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心理危机;干预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使大学生遭受来自社会多元思潮以及就业、生活上的诸多压力,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造成巨大困扰。如果大学生心理压力不断积累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解,很容易因承受能力不足而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身心健康遭受重大危害,对校园的和谐稳定也十分不利。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从入学教育课程化入手,将心理危机干预前置到新生阶段,以课程化的长期干预,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以更好地投身于大学生活。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难度较大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家庭环境和生理遗传因素外,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均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心理危机会随着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而出现相应变化,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解,但存在反复的可能,一些自我调节能力不佳的学生甚至会出现恶性循环。心理危机相对隐蔽,旁人很难直接发现并判断,心理患者自身也可能意识不到心理危机的存在。部分大学生即便发现自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加上讳疾忌医的心理,往往不会告知周围的人或积极寻求帮助,这就给心理危机干预带来了巨大困难。

(二)学生及其家属对问医就诊存在抵触情绪

虽然心理问题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普遍,但相应的治疗机构仍不够专业,数量方面也亟待增加。就高等院校来说,很多不具备心理疾病诊断资质,心理疾病患者只能从专业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方面寻求治疗和帮助。很多大学生及其家属受到传统和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心理问题并不属于疾病,将其划归到精神疾病又惧于来自社会和周围的压力,往往对就诊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仍在成长期,在思想上仍不成熟,慢慢会自然变好。部分家长虽然认识到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忌讳去精神机构进行治疗,而是采取封建迷信等错误方法来解决,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让孩子遭受进一步的心理伤害。

(三)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处置困难

心理危机相对严重的学生,存在着自残、自杀等倾向,对于这类学生高校往往以劝返作为处置措施,让学生暂时休学,前往专业的治疗机构接受治疗和帮助,待治疗完成再决定是否返校完成学业。实际上,许多存在相应问题的学生均有着相对复杂的家庭背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学生较多,学生在家里本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劝返往往难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尤其对于生理性遗传疾病来说,患病学生的家长也多需要照顾,将学生劝返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甚至可能使其走到更为艰难的地步。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处置困难,是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面临的巨大难题。

二、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

新生入学教育是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专门的入学前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对今后需要学习到的知识和课程以及接受的教育内容提前传达,让新生有更加充分的准备走完过渡期。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入学教育内容包括国防国情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学业发展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教育等,教育的形式包括军训、讲座、班会和主题活动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内容的入学教育也更多地进入到高校。从表面上来看,入学教育有着多种载体和多元内容,但实际的教育存在学时不足、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教育评价不成体系等缺限。入学教育多为走过场,形式主义严重,不能真正地给大学新生提供充分的帮助。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建构科学的入学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入学教育教学方式,打造科学的绩效评价办法,能够提高入学教育效果,为新生提供切实的帮助,让大学新生对于大学阶段可能要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完成的事情有提前的、清晰的了解,帮助其做好提前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能避免问题的挤压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针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入学教育课程化设计

(一)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要落实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首先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以系统化的入学教育课程让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指导,获得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当避免知识传授式的设计方案,而是注重课程的体验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包括校园知识、安全知识和生活常识等,以情感投入和主动参与的方式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其次,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应避免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和帮助者,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情感性。新生初来乍到,难免存在焦虑和恐慌,缺乏目的和方向,通过入学教育课程,由教师发现问题、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方向。此外,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两者结合作为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应将重心落在预防上。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全体学生,不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患病学生的专门教育,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提升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消解能力。为此,高校应创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为每位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帮助外,为学生提供心理问题咨询窗口,让学生获得及时的帮助。同时,还应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趣味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在不断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同时,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优化入学教育课程设计和编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在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入学教育课程设计,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其中,打造相应的教育体系。课程设计应落实到两个层面,即理论基础层面和方法技术层面。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的主要宗旨,明确课程的教育目标,进而落实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开展方式;方法技术层面则是设计课程组织结构与形式,除了确定课程目标外,还要对课程学时、课程具体内容、课程评价方式等进行选择与确定。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应以相应的课程设计为依据,确定新生入学教育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体系。心理危机干预的课程设计,应依据当前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实际需求,做好学时、内容与评价方式等的设计与落实。同时,通过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小组,打造以班级、院系和学校为一体的三级联动机制,做好新生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首先,各班级成立心理小组,由学校组织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日常的接触和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院系汇报。院系则委派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若心理危机相对严重,则应进一步报告给学校相关部门,由学校判断危机状态,指导进一步的工作,如,及时进行转介,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产生积极作用。

(三)加大与专业精神机构的合作力度,提升心理危机干预专业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中,心理危机干预主要目标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心理健康意识,在出现异常心理问题时提供心理辅导。具体来说,以大学生的健康个性品质培养为核心,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状态,提高自信水平;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表现,懂得如何培养和维护健康的性心理。具体方法有:大学生心理筛查、大学生异常心理问题个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相对专业和复杂,单靠高校自身力量很难有效落实,这就需要与专业精神疾病治疗机构的合作,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让心理危机干预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首先,高校可寻求与知名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的合作,邀请该机构的优秀医生进行校园宣讲,向新生宣讲心理危机相关知识,提升其对心理危机的认知程度。其次,可聘请专业医生定期到校坐诊,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使学生和精神科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从而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给予评估,并给出准确的、有说服力的诊断结论,提升危机干预的效果。

篇2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课堂教学 有效探究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课堂教学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是每一位站在教育前沿的教学工作者必须去反思的问题。我们要不断进行探究和实践,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含义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实施有效探究的涵义是指创设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自主探究、收集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并解决问题,也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建构、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探究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探究包含八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说、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创设情景,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总是伴随一定的情景而产生的。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明确目标、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任务的情景,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案例一:例如在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先演示2组实验:(1)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2)氯气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通过2组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会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三、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核心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科学探究始于问题的形成,有了问题才能进行探究。

(一)有效问题情境的设计

案例二:《盐类的水解》一课中有效问题情境的设计

问题导入:我们知道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呢?

组织实验:

实验1:测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实验2:往3mL0.5mol/L CH3COONa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观察颜色。加热,再观察颜色。

提供事实:①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要加一定量的盐酸;②泡沫灭火器成分为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③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提出问题:

①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酸碱性如何?

②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滴酚酞,现象如何?加热后现象又如何?

③为何NaCN溶液、CH3COONa溶液、NaF溶液的pH依次减小?为何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

④如何解释①②?

(二)有效问题支架的设计

案例三:《过氧化钠》一课中有效问题支架的设计

问题1:过氧化钠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边观察边问)

问题2:它由哪两种元素组成,在化合物分类中属于哪一类呢?

问题3: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我们可看到钠与钙的位置很接近,性质可能有相似之处,过氧化钠的性质类似于氧化钙的吗?(实验验证)

问题4:过氧化钠能和水反应,反应产生了气体,这气体可能是什么呢?

问题5: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性氧化物发生反应,那么过氧化钠能与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碳反应吗?(设计实验验证)

四、设计方案,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保障

设计方案,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环。开展探究性教学,经常要设计方案,它要求探究者从操作的角度把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

案例四:如对“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进行适当的问题解析,就是要验证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是否还有其他溶质存在。

(设计意图:以NaOH溶液是否变质做出猜想,紧紧围绕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方案的设计主要体现了Na2CO3的三条化学性质,分别从Na2CO3与酸、与碱、与盐反应产生气泡或沉淀来确认NaOH溶液是否变质。)

五、反思感悟,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目的

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应当安排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汇报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反思自己的探究历程,对比改进,为学生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五:如在《探究原子的构成》一课中提出问题充分讨论后,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反思交流】

生1:根据信息①极薄的金箔,竟让高速运动的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证明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

生2:由信息②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种类与α粒子相同,否则二者就会相互吸引;又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否则偏转的就不会是α粒子,而是金原子核。

生3:由信息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证明了原子核的存在,但占原子极小的体积,否则大部分α粒子不能畅通无阻地通过;同时证明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否则金原子核将有被α粒子弹出的可能。

生4:我觉得汤姆生西瓜模型虽然不正确,但卢瑟福通过实验敢于质疑前人的成果,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的工作是奠基性的,卢瑟福的工作则是开拓性的。

【归纳总结】通过交流,形成下列认识:(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反思与感悟是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任何探究活动都必须要经历此阶段,才会使课堂探究有深度、有品位。

【参考文献】

[1]钱晨岚.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J].中学化学,2006(12) .

篇3

一、理念做导航

把“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鲜明的个性特长的学生”作为办学目标,把“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让每位教师都走向成功”作为办学宗旨,把“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作为治校方略;把“诚信做人、认真做事”作为校训,把“求实创新、活泼向上”作为校风,形成了“严谨务实、与时俱进”的教风和“勤学善思、诚实进取”的学风;还精心设计了特色校徽――柳树屯小学校徽是以“柳”、“树”、“屯”三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柳树屯小学的蒸蒸日上和蓬勃发展,并配以一本打开的书构成了一个展开双臂、奔向太阳的人,又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雏鹰,向着广阔的蓝天驰骋而去,象征着柳树屯小学正朝着美好的明天不断奋进。“迎着朝阳我们是展翅的小鸟,吮吸雨露我们是挺拔的小苗……”一首高亢的校歌伴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驰骋纵横。校徽与校歌相辅相成,鉴证着柳树屯小学的成长历程。

二、环境育英才

我校坚持环境育人,努力创造育人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思考、感悟、理解,以此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让面面墙壁会说话,打造四个文化长廊。一楼设有评比台、学校简介;精炼的校徽、校训、教风、学风给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明确了方向;二楼文明礼仪知识、中英文礼貌用语的设计教学生从小做一个文明的人,校长寄语更为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教与学的目标,并时刻提醒老师和学生遵章守纪,志存高远,学好本领,提升品位。三楼礼的文化(孔子的论语)、《三字经》以及古诗文化的设计营造了书香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四楼科技长廊,为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飞速发展的现状,激励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每层楼道的拐角处设置标语各一条,内容与各楼层的主题内容相吻合。比如:“人生的阶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这些名言警句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一墙一壁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就如一位位良师益友,“润物细无声”。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每个教室门口由各班自己设计的班级名片,如一块块磁石,将孩子们的心灵牢牢的凝聚在一起;走进教室,师生们精心布置的文化墙既会说话,又会传情。“我们的约定、群星璀璨、远航”,给班级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如此健康的文化氛围,真可谓无声胜有声!

3、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学校充分利用每一点空间,将能绿化的地方全都进行了绿化。爬山虎的绿荫、白杨树的挺拔、龙爪槐的风姿……既能净化空气,又能怡情悦性,为学校增添了新的生命的活力。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4、各科室功能齐全,美观大方。打扮得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图书馆、实验室、少先队队室、梦想教室成了学生最喜欢、最关注的地方。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学生们如坐春风,如沾花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始至终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5、设计特色标牌。标牌美观大方、各具特色。如足球形状代表教室、墨水瓶形状代表办公室、钢琴形状代表音乐教室、绿叶形状代表少先队室、微机形状代表计算机室等。

6、利用好各种文化设施。各班黑板报定期更换,内容与每月的少先队活动主题相吻合。它就像一面窗口,使学生从中看到了书本以外的世界。红领巾广播站开展了“校园新闻”、“笑话天地”、“作文天地”、“国家大事”等栏目,每天10分钟向学生输送精神食粮。

三、活动促成长

1、随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开展,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学校教导处和少先队大队部的策划组织下,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开设了“五名工程”即“读名著,诵名诗,背名篇,唱名歌,赏名曲”五项培养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文化工程。在各年级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下,迅速拟订出了“五名工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通过实施“五名工程”,极好地展现校园中师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展示了师生的艺术才华,陶冶了师生的高尚情操,激发了广大学生热爱学校和热爱生活、勤奋学习、努力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推动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深化少先队员素质教育。

我校于李裕智英雄中队定期开展中队会,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及时关注时事,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保钓”班会,更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心中牢牢扎了根。

3、少先队紧密结合实际,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为了开展体验教育,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在3月5号学雷锋日让学生走上街头清除小广告和白色垃圾。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给全体学生布置了特殊的作业,那就是“体验一天劳动者的辛苦”。通过这次体验教育,学生们受益匪浅,对普天下所有的劳动者有了深深的敬意。

4、阳光大课间活动。学校推出特色“校园集体舞”,各年级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音乐教师和体育教师的配合下编排了健康向上、律动感强的集体舞,活跃了学生的课间生活。学习校园集体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韵律感,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不仅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还让学生在集体舞蹈活动中接受美的教育,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5、为了维护学校的文明和卫生,少先队大队设立了“文明监督员”“环保小卫士”,由各班推选优秀学生代表组成。他们值周的身影成了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研究促发展

(一)、以课题研究促学校发展

学校历来重视课题研究,以科研工作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快乐数学》市级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学校又承担了《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的探索与研究》省级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二)、以校本研究促教师、学生发展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把教研、科研、培训有机整合,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载体,以科研制度为依托”的“三位一体”校本研究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

1、“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即书香行动)。(1)学校继续开展“读名著”活动。中午师生共读名著活动;充分利用好《读书行动手册》,鼓励学生开展好“写日记,写读后感”活动;开展了书香班级、小书迷等活动。(2)学校继续斥资几千元用于添置教育用书,为教师购买了相关教育教学书籍,教导处带领教师开展好读书、写读后感等活动,鼓励教师将“教育日记”向“网站论坛”上传。通过对教师的博客培训,大部分教师已建立了博客网页。暑假期间,学校教导处专门编辑“读书心得”、“走进学生心灵”等《柳小教研》“教师教育随笔”专辑。

2、开展“梦想课程”,创建特色学校。梦想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的发展带来好处,(1)儿童为本:关注“他要”,以活动、游戏、心理训练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互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新的体会。(2)主题学习:一门课程一个专题,或有几门传递式的课程;以专题的方式组织跨学科的知识,以互动如小组讨论、游戏、展示等方式组织多样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认识梦想,体验成长。(3)多样机会:将所有的课程设计成多样化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筑梦、追梦、圆梦的各种过程。

几年来学校外派学习,开展校本培训30多次,极大提高了教师的水平。教师中,18人考取了本科学历,全部获得普通话证书,20多人考取了计算机证书,教师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先后有10多名教师获得了市区级优质课,并在各项比赛中获奖。

(三)以实践活动促学生发展

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了很好的实践活动氛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以“三个着眼点、两项内容、三种形式”为线索开展实践活动。

“三个着眼”,一是着眼于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综合性、现实性的活动来开展,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实践中,锻炼能力;二是着眼于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三是着眼于能力创新,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化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两项内容”,一是以课题为探究目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二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种形式”,一是探究、合作的研究性活动主题,精选优秀辅导教师,成立了小课题研究组,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例如课题《我和水果交朋友》《漫画书和我们》都是从学生自己喜欢的事物入手,从他们亲身经历的事件中展开,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学科整合活动,各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综合联系,形成了拓宽和延伸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我校开办的校本课程《梦想课程》就是一门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三是节假日探索研究活动,利用寒假和暑假,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特长,选择一个主题完成,开学后进行交流。去年寒假,我校少先队以“变废为宝”为主题,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巧制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全国作文大赛、省、市讲故事比赛、美术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不同奖项。

五、管理创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