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组合作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组合作教学案例

篇1

《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4 A charity show, 这个单元主要是谈论组织一次慈善演出,当课文上到Integrated skills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组织一次慈善演出,我将一节听力技能课改成了一节小组合作学习课。

在布置活动任务前,我先划分小组,在划分小组时,我考虑到各组成员的性别、学习水平、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根据《心理学》倡导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使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优等生、三个中等生和一个“后进生”,男女比率相当,小组长由成绩较好、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强及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分好后开始布置活动任务。

活动一:

Discuss: What do we need to do for a charity show? 讨论在一次慈善演出中要做哪些事情?

组长负责记录和带领小组成员讨论在慈善演出中要做的事情,讨论完以后,班级集中展示讨论结果。在慈善演出中要做的事情很多,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答案合理就可以给每个答案加一分。大体的答案是: design the poster(设计海报), organize a play(组织一次演出), be the host of the show(选出主持人), set up the stage(设计舞台), ask friends and families to come(邀请亲友参加)等等,但在小组畅谈过程中,出现很多其它很好的答案,如: provide food and drinks for workers and performers(为工作人员和表演者提供食物和饮料), borrow the costumes(借服装), invite pop stars to come(邀请明星参加), sell tickets(卖票),等等,在讨论中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知识并激发了学生学习下一个活动的激情。

活动二:

Working on a charity show, 组织一次慈善演出。在讨论完一次慈善演出要做哪些准备后,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属于你们小组的慈善演出,内容时间活动形式自己定,给每组分发表格。

请组长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给小组成员分工,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在慈善演出中愿意做什么。活动做完后,请每个小组上讲台展示小组成果,并请下面的同学选出最想参加的慈善演出,按照小组准备和展示的情况给小组加分。当活动布置完,一切准备就绪后,学生就拿着表格纷纷行动起来。善于画画的同学选择设计海报,其他同学一起出谋划策,设计海报的内容。能歌善舞的同学,当表演嘉宾,在积极地准备节目,想在展示时给学生一个惊喜,得到高分。英语口语好的学生当主持人,在写开场白。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有任务,这时我发现班级中一个最差的学生正在一张纸上奋力地画着什么,我心想在展示时一定要给他们组机会,看看到底他在干什么。

展示的时间到了,小组的成员纷纷上台展示,给本组的慈善演出拉票。有的海报设计新颖,颜色亮丽。有的同学英文歌曲十分动听,有的组甚至让组员装扮成那些受到希望工程捐助的孩子,上台表示对希望工程的感谢。这时小杨上台了,他拿出了他的写着一百万支票的纸说, “I am a businessman. When I was young, my family was very poor. Project Hope helped me. Now I am rich, I want to donate 100 million yuan to Project Hope.”(我是一名商人,我小时家很穷,是希望工程帮助了我,现在我有钱了,我要捐100万给希望工程。)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活动已经达到,对于一个从来不张口的孩子,他的表现真的很好。他们组也因为小杨精彩的表现得到了最高的分数。本节课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大家各司其职,都有精彩的表现,也让我看到学生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课后反思

英语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活动为载体的。活动中每个成员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而且还要为别的成员负责。所以只有同心协力,互相帮助,积极参与才能使活动快速、顺利地完成。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合理地划分小组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小组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定期变换。我将全班分成8组(每组5-6人),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半个学期大换组一次,让学生有机会和更多的同学合作,从不同的学生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

篇2

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区初中地理学科各校教师数量较少,除了个别几个热点校外,大多数学校都是一两个老师,都是自己把一个学年教学,教学任务没有交集,本校的校本研修基本无法进行,所以我们深深体会到有效的校际联合教研,更能充分集合校际优质教育资源,破解校际不均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际教研活动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切实帮助学校真正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达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1.我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的建立与形成

举措一:就是建立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组织机构,实现教学联合体活动的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全区共19个初中学校,我们建立四个教学联合体,每个联合体四五所学校,每个联合体设定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组长,并且实行教研员、教学联合体组长、各校教研组长的层层管理。

举措二:就是策略跟进,建构教学联合体的研训机制。

一方面注重教学联合体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活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科学制订学科研训活动的计划、目标,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实行“实践―反思―实践”的活动模式,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切实从活动中提升经验,提高研究质量,发挥教学联合体应有的作用。

举措三:就是主题引领。

教学联合体本着活动有内容(各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有主题,主题有辐射,辐射有生成,生成有收获的研训思路,把教研和培训有机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提高区域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这一研修主题的确立

在这一局域片本研修的机制下,2013年我们大连市初中地理学科提出“引―领―提―达”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教师提升、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大背景下,随后的2014年,我带领我们沙河口区初中地理学科的全体教师一起研究,确定“自主导学”教学模式,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辅以教师点拨与提升,完成学习任务。

而我区部分学校的学情是:每班学生数量较少,形成天然的小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又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学生学习初中地理学科的时间基本只有课堂40分钟,如果老师喋喋不休地占据大量时间,学生没有训练地理能力、消化地理知识的时间,等到初二中考时就会攒下一大堆问题解决不了。而“精讲多练”恰恰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强化学习效果。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2015年下半年,我们的第四教学联合体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作为近两年的研修主题。

二、策略构想――“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的研修构想及策略

这一主题研修的宗旨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即“精讲多练”。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开展交流和合作,可以很好地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不仅能改变教师垄断课堂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而且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1.研修方法

考虑到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他们选择的研修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课堂观察法和研讨法。

2.前期研修解决的问题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研修,已经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进行分组和分工?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确定学习小组。因此,他们在最初进行研修时,首先关注的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分组和分工”这一问题,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这为开展研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他们主要就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座位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结论: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每个小组应选出一名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兼备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为组内每个成员分配合适的学习任务。此外,关于座位,应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安排在组长左右两侧的位置,便于组长检查和指导,而学习能力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可以坐在相对边缘的位置。

(2)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多长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纯的小组讨论问题,因为组内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经过研修,老师们认识到,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时完成较简单的学习任务,而这一过程也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样学困生在自主学习时,针对简单问题遇到的困难就可以随时解决;当多数学生遇到较复杂或较综合的学习任务而不能独立解决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而这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无疑像一场及时雨一样,来得恰如其分,不仅能让学困生解除疑问,体会成功的喜悦,还能让学优生发挥所长,帮助他人之余,提高表达能力。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如果太短,学生可能来不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互相交流,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如果太长,就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此,联合体老师们达成的共识是:要实现有效学习,就要保证有合适的小组学习时间,即刚刚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不至于半途而废,也不至于有空闲时间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任务难度后适当增减时间。

(3)以什么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初中生处在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争强好胜的时期,如果利用好学生这一特点,必能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服务。关于这一点,老师们已经在研修过程中印证――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合作积极性,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面临任务时,小组成员往往会更多地关注“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更积极地为小组贡献自己的智慧。

3.近期研修拟解决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是否有章可循?怎样才能通过有效的教师指导,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回答问题和课堂展示中?带着这些疑问,在近期研修中,他们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实际课例为载体,以下列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的实施研修:

(1)教师是否通过角色转变,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2)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否有恰当的指导?

(3)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到底应该讲什么,如何讲,才能更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教师是如何创设情境和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

(5)教师的评价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实践探究――我区第四教学联合体活动纪实

2016年4月27日,第四教学联合体在我区的格致新校,以该校张丽老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的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为课例,进行教学联合体的研修。

听课之后,他们进行了相关研修,研修之后达成以下共识:

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

在《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课里,老师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引导者。教师角色定位的成功,应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这种教师身份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方面,需要遵循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同时在组织学生讨论、寻找依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适当引导和点播。

3.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和小组活动评价机制是调控学生参与度与覆盖面的关键。

首先,小组内每个成员分工明确,人人有具体事可做,这样每个成员的参与度就高、实效性就好。其次,老师设置问题的难度有梯度,回答问题时注意到每个层次的每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回答问题或者展示的机会。再次,本课小组活动的评分规则中规定,整节课每名成员都发言的,在PK结束后,会另外加分,以示奖励。

4.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必须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时间,尽量做到先学后讲,根据每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

(1)知识含义、结构、层次层面的教学内容。如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老师讲了,但只是在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用简单的语言总结概括,精准简洁,一语道破。

(2)学习方法指导类型的教学内容。如关于“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老师没有直接讲,而且是先提问学生,尽量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等学习过程,思考同类知识学习方法上有无可借鉴之处,在学生思考无果之后,给出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文字描述,给学生以启发与引领,小组讨论完成,最后在各小组交换小白板互相批改和展示中,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这样解决起来就得心应手、顺理成章。

像“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成因”的掌握程度和要求,老师巧妙地将有声的讲变成无声的讲,利用直观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并强化,效果颇佳。

本节教学内容,就知识本身来说比较简单,所以老师把大部分内容放在小组合作中得以解决,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讨习惯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对教材拿捏得很准。如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等,都是利用小组合作,运用景观图连线、看图填空等多种形式,通过各种习题训练方法加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5.要让学生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1)小组合作学习要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找到乐趣,拥有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2)小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提供满足需要的机会和形式。

(3)小组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刺激成功的欲望,从而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6.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的思考。

(1)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本节课,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会说“很好”,并用到“表述完整”、“准确”等词语。这种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促进组内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给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为“合作学习”步入成熟注入新的催化剂。

(2)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做必要的修正和补充。所谓积极的评价绝不是一味地表扬,要适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到前面指图说明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主要地形区、干旱形成的原因等教学过程中,老师多次纠正学生的指图规范,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要会读图、会看图、会用图,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评价中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将知识进一步内化。

(3)经常评比最佳小组,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要使小组合作更有效,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要做好预设、指导到位;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完善评价,调控秩序。这些都属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行为策略的精细化追求。

四、反思重构――区域教学联合体活动的后续方向

篇3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37-01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发生背景,又有故事发展情节。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一、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达到什么目标,一个是结果达到什么水平。教学设计不宜于交流,教学案例适宜于交流。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或理性思考)。

4.教学案例的特点是

――真实性:案例必须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数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数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例如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学困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或是观察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等等。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任务解决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发展怎么样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情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外显的和内隐的)活动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要把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反映的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写清楚,或者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情况写清楚,或者把个别学生独立学习的典型行为写清楚。不能把“任务”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任务”的完成过程,说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学困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可从以下六方面选择主题: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地理复习课;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案例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案例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形象性、针对性的特点,将其应用到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高地理复习效率。

一、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案例就是教学素材,主要为了呈现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地理教学知识的记忆。教学案例中包含基本的地理原理和一般的地理知识,能将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案例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既有特殊、一般、综合的地理情境,还包括区域、世界、人文、自然等地理情境。除此之外,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景观、数据的,还有图像、文字的等。在地理复习课中应用地理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教学互补的原则,从而优化复习效果和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地理复习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个人自信心,而且还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完善,为学生的全面高效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策略

1.选择有效的教学案例

复习教学不同于新课教学,新课教学是为了给学生传授新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而复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补充。前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后者要遵循详略得当的教学原则,对重要的内容要多花些时间复习,对不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采取一带而过的方式进行复习。这样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地理复习效率。因此,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地理老师引入的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不要繁琐复杂,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能突出重点内容。例如,在复习“城市的区位因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了大致的了解,其中包含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比如气候、地形、宗教、军事、交通、资源和政治等。这些不同的因素对城市区位有着不同的影响。地理老师可以结合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譬如地形、气候等,引入相关的教学案例并对其具体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而对一些次要的影响因素如政治、宗教等则稍稍带过。这种复习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还能提高地理复习效率。

2.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科学的教学方式是保证地理复习取得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除了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案例,地理老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目标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是保证地理复习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例如,在复习“地球和地图”这节内容的时候,地理老师首先要仔细研究教学目标,再围绕教学目标制订合适的复习方式。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经纬线的概念和特点,同时还要学会划分经度和纬度以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此外还要掌握经纬线的分布规律。这既是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很多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都感觉十分吃力。针对这一状况,地理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复习。首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引入教学案例,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因为前期已经学习过该节内容,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可以畅所欲言,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能有效吸取别人的观点,从而提高复习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地理复习与地理新课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地理老师要认识到地理复习的教学特点,地理复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因此,在引入教学案例之后,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评价,既要重视评价结果,更要重视评价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复习情况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短板,从而加以改进,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巩固相应的教学内容,既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地理复习效率,为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式如.案例教学盛行中的反思:以地理学科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4):20-22.

[2]钟紫峰.初中地理的案例教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35-36.

篇5

关键词:计算机 网页设计 案例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1

在目前的大学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较少让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学习、讨论交流,因而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亲身实践的经历,导致学生的研究和创新意识相对不足。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选择带有一定启发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相关能力,理解、感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为基础,以案例为线索,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对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进行优化。

1 计算机案例教学的特点

1.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没有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只是告诉学生怎么去做,非常枯燥无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但在计算机网页设计的案例教学中,没人会告诉学生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创造、去思考,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而且案例教学的后续阶段中,每位学生要根据自己和同学的方案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2 更加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学,学生听没听课、听懂了多少,教师也不清楚,要到最后考试成绩出来才能见分晓。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真正的应用。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对案例进行理解,然后查询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无形中学生又对这些知识主动复习了一遍,并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自主地思考,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就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因为教师随时会给以学生引导点拨,又促使教师思考相关问题,并且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1.3 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越来越明白,掌握了知识不等于具备了能力,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才能转化为能力。如果教师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一味的教授书本上的死知识,不仅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而且也不利于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的开展。

2 教学案例实现的步骤

2.1 设计教学案例

在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中,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案例是实施该教学方式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充分备课,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设计案例,解析并讲授与教学案例相关的技能技巧和理论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注意,案例必须具备典型性、覆盖足够多的知识点,并且要和实际操作相吻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或者选择教学案例,让教学案例能够被学生理解。整个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由易到难、前后衔接。

2.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

组织案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该环节的关键是把理论知识与所对应的案例内容联系起来。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做好启发工作和引导工作,创造自由轻松的讨论氛围。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中心,在宏观上指导和把握案例讨论,避免出现方向性的偏差。教师应该把案例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部分,将案例的分解顺序与学生的知识认知顺序相结合,这样做更能体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思想方针。

2.3 对案例进行总结

在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研究之后,教师应该针对讨论做出相应的讲评,重点强调案例中所涉及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学生上机实践的时候,可以按照课堂上讨论的方案来进行实际操作。案例总结应该做到客观、全面,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主要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案例进行总结不仅有利于学生记牢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避免在案例中留下没有解决的问题。

3 在计算机网页设计中应用案例教学

(1)准备阶段。教师在课前做的准备包括研究教学内容,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分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和兴趣所在、将来的就业方向等问题。学生在课前做的准备包括仔细研究案例、向同学和教师介绍自己擅长的方面等。

(2)实施阶段。将学生分为3~5人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逐步解决各个小的案例问题,如制作一个主页、设计混排网页、设计一个页面等。在这过程中,教师要保障及时检查各个小组的问题解决情况,在必要时要对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解。最后,将学生解决完成的所有小案例组合成一个大案例。

(3)结束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案例的评价、总结,主要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

在计算机网页设计中应用教学案例,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做出很多高质量的网页。这种新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广东 珠海 519000)

参考文献:

[1]葛继科,雷亮.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2]刘勇.案例教学法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10(6).

[3]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计算机,2010(1).

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案例库

结合案例教学,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是目前国内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任课教师的共识[1-6]。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其显著的实践性特征使得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尤为突出。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也切身体会了开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制约。本文将系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障碍及其破解路径,以期有助于提升案例教学的成效。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障碍

基于实施案例教学的客观必要性及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多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同程度地安排了案例教学,但客观而言其总体成效并不理想[7]。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任课教师为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主观上对实施案例教学有所抵触,进而敷衍了事;另一方面,诸多现实障碍的客观存在也不容回避。当前,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通常面临以下四方面的现实障碍。

1.案例资源稀缺。

目前,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选择面有限、案例资源稀缺的制约。一方面,多数任课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面临现实的职称晋升压力,信息渠道也较为有限,故而出于精力、时间及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不愿或难以自行设计教学所需案例。另一方面,尽管有公开发行的案例教材,但教材本身较为稀少,从而所能提供的案例总量也非常有限,并且部分案例还存在直接取材于国外进而与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情景相脱节或较为陈旧,等等问题。

2.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有所不足。

普通高校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大多都是在取得管理学或经济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后直接开始从教工作,他们接受过相关学科的系统教育,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满足课堂理论讲解的需要。但由于多数任课教师既缺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也未接受过有关案例教学的系统培训,因此案例教学能力普遍不足,而这必然会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效带来实质性影响。

3.课时有限。

依据所涉及的领域,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即基础模块、通用模块以及特殊模块。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基础模块部分、通用模块部分和特殊模块部分的系统讲解分别需要10~12学时、32~36学时和4~8学时。目前,普通高校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通常被安排为40或48计划学时,故而即使将特殊模块部分设置为自学内容,现行的课时安排对满足基础模块和通用模块部分的系统讲解仍稍显紧张。在此状况下,如果要适量安排案例教学,就必须精简课堂理论讲解,增加学生的自学比例,而这往往又会引起习惯于完全跟着教师的课堂讲解进行学习的部分学生的不满。实践中,多数教师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顾忌,权宜安排案例教学。

4.合班制上课。

受前些年扩招政策的影响,普通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规模均有大幅提升,从而也导致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学资源的相对紧张,合班制上课由此就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常态。在合班制上课的背景下,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往往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为控制小组数量而增加组内学生人数,就会大幅增加小组内的组织与沟通难度,这不仅直接影响组内合作成效,也必然会引发更多的“搭便车”现象;如果合理控制组内学生人数,则小组数量就会大幅增加,而这不仅加大了课堂讨论环节的组织难度,也会导致在这一环节上耗时过多,甚至于最终仓促收场。因此,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驾驭能力,则在合班制上课基础上的案例教学效果会比传统课堂讲授更差,从而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

二、提升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成效的相关对策

由上述分析可知,多方现实因素制约着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开展,而且部分制约因素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改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任课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只有正视现实、创新思路且多方努力才能有效突破当前案例教学所面临的困局,而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又是重中之重。

1.创建并不断完善教学案例库。

案例选择的适宜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的选择空间。故而,任课教师要摆脱对外部案例的单纯依赖,着手构建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案例库。笔者认为,教学案例库的构建可借助下述两种路径:

(1)直接吸纳或适当修改后吸纳公开渠道中的现成案例,包括案例教材、专业性案例网站或相关机构的开放性案例库中的适宜案例;

(2)通过信息调查、资料加工及整理,设计编写教学案例。尽管后一种路径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财力和时间,但客观而言自身所编写的教学案例的适宜程度也通常更高。需要强调的是,鉴于实践中企业对实地调研往往较为排斥或者持谨慎态度,且企业自身的信息披露也相对有限,因此任课教师可综合利用诸如和企业开展横向科学研究、进行针对性的实地调研、查阅企业网站及其所的公告或报告、关注专业机构和相关媒体的研究与报道等渠道收集案例编写所需的各类基础资料。此外,任课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调整,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案例库。

2.合理安排案例教学计划。

面对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制约,笔者认为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需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案例教学计划。首先,任课教师必须摒弃本科案例教学可有可无的理念,认识到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其次,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比例,明确案例教学的设置环节;第三,合理组合安排案例,建议在各职能模块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安排相应的专题案例,如在招聘与甄选模块讲授结束后安排企业招聘或录用决策案例,在考核与评价模块讲授结束后安排企业绩效考核案例,待课程理论讲授全部结束后,再安排1~2个综合性案例。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此种案例教学安排思路不仅满足了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课时较紧的现实制约,而且也符合本科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的特征,有助于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案例学习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逐步提升其分析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案例教学的组织思路。

规范的案例教学流程包含五个基本环节,即发放案例资料、学生分组讨论、课堂陈述与集中讨论、教师评价与总结、撰写案例报告。在上述五个环节中,分组讨论、课堂陈述与集中讨论两个环节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的组织成效。在合班制上课的现实条件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如果简单遵循规范流程实施案例教学,将会面临两难选择。故而,笔者认为任课教师需要正视现实、优化流程,创新案例教学的组织思路,而创新与优化的关键就在分组讨论和课堂陈述与集中讨论两个环节间增设组间预讨论环节。教学实践表明,组间预讨论环节的设置可以将多元化的观点碰撞与融合环节前置,从而大幅减少课堂陈述与集中讨论环节的时间耗用。在组间预讨论环节,应以2~3个小组为宜组建预讨论小组群,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自由组合。同时,在课堂陈述与集中讨论环节,任课教师应明确要求以预讨论小组群为单位进行陈述,鼓励不同观点及补充性发言,并严格控制重复性发言。

4.多方努力提升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

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决定着案例教学的设计思路与组织秩序,并实质性地影响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效。教学管理部门与任课教师都必须充分意识到案例教学能力欠缺的严重影响,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切实提升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笔者建议,可以考虑综合利用以下几种路径: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利用假期与业余时间到企业兼职,通过具体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制定措施支持任课教师接受案例教学的系统性培训、到国内外案例教学的标杆院校观摩学习等,促使任课教师深刻理解并系统把握案例教学的精髓;建立校企间较为稳定的科研基地,为任课教师创造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实践调研与业务交流的平台,全面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从客观而言,上述路径的实施都会要求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也.基于案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人力资源开发,2015,(18):205.

[2]付园.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J].人力资源开发,2015,(16):139-140.

[3]李灵芝.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5,(5):37-38.

[4]蔡小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1):49-51.

[5]陈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4,(11):175-176.

[6]帅力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55-57.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坚持以创新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经血情境与教学氛围,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发现知识、思考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一、采取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方法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基于问题”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与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从自己熟悉的事情出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学生主动地搜集材料、处理信息、合作探究,主动的思考与探索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就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一种突破性的进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结构变革,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基于这种教学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注重建立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与解决问题在学习中统一起来。这种教学理念下,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阶段,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联想与想象的,从自己熟悉的教学情境中提出的,问题的提出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找打诗歌学生的思维方法。问题的提出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要具有思考的价值,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笔者创设了这样一种生活情境:说小明家买了个新的房子,正在准备装修,而且要将客厅铺成木质的地板,这每平方米需要300元,问问大家一共组要花多少钱?这个时候笔者在课件上呈现出客厅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问题就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问题。学生感觉到学习内容离自己如此的近。学习兴趣被激发。其次是要探索问题,探索问题是“基于问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教师要对学生给与支持与引导,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共同探索解决问你的方法。例如,依然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学习中,教师需要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大家设计学校图书馆的挑花版的设计预算方法。这个问题一般会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涉及的问题一般是什么是面积、什么是单位、如何计算面积、每平方的预算怎么设计,图案怎样设计比较完美,这些问题一个个的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逐渐的思考,有的学生独立的思考、有的学生小组合作,他们共同致力于解决共同的问题,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进行创新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对当代的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教学实践都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学习、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现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当前的许多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都处于形式阶段,那么如何走向实质内容,下面将开展探讨。笔者先设计两个教学案例案例1,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时候,要学生计算18―9这个案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案例2,某个学校的五年级十一班,有56个学生,假如这个班级要举行春游活动,引导学生设计春游所需要的钱数以及物品,还有乘车的钱数以及买门票的钱,一个大客车可以坐50个人,每辆车需要300元,一个中型的客车可以坐下30人,每辆车子需要200元,门票票每人10元,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租车、如何购买门票。

根据这两个教学案例,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血神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个体资源的基础上,合作学习要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有呈现的。在案例1中,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缺少合作学习的愿望,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同时赞案例2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不够理想,有的学生在思考买什么好吃的,有的学生在思考玩什么娱乐活动,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的时机不当,降低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抓住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提升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小组。小组的组成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合作,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的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均衡,开展公平公正的原则,每个小组在4―6人为做好的。其次,要选拔小组长,将一些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选,作为小组长,确保组内活动有效的开展,促进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同时,教师要抱我好时机,在适合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需要为学生的学习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在有效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要能够激发学生合作的愿望,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 案例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F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115-02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1998年我国新设的本科专业,迎合了社会对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已成为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但从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供需脱节现象仍很突出。日常教学“重理论、轻应用,重课堂、轻课外”,造成了人才“短缺和过剩并存”的后果。一方面,社会紧缺的财务管理人才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因而,探讨在日常教学中采取适当方法,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确实很有必要。

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涉及了大量金融学、会计学的相关知识,以及预测、决策、分析等方法,不仅体现出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特点,而且对该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在教学中就不能仅重视理论教学环节,而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满足这种要求,方法有二: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购置课程软件进行训练;二是将案例教学引入其中。相比而言,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本文拟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际,深入探讨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旨在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寻找合理有效的途径。

一、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实证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以案例为教学平台,以启迪受教育者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本着整合理论与实践的宗旨,主要从特定的教学目的出发,利用具体事例,将学习者引入特定事件的实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和团队精神,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要求。

为保障案例教学效果,案例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性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商、情商有较大差异,因而对同一课程学习的感受及收获存在明显不同。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组织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由此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案例选择首先应符合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要求。如财务管理课程涉及两个基础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它们始终贯穿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因而,课程教学案例选择要体现基础性要求,必须从体现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入手,培养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分析及应用能力。

2.重要性原则。按涉及的领域,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基础理论、通用理论和特殊业务理论。基础理论涉及财务管理环境、对象、目标以及财务管理基础概念等方面;通用理论涉及资本配置和利用问题,包括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等,这几部分既是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核心,也是教学的重点;特殊业务理论主要是财务管理理论的拓展,包括企业破产清算问题、并购重组问题、国际财务管理等内容。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对上述每部分的所有知识点都选择案例进行训练既不可行也没必要。因此,选择的教学案例主要应放在通用理论板块上。

3.前瞻性原则。透视财务管理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财务管理理论、思想以及方法体系都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现代财务管理不仅更具有综合性,而且也体现出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态势。如近年来,随着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人们对有效市场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传统财务理论产生了质疑,由此产生了行为财务理论。该理论通过将有关人类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财务决策研究中,来解释投资者在财务决策中的有限理。通过选择案例对诸如此类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

4.时效性和适用性原则。时效性强调用最新事件作为教学案例;适用性则不仅考虑贴近现实经济生活,也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在多数情况下,可供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选择的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专家学者编撰的书籍,虽然内容较为丰富,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案例较为陈旧,与企业财务管理实际明显脱节;二是定性分析的案例多,定量分析的案例欠缺;三是来自国外的案例多,与我国企业现实要求不匹配。鉴于此,教师应尽量从实际出发,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寻找和编写适宜的案例。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参与案例的选择,通过搜集资料、选择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针对不同部分的教学需要,教师可先准备两个以上的案例,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讨论筛选,以提高案例的适用性。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

(一)教师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理论修养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如前所述,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是会计学、金融学等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同时又涉及概率论、运筹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透彻、深入地分析教学案例,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及专业修养。如证券投资组合问题的研究,既涉及证券投资理论,又涉及概率统计中的协方差矩阵理论等,具备这些知识是分析和判断证券投资组合效果的基本要求;再如随着人力资本管理问题渗透到财务管理内容中,分析人力资本财务问题不仅要具备财务知识,还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凡此种种,如果没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则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学习理念参与案例学习是组织案例教学的核心

常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阐述和解释相关理论及其方法,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局限在书本知识上。组织案例教学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企业财务活动的平台,鼓励其从封闭的思维框架中跳出来,倡导开放的学习理念和发散的思维模式。与课堂讲授相比,案例教学没有现成的可供学生直接拿来的答案,它的作用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意识。学生不必拘泥于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也不必局限于已有的概念框架,而可广泛开展讨论,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师与学生形成亦教亦学的关系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般而言,为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须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利用专业知识做好引导工作上,即主要是对案例分析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使案例讨论形成的最终结论更能代表群体的观点,也可先以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随机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与学生形成亦教亦学的关系,而不能以简单的“对”或“错”对学生提出的见解进行评判。当小组讨论并达成共识后,再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参与更大范围的讨论,如班级讨论,并根据班级讨论中各小组发言的效果,结合他们所提交的分析报告给出考核成绩。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常规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起到自我督促、自我检查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有责任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尤其是对那些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更要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使之积极参与其中。

(四)先进的教学条件是案例教学组织的保障

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有一定关系,而且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否先进关系密切。因此,利用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方式作辅助,可以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教师可通过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利用模拟实验室提供的环境,引导学生分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优劣,判断上市公司所采用的股利分配政策的合理性;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资本结构、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指标变动的趋势以曲线图直观地反映出来,帮助学生从中了解上述指标数据演变与公司经营活动、政策选择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上市公司面临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财务政策变化等所产生的影响。

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局限性,如所选案例一般是单个的、分散的,因此,它并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教师应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来实施。

[ 参 考 文 献 ]

篇9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一案到底;应用

“一案到底”教学法属于案例教学法的一种,指的是在一节政治课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提高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

一、案例的选取与开发

1.分析教学内容

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基本前提就是分析教学内容,了解各个知识点存在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规律”的含义和三个特性时,通过认真分析,能够清楚地知道“规律”的含义和三个特性两者属于下位关系,“规律”的含义包括规律的三个特性。同时,规律的三个特性通过分析,又存在并列关系。

2.撰写教学案例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应用关键点在于案例的撰写。其中,老师在撰写案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案例需涉及教学内容所有相关的知识点。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查阅丰富的资料,将所有的知识点涵盖在内,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水平。(2)案例的内容和形式应保持多样化。案例的形式可以以一段文字材料、一则故事、一幅漫画等形式出现。通常情况下,为了让案例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内容的需求,都根据实际要求将案例进行了修改。

3.问题的设计与实施

(1)要目标明确、扣紧知识点。选取和编写案例的过程就是紧扣课本知识点、立足教学目标的过程,即案例选取和问题设计与教学目标是有机统一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避免将学生思路引离教学目标,影响教学效率。(2)设问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各个问题之间既要有联系又要有区别,形成一个系统。(3)问题要有难有易、有机结合。一般的知识点用简单的问题就能解决,那就不必多费口舌和时间。对重点、难点则需要用有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丰富联想、深入思考,不仅实现认知目标,而且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着眼于全面落实“三维目标”。(4)敢于设置开放性问题、启迪思维。“一案到底”教学法有些设问必须带有开放性,甚至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质疑,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可以没有固定答案,旨在讨论案例和问题中学习。

二、课堂实施中所采取的技巧

(1)教学进程中要及时概括理论知识。教师需要在分析、解决问题后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括,将知识点从案例中提取出来并予以强化,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认识清楚、印象深刻、记忆牢固。(2)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讨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怎样的讨论才有效,才具有探究价值。如:①探究讨论要具体,所提问题需明确。问题设计要明确,避免过于笼统让学生不知所云。同时问题设计要能引发学生思维碰撞,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②分组要合理,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小组讨论宜采用组内“异质分组”的方法,即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对“一案”理解分析的水平程度进行分组;同时还要坚持自愿原则、互补原则,这样有助于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优化组合,在学习上相互促进。

三、教学反思的途径

在“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总结课堂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总结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反思通过该案例讲解教学,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以及所选案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为教学内容服务。(2)反思课堂教学实施效果。对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的反思应该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耐心倾听、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课堂实施效果进行诊断总结。(3)反思教学亮点。课堂教学需要亮点,没有亮点的课堂,没有灵性;反思是为了找出亮点、强化亮点,从而让课堂更精彩。(4)反思评课建议。“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推广需要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在进行研讨的基础上推广实施。每节课后,教师要共同对该堂课的课堂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议,在总结交流、互评互议中借鉴经验、扬长避短、相互促进,通过教学共同体来提升“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中所采用的案例涵盖了整课多数知识点,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关系。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能够减少案例太多而导致学生思维混乱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