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

篇1

中小学要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我认为应当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中小学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以及正确人际交往意识。

一、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很多案例一再证明,有些青少年因为从小缺乏法治教育,缺少基本的法律意识,不能正确把控心理和行为底线而越过法律红线。因此,普法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学生是法治教育的重点,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负起对学生法治教育的义务,将学生培养为懂法尊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对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要着重进行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如出门要遵守交通法则,在校要遵守法定的学生义务,受到欺凌要寻求法律帮助等。鉴于中小学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法治教育需要更多地强调体验式、参与式教育,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尤其要培养学生尊崇宪法的意识。2016年,国家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对中小学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宪法教育宜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区分知识的难易和复杂程度,对应中小学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选择其中适合的内容进行教育。通过宪法教育,让学生从宪法角度理解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国家基本架构及相关政治时事,知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规则意识

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规则意识是法治意识的体现。教师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以恰当方式阐明规则的具体要求,必要时可反复强调,还可寻求家长支持,帮助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学生在校的规则意识,主要体现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与校纪校规两方面。

《中小学生守则》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关于全体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2015年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共9条,非常全面,但由于篇幅和形式所限,其中的一些规定相对抽象,如“文明绿色上网”“学会合作共处”“乐于科学探索”等,对于低龄的学生来讲,还不能有效形成与其实际行动相联系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在相关课程、班会和课外教育实践中,将守则规定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具体情境有机联系起来,教导学生学会从身边具体事情做起,自觉遵守学生守则。如上网一般不要超过多长时间,不要在网上攻击谩骂,要积极参加科技评选活动等。

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也是培养法治意识的体现。校纪校规层面的规则,在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更为广泛的表现和应用。学生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班纪班规,参加课外活动要遵守学校和教师针对活动提出的纪律要求,少先队员、团员还要遵守少先队规、团规,等等。

三、正确人际交往意识

法治教育所承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是社会化的过程。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养成的行为方式,如果入校后不能很好地调整,就会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特别是不知道如何与同龄人相处,缺少朋友,或者不能处理好同学间的小摩擦,动辄以拳头解决问题等。教师要利用好学校的集体环境,教会学生如何和同龄人平等交往、如何处理与同龄人间的矛盾,让学生理解处理问题的基本规则,找到化解矛盾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尊重、信任、沟通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使学生终身受益。

树立正确人际交往意识,要求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身魅力,在交往中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要求学生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加强自我训练,以积极的态度展开各种交往活动;更要求学生懂得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和处理问题,缩短与别人的心理距离。

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以及正确人际交往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W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在方法和路径上,尤其要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尊重教育规律。在法治教育中,要按照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将法治理念和相对抽象的要求,具体化到学生能够理解的形象描述、实际案例和具体情境中,重在落细落小落实,避免空洞、抽象或流于形式。

其次,探索课程渗透。法治教育绝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任务,各科教师都应当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在所教课程中探索可与法治教育结合的知识点,在课堂中适当地渗透法治内容。

最后,发挥家委会作用。家校合作已成为育人的基本途径。现代学校制度中的家长委员会在家校合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借助微信群、朋友圈等现代沟通和传播方式,将与法治教育有关的要求,迅速传达给家长,让家庭也能开展法治教育。

篇2

关 键 词 中小学法治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规则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2-00-03

2016年秋季,各版本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走进了小学低年级课堂。这预示着法治教育已成为品德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基于现有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需要我们展开新的探索。以下,笔者以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为例,阐述我们的尝试。

一、遵循儿童逻辑,拓展规则认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法治观念的培育重点应该是在正确儿童观观照下的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1]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规则”,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懂得守秩序等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应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对规则的认知,初步了解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以“怎样到达目的地”(四年级下册)一课为例。本课隶属于“我与外界的联系”这一学习主题,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P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有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以问题导入课堂,通过设问“你们知道,早晨老师是怎么到学校的吗?”“你是怎么到学校的?”引出本课话题。在“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板块,教师立足无锡地方实际,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家乡无锡的水蜜桃丰收,上海大润发超市订购500箱;二是汶川发生地震时,急需一批急救用品;三是从湖北武汉到上海运送1000吨木材。分别该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为什么?由此,与学生一起整理得出“合理选择有诀窍”。之后,拓展学习。以“无锡惠山古镇”“无锡南禅寺”和邻近的“常州恐龙园”为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公交线路图(目的地和出发地)”“阅读理解高铁票的各项内容”“了解乘飞机的具体步骤”,并呈现《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明确“正确乘坐交通工具有方法”。最后,请学生设计 “家庭出游计划之畅行交通”,迎接即将到来的假期生活。

这一教学设计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将儿童带入与之发生密切联系的学校、自然、社会和家庭生活场域,由此构成了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在学生已有基本交通安全规则经验基础上,丰富学生对交通的认知,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帮助学生认识道路交通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拓展了学生对规则的认知。

二、凸显价值引领,深化规则领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法治教育必须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我们在规则意识教育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等核心价值观,懂得尊崇公序良俗。

以“我不耍赖皮”(三年级上册)为例。本课以规则意识教育为主题,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规则,生活需要规则。有教师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引入教学,设计了“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主题学习,突出规则和法治意识的引导。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体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规则。内容简单明了,富于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基于此,教师设计了“四代同堂,共话守则”板块,邀请70、80、90、00后(学生、父母、祖父母、教师、德育专家、社区人员等)走进课堂,共话规则。通过环节一“比一比、谈异同――三版《守则》大比拼”,环节二“说一说、谈感受――有话大家说”,分享儿时记忆中经历的学校守则的故事;环节三“议一议、共成长――一起来学习”分享守则故事,探寻新版守则的独特之处。

之后,展开“文明小卫士在行动”版块。活动一“大家来找碴”――分享校园、班级、家庭、社会中的规则案例,探寻其中的规则;活动二“大家来帮忙”――设计校园文明标语、制定班级公约,形成小组同盟。最后,举行“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倡议仪式,号召学生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养成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这一教学设计可谓充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依托《中小学生守则》,将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资源融入课堂,与学生共话“守规则”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规则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领悟。在这样生动的学习中,规则意识、诚信观念、爱国情感,尊法守法意识等,自然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注重实践参与,促进规则认同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了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案例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倡导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可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引领学生通过实践参与,认同规则和法治,并以此指导自身的生活,促进知行统一。

以“我们和诚信在一起”(四年级上册)一课为例。本课以诚信教育为主题,而诚信与法治可谓天然的结合体。有教师将社会法治热点案例引入教学,设计了“亮出我们的‘名片’――诚信”课堂教学:

第一板块“知诚信――认识名片”,引入社会热议的青岛“善德烧烤店”宰客事件、新疆切糕事件、海南海鲜事件,通过“新闻黄金眼”,讨论诚信危机对城市意味着什么?对商家意味着什么?第二板块“议诚信――设计名片”,通过诚信采访,邀请工商、物价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讲述诚信与法治案例,谈谈他们眼中、心中的诚信。第三板块“践诚信――亮出名片”,鼓励学生发出诚信倡议,创立诚信教室(制定班级诚信公约、实行无人监考 )或诚信校园,制定自己的诚信名片。

最后,教师设计了课后延伸活动,一是召开“小小新闻会”,请学生参与一次社会活动,如城管、工商、物价等部门联合举办的诚信宣传活动,或市场现场执法活动,做好记录,并在年级召开新闻会。以此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对规则和法治的认同。二是争当“新闻调研员”,鼓励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多渠道追踪新闻事态发展,深层次了解事件的后续发展及影响,重点调研个人诚信和社会诚信。以此让学生懂得,诚信以自觉为主,要从自身小事做起,尊法守法,诚信做人;同时,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需要法律护航,我们要形成遇事找法的思维习惯。

这一教学设计将真实的诚信与法治案例引入品德课堂,深化了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引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更可贵的是,教学设计注重以可操作性的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法治生活,在实践中学法、用法。在延伸活动反馈中,学生们立足自身实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如有学生提出,诚信除了强调做人的品质,是不是更应强调契约的作用?还有学生通过比较提出,商家的诚信体现了城市、社会的诚信,然而,为什么在我国违反这一规则所付出的代价远不如其他国家……这样的思考体现了学生对于规则、法治的深刻领悟和认同,而这必将促进学生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践行。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法治教育;途径;策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 C913.5 [文献标识码] A

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合格公民,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民文化,可以为我国当前的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提高我国国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扩展中学生安于社会的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实现积极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型人格,形成强烈的批判精神以及参与精神,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民主生活中,从而真正维护自己的权益。30多年的历史已经使美国的法治教育形成以学生为本、多管齐下、多方互动、注重实效的法治教育模式。可见,美国的法治教体育不是单一的课堂灌输,而是多元互动的结果。本文拟梳理美国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策略,以期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公民教育视野下的法治教育

美国十分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迄今为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合格公民,是其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所秉承的基本理念。鉴于此,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一直都是在美国公民教育的体系下展开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在美国公民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

公民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当代,公民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一种法律概念,而且是一个历史范畴和文化范畴。很显然,奴隶制以及封建君主制的背景下,根本不存在公民的概念,因此也就谈不上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等。在欧洲漫长而又黑暗的中世纪,人们在教会的统治下,都成了上帝的“子民”、“臣民”,神性代替了人性,根本没有公民的存在,公众是以臣民而非公民的身份而存在的。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勃兴,人的重要性被提高到空前的位置,人的世俗性得到张扬,个性逐渐得到解放,个体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于是表现出参与国家事务的渴望。

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开辟新大陆到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等,在多元文化传统和契约精神影响下美国人形成了以个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特性为美国的中小学校公民教育奠定了文化基础。 [1]美国人崇尚依靠自我奋斗改变自身的命运,强调个人的价值,而且积极的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美国精神。[2]伴随着公立教育的逐渐普及,公民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美国学校的法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公民教育”来进行的,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这一目标服务的。美国学校法治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权利义务观的教育,旨在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成为尽到公民责任的合格公民。这也是属于树立法律意识的体现。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从法律关系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的构成要素。

二、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美国的法治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和课程体系,而且教育部门注重通过联合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美国的法治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这就为法治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了社会支持。以下着重介绍美国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策略,分析其法治教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法治教育模式

美国的法治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而教师只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方向以及解疑答惑,不断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宽松、更有创造性的平台和空间,而不是把学生禁锢在老师预设标准答案内,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目标是把学生头脑中的创造火花点燃,因此有教师是火把之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只有学生真正理解的东西他才会很好的掌握,才能逐渐把所学到的东西纳入他的认知结构。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我们要改变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消极被动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在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过程中,单纯的法律理论、法律条文的解释会显得比较枯燥,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不相适应。如果过分关注既定的理论的“外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归根结蒂,以学生为本的法治教育模式是要注重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行动与实践参与

美国学校的法治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法治教育过程中贯穿知行合一的原则,强调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为法律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美国许多学者认为,单纯的法律规范的灌输无助于学生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真正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逐步体会法律的博大精深。

美国通常将真实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老师往往会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讲解逐渐向学生阐释法的精髓。法治教育工作者认为应该避免法律条规、法律术语过多,内容繁杂、远离学生、成人化等现象,这样不易形成以权利、义务观念为核心的公民意识等弊端。美国教育大纲规定,法治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法治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部门经常定期组织大型的法治教育活动,号召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帮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去体味法律的实施环节,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法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完整性、连续性、科学性

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建立在合理、科学的法治教育体系基础上的。就学校教育而言,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规定了具体的教育内容,并且环环相扣。

层次性,是指法治教育贯穿义务教育的始终,内容随着年级而改变难易程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完整性是指法治教育涉及的广度,法治教育涉及民事法律、权益保护等。连续性是指内容从纵向上来说是一个整体,这样可以保证学校的法治教育有一个连续的过程。科学性是指法治教育内容要有合理的依据、符合逻辑规律,要符合生活实践的需要。美国对法治教育内容的规定保证了法治教育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容易为教育者所操作。

(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相关技能,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

毋庸讳言,参与法律实践需要相关的技能。这些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后天认真努力才可以达到的。一般来说涉及到的相关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参与清楚表达有关法律问题的思想、信念与意见;发展与来自各种背景和环境的人交流互动的能力;劝说他人关心与法律有关的信念与行动;集体参与规则的制定与目标的确定;通过商量、谈判、妥协与冲突的解决来达成共识;与他人一起就假设的或真实的法律及与法律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决定。教育者往往运用大量真实的案例和有趣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获得上述技能。这些技能需要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而且要掌握相关的语言和人际关系技巧。当然这些能力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但是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相应的程度。

其次,法治教育要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反映以及塑造公共的价值观、信念和品质,而这些公共的价值观、信念和品质又是如何地反映以及塑造法律;法治教育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如何能够增进社会凝聚力以及影响社会变革。批判地评价法律与法律问题;发展理解并评价法律问题中出现的争议和冲突的能力。 [3]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

美国大部分的学校除了开设有专门的法治类课程以外,其法治教育的内容还分散在其他文理各科课程中,如历史课、职业道德课、社会研究课、政治课、人文课等,都有相关的法律问题的讲述,以及通过其他形式实施法律的渗透式教育。渗透式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突出行为养成教育和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长期影响,能使法治教育充斥所有的教育时空,使教育对象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就能接受教育,并且在教育力量上能十分系统地、稳定地、有机地、全面地实现整合,教师应在此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推理和总结。

此外,互动的、参与性的实践活动是法治教育正式课程的一种必要补充。它通过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法律规范的理解,是实施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4]

(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技巧,采取丰富的教学策略,突出情景教学模式

美国的法治教育课程一般由受过正规法学教育的教师担任,教师具备较为健全的法律知识和实践体系。这就保证了法治教育有一支专业化、学术化、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兼职教师比如律师、社会志愿者等,充分保证了教师结构的多元化。

教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教学材料的呈现,这些材料往往能够引发学生激烈的争论,其中老师充当裁判,通过价值澄清、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方法逐渐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的真谛。适当材料的选择使学生在对法律的尊重与对法律的实际应用的建设性批评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可以对法律问题的所有方面进行平衡的处理。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避免将法律系统以完美无暇或者一贯正确的形式呈现,而是为学生提供质疑教师的可信性和内容实用性的机会。

美国的法治教育在课堂上杜绝“一言堂”的现象,不能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因此,在法治教育中经常使用一系列的互动策略:模仿审讯和上诉,到立法机关听讼,了解在逮捕和搜查情景下警察机关的程序,解决冲突和进行调解工作,集体解决问题,同社区中的法律专业人士进行沟通等。特别是情景教育模式,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且感受到法律不是那么的神秘和高不可攀。这种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给与学生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学生自己的真实体验将积极促进学生法治意识和相关技能的形成,大大提高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七)挖掘多种教育资源,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社区参与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理解法律、法律系统、法律程序,将课堂中所学法律知识内化。

美国中小学的法治教育不是给予人们准备好的问题解决方案,而是试图帮助人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在激发学生兴趣以及相关教育资源开发,在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中,社区参与的过程处处体现着对于独创性、自主性的尊重。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自行选择主题与资源人士,帮助教师设计实施方案,并且在具体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随时改变方案。在参与活动中,学生有机会自由发展和运用自己的想法做出重要的决定。

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中的社区参与为学生提供有意义、有趣的经历;赋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和对经历进行积极反思的机会;向学生展示社区中司法机构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在鼓励学生“实践”法律的过程中推动了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法律、法律体系、法律程序“祛神圣化”。 [5]

(八)整合教育、家庭与社会资源,构筑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模式,实施民主的家庭教育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系统化法治教育的阵地,但是单纯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变学校的个体孤立教育为家庭、社会与学校全方位配合的教育,才能共同承担起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重任。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她们的法治观念、教育方法等,直接影响到学生主体性人格和法治意识的形成。一般来说,父母的教育子女类型可分为放纵型、强制型和接纳型,其中最后一种是较为民主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儿童的天性得以发挥。美国家庭则是采取启发式的教育,家长一般不把自己的观点、立场强行灌输给孩子,而是启发、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美国人崇尚自由、民主,不相信权威,强调精神和思维的独立性。家长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孩子拥有许多家庭中的权利,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给予孩子绝对的自由去选择他们自己的道路。家长更注重鼓励孩子去实践去摸索,美国教育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一般不灌输某种既定的观念、规范,而是由每个人通过独立思考,自由选择,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引导他们如何进行选择。

(九)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美国既有官方的法治教育网站,也有来自民间的法治教育网站,全美各州都有一个州立法治教育网站,还有各种由国家机构支持的法治教育计划。在互联网上,全美国的法治教育教师都能够从每月更新的法治教育专题中获取课时计划和策略。

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也为法治教育提供广泛的支持,这包括课时计划、课程指南、评估研究和研究性学习法。在课时计划中,中小学教师可以得到与学生面临的民主问题有关的丰富的法治教育素材。这些问题包括美国弱势群体法案、言论自由、少数民族权利和争端的解决等,这些丰富的材料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美国充分为学生提供各种法律案件的模拟场景,包括提供大量的法律信息。

三、美国法治教育的启示

美国的法治教育由于起步较早,因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模式,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认真反思我国法治教育的薄弱之处,以期提高我国的法治教育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其成为合格的公民,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挑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国的法治教育。

(一)摒弃法治教育功利化倾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法治教育效果的产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浸,它需要教育管理者有长远的规划,需要相关人士的不懈努力,才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法治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而不能片面应付评估或追求一时的荣誉等。要建立起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摒弃法治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倾向,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

要努力避免教师的单向灌输,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21世纪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研究法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的法治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

(三)摒弃教条主义倾向,坚持知行合一原则

不能只关注法律条文的死记硬背,这样只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泥坑,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应声虫”而没有自己的思想。要充分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处理好知和行的关系,知和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为行提供理论指导,而知在行中得到了修正。

(四)摒弃法治教育知识化倾向,坚持实践化原则

法治教育知识化虽然有利于学生对法学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和掌握, 可以使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个难以弥补的缺陷, 那就是易陷入“法条主义”的泥潭之中, 把法治教育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法律条文的传播和强记, 从而忽视对学生的法律精神、法治理念的塑造, 显然, 众多法学知识的讲解其实只是对具体法条的阐释, 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若对法条背后法律的价值意蕴没有着力去引导, 也就无法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真正领会法律条文的真正含义。

(五)摒弃法治教育形式化倾向,坚持实效性原则

在学校法治教育中,应注意避免形式主义,彻底根除利用学校法治教育“做”宣传、走形式的作法,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法律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融合到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去,让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活动相互紧密结合,加强学校法治教育的有效性。避免假大空,真正让法治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六)摒弃法治教育灌输化倾向,坚持对话互动原则

用这一思想来观照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学校和教育者把学生当作“机器人”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或把学生当作“管教对象”进行强化制度管理等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一些人眼中,学生仿佛是没有生命、缺乏感情的机器,好像只有那些诸如管制、批评、惩罚、督促等手段作为辅助器,才能促使他们正常运转,而不考虑他们的主体性人格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缺失以及健全人格缺损。我们说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只有两者真正建立起对话关系,进行良性互动,才能使法治观念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去。

(七)摒弃法治教育课程化倾向,坚持多渠道原则

法治教育单靠课程来进行,那么不会产生多大的实效性,只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包括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社区队伍活动当中,通过“模拟法庭”、“我来当法官”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法治教育的兴趣和参与性,能够从心底对法治精神产生强烈的认同,并且转化为自我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目标强调了法治教育应关注影响现实情境中现实的人的现实法律问题,应通过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经历来提高他们的能力。

(八)摒弃法治教育单一化倾向,坚持多元化原则

法治教育不能单靠学校教育、依靠教师来进行,而要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多种资源,包括专职律师、法官以及其他志愿者,学校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邀请他们投入到法治教育中来。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地使用律师,法官,警察和立法者等资源。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对于法治教育的兴趣,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法治教育中去。

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注重“储备”社区参与所需的社区资源人士,这项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扩大社区资源人士的来源,选择合适的社区资源人士,将尽可能多的人员引入社区参与活动中;二是注重对于教师和社区资源人士的培训,应对背景不同的学生,使学生对于资源人士具有亲切感。

另外多元化原则也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从单一迈向多元,教师可以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兴趣。

(九)摒弃片面化原则,坚持网络性原则

使法治教育由点到面,呈现网络化趋势。只有各个部门互相联合,包括积极的社会支持,法治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否则单靠学校单兵作战,(转第75页)(接第66页)则不会取得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的法治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公民教育与法治教育进行整合,确保法治教育的理念不发生偏差。要积极地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以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只有这样,我国的法治教育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当然,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如丰富的古代法律思想,几千年的优秀教育成果,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其中的优点,推陈出新,积极扬弃,就一定能够使我们的法治教育达到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袁利平.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实践改革[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 [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 蒋一之.培养积极公民的另一种努力―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9).

篇4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普法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为重点,主要任务包括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中国的普法教育主要目的是实现法治,通过唤醒民众的权利意识来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为建立法治国家贡献力量。而西方国家法治进程的由法治社会发展至法治国家,两者截然不同。正是由于中国的法治实践是政府主导型,国家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占据绝对强势地位,国家利用行政渠道传播法律是该法制模式的必然选择。可以说,普法教育可以达到抽调法治社会的生成力量以构建法治国家的效果。今年是“六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中国的普法活动已持续了25年,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五五”普法期间,持续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举办巡回报告、重点对领导干部、在校青少年学生、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工普法,使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普法与中小学法制教育

普法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形式主义、价值目标太凌乱、功能定位、实施方式、缺乏效果评价措施等方面的问题,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难以实现全面提高全面法律素质,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很大部分可以归结于普法教育在选择对象上存在功利性,早期普法对象是全体有接受和学习能力的公民,后期普法的重点是领导干部。这两者都是有较强的学习法律知识能力,也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因需要而主动学习。普法应将紧缺的法制教育给最需要的对象,才不至于资源分配不均甚至浪费。而中小学学生就是这一对象。

目前,我国的法律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的法学专业,并且实施的是精英教育、职业教育,毕业后将进入法律行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因此光靠高等院校实现全民法律素质目标是不可能的。从教育的基本规律来看,中小学生是法制教育的最佳受众。中小学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首先,从年龄阶段上,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处在一种积极准备和接受状态,更易于形成某种技能和特征[1];其次,由于中小学学生的活动场所在学校,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接受各方面的知识才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再次,中小学的人数占总人的六分之一左右,假如我们将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投入在中小学法制教育上,截至今日,我国已对每个社会成员进行了12年的法制教育(按小学入学至高中毕业需12年算),即使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我国国民的法律素质也接近文化素质。坚持5个教育循环,我国国民中的大多数都将具备法律常识,在中小学推行法制教育就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综上,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投入少、效益高的普法运动,推行和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唯一切实有效的办法,必须着力改善中小学法制教育。

三、中小学法制教育实施建议

1.实现模式创新

我们在开展法制教育工作过程中要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入手,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要坚信所有学生都有积极因素可以调动。学生总是向往美好的未来,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尊重,因此,启发学生自身教育的积极性,可以抑制消极因素,发挥特长。而在行政主导的法制宣传教育体制下,中小学的法制教育是以青少年犯罪为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学不知不觉将法制教育课当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课。但是从近几年的青少年犯罪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中小学法制教育呈明显的反向现象,目前的中小学法制教育已成为了单纯的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但是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可以看出,“预防犯罪的教育”只是法制教育的一部分,过分强调极端的犯罪案例只能异化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使其对社会产生恐惧心理。传统的预防犯罪模式已不适应现阶段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形式,需要培养中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2],启发学生自身教育的积极性,应该成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中之重。为充分培养中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必须建立多种多样的法制教育形式,将理论结合实践。第一,丰富教学课堂,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法的兴趣。第二,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建立法制教育的校内实践基地。例如成立模拟审判庭,除了由法制副校长、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参与外,主要有学生担任职位,让学生在现实说法中增强法制观念,强化自我教育。第三,建立法制教育校外实践基地。要克服之前普法教育存在的干巴巴讲条文或是渲染犯罪情节的倾向,要深入实践才能有深入体会,例如利用节假日上街进行环保宣传、维护交通秩序,参加庭审观摩等,使学生加深对头脑中的法律法规的理解,开始积极学法、守法,甚至用法、护法。

2.改革课程设置

2002年,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就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要完善在校学生知识结构,使法律知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内容,努力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确保青少年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任务。这就要求了中小学法制教育应形成一个教育体系,设置多方位、多层次、多样的课程。但是十年过去了,中小学开设法制课的学校寥寥无几。这是由于《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中小学开设的教学科目目前已经过多,课时总量已经使学生超负荷,远超其他国家的课程计划规定,一味谈增加课时和单独增设学科课程不切实际[3]。由于中小学年龄结构与知识层次的差异,中小学法制教育应保证原有课时不被挤占,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合理配置课程。在小学三年级以下阶段以活动课程和课外游戏教育为主,旨在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会他们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学会团结互助,以礼待人;小学四年级以上阶段以综合课和活动课并重,旨在强化权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在初中阶段以综合课为主,活动课程为辅,开设专题讲座,着力进行增强宪法意识、平等关系、权力与义务、违法和犯罪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教会他们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学会维护合法权益。高中部分以综合课为主,辅之以专题选修课,要将宪法结合时事政治教育,传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规范,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3.师资配备

在我国范围内,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门法学教育,自身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水平并不乐观,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培养出有正确法制意识、法制观念的学生。有许多学校并没有法制教育教师,但配备了校外法制副校长,这种做法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但是,法制副校长本身事务繁忙,只能依靠一个学期一两次的法制教育讲座进行教育,很难开展高质量的教育辅导工作[4]。而另一方面,我国近来年高校扩招,许多高校都开办了法学专业,而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导致法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假如将一些法科毕业生输送至中小学校从事法制教育工作,既缓解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又解决填补了中小学生缺乏合格法制教师的矛盾,一举两得。

4.制定考评机制

教育评估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将法制教育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纳入检查考核范围,制定评估细则,组织专项检查。评估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评估学校法制教育管理水平,即总体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第二,全面评估法制教育课教师的并评估其他任课老师的法制教育情况在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第三,对评估学生素质,从日常行为、遵纪守法情况、考试成绩等发面综合评价;第四,对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进行评价。通过评估,认识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保持优势,改进不足,促使中小学法制教育持续发展。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法制教育; 融入; 深化

增强小学生的法制意识,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以及个人的安危。让学生轻轻松松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是作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在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是新理念教育的内容,更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学生课本知识,我们应该以人为本,跳出教材,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把法制教育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促进国家的稳定,构建社会的和谐,创建完美社会,而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法制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

1教材解读渗透法制教育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惊喜地发现,小学语文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我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譬如,我在讲到小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这篇文章时,该文章的文字色彩很浓,我教学的这个班少数民族学生也很多,于是我就顺水推舟的给学生讲一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第二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让学生意识到各民族之间应该团结互助,不在班上拉帮结派,意识到只有各民族团结了,一个国家才能强大.如果各民族不团结,拉帮结派,搞分裂,也是违法的,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就这样我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深刻研读教材内容。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文本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2作文教学融入法制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结合作文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和公德教育,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催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引导学生回眸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和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介绍学生观看一些法制教育类的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天网》《大家看法》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事事有法,人人守法。

3语文实践深化法制教育

生活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生活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在德育方面,我引用《三字经》《弟子规》来更好的教育学生的言行;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 演讲比赛,当今社会的发展,许多小学迷上了网吧,为了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

而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搞教育讲师德,当医生讲医德,做艺人讲艺德,当然法制教育也必须讲法制道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时常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案的形式,让学生来扮演法官、原告人、被告人、辩护律师,再现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必须要学会公平、公正、公开对待每一件事,不能,损公肥私,这其实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道德。此外,还有社会调查、制作法制手抄报等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平台,提供生长的土壤。

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将法制教育渗透进日常琐碎的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了我们的少年有美好的明天!让法制教育之花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绚丽的绽放!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法制局(办)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篇6

关键词:初中生 公民责任意识 思想品德课 培养

公民责任意识是伴随着“公民”这一定义而发展形成的一个概念,它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认知和感应。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和智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人,每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师都应该就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进行积极思考。

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初中生公德意识淡薄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社会稳定的根基。经过初级思想政治教育,初中生普遍具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具备了较强的权利意识,对社会主义新时期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理念有了更强烈的追求。但是,整体来看,初中生所具备的法律知识远不能满足现代民主法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初中生法律意识、民主意识较为淡薄。如许多人对法律的认识还停留在遵纪守法的基础层面,但是他们自己在遇到不道德或者不法行为时,并不会出面制止。其次,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公民”角色,在行动中常常会出现知行不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因此,可以说,为了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加强公民责任意识培养。

2.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和激荡,从而给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青少年作为未来的一代,肩负着赡养父母、建设社会的重任。社会的发展要求青少年群体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承担应有的责任。这就要求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挖掘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巨大的责任潜能,激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等良好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庭感恩、对集体负责的人。思想品德课程要求与公民责任意识培养中的某些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不但可以教会学生辨别是非,对自己负责,还能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因此,可以说,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是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策略

1.明确思想品德教学理念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要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公民意识知识,还要关注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使学生通过知识应用、现象思考去完善自身人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以身作则,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一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认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

2.丰富公民意识教学内容

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单纯好动等特点,单纯的课堂教学和教材教学难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社会热点话题和社会现象拓宽公民意识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找准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着力点,对初中生进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现有教学资源,在真实、生动的案例中渗透法律和责任意识教育。如在七年级上裕ㄈ私贪妫┧枷肫返驴纬獭氨;ぷ晕摇币徽陆萄е校教师可结合“山西黑砖窑”、份子伤人事件以及社会上出现的砍杀小学生事件,教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判断身边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智慧保护自己。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公民意识教学效果,合适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摈弃传统的单纯的以理论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心理特点,灵活采用多样教学方式来教学。就目前来说,常见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有讨论法、榜样示范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不论是使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进行教学设计,将公民责任意识培养贯穿教学目标、策略和评价的全过程。如在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做意志坚强的人”一章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曼德拉、张海迪、桑兰等名人事例,教导学生树立坚强的信念,从挫折中领悟人生。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磨炼个人意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个人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理解。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学习,促使学生开展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这对学生学习和公民责任意识培养来说,都是有利的。

4.利用社会实践,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仅仅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理论教育,难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学校和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责任教育时,以课堂为基础,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丰富学生阅读,增强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就目前来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行的社会实践形式有研究性学习、参观访问、参观调查、社会服务等。教师要积极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来审视一切,让学生通过自身观察了解社会、思考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增强社会公民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在社区法律宣传服务中,教师可以结合法律尊严、社会责任等知识,让学生明白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责任意识。

5.打造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合力

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打造教育合力,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是提高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校及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在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突出公民责任教育。需要指出的,在教育合力打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公民责任教育。其次,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家校联系方式为桥梁,建立家校互访制度。一方面,学校及教师向家长讲述加强学生公民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传授相关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通过密切联系,了解学生思想问题,努力将学生问题控制和消灭在学校和家庭环境内。再次,以社会教育为依托,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积极的社会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和责任意识教育的大环境,提高学生公民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慧.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6).

篇7

   2022上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上好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为具体行动,以质量效率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开展好各项工作,拟定本期学校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指导下,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教学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学校规范化工程,努力做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谐同步,继续加强行风和廉政建设,提升精气神,强化执行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实现学校教育的新腾飞。

   二、工作思路

   坚持走依法治校、德育为先,教学为主,以学校和课堂为主要阵地,以丰富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走以德立校、以质量强校之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师生综合素养,丰富师生学校生活。

   三、主要工作资料及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队伍建设

   1、班子建设

   本期,我校经原翁义、清新、红岩三所小学合并并搬入新校区,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树立服务群众的意识,主动关心教职工,在育人、教研,科研等方面给予教师切实的帮忙与指导。加强对新任班子成员的培养,切实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

   2、师资队伍建设

   以教工学习为平台,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新课程标准、课堂规范评价、零起点教学等,加强全体教职员工的理论素养、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进一步强化教师职责意识,严肃工作纪律。开展全员培训,进取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加强教师学习与实践,认真做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名优教师、骨干教师队伍的打造。发挥现有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力争对内示范,构成风格,对外辐射,扩大影响。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教师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职责感。加强师德师风的考评工作,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考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形象。加强现代教育思想、先进教改经验的学习,扎实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工作,经过课堂研讨、专题讲座、教师座谈、教学竞赛课、学习汇报课等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支“学生欢迎,家长满意,同行信望,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队伍。深入开展小继教工作,完善相关档案资料,迎接小继教工作验收。

   (二)树立创新意识,推进德育工作

   1、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开好班主任工作例会,有效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加强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经过对于中队辅导员的少先队知识、主题班队会等技能的培训,提高中队辅导员的辅导员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中队辅导员的育德本事。加强青年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继续经过培训、实践研究等形式提升专业化素养。

   2、加强养成教育。以课堂为主渠道、在活动中落实、在实践中检验;一学期养成一行为,逐步提升我校学生的行规素养礼貌习惯。要切实抓好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落实《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规范》各项规定;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职责制;各项检查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检查评比的公平、公正、公开。继续加强礼仪常规教育。努力做到“五无”、“五有”:地上无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放学有队伍、语言有礼貌、举止有礼节。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礼貌用语、礼貌用餐等行规训练工作,并以“不乱扔垃圾;弯弯腰,伸伸手,垃圾不见影”活动为行为教育的突破口,经过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等载体,加强宣传教育;经过有效的训练与指导,加强行规的养成;经过“流动红旗”等评价机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三者有效结合,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多渠道地开展法律、交通、卫生、消防、防灾等生命专题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职责感,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4、进一步加大对家长、社会的开放力度,经过校迅通搭建起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桥梁,构成由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素质教育新格局。认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工作,进一步探索家委会在学校教育活动开展中的进取辅助作用,从而加强发挥家委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讲座和报告,推广家长教子经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问题学生教育。针对孩子的不一样特点,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艰苦朴素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我管理的本事,增强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本事。倡导课间十分钟谈心活动,要求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课间多进教室,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抓好随班就读工作,以高度职责感关心需要关心、帮忙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组建“留守儿童之家”,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健康欢乐地成长。

   (三)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学校将以抓常规教学为基本,以抓教研为依托,从细从实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过程管理,实现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重抓“有效课堂教学”,夯实“教学五环节”,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按照中心校的要求,规范课堂教学程序与行为,强化教学过程,重视教学细节,实行推门听课制度,组织好各学科期中、期末考试。

   2、切实抓好“教学五环节”工作,在教学“五认真”上下功夫,从备课有效性、上课高效性、作业精选性、检测考查发展性、培优帮困及时性入手,落实每月一次检查制度,写好检查情景并及时与教师反馈。教学常规检查本着严谨治学、精细管理、科学规范的原则,继续坚持定期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教导处检查与领导检查相结合,注重教学指导和质量评价,为教师的年度业务考核供给详实的、可靠的依据。

   3、继续贯彻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向40分钟要质量。突出学科特点,努力构成富有学校的特色学科教学。

   4、加强教学档案及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对各项教学活动、教师业务档案、教研成果、获奖情景等进行详实记载,统一归档,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评价表彰供给真实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做好教学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学籍管理,当好调度和调控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5、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法指导工作。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认真听课、课后及时作业的方法和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进取思考、勇于探索、合作学习、质疑问难、规范书写、注重积累、乐于自学、勤于操作的本事及品质。

   6、进取开展教研活动,强化向教研要质量意识,强化学科组整体质量意识,构成教育合力。各课题研究绝不轻言放弃,让学校成为研究的基地,让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对象,让教师个个都是研究的主体,让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目的。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建设,各教研组要根据教研计划做到校本课程研发人员落实、活动资料落实。教师每周参加一次团体备课活动,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加强学校规范管理,强化工作执行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1、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优评先等规章制度,构成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违章必究的工作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校长负责制,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学工作量、考勤、业绩等方面的考核,构成规范化、制度化。

   2、实行“四项”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一是坚持全员管理。号召全体教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关注学校事务,关心学校发展,进取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二是坚持目标管理。各项工作职责到人,层层落实。全体教职工根据各自岗位任务,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之而不懈努力。三是坚持制度管理。本学期继续坚持分级、分层负责的管理方法,建立“校长布置任务——副校长、各科室带头——各班级教师履职”的线性管理机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管理模式;关注细节、重视过程,进一步将管理的视野深入到教育教学及各项活动的全过程,力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全面性的考核和评价;四是坚持工作问责制。按照“理解任务不讲价钱,落实任务不需督办,完成任务不拖时间”的要求,对认准的事,确定的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实行工作职责追究制。

   3、加强特色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探索、实践和创新本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身体健康。培养富有创新本事、求异思维本事、敢于质疑的学生。

   4、全面完善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资料,各相关部门要对照《指导要求》对各类文件、计划、方案、总结、表册、音像、建设资料等进行查漏补缺,收集整理,按统一要求建档,迎接国家、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小组的验收工作。

   5、加强环境卫生教育及管理,深入开展创立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创模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凯里创模迎接上级技术评估打下基础。

   (五)深化科研改革,引领内涵发展

   1、进取申报各类课题,根据课题进程有序实施推进,将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2、各项常规全面落实。完善科研工作制度、加强科研队伍建设、规范过程管理、落实好科研活动等。引导和帮忙教师以“个人课题”研究为抓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立项研究的课题,要认真做好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论证等工作。

   3、开展好论文评比活动。继续鼓励教师撰写课改信息、教学心得、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举办好学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优秀的科研成果参加区、州、省评选。

   (六)强化后勤管理,增强服务意识

   1、继续零收费工作,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出现。

   2、加快推进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学校网站、学校教师群等信息平台。

   3、加强专职管理员的职责意识和主动服务本事,图书室、资料室、仪器室、档案室要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及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提高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自觉性,进取主动地为配备教学仪器、资料出谋划策,并不断提高图书、资料、仪器的使用效益。

   4、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使卫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制定完善各项制度,联合各个部门开展好各项常规工作的管理与检查,加强教室的消毒措施,加强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管理,并落实专人定期利用学校广播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进取向学生传授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常识,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学校的卫生工作常规管理水平。

   5、继续做好饮食饮水管理工作,听取和反馈师生们的意见,加强食堂管理,确保师生饭菜质量和用餐安全、营养、可口。

   6、建立建全宿舍管理制度,建立留宿学生个人档案,加强宿舍卫生、安全管理。

   (七)突出法制安全教育,打造平安学校

   1、加强法制教育,坚持依法治教。密切警校联系,开展学生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邀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到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法纪、卫生、消防、禁毒、国防等专题教育。协调多方力量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运用校会、班会、宣传栏、手抄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继续加强与公安、交通、消防、卫生、环保、社区的联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教育,加强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并注意发挥其作用。

   2、加强安全工作,建立安全职责制度,做到警钟常鸣。加强值周、值日教师工作,落实班主任、值周教师提前到校的制度,强化职责,高度重视安全隐患的排查,健全安全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学校及师生安全。

   3、坚持以人为本,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安全教育课和法制教育课。开展平安学校创立活动,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防震、消防等各类避险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本事。切实加强春季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高度重视防汛、防溺水和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努力创立平安、礼貌、健康、和谐的学校。

   4、大力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加强门卫值守工作,做好学校信息的报告制度,消除和化解学校内部的各种矛盾,认真落实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职责制,加强检查,狠抓落实,维护学校的稳定。

   (八)抓好学校文化建设,美化学校环境

   本学期大力推进学校文化的建设,成立以校长为领导核心的、全体职能部门负责的、全体教师参与的学校文化管理委员会,完善、创新我校学校文化的建设,体现我校教育教学成绩,凸显我校教育教学特色和亮点。

   (九)统筹各项工作,创立和谐育人环境

   1、充分发挥教师代表会的桥梁作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进取开展礼貌健康的文体活动,是全体教师凝心聚力谋发展,构成校荣我荣的良好氛围。

   2、进取做好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方案,充分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进取性,提高工作绩效。

   3、做好开源节流、节能减排工作。学校后勤管理厉行节俭,开源节流,管好用好学校的财力、物力。经过各种方式,促进学校的节俭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4、统筹后勤、财务等工作,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加强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严格开支的`计划性。加强经费管理,认真做到帐目清楚收费合理有据,经得起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查。严格购物申报审批制度,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5、认真、高效、优质、安全做好学校建设工作。进取配合上级做好学生宿舍楼工程的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建成使用。进取协调各部门搞好学校体育活动区未拆迁农户的思想动员工作,争取学校体育活动区早日启动建设。同时,参与建设过程管理与协调工作,做好建校工程所需相应的工作。

   总之,新学期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只要全体教师以学校工作为重,增强职责意识,团结奋进,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我校各项工作将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2上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现状分析

   “空中课堂”开播以来,承担讲课任务的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是很有效。学生的地区差异太大,尤其是农村小学。现在正处于春耕时期,我校的学生家长每天奔波于田间地头,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大部分家长不识字,更是无处下手,家长监督这一块就等同于零。所以作为任课教师,我每天的工作几乎都是催作业、催上课,然而学生在家的听课状态五花八门,无法监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这也决定了网课终究代替不了课堂。

   二、英语教学工作

   在本学期我担任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教小学低年级英语,始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我班学生网课学习存在的问题,本学期的英语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设计一个富有仪式感的班级内部“复课礼”。班级以小组进行展开研讨会,总结这段时间的所学情况,构建知识体系。

   2、分模块制定问卷调查,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有针对性的梳理复习,查漏补缺。学生掌握好的内容开学后先让学生讲,我最后总结。掌握不好的内容,师生共同建立知识图谱,独立安排课时突破重难点。落实好学生对课文的听说读背,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好学习之友的讲练。

   3、本学期实践“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备课,使各个环节都紧密的衔接。明确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学。采用集体、个人、同伴、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对于小组的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将每节课的评价要及时的总结和记录,起到一个长期激励的作用。

   4、作业的内容要形式多样,而且体现分层作业,加大读背的力度。利用微信群,加强学生语音语调的提高。作业做到人人面批,及时改正,以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书写的质量。

   5、课堂上照顾好“两头”,采用“一帮一”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学习方面

   多读书,读好书,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生活教育理论以及研究“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随时记录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积极听课,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并做好笔记。

   四、教研方面

   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教研室的各项教研活动,并认真学习和记录。主动参与讨论,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加强学习希沃课件以及教学助手的学习,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希沃以及教学助手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

   2、通过听、说、读、写、玩、演、唱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4、根据“备、教、批、辅、考”的基本要求,每堂课结束后进行检测,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使我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2022上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全面搭建培训平台,切实提高队伍素质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坚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的教育原则。巩固、深化、维护和发展“心齐、气顺、劲足”的学校工作氛围,推进和谐温馨校园建设。

   2、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的,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利用校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的示范课、观看名 师课例等教学活动,提升教师课堂执行能力。

   3、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班主任岗位职责,适时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汇报、工作经验交流、校外参观学习等活动,切实提高班主任素质。

   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形成活动育人特色,融入“中国梦”大熔炉

   1、搭建德育工作平台。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突出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公民道德、中华传统美德、法制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同时广泛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诵读实践活动。通过诵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菌柄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弟子规》等形式,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3、开展安全法纪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月”活动,安全教育课、班队活动、国旗下的演讲、学科教学渗透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项安全教育,以杜绝安全隐患发生。

   4、坚持开展“课外访万家”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全体教师参与,开展“报喜式”家访、“指导式”家访、“送温暖式”家访、“解困惑式”家访、“探究式”家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将关爱学生落到实处。加强对贫困生、学困生、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开展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心理健康关爱活动。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落实行政人员巡课、听课工作,加强对教师教学动态过程的管理以促使全体教师作好教学日常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夯实常规检查工作。做到定期检查,详细记录,真实反馈。把好教师备课关、批改作业关,确保教师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3、优化素质教育课堂。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优化教学、学习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创建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课堂。

   4、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诗韵飘香”古诗词吟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写字比赛、优秀作业展评、书画作品比赛等赛事,为全体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加强课题研究,形成校本教研特色

   1、开展常规教研。做到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教研组每周都以专题学习、集体备课或教学研讨为主题安排教研活动。推选教学经验丰富,集备中有独到见解的教师上课,以优质课带动老师的教研积极性,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2、继续开展镇级数学课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多元学习方式和有效性的研究》及校内小课题的研究。首先,做到有方案,有阶段性总结。其次,在日常的教学教研中不断渗透课题知识,把课题理念与教学教研紧密结合。此外,鼓励教师多撰写经验论文。

   3、学校对已立项研究的课题,加强指导,督促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保证各项课题研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用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牢树安全第一意识,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1、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层层负责原则,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

   2、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坚持值日护导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各班级,明确班主任、任课老师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职责,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良好环境。

   (二)广泛宣传,强化教育。

   1、利用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课、广播(放学前五分钟安全教育)、班会、板报等途径,根据季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防火、防溺水、防骗、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户外活动安全等。

   2、利用家长会、电话联系、分发《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并与学生家长签定安全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来,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3、通过开展消防安全、预防地震等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师生自救、自护方面知识和能力。

   (三)加强防范,狠抓落实。

   1、严格执行校舍设施安全检查,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做好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2、细化安全监护,监护学生活动行为。实行护导师、“校园小警队”值日制,落实好教师的护导工作和学生的值日工作,督促检查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做好对学生的活动监护工作,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工作。严格对学生的课间午间活动、上下楼梯、集会集队、体育课、活动课等安全的指导与管理,尽可能地杜绝追逐、打闹等现象的发生。

   3、高度重视保安员监管工作。规范保安员执勤管理,落实好外来人员入校登记制度,并加强上学、放学期间安全管理。经常观看校园监控系统,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

   4、做好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教育光盘,使学生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加强学校内部和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

   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营造书香校园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菌柄村委会、老人会、校董会的支持下,对校园进行后继改造。

   1、对学校篮球场进行橡胶铺设。

   2、学校跑道进行橡胶铺设。

   3、创建班班多媒体,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4、为多媒体教室重新换置投影设施。

   5、增添一块led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