕“大学是什么”和“大学应该怎么做”这两大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反映了不同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一所高校要进行大学理念的革新,首先就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定位自身属于哪一类院校,办学思路是什么,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等等。在确立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创新,然后确立自己的校训、校徽、校歌等,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为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提供途径。

3.创新大学课程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是一个高校发展的动力,高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想真正有所提高,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实施课程开发,施行项目教学。按照德国人的观点,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要以职业能力、技能,特别是以具体岗位需求的特定技能为依据组织教学,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其所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也就是以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教学目标,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点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所欠缺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实施课程开发,施行项目教学。二是课堂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要由过去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逐渐要实现自身的“主导”作用,切实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进行教育教学理念上的转变,由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确立具体的目标:一节课、两节课、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是三年、四年一共可以解决多少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意味着学生在不断地成长。四是考核方式也要根据科目的需要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可采用小品、论文、项目、实验等多种考核方式。五是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高校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要积极地为社团提供学术理论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指导、提供财力支持和各种便利条件,鼓励学生社团发展。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进而培养他们与人接触、与人交往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4.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所优秀的大学,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是不现实的。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学术氛围并不自由,学生没有自由地研究和学习的条件,从而无法培养学生学习自由和学术自由的精神,也就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国外很多高校,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的“常青藤联盟”大学,都是崇尚学术自由的典范,他们在学术自由和学生个性培养上做出了表率。因此,我国高校也应积极地向其学习并加以实践。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学校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合情合理的空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曹传圣,孟凡拼.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弱者关怀教育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

篇6

【关键词】洛阳才子;高档画册;文化产业

洛阳才子动漫影视策划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08年,专业从事高档画册设计印刷兼营设计开发、影视宣传片制作、二维动画制作的文化创意型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仍然面临着市场占有率较低等问题。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品牌认知度,下文将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关方案。

1.市场分析

尽管才子画册在洛阳有一定的实力与知名度,尤其它的创意在同类企业中出类拔萃,目前洛阳市场上专业从事高档画册设计的公司也不算多见,但还是有一些如中国邮政等在资金和影响力方面都有很强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与才子画册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并对它构成一定的威胁。

1.1企业目标与任务

洛阳才子公司是一家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意公司,始终屹立于市场发展的最前沿,公司第一不断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价值抽象与提炼,锻造出值得客户永久信赖的经典品牌。第二充分了解客户企业或产品品牌,以企业形象为基本,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企业或产品形象设计,然后再辅以感性的摄影与优秀的印刷工艺来完成品牌画册设计任务。第三深入的理解客户需求并有针对性、高质量地予以满足;最后,不仅要追求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才子公司不寻求对产业价值链的独家寡占,而是追求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同时还将力促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1.2市场现状

由于目前才子公司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资金有限,与同类企业相比不占优势。另外,政府虽然对此类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扶持,却未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如贷款无人担保等。并且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也显得日益缺乏,更重要的是“南归派”的口味还未真正赢得大多数洛阳客户的赞赏。对于高档画册,目前公司也只是通过少数业务员进行营销宣传,尽管它已有一定数量的“回头客”,但业务量仍然太少,公司面临着销售乏力,资金回笼较慢等问题。

1.3竞争对手分析

高端画册市场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利润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这一行业。但“洛阳才子”身处文化底蕴丰富的洛阳,有着外地公司无法比拟的地理优势与文化优势,其对洛阳本土文化的深刻见解使其设计出的画册极具地方特色与洛阳本土文化气息,这也是广大客户乐意接受的。“洛阳才子”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洛阳当地,一些从事宣传设计、装修设计公司及一些小型创意室不具备设计高端画册的能力,他们对才子威胁较小。“洛阳才子”的主要竞争对手便是中国邮政及一些稍具实力的私人企业。

1.4 4P描述

产品: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画册符合社会潮流的绿色环保,无污染,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同时定位于文化产业创意,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集于一体,将其完美融合到企业的画册中。价格:根据初期高档的市场定位,由高端市场逐渐去占领整个市场。在实现市场占有率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化。运用成本导向定价法、市场需求导向定位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等方法来制定出一个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同时依据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做好分销和促销工作。

2.营销分析

“洛阳才子”很具优势,但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说,销售渠道不畅,企业知名度不高,缺少优秀的业务员。为此我们将进行强大的广告宣传和市场拓展。通过对产品机会和问题的分析,下面将提出相应的策略。

2.1目标市场描述

根据高端画册的行业特点和公司的定位策略,可以将目标市场分为四大类群体:非营利机构(公益事业,社会团体等);政府机构;营利性企业;景区。

2.2市场定位

“洛阳才子”一经问世,立刻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大型企业和政府的好评。因为我们定位于高端市场,所以现在的占有率并不理想,针对现有的情况,我们通过重新进行目标细分,根据画册的不同定价,重新整合市场,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我们的优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的竞争不再仅仅是技术和财力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针对市场这一需求,我们推出了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于一体的企业高档画册。我们的画册,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员工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及有利于新员工迅速融入企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的合作伙伴了解本企业。

2.3 SWOT分析

公司将利用自身优良条件,充分保持产业的发展势头,在文化生活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凭借自身雄厚的实力,专业的团队和独特的创意理念将文化与艺术充分结合,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规避劣势。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公司不断创作的基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提高是公司发展的新契机。利用这个机会公司将开发更多的适合市场的产品,提供更加贴心、更加前沿的服务,为顾客量身定做特色产品,以良好的企业形象成就洛阳市场的开发,并化威胁于无形。

3.行动计划

为了使洛阳才子动画影视策划有限公司制作出的画册快速地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提高才子画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将在初期为公司制作网页,开展针对性的人员培训,一步步引导消费者认识、了解、购买、宣传才子画册。并在综合考核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改进和完善,以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

3.1通过网站,增强企业诚信度

在当今社会,网络用一个巨大的虚拟画面,将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我们不但可以查阅资料,而且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很多东西。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解决了消费者在理论上的主导性与现实中的移动性的矛盾,人们渐渐习惯于在了解某件物品或某个公司之前先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调查其资料。那么对于洛阳才子公司,制作一个网站,将公司的基本资料公布于网民,也是宣传公司最直接有效的策略之一。

3.2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成功度

目前,高档画册的销售大部分都是业务员上门推销,而且销售业绩相当不错,在扩大业务之后,此方法也将沿用并扩大力度。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要对业务人员进行详细的分类培训,以防止在销售时的盲目。

3.3 画册展览,提升企业美誉度

针对洛阳才子新成立不久,在洛阳地区知名度还未打响的情况下,我们准备以公司5周年店庆为契机举办一次画册展览。因高档画册在洛阳地区尚属新兴行业,我们可以借本次展览来普及画册知识,打动潜在客户,同时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本次公关活动的影响力。

3.4 高档会所,增加品牌认知度

目前的高档会所不仅是老板们休闲娱乐的地方,还为广大的商务精英提供一个交流、互助的平台,让会员之间结成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以紧密联合体的形式去拓展市场,最大限度地相互支持,共同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前期的活动效果虽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才子公司也必将淡出人们的记忆,要达到持久的宣传效果,还需要后期活动的巩固。

4.结语

相信通过对才子公司进行了市场现状及营销等相关方面的分析,会使我们及消费者更加的了解这个公司及其产品,然后从市场定位,竞争,内外环境,营销等方面把握它,最终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篇7

关键词:内部决策;科学化;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70-02

在民办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内部管理特别是内部决策是否科学化,已成为影响民办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探寻影响民办高校内部决策科学化的原因,借鉴国外私立大学的管理经验,对推动我国民办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我国民办高校内部决策科学化的主要因素

(一)规范的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尚未建立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的核心所在。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了三十多年,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在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建设、提升质量的背景下,我国民办高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建立符合民办高校实际的管理体制,以此指导民办高校实现内部决策科学化。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一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较多的是在宏观层面进行的,而处于微观层面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则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难以深入。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民办高校管理体制,不仅能为民办高校自身的管理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所有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经验借鉴,提高我国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民办高校举办者的决策权过于集中

决策问题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的基本问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是在政府或法律制度的要求下建立的,董事长一般由举办者担任。从名义上讲,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校长是代表学校的最高执行者。但是,学校的主要权力往往掌握在个别人的手里。虽然董事会组成人员除了举办者外,也有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和个别教职工代表,但他们大多是举办者聘请的拿工资的人,通俗地讲就是学校的“打工者”。即使他们通过董事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但往往在举办者面前,特别是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举办者一定论调,大家明知是欠妥的或错误的决定,也不会再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有举手赞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主要决策方式,不是董事会的民主决策,而是举办者的个人决策。

校长是民办高校的最高执行者,在大多民办高校要么作为举办者的董事长兼任,要么是举办者的子女或直系亲属担任,与举办者纯粹是聘用与被聘用关系的校长,在我国民办高校中微乎其微。为此,实际上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流于形式的,学校的决策权力高度集中于举办者手中,更谈不上广大教职工从实际上参与学校的决策中。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内部决策存在众多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监管长期不到位

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推动因素,也是民办高校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机制的“助推器”。现阶段,在民办高校的管理上,政府部门一定程度上存在“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同时,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实现民办高校法人治理分权与制衡的有力保证,也是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最为迫切而又十分必要的方面。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监督力量十分薄弱[1]。

在实际的管理中,政府重视的是对民办高校的控制,而忽视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和服务。比如,作为民办高校的监管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依法维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其疏于管理,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侵害,成为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近年来,虽然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建立了对民办高校的督导制度,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民办高校委派了督导专员,并兼任党委书记(据了解,这些政府委派的督导专员,大多是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政府官员或公办院校的领导),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并没有严格按照政府部门规定的督导事项认真履行职责,而是抱着只要学校能正常运转、不出乱子就行的心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监管不到位,更谈不上科学有效地参与民办高校的内部决策。

二、国外私立大学管理对我国民办高校内部决策科学化的启示

(一)设置高效的决策机构

设置高效的决策机构是民办高校实现内部决策科学化的关键因素。世界一流大学都根据大学管理的特点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权力的有效配置。日本作为世界上最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之一,私立高等教育承担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任务,对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日本的私立大学实行理事会、评议员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横向负责体制,三方彼此牵制,是日本立法、执法、司法三权分立在学校权力构成上的反映。首先,理事会。它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总揽学校法人内部事务。日本的《私立学校法》规定,学校的成员(理事或监事)之中,三辈以内的亲属不得超过1人。这条规定从人事的角度体现了学校法人的公共性及决策的民主性。其次,评议员会。它是学校的咨询决策机构,主要对学校教育、教学以及预算借款、盈利事业等进行审议和表决。日本的《私立学校法》规定,评议员会是学校法人的合议制咨询机关,根据相关的学校法人规章,评议员会也可以变成学校法人的决议机关。也就是说,评议员会作为咨询机关,在法律上理事会可以不受评议会员会的约束;但如果学校法人规章规定了评议员会有决议职能时,评议员会的决议就不仅仅停留在咨询意义上,更成为代表学校法人的一个重要决议[2]。最后,监事会。它是监督机构,主要监督学校法人的财产状况以及理事的工作情况。日本的私立大学的监督工作是由监事会来执行的。日本的《私立学校法》规定,学校法人必须设置2人以上的监事。为体现公平公正性,监事不可以是学校法人的理事或学校法人的职员,对亲属的规定同理事一样。因而,有效避免了家族垄断,使决策工作得到公平、公正、有效的监督管理[3]。由此可见,理事会、评议员会、监事会的相助制衡,充分体现了私立大学内部决策的科学性。

(二)提供保障性运行机制

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民办高校实现内部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再好的决策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地落实和实施。西方国家的很多高校在其决策过程中,都有非常明确具体、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法律依据,明晰管理中双方都认可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

在美国,私立大学的内部运行管理体制主要是通过学校领导机构、学校学术管理机构和学校行政管理系统构成的。首先,董事会作为学校领导机构,是最高决策机关。董事会成员主要来源于对高等教育感兴趣和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威望的校外人士,大多是由政府官员、企业首脑、社会名流等组成。董事会的职责主要是制定学校的发展政策,任免教师,选聘校长管理学校资产,对应该上报的所有事情作出最终决策,但不介入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其次,评议会是学校的学术管理机构。为了保证大学学术水平,美国的各个大学都设有学校学术管理机构――评议会。评议会成员只要是教授,受董事会的委托,拥有制定学校政策与规章制度和管理学术事务的全权。主要职责是确定校历,决定课程计划,确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录取标准及学位标准,确定与教育和科研人员的聘任和晋升有关的人事政策。最后,校、院、系组成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分别由校长、院长、系主任主管负责。在美国,私立高校董事会权限多半都下放给校长执行,校长是董事会的法定代表,是私立高校的灵魂。院长分别领导学校下属的本科生学院、专业学院和研究生院的全面工作,主要负责实施对全院的学术管理,向校长负责。系主任领导学院下属系的全面工作,重点负责实施对全系教学科研作的组织管理,并承担本学院的教学科研任务,向院长负责[4]。

(三)创设宽松的办学环境

宽松的办学环境是民办高校实现内部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在国外,由于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私立高校同样具有很高的办学自。在美国,私立高校只要不违反联邦、州或地方法律,学校董事会就可以按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美国联邦政府对私立大学的发展进行宏观引导,实施间接管理。政府行为并非事无巨细,只是从全局大方向出发予以引导,不介入私立大学的具体事务,更不干涉私立大学内部的管理。这样的结果使美国大学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有非常高度的自。非常高度的自,反过来又加强了大学的多样性。每所大学都能够自主决定它的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优势,并且选择发展的侧重点。为学校创造宽松、自主的办学环境,并不等于放任自由,而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利,使其内部决策的制定和运行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在国外的私立大学里,各种流派之争属于正常现象,良好的人文环境易于不同思想观点“百花齐放”,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极少受到干扰、约束和指责,避免了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预和大学学术权力的行政化倾向,保证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5]。日本的例子最为典型,日本的私立大学采取理事会经营权与学校管理权分离的模式,目的是使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不受损害,真正实行教授治教、内行领导、依法办学。美国的私立大学对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定期进行修改,删除烦琐以及过于专业化从而束缚自己手脚的条文,以使大学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用制度创新来带动学校的发展。这既有利于树立大学教育精神,又有利于改进管理方法,从而实现学校内部决策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徐绪卿,王一涛.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促进民办高校规范管理[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

[2] 王彦风.日本私立大学管理机构及决策方式[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5,(3).

[3] 张建,李俄宪.日本私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2).

篇8

【关键词】高职 营销与策划 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能力在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营销与策划专业类工作不仅强调营销与策划专业知识的把握,而且强调“一专多能”,即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营销与策划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实际的营销与策划能力。在校期间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营销与策划实践能力,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实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是营销与策划专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营销与策划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1、大多数学校建立“协作型”校外营销与策划实训基地

我国的高职课程教学大多以填鸭式讲授为主,其中的很多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和空洞。由于营销与策划专业知识本身就相对抽象,比如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包含有诸如渠道管理、广告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推销等专业课程。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到这些课程时,由于缺乏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往往难以理解相关的理念与技术方法。为了适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联系,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这种实训基地,最初一般由任课教师或相关的专业教师与企业进行联系。如果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产生了信任,有意进一步加强协作,学校或院系就可以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并以此为基础拟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最后通过一定的形式挂牌后,校外实训基地就正式成立了。

“协作型”实训基地的构建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具有实训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但这种基地的构建,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长期不懈地与企业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

2、部分学校与企业合作,构建“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提高毕业实习的实际效果,学校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生产(毕业)实习型及产学型实训基地。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建立这类实训基地的最常用方式,是通过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来构建“合作制”的校外实训基地。

“合作制”模式的合作范围较广泛,不仅包括实训安排、科技转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内容。构建“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途径有:第一,成立专业委员会,积极吸收企业家进入专业委员会。以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学校可以适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加强本专业师生与社会的联系,最终促成“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第二,与企业合资办学,成立股份制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同时,有远见的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开始注意培养既熟悉本企业的组织文化、又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管理类实际操作人才。此时,如果企业能够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参与学校事务,就能够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大量获得所需人才。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就自然成为了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

3、少数学校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建立“自主管理型”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营销与策划专业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鼓励相关专业师生大胆组建经济实体,建立“自主管理型”校外实训基地。因为营销与策划专业工作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较高,但并不一定要求有很多的设备和投资,因而风险较小。学校老师开办营销咨询公司和广告策划公司,为社会提供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或者其他的技术服务工作,不仅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而且还能扩大教师的研究视野,提高本专业师生的整体水平。校办经济实体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研究等联系在一起,为高质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时间保证。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供了“自有”场所。

二、营销与策划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深入不够

一些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去相关部门实习,一怕泄漏企业机密,二怕影响企业的日常工作,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学生接触营销与策划的主要业务。一般学生都不能直接参与到营销与策划主要工作,多半的实习都流于形式。

2、管理较弱

实习学生人数太多,学校的控制力度低,不可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大多数学校有专门的实训部门管理实训,但学生太多,实习学生一旦分布较广后,管理不精细。即使学生分布较集中,由于实习单位与学校有一定距离,管理上也不能及时、准确。

3、安排不符

营销与策划专业在安排学生实习前都制定了相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实践训练大纲、实践训练指导、实践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但学生一旦进入校外实习单位后,校外实习单位按照自己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安排学生实习,经常出现与实训计划不相符的情况。

4、结合不够

学生希望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能在校外实习单位得到运用,相关专业技能能在校外实习单位得到锻炼和提高,校外实习单位希望学生能在相应的岗位上从事工作,这样就出现学生希望学的与单位希望学生具备的知识结合不够。

5、水平不高

营销与策划专业工作的难点主要在思路、创意、策划等上,这些无形的知识需要有经验、懂教学的实习单位相关职工的指导,但这些职工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实训目的。

三、营销与策划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1、加强基地师资培养,提高实训指导水平

高水平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是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实训指导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教授者,其自身实践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搞好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必须要有实践技能过硬的师资,否则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效果将无法保证。

学校要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措施,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基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与策划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将老师送到优秀的相关企业学习,使其了解国内外营销与策划行业的新理论、新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学习新营销与策划技术,积累营销与策划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学校要给教师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到营销与策划第一线进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应该鼓励专业教师担任社会技术职务,积极申报结合营销与策划专业的科研及技术推广项目等,既服务地方,又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营销策划人才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

2、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基地实训效果

实训教师要与企业的营销与策划人员一起,按照营销与策划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营销与策划实训教材、指导书;建立与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校外实训课程,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实训方面有所依据,提高基地实训效果。

3、强化实训基地管理,增强实训的系统性

营销与策划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应建立分级管理、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制定指导性建设标准,进一步促进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方式的运行。校外实训基地接纳教师挂职锻炼与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营销与策划技术人员受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训,真正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应列入学校、院系的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动态考核。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与实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践训练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规范有序和建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

4、优选实训基地,注重基地的专业性

考虑经费承受能力及学生实训实习质量,尽可能就地就近选定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事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必须具备的条件:一要是正式的法人单位或职能齐全的二级单位;二要组织机构健全,领导和工作人员素质高,管理规范,发展前景好;三要所经营的业务和承担的职能与相应专业对口;四要在本地区的本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社会形象较好;五要能够为学生创造实训条件,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

5、加强基地建设,优化基地的实训条件

在建设基地过程中,注重优化基地的实训条件,实训条件包括硬条件与软条件。首先通过优选企业,创造良好的实训基础条件。然后通过校企共建的原则,以校企自筹、学校与科研单位或行业联合等多渠道筹集经费,更好地建设实训基地的硬环境。在软环境的建设上,共同设立管理条例,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初期,成立校外基地建设委员会,从不同的切入点将校企两个不同利益主体组织成共生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双方要签署平等互利的合作协议,制定合作建设规划;创建既利于生产又利于学习的实训条件。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过程中,优选专业对口、条件较好的武汉锐巢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武汉武商量贩连锁有限公司,校企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协商、建设实训基地,创造了既利于生产又利于学习的实训条件,实训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 曾青春: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管理,2009(5).

篇9

论文摘要:基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现状和认同困惑,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的内容、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探讨和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化,民族文化认同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威胁。全球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强势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造成了文化次序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失衡。英语已成为了全球通用语,美英等西方国家借此推行语言和文化霸权,借以影响和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目前,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已被英语同化,据估计下个世纪全球6000多种语言中将有80%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许多专家都开始呼吁通过教育来加强民族文化认同。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专业教育撇开母语及母语文化而独行,无论是外语教育大纲的制定者,还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失语”的产生。川在各种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碰撞中,西方文化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长期对西方文化接触较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学习的任务是打好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以及具备灵活应用该语言的能力,而达到此目的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他们需要从英语国家各民族文化中获取养分,唯有如此,才能大大提高其文化素养及英语水平。在长达四年的英语学习中,他们热衷于追逐外国文化,而对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缺少以民族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意识。西方文化逐渐左右了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很容易使学生的文化立场产生变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产生困惑。大学生面临的这些种种文化困惑最终可能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而中国文化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到对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最终导致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这无疑是与我们国家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背离的。

二、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渐深人,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文化教育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方面得到了语言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外语教师的普遍认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我国外语教学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有种倾向是只注重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不重视中国文化。而真正的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不能只重视外国文化而忽视甚至牺牲中国文化去迎合西方文化的需要。所以国内专家学者开始重视语言中国文化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提出了在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研究也开始出现从单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学习转向关注“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间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来说,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外部世界,反思民族传统,从而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提高。而人的素质的综合提高则是促进经济现代化的深层动力。在不断加深的国际交往中,中国人应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与其他民族平等对话。在外语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认同教育不但不会冲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相反它能使学生在中外语言文化的比较学习中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并可以从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引导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审视西方文化的优劣,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提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对策研究

(一)确立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内容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大纲修订说明》指出,“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政治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把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内容确定如下:为了强化文化平等交流意识,避免外语教学成为西方文化统治的工具,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实施双向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提高学生本土文化的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立场。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更好的把握自身的文化特点。

至于具体的中国文化内容,季羡林先生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具有现实性,反映时代需求,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具有启发及促进作用,因此,应注重导人影响中国社会至深、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仍具有积极影响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当然,对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希望大学生能在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后,从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使他们得到理论思维的训练,从哲学的、历史的、审美的层面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原创性。

(二)确立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基本原则

1.文化创新原则

把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去。在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世界各族文化日益从原本封闭隔离的状态走向了与其他文化的交汇交流,并在这一融合中不断获得文化新质。在这种形势下,所谓的文化认同只能以文化创新的姿态出现。创新决定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创新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认同,也是对文化糟粕最有力、最深刻的批判。我们应该坚持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兼取各文化之长,并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

2.对比性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对比原则就是让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教师鼓励学生在中西文化发生冲突或表现相同时进行对比,并告诫学生实事求是,不进行优劣方面的评论。通过对比,让学生既可以深刻体会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差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又能够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这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持中国文化身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就是要求导人的中国文化内容与大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的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联系。要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文化知识的实用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导人相关的文化内容。

4.循序渐进的原则

文化教学不能独立于语言教学之外,讲授的重点、程度、方式、分量,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教学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在初级阶段,多教一些普及性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方面主体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交际中的具体表现。到了中高阶段,则要多讲一些专门性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民俗心理和民族感情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形式中的具体表现。

5.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量和教学方法的适度。在这里指的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中国文化输人的量和度。毕竟我们这是外语教学,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了解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外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让学生掌握外语文化,在学习外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输人。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适量的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积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途径

1.中西文化对比法

英语专业教学中应把中国文化融人文化教学,合理配置文化教学内容,找出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根据课文话题直接利用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文化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教师通过适当的形式对比中西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异同,最终使学生理解交际行为各个层面背后所隐含的中西价值观念的异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会尝试用本族人的眼光看待目的语文化,从心理上认可其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的合理性,调整自我观念,达到文化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模式,保持跨文化交往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且促进有效的国际交流。

2.翻译法

翻译是语言的艺术。翻译的作品如果能够让读者的感受与作者写作时的感受达到近似或酷似的程度,才可视为成功之作。所以,译者须对两种语言的本质、特点和变化规律都有很好的把握。同时,翻译也是两种文化的转换,文化意蕴的缺失牵制了翻译的水平。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信息的转换与编码时,译者只有具备了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才有可能译出高质量的作品。任何外语文化的学习,都不能不以自身的母语文化为基础。

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除了在教材中通过现成的文章和译文反映中国文化外,教学中还要注意把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翻译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遇见不知道英文说法的事物时,可以采取意译、音译加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用英语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和特色。如果处理好中国文化与翻译教学的关系,目的语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传承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认同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包容多元,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在译作中传播我们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

3.值日报告法

英语专业中《综合英语》课是学生必修的英语主课,学生也比较重视这门课程。综合英语课程上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英语值日报告已是老师们使用已久的方法,因为富有创意的值日报告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氛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现在每次综合英语课前15分钟左右的中国文化报告时间,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交流平台。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有关中国文化的PPT材料,各学习小组派成员轮流上台作汇报,汇报形式不限,大概10分钟左右。汇报完后,师生共同参与答辩和评论。这对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综合实戏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综合实践课外活动,加强中国文化渗透是我们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一大方法。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获取信息。为了更多地进行英语学习中的中国文化渗透,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聘请一些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课程教育。在授课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英汉相辅,以扩大学生视野,获得更多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知识。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作品,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电影,像著名导演李安的《推手》、《饮食男女》,收听收看中央电视9台英语节目,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中国文化英语演讲竞赛、戏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知识。

除上述具体的教学策略外,英语教师自身内涵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并在课堂上能注重两种文化的对比讲解,注意补充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等。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强调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性,势必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和文化修养。首先,教师应立足本土文化,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特别是关于中国文化的外文书籍、报纸和杂志,促使他们时刻注意吸取、积累有关母语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母语文化以及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法的自觉意识‘其次,英语教师作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中介者和传播者,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深厚的目的语文化与主体文化的修养和开放性思维,以及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本体的性质”。所谓本体性,指其有本质的、不可动摇的首要地位;它既是教学永恒的基点,又是教学不变的主题,还是教学根本的出发点归结点。离开或偏离该本体,也就谈不上外语教学。而文化教学则是外语教学的特有形式,并不具有一般语言教学所有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因此它在外语教学中属于第二位的或次要的或“辅助的性质”。它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语言教学之根本目的服务的,它从属于语言教学。要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摆正它们各自的位置,既不可用语言教学来替代文化教学,犯“文化缺乏症”;也不可“本末倒置”,以文化教学来冲击语言教学,犯“泛文化症”。

(二)正确处理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我们应尽力培养学生平等文化交流的意识。减少学生民族中心主义态度,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的标准去衡量,评判异国文化;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追随,模仿异国文化,而应是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交际。

(三)避免把英语文化教学变成中国文化课

毕竟我们这是外语教学,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了解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因此,外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让学生掌握外语文化,这对学生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我们没有必要极端地阻止外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而在英语课上只谈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应该是在学习外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教育。而且英语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多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适量的中国文化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积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整合营销;电视媒体营销;创新;

如今,电视的竞争态势非同以往,从央视PK省卫视,地方台PK区域台,表演秀PK真人秀,超女PK快男,独播剧之间的PK,到事件、营销活动PK等,极度PK式的竞争无处不在……此外,电视媒体所占有的受众资源正在被新兴的网络富媒体和不断改版的报纸、杂志所蚕食,如何在营销创新、内容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成为电视媒体必解的难题。

笔者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的现代营销理念和方法的引进,将会成为电视媒介营销的出路所在。

一、整合营销传播是电视媒体营销创新的突破口

在新的传播环境中,一方面,传统媒体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新技术衍生出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信息更新速度和信息的共享速度大大提高,单一的媒体不再作为信息源的强势控制者,因而,面对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电视媒体就不能仅仅延用以”内容为王”的经营理念,同时需要关注受众的选择与需求,培育独特的媒体品牌以在纷繁的媒体环境中独树一帜。这就需要”内容为王”与”品牌营销”两者齐头并进,对于”内容为王”业界和学界已有了很多研究及实践成果,而对于”品牌营销”的意识虽有所提升,却仍面临着具体操作策略的发展与创新。

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本质上正是一种品牌传播战略,强调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和谐稳固的关系来塑造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强调:⑴重视品牌的力量,通过整合传播建立、培育和传播品牌,并借此强化企业与利益人的关系;⑵企业与关系利益人应强化全面双向的互动和沟通,并因此与之建立长期的紧密关系。

电视媒体是一种具有很强传播属性和社会功能的特殊商品,在内容创新为”本”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品牌制胜”,将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电视媒体营销,建立与电视媒体相关利益者的双向沟通机制,并形成内外协调一致的传播策略。可以预见,对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运用将是电视媒体营销创新的突破口。

二、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由内及外的整合关系

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联系的一切个人和组织,比如企业的员工、企业的投资者、中间商、终端消费者以及关注企业的社会公众,都是关系利益人,它们对企业的态度和行为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电视媒体作为生产传递信息的载体,其利益相关者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与之建立内外协调一致、全方位整合的沟通机制就成了电视媒体营销的重要内容。

1.建立内部协调一致的沟通关系

整合营销传播要求营销应该从产品的设计就已经开始,以确实能够将产品的生产、流通一直到销售的一系列环节形成一致的沟通。企业员工是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对于电视媒体来讲,首先做好内部沟通,形成对外信息传播的整合尤为重要。

电视媒体的内部整合主要包括电视节目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广告营销以及节目促销等内部员工间的信息整合。一线信息生产与组织者要依据观众审美取向、媒体选择定律以及媒体市场竞争状况确定电视节目的编排与制作风格,节目的制作既要符合媒体目标受众的审美需求,又要体现媒体自身的定位与品牌建设,但仅仅覆盖媒体自身的目标受众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与广告、节目促销等营销人员的内部信息共享,使电视节目制作符合广告主的广告目标群的媒体接触习惯。内部信息整合通畅,则有利于电视媒体为两个中心圆重合区域的目标传播对象定制专有信息,进行精准传播。

2.培育外部沟通渠道

以内部协调一致的沟通为基础,更重要的是培育和建立外部沟通渠道。这主要是指电视媒体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收视观众、广告主、广告商以及可利用其他媒体平台等合作伙伴,建立长久、畅通的沟通渠道。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类:一是观众,二是广告商。

中央电视台曾基于广告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作过若干调整。这种广告营销变化轨迹,可以给我们些许启示。

首先缩短广告销售周期、加快销售频率,从最初以年为单位到以季度为单位再到两个月为一周期,这种分法与销售季节的节奏更吻合。

另外央视将《新闻联播》前广告时段由3条5秒调整为4条15秒的举措也是为了顺应企业需求的变化。因为中国的市场环境已逐渐超越单纯打品牌知名度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传达产品的独特功能点,而5秒广告涵盖的信息量太少,15秒时长的广告则更能负载深入的企业理念及产品功能点诉求,也更受企业青睐。

同时还采取回馈大客户,整合媒体资源的营销举措,为一些大客户免费提供在中央电视台所属资源,如《中国电视报》、央视国际网站等其他媒体上的整合传播增值服务,对前10位的中标客户,这种形式的回报数额将达到平均每家500万元以上,既整合了外部媒体资源又赢得了客户满意度。凡此种种,使得中央电视台在媒体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这首先离不开其独特的垄断地位,但与其服务客户、善于捕捉并整合市场信息的营销意识亦是密不可分的。

可见,外部关系整合需要以电视媒体为中心,秉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整合机制。

三、通过内外部信息整合,培育独特的电视媒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