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范文

时间:2023-10-15 15:4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篇1

(一)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心理压力源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民办高校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之一。由于其办学时间短、规模小且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再加上社会对于民办高校认识的片面化以及认可度不高,导致辅导员工作难度增大且容易产生自我成就感缺失。

(二)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1.学生难教。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意志力薄弱、心理问题突出等特点。90 后的他们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有部分学生特立独行、恃才傲物,不服从辅导员的管理,易与辅导员产生冲突;部分学生头脑灵活,但意志力却十分薄弱,不能很好地坚持做好一件事;也有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家庭环境等因素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因素都给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压力。2.工作内容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社会实践、党团建设、学生科技活动、“奖、勤、助、贷、偿”、寝室管理等内容,各项工作都是学生工作的重点。同时,辅导员还要对所带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了解,以便能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指导。3.工作任务杂。除了基本工作外,辅导员还要随时对信息进行上传下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不断地接受各种检查、评估、考核。大量繁杂的临时任务让辅导员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开展工作。4.学生人数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按 1:200 的比例配备,并且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而由民办高校的现状所决定,每位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基本都超过了 200 人。5.工作时间长。辅导员的工作时间不分早晚,从早操、早自习到晚上查寝,24 小时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即使节假日也不例外。6.安全责任大。安全工作是学院的头等大事,为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保障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民办高校一般采取“问责制”,而辅导员作为第一线的学生事务管理者,是所带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俗话说“:两眼一睁,忙到天黑;两眼一闭,提高警惕”,这些都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三)自身因素带来的压力1.自我期望值高。部分辅导员对自己和工作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和期望,当对某件事情有较高的期望值而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又难以达成时往往会形成一种压力,甚至挫败自信,导致自卑或者忧郁。2.经济压力大。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以及银行贷款,办学经费相对紧张,加上民办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年限不长、职称不高,辅导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而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开支、房贷、车贷等一系列问题都给辅导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与他人的收入与待遇进行横向比较时也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部分辅导员无法安心本职工作。3.其他方面的压力。辅导员的年龄多为 30 岁以下,正是适婚年龄,会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恋爱、结婚、生子、两地分居等。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私人时间比较少、人际交往面窄,没有过多时间去考虑婚恋问题,而已婚辅导员也可能经常面临两地分居等问题。这些现实问题或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都会给辅导员带来压力。

二、负向压力对辅导员产生的影响

如果辅导员不及时正确地疏导这些负向压力,极有可能对身心造成巨大的危害。负向压力过大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身体疾病,如头痛、肠部不适、感冒、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各种恶性肿瘤。心理学研究表明,负向压力过大会使人高度紧张,导致情绪不良等问题。致使辅导员对职业产生倦怠感,难以集中精力开展日常工作,对工作和生活缺乏热情,整日情绪低迷,愁眉不展,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在面对挫折时,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容易失去自信进而产生自卑感。有时会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消极、抑郁,严重者可能会产生自杀倾向。如果不对负向压力进行积极管理,可能会将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经常无故发火,增加管理学生的难度,扰乱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减少家长对其的信任感和配合度。辅导员的不良情绪有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严重的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破坏学生心理健康。

三、压力管理及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提升

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生教育;角色定位;实践探索

1新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内涵和作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就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等工作也成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新生辅导员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时间具体化。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高校辅导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理念来展开工作。新生是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独自一人,离家万里前来求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生活,新生难免会产生问题和困惑。相比较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而言,他们此刻心态的变化、思想政治的发展和转变将会给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定下准基调。因此,新生辅导员应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新生辅导员和其他年级辅导员的工作区别和工作的意义。

2新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践探索

2.1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难免有些不适应。因此,辅导员要主动介入,对他们实施及时的心理疏导工作。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掌握新生的群体情绪,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引导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以及恋爱中遇到的困难。

2.2组织新生开展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全体成员参加的集体活动,健康正确的班级活动有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措施。班级活动可以包括全体班会和班集体的户外活动:①班会可以是每周的固定时间,选择在每周日晚学生返校作为班会时间,辅导员到场主持班会。第一场新生班会内容宜以新生之间相互认识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取代了“大家按顺序来自我介绍”枯燥的走过场,例如:“是某省和某地区的同学请相互站起来认识一下”的方式,让新生之间产生“啊,老乡,原来你也在这里呀!”的亲切感,有些老乡坐在前后排,站起来时都有着“他乡遇故知”的兴奋感,会后就能积极进行交流,促进班级和谐。在每周班会上让班上同学以PPT的形式,用2~3分钟介绍本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辅导员再稍做点评。该班会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好评,他们可以从平时无法接触的知识面,吸取他人的优点,并积累相关的“舞台经验”。②集体活动的开展。高校辅导员除了开展例行的班会,还可以鼓励和支持班委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而这一点在新集体中尤为重要。新的集体意味着其中每一分子都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学会与他人相处,并找到自身在这一集体中最适合的位置。新生们除了平时在宿舍、学习的接触,还能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出融洽的情感。

2.3做好新生节假日安排

新生入学后不久,就会遇到中秋和国庆长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时期正值他们积聚的思乡之情最为浓重的阶段。辅导员要用心关注每个新生,把握他们的情绪变化。对于返乡的学生,辅导员要和他们保持联系,让牵挂伴随他们的返乡之路,对不回家的学生,可以组织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利用假期的宝贵时间。

2.4做好辅导咨询工作

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最重要的是辅导咨询,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辅导员是大学新生的生活顾问,谈心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良好方式,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还能使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教育和帮助。但在这一工作中,要避免谈心的对象只倾向于学生干部和一些特困生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另外一部分平时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同学,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容易出现盲点。

2.5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集体稳定、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又一重要内容。由于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了解非常困乏,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好引领工作,指导新生们掌握适合大学学习节奏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通过形势报告、座谈交流、热点争论、参观访问等,鼓励同学积极探索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另外,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生全国英语大赛、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课题、大学生“挑战杯”科研作品、书法、摄影等比赛,学以致用,为此我班许多同学收获了全国、省级、校级的不同奖项,取得优异成绩。

2.6做好学期末的总结工作

当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应当利用期末的班会,向全体学生做一次期末总结,使学生清楚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并有权对其表现进行评价。除此之外,由班委总结一年的工作成果,陈述一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如各种奖助金人选确定、贫困生认定的过程、班费使用情况等),以及各项工作的经验,使同学了解一年来班委工作开展的情况和难度。最后谈谈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做了述职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触动也非常大。

3新生辅导员角色创新的再思考

3.1提高素质,重视自身思想建设

新生辅导员不是学生的保姆,但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学生学习上的教导者,思想上的指导者。理论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和灵魂,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就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做到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

3.2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一新生是校园生活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业上的竞争都会使他们陷入茫然的境地。但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辅导员在关心、帮助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依赖心理,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倘若新生辅导员事事亲为,会使新生产生依赖感,而自己也会陷入繁杂的琐事中。

3.3富于创新,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不继加强网络等高科技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现代传媒手段的运用,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采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方法,新的举措,让新鲜的血液不断注入学生工作,真正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例如:建立学生QQ群、微信等平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之,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是纷繁而复杂的,更是多样化的,这更需要辅导员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全方位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学生,不护短,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思想教育要耐心,工作方法要细心,克服急躁和畏难情绪。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姜科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秀红.高校辅导员该扮演什么角色[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12).

[2]邓国英.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7).

[3]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北京: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团体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1 将“以班级为单位”团体辅导课程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针对相对封闭的团体—班级的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是“授之以鱼,而且是授之以渔”。说“授之以鱼”,是因为班级氛围和同学关系的改善,可以直接改善大学生的支持系统,使之面对成长困惑时有外在的“缓冲带”和“支持系统”。说“授之以渔”,是因为在温暖、接纳、支持的班级氛围中,大学生可以大胆尝试新行为、调整新认知,从而自我成长。

(2)扩大心理辅导的受众面。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很有效,但是相对而言受众面较窄。同班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相同的班级氛围、相似的发展挑战使其发展问题有相似性。例如:冷漠的班风对全体成员的负面影响、大一阶段的“适应”问题、大二阶段的“个人成长”问题、大三阶段的“发展选择”问题、大四阶段的“就业困惑”问题……

(3)完善建立健康教育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通常是“校—系—班”三级体系,前两级系统中的队伍素质和工作实效性正在逐年提高,而班级层面的基层工作虽重要却薄弱。专兼职心理老师直接深入班级,或有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辅导员,以全班同学作为辅导对象进行团体辅导。不仅可以给心理委员和班干部起到“示范”作用,而且直接帮助学生树立心理成长意识、促进和谐班风的形成、提高成员的互助效果。

(4)完善大学生的支持系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支持系统有密切的关系,而班级是其大学四年最重要、最稳定又最难回避的环境。积极的班级氛围就像大学生的“心灵家园”,让成长的烦恼烟消云散。茫然时有人探讨,困难时有人扶持,愉悦时有人分享……而消极的班级氛围就像大学生的“污染源”,让原本艰难的成长之旅雪上加霜。漠不关心让人没有归宿感,恶性竞争让人惶恐不安……

2 将“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课程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的形式可行。以“班级为单位”团体辅导,以“全班成员”作为工作对象,以“全班成员”的共同发展需求作为辅导目标,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的心理辅导。所以,团体辅导形式不变,只需要根据对象的特点调整相应的辅导目标和活动方案即可。

(2)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更便于组织。辅导对象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使团体辅导更便于组织。一是更好安排团体辅导的时间;二是人员更固定,助于提高安全感;三是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干部的力量,使其成为团体辅导活动的得力助手和行为榜样。

3 将“以班级为单位”团体辅导课程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1 有利于心理辅导作用的长期发挥

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可谓“一期辅导、长期受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咨询、干预、团体辅导在辅导结束后,就需要当事人(下转第240页)(上接第221页)自己消化、自己成长。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可以通过全班整体性的氛围改变、心理素质提高和关系的改善,为个体的心理成长长期提供良好的环境。

3.2 理论分析

一是成员进人团体后会发觉其他人也具有相同的困扰,他的问题并不独特,这种观念的改变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二是在团体中,成员会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和感情支持。这种帮助和支持显然要比只有主持者一个人时太得多,有力得多。三是在团体中,成员不仅得到他人的帮助,同时也会尝试去帮助他人,这种助人的体验会使他对自己有一个薪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加自信心。四是团体是一个安全的多维人际互动环境,是一个模拟的社会,在其中成员可以放心地进行新行为演练而不必担心受到伤害,可以等新行为已经成功时再将其应用于社会中,这样就避免了直接在社会中锻炼新行为易受到的打击。

3.3 主观评价

3.3.1 学生主评价

主观评估表明,8次团体心理辅导后,成员在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开放程度、自我接纳、对人欣赏、接纳他人、关心他人、口头表达、拒绝技巧等方面的自我评价都有显著提高。

实验组成员在分享和书面作业中,对这次团体辅导活动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许多同学在作业中写道“总的感觉是舒畅”,“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真好”,“家人反映我自信了”,“我敢大胆的发言了”,成员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互助行为常有发生,成员间联系很频繁。

3.3.2 班干部观察

通信0902班班长邓XX同学说:“通过这门团体辅导课,良好的班级氛围在无形中逐渐形成。这些‘形散神不散’活动的效果胜过了苦口婆心的说教与动员。大家彼此更关心,更踊跃地参加各类班级活动,我们组织班级活动容易多了。当然我们班干部通过团体辅导课程也领悟到,对同学更多的人文关怀可以凝聚更多的人心,更多的熟悉、尊重、欣赏与支持会让大家的心更近。”

3.3.3 辅导员观察

辅导员李贝老师反馈:“我明显感觉没上这门课的班级还是老样子,上了这门课的班级现在大家‘玩成一片、学成一片、干成一片’,真让我高兴、真让我放心!”

4 将“班级为单位”团体辅导课程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1)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是还没有做好开放与成长的准备,有的学生还没有心理成长的意识。导致有些学生的心理成长动机不强。他们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可能行为退缩、应付或封闭自我。

当然针对这类学生,更需要领导者通过持续的接纳、支持,充分的热身,从而对他们感染情绪、打消顾虑、融入集体,进而促进其自我成长。

篇4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危机干预 原则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58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全面性、系统性工程。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意义重大,为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优势与作用,探讨其在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和工作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

1.1 灵活性原则

心理危机事件多为突发事件,且大多威胁到学生的心理甚至生命安全,故在面对心理危机事件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难以意料的情况,这就需要辅导员坚持灵活性原则,在危机面前随机应变,采取多种干预手段保证学生安全。

1.2 客观性原则

在处理危机事件中,辅导员还需坚持客观性原则。在危机事件中,当事人可能存在一些认知或行为错误,甚至做出一些不良行为,但辅导员要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对其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并不等于认同学生的不良行为,而是将人和事分清楚,不能对其歧视和偏见,做到客观、中立地对待学生本身。

1.3 保密性原则

心理危机涉及学生的名誉和隐私,辅导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在未征得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决不能将该学生的信息告知外界和他人。保护隐私首先是尊重的表现,同时可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其配合危机干预工作;其次,这也是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职业要求。

2 辅导员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途径

2.1 危机预防阶段

2.1.1 加强教育,提升危机意识

从学生入学之初,辅导员便应向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和理念,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其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例如召开心理主题班会、组织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宣传,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此阶段,辅导员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新生适应、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等问题进行重点教育。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当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勇于寻求帮助,当发现身边的同学、朋友遇到困难时,冷静、正确地给予帮助。通过对心理危机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强其应对危机的能力。

2.1.2 建立机制,把握危机动态

建立良好的普查和跟踪机制。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辅导员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明白心理普查的重要性,使其严肃认真地对待普查;其次,辅导员要认真了解普查结果,初步掌握学生的大体心理状态,对疑似心理问题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追踪。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互动网络,由辅导员、心理委员和舍长构成三级联动机制,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充分、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为及时、准确地发现心理危机预警打下基础,一旦发现,及时迅速地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及上报具体情况。

2.2 危机处理阶段

2.2.1 快速反应,稳定危机局面

心理危机事件一旦发生,需要辅导员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迅速上报相关部门,同时保证危机学生的安全。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一般会表现出情绪激动、认知偏激,甚至会伴随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倾向,此时辅导员必须以保证学生安全为首要目的,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的危险性,为专业救援人员争取时间。

当专业人员赶到时,辅导员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在与学生家长进行安全责任移交之前,辅导员还需对危机学生进行24小时的全面监护,以保证学生安全。此外,还要注意班级其他学生的思想和事件反应,防止事态的扩大和恶化,减少危害和负面效应的扩大化。

2.2.2 明确角色,协助危机干预

在危机处理中,辅导员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危机干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其过程中,辅导员必须全程参与,做好协助工作,但要避免越位现象。当危机事件的进展已超出自己的专业能力范畴时,不可盲目逞强,应及时将学生转介给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人员。转介并不是逃避责任。既要向专业干预人员提供危机学生的详细情况;又要联系学生家长,与其进行沟通;还要向危机学生提供支持和便利,保证在危机干预中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促进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实施。

2.3 危机后续阶段

2.3.1 创设环境,给予精神支持

在心理危机干预之后,辅导员还需进行后续干预巩固工作,以完善和巩固危机干预效果,避免危机事件的重复出现。首先,辅导员要以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去对待这些学生,给予其足够的关怀和支持,积极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与其分享更加乐观、开朗、健康的价值理念,使其逐渐走出阴影,更加阳光地面对未来的生活。辅导员还需对该学生周边的同学朋友进行教育和引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危机,消除错误观念和排斥思想,重新创建良好健康的整体氛围,使危机学生可以得到来自家人、朋友、同学的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快更好地走出危机阴霾。

2.3.2 特别关注,进行跟踪随访

在短期心理危机干预后,辅导员仍需在较长时间内对危机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追踪,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情绪及行为方式的转变,同时经常了解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并定时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员联系,向其报告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防止危机事件的二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宋清华.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篇5

关键词:微信;高校师生;课外辅导平台;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078-02

随着wifi覆盖范围大幅度增加,智能手机的价格大幅度下降,网络资费的计费标准也随之进行了调整。这些都是在校园内实行移动学习方式的有利条件。所谓移动学习方式,就是利用手机携带方便的特点,通过手机软件来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我国高校要善于利用微信软件的各种优势与长处,进行课外辅导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1 课外辅导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

1)积极学习理论

积极学习理论是国外学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所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化、社会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知识,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再创作,转化成本身的知识,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1]。学生不仅仅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指导来学习知识,更要积极地通过各种活动来调整、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比如说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探讨、进行巩固练习活动等等。

2)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教师布鲁姆在20世纪20年代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所提出来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的本质在于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们的不同教育需求,让学生达到掌握教学知识的目的[2]。布鲁姆在长期的教育经历中发现,学生们各有各的思维习惯,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方法都有差别,即使教师以同样的方法,花费同样的时间教授同样的知识,也会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得当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得当的学生来说,则往往会取得不够理想的学习效果。那么根据掌握学习理论,教师要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掌握教学知识的最终目的。

3)学习风格理论

学习风格理论,也叫做认知风格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学习的环境产生一定的认知,并作出不同的反应。而学习风格理论就是利用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认知、反应和互动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的理论。学习风格可以按照学习感知模式的不同来划分,也可以按照学习认知模式的不同来划分。按照学习感知模式的不同,学习风格可以划分为听觉学习模式、视觉学习模式、体验学习模式几种;按照学习认知模式的不同,学习风格可以划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合作型与竞争型、参与型与回避型、外向型与内向型、冲动型思维与反思型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几种。

4)翻转课堂理论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在课堂上来进行,教学的决定权在教师的手中,由教师来决定学生们学习什么。而在翻转课堂当中,学生进行学习的时间从课堂上变成了上课前,学生们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研究,整理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大大增强,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学生们能够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搜索到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完成独立学习。翻转课堂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能力体系。

2 微信在课外辅导平台构建上的优势

课外辅导平台的构建,体现了积极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学习风格理论和翻转课堂理论的教育观念,能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电子科学技术来提高现代教育的教学水平,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成果。而微信软件在课外辅导平台的构建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微信平台具有多种学习媒体终端,不仅有ios版和安卓版,还有PC版、ipad版和Mac版,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媒体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3]。

第二,微信平台的信息推送比较方便。微信能够实时传输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在接收到学生的请求之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微信的公平台具有“一对多”的信息推送方式,能够将重要教学信息在公众平台上,或者是在公众平台上分享一些教学资源,信息范围极为广泛。

第三,微信平台能够支持移动学习方式。教师只要将教学视频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观看浏览。由于手机携带方便,学生可以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得到明显增强。

第四,微信平台提供了一个分享心得、交流思想的场所。在微信平台上,师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交流,学生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通,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另外,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双方的进步。

3 微信课外辅导平台的设计

1)微信课外辅导平台的功能设计

微信课外辅导平台的设计方案决定着微信课外辅导平台的功能效果。为了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微信课外辅导平台必须要具备平台信息设置、社交、管理、数据统计四方面的功能。

平台信息设置功能,就是要对微信课外辅导平台添加各项相关信息,比如说课外辅导平台的名称、头像、微信号码,还要生成相应的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号来关注此课外辅导平台,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关注此课外辅导平台。

社交功能,就是微信课外辅导平台要具备与关注用户进行互动活动的功能,比如说推送一些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或者是用户查询关键字、检索信息的功能,还有将课外辅导平台上的信息分享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参与投票等功能

管理功能,就是微信课外辅导平台对公共信息、关注用户和教学素材进行管理的功能[4]。对公共信息的管理,主要是对发送给广大用户的信息进行管理,通常是按照发送日期进行存储管理,还要为每条信息建立关键字,方便用户进行检索。对关注用户的管理,包括用户备注名的修改、用户权限的划分和用户的分组。对教学素材的管理,主要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保存、增添、删除、修改和查看,包括所有的文字信息、D片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

数据统计功能,就是对所有微信课外辅导平台的相关数据进行搜集整理的功能,比如用户的属性、用户增长速度、订阅用户数量、消息推送数量、消息回复人数、消息查询人数等等。

2) 微信课外辅导平台的活动设计

微信课外辅导平台要支持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训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进行。课前预习活动,就是微信平台要向关注用户推送信息,阐明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且为同学们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降低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的难度,增强同学们进行学习的目的性。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微信课外辅导平台要教学视频或者进行在线讲解,同时还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学生在有疑问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向教师进行咨询,深化学生们对教学知识的印象。课后巩固训练,就是微信课外辅导平台要为学生们布置练习任务,进行课堂反馈,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4 微信课外辅导平台的开发实现

1) 教学前期准备模块

微信课外辅导平台的实施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学前期准备模块和教学活动组织模块两大功能模块来体现。

这两大功能模块实现的前提是要注册微信公众平台,完善相关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平台要经历基本信息填写、邮箱账号激活、实名信息登记、创建类型选择、用户信息审核五个过程[5]。基本信息填写,就是要确定微信公众平台的名称、微信号、头像等基本信息;邮箱账号激活,就是要将微信公众平台绑定一个邮箱,通过邮箱进行激活;实名信息登记,就是要如实填写创建单位或个人的身份信息;创建类型选择,要选择为公众订阅号;用户信息审核,就是微信的官方工作人员来确认微信公众平台和创建单位、个人的身份信息,一般经过七个工作日便可完成。

在注册完公众微信平台之后,即可进行教学前期准备模块的构建,也就是要筛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筛选,就是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结合网络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来决定在微信课外辅导平台上哪些教学内容,将教学的侧重点定位在哪里,还有教学内容向哪方面进行扩展。

还有就是要对成员进行管理,为教师身份的用户账号提供教学信息的权限,为学生身份的账号提供问题、分享教学信息的权限。成员管理功能包括管理用户的注册、信息填写、资料修改、密码修改,还要能够对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

2) 教学活动组织模块

教学活动组织模块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模拟示范、教学应用和教学反馈。其中模拟示范就是教师在微信课外辅导平台上,为学生演示教学内容,比如一些软件的具体操作和一些公式理论的推导过程等等,让学生在观察当中进行学习。教学应用,就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深化,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过程。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容易走神而遗漏一部分内容,或者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觉无从下手,这时,课外辅导平台提供的教学视频就能够派上用场,让学生重新回顾一遍课堂知识内容,从而进行巩固练习。再比如学生在进行线上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以通过课外辅导平台向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咨询,针对自身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完善,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6]。教学反馈,微信课外辅导平台可以通过对学生信息的统计来分析教学的效果,包括平台关注人数的增减、学生登录的终端类型、学生的信息阅读量、学生的听课次数等等。

结论:总而言之,微信软件是课外辅导平台构建的良好载体,具有多种不可替代的优势。我国高校一定要善用微信软件的这些优势,进行课外辅导平台的设计与实施,增强教学活动的便捷性,全面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64-70.

[2]谢幼如,倪妙珊,柏晶等.融合翻转课堂与MOOCs的高校MF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40-46.

[3]孟凡立,陈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9-25.

[4]刘爱华,刘勇兵,刘建峰.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107-112.

篇6

代号

专业

名称

10月21日(星期六)

10月22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代号

篇7

小学教育专业学习内容如下: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干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大一新生 使用电脑 公寓辅导员 思政工作

1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电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作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的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7月,全国的网民总人数已经达4.2亿,较2009年增加了3600万;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了2.9个百分点。①大专以上(含大专)的比例已经占了将近50%。可见大学生已然成为了上网的主流,网络也已经逐渐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然而,当代大学生情感活跃,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世界观不稳定,极易沉迷于网络之中。②

大一学生更是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从中学环境转到大学环境,面临着学业、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调整,可以说大一时期能否为大学生活做最佳的准备,极有可能会影响他们后面的发展。 有关研究发现,在大学生中,年级越低的学生在使用电脑网络过程中越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搜索有用的学习资源费时费力,专业学习网站和有用的学习资源不多,缺乏网络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没有足够使用计算机与上网的机会等。③ 所以本次调研以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他们进入大学后的接触和使用网络情况,根据调研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问题探索,从笔者身份――公寓辅导员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大一新生正确利用网络。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城市学院在校大一学生,共发放书面调查问卷630份,采用各分院20%的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2.2 资料的收集整理。

调查问卷由13个问题组成,其中一道是主观题,其余均为选择题形式。主要分为7个部分的问题。第一部分是大一新生的家中计算机拥有率,第二部分是大一新生的网龄,这两部分主要是看大一新生上网的准备度;第三部分是每周上网时间,第四部分是调查大一新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第五部分是新生使用内网情况,第六部分是新生对使用网络的态度,第七部分是新生使用网络的计划性和自制力,以及上网开支情况。在发放的630份调查问卷中,共收回有效问卷606份,有效回收率为96.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家中拥有计算机情况及网龄情况。

在家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情况上,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在城市学院中有90.4%的学生在家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没有的只有9.5%。从性别上来看,男女生家中有电脑的分别是91.2%和91.07%,没有电脑的分别是10.2%和9%。此外调查对象的网龄在3-6年的比重最大,占位94.2%,仅5.7%的学生大学才开始使用电脑。所调查者中大部分从中学就开始接触网络。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就电脑拥有率而言,仅9.5%的学生在家中没有拥有自己的电脑,可见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大一学生的电脑准备度很高。这在相当程度上会增加学生上网的机会以及享用网络的机会,同时也会降低对新生使用网络的限制性。可以说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渗入到了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网络正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④所以学院在新生入学后的各种新生始业教育中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新生的合理利用网络方面的教育。

3.2计算机能力的自我认可情况。

在“你认为自己现阶段使用电脑的水平怎样”的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只有6.8%的大一新生认为自己的电脑水平很专业,20.6%的大一学生认为自己的电脑能力很好,55.1%的大一新生认为自己电脑能力一般,12. 8%的学生认为自己电脑能力较差,4.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电脑能力差。在“对电脑软硬件了解情况”的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65.2%的学生稍有了解,27%的学生不了解,7.7%的学生很了解。其中20.6%和65.2%的学生中以男生为主。

从上面的调研数据来看,虽然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电脑水平一般,但是相对其他学校的调研数据(13.2%)来看,我们有27.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电脑水平很好。可见这也是独立学院学生的一个特点。

3.3 大一学生网络利用方式。

在“你上网经常点的菜中”的调查中,将上网内容主要分为:使用邮件,影视欣赏,聊天,看新闻,在线游戏,BBS。其中56.7%和51.3%的学生选择影视欣赏和聊天,29%的学生会看新闻,12.7%的学生使用博客,18.6%的学生经常使用邮件,也有21.5%的学生会选择在线游戏。而且男生花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比女生高出0.74小时,这与已有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结果相一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6)。⑤在使用电脑主要是上内网还是外网上,有82.2%的学生选择外网,只有18.6%的学生偶尔使用内网。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上网以聊天娱乐为主,其余的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此外我们学校的内网资源可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从调查中显示很少有新生使用内网,这说明还需要我们积极调动新生们利用校内网的各种资源,这样学校就能通过校内网传播正面的信息,抵制负面的信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和看待网络。

3.4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

在使用网络时间上看,有50.8%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小时左右,有33%的学生上网2-3小时,11.7%的学生上网4-5小时,4.5%的学生会上网6小时。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总时间都在5小时以上,平均每天上网至少1小时。男女生每周平均上网的总时间存在统计上的显著,男生每周平均比女生高出0.51小时。可见,大一新生每周上网时间还是比较少的,这主要因为大一新生刚刚入校,基本上都忙着应付学业和适应大学生活,没有多少时间也不敢经常上网,而且城市学院规定大一新生原则上不允许带电脑进宿舍也减少了他们上网的时间。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一新生花在上网方面的时间少,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获得有益的网路资源和网络学习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学院应尽量为大一新生提供能够便利上网的场所和机会,甚至可以在校内开设通宵网络场所,这将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体验以及积极获取有益的信息,也能确保学生在学校的安全避免他们外出上网不归。

3.5 对使用电脑的看法。

世间存在的每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电脑也不例外。在这方面我们设计了两个分别是电脑的积极影响的消极影响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46.7%的学生认为电脑能让自己开阔眼界,57.1%的学生认为电脑对他们的积极影响主要是丰富娱乐生活,58.4%的学生认为电脑的消极影响主要是影响眼睛,25.4%的学生认为电脑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从这方面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大一新生对电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看法是很正确的,在引导新生树立合理使用网络的行为时可以抓住大家的看法有正对性地开展活动。比如58.4%的学生认为电脑对眼睛伤害很大,这样可以在宣传保护视力的活动中加入合理使用电脑的宣传倡议活动,一举两得。

3.6 使用电脑的计划性和自制力。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只有32%的学生认为自己上网时自己基本上一直是按照计划使用电脑,而且绝大多数为女生,其余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上网时和自己的计划都有出入。对于上网时间的控制上,也有41.7%的学生对于上网时间不能很好的控制。

现在,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自制力构成了挑战。目前很多网站上充斥着大量的哗众取宠的无用信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以游戏和视听功能为主的娱乐功能可能使部分大一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北京青年报》层调查显示,分别为21.5%和30.8%的学生因上网而旷课和耽误工作学习,“整天在网上,几乎不上课”和“在24点至8点上网”的大一学生比例最高。在网络的负面影响方面,“经常因上网影响作业”、“常入侵他人计算机、在聊天室骚扰他人”,“每天聊天两小时以上”等选项的比例,大一学生都高居榜首,说明大一学生普遍对网络有明显的“不适应症”。⑥因此对大一学生上网自制力不强的现实要特别重视。

3.7 使用电脑的费用。

在电脑上网花费上,71%的学生上网花费控制在自己生活费的5%以下,22.1%学生在自己生活费的5%-15%。可以说绝大部分的新生在上网花费上都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我们调查的对象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的生活费相对很多一般高校要高出很多,所以5%比例的生活费也是不低的,基本上也要每月50-100元以上。再加上现在很多新生都是手机上网,这样上网费用要更高。

4 在公寓阵地正确引导和规范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电脑的思考

调查结果证明,电脑网络正在营造一种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深刻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基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及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而针对互联网上信息的鱼龙混杂,需对大学生做出正确指导。⑦大一新生处于适应转型期,更需要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作为直面学生的公寓辅导员,更应该走近学生,走近网络,对大一新生使用电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走进他们的心理。

4.1 未雨绸缪在新生始业教育中增强大一学生的健康网络观念。

大一新生入学后与原来高中生活有很大的差别,学习环境转变为相对自由、轻松,课余时间增多,势必会选择上网来消磨时间。根据大一新生还没有完全形成用上网来消磨时间的习惯,对他们进行引导合理利用网络是最有效的方法。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大部分同学在上网时不能完全按照计划进行控制,可见大一新生就有自制力缺乏的端倪。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大一新生不良上网习惯还没养成的时候就未雨绸缪,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网络观念。

比如在入学教育中,特别安排“合理利用网络”的环节,为每位学生发放“新生使用网络手册”,向学生介绍学校内外的各种网络资源和学生使用电脑相关制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合理利用网络。思想史行动的先导,要让大一新生学会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首先应该让他们树立健康的网络观念。

4.2 发挥公寓辅导员的职责,在公寓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

公寓内是同学们比较集中的场所,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的建造将非常有助于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作为公寓辅导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在公寓内开展各种展示网络积极作用的展览和先进个人网络使用的成功经验交流会,网络设计比赛,电脑小抄报,网络相关辩论赛等其他特色的网络文化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学会发挥网络的积极功效,而避开网络的消极作用,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⑧

4.3 建立健全公寓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公寓阵地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4.3.1 建立辅导员―层导师―层长―寝室长―寝室成员的信息反馈机制。

作为公寓辅导员要积极发挥这项信息反馈机制,要有效发挥公寓阵地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寝室长的积极性,建立以公寓辅导员为核心的基层管理终端,将学生的网络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解决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公寓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得益充分体现。

4.3.2 建立辅导员定期走访寝室的长效机制。作为公寓辅导员要经常下寝室和一般的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建立公寓辅导员下寝室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长效机制,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深地感受到集体的关心,从而有效地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4.3.3 建立计算机进宿舍的申请机制。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很多大一新生对自己上网的控制力不是特别强,这就需要学校在公寓管理方面把好计算机进宿舍以及网络使用的审核工作。在我们城市学院公寓相关规章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在公寓为了有效管理学生的计算机使用,增强学生的自治意识,避免学生沉迷网络,公寓中心要求学生在申请开通电脑网络时签订一份《城市学院学生公寓计算机使用申请表》,使用计算机需要有家长的统一,同时学生必须遵守《学生公寓计算机使用遵纪承诺书》。承诺书规定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只能是周末非学习实践,除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外,还不得影响周围同学学习生活、须配合学校的检查等。如有违反,将给予通知家长,通报批评,取消计算机使用资格关闭网络端口等处罚,接受相应的责任。

4.4 发挥各种力量促进大一新生合理利用网络

首先一种力量是家长和社会团体力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始终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风气将有效地帮助大学生的成长。我们可以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这种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学校及家长双方对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业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评价和交流,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目前城市学院正在准备启用学生信息网络平台,这个平台一启用将更有利于公寓与分院,学校与家长之间关于学生信息的联络。其实是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加强网络的思政教育。加强对公寓学生干部的教育,发挥其对学生群体的监督和带动作用。在引导新生正确运用计算机资源方面很大的一部分工作要考发挥学干部的作用。公寓内的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的一份子,以同学、朋友的身份去劝说一些有网瘾端倪的新生朋友,其效果要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所以在公寓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抓好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

其次积极发挥寝室团体力量。可以在公寓阵地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因为公寓网络化造成了寝室成员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甚至会造成关系淡漠,很多寝室再大一期间就会出现人际方面的寝室矛盾。所以可以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需要全寝室共同参加的活动,这中集体活动有利于改善寝室的人际关系,增强寝室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有效地改善网络对寝室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4.5 通过公寓内各种学风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一新生刚从高中充实的学习环境转到大学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多新生在学习上有了懈怠,学习热情不高。导致很多新生对人生没有目标,对大学生活也无所适从。精神上的空虚和对前途的迷茫,很容易把上网作为自己的打发时间的主要方法。此外很多学生在与电脑的“朝夕相处”之中也生出不少是非。如:部分同学在宿舍用语音聊天、通宵玩游戏等,严重影响了他人的休息,也占用了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所以作为公寓辅导员在公寓内开展丰富多样的学风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6 在公寓内开展对应的网络心理咨询,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从调研统计中很明显地看出,很多学生上网的第一选择是聊天。网络交往已然成为了学生人际交往的新形式,但这种交往毕竟不是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它会在现实生活中引发多种社会不适症。网络带给学生情感迷失和人际交往的淡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尖锐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网上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及时发现和治疗已产生的心理疾病,培育符合现代健康概念的青年学生。⑨所以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健康的网络意识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心理咨询工作进公寓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应的网络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咨询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公寓辅导员应从自身的工作职责出发,对公寓内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进行适当合理地引导,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帮助大学生适度地、恰当地、有效地使用网络,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网络素养,在增强大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同时,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优势。⑩

参考文献

[1] 杨云海.浅谈对学生使用计算机资源的引导.中山大学学报论丛【J】.2005.3

[2] 杨倩.大一学生计算机咨询准备度与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开放教育研究【J】.2010.4

[3] 余建州.高校辅导员如何教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 候硕知,刘力.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学术论坛.2009.24

注释:

①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7.

② 江燕.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拥护的心理因素及其调控【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25.

③ 李艳.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研究――来自浙江大学的调查研究【J】,(4):102-105.

④ 朱毅峰.校园文化品牌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4).

⑤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6)。我国青少年网瘾群体分布呈现四大特点【J】.望,(21):24.

⑥ .

⑧ 吴增强,张建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37.

篇9

一、提高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带来的价值观念、思想理论界的反思乃至人们日常生活诸多变化,都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大。他们对某些变化感到迷惑不解,难以适应。社会责任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带来的压力,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都会使学生焦虑不安和心理压力过于沉重而出现心理上的失调,造成心理障碍。校园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如学习负担加重,课余生活单调,学习目的的迷茫等,都使有些学生觉得压抑、烦躁、学习兴趣减低、生活缺乏乐趣。当前许多农村学校因为兼并,实行寄宿制,大都采用封闭式管理,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劳动的现象还是很明显的。师生常常泡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努力加强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只顾讲好课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心理成长方面的因素。要把此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德育工作的有力开展,使思想教育工作卓有成效。

二、加大投入,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健康教育的开展领导重视是关键,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条件,是完成学业,胜任今后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组织落实到位,把心理咨询和学校“育人”这个根本宗旨联系在一起,这是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举措。就当前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而言,首先应在原“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基础上,实行定场地、定时间、定教材、定指导教师、定评估办法的“五定”政策,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德育的各环节,形成德育带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促德育的良性循环。其次是投入资金购置一定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电教设施,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教室或展室以及外部实践活动场所。

三、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品质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说:“我们注重身体健康,故研究心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则必须注重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就是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措施培养健康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使心理活动功能状态达到较高的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主要的承担者是教师,心理卫生学家认为,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起他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方法更为重要。因此,中小学教师要在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道德素质修养。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担当起中小学生“心理保健医”的角色。一个教育单位,要经常开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的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工作者及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品质。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的教育与宣传,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事实上许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但并没有引起学校、学生、社会的重视,学生也不知道前去咨询。主要是宣传引导不够。有的学生害怕去心理门诊,怕被别人议论。因此,要广泛宣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通过开设一些心理辅导课,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分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让学生掌握怎样战胜挫折的方法。还可开设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讲座及其它有关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举办心理卫生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10

【关键词】 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师范院校

A Study on Defense Style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in Normal U niversity. Wu Ling, Liu Zhiho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 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defense style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psychol ogy in Normal University. Methods 112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 g in psychologyand 93 graduate students not majoring in psychology in four Normal Universitieswere assessed with DSQ.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 und in immaturedefense style and middle style between two groups.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def ense styl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Co nclusion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can copy life eventsbetter than others with their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defense style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Defense styles;Normal Universities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增多,一些极 端事例,如自杀、凶杀、精神病的事例也时有报道。然而,既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 究多集中于本科生和专科生,对研究生这一高知识群体还比较薄弱,甚至在许多高校还是一 片空白。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心理专业研究生将来从事的大部分是与人类心理健康有关的 工作,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更高的要求。前人研究表明,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密 切相关[1,2]。本研究从调查心理防御机制入手,了解心理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及心理学教育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国内4所师范院校(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 大学)随机抽取了心理专业研究生112名,非心理专业研究生93名。

1.2 工具 本研究采用1989年版本的防御方式问卷(DSQ)[3]。该问卷分为4个因 子,成熟 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其中,不成熟型主要有投射、被 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和躯体化8种表现形式;成熟型主要有升华、 压抑和幽默3种表现形式;而中间型主要有反作用、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 、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消费倾向和期望等13种表现形式。DSQ 共包括88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1~9的9级评分方法。

1.3 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师范院校不同专业研究生防御机制问卷评分比较 从表1可见,心理专业研究生与非心 理专业研究生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2大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

2.2 心理专业不同性别研究生防御机制得分比较 由表2可见,在幻想、退缩、幽默、理想 化和伴无能之全能防御机制上,心理专业男女研究生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

2.3 心理专业不同年级研究生防御机制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 讨 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心理专业研究生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在应用成熟防御机制的频率上无统计 学意义上的差异。而心理专业研究生对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应用频率明显的 低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国内师范院校一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心理课,非心理专业学生 大都能接受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学校大都设有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专业机构,这 就使得非心理专业研究生面对心理冲突或是处于应激状态时能够有效地运用积极成熟的防御 机制。但是,心理专业研究生比非心理专业研究生接受更多、更系统、更专业的心理学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过4年左右的心理学熏陶,他们对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因此较多的应用成熟防御机制如升华来维持心理平衡状态,相对于非心理专业学生更少地 应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非心理专业研究生明显多动用分裂、躯体化等防御机制,表明他们 在面对挫折和冲突时更多的采用对内的防御方式,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心理专业男女研究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从总体来看没有显著差异,他们运用成熟型防御机制的 频率最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然而,女性研究生在退缩防御机制上得分高,而男性在幻想 防御机制上得分高,这可能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女性自身角色认同的影响有关系。传统 价值观念认为女性天生就比男性脆弱,男性凡事应表现得更为坚强[4]。所以一遇 到挫折和 压力女性表现出退缩更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男性在采用心理防御机制上却受到了性 别社会角色的限制,故多采用具有隐秘性的幻想防御机制。在成熟防御机制中男性较女性更 多的采用幽默的方式,而在中间型防御机制中女性在理想化防御机制上得分较高,男性在伴 无能之全能防御机制上得分较高。

由此可见,心理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国内高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现状,高校应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把 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纳入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体系和整个过程,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 教育工作,并开设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认真分析 研究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起因,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活动 ,并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对障碍性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治疗。

4 参考文献

[1]Stein D, Bronstein Y, Weizman A. Defense Mechanisms in A community- based Sa mp le of Female Adolescents with Partial Eating Disorder. Int PsychiatryMed, 200 3,33(4):343-355

[2]辛雅丽.大学生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292-2 94

[3]肖计划.防御方式问卷.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