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化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化教学案例

篇1

关键词:教学管理;项目化课程;教学任务安排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41―01

当前,我们正处在整个教育变革的潮流中,整个国内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轰轰烈烈,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稳居整个教改的前沿和重要地位,国内的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了项目化课程的重要意义,对专业教师的培训也不遗余力。目前,国内各个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基本对项目化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项目化课程这一领域中不断求索。但是,在全体教师学习项目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协助项目化课程顺利实施,却极少有人关注,尤其是教学管理的开始环节―教学任务安排。

教学任务安排过程是整个课程的初始阶段,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对于教学任务的安排以及分析大多是从教师或者专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对于在教学管理角度的探讨相对较少,而在仅有的从教学管理角度来整理教学任务安排的,也主要是从如何有效协调教师、班级、课程、时间以及教学的顺利开展角度出发。在计算机以及软件程序功能日益强大的今天,能够有效做到教师、时间、班级、课程不冲突已经不是我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如何让教学任务安排适用项目化课程的发展,从项目化的角度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内容尤其是课程任务安排的内容,才是我们此刻关注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着重讨论当前项目化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存在的问题以及简要分析解决问题的几个建议。

出于提升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的需要,我们就必须细化对教学任务安排过程的管理,使之可以协调时间、教师、教室、实验实训室及班级等各个方面,为项目化课程服务,推动项目化课程的顺利开展,而不是局限于原来的时间限定,盲目地将项目化课程进行分割。所以,我们关注的是课程教学任务安排的管理过程,即在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从辅助项目化课程实施、实验实训条件充分利用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相结合的角度,尽可能合理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安排布置工作。

借助于我们日常进行的教学任务安排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们发现,在教学任务安排过程中,最突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现有课程任务安排很多时候优先满足教师提出的在哪一个时间段上课便利的要求,然后才是考虑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以及项目任务的设置。教师对于课程、时间段的要求很少能够与自己的项目化课程设计相结合;第二,教师虽然有了项目化课程的理念以及整体设计,但具体单元设计仍然存在基本沿用原来的思路的现象,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相关资料整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看到整个课程任务安排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相同的课程会出现在同一时间段,教学硬件无法满足授课需要,造成教学资源紧张,同时,另外的教学资源却大量闲置。二是由于教学资源等过程管理的问题,造成教师更多倾向于先完成教学任务,对于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效果没有过多进行思考。出现上述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导致的,但是,教学资源的增加和改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如何充分利用现在的教学资源,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过程激励教师主动承担自己擅长的专业课程,积极思考新方法提高课程质量和提升项目课程实施效果,便成为当前我们着重要考虑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解决在教学任务安排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使教学任务安排可以真正为项目课程服务,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每次课程任务的时间长度需要合理商定。在项目化课程实施之前,依照常规的课程安排模式,每次课程任务的时间长度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接轨,每节40分钟~45分钟,每次2节或3节,最多考虑的是教师的授课时间以及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完全按照原来常规的课程体系来进行。但在专业教师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中,每一个项目,每一任务需要的时长不同,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同,这就可能出现有需要的教师得不到需要的教学资源,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安排任务完成后的时间等不同现象。

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要根据项目课程实际开展的需要,结合课程设计的项目来合理安排课程的时长,由教学秘书、专业主任、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协商,在确定好项目时长的基础上,再进行课程任务安排的最终技术处理,使得每一门项目课程真正体现任务化,也尽可能地将现有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基于项目化课程教学任务安排的合理性。

其次,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进行项目课程时长设计的自。项目化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所有项目的安排,对于项目中每一个任务所需要的课程时长、教学资源都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专业教师在清楚明晰地知道自己的课程需要什么的前提下,才能将整个项目全过程串联在一起,能够让教学管理部门有一个合理的认可,继而可以接受按照专业教师所提出的基于课程项目任务的发展过程合理安排课时和授课任务的要求,而不是被认为是随心所欲地只体现自己的上课方便和时间合适。

要完成这样的改变,就需要专业教师转变观念,不是只在课前准备自己的授课计划,而必须对自己整个的课程体系有一个清晰地掌握,真正按照项目化课程的任务顺利推进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第三,加强对教师的考核管理,辅助项目化课程的顺利实施。项目化课程能够真正顺利实施,教学任务可以顺利安排,离不开对教师的考核管理。尤其是给予教师在授课时长和教学资源使用方面极大的自以后,更是防止有些教师出于个人的便利,以实施项目化课程为理由,随意地调整自己的授课时长。所以,强化对教师的日常监督和考核,至关重要。对于教师的日常监督和考核,可以考虑:强化项目化课程的审核部分。在课程开设之初,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教学管理部门进行课程的审核,审核该课程是否合理地进行了项目化设计,所开设的任务、要求的时长以及教学资源是否合理;在项目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强化教学巡查和督导听课,核查是否真正按照项目设计的内容进行授课;强化学生的打分体系,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课程项目的内容。

基于项目课程实施效果的课程任务安排工作看似简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以及教师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仍然需要教学管理部门乃至教学管理者不断地努力,寻找合理平衡的项目任务与课程安排的结合点,使得课程任务安排成为项目化教学的助推器,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春梅.高校教学任务安排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9(05).

[2]陈遇春,王军.高等学校教学任务约定制度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

[3]张俊,徐翠萍.基于任务导向的制度经济学参与式教学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02).

[4]张丛林.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及实施策略[J].学校体育学,2013(32).

[5]王学东.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实践与交流[J].高教研究,2012(03).

篇2

一、教学转化的设想

教材对产后出血的介绍是根据整体护理程序设计的,为了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在尊重教材设计的基础上,依据认识的规律,即:实践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然后理性认识实践,构思产后出血临床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转化的设想。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给出一个产后出血的病例,让学生对产后出血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形成了感性认识,并由病案导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知识过程中,紧紧围绕病例引导的问题逐步深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再不断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病例中的问题,即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打破了以往先讲授知识,最后检测反馈的常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这也是我在本次课设计中的一个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要点。

(二)技能目标:能识别产后出血;能协助处理及护理产后出血病人。

(三)技能目标: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四)情感目标:在抢救过程中保持沉着冷静,抢救工作紧张有序。

三、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临床病例导入

患者刘某,女性,28岁,因“停经38周,下腹阵发性疼痛4小时”由家属陪同步行入院。入院检查宫高36cm,腹围108cm,胎位LOA,胎心142次/分,阴道检查宫口开3cm,先露头,棘平,未破膜。入院诊断:孕3产0孕38周LOA临产。入院后立即送入待产室,产程进展顺利,9:08自娩一男婴,重3950g,1分钟Apgar评分10分,5分钟Apgar评分10分,9:20胎盘胎膜自娩完整,会阴Ⅱ度裂伤,宫颈、阴道壁无明显裂伤。9:25出现一阵阴道流血,色鲜红,量约200ml。检查宫底脐上二横指、质软、子宫轮廓不清,按摩子宫时有大量血液及血块从阴道排出,量约600ml。心电监护示:脉搏12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87/46mmHg。在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之前,先让学生看发生在产房里的情况,提出“问题1:产妇出现了什么情况?阴道出血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产后出血的学习,提出学习目标:1.掌握产后出血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产后出血妇女进行护理评估及实施整体护理。并提出重点及难点。

(三)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

1.概述 重点解释产后出血定义,简要介绍该病临床发病状况。

2.病因 详细讲解产后出血四大类病因。

3.临床表现 胎儿娩出后阴道多量流血及失血性休克是产后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通过产后出血临床表现学习,结合病案资料要求同学们思考讨论“问题2:如果你是产房护士,你如何判断该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

问题思考 评估该患者病史,产后出血发生在胎盘娩出后,并且检查胎盘胎膜完整,宫颈、阴道壁无明显裂伤,会阴Ⅱ度裂伤,宫底脐上二横指、质软、子宫轮廓不清,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根据以上评估资料,可推断该产妇是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

由以上的思考引导出临床问题的处理,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4.处理原则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止血方法各有特点,应重点详细介绍。);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5.预防 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

6.护理评估 要求学生应用产后出血知识及以往学习的整体护理相关知识思考“问题3: 如果你是当班护士,如何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问题4:针对前面的临床病案,你作为一名产房护士该如何配合医生抢救?

(四)小结与反馈 及布置复习思考题

针对前面的病案要求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如果你是当班护士,如何保证输血的安全?2.该患者有效止血后,应如何护理?

四、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典型病例项目教学化设计不仅要求在临床中积极收集典型病例资料,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将这一病例所包含的知识点予以梳理,同时完善、整理及合理设计病例,让知识点潜藏在病例中,并紧扣病例设置问题,对病例灵活应用,让学生通过典型病例提示的浅显易懂的临床表现,深入追寻其内在原由根理,从而通过自主探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从授课过程来看,临床典型病案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究并举,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明显较好,课堂气氛活跃,绝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允许学生从各种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不轻易把教师自己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满意,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篇3

关键词:案例驱动;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

嵌入式系统是以微控制器为核心,将其嵌入到产品或设备中以实现其功能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系统。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覆盖了包括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工业控制、通讯网络、仪器仪表、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多个领域[1-2]。

与此同时,国家及企业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3]。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不少高校在信息技术类专业中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但课程的教学改革尚未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课程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从培养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人才角度来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是与实际脱节,培养的学生在嵌入式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利用规范的工程方法构建符合应用需求的系统能力,入职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3]。因此,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消除校企之间的鸿沟,提高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1嵌入式系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嵌入式系统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是软硬件结合,可以说任何嵌入式系统都是软硬件协同设计的结果;二是面向应用,嵌入式系统是通过嵌入到具体的产品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而嵌入式系统作为课程,它是一门软硬件相结合的课程,既包括比较复杂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又包括嵌入式软件设计,同时还涉及嵌入式应用开发中的一些工程经验和领域经验。另外嵌入式系统还有许多先行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组成原理等。这就要求嵌入式系统课程任课教师既要有比较扎实的嵌入式软硬件功底,同时具有比较丰富的嵌入式工程经验和行业背景。但现在大部分嵌入式系统教师在专业上要么偏硬(一般来自电子相关专业)、要么偏软(一般来自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经历大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丰富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经验,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既不能根据自己的实践工程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裁剪取舍,也不能充分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实际应用讲解,更多的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全盘照搬传授给学生,容易让学生觉得课程无用、无趣,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经过近十年的高校扩招,现在的大学本科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为大众教育,特别是对于二本、三本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普遍有兴趣广泛、思维灵活,但却不太习惯理论学习和思考、缺乏恒心和耐力、容易知难而退等特点。对于这些学生,如果采用传统的强调理论化、知识化的传授方法

来讲授嵌入式系统课程,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到嵌入式系统课程的魅力,无法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不能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老师自说自话,学生我行我事。最后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感到是一无所获,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即使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尽管他们能够硬着头皮学完课程,并且还可以做到考试成绩优良,但他们获得的只是应付考试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应付考试还行,但要真正面对一个实际的嵌入式应用开发问题,仍然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最后的问题来自教材方面。尽管近年来嵌入式系统教材出了很多,但大多都是以知识点来组织相关的章节,相互照抄,内容生硬,很少融入作者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缺乏相关的工程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分析讨论,学生也很难将抽象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并加以具体应用。文献[3]是目前ARM嵌入式系统课程最为成功的教材之一,其配套课件、实验资源都非常全面,但其教学内容大多以芯片描述方法来表述,很少启发扩展内容和工程案例,适合工程人员查阅,却不适合刚接受该门课程的学生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嵌入式系统教学经验,探讨基于案例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改革。

2嵌入式系统教学中案例设计思路

案例教学法以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实践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4]。

为了解决嵌入式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有用、有趣、建立学生自信”为指导思想[5],积极探索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大量引入活泼生动的教学案例和相关的工程应用。通过这些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化解课程的教学难点,减少学生学习课程时的挫折感;强调所学知识的工程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贯通课程的知识点,建立嵌入式系统整体概念,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承上启下,强调课程之间联系,并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2.1通过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4]。兴趣是学好嵌入式系统这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教学案例,让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就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

例如,在讲授PWM知识时,我们引入“两只老虎”播放控制的教学案例,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寄存器、分频、占空比等一些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论,而且可以欣赏到一段美妙的音乐。特别是当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完全可以利用PWM相关知识来编写代码实现音乐播放的时候,他们对所学的内容立即会变得兴趣盎然,甚至跃跃欲试。这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后面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成功也就水到渠成。

2.2通过教学案例化解课程中的教学难点

嵌入式系统这门课程涉及到不少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会碰到一些障碍。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晦涩难懂的原理融入到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中,就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而有效地化解教学中的难点,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引脚连接模块”的时候,由于学生暂时对GPIO、UART、PWM、I2C等概念还没有接触了解,这个时候,如果给学生讲解如何通过引脚功能选择寄存器的设置来控制引脚作为GPIO、UART0的发送功能或PWM输出功能,学生肯定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会从心里头产生畏惧感,丧失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这个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让你选明星”的教学案例,用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四大天王这些同学感兴趣而且熟悉的明星来代替GPIO、UART、PWM、I2C等抽象概念,并设计了相应的软件芯片,让学生模拟引脚功能选择寄存器的设置来选择相应的明星。这样通过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不仅给学生以亲切感,同时清除了初学时过多抽象的概念给学生造成的学习障碍。

例如,在学习“向量中断控制器”这一章节时,我们设计了一个“看看你能不能当 CPU?”的游戏教学案例,由一个同学充当CPU,多个同学充当不同的中断源,通过多个步骤的游戏训练,同学们对中断源及其中断通道号、中断使能、中断触发、中断响应方法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很清晰的了解,而且在教学案例互动中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2.3通过教学案例联系工程实际,突出课程实践意义,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一些实践工程案例,一则可以让学生建立这门课程“有用”的概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则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工程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UART相关内容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从PC机传输汉字点阵或图片到 ARM实验平台显示”的教学案例,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分析和讨论,同学们不仅明白了UART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而且也能体会这一小小教学案例的工程实际背景。随后联系到放置在路口、广场、车站等的 LED 大屏幕显示屏的显示内容传输更新的时候,他们就体会到了这个教学案例的工程意义。

当然,对于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教学案例需要根据教学的特点适当加以简化,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2.4通过教学案例贯通整门课程所学的知识

临近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感觉到嵌入式系统这门课程学到的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案例和知识点,缺乏一条“彩线”把整个嵌入系统的相关知识、技术串联起来,不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来看待课程所学的知识,更谈不上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个综合的教学案例来贯通整门课程的知识点,增强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整体理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完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课程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打地鼠》嵌入式游戏设计综合教学案例,该教学案例既涉及到嵌入式硬件相关资源的应用,如蜂鸣器、键盘、显示屏、数码管、定时器、中断等,又涉及到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的各个环节,如任务划分、任务优先级设计、任务间同步、任务间数据通信等。通过这样一个综合教学案例,既将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学的知识贯通起来,也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开发一个嵌入式游戏的步骤和相关技巧。

2.5通过教学案例承上启下,强化课程之间联系

一门课程结束后,在许多学生的概念中就意味着该门课程的彻底结束,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经常孤立地讲授一门课程,并不试图引导学生去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5]。在嵌入式系统教学中,我们强调通过教学案例来承担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嵌入式系统教学实践中,适当结合学生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特别是“数字逻辑设计及其应用”课程的知识,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现在所学课程的知识,同时也复习以前所学课程知识,进一步深化数字逻辑设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做到相关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和扩展能力。

例如,在讲授GPIO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跑马灯控制”的教学案例,要求通过GPIO控制74138控制接口电路,进而实现多个LED显示控制。这里的GPIO是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知识,而74138控制接口电路是数字逻辑设计中学过的。

例如,当讲授到定时器一节,我们设计一个“测量电容器容量”的教学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利用555电路所具有电容和数字频率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即:555电路工作在多谐振荡器模式下,当电路中的电阻确定时,电容值和其产生的方波信号周期成正比关系,来实现数字电容测量仪器。这里方波信号的周期可以由嵌入式系统的定时器知识实现,而555电路就是数字逻辑设计中的经典知识内容。

2.6通过教学案例为学生课程设计提供启发和素材

课程设计作为综合、设计、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学生不知道课程设计要做什么?或者不知道课程设计如何动手。通过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选题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如何进行课程设计提供了启发和思路。特别是我们在课程案例设计的时候,都为学生预留了一些扩展空间,给学生留下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挑战性的课题。

3嵌入式系统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学案例的设计应当紧扣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引入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以它作为载体来传授课程大纲所要求的知识,进而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案例的设计应当遵循“有用、有趣、建立学生自信”的原则。“有用”意味着教学案例应尽量来源于嵌入式工程实践,案例所涵盖的一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对于学生今后的嵌入式应用开发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有趣”意味着采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自信”就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对来源于工程实践的真实项目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让学生易于学习、参与、模仿,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3) 教学案例的设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和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教师在案例示范教学和讨论时应多提供几种思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4)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开放、互动,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创造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策划和安排,课堂中巧妙地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 案例驱动教学的更高形式是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要求通过一个或几个项目来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项目选题、教师要求、课程考核均提出了新的挑战。

4结语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从2008年开始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驱动教学,经过两年多

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甚至是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精神都有明显增强;受教学案例的启发,学生积极开展课程设计活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课程设计作品,并在一些嵌入式相关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获得“博创杯”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一项,“ZLG杯”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两项、优胜奖三项,等等;不少学生毕业后都顺利地走上了嵌入式技术开发工作岗位,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担当了产品技术开发管理职位。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案例驱动嵌入式系统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在运作上难度较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套有规律性的方案。老师需要在吃透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嵌入式开发经验,同时注意收集案例素材,设计理想的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组织上也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思考设计,在课后的学生辅导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作为一种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义德,汤书森,张北斗,等.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高等理科教育,2004(8):23-25.

[2] 周立功,王祖麟,陈明计,等.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 3版.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2.

[3] 罗嗣海,周立功,王祖麟. 新型校企合作培养零适应期应用型人才探讨:以江西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为例[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30(2):57-60.

[4] 渠丽岩.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谈案例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9(18):93-95

[5] 邓春健,李文生,杨亮,等. “ARM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3):94-96.

[6] 俸皓. 嵌入式系统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30):29-31.

Innovation of Case Driven Teaching for Embedded System

LI Wensheng, DENG Chunjian, LÜ Y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Zhongsh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528402, China)

篇4

关键词:企业应用;高职院校;数据库;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94-02

当前,国内高职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传统的高职课程缺乏与企业应用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主流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知识体系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项目课程和任务驱动模式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是高职教育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之一,并得到广泛应用。全国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实施教改过程中缺乏与企业相关的教学案例,这成为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目前仍存在项目与实践应用不一致问题。教学基本采用基础教材自带的案例,课程缺乏学项目选择及教学案例设计。

在进行企业应用研究及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基于企业应用的教学案例库是数据库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构建与企业应用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库,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实际应用,具备业务应用背景。本文就基于企业应用的高职数据库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基于企业应用的高职数据库教学案例开发原则

在数据库教学案例的选择开发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选择学生感兴趣、且又有广泛应用价值、基于企业应用的案例,例如: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企业客户留言系统等。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典型案例的选取与使用可以便于学生有效地去把握住解答问题的应用技巧和关键环节,以一个案例就能够集中反映出所有同类问题的共同特点和共同本质,能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中在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触类旁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在给学生讲解如何创建表的时候中,选择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中的登陆界面来详细给学生进行分析说明,给学生布置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去思考应该如何存放有关用户的登录信息,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既增加了成功的喜悦感,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2.针对性原则。基于企业应用的案例选择的难度要适中。如果案例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太难、太复杂,肯定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之,如果案例答案一目了然,过于简单,肯定也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够引导学生争论、思考、分析。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案例的针对性,要以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为依据,来决定在何种程度上使用案例,何时引入案例,采用什么类型的案例。

3.系统性原则。我们在给高职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应该首先整体规划一下所有的案例。特别要注意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和每个案例本身的完整性,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一个主题思想来编排案例群,而这个案例群由若干案例组成,那么教学效果将会相当的明显。

二、如何有效地基于企业应用来进行高职数据库案例教学

1.模拟实际开发环境,实现仿真教学。教师适时将自己教研和科研中总结的经验充实到课堂中,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现场故障模拟和实际问题解决环节,结合企业应用的真实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间接经验,比如Oracle数据库中增加了方案管理器,每个学生均可在自己的方案中操作,避免了以往数据库中学生互相干扰的弊端。

2.通过企业兼职教师引入实用案例。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了多个企业的数据库工程师为兼职教师,邀请他们定期到校给学生开讲座,讲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指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当前数据库软件业界的真实案例和最佳实践。同时,在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应该与这些企业的数据库工程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只有这样开发出来的教学案例才符合实际企业应用需要。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立体化互动式教学平台。相对于课堂上的讲授,大量的课程内容应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高职院校应该建设有专门的数据库原理课程网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学生可以从教学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学习内容,使教材向超文本形式演变,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及时获得本课程方面相关的最新理论资料和实践成果。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一些网络交流工具如QQ、E-mail、论坛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变成主动地探索知识。

4.结合专业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教学开发。高职数据库教学案例的开发应该结合所教学的专业方向,应该具有一定的区别性,不能所有的专业都用同样的案例,应该举出若干在该专业方向上的具体应用实例。如对于旅游专业,未来的职业会涉及到火车(飞机、公路)的定票系统、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酒店预定系统等一系列系统,这些系统背后运行着或大或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我们开发这一类的数据库教学案例,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习数据库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而兴趣和热情又是最好的老师。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有效地开发基于企业应用高职数据库教学案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将来企业应用的内容保持一致,对学生进行基于企业实际应用的项目需要的技能训练,这样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1):156-158.

[2]吴湘玲.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2):132-135.

[3]降惠.有关数据库教学模式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0,(6):105-109.

[4]张桂华.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147-149.

篇5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Case of "Configuration Software Technolog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 Changyi

(Anhui Institute of Career Academy, Tongling, Anhui 244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practical course project teaching cas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case study.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rocess of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

Key words configuration software; PLC; teaching case

0 概述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种类繁多的控制设备和过程监控装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已无法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通用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的出现为解决上述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业控制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用户能根据自己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的任意组态,完成最终的自动化控制工程。组态软件,又称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即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它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处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组态软件的应用领域很广,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

“组态软件技术”课程是高职电类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工程应用类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工业控制网络基础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工业自动化工程项目中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的软件平台,可对所监视的工业自动化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处理数据报警和系统报警、提供报表输出、提供脚本供二次开发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一种组态软件的应用技术,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业控制系统过程可行性、可视化的设计,为在工业自动化过程以及其他领域的监控、检测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监控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可编程控制器与应用”、“组态软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这三门课程是将工业控制网络系统为对象而展开研究的,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协调和连贯。本文通过分析案例教学的特点,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的普遍现状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案例,探讨“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及案例项目的过程实施。

1 “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鉴于案例教学的特点,在“组态软件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案例设计,需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案例设计以明确的教学计划为前提。在“组态软件技术”课程教学中,要根据电类专业的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学任务要求、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效果和对案例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实施过程控制。教学计划来源于教学大纲,案例、教材与教学计划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任务内容。因此,案例选取时,内容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工,使之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

其次,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要选择适合的案例,使案例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行性。所有的案例设计都是为满足“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编写的,因此选择案例一定要考虑案例的着眼点。案例的来源可以是工业企业的典型控制应用,比如某过程控制系统的监控,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路通灯控制、停车场车位监控、道路车流量控制等等。

再次,教学案例的设计符合教室、实验实训设备的要求。“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班级不宜过大,因为学生人数太多会影响讨论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板书、多媒体投影、电子教室、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实验实训设备须够用,尽量保证每人拥有相应的设备器材。

最后,教学案例的设计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为理论基础普遍薄弱,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案例的设计中要注意所选案例的内容与学生实践经验的关联性。

2 可行性教学案例设计实例及教学过程实施

下面以“基于组态王Kingview6.53和PLC的四路抢答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案例为例,阐述“组态软件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的可行性及教学过程实施。

2.1 案例背景

现有的实训设备为THPFSL-2型可编程控制器技能实训装置,本案例中硬件配置如表1:

表1

设备外形图及抢答器实训挂件面板如图1:

图1 实训台外形图

 图2 抢答器实训挂件面板

该教学案例的选取贴近生活,因为竞赛娱乐节目中经常有抢答器的使用,在前期课程的教学中也进行过抢答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如图2所示),学生对此不陌生,难度也不大,易于接受,在该实训设备上能够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案例设计符合实用性、针对性等原则,切实可行。

2.2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步骤,实现对四路抢答器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回顾该控制系统的PLC硬件I/O接线图,PLC程序设计,PLC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调试等项目任务。在完成上述内容后进一步讲解组态王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本案例中组态软件的知识点,主要有:组态王软件的安装步骤,软件界面概述,组态一个工程项目的步骤,工程管理器,工程浏览器,变量定义与管理,I/O设备管理,创建组态画面动画链接等等。

在相应的知识点讲解演示过程中,不时针对知识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使他们带着问题学习,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教学项目中,以案例为载体,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案例教学实现了理实一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技能,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岗位能力等各项素质。

通过该案例的教学,最终形成与实验挂件相匹配的组态监控画面,如图3。虽然画面简单,但是教学过程完全满足了教学任务的要求,当抢答器PLC控制系统模块在运行时,计算机的组态画面能够实时监视,同时也可以直接在组态画面上对抢答器PLC控制系统模块的实时控制,实现了监控一体化。当然,这时可以进一步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对组态监控画面进行完善,使画面更逼真,功能更符合实际。

 图3 抢答器控制系统控制组态界面

案例教学项目的考核采用步进式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于与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最后在小组和教师都完成工作案例任务总结以后,各小组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等“6S”处理,归还所借的工量具和实习工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在案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课程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参照工作过程来完成,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实施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下转第116页)(上接第94页)

2.3 案例教学实施效果总体评价

对案例教学实施效果总体评价可以分为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评课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案例任务的理解、分析以及解决实施的情况,发现该案例项目的教学目标达成程度。通过对教学实施效果的多元量化考核,以便让学生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升以及今后的学习目标,进而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教师对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自我分析。通过教学课后记的方式,回顾案例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对案例知识点内容的领悟程度以及案例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情况,通过分析,不断地归纳、总结,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案例。

3 结论

篇6

1.1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结合FLASH动画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动画制作、电子贺卡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课件制作、MTV设计与制作五个教学项目单元.根据每个教学项目单元的知识内容结构,参照教学要求将教学项目单元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配备精心选取和设计的教学案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实现了FLASH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讲解操作-课后案例操作练习-思考案例选择操作”的循环教学和实训,使学生的FLASH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1.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将FLASH动画设计课程内容分为多个教学项目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多个子任务,在每个子任务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精心选取和设计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操作演示等活动实施教学.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动画知识、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掌握,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案例的选取 教学案例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案例选取时应确保案例具备以下要求:(1)案例应具备生动性和有趣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应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基本覆盖FLASH动画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并较好的诠释FLASH的动画精髓;(3)案例应具备层次性,使教学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案例的安排 教学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案例分为课堂授课案例、课堂练习案例,课后练习案例和课后思考案例.(1)课堂授课案例,一般比较简单,用于教师课堂讲解,方便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理解;(2)课堂练习案例,教师通过分析讨论和操作演示,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达到知识的简单应用;(3)课后练习案例,是课堂练习案例的补充,以便学生能透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做到“举一反三”;(4)课后思考案例,难度最大,涉及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思考和操作.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主,可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过程分为授课案例的引入、授课案例的分析、授课案例的操作演示和归纳总结、课堂和课后案例的操作完成等.(1)授课案例的引入.通过案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如介绍引导动画时,通过播放老虎在林中穿行奔跑的效果,提出问题思考:a.老虎在树林中穿行的效果如何实现;b.老虎的奔跑路线是非直线的,不规则的,应如何实现.(2)授课案例的分析.案例引入后,开始分析讲解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动画原理,并对案例的实现方法展开讨论,如上面的案例,在效果播放完引出引导动画的内容介绍,通过师生讨论得出案例效果实现的操作方法,如a问题可通过图层方式解决,b问题可通过引导动画的路径实现.(3)授课案例的操作演示和归纳总结.经过案例分析之后,进行示范案例操作过程的演示,讲解操作技巧,并归纳总结案例的重点、难点、技巧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4)课堂案例的操作完成.选取类似案例让学生在课堂操作,教师以启发、引导方式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5)课后案例的操作完成.通过课后练习案例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到举一反三,并通过具备一定综合性的课后思考案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画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在FLASH动画设计课程的后期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围绕一个既定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设定的任务有:电子贺卡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课件制作和MTV设计与制作.根据任务的大小可分为个人创作和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时,以小组方式进行创作,人数2-3人,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团结互动协作能力的培养.任务教学法实施中,应“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围绕电子贺卡设计与制作任务,要求以圣诞节、感恩节或新年为主题,制作电子贺卡,贺卡要求主题突出,有创意,画面和动画效果好.任务制定后,教师提供相应的作品进行分析,提示和引导学生在贺卡制作过程中可用的FLASH技术和可行的动画效果,如制作圣诞贺卡时,提示学生可将礼品盒制作成按钮,通过鼠标点击触发礼品盒打开现出圣诞礼物的动画.学生通过个性化电子贺卡制作,实现FLASH技术和方法的融会贯通,对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信心和积极性大大提升.

2结束语

篇7

关键词: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1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殊性及其对于游客的特殊要求

1.1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殊性

与自然遗产类旅游景区不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主要旅游吸引物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遗存下来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简单地说,此类景区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它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而非自然风光或其他因素。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活动记录,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时期的人类生活状况,是人类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遗存环境的见证物,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有其重要的特性,即主题性,原真性,垄断性与不可再生性。

1.2文化遗产类景区对于游客的特殊要求

鉴于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殊性,其对于游客也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景区的特殊要求,首先,文化遗产类景区有其自身特有的主题,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定时期的人类真实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文化,因而,其主要吸引的游客是希望了解这段史实的人。是以“文化”为主要目的而来的人。游客如若抱有“文化”以外其他更强的期望,恐怕是要败兴而归。此外,这个“文化”的目的,同时也要求游客有一定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适当了解景区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游客在参观体验过程中收获更多,从而有更高的满意度。最后,文化遗产类景区所展示的都是真正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物、建筑及遗址,一旦受到破坏将不可修复。这种不可再生性,也要求游客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尽量不对景区造成不良影响。

2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游客管理的目的已基本达成共识,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小对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但结合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殊性及其对游客的特殊要求,在现实的经营中,许多企业在游客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无法达到这两个预期目的。

2.1旺季游客量过大,景区资源破坏严重

众所周知,旅游具有季节性,淡旺季客流量有差异也极为正常。但是当控制不好这个差异度,尤其是当旺季游客量过大而超过景区承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景区、游客及社区居民三方利益受损的局面。

客流量能带给景区丰厚的利益,但是如果超过了景区负荷,所造成的损失就不是经济利益所能衡量的了。因为一旦这些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将无法恢复原样,也许可以适当地修补,但是无论使用多么高超的技艺,其修补后的产物也再不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仿制品”,何况如敦煌壁画这样的文物,一经践踏,恐怕任谁也无力回天。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短视行为,最终损害的是景区自身,进一步说,损害的是整个人类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此外,过大的客流量也给游客自身和当地社区居民带来不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高低与其周围的其他游客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旅游团队活动带来的视线遮挡、声音干扰以及人员拥挤很可能影响另一个团队的活动和体验。而如果游客密度太大,这种影响则会更加负面。最后,社区居民这个常常被忽略的因素,在此也会因为过多的游客,受到较大干扰。游客量的增大意味着外来者的冲击力也随之增大。最终带来的是本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从而更多不合作等负而声音传来,这也同样制约了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2展示解说形式单调,体验性活动缺乏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文化”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因此游客游览的重点是对其“文化”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解读,而现在的大多数文化遗产类景区,其展示形式仅限于文字,机械乏味。导游员讲解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严重影响了游客对景区文化的感知。

在游客体验方面,笔者认为文化遗产类景区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现阶段,除了参观景区、拍照、购买工艺品以及用餐之外。游客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别的体验活动中,由于人们花了更多的时间用于拍照和参观,而非参与由景区组织的活动,景区文物古迹受到威胁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大佛”的脚被游人“抱”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了景区没有做好保护工作以外,游客的注意力太过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过少的体验项目,也无法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游客游览过后除了照片收获甚少,文化遗产类景区也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

2.3对游客行为的引导方式不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我国的很多景区,不仅指文化遗产类景区,都试图在游客行为上加以约束,以减少其对于景区资源的破坏。然而,这种游客行为管理却收效甚微。游客说明,公告牌等常常形同虚设,绝大多数游人在游览之前不会仔细阅读这类字数繁多的规则。然后在景区内部,“严禁”“罚款”的警示字样总是充斥着各个角落,这类语言刻板生硬,容易让游客产生反感。更有景区本身开发规划不利,缺少公共厕所和垃圾筒,又疏于清洁工作、垃圾满地,却反过来要求游客注意卫生,其效果可想而知。以上所述的强硬的管束方式和糟糕的景区氛围,使游客的行为更加难以控制,景区环境岌岌可危。

3对策分析

3.1多种手段相结合,调节景区客流量

客流量管理是游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合理的客流量控制将对之后的游客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景区经常伴随着“淡季吃不饱,旺季吃不了”的状况。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旺季的客流量过大对文化遗产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尤为不利,笔者认为,针对文化遗产类景区游客量的管理应该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

第一,重视游客在进入旅游地前的管理,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了一些事前调节客流量的方法,包括:调节景区淡旺季促销力度,合理定位目标市场,充分应用价格杠杆,积极利用大众传媒传播信息,与旅行社及其他旅游中介机构紧密合作等,景区经营者可以利用这些手段,尽量调控淡旺季客流,以减小旺季游客对文化遗产及社区居民的冲击,同时宽松适度的景区环境也有助于提高游客自身的满意度。

第二,做好游客到达旅游地后的“治理”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事前管理对于游客量的调节有时并不尽如人意,仍会有过多游客到来,当游客到达景区后,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拒之门外,笔者把这部分工作分为游客进入景区之前和之后两部分。首先,在游客进入景区之前,经营者可以在其进入方式上做文章,如游客必须乘坐专用旅游车进入景区等,当然这种管理方式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文化遗产类景区,对进入景区的游客量设定限额是必要的,同时,在景区外增建餐饮愉乐设施对于游客的排队管理和景区创收都有较好的作用,其次,游客进入景区后的管理工作则对于景区的规划布局有较高的要求,单行道的设置,游览规则的表述,路标、垃圾筒及公共厕所的设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景区内还应更加注重对于游客体验项目的规划,以此转移游客的注意力,这个问题将在本部分的第二个标题下详细讨论。

综上,出于减少文化遗产承受的压力,降低游客间相互干扰度及其对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经营者应尤其重视景区游客量的调节,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打“组合拳”,只有将游客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本来脆弱的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才有可能达到细水长流式地发展。

3.2增加游客体验项目的力度,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景点展现、解说中

游客体验管理应受到文化遗产类景区的尤其重视,一直以来,景区的经营者一直忙于做景区美化等表面工作,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游客的深入感知,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主打的是“文化牌”,然而,迄今为止,游客在景区的文化体验除了参观、照相以外,再进一步的恐怕也只有餐饮和购物,而许多餐饮和购物项目价格虚高使游客望而却步,无法真正达到游客体验的目的。

要使游客真正深入感知景区文化,需要对景区内现有餐饮、购物项目做进一步调整。经营者应该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对于餐饮、购物的内容、价格及服务进行合理定位,这样即有助于深入游客的文化体验,也有助于景区创收。此外,除了改良现有体验项目,还应该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大量增加新的游客体验项目,如手工艺品制作等,使游客深入其中,提高景区的愉乐性。增加体验项目的力度。除了有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之外,还能转移其注意力,游客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活动中,也就客观上减小了文物、建筑群或遗址的客流量,进而减少其所承受的压力,有助于资源的保护。

另外,针对前文提到的对于文物古迹展示解说形式单调的问题,笔者建议将现代科技手段嫁接到景区展示解说中来,现在一些景区已经引入了电子展示系统,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自助了解文物古迹概况。笔者认为,此类先进的展示方式可以在文化遗产类景区中大力推广。这种高科技的展示自身也是一个不错的游客体验项目。

篇8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模式;层次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42-03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和主流的软件开发方法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受教学资源、既定培养方案、学生个人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我们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特点,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式等进行了逐步调整和改进,解决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软件工程教学中的问题

软件工程是一门伴随着软件危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集工程性和应用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由于软件规模不断扩大、软件环境更迭频繁、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多样,致使软件开发的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处于一种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态。但目前软件工程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且多以软件开发理论和设计原则的形式呈现,软件开发案例等应用性内容偏少。在教学过程中,受教材内容影响,教师习惯从软件开发理论、软件设计原则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忽视软件开发案例在教学中的支撑作用,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软件开发过程包括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应用程序设计、软件系统实施等多个环节,所以软件工程教学内容还涉及除软件工程之外的其他多门软件类课程。受教学资源和课程计划学时等因素的制约,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往往缺乏相关软件类课程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且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相对不足。加之学生少有软件项目开发的机会和经历,致使学生感觉软件工程课程内容难以理解、不够实用,缺乏整体感和系统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新的教学内容注入软件工程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强化软件工程课程的实用性特色;以层次化方式组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软件开发基本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软件系统开发经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等方面得到系统训练。

二、软件工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1.调整教学内容、注入教学案例。在教学内容方面,对较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精简,并增加与现代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针对软件工程教材内容普遍重视理论、实用案例不足的状况,将案例教学法[1]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对抽象内容进行诠释,帮助学生理解软件开发理论和原则。

2.贯通学科知识、突出综合特色。软件工程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宽,与数据库系统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软件类课程内容交织,为了实现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贯通、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专题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2]、任务学习(Task-Based Learning)[3]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4]等教学方法不同程度的引入课程教学中,突出软件工程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色。

3.拓展实践环节、培养工程能力。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常规的软件工程课程培养方案中,主要安排了基础实验内容,对学生的工程化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采取分层次、分步骤安排实践教学内容,由基础实验逐步过渡到综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软件工程学科概念和学生的软件项目研发能力逐步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软件工程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能力。

三、软件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1.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强化软件工程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可以对抽象的软件工程原理和准则进行直观诠释,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教学案例通常不是孤立的个案,一组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软件需求建模为例,在讲述软件系统行为模型的描述工具状态转换图时,使用几个不同的教学案例,由浅入深地分析状态转换图的作用、使用规则以及如何描述系统的行为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操作系统中的一个进程为例,通过状态转换图形象的描述了进程的就绪、运行、等待和完成四个状态及其转换关系,着重说明状态转换图的作用。第二个案例是机票预订系统的行为模型创建,介绍状态转换图的画法规则。机票预订系统行为涵盖机票查询、机票预订、订单支付等几个分支,比较完整地展现了状态转换图中的图符及使用规则。实际的软件项目通常比较复杂,软件需求建模要考虑多种条件、各种异常状态,所以将复印机控制程序作为第三个案例,其状态转换图包括复印机正常工作流程、中断处理流程(比如复印过程中复印纸用完等情况)、硬件故障处理流程等几种系统行为。

2.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软件开发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多门先修的软件课程密切相关,软件开发项目是一个多学科贯通的综合实践问题。对于软件工程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都应该倡导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情绪,即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解决问题。我们在软件工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了一种主动式、知识探究型的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设计具备一定挑战空间的非良构问题;将学生组织成学习团队;学生通过分析、解决紧密联系实际的非良构问题来探究问题背后隐含的概念和原理、拓展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5]问题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从学生运用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的能力、系统化的个人职业技能训练、软件项目的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四个层面出发,将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践两个层次。

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对软件生命周期组成阶段的理解,重点训练学生对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阶段相应开发技能和工具的掌握。基础实验的内容偏重于设计型,实验形式又具有验证型的特征。基础实验是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延伸和应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教学案例阐述如何运用软件工程理论、技能和工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模拟解决与教学案例类似的软件问题,以实践的方式体会和巩固软件工程知识。基础实验强调对每个学生进行软件工程基本技能的完整训练,学生通过实验获得软件开发过程的认知、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个人的软件项目能力。

软件工程综合实践侧重对学生软件项目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实践活动,实践内容涵盖软件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实践环节获得较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

在综合实践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兼具普适性和创新性特色的综合实践题目。普适性意味着实践题目要具备明确的可操作性,学生能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体验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规范、经历软件开发的完整过程、巩固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和技能。所以综合实践题目应该与现实中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这类需求明确具体,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刻。考虑到学生组织成不同的软件开发团队、每个团队要完成各自独立的软件项目开发工作,实践题目还应该具备在知识需求上基本相同、但应用背景不同的特点,使学生容易借鉴类似的软件开发案例、从中汲取直观具体的软件设计和实现经验。题目的创新性特色体现在软件开发技能方面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即对满足普适性要求的实践题目,进行适当的需求扩展和功能延伸,要适当保持问题的非良构性、保留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疑点,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在综合实践题目的创新性层面上,学生需要在问题的牵引下去适当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搜集提炼信息、补充项目本身缺失的条件,最终制定可行的软件项目实现方案并解决软件实施问题。综合实践题目的创新性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力、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软件工程综合实践环节是学生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模拟体验,现代软件开发工作多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所以对学生而言,需要组建软件项目开发团队并进行成员角色分配。组建项目团队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优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引导学生按照既发挥个人特长、又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团队组建和工作分工。

四、结语

将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案例注入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效改善软件工程教材内容偏重软件开发理论和软件设计原则、弱化软件开发实践的状况。知识探究型为主要特点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实验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层次化实践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软件工程基本技能和软件项目研发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能力的训练、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方面获得完整体验。

参考文献:

[1]Hay·P,Katsikitis·M.The expert in problem-based and case-based learning:necessary or not?[J].Medical Education,2001,35(1):25-30.

[2]Robert Michael Capraro,Scott?W.Slough.Project-Based Learning:An Integrated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STEM)Approach[M].Sense Publishers,2009.

[3]B·R,Simone Grin Verlag.New Media and Task-Based Teaching/Task-Based Learning:Web Quests[M].Grin Verlag,2010

[4]Boud·D& Feletti,G.I.(eds.).The Challeng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nd Ed[M].London:Kogan Page Ltd.,1997.

[5]卢莹,林荫.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4):98-101.

篇9

一、应用型课程在涉外经济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及设置目的涉外经济专业应用型课程一般是在大学本科第二年下学期至第四上学期的学习阶段开设的课程。该类课程是以相关经济基础理论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专业理论为基础,与涉外经济理论课程共同构成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涉外专业教学课程的主干部分,其自身可以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群,包括跨国公司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结算、国际税收、国际技术贸易、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货物运输、国际经济合作、外贸函电、进出口报关和国际商务谈判等十余门课程。该类课程设置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掌握各类涉外经济活动与涉外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悉各项国际商务活动的运作规律、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把握涉外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动因与时机、全球市场评估与选择的方法、国际商务活动的各种方式与选择、外资外贸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的内容与特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企业外向型发展及中国外经贸各项活动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应对国外企业的挑战,并通过发展自己,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该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系统理解各类国际商务活动的操作与管理,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处理今后国际经贸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和挑战的综合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对外经贸工作的需要。而该类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是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实践性和时效性都很强,教学组织理应更多地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该类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考虑到高年级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阶段特点,教学中如能采用一些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借此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随着近几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土高层次人才参与到国际商务和涉外公司管理的实践活动中,本土的管理人员面临与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的同台竞争,急需要了解、掌握并运用先进的国际商务管理知识和经验,该类涉外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工作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国际商务联系和招商引资在各地遍地开花,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外经贸活动也都迅速增多,本土人才对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日益提高,这也为该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实践教学活动创造了更多、更便捷的条件。

二、国内外高校应用型课程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外高校在开展《INTERNATIONALBUSINESS》(《国际商务》)等外经贸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来组织教材编制、课件制作和课程安排,同时还会安排高年级学生进入到相关实践单位建立项目小组开展项目实践和教学活动,并在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阶段施行模拟教学,组织开展国际企业管理与国际商务实践的模拟竞赛,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国外高校十分注重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每年都会投入资金收集和编制最新教学案例,并改进和更新模拟教学软件。像国外比较好的高校对于每一个最新案例的经费投入一般都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国内部分财经和综合类高校设立这类应用型课程的历史相对较长,如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先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后期开始系统开设此类相关课程,近几年已有不少高校在教学中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来开展教学组织工作。但由于受到经费限制和经验等其他条件制约,国内高校此类课程的教学案例库建设大多比较薄弱,案例普遍比较陈旧,更新较慢,优秀案例比较稀缺。目前国内高校在此类课程上的项目教学法实施情况也不太好,比较先进的高校使用了一些模拟软件开展教学工作,也组织学生开展分小组项目讨论和设计,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基地的支撑,加之任课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项目教学法多是纸上谈兵,容易流于形式或是过于书本化。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国内外高校的教学实践,这类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可以在授课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上做文章,强化教学案例库建设并缩短教材更新周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较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实践互动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此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国内各类高校,也包括经管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师范院校,都应该更多地吸收国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更多地利用国外先进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软件、利用本地区的项目教学实践基地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将带来该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国际化变革。

三、应用型课程的教学发展规划与改革路径针对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整体办学要求,在该类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遵循“造就实用型、创新型、国际型可塑之材”的人才培养思路,通过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使学生能够在全面了解各类国际商务活动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国际商务运作的理论及先进、科学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理念、国际竞争意识和从事国际商务各项活动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国际经营与管理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该类课程通过引进并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以此达到以下的教改目的:

1•探索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开展应用性强的课程教学提供改革思路。通过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带动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在经济管理类实践课程中推广引入模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促使高年级经管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活动能面向用人单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寓教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高年级本科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引入,变“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创造和谐、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双向互动、实践导向型的教学环境。

3•任课教师通过实施该类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更新相关专业知识,一方面确保任课教师能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这些教师结合实践需要开展科研活动,形成更多更好、应用价值大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在获取、总结教学科研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发表更多的教学改革成果。

4•摸索形成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总结切实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为其它应用型专业所借鉴,为高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可行的发展模式。结合师范院校的教学基础和办学特色,该类课程可以按照以下路径分步实施教学改革:1•短期(1~2年)教改计划:(1)组织完善实践教学案例库;(2)整理和更新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件;(3)制作教学网页,将现有和预期完成的教学资源分期分批上网。2•中期(2~3年)教改计划:(1)逐步试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建立双语教学资料库;(2)引进多个较为成熟的国际商务操作与管理教学软件,开展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3)初步建立起学生外经贸企业实践教学基地;(4)建设互动式网上教学系统;(5)根据需要更新和完善教学中英文教材与讲义。3•长期(3~5年)教改计划:(1)全面实行双语教学,并试行全英文教学;(2)建立设施先进、软硬件齐全的国际商务实践教学实验室;(3)建设远程教学系统;(4)建立起多个教学课外项目实践基地,并力争在管理先进、运作规范的大中型外资外贸企业协商共建项目小组,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项目运作的机会。

四、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可行性措施与急需解决的问题为顺利实现以上教学发展规划,并按照预期路径分步实施,该类课程教改可以采取下列几方面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在该类课程教学中贯彻变“专门型人才”教育为“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的理念,以体现国际商务实践对中高级人才的综合性要求,使得该类课程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变培养“知识分子”为主向造就“可塑人才”为主,以体现该类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及适应学生将来就业多渠道化发展的要求;变单纯的“教师主导”教学为“教师学生主体地位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全球意识和独立开展国际商务实践活动的能力,通过“三个转变”形成全新的教学理念。

2•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缩短教学内容与当前现实的差距,站在国内国外国际商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是教学改革的基础,解释各类外经贸活动中出现的最新现象并解决实践活动中的新矛盾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和方向,保持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时效性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保持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要注意强调案例的即时性、真实性,并迅速将教改教研成果和理论实践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篇10

关键词:工程实践;产品建模与仿真;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38-02

产品建模与仿真课程是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是在前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讲述产品设计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产品模型数据交换的方法以及产品建模与仿真分析平台的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产品零件及整机设计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利用典型的产品建模与仿真平台或数字化设计系统来建立完整的产品虚拟模型,能够利用虚拟模型代替实物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后续毕业设计以及将来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型产品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

一、目前课程授课现状

课程的授课目标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产品设计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典型的数字化设计系统为工具将相关理论及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用于产品开发。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目前课程的教学较多地在数字化设计系统的技术运用层面对学生进行强化,如美国PTC公司开发的Cero软件的具体操作和使用。在讲授这类课程时多是遵循单项的、以知识积累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单纯地教给学生具体命令的操作技能。另外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软件的操作和讲解,而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还没有做好。在现行的教材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内容的编排以软件说明为主线,系统的解决工程问题思想较弱;以命令操作为核心,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联系不够密切;学生普遍表现还是为了建模而建模,不会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在面临具体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时,仍然不知所措。

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一些思考

1.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1]。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组织运用和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案例的出处、案例在专业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案例的专业结构组成以及案例覆盖课程知识点的综合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学生自己的看法,并做出评价和决策,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同类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2-4]。对本课程来说引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认识课程内容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培养其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解决具体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什么样的案例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于本课程。对本课程的教学来说,案例的出处、性质以及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合理应用都是需要进行归纳和研究的内容。目前大学老师基本都在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开展着具体科研工作,而机械工程的大部分科研课题都有着非常好的工程背景,如果将老师科研与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炼为教学案例引入本课程,并将案例分解为工程问题及需求、工程中的通常解决办法、课堂内容知识点与工程问题的联系、学生上课后应掌握的程度和目标、相似问题的进一步归纳和举例,五个部分依次有层次有目的性地将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建立学习兴趣,知道学为所用并能够学以致用。

3.改革教学手段以多种形式组织精选案例实施。在教学手段方面,在课堂教学引用案例的同时,同步建立网络化互动教学平台,作为课后知识加强和讨论应用的主要途径,教师完善课程资源,将精选案例经过加工组织后通过微课、MOOC的形式保存在云端实现网络化共享,以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并进行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多注重案例的工程性内涵,课堂具体知识点与工程问题的点面有机结合,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系统性地开展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解决目前课堂内容过于具体、学生被动接受、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现状。如此在消化案例服务课程的内涵以及案例本身包括的具体内容同时,进一步在课外进行延伸实践。学生可以基于收获的知识在更大范围参与开放实验、大学生科技计划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并从项目全局出发,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的进行工程技能训练。

三、以管道检测机器人为例说明具体实施过程

作为服务课程的教学案例必须非常丰富,而且一定要精选案例使其具备工程性强、覆盖面大的特点。限于篇幅,下文以管道检测机器人为例对其服务课程的作用及实施过程做一简要说明。

1.案例的来源。作者所在学院有一个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技术,其中有一个典型机电产品管道检测机器人。作者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做了部分工作,在完成整机方案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制造装配等环节中都运用到课程相关理论及具体内容,后将相关体会整理后作为教学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2.案例的具体组成内容。案例的具体组成包括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及描述、零件结构设计与三维建模、机械运动与结构强度等仿真分析、整机虚拟建模与装配、零件制造工艺分析、零件图与装配图纸绘制、技术文档的整理汇编等。所述内容全部以研制的管道检测机器人为载体,反映到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当中。

3.案例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随堂实施。讲绪论课的时候,就将案例引入,从案例的来源、包括的具体内容、解决的具体问题出发,向学生解释说明常见的工程问题及需求、通常的解决办法等。使学生对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树立学习自信并增强学习兴趣。在后续授课环节中,进一步以案例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作为例子引出具体知识点。增强课堂内容与工程问题的实际联系、让学生认识上课应掌握的程度和达到的目标。比如机械零件的建模会用到哪些操作命令,如何组织各命令的顺序才能使模型更加简洁、结构更便于加工制造、更方便输出工程图以及数控加工程序等。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课堂授课将其解决突破,让学生真实感觉到点滴知识的实际用途,待课程结束时,整个案例也基本完成,学生同样完成了一整的产品数字样机,体会到学习本课程的成就感。

4.案例在课外使用时的资源共享。课程所学内容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还会被经常用到,为了更好服务学生将来从事具体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必须建立从始至终的学习方案、学习指导,并在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计划、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等实践环节中逐步实施。当然这仅靠一个案例是不够的,需要不断精选转化教师科研工作过程中的成果,建立优良、完善的典型案例资源库供学生课后学习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电脑、手机等接收终端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网络上共享的数字资源。在正常课堂教学引用案例的同时,同步建立网络化互动教学平台,可以作为课后知识加强的主要途径。教师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将精选案例通过微课、MOOC的形式保存在云端实现网络化共享,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并进行学习。目前已有部分案例资源经过整理后,以文本文档、PPT、教学视频、互动APP等形式分别存储到校园网、百度云端、360云端等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进行访问和下载。

5.课程开出效果及评价。通过将典型案例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并延伸到后续学期的学习实践当中,学生反馈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基本掌握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现代设计方法。在每学期结束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给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评价连续几年都是优秀;(2)在后续专业实践环节特别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当中,本课程所掌握内容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很多地方用到课程所讲内容及方法,使得后续学习的目的性更强;(3)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在后续学期的课外实践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每年都有比较多的同学积极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获得北京市级、国家级奖励,通过案例的运用、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四、结论

通过将教师科研工作过程中完成的具体机械结构等工程实践转化为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课堂讲授知识点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加上学生在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计划项目、课外科技竞赛等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断深入体会和应用,从项目训练入手,从工程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经过实践并完成项目后,参与学生都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基本具备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总之,将工程实践转化为教学案例对提升产品建模与仿真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型产品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敬尧.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5):98-99.

[2]刘萍,李永宁.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引入与实践探微[J].计算机教育,2007,(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