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德育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德育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德育教学案例

篇1

 

1.整体性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研究

2.济南市城区幼儿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当前幼儿园德育误区及对策

4.幼儿德育新理念——后现代视野下幼儿园德育实验研究

5.试论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

6.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7.我国幼儿园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8.现代幼儿园德育教学方法之我见

9.育人为本德育立园共同成长幼儿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点滴谈

10.农村幼儿园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11.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

12.新时期幼儿园德育教学思考

13.《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发前后中国幼儿德育的比较

14.幼儿园德育有效性的提高途径分析

15.借用陶行知德育思想及方法来指导幼儿园德育活动

16.幼儿园德育教育

17.关于当前幼儿园德育教学的思考

18.试论幼儿园德育环境之创设

19.“有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对幼儿园德育现状的剖析

20.契机”与“情境”——幼儿园德育课程资源的发现与整合

21.关于幼儿园德育课的一些思考

22.谈幼儿园德育

23.幼儿园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探究

24.奏响幼儿园德育五部曲

25.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

26.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27.幼儿园德育的误区与对策

28.“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德育活动创新研讨会暨优秀案例征集启动会召开

29.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究

30.幼儿园德育教育初探

31.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32.幼儿园德育之我见

33.对幼儿园德育的思考

34.幼儿园德育教育之创新

35.当前幼儿园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36.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7.如何提高幼儿园德育的有效性

38.幼儿园德育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39.多途径培育幼儿园德育之花

40.角色理论在幼儿园德育中的运用

41.我国幼儿园德育方法研究新进展

42.    幼儿园德育案例

43.幼儿园德育的目标与途径

44.浅谈如何培育幼儿园德育之花

45.几种社会学方法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启示

46.我国幼儿园德育所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47.寓德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幼儿园德育游园会初探

48.北京市召开幼儿园德育经验交流会

49.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幼儿园的德育改革

50.初探幼儿园德育的有效渗透

51.浅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52.    幼儿园德育初探

53.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54.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好孩子——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德育中的运用

55.陶行知德育思想指导下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开展

56.幼儿园德育工作案例及剖析

57.浅谈形成合力的幼儿园德育

58.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实施

59.幼儿园德育策略刍议

60.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61.广州市幼儿园德育系统工程方案

62.    春风化雨润蓓蕾——幼儿园德育的生活化教育之我见

63.德”在心中“德”在行动——也谈幼儿园德育中教师的作用

64.幼儿园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之我见

65.陶冶情感培养习惯——农村幼儿园德育工作体会

66.幼儿园德育初探

67.幼儿园德育大纲(试用)

68.农村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69.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70.幼儿园德育教育

71.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72.幼儿园德育初探

73.2015年幼儿园德育总结5篇

74.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75.德育论文: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76.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7.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

78.幼儿园德育心得体会

79.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

80.幼儿园德育工作材料

81.幼儿园德育工作

82.幼儿园德育教案:生命只有一次

83.幼儿园德育教育案例4篇

84.幼儿园的品德教育_品德教育

85.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86.《幼儿园德育论文》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87.幼儿德育小故事幼儿园德育故事_儿童故事

88.《弟子规》在小学德育中的功用

89.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90.幼儿园德育教育经验分享

91.幼儿园德育工作汇报

92.幼儿园德育案例分析

93.关于幼儿德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94.幼儿园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95.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

96.幼儿园德育教学案例

97.幼儿德育的重要性

98.幼儿园幼儿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德育为首,突出骨干,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以幼儿教师发展为根本,以幼儿教师有效学习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效能和质量。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更新办园理念,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修养、

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

三、培训任务:

(一)注重师德教育,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师资队伍。

(二)加快学历培训,保证师资队伍学历达到本市一流水平。

(三)参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习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职业的要求。

(四)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将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

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五)为我园培养一批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开展幼儿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种子”,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改革。

四、培训对象:

(一)幼儿园园长、教学园长、教务主任的培训(10年以上教龄);

(二)转岗教师、聘用教师的培训(1——7年教龄);

(三)年轻专业教师的培训(5——10年教龄)

(四)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8-----15年教龄);

五、培训内容:

(一)对外培训需求:

1、为了使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行为,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希望上级领导能请省内外知名幼教专家来我市,为教师指点迷津。

1、建议多进行寒暑假培训学习。

2、我园教师大多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爱岗敬业,望上级领导能够为我园多增培训名额。

(二)园本培训需求:

1、如何优化活动设计。

2、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如何克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4、绘本教学的初探。

5、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形成中的问题与对策

6、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7、教学活动观摩与评析

8、幼儿教师基本功

篇3

在政治思想上,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提高自身的政治判定力及政治免疫力。一年来,本人努力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教育治理、教育服务、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做到团结协作、大胆创新、乐于奉献。20**年被评为区先进生产工作者、区十佳教师。

二、分管工作:

在分管工作上,做到目标明确、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抓手落实、成效显著:

1、教科研:

我园是省教育厅实施新《纲要》的实验园,因此我们的教科研必须时刻走在教改的最前沿,从而实现榜样作用、推广作用、辐射作用。在园长的引领下,我园的教科研工作实现了有效治理。围绕《纲要》实验园方案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实践》及《发挥正规性教育机构在早教中的作用》这两大课题的实施,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幼班组实施了“多元整合活动课程”,并以“四个一”载体活动为抓手,开展了一份弹性计划、一面主题软墙、一本成长档案、一类主体活动的研讨,托班组进行了“托幼一体化”的再一轮实践与论证,1构建了园本课程。同时,各园区还启动了“1X”园区特色课程式的研讨。这一年来,我园的教科研成果显著,教育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共计有15篇次论文在各级评选中获奖。被评为“市第六届优秀教研组”、并推荐参加“杭州市20**年度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评选”(目前正在评选中),幼托园还多次代表市、区参加专题活动的交流与研讨,在杭州市活动区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教师培养:

一年来,本着“三多”指导思想(多形式、多层面、多触角),做好了教师培养工作。制定了《教师培养三年规划》、《教师分层培养规划》,推行师徒结对制度及骨干教师考核制度等。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春华秋实基本功比武及“教坛起步、教坛新苗、教坛扬帆”活动,为不同层面的教师创设新星展台、成长展台、创新展台,促进各层面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还根据园实际情况,开展新教师班级常规培养等生成性教研活动,并加强了对各园区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检查与反馈,切实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一年来,我园教师在各类业务评选活动中表现突出,累计获奖四十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家长学校:

20**年,我们加强了家长学校治理工作。从家庭教育需求和家长心理需求出发,本着“创新、实效”的原则,构建家园互动网络,促进了家长与师生的共同成长。成立了家长学校分校指导站,建立了“家长学校兼职教师资源库”及“家长学校专家讲师团资料库”,上半年在对家长工作档案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制定了建立相关的长效制度,如《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工作条例〉〉等,切实保证家长学校的全面开展。于此同时,还通过了解家长需求、创设学习平台,加强对家长的亲子教育及亲职教育,全面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如家长万人谈、推门进教室、家长助教、家长讲座、优秀教育成果评选等活动。20**上半年,我园通过了合格站的验收。下半年,又被评为区优秀家长指导站。

4、德育工作:

自**年9月接管幼托园德育工作,对德育工作进行了整合与渗透。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园区、年级组及班级的日常活动中。在“携手奥运健儿、泓扬民族精神”德育活动评选中,老师的“五彩奥运”获市优秀奖。我园还积极参与区德育子课题立项申报、创新德育案例征集,撰写的两篇德育案例入选区德育创新案例集,我园也被评为幼儿园唯一一所区德育工作创新单位。

5、其他工作:

在做好上述主要分管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园长做好了教育教学配套服务、园区治理、实习观摩接待、年级组、对外办学、结对助学等琐碎工作。做到齐头并进、统筹兼顾。

三、个人成长:

篇4

在我国,从事教师事业的人有上千万,每年进入这一职业的人,当有数十万,在这浩荡的教师大军中,学前教育教师因其职业的基础性和特殊性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使得各类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来自不同教育目标,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育方法的学前教育学生,在入职后所表现出的职业态度,专业水平,业务素养、职业能力等都有所差别。我们不来论证哪一个更好,只力求通过研究和调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哪些培养目标更加适应职业的需求,哪些专业技能是入职后必备的能力,通过我们一线园所这样一个职业阵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学校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过程

教师代表着社会里的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她们被这个时代赋予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但现实生活中,她们的责任又不单单如此,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她们同时又担负着“激趣、启思、导疑”的使命。因而,我们把幼儿园作为一个研究阵地,来分析和研究新时期来自不同院校的学前教育类毕业生,在入职后的职业表现和素养体现。我们通过实践研究来描述不同教育模式,不同教育目标下教师的职业能力。

1、幼儿园教师情况分析

我园77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中,由于来自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背景,使得教师在入职后所呈现出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职业认可度各有不同。我们对其中30名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幼儿调查问卷、家长调查问卷、一日活动跟踪调查等方式来初步粗浅的分析教师的职业能力。我们不难发现高学历的教师在家长满意度、对教育活动的观察上有突出的表现,而中师(高职)类的教师则更受孩子们喜爱,师幼互动的关系更加良好,入职后经过再培训和深造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趋于均衡和稳定。

2、不同院校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对幼儿园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重要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前教育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然而,几乎所有了解幼儿教育的人都说:初中毕业读幼师的学生教育技能好,但教育理论水平不高;而高中毕业读学前教育的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扎实,但教育技能水平不够高。我们作为一线的幼儿园,对不同层次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入职的教师进行园本研究,尝试从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教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及师德素养等方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1)、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

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弹、唱、跳、画、编等基本技能,成为“多面手”。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形象化,使昏昏欲睡的教学活跃化,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针对教师技能、业务两个方面,我们每学期组织教师技能评比和教育活动测评。三次技能评比中:中师毕业教师的综合技能优秀率达65%,大专毕业教师综合技能优秀率达37%。教育教学活动测评,中师类教师也略优于大专类教师。我园教师参与全区教师技能技巧大赛,7名教师进入前十名,其中中师(高职)毕业教师6名,大专毕业1名。全区教学观摩活动大赛中,获奖教师中5名是中师毕业,3名大专毕业。

在我园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记录研究和分析:中师(高职)类毕业教师技能应用能力较好,单向技能技巧不一定精,但哪个技能都可以信手拈来,在教育教学中技能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强,使之教学活动组织的相对生动。大专院校毕业的教师,通常精通一门技能,但综合运用技能较差,教学实践中往往略显生硬。

(2)、教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教师的创新是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反映,教育研究能力是一种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新。在此项能力的测评分析中,我们开展反思随笔、教学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来分析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其中,15个教学案例分析,所呈现出的教育理念可以看到在教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两类教师的区别。在15个案例中,我们整理划分出三种不同的回答,呈献了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取向。在案例分析中我们的教师都具备了基本的教育素质,能够尊重幼儿,敢于承担指责。一种分析和做法是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孩子,并引领和支持孩子自主探索寻找答案;一种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言语支持幼儿去找答案;一种是鼓励孩子提问,但喜欢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孩子。显然,第一种做法,更具有创新性,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具教育价值。我们参与研究的30名教师中:回答倾向于第一种的教师,大专专业11名,中专专业的6名。回答倾向于第二种的教师,大专专业4名中专专业的7名。回答倾向于第三种的教师,只有2名。其它14项案例分析中,高学历的教师均凸显出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面的优势。在三年内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中,高学历教师获奖篇数、研究深度都明显优于中师专业的教师。

(3)、职业道德及师德素养

在职业道德及师德素养方面,各类院校毕业的教师没有明显的区别。但真正融入骨髓的爱与责任,则需要两到三年的入职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去体会和内化,

我们利用致家长的书信,问题征集、评比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师德演讲等形式,综合评定教师的道德素养,我们还结合英国学者布里森的研究,罗列出了一串孩子们渴望的教师应具有的品质:

——善于体谅,具有耐心;对孩子尽可能鼓励和表扬;应该听取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说的权利和自由;应该乐于接受反对意见,钱和、友好;应该试图与父母建立良好的联系;应该赋予热情、事必躬亲等等

三、研究效果

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特点是:学习者要综合学习各种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应的幼儿教育综合技能,提高自我的职业价值,缩短入职适应期。通过对不同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后分析,我们提倡学前教育类教师应掌握:

四项熟练的教育技能:

1 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2 与幼儿友好沟通的能力。

3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的能力。

4 教育实践能力:

四项高度的教师职责

1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2 树立对幼儿全面负责的教育观念:

3 主动协调家园关系:

4 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参考文献:

唐荣德 《教师素质:自在的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篇5

关键词:师德建设;幼儿教师;牢骚心理

一、案例介绍

某老师说:“我每天7点半准时到幼儿园,有时候可能还会早些,有时候晚上七点才能下班,路上遇上堵车,回到家都八、九点了,回去也不能马上休息,还得准备第二天的教具。一整天在幼儿园里组织晨间活动、吃早点、集体活动、讲课、做游戏,给孩子盛饭添菜、照顾孩子喝水。除此之外,还得写一堆案头工作,如教案、周计划、月计划、育儿知识、家园联系手册等等,这些都是定期更换的,幼儿园经常会举办各种名目的考核、评比,没做好是要扣钱的呀。而且像幼儿园这种工作单位,都是女老师,更免不了。”我相信,哪个幼儿园都免不了有那么几个这样的女老师。

由此可见,影响团队建设的因素主要有:

1.幼儿园的工作过于琐碎,让人身心疲惫

2.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工作

3.由于幼儿园女性过多,同事间经常为一些小事而发生摩擦,进而影响情绪

4.幼儿园教师的激励、评价制度不合理

二、案例分析

影响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方面。

1.社会方面

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错误的观念,不良的风气等都侵蚀着一些教师的思想,造成这些教师思想混乱。转型时期,师德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很多教师敬业意识下降,不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待幼儿不公平,许多不良现象的产生都与社会影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幼儿园方面

从幼儿园角度来看,不重视师德建设,加上社会利益驱动机制的负面诱惑力,必然不能筑成坚固的师德“防线”。幼儿园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指挥棒指向何方,直接影响幼儿园师德。幼儿园没有硬性指标对师德做出评价和制约,缺乏科学的师德管理、评价体系和机制,一些幼儿园师德工作流于形式,或师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不能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要求,师德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3.教师方面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心理偏差等方面。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不高、自觉性不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淡漠,教师作为道德工作者的主体意识较差,不注意自己言行的导向性,把一些个人成见、怨气带进课堂。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和趋利务实的特点。

三、对策与建议

1.师德培养应与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

借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解释为:“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教师不要妄自尊大,应做幼儿的大朋友,教学相长,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当今时代,我们应对以前所描述的“蜡烛”精神进行新的诠释。新世纪的教师不需要“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悲壮,而需要“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的欣喜。我们应该让教师多做自我评价,并成为一种风气,从“自在”状态转化为“自觉”状态,使教师的品格力量、知识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2.师德培养应与优化教师队伍相结合

在教师的管理上,在落实“德能勤绩”的考核中,应把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职业道德总体素质摆在重要位置,领导者切忌仅看教书能力而忽视职业道德总体素质,特别是在奖励方面要多向德才兼备、工作突出、贡献大的教师倾斜。在积极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同时,营造“恪守师德光荣,不守师德可耻”的氛围,切实把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当作教师一生的信仰和追求。

3.为幼儿教师创设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现在,我国的幼儿园仍为“母系氏族”,是女性几乎一统天下的格局,幼儿教师在面临重大职业压力的时候,如果能够获得管理者的支持和鼓励,那些即将要爆发的压力或许会有所缓解。园长要鼓励教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位教师,适当组织群体休闲娱乐活动,使幼儿教师工作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减少教师许多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化解教师的职业压力。

4.运用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幼儿园组织文化

幼儿园应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幼儿教师的内在工作兴趣,尽量满足幼儿教师多方面的合理需求,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此外,为幼儿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合作、宽松的幼儿园组织文化环境,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幼儿教师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中,合作共事、相互交流,共同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可以有效缓解身心疲惫,有助于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5.提供谈话、咨询等项目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聘请专门的心理医生,在教师遇到困难或者自身承受的职业压力过大时可以有倾诉的对象和专业人员的指导,通过谈话和咨询,可以有效地宣泄教师的压力,帮助教师缓解不适,重新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幼儿教师;师德;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50-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孩子重要他人的幼儿教师也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国家制定各种政策改善和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的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凸显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而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师德,其重要性也凸显出来。随着社会对师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由师德沦丧带来的各种问题在幼儿园层出不穷,成为学界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师德的现状

21世纪以来,学前教育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而幼师的师德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出来。由幼儿教师师德不良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家长和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以下是2012年发生在幼儿园的有关师德问题的相关案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幼儿园的师德现状。

2012年10月15日下午,山西太原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内,一名5岁女童因不会做算术题,在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被老师狂扇几十个耳光。监控录像显示,近期该幼儿园有多名幼儿遭受老师体罚、殴打。

2012年9月,云南5岁男童因不睡午觉,在幼儿园遭到老师的殴打,致使眼睛红肿,充满血丝。

2012年7月2日,广州番禺区某儿童康复服务中心教师许某在上课期间,因4岁的女童瑶瑶(化名)做运动不配合,将其凌空吊起,快速向后将其甩在地上,而后又拉起双脚原地360度翻转,致其头部撞在地上昏迷不醒。经法医鉴定,瑶瑶的损伤程度为重伤。目前孩子仍躺在病床上,医生称治好的希望渺茫。

2012年5月,一则济南某幼儿园女教师殴打男童的视频,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视频中,一名年轻女子将小男孩按在自己身前连打了数下,而在教室里,还有二十多名年龄相仿的小孩,面对呜呜哭泣的同伴,无一人敢出声。涉事幼儿园承认此事,称体罚孩子的老师张某已有5个月身孕。

以上的案例仅仅是2012年的几个月间发生在幼儿园中的暴力事件的一部分,只能算是冰山一角。看到案例,回想当时的情景,不禁让人不寒而栗,幼儿教师不应该是显示母爱的职业吗?不应该是充满阳光气息的吗?可是事实却显示某些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却如地狱一般。本应是为人师表、受人尊敬的行业却成了暴力集合体,幼儿身心都处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此阶段幼儿所接受的教育影响将会影响幼儿一生。试想这样的经历将会给幼儿心理留下多大的阴影,这种负面影响将会跟随幼儿一生。而且这也极有可能导致幼儿心理上的某些疾病,即使在幼儿期不会表现得很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以这样的教师为榜样,我们的未来在哪里?近年来,我国也不断强调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为何此种暴行还层出不穷呢?这不禁让我们反思产生师德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幼儿教师准入标准低,群体层次复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教师转行进入幼教行业,或一些非教师行业的人士也开始考取幼师资格证。这些现象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幼教师资贫乏的现状,但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我国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取相对简单,偏重笔试成绩,对于品德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较低,大部分只要能考取教师资格证的人员都可进入幼儿园从教,这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儿教师的从业标准,影响幼教质量。另外,大部分教师是从小学或中学转入幼儿园的,她们持有的是小学或中学的教师资格证,很多有关幼儿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只是凭经验进行教学;甚至还有部分幼教人员根本没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只是靠走关系等方法进入幼儿园从教,这些状况都从不同层面加重了幼儿园的危险系数:一方面使教师群体越来越复杂,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教师成长。由于当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尚不完善,在选拔和任用教师时对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考查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一些人格上存在缺陷、道德和价值沦丧的败类混进了教师队伍,从而导致了令人发指的教师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部分幼儿教师的家庭背景影响其心理健康

从以上新闻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其中很多幼师在童年时期,家庭中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变故,或幼时丧父、丧母,或家庭离异,或幼时遭受虐待等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使其身心遭受不同程度的创伤,使其产生心理扭曲,因而把童年遭受的痛苦或生活中的不快转嫁到幼儿身上。在语言上,有的教师使用不文明用语,批评学生粗话连篇,甚至辱骂学生;在行为上,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吸烟、接打电话,课外甚至出现赌博、斗殴、酗酒等不良行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更是家常便饭,严重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另外,长期过度的压力会给教师心理行为和生理等方面带来危害,出现形形的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等。在这些心理障碍的作用下,教师的认知和情绪失控,虐待幼儿等惨剧就有了发生和发展的土壤。

(三)制度不健全,师德评价方式单一

随着社会各界对幼教事业的关注,教师待遇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从很多的研究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幼儿教师自身品德问题之外,幼儿园的师德建设制度也存在问题。有的幼儿园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让幼儿教师加班加点地赶制教具或教案,这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影响了原有的教学进度,很多教师只为了应付领导需求,而为赶制教具等放弃授课,组织幼儿看动画片等自主活动来减少教师自身对不同活动的关注度以专心从事领导下发的任务。另一方面,幼儿园对教师师德高低的评价也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对师德的评价主要以教师组织幼儿活动的优秀与否或者参加各种比赛的得奖情况为参照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会起到激励教师参与比赛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师德的建设水平,不利于幼儿教师良好品德的养成。

三、建议与对策

(一)严把教师入职口,完善资格认证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体系,规定进入幼教行业的教师除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幼儿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还需通过一定的测评方式考查教师的师德水平,如从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对幼教事业的热情、对幼儿的日常照料方式和关注度等情感和行为方面考查入职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可采用试用期或入职后的不定期考查等形式,对不合格教师进行筛选。

(二)幼儿园应实施民主化管理,提高幼儿教师的积极性

在管理方面,幼儿园应使原有的园长与幼师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变为园长领导、幼师积极参与管理的关系,让教师也能积极地参与到管理自己各项事务的活动中。如幼儿园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应从教师群体中搜集意见和建议,积极听取教师们的心声,让她们拥有管理自己的话语权。幼儿园也可采用轮职管理的方式,即让幼儿教师不定期地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履行管理者的义务,理解作为管理者的不易,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的积极性。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师德水平

幼儿园应不断完善对教师评价的内容,把师德标准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层面进行考察,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改善师德现状。另外,在评价方式方面,要改变原有以领导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采用教师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领导等多方面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具公平性、多样性,以提高评价质量,完善评价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组织各种活动,疏导教师心理压力

幼儿园应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联欢,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和互动,活跃幼儿园的氛围。如可以在节假日组织教师去各地进行福利性的旅游、组织教师进行联欢,让教师可以尽情展示其才华等。另外,幼儿园可组建专门的心理辅导小组,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减轻教师心理负担;也可组织教师与园领导面对面交谈,讨论并解决各种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教师在精神层面得到一定的慰藉,缓解教师的心理障碍。有时,我们需“举全村之力”解决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为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创造各种有利的内外在环境。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师德心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杨雪梅.新时期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王平平,邹海瑞.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消除途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0).

〔4〕顾成敏.减少和杜绝教育暴力现象的对策[J].天津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

〔5〕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从前面的案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位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师德,而且具有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生成教育活动的意识。但关于这个案例,我认为其中有一些模糊的问题需要澄清,有些原则必须坚守,无论是幼儿园的管理还是教师的个人层面,都有值得反思和调整的地方。

一、关于收礼:礼物无论轻重都不能收

2014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教师“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同年7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行为的规定》,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拒绝收礼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对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的遵守,更体现了为人师表的道德水平和专业化水平。教师的职责就是关爱每一个孩子,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即使撇开道德层面的指责,教师收礼本身也确确实实干扰了教育工作。

首先,很多家长送礼时都在考虑送什么礼、送多少分量才合适,这不仅增加了家长的心理压力,也造成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事实上,即使是一朵花,在节日期间也价格不菲。若教师接受了一部分家长的花,势必会对低收入家庭造成压力。

其次,即使是家长和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教师也不宜收。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时间花这样的心思,也有一些家长不懂或不擅长花这样的心思。而他们的孩子在看到其他孩子送礼物给教师时会感到失落,甚至指责自己的父母且提出同样的要求,这就给这部分孩子和家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送礼的家长除了诚心诚意地感谢教师外,也往往有着更多的期待,比如,期望教师能多关照自己的孩子,给予其更多的发展机会等。而送了礼的孩子也可能会在同伴面前炫耀“我爸爸给老师送礼物了”“老师收了我的贺卡”……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礼物轻重都会对送礼的和未送礼的家庭产生负面影响,会让家长觉得送不送礼关乎自己的孩子能否在班里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家园关系及家园合作的品质,最终受害的是孩子。

二、关于家园关系:努力构建良好的幼儿园文化

对于教师不收礼规定的践行不仅依赖于教师个人的道德水平,也受到整个社会文化、幼儿园文化的影响。分析此案例,无论是幼儿园管理层面还是教师个人层面都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1.幼儿园要营造环境、达成共识

幼儿园要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拒绝收礼”达成共识。仅从案例描述来看,我认为该园在这方面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幼儿园要从认识层面、制度层面、执行层面来帮助全体教师达成这样的共识。首先,幼儿园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使大家认识到拒绝收礼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收礼行为是违反教育部相关要求的。其次,幼儿园要制订出本园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不能收受家长礼物的制度。再次,要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幼儿园还要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如,我园在新生家长会上就宣讲了教师不能收礼的规定,并将“家长不得送礼”写入家长守则,分发给家长人手一份;每到重大节日,通过公共橱窗、电子屏、幼儿园网站、班级QQ群等途径再次强调相关规定。这些举措向家长表明了幼儿园的态度。我园每学期会让全园家长填写问卷,反馈班级教师有无收礼行为,园长还会电话抽访个别家长以了解情况。这么做不仅是对教师的监督,也让家长知道幼儿园是“真刀真枪”地践行这一管理规定的。

2.教师要学会智慧地应对和拒绝

首先,在新生入园后,教师要向家长重申幼儿园关于教师不能收礼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态度鲜明地向家长表明自己会坚决执行这项制度。教师还要向家长说明送礼会给教师工作乃至孩子成长造成怎样的不利影响。这样,即使还有个别家长送礼,他们在遭到教师拒绝时也不会感到突兀,不会指责教师不近人情了。

其次,教师拒绝家长的第一次送礼很关键。有的家长一开始还不了解幼儿园执行制度的决心,并不认为教师真的会严格遵守。所以,孩子入园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他们还是会送礼来,这也是他们对于幼儿园制度执行力和教师个人道德水平的试探和考验。教师要智慧地应对,多角度考虑问题,关照各个人群的心理感受。如,我园有位新生家长在教师节一大早送来了购物卡。当时正是入园时间,若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拒绝,一方面推推搡搡的行为会让家长下不了台,让孩子们看到也不好,另一方面,对其他家长可能会有不良暗示。因此,教师没有当面拒绝,而是在幼儿午休时将购物卡缝在幼儿的衣服口袋里,不告知幼儿,让幼儿自然带回家,以防幼儿不慎弄丢。家长接走孩子后,教师通过电话先向家长表达感谢之意,而后说明不能接受的原因,最后告诉家长,关爱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自己一定会尽心尽责地照顾孩子的。还有一位家长见教师不收礼,就直接给教师的手机充值。教师知道后立即打电话与之沟通,并给家长的手机充值以退回礼金。由此,家长感受到教师执行制度的决心,也感受到如此送礼反而给教师带来了麻烦和困扰,自然不会再送了。其实,家长内心也是赞同教师不收礼这一做法的。我每学期进行电话访谈时,家长们都说,有了这样的制度,每逢节日再也没有送礼的负担了,感到特别轻松。

再次,无论礼物轻重,教师在拒绝时都要先真诚地表达谢意,感谢家长对教师工作的尊重和理解。要理解家长的心情,注意不要让家长误以为教师对其心意不尊重。一定不能将家长送的礼物转赠他人,特别是要避免当着家长的面或在事先未作说明的情况下将家长的礼物挪作他用。本案例中教师将家长送的花转赠于全班孩子和家长就属于这种情况。虽然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不符合社交礼仪,对送礼之人的情感无疑是一种伤害。教师要做的是淡化家长送礼的意识,对于送礼来的家长,既不要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也不要批评,这自然就向家长传递了自身乃至整个幼儿园对待送礼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关于感恩教育:将感恩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

案例中的教师借家长送来的花引导幼儿学习感恩,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是出于自己的心意,也没有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教育效果如何呢?我认为,感恩教育不能只靠节日送礼的方式来进行,幼儿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感恩教育纳入课程,向幼儿传递如下价值观:

1.感恩是回报所有对自己有过帮助和付出的人

感恩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和付出。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应落实在幼儿园课程中。我园每个年龄班的课程中都有感恩教育的内容,我们利用每一个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三八”节感谢妈妈奶奶外婆等女性,父亲节感谢爸爸爷爷外公等男性,重阳节感谢所有老人,“五一”节感谢所有为我们的生活付出劳动的人,中秋、端午等节日感谢所有家庭成员……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尊重和感谢他人,懂得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回报他人的帮助。我们也积极向家长宣传这一理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从而主动和幼儿园合作开展感恩教育。

2.感恩有多种方式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学习表达感恩之情。要让幼儿知道感恩重在心意,而不在于礼物的贵贱,因此无需攀比。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怎么表达心意:可以亲手制作礼物,唱一首表达感谢的歌,说一句甜甜的话,抱一抱想要感谢的人……这些都可作为表达心意的“礼物”。

3.感恩要亲力亲为

教师要帮助幼儿明确,表达感恩之情是自己的事,别人不能代替。为了表达感恩之情,要做的事、要送的礼物都要自己来想,靠自己的能力来实现;感恩最重要的是真诚,不能带上功利色彩。

4.感恩更应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篇8

幼儿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情感具有易感性和易表现性。出于家庭的溺爱以及生活水平条件的提高,幼儿呈现出任性、唯我独尊以及缺乏交际情感的特点,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家长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比较重视,而很少考虑幼儿的行为习惯以及情感教育。因此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要求,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对幼儿情感的教育,以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工作实践,开展幼儿情感教育和培养个性的策略如下。

培养情感,以爱心进行感染

由于幼儿园反映的是社会主流文化,幼儿进行幼儿园之后,幼儿内心情感会不断的重新整合,任何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幼儿的情感,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需要改变以往的“小学化”教育模式,重视情感教育,以教师的爱心感染幼儿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幼儿教师在幼儿管理中要发挥示范作用,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3-6岁的幼儿具有通过教师的语调和表情主动识别教师情感的能力,例如教师的眼神、微笑以及语调等都会传递出对幼儿的关怀与鼓励,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去感知别人对自己的爱,让幼儿在潜意识中形成关心他人的概念。教师要在日常的管理中主动关心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其次关注幼儿情绪情感,捕捉情感教育时机。幼儿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幼儿的喜怒哀乐非常明显,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情绪开展情感教育,以此提高教育的质量。例如当幼儿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教师要抓住该现象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鼓励幼儿运用正确的心理情绪表达自己对该事物的情感。

创新情感教育模式,提高幼儿兴趣

幼儿正处于道德品格形成的开始阶段,而且3-6岁的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外界环境对幼儿的情感、道德形成具有较强的影响,再加上幼儿处于好动阶段,因此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个性就必须要创新教育模式,以幼儿的兴趣人手:首先创新情感教育途径。情感教育是具有感染性的,单纯依靠课堂教育难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必须要创新教育途径,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人手,培养幼儿的兴趣。例如通过各种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形成健康的个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因此教师要基于情感教育为幼儿创建各种游戏,以深受幼儿喜欢的“过家家”为例,幼儿在“过家家”中,教师要启发“爸爸妈妈”关心照顾好“孩子”,以此引导幼儿形成关心父母的情感;其次提高幼儿的情感兴趣。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喜欢刨根问底,为此要抓住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例如当幼儿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父母不应该为其提供答案,而是要引导幼儿自己的寻求答案,并且不定时的鼓励幼儿,以此让幼儿感受到努力的快乐。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出于家庭溺爱等因素,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表现出一定的不自信,因此幼涸耙与家庭建立合作机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教育并不能单独依靠家庭或者幼儿园。而是要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沟通及时就幼儿表现进行反馈,以此制定出系统的教育体系:首先家长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对于幼儿的成长要多鼓励。例如当幼儿主动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时,妈妈要鼓励幼儿,让幼儿形成劳动的快乐;其次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举行的各种亲自活动中。亲子活动不仅是拉近幼儿与父母关系的活动,而且还是幼儿园与父母共同教育幼儿的过程,通过亲子活动可以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增加了与大自然的距离;最后通过审美培养幼儿美的体验。游戏是幼儿感知美、创造美一种特殊审美活动,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运用文字、音乐、美术、建筑等形式使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萌发和体验健康美好的情感。

立足幼儿现实,培养幼儿交际能力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乐于交往。多带幼儿参与社会生活,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使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友好相处、感受愉快、学会合作、建立情感、同情分享、收获友谊,体验交往的快乐,愿意与人交往。二是善于交往。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能够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学会用适当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想法。体验领导别人和被别人领导,学会协调冲突,解决问题,具备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的能力。三是敢于交往。注重培养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敢于主动与他人交往。

注重个别教育,培养幼儿的特长

篇9

关键词:虐童;师德教育;学前教育;师范生

幼儿园虐童案的频发,让我们感到震惊又痛心。这是否是幼儿园教师师德严重缺失的表现?据此,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师德教育是否落到实处,在校生的素质教育与入职后的现实表现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对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上做一个科学性的探究。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成都大学在校的学前教育师范生,一共发放问卷共计200份,回收问卷185份,有效问卷率92.5%;除此之外,我们还对18位不同地区的幼儿园在职教师进行了访谈。

一、调查内容分析

(一)昔日乐园变魔窟

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的幼儿园近几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包括园内的一些硬件设施和教师素质。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一类新闻,例如近期发生在河南商丘的一个幼儿园,事件起因是幼儿不听话,所以老师就掌掴体罚幼儿;性质更恶劣的有发生在浙江温岭90后的幼儿教师虐待幼童的事件,只是为了好玩儿,所以这名幼儿教师双手捏住班上一名男童的耳朵,把他拎起地面20厘米,不顾幼童的痛苦,还让别人帮他拍照。除了这些曝光的虐童事件,幼儿园中潜伏的冷暴力则是一只伸向幼儿的无形魔爪,让原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变得危机四伏。对幼儿漠不关心、一味批评、冷嘲热讽、进行不公平孤立等行为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被冷暴力的孩子,会感到缺爱,很容易形成敏感、猜疑的性格,并且缺少安全感、没有主见、胆小,会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和人际交往。冷暴力相比于一般暴力来说,它的危害程度要比一般暴力严重许多。这些影响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乃至孩子成年之后,这些影响依然会牵绊孩子的发展。类似这样幼儿教师虐童的事情层出不穷,让我们觉得胆战心惊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思考,频繁出现这类事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学前教育整体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园所管理体系失衡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师德建设的缺失。

(二)悲剧背后的教育漏洞

细数这些暴力虐童事件,一般都遵循着新闻媒体曝光、舆论愤怒谴责、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相关责任人受到惩罚的处理思路。然而,这样循环往复的倒逼式应急处理并不能彻底根除幼儿教育环境的暴力倾向,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绝不能因为当事人受到惩罚而画上句号,相反,我们应该对事件背后潜藏的隐患进行追问和反思,虐童案的直接作案人员是素质低下、存在心理问题的部分幼师,而从这些幼师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今师德教育的缺失,我们必须反思学前教育专业师德课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从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在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的师德培养方面并不是特别注重,20%的学生声称从来没有接触过师德教育。当问及“你所学的课程中是否有专门涉及师德教育”时,74%的学生表示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具体的师德教育课程,学生了解或培养师德只能通过少数课程、讲座等方式,学生能够学习的途径太少了,像通过电子网络等方面了解到的师德也只是纸上谈兵,很多时候对于实际情况却不具备可操作性,这也成为当下幼儿园教师师德教育缺失的潜在原因之一。

(三)师德教育知多少

师德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它包括教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可以看到师德师道越来越受重视。那么在当今21世纪的大学校园里,师范生是怎么看待的呢?从前文我们已经看到,当今的师德教育在师范类院校中简直是凤毛麟角,师范生还没有真正全面彻底的去接触和认知师德教育。由此,我们设计了问题“你曾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师德”,我们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极少数人表示从未去主动了解过,但是大多数同学都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或多或少接触过师德方面的相关讯息。“在学校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有必要吗”的调查中,接近9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这也反应了同学们心中的诉求。综上,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范生对师德的认知还比较浅薄,他们懂得师德的重要性,而这些仅仅是出于一些事件发生后一个人的感性认识,对于师德认知的理性思考还不够,对于师德认知的深度还不够,比如师德具体是如何体现的,师德应该如何学习,师德教育如何开展等方面。所以总体而言,师范生对师德的认知程度还不高。但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师范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值得庆幸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师德认知程度虽然不高,但是认知的渴求很强烈,他们看到了社会不好的现象和问题,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渴望通过师德教育来改善一些东西,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专业修养,成为一名合格师范生,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四)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探讨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强调了师德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优化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师德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从受访者对问题“你所在学校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设置的课程更注重哪方面”的回答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更注重专业知识及理念方面以及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对品德教育方面的培养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排在最末的是艺术特长以及学术研究和创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知识技能,这有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及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所需要的心理、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新进展。但是品德教育培养重视程度不高,也随之而来爆发出一系列弊端。近几年的幼儿园虐童事件不断发生,说明了我们的幼儿教师素质并不高,尽管专业知识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还是对幼儿缺少耐心、细心,所以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科学性有待推敲,我们应该调整结构的协调性,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品德教育的培养。

(五)在岗教师素质培训不可或缺

为了增强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我们对多名在职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访谈。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的是公办幼儿园的在编教师,有的在私立幼儿园任教,任职园所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访谈的内容主要围绕虐童案的发生、师德教育展开,希望能听取教师们更专业的想法。从访谈中我们看到,教师们所认为的虐童案频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幼儿教师师德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近些年,一大批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纷纷升格为专科,高中毕业的学生已经错过了培养基本幼教技能的最佳时期。而在本科院校里,课程设置上,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安排偏多,道德教育素质培训安排偏少,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有36.22%的人认为现在幼师的师德良莠不齐,3.24%的人认为幼师的师德败坏。师德问题一直是幼儿园招聘环节以及教育环节中的一个重中之重,是万万不可懈怠的一个问题。因此,对教师的素质培训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问卷调查中,95.04%的人都表示对在岗教师进行定期师德教育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一些在岗的老师也表示教师必须进行师德教育,不仅要加强,还要落到实处,更要预防,对教师要有惩戒才行,要让教师明确的知道哪些是该做哪些是不该做的,心中要有一把标尺。

二、对策和建议

(一)师范院校开设师德教育相关门类课程

利用学科教学的教育作用开展师德教育,主要是针对师范院校在校学生而言。即把师德教育的显性内容列入到教学计划中的实体内容,还有与之相适应的、新颖的、有趣的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改进落后的教育方法,采用那些能培养学生思考与反思能力的方法,采用符合生活经验的事实和材料,培养教师的道德反思能力,使他们能够把师德教育的要求真正内化到他们自己的品德架构中去。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不仅要利用灵活生动的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还应该借用新型的教育手段———互联网。师范院校和其他教师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改进师德教育手段,构建师德教育的网络平台,达到师德优质资源的社会共享。

(二)师范院校开展一系列师德教育的活动

师范院校可借助合作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如师德内涵演讲比赛,师德承诺宣讲会,师德信用故事分享会,师德评论辩论赛,师德品质成语赛等各类活动,另外再辅之以必要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如让在校学生每学期定期去合作学校进行师德实践,感受师德教育文化氛围。加深其对师德的了解,形成对幼儿园教师职位的积极态度。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师德的内涵,进而自己教育自己,提升对教职的积极情感,使师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师德教育走进教师生活。

(三)师范院校优化师德教育环境

在师德培养中,师德教育的效果受环境的制约,如果环境的影响与师德教育的方向一致,就可以加强师德教育的引导作用,反之则不能。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包括学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舆论环境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注以及大众传媒对师德建设的正面宣传等,这些都有利于师德教育环境的发展和优化。

作者:杨礼 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吴永忠.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内涵解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0(4):100-102.

篇10

一、开发培训模块时应遵循的思路 在开发培训模块的时候,应该遵循注重系统设计、综合多元取向的思路。注重系统设计,是指在进行培训模块的开发时,根据成人学习规律和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按照对象岗位职责、个人需求等,确定培训目标,筛选培训内容,调配培训资源。综合多元取向,是指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理智取向关注的是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实践反思取向关注的是教师通过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的反思所产生的有别于他人的“我的”知识。生态取向强调的是教师之间互动所产生的具有影响力的教师文化。这三种取向都有独特的价值,不能相互替代,而应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培训模块的开发流程 开发培训模块时,培训团队应从专题目标、具体内容安排、相关材料几个方面入手。同时,模块内各专题还应在逻辑上做到承上启下,构成严密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在培训模块的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训模块的方案设计。培训模块的方案设计包含有这样几个基本要素:模块培训目标、模块培训内容、模块培训策略。其中,模块培训目标可以引用行为目标的经典表述方法,即ABCD法:A———Audience(培训对象),B———Behavior(行为),C———Condition(环境),D———Degree(标准)。即“在何种环境下通过哪些行为可以使培训对象达到什么样的水平”。ABCD法不仅可以用于模块培训目标,而且可以用于验证“真假培训课程”。模块培训内容包括范围(即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和顺序(即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模块培训策略也就是教学策略,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内在部分,与学习活动有同样的目的。在培训模块的方案设计完成后,开发团队要组建讲授队伍,并可以通过说课、开展示范课教学等途径,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优化、固化培训模块。另外,在进行培训模块开发时,要特别注意这样两点:一是各类培训模块的比例要合理,二是培训模块的类型与相应的教学模式要对应。随着教育改革发展和学员需求的不断变化,开发团队要对培训模块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以适应形势所需,保障培训的有效性。 三、案例应用———“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培训模块开发 (一)培训方式本次短期集中培训,在培训专家的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把现场引入的观察性学习、行动研究的探索性学习、经验重构的反思性学习、交流共享的合作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尊重参培学员的创造性精神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学员及导师提供交流共享平台、专业引领平台、资源供给平台。拟采用以下几种培训方式:第一,专题讲座。重点讲解学前教育的最新知识和热点问题,帮助学员获得从事幼儿教育应具备的理论,促进参训学员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案例分析。选取幼儿教育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给参训学员提供效仿的原型。第三,现场观摩。组织参训学员去办学质量较好的一线幼儿园,观摩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让参训教师从中受到启发。第四,研讨交流。指导参训学员就学前教育知识技能学习和教育实践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二)培训模块按照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课程标准(GYEY)要求,本次培训拟设置以下四个模块:模块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帮助参训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本模块构成专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心理自我保健》《我国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及对策》。模块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深化国家对幼儿教师专业性质、特点的理解;牢固树立以儿童为本、重视早期经验与儿童发展关系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始终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尊重儿童的尊严;重视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体发展价值;了解学前教育前沿信息、改革动态、发展趋势。 本模块构成专题举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幼儿园听与说、阅读和书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模块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获得幼儿教师通识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学前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等。本模块构成专题举例:《幼儿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幼儿园园本研修的设计与实施》《农村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的差异性》。模块四: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指导学员提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幼儿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幼儿教育的评价与反思、家园合作、幼儿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教师培训等。 本模块构成专题举例:《幼儿园教研现场观摩与研讨》《幼儿游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技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幼儿园美术活动组织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现场观摩与分析》《教师对角色游戏的介入与指导技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现场观摩》。当然,教师培训模块开发和建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对于目前进行的国培计划脱产置换研修项目,其培训的成功与否,不仅和培训模块的开发有极大的关系,也依赖于培训形式的生动活泼,依赖于培训专家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依赖于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依赖于走进一线课堂的观摩研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培训效果。 作者:谢春明 陈晓春 徐建奇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