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5 15:4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篇1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程 案例教学法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50-01

目前全国的初、高中教育已经系统地开设了中学生青春期卫生健康教育课,青春期的卫生教育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阶段,由于教学内容较为特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已不符合。案例教学法较为适应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与目前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为一致,能激发中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开设此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优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完善发展,已成为美国当今学校教育及培养中非常盛行和有效的一种教学法,但在我国尚未广泛推广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案例实际情况的客观描述,将这些案例贯穿于教学之中,教师应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详细剖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得到中学生的认同。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手段,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创立,调动中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把枯燥的传统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还以培养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思考分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应有的感性知识时,教师应提供相应的案例材料,深入浅出地剖析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实际案例就属于这类感性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应具有广博的理论基础,又应将实践经验与教学理念融汇贯通,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获得适宜的教学案例,补充于教学过程里。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学情境的活跃气氛,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少女早孕、青少年等现象频现,而现在的中学生性成熟年龄提前,正处于性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由于受到社会影响,作为中学生,早恋和性问题是很快要面临的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已要求在中小学校实施青春期卫生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的青春期卫生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尚未形成系统、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现有的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就导致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课程内容空洞乏味,中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面对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种种不足和弊端,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重视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以满足学生需求,满足社会需求。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做到形式多样,引发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法为手段,辅以多种教学模式,引领中学生进入科学的青春期卫生教育的世界。

(一)理论部分作为讲授的主线

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过程中,对生命的诞生,人体的生长发育,青春期的性生理、心理知识等内容应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及视频,以讲授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学研究,在实际生活、参考文献、医院的临床病例里选择恰当的,应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案例,以具备针对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为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失,选用能说明实际问题的案例,每个案例均须对应一个主题,让中学生在现实案例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一类概念或问题进行深入理解,达到强化认识、规范行为的教学目的。

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1-0091-02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精心准备生活素材,使生活素材生活融入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使学生处于自觉的、体验生活式的学习,在个性化的思考、小组合作式的讨论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知、情、行相统一的生活化教学中,观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在学生的身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士强,肖鹏英.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丁慧民.师生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篇3

学校启动“绿化工程”了,教室前的一片荒地马上变成了草坪。由于草坪是从别处移植过来的,时间约为午后两点左右,再加上这几天连续烈日当空,所以每当看到嫩草那“垂头丧气”的样子,自己心里总有点舍不得,毕竟人人都有恻隐之心。“不允许教师和学生私自给草坪浇水”,尽管负责给草坪浇水的师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可我还是偷偷摸摸地干了,而且浇得还挺足。至于师傅的那点建议,我认为简直是在开玩笑,这么热的天,不浇水还不把草。

又连续过了两个大热天,草坪上的草更加“垂头丧气”了。就在我以为这草坪快要枯死的时候,浇水师傅终于要给草坪浇水了。你别说,这次浇得真足。又过了一两天,草坪重新焕发起来了,好奇的我跟浇水师傅聊了起来。

“你怎么忍心,让草坪过了几天再浇水,你就不怕了?”

“不会,在移植之前,草坪就已经浇了充足的水了,所以一两天不会。还有,在移植后的两三天里,不浇水是有原因的,就是让它充分吸收移植前给它浇的水,等这水快吸收完了,这时候是它最缺水的时候,这时候浇水,吸收得最快,最有利于草坪的生长。”

[反思与解析]

草在最缺水的时候给它浇水,最有利于草的生长。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也能做到在学生最需要“水”的时候给他充足的“水”呢?现实确实残酷,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不管学生需不需要,我们都给他“浇水”,甚至有时候为“保险”起见,我们还给学生重复“浇水”。可事与愿违,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泡烂了学生学语文的“根”,泡没了学生学语文的“情”,泡凉了学生学语文的“心”!

案例二:卖肉者说

家附近的小桥两边各有一个肉铺,距离也就五米左右。可奇怪的是,北边的生意十分好,几乎占了我们村90%的消费量,而南边的却有“下岗”之忧。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也去做了一次消费者,当分别看了南北两边如何卖肉之后便明白了原因。

原来,北边卖肉的把肉按类事先分好,排骨归排骨、精肉归精肉、肥肉归肥肉……卖肉的时候,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自选,所以自然就发财了。我再看看南边的,他仍然按块卖,一块肉里既有两三根排骨,又有精肉,还有肥肉。

[反思与解析]

我可不敢妄言,把我们对学生传授知识也喻为“卖肉”,可我却敢说,桥北边卖肉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的。首先,我们在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是否把他们的学习欲望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我们有没有做到把自己对学生传授的知识做一下系统梳理,该归类的归归类,这样是否方便了学生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最后,我们心中有没有树立一种服务理念,即教学生学语文就是一种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为学生构建精神家园而服务。

案例三:洗衣者说

尽管家里有两台洗衣机,可我妈却从来不用它们,用她自己的话说,总觉得洗衣机洗得没自己洗得干净。我却不以为然,只要妈妈不在家,我就把脏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再加上点水和洗衣粉,打开电源开关就OK。可当妈妈一回来,总少不了很多的责备,然后把用洗衣机洗得衣服再逐一检查,只要发现衣服上仍有污渍,就重新洗一遍。

我总奇怪,为什么用洗衣机洗了那么长时间,甭管我加多少洗衣粉,仍然洗不干净。后来,还是妈妈的一席话启发了我,现整理如下:洗衣机是电脑控制的,电脑没有人脑好使,我洗衣服之前先用眼睛看看,哪里污渍多,就在哪多用点洗衣粉,就在哪多搓洗几遍,电脑上长眼睛了吗?

[反思与解析]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生物 教学模式

所谓案例教学法,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研习案例,确保学生在研习中理解知识、交流知识和吸收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调动起来。当前国内很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会选择案例教学法教学,从而不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1.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知识

以往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都会选择灌输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运用该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具有统一特性,而且学生在知识掌握方法上具有静态性,无法将学生学习潜力挖掘出来。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则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动态掌握与理解,学生间可采用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取长补短。

例如,高中生物《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中,生物教师可让学生对一个案例进行观察:长跑时,人类的身体所消耗的血糖能够及时获得弥补,而且人体血糖上升后,并不会持续上升,该案例中所含原理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小组方式探讨该问题,一个小组最初提出人体血糖控制系统是:人体存在较高血糖水平-胰岛B细胞-胰岛素-细胞利用与提取血糖加速-降低人体血糖水平-胰岛A细胞-胰岛血糖素-转化糖原分解-提升人体血糖水平。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不会设置学习边界,学生能够依照学习现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有效控制,在学习成果发生差异状态下,能够通过交流方法实现取长补短,运用该教学方法对学生互动性的增强极为有利。

2.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迁移知识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一些生物教师会形成一种错误认知,这些教师表示,学生没有学习前就是一张白纸。该教学思路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丧失,往往会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对待相关生物学习问题。学生掌握新生物知识点之前其实就已经掌握了以往的生物生活经验与知识点,而且具备学习技能,生物教师只需要调动学生生物学习主动性,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例如,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教学中,若教师将新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就会丧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该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迁移旧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吸收。比方说,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了解与搜寻关于酸雨形成因素的相关资料,并思考酸雨的危害。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酸雨形成因素的相关知识,此为学生学过的旧知识。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生物学视角考虑酸雨的危害,这样学生就可将生物学规律和旧知识结合起来,对酸雨危害性加深了解:动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酸碱度,酸雨会影响到生态环境酸碱平衡,阻碍生物生长。生物繁殖和环境酸碱度关系极为密切,环境酸碱度会导致植物生长畸形,影响动物繁殖,在学生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无限乐趣。本研究所提出的案例教学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迁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生物教师可采用案例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旧知识了解与掌握新知识。

3.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以往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往往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在培养高中生方面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若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将问题提出来,对新知识进行不断吸收,以此找到生物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案。

例如,高中生物《生态的稳定》教学中,生物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个案例:以往的澳大利亚有很少的生物,并未有效利用植物与草木,当地政府部门先后引入羊、牛等食草动物,这些食草动物不断破坏与消耗绿色植物,动物所产生的粪便导致蚊虫的滋生。生物教师可让学生与新知识结合思考澳大利亚国家引入食草动物的主要目的,过多的食草动物会导致哪些生物平衡危机,自然生物循环系统如何才能恢复平衡,人类社会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自然生物循环系统有何种自动调节能力。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引导高中生采用案例问题解决的方式对新生物知识点进行吸收,应该运用定向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篇5

【摘要】

在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在经济学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十分重要,案例教学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经济学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参与问题做出了探析。

【关键词】

经济学;案例教学;学生自主参与

一、经济学案例教学及其中学生自主参与的意义

在本科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通过将学生自主参与引入案例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对经济学知识学习的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功能。具体而言,我们可将学生自主参与在经济学案例教学中的重要性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由于目前学科设置的特点,经济学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理论性较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相对有限,因此,在使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与到这一教学环节中来,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小组讨论、撰写和演示案例内容,能够起到提高其实践能力的作用,突破传统案例教学教师讲多少学生吸收多少的局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其学习兴趣,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面

与欧美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比例和强度均较低,但是,客观环境又要求高校必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做出贡献,以应对未来职场的压力。在这样的两面压力之下,本科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自主参与的环节,既是对现有案例教学的补充,也是对自主学习形式的丰富。

(三)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

由于传统的案例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师生的互动非常有限。而当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入案例教学中后,会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由学生引导整个案例教学环节,而由教师负责引导、评价和对学习内容做出引申。相较而言,这一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认识和学习方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自主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至少需要经历三个主要的合作过程:第一,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阶段,这涉及到小组成员如何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来进行合理分工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分工协作;第二,案例分析内容的编排阶段,这需要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最终形成一个经过小组认可的执行方案;第三,案例展示阶段,当小组成员将案例内容加以展示时,他们首先需要合理安排这一过程中的人员分工,同时,当教师或者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时,如何分工进行回应也非常重要。因此,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参与,很好地体现了团队合作的过程,而通过这一学习活动的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二、学生自主参与案例教学的模式

(一)基于案例内容的分类

1、讲解经济新闻。对于刚刚接触经济学学习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往往使他们困惑,难以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事件的内在联系,在此情况下,可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每次上课之前简单地介绍和评述当期的几个主要经济新闻,而由教师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和中国的经济现状,进一步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议和拓展,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关注经济现实的能力和意识,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分析专业案例。当学生已经完成基本的专业基础课之后,高年级的本科生开始集中学习专业类课程,此时,他们通过学习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形势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时的自主案例学习也应转入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专业性。因此,教师可主动引导学生搜集中国经济实践的各种资料,以讲故事的形式加以展示,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基于展示形式的分类

为了强化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在规定内容和时间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尝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自主展示。这是自主参与最主要的一种形式,由几位学生自发组成展示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编排内容和在课堂上做出讲解和展示,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对其讲解的内容提出疑问,并由小组成员做出回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拓展评述,并对学生在准备和展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会得到提升,而其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对现场突发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2、小组讨论。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堂提出一个可供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话题,要求学生举出一些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一定时间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个学生集中阐述该小组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拓展述评,这种随堂的案例讨论最适合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的思考和分析,例如,讲解价格歧视的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价格歧视的定义,举出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价格歧视的例子,通过学生的发散思维过程,不仅能加深其对价格歧视含义的理解,也能够加深其他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3、辩论赛。在时间较为充裕且需要分析的话题具有相当的深度时,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案例中的问题,结合经济理论进行相互辩论,从而使问题的实质得到更透彻地展示。例如,财政学涉及到财政分权的问题时,关于中国的财政分权的得失时,正方的同学可能会举出分权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改进和税收收入上升等,而反方的同学则可能会举出分权下的地区收入差距、教育和医疗所受到的影响和产业结构的趋同等,而通过相互辩驳,关于这一问题学生会得到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三、学生自主参与的关键问题

(一)内容的要求

由于自主参与具有上述的多种内容和形式,因此,如何决定自主参与的方式非常重要,而其核心则是教学实践的需要,自主参与的案例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存在较高的关联度,方能体现案例教学的作用。例如,理论经济学的教学应以普遍性的经济方面的问题作为案例分析的主要内容,财政税务的教学应以与财税相关的问题作为内容,金融类教学应以金融发展等问题为内容,而国际贸易则应关注国际经济问题。同时,这种关联性还体现在案例内容与学生知识结构的相关性方面,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案例内容的选择应以普及经济学知识为主要目标,其展示内容应较为浅显和具有普遍性,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则应重视其专业能力和未来工作的实践需要,多安排一些专业性内容,同时,在其参与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以为其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时间的控制

由于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深化教学内容,因此,在学生自主参与过程中,也应避免喧宾夺主,核心则是教师对时间的控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的对比关系,合理安排案例分析的时间。具体而言,教师应当在每一次学生自主展示之前告知其可使用的时间,并严格加以控制,这不但能起到合理安排教学进程的目的,还能锻炼学生对于时间的把握能力,而在有限时间内配置演讲内容的能力,则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迫切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

(三)课前的充分准备

为了真正起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教师务必提前布置案例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各个环节的充分准备,并且,为了达到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自主参与的目的,通常可以以学生的展示状况作为对其平时评价的重要方面,而在准备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努力发挥团队的协同作用,而不是单打独斗。

(四)师生的互动

仅仅由学生进行展示,只是完成了自主参与环节的一部分,在学生自主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师生互动环节,一方面,在学生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应当做出简要的点评,从而促使学生改进其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知识性问题还是能力性问题,同时,还应针对学生的讲解内容联系理论知识或现实问题,做出一定的拓展,从而起到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鼓励讲解学生以外的其他学生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做出评议,从而调动整个班级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强化师生互动环节,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案例分析的机会深化相关的教学内容。

四、结论

本文基于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和本科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了学生自主参与在经济学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方式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案例教学中加入学生自主参与的环节,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面,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根据学生自主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到案例分析环节中来;在自主参与环节中,应特别重视案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时间的控制,分析内容的充分准备和展示环节中的师生互动。

笔者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高校经济学本科的教学提供新的实践思路,当然,本文仅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入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刘承.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17期,5859

[2]马仲岭.本科教育应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年第4期,9091

[3]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5254

[4]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4期,6264

[5]王静琼、张卫、朱祖德、甄霜菊、麦玉娇、李董平.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模型[J].心理学报,2010年第2期,262270

[6]王鹏飞.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14117

[7]王文霞.基于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10期,126128

[8]周炎根、桑青松、葛明贵.大学生自主学习、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第1期,194197

[9]朱涛、马恒、刘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年第3期,9193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性

在体育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教学是随当今教育改革发展而产生与素质教育思想相符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教,与学生的活动——学,构成了教学赖以生存进行的两个并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因此,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往往被忽视。

如何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师、学生和教育内容三方面的关系。传统教育学派恪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鸿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现代派则十分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教育看作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相互合作和共同活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也应该如此。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案例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完成得怎样?

生:(一片欢呼)我带了跳绳,我带了呼啦圈,我带了跳跳球,我带了毽子,我带了足球,我带了篮球……

师:老师今天非常高兴,你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器材,让老师眼睛看花啦!你们今天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好好表现啊!

生:(哄堂大笑!)

师生:这个时候同学们的眼光都注视着一个同学,我也很自然地转向了他,他就是班上一个很文静的男孩——谷裕同学,于是我走到他的面前轻声问:“你没有带器材吗?那你今天准备考什么?”出乎我的意料,他说:“我带了,在我的口袋里。”他顺手就抽出了两张很漂亮的彩纸,并说:“这就是我的器材,我今天要折飞机和轮船,这是我最拿手的!”

生:(又是一片大笑!)

师:(我心里一动,多么可爱、多么天真的学生啊!幸好我首先没有批评他,否则他心灵的创伤难以弥补!)同学们,等一会我们来好好地观看谷裕同学的表演,好吗?

生:好!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动脑子,利用自己的器材进行游戏活动,可以单独,可以几个人一起。

生:好!

师:这时我就播放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在玩耍,有个人的,有组合的,热闹的场面真让人兴奋。

生:最后,全体同学红着脸蛋,抹着汗水围过来。

师:下面我们正式考试了。

生:(鸦雀无声!)

师:今天考试这样安排,同类的器材为一组,然后各自展示自己的活动方法,我们集体打分。

这时学生一下又活跃开来,很快分成了几个小组,仅有同学单独一个。于是我灵机一动,首先由谷裕同学开始。他红着脸轻轻走到前面来,拿出两张彩纸,低头蹲下去,一双灵巧的手不停地在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漂亮的飞机和轮船就成形了,并当场表演了几次,但由于较小,因而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短,一下子就坠地了,搞得我和全班的同学哄堂大笑,笑得他面红耳赤。你能说这样的情景不感人吗?于是我和大家都给了他一个满分,看着他一蹦一跳地回到自己的位置,我心里好欣慰!接下来的考试场景更让人感动,有各种各样的个人表演,也有几个合作完成的。同类器材有多种多样的玩法,每一个动作都体现了学生开动脑筋,付出努力的结果,体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考试完了,一张张带着汗水的笑脸向老师围过来。

生:老师,我们考得怎样?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太棒了,老师今天很高兴。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案例分析与反思】

1.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在学生自主下完成,打破了传统的评价方法,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每一个学生,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体系。

2. 在本课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绝大部分学生在这节课中表现出色。发言时思维踊跃,表现欲强。自我评价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际上同学们在小组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中,玩得十分开心,不断地涌现出创新的成果。学生也能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着相互评价,使学生对同伴有了新的认识。小组合作的效果每一小组都不一样,体育小组长在练习与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这样的一堂体育课,对学生而言,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同学们得到深切地体会。

3.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他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因此,体育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很重要的。

篇7

关键词:预设;生成;矛盾;高效

【案例背景】

当前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容量,很多教学主管机构提出相应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写出教学详案,甚至要求年轻教师必须将详细的每一个“过渡句”都写在教案上。但实际情况是到了课堂中,学生的反应没有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来“顺行”,结果课堂中难免出现一些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要按原来思路完成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想法,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一对似乎很对立的矛盾。按照现在教学理论,可以称之为“预设”和“生成”的一对矛盾,而这个矛盾该如何处理,如何才能更好地有机结合“预设”和“生成”,才能让课堂体现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值得教学工作者进行思考和研究。

【案例描述】

2013年12月,小李老师为了准备一节市级公开课《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花了很长的时间,精心备课,为了听课效果,小李老师将所有的实验器材、试剂移放到教室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公开课当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分组实验,实验完成后当小李要求学生回答实验现象时,学生集体大声回答“FeCl3溶液滴入H2O2溶液有少量气泡、卫生香未复燃,H2O2酶溶液滴入H2O2溶液有大量气泡、卫生香复燃”,课堂推进有序。

当小李老师准备借此引入“酶具有高效性”知识点时,学生小王举手说:“FeCl3溶液滴入H2O2溶液基本没有气泡,H2O2酶溶液滴入H2O2溶液只有少量气泡、卫生香也未复燃,是不是要加热?”小李老师回答:“可能是实验误差所致,或是你实验操作不当所致,课后我们再进行讨论。”最后,整节课师生配合默契,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小李老师既定的教学流程。

【案例分析】

“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

的推进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问题、新观念、新思想和新创意,使原来具有极强确定性的课堂教学,变得相对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新问题、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资源,即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一些偶然的生成性资源,积极点燃学生思维的“星星之火”,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实学生小王提出的问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能简单地从“操作不当、误差”解释,当时是12月份,环境温度低,确实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小李老师完全可以借此转入本节课另一教学知识点“对照试验的单因子变量原则”的分析,增设一组实验,加大FeCl3溶液的滴入量再加热,实验效果会和滴入少量H2O2酶溶液的实验组取得相同的实验效果,借此分析对照试验必须处理好单因子变量。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僵化、机械地线性传授,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学生疑惑,不断地调整,适当地利用好“生成”因素,让课堂教学呈现动态发展。

当然,简单地将“预设”与“生成”看成是一对矛盾体、硬性地把“预设”看成是“生成”的障碍、冒昧的提倡“无预设教学”,这些当然是不可取的。个人感觉认为“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过于简单而僵硬的预设很显然会妨碍生成,不利于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生成”,也强烈地抑制了学生的“生成”。但开放的、科学的“预设”为“生成”提供空间,在教学活动中也是必需的。试想,一位教师课前不备教案、不备学生,自身的知识面没有能够很好的扩展,对于知识的理解没有能够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疑惑和不解又怎么会产生机智及时而有效的“生成”。在缺乏开放的、科学的“预设”的前提下妄谈生成只能说是南辕北辙,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需要规则但在适当的时候又敢于放弃规

则的教学,是一种遵循规律但又不局限于规律的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也关注教师的教学。”有效的“生成”应该是开放的、科学的“预设”必然的产物,而后者用应该是有效的“生成”的必要前提,并能为之提供正确的引导。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没有科学的“预设”就不会有有效的“生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来源于学生,也来源于教师。只有当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了“生成”,在教学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成”,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和有效。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短绳 小学体育教学 一物多用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是最常见的器材,体育教师对跳绳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更多的是以跳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或者是为了体质测试而准备的,当体质测试结束后,短绳就安静地保存在器材室,为下年体质测试而准备。其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短绳的用途不仅仅于此,在跑、跳、投各项体育教学中也能运用到短绳,达到很好的效果。笔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希望与广大体育工作者共同分享。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的具体案例:

1.短绳在提高反应能力教学中的运用

反应速度主要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起跑的反应速度,以及在各种比赛中瞬间变化而作出快慢反应。短绳练习反应速度能力主要是将短绳缠绕成球作为辅助器材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练习内容:(1)听号接球;(2)双人接球。

听号接球方法,将短绳缠绕成球状。在平整的场地上将全班学生分成4组,每组12人,并从右至左依次报数,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号后成圆形队伍排列,教师指定学生A在圆心的位置,要求学生A将缠绕好的短绳向上高高抛起同时报号,学生A迅速回到圆形队伍的位置,被叫到号的学生要立刻跑至圆心并接到短绳,接到短绳练习继续开始,如果没有接到就会以三个收腹跳作为相应的惩罚,练习继续开始。在练习的时候尽量将球要控制在圆形队伍内。

提高练习:在练习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段适当增加难度,如可以通过“加、减、乘、除”,“英文数字”等变化叫号的方法提高学生反应速度。

双人接球方法:两人一组,一人抛球,一人接球,抛球的人可以通过前后左右的抛球让接绳的人以最快速度接绳,练习时要求接球的学生接完球并迅速回到原来的位置,并将球抛给对面的学生。

提高练习: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变抛球的速度,增加接球人的难度,如多准备几跟缠好的球,抛球的学生抛的速度由慢到快,接球的学生接到球后迅速回到原位并准备接下一个球。

练习目的:通过接绳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中集中注意力,听到号后迅速做出反应,并以最快速度接到短绳,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安排集体和双人的游戏。对于低年级学生,这种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一般的反应素质练习的枯燥课堂效果。

2.短绳在提高位移能力教学中的运用

位移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体现的就是各种形式的跑。短绳在提高跑动速度的练习中方法众多。

练习内容:(1)击背;(2)骑马。

击背的练习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前后站位,前面一位学生进行加速跑练习作为被击背的学生A,后面学生手持缠绕成球的短绳作为击背的学生B,学生A做30米的加速跑练习,当跑出10米外,学生B用手中的短绳向学生A投掷,学生A跑得越快就越不会被投中,或者被击中时疼痛也越小。练习的时候要求学生投掷的时候应以背部为目标。

提高练习:在击背的练习中,可以将跑动的距离缩短为8米时开始击背,这样难度加大更能提高跑动学生的挑战性。

骑马的练习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前后站立,用短绳拴在前面一名学生的腰部,一人骑马,一人当马,当马骑过10米后要放下短绳让马奔跑出去。

提高练习:在骑马的练习中,可以通过调整配对,增强练习难度,体重之间有明显差异的为一组,或者男女生为一组。

练习目的:击背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快速奔跑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在练习的时候进行加速跑的学生由于神经中枢高度兴奋,效果与单纯的30米加速跑相比可想而知。在骑马练习中,练习者在经过一定的阻力练习之后腿部更多的肌肉细胞得到募集,当阻力撤掉之后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骑马的练习方法可以替代小学生田径队蹲杠铃训练腿部力量的方法。

3.短绳在提高投掷、跳跃能力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主要运用短绳提高投掷的出手速度、跳跃运动中的起跳速度、跨越障碍物的起跨速度。

练习内容:(1)跳格子;(2)甩鞭子。

跳格子方法:将4根短绳分别摆置成格子的形状,学生每6人一组分别进行单脚跳练习。

提高练习:跳格子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格子的大小和距离,提高格子的密度提高练习强度。还可以进行单跳双落的练习。

甩鞭子练习方法:学生每人一根短绳,将短绳折成适当长度,学生运用折好的短绳模仿甩鞭子的动作,快速进行抽甩动作,完善学生投掷出手的动作。

篇9

>> 安徽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 关于甘肃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思考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的发展策略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调查研究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启动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浅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近十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研究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中小学教师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在职教师的影响调查研究 意义与策略:中小学教师价值教育能力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3-03-02.

[6] 孟令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

师范大学,2013.

[7] 皖教秘[2012]489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教师教育技

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s].安徽:2012.

[8] 贾居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

化教育,2011,(03):17-20.

篇10

自主学习是伴随着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这一现代学习理念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自主学习就是“自主的学生以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为基础,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获得渴望的学习结果”。其核心是强调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性学习要求学习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农村英语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低下。原因我归纳为以下几点:1.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2.英语教学的条件简陋。3.不能进行小班化教学。4.农村的孩子知识面窄,没见过大世面。我认为,要改变这些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二、“学案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听课,而是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高效课堂。

为了保证“学案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是成败的关键。因此,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其实也就相当于教会了孩子行走。初三是和高中接轨的重要时期,高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而初中的教育可以为学生高中时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间断地为之探索努力。

三、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的学习态度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它对某一目标的实现极为重要,因此学习者应该对自己的学习任务采取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外语学习中有两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其一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持有的态度;其二是学习者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能力所持有的态度。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课堂上只是一名“听众”,而忽略了自身的主体地位,甚至对英语学习有强烈的抵触心理,那么他的英语学习就是失败的。所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帮助学习者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相反,消极的学习态度则会削弱学习动机,不利于学习的成功。

(二)有效的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是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恰当合理地使用策略无疑是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策略不但是可以培训,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使它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有关英语学习的相关策略。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关系到如何学习语言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在掌握每一种语言技能的全过程。因此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是必要的,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下通过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点:1.让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课后巩固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自主的学习环境

自主学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多种因素相互制约,共同构成自主学习环境。它不同于自学,完全忽略教师指导和学校教育的因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环境,它不仅有教师的引导,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我负责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