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5 15:4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游戏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游戏教学案例

篇1

一、案例教学法与学科课程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教授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开创了案例教学法的先河。当时,所有教学案例都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及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风潮。到了20世纪80年代,此教学方法受到我国师资培育的重视,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2]案例教学法遵循教学规律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典型的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生动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案例教学法形式多样,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来解决问题。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再现(模仿)真实的教育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工作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幼儿园工作的内容,还要懂得处理复杂情境下的各种教育问题。因此,幼儿园管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场所,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在不同的情景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对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的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除此之外,案例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学习为辅,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的知识往往成了“耳旁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案例教学法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课堂以学生讨论学习为主,学习资料一部分由教师提供,一部分由学生搜集,课堂是学生讨论、学习的场所。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潜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组织、课后分析回顾。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两部分:一是精选案例,实践案例的来源是教师和学生,课前教师告诉学生下节课讨论的主题,学生按照分组自行搜索;二是教师根据所讲主题选择典型的案例。案例的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教师根据每章的教学内容精选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二是教师深入一线幼儿园,对园长、教师等进行深度访谈,对幼儿园管理的变化与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录音等手段,搜集真实的案例资料;三是网络资料搜集,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有关的热点,选择符合课题内容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典型性、相关性、多样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提供的案例,都必须与讨论的主题相关,小组的讨论必须围绕课堂的主题进行,不能单纯地为讨论而讨论,以免丧失讨论的意义。不同的案例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得更深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内化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内容。

(二)课堂活动组织

活动组织的好坏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尺。本研究活动组织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主导,二是案例讨论。课程开始,教师简略介绍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口述或者PPT的形式呈现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邀请学生组织讨论。比如,在准备“幼儿园安全管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整理了近年来关注度较高、比较典型的幼儿园伤害事故,请学生从家长、教师、园长、政府、教育局等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力求全面分析伤害事故的原因,探究避免此类事故应该提前准备哪些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小组每次的发言都要进行总结和记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并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小组分工必须明确,分为发言人和记录员等,组员的角色必须变换,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而不是“旁观者”。每一次讨论的内容,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记录,最终作为每一个学生平时考核成绩的原始资料。记录的整理也是对观点梳理的过程,及时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题的内容。案例讨论从形式上来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典型的课堂小组讨论,另一种就是针对主题的辩论。活动组织的形式如果只限于课堂讨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辩论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应的主题,将要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辩题,让不同组别的学生思考和准备。当然,教师作为评判员必须起到一定的协调组织功能,没有组织的讨论,最终只能沦为无谓的争吵。教师要时刻维持讨论的核心,提醒双方“辩手”,围绕所要讨论的话题进行。比如,在一节课中,“‘熊孩子’该不该打?”这一辩题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了正反和反方。正方的学生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认为对熊孩子应该进行“教育”,不打不成器,没有教训,难以养成良好的规矩;反方则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认为幼儿的生理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应该循循善诱,不应该采取体罚等形式。最后,教师根据双方的讨论,进行了总结。通过辩论活动,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教学当中,学生的思维是飞扬的,是被激发的。

(三)课后分析与回顾

在教学过程中,分小组讨论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不再是坐在教室的聆听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开始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真正开始“思考”这一项工作。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通过PPT形式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再对具体的案例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效地解决复杂的情景问题。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深刻地理解所授内容,还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典型案例,并最终对学生的讨论做总结。但是,教学相长,学生的思维也常常能够激发教师不断地去思考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充实所学,不断提升能力。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9.

篇2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培养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实施课程改革、承担教师培训和指导校本研修等5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以网络为主要载体开展研究活动,集聚成员集体智慧,关注幼教前沿,重视典型引领,为本工作室教师成长搭建阶梯,注重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推进。提升学科素养、开阔研究视野,从而促进工作室成员的迅速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究。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基于五大领域教材的深入分析,探索其适合拓展的学材内容,把教材和游戏有机整合,进一步丰富不同年段游戏材料的体系,力求开辟出幼教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2、总结和提炼本工作室成员教学风格和特色。充分发挥工作室研究共同体的作用,提高理论基础,提高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引领学员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时刻更新观念,力求走在彬县幼教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沿。通过成员们一起研究课堂,聚焦课堂教学,促进其进一步提升,针对每位成员的特点和特长,帮助他们总结和提炼教学风格和特色。

3、强化工作室的团队作用,发挥工作室的教育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强对工作室成员的培养和培训,挖掘工作室成员的潜能,人人制定发展规划。把本工作室建成一个工作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形成紧密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高质量的完成每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为全县幼儿教育教学服务。

三、工作要点

1、培养骨干教师

工作室业务主持人与工作室各名师成员签定培养名师责任书,每位工作室成员确定1名年轻教师作为帮带对象,与其结对子,经常性开展沟通、交流、研讨活动,在进行年轻教师培养的过程中,留心记录参加教研活动过程的各种资料,包括文字、照片等(每学期不少于1个专题公开课教学),并上传其中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由业务主持人马利民同志负责,全年组织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参与,在全县部分幼儿园开展培训讲座8次,并选择北极幼儿园每学期做好1次教学交流研讨工作。

2、开展课题研究

工作室将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发挥团队智慧,由业务主持人马利民负责,3月底前确定1个市级立项研究课题,由相关有经验的教师分别担任负责人6月底前确定2个县级立项研究课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于年内形成科研成果。

3、构建网络平台

由行政主持人成永华负责,在3月底前建立幼儿教育工作室专业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并为每位工作室成员配备计算机,及时工作室工作动态,推广科研成果,交流教学艺术,同时向全县幼儿教育工作者公开,确保辐射面和影响力遍布全县。

4、形成资源共享

工作室各成员要积极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等,每月组织一次展评,选出精品教学设计、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统一收集管理,工作室负责设计制作微课15节,通过简报形式下发全县各幼儿园,并上传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篇3

(一)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所有课程的设计都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适应我国技术进步和更新的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理念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侧重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立足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职业性四项原则。作为一门集幼儿五大领域(科学、健康、艺术、社会、语言)教育教学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学》课程自身综合性的优势和亮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师生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选取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相对接的教学内容,在安排学生动脑动手活动(如探索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幼儿游戏活动创编规则和形式、制作幼儿园教学课件、儿童歌曲舞蹈视频化、儿童文学创编故事化、手工教具制作卡通化)、幼儿园教学实践模拟演练(如模拟幼儿课堂、故事角色扮演)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做好教育与“生产”的对接,从而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二)课程目标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我们将其情感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儿童观,具备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职业精神,勤奋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将其知识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规律、方法以及育儿知识等。在能力目标设计上,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运用所学学前教育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的育儿能力;优秀的学前教学、管理、教研能力和评价能力,可以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制定教育计划,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有效设计组织幼儿教学和游戏活动,科学评价幼儿园课程方案和幼儿发展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思路设计理念

1.课程内容项目化。选择对学生未来从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作为课程的具体内容,用综合性的项目串联、反映、优化知识,将知识、能力相互联系和衔接,做到理论、知识、能力相辅相成,用理论催生能力,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巩固知识,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我们将课程划分为五大项目:学前教育基础知识项目,学前教育基本要素项目,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学前教育衔接项目,幼儿教师必备技能项目。

2.任务分配具体化。在每一个项目下,具体、明确地设置任务。如:项目二——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项目,设置学前儿童观、学前教育观、幼儿教师角色、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幼关系等五项任务;项目三——学前教育教学项目,设置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日常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五项任务;项目四——学前教育衔接项目,设置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衔接、与社区的合作、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三项任务;项目五——教师必备技能项目,设置教师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与幼儿、家长、幼儿之间的沟通)、制定教育活动方案能力、组织教育活动和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共七项任务。

3.教学方法多样化。主要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授课法和示范教学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衍生的案例分析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法、社会实践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及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要做到授课精练;观摩学习,善总结反思;模拟练习,多强化实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案例分析——设疑:小组讨论——讲解/模拟——指导/实践——巩固提升”,或“任务驱动实践——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讲解/示范——实践巩固”,或“观摩——重新创编——情境/角色表演——自评/他评——讲解总结——强化巩固”等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效率。

4.能力培养过程化。在课程项目教学中始终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以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幼儿游戏任务为例,教学过程由幼儿游戏概念、功能引入——游戏观察记录方法学习——自己动手设计游戏活动方案——指导小组模拟游戏活动等组成。再如,以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幼儿园日程生活为例,教学过程由教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内容理论——观看附属幼儿园一日生活实例录像——自己写出心得感想——幼儿园实践——反思——写一份幼儿一日生活安排的建议等组成。通过项目任务的模块化、具体化,将“教学做”贯穿在课程教学的每一项任务中,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5.考核评价阶段化。作为基础理论课,需保证期末书面闭卷考核60%的比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教案撰写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余40%的分值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分别占考核成绩的10%,充分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准备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实践活动等作业任务。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设计理念

教材资源包括李生兰教授的《学前教育学》,桂景宣的《学前教育概论》和黄人颂的《学前教育学》。其他课程资源主要有《幼儿游戏与表演》《儿童文学欣赏与表演》《幼儿舞蹈与创编》等。数字化资源包括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网址中的素材,国家及各省学前教育网等网站中的课程、活动视频及附属幼儿园实践教学提供的光盘案例素材。实践资源包括学院专业项目活动实训室、校内外两大综合实训基地及附属幼儿园实习资源。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思路

(一)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课程改革向深度推动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参加国内外各级培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为课堂教学对接学生未来的幼儿园实际教学管理提供助力。

(二)推进院校教材编订改革

在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已编订的精品教材《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儿童歌曲弹唱》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学院实际、理论教学需要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编订学前教育理论专业教材,以项目为模块,以具体任务作为完整课程学习的过程,重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和幼儿园组织管理能力。

(三)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合作深度发展

篇4

一、设计案例

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游戏,也不是单一的做作业。所以,教师在设计案例时,一定要保证案例新颖有趣、设计合理、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还要确保教学案例中包含相应的理念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教师还要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如何制作宣传页”时,教师就可以把学校的招生简章当作教学案例,指导学生合作完成新版招生宣传页的设计,并向学校招生处投稿,如果学生的作品能够被采用,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荣誉感。

二、分析案例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法实施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进一步明确教学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关系,教师将分析案例的“”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并合作讨论解决方法。此时,教师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导演”: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探究,对学生的分析、讨论不作过多的干预,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制作房地产宣传页时,要用到渐变效果工具,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完成后的文字渐变效果,再由学生针对如何实现渐变效果、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手段等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在学生发现了渐变效果工具后,教师就可以针对渐变效果工具的各种不同设置展开教学了。

三、实施案例

篇5

(一)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启动书香校园建设

我们以《在一日活动融合分享阅读,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子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启动书香校园建设,努力做到将每个分享阅读读本的教育价值最大化。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强调对幼儿自主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图画与文字结合阅读能力的指导。不断探索、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园本化阅读的基本课型;同时还积极利用园与班级家园联系栏、班级阅读区等公共区域进行各类好书推荐与解读,通过全方位的园所文化建设,让教师、家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便置身于浓浓的书香氛围之中。

(二)以物理环境为基地,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1.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

幼儿园每学期购置图书一次,不断充实、更新图书室的图书;幼儿园的长廊、过道、家长园地等布置幼儿作品、名人名言等,在花园草地、楼梯等处张贴浅显易懂的图文标志,让阅读与习惯培养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幼儿能移步换景,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加强班级阅读区域的创设,通过主题墙和教室布置创设书香班级,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

2.让网络打开师生眼界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努力建立一个电子阅览室并全部上网;建立幼儿园网站,构建读书交流平台,让师生的目光看得更远。

(三)以三大课堂为阵地,开展书香育人活动

书香校园的创建,应该立足课堂,一切为教学服务,我园着力打造“三大课堂”,让书香飘满园。

1.第一大课堂——阅读指导课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门的阅读活动,带领幼儿潜心阅读读本,领略图画信息,分享读本内涵……及时引导幼儿表达所看、所思、所想,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和兴趣,让每一位幼儿在阅读的氛围中体验快乐、获得成长。

2.第二大课堂——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

我园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拓展活动:如游戏、表演、故事大王、妙笔生“画”、童谣、课本剧……通过组织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幼儿丰富的想象天地,激发幼儿广泛的兴趣爱好,扩大幼儿的知识领域,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第三大课堂——家园联手

通过家园携手积极倡导家庭读书活动,营造书香家庭。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尤其重要。“身教胜于言教”,让幼儿最亲近和熟悉的榜样来影响和感染他们,使读书成为幼儿一生的好习惯。通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对幼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四)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阅读水平

幼儿园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外出参观、学习等进修活动;每学年举行“随笔反思”、“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对获奖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让教师真正体验到读书有一种幸福感、成功感。同时开展“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成功经验交流会”、“阅读明星汇报会”等多种教师讲坛活动,以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阅读水平。

篇6

关键词:幼儿园;课堂教育;小学化倾向;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44-01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然而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又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作为一线工作者,我无时不在关心和思考这个问题,结合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就幼儿园课堂“小学化”谈谈我的看法。

一、分析形成的原因

(一)幼儿园的管理模式和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存在问题。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与国家的主导方向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导向是分不开的,英美等国不要求上课坐端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学生课堂上表现比较自由,孩子可以吃,可以走动……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样的教学环境并不影响幼儿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培养和发展。但在国内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教师要反复规范幼儿上课的坐姿,要求“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惟恐孩子在幼儿园不能养成良好的倾听和坐的习惯。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也取决于幼儿园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和要求。管理者的要求决定了大部分教师的努力方向。要求各班必须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教师们便努力要求幼儿。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教师的行动。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知识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兴趣、注意力的了解等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材、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三)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盲目要求。目前教育的“功利性”也波及到幼儿家长,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会不会说英语等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知识的传授。

二、对幼儿园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趣味性贯穿始终。要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光靠语言的强调是不行的,教师必须想办法激发幼儿兴趣,近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但同时又受到教学内容的局限,所以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富有趣味、融入游戏是幼儿教师课前预设时需要突破的难点。课堂中应当更多地安排游戏,唱歌,跳舞,跑跑跳跳这样的活动,让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

(二)内容选材贴近生活。将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所见和幼儿的学习活动联系,是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联系生活幼儿才会有更多话想说,更多的兴趣去了解,才会变枯燥为快乐。比如某教师要让幼儿感受数字的重要性和有趣,她组织了《生活中的数字》教学活动。让幼儿先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过数字?然后让幼儿相互看看课前准备的一件带数字的物体并说说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再让幼儿看课件生活中带数字的物体“公交车、菜单、验钞机、超市的货架、食品袋……”最后再让幼儿讨论没有这些数字会怎么样?活动中激发幼儿不断探索,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紧紧联系,使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字有了极大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后还会去探究,活动的选材意味深长。

目标的制定简单、清晰、准确。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是决定一堂课的中心要素。很多教师在确定目标时有些盲目,目标太多、太大、模糊,反而使课堂环节松散、内容繁多。

(三)注重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3-6岁是幼儿智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以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主,不必程式化的死记硬背,而是以能引导幼儿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等为主。比如某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神奇的药水》,为幼儿提供了碘,苹果、桔子、大白菜等各种水果、蔬菜,以及含有淀粉的雪饼、馒头等,引导幼儿操作、探究,得出结论碘遇到淀粉会变色。

篇7

一、网络建设中管理功能的实现

专门的适合幼儿园的办公管理软件系统具有以下管理项目与内容:

(1)日常办公:行政管理,文件管理,人力管理,交流园地,公共信息,园长查询等。园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版块上网进行园内信息的了解与查询。

(2)成长档案:幼儿作品收集,幼儿在园活动记录与评价,幼儿日常生活观察记录,教师给幼儿的评语等。孩子的一举一动不但需要文字的记录,更需要图像的记录,而纸质材料不易保存,把孩子的作品、成长过程同时用数码照片和文字的形式保存起来,更能看出孩子的成长轨迹。教师通过这项内容也能学习很多技术知识,如照相机、摄像机的使用,各种编辑软件的应用,如用Acdsee,Movemake等来编辑照片和录像。 “无纸化办公”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师们越早了解这些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的发展越有好处。

(3)营养食谱:带量食谱,营养分析,膳食查询,报表打印。

(4)卫生保健管理:专案管理,传染病预防,保健登记册,体检统计,体能测试。

(5)教育教学:教学计划管理,教育总结管理,教育笔记,教学案例,专题经验管理,教学资源,教科研管理。

(6)后勤管理制度:厨房管理,资料室管理,资产管理,设备检修管理。

办公管理软件系统大大提高了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是信息交流的方便程度、深度与广度的提高。通过管理系统,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项内容的信息,如每个孩子的体能测试结果、体检结果等一目了然,及时了解班内幼儿的身体情况。其次,工作流程管理更加严密,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更加流畅。第三,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在信息化管理实施初期一些教职工并不太适应,因为管理细节的增加带来了管理数据量的成倍增加,但当大家渐渐熟悉以后,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成倍提高。

二、网络建设中教学功能的实现

目前我园所用的爱郎软件就是在局域网上使用的课件,教师直接设置课件内容,可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和主题活动随时进行调整,孩子在学习时也特别专心而且非常有兴趣。教师们不但利用现有的课件,还结合爱郎软件或者教师自制PPT课件进行投影教学,如在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让孩子能够看图讲故事,并了解故事情节,而且可以自编故事。

幼儿园还设立了专门的幼儿电脑室,让孩子从3岁一入园就能够接触到电脑。孩子可分时间段进行电脑活动,每周两次集中在机房学电脑,每次30分钟。大班每天在教室有40分钟的游戏学习时间,孩子可以自由地把握鼠标、触摸电脑。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家园共育,我园还开发了“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每个年级分时间段在线,家长可以在家或者办公室上网观看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这项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好评,普遍觉得这样做非常人性化。幼儿园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更要有所作为,才能更有利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篇8

关键词:幼儿园;教课程学;生活化趋向

幼儿园教育应该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教学案例。幼儿园教育的生活化有助于幼儿对社会的进一步认识,提高幼儿的辨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将课程与生活相结合,用生活中的例子作为教学的佐证,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

一、幼儿园课程走向生活化是必要性

(一)幼儿园教育价值观的已经从简单和粗放的发展模式转向追求丰富内涵品质的发展模式上来。幼儿园教育观念的改变是教育符合社会的需求,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具有的责任。幼儿园追求学前儿童最优发展是幼儿园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所在,这种理想要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情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将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仅仅结合起来。从哲学上将,人是一种具有群体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动物,人总是要从封闭的和独立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变成一个在群体中生活的人,这说明现代人生存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幼儿从接受教育开始,就强化他具有的社会属性,通过交流和学习,增强他们的智慧,丰富他们的感情,使幼儿理解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在生活中寻找它存在的形体元素,使幼儿教育内容落地生根,真正起到教育幼儿的作用。

(二)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趋向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方式的选择。如果幼儿园在培养“知识人”,就会使用应试教育模式,不断向幼儿灌输知识,注重幼儿知识的积累,急切要求幼儿掌握海量的知识,追求教育的立竿见影。如果在培养社会的“现实人”,我们就可能以素质教育的理念,采取循循善诱、春风化细雨,以呵护花儿一样去慢慢地培养幼儿认识社会,丰富生活知识。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应该立足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将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通过生活潜移默化的移植到幼儿的意识中去,将生活的认识与课程知识相结合,用现实的客观事实去理解课程知识,更多的用直观性事物来解释抽象的事物,增加感性的内容,减少抽象的理解。

(三)幼儿自身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趋向。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幼儿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从游戏开始,在游戏活动中实现他们的梦想,表达他们的思想,体现他们生活的艺术。幼儿通过直观感觉去认识生活的这个世界,体验人生的百态。幼儿这些生活的特质和思维能力成为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依据,尽可能的用简单易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幼儿喜怒哀乐、兴趣追求、天真率直等天性特点体现出来。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在实践中的体现

(一)幼儿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生活也是课程内容的源泉。幼儿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思维进行表达,幼儿的学习内容也应该取之于生活中的实例,因此,在幼儿的教学中,应该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石,以身边的事和物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道具。幼儿处于对社会认知阶段,对周围的事和物都充满好奇,会主动观察和接触。教师要及时观察幼儿的表现和行为动向,鼓励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产生想法,这样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生活化”。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设计的艺术性能够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达到幼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效果。幼儿教学活动内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找到活动内容与幼儿知识接受能力的结合点,实施情境教学法,以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幼儿教学过程组织“生活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反复地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灌输给学生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幼儿很少动手动脑。根据幼儿的天性,在生活中幼儿自由的不受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自己喜欢想的事情。教学过程组织的生活化就是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密切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以触动幼儿内心体验为中心,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体验事物的内容,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安排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教学活动需求进行调整和安排。

(四)教学活动时间“生活化”。在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制作教学道具,准备教学材料,但是事实说明这样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这样的教学活动还比不上一盆花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说明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实例相结合,尽可能的将教学内容“活”起来,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教学内容。幼儿的科学是生活中的科学,他们不会去关注远离他现实生活的事物,而是关注此情此景、此时此地身边发生的现象。教育原本就在儿童的生活之中,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篇9

关键词:幼儿园;趣味数学;渗透性

幼儿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不能够理解很复杂的知识点,而数学学科又是一门充满着抽象知识点的学科,导致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数学的一些知识点,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趣味教学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一、什么是趣味数学

幼儿园趣味数学是一个注重培养幼儿兴趣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通^创设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教学情境,提供新颖的操作材料,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初步对数学产生学习和求知的兴趣,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的原因,幼儿普遍喜欢游戏和充满新奇的事物,而数学由于学科特点的缘故,其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非常抽象、枯燥的,再加上教师的课堂教学单一枯燥毫无新意可言,就更不能够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了,致使教师站在课堂上激情万丈,幼儿却往往鸦雀无声、昏昏欲睡,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脱离幼儿的实际,幼儿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展趣味数学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符合幼儿兴趣特点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巧妙地渗透于游戏、运动、日常生活以及教育教学中,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各项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

二、将趣味数学渗透于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因此游戏可以成为教师最得力的教学助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地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转变对数学学习的观念,积极地加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而在现阶段的幼儿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数学教学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不能够和游戏教学同时进行。笔者在教学中十分喜欢对幼儿进行游戏教学,在备课时积极地研读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汲取其中优秀的游戏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识数”的教学时,教师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挑选出十二个幼儿,一个幼儿担任老鹰,一个幼儿担任老母鸡,其余的幼儿则担任小鸡,每个小鸡的身上都贴上从0到9的阿拉伯数字,教师说到一个数字老鹰则去捉相应的小鸡,通过这种游戏教学的方法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积极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幼儿在课后也能够积极地继续玩老鹰捉小鸡的数字游戏,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是看不到的。

三、为幼儿创设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学环境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幼儿在开始上课时往往会出现哭闹的现象,致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严重地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幼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环境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兴趣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充满这趣味性的课堂中学习。笔者在教学中带领幼儿进行班级数学文化的创设,将十以内的加减乘除法则运算表张贴在班级中,并创设班级数学活动角,在活动角中为幼儿投放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操作材料,如通过手工制作幼儿能够初步地养成几何空间意识;通过对花朵向日葵的观察能够使幼儿感受到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等。

四、开展趣味性的课后习题练习

课后习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课后习题能够帮助幼儿牢固地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同时课后习题也是很多数学教师都喜欢的教学手段,同时在幼儿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也都会为幼儿安排课后习题的练习。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题海战术”,认为幼儿做得多了自然掌握的也就多了,其实幼儿的心理还不成熟,很难进行长期的知识点的学习,在大量的学习中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致使教师的习题练习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通过趣味性的课后习题练习能够有效地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让幼儿记忆家长的电话号码,帮助家长在超市结账等,既能够提升幼儿的数学技能,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质量,真正做到了“减负提质”。

总之,幼儿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奠基阶段,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重视对幼儿趣味数学教学的方法,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一、规范园本教研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幼儿园为了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提出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教师。

1.建立健全幼儿园园本教研组织机构。幼儿园成立了园本教研研究小组,由园长担任园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由园长、教学主任、市县级骨干教师等组成,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

2.规范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在园本研训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我园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以往自上而下贯穿式的教研,改为由教师主动参与的教研。教师变以往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产生了对教研的关注,突破“一言堂”的格局,开展了“互动式”教研、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设疑问答、教学观摩等,创设与教师零距离的教研环境。

二、加强学习培训,优化教育理念

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和热情参与,园本教研工作就难以开展。因此,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园注重多种培训形式和渠道,做到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为教师创造各种短期的外出学习机会,开阔教师视野;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和论文比赛;鼓励教师多阅读《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并认真摘录。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要求教师在学习时,要做到边学习、边理解、边应用,使自己尽快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理念。

三、勇于实践和探索,因地制宜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开展园本教研的基本方式和核心要素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我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了园本研究系列活动。

1.寻找问题,共同提高。我们在园本教研中搭建平台,寻找问题,共同提高。“在教学中发展,在教研中成长”,是我园园本教研工作的核心。我们以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展开研究,引导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收集问题,将问题深入到教研中,成为园本教研的内容。我们组织教师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高教师发现、分析、反思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课题研讨,整体提升。我园一直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以课题为线索,伴随课题进行课题式教研,成为园本教研的一个闪光点。几年来,我园一直致力于各类课题研究,先后开展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幼儿园课题《家长学校指导家庭培养幼儿爱心教育的研究》被黑河教育研究院列为重点课题。同时,由我园自主研发的园级课题《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也在各班级开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园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加强引领,帮助教师明确研究方向,提高研究能力,全园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探索,逐步成长为对教育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型教师,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程。

3.示范辐射,带动成长。我园一直是逊克县的示范园,在发挥示范园带头作用方面,主要采取了“实地调研”、“观摩学习”等形式。我园组织骨干教师到乡镇幼儿园公开展示教育活动,并给予具体指导。教师在听、说和讨论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形成了“实践―问题―研讨―共识―新问题―再实践”的巡回指导模式,提高乡镇幼儿教师整体实力,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城乡幼儿园共同发展。

4.骨干联动,促进发展。在园本教研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岗位练兵和专业培训,以教师的“一帮一”工程(一名骨干教师与一名新教师)作为基础保障,开展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的培训,发挥省市县优秀教师、学科带头教师、教学能手的作用,突出个人专长,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提出问题,骨干教师结合实践与其讨论,教学主任将共性问题集中组织讨论和学习,并利用每双周的教师培训时间集中培训,使广大教师学有所长,展现个性,持续发展。

四、开展园本教研,初具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园本教研活动,我园培养了一支具有反思能力,且能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研究型教师队伍。目前,园内市级教学能手3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还涌现了一批省、市级科研先进个人;教师撰写的论文、经验总结、教育教学案例等,先后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我们深刻认识到,实施园本教研是促进师幼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