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智慧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智慧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智慧教育
1.什么是智慧与智慧教育
智慧,按中文解释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类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对智慧的作用更为巨大。因此,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信息时代,随着现有“数字土著”(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及其以后的年轻一代人)成长以及新生“数字土著”的诞生,他们的学习风格、认知方式、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与传统教育存在根本区别,客观上要求新型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以契合“数字土著”独特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因此,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的智慧教育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智慧教育在基本内涵、方法手段、支持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所指的智慧教育专指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教育。
2.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模型
我们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来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因此,发展学习者的智慧是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①智慧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②学生和教师通过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与其他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离开了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智慧学习环境就不是学习环境了。③有效学习的发生是个体建构和群体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的互动、协作、交流;教学共同体是教师共同学习、协同工作、寻求持续专业发展的统一体。④学习资源和智能工具同时为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提供支持。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工具的共同作用,各类智能工具为学习环境的“智慧”提供了全面支持。同时,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为资源和工具的进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
智慧课堂的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泛在网络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进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可能,这也为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智慧教育环境有很多种,包括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等正式的教育环境,以及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探究基地等非正式的教育环境。这里对智慧教室的组成做了简单分析。
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包括社会化云平台、网络、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交互电视、教师、学生。其中社会化云平台包括云资源(各种多媒体素材、微课素材等)、云教学、云学习、云管理。教师可以在云资源中下载并选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材料,然后在云教学中进行备课、指派与批改作业、生成班级诊断报告。学生则可以在云平台中记电子笔记、回顾学习历程、接收诊断报告、进行补救学习。同时在云平台中,教师也可以与学校管理单位、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智慧课堂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进行知识呈现,学习小组与学生个体可以通过交互电视与电子书包进行协作学习以及与教师的互动。其中学生的课堂任务以及作业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云平台,教师登录到云平台中进行批改诊断,再通过网络发给学生。
这样的智慧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载,使其可以用较多精力在较大的知识粒度上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将知识学习上升为本体建构。②拓展学习者的体验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知、情、行聚合水平和综合能力发展。③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度与协作学习水平,从而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发展。④给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扶助,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成功期望。
智慧教育有效提升数学学习
数学学科是小学最基础的学科,它具有内容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究。
首先,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入手,提出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去探究体验。其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加生动的智慧情境,提供有效的智能探究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产生好奇,主动探究其中缘由。在智慧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而不是指导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完成意义建构,扩充自己的思维图式。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及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总结,并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这样学生就会在智慧环境中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反思式思考会强化训练思维,才会真正做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
案例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境来解决具体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因为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渗透了转化思想,这些都为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面积,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完成显示生活中与图形面积相关的具体任务,发现、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感受转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方向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
5.教学过程
①情境引入。教师在师生互动教学平台上,通过创设动画情境,给学生安排打扫公共区的任务。
设计意图:创设动画情境,可以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②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如图3所示,课件中呈现三个组合图形,给出必要的数据。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图形进行分析探究,可通过任意辅助线分或补,小组讨论分析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并推送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分析图形的特点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平台中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分析探究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参与热情,引发深度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自选图形,巩固练习。课件出示随机抽取动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抽到第几组,学生就进入第几组的题库。学生完成后,还可以根据自己完成练习的情况,再进入挑战组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选题库,既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又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④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情境,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2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1、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提升的共同需要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而诞生的新型专业,在我省高职层次办学仅有10年历程,与会计、市场营销等老牌专业相比较,其专业建设内涵如教材开发、课件开发、教学研究、职业标准、教学素材、精品课程等积累相对薄弱。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我省高职物流同仁们普遍认为,建设综合性教学资源库是快速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内涵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提升的共同需要。
2、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我省物流专业教学相济的共同需要
教学资源匮乏是目前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暴露出的最突出矛盾。一方面,全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师资队伍中90%以上教师不具有正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背景,大多数一线教师是从相关专业转移到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从事教学工作,其本身即缺乏知识积累和资源积累;其次,一线教师普遍感觉缺乏备课资源,缺乏教学素材,尤其缺乏与行业紧密结合的教学素材,从而导致课堂内容不够丰富;最后,学生也缺乏课外在线学习的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库是解决教与学这一现实矛盾的有效手段,因此,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专业教与学的共同需要。
3、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管理专业产与学无缝衔接的共同需要
产与学不能有效衔接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突出矛盾之一,产业与教学相脱离是其主要原因。教学内容的更新始终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更有甚者则是教学内容与产业的实际情况相悖,从而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产业的实际发展不匹配。开展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所有合作企业均是各高职院校的长期固定合作伙伴,学生对口就业比例很大。包括视频、图片、案例库、业务流程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均取自于这些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平台,将产业与教学有效融合,一方面,教学资源来自于合作企业,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之后对口到企业工作,以此弥合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落差。因此,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管理专业产与学无缝衔接的共同需要。
4、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管理专业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的共同需要
根据对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省级质量工程建设的调查现实,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均有数量不等的省级质量工程立项,包括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实习实训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研究课题等在内的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均需要加快推进,以迎接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验收。从各院校目前的已经获得立项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来看并不了理想,很多院校获得项目资助后并没有开展建设工作,因此,联合各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迎合了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最重要的动力和资金保障。
二、项目建设内容
1、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及其PPT课件
建设《物流概论》、《仓储管理》、《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法规》、《运筹学》、《物流英语》、《物流客户服务》、《采购管理》、《单证管理》、《承运商管理》、《国际物流》等课程教材,并高标准制作各门课程的配套PPT课件。
2、经典案例库
按照核心课程分类建设配套案例库,包括综合性的企业案例和各类小型的基于工作环节案例,要求所有案例与教学内容有配套联系。所有案例均采取学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开发的方式完成,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校其间即对毕业后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3、实训教学视频库
围绕核心专业课的核心知识点,由合作企业提供工作现场教学支持,由校企双方依据岗位需求编写视频脚本,将脚本在企业工作现场实施,进行视频拍摄,每门核心课程制作30个左右的工作流程视频。
4、图片库
拍摄各类物流专业教学所需的图片,具体包括物流人物、物流企业、物流设施设配、物流作业现场等。
5、培训包
主要包括物流师培训视频、物流师考证试题库、各类社会培训教学视频、学生大赛指导视频等。
6、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标准、课程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条件配置标准。
7、职业信息库建设。主要包括行业信息、企业信息、职业岗位信息、行业技术信息、职业资格标准等。
8、教学资源库网站建设。建设教学资源库专题网站,将所有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果通过网站共享。
三、项目建设思路
1、成立组织机构。组建“安徽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组,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协调、服务、统筹等工作。总项目组下设子项目组(各子项目规划及参与人员见下表)和秘书处,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行知管理学院,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2、加强外部联系。项目组负责与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商科联盟、A联盟及教育厅相关部门协商,争取将本次教学资源库纳入相关部门立项,获得官方支持,此举既可扩大项目建设的影响力,有利于争取各学校的支持,形成多方共赢的合作局面,为合作最终取得实质性成果打下基础。
3、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一线教师将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保障教学资源与产业要求无缝对接。中海物流集团公司、中外运安徽分公司、顺丰速运集团公司、安徽天为集团公司等为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或实训教学支持。
4、知名专家把关。项目组拟邀请知名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与建议,保障项目建设成果切实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并对建设成果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进行审定把关。
5、广泛成果推介。项目组负责协同各子项目组利用各类研讨会、培训班等机会,推广宣传建设成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更广范围的共享,从而提高成果影响力。
6、组织申报成果奖。项目组负责组织将成果包装并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的各类项目资助及评奖,所有项目申报均严格按照“谁参与,谁挂名”的原则进行。
7、权威专家鉴定。项目组将按期组织行业专家对项目建设成果进行评审,并提出完善修改建议,同时,组织出版社对成果统一包装,统一出版。
8、资金筹措。一是企业资助;二是各学校自筹;三是各院校物流专业已立项的项目资助。
四、项目建设创新与突破
1、突出地方特色
一是所有参与院校均为安徽省所属高职院校,建设资源库所基于的问题和矛盾均为我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一线教师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资源库建设素材均来自于参与院校的合作企业,以此保证产与学的有效衔接。
2、校企合作共建
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与企业深度合作,即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所有合作企业均为参与此次教学资源库建设院校的合作企业,视频、图片及案例等大多数将来自于这些合作企业,从而形成“从取材到教学,从教学到就业”一体化合作形态。
五、项目建设预期成果
1、校企合作编写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程教材13本,配套精致PPT课件13套;
2、发表教学资源库相关研究论文10篇以上;围绕教学资源库建设申报省级以上课题研究3项以上。
3、图片库收纳各类图片1万张;企业原创视频总计50小时以上;合作企业真实案例150个,建设专题网站1个;
4、拟申报省级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5、培养一批青年教师,提升业务能力。
六、项目建设成果应用
1、将所有建设成果整合并建设专题网站,面向全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线教师推介并共享;
2、广泛开展省际间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横向交流,以此促进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和更新,使之保持持续的先进性;
3、面向全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放,打造物流管理专业在线学习平台。
篇3
【摘 要】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应是培训主基调。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教育培训部门充分挖掘教师集体智慧潜能、创造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库。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并参考搞好教育、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培训方式 ;创新 ;案例课件 ; 教育、教学课件; 课件资源库
作为 培训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创新?对此我谈下自己的认识:
我认为,培训者应围绕这样的宗旨:培训要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得到实际提升。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
培训者应增强一个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培训关键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交流,合作完成某些研究课题,在共同实践中探索提高。培训者起参与、合作、引领、总结和指导作用。
培训者应提高一个认识:一个好的培训源于一个好的开端。培训开始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搞好需求调研。真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我认为国培项目专题设置了这个讨论问题“作为中小学教师,您最欢迎什么方面的培训课程”就是搞需求调研。这个调研非常好,能了解中小学教师和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需求。
培训者要严禁一个错误: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形式主义是劳民伤财的。培训工作应扎扎实实地做。这样培训者,尤其是培训者的管理者需要增加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教师培训工作,培养地是教师,受益地是学生。这关系到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富强;关系到每个培训者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培训者要突出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应与中小学的“新课程”相联系;与课堂教育教学、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因为当前很多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应根据“新课程”,引导教师共同探究如何“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
我考虑,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情况多样,水平参差不齐。新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能力各有不足。。培训应教师缺什么补什么,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可以实行分岗、分层、分学科、分专题,分主题培训。组织培训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全脱产培训、混合式培训、远程项目培训、送教到校到课堂培训、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师徒结对、小课题研究、合作式的校本研修的新模式(IE-S教师研修模式)等。
教师的成熟是学习理论――应用――实践――反思――理论水平提高――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理论水平新的提高――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熟练掌握理论或发展理论的过程。他们的开端可能不同,但本身就是交互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么我们培训者就要与他们一起学习、实践,反思,一起成长;或学习在先,或实践在先,反思在先。教师培训就要组织一些理论水平高,业务成熟、精湛的优秀教师,培训指导理论水平不高,业务不成熟的、发展中的教师。培训者就是要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军。
作为培训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创新?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培训者深思。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大多数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渴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教师培训不能只注重系统理论地讲解,也不能割裂理论谈应用。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应该是培训主基调。
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只有帮助教师把各科教学的每节课上好,把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搞好,才能把教育教学质量抓上去。每节课,每项活动的质量搞好了,积少成多,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提高了。这样培训就要在帮助教师们教好每节课和搞好每项课内外活动上下功夫。培训要突出指导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帮助教师总结教学规律、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如何从每节课教学抓起?我做过中学数学教师和班主任。我感觉,同仁们很希望能有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资源可供参考。这样节约了一些备课时间,能尽快掌握每节课,每项活动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已经开发好的图像,声音等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培训工作开发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优秀教育教学课件,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新课程”应该是非常好的培训方式之一。
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哪里来?我想,目前教师可共享的“新课程”教育教学资源比较少,可以开发一些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课件。培训的资源可取之于一线中小学校优秀教师上“新课程”课和组织课内外活动的教学案例课件。教学一线有那么多有教育教学经验、理论、能力和智慧的教师。而每个教师都有他的智慧和独到之处。
如何将培训的资源取之于教学一线?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可以引导教师校本学习,依据“新课程”,利用情境教学和多元智能等理论,搞好校本课例研修。发挥培训者与一线教师大团队协作备课、课例研修的作用,以文本或光盘的形式把研究成果保存下来,开发些优秀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教学案例课件做为资料保存下来,供本校教师共享教学资源。这样教学会收到好的效果,受本校教师们欢迎。
市、县、区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属中小学教师征集这一学年“新课程”的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并征集其它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资源,研究评比出一些有价值的。然后编辑成册或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制作成光盘,供本市、县、区的教师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本市、县、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以此类推,逐级征集。各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属市、县、区培训机构征集些所属中小学,这一学年的“新课程”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并征集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研究评比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然后编辑成册或制作成光盘。让本省、自治区、建设兵团的教师们资源共享。这样有利本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中央委托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各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育培训机构征集这一学年“新课程”的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资源,研究评比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然后编辑成册或制作成光盘。让全国的教师们分享。全国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全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这样逐年累积,最好新课程的各科,每课都有优质教学案例资源,各项活动也都有可以参考的教育案例课件资源。教育教学课件有周期性地根据情况更新,不断提高课件的水平质量。
我认为: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的征集活动,这样做有利发挥全国教师集体智慧,帮助中小学教师上好“新课程”的课;有利于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也有利于收集优质的教育资源,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轻教师更会极大地受益。这样做地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们的培训。选拔优秀教育教学教案例课件的过程,实际也调动了教师们教、学、研的内在积极性,挖掘了他们的智慧潜能。这样优中选优的、范例多样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凝聚全国教师的集体智慧,一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最后还可以把同一课的若干个优秀教育资源的课件取其精华,进行整合。编辑出更优质的课件。
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的征集活动,不仅让全国教师互相学习交流, 分享这个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搞好教育、教学,促进全国教育均衡发展。也可以同时通过这个方式,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对做教育教学案例课件有贡献的单位、集体与个人予以奖励。这样就更可以调动教师们学习、教学和研修的积极性。
篇4
关键词:智慧;担当;力量;专业素质
初冬的一个周一早上,我来到学校办公室,里面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一幕:只见三名男生整齐地站成一排,一名五十开外的妇女站在旁边,班主任老师在场谈话。原来,三名小学生前周双休日将这妇女家的门撬坏了,要求学生赔偿。只听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批评后说道:“这位婆婆还好,没有直接把你们送到派出所去。”又对该妇女说:“这是发生在双休日的事情,我们老师怎么管得了呢?你应该去找他们的家长解决。”一会儿,他们就走了。后来,据那位妇女讲,她找过学生家长,家长不理,她还到过派出所去反映。
一个双休日事件在班主任也是思品课教师面前得到的是这种回应。为此,本文将例谈思品课教师的几项专业素质。
一、不辱使命勇于担当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学校教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主渠道,学生的不良表现映射出学校教育的缺失。平常,一些教师重智轻德,或者出于品德教育难,效果慢,有反复性,所以出现简单、粗暴、麻木、应付甚至推卸的状况。事实上,一个学生品德上的问题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长此以往,将贻误学生一生,教师就会成为罪人。
二、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智慧
小学品德课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实践性。思品教师要随时随处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事件和行为,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资源和素材。教师要多花时间去学习研究,这样德育才更具智慧。夸美纽斯说:“任何语言的解释,都不能像周围人们的行为所给予的概念来得明确。”我们应抓住这次契机,将发生在同学身上真实典型的事件作为品德课教育的素材,会收到超乎寻常的德育效果。
三、能给学生以触动心灵的力量
心理动力学认为,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生理唤起及冲突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品德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面对性格各异、不断变化的孩子,思品教师在了解清楚情况后要走进孩子的心里,给予触动心灵的力量。如《一道激起心灵震撼的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所中学里,有一个由二十六名有着各种劣迹的孩子组成的班级,老师和学校几乎放弃了他们。后来,一位叫菲拉的女教师接了这个班。她没有像以前老师那样先整顿纪律,而是出了一道选择题:有三个候选人:A.笃信巫师,多年吸烟,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C.曾是国家战斗英雄,一直吃素食,不吸烟,年轻时从未犯法。菲拉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造福人类的人。毋容置疑,大家都选择了C。老师揭开面纱:A是罗斯福总统,B是丘吉尔首相,C是希特勒。菲拉老师抓住了这些孩子紧张的心理,利用他们崇拜的人物触动其心灵,唤起他们的希望和信心,就像煤为蒸汽机车提供燃料一样,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从此,改变了这群孩子一生的命运。
四、让思品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技能
新课程标准将思品课确定为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这对教师的角色及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从实践来看,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生活大环境复杂,获取的信息量丰富,不喜欢照本宣科、教学呆板的老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c发现的过程。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本事件发生后,教师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设计一堂德育课,基本流程为:(一)共同关注――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共同收集信息、知识;(二)身临其境――创设情景:播放类似案例片;(三)大胆超越――课堂探究:法律的、道德的、知识的;(四)接轨生活――联系实际:思想碰撞、情感体验、行为矫正;(五)成长感言――课堂小结:交流收获、赠言寄语。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情景及方式发生转变,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能促进学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促进良好品德形成。
立德树人重任在肩,思品课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帮助孩子们积累更多正能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教师智慧;倾听;阅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7-0018-02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位个体鲜活生命的象征,是个体直面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品质和境界。智慧是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当下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晶。在人的智慧发展方面,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智慧的教育培养智慧的人。智慧的教育,离不开智慧的教师。可是,教师的智慧到底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究的问题。我认为,教师的智慧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倾听与对话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倾听是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教师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探明学生所感、所惑、所思、所想,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倾听同事上课,尤其是倾听老教师的课,不仅可以快速积累教学经验,而且以同事(老教师)的课为参照,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长处与不足,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倾听学校领导的谈话,学习如何更好地改进工作作风和态度,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比方说教师可以经常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我对“好教师”“好学生”“好学校”“好教育”是怎样理解的?我还能够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到更好吗?等等。各学科的教师还要注意倾听教材的声音,对不同版本的教材都要涉及倾听。
倾听是为了更好地对话。教育的本质和精髓是对话。离开了对话,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教师没有智慧基础,师生之间高质量的对话就无从进行,教育就由此落入平庸。以“师生课堂对话”为例,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某一个问题有不同理解,而这种不同的理解恰好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准备的,此时,教师何去何从?教师靠什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引导?只能是靠教师的智慧。此例不仅说明了教师智慧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师生对话能有效地生成教师的教育智慧。简言之,教师的智慧是师生对话产生的前提,师生对话能有效地生成教师鲜活的教育智慧。
二、阅读与反思
真正的阅读是教师与文本、自身、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这里所指的阅读,不是指教师阅读一些教学参考、优秀教案之类的书,而是指阅读经典的教育名著等。在阅读这些名著的过程中,教师的智慧能得到充实和完善。比方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我们会思考:作者所谓“真正的人”是指怎样的人?为什么这种人是“真正的人”?怎样培养这种“真正的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可能还会进一步思考:假如我是作者,我所认为的“真正的人”又是怎样?“真正”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一致吗?假如不一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一致?等等。这种对教育名著层层深入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生成的过程。
教师的反思是教师对自身经验的一种内省,这种内省的唤醒有助于教师成长的自我感知。从教育行动的角度看,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我这样行动的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行动?我怎样才能做出更好的行动?更好的行动意味着什么?等等。教师在对这些问题反思的过程中,积累、打通、内化经验,有助于教师产生行动的智慧。
教师进行反思的最好方式是写作。写作即研究。写作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用心地品味教育人生,敏感捕捉日常教育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从而自觉地去探寻教育的规律与智慧。在写作过程中,教师的内心世界会变得纯粹、细腻和从容,更易于教师智慧的产生。写作方式多种多样,但不是所有的写作方式都适合中小学教师,笔者认为,适合中小学教师写作的方式主要有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日记等。以教育叙事为例,教育叙事就是中小学教师讲述(撰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特别有助于训练教师的感知和辨别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恰恰是教师智慧的重要内容。
阅读、反思、写作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表现在:反思能让阅读和写作变得更有品质和品味,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反思和写作的深度和广度,写作能让反思和阅读更深刻和持久,三者都有利于产生教师的智慧。
三、实践与锻炼
篇6
关键词:信息化 绿色评价 网络时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80-01
1 问题的产生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方式已经多种多样,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基础上一成不变,因为评价方式的单一,学校以学生成绩为导向加以评价,致使无法体现绝大部分学生各方面真实的发展状态。
小江是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的一名四年级学生,成绩一般,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艺术特长十分显著,是学校的艺术小明星;小华的体育成绩特别好,在学校组织的各类竞赛中总是名列前茅,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导致他越来越讨厌文化课,在课堂上也不专心听讲;小王在各方面都表现一般,但是在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经常帮助别人,曾经因为好人好事校外的爷爷奶奶还给学校写过感谢信。三位学生的普遍情况是对学习兴趣不高,平时更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同时,根据学校对3~6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各方面均处优秀的学生占该年级人数的30%,而拥有一定专长或各方面较为平均的学生占50%,其余的20%则是需要多方携手多加引导的学生。怎样使30%的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又怎样使90%的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并自发促使自身全面发展?
能否依托信息化手段,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态,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使之通过评价获得改进自身不足的有效提示?如果有,学生将真正体会到校园生活,社会活动的乐趣,达到自觉自愿促使自身全面发展的目标。
2 问题的解决
根据上述情况,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组织专班参考、学习各类关于学生评价体系的标准与做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分学年段建立完整配套的铁路坝小学“智慧树”评价系统评价体系。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和大力支持下,方案确立以后,学校立即成立项目试点方案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了相关制度,确保了软件系统开发与运行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二维码与微信的广泛使用,在软件开发之初就同步建设该软件的微信平台,开通了铁路坝小学“智慧树”评价二维码。依托信息化手段自主研发的基于NET与微信的“智慧树”网络综合评价系统终于应运而生。
回到前面案例中的三个学生现在他们只要通过家长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智慧树”状态,看得见自己的树形是否健康,自己的各项成绩,家中、社会中的各项活动是否浇灌自己的树成长,今天树上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又结了新的果实,教师的留言与家长的期望又是什么样的等,在各种智能终端都可以一一呈现。因为学生只看到自己的“智慧树”的成长状态,没有任何与分数相关的东西,所以学生从心理上就十分珍视自己的这颗“树”,如果树斜了或者果实少了,学生就会想是否是因为自己某一方面没有做好造成的,根据树的布局找到这一方面加以改进,并极力表现出来,期望得到大家的认可,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还有家长、社会与学生。在自己编号的“智慧树”中上述三位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部分,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努力的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智慧树”茁壮成长,这种感觉就如同游戏中的过关与升级,只是这一次换作了现实生活中他(她)本人,更让人意外的是在无意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评价系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品德习惯、学习实践、合作交流、强身健体、审美表现、个性特长”六个方面全面的、多元的评价,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展现学生的成绩、进步与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学校教育资源在这一系统中集中运作,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社会、学生本人都参与其中,学生也在这样的资源环境中悄然变化,而教育的触角也实实在在地触及到了他们的方方面面。
由于后台管理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删减评价类别、评价项目,更加保证了评价效果的完整性。刚刚入校的新生在班主任手中领取学生账号,就如同领取一粒小小的种子,需要用他们的各类活动、成绩、成果浇灌种子,在六年小学生活结束时,该生的“智慧树”已经成长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六年间的所有与该生有关的数据资料可一并打包带走,并完成一个小学阶段的整体评价,通过整体评价,家校结合共同在学生心中植下一粒自信的种子,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愿意做更好的自己,从而找到自己成为栋梁之材的途径。
“智慧树”网络综合评价系统的应用,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加规范,校园氛围更加和谐,学生家长也已习惯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学校的动态与学生的状态。学校的通知也可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发送到家长的智能终端中。家校的携手合作更加和谐紧密了。
3 反思与启示
篇7
关键词:双高视域小学教育实践教学
引言
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探索在高职院校悄然兴起,对以实践性为专业特质的小学教育专业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必须以双高为契机展开具有实效、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浸入实践理念
实践理念应以科学性、师范性、前瞻性、实践性为引领,有地域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1.关注学生发展
在双高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国力强大、人才培养的基石。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浸入实践理念
只有理念上更新,才会有行动上的改变。因此,教育教学要从理解课程标准和掌握教材、备课、语言、板书、现代教育手段、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科专项、教学评价、组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导、班级管理等基本功和知识、能力、职业道德、人格、审美等专业素养方面浸入实践理念。
二、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学习实践知识
“实践知识”是一种“从经验中获得隐藏于实践中的默会知识”[1]。对于师范生而言,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需要学生浸润在鲜活的教育学内容中通过反复观察、体验、训练才可获得。
(一)丰富教学内容
双高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公共学习领域、教师教育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扩展领域和综合实践领域。多领域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师范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拓宽获得途径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获得实践知识的依托是教学内容。实践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观察学习。这种观察学习的对象来自书本、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媒体。在观察中,学生领悟到隐性和显性的实践知识,将其纳入知识结构中,从而内化为实践知识。第二,经验的反复。于师范生而言,实践知识的获取可以分有意识的经验的反复练习与无意识的教育的反复。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褒扬期许,及时给予反馈。同时提高学生监控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练习中重要的是伴有反思的练习。第三,从经验中进行归纳与类推。实践知识的获得不同于其他知识的积累,要进行归纳与类推。
三、以四课堂为平台,增强实践能力
教师的实践能力指其能够运用知识决定在某一工作情境中应该做什么,并据此以有效、合适的方式加以行动的能力。实践能力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教师职业素养,对职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是影响教师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是指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设置实施的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实践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中的关键,是实践理念、实践知识、实践能力得以学习、培养的关键。围绕追求真知,培养真才,学做真人;“知”“情”“艺”“能”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教、数教、板书设计、综合训练、现代教学技术等课程有机整合,形成切实可行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基本教学技能的培养上,按照领悟、准备、模仿、表现、熟练领域发展五个层次进行递进教学,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上,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以案例教学法为引领,以互联网为辅助,以导师制为突破,以模拟教学活动为依托,以精品课程项目建设为支撑,强化基本教学技能和实践创新教学能力。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与在职教师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为此,将朗读、常用字、古诗文背诵、口头说文、地理绘图、三笔字、简笔画、书写规范数字、等式和竖式、数学作图、利用图形或模型推倒公式等作为教学技能考核内容,并研定测试标准。
(二)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早自习和晚自习。第二课堂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以微课为载体,不仅能对第一课堂进行延伸和补充,而且能帮助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小学教育专业的社团活动突出“人本、自主、实践”的宗旨,让学生“主动交往,学会做人;主动求知,学会学习;主动锻炼,学会健体;主动工作,学会做事;主动思考,学会创造”,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将微课应用于社团之中,通过新型的表现形式能够更有效且直接地将实践能力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三)第三课堂
第三课堂是指以比赛、成果展示交流、名师工作室等为平台开展的活动。根据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求,可于每年的11月份举办师范生实践成果展示。展示的主题为: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质为宗旨,可以以国家、省、市、校从、系里的各级比赛为依托,提高学生的从师技能与实践能力。竞赛可分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比赛、综合技能比赛、授课技能比赛、说课比赛、试讲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
(四)第四课堂
第四课堂是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环节要全程化,全程多元互动式教育实习模式是一种大教育实习观,教育实习应贯穿师范生整个学习过程。在上述教育实习环节中,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教育实习全程化包括教育实习指导的全程化。承担教育实习指导的教师包括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校的指导教师,只有在这些教师科学、耐心的指导下,教育实习的全程化才能真正实现。
四、以四结合为引领,践行实践智慧
所谓教学实践智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追求教学合理性驱动下对当下教学情境的感知、辨别与顿悟及对教育道德品性的彰显,从而促进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综合才能[2]。实践智慧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上对于教学价值目标的体认,对启迪学生智慧的执着追求;在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中对文本的创造性解读、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博弈、应变能力;在沟通与合作方面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愉悦体验;在激励与评价方面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反思与发展方面关注自我成长与终身发展。践行实践智慧是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在实践理念、知识、能力、智慧的传承与创新方面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在实践理念、知识、能力、智慧的空间上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在实践理念、知识、能力、智慧的空间构建上做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即专业教师“走出去”、学生“走出去”、眼界和思维“走出去”、专家学者“请进来”、实践项目“请进来”、名师“请进来”、新理念和新方法“请进来”,要做到模拟与实战结合。
篇8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教师专业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堵、控、压”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班主任工作必须由“体力型”向“智慧型”转变,智慧型班主任应当成为班主任专业化的理想境界。结合我校实际,反思以往班主任培训利弊得失,智慧型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必须实行主体性的操作策略和创建激励性的管理机制。
一、“智慧型班主任”的提出及其界定
在“科研兴校”和实施“草根式”研究的思想指导下,我校决定从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让教师把工作、学习、研究结合起来,充分优化教师这一学校发展的第一关键资源,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方面开展一些探索与研究。学校的主导思想是:让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倡导培养智慧型教师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田慧生副所长认为:所谓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我们赞同这个观点,并据此认为,智慧型班主任是指具有较高教育智慧,对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能够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富于创新的班主任。智慧型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目标指向和理想境界。智慧型班主任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对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对学生管理的得心应手,对班集体建设的有效规划,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引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智慧型班主任主体性专业发展策略
以往班主任教育或培训大多是对班主任进行一些师德师风和工作方式方法的通识培训,或者是进行一些案例剖析和经验介绍。班主任被动地接受灌输式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这种缺乏自主和个性化的培训,班主任不感兴趣,教育效果不理想也是必然的。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教育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范式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范式,要让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因而,我们提出了“智慧型班主任”的主体性专业发展策略:引导班主任通过学习交流、模仿反思、课题探索、师徒结对以及网上论坛等系列活动让班主任在“情境化的教育”中通过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培养愿意并有能力自我解惑的智慧型班主任。
(一)学习交流策略
学习交流策略即引导班主任通过阅读书籍报刊,观看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和专家讲座录像,听取专题报告,师徒结对等学习方式,通过参观、座谈、网上论坛等交流形式,与专家、同伴、家长、学生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智慧。
自2008年初课题实施以来,我们为班主任提供“教育智慧类图书参考书目”,购买20余种相关图书供班主任学习,并购买《人民教育》管理室与《班主任》杂志社联合推出的“班主任培训大课堂——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研究专家系列讲座光盘”(22张DVD和8册教材),上传到校园网上供老师们学习,不少课题组成员和班主任也自己购买了相关图书。学校还请任小艾等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并与老师们互动交流,与家长、学生共同分享家庭教育智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学校正在搜集教育类影视作品,班主任智慧专业网站已设计制作完成,即将开通。
(二)模仿反思策略
模仿反思策略即引导班主任结合自身、学生、班集体、班级管理实际,灵活模仿、运用他人成功案例,然后对照反思自身实践得失,提出修正方案,再次实施,再次总结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实践效果。
在前期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都根据自己和班级学生及班集体的实际搜集整理了学生教育、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的经典案例,他们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自觉地开展模仿实践,收到了一些成效。在课题组正式实施这一策略时,他们又按照要求在模仿前结合自己和学生实际,制订初步的模仿实施计划,并在实践后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这不仅为下一步的深入实践奠定了基础,也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现已编辑刊印《班主任工作反思》专辑,收录百余篇优秀的班主任工作反思文章。在2008年5月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组织的班主任工作优秀论文评选中,学校20余篇班主任工作反思性论文获奖。
(三)课题探索策略
课题探索策略即引导班主任结合自身实际,针对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需要,提出小课题,自己或两三个人组成一个小课题组,以本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行动研究,以期在自主探究中取得实践效果和提升自身实践智慧。
在前期交流学习、模仿反思的基础上,班主任的实践探索进一步规范化操作,学校引导班主任开展“班主任心理状态对学生影响的调查”“小学低年级班干部培养的实践探索”“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班主任的表扬艺术”“青春期引导与‘早恋’问题处理”等小课题研究,班主任两三人一组,以本班学生为对象,开展行动研究和探索,定期交流研究心得,并与有关专家互动研讨。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规范了班主任的实践探索行为,提升了探索成效,促进了班集体和学生的发展,也使班主任掌握了教育科研方法,提升了科研能力和实践智慧。
班主任在学习交流、模仿反思、课题探索等自主探索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由学习向实践、由观念向行动、由知识向智慧的转变和提升;对学生的了解和教育、对班级管理的规划和实践、对班集体建设的设计和实施等能力也都有很大提升。班主任对教育资源的捕捉与其实践智慧形成了和谐共促的良好局面。
三、智慧型班主任激励性管理机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智慧型班主任的主体性发展策略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创设有利于班主任实践智慧提升的激励性管理机制。
(一)营造人本管理、自由创新的人文氛围
智慧型班主任专业发展更多是基于教师自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和实践,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以人为本,突出学校管理为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尊重广大师生,发现他们的优长,激励他们不断自我发展,从而促进智慧型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的成长、发展为本,尊重师生的意愿和他们成长、发展的规律,承认人的发展能动性,把尊重、发展师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解放师生的时间和手脚,让他们凭借自身的兴趣和优势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并在这种尊重的管理中,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发现每一个人的优势和独特的价值,帮助师生将其工作和学习建立在其优势基础上。学校要尽可能让师生感到工作学习的愉快,同时也提升其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人本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这就离不开激励。因此,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应该是激励的过程。管理者要和师生共同创建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和工作;要尽可能地满足师生合理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保持其学习和工作的活力与干劲;要通过管理目标和发展规划等不断唤起员工适度的危机感,并提供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这种激励的管理中,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持久的内部动力机制。
适应智慧型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就是要重视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把教师的主体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同时体验到学习工作得更有价值和更有尊严,从而在人本管理、自由创新的人文氛围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创建学习型学校
“学习型学校”即“学习型组织”学校。学校能支持全体教师的学习活动,并使这种学习活动成为真正富有成效的学习;学校有被全体教师认同的奋斗目标,绝大多数教师能自觉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教师的学习与学校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学习型学校具有完善教师人格、提升学校整体品质、促进社会学习化进程的职能。它有利于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型学校建设有利于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终身学习有利于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和促进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成为终身学习模范,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习领导科学、管理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理论,带头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要加强学校教改实践,创建终身学习环境;要积极推进教改进程,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实践与探索、反思与创造,不断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不断地积累、丰富、完善自我实践智慧;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鼓励终身学习活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不但需要舆论的宣传和导向,更需要一整套治学、促学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学校对学有所成者、在促进他人学习上有所贡献者,应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学无术者应及时给予警告、降级或辞退。
智慧型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理想境界,成为智慧型班主任更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想成为智慧型班主任,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学校也必须成为一个学习型学校。
(三)实行项目负责制
实行项目负责制是学校组织设计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要让教师发展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而要解放教师就必须改变现实学校的组织设计和运行机制。否则,自上而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方式与着眼于长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就难以调和。改革学校的组织设计,就是要变垂直式的管理为扁平化的领导,以专业权威制衡行政权威,实施项目管理,由教师领导教育和教学。
项目管理就是把学校的教育工作、科研工作、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以及各种教育活动等设置为多种项目,然后选择术业有专攻的教师或学校领导担任项目领导,由其选配组员,并拨给一定经费,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工作或活动。项目管理突出的是专业领导,强调的是专业权威而非行政权威。在某方面最具专业优势者即可做项目领导。因此,实施项目管理最能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最能激发起教师参与决策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项目管理是学习型组织最好的运行机制。
篇9
关键词:小学校长 教师专业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即通常所说的“一流的教师成就一流的学校”。反之,一流的学校管理也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塑造和发展,二者相依相伴,共同促进。本文主要从学校角度入手,对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道路、提升学校竞争力进行研究,巧搭楼梯以助教师爬上专业发展之楼。
1、教师专业发展
1.1教师专业。研究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工作,首先必须对教师专业具有明确的认识。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师是以教育为专业的教学活动,教育专业本质上为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智慧,因此,教师专业的本质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相处时显现出来的教育智慧上[1]。
1.2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追求的是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专业人员,而不仅仅是学会各种教学方法和技术,因此,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即教育智慧由高到更高的升级过程。
2、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
学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发挥教育能力的场所,是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赖以进行的空间,具有能够使教师获得有效、可持续专业化发展的功能。因此,通过履行对学校工作的管理活动,校长可采取措施引领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活动,获得专业上的发展。
2.1改革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① 创新目标激励制度。根据教师个体规划目标, 及教师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支持或保障,学校要创新激励制度,对已有的教育科研奖励制度重新进行修整,不断充实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制度内容,学校可通过教代会等途径和教师根据实际共同研讨生成一些相关的激励制度或保障公约等,使之适合于师本化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② 榜样激励示范机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榜样的示范和激励引领作用,学校可通过制定榜样激励示范机制倡导发起研究、学习校内骨干教师和先进教师的榜样辐射活动,营造集体创优氛围,在互拉互助方式下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2强化教育信仰理念,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意向性。教育智慧的意向性就是一种指向学生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教育的智慧在于能否在和学生的相处中自然而然、真正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接受,成为其贴心的伴侣,这种相处不局限于传授知识的教学活动,它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接触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整个教育生涯。① 涵养教师专业情意。注意培养教师的专业理想、情操、性向和自我意识,促进教师形成对自身发展、学生和教育的无止境的奋斗追求精神。② 强化教师职业幸福感。倡导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的自我提升,面带微笑、心怀幸福的走进课堂,传授知识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欢笑流泪、一起沉思,做到与学生心、情融通,心向学生,关爱学生,强化职业幸福感的同时增强教育智慧指向学生的意向性[2]。③ 强化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及与教育相关的其他活动进行的专业信仰和精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经过不断强化,使教师在学生教育中严格指向学生,促进师生教学,增加师生相处的教育智慧,即教师专业的发展。
2.3改变管理方式,增强教师专业实践智慧。在小学教师的管理工作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校长应根据学校教师情况采取“分分合合”式管理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其专业实践智慧。① 分层面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资历和教学驾驭能力,将小学教师分为新进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和特色专家型教师三个层面,针对不同层面采取分类培训,设定分层要求。如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引领新进型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的常规准备,支持成熟型教师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其反思能力,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② 结对互动促进专业发展。引导教师进行互动合作方式的创新,可通过采用师徒结对、同学科教师结对、与校内先进骨干示范结对等互动方式,发挥群体智慧的同时彰显个人专业实践智慧[3]。
2.4构建特色平台,拉动教师自主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作为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创设发展环境。① 丰富校本培训形式,扩宽专业发展空间。现行以学校为本的培训理念下,学校所采取的教育培训形式包括自我、自主发展是培训、群体结对互动式培训、案例或课题拉动式培训以及专家、骨干教师引领式培训,通过参与培训活动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②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倡导成立教研组和课题组,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申报和研究,引领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解决及成果”的科研意识,将教学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做到在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的教学工作方式,借以提高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③ 创建校园网页,拉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学校创建校园页,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教育知识和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网页上隔划出教师专业讨论区,引导教师以文字或多媒体形式上传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等内容,就共同关心话题可与其他教师或学生浏览者进行交流沟通,开放式、无拘无束的沟通方式大大促进课堂外教育活动的进行,实现知识的全面共享,推动教师自主式专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何菊玲. 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J]. 教育研究, 2010(11)
篇10
工作室追求成长有力量、教学有智慧、教师有特色、好课有品质,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活动为载体,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成员们在一起学习、研修、分享、成长,围绕“智慧”二字,分享彼此的智慧,做智慧型教师,构建智慧课堂,培养智慧的学生,享受智慧的教育,把成为一个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作为成长目标。工作室的研究工作针对若干个主题展开,下面以 “新课程背景下‘图形与几何’领域课堂实施策略”的课题研究为例,介绍工作室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一个核心:促进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为名师工作室,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室开展的所有活动都紧紧围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核心,坚持捆绑式发展和专题式研究。
两个平台:网络教研和常态教研相结合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以常态教研为载体,同时坐实网络教研。工作室进行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人一节研讨课活动,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成员们围绕“图形与几何”展开理论学习,举行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展示和专题研讨,总结提升“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策略。
工作室成员除了利用集中研讨的形式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的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问题交流。每月20日,全体成员都要通过名师工作室QQ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将自己的读书随笔上传至“宋君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博客,真正做到智慧碰撞、开心共享,为数学研究走向深入“蓄智”。成员们针对最困惑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你认为目前制约你进步的最大因素是什么?”“近期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你有什么困惑?”“关于后进生,你做了什么?”研讨期间,工作室成员各抒己见,交流困惑,共享智慧。
三种策略:读书、写作和研究
读书是最好的备课。作为教师,需要借助读书修炼内功。工作室鼓励教师多读书,鼓励教师间加强读书交流,使每一位教师关注读书、热爱读书、善于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朱永新教授在《读书改变人生》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工作室定期举行读书交流、展示活动,促进师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读书交流促进师生在读书中一起分享和品味,让读书成为有滋有味的生活。在读书活动中,教师们除了读教育理论的书,还要读数学专业的书,大家深切地体会到:没有理论的支撑,反思是肤浅的,是没有深度的,所以只有“学习精彩,反思才会持续精彩”。读书活动促使我们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写作是很好的梳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位教师都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对日常工作颇有用处,它是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工作室成员用心书写案例,将每天工作、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教育实例记入教学随笔中并用心感悟。本学期,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合计撰写教学随笔五十余篇。
研究是理性的审视。工作室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致力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研究。在研讨活动中,每位成员精心备课,用心实践,虚心前行。通过研讨,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表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式样和格调。在积蓄“几何与图形”领域问题与思考的同时,成员们各自形成了具有自身魅力的教学风格。
四种途径:立足常态,促进发展
途径一:举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人一节研讨课活动。由于工作室刚刚成立,举行这样的研讨活动能让彼此多一些沟通和了解,多一些彼此的分享和交流,让工作室成员尽快熟悉起来,更有利于工作室工作的开展。
途径二:举办“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展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研讨,总结提升“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策略。此次活动是工作室成立以来研修成员专业发展历程的一次集中展示。
途径三:工作室的每个成员一个学期听工作室研修学员的随堂课不少于两节。深入教师一线的课堂,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更能帮助教师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途径四:每月举行阅读或专题网络交流活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这样的研讨基于教师的真实感受和思考,让经验得到共享,让智慧在交流中迸发。
五次研讨:扎根课堂,展示风采
工作室先后在金水区实验小学、沙口路小学、南阳路第一小学、河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柳林第七小学举行了五次“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展评。在金水区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看到了让学生动起来的精彩;在沙口路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看到了思考和操作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在南阳路第一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懂得了如何在辨析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河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懂得了删繁就简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柳林第七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知道了如何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随着研讨的深入,我们还在思考:如何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发展空间观念;如何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期间,无论工作室哪位教师上课,工作室都全员积极参与,走进做课教师所在的学校,虚心听课,用心反思,积极开展“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问题研讨。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勤于思考,乐于研究。在一次次“听课—反思—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获益的不仅仅是上课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水平也一次又一次得到深层次提高。
在工作室的活动中,研修学员也慢慢感悟到成长的快乐,并以自己的语言表达了欣喜之情。邱亚楠老师说:“我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快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这就是智慧的力量!”徐歌老师说:“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一点点进步,非常感谢工作室导师及同伴在平日里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在我们这支队伍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想办法,让问题迎刃而解!”刘英杰老师说:“在工作室的团队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一种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激情;因为热爱,我们走在了一起;因为热爱,我们共同成长;因为热爱,我们乐此不疲。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一个团队啊!正是在团队中感受到了这么浓厚的氛围,正是大家汲取智慧、力求完善自己的精神,激励着我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