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

篇1

[关键词] 市场营销 教学改革 案例分析 商业计划书

一、引言

《市场营销学》是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九门核心课之一,也是管理学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覆盖面广、影响大。目前,市场营销课程已经成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广告学、国际贸易、旅游管理、信息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管理、财务专业等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覆盖面广,影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浙江经济的腾飞,市场营销专业也是连续多年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实践表明,企业中80%以上岗位与营销相关。目前,许多学校都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践,对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进行经验总结与进一步探讨。

二、案例教学改革目标与要求

1.案例教学改革的目标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方法改革理念是通过大型案例分析和商业计划书贯穿整个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把学生被动式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营销理论知识与探索分析具体案例能力。案例分析重点在于概括、分析与应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PPT、电子杂志、声音、图像、广告片等,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案例分析能力与情景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而商业计划书重点在于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构思有创意的商业点子,然后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知识,重点是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撰写出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要求实现创意、理论知识与实践可行性三者之间有效结合。

2.案例教学改革的要求

为了真正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提了三个要求:第一,《商业计划书》必须是原创,不能抄袭,教师将对其作业进行网络反抄袭检查,发现抄袭则本课程考核不合格;《商业计划书》必须达到一定字数要求,按照毕业论文规范要求进行排版,页数必须达到20页以上;第二,案例分析要求选择一个企业,对其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目标市场、竞争者、具体营销策略等进行完整分析,部分条件许可要求进行相应市场调研,然后要求制作相应PPT或电子杂志要求30页以上,要求投影的观看效果良好;第三,要综合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与知识,有效结合具体商业创意或案例进行分析。

三、案例教学实施方案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施方案:

第一步:第1周老师授课首先告知学生整个学期的授课计划,教学任务与考核方式,并布置了案例分析与商业计划书的作业,并将此作为本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要求学生以2~4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企业或产品作为分析,制作成PPT形式或电子杂志形式;同时自主创意和构思一个富有创意的商业点子,计划写出3万字左右的完整《商业计划书》。

第二步:在第1周至第4周的授课中,教师对营销课程的整体理论框架进行简单介绍与分解,要求学生课后先自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了解市场营销课程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对历届学生优秀案例分析和商业计划书作业进行分析。与此同步,要求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在课后完成案例的PPT或电子杂志及《商业计划书》的初稿。

第三步:第5周至第8周,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每次课堂公开选择一组学生的案例和《商业计划书》进行点评,在课后学生与教师交流点评。案例分析则重点从PPT的制作、案例分析的框架结构与营销理论方面进行分析;《商业计划书》侧重商业创意、框架结构与基本理论方面,给出具体修改意见,达到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教师点评与学生修改的互动。

第四步:从第九周开始,每次课程分成两部分,一半时间是教师的理论教学,另一半时间则是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商业计划书》的演示与、讨论与点评时间。要求每一组给出案例分析PPT或电子杂志,以及详细的《商业计划书》的WORD文档,并用PPT形式介绍《商业计划书》主要内容,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与点评。

第五步:对学生的商业计划书进行评价与打分,并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六步:对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进行总结,并在下一学期教学中进行修正。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具体课堂组织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图1 营销案例课堂教学实施技术路线

四、案例教学方法改革绩效分析

总体而言,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施,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很多同学把课堂作业和准备参加各种创业设计大赛结合起来,涌现出了多组有创意的获奖作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其绩效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综合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企业或产品,《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要求学生自主创意,需要在教师没有授课之前综合相关理论进行策划或分析,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随着理论课程的推进,不断加以修改与完善。利用《商业计划书》或案例分析来整合营销理论,使学生对营销的理论框架有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学习的能力。经过调查,制作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书》或精美的案例PPT或电子杂志,每个小组平均需要耗时在30个小时以上,这也促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为主转向课后学习为主。

2.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每一份的作业,都是经过学生与教师在课堂内与课堂外不断沟通中进行不断修改而完成的。教师不断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与修改意见,学生创意与想法也促动教师的想法。通过面对面沟通,尤其是课后交流,增进了师生的理解与互动,有效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整体理论框架的理解,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相应理论去撰写商业计划书,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切实提高了学生理论水平与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基本的理论素养与逻辑框架,激发出学生的创意与创新,为学生参加相应比赛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与培养了相应的能力。实践也证明,通过《商业计划书》的撰写,部分同学在课堂作业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参加了学校及省教育厅主持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比赛中,均获得优秀成绩。案例分析与商业计划书相结合运用,有效培养了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认识、理解营销专业理论知识点过渡到理解与运用营销理论知识点,实现 “认识―理解―运用”教学效果的提升。

4.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或《商业计划书》的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性学习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类似的能力,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课堂知识对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教学素材或《商业计划书》的优秀模板,供以后的课堂教学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施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1).

[2]颜帮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6(01).

[3]杨林等.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分析及其目标选择模式[J].渤海大学学报,2005(03).

[4] 姜锦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分析与建议[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2).

[5] 贾艳瑞,王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09).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 通信大类合训 军事通信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56

Preliminary Study On Case-based Teaching

FANG Hua,TONG Xinhai,LU Xiping, GUO Daoxi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7)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militar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joint training students major in communication are analyzed deeply.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the case-based teaching are given. Finally,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 is summarized, and the aspects of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ase-based teaching; joint-training students; military communication system

1 通信大类合训本科学员特点

最新培养方案不再像以前一样细分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类别,而是以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为支撑,从通信大类出发,基于通才教育,创新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军政训练,突出学为主体,注重形成特色。在专业业务方面的要求是通过通信大类特色教育训练,使学员掌握通信兵必备的通信知识,熟悉专业方向的业务知识,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通信工程新技术、新装备的前沿知识,了解通信装备在部队的实际应用及部队军事训练情况;初步具有指技兼备的综合素质,为下一步“分流”阶段的任职教育打下坚实基础。①培养方案的调整也使得学员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快掌握满足第一任职需要的基本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达到这个要求,毫无疑问提高军事理论和军事基础素质的训练将占用大部分时间。经过和学员的接触和交流,发现他们具有如下特点:(1)求知欲比较旺盛,特别对军事知识很感兴趣;(2)重大任务较多,课外能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不多;(3)平时上网获取资料的途径比较受限;(4)希望能尽量接触实装,学的内容能适应任职需要。

2 “军事通信系统”课程分析

本课程主要讨论在军事通信中常见的通信手段,例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微波中继通信、短波通信、散射通信等。通过课程学习,目的是使学员能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关键技术及其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②本门课程的特点是涉及系统多,知识面广,但学时非常有限。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内容上尽可能贴近实装,为到分流院校进一步学习实际装备打下理论基础。

3 案例式教学方法

针对授课对象和本课程的特点,首先总结了以往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1)教员主讲的灌输式方法。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教员授课经验。好的教员能把知识点讲得很透彻,如果学员上课能认真听、课后能认真复习,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根据以往经验,往往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员认为这门课只是泛泛而谈,满足于考前突击背一背,并不能深刻理解各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2)部分章节让学员为主进行讲授、教员点评总结的“翻转课堂”法。例如,根据学员选修的情况,拿出《卫星通信》、《短波超短波通信》的部分章节,让学员自行去查找资料、设计课件并实施课堂授课。这种方法好处是学员对自己参与准备的章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积极性有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学员对其他人准备的内容不关心,只是想完成分配给自己的那部分任务。还有部分学员可能自己对知识点已经理解清楚了,但讲出来时又有问题,要么讲不清楚,要么拖拖拉拉讲不到重点。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笔者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课余时间充分、获取资料途径通畅的班次。考虑到本次授课对象的特点,本次教改主要针对第一种传统教学法进行改革。第一种教学方法主要问题是学员处于被动位置,属于被填鸭的对象,一般参与程度较低,因此必须想办法吸引学员主动参与。案例式教学法能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篇3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方法;教学相长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老师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正符合这一教学需要。

一、“教案”变“学案”的必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而事实并未如此,相反传统教案教学有它的缺陷,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 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由“教案”变“学案”,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一)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就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一般先由老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让学生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

(二)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通常从事件起因:如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事件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过程、标志、特点等;事件的影响:如性质、作用或影响、意义、经验、教训等。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三)运用能力训练: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老师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题。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三、“学案”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

(二)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三)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具体操作可参照上述能力训练的方法。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课题总结或小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四、“学案”教学的优势

(一)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学案”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总论

教学项目的实施是以培养目标为依托的,它服务于培养目标。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发始终遵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解出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诚实守信品质、爱岗敬业精神、挫折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熟悉国际物流基本业务流程,掌握国际物流操作技能,能够胜任国际货代、场站管理和物流配送等岗位工作的国际物流基层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包含三个核心能力,其中专业能力表述为:能进行国际货运业务;能进行报关报检业务;能进行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能进行物流配送业务;能设计并评估物流方案。在专业能力中进行物流配送业务能力是五个核心专业能力之一,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承载着培养这一核心能力的重任,同时还要注意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也就形成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基于不同信息处理方法和手段进行物流管理的管理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物流管理业务操作。

1.专业能力

(1)能够熟练进行货物入库理货操作;(2)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物流作业的主要设施和设备;(3)能够熟练进行入仓通知单的填写以及物流合同的签订;(4)能够熟练应用物流管理软件;(5)能够熟练进行仓库盘点操作;(6)能够按单备货以及按照客户要求(或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运输包装;(7)能够熟练进行业务收费操作和物流成本控制及分析;(8)能够实施安全管理。

2.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物流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搜集所需信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4)能不断积累物流管理相关经验,善于从个案中总结规律;(5)能优化工作过程,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3.社会能力

(1)能严格遵守物流管理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遵守行业法律、法规;(2)能严格遵守企业的安全规范;(3)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同物流工作相关人员协作共事;(4)能解决物流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问题,具备处理物流作业现场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二、物流管理实训实施方案

学生进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实训基地,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完成物流管理实训,通过实践使学生具备熟练地运用物流管理系统(WMS)结合条码、射频等识别技术实施物流管理业务的操作;了解商品的采购方式供应商网络、流通加工方法及相应包装方法与技术,熟悉物流操作流程,掌握根据配送商品信息开展配货及补货的方法,具备发运交付货品的能力。为此学院建立了物流管理实训中心,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载体。物流业务综合实训的操作步骤:

1.入库作业操作

(1)分组准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扮演不同角色(保管方和存货方)模拟合同签订过程,进行合同文本的签订;(2)根据物流合同,熟悉入库商品,并掌握好库场实际情况,编制物流计划;(3)根据物流计划,编制商品入库作业计划;(4)根据商品入库作业计划做好当天的入库前准备工作。(5)预报和接车准备,卸车前检查,卸车,包装验收,办理交接手续;(6)商品验收,填写验收单;(7)填写入库单;(8)登账,立卡,建立物资档案;(9)签单业务训练;(10)更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保管保养作业操作和安全管理

(1)堆码训练;(2)用温度计和湿度计监测库房内的温湿度,填写仓库温湿度记录表;(3)进行金属制品防锈和除锈训练;(4)进行防霉、腐训练;(5)进行仓库巡查训练,填写仓库巡查记录表;(6)进行仓库日常报表填写技能训练;(7)练习库存管理信息的检索和查询;(8)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器材的使用练习;(9)仓库防盗能力训练;(10)贯彻现场的“5S”管理方法。

3.盘点作业操作

(1)分组,做盘点前准备;(2)发放盘点单,记下盘点单的编号;(3)初盘,填写盘点票;(4)填写盘点记录表;(5)复盘,确认初盘数量。若有差异,与初盘人员做好复核确认,确认后的数据记录于盘点记录表上;(6)复盘完毕,从货垛上取下盘点票;(7)按编号和发出数回收盘点票,核对盘点记录表上的实盘数据;(8)把实盘数据与账目上的结存数进行核对;(9)若发生盘盈或盘亏,分析盈亏原因;(10)编制盘点盈亏表,对差异进行处理,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4.分拣作业操作

(1)打开亮灯拣货系统货架的电子开关,启动拣货指示灯。(2)打开电脑,启动电子标签订单设置系统;(3)进入电子标签订单设置系统,打开摘取式(分货式)分拣菜单,按配送订单要求录入货品的分拣数额;(4)分拣人员进入亮灯拣货系统货架前,将拣货周转箱放于分拣机下,做好捡货前的准备工作;(5)启动分拣机的辊筒式输送链;(6)进入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打开摘取式(分货式)分拣菜单,点击单步分拣或连续分拣,电子捡货货架上的拣货指示灯随即显示每一货架需要拣选商品的数量,分拣人员先将周转箱从分拣机下拿出放至分拣机的辊筒式输送链上,然后按指示灯显示实施操作,每拣选完毕一个指示灯下的产品,即将改指示灯熄灭,一批订单中所有的指示灯全部熄灭后,总指示灯鸣叫并闪亮,分拣人员将总指示灯熄灭,周转箱经过分拣机分拣道口滑入道口底端,由理货人员整理至待发货区。

5.出库作业

(1)制作出库单证,做好出货前准备;(2)核对有关出库凭证;(3)按单备货销卡;(4)理货;(5)复核;(6)包装和刷唛;(7)清点交接和现场清理工作;(8)单证流转和账务的处理;(9)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更新;(10)出库过程中以及出库后发生问题的处理。

整个实践活动贯穿如下两个流程:物流入库作业流程图和物流出库作业流程。另外,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共同考评。校企双方共同打造适应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要求的质量保障机制

三、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这两轮教学改革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课程收到了学生的好评,特别是上课的参与度有了广泛的提高,课上、课下随时都会有学生的提问,为了提高操作绩效,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下准备工作,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也有很高的认可;教学督导以及本系教师都对该课程给予很高的评价。提升了毕业生在企业从事物流相关岗位工作的发展空间。

四、结束语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开始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课一直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2007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国家级示范校,物流管理专业是重点建设的示范专业之一,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物流配送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能力中五大核心能力之一。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课是肩负着培养这一核心能力的重大任务的课程之一,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今,示范校已经顺利通过验收,本文就是将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作以总结,目的是为开设物流管理综合实践着门课程的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为有志于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士,以及工商企业进行物流配送员工的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万秋.物流中心运作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2]王郁葱.仓储管理实务[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8,9.

[3][美]兰伯特(Lanbert,D.),斯托克(Stock,J.),埃拉姆(Ellram,L.)著.张文杰,叶龙,刘秉镰,译.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7.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模式探究方案

1.背景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势表明围绕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21世纪随着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从教师那儿学,也不再仅仅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是多方面多层次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知识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网络逐步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活动的有利资源,并成为教与学双方的重要手段。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更多了解,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适当利用网络教学发挥它的自主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的主要特点,加强师生的教与学双向互动,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交流和探讨不同思想观点,从而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来解决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和思想道德、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

可见,网络教学的特性实际上为实现学生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条件。

2.价值取向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就在于以现代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在实践中丰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为这些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一定的实际参考,从而为丰富和完善以上不同理论起到一定作用。

本课题的实践价值就在于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逐步积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使学生树立信息意识,增强在网络环境中判断、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自己动手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组织者。教学模式是一个案子,大家讨论,踊跃发言,集思广益,一起参与,老师点拨。教师鼓励学生犯错,因为这种教师允许下的错误会使孩子们终生受益。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自己思考,独立表达,共同讨论,集体决策。尤其是在培养竞争意识的同时,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而这种团队精神对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就更加重要。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理论依据

3.1课程教学理论。强调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即教学是课程的开发过程,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与设计的系列教学事件。

3.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应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和创造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学生。

3.3探究学习理论。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求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

3.4潜力学理论。在人的体内蕴藏丰富的自然,社会的精神禀赋和潜能,即“沉睡着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强大的、无穷的,如果能唤醒它,则能让人奋发向上,提高智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足以为证。我们的课题是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去创造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3.5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中有这样的观点: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具体来说,即: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

4.界定概念

4.1案例教学模式。所谓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在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展示案情、设置疑问,引起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在分析和研究所展示案情的过程中,完成对成文法法条的诠释任务,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信息社会所必须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教学模式。

4.2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具有双主体的特性,双主体性的最优化互动中具有不均衡态势(包括教师主体性的主导色彩)。教师主体性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发挥中起外在的引导、指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发挥是教师主体性发挥的目的和动因,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根本动力。

4.3网络环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所具备的国际互联网以及局域网、校园网所构成的立体式教学资源环境。

4.4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文本及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把学习内容和现代多媒体结合起来,教学信息由媒体传播,学生借助媒体这种认识工具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和引导者。

5.研究目标

篇6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面素质临的任务,素质和个别差异,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贩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性成熟问题,经常困挠着他们,因此,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及指导,不良个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纠正等,这部分内容强调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避免问题的加重,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2、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主要是对中学生中常见心理疾病的咨询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从而让学生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得以健康地成长。

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做到全员育心。

3、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5、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想像力是学生的翅膀。有了想像力,再抽象的知识也能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Ausubel所指出的: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一、课堂实录

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信息交换方式中的程序查询方式,此种方式适用于低速的外设设备,CPU等待的时间很长,因此此种方式的效率很低,假如你是一个计算机设计者,你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外设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粗存精的思维过程,最终获得提高外设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的方法)

生A:外设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差太大,不管用哪种方法,CPU都要等待外设,除非快速的提高外设速度,若维持现状,我不知道能有什么好方法?

师说:他的这一猜测似乎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想法显然过于狭窄了。

(生A的发言令教者颇感意外,一下子打乱了教学预想,课堂上有几个学生也在悄悄细语,莫非他们跟学生A有同感?若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灌输,教学效果必然不好。面对学生的想像力缺乏,教者决定因势利导,临时改变教学设计。通过模拟CPU和外设,引导大家找到提高外设和主机之间数据交换速度的方法。)

师说:这样吧,暂时不要去简单的空想。我们来做个游戏。假设教师是CPU,生C是外设,生D计算时间,我们来模拟打印程序任务。

(看着教师与生C的表演,学生有的带着笑,有的在沉思,更加感性的掌握了程序查询方式的缺点所在。)

师说:现在要提高效率,而CPU与外设的速度没变,怎么办?

生E:在相同的时间内多完成任务是否也是提高速度的一种方法?

师说:很好,他给了我们另一个思维角度,速度快和效率高有时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不能提高速度的前提下,这种角度无疑是明智的。

生F:让CPU与外设各做各的事,等外设准备好后,CPU再来处理外设的事情,这样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的任务不是多吗?

(生F的回答使很多同学恍然大悟,有两名同学自告奋勇地用生F的方法模拟打印程序任务,果然,在相同的时间里,这种方法完成的任务更多些。)

师说:中断处理方式就像他说的这样,此时CPU处于被动,外设处于主动。当外设准备就绪后,就通知CPU来处理,这样无疑提高了CPU与外设的数据处理速度。中断处理有四个过程(略)

师(总结):中断处理过程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非常想像。比如我在看书,此时有人打电话给我,这是中断请求;我准备接电话并对看书的位置作了标记,这是中断响应;我接了电话,这是中断处理;打完电话后继续看书,这是中断返回。

程序中断方式由软件和硬件共同控制,此时CPU处于被动,外设主动,这样的CPU的实时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把尊重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特点落在实处。传统教学过分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沿着教师既定的线路前进,这实际上是教师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讲解抽象问题时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让学生想象起来,否则学生的头脑中有太多的困惑和不解,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龄,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思维品质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本节课从暴露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入手,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想像力的游戏,让学生自然地将抽象问题感性化,满足了学生的思维需要和情感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职业教育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正确处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创新意识养成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的知识学习并不能依靠外界硬塞而获得,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一种建构式的学习,教师的重要责任是为学生的建构学习搭建获取知识的平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不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较为完整的知识产生过程,增强了想象力,学生的获益是多层次的,从而实现了多维的教学目标。

3.处理好专业课教学中教学与教育的矛盾关系是职业教育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要求。计算机原理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学科,学生对它没有丝毫的感性认识,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可接受程度,思考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以便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

在这节课的教学实施中,学生对计算机原理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感知,既有对抽象问题的实际模拟,又有对中断处理的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既满足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较好地处理好专业与教育的关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和情感支持。

篇8

关键词:土力学教学;实验课程;改革策略

作为大土木工程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的土力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更为深刻的理解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同时掌握土的应力应变特性识,为各种专业课程例如边坡工程、隧道工程和基础工程等设计分析提供了众多有用的分析方法、理论基础,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土力学研究自从太沙基确立以来,就一直和实验与实践分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实验教学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目前土力学实验课程的缺陷

1.1土力学课程自身具有较多的知识点,内容具有较广的覆盖面,而零散的实验内容会降低学生对于实验的整体认知度,直接采用汇编规范的形式对于学习的预习效果来说并不理想。

1.2实验的内容比较范围并且单调,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由于缺乏较为感性的知识介绍,为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带来了一定困难。

1.3实验中没有进行相应的实践应用拓展,导致土力学中的每一个实验都是独立存在并且可以独立完成的,没有围绕实验研究这个基础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分析体系,对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不利的。

1.4各项试验之间缺乏协调度,容易出现实验重复的情况,对实验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比如说在进行土的击实试验的时候需要对土的含水率以及密度指标进行一系列的测定,而在此之间已经有专门的实验来测定土的含水率以及密度,所以说浪费了时间。

2改革拓展式土力学实验教学的思路

我们以上文中所提到的缺陷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探讨了拓展式土力学实验教学该如何改革。拓展式教学指的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将各个实验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满足于将课程要求中的几个独立实验完成并获得结果,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将实验内容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和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拓展式土里教学实验改革的核心思路就是将目前较为零散的土力学实验教学方式进行集中,使其变得更加完整化和体系化,重视对学生的工程能力的扩展,提出相应的拓展式实验教学方法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指导书的编制,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考虑其不同需求来制定考核方式,可以更好的保证其合理性。

3拓展式土力学教学改革的方案

3.1实验教学方法多元化

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只是单一的对实验仪器以及试验规范进行介绍,这样是无法满足拓展工程应用能力、提高工程素质的标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方法不断多元化。首先充分利用PPT或者视频、动画来进行实验基础理论的讲解。实验就是为了对理论进行验证以确定其正确与否的,所以说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实验所对应的理论基础,避免学生盲目的进行实验。其次是安排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自己进行预习,教师留下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土力学实验自身具有规范性,所以如果只有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或者演示的话,整个课堂内容会显得枯燥而乏味。所以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应该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对于那些难点和要点,可以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一边提问一边讲解,这样会更有针对性,明确学生的实验目的,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最后是在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身份,从指导者变为合作者,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备选方案或者参考方案以便学生在实验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同时在整个试验过程以及结果分析过程中做一个咨询者,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

3.2丰富实验指导书并增添能力拓展性内容

拓展式土力学实验指导书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梳理清晰基础理论知识点、将实验内容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同时将学生的工程能力通过设计性和选做性的实验来进行提高。指导书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具体如表1所示。首先要根据实验的性质来确定指导书内容,一般来讲可以分为演示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必做性试验和综合性选做实验四种,根据其种类的区别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这样可以更为清晰的体现中自身的培养目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更符合其学习需求。传统的指导书在对实验进行介绍的时候只有文字内容,在教学改革的时候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增加视频录像等资料,详细的讲解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工程实际中的一些情况;同时在指导书中增设重点的知识点,并介绍其应用情况,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最后是选用实际工程案例的资料来与实验相结合构成综合性选做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这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或者是对土工试验比较有兴趣的同学来进行选择,是学生实验设计的基础部分。

3.3层次化的实验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中除了常规的内容以外还应该结合综合性选做实验来制定考核体系,常规内容例如出勤率是否达标、实验操作的过程的合理性以及实验报告综合评定的成绩等,同时将选做性实验的情况考虑其中,保证其层次化程度。首先是验证性实验(必做),评定中主要参考的内容是操作的具体过程以及实验报告的内容,教师检查基本操作过程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报告内容是否完整以及结果分析是否合理等来进行评分。其次是设计性实验(必做),由于在前面的验证性实验中已经考察了操作过程等,所以设计性实验中更为看中的是方案设计部分,考查学生设计的方案的合理程度。最后是选做的综合性实验,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对愿意拓展自身工程能力的同学开设,所以考勤指标应该取消。综合性实验是在工程实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工程方案设计,所以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会有明显的体现,教师应该更为看重学生在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左明汉,李利,张伟.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01:20-22.

[2]唐碧秋,陈怡.拓展式土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科技,2012,11:145-146.

篇9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项新颖的教学方式,针对高中地理课程而言,便于教学问题的直观展现,加强对地理知识内容的分析,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建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将地理知识与相关案例要点相互融合,强化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内在本质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学习任务优化设计、问题思考创设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还可应用案例教学法,强化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故此,文章将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展开分析,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重要的教学建议。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可应用不同的形式展开,所发挥的教学作用也不尽相同。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知识难度逐渐加深,特别针对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地理教师可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难题,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1]。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在更新与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的同时,不断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利用案例教学方法,融入新颖的教学元素,便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将地理知识形成有关的教学案例,就是一次教学创新的伟大尝试,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引用多个知识内容,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相比单一的知识分析,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强化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促使高中地理知识更加形象生动,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为此,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构建高效地理课程,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变成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帮助学生消除认知上的障碍。通过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此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达到增强实效的教学作用。以人教版《人口的数量变化》为例,由于我国人口逐渐由西部向东部沿海区域发生转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节课知识内容,地理教师可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用孔雀南飞的实例,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掌握实际生活中空缺的生活习惯,联想人们迁移的规律特点,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往东部沿海区域迁移的内在意义。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优势十分多元,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效率,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地理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阔学生地理学习视野的主要路径。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地理现象作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一类型的地理规律,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突出地理学科学习的实效性。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相对复杂多变,但是由于教材篇幅有限,知识内容只能浅层次介绍,针对值得探究分析的地理问题,无法深入探究[2]。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扩展,引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案例教学方法,融入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还能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体会到地理学习的魅力。案例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实例相互连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导向作用,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开端。高中地理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需要扩展延伸不同的内容,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为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内容起到辅助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可通过有目的性、有组织性的选取案例内容,将案例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使学生收获更多,实现地理教学的预期目标。以人教版《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为例,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十分有限,难以切身体会全球各地的国家文化与居民特点。此时地理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在课下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搜索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将其引用到案例教学之中,将枯燥单一的知识内容,转变成形象真实的视频动画,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使学生通过领略世界各地的国家文化、居民特点,开阔自身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实现地理教学预期目标。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实现开放式教学

案例内容的选编是展开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案例内容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内容的选取要想突出其案例的思辨性特征,才能让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拥有充足的学习空间,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3]。为此,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前精心编选案例内容,具体方法如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地理教材中已经拥有的案例内容,通过案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教材更加多元化,对于一个知识内容的讲解,常常可应用不同的案例。另外,高中地理教材中都是十分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和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生只需要分析案例内容,即可了解地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材案例的应用。第二,视选取学生熟知的案例内容,相比于地理教材中已经拥有的案例,大多数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案例的熟知度更高,也了解其有关的背景内容。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应用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出发,为学生选取耳濡目染的案例内容,加强教学案例和知识原理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快速投入到角色之中,让学生全面把握地理知识内在本质,感受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地理教学的预期目标。以人教版《产业转移》为例,教材中引用的案例主要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学生理解分析的难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引用学生较为熟知的长江三角洲等区域纺织工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利用案例教学法,强化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只是片面地“讲案例”,通过细致整合与耐心讲解案例内容,不仅与案例教学的目的相悖,还深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误区,此种教学方式和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该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用案例教”的效果。其中,“用案例教”主要针对以案例作为学习导向,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4]。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只是教学媒介,并非教学的侧重点,也不需要让学生多加留意和具体掌握,只需要利用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本质,学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案例作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突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有效性的作用特点,为学生构建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地理课堂之中,激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上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并非案例内容的具体掌控,而是在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迁移、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启迪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与分析能力,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地理学习基础,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加以重视。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案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更新与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认知思想,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为学生耐心讲解地理知识,选取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内容,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所在,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水平.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35):296.

[2]张勇.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82.

[3]刘春雪.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青年,2019(22):151.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 自制教具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配备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并能够较大程度地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仪器,甚至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具,更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高效利用自制教具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一、实施高效利用自制教具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理念

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在千方百计开足开齐教材中的实验的同时,还要敢于创新,设计各种有利于教学的自制教具,课堂上能够用实验说明的问题尽量不要只从理论上解释,而要让实验来说明,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设计能力、实验分析处理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各种实验来解释身边的问题。

(二)发挥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主动性

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不仅仅是操作上的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要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地改进已有实验,甚至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点拨的作用。

(三)注重实验的“过程探究”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传统课本的很多结论验证性实验已经改为注重过程探究的探究性实验,这并不只是名称上的改变,而是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理念注重让学生经历物理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各种实验现象,培养他们通过现象分析、归纳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思想。而自制教具能够很好地符合这一探究过程。

(四)实验后及时反思总结与评估,提高实验误差分析能力

物理实验结束后的误差分析和评估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的高效运用

(一)利用自制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教学过程里,诸多的导入方式即便也能成功的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欲望,但与利用教具导入相比,还是教具能够更加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为了说明力的相互性,课本上举了很多例子,如“人推墙,墙也推人”“马拉车,车也拉马”,但学生对力的相互性还是理解不到位。为了显示出力的这种相互性,我做了如下教具:从实验室借了两个实验小车,在一个小车上固定一个小电机和一个电池盒,在另一个小车上加适当的砝码,使两个小车的质量相等,用一条细绳一端拴在电机的轴上,另一端拴住另一小车,接通电源,电机转动,细绳就缠绕在电机轴上,产生了对乙车的拉力,可以看到乙车被拉动的同时甲车也被拉动了,说明甲车拉乙车的同时,乙车也拉了甲车。这一简单的教具使学生对力的相互性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比只用嘴讲、用手在黑板上画效果好得多。

(二)以教具为纽带,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教学效果好

教具的使用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教具能够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因为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往往是渗透着一些原理或者本质规律,用一个个教具来突破这些重点、难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例如:通过自制教具《物体的惯性演示》,让学生体会物体“惯性”这一基本性质,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铁球相对水而向右运动;而乒乓球相对水向左运动,两球好像相“吸”。同理,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故两球又好像相“斥”。本实验是一个深刻理解“惯性”作用的明显实验,能够较强的激起学生的疑问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制作获得邢台市自制教具一等奖。

(三)利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1.自制教具《电磁波系列实验演示仪》在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探究精神,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被评为2014年河北省自制教具一等奖。

2.《涡流的探究》利用强磁性磁铁、自制的涡流阻尼驱动摆、厚铜片、薄铜片、薄铝片、厚锌片,探究涡流的存在,了解电磁阻尼、电磁驱动。当磁体和金属片发生相对运动时,穿过金属片的磁通量发生改变,使金属片中产生涡流,于是磁体和金属片之间有了力的作用,便可产生电磁阻尼、电磁驱动。通过实验,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实验效果很明显。本实验获得邢台市首届教学实验设计一等奖。

(四)适时启发学生自制教具进行探究

学生在动手制作、探究过程中就会初步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也能将学过的物理知识与感性认识联系起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提供了纽带和连接点。

我们深知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运用自制教具完成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我校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