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书法课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书法课教学案例

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据库教学;教学方法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两大基础之一,在职业教育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从数据库的课程实际出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据库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据库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例,引导学生对这个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探寻能够实现这个实例的方法和步骤,通过不断地思考、讨论、总结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选取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实例作为教学内容,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以一种“做中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3、教师从讲台前转移到学生的背后,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数据库是计算机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网站的开发等均离不开数据库。在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职中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习的接受能力不强,因此讲理念知识太过枯燥晦涩,学生难以理解,只讲实操,学生却不知所学有何用。而在案例教学法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将抽象的数据库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它在数据库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育心理学"需要论"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就会为实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必欲求之而后快。在数据库教学中,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会想法设法完善该案例的功能,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据库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的只能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无法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在讲台前空洞的讲解转移到学生背后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对已知问题的探寻、分析,获取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

3、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数据库主要应用于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网站的后台数据库等方面,从用户的需求分析,到系统功能的确定和最终实现,再到系统的交付使用和完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们的合作探索。在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数据库课程教学中,通常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实现某一系统功能的最佳方法以及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整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沟通,才能使案例的功能实现更加完美。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中,通过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并在实践中应用数据库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教学中浓厚的学习氛围、科研氛围、民主氛围和个性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想象、洞察力和意志力等因素,激活并驱动认知和实践活力,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何精心的选取合适的、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案例是决定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案例选取时,案例既不能脱离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又不能把案例简单地作为教材的补充举例。选取的案例首先必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因为典型真实的案例能集中反映同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特点,以便学生解决其他问题。其次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案例太复杂超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分析,研讨,同样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案例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通过案例不仅要解决让学生轻松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开阔学生思路。

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以及学生实际,选取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管理系统作为教学案例,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比较实用,且难度适中。

2、案例的分析、引导

在选定学生管理系统作为教学案例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围绕该案例,首先介绍案例的应用背景,从功能需求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由学生分组到学校的各个部门进行实际的考察,然后将考察的结果进行汇总、探讨,确定出该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模块,通过讨论,在学生管理系统中可涉及学生的基本信息、各学期成绩、选课情况、操行学分的评定等几个模块。在探讨过程中,给学生讲授此阶段就是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再引入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目的和方法,通过案例,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到需求分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系统中有哪些实体,实体有哪些属性,实体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实体与现实世界的哪些事物相对应,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引入概念结构的设计,画出系统的E-R图,并说明E-R图独立于机器,不能在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实现,进一步引入逻辑结构的设计,让学生初步设计数据库结构,包括有哪些表,每个表有哪些属性,从而说明E-R图如何向关系模型转换,让学生理解转换的作用。接着,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判断设计的关系模式是否合理,存在什么样的异常问题,为什么存在,如何解决,在此引入数据库的规范化、范式等难以理解但又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

3、案例的实现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到了案例的具体实现阶段了。针对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建立数据库、表、创建约束,确定数据库的存取方法、建立索引,并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性能。然后,借助某种数据库开发工具,如ASP、VB等,完成系统的功能实现。

案例的具体实现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最复杂的一步,涉及到数据库相关的各个知识点,以及各种知识的揉和。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对案例实现中出现的问题给以及时的解答,打消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完整设计过程,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零散的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困惑。

4、成绩的考核和评价

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合作、知识理解与应用及决策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应侧重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案的合理性、决策过程、选择事由、语言表达、论据的充分性、发言的态度等方面。

根据数据库的学科特点,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题目自行完成,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实现,也可以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的网站的开发,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绩的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较为合适,并须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受实操条件的制约,学生不能随时上机调试,再加上学生考虑问题的不全面性,可能导致系统功能的不完善或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成绩的评定不应只看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而应侧重于学生对待实现功能的分析和实现功能的思路,考查设计思想是否合理、可行。

(2)成绩评定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案例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应变能力。

(3)一个大型的基于数据库的系统的实现需要多人的配合,若要配合的好,就要小组内部经常讨论、沟通,明确分工,因此在评定成绩时应综合考虑小组内部的协调沟通能力。

(4)在进行成绩评定过程中,应考查学生对案例完成后的总结和扩展能力。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数据库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实现,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方向及实施步骤,为以后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苗雪兰,等.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赵立艳,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启示[D].华北师范大学,2003.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金属工艺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191,2015JGB283,2016JGZ139)

G712

《金属工艺学》是机械类专业中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由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热处理、铸造、塑性成型基础、焊接基础等内容构成,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多、知识结构联系紧密、实践性强。为了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好工程材料晶体结构与结晶、相图相变等比较抽象而枯燥的基础知识,又要掌握铸造、锻造、焊接等实践性较强的热加工工艺方法和理论,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完全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知识点较难。因此,探索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尽快的学好《金属工艺学》这门课程是当前新形势下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作者下面就自己在讲授这门课时采用案例教学的效果和体会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目标,突出本科教育教学的特点,即应该重视素质与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实行启发式教学,而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每一章节都有一些教学重点与难点,应重点讲解,对比较抽象的材料基础知识可以借助实例来帮助学生掌握,同时拓展其知识面。例如,在讲授材料晶体缺陷的面缺陷(晶界)这一知识点时,除介绍晶界的基本概念外,可用图1来帮助学生理解晶界对金属材料室温与高温断裂模式的作用,即与晶内相比,晶界是由大量点缺陷和面缺陷组成的,具有更大的晶格畸变,因而室温时能量高,强度高,这一特点使其在低温变形时裂纹总是沿着穿过晶粒的方向扩展,而不是沿着晶界方向扩展,表现出穿晶断裂特征;在高温下受力时,由于晶界的能量高,原子活性更大,此时晶界在受力的情况下更易使裂纹沿着晶界进行扩展,此时就表现出沿晶断裂的特征。通过这一案例的介绍,可以使大多数学生很快了解晶界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在介绍均匀化退火处理实现组织与成分均匀化这一知识点时,绝大多数学生会对均匀化的作用和效果想象不出,这时我会给学生展示镁合金均匀化退火前后的照片(图2),通过对比可以很明显发现,对金属材料进行均匀化退火处理时,由于温度高,溶剂中原子的振动幅度增大,原子间隙变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溶质原子进入到溶剂的原子间隙中,使铸态组织中的粗大初生相不断回溶进固溶体中,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也就能够理解均匀化处理的原理和作用了。

除了采用案例来辅助教学外,还应处理好相关章节之间的关系。相图、晶体结构等工程材料的知识是学习铸造、锻造、焊接等金属加工工的基础,在金属加工工艺章节的学习中,也应适当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串起来分析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此外,还应利用好现有资源,将实验、实训与讲授、讨论、点评有机结合。对于一些加工工艺与加工设备,通过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或车间,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观摩热处理炉、轧机、焊接设备、拉伸试验机等,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本的知识。

总之,通过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教学效果。金属工艺学这么课程的知识在工程机械、汽车、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多应用,是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应该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l]周荣惠.《金属工艺学》课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探析[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8):77-78.

[2]刘春苓.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金属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201-201.

[3]王芳.金属工艺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143-144.

[4]郑海忠.基于航空特色化的《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资讯,2010(22):213-213.

[5]王斌.金属工艺学教学法尝试[J].机械管理开发,2009,24(5):166.

篇3

关键词:关键词:核心案例;案例教学法;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深入到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据库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源于哈佛商学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经过不断的推广,成为现代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因此,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需要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2.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的特点

数据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技术是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之一。在高校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常常把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求数据库设计要符合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标准,要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和具有开发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系统开发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2.2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重视概念的讲解、教学举例、上机练习等常规手段的运用,强调的是局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常常使学生只能初步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系统、全面地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虽然较容易掌握每一节课的基本知识,但并不清楚分散的课程知识点在整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头脑中较难建立起“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最终也将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在实际应用程序开发中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国内主流《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材多以讲授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为主。虽随着教学手段的改进,已从“粉笔+黑板”改变为“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但教学方式大多还是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不少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虽能在理论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却无法自己动手设计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难以开发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库系统。

3.案例教学法在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中的实现

3.1  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合适的教学案例的采集和编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在校学生接触实际比较少,实际开发经验不足。因此,选择学生较为熟悉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素材显得较为困难。选取案例要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依据,以现实对象为材料,既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选取,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项目案例。

整个教学始终贯穿一个核心案例,比如,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在线图书销售系统、宾馆客房管理系统、学生住宿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和熟悉,均可以作为贯穿始终的教学案例。这样学生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数据库课程内容的学习上,而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熟悉业务本身(当然我们对每类案例,都会安排学生到相应部门去进行一些现场观摩)。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上述多个案例,下面以其中之一的宾馆客房管理系统举例说明。

3.2  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本质上是提出了一种教学的情境,没有统一的解决之道。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学习引导者,协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让学生扮演客人、服务员、管理人员,提出各类参与者对系统的需求,然后再扮演系统设计人员完成对系统需求的实现,逐步完成从系统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一系列设计过程,并最终在SQL Server 系统中具体实现。在此过程中,教师起辅助和引导作用。

3.3 系统功能的形成

在课程教学开始的初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分析得出系统所要包括的最基本的功能集合,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提出各种思路,探讨最符合管理目标的系统功能,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共同探讨最优的设计方案,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良性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比如宾馆需要管理客人入住信息,包括客人的基本信息登记和入住日期、离开日期、交押金情况,在客人退房时要能结算住宿费等功能;系统还要有对自己客房基本信息和状态 (空置、入住、清洁和维护等)的录入、查询功能;另外,系统还要能查询客人基本信息、入住信息和住宿费用情况,能根据客人所交押金和入住天数、客房价格,计算押金余额和催交费用并提示报警功能;此外,管理者要根据事务性业务数据得到宾馆经营情况的统计信息。经过分析, 学生可以得到一个系统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客房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当然,对不同的学生小组,根据进度和理解程度,可有选择地扩大系统范围、复杂程度,加入国家和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宾馆管理系统要求的与公安部门进行信息交换等内容,使系统更接近于实际系统。

3.4  系统演示和课程关联

在明确系统功能后,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教师事先设计完成的客房信息管理系统,告知学生,该系统融入了SQL Server数据库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前 期分析,使学生清晰看到,数据库始终位于系统的后台,一般用户是看不见的,明白数据库的功能、作用和局限,只有通过与其它课程(如管理类、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语言)的配合,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最终能够开发出的应用系统。这种做法是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兴趣,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学有所用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明确了本课程学习任务,同时也激发了其对相关课程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3.5  把课程知识点融入在案例系统中

在后面的教学中,将这个演示案例系统逐一进行分解,按数据库产生的自然过程,通过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规范化、物理设计、系统实施等步骤,让学生清楚整个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并将这些分解内容与书中的章节相互联系,进行各部分的模拟设计,使学生对全部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每一次课,演示几个知识点,同时讲授这几个知识点。最后,再将前面的各模拟设计模块进行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总结,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随着课程的进展,当案例系统数据库部分逐步完成时,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也就全部讲授完成了。

4.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案例讲解为中心,通过对案例分析——分解——模拟设计——模块整合等几个环节组织教学的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有了显著提高,大部分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与教师、同学展开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朱秀丽,陈劲松.案例教学法在 Access 数据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煤炭技术,2010,(04) :228-230

[2] 黄力明.《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23): 77-79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式 财经法规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乏味,手段单一,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这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时,概念模糊,知识点散乱,遇到实际案例,不知怎样分析,不知如何解决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开发,违背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然而,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要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此,我们就必须不断的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只培养高分的学生,更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技能的实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所以,无论是从教育观念到教育体制,还是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我们都必须加强“教育创新”。

因篇幅所限,本文就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来作简单的探讨。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和过程的动态性的情景性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方法不强求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答案,其最关键的是要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想问题,解决问题,更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如果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并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点评。学生则是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其教学步骤主要是:案例准备展示案例学生分析演绎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在每一个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简单的介绍和说明,然后布置案例、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案例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条件成熟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情景再现,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分析案例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的特点,让学生讨论的结论更准确。教学最后,教师要对课堂提问并作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开始引入我国,被部分大专管理院校采用,目前主要在MBA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并已趋成熟和规范。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案例教学法也慢慢走进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了。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过程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财经法规》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从业资格必需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财经方面的各种法律规范的纯理论的课程。

然而我们东莞在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文化功底不扎实,甚至有些学生是没有中考分数进到中职来读的,他们对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照本宣科的话,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枯燥无味,学生在听了一个星期后肯定就会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相反,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实际应用,从实践出发重组教学内容,令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应用性的支撑点,使散乱的跨章节的相关内容有了一个新的核心,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与兴趣就会提升,从而其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笔者经过多年的财经教学实践,总结出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课程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案例,让学生研究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体而言,可以由以下几步完成:

(一)案例准备

会计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要吃透会计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二是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相关资料,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展示案例

会计案例教学,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问题”、寓“理”于“情境”之中。通过指引让学生在上课前预习相关财经法规教材,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

(三)学生分析演绎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学生本人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催化者、倾听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案例教学法重在学生参与。在授课当中,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可以将案例重新演绎,情景再现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已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知识分析相关案例的要点,从而抽丝剥茧般一点一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小组讨论

这一环节是集中大家智慧的阶段。教师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组织发动好课堂讨论,不要让讨论流于形式。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案例讨论方向,不要让学生偏题。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组6-8人为宜)。要求每位学生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最终形成一份小组的发言提纲。我们要求学生应通过已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概念或其他的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自主探究,大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师总结

这一环节中,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得出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拨。让学生通过检查之前个人分析的优劣,产生新的思考,提练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笔者在讲授《财经法规》课程的关于职业道德的内容时,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例: 某建筑企业为顺利签下一笔工程合同,拟向发包方支付好处费5万元,市场部王经理持总经理的指示,到财务部申领该款项,财务部经理蔡某认为该项支出不符合有关规定,但考虑到总经理已做指示,并且项目做成后会给企业带来可观收益。故同意拨付该笔款项,并叮嘱王经理想办法弄5万元发票,以便以后做账。案例呈现出来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分析蔡某的行为违背了哪些会计职业道德?

由于案例来源于实际的财务经济活动,很有代表意义,学生很感兴趣。我首先安排学生将案例活动进行情景再现,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总经理、市场部王经理和财务部蔡经理等。然后安排学生以6-8人一组进行讨论,最后让各小组形成统一的发言提纲。此种情景再现一方面可以让其他同学对财务活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对表演的学生本身来说表演也是一种锻炼,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们对财务行为的理解。

带着任务和问题,学生很快在案例展示中积极讨论,找到答案。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指出自己认为不对的地方:蔡经理不能因为总经理已作指示就同意支付这5万元,而且更不能让王经理弄5万元发票等。这时候,老师就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详细分析: 蔡某的行为违背了爱岗敬业、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这种案例教学法能最大限度的让课堂活跃,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达到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的目的,在会计案例教学中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联系,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每一年我们的会计制度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要想让案例教学的内容更贴近现实,我们就要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联系,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会计类的培训活动。让教师深入到公司一线去工作,了解公司实际情况,提高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只有创造条件让教师经常到企业第一线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的案例教学才能保持新鲜和活力。

(二)案例的来源与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和系统性

案例题材来源广泛,可以是教材中现成的,也可以是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的,还可以借鉴他人的案例。教师对所讲的案例要精心编排,紧紧扣住教材中的知识点,要按目的性、启发性、实践性的原则系统加工整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从设定的条件到解题过程都应符合逻辑。对不同的案例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得前后矛盾,更不能与财经法规相抵触。

(三)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但并不排斥传统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方法与理论讲授方法应相辅相成。对待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二是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教育创新。我们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财经法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巧妙地把教与学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不断地探索,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我们就能达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就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美术理论;课程;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弹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主动探究学习,进而把握之中的基本原理、问题解决技巧等,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进行评价反思,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高师美术学理论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以一些典型的美术教学现象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分析体验再现的、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美术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和后现代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经验的过程,将主体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结,进而成为内化的知识经验。美术理论类课程案例教学通过创设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汉画像石艺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结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内化知识。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预测的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环节案例教学都依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激发提升。

二、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作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引导学生把美术教学理论与技能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课程的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录像案例《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学中施行的步骤包括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诠释与总结。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可说是随着系列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激发。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观看案例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像形式的案例比较感性鲜活,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案例教学进展到更深层面时,可使用凝练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运用人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实地调查、艺术作坊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师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美术教学论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育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原理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开始接触美术教学论时会对定义、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涩、乏味,由此学习兴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学,在感性切入的基础上原理更简明清晰,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实例一体化,具象与抽象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可使学生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景况。通过教学录像等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中外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中外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重点放在绘画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中外美术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美术史以及从事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中外美术史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唐代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黄金时代,革故鼎新,形成了恢弘豪放、雄健宏大的风格。以唐代人物画单元探究学习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可分为兴趣导入、分组探究、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展示探究成果、相互评价五个阶段。兴趣导入:了解唐代人物绘画发展概况,搜索相关书籍做好笔记,并分组;各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并制订学习计划。分组探究: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园局域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及因特网上查找的信息,了解唐代人物画文化背景知识及技法;各组将获取信息整理归纳并为制作演示文稿作准备。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学生通过教师的唐代人物画师生互动网页,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一幅唐代人物画进行临摹,对唐代人物绘画进行切身感受;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探究成果:各组发言人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发言人的讲解体会唐代人物画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解答由发言人提出的本组研究的问题:根据演示文稿对唐代人物画不同风格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相互评价:最后各组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谈谈对人物画现代地位的亲身体会,发表自己对人物画与不同艺术题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看法,畅谈振兴人物画的想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做总结。使全体学生对唐代人物画这一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本案例通过系统的对唐代人物画的探究学习,结合情感体验,使学生了解唐代人物画的基本特征,使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重点对历史政治画与绮罗仕女画进行探究,教师采用有效的情境设置,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等探究性学习,掌握绘画艺术风格,进而进行临摹与创作,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汉画像石艺术赏析主要讲述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汉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分析汉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汉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汉画艺术奠定深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本民族和I徐州地区的艺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徐州地区的文化特色,汉画像石做赏析式讲解,教学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应用性、实践性。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汉代画像石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国内画像石博物馆等。例如学习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徐州汉画艺术馆经典藏品、徐州白集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观念信仰和徐州茅村画像石墓考察与研究;学习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古为今用,从袁运生的油画作品看汉画像石在中央美院教学的具体应用为案例,探讨汉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徐州本地区丰富的楚汉文化艺术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的文化自觉性。

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不应只限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而应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人内评价相互结合,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校外评价共同进行,从而对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成长,教师持续反思提高教学技能与智慧,促进优质课程的生成。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 多媒体技术 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培养方向合乎社会要求、贴近实际工作,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化为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这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保证多媒体技术专业持续发展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基本思想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因而是一般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在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③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④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特点

既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又涉及到计算机软件,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国内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续在计算机专业开设多媒体技术课程,目前还没有完全普及。

通过实际调研, 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让学生掌握以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①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如各种定义、概念、术语等)。

②多媒体系统的硬件组成。

③多媒体系统的软件组成。

④各种媒体的数字化及数字化最新进展

⑤多媒体中各种元素的获取方法。

⑥采集编辑处理多媒体元素的相应应用软件。

⑦多媒体产品开发设计。

⑧多媒体产品开发平台的使用方法。

⑨多媒体产品。

⑩最新多媒体技术和产品及最新进展。

三、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

1、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根据案例教学对案例的要求,精心选择案例。同时,案例必须是对学生有意义的、与他们的经验有关,使学生觉得重要和有趣,要与学生已经得到的经验及心理发展阶段水平相吻合,同他们的知识发展水平、思维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等相适应。

2、教学准备。

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不仅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准备,更要求教师下功夫,进行认真备课。教师应熟悉案例,仔细研究案例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教科书中相关章节课程的内容。设计教案时首先要确定并列举出本次案例教学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其次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的讨论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讨论。最后还要设计讨论的时间分配,因为案例讨论是动态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进行,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小结和归纳。

3、案例教学的实施。

每一个案例教学过程,我们采用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设计并实施:

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由案例引入相应的知识点、剖析案例讲解知识点、学生上机操作案例、引导、点评操作技巧、总结回顾知识点并布置练习作业、以适当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等六个步骤。

案例导入:在回顾前序知识的过程中,导入教学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案例剖析:对案例的应用背景、操作规范、目标要求、重点及难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案例中的操作技巧和经验进行重点强调。

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有共性的操作难点,及时引导学生。

点评操作技巧:学生上机操作结束,展示学生作品并对操作技巧进行点评,强调案例的应用特点、重点、难点、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

总结回顾知识点并布置练习作业:回顾知识点的过程可以结合案例本身,也可以另外展示经典佳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效果评估:在初次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为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可在每个案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估。

4、案例教学法实例

视频处理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就以它为例介绍下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回顾一下前序知识,引入案例知识。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制作及所用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所采用的音视频效果,让学生思考字幕、视频特技、视频过渡及音频效果的设置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就演示视频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强调操作要点,让学生观看演示了解视频制作过程,同时也可了解视频制作软件Premiere的基本操作。

第三,将案例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分解,将案例拆分为字幕制作及合成、视频片段的特技效果设计、视频段落之间的过渡效果设计、伴音效果及其合成、节目导出等五个子任务,教师利用案例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按顺序依次将五个子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上机练习,在上机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学生解答。

篇7

【关键词】肿瘤内科;轮转教学;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

一、引言

近些年,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是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肿瘤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肿瘤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教学方法和内容却还比较滞后。大多数医学院的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肿瘤学教学课程,各种脏器的肿瘤仍然在对应的学科内讲授,造成教学内容的分散,基础和临床的联系不紧密。为了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的要求,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和系统地掌握肿瘤的病种,就要对肿瘤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按照教学的目标与课程需要,把临床中比较典型的案例作为基础教学的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内,教师和学生借助对典型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强化学生对肿瘤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多维解决肿瘤问题的素质等。

二、资料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本文以某医院的肿瘤内科为基础,选择轮转医师50位,其中有男生25位,女生25位,轮转的时间为1个月。全部轮转的医师按照1:1随机被分配到LBL(传统的教学模式)和CBL(案例教学法)内,轮转医师会进入到肿瘤内科,并对关于肿瘤的基础知识进行测试,两组的成绩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大于0.05,两组都使用同一编制的教材,同一带教的教师。

2.选择典型的病例资料。病例的选择要参照下面标准:第一,尽可能选择本科室内的典型实例,按照肿瘤教学的大纲内容,选择临床中比较常见和多发的肿瘤,比如食管癌、肺癌、肝癌和乳腺癌等。第二,为了让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具备立体和完整的感觉,在对临床典型的案例进行观察时,要尽量收集相同肿瘤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辅助的图片与资料,甚至视频等材料。

3.教学的过程。第一,案例布置:提前两天就把本科室内典型的案例布置到CBL医师,并让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准备和查阅,要求他们掌握本案例内涉及的治疗原则、症状和体征、辅助的检查和诊断、病理分型以及流行病学等。第二,对案例进行讨论,可以先从某个临床问题出发,或者从对某个病例进行陈述开始,由一位轮转医师接待一位标准病人,如果碰到问题,教师或者其他的医师就可以喊停,小组内其他的医师能够提供必要的帮助,带教的教师要全程进行听课、指导和讨论,并适时给出意见和引导。

4.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学习兴趣激发的程度,学习效率提升的程度,重点知识掌握的程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提升的程度,循证医学思维提升的程度,自学能力提升的程度。结束轮转之后,要对全部轮转医师,按照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是100%,要对每位医师最后的接诊案例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

5.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成绩用均数±标准差展示,使用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大于0.05,且没有统计学的差异。

三、结果

1.调查问卷,CBL组对上述指标提升的程度都优于LBL组,尤其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2.两组轮转医师的病例考核成绩。结束轮转后,每会对位医师最后的接诊病例,进行肿瘤知识的全面考核与评价,结果显示,两组的成绩有明显的差异,p小于0.05,其中CBL的例数为62,分数是90.10±4.00,LBL组的例数是63,分数为74.60±3.10。

四、讨论

肿瘤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其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却比较落后,这一矛盾对肿瘤学也有很大制约,对新时代医学体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教师也有很大挑战。LBL从很久以前就是医学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教师当作中心,把课堂上的讲授作为主要的形式,强调医学学科之间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教学的速度很快,传授的知识信息比较大。但是,这种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极大的制约学生使用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容易和临床出现脱节,不利于医师和医学生模式之间的转换。CBL则把问题当做基础,把学生当做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一种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营造主动、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种模式还有助于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进行锻炼,提高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

选择科室内典型的病例进行教学,能够把对肿瘤进行诊断的系统过程通过案例显示出来,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CBL教学指标正面的影响都优于LBL组,成绩也比LBL高出很多。刚毕业的意识对肿瘤的病种以及知识会有一定理解,但是还没有进行临床工作,CBL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向医师过度起到桥梁的作用。所以,为了使其深入、系统和全面的掌握肿瘤学知识,就要强化CBL教学模式的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发挥这种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琴,车娟娟,李卉惠,等.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内科临床轮转医师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04-105

篇8

论文摘要:师范院校公共书法课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师范生书写能力和从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际,分析阐述公共书法课教学的现实作用与实施策略,用以指导幼儿师范院校及学前教育专业公共书法课的教学实践。 

 

在书法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师范院校公共书法课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师范生书写能力和从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推进公共书法课教学和开展书法普及性教育,不只是培养在校学生的书写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辐射作用,影响幼儿园孩子的书法意识和书写水平。 

一、公共书法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特点 

(一)书法课是工具学科,有鲜明的师范特色 

三笔字和普通话、简笔画一起被视为教师的三大教学基本功,有鲜明的师范专业特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根据幼教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要求,决定了书法课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中重要的课程内容。优秀的教学板书、手写教案等书法的实用功能涉及各门学科的教学,既是教学手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书写水平。尤其是书法启蒙的幼儿园阶段,从小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对各科知识的顺利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书法课是公共课程,有规范的指导体系 

书法教学是幼教专业学校每名学生都必须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的公共课,学生参与率为100%。学校要求每日各班走廊展示的小黑板、教室墙面的钢楷展区、定期的书法比赛、学校的板报宣传栏、毕业班基本功验收等活动成了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由教务处、学工处牵头,各系主抓,辅导员、班主任和书法教师具体指导,形成了完备、规范的管理指导体系,常抓不懈,效果显著。 

学生经过训练书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甚至有的学生不甘将书法停留在实用的层面上,进一步研习书法的艺术性,成为专业书家。 

(三)书法课是重点学科,有规范的课题支持 

学校重视公共课书法教学,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师范院校写字(书法)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一五”教育规划性课题的立项,并已顺利结题。课题与校级精品课建设合力,在总结我校多年写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求掌握简便、精练、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书法精品课建设过程中为方便学生训练,设计教材、印制钢楷练习册和粉笔书写范本、制作相应的字卡、教学碟片、课件等资料,促进了教学。同时精品课建设对课题研究也是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公共书法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施 

(一)书法课程的设计思路 

1. 确定书法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从教技能是公共书法课的重要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和强化实践训练,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粉笔进行板书书写,规范地书写教案,积极参加书法展赛,提高创作水平,将来才能辐射、影响和提高幼儿园孩子的书写水平。 

书法课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教学,有别于一般理论课,更注重实践操作环节,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三笔字”的书写技能,离不开强化训练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反复实践中不断训练,才能全面掌握和提高书写技能。 

书法课教学普遍存在训练内容多、课时设置少、教学周期短等问题。只有重视课堂以外的练习,延伸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技能被熟练掌握所需要的训练强度;只有定位于学生在校的全部区间,整体设计,分层次、分阶段地要求和训练,才能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 整合书法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实践,确立了书法教学体系的四个模块。理论欣赏模块主要介绍文字发展史、欣赏历代名帖和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写字兴趣,便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提高人文素养。教学指导模块以教材为主钢,“三笔字”同步训练,以预备知识、楷书的特点、笔画、结构为主,侧重教师教法的研究和运用,示范辅导能力的提高。与技能训练模块互融,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技能训练模块侧重学生学法的掌握,重在提高学生实际书写能力。科学、高效地运用教学规律进行强化训练,使手、眼、脑并用,熟练掌握“三笔字”的书写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实践应用模块主要包括作品设计与书写,展览的筹划和参与,以及黑板板书、黑板报、字卡等应用型书写训练。 

3. 重视书法课外实践 

书法训练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将训练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作业、笔记和考试等环节全部选用钢笔作为书写工具,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以强化学生的笔性。书法展览比赛对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辅助作用。展览比赛的准备阶段是学生书写能力提高的过程,展览比赛的结果又会检验教学效果并起到激励作用。只有在各种展赛活动中全面渗透,才能做到在普及中有提高。 

掌握书法技能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即学生从教能力的提高。为保证书法基本功训练的实效性,推出新的制约机制,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不但要注重教师的提高、学生的进步,还要为学生从教后的教学、科研等积蓄能量,并不断发现书法教学实际中的新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书法课程的教学实施 

1. 学校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推进有力 

已有的书法活动要制度化,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整和、创新,使书法渗透到学校活动的各个层次,形成一种校园文化。通过书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书法教学、训练、考核已纳入学生从师技能的整体工作中。教师和学生,尤其学校领导对书法基本功训练越来越重视,多次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校级科研培训班、举办学生书法小辅导员培训班;聘请书法名家到学校为师生进行讲座,增强了学校的书法学术氛围,拓宽了书法教学研究的渠道。 

2. 教师配置齐全,结构合理,实效性强 

学校书法教育人才的培养,是当前能否开展书法教育的关键,加大书法教师的培训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为此,将把培训书法教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书法课主讲教师由专职书法教师担任,并聘请小学、幼儿园从事多年书法教学的优秀教师共同承担。这些教师有深厚的书法教学底蕴,执教能力强。更有来自小学、幼儿园一线的最直接的教学信息和教学案例,使书法教学训练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教学有条不紊,实施得当,成果显著 

师范院校都有着习书练字的优良传统,且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体系。学校为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增进师生的学书兴趣,提高书写水平。涌现出许多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优秀毕业生,在社会上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社会的赞誉。长期的教学和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收获了很多成果。教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入编作品集,在国家、省市级书法展览、比赛活动中获奖已屡见不鲜。学校多次获得集体组织奖,多位教师荣获优秀园丁奖。 

 

参考文献: 

篇9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探索的过程。

一、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学的重要原则。案例教学法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人类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认识,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案例教学法从案例(感性认识)入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在分析事物时,要从特殊的具体的现象开始,然后上升到普遍的抽象的理论,再用得出的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案例分析法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

1.选择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基础环节。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同时又要贴近生活。不能随意选一些牵强附会的东西,基至一些小道消息作为案例。此外,还要收集、整理与大纲要求相符的案例,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学中应重点选择。

2.讨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书上案例,然后组织陈述、讨论。也可将另外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之中,真正从当事人或企业工作岗位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案例,每个学生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有的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有的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去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其内部特征。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联系起来。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即使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偏离了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勇气和胆量等。

3.案例评价 这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指出讨论的结论意见,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等。主要由教师来做,引导学生辨清是非曲直,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评论案例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三、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1.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1)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面临的对象是职高新生,这些学生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甚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由于先选择了专业才进行学习,他们对自己将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非常渴望了解,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但又感到前途未卜。因此,这是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的最佳契机。  在选择案例时,尽量选择中职学生成功的案例,最好是本校或本专业的,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

(2)针对学生所学专业。中职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不喜欢德育课。这门课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热爱即将从事的职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在教材中,很多内容与专业结合紧密。如,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群,以及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同职业对人的性格、能力、兴趣的不同要求。这些内容,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教材不能一一列举,就需要德育教师虚心向专业老师学习,了解本专业开设了哪些课程,基本要求和范围是什么,与将来的职业有何联系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笔者请专业老师在德育课上讲?quot;相关职业群和资格证书",学生了解了将来自己可能从事哪些方面的职业,有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报考,怎样报考等,反映良好,也促进了专业课和德育课的学习。

讲"职业与职业能力"时,请了本专业一名在市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同学,以现身说法告诉同学们他是怎样学习专业课的,怎样形成了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使教学重点迎刃而解,收到一定的德育实效。

2.案例教学要有目的性 教学大纲指出:"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激发职业道德情感,指导职业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去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追求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教材上结论性的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越辩越明,互通有无,由记"条条"到信"条条",把德育主线落在实处。

讲"职业素质及构成"时,选择了"从水电工到首席董事"的案例。首先设问:"徐虎为什么会成功?"多数学生归纳出"态度热情,技术熟练,服务良好"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仅有这些就一定能成功吗?"学生谈到"还要品德高尚,讲职业道德"。为了使学生的讨论更加深入,教师不断提出假设:"假设徐虎是个文盲,不懂管理,能成为物管公司的首席董事吗?"让学生辩论。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真正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劳动者,不仅要有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超的专业技能素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这五方面缺一不可。

3.处理好自选案例与教材案例的关系 教材每节由案例引入,从教学重点的实际需要出发,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且均是针对本节内容的综合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选用。但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教师在教学中可有选择地使用。笔者所在学校位于城市,因此在"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时,选择了本校一名毕业生的案例。这位毕业生在找工作中历经挫折却自强不息,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大型跨国集团的主管。学生讨论为什么竞争会这么激烈,自己所学专业有什么优势和前途,如何使自己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等。

篇10

关键词:食品工厂设计;现代食品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网络及远程控制技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27-03

《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控制本科专业教学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1]。教学过程必须紧密地将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结合为一体。食品工厂的科学设计与建设是食品营养、安全、卫生、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生产的基础[2]。现代食品工厂设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食品口感、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和保健的需求[3]。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现代食品工厂建设对食品工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保证食品的新颖、良好的风味和口感,具有营养、卫生、对人体安全及保健功能,同时生产企业又要求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效益高、污染少、能耗低、利用高、劳动强度低、生产人员少的特点,这就要求食品工厂设计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现代食品生产新技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考虑食品原料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从而达到提高食品营养、安全、卫生、保健效果,降低原料消耗、能耗、劳动强度、人员需求,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传统的食品工业正向着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方向发展[4]。所以现代的食品工厂设计的市场新需求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食品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一般的食品加工技术,又要掌握与食品相关的边缘科学的新技术在食品生产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思维[5]。这对现在的食品专业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大学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这些新的思维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才能培养出更能适应新形势需求的人才,从而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稳健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对《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实践、教学手法等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了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践

1.教学内容中强化食品加工新技术、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内容中积极探索增加和强调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食品工厂技术人员信息化安全管理方法在现代食品工厂设计中的应用,介绍GMP、HACCP、ISO9000食品安全控制在食品工厂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实践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模式的使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探索不同食品加工的新方法、新技术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管理新模式。真正把现代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化食品工厂设计之中,减少和防止今后食品加工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新型食品企业设计人才从教学内容上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2.教学过程中突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强化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观。随着全球矿物能源的消耗殆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恶化,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焦点,这也要求在现代食品生产过程中要尽力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不仅要生产出安全营养保健的食品,同时又要减少原料、能量消耗,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走综合利用的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6]。食品工厂生产过程中要体现这些要求,首先要求食品工厂设计人员在食品工厂设计和规划之初就要具有这些思维理念和思想,这样才能把这种思维意识贯穿到现代食品工厂设计过程中,设计出适合现代和未来的新型食品企业。要培养有这种思维和意识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给同学们贯穿这些思维理念和思想,不断强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现代食品工厂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强调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作用,原料综合利用、新型节能和环境保护技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现代食品生产技术人员信息化综合管理对食品安全、企业效益、和企业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未来食品工厂设计中主动探索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技术和人员管理新模式,从整体上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良性发展。

3.教材建设中贯穿新技术、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思路。为了培养出适合现代食品工厂设计的新型人才,首先应该从教材建设做起。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材内容建设方面,我们要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食品工厂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体现于教材之中,结合现代食品加工企业建设视频教学,使同学们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中知道那些技术属于新技术,哪些设备属于新型设备,哪些材料属于新材料,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食品工厂建设中的作用,介绍如何将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于食品工厂设计过程,从而体现出食品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

4.结合现代先进工厂设计实例分析体现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食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参观各类现代化食品工厂,在现场向同学们分析该工厂在设计建造中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向同学讲解和分析本企业网络化技术管理、污物处理、环境保护、原材料综合利用、节能措施、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先进经验,同时让同学们和企业生产人员进行现场讨论,探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自动化生产、网络化技术管理、环境保护、节能措施、原料综合利用及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生产和企业效益带来的利弊,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探索企业生产过程的改进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有价值建议,促进企业的可持续良性生产,从而建立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交流。

5.在教学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设计采用新技术,提高设计自动化程度和网络控制程度,增强学生设计时的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中,积极倡导学生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选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将网络控制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应用于各生产工艺单元的控制和操作,同时提倡生产过程的综合利用设计,追求食品生产过程的原料利用率,同时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生产过程的废物分析和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设计,保护生产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污物排放,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控制意识,设计过程还要体现节能思想,在能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前提下,尽量采用能量消耗低的先进的单元操作设备,以便在设计理论上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达到可持续化生产工艺设计。

6.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加客观理解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食品工厂设计中的重要性,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让同学们下意识地懂得食品新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及食品安全控制在现代食品生产工艺及工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一些国内外现代食品工厂生产过程视频展示,使他们在设计中自觉地考虑利用新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脱水果蔬生产工艺设计中,通过比较分析冷冻升华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流化床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太阳能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的优缺点,使学生意识到不同干燥方式对最终产品营养、保健成分及产品质量、品质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干燥方式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劳动强度、能量消耗、网络化控制管理及食品质量控制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在设计中针对不同的生产目的选用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能量消耗低、易于网络化技术管理的干燥方式,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安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设计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关键工艺能够采用的所有技术和设备,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对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各自优缺点和自动化程度、网络信息化控制程度、能源消耗情况,引导和启发学生采用某一新技术,同时让同学们探讨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及一些废弃物可综合利用情况,并在设计中考虑废弃物的无公害处理方法,让同学们分析废弃物处理在全厂平面布局中的位置和对生产环境的影响,讨论使用这些技术在自动化、网络信息化、生产工艺参数控制、节能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卫生性、节能性对食品企业今后生产过程的效益、质量控制、劳动强度、能源节约、技术人员管理等的影响,让同学们通过实践设计认识到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对现代食品企业建设的重要性。

二、讨论

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中始终贯穿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对培养适应现代食品生产方式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适应新形势食品企业发展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今后对食品工厂的总体设计和工艺改进的新型思维方式,对推进我国食品工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安全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帮柱,岳田利,袁亚宏,高振鹏,王云阳.《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2010,(4):52.

[2]陈良,章超桦,吴晓萍.《食品工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科技教育,2009,(8):157-158.

[3]金松,陈旭庚,李鑫,申慧霞.食品工厂设计审查的主要问题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4,12(20):1520.

[4]胡应华,殷平芳,赵利申.21世纪食品技术发展方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5(21):11-12.

[5]宋洪波,肖贵平,郑宝东,安凤平.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9,7(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