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案例;小学数学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 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案例2: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24时记时》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案例3: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多媒体课件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篇2

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美术微课的特点

美术微课视频一般5-10分钟, 围绕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知识点展开教学。它还包括相对应的教学设计、PPT课件、搜集的图片资料, 它们形成了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包。因此, 它有别于传统美术教学课例、美术教学课件、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 比较适合当今带着“已有认知”进课堂的小学生。

二、美术微课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1. 教学时间“短”, 质量、效率双提高

苏少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课《理想的居住环境》, 传统教学方法的示范环节, 短短几分钟根本不能让学生感受到从构思到勾线再到涂好颜色这一系列过程。然而我利用拍摄微课的方式, 后期剪辑留下需要的地方 (非重点部分处理成“快速播放”的模式) , 这样带入课堂教学, 只用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高效完成了示范环节的教学, 为评价环节省下了宝贵的时间。同时, 当学生绘画或手工制作遇到难点时, 可以将视频重复播放, 课后还可以将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中, 方便一些“慢孩子”回家巩固练习, 一举两得。教师也可以赢得更多准备其他课程的时间。相比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微课的问题设立集中、目标突出, 更加适合美术教师的需要。

2. 教学内容“新”, 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美术教学要求美术老师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和范画, 这一方面大大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工作量, 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灌输性质的被动教学, 课堂教学缺乏主动性。而美术微课短短的几分钟浓缩了绘画方法、名作赏析, 可以结合录制教师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 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 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引导他们主动理解和掌握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

3. 教学方式“活”, 提高课堂参与度

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还包括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情节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 它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美术的特点以及能力来开展, 彻底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说, 将微视频放置班级微信群中, 方便学生课后下载观看巩固学习, 部分学生还会将这种资源共享到自己的朋友圈, 这样就扩大了受益群体, 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自主的网络学习机会, 学生在家中也能拍摄微视频, 将学习成果反馈给老师和其他同学, 相互监督, 相互学习, 促进师生互动, 进而推动美术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美术微课教学模式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观念

美术微课运用于美术教学, 极大的影响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 引发了我们对教师发展观、教学资源观的反思。

1. 促进美术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

美术微课的出现, 对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其次, 它作为教学资源, 比较便于网络传播, 不同地方的美术教师之间互相的交流、学习, 通过微信群、美术教师之间可以形成美术微课资源团队, 达到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作用, 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整合。现在我校美术组的群体太小, 所以还远远不能满足美术教学的实际需求, 我们正建立区级的美术微课群, 到时候对每一位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会形成良性互动, 对地区的美术教育都将是一个巨大贡献。

2. 使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如果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资源, 就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实现有选择的学习。比如我教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期第4课《穿穿编编》一课, 通过视频后期剪辑, 制作的《编篮子》微课, 示范了编织小篮子的不同方法, 同时, 我通过PPT链接了好多民间编织的方法和作品, 展示了不同材质的编织条, 趣味性很强, 传统教学短时间不可能示范全过程, 更不可能是多个篮子的编法, 这时美术微课的意义还体现了它的另一个价值———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资源,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创作作品。所以, 最后学生作品展览的时候,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学生作品材料丰富、样式多样、创造性极强。

3. 教学资源共享, “一对一”教学

美术微课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我们将一些有趣的美术教学视频“共享”到班级微信群中, 让学生通过手机在家自学, 作为课堂的延伸。《穿穿编编》这一课, 编织的趣味性很强, 由于课堂作业的时间有限, 要学会几种编织手法, 40分钟很难实现, 许多孩子回到家中, 通过手机看美术微课, 按视频介绍的材料编织, 有的和家长一起学习编制, 家长将孩子的美术作品再通过手机拍摄微视频反馈到微信群中, 其他同学也能被感染到,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这是传统美术课堂难以想象的。

美术微课的出现, 让小学美术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它可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更加直观的认识事物,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灵感。总之, 不论是内容上, 还是形式上, 它作为教育的新生物,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启迪, 为高效、创新的美术课堂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 我们必须紧跟潮流, 提高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在美术教学探索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篇3

>>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谈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的有效实践 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探究 试论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性教学 试论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探析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方法 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探究高中美术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初探 高中美术有效性教学初探 高中美术课程的有效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试论高中美术模块有效教学方法 试论高中美术模块有效教学方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崔建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高中美术模块有效教学方法,运用查阅文献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总结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并针对美术模块(陶艺)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本人拟从教学情境、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情境;学习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88-01

一、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有效教学”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有效的反义词便是无效或者效果差。通过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案例分析,我认为它应具备如下特征:

1、课堂上自始至终学习目标极其明确,每一个学生为了目标去不知疲倦的追求并最终达成目标2、教学设计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引领学生人性和人生智慧的成长3、教学活动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调动全员参与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发现自己,成就自己4、课堂评价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欲望5、通过大胆对课程进行整合,开展单元主题教学,培养学生整体和全局意识,引领学生自我构建,提升综合能力6、注重训练学生思维,注重学生能力的养成,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二、美术模块有效教学方法(以陶艺模块为例)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陶艺模块教学特点,它需要的教学条件有:固定陶艺教室一个,电窑一台,拉胚机数台,陶泥数吨,陶艺制作工具数套,陶艺展架,教室内需要设置精品展示区、生胚摆放区、上釉区,墙壁上贴有陶艺发展历史宣传资料及师生优秀作品,所有这些都为学生进入模块教室学习营造了浓浓的情境,学生每当踏入教室首先被这样的情境所吸引,这已经具备了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紧张而忙碌的高中生活时常穿梭于“两点一线”的环境里,到了上美术模块的时候突然进入到充满艺术气息的模块教室里,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倡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引领者”。以《挑战极限――师生泥条盘筑大pk》这一教学专题为例,上课前我将最近创作的花瓶作品用衬布盖起来摆放在桌子上,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同时在每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两件学生优秀泥条作品,同时打印出挑战极限的要求:高度、宽带、深度方面都有要求,同时打印了大量的泥条作品悬挂在教室的前面,学生来到教室会很好奇的走到我的作品前面试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所有这些都是有效的教学情境,不管学习成绩多么差的孩子,我想来到这样的环境中,他都会不自觉的被吸引住。由此可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灵活的为学生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有效教学策略之一。

2、引领学生自始至终学习目标明确,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目标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美术教育者的认可与青睐。钟启泉说:“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在陶艺模块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彻落实它。以《创意花瓶》为例,学习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花瓶基本构造,欣赏优秀花瓶作品,学会运用综合技法有创意的完成一件陶艺花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赏析、发散思维、小组合作,掌握花瓶创意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养成认真、专注、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培养对陶艺终身爱好的情感。从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目标必须极其明确,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高二年级开设模块课,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等方面明显要低于初中、高一年级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