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最新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案例最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校班级管理实施方案一毕业班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窗口,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多年来,我校在毕业班管理工作中,通过狠抓学生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狠抓教师的考核激励,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狠抓毕业班的常规管理和过程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荣获县教育局突出贡献奖表彰。为加强本届毕业班管理,全面提高我校教学教育质量,确保我校在全县教学质量考核评比中上档升位,努力实现保二争一的教学质量奋斗目标,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毕业班管理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班管理工作,成立了学校毕业班工作领导组,把毕业班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
组长:钟益春负责统筹、协调、督促、考核毕业班工作。副组长:王胜波负责毕业班业务管理,不定期进行全面或专项业务指导。
成员:王敏、张玉林、张雪、刘世界、林祥会、覃小刚、六年级班主任和任科教师。
教导处职责:教导主任、副主任负责对毕业班管理各项工作进行安排落实、业务指导、检查考核等相关工作。
校务会成员职责:认真落实六年级管理责任制相关要求,扎实做好蹲点联系工作,协助班主任抓好班级管理工作。
六年级全体教师职责:工作有信心、有目标、有恒心,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立足实际,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复习计划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明确目标,奋力实现保二争一
力争通过不懈努力,确保在全县毕业考试中,语、数学科平均成绩全县第一,A段生全比率全县第一,综合学科平均成绩进入全县前三名,A段生比率进入全县前三名,为教学质量综合目标考核达到全县第一名打下坚实的基础。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和家校协调配合工作,确保学生平安顺利毕业,确保学校和谐稳定。
三、夯实措施,全面抓实毕业班后期管理工作。
学校班级管理实施方案二为了配合学校班级管理,促进班级管理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科学地评价各班级的管理与发展水平,依据20xx年全面提高师生生命内涵的有关要求,制定《班级管理方案》。
一、管理项目
管理项目共6项:团队意识、卫生保洁、安全文明、惜物节能、文化特色。
二、考核权重:
团队意识检查主要包涵课堂、课间、路队、课间体操与眼保健操、各项活动中班级团队表现。(每日考核)
卫生保洁包括室内生、室外卫生、个人卫生、共众场合卫生。(每日考核)
安全文明包括学生在校内外安全文明礼仪行为。(定期检查)
惜物节能包括班级桌、凳、电教设备、班级公共财物、学校公共场所物品的爱护惜珍,对学校水电等能源的节约等。(定期考核)
文化特色包括班级制度、班级活动、班风、学风的建设及成效等。(定期考核)
三、组织实施:
学校成立以小红帽校园文明监督员为主体的日常管理小组。
日常管理小组组长:邓子超
日常管理小组学生成员:(见附表1)
日常管理小组,负责对全体学生及各班级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并以《考核方案实施细则》为依据,每天对各班级的考核内容进行评分,第二天早晨7:40之前,将评分结果公布于全校师生。
每周对实际检查项目汇总各班成绩,以年级组为单位(总分低于90分不参与评比),第一名获得班级管理流动红旗。流动红旗每周一升国旗时发放。获奖情况,每月一总结,并依据班级获奖次数及人数,给与每人一元的班主任管理基金,予以奖励。
评分细则:(见附表2)
四、管理与使用:
每学年对全部考核内容进行综合评定,以年级为单位,总分第一的由学校统一颁发优秀班级奖状。优秀班级的班主任学校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获得优秀班级的班级,该班年度三好学生评比的比例较其它班高出5%的比例,优秀干部名额较其它班多出1个名额。
考评细则:(见附表3)
五、使用时间:
20xx年2月25日~20xx年7月5日。
学校班级管理实施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夯实班集体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管理年意识,打造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体系,准确,及时评价班任教师的岗位工作绩效,促进学校管理步入教育质量管理年的运行轨道,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的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
学校成立由校长全面指导、分管德育、安全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牵头的领导小组和带班领导、值日师生共同参与考评,全体教职工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
领导小组:组长:岳希武
副组长:董付娥、李新、司利彩
成员:杨国波、张小东、平智勇
张海菊、巩保平、张国平
邵贵玲、常永宾、梁现恩。
三、考核方法
1、采用百分考核与加分相结合。
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以年级为单位横向比较,进行打分排名。
3、采取每日三考核、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小评、每年一总评操作方法。
4、考核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当日考核成绩次日公示,如发生异议,应在公示当天向考核小组的值班负责人反馈,以便进行复核,过期不候。
5、评价人员的组成:领导小组、带班领导、教导处、学生会。
四、考核结果的应用功能
1、班级管理考核成绩作为班任教师班级管理岗位工作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2、班级管理考核成绩作为评选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先进集体的主要依据。
3、班级管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工资考核。
篇2
形考任务3
题目1
某公司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单价为10元,计划销售600件,欲实现利润740元,固定成本应控制在(
)。
选择一项:
A.
1660元
题目2
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固定成本总额600元,则保本销售量为(
)。
选择一项:
A.
300件
题目3
当单位变动成本单独增加而其他因素均不变时,会引起(
)。
选择一项:
B.
保本点升高,利润减少
题目4
已知某企业某产品的单价为50元,保本销售量为1
000
件,固定成本总额为30
000
元,则单位变动成本应控制在(
)。
选择一项:
B.
20元/件
题目5
当企业处于保本状态时,意味着(
)。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贡献边际等于固定成本
C.
利润为零
D.
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题目6
对传统式本量利分析图的解释,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在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单价越高,保本点越高
C.
在单价、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越高,保本点越低
题目7
从保本图得知(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保本点越低,盈利面积越大
D.
实际销售量超过保本点销售量部分即是安全边际
题目8
某产品单价为8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计划产销量为600件,要实现800元的利润,可分别采用的措施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提高单价1.67元
B.
减少固定成本1000元
C.
提高产销量333件
题目9
贡献毛益,
又称边际贡献、边际利润等。它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全部成本后的余额。
选择一项:
错
题目10
单一品种情况下,保本点销售量随着贡献边际率的上升而上升。
选择一项:
错
题目11
在利润--业务量式本量利分析图中,
若横轴表示销售量,则利润线的斜率表示单位贡献边际。
选择一项:
对
题目12
某产品单位变动成本20
元,贡献毛益率为80%,则该产品单价为100元。
选择一项:
对
形考任务4
题目1
经营预测必须以客观准确的历史资料和合乎实际的经验为依据,
该特点是(
)。
选择一项:
B.
客观性
题目2
某服装生产企业,2015年实际销售收入20
万元,2016年度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0%
,预计销售利润率为8
%,预测2016年的目标利润(
)万元。
选择一项:
D.
1.76
题目3
利润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相关比率分析法
B.
经营杠杆系数分析法
C.
敏感性分析法
D.
本量利分析法
题目4
销售预测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产品生命周期法
B.
调查分析法
C.
推销员判断法
D.
专家集合意见法
题目5
假设平滑指数为0.7
,9月实际销售量为500
千克,
原来预测该月销售量为480
千克,则预测10月销售量为50千克。
选择一项:
错
题目6
适用于销售波动较大的产品的预测方法是移动平均法。
篇3
Yan Zaoxiang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济宁 272137)
(Shan Dong Career Development College,Jining 272137,China)
摘要:管理学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关注与欢迎。本文作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个人长期管理学授课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个人在管理学教学中对于案例选择与运用的一些体会。
Abstract: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s has been the key content of teaching reform; case teaching draw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become popula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individual long-term management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individual experience about cas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management teaching.
关键词:高职院校 管理学教学方法 案例选择与运用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s;cas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313-02
0引言
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各种名目的《管理学》课程,旨在培养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乏味的单纯理论说教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恰当的案例教学就越来越受重视和欢迎。
管理案例教学法,据说20世纪初首创于美国哈佛商学院,随后风靡各国管理学界。长期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管理案例就是对某个组织的管理场景作出客观的描绘,将管理的实践活动用文字详细的概括和反映出来,这些管理活动或场景通常极具典型性。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某个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运用所学管理理论从旁观者角度审视案例中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得当与否,甚至让学生一起进入被描述的管理现场,充当其中某一个管理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寻问题处理与解决的科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身临管理场景,增加管理的亲身体验,弥补实践不足的缺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以及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从另一角度做到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管理艺术的升华。
笔者在管理学教学中也一直倡导和实践案例教学法,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多年的管理学教学中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1管理学教学案例的特点
首先,管理案例选择是否得当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好的管理学教学案例至少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1 针对性我认为这是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案例选择的首要要求。这点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所选案例要针对所学理论要点,能够使学生知道运用哪个理论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再者是案例选择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很多人动辄长篇累牍地给学生讲通用的CEO如何,或者IBM的总裁怎么样等等,这些对于专业管理人士来说,可能确实能从中学到不少管理理论和知识,但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起点较低,将来大多是作为基层管理者,而且以后可能也少有机会能进入这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他们就会觉得这些离自己很遥远,对自己没有用,从而失去阅读学习案例的主动性,更不要说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讨论了。
当然,国际知名公司的经典案例不是不可以用,只是用的时候一定要取舍得当,切忌空、全、大。
1.2 接近性一般来说,人们对不熟悉、不了解或与自己没有密切联系的事物,是不太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案例不仅来自于书本,还直接来自于生活,注重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学生比较了解或易于理解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要做到这点,首先老师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在我们身边时刻都会发生一些和管理有关的事件,这些事件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也或者注意到了但没有和管理理论联系起来,如果老师能把生活中的这些事例拿来作为教学案例,就能让学生觉得管理并不是那么深奥,管理就在我们身边,管理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习管理真的很有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
因为教学工作的原因,我自己首先在生活中就注重把日常事件和管理联系起来。如,我在生活中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我曾经在一家市内知名的洗车行办过一张洗车卡,这家洗车行曾经因优质的服务而生意兴隆,当然价格也比一般洗车行高。但后来的几次消费中,我发现每次洗车等待的时间特别长,而且洗的不如以前干净,翻看他们的顾客留言簿,也是诸多抱怨。有一次,刚好老板也在,我简单的跟他交流了一下。老板也承认我反应的问题,但他也很苦恼。虽然工资多次提高,但员工依然不好招,员工少,效率就低;再者员工的待遇包括底薪加提成,员工因为想多拿提成,所以就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后来,我就把这个事情整理为一个教学案例――《洗车行老板的苦恼》,拿来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针对文中的现象,我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你认为这个洗车行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根据平时学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沟通知识等提出很多不错的解决办法。
当然除了老师要理论联系实际,也应多鼓励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管理故事,进行评价和思考。
除了把生活中的管理事件随时带进课堂之外,学生也需要认识了解更多的企业管理事例。对此,也应尽可能选择学生能够熟悉了解或与其有一定关联的企业。你跟学生讲一些工业企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或不感兴趣,但讲宝洁、肯德基等这样的日用品生产企业或服务性企业,就简单的多,因为大家都有可能使用过其产品或消费过其服务,对他们不陌生。
1.3 时效性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注重知识更新,能及时把具有时代特色的案例补充运用到教学中。很多新近发生的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都可以作为或正或反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评价。如曾经的三鹿事件,以及闹得沸沸扬扬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事件甚至今天的双汇瘦肉精事件等等,无一不折射出管理的理论,都可以作为典型的管理教学案例。这些企业和现象都是最新的,而且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这要比那些专门设计好的标准案例效果要好的多。确实,每当使用这样的案例时,学生都表现出极高地学习热情,对问题的分析也非常深刻、透彻。
在管理的课堂上,可能有不变的理论,但没有不变的案例。试想一个可能已经没落或倒闭的企业,我们还在津津乐道它的成功经验,怎么会有说服力?一堂好的管理课,老师就应做到与时俱进,把最新的、最近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1.4 启迪性我们分析任何一个案例,绝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案例本身。好的案例应做到能引人思考、发人深省,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教训或学习经验,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根本意义所在。
1.5 趣味性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整体文化素质等较以前低,且学习主动性较差;二是心智不成熟,喜欢新奇刺激。基于以上两点,教学中所选案例是否具有趣味性也应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方面。
个人认为,管理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严肃的课程,如果再一味地采用那些一本正经的案例,就会使其过于枯燥了。如给学生讲创新,你给学生讲汽车、飞机等创新,他们可能不感兴趣,但你讲芭比、讲各种企业稀奇古怪的产品和促销手段,学生反应就很热烈。
2案例使用方法
再者,案例的应用模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于案例运用的程序,笔者不再过于赘述,主要是谈谈个人管理学授课过程中处理使用案例的一些方法。
2.1 举一反三法简单介绍完某一理论要点后,可以先给出一个典型的案例来佐证这个理论,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例。这样能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2.2 情景模拟法另一种是我会根据课本上的理论来假设一个问题,由学生来讨论解决。如讲到管理者应具备平衡协调能力的要点,假设特定的情景下你和上司之间发生矛盾,你会怎么处理?让学生从下属的角度而不是上司的角度来看待处理问题。学生给出的解决办法五花八门,我会具体分析每个人的办法的可行性,最后让学生来归纳哪些是最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2.3 正反对比法有时候,给出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从比较中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我讲到企业文化时,给学生介绍了两个价值观念不同的企业截然相反的命运,建立健康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4 角色扮演法教材中某些章节内容如员工招聘等,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营造一种逼真的现场氛围,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等。
总之,上一堂管理课就像做一道菜,选好料(恰当的案例),再加上厨师(老师)的高超厨艺(得当的教学方法),定能做出一道美味。
参考文献:
[1]单凤儒编著.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执业药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药事管理学》课程是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本课程内容具有文字叙述多、政策法规性强、知识点多而分散、信息量大、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时效性强等特点[1],学生感觉难以理解,掌握起来较难,这将影响毕业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可间接反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改革为导向,对《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达到提高通过率的目的。本文以2016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的新变化为导向,结合《药事管理学》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构建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其职业技能,将学生培养成有执业药师素养的药学服务型人才。
1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
《药事管理学》考试大纲变化最新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对药事管理与法规的考试大纲进行了修改,对药品的使用环节进行了重点考核,强调了考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出了“以用定考”的新思路[2-3]。增加的内容有: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兴奋剂的管理;变更的内容有:将“保健食品管理”变更为“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管理”等。
2《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药事管理学》课程的传统教学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相关知识点、法规等采用PPT或者板书等方式向学生进行一一讲授。具体而言:(1)惯性思维难以克服。多数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主要让学生熟悉法律条款,达到记忆的目的,因此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讲授法规条款,并不去思考深挖,立法的原因何在?法律实施效果如何?而学生在学习课程时,也是存在一定的惯性思维,仅仅对课程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为了考试而去学习,导致这门课程变得乏味。(2)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目前,《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与学校及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学时受限、学校与企业联系较少等诸多因素有关,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实现,对于具体的药品生产监督、药品经营监督、医疗机构药事等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更是望尘莫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较差,将来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事管理学》通过率也较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药事管理能力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即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实际的药学管理工作。
3《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3.1.1结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实时增加最新法规药事法规存在一定的时效性,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滞后于药事法规的制定,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在选择最新出版《药事管理学》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对最新改动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内容进行补充,可增加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管理的介绍,补充教材的不足,实时传授最新的法规知识。3.1.2知识结构的层次性整合为了提高和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便于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知识结构的层次可分为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两部分,基础模块包括药品的监督管理体制、药师、药品;应用模块包括药品生产管理法规、药品经营管理法规、药品使用管理法规[4]。通过整合后,所需要讲授知识点的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不同层次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3.2.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模式是《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目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开展互动讨论和学习,提高学生自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供讨论的案例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保证所举案例的真实性,教师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焦点访谈》等节目资源获得真实可靠的案例,比如在进行介绍关于假药与劣药的区分及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内容时,可以引入经典的“毒胶囊”事件,“欣弗”事件等,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6]。其次案例的典型性,所选的案例应该包括教学中的知识点,学生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比如介绍品与的管理相关内容时,举例青少年因滥用联邦止咳露成瘾的事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品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借此机会让青少年认识到要珍爱生命,远离。再次是案例时效性,不能将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及新闻报道的相关资料,并与当前的热议话题相结合,与学生达到共鸣,围绕案例发表看法进行讨论[7-8]。3.2.2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将《药事管理学》的课程内容设计成不同的工作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药品的识别与分类内容时,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和任务,将学生分组后,教师与校企合作的药店联系后,带领学生到药店去找出各类相关药品:包括进口药品、中成药、外用药、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等,识别药品后进行记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与传统课堂讲授教学相比,学习效果显著提高。3.2.3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优点在于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可发挥本校与本地多个医药企业和药厂合作的优势,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9]。比如介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的药厂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在讲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时,可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医药公司参观学习,熟悉实际工作中药品是如何进行批发和零售。3.2.4讲座教学定期邀请相关医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药事管理的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药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与之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考核模式的改革
《药事管理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在满足学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该以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为指导,建立相似的练习题库,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和记忆主要内容。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题型都是选择题,以单项选择题居多,而以多项选择题难度最大,因此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作为高校的学业教育,其教学内容往往是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因此,我们在期末考试试题设置上,应在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现有题型基础上,增加名词解释、案例分析等题型,以检验学业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达到了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要求。4结语《药事管理学》课程作为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和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高校教师应充分解读《药事管理学》实际教学内容与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的关系后,根据资格考试要求,构建教学新模式,实时关注最新法律法规,注重体现授课中知识结构的层次性;以案例教学模式为中心,辅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结合现场教学和讲座教学等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兼顾高校学业教育和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要求改革考核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励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适应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需求,将学生培养成有执业药师素养的药学服务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奚苗苗,段佳林,郭超,等.EBL、CBL、PBL综合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6,32(2):43-46.
[2]李琳,刘叔文.以执业药师考试为导向的药学本科生教学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39-41.
[3]赵颖,郑一敏,宋丹.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改革策略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129-130.
[4]饶君凤,吕伟德,陈郁.《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2,(19):134-135.
[5]韩薇,杨瑞虹.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及效果[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3):78-79.
[6]黄皓,袁晓玲.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联合运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12):113-116.
[7]朱虹,刘兰茹,兰恭赞,等.基于专业思维能力培养的《药事管理与法规》多案例教学应用[J].中国药事,2016,30(6):540-544.
[8]唐冬蕾,辛征骏,张珵.基于执业药师人才培养的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77.
篇5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问题;建议
管理学的形成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由此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潮。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其教学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影响管理学教学成效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单从教学层面上看,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将影响管理学教学的成效:
一、管理学教师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策略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型学科,科学管理的兴起、行为科学的产生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对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管理学教师,广阔的知识面,多学科背景是极为必要的,只有自身对管理学的理论和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果教师缺乏多学科背景或者知识面狭窄,会严重影响到对于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管理理论学派及研究对象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了教学难度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第一步。随着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行为科学理论随之产生,其中以梅奥的“社会人”假设为代表。继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论之后,以西蒙的“管理即决策”的管理科学理论产生。直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涌现出了各种新的管理思潮,如学习型组织、公司再造等,我们将之统称为现代管理论。除了容易令学生混淆的管理理论和学派,管理学中的组织、决策、计划、领导、激励和控制这几种要素包含的知识点复杂多样,仅一个“激励”就包含了三类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结果反馈型激励理论),三类理论又分别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观点,如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代表理论包含了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显示性需要理论和成就需要理论。由此可以看出,管理理论学派复杂多样,管理各要素知识点复杂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各个理论学派之间存在的关联及先后顺序,除了让学生了解管理各要素,还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三、案例教学法的不当运用影响教学的成效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选取很困难,现有的案例资料大多较为陈旧且对于知识点的涵盖比较单一、生硬,除此之外,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大小不一,形式化的案例教学时有发生。
四、传统授课方法的单一运用降低学生学习热情
部分管理学教师沿用过去传统的授课方法,填鸭式的教授学生管理学知识点,从定义到内涵,从特性到功能,从途径到作用,延续一贯的教学方式和风格,教学毫无创新,对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管理学教学成效。
(一)梳理学科脉络体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由众多学科支撑的交叉型学科,涉及范围广,研究对象复杂,管理理论和学派多。因此清晰明确的学科脉络体系,贴近生活的学科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理清管理学的学科脉络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学习,所谓纲举目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学科,这是有效开展管理学教学的第一步。
(二)有效利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实践
科学的选取教学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针对现有案例陈旧、知识点涵盖单一和生硬的情况,一方面,学校应该尽可能的投入资金购买可用于管理学教学实践的管理案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每年都用大量的资金购买最新的管理学实际案例,将其用于管理学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现有案例进行慎重的筛选,力求案例教学落到实处,不能将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三)尝试新型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管理学教师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其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管理学中的头脑风暴法、圆桌会议、德尔菲法等讨论和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新的授课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提高其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的成效。
(四)引导学生进行管理实践,提高管理理论水平
通过管理实践活动,学生对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思考。因此,管理学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篇6
关键词:博弈论;本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51-02
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最新发展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那就是博弈论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科研以及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应用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许多高校的经济与管理专业都与时俱进地将《博弈论》作为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由于《博弈论》发源于运筹学,对数学理论的要求较高。尽管博弈论中许多案例(例如“囚徒困境”、“性别大战”等)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但一旦从形象的案例讲解转入到抽象的理论推演,学生难免会遇到较大的学习困难。因此,如何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理论又能够加以运用,就有必要对大学本科阶段的《博弈论》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博弈论课程的教学特点
1.教学过程通常浅入深出。谈及博弈论,人们往往会想到“囚徒困境”、“田忌赛马”等经典案例,这使得博弈论的内容显得比较生动,也易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此,通常博弈论的教学会以简单的案例分析为切入点,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但随着讲授内容从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分析,逐渐向合作博弈、演化博弈、重复博弈等较为复杂的博弈分析过渡时,往往会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定理和推演方法。这使得博弈论的教学体现出浅入深出的特点。
2.需要较好的数理基础。早期,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经过科学抽象化的博弈理论,一般采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述。例如,对问题的描述是以集合的形式表达,对关系的刻画是以函数形式表达,并通过严谨的数学证明得到最终的结果。这需要本科生在此前具有较好的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基础。
3.应用范围广泛。由于真实的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使博弈理论可用于经济、政治、外交乃至战争等广泛的领域。博弈论可以将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数学的抽象,并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揭示该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最终结果[2]。例如,演化博弈理论,有助于理解生物种群之间的进化行为;信号传递原理,有助于理解军事中的策略互信行为;委托—理论,有助于理解劳动力市场的抉择问题以及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问题。
二、博弈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支撑还不够丰富。博弈论的教学必须以案例作为引导,这需要课程案例具有以下特征:(1)案例必须紧密联系现实;(2)案例要能充分体现一方面的博弈思想;(3)案例需具备一定的参与性,使学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深刻地感受到博弈的法则。尽管在博弈论的教学中已经累积了一定量的案例,但仍显得不够丰富。特别是对于经管专业的本科生而言,需要把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以提高学生分析经济现象以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2.数理推演比较枯燥。博弈论中的数理推演较为复杂。国外学者普遍认为,要理解博弈论的数学精髓,那么测度论、随机过程、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数学分析、拓朴学等知识是非常必要的[3]。例如,在纳什均衡存在性的证明,就需要用到Katutani不动点定理[4]。而现在许多高校经管专业本科生都是文理兼招,由此导致学生的数学功底不一。因此,教师讲授难度较大,学生也不易理解。
3.实验与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博弈论实践性较强,需要运用实验教学手段来使学生作为直接利益主体参与决策,并引导他们分析博弈结果背后的内在驱动机制,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但是,许多学生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参与的积极度有限;同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和深化。这使得实验与实践教学不充分,即使学生掌握了理论模型,也难以用于实践,导致“学”与“用”脱离。
三、互动式教学的应用探讨
从上述分析可见,将互动式教学引入博弈论课程具有鲜明的意义。第一,通过亲身参与,有助于学生理解博弈基本思想;第二,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模型,并促进学与用的结合;第三,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博弈论课程中,尝试性地进行互动式教学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地为博弈论中的基本思想寻找可供学生参与的游戏。例如,运用“猜数字”游戏来呈现重复剔除劣势策略的思想、运用“山地攻守战”游戏来讲述共同知识的含义、运用“模拟选举”游戏来分析中间人选民定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常会按照既定游戏规则让学生分组参与,并记录下游戏过程和结果。而在对博弈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时,还往往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博弈中的奥妙,进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刻理解博弈的主要内容,恰当地设计游戏规则使得其趣味性更强;同时,需要赋予一定的游戏奖励,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①教育是一个兴趣导入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要在一堂课里面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合理掌控行课节奏,使趣味教学贯穿于课堂进行的始终,而不是头重脚轻。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安排,使学生感到博弈论的学习,是在“玩中学、乐中学”的氛围中进行的。
3.注重思想传授,淡化数学推演。互动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博弈论的重要思想,能够运用该思想去分析一些现实问题。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推演,只是简单介绍其基本过程,② 而将其内涵的思想融入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篇7
(一)部分《管理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滞后,教材选用模式化。
目前,我院的《管理学》教材完全依赖引入教材进行教学,与我院学生实际的知识素养基础与培养目标不同步。
(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重视理论模块,实践模块的教学学时安排不完善,且部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新意与创新。
(三)部分《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机制单调,依旧保持在一张试卷、一份作业的笔试答题考核的模式阶段,出现学生应付上课、应付考试,教师任务型组织教学、任务型考核学生的模式化考核范式。
(四)《管理学》课程教学依旧属于任务型的课程教学阶段,教师教学基本上还是处于完成课时目标的制度化模式中,无法对从专业角度对《管理学》课程作出新思维、新趋势的研究与探讨,全院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既没有精品课程与核心师资,也缺少对教学资源整合与师资后续培训的跟进。
(五)部分《管理学》课程教学缺乏相关的学生实训机制,管理活动的实践环节不足,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鉴于以上我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再结合我院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发展趋势等,我们务必针对《管理学》课程教学做出改革与创新。《管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综合层面的指导与微观层面的操作。以下从微观层面的六大可操作性的构思出发,实施《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科学、实用之处。
一、创新《管理学》教材的新知识体系,编写我院实用的《管理学》教材,全面进行学生教材与教学案例参考书的改革与实践
目前,我院部分《管理学》教材选用脱节。各系(部)选用的诸多《管理学》教材,在知识框架与理论体系上大体上沿用国内本科院校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教程,存在着理论体系前后脱节、知识层次构造单一、案例借鉴较为空泛、教材内容难易不定等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缺陷。
因而,我们需要从我院归属于高职高专类的职业技术型高校层面出发,在学生层次、专业设置、师资储备、教学资源等层面作出调整,建构我院最贴切的《管理学》教材体系。在管理学大类核心师资的主导下,我们需要从《管理学》教材编写入手,打破传统的教材框架尘封固定的模式,专注编写一本我校各专业必修与选修最实用、最客观的《管理学》教材,坚持在新教材中以创新性的结构体系、多元化的适应模式、实证性为特色,适合于不同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教学需要。
二、创新教学内容,全面重构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的知识体系与范畴
现有部分《管理学》教材的内容主体覆盖面广、知识层面较为空洞,与高职高专的教学实际脱节。尤其在教学内容的知识编排上延续一下流程:管理的相关概念――管理学思想――管理环境与道德――管理的基本职能细说――管理学新发展学说与趋势……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
首先,我们需要从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开设的教学宗旨出发,从教学学时、理论体系、实务框架、案例探讨等方面重新建构教学内容。这些建构将会呈现在第一步改革中新编写的《管理学》教程中。在动态、静态、整体、局部等涉及到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的知识面立足,运用知识框架的总述――分述――总论等知识建构模式,对我院的《管理学》课程内容作出改革。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学》专业知识讲授时,我们必须保证传授专业知识要精,增加相关知识要泛的目标实现。必须要使专业知识的严密性、科学性、规范性,保证所传授专业理论的正确、清晰。必须将专业化的知识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语言,深入浅出,必须开阔专业视野,增加相关知识的实践讲解,随机增加相关现实案例分析。比如增加相关诸如企业文化、战略管理、MBO、企业战略、HRM等相关实务管理的案例教学,才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丰富有趣,从而保证知识层面的深化与丰富,不能把课堂教学理解为简单的专业知识传授。
另外,我们要坚持在内容上以管理思想启蒙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各种类型组织中涉及的各种管理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引导学生使用管理理论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管理问题,在教学内容中强调培养优秀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改革以往的课程教学方法,践行新的指导模式
目前,部分《管理学》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延续高校课程的教师主体、学生辅助的课堂教授方法,缺少新意与创新,理论体系与管理活动的实践操作脱节。从而形成了一种教师主讲、学生细听、教师主论、学生静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本《管理学》教材就是学生学习、辅导、领悟《管理学》知识的全部,已经完全违背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院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务必在教学方法与方式范畴中进行改革,打破现状弊端,做到教、学、行一体化。
首先,我们需要接受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教材内容为主线,案例探讨为辅线;培养学生的管理学的理论与实务素养为主导;讲授为中心,案例教学为延伸。
其次,我们需要实践以下新的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法;第二,分层(目标)教学法;第三、专业(方向)区分指向教学法;第四、能力导向教学法;第五、实践教学法等。
四、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改革传统的书面习题作答的考核办法
目前,部分教师选用《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与枯燥。现有《管理学》课程在对学生的知识考核中,延续着书面纸质的闭卷考题的形式,简单的圈题、背题、答题等脱离《管理学》教学目的与意图的考核方式,已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课程教学检测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对《管理学》课程考核机制与方式作出改革,建构新的考核模式与衍生模块。
我们需要作出以下的考核方法与方式改革:
第一,课堂案例探讨考核;第二,章节实训作业考核;第三,管理实务的项目策划考核;第四,知识风暴与头脑风暴考核等。
五、整合师资与教学资源,培养《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力量
目前,我院《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力量不足。绝大部分相关专业的教师属于理论型、学院型的教学人才,基本上延续“高校专业学习――高校教学岗位就业――高校教学科研”的人才发展路径。这样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处于基础化、理论化的阶段,不明确管理学理论知识体系的新发展,不清楚社会对于管理实操型人才需求的标准。同时,缺乏对教研活动与交流的导向性认识。
鉴于此,我们务必结合我院教学资源的现状,作出以下改革与探索。
(一)整合师资,打造实务型师资队伍。结合我院实际,重提《管理学》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与实战经验,尤其对于实际管理活动与流程务必清晰与熟悉,在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团队协作、MBO、ERP、TQM、JCM、CI、文化建构等诸多最前卫、最重要的管理实操技能方面,重新对专业教师提出实务型培养建议。
(二)培养教研综合性师资队伍,通过学术交流、教学研讨,教学方法改进、教材教案编写等方式,打造了一支科研教学双肩挑的核心管理学教学团队。
(三)制度化激励教师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扩展《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综合知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院管理学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现状,务必要求教师依据综合知识型教师的目标要求自己,保证自身不断学习从而为课堂教学输入新的知识血液。在规范的备课环节之外,我们应该从书籍、网络、电视、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扩充知识视野,必须增加最新、最全的实践管理活动的知识,以备随机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传授给学生。
(四)联系校外一线管理实务型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引入利于我们管理学教学活动借鉴的经验与模式,提升管理学教学与指导技能。
六、创新校企合作与学生实训机制,进行教、学、行一体化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务必要以就业为导向,这也需要在阶段性的课程教学中贯穿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我院,《管理学》课程属于专业课基础课,但是在部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课堂教学组织、实践教学安排上没有紧紧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鉴于此,我们需要坚定做到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深入到人才市场、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调研,从而对《管理学》课程作出以下的改革与探索。
(一)在这一模块的改革期间,我们务必做到三个原则: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为基准的原则;督导教师参与实训为依托的原则;实现校企互赢为目的原则。
(二)依据经管类、工程类、狭义的管理类等各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差异性,由各专业结合实际的实训背景下,动态的渗透管理学实操知识的训练,不可以模式化与范式化。
篇8
1.课程定位不明确
在信管专业中,软件工程主要指导学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及维护,侧重系统的研发和维护的原理和方法。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则是让学生全面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知识面广,但内容浅显。两者在系统开发和维护部分的内容上存在交集,部分院校因此未将软件工程加入专业培养计划。另外一些院校为强化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将“软件工程”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同时开设,出现课程重复的现象。这些都是软件工程定位不清晰的结果。
2.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信管专业中的软件工程与诸多信管专业基础课程联系密切,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目前部分院校的课程体系将软件工程与管理学、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显然不合适,教学安排缺乏层次性。
3.师资力量存短板
信管专业教授软件工程的教师几乎都毕业于计算机专业,不仅缺乏管理学相关知识且在教学思想上沿袭了理工科的风格,偏重程序研发流程,忽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导致学生把管理信息系统等同于一般的计算机软件,使得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认识不足,甚至产生误解。此外,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实际参与大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缺乏实际的研发经验,故难以全面、深入地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研发过程和特点。
4.适用教材缺乏
一方面现有信管专业软件工程的教材大都沿用自计算机专业,着重从理论方面介绍各种经典分析和设计方法,所选案例也缺乏与管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结合,且很少结合最新的设计方法和工具进行介绍。这种教材选择方式难以和信管专业内的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自身形成知识孤岛,无法体现信管专业管理为主、计算机为辅,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同时也不能反映信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本质区别。
5.教学方法古板,实践不足
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多为以往研发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点多以各种概念、原则、规则和要点等形式出现,缺乏完整案例,内容抽象晦涩,教师多采用单向注入和强行灌输的教学方式,不利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此外,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庞杂,无法为软件工程分配足够的实践课时。其他系统开发相关课程,或因项目过小而无需使用软件工程思想,或因课时限制而侧重系统的实现和测试方面。这些问题导致软件工程思想难以完全付诸实践,使学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训练。
6.学生评价机制不合理
成绩评定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指标。本校统一采用“平时表现+期末笔试”的考核机制,比例为3:7。其中,平时表现包含期中考试成绩、日常考勤、课后作业和实验成绩等。这种成绩评定机制存在诸多问题:(1)期末考试比例过大,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表现。(2)闭卷理论笔试不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难以考查知识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3)笔试为主的考核机制容易诱使学生产生应试教育的倾向。
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若干对策
针对信管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问题,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1.明晰教学定位
信管专业的定位是计算机和管理的交叉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信管专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在信管专业中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分析、设计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鉴于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并非所有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因此,软件工程在信管专业中的定位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方向而异。系统开发方向的学生应把软件工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而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则作为专业选修课选修。
2.优化课程安排
软件工程的目的是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学生选修前需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库知识。而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结合管理、会计和运筹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因此,软件工程的安排应置于数据结构、数据库、程序设计、管理学和运筹学等课程之后,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之前。在课程设置上,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等相关课程组成课程群,相关任课教师以团队方式备课。每学期期初和期末,同一课程群的教师互相交流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各自调整后序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课程群方式可以有效加强课程间的平滑衔接,强化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有机结合,提高课程安排的层次性与合理性。
3.建立合理的教师培养机制
教师培养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加强与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业的交流。围绕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引入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培养机制,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组织软件工程及相关课程组构成的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合作项目的研发,如校内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开发项目、科研项目的系统实现等。在教学任务之外,学校应鼓励任课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参加项目见习,甚至直接参与项目研发,提高教师的研发能力,更新知识储备。同时,教师的考核体系应根据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分类评价,软件工程等应用性课程的考核机制应加大对实践的要求,鼓励科研与知识应用的结合,真正实现应用型培养的发展方向
4.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要求都较强的特点,采用案例驱动的方法开展教学,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案例当中,通过“学中练、练中学”的模式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的项目展示,方便理解和消化吸收。此外,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实际的项目训练进行提高,进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的目的。项目训练以学生分组的方式进行,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项目类型以中型管理信息系统为宜,来源可出自教师自身的项目或者协作单位项目中的子系统,也可以学生提出由任课教师审核通过。项目结束时,学生必须能够提交可正确执行的程序,同时提交相关的系统开发文档,文档要求严格按照国标GB-T8567-2006编写。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项目管理人的角色监督项目的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错误,同时回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这种方式既让学生清楚了解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也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完善教学资源
信管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辅导资料、教学案例等)的安排和设计应按本专业的需求进行改进和完善。首先,调整教材内容的编排。软件开发技术知识点需要与时俱进,已被淘汰的知识点应予以删除或以概述的形式介绍,同时增加近年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对其中的典型方法进行重点介绍,并配上相应的案例进行讲解。其次,修改教材内容的编写方式。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将以往逐条罗列的抽象理论融合到具体的教学案例中,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取出知识要点。该方法既有利于对枯燥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为进一步的知识应用提供极好的参考素材。第三,修改配套案例。案例选择中等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研发过程较为合适。案例规模不宜过大的案例,否则不适宜初学者学习;规模太小则细节不足。案例可以取自教学参考书,也可以是教师自身的项目研发经历,还可以源自合作单位的项目。第四,建立信息化教学实验平台。通过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的软件工程教学实验平台,师生能够无时间、地域限制地实现教学课件和视频等资源的共享、作业和课程实践的实时监控和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极大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6.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课程成绩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效果的综合评价,对学生学习起指向性作用,必须秉承公正、全面、客观的态度。第一、全面考虑学生评价要素。在教学过程中,除考勤情况、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等常规项目外,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和上交情况,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等也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因此,软件工程的考核体系可综合为以下三方面:(1)平时表现,包含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践成绩,包含课程设计和实验的质量和文档的编写情况;(3)卷面成绩,包含期中和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第二、合理分配评价要素的比重。评价要素的比重定量反映了课程各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为了突出软件工程以“理论为基础,重在实践应用”的特点,实践成绩的比重应与卷面成绩相当,也可以考虑使用课程实践成绩代替期末笔试。第三、客观评定评价要素。学生的评价要素通常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其中,各种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考勤情况等定量评价易于给定。相对而言,平时表现等定性指标需教师主观评定,易受到教师个人情感的影响,需要教师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般以良为基础,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给予优,存在迟到早退、作业应付或缺交、课堂纪律不佳等情况的学生则酌情给予中或差的评价。第四、丰富考核形式。除传统的闭卷笔试外,软件工程的考核形式还可采用以下几种:(1)课程论文:以个人为单位,就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和管理中的某个环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完成3000-5000字的课程论文。(2)课程设计:参考教学案例,采用软件工程思想,以团队方式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设计实现的完整过程,并编写相关软件文档。(3)开卷笔试:以论述和应用题为主要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解决系统分析、设计、测试和维护等环节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如按要求绘制程序流程图、软件结构图和系统流程图等分析设计图表,设计测试用例等。学生允许携带一定数量的参考资料,但不允许携带电子设备。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时安排综合使用上述方式。总体而言,以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代替期末笔试进行考核更符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总结
篇9
收稿日期:2013-10-12
作者简介:张明媛(1981-),女,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系统工程理论应用及灾害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
摘要:工程经济学课程是知识要素与实际工程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文章探讨了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并结合实例,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评价等,对高校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案例选择;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83-05
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又称案例研究(case study),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朗代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1]。1894年,罗伯特・伊(Robert K.Yin)为“案例研究”给出了经典定义,即: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Empirical Inquiry),它研究现实生活中的背景现象(Contemporary Phenomenon),在这一研究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的界限不明显,研究者只能运用大量事实证据来展开研究[2]。
案例教学目前在医学和法学教学研究中发展得比较完善,也取得较多的成功。在医学教学领域,教师往往通过不同的病例为学生归纳讲解同一类病情的不同患病方式和患病程度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大量的客观事实为基础进行案例调查学习研究和教学。在法学中,1829年,英国贝雷斯(Byles)就开始在法律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法院判决的每一起案例都成为法学院学生认真研习的对象。通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等形式,学生将书本上的法律法规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随后,案例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通过案例研究,可以认识和揭示在现象之下的事物的本质特性,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理论。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它强调教学过程中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忽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应该针对课程本身特点,选择和创新相应的教学模式。 工程经济学是现代化工程领域中的一门科学,它以知识技术与工程经济相结合为基础,利用经济分析方法,优化选择合理的方案实现工程技术目标,其意义在于最大化地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有效的运作。工程经济也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通过详细的分析对比,选择最佳的执行方案,帮助管理者或者工程师作出最明智的抉择。
在以往的工程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利用工程经济学知识对一个完整项目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学生缺乏项目实际生产管理过程的体验,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很难全面掌握工程经济学各个节点的知识,因此将案例教学引入工程经济学教学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案例教学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板书教材中的原理公式并对其进行讲解,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像是一台知识的接收器。时间一长,课堂往往会变得比较乏味,学习气氛也比较沉闷,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瞌睡等现象。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由“被动”的身份转化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参与者,犹如案例中的管理者或者工程师,对工程进行相应的经济评价分析,提出或者选择最合理的方案。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2.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来源于实际工程或者类似背景的典型事例,学生在进行案例探讨和分析时,不仅巩固复习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发现不足及时加以弥补,还可以接触到比书本知识更为复杂的实际工程项目建设背景情况,并且利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未知的复杂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灵活应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一名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尤为重要。
3.案例教学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论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教育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听从教师对课本知识的传输与讲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不符合新时代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要求。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而且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就案例研究、讨论会、课堂讲授、模拟练习等9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功能,对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这9种教学法中,案例教学在知识传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三个方面占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方面占第四位,而在对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居第一位[3],可见案例教学较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优秀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所必备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有少数院校采用案例教学、软件教学等教学方法,但由于工程经济案例库不成熟、软件教学对硬件环境要求较高等困难,案例教学方法的推广仍举步维艰,甚至出现案例内容不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4]。
二、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
将案例教学引入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和选择适当的案例,并根据教学任务及目标进行设置和筛选,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案例体系。张新平认为选取案例时要注意四点:案例要精、案例要实、案例要新、案例要深[5]。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案例选择原则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
1.共性原则
(1)典型性。案例教学的案例,应是某类工程项目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这类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来掌握某个知识点,并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
(2)实用性。教师在选择或者编写案例时,尽可能地贴近实际工程项目,学生能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进行调查研究,加深学生的感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目标性。教师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该案例是否能帮助学生获取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拓展学生思维,是否能实现某一教学目标。
2.特殊性原则
(1)时效性。工程经济学中的财务评级和国民经济评价都与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和行业规范等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工程经济学案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时效性,要使用或利用最新的规范制度。
(2)可拆分性。一个工程项目的工程经济分析往往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例如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等等,这就需要将一个具有完整背景的案例拆分为前后关联的复合案例,增强知识学习的连贯性,让学生全面掌握工程经济学的知识。
(3)交叉性。工程经济学课程与财务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有很多共同的教学内容。比如,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和复利法计算资金时间价值方法,这些是工程经济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财务管理学所要涉及的内容; 再比如,工程经济分析中的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概念,在一般的经济学教材中都有描述,因此,可以借鉴这些学科已有的教学案例。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将案例教学引入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一般可以分为课前准备、案例教学和总结评析三个主要环节。
1.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应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是对理论教学的巩固和提升。因此,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然后选择难度适宜的案例进行教学,实现“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在选择相应的案例之后,教师还应该深入了解案例的工程背景,把握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确定案例教学的具体程序等。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的案例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应根据不同的案例类型,建立工程经济学案例库。按照教学安排,将案例分为四种类型:
(1)课堂学习案例。这类案例可用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重在讲清原理和分析过程。课堂案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简短。课堂学习案例一般不宜过长,案例中的已知条件与数据应易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二是目的性。课堂学习案例的目的主要是供学生学习和掌握某一理论知识点或者某个公式,因此其涵盖的知识点相对比较专一,是建设工程经济学案例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适用性。工程经济学交叉性和综合性强,其知识点多而分散、繁杂,而课堂学习案例的应用正好能适应其这一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广泛运用这类型的案例分析来讲解概念、定理和公式,提高工程经济学教学质量。
例如,对某项目进行借款投资,年利率为12%,每季度计息一次,连续3年等额年末支付1 000元借款,求第3年末的借款总额为多少?
这个问题有两种解法:
解法一:
将名义利率转换为计息周期利率。
r'=12%4=3%
将支付期转换为计息期。
A=F'(A/F',i,n)=1 000×(A/1 000,3%,4)=239(元)
求F,
F=A(F/A,i,n)=A(F/239,3%,12)=3 392(元)
解法二:
将名义利率转换为支付周期利率。
i=(1+12%4)4-1=12.55%
求F,
F=A(F/A,i,n)=A(F/1 000,12.55%,3)=3 392(元)
学生往往在资金时间价值知识点中,对计息期小于支付期的计算问题不好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学生用第一种方法计算,一些学生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还可安排学生对案例求解的原理及个人理解进行讲解,安排另外一些学生对案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举例说明。在课堂学习中穿插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和讨论的方式,将课堂学习案例引进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工程经济学的知识,也加强了学生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
(2)课堂讨论案例。案例讨论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类案例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同一案例,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法会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讨论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较积极的学生带动比较被动的学生,使其充分进入案例角色,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二是总结性。课堂讨论案例可安排在每一章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用一节或者两节课对工程经济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经济分析和求解,将整个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总结该章知识并将其运用,加深学生对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三是复杂性。以一个课堂讨论案例来巩固和复习一系列的工程经济学知识点,这对案例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要求,相对复杂的案例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同时也能更加贴近与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工程建设环境,为学生日后工作中利用工程经济学知识解决工程经济分析问题打好基础。
例如,某公司投资拟建设一个机械加工厂。这一投资建设项目的基础数据如下:
A.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拟建项目的建设期为3年,实施计划为第1年预计完成项目全部投资额的25%,第2年预计完成项目全部投资额的50%,第3年预计完成项目全部投资额的25%,第4年项目开始投产使用,此时项目的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85%,第5年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95%,第6年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项目的运营期总计为20年。
B.建设投资估算。项目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的估算额为53 393万元,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为6 000万元。该项目的投资方向调节税率为5%。
C.建设资金来源。该项目的资金来源分为自筹资金和贷款。预计贷款总额为35 000万元,其中外汇贷款为2 700万美元。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换6.2元人民币。人民币的贷款,年利率为12.24%(按季计息),外汇贷款,年利率为10%(按年计息)。
D.生产经营费用估计。建设项目完全投入生产能力以后,全厂拟招工人1 000人,工资和福利费按每年42 000元/人估算。此外,每年经营成本为11 000万元,每年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估算为13 200万元,年修理费占年经营成本7%。各项流动资金的最低周转天数分别为:应付账款40天,应收账款35天,存货45天,现金30天。
问题:
①估算建设期贷款利息。
②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拟建项目的流动资金。
③.估算拟建项目的总投资。
这个案例涉及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类问题的基本知识点和主要内容:问题①考察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概念与换算方法,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首先应该将名义利率换算为实际利率后,才能计算;问题②考察了分项详细估算流动资金的计算方法;问题③考察了建设项目总投资的具体计算内容。
对于这类工程经济学案例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引导学生阅读案例背景和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实时把握案例讨论中的重难点部分,整个案例是对部分内容的总结和综合运用,难度比课堂学习案例大,因此在学生遇到困惑或者讨论走入误区时,教师应当及时解答和引导,以保证学生能正确分析案例,解答问题。
(3)课外独立思考案例。课外独立思考案例教学是在课堂上将案例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然后由教师统一时间对案例进行讲解。课外独立和思考案例教学节省了课堂授课时间,也让学生充分掌握工程经济案例相关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外独立思考案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独立性。这类案例是以学生课后自学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课外自学案例来巩固和复习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独自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普遍性。课外独立思考案例旨在课后帮助同学复习和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案例一般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学生能通过网络、书籍、报刊、文献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对知识进行疏通和学习。三是承上启下性。课外独立思考案例在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对课堂学习案例的拓展与补充,“启下”是指为课堂讨论案例、课外小组思考案例等较综合性、复杂性的案例学习奠定基础。
(4)课外小组思考案例。这类案例包含复杂实际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要求团队合作完成,团队成员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和相互讨论,共同完成某个项目的工程经济分析,或者对某个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进行经济学研究,是对所学的工程经济学知识的整体应用和把握。课外小组思考案例的特点有:一是综合性。课外小组思考案例往往涉及几章甚至大部分的工程经济学知识点,是针对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开展的工程经济分析研究,研究的方法也比较复杂多样,通过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案例将工程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二是交叉性。一个完整项目的工程经济分析,往往涉及工程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等方方面面,会用到与工程经济学相关的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管理学、会计学甚至运筹学的相关知识。三是实际性。课外小组思考案例往往是将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作为分析对象,这类案例的工程技术背景复杂,贴近现实,难度较大。此类案例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工作岗位中应用工程经济学解决工程项目经济分析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外小组思考案例教学应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案例的教学须在充分完成课堂学习案例、课堂讨论案例与课外独立思考案例教学后在教师引导进行,此案例教学是对前三项案例教学的补充和升华,是对工程经济学整体知识体系的疏通和把控。
3.总结评析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6]。总结评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教师方面。教师需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反思,从案例的选取是否恰当、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学生是否能解决案例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做好经验教训的总结,为下一次的案例教学积累经验,使案例教学真正能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科发展。
(2)学生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课后的总结也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以及交流讨论,不但可重新梳理一遍知识体系,更能培养自我总结的学习习惯,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教师的合理引导。案例教学必须以教师的引导为前提,即教师在案例教学时必须要有计划性,在适当的程度和范围内进行引导。二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应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处理好学生提出的或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三是应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教学视频等多种现代教学技术的恰当引入,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将案例教学引入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的课堂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不能盲目和急于求成,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特别是要逐步完善工程经济学案例库,这是将案例教学引入高校工程经济学课堂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西平.案例教学在“工程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业月刊, 2012(3): 83-85.
[2]余菁. 案例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J].经济管理, 2004(20): 24-29.
[3]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10): 39-41.
[4]周楠,闫淑荣.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3(5):87-91.
[5]张新平.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02(10): 56-61.
[6]王敏.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实验研究[D],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Cas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econom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ZHANG Mingyuan, LI Qian, YUAN Yongbo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P. R. China)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25日
目前,高职院校都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思想指导教学,但是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缺乏互动与交流、实践教学效果较差的现状,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概述
(一)管理学教学现状。《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的课程,涵盖的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科学方法。作为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课程,其教学的重要性和难度不言而喻。管理学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主要以老师讲授和理论灌输为主,讲解过程中结合的案例,与实际的管理模式结合不够紧密,由于该课程开设的广泛性,青年教师开始陆续补充到教师体系中,这部分老师缺乏实际企业工作经验,也没有机会参与企业调研和咨询,对管理学原理在各类组织中的应用缺乏实际的感受,致使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深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管理学课程特点。管理学基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点表明学生仅仅学习学校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有组织的实践教育始终是大规模扩招后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必须对管理学课程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第一,管理学教材学生一般自己看得懂,有较强的可自学性。这使得学生对课堂兴趣及听课价值的感受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灌输式教学,学生认为没必要认真听课和做笔记,就算没有认真听,也会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考前努力复习也会通过考试。
第二,抽象性特点。管理学中很多道理和结果都难以直观地看出来,这增加了学习的枯燥性和理解的难度,甚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混淆高职与普通本科的培养目标。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其办学的思想普遍带有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混淆的特征。这表现在:一方面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教师仍未摆脱自身原有的普通高等教育思维的惯性,对知识理论教学重视有余,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但教学内容易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另一方面重单一的专业技能训练,轻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致使目前许多毕业的高职生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上均显不足。
(二)管理学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高校的课程设置,既有综合素质教程,也有针对专业课程所设置的专业课。不同教学属性自然就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自然也会存在着不同的课程设置。而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领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当然也会不同。所以,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属性。许多高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属性,全部对管理学课程进行统一的设置,教学针对性不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当然也不十分理想。
(三)实践课程较少。根据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现今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并不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往往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成管理实践操作技能,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四)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在“工学结合”的思想指导下,不少高职院校虽然积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管理学实践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较差,主要表现在:1、校企结合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找不到校企结合点,学生到企业不能真正顶岗实习,大部分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只是在企业做普通工人的工作,成为企业急需的临时工(有时是因为订单多、赶货而急需更多的工人),谈不上管理技能的训练。2、校内实训薄弱;在利润驱使下,大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表面上很重视管理学的实训,但真正能投资模拟管理实训室的学校较少。3、实训教师极其缺乏。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乏有经验的管理实训教师。
(五)互动式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正确贯彻。互动式教学相对于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来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专题讨论、辩论、演讲、小组学习、社会实践等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目前,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中还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行。
三、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现存的这些缺陷必然要求对管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高职工商管理教学能够设计出更符合职业需求的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案,具有浓厚的工商管理教学特色。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管理类营销专业应培养“实用型人才”,非学术型人才;以培养中基层管理人才为主,毕业生能够作为现实工作中业务主管、部门经理等职位的后备人才,通过一段时期的适应和锻炼,胜任这些工作。这些方面的才能和素质,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主要是指适应社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强有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因此,既要注意培养具体的管理方法、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实践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管理环境,学会分析、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包括PPT课件、Flas、相关音像和录像资料等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电子教案、情景剧、管理游戏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一方面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料来源;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丰富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游戏、活动等多种类型的交互式教学,能够适应高职层次的教学需求。
(四)将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课堂。管理学理论是一门发展非常快的学科,为了处理好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也为了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选择一些知名企业作为管理学科学生的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组织和安排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和社会接受实践的锻炼;另—方面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企业家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管理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五)注重师生互动与交流,形成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学课程的特点,适应管理职业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管理游戏、管理沙龙等。
(六)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可根据学院当地的情况与企业签订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如建立小企业家训练中心综合实训基地。由管理教研室和企业分别选择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业务骨干共同担任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另外,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管理实训。具体有:1、企业资源。加强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机会,加强与企业家、重点工商业企业的合作和联系。将企业引进学校,鼓励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共同建设实验室,开发实验、实践、实习课程,并让学生顶岗实训,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的生产现场担任主力,在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2、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管理咨询公司、职业资格鉴定中心、行业协会力量,开展应用性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培训、实践教学开发与课程建设,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和联络,加强与市属政府管理机构的联络和培训;3、内部资源配置。争取院校配套应用性建设方面的资金,申请鼓励开发和实施实践教学优惠政策,争取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课程开发资金,引进实践教学和双师型人才,配备应用性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负责人,建立应用性课程开发团队。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国华等.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