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节能降耗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节能降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通信电源;节能降耗;移动通信
1.开关电源和UPS节能技术
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高能源效率的产品不断创新,新一代通信用高效整流模块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及绿色节能等显著特性。高效开关电源系统的功率因数校正采用无整流桥技术,交流输入电流谐波失真小于5%;DC/DC转换电路采用先进的拓扑电路,宽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技术,转换效率高;直流输出整流采用同步整流技术,降低损耗的同时提高了效率;负载率在20%-80%时模块效率高达%%。
IGBT整流型UPS融入了“节能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其主要特点有:实现整流技术与滤波技术的无缝结合,系统效率达到95%;可采用节能模式运行,应用于并机系统,效率提升到99%;在UPS并联系统或双总线系统中,当UPS负载率较低时,UPS系统可以采用休眠技术提高负载率,使UPS运行在高效率区间。UPS技术无需额外滤波装置便能使输入电流谐波失真在5%以下,完全消除UPS对电网的回馈谐波污染,在提高电网效率的同时,减少电缆发热,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开关电源整流模块休眠技术是指根据负载电流大小,与系统的实配模块数量和容量相比较,通过智能软开关技术,自动调整工作整流模块的数量,使部分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把整流模块调整到最佳负载率下工作,从而降低系统的带载损耗和空载损耗,实现节能目的。现网运行的大部分开关电源设备可通过软件升级、更换控制芯片或更换监控模块的方式完成节能改造。
2.电源系统谐波治理技术
谐波治理技术降低了电源系统的电流与电压畸变,提升了系统功率因素,降低了系统功率损耗达2.4%;提升了变压器、电缆及主要开关的可用容量,杜绝了柴油发电机组可能出现的震荡现象,降低了电源系统设备投资,消除了电源系统的隐患。
分析谐波对配电系统内各设备的影响,建议对谐波危害严重的局房进行谐波治理。通过定量计算分析,对局房系统内部分较大谐波源进行谐波治理后,变压器出线处及油机出线处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小于3%,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小于5%。由于滤波器本身为耗能设备,考虑节省投资及电能损耗,当系统谐波含量达到上述目标后,剩下的部分谐波源则无需进行治理。建议采用并联有源滤波器的方法分散治理各个较大谐波源(如UPS谐波源、开关电源谐波源),从而有效减小谐波对通信电源系统的污染。对于部分局房也可采用并联无源滤波器或集中治理的方法。
开关电源休眠技术。
3.端子蓄电池节能技术
前置端子蓄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与2V蓄电池相似,不同之处是前置端子蓄电池把6个相同容量的2V蓄电池单体串接后安放在具有6个电池槽的电池外壳内。由12V/200A·h组成的48 V系统,不管是生产用料,还是包装、安装用料等方面都比由2V/200A·h组成的48V系统大大降低,同时电池的回收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蓄电池分区温控系统是将蓄电池安装在独立的空间内,并进行单独的温度控制,可提高机房主设备和电源设备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站点能耗。系统建成后可为蓄电池提供15℃-25℃的工作环境,基站设备的工作温度从25℃提高至40℃。目前,蓄电池局部温度调节的措施主要有地埋保温箱、压缩机恒温箱和半导体恒温箱。
防止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最简单的方法是及时充电和不要过放电。蓄电池一旦发生了不可逆硫酸盐化,如能及时处理尚能挽救。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电解液的浓度调低,用比正常充电电流小一半或更低的电流进行充电,然后放电再充电,如此反复数次达到应有的容量以后,重新调整电解液浓度及液面高度。
脉冲修复也可恢复电磁容量,主要有在线式修复和离线式修复两种方式。在线式修复所需要的能源很少,修复周期较长(产生修复效果一般要一两个月以上),但是由于除硫器常年并联在电池极柱两端,可以渐进地达到除硫的效果。对于没有硫化的电池,除硫器可以抑制电池的硫化。离线式修复可以产生快速的脉冲,脉冲电流相对比较大,产生脉冲的频率比较高,脉冲占空比比较大。这种修复仪主要是用来修复硫化比较严重的蓄电池。
4.高压直流供电技术
经过多次交直流转化,UPS的电源转换效率很低。如果考虑到UPS可靠性较低,需要采用冗余并机系统备份,系统本身的复杂性致使能源效率不断降低。UPS供电系统工作在低负载状态(低于40%)下时,其转换效率在UPS单系统效率的80%以下。如果改为高压直流系统供电,开关电源系统侧减少一次DC/AC变换,IT设备侧减少一次AC/DC变换,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单系统高压直流供电的电源转换效率可提高到76%,而且由于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不需要采用冗余并机系统,因此,比起冗余并机的UPS系统,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实际转换效率要提高18%以上。
5.风扇智能调速技术
智能调速主要是系统监控模块利用温度传感,收集工作中的环境、板卡和主要电路的实时温度,并根据既定的策略,调扇模块的供电电压,使之运行在合理的转速。
统计表明,现网设备80%以上的时间工作在风扇低速运行的状态,通过风扇智能调速能够节省50%-70%散热功耗。现网不支持风扇智能调速的设备可通过升级软件并同时更换新风扇盒来实现此功能。
6.冷热电三联供技术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指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带动燃气发电设备(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等)运行,产生的电力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同时系统排出的废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余热锅炉、吸收式制冷机组等)向用户供热、供冷。
通常大型发电厂的发电效率为35%-55%,如果扣除厂用电和线损率,终端的利用效率最高能达到47%。作为一种分布式能源形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避免上述损失,其终端用户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可达到90%。发展该系统以及其他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大量节省了一次能源(市电)。通过发电机配套余热嗅化锉吸收式制冷机产生7℃的冷水供机房专用空调,减少机房空调电耗,这也是三联供给系统与其他发电机组最大的不同。
移动机房楼全年具有比较稳定的发热量和耗电量,且用电负荷相对稳定,适宜采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7.基站太阳能利用技术
篇2
关键词:节能降耗 资源节约 技术手段 节能降耗应用
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降低废弃物的产生,从而达到了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就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危害的目的。同时企业达到节能降耗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加强节能降耗的新技术的运用,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首先介绍的是现今油田节能降耗的一些技术手段。
一、实现油田的高效注水开发应用技术
首先为了实现油田的高效注水开发,现今许多油田企业对注水系统进行了多种节能降耗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比如:高效泵代替低泵、联网运行、注水管线除垢技术、变频调速、单井增压注水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采用极大的提高了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实现注水系统运行的优化,对油田注水系统向着节约能耗的发展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大力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泵可有效降低能耗
因为注水系统效率的高低有电动机效率、注水泵效率和注水管网效率三部分组成。其中提高了注水泵效率就直接提高了注水系统的效率了,这样就极大的降低了注水能耗。所以在油田实际工作中要选择高效离心泵或者高效柱塞泵来代替过去的低效离心泵。
2.油田实施联网运行,加强各部门的配合,进行整体的规划,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对油田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以提高系统的效率,而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注水管线除垢技术安全环保,投资低
在油田区由于回注污水矿化度高及温度高,很容易造成注水系统管线结垢现象出现,从而功率损耗比较大,系统效率降低,后期极大的影响了水井配注,并极有可能造成超压隐患。所以油田区除垢也是一项重要工作。现今油田企业经常采用一些环保的物理方法来进行管垢清除,比如GC系列高频高能水处理器和管线通球除垢技术等,这些技术除垢效果好,实施起来简单方便,安全环保,投资相对低很多。
4.应用变频技术在油田注水系统的应用将极大提高系统效率,降低注水能耗
现今很多油田企业大力引进应用了恒压变频调速技术,使注水泵的排量与动态的水井实际注水量得到了很好的匹配。目前,有几十座注塞泵站实施应用了该技术,提高了管网效率,杜绝了高压水打回流现象,每年节约的电费就有一千多万元。
5.单井增压注水技术为注水系统降低运行压力,降低能耗
现今大约有一百多座油田推广应用了单井增压注水的新技术,此技术可以极大满足配注的需求,避免出现为了满足少数注水井完成配注而加大整个注水系统的注水压力所造成的损耗。单井增压注水技术在油田的应用取得了极好的开发效果,降低了能耗。
二、下面是油田企业为了降低电力设备的能耗可以采用的一些技术方法
1.加强电气设备的选购、使用和管理,有效降低电力消耗
首先,要选用节能型的电气设备,并且电气设备应尽量布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尽可能的减少机械通风,降低建筑物内的能耗。
其次,要将变压器等产生大量热量的设备与需要配置空调设备房间的隔墙采取隔热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
2.根据能源优化分配原则,做出最优化的接线方案
要根据损耗最小、线路距离最短的能源优化分配原则来选择油田电力系统接线方案。在不同的区域内, 根据电力线路距离的长短、原材料的消耗量、投资额度、运行费用等因素来计算该区域中的各类损耗, 再通过各个不同区域的经济对比, 得出最优化接线方案。
3.油田企业要加强措施,优化电力设备运行环节。
油田要了解生产运营的季节性,根据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的电力负荷不同,投运相应容量的配电变压器,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台数,以减少配电变压器出现空载的损耗,达到提高配电变压器利用率的效果。
三、目前各个油田企业都在加大力度实行节能降耗,节能降耗技术得到普遍的推广和运营
1.油田企业大力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注水系统的高低压分离改造、单井增压注水、注水管线除垢技术、联网运行、高效泵代替低泵及变频调速等节能降耗技术得到大范围的运用。一些高耗能的机器设备遭到了很多油田企业的淘汰。
2.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技术改造在油田区开始普遍的实行。油田企业开始意识到新能源具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加大力度开始对新能源技术进行研究与运用。现在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光热技术在油田企业的应用。就太阳能光热这一项技术就使油田企业每年节省大量的资金。
3.为了降低能耗,油田企业广泛开展能耗检查监督工作。
对一些能耗设备如机泵、加热炉等进行定期的监测,及时调整能耗设备的运行工况参数,积极的加强节能设备的保养,做好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使设备一直保持在良好的节能运行状态,使节能降耗的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基层岗位,使节能工作真正达到效果。
总而言之,节能降耗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节能能耗工作对于能源消耗相当巨大的油田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节能降耗不但可以提高油田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增长,而且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军伟;罗玲;黄坤;陈川;;油田注水系统节能技术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篇3
关键词 污水治理;污泥治理;节能降耗;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我国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工业用水量也逐年上升。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我国工业污水年排量从400亿吨上升到了600多亿吨,污泥治理投资占污水处理中资金的的20%-50%。我国目前已投入近百亿元用于污水处理,但污水治理的进程依然较为缓慢,需要我国各个行业共同努力,尤其是污水处理行业,应当注重污水污泥治理中的节能降耗,真正提高我国用水效率。
造成污水污泥治理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处理力度不够,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对于污水污泥的治理经验,不仅达不到污水排放的指标,而且对于污水污泥的处理过程也缺乏科学性,处理环节能耗过大,时间较长。另外,有些企业对于污水污泥的处理只注重表面和上级部门的检查,缺乏对于污水污泥治理的根本理念,安装的污水污泥处理设备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加重了资源的浪费。
1 污水治理过程中的节能降耗
污水治理过程中的主要耗能环节是直接能源和间接能源的消耗。直接能耗是指以电能为主的燃料消耗,间接能耗指的是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对生产药剂的消耗,如氯气和絮凝剂等。其中,污水治理过程中的能耗重点在于电能,因为电处理污水的所有设备几乎都是用电能带动的,因此要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节能降耗,就要节约电能。节约电能主要可以从不同的环节进行,但总体而言,要根据不同污水处理厂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做好能源审计工作。审计的内容主要就是对污水处理设备耗电量进行检测,找到耗电量大的设备,予以更新或检修,对于污水处理中耗电的环节要改进操作方法,从技术和硬件设施上进行节能降耗。
传统的污水处理主要以一吨污水耗费电量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决定其能耗指标,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水质、污水处理工艺和各地不同的排放标准等多种因素。对于污水水质较差的地区,吨水耗电量往往比一般水质的地区更大。
1.1 根据地区不同的污水情况,选择恰当的污水处理工艺
不同地区污水情况不同,对于污水的处理工艺要求也因此不同,所以在处理过程中的耗电量区别也很大,选择合理恰当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节能降耗的初始步骤。要在传统的原有处理工艺上进行改造,取消不必要的工艺,或者利用可利用的环境进行顺势改造,如混合液回流步骤可以取消,还可以通过地势来降低水的提升高度。另外,从处理污水的机械设备方面来讲,可以完善鼓风曝气设备,安装变频控制系统等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比如,采用微孔曝气装置比采用中气泡曝气装置要更加省电,因为微孔曝气装置可以减小气泡尺寸,增大表面积,以此来减少风量。另外通过安装变频控制系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更高的效率,精度更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逐步采用自动化的调节系统是未来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而自动化的高级阶段是全面智能化,可以用于适应各种复杂的污水处理环境,我国目前还不能达到智能化的水平,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使污水处理结果既能满足排放要求,又能在处理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2 探究更多新技术
要努力突破地区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探究出更多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比如采用新能源作为动力来进行污水处理。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中有利用开阔地带,建立太阳能集热板,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来进行污水处理,彻底改变过去大量使用电能处理的状况。发达国家中如日本已经出现了这种新能源污水处理厂。但是如何保证太阳能的能量转化效率,确保污水处理能量供应的稳定性,是在探究新技术中应当充分考虑到的问题。
2 污泥治理过程中的节能降耗
污泥治理是将污水中的沉积物质通过浓缩、脱水等无害化的处理,提取污泥中有机物质,如磷、氮等,可以再次加以利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污泥处理需要采用一些必要的化学药剂。
处理污泥过程中要做到节能降耗就要首先进行工艺改进,往往采用的是厌氧消化水方法,能够破坏污泥中固有的颗粒,使有机物充分释放。其次,跟污水处理方法一样,找到新型能源进行污泥消化与干燥,太阳能作为一种优质的能源,能够为污泥厌氧消化过程提供能量,减少了电能的消耗。
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主要是由于使用的絮凝剂等化学制剂本身具有毒性,在对污泥进行填埋后不易降解。而要做到污泥治理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就要避免在污泥浓缩、脱水过程中造成化学制剂的二次污染。污泥浓缩处理可以通过重力、离心浓缩等方法进行。利用重力进行浓缩耗能较少,但是不是普遍通用的方法,经过浓缩处理后的污泥体积上会减少近一半以上,含水率也有所下降。经过浓缩后的污泥为了方便运输,还要进行脱水处理,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会采用机械脱水的方式对污泥进行脱水,因为自然干化的方式存在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占地面积较大。经过实际处理污泥的经验总结,可以发现干化床法能耗相对其他方法较低,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仅有30%—80%,脱水率较高,电耗相对于真空滤机法或离心法等方法来说很低,是一种值得普遍采用的污泥脱水方法。
污泥经过最终处理后主要有三种情况:土地利用、填埋和焚烧。土地利用是将处理后的污泥通过覆盖、注射等方式使用在土壤中,来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焚烧可以减少污泥体积,减少污泥中有害物质的污染。
3 总结
污水污泥治理能够解决我国目前城市排污的压力,同时,利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方法可以增加我国环境治理方面的技术含量,尽可能地减少环境污染,并通过回收处理减少能源的消耗,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然循环系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远.污水污泥治理的节能降耗[J].科技导报,2010,28(22).
篇4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技术;发展趋势;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X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21-0159-01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因此,当今社会开始提倡“节能降耗”理念,创新节能降耗技术,以期可以实现有效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上,也必须坚持节能降耗理念,应用节能降耗技术,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的总耗能,进而促进污水处理厂经济效益的提高。
1 我国污水处理厂运行下的节能降耗技术
1)简述我国污水处理厂运行下的节能降耗技术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为节能降耗、促进经济发展做努力,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创新能源利用理念,发展节能降耗技术,以实现缓解全球能源紧张局面的目的。在我国污水处理厂运行问题上,钱易院士、聂梅生先生等创新地提出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希望可以将节能降耗型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作为我国污水处理厂长期的努力方向。我国相关部门也颁布“新型、高效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文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节能降耗技术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问题,并形成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节能降耗的效率。由此可将,我国对节能降耗技术发展的重视。相关科技人员经过不断地研究与改进,我国节能降耗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果。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全线投入使用,并对全国各大污水处理厂的信息进行管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管理污水处理厂运行下,各单元的能源物质消耗量,并根据这些数据,深入研究节能降耗技术,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2)我国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与节能降耗技术的比较。现阶段,污水处理厂作为处理城市污水最重要的场所,其污水处理手段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污水处理厂在节能降耗理念的指导下,以“少用或者不用不可再生资源、回收资源和产生的能源、无跨区污染”为原则,对城市污水进行有效地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常常采用强氧化剂进行污水处理,这种技术具有很多弊病,比如,在处理污水时所需要的化学需氧量耗能巨大,一些硝化与氨化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同样不可忽视;利用生物除磷法处理污水无法回收磷资源或者磷资源回收量少;另外,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与污泥,这些物质影响大气环境与土壤、河流环境。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节能降耗技术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应用厌氧技术处理污水以降低能量的消耗,并尽可能产生能源;将生物除磷法与化学除磷法相互结合,在有效去除磷的基础上,大量回收磷资源;同时,减少二氧化碳与污泥的产生量,并将产生的物质通过有效转化,变成可利用的能源物质。利用这种节能降耗技术处理污水,实际耗能大大的降低了,而且所需要的能源物质也在逐渐减少。
2 污水处理厂运行下,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策略
在污水处理厂运行下,各级单元都在耗能,只是所消耗能源的总量不同而已。其中二级处理过程耗能量最大,占污水处理厂总耗能量的70%,其次是预处理单元,占20%。由此可见,在污水处理运行下,节能降耗技术应该重点应用在二级处理过程与预处理过程,对这两个单元的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针对节能潜力最大的部分加大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力度,再对其他单元的设备运行等方面考虑节能降耗途径,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保证节能降耗目的的实现。
1)二级处理单元节能降耗技术应用途径。在二级处理单元处理污水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主要表现在处理设备消耗电能上,因此,本文首先对二级处理单元中各个设备的电能消耗过程进行分析。通常,污水处理厂中所用的设备为搅拌器、内回流污泥泵、外回流污泥泵、剩余污泥泵、鼓风机、二沉池刮泥机、加药泵几部分,这些部分对电能消耗的比例(相对二级处理总耗能来说)分别是13.5%、3.0%、7.1%、0.4%、75.3%、0.5%、0.2%,其中耗电能量最大的即是鼓风机。因此,要想有效提高二级处理单元的节能降耗效果,需要参考风量、风压、曝气量等参数,科学、合理地选择鼓风机,并建立精确的曝气流量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曝气调节。并在处理设备中加设回收二氧化碳装置,以降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同时还要控制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参数,将反应器单体在线数、单位溶剂能量输入、混合液水平等都控制在一定的数值之下,使这些处理组件的运行能够在保证处理污水效率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控制参数的节能降耗技术可以有效节能35%
左右。
2)预处理单元节能降耗技术应用途径。在预处理单元处理污水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同样表现在处理设备的电能消耗上,其中进水泵的电能消耗占整个预处理单元耗电量的95%,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因此,污水处理厂需要合理选择进水泵,提高进水泵的工作效率。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是改良型A2/O工艺。它是将污水从选择池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细菌的处理,再到缺氧池与好氧池,经过内回流过程,将产生的污泥回流到沉淀池进行分解与过滤,产生剩余污泥与出水。经过改良型A2/O工艺处理的污水,剩余污泥产生量较少,而且所消耗的能源是0.15 kW・h左右,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3)其他节能降耗技术应用途径。对于其他单元的节能降耗技术应用,主要是对处理污水工艺的设计与改进上。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氧化沟工艺或者厌氧氨氧化工艺来降低处理含氮物质的能源消耗,它在短程除氮反应中可以节省近60%的能源;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强化污泥处理政策,以降低剩余污泥量;另外,还可以建立沼气池,利用污泥产生的沼气发电、燃烧发热等产生能源,这样既解决了产生废气的问题,又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发展过程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发展,对污水处理的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相信,随着技术人员对污水处理厂处理技术的不断研究,工作人员对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也将越来越纯熟,污水处理厂将充分发挥其巨大的节能潜力,缓解社会的能源紧张局面。同时,在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应用节能降耗技术,还可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礼祥,张金松,施汉昌,何苗.城市污水处理厂全流程节能降耗优化运行策略[J].中国给水排水,2009,16.
[2]张承辉,王冠平,黄年龙.递减式曝气在惠州金山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及探讨[J].给水排水,2011,03.
[3]冯东升,张智华,张金辉.变频节能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0,07.
篇5
“十五”时期,吉林省经济规模实现了迅速扩张,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821.19亿元扩大到2005年的3620.27亿元,五年GDP年均增量为359.82亿元,超出“九五”时期的年均增量202.89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增长,据吉林省能源平衡表显示,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5957万吨标准煤,比2000年3655万吨标准煤增加2302万吨,增幅为63%,年均增长10.3%,比同期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年均增幅高0.2个百分点。“十五”后期,吉林省万元GDP能耗水平有所下降,但2005年吉林省万元GDP能耗1.65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1.22吨高出35%,在全国30个省份中排第20位,与能耗水平较低的广东(0.79吨)、北京(0.80吨)、上海(0.88吨)和浙江(0.90吨)等省市相比差距仍较大。万元GDP耗能1.65吨标准煤,意味着吉林省消耗1吨标准煤创造的GDP价值是6060元,仅相当于全国的74%、广东的48%。可见,吉林省的能耗现状不容乐观。
二、吉林省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吉林省万元GDP能耗不但与沿海一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主要是与吉林省历史形成的耗能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吉林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意识淡薄等有直接关系。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吉林省是耗能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近年来虽逐步进行调整和优化,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工业仍是能源消费的主体,耗能较低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比重偏低。2005年,全省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4017.6万吨,占全省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的68%。其次,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工业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重工业的增长来拉动。2005年,吉林省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高达79.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轻工业仅占20.2%,轻重工业比重明显不合理。最后,从行业产出比看。高能耗行业能耗比重高,产出比重低。2005年,吉林省冶金、电力、造纸、建材和化工等高能耗行业共消费能源3293.2万吨,占工业部门消费总量的55.9%,而实现的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24.8%。
(二)工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从产品结构看,由于吉林省工业长期以资源开发和产品的初加工为主,吉林省的工业经济形成了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及初级化、低层次产品多,和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的特点。在终端消费品市场上,吉林省工业产品除汽车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外,其他终端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从2005年全国主要工业产品反馈情况看,在电子、通讯等19种高技术产品和10种耐用消费品中,吉林省仅能生产6种,并且大多数产品吉林省占全国的比重不到1%。
(三)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从吉林省一次能源生产构成看,2005年生产原煤2715.1万吨,占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58.8%,而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生产量所占比重相对偏低。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抑制了优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能源工业内部看,缺少深加工和精加工能源产品,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比如,从消费结构看。一是煤炭消费比重过大,煤炭消费总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具有以煤为主的低级消费特征。二是居民燃煤较为分散,集中供热比重不高,不仅浪费能源,而且对大气环境污染破坏较为严重。三是第三产业特别是农村能源消费水平低,吉林省农村居民能源消费仍以薪柴为主。四是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优质能源在终端消费中所占比重偏低,不利于节能。
(四)能源利用效率低。据吉林省节能检测中心对全省200余户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的实际监测,吉林省平均能源利用率仅为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比上海市低1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约低20~30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单位能耗看,比全国平均水平约高15%左右,比先进省份高20%。可见,吉林省能源利用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低效率现象还相当严重。
(五)节能意识淡薄。近年来,由于能源供需相对宽松,人们的节能降耗意识逐渐开始淡薄,尤其是部分地区和企业忽视节能降耗工作,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对节能的投入少,节能更新改造步伐缓慢,粗放经营意识不断抬头,跑冒滴漏等浪费能源现象比比皆是。
三、吉林省节能降耗的主要方向
(一)优化产业结构。影响吉林省能耗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因此,吉林省节能降耗工作要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一是调整
一、
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重点应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二是调整轻重工业结构。应发展能耗相对较低的轻纺工业、精细化工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从而不断提高轻工业的比重,以逐步改变吉林省偏重型的工业结构。三是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和生产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选择有市场前景、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的高新技术项目。
(二)改善能源品种结构。在吉林省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相当大的比重,水电、天然气所占比重很小,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几乎是空白。这种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既非常落后,也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与稳定。为此,吉林省能源生产和消费应走多种能源相结合之路,近期以煤为主,加快原煤的有效利用研究,同时大力推广运用可再生能源,加速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清洁能源比例。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因此,吉林省节能降耗,必须同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一方面应积极研究与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努力降低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使全省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另一方面政府要从税收、信贷、财政等方面,对循环经济试点地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给予积极支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循环经济的各项要求,使吉林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节约型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四、吉林省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增长较快,但从根本上看,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切实把节能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能源效率水平监测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争取在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上取得突破,使吉林省走上能源节约型的发展之路。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能源消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必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导向,着力营造全社会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唤醒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做起,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关心和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不断增强全民对能源等资源的节约意识,推动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的法规和政策。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节能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节能降耗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同时要明确各级政府节能工作的职责,建立和完善节能监督机制。二是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加快制定强制性产品能效标准,包括工业能耗设备和重点工业耗能产品能效标准等。三是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的税收政策以及节能型建筑的经济政策,鼓励生产和使用低油耗、低排放车辆的财税政策,并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和专项奖励资金。
(三)建立能源效率水平监测体系。吉林省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占全省终端能源消费的70%以上,而290余户年综合耗能在一万吨以上的企业能源消费又占工业消耗的60%以上。可见,这290户重点企业是节能降耗的关键。目前,这些企业节能机构、能源监测和能源统计工作等都很薄弱。当前必须尽快加强节能降耗的基础工作,建立全省主要耗能产品单耗监测指标,建立健全节能机构,完善能源监测和统计体系,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行业的跟踪监测工作。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是吉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心环节。因此,要全面实现吉林省节能降耗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节能降耗中的支撑作用。一是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重大历史契机,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二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增效。三是加大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优质、清洁和高效能源的使用率,通过节能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五)在重点领域的降耗上取得突破。要确保完成吉林省节能减排任务,必须抓住几个重点耗能领域的节能工作。一是在工业领域加强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和玉米深加工等行业的耗能大户实行综合治理。二是在投资领域设立以能效大幅度提高为标准的准入门槛。三是在运输领域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总之,抓好重点领域和节能减排大户,逐步构建节约型的消费结构,才能使吉林省走上能源节约型的发展之路。
篇6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区节能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区节能降耗工作,现结合发改局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产业节能为重点,以企业节能为主体,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根本,以加快技术进步为手段,以依法节能为保障,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强化宣传,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万元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4.4%;万元gdp电耗比2006年下降4.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降低4.6%。
三、工作重点
1、狠抓节能项目监管。按照区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区政府〔2006〕145号),围绕区上提出的工业炉窑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机电系统改造、余热余压和新能源利用、建筑建材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等八项节能工程,调研筛选一批节能项目,实施一批节能项目,提高全区节能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今年,辖区28户重点用能企业每户要新上一个节能项目,全区实施节能项目30个以上。今后,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研,都要增加节能评估章节;否则,发改部门不审批可研,不准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凡新建项目的节能评估率要达到100%。
2、加大产业调整步伐。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突显肉牛、果菜、旅游、商贸四大产业,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过程中,充分利用大企业、大集团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优势,引导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根本上降低能耗。积极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制药、农产品加工业等低耗能产业,鼓励和支持电力、水泥、电石、造纸、制革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旅游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低能耗产业的快速发展,缓解高能耗产业带来的压力。
3、强化重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监管。加强辖区28户用能企业的能耗监管工作,强化重点能耗企业节能目标监管。发改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国家、行业出台的标准,加强对重点企业能耗的监管,在重点监管企业的项目批准、核准和备案过程中要重点把好入口关,不能让高耗能企业再上高耗能项目。
4、积极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和改造。大力推广应用一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特别要把技术推广作为技术节能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结合部门实际,重点从资源综合利用、中小锅炉管理、节能设备、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墙体制品等方面推动技术节能。
5、狠抓节约型机关建设。发改局要认真贯彻区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把节能降耗和创建“五型”机关结合起来,围绕用车、照明、办公等重点,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加强日常节约管理,从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减少损失浪费,推动政府节能工作深入开展。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节能降耗工作的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重大节能工程项目,把好新建项目的能评关,及时制定发改部门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方案。
篇7
关键词:公路运输;节能降耗;物理特性;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能源里边包括煤、电、油多种类型,交通行业消耗的能源主要是油。当前随着天然资源存量的减少,节能降耗意识已经深入每个人的价值观中。我们公路交通也要加大对节能降耗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节能降耗氛围,严格节能目标责任,大力宣传节能法规、政策和标准,开展轻踩油门、轻踩刹车、怠速熄火、少用空调、减重行驶等节能环保驾驶理念的宣传,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从业人员节能意识和操作水平;加强对客、货运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督导,实施营运客货车燃油消耗准入制度,积极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
一、我国公路运输领域能源消耗的因素
1、能源节能思想意识淡薄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矿产丰富的资源大国,这种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是以高度消耗能源为牺牲代价的,对科学、合理的使用资源,节约能源没有根本性的思想认识,节能意识十分淡薄。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世界发达国家的石油危机现象已经初步显现,但这一警示并没有引起我国政府的注意和重视,进入90年代以来,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机动车日益剧增,国民经济各行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进口国。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能源问题才开始高度关注起来,但是,在普通百姓心中,能源节能问题仍然没有引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公路运输行业,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节能降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依然陈旧淡化。
2、车辆特性因素
相信有车一族的朋友都知道,所谓的车辆特性无非就是车行技术、车速等。从专业角度来讲这就是指车辆的物理特性和运行特性。影响油耗的主要因素就是车辆的技术状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能源消耗水平较为落后,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汽车技术性能方面,同样落后发达国家,用一辆相同或相近车来进行燃油效率比较,比较结果是我国汽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日本、美国各高出25%、20%、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一倍以上。我国公路运输车辆的单耗几年来都基本趋于一个稳定的水平。早在2001年,我国汽油货车每百吨公里的油耗是8L,柴油货车是6L。而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型汽车运输企业的每百吨公里油耗只要3.4L。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我国公路运输蕴含着的节能潜力是非常大的。
3、驾驶员操作技术因素
我国汽车驾驶员培训只教学员掌握安全驾驶车辆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如何应付考试,顺利拿出架照,节油驾驶操作等技术训练根本没有涉及到其中。其实这样培训出来的驾驶员对车辆安全性能了解较少,而且对车辆的操作技能也不全面。
4、公路路况、运输效率有待提高
受交通的运输组织管理、交通管理、交通物流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影响,我国的公路运输效率较低。在普通公路上,混合交通现象非常普遍,车辆平均行驶速度一般在40~50km/h,单公里油耗很高;营运车辆运输市场内缺少全国性、跨区域性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多以个体经营为主,在车辆运输生产、车况调测、线路配置、车辆优化、营运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如:有的个体营运车辆由于里程利用率不高,燃料价格上涨的因素,从业者多靠多拉超载来实现自身的赢利,节能意识非常淡薄,这种车辆超载现象不仅影响自身的车辆节油,而且对公路破坏非常严重,带来的公路路况恶化直接导致车辆油耗幅度上升。
二、针对公路运输节能问题采取的对策措施
1、提高公路运输系统节能意识
公路运输节能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到行业内人员、车辆、公路路况以及环境氛围等诸多因素。但首先应从最基本的人员意识上抓起,“人是行为的主体”,公路运输行业内全体从业人员只有从思想上能够认真对待,转变观念,提高节能意识,才能使得如:优化运输营运车辆结构和组织,集约化运输的管理,广泛采用节能技术,建立绿色公路运输系统等各项工作得以确切落实。
2、改善车辆结构,降低能耗
大力倡导小车柴油化,加大对柴油汽车、重型车、特种专用车、大型厢式车和拖挂车的运行比例,重点发展适合行驶在高速、国家干线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汽车或者短途行驶的小型货运汽车,以合理改善车辆构成。确定将货车载重平均吨位提高1吨,单公司油耗降低7%,拖挂比单车运输降油耗30.5%的目标。为遏制超载现象,应提高营运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如果运输利用率能够提至1%、3%、5%,那么汽车油耗将分别降低到3.6%、7.5%、15.3%。通过以上方式,科学引导车辆运输企业朝大型、规模化方向发展,为能提高运输效率,达到节能目标,应建立公路货运信息查询系统,建立完善的以主货运为中心的货运节点物流体系,最大程度上减少公路上的车辆空驶率,提高实载率。
3、推广新能源技术,降低车辆能耗
一是加强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汽车新燃料的开发应用,最大程度上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如:建议在市内使用利用天然气技术当燃料的压缩天然气;以乙醇、碱性植物油等生物质液体清洁燃料直接代替汽油、柴油等新型动力燃料。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情况,推广代替石油的新型燃料汽车,如:可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省市重点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大力倡导制取醇类燃料,推广醇类燃料汽车。二是提高汽车驾驶员的节能降耗操作技术。据相关数据统计,车辆驾驶员的正确操作与否可以节能车辆油耗在13%左右,可见,驾驶员的操作对降低汽车使用能耗非常重要。在汽车驾驶的培训和驾照考核应加大对节能驾驶操作的培训力度,在日常的车辆保养维护中,驾驶员或车辆保管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汽车技术状况检查方法和管理制度,保持车辆技术状况的完好,延缓汽车性能衰退,以达降低车辆使用能耗的目地。
4、加强公路建设与管理
在已取得的成果下,继续加大对公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公路等级,提高公路网质量。公路状况的好坏对行驶车辆油耗的高低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对公路节能开的技术研究,持续改善现有的公路路况,加大对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公路路面的技术等级,按公路车辆交通流量的多少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路面铺装率。同时建立长效的治理超载超限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坚决杜绝车辆超载现象的发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研究公路网布局、路面等级等车辆油耗的关系,已制定相应的公路工程节能设计及公路节能评价等规范标准。
三、结论
总之,只要深刻认清我国公路运输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公路交通意识,改善车辆结构,推广新能源技术,提高交通工具的节能技术含量,同时健全机制,强化落实,加强公路建设与管理,就一定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我国公路运输节能工作。
参考文献
[1]蔡凤田,刘莉,韩立波.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现状及其节能降耗对策[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6,(3).
[2]高有景.影响公路运输能耗的因素和节能途径[J].平原大学学报,2007,(8).
篇8
亮点一:推进“三大工程”
一抓“培新工程”。近年来,慈溪市把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技术产业作为推进产业低碳化的战略抓手,启动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52万亩的新兴产业集群区,相继建成垃圾焚烧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打造了太阳光伏、空气热泵、高效照明、变频设备和节能家电等系列节能产品,涌现出了以宗汉街道、新浦镇和龙山镇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梯队明显的节能环保产业。目前,全市生产新能源产品和配套产品的规模以上企业已有31家。年销售收入达8亿元。
二抓“改造工程”。慈溪市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每年安排1500万元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重点节能项目以及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先后举办了光伏新能源产品等推介会,陆续推出电磁加热、空气源热泵、日光引入照明、注塑机余热回收等十大类重点节能技术和产品,促进节能改造项目从单个示范企业向全行业扩展。目前已累计实施投资额超20万元的节能改造项目469项,总投入超过7亿元,每年可节约能源18.81万吨标准煤。同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累计已有79家重点用能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绿色企业。
三抓“减排工程”。全面推进市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累计投入已超过12亿元,2009年6月以来新增处理能力18万吨/日:市域污水集污管网全面铺设和延伸,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实际处理污水量已超过10万吨/日:完成众茂热电、金轮热电等大型脱硫改造工程,新建垃圾焚烧工程脱硫装置,实施涉及100多家企业4吨以上锅炉的脱硫装置建设,建成总投资2700万元的工业污水中水回用工程。
亮点二:实施“三大整治”。
一是“关停一批”。近年来,慈溪在铁腕淘汰铜熔炼、铝压铸、漂印染等落后产能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全市废塑料加工、小火电机组和小印花行业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共关闭废塑料加工2992户,关停31家企业、7,34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取缔小印花加工291家。今年8月,针对经济恢复性增长导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大幅上升的情况,又率先出台区域性双控限电有序用电实施办法,对七大类低产出高能耗企业坚决实施限(让)电。同时,制定实施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对高耗能机电设备(产品)、落后生产工艺和废塑料加工等行业的淘汰力度,并着手研究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监控一批”。定期全市用能情况,加强对能耗上升较快的重点用能企业的动态监控,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将用电量大且产值、销售、纳税贡献少的企业纳入统计和税务监管重点。目前全市年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52家。前四年完成万元产值能耗降低规定要求的平均为49家,占95.28%,今年上半年完成万元产值能耗降低8%要求的共30家,占57.7%。同时,加大对化工、电镀、印染、造纸等重污染行业、重点件及减排工程等领域的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保持对不法排污单位的高压态势。
三是“提升一批”。全面推进建筑、交通、商贸、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在交通领域,加快淘汰耗油大、污染重的客运车辆,加大清洁能源车辆投放及相关设施建设力度,近三年已累计更新运营车辆556辆;在建筑领域,全面实施建筑节能工程专项验收制度,新建12层以下的建筑采取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鼓励企业争创示范工程,目前已有14个工程获国家、省、宁波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在商贸领域,积极开展节能改造和创建绿色企业活动,目前已有国家级绿色旅游饭店4家,省级绿色饭店5家。
亮点三:搭建“三大平台”
一是建立“源头监管平台”。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项目审核管理,制定出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等制度,对新增2吨以上锅炉和500KVA以上变压器的用能项目。严格评审与审批;严禁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等“两高一资”项目上马,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量,仅今年上半年,已累计核减企业新建用能项目2100吨标准煤。
二是建立“能效评估平台”。对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效评估和督促改造制度,加强对耗能异常企业的监测和预警。及时督促企业落实节能降耗措施。近两年来,全市累计完成180家千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能效评估,实施节能项目170多个,年节能3万多吨标煤,实现经济效益3412万元。今年上半年,又对52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了能效评估与分析,18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5家重点用电企业开展了电平衡测试。这些能效评估与诊断,为企业发掘了未来3年可实施的节能项目700多个,节能潜力超过40万吨标煤。
三是建立“节能服务平台”。在对企业进行能效评估、清洁生产审核、电平衡测试等工作的同时,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了10余家评估、检测、维修等节能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了慈溪市节能服务网。制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等配套政策,推进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开展节能管理师和能源管理体系试点。
亮点四:开展“三项活动”
一是推进“生态城区”建设。全面确立生态立城战略,将节能减排工作与创建全国生态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有机结合,以建设“绿色生态、宜业乐居”的一流幸福家园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城区”建设,实施城区亲水、森林、夜景三大工程,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城市绿地、湿地、森林公园和亲水河道等生态景观,不断改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居住环境,为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提供重要的生态支撑。
二是积极创建“节能型机关”。政府部门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率先垂范,积极开展创建节能型机关活动。实施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周一无会日”制度,提倡少开会、开短会:政府采购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政府投资项目划出节能设备投入资金比例。发挥政府在节能领域的示范作用: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推进城市道路的LED等节能型照明设施;加强市、镇(街道)两级财政性支出用电的控制: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出行。尽量减少个人和单位的“碳足迹”。
三是开展“节能宣传月”活动。每年举行节能宣传月活动,积极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措施,着力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今年上半年,以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宁波市节能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组织能源紧缺体验日、节能征文比赛、低碳讲坛等节能宣传主题活动,宣传节能降耗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典型经验等,深入开展节能宣传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的“四进”活动,营造了全社会节约能源的良好氛围。
亮点五:健全“三大机制”
一是健全节能减排领导机制。节能减排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慈溪市委市政府将节能减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和节能办公室,将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列入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协调推进、季度例会分析和部门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镇和部门的逐月对账、督查考核和预警分析。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有序开展。
篇9
【关键词】节能降耗;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 、前言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降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强建筑业的节能降耗,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虽然一些企业在节能降耗技术上有所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对我国工民建施工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二、节能降耗的概述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建筑行业是主体力量,能源是物质基础,它们对国民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短缺形势,因此需要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能源消耗。在建筑行业中,节能降耗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建筑行业中,节能降耗是指工民建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居住条件下,严格遵循和执行节能建筑的标准性、强制性条文以及硬性文件标准,在各项施工项目中尽量避免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使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建材等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整个工民建建设工程中还要避免能源损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要制定科学、环保、节能的建设工程计划,无论是采集材料或运输建材,还是项目规划设计及施工,到完成工程的垃圾回收等都要计划好,避免影响自然环境。在建筑行业中应用节能降耗的理念,实现了建筑行业积极健康发展的目的,节约能源的同时又保护环境。
三、建筑节能施工存在的问题
1、建筑节能降耗的政策缺失建筑节能施工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致使建筑节能的实施缺乏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也缺乏有效的法律体制的支撑。同时,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的经济鼓励政策以及必须的资金支撑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相关技术研究的积极性,市场的自由运行机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难以发挥出自身的调控作用。最后对建筑节能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2、节能管理的不完善建筑节能施工中,由于管理的不完善或是管理的缺失将造成巨大的浪费,建筑节能体系的构建是系统的工程,应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和规划,节能建筑体系的设计、施工和调试仅仅是节能技术体系构建的开端。而在相应建筑运行和发展的整个周期中,运行管理对建筑节能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管理不善易造成能源的普遍浪费。
四、强化工民建施工中的节能技术
目前我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大致有建筑物表面采光技术的应用、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的应用、太阳能技术的应用等几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曝露出了目前我国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筑用能效率较低、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大且对与环境的污染严重;新建建筑中切实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尚且偏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以启动;节能技术和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仍需加强等等。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在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应用从认识程度到技术水
平都处在相对低端的状态下,因而,节能技术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如人意,改进和加强的空间还相当大。
1、不断创新和加强对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和应用。节能技术主要以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为依托,在施工设计方面加以广泛使用,因而,材料的不断更新升级是必要的前提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新型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也在不断的进行中。为了做到摆脱单纯的进口材料的现状,实现开发生产“自给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建设成本,开发新型建材并独立生产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必须加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攻克难关,保证我国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应用。
2、加强节能技术的理论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和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在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稳定中,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提高节能技术的现实使用率,最大限度的发挥节能效果和环保效果,在实践中发展技术,创新技术。大量进行调研,借鉴优秀案例,吸取经验,从而更好地完善设计和应用。
3、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大人才投入,吸引掌握先进节能技术的高科技人才参与工程建设,从而更好地普及和推广节能技术应用,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扩展节能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空间。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材料研发和技术攻关的同时,加强节能监控制度的应用,依据法律规定和成本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节能标准,从而实时准确又有针对性地调整技术创新方向和技术提升程度。
4、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我国目前节能技术和新型建材的开发和研制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仍是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需要挖掘,因而,在具体工程中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先进技术,相辅相成,尤为重要。在双赢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我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飞跃,从而加大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五、工民建节能技术的发展
1、加强节能技术的理论研究
国外的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发展到很成熟的阶段,并呈不断进步持续上升的态势,但理论研究却不乐观,低端的理论研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所以具有丰富节能建筑经验的技术人员要在节能理论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使我国节能理论的研究上一个新台阶。
2、开发和研制新型节能材料
我国自主研制的节能材料,目前还没有完全占据国内市场,多数节能材料还是购买于国外。这样造成成本的提高,不利于企业的利润产生。发展节能技术,必须研发节能材料,也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3、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曾提出节能减排的号召。在节能技术30年的历史中,不断地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使得我国的节能技术创新和发展速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步伐还是小了,进展还是慢了,还要更广泛的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以便促进我国节能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研发。
六、工民建工程中节能施工的重要意义
能源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对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这使得许多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窘境,可以说能源危机正威胁着全球经济发展。在我国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引人节能施工技术具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1)工民建筑工程施工节是涉及跨行业、跨学科、综合系统的先进技术。建筑行业施工节能不仅涉及土木工程学、城市规划、机电设备、电子信息等众多学科和领域,而且也与经济技术、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工民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而且也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工民建筑工程中建筑节能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体现了建筑科学技术的经济增长点。在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
(3)工民建筑工程施工节能技术重点强调了对于新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光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循环利用的资源,节约或者降低对于传统能源的使用。在工民建筑中推广节能施工技术能够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
篇10
加强组织领导
专门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内务、环保、农业、工业的副科级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环保站、农业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及部分镇直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明确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会议、广泛举办培训班、张贴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普及节能常识。同时,努力提高全民节能意识、环境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调动全社会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倡导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节能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此同时,积极推广农村新能源利用和绿色照明以及节能新技术。
突出工作重点
年初,我镇召开了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各村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镇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在工作中狠抓具体措施的落实:
1、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在工业企业方面,由于凤城镇地处城关,工业企业不断外移,现有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对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求各企业成立节能减排工作办公室,由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牵头负责,积极推进技改和节能项目,适时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技术。要求企业对员工分批进行了节能培训,从基础管理上将节能减排具体工作要求落到实处,着力加强生产工艺、质量提升、现场管理,降低原材料和动力消耗,特别是在电、原煤和水消耗上把握好各个环节,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