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

篇1

关键词:职业高中;后进生;心理疏导;转化策略

职业高中的学生整体上要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薄弱,后进生所占的比例也较高。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作为职业高中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现实,并积极研究学情,探索和实践行之有效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一、研究学情――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在学习方面基础差、习惯不好、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笨。造成后进的原因很复杂,我们不妨先作个剖析。

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各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后进生,如果统统都归结为学生自己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不客观的。其实,有时候有些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到了高中阶段,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们必须关注师生双方存在的问题,并极力去消除和解决。

1.师生间沟通交流方面有障碍

通过观察很多教师包括职高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基本上有两种:要么伤心摇头,要么反应淡漠。“伤心摇头”者说明对他们没有放弃,还在用心教育和转化,后一种“反应淡漠”者,很多时候是因为太过失望,甚至基本放弃了对这些学生的说服教育。这些教师在伤透了心、伤够了心之后,就用一句歌词来安慰自己:“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导致教师产生这样的反应,是后进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和对事情的认识态度。比如,他们课堂上做小动作、说谎、不完成作业,甚至骂人、打架等。教师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不良习惯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但他们自以为是,甚至误解老师,使教育的效果不怎么理想。时间一久,师生之间的沟通就会产生障碍。

2.学生对是非得失的认识有偏差

在对是非得失的认识方面,不同的学生理解不同。很多道理大部分学生只需教师点拨一下就明白,而后进生的认识水平比较差,教师给他们讲道理就是讲不清,他们不但不理解,还认为老师是在找茬,只偏心好学生、打击后进学生。他们的认错态度很不好,有的当面顶撞老师;有的沉默不语、内心对抗;有的表面态度还算诚恳,但实际上又不能落实到行动中。

3.教师的学生观方面存在偏差

有些教师经验丰富,阅学生无数,对后进生仿佛也看透了,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过程中就戴上了有色眼镜,态度不好、言语欠妥,甚至行为过激,那么教育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这种学生观其实是有偏差的,对学生来说不公平,也影响了师生间的心灵和情感的沟通。同样的错误,如果出现在班干部或好学生身上,这些教师往往能够平心面对、宽容大度,即使批评也是“和风细雨”,但是如果类似的问题出在后进生身上,教师就会火冒三丈、不可饶恕,在批评时就会雷霆万钧、狂风暴雨。这样的不公平会遭到后进生的反感,在情绪和情感上与教师对立起来,甚至造成师生间更大的隔阂。

二、转化策略――以生为本,温情施教

后进生也是学生,必须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去研究和分析,但他们毕竟与众不同。所以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他们,尤其要研究他们的心理,以生为本,心平气和地温情施教,我们所采取的方法和技巧才可能有效。那么,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如何疏导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几点浅见。

1.加强家校沟通,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

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还是比较了解的,对他们的成长也都很关心,只是苦于没有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还有很多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或者认为孩子基本已定型,再教育也没什么起色,甚至放任自流、不想过问。所以,教师和班主任必须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支持。尤其是休息或假期时间,必须多过问、多指导。帮助他们制订生活和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配合学校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相关事情。

2.发现并肯定闪光点,打消抵触情绪

很多后进生虽然调皮,但他们反应快、遇事灵活,也有其可爱的一面。对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发现他们其他方面的闪光点,然后肯定他们,这是打消他们抵触情绪的一个绝招。实践证明,只有肯定他们的某些特长,才能让他们内心产生震动,这就是我们教育转化他们的最好时机。

后进生是缺少表扬的一群人,得到表扬和认可是他们长久以来的心理需求。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应当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们,让他们赢得大家的尊重。这样的话,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满足,责任感就被激起,从而逐渐在其余各个方面开始转变。

3.确定努力方向,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表扬鼓励之后,还应提出希望,帮助他们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引导他们把希望分解成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再一个一个地去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后进生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如果要求过高,他们会望而却步;而要求过低,也不利于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4.温情施教,建立感情

在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温情施教。只有宽严并济,建立感情的双向交流,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师,更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温情施教、以柔克刚是做好后进生转化的重要突破口。

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及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以生为本、坚持不懈地开拓进取。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宗旨,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及转化就会越做越好。

篇2

关键词:愤青高中生;原因;思想政治课;疏导;封堵

当代中国愤青会出现在各种公共事件中,他们评论或参与该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愤青亦可以发动或引导某一公共活动。一方面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另一方面愤青日趋低龄化使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重要。思想政治课的实质是德育课程,如何正确看待、认识和引导愤青的思想和行为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可回避的问题,此论文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式愤青产生的原因

中国高中生中的愤青是如何产生的呢?就中国现今发展状态而言,愤青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一是经济崛起,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因现代科技产业的发展而拥有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在保证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中国青年一代愈加重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并且勇于发表言论和开展活动。

二是历史原因。一是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的特点是屈辱性,是中国和多个国家的战争史,所以中国当代的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都会受其影响;二是中国自建国以来不断地在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摸索,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有挫折,譬如;三是中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问题引发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具有多样性。

三是自身原因。绝大多数的“愤青”高中生仅能表达自己强烈的观点,然而受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综合素质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使其很难能够找到充分有力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甚至未经过鉴别就全盘接受非正常渠道获取的被中国官方封锁或刻意淡化的信息,这种情况使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极端化。

二、正确引导“愤青”高中生的目的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有导向,主要包括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4]。因此,需要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愤青这一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引导高中生学会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他人与社会、具有完美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为目标。[5]其次,培养学生理性思维。高中生面临的大多数问题不再是一元性问题,而大多是多元性问题。高中生应该学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正确认识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此外,培养高中生鉴别真善美的能力。教育不仅仅是指智育,还包括德育、体育、美育等,要通过教育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品德和审美情趣。[6]高中生受到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的限制,不易认知他们未曾接触过的事物。教师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辨别真伪言论的方法,提高高中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高中政治课疏导“愤青”的方法

当“愤青”高中生出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并且质疑政治教学内容时,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如何疏导?

第一,教师应正确评价“愤青”行为。将愤青神化或是妖魔化均不利于高中生对愤青的思想、行为产生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极有可能成为愤青的高中生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愤青”具有较为彻底的批判精神与极强的创造力,有助于开展自我批评和反省与创新的发展,因此“愤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现在的愤青有发展成为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的趋势,例如表达不满情绪时毁坏公私财物,辱骂同胞以及暴力冲突等现象趋于普遍化,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却给国家带了一定的负担。第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可以准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能够在不扭曲事实的前提下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不易对问题产生偏颇、扭曲甚至极端的看法或做法。第三,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辩证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渐形成并且成熟的一种能力,对于某一事物可以有独立的判断和认识;辩证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既要学会“破”也要学会“立”。

面对愤青,尤其是高中生中的愤青,不可一味地遏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应当以疏导的方法为主,武断暴力地教育则可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而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更加愿意积极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齐建芳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胡金平主编:《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R.M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6]王建光《义愤:从一种群体心态到话语力量的转变――对当代中国愤青的一种文化解读》,《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7]山小琪,郭展新《新世纪“愤青”与青年的爱国主义》,《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8]余琼《“愤青”离爱国主义有多远》,《理论界》2007年01期。

[9]谢玲玲《高中政治课应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学科教育》2003年01期。

[10]王佳《浅谈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提升》,《理论界》2011年09期。

注释:

①王建光,《义愤:从一种群体心态到话语力量的转变――对当代中国愤青的一种文化解读》,《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②山小琪,郭展新《新世纪“愤青”与青年的爱国主义》,《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③余琼《“愤青”离爱国主义有多远》《理论界》2007年01期

④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篇3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 疏导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高中阶段作为人生中单纯而又复杂的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此阶段学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发展。高中学生正是打开心窗窥视外面世界的躁动年龄,种种心理困惑困扰着他们,他们的心理困惑既有高中阶段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凸显了该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现象。因此帮助他们排除那些不良心理障碍,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深入了解成因,积极排除障碍

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再加上他们的心理结构也尚未发育健全,所以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干扰,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的失误,都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教师要努力找到病根之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收到显著疗效。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在人格上尚不成熟,比较容易出现“友谊至上”的行为。因此教师、家长要尝试着走进学生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友谊,提高他们对友谊内涵的理解。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天资聪颖,各门功课都比较出色,但有一段时间,每上完数学课,班干部都来汇报该同学上课时情绪异常,有时甚至不做数学作业。经过谈心,原来这位学生因上课讲闲话,被老师当众严厉批评,这位学生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侮辱,便对老师产生了不满,所以上课时总不能克制住内心的烦躁。知道他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之后,我耐心地告诉他,老师之所以批评他,是觉得他可以做得更好,应该起表率作用,而不是对他有什么成见。我还列举了数学老师平日在办公室里对他的赞扬,这位学生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他在数学课上又重新变得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了。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调控学习压力

由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其问题有:一是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二是厌学。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

高中阶段也是众多学生“鲤鱼跳龙门”的酝酿期。家长的殷切期望,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间的你赶我超,无一不成为沉重的包袱。所以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如自卑、妒忌、虚荣、逆反、好高骛远、冷漠厌学等等。因此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了解所谓好学生的概念,好学生应该是在自己既有的基础上孜孜不倦、有所努力、有所追求的人,失败并不可怕,落后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付出努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从不苛求学生把目标定位在第几名,而是让学生每日都自我反省:我今天尽力了吗?我今天弄懂了那几道物理题了吗?我今天能背出那几个重要词组了吗?每天有收获,每天有成长,日子便流逝在快乐和充实之中了。这样,学生慢慢消除了对学习的焦虑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

三、强化心理素质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大部分能够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但很容易使他们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和追逐名利。进入高中以后,一旦失去了过去的优势,就容易引起个人欲求上的冲突、失衡而引发心理障碍。所以在做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工作时,从长远来说,还要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我们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总体的表现和延续。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我们有条件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

五、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篇4

关键词:化学考试;考试焦虑;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编制有关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辽宁省葫芦岛市三所全日制高级中学学生1200人为样本展开研究。问卷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51份,样本有效率95.92%(见表1)。

运用《考试焦虑量表(TAS)》的记分方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化学考试焦虑现状进行逻辑性考察和分析。

二、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状况调查现状分析

1.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总体情况

在被调查的1151名学生中,除396名学生外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30.76%,接近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见表2)。这说明学校针对化学考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有必要的。

2.不同年级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情况

在高中各年级学生中,随着年级的

增长,表现出“镇定”的学生比重越来越高,中度焦虑的学生各年级所占比重变化不大,重度焦虑的学生人数明显下降。这反映出,虽然年级越高的学生面

对高考的压力越大,但是由于学校进行了适当的疏导,化学考试适应性提高,化学考试焦虑的现象反而减轻(见表3)。

3.不同性别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情况

在各年级不同性别学生中,女同学对于化学考试的各层次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同学,这是教师在进行考试心理疏导时应当注意的(见表4)。

三、高中学生化学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

1.高中生自身因素

在化学考试焦虑的诸多因素中,高中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强,一

旦在化学考试中受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导致情绪波动,自我暗示这次考试又将难以取得好成绩,对于新的化学考试尤为紧张。

二是知识储备不足。很多学生在面对化学考试时之所以会出现焦虑,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是分不开的。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由于日常积累不够,担心考试结果令师长失望,不能达到预定目标,出现焦虑。

三是认知评价偏失。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自信心严重不足,受以往失败影响认为自己很难取得成功,以致在化学考试方面出现焦虑。

四是应试技巧缺乏。部分考生在参加化学考试时,应试技巧严重不足,对

不容易做出的考题穷追不舍,时间分配缺乏合理性,进而耽误其他问题的作答,出现烦躁不安和焦虑的状况。

2.家庭因素

一是家长一味看重成绩。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愿,家长将学生的分数的高低视为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有所作为的标志,这导致了学生在化学科目备考时压力巨大,担心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处于焦虑状态。

二是家长持有过高的期望值。很多家长将自己未能完成的愿望或美好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不管学生是否具备达成家长所希望的实际条件,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令学生压力重重、焦虑万分。

三是家长性格暴躁。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敏感,当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分数或排名降低时,往往会大发雷霆,甚至大打出手。面对频繁的考试,学生担心受到父母的责骂,精神紧张、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焦虑。

四是家长教育理念落后。绝大多数家长并未体悟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向其他人炫耀的资本,将孩子当作学习“机器”,以致学生面对学习产生惰性,还有随之而来、挥之不去的焦虑。

3.学校因素

一是应试教育倾向严重。高中化学教学仍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学生身处题海,难以有自己的自由时间,高度紧张的精神导致学生时刻紧绷备考,身心难以放松,久而久之将会产生焦虑。

二是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我国推行素|教育多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标准仍然是考试的分数,而不是学生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产生考试焦虑就在所难免了。

三是师生关系不融洽。无论是学生还是化学教师,都存在差异性,如果师生之间磨合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的情况出现。学生长期身处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会增加对化学考试的抵触和焦虑情绪。

4.社会因素

教育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千家万户,是社会的关注点所在。每当考试临近,很多职能部门都加强监管,媒体也广泛开展宣传,其目的虽然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参加考试,但是在客观上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使其心理压力剧增。同时,社会对高中生的评价还过于狭隘,存在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优劣的评价尺度偏失问题。另外,当前高中毕业生就业渠道狭窄,一旦考试失利,将会给学生的未来带来诸多影响,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以致焦虑出现。

四、缓解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的对策

1.高中生自我努力

针对因樽陨碓因导致的化学考试焦虑,建议通过高中生自身的努力予以疏解:

一是丰富知识储备。高中生在平常的化学学习中,应当刻苦、认真,不断夯实基础、有所拓展,注重知识储备和自我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便在面对化学考试时顺利作答,降低焦虑水平。

二是调整期待至合理水平。将期待保持在适度的水平,有利于避免考试焦虑的出现。学生不能将目标定得过高,应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通过自己的能力逐渐实现。

三是掌握考试技巧。学生在每次考试过后,都应当积极总结经验,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在考试中,应当认真了解说明和注意事项,答题时先易后难,对于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先行放置,先答熟悉或简单的考题,合理分配时间。

2.家庭保障有力

针对因为家庭原因导致的化学考试焦虑,建议通过以下措施予以疏解:

一是家长应摒弃一味重视考试成绩的观念,认识到孩子的未来并不完全由考试分数决定,并不能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

二是家长要适时表扬学生。考试临近,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脾气暴躁。家长应适时疏导,并且给孩子鼓劲,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想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三是保持合理期望。家长不应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和希望完全寄托给子女,也不应对孩子持有与其自身实际不符甚至远远超过自身实际的期望,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业和成绩,将期望值定位于合理水平,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四是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观念上,家长应做到与时俱进,不以成绩评判子女,而是更为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3.学校积极引导

由于高中生在学校度过大部分时间,因此对学生化学考试焦虑问题的疏解,学校的作用是不容替代的,这就要求学校认识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实现育人方式多元化。

仅就化学考试而言,学校应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不再一味地强调考试成绩,而是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一些大型化学考试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应考技巧进行适当的指导。高中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及时缓解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之余,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和集体活动,让高中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4.社会保驾护航

媒体要用积极向上的舆论还原教育真谛,倡导多元育人的观念,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健康乐观前行。

同时,社会应全面综合地评价人才,不再只强调分数,不再仅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而应更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广开用人渠道。社会应为高中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拓展他们的就业渠道,而不是将读大学作为青少年发展的唯一渠道。

参考文献:

[1]卢莉莉.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4(4).

[2]许黄平,刘巧华,冀晓慧,等.海口市高中生考试焦虑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7).

[3]裴 婧.高中生考试焦虑案例分析报告[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5).

篇5

关键词: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班级;措施

一、引言

农村贫困地区的高中学生相对其他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而言,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也是很容易发生心理健康危机的时期。高中生不论从身体还是心理,都面临着发展方面的问题,而高考和升学则带给他们更大的压力。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源相对职业技校而言整体素质要高,但是与城市地区的学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地区高中生的年龄大多集中在十五岁至十八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是缺乏一定的自制力,有些学生经常迟到早退,上课睡觉或者上网等,但是他们思维活跃,这就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时候困难重重。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对这个阶段的、农村高中生进行管理,是农村高中班主任应该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分析

第一,班主任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味地迁就学生、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现如今很多年轻教师为了评职称原意去农村地区支教,尤其是通过当班主任可以尽快地达到评职称的要求,但是由于年轻教师与高中生的年龄相差不多,因此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通常在课上与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种做法反而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比如,班主任和班级中个别学生的关系很好,但是如果这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违反了校纪校规,则班主任可能会碍于情面而不好意思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和惩罚,或者惩罚和批判的力度不够,这就在无形中滋生了这些学生再犯错的意识,所以,农村班主任始终要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维持教师的形象,这样才能够让班级管理更加顺利。

第二,农村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情绪急躁、缺乏耐心。这是由于目前很多高中班主任都是由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担任,他们刚刚踏入工作岗位,对班级管理工作缺乏经验,遇到班上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往往容易冲动处理,而不能平静理智地了解事情的原委再做处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因此,农村高中班主任不论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冷静思考,切勿急躁、盲目斥责惩罚学生,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关心学生,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三,农村班主任存在语言侮辱学生和斥责学生的现象。很多年轻的班主任没有经历过磨练,遇到班级管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首先是找出引发事件的学生进行责骂,有时候与学生斗气,这样既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也无法达到班级管理的要求。高中生正处于心理敏感期和逆反期,如果一味地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谩骂和斥责,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做出更加错误的行为,因此,与其谩骂和斥责还不如委婉批评教育。

三、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措施

首先,班主任应该尽可能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情况a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班级学生的情况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前提,包括了解学生的学情、家庭状况、个性以及爱好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当前农村高中学生的基本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从小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这部分学生的性格任性、敏感、厌学,这些问题都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何引导这些留守高中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对这些高中生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循循善诱、耐心疏导。

其次,农村高中班主任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道德教育。心育和德育二者既是联系又是区别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德育,德育是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为了让学生具备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质,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教导学生要发展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道德教育,当前的农村高中生存在很多心理与道德方面的问题,甚至两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则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进行及时的教育,同时这也是班主任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篇6

1.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强,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过度否定又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巳经变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能够让高中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让高中生能够乐观、积极地进行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1.2 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逐渐增强。当前形势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力疏导,并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3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使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个性,喜欢冲动。因此,当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幽默心理学应用其中,能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心理学的具体措施

2.1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幽默的含义

对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适度,恰到好处的幽默可能会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僵局,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而过度的幽默和调侃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际关系变得恶化。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义。一方面,要区分“幽默”和“贫嘴”,一个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宽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遇事钻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对“幽默”二字的理解,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并将最终答案告诉他们,加深学生对幽默含义的深刻理解。

2.2在教会学生幽默技巧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幽默总体来说有着不同的种类,运用幽默心理学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确掌握幽默的各种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会性的幽默,掌握社会幽默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鼓励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进行交流。其次,自励性幽默就是鼓励学生处在尴尬的环境中,要利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将窘迫的局面进行化解,这样通常能够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例如:某校一学生由于成绩下滑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鼓励该学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励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使学生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不仅整个人变得非常开朗,而且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再次,幽默种类中有一种不值得鼓励的幽默就是“敌对性幽默”,这种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点进行人身攻击,容易让别人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某校一班级学生之间经常开伤害对方的玩笑,班级学生将这种行为当作幽默的一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间的这种幽默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幽默是不可取的,促进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弹性的幽默是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做出的回应,但是这种回应往往不是具有攻击性的,而是用睿智来进行回击,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防御,它能够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使紧张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幽默教育的渗透,可以建立相应的“幽默室”,让学生学会用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中生变得越来越独立,还能有效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让当代的高中生能够掌握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3.结语

篇7

高中生浮躁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

受社会经济迅速变革与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影响,多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矛盾,既享受着社会变革带来的经济成果,又担忧学业状况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

二、家庭的干涉和苛求

多数学生家长为子女选择文理学科或填报高考志愿时,强势干扰,紧盯热门专业,表现出过分的专断。

学生为了完成家长对自己的成才的渴望,学习目标和态度主观冒进,急于事功,多不符合个人实际。

三、学生主观认知偏差

学校和社会这两者形成的压力,使很多高中生感到强大的内压。面对压力他们表现出心理品质上的差异。

承受能力差的学生,面度成绩和舆论内心失衡,最终对学习状况更为不满。于是矛盾丛生:觉得学业无望,脆弱敏感或偏执冲动地放纵下游;寻找捷径,补课、抄袭,稍有挑战就丧失自信,稍有“诱惑”,就失去诚信;期望在学习上或交际上走捷径,好逸恶劳,却又对自己的投机取巧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恶性循环,使惰性心理和乐逸心理受到了强化。

四、学校教育引导失利

很多重点或职业高中,之所以成为群众信任的办学单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和学校打联手牌。很多学校打着实施素质教育的幌子,响应国家基础教育的号召,仍把眼光放在考试成绩上,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的评价也以成绩优劣为依据。因为高考分数线是家长和学校要求学生们奋斗的主要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也只重视眼前的高分,却不注重踏实学习,全面提升内心素养。

学生一旦产生浮躁心理,或者道德缺失,就无法平静学习,不是被返还家庭自我反思,就是过早地辍学流向社会。这个时候,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三者联盟也就土崩瓦解了,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所谓的问题学生“诞生”的过程中,学校仅仅扮演了一个试验机器的角色,家长把孩子当做了试验品,而社会最终接受了这个被考试机制淘汰的待业青年,或者问题青年。学生就这样成了被抛弃的牺牲品!我们甚至没有发现,其中的任何一方去关注学生的心理,没有谁进行过深刻的人文关怀。

五、畸形的快餐文化

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快餐文化是把双刃剑,网络文化往往具有平等性、娱乐性、技术性、互动性,能够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促进学业的有效完成,这是它之所以不被很多家庭、学校拒绝的理由。

但是这些优势也恰恰隐藏着劣势,网络虽然给了每个人均等发言的机会,但是这些言论鱼龙混杂,虽然有可取的一些观点,但也不免传播一些浮华奢靡现象、传播一些不负责任的观点,学生要用大量的时间来排除这些负面因素,导致学生有限的阅读时间被这些不良试听因素挤占,达不到高效阅读的目的,然而,思想却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深入持久的影响,趋近浮躁。

因此,接触网络文化,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否则。就会无所适从,陷入单纯的盲从和浮躁娱乐的状态。甚至有的城镇高中的孩子不知道郭沫若,不知道萨马兰奇,不知道余秋雨是男是女,却被大量的娱乐信息淹没掉。

其实,很多浮躁的言行,往往有一个积累和演化的时段,而这一过程中,往往因为客观或主观的忽视,逐渐地积习难改,演化成某种个性。

那么对浮躁心理如何进行疏导和防治呢?

(1)、既要高擎志向的火炬,又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在进行立志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凑热闹。那些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虚荣攀比,苛求自己的立志者,往往爬的高跌得惨,受挫感很重。二是立志要变通。“立长志”如同一场马拉松,需要执着地坚持,需要克服外界的干扰,高中生普遍懂得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能防止“常立志而一事未成”的结果。

但是立志仅仅一个“恒”远远不够,更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不足,对大目标不断地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否则人就变成了立志的腐儒。而不知道根据具体情况变通。言行守一很重要!务实是有效途径。务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精神,是践行理想的基础。没有务实精神,理想仅仅是虚荣的口号,是静态的画符,是花拳绣腿。所以,学生在立志时,不要华而不实,要有言无行,要“绝知此事要躬行”,脚踏实地,求实奋进不止。

(2)、既要自我磨练,又要接纳他山之石。

高中生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小学生、初中生,可以借助学习一些活动,有针对性地“磨练”意志,如借助书法练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活动,培养耐心和韧性。高中生课余闲暇少之又少,所以,只能把磨练疏导工作落实到课上学习中。

高中生一定要学会良性的心理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效果不明显”,“不要患得患失,这样会一事无成”,“再坚持一下,就要出现结果了”,“大家都很艰难,我也要和大家一同体验这份艰难”,“人生有待,只等我慢慢行来”。只要能坚持,且勇于坚持这种心理上的强化暗示,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另外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学生的主动性比较强,不需他人做自己的同盟,来暗示疏导,可以采用写日记的形式,进行总结,强化反思自我疏导;如自控力较差就要寻找一切机会与他人交流,期望寻找克服浮躁心理的良方,借他山之石,来攻自己之“玉”。

(3)、既要敢于挑战又要知己知彼。

社会的进步,往往要借助优化组合来完成,而优化组合不是波澜不惊风平浪静的。

所以,人生一定要有比较,然而比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已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从而得出的结论就会失真。做好比较分析,学生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避免产生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于是,高中生要学会给人生加压与减压的法则。如果有基础、有能力去扩大试听,提升自我的知识和审美的水平,就给自己奋进的要求;在力不能及,身心疲惫之时,不主观冒进,要稳定心神,在心中坐禅,浇灭欲望。在加减人生的过程中,你会看到一个强大的不断被重塑、被提升的自我。

(4)、既要关注小节,又要有容人之度。

篇8

一.待优生个人情感问题的表现

据我们观察发现,校园内经常有男生女生手牵手,在无人地方,男女生抱着接吻;在教室里有男女生紧密挨着坐在一起,动作亲昵,课堂上有男女生传纸条,相互对望、说话,传递信息;下课期间,教室外男女同学抓紧时间相会;放学后,有女生坐在教室等男生送饭来一起吃;放假期间,部分学生不回家,而与异性同学逗留学校或者一起去逛街、看电影等等。更有大批学生因为恋爱而苦苦挣扎。

所有这些现象令人担忧,一般情况下,恋爱的学生都成绩下滑,有的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心理压力,产生焦虑,以致恶性循环,学习一滑再滑,最后放弃学业;有的学生干脆就不顾学习,一心只想两个人在一起,没心读书,最后的出路也只有退学。还有因争风吃醋,导致打架闹事的现象。也有因暗恋、失恋无法自拔,产生焦虑,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更有甚者,因同居、早孕导致身心受伤害。

二.待优生恋爱心理分析

1.青春期异性的相互吸引

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成熟的阶段,对异性有一种好奇与探究的愿望,他们自然而然会相互吸引,由于他们交往面较窄,往往把这种生理的吸引当情。

2.高中学习压力及心理焦虑需要找人交流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加上青春期焦虑,使他们的压力更大,他们需要有人听他们倾诉。异性就成为他们倾诉对象的首选,这样你来我往,两人就开始形成依赖,最后走向恋爱。这样的学生以留守学生为主,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渴望亲情与关爱。还有的父母对孩子总是居高临下,使孩子与他们无法沟通。那些与父母沟通好的学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找班主任和心理老师沟通的毕竟是少数。

3.虚荣心作崇,相互攀比

有的学生恋爱,就是因为对方给了点小恩小惠,就走到了一起,这是因为虚荣心作怪,还有的是盲目攀比,因为某某有了男(女)朋友,自己也应该有,所以也去找一个。有的学生拿自己的女朋友(男朋友)炫耀,更滋长了攀比。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发现一个班有一对恋爱的学生,如果任其发展这个班会发展到十对八对学生恋爱。

4.对学习无兴趣,找情感寄托

这类学生,本来进校成绩就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也失去了兴趣。她们往往选择谈谈恋爱,填补精神空虚,他们谈恋爱最投入,往往不注意影响,不计后果,最后导致严重的后果。

5.游戏心理,导求刺激

有的学生受社会上庸俗文化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追求低级趣味,追一个抛弃一个,有的一个人还有几个男(女)朋友,还到处张扬,即时行乐,追求刺激。

6.因相互欣赏而导致恋爱

学生也有因对方学习成绩好而相互欣赏,也有因对方长得好看而相互欣赏,最后互相倾慕而恋爱。学生中这种恋爱现象也不少。

三.高中生谈恋爱的弊端

1.使自己的情感陷入两人世界的狭小圈子里。

2.在某种意义上使人际关系更加疏远。

3.更多见的是带来更多的烦恼、影响学习。

4.恋爱限制了与更多异性的交往,并不能真正了解异性。

5.恋爱会使人冲动、控制不好还会导致越轨行为。

6.中学生的恋爱更是随意的,容易产生摩擦和挫折。

四.高中待优生恋爱的疏导

待优生恋爱的疏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效果的,作为待优生的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要引起重视,再也不能遮遮掩掩,而应该放在面子上说,有层次地进行疏导。

1.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踏进高中校门就应该有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学习就会有动力,就会有自制力,就会充实自己的每一时每一刻,有计划地学习。多数谈恋爱的学生,学习比较随意,无明确目标,无学习计划,精神空虚,情感脆弱,意志薄弱。班主任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2.让学生学会正常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许多高中生面临的难题,有很多学生不会处理同学之间正常的交往,有的同学错把正常的交往当作对方对自己有好感,而导致单恋,造成困扰,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与异往面广一点,就会避免因只与某个人的交往而形成的恋爱,创设宽松和谐的异往氛围,进一步形成健康的友谊、恋爱观念。

3.引导学生认识高中生恋爱的利弊

让学生了解中学生恋爱的利弊后,学生会自己作出选择,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懂得高中生谈恋爱不利身心健康成长,不利学习成绩的提高。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恋爱

恋爱需要理解、奉献、真诚与持久。高中生由于情感还没定型,他们的恋爱不能长久,从而会导致相互的伤害,造成失恋的痛苦;高中生缺乏经济基础和成熟的心智根本无法实现奉献。

5.加强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预防和性道德教育,这一系列教育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坦然面对异性,强化健康心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他们正常的异往提供知识技能、道德和心理保障。

6.引导高中生升华自己的情感

爱的本质是彼此的心灵丰润,健康成长与成熟,体现人的尊严与价值,高中生恋爱的基本动机是情感交流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的途径有许多。谈恋爱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但不是最佳选择。高中阶段,学生的特定任务是长身体,学知识,修品德,增本领。若沉浸于狭隘的恋爱之中,则有可能跃进“美丽的陷阱”自毁前程。

7.老师、家长从多方面关怀学生

篇9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

进行《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探讨,既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虽已开展了十余年,但至今未能在贫困学生心理健康这个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若能顺利开展下去,将起到填补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的空白的作用。从现实意义上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不可否认,在没有实现共同富裕之前,因地区和家庭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我国各类学校都存在着部分经济窘困,勉力求学的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贫困学生还占据着一定比例。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成功,无疑可让我们广大贫困学生以正常心理学习和生活,从事实上解决许多学校面对贫困学生心理困惑与障碍不知所以的问题,使本课题具有在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具有推广的价值。

2.选题的理论支持

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问题,他把焦虑分成客观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精神分析学家根据精神动力学的观点认为,焦虑是潜意识中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原因和过程不为本人所认识。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著作中确信,焦虑是受压抑的里比多的一种发泄方式。

行为主义学说,认为人类的行为多是后天形成的,不良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不适当的学习结果。社会学习论者强调强化和惩罚对学习者再现模仿行为的影响,模仿得到奖励,行为即内化,模仿到不适当的行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改变,有人主张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

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对立,以布鲁纳、奥苏伯尔为代表的认知理论学说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景,在内心经过积极地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用积极态度来思考的人心理是健康的,而倾向于用消极的态度来解释生活中事件和思考问题的人,会出现消极情感,严重的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学生厌学与知识类型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风格密切相关。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学说把人看成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发现学习材料不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或威胁到自己的价值观时,就难以产生意义学习。嘲笑、羞辱、轻视等都会威胁到学生的自我,威胁到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从而严重干扰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将探明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探究产生的问题症结,探索帮助他们消除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等行为的心理疏导与干预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为高中贫困学生消除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身心获得和谐发展提供规律性的策略。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立足学校,对高中中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如经济状况、学业状况、心理负担等进行调查研究统计。

(2)沟通家庭,延伸社会,由为学生服务扩展到相关人群,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从个体因素、民族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多渠道、全方位地去探寻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焦虑厌学产生的深层原因。

(4)探索对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现象进行心理疏导、心理障碍治疗,建立健康心理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有效疏导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安排

1.研究的方法选择

本课题的研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应用为主,以实验为主。具体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1)文献资料研究法 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籍。

(2)借助于学校网络和学校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测试的机会得到贫困生库,结合测试数据得到贫困生心理健康测试数据库。

(3)采用“调查总结研究实践改革”的方式制定出一套化解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在高一年级进行试点,每一个月在新生班级进行各种形式的理健康教育如看电影、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的各种心理咨询辅导。

(5)在具体工作中采用“定点跟踪”方法对我校个别贫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

(6)实验研究法

本课题以我校的教师为主,以本校学生为实验对象,按照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化解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有效拓展一般规律和相应的教育对策。

2.研究的过程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进行两次调研,分析和研究贫困高中生产生目前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贫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误区等。调查我校现有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新生进行调研;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每类心理问题的特点;分析每类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误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针对上述心理健康状况提出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开设心理讲座、定期进行心理测验、开展心理咨询和进行心理训练等。研究对策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邀请权威心理专家开设心理讲座;分阶段对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验;每周定时开展心理咨询;针对不同的类型开展各种心理训练。

篇10

一、当前,高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业压力

高中生肩负着全家以及老师的期望,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对高考的恐惧,对前途的未知,每每想到这些心里就紧张、沉重。

2.情感压力

高中阶段处于青春躁动期,对异性的好奇、好感、爱慕,常常会使其陷入痴痴的幻想。但幻想和现实又常常是冲突和矛盾的,这势必造成困惑迷茫。

3.人际关系压力

独生子女与人相处常常不够友善、宽容,唯我独尊。失去了和谐的氛围后,又十分敏感,敌视一切,适应性差。

4.家庭压力

因父母吵架不睦、离异或家庭暴力等原因导致焦虑、烦躁、,甚至暴力倾向。

5.不平衡心理

对自我期望值过高,不能客观评估自我,心理承受力极为脆弱。对于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荣誉的人感到不平、气愤,甚至言语攻击、伤害他人。

6.抑郁

精神苦闷、情绪低落,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对周围的一切提不起兴趣。

7.逆反

喜欢与权威对着干,与家庭、老师不辨是非的反向,并从中获得畸形的心理。

8.冲动

情绪不稳定、忽高忽低,缺乏控制调节能力,常常是言行不计后果,事后又后悔不已。

造成高中生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家庭、学校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听话教育”“分数教育”还是当前中国家庭、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二、解决措施

21世纪需要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性人才。面对时下高中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现状,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

1.社会教育

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所以,心理健康是全民性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心理学理论迅速进入中国,使心理学研究和发展有了很大地提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应坚定不移贯彻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不应仅以“授业”“教书”为主,应重视“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不当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应学会尊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循循善诱,宽严并举,使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各方面心理问题,要及时疏导,妥善解决。

3.家庭教育

重视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盲点。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这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长品行不端,不负责任,或对孩子强加过高的期望,都会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家长要尽量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

4.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