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产品贮存管理规定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对采购/外包、生产过程的产品和成品的贮存实施管理,为贮存的产品提供适宜的贮存条件,维护贮存产品的固有质量,特制订本文件。
1.2本文件规定了采购/外包、生产过程产品和成品的贮存、入库、保管和出库过程的职责、程序和要求,适用于采购/外包、生产过程的产品和成品的贮存管理。
2引用标准
GB/T19000-20__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ISO9000:20__)
GB/T1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ISO9001:20__)
Q/SHYG01.01Z-20__质量手册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GB/T19000-20__标准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采购部负责产品贮存的归口管理,负责采购/外包过程产品、生产产品的入库、贮存和出库,负责对生产工段领用产品进行审批。
4.2加工工段、装配工段、铆焊工段负责按规定领用采购/外包过程产品,负责生产产品的贮存和入库。
4.3质量部负责各类产品的入库前检查,参加对库存产品的定期检查。
5管理内容和方法
5.1产品的防护标识
5.1.1在产品的贮存过程中,应注意产品包装上的防护标识。通常实施的防护标识有:“小心轻放”、“防潮”、“堆码层数”、“向上”等。
5.1.2在产品的贮存过程中应按照产品的防护标识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产品损坏。
5.2产品的贮存
5.2.1对采购/外包过程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件等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成品、顾客提供的产品等,应控制其贮存过程。
5.2.2各类产品的贮存应使用合适的库房或场地,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5.2.3产品的贮存方法应适当、标识明显、按规定摆放,适当隔离。
5.2.4生产部应会同质量部定期对贮存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查,防止产品损坏、超过保存期或变质。
5.3采购/外包过程产品的入库
5.3.1采购部采购/外包过程的产品到货后,应填写入库单并签字,然后与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证明书一同提交质量部进行进货检验/验证。
5.3.2质量部进行进货检验/验证后,对合格产品应在入库单上盖章,对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
5.3.3保管员应按入库单接收采购/外包过程产品,清点产品数量、检查产品外观、复核产品标识,并在入库单上签字。
5.3.4保管员应及时按入库单对入库产品登记上帐,并将采购/外包过程产品入库单交财务部办理结算手续
5.4生产产品的入库
5.4.1生产部在产品生产完成,经过质量部检验和试验合格后,生产部应持产品合格证,填写入库单,向成品库办理入库手续。
5.4.2仓库保管员应在接收产品时,验证产品的合格证,清点数量,目测产品的外观质量,并在入库单上签字。
5.4.3仓库保管员应及时按入库单对入库产品登记上帐,并将贮存产品入库单交财务部办理结算手续。
5.5产品的库存保管
5.5.1库存的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件、成品等应贮存在指定的库房内,大宗钢材、毛坯以及成品部件等可以放置在露天场地上。
5.5.2贮存产品的库房应具备防火、防潮、防变质、防锈蚀等适宜的贮存条件。露天贮存场地应平整,不积水,并设置垫木、型钢等以避免产品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5.5.3库存产品应有清晰的标识,需要时填写材料保管卡片,按产品的入、出库情况及时更改产品数量,做到帐、物、卡“三一致”。
5.5.4产品贮存期间,应分类存放、间隔适当、摆放整齐、标识清晰,产品堆放不得过高,标识方向应向外。
5.5.5小型的产品贮存时应尽量放置在货架上。货架应牢固、稳定。产品摆放应上轻下重,分区、分类摆放。
5.5.6对于贮存的产品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库存产品的损坏、丢失。需要时应对产品采取涂油、防锈等措施。
5.5.7保管员应定期清点库存产品的数量,检查库存产品的质量状况。发现产品锈蚀、变质、损坏、超过保质期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5.6贮存产品的发放
5.6.1由于生产需要领取库存产品时,装配人员应填写领料单,经过装配工段长、生产调度审批后,交保管员办理出库手续。
5.6.2成品出库时,销售人员应填写发货通知书,经过销售经理审批后,交保管员办理出库手续。
5.6.3保管员在发放产品时,应核对产品标识,防止错发、误用。对于有贮存期限要求的产品,应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产品,防止产品超期贮存而变质。
5.6.4对于不能整个包装领用的产品,拆开包装后,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产品的锈蚀和变质,并保持产品标识。
5.6.5保管员应按领料单、发货通知书及时将产品发出情况登记、上帐。
6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6.1入库单
6.2保管帐
6.3领料单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ISO9000 质量管理
ISO9000认证在提高产品知名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方面越来越为社会所共知。但我国中小企业ISO9000认证的步伐远远慢于大型企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较低,管理水平提高也较有限,因此,分析中小企业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完整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指导业务工作有序开展很有必要。中小型企业很多属于家族式管理,管理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屡见不鲜,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是通过不断的质量管理创新、循环和改进,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完善,使企业能够提高市场竞争综合能力,获得最佳效益。
二、中小企业在实施ISO9000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ISO9000认证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企业领导对贯标在认识上存在误差,在初期寻求体系认证时时常常表现为急功近利的思想,待取得证书后就以为大功告成,不用再管,若贯标得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又会泄气怠慢,对质量体系持续运行带来困难;将质量管理认证看作是行政性检查,对认证工作采取习惯性的应付态度。
(2)对质量管理工作投入不足。行动是人的观念的具体体现,对质量管理观念落伍,认为ISO9000质量体系对中小企业而言贯标在时间、精力、成本上的耗费大于所得的收益,也就导致了对质量管理工作投入的不足。而中小企业往往又是将销售等看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对于贯标这样的事项却采取“放权”,任由下属全权负责或者交由咨询公司“一手包办”,从专业咨询公司的付费到内部质量管理相关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机械购置等能省则省,使得健全的质量体系难以顺利推行。
(3)员工素质不能满足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员工质量意识不强,素质及工作能力不够,培训工作跟不上,也就使得质量体系认证的作用大打折扣。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主管,由于他们自身素质的限制,首先将企业的近期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缺乏战略思考。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一些员工统计基础差,组织运行能力低,阻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4)体系系统设计过于复杂,不便于操作。一些企业在质量认证体系和文件制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设计复杂,与实际脱节,导致基层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完不成、做不到,不满情绪日渐积压。
(5)在咨询机构、认证机构的选取上认识不足。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将拿证作为质量认证的结果,因此贯标时间长短、咨询价格成为首要关注因素,忽视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在质量;将质量认证全部要求咨询公司包办,导致贯标与实施各行其道。
三、中小企业在实施ISO9000认证过程中须采取的对策
(1)提高管理者对实施ISO9000质量认证的认识。作为全球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是企业追求质量旅程的起点。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推行这套标准来加强企业内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领导重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有了领导的重视,才能有资源的保证,顺利开展工作。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其对企业的作用。只有企业的领导者认识提高,才能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学习和应用ISO9004标准,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中小企业往往将获得认证证书作为首要目标,所以在认证过程中主要学习和研究ISO9001标准,而忽视了具体介绍质量管理的ISO9004标准。ISO9004标准比ISO9001标准多增加了很多管理内容,例如在质量成本、市场调研、产品安全性等方面的方法和要求。同时还需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综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3)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管理。质量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履行各自职责,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各个环节都协调有效地运作。基于此,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学习班、知识讲座等对广大员工进行培训,为企业质量认证和运行提供保证及中坚力量。
(4)制定适合企业需要的质量体系。ISO9000的基本要求是“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整体运行最为熟知,因此,管理者应当亲自参与贯标工作,明确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控制质量体系文件的繁简程度,按照企业实际,比照选定的体系要素,对现有程序化得规章制度等进行删除或增补。这样做既节省投入,同时又保留了中小企业灵活机动的优势,制定了切合企业实际的质量体系。
(5)慎重选择咨询及认证机构。资源短缺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单纯靠自身很难完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导入和实施,因此,专业的咨询机构成为了中小企业的常见选择。在进行咨询公司的选择时,首先要考察咨询机构的规模大小及背景、咨询人员能力素质、咨询经验丰富程度等,其次在贯标过程中,企业与咨询公司应以事项达成为主,咨询公司为辅。
(6)做好认证的准备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准备工作是确保一个组织达到认证应具备条件的必由之路。准备工作可以从三条途径得以实现:聘请认证咨询机构咨询师采取宣讲标准、协助编写文件、答疑、现场指导等方式为企业进行咨询;企业派人到已通过认证的组织中去学习,为改善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做铺垫;购买参考性强的认证参考书、资料等,学习并思考使本企业达到质量认证标准的条件。选取其中一条或某几条途径后,对企业进行策划、培训、文件编写、文件试运行、模拟审核等准备工作,其中应注意文件编写必须将ISO9000标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强调内审的重要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篇3
关键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16-02
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存在着水平不高、办学条件不足、学科专业建设特色强、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在同众多的“名牌”院校的竞争中,在生源和发展的竞争压力面前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已成为必然的选择[1,2]。ISO9001标准是基于“过程方法”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样适用于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转变教育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持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3,4]。沈阳工学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2013年由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及沈阳农业大学科技学院合并并转型为应用型本科学校,学校处于面临转型发展和本科评估的历史时期,学校认为要继续发扬“质量立校”的传统。首先要转变质量观,要从考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视角确立质量新标准;其次要明确质量是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根本目的;同时,质量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从顶层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到新生接待、毕业生离校等微观的教学及辅助活动,都会影响教学质量,有必要寻求一个体系来强化教学质量的管理[5]。因此,拟定在二级分院――能源与水利学院的教学管理中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进行探索。
一、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沈阳工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二级管理工作的深化,二级分院管理工作量大量增加,职能部门或二级分院之间协调难度加大,职责不明的工作不断涌现。时常出现脱节和推诿现象,出现“有些事都知道该做而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或者发生问题时职能部门和二级分院互相推卸责任”(职责问题),“该说的没说到或没说明确”(指令问题)、“指令明确了却没做到”(执行问题)或“虽然做了却好坏不分,努力工作的没得到应有的评价”(评价与奖惩问题)等,有时出现多指令问题,即同样一件事,多个职能部门要求二级分院上交表格,内容相同,格式不同等等。凡此种种,对二级分院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二级分院要确保办学质量,迫切要求尽快建立规范、高效、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是:
1.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全面创建的任务,而质量提高必然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尤其如此。如何构建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建立一套适合学校自身情况,有利于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缺少专门的质量管理理论,因此,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被广泛认可的ISO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这些院校借鉴的唯一选择。
2.发挥二级学院的主导作用,提升执行力度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大多数采用学校―二级学院―系(所)的层级式管理模式。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科专业的互通性发展,使得校级教学管理趋向于宏观管理,而二级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构建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体系,注重不同教学过程的执行情况。因此,二级学院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利于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3.教学管理规范化的需要。高校的管理通常比较死板,以不变的方法来解决变化的问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注重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明确每一位教职工的岗位职责,规定了教学规程,各种程序文件、需保留的记录等,从细节上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工作的持续改进。
4.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育的一个层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学生能力的获得急需对其整个培养过程进行监督控制,才能保证其质量。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实践能力形成过程,这样才可以保证转型期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及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1.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增加生源、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一个学校的知名度在于它的整体给社会的良好印象。能培养出优秀学生的学校,一定是有好的校风的学校,它的管理一定是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
2.规范学院管理,建立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全面的管理,规范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是一种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过程规范;能够及时预防和纠正管理过程中的不合格项,以确保持续的改进和控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文件化的管理体系,通过编制教学质量管理文件,完善和规范学校管理,做到一切要求和职责有据可查。规范学校的各职能部门,依据程序文件和工作指导书展开工作,形成工作质量记录,根据记录追溯责任,从而减少混乱和推诿现象。
3.提高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过程教育和评价,学校的一切设备、资源、教学、教育及活动都是以“顾客”――学生为出发点,及时与“顾客”沟通,一切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都以“顾客”满意为导向。
三、能源与水利学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程序参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方法,结合学院教学工作的特点,程序如下:
1.通过调研,识别社会、特别是周边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识别出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需求;明确家长对学生成长的期望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学的要求。
2.理解相关需求,同时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在分院内各专业间的有效沟通,确定分院教学质量方针及教学质量目标。
3.根据教学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要求,识别教学质量目标实现的所有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核心过程,确定出过程的方法、职责和目标。
4.确定相关过程的资源情况,进行资源配置,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施的提供以及教学经费的保障等。
5.制定不同过程有效性办法,例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教师工作考核办法、教师工作规范、考试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等。
6.依据过程方法进行相关过程,通过过程控制、评价办法检查过程的有效性。包括进行教学规范督导、教学工作检查、学生教学成效评价等方式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7.制定出防止潜在不合格品产生的预防及纠正措施办法,对潜在的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如制定并实施班导师工作方案、学生课程重修、补考管理办法、学生违纪处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
8.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阶段性对各层面顾客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根据过程评价及调研结果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四、能源与水利学院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型应用
1.QC课程组建设。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要素。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将质量管理中的QC质量小组方法用于课程建设中,在水利水电类专业中成立不同QC课程组,不要进行必修课的建设和质量保证工作,每个QC课程组建设指定专门负责人,小组成员由讲授该组相关课程的人员组成,定期开展教学法研究,每次活动都有记录,制定《QC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来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活动。
2.将PDCA过程法引入课堂教学。PDCA循环是戴明提出的,P-plan,策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将PDCA循环引入课堂教学,找出每节课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并寻求改进。当第一循环结束后,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是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策划:包括整个课堂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辅助设施的需求等;然后根据教学策划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包括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互动沟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最后留出时间接受学生提问,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判断课堂教学的成效,并马上进行改进、补充,同时也为下一次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采用PDCA循环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保障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学校要实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针,就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而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引入ISO9001标准可有效保障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利于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立军,宋明顺,熊明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8):67-69.
[2]夏思淝,刘东红,俞琳,等.加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82-85.
[3]储祖望,戴冬秀,宋华民.高校教学评估与建立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50-51.
篇4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规范作用 实践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全球公认的系统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推行ISO9001标准有利于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ISO9001质量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通用的管理体系,是针对企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制订的,并已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和组织所采用。我们部门作为铜原料的采购单位,肩负着企业最终产品的原料供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标准帮助部门质量目标的顺畅实现,通过各项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做到规范管理,并最终占有原料市场,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生产需要。
1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把ISO9001国际标准引入铜原料的采购工作中来,以规范管理和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效能。
1.1 通过建立体系文件控制能有效地将服务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充分体现工作的职责要求,进而更为有效地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例如,很多日常工作大家都在做,但是处于散落的状态,根据体系的要求,我们编制了部门工作文件汇编,明确了质量目标,并且分解了部门质量目标到具体科室中,把所有人员的行为准则、考核管理办法、考勤管理办法、工作管理规范、包括各项费用管理办法、计算机、电话、传真的使用管理办法都制成工作文件,写入汇编。让人人心中有制度,有职责,每个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都可以在体系文件的控制中有“规”可依。
1.2 体系的建立,便于各科室之间明确相互管理职责,在工作上便于协调统一,使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责权明晰,步骤顺畅有效,防止令出多门,推委扯皮等阻碍管理与发展的不良风气。各科室都有细化的质量分解目标,依据质量考核记录表对各科室进行考核,与工资效益挂钩。
1.3 体系的建立运行,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对科室、个人的业绩进行考核,因为每个科室都有独立的岗位职责,都有独立的质量分解目标,如何评价一个科室,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根据体系的要求,首先工作程序标准化,质量目标分解到部,到科,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工作程序又都相应地具备可跟踪的质量管理记录(如:纸质的台帐,记录、考勤表、考核档案等),这样就真实反映了科室,个人的工作动向及业绩,在此基础上不难对科室、员工个人做出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面对各种记录,员工的非议自然少了。
2 对铜原采购部门产品及特性的分析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在ISO9001标准中,术语“产品”的定义是“过程”的结果。一个产品可以是一组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区分取决于主导成分。做为铜原料的采购部门,采购铜原料就是这个过程的主导成分,围绕铜原料的采购,还有非主导成分,如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铜原料到货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粗杂铜点价实施方案、铜原料结算管理办法、最终付款等。一系列的服务过程就是要确保铜原料采购这一产品的实现,并保质保量,安全到货符合标准。每一种产品都有它的特性,具体到本部门的铜原料采购,首先它具有多样性,就是采购的品种不单一,有铜精矿,有粗铜,有冰铜,杂铜,阳极板;其次,标准性,所采购的铜原料的质量标准及物理规格要符合生产所需,也就是要符合工艺要求。例如粗铜采购的质量标准是含铜大于等于97.5%,所供粗铜到厂单车应属同炉所出,不得混有其他杂物,同车粗铜的含铜、金、银品位要求均匀一致。铜精矿的品位基准为含铜20%,低于16%拒收;阳极板品位含铜为99.2%;冰铜的质量标准为含铜30%,可见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第三,数量确定性,我单位正常生产情况下,铜精矿每天的需求量是600实物吨,100吨的阳极炉一天能吃80吨粗铜。一定阶段要有一定量的库存做后盾,所以采购量要保证,相应的采购计划就要提前下达,确保对口部门生产的连续性。第四,经济性,无论国内国外铜原料采购,都会有经济上的往来,大笔资金的预付和结算付款。根据产品主导成分的特性,签订不同种类铜原料的供需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货物名称、供货数量、质量要求、铜的计价方式,铜的点价方式、以及纠纷的处理方式;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的种类及相关方的职责做出明文规定,规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条例,建立档案,并做好往来记录。建立货贷资金风险控制程序,及时确认资金到账情况,记入到货情况台帐,跟踪货物结算,书面报告结算情况。总之作为铜原料采购部门在实现质量目标的过程中,围绕目标,规范管理,根据产品质量的特性建立各种可控程序,规避风险,并持续改进。
3 铜原料采购过程中的管理与服务行为与质量标准
铜原料采购过程实现包括以下管理与服务行为:①建立供方评价制度,确定供货商。②铜原料入场质量监督管理。③依点价方案实施确定结算价格,进行套期保值数据传递。④铜原料结算管理程序。⑤不合格品控制程序。⑥货贷结算资金控制程序。同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汇编、有关铜原料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汇编。作为管理执行的标准,随时查阅,及时掌控变化,及时更新。从管理与服务的过程可以看出,不同的过程对应不同的管理程序,不同的程序可以分解到不同部门的质量活动中去。从而可以把握采购过程中,产品如何在各个环节中得到实现,并且这种改进在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持续调整的指导下也持续进行,并保持持续改进。这就是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的规范作用在本部门的采购管理工作中的体现。体系的建立使业务程序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员工人人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这是提高绩效的最大保障。
4 体系建立运行实践及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体系文件的建立,使制度深入人心,评选单位先进,因为有严格的考勤记录、质量目标考核记录做依据,不需要领导、员工的主观臆断,依记录排序,工作变得简单明了,互相不扯皮了。省国资委在对我们企业的一次调研中查看了我们部门在套期保值方面的信息传递记录,所有记录按年整理装订齐备,因其详实可控,获得了认可,同时也证实了本部门在管理上的规范,由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的规范作用可见一斑。但是不要认为,一建立体系,任何问题都解决了,体系的运行还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要依靠领导持续高度重视,全部业务科室人员的协作完成,所以体系文件一定要人手一套,从上到下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反复培训。②体系运行过程要保持监控和测量并形成记录,就本部门来说要有质量目标考核表,价格确认书,结算单,供方评价,到货记录,不合格品控制单等等大量详尽的记录,只有规范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稳健发展。③体系处于持续改进中,不能过度追求完美,要有耐心,从小事做起,从最能产生效益的事做起。④从企业实际出发,当前有效的,就是合适的,整理成文件,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浅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
作用.商场现代化,2012年16期.
篇5
伊犁州中心血站自2005年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来,走过了四年不平凡的历程,经历了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习惯到习惯、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实施的艰难过程。如今,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深深融入血站的整体工作,为确保血液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积极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敢于破解血站发展的瓶颈项
2005年,是血站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第一年。伊犁州中心血站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将来发展成什么样等等问题摆在了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当时伊犁州中心血站建站只有短短6年时间,面临基础设施差、检测设备短缺、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抓制度建设、抓规范管理、抓人员培训,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面对国际国内先进血站的飞速发展,血站敏锐地认识到:在国家质量管理规范没有颁布之前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是实现血站科学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的问题。
经过科学考察、论证,血站决定引进1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经过努力于2005年12月颁布了A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了伊犁州中心血站质量管理体系,2006年4月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随着卫生部“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的颁布实施,血站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对体系文件进行了评审、修改,2008年8月顺利通过了第三年度的监督审核,使血站的采供血服务、检测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打造血站全面发展框架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1、以管理者为核心,强化全员参与。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质量管理体系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向全体员工讲解质量体系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使血站职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促使全站职工自觉主动参与此项工作,投入质量体系建设中,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参与此项工作,投入质量体系建设中,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参与此项工作,明确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取得实效。
2、以系统管理为手段,强化职责权力。根据血站采血量及人员情况,结合血站工作流程,按照“科学管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将原有的科室调整为现在的办公室、质管理办、血源办、业务办等科室。业务下属供血、检验、成分、体采等部门。根据“一法两规”的要求,任命了专职质量管理负责人和专职业务负责人,负责血站质量体系的建设、运行、监控和各科室的工作,使血站质量体系运行组织结构清晰、层次清楚、职责明确。
3、以文本管理为宗旨,强化持续改进。2007年完成了“一法两规”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通过一年的运行,2008年再次对体系文件进行了评审、修改,颁布了C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程序文件45个,操作规程145个,质量记录230个,工作制度、岗位职责50个,使血站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科学、规范。
4、全面实行质量目标管理,加大质控落实力度。在质量体系文件中,每个部门都制定了质量目标和责任目标考核方案,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要达到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要取得的成效,弥补了质量管理体系不涉及的处罚和奖惩等问题。通过考核落实各部门的工作,不仅增强了工作人员责任心,有效减少了各种差错的发生,而且使质量体系得到切实、有效的运行。
5、以硬件建设为基础,强化技术含量。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软、硬件建设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支撑。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同时,血站积极筹措资金购进先进设备。2005年血站筹措资金250万元,引进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实现了血液检测项目的自动化,避免了人为误差;同年引进滤白新技术,制备去白血液成分,临床使用率达100%;2006年引进MCS+单采细胞分离机,开创了在街头采集机采血小板的历史。同年引进冰冻红细胞技术,对Rh阴性血液进行冰冻保存,目前达到了一定的库存量;2007―2008年筹措资金420万元引进了辐照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酶免分析仪FM24/20等设备,同年引进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开展了血浆病毒灭活项目。
2008年完成了业务辅楼及院落的规划建设后,血站首先考虑在确保血液质量上狠下功夫,为了实行质量检测项目关口前移,引进两台罗氏干式生化分析仪,转氨酶检测项目转移到采血前进行,使转氨酶阳性报废率下降到了0.4%,提高了血液检测合格率,从源头上保证了血液质量。针对自治州是艾滋病高发区的情况,经过论证引进梅里埃第四代HIV试剂,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减少了假阳性率,增加了血液安全度。2009年元月,卫生部在对全国采供血系统第二轮督导中,血站实验室双盲检测评价各项指标全部为“满意”。
6、以人员培训为契机,强化内涵建设。在影响质量的5大要素(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落实质量管理工作的保障,而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血站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伊,举办了“输血新进展”、“安全成分输血”、“无偿献血者招募”、“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学习班。积极吸收先进血站的管理理念,参加疆内外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派工作人员到内地血站参观学习。
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质量管理的科学性
1、规范质量记录。血站始终把规范质量记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血站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血站各业务岗位工作记录应当内容真实、项目完整、格式规范、字迹清楚、记录及时,有操作者签名;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应当至少保存十年。在实施体系文件初期,大家常常是做了工作忘了记录,或是按经验想当然的去做,针对这种现象,血站狠抓文件落实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使规范记录渐渐成为习惯。
2、加强过程监控。持续改进是血站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监控和持续改进程序,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血站通过月综合目标检查、内审、外审、日常监督检查、确认等几个环节,保证了质量体系的良性循环。
3、加强不合格项管理。采供血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具体操作中出现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产生差错,首先分析差错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激化矛盾。工作中不仅要求工作人员熟知法律法规与标准,熟悉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除了内审、外审、卫
生部督导中查出不合格项,血站每个月都要进行综合目标检查,对查出的不合格项开具《不合格报告》,由质管办跟踪验证,形成责任倒查机制,最大限度地堵塞了漏洞。
4、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控制。作为资源管理的关键过程之一,仪器调和的运行好坏对保障血液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站这几年配置了百万元以上大型关键设备4台,万元以上设备65台,为血液采集、运输、检测、制备、贮存、监控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保障仪器设备的运行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成为血站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血站制定了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程序,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实施全过程管理,即从仪器设备申购,到使用、保养、维修直至报废的全过程都纳入管理范畴。
篇6
【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方法。方法 成立文件编制小组,在原有文件的基础上,收集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编制最新版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结果 文件编制小组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性规程和技术性规程,文件内容上协调一致,形式上整齐规范,内容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结论 覆盖血站采供血全过程,满足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血站 质量管理 体系文件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第2.1条款要求血站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正式颁布实施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一项重要标志[2]。本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过多次改版,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经验和粗浅的认识,与血站同行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完善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架
1.1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对文件的要求
第4.1条款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应包括质量手册、过程文件、操作规程和记录。
1.2 体系文件的构成
一般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多呈塔型结构,可根据其规模、质量管理活动的复杂程度以及其他相关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自行确定所采用的文件结构。常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图
1.2.1 质量手册。第一层次文件,是证实和描述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它阐述了血站的质量宗旨和质量目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原则上其架构要与《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保持一致,并明确对程序类文件的需求[3]。
1.2.2 程序文件。第二层次文件,是描述如何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文件,它为执行质量活动规定了具体方法[4],对质量手册的各项内容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整个文件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它是质量手册的展开和具体细化,对质量手册中规定的一些原则性和纲领性要求进行展开和落实,对下则又是作业指导文件和质量记录等下一层次文件使用与编写的重要依据。
1.2.3 作业指导书。第三层次文件,是对程序文件的进一步细化和展开,它对具体的操作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针对与质量有关的各项活动规定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实施细节,是血站各岗位人员的行为规范。技术性规程(即标准操作规程)、管理性规程(如制度、规范、指南、规定)、操作手册等等,均可当作作业指导书使用[5]。
1.2.4 表单。第四层文件,是用于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数据的文件。制定和保持表单是为了记录有关的数据,以证实满足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当在表单中填写了数据,表单就成了记录。
1.2.5 质量记录。第四层文件,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以表明程序文件和规程类文件所规定的活动得到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产品的规定要求得到了满足。
2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方式
2.1 编写步骤
2.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首先应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总体设计。总体设计主要是指在编写文件之前就应确定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目录和框架结构。
2.1.2 文件编写前要认真分析血站发展形式,对血站当前所面临的质量形势有一个清醒的、全面的认识,明确本单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血站的质量方针。
2.1.3 收集现行的质量管理文件和法律法规。原有的管理文件、工作标准、其他质量文件和记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分析原有体系文件和法律法规要求后,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提出需要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
2.1.4 提出需要制订的岗位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框架。明确组织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在质量工作方面的职责和权限,以使与质量有关的各项活动都落实到相应的人员来承担,接口关系明确。
2.1.5 成立文件编写小组,落实编写人员职责,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制订编写计划,做到分工明确,定时定量。
2.2 编写过程
2.2.1 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格式要求和内容要点,编写指导性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数量庞大,参与编写人员众多,为保证文件的协调性和符合性,血站首先针对文件编写工作专门制订指导性文件,就编写文件的分类、编号方法、格式、编写要求、体例以及起草、批准、修改权限和管理要求等事项做出统一规定,以使新编文件内容上协调一致,形式上整齐规范。
2.2.2 编写文件草案。文件编写人员应对文件所涉及的部门、人员和活动进行认真仔细的调研,弄清楚各部门、各岗位现在是做什么、谁在做、如何做,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或强化等方面,然后按照编写计划和编写要求起草各自承担的体系文件。
2.2.3 会审、修改文件草案并报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过会审,使各部门之间的接口关系相互协调和衔接,避免重复、矛盾或职责不清,同时确保文件的内容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文件经过会审之后,发现问题需由原起草部门进行修改和完善,然后经对技术内容和编辑方法的再次审查和修改后即可最终定稿,最后报最高管理者或相关领导批准。
2.2.4 正式、试运行和定期评审。质量手册必须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正式实施。后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发放至各个相关部门和岗位,分层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在文件后质量体系试运行阶段,应定期对体系及其文件进行检查和评审,不断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2.3 编写方法
2.3.1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和“两个规范”的要求编制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应充分体现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貌,原则上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保持一致。
2.3.2 根据质量手册的要求编制程序文件。
2.3.3 根据程序文件编制规程类文件。
2.3.4 根据程序类和规程类文件编制记录表单。
2.3.5 其他的编写方法:①自下而上的编写方法:按照记录、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的顺序进行编写。这种编写方法适用于原来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单位。② 首先编写程序文件,然后将程序文件中原则性的内容加以提炼和汇总形成质量手册,而对程序文件中尚未细化的操作性要求加以展开就能够形成规程类文件。此方法更贴近《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所要求的过程方法的原则,更符合血站的实际运作情况,编制出的体系文件更具可操作性。
3 文件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3.1 根据自身需要,避免形式主义。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或是外部的检查,而是为了切实提高血站的质量管理水平,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因此,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关键是务求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要在具体的规定及操作方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使之成为开展各种质量活动的依据。
3.2 可以运用灵活的方式将其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没有文件不行,但并不是文件越多越好。制定文件的多少和详略程度应以能够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策划、运作、控制和持续改进为宜。
3.3 为了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协调统一,在文件编写前应对现有文件进行收集和整理,与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体系文件编写计划”,确定新编、修订、合并及废止的文件目录,落实所编文件的责任人、编制要求和完成日期,并统一体系文件的编写格式。
3.4 质量手册由最高管理者指定人员编写,其他层次的文件可按分工由归口部门分别编制,一般是“谁主管,谁编制,谁实施,谁修改”,提出草案再统一进行评审。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文件的价值直接体现在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6]。通过编写质量体系文件,可以全面阐述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各项要求,明确血站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宗旨和方向,使血站的每一项质量活动都能够有章可循。实际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相当于血站内部质量管理活动的强制性法规,有了它,血站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便有了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同时,规范化的质量体系文件能保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文件记录在案,也使追溯有了可靠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04-25 .
[2]张公绪.2003.新编质量管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郭永建,王鸿捷.2008.血站质量管理文件体系的构建. 中国输血杂志,21(1):71~75.
[4]杨铭,黄进.2001.2000版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与案例实用大全.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篇7
关键词:教学管理 以人为本 质量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维系教学秩序正常运转的枢纽,是执行教学计划、落实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保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中职学校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管理。在国家实施“质量工程”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将面临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给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育,科学激励,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
“尊重教育”这一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通过尊重学生、尊重个性而激励创新[1]。“尊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反映了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翻开中外教育史可以看到,尊重受教育者,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一直是中外教育家的目标和理想,如追求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学生自由发展等等。
2、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激发师生的热情和创造性
管理学界有句名言:激励是管理的核心,同样,激励也是人本化管理的核心[2]。通过激励,能使人拥有一股内在的动力,自始至终朝着所希望的目标奋进。在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推行人本化管理,主要是要设法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扎实工作和勤奋学习的动机,因此必须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高智商群体,在目前条件下,他们特别需要的是得到尊重和价值的自我实现,他们渴望事业上的成功和自己才能的充分发挥。为此,在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推行人本化管理时,对教师和学生要重点采用荣誉激励和自我实现的激励,通过给予相应的荣誉和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达到激发教师、学生的热情和创造性的目的。
3、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创造学习机会
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关系到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只有教学管理队伍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高超的管理艺术,其管理才能出效益、出人才、出质量[3]。教学管理者工作繁杂,但事务性工作居多,工作流程相对固定,很容易依靠常年工作经验和习惯办事,难以提高工作效率。要想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观念,就应该给教学管理者创造学习机会。
一是鼓励其自学深造,二是可以从政治理论、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培训管理者,三要加强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使管理者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能够通过外界和自身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给自己的工作注入新鲜活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兴起,也对教学管理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利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更好地将以人为本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二、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目标,建立完善的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树立服务教学的管理新理念
服务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职教育的服务理念,对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中职教学管理体制、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ISO9000标准的一个中心理念是服务,它强调顾客(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是质量标准的原动力。从这个理念出发,学校要转变观念并树立服务意识,即要树立新的教育服务质量观和产品观,将教育行为由单纯的面向学生,扩展到面向家长、面向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育人、培养人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一中心服务,明确中职教育提供的是服务,学生就是消费者,而受益者则是家长、社会和学校自身。管理人员要用管理的具体内容服务于学生,教师以备课、讲授、辅导批阅作业、指导实践教学等形式服务于学生,从而完成复杂的教育服务过程。
2、建立ISO9000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方法并结合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特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程序如下:
(1)通过调研,学校应识别出社会、学校周边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识别出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需求,明确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具体期望和要求,明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对学校办学的要求。
(2)及时将各方面的需求进行理解吸收并转化为学校的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通过在各部门、各专业间的有效沟通,确定出学校的教学质量方针及具体的教学质量目标。
(3)根据教学质量方针和具体的教学质量目标要求,学校应识别出影响教学质量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特别是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关键过程,并确定出各过程的方法、职责和目标。
(4)应识别出所有相关过程所需要教育资源的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施的提供以及教学经费的保障等。特别要确保教学实施这个中心环节的资源能得到重点保证。
(5)制定出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手段,诸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教师工作考核办法、考试管理办法、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办法等等,为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做到有法可依。
(6)定期进行教学规范督导、学生教学成效评价、教学工作检查、课程抽考等方式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7) 要制定出防止潜在的不合理教学方法的存在应采取的纠正措施,要对潜在的不合理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矫正,如制定并实施助教培养计划、学生课程重修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
(8)建立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手段,阶段性对企业、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根据过程评价及调研结果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3、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过程管理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即指“产品”通过加工过程,达到质量标准。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要达到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完成过程是“教学过程”,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制定达到教学质量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度是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保障,包括教育部、教育厅、学校和院系制定的各类教学管理和检查制度,如院系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和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教师手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等。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根据程序文件进行操作,在管理层面严把质量关,才是有效而严格的管理。
(2)随时记录教学质量检查结果。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随时记录检查结果。要根据教学环节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教学检查记录表。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按照记录表的栏目要求,对主要教学环节和各教学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最后上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为今后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单纯强调以人为本,会忽视管理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使管理失去客观性、公正性和规范性,造成管理的随意性和软弱性。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应该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综合体,严格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两者相辅相成,这是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杨燕 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3(1):60。
[2]史玉凤 宋立军 杨瑞 完善我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6(1):108。
篇8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36-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原则和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的理念和方法,包括应用系统方法、过程方法和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概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构建和形成的基本框架,它是国际和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特殊行业具体应用的优秀范例。为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增强质量服务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设,现将其可行性分析如下。
1 鉴定站现状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鉴定站经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8年批准成立并于2009年3月正式开展鉴定工作,目前鉴定站设专职工作人员5名,在聘考评员26人,年鉴定能力2500余人。现有21个鉴定工种资质,鉴定级别包括初级、中级。鉴定站开展工作三年来,共鉴定7批次,鉴定人数为7134人,为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持。
鉴定站经过三年的基础建设,建立了理论、实操标准化考场,购置6.2平米彩色电子显示屏用于信息及考试现场的监控,应对考评员进行了量化考核制度,所有鉴定站岗位均应按照要求设置专人负责,办公、宣传及咨询面积达到80平米以上,办公环境按照现代办公场所的要求改善,区域划分应合理,标识醒目。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流程,利用附表形式将建细化管理的内容、表格装订成册以供日常工作查询。
2 鉴定站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可行性
2.1?鉴定站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必要性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鉴定站现有21个鉴定工种资质,鉴定级别包括初级、中级。对于我院的8个系部42个专业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各专业的鉴定需求,导致好多专业挂靠其他鉴定站完成鉴定工作,耗费大量人力及财力,同时四年制高职的引入要求学生毕业时需要拿到各工种高级证书,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资质。鉴定站申请提高鉴定级别和增加工种按正常程序耗费时间周期太长,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建立会加大上级部门对鉴定站的信任度,有利于鉴定站鉴定工种和级别的完善和提高。
2.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我院鉴定站工作效率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种确保产品具有国际质量信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自带评审机制和评价系统的持续改进的管理办法。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要求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实施,使鉴定站的管理模式文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包括鉴定站的质量方针、目标、组织机构的职责,鉴定过程的控制、预防和纠正措施,质量记录、教职员工的培训等都要确定下来。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管理,从报名资格审查、审批、培训监督、考试安排、试卷管理、考评管理、证书管理等,提高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注重在各种工作程序中接口的衔接,各接口处理的工作程序清晰明了,各工作人员履行相关的职责,进行相应的记录,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的出现。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OA办公系统的作用,既可以通过纸质材料进行交接,也可以通过校园网OA办公系统的内部往来进行传递,减少了纸张的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是创建国家示范技能鉴定站的有力保障
创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规范鉴定过程和鉴定行为,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完善规章,维护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和创建国家示范鉴定站的目的是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确保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性,也确保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扩大了职业能力评价工作影响力和诚信度的基础,成为创建国家示范技能鉴定站的有力保障。创建国家示范技能鉴定站提高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知名度与影响力。
2.4?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十四是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工作的规划要求
质量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生命线,在鉴定事业快速发展时期,与鉴定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体质和制度改革缓慢,监管机制不完备,导致考评行为、考评秩序不规范方面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这是从外部环境来看。从内部环境看,大多数鉴定机构没有建立起自我监控、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内部管理机制即未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才是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鉴定机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维护证书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想,确保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因此省鉴定中心已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列入今年的工作计划中并从2011年的省级示范站中开始实施。
2.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院示范鉴定技能站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考核对象的能力与规定职业要求的符合性进行验证。多年来,各个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鉴定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等要求,依据统一命题,考务、鉴定机构条件、考评人员资格和证书核发与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章和职业能力评价质量保证体系。但是,由于传统的管理方法缺少现代管理理论支持,导致某些鉴定机构对鉴定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管,我院鉴定站相对其他鉴定所(站)成立的时间比较晚,各项管理制度还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监管机制、考评机制等都存在有很大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我们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鉴定行为,推动我院鉴定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我院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鉴定站管理运行的一种科学、有效、经济的途径,也是促进学院长足发展的保证。
3 结语
综上所述,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鉴定站实施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是可行的,必要的,其潜在价值和收益将是巨大的。要把学院办成具有鲜明特色形象的国家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站,就应该积极准备,创造条件,适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完全可以借鉴先进鉴定站的经验,结合鉴定站的实际,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构建适合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参考文献
[1] 陆炳坚,谭惠坤,蒙逸云.从ISO9000理论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12).
[2] 蔡启茂,袁美华.ISO9000族标准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J].职业,2007(8).
[3] 钟明煊.技工院校质量管理标准的运行实践[J].职业,2007(4).
篇9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出境证书提升出境证书质量
一、证单质量在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出入境检验检疫证单(不含原产地证书)共有100多种,其中证书类36种,凭证类31种、监管类33种。他们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惯例等要求,对出入境货物、交通运输工具、人员等进行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后签发的结果证明书;是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管理的具体措施;是代表国家履行国际义务的手段;是通关验放的有效证件;是海关确定关税税别、课证关税的有效证件;是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履行交接、结算的有效证明;是国际贸易中议付货款的凭证;是在进出动中证明履约与责任情况的有效证件;是办理索赔、仲裁及诉讼的有效证件;是办理验资的有效证明文件。它是国家的体现,也是检验检疫机构公正性、权威性的体现,是执法把关的最后一道关口。综上所述,检验检疫证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它体现了检验检疫整体工作质量的优劣,是检验检疫工作质量最集中的体现,代表着检验检疫工作的形象。因此,加强和提高检验检疫证单质量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到底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检验检疫证单质量呢?
虽然检验检疫证单最后复审、缮制、签发环节在检务部门,但它形成的过程却是检验检疫业务开展的整个过程,它涉及到受理报检、施检、检验检疫结果登记、证稿拟制、审核、制证、签发等各个环节和检务、检验科、检疫科等相关科室。可以说,检验检疫证单是检验检疫工作的最终成果和“产品”,是整个检验检疫工作质量的集中体现,而每道环节的工作质量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证单质量,这也正与ISO9000所阐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其所要建立的管理体系并且通过运用管理体系后所期望达到的最佳效果相契合。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出境证书质量的建议
1.将全面绩效管理与出境证书质量相挂钩
发挥管理优势,认真做好质量管理体系与全面绩效管理的衔接。要从指标设定入手,坚持以质量为核心,顾客为导向,服务为目标,引导全省系统质量体系与全面绩效管理体系在质量目标、岗位职责、人员能力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衔接,做到有机融合。要充分利用质量管理的科学手段,通过过程方法、系统管理,加强记录和差错控制,做好不符合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为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提供有效数据。要从文件管理、职责分配、资源提供、核心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几个方面,查找不足,剖析成因,利用全面绩效管理体系考核机制,促动质量体系有效改进,与绩效工作同步发展。
2.杜绝出境证书证稿拟制与检验检疫工作过程相脱离的现象发生。
“检验人员不出证,出证人员不检验”现象(检验与证稿拟制非同一人员)的存在,笔者认为即是证单与检验检疫工作过程相脱离的现象之一。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签证管理办法》第九十一条“施检人员:负责审核所附专业单证资料是否符合检验检疫有关规定和货物实际情况,按检验检疫规程等标准施检后填写检验检疫记录、出具检验检疫结果,并根据需要拟制证稿。出具外文证书的,应将证稿准确地译成外文”不符,还给出境证书差错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笔者在出境证书的证稿复审工作中就已遇到过因此类现象的存在而出现的证稿拟制错误。因此,要提升出境证书质量,应当杜绝出境证书证稿拟制与检验检疫工作过程相脱离现象的发生。
3.全员参与,道道把关,变“事后修正”为“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
ISO9001:2008 标准精神之一是:全员参与,过程受控,操作规范,预防为主,纠正及时,连续监控,持续改进,自我约束,自我完善。
而笔者在证单审签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往往是对证单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弥补的多,预防控制的较少,以至于出现了同一类差错一犯再犯的事例,这就如同是对一件已经出厂的产品进行修补一样,是属于“事后修正”,而这恰恰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预防为主,纠正及时,连续监控,持续改进”的精神是相悖的,这也说明在我们的出境证书质量管理体系中还有待改进之处。笔者认为这需要我们在涉及整个出境签证工作环节中加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和提高,在涉及出境证书工作流程的每一道环节中都予以严格把关、规范操作,将证书差错“扼杀”在每一道工作流程的萌芽状态,以防患于未然,从而全面提升出境证单质量。
篇10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的一切技术和质量的管理,其核心和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以食品作为检验检测对象,最终出具检测结果报告(证单)书的全部过程的实验室管理。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凡是为社会提供公正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必须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的资质认定评审,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后,才能正式对外出具检测数据和结果。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规定,主要是将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分为技术要素管理和质量要素管理。技术要素管理是基础,质量要素管理是保障。技术要素管理,是对实验室现场全部试验技术活动和直接相关联的人、设施、设备、备品备件等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是对实验室的人员、仪器设备、试验材料、检测方法、环境条件、量值溯源、样品和抽样等的技术要素管理;质量要素管理,是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一致的活动,最终将质量数据的不稳定性减至最低,甚至剔除。也就是对组织管理、文件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监督检查和协调的整体运行和要求等要素的管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在实验室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下建立起的一整套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其实质是要用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来规范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活动。保证实验室的产品数据准确性是唯一的,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和符合性,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为此笔者归纳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在质量体系建立、体系运行控制、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具体内容。
一、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体系。这是组织保障和管理的基础。其组织管理形式,一般由检验检测机构法人(或授权人)负责管理全面工作,副职分工负责,再就是各室主任和其他相关岗位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设立由法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组成的内部质量控制指挥机构,机构中的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要有明确的质量工作职能,负责实施质量管理职能。第二是建立文件控制体系。一般要建立管理手册(主要对各管理要素提出管理要求);程序文件(要素管理实施的过程要求);作业指导书(各项具体工作的具体要求);还有各类质量、技术纪录,表格和报表的四级文件体系。另外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文件等均在体系文件之中。质量体系文件以书面形式介绍实验室的质量方针、目标和公正性承诺,以及质量要素所涉及到的各项活动的目的、范围、控制要点、控制方法与执行纪录。第三是建立监督检查体系。设立以质量负责人为主的质量监督检查体系,由质量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共同组成,明确质量职能和工作范围,由他们负责质量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坚持八项原则实施质量体系在实验室的有效运行,就可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覆盖,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有完整接口,全部留痕,全部可溯源,责任全,受控材料全部建档保管。要推动质量体系的有序运转,必须建立质量管理的六大质量工作计划并加以落实,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不断监督检查改进不足。六大计划中,内审和管审是质量体系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基础;人员培训是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巩固和提高的路径;仪器设备检定是保证其状态符合、数据可信;结果质量控制能够证实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计划,能够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1.内部审核计划。进行内部审核是《评审准则》要求的必须条款,内审每年不少于一次,期间如有特殊情况可实施加强审核(单项)。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管理体系的自身要求。它主要是内审员依据《内部审核程序》要求,对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全面的和独立的检查活动。通过内审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才能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使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内审报告是管理评审的重要文件,如果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未有效实施,就可以认为该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运行的不全面,缺少规定的要素和要求。2.管理评审计划。就是《评审准则》要求的必须条款,是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符合性,以及对本实验室的实用性,组织进行的综和评价活动。是实验室发现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并进行改进的主要依据和方法。实验室要制定《管理评审程序》,定期的对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一般管理评审,典型周期为十二个月。3.人员培训计划。一个实验室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尤为关键,人员培训方式可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的方法,按照不同岗位和职能,进行培训。为此实验室要制定《人员培训考核程序》,形成制度作为保障。4.检定和溯源计划。每一年度都应列出检定(溯源)计划,计划实施要在上一年度的有效时间提前十五天实施检定,以确保有效期。计划中要涵盖全部在用计量仪器设备,保证计量仪器设备处于有效可控状态。5.结果质量控制计划。该计划中可包括下列内容:一是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二是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实施外部质量控制;三是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四是对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五是进行人员之间或相同设备之间的比对(内部质量控制);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质量控制计划必须有比较有结论,确认结果的可靠程度。6.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计划。质量体系运行是一个执行文件,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过程,以便达到控制各项影响结果质量因素的目的,保证结果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所以监督检查计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三、质量保证措施
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过程。为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并防止潜在不合格工作的发生,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工作要有针对性,其监督内容应包括:一是质量工作计划落实情况;二是质量监督员汇报所在部门质量工作落实情况;三是检查质量控制点过程管理控制;四是检查预防、纠正措施实施、确认和改进情况。五是有效落实监督检验计划,就要结合考核,做出评论和结果,列入年度考核评比的考绩之中。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说明影响结果质量的各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出现质量问题能迅速反馈及时研究,得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和持续改进
每个实验室都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质量体系,无论是新建还是改进后,都要对其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确认。其方法就是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监督检查,不断地进行纠正和改进。评审的依据就是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同时可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要求。通过评审和检查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按照程序要求,实施整改,最后监督落实并确认其措施效果。整改如果涉及体系文件条款的改进,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再形成新的体系文件内容要求,这是实现改进的完整过程。综合上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在实验室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下,建立起的一整套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不断的进行监督检查、改进和完善,保持其持续有效运。
参考文献
[1].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16年6月1日实施.
[3].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程《粮食质量检验员》,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版.
[4].《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策划与建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
- 上一篇: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分析
- 下一篇:创客教育教学案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质量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