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5 09:3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务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实务与管理

篇1

关键词:网络;会计;安全;管理

会计信息的安全是指会计信息具有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的状态,它来自于会计数据的完整和会计数据的安全,并保证会计信息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会计领域,但传统会计软件的设计多是考虑从业务操作功能上满足会计实务的要求,对其安全性的考虑较少。会计信息化的辅助软件虽然具备了强大的信息安全技术,但是又易使人陷入技术决定一切的误区。迄今为止,网络环境下的多种安全技术尚未能够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企业只有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构建会计信息安全系统,充分考虑技术的持续有效性,重视对安全工程建成后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国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IEC 17799:2005)对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认证的分析表明,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技术。更重要的还在于管理。因此,要让安全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必然要有适当管理措施的支持。按照该标准(ISO/IEC 17799:2005)“制订自己的准则”的建议,探讨管理对于会计信息安全的重要作用,兼重管理和技术。对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安全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会计信息安全的现状及研究

目前会计实务中的信息安全面临诸多问题。如会计管理越权、不相容岗位分工不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损坏:在网络环境下,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出现的会计数据载体无纸化使会计数据被篡改成为可能:网络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则可能会使会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病毒、黑客的威胁等。目前国内被大量使用的传统会计软件主要是代替手工会计核算和减轻会计人员的计账工作量,本身的安全性设计相对较差,当其在网络环境下使用时,上述的某些问题就更加显著。据一份针对英国900家不同类型组织做的问卷调查,1999―2000年有超过一半的政府机构及2/3的民营组织,正面临信息科技的不法入侵、滥用甚至破坏。而对大部分组织而言,信息安全的问题尚无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许多文献针对会计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多集中在技术方面。如电子数据的存储加密技术、传输加密技术、密钥管理加密技术和确认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也有很多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信息安全的管理保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从内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管理的角度,参考ISO/IEC 17799:2005推荐的部分控制措施,探讨了针对会计实务的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方法,结合对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的分析,阐述了会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薄弱环节。

二、会计信息安全管理

(一)内部控制

2002年美国FBI(联邦调查局)和CSI通过对484家公司的调查,安全威胁和安全事件研究统计表明:超过85%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本文先从企业内部分析网络环境下会计安全问题。

1、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防止越权。管理越权、分工不清这些问题在传统会计模式下也会出现,但应用信息技术后,信息载体的无纸化等特点使此类问题更易出现且较隐蔽,多数文献指出,实行用户分级授权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并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拒绝其他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更换密码。在会计实务中可以推广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其具有更多优点,比如会计与出纳有不同的权限,拥有各自的密码,因为会计与出纳工作往来频繁,密码被对方获取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而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只能本人在场的情况下方可操作,并且不存在遗忘或丢失的问题。

2、保障原始数据安全性。信息来源复杂性、接触信息的部门和人员多样性,增加内部控制难度,使原始数据错误、信息篡改的风险加大。例如,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唯一初始文件,有较强的法律效力。在网络环境下,有些原始凭证是通过网上交易取得。如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结算等网络经营业务。为使其与纸质原始凭证在安全性上达到同样的功效,多数文献提出的建议是利用网上公证技术及各种加密技术。但以磁(光)性介质为载体的凭证易被篡改或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的问题是计算机及网络本身的缺陷,即使是采用了网上公证技术,其法律效力仍无法与印鉴相比,因此其安全性并不能超过纸质原始凭证,作为会计核算唯一凭据的原始凭证,其地位至关重要,所以网上交易完成后必须索要纸质原始凭证,以备核对、保留,尽可能确保会计信息完整性、可用性。

3、保障会计档案安全性。会计档案是唯一保存完整的会计历史资料,是核实已发生会计活动最重要的依据,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后,部分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存储的。若保管、备份策略和方法不合理,会形成会计安全隐患。例如,电子档案存储介质体积小、无纸化等特点与传统档案相比更易于被窃取或泄漏,所以管理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并且要经常进行档案法、保密法培训。在收集过程中要注意相关设备或软件的收集,使会计电子档案在将来任何时间都可查阅使用。企业备份电子档案的同时。应对已存档的电子档案定期检查、复制。电子档案的定期复制的时间应根据存储介质的性质而定,在不浪费成本同时保障会计档案安全。

2008年6月,财政部公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章明确指出:“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有文献提出,将这些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思想集成在软件功能中。单纯地依靠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加以内部控制,当内部人员协同舞弊时,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将内部控制集成在会计软件中可以确保会计信息正确、安全。但将这些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思想集成在软件功能中需要高素质会计人员及熟悉信息技术的人员参与,并且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维护容易跟不上,因此现阶段对多数企业来说有一定困难,但资金、人员基础好的企业可以实施;并且要把基于PDCA(Plan,Do、Check和Act)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应用其中。

(二)计算机硬件管理

PC客户端。数据存储设备,网络设备都会影响硬件系统安全。所以应制定主控机房和相应网络设备的管理制度,例如专

机专用。计算机机房充分满足防火、防潮、防尘、防磁和防辐射及恒温等技术要求,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机备份,硬件系统安全预警方案。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把相应人员职责列入目标考核,与奖金相对应,提高其履行制度的积极性,确保计算机硬件安全。

(三)计算机软件管理

设计、开发的财务软件系统功能与用户实际操作不相适应,软件存在漏洞。软件售后服务不及时都会影响网络环境下会计安全。因此,在设计、开发和使用财务软件时,应重点考虑会计数据及会计软件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采取的措施能有效确保系统安全运行。保障会计软件安全的具体措施有:

1、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坚持多重登录和多重密码制。只有被赋予一定权限的人员、且密码核对吻合时才能进行相关业务操作,最好采用生物技术。  2、软件升级必须慎重,与原系统有可兼容性,便于查阅往年会计电子档案。

3、定期备份计算机工作日志文件。

4、选择售后服务好、财政部推荐的会计软件企业的产品。

(四)人为因素的管理

现阶段。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而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网络知识却知之甚少,不能很好地胜任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会计业务处理工作。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制约着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部分网络会计人员虽然具备较高业务水平,但缺乏职业道德素质。他们凭借精通网络会计的优势进行非法转移电子资金和会计数据、泄密等活动。多数文献提出要加快调整现行会计教育体系,加大对现有会计人员关于网络会计知识的后续教育。同时由于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不可能通过短期培训就成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所以还要从实际出发,使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会计,在现阶段辅助以传统手工会计,确保会计安全,如电子交易中原始凭证的确认与保留。

三、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网络的开放性使网络易受攻击,网络的庞大性使病毒易滋生、传播,会计更易面临诸如泄密、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企业跨区域协同工作或与企业合作方网上交易时会计信息被盗或丢失等风险。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存在直接破坏系统内重要会计数据,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影响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给网络系统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多数文献指出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完善,这些技术包括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信息流控制技术、数据保护技术、软件保护技术、病毒检测及清除技术等。但还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第一,采用以上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一般情况下,费用是随着安全性的提高而增加的,所以在采用安全技术的同时要考虑成本收益因素。第二。破解安全技术的成本不需大于所保护会计信息的价值。如果盗取信息的人破解密码所花费的费用大于获得信息而得到的收益,将不会去截取信息。第三。好的系统和好的协议必须根据人的观念来进行设计。忽略易用性问题导致系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安全功能非常难以理解,以至于用户无法正确使用,从而避开这些安全功能,或者完全不在使用该系统。第四。在网络本身存在种种安全性问题的情况下,要想保证会计的安全。在利用信息技术快捷的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要依靠印鉴来确保凭证、合同的有效性以明确经济责任。

四、结论

会计信息安全不仅依赖于会计信息技术的合理可靠应用。还依赖于一个完善的会计安全管理制度。既有的很多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尚存一些薄弱环节,其完善是一个从实际出发的渐进过程。同时,会计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赖于高素质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各类相应配套设施的投资和建立。

参考文献:

1、潘婧,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J],财会研究,2008(2)

2、谷增军,基于数据加密拉书的会计电子数据安全对策[J],财会通讯,2008(2)

3、昊亚飞,李新友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李筱佳,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9(6)

5、金丽荣,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08(1)

6、尹晓伟IT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08(11)

7、田志刚,刘秋生,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8(10)

8、郝玉清,网络会计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防范策略[J],北方经贸,2007(11)

篇2

关键词 主观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会计师《会计实务》的考试是应用新会计准则考试的第二年,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其中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计算分析题一般涉及2-3个小题,分值为20分左右;综合题一般是2个小题,分值为30分左右,主观题占整个卷面的50%左右。众所周知,《会计实务》的考试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客观题涉及的面比较多,考点分散。特别是判断题,回答错误还要到扣分数,考生在客观题中要取得高分比较难,而主观题虽然涉及的考点少,但是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在考试中获胜,除了认真研读教材。还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技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上述主观题进行分析。

一、计算分析题的题型以及解题技巧分析

计算分析题是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考点测试考生的计算分析以及处理会计分录的能力。由于2008年会计师《会计实务》的考试可以参照的考题只有2007年《会计实务》一年的资料,考生在复习时应参照以下思路进行分析总结。

《会计实务》计算分析题的题型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针对某一章的内容进行测试。例如,2007年计算分析题的第一题是“应付债券”的核算内容,第二题是“所得税”的核算方法的测试。其二。由于2007年是新颁布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一年,试题主要集中测试对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计算题没有出现跨章节的情形,无形之中也降低了考试的难度。2008年在复习计算分析题的时候,就需要注意跨章节内容的关联。在复习计算分析题时,也要注意不要把计算分析题搞得太复杂,一般掌握到两章内容的关联即可。2008年计算分析题可能的题型为:

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考点的结合;固定资产结合借款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债务重组等。下面笔者以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考点的结合分析具体的解题思路。考生可以按照相同的模式总结有关的章节内容。

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考点的结合。

考生在复习固定资产章节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更新改造、修理等业务);在复习投资性房地产章节的时候,应注意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初始成本的计量,后续计量的两种模式(特别是公允价值的应用):在分别掌握了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内容的基础上,一定把两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

主要的结合点是:

1.资产的类型:一定是固定资产中的不动产,也就是特指建筑物,其他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没有关系。

2.计量属性的衔接:固定资产一般使用历史成本法核算,而投资性房地产在使用历史成本法的同时。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3.转换途径:企业可以将自用的建筑物出租,实现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过程,也可以将出租期限已满的建筑物收回自用,实现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固定资产的过程。

4.计量属性的转换: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转换,可以沿用历史成本法,也可以在转换时,对投资性房地产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

5.不同计量属性的应用产生差额的处理方法:(1)由固定资产(历史成本法)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差额需要分别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由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转为固定资产(历史成本法)产生的差额都需要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例1甲公司2007年8月1日购买一幢厂房,当即投入办公使用。原价为30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厂房折旧,2007年12月31日,该厂房的可收回金额为2000万元。2008年1月1日将该厂房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对外出租。转换当日该厂房的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

要求:

(1)计算该厂房2007年应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会计分录;

(2)计算该厂房2007年末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会计分录;

(3)计算转换日产生的损益;

(4)编制转换日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3000×2/10×4/12=200(万元)

借:管理费用 200

贷:累计折旧 200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00-200)-2000=8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8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00

(3)转换日厂房的账面价值=3000-200-800=2000(万元)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1400万元,小于账面价值2000万元的差额600万元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其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400

累计折旧 2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0

贷:固定资产 3000

考点分析

(1)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计算,特别是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不足一年时的计算方法,开始计提折旧的时间是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次月;

(2)固定资产减值的计算方法以及账务处理使用的科目;

(3)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由于入账价值的不同,产生差异的处理方法。

二、综合题的题型以及解题技巧分析

历年《会计实务》的综合题都比较难,主要体现在出题的章节是考生难于掌握的部分,由于掌握不好,就无法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得分率较低。在应对综合题时,考生需要注意,先分析题目中所考的章节,再把资料穿在一起。各个击破。

2007年的综合题没有过多地体现跨章节的内容,只是测试了有关资产组减值的内容和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抵销分录的编制内容。2008年考生在复习时除了逐章节掌握有关内容以外,还需要重点掌握跨章节的综合性题目。下面笔者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所得税的结合为例分析解题的技巧。

例2甲公司系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甲公司20×7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8年2月28日完成,在此之前发生的20×7年度纳税调整事项,均可进行纳税调整。甲公司20×7年度财务报告于20×8年3月31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

20×8年1月1日至3月31日,甲公司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

(1)1月14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退回的20×7年10月4 8 从其购入的一批商品以及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证明单。当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该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为200万元,增值税为34万元,销售成本为185万元。假定甲公司销售该批商品时,销售价格是公允的,也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至20×8年1月14日,该批商品的应收账款尚未收回。

(2)2月25日,甲公司办公楼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造成办公楼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30万元。

(3)2月26日,甲公司获知丙公司被法院依法宣告破产,预计应收丙公司账款250万元(含增值税)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应按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甲公司在20×7年12月31日已被告知丙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因而按应收丙公司账款余额的50%计提了坏账准备。

(4)3月5日,甲公司发现20×7年度漏记某项生产设备折旧费用200万元,金额较大。至20×4年12月31日,该生产设备生产的已完工产品尚未对外销售。(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5)3月15日,甲公司决定以2400万元收购丁上市公司股权。该项股权收购完成后,甲公司将拥有丁上市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0%。

(6)3月28日,甲公司董事会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2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210万元。甲公司根据董事会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将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作为盈余公积,将拟分配的现金股利作为应付股利,并进行账务处理,同时调整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

要求:

(1)指出甲公司发生的上述事项哪些属于调整事项;

(2)对于甲公司的调整事项,编制有关调整会计分录。

答案

(1)调整事项有:(1)、(3)、(4)、(6)。

(2)对于甲公司的调整事项,有关调整会计分录为:

事项(1):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贷:应收账款 234

借:库存商品 18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85

借:坏账准备 1.17(234×0.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7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56[(200-185-1.17)×3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56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27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27[200-185-1.17-4.56]

借:盈余公积 0.93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0.93(9.27×10%)

事项(3):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5

贷:坏账准备 125(250×5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1.25(125×33%)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3.75

篇3

一、明确教学的方向,走对路线

随着国家在经济方面的不断改革,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这也对新的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改变,这种形势下的新人才不仅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掌握好,在其他方面也一样能够做得优秀,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更加全方面的培养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一)优秀的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

中职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首要重点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学校的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要让教出来的学生能够经得起社会的考验。学生的知识方面要着重教学,不仅仅是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也要使学生在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宽度,让学生在工作中如鱼得水,除此之外,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培养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尊重法律,在参加工作后,踏踏实实,做一个有良知的高技术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术的能力,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个知识爆发的时代,知识不再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但良好的思维能力却能让一个人成功,而思维能力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在这种环境的教学中,要培养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能够自己主动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能够有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对问题的关键进行一定的分析,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一方面,学校要不断的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发现新的有实际意义的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教育方法要不断的完善,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客体作用,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

(三)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内还是学校外都能够表现良好,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缺少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学校要在学生课堂知识掌握好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其他活动,例如:社会公益活动的展开,市场调查然后写调查报告,也可以开展学科类竞赛,重点围绕社会经济做学术报告等等,在这样的活动的展开下,激发了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各方面知识都得到了提高,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做好理论教学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运用实例进行教学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科目,是一门学完之后可以进行实际操作的科目,运用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们换位思考,更加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实际情况,对知识的掌握将会更加深刻,对实际操作也会更加有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二)信息技术下的教學模式

多媒体的运用是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改革,这种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在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在多媒体教学中,有声音,文字,图像,三者一体,形象而又生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不仅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记忆也更加深刻。同时多媒体和互联网相连,老师对于资源的取得也将更加容易,学生也能够更加全面的学到知识,在减少老师负担的同时,教学效果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成果。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己去充分的了解知识,学习知识,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再加上老师合适的引导,学生将会学到更多。

三、做好实际教学的工作,走好路线

(一)实际技能的训练

由于该专业的操作性较强,在中职学生学完《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实务》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财务操作,例如:根据一家公司一个月财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基于计算机的情况下自己来制作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会计账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进步,学到知识。

(二)实际技能的实习

在中职学生结束学业后,学校要安排学生的实习任务,帮助学生完成实习,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能够在学业结束以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之中,让学生在锻炼中不断提高,实际处理工作的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奠定基础。

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研究对象;资金运动;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两门重要课程,但这两门课内容重复严重,以至于一些学校把其中的一门砍掉,不予开设。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之弊端,但也使许多有用的知识无法进行教授。笔者认为:我们对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的认识模糊不清甚至混乱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联系——研究对象均为资金运动

    从最早的管理会计专着之一,奎因斯坦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的书名上我们不难看出,奎因斯坦所指的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另外的一门学科。其次,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来看,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虽然学术界有各种表述,但都不可避免地与财务管理对象重合。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尽管各派观点存在差异,均离不开资金二字。即管理会计的活动目标也离不开资金或价值。1999年第11期《财会月刊》发表了王曾清、楼胜亚《浅论管理会计的对象》一文,文中对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描述可以说颇具代表性:“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过程,而价值量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因而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必须同时运用实物的形式和商品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来保证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在形式,如现金、原材料、产成品和固定资产等。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具有质的同一性,都代表了一种价值,可以用观念的货币来统一表现。由于商品生产运动从价值形式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而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现,价值运动也就表现为货币的运动。在货币转化为资金的条件下,资金运动成了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资金运动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完整地描述着价值系统静态和动态的变化,从而更全面的反映着企业价值运动”。会计“作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直接面向企业的资金运动,也即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因为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也是联结作为法人的企业和企业内部、外部的纽带。而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和财务会计同属于一个系统,因而两者的对象应是一致的,即管理会计的对象仍应是资金运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造成两门课程内容的大量重复。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对象的区别——资金运动的不同层面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都是资金,却是资金运动的不同方面。财务管理区别于管理会计的显着特征在于其主要是一种实体管理。日本学者宫匡章在《会计信息手册》一书中这样写道:“财务是以资本为对象的实体活动,会计是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情况处理活动。会计的机能是组织情报,不处理资金筹集、供应与运动,仅在必要时反映其结果,这就是说财务是进行有关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的。”因此,财务管理内容应涉及财务制度制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安排,外部财务环境的适应,内部财务环境的协调及资金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并要具体组织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的实施。而管理会计只是为财务活动的组织及财务关系的处理提供相应的信息。如在投资筹资活动中,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据以提出投资战略,围绕投资战略,管理会计应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高层财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当投资方案确定后,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决策方案制定筹资战略,提出各种可能的筹资方案,管理会计人员则围绕这些方案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筹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并据以编制财务预算。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安排预算的执行、协调,控制。

    根据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目的,可将其视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价值信息,换言之,就是对企业资金管理活动提供信息。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虽然较多,但最终均可归到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这样的处理有利于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可使管理会计的其他理论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也有利于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作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应将筹资、投资、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收回及资金分配活动作为其研究对象,将预测分析、决策分析、控制分析和评价分析作为其主要环节,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在系统的分析整理后均可找到适当的归属。

    三、财务分层理论为界定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的话,管理会计属于经营者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体制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出资与受资经营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财务关系,因为出资与受资经营本身都是一种财务行为。企业财务管理权必然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割,形成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均需要相应的信息体系,会计的两大分支正好可以分别侧重于其特有的服务对象。财务会计,我们通常称之为对外会计,即主要通过记账、算账,并定期编制报表的专门方法,提供企业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尽管财务会计也向企业管理当局传输财务信息,以便加强财务管理,但它的服务主要是外向的,侧重于对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进行报告。企业与所有者的财务关系作为现代企业的主要财务关系,所有者作为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理应作为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换言之,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所有者财务;而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经营者作出各种经营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服务主要是内向的,侧重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营者财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构架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即企业财务首先可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两部分,财务会计作为出资者财务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作为经营者财务的信息系统。

    由于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各方面,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仅涉及其中的信息方面。财务管理应包括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计应属于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两者可以合二为一,但也可以自成体系,就象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价值方面,但并不排斥其有自己的体系。管理会计属于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但也同样不排斥其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因为其毕竟有独特的研究内容。

    持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二为一观点的专家和学者并不乏其人。如李天明教授在其《管理会计研究》一书中为会计专业设制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和《会计理论》六门,没有《财务管理》。财政部组织编写的中等财经学校教材《企业财务管理》中,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但通常情况下,两者可自成体系。

    四、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目前状况所进行的反思

    管理会计这样一门被誉为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学科,一些西方会计学者认为其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讫今为止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之间的界限没有明确的界定。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前任主席、伦敦经济学院布罗姆威奇(M.Bromwich)教授指出:目前管理会计看来缺乏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反映在杂志和教科书中的管理会计似乎是一群松散的材料,没有在理论水平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国对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明显缺乏规范化或规范化程度较低。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没有解决好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管理会计的归属等基本理论问题,难以确定经济活动的哪些内容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哪些内容不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所以,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理顺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不仅影响的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也影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存在着重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控制分析,轻财务活动实体管理的缺点。一方面,从西方财务管理中引入的数学模型大量充斥其中,而这些模型往往建立在一些并不存在的假设的基础上,难以实际操作;而另一方面,对财务组织、财务实施、财务控制与协调等涉及较少,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也就是说,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所研究的内容应由管理会计来进行研究,为避免重复,财务管理应着重研究财务制度设计、财务组织设置、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和协调等活动的具体实施,及具体从事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各部门业绩评价等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惟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并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现象。

    「参考文献

    1.孟焰:《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篇5

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后可以实时为企业提供各项管理项目的财务信息、项目发展的趋势、项目评估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这等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专门为企业各项经营项目服务的部门,这个部门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一条龙服务。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中的竞争力,还减少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运行提供方便。要探讨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的优势,首先要先了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不同点主要有两个。其一,工作方向不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是基于会计准则实施开展的,其工作重点是核算并反馈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财务会计核算、反馈企业各项经营经济收益、支出等情况的方式是向上级主管部门移交核算统计表格,表格内容会真实反馈这一时间段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故此,财务会计工作的方向更加侧重于对上级部门的外部表格报告。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是融合会计理论和管理理论而展开的,这与财务会计工作理论基础明显不同。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围绕管理者的决策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方向更加倾向于内部报告。其二,核算要求不同。因为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主要是为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外部报告,这决定财务会计的核算目的是为企业外部报告服务,它的核算必须满足企业外部报告的不同需求,所以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是及时、准确向外部报告企业各经营项目的财务信息,确保外部报告报表可真实、客观反馈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状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为了确保财务信息及时、准确,要求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等标准,基于财务的角度全面评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它核算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管理项目。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它满足的是内部报告的各种需求,它结合企业管理学后已经脱离会计核算的传统模式形成以企业会计成本为主的预测机制,它核算的是企业未来各项经营管理项目。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核算对象、核算信息和核算目标上。两者的核算?ο蠖际瞧笠蹈飨罹?营管理项目,计算的主体也都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两者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核算的信息均来自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核算的内容都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经济收益和财务支出,两者工作报告的形式都是表格。虽然两者工作的重点和基础理论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工作的目标都是为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参考数据。同时,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两者工作的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基础

1.目标基础

两者相结合的目标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两者相结合的整体基础都是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项目的不同要求,结合的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最终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看清过去、现在的经营管理情况,预测准确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趋势,才能够确保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潮流中不被淘汰出局。两者相同工作目标是影响两者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采用有效的结合措施,尽可能统一两者的工作内容,全面探析两者结合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发展情况,加大结合后的会计管理力度,实现企业财务信息智能化管理。

2.人才基础

人才不仅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保障,还是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基础,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快速结合,同时还能推动企业信息智能化的发展。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不仅可以统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还能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企业的会计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措施有三种,一种是内部培养,一种聘请企业外部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最后一种是支持高校会计系人才的教育培养,为企业的将来储备高素质人才。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需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而内部培养耗时比较长,而且效果不显著,聘请专业高素质人才虽然可以为企业添加新鲜血液,促进两者的快速结合但是成本太高。相比前两种措施与高校会计系对接,既节约构建高素质人才的成本,又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企业可鼓励、支持会计系学生参加专业技术考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打牢人才基础。

3.理论基础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需要大量的会计、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支持,因此企业在结合两者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结合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理论,为两者相结合打牢理论基础。两者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可以规范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发展过程,可以为两者的结合提供理论指导,可以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结合二者的理论基础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非常重要。具体做法是,将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管理理论相融合,为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指导企业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融合后的理论正确核算、评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确保二者结合后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提供过去、现在、未来的财务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评估情况,反馈企业各经营管理项目各阶段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方便。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优势

1.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潮流中,我国各大企业意识到,只有完善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整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才能缓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压力,才能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始终不被淘汰出局。将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正是企业为完善内部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整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的主要表现。企业在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时势必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现状,然后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制订结合的计划和实施策略以及结合项目所需的经费、人才、理论等。如此,企业在将两者相结合的同时梳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状况等,这不仅促进了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还优化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形成了一条专门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以及明确的目标,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各项经营项目的评估和会计成本的预测等,可以满足企业各项经营项目的不同需求。故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可有效提高企业各项目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的竞争力。

2.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因此它们提供的信息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传统企业一般会在财务内部设立两个部门分管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部门相互独立由财务部门分别负责两个部门的支出。虽然两者的工作目标都是为企?I提供有效参考信息,但是分开支出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还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后,可以在工作人员、财务支出以及会计管理等方面节约企业经营成本,优化企业各经营管理项目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比如,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企业某运行项目的负责总经理需要该项目的财务信息,需要了解该项目过去、现在运行的经济状况和该项目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制定该项目的相关决策。如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未结合,所提供的信息相互独立,容易误导该项目经理的决策,降低该项目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还会增加该项目的生产经营成本。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具有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优势。

篇6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会计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的经济系统,主要任务就是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不仅是为提供经济信息而存在的,它有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这也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能够实现融合的本质原因。从另一角度看,管理会计实质上是财务会计的拓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财务会计,这也就为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客观必要性⑴。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大多数企业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还没有可行性较强的融合办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充分的应用到会计领域中,企业间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也不是很到位,领导的思想意识没有正确树立等因素都成为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之路上的拦路石。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依据不同的规范产生的问题

管理会计容易受到企业价值规律和经济理论的影响,主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为实现经济效益所指定的计划,以满足管理人员的要求为主,所以在会计准则中对管理会计的要求相对宽松。但对于财务会计而言,需要严格的按照会计准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活动[2]。财务会计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处理企业的费用信息和财产状况,严格依照国家规定进行整合、处理,所以财务会计要比管理会计更为严格、规范,这也就使得二者的融合出现管理程度上的问题。

(二)会计信息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的会计活动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保证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公开性,最终还要向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形式的企业经营信息。但是管理会计就不会受到相关会计规范的制约,在应用过程中更加的灵活、方便,在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时不会受到形式、格式的制约,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便利,信息量也比较丰富。但是,两种不同会计信息的

对接有较大的不便,不利于会计信息数据的共享。

(三)会计从事人员的素质问题

会计从事人员的态度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有着一定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从事人员,其整体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不断发展,各类大中小型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虽然国内各大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会计人才,但也无法满足企业对会计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3]。另外,大部分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还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而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也大有不同,使得二者在融合时,会计人员的沟通协作能力难以融合。

四、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 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帮助,也能够为企业中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会计制度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类信息的归纳整理、分析总结、核实上报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都要遵循的重要环节。在企业中建立融合性的会计制度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自身情况,既要明确规定管理会计的职责,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要以财务会计为主体,保证向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因为我国多数的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致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业务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所以,企业应该将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逐步组建一支管理会计队伍,将管理会计体系独立出来,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脱离又融合,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二)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对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会计观,提高对会计行业的认识水平。会计人员总是会被误解为企业的记账员,由于长期的习惯于不被重视的环境,连会计人员自身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也产生一定的偏差。所以,会计从事人员要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以严格的职业要求来约束自己,努力的学习会计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企业也要在对内部会计人员培训的同时,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精英型的会计团队。

(三)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信息的交流共享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存在区别的同时,也免不了其同源的性质,管理会计主要依靠财务会计的数据开展工作,根据财务会计的数据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统计的方式获得报告。而财务会计的数据主要是通过会计的计算、确认、表格填写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形成报表式的数据汇总。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数据获取的途径上看,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在二者汇总信息之上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够使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包含其中,便于数据信息的查找,之后再通过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数据对接提供平台,进一步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实现会计数据信息的无缝对接[4]。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融合体系

企业会计想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就要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通过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体系,使企业的会计活动能够不断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避免企业经营活动中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出现。目前企业会计方面,管理会计的地位远不及财务会计,这就要求融合体系要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平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首先,企业管理层要足够的重视管理会计,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合理利用管理会计;其次,要强化管理会计的教育工作,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帮助企业员工了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再次,对于基础会计数据信息的采集要通过恰当的方法获得,保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最后,要对财务信息进行优化,对会计工作进行细分,进一步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五)树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意识

在我国现代企业不断崛起的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使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但是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些盲点,导致会计的管理职能没能有效发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树立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意识,进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5]。

(六)改进财务资料和会计报告

进一步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就要在财务资料的格式方面进行全新的设计。第一,在会计报表原有格式的基础上,增设一些信息码和类别信息,这既能解决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过程中会计信息重复筛选的问题,又能为管理会计的工作带来方便,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第二,可以增设备注栏,方便记录难以分类的会计信息。第三,在将二者融合的同时,对会计报告的形式要根据其不同需求进行不同设定,保障信息使用的便利性,进而提高决策效率。

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融合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业发展迅猛,现阶段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企业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对企业自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重视,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效结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和财务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了越发显著的作用,企业自身的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会计工作的影响,而二者的融合同样和企业经济效益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概述

(一)基本概念

管理会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会计核算、统计,其二是管理控制,在具体的使用当中,还综合应用了多个学科,比如现代管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等,由此来完成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测、控制,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服务。

财务会计按照会计计量准则,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信息进行准确的反映,由此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参考,方便企业管理层人员更好地把握各项经济信息,由此做出正确的决策。财务会计活动各项财务数据对于真实性具有很高的要求,为此财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工作原则进行。

(二)二者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二者是不同的,但是这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推动。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自身各项财务活动,但是以往财务会计活动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形势。当前经济市场环境风云变幻,加之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自身的弊端日益暴露。现阶段,财务会计以往的活动方式也在逐渐改善,但是这一转变和适应必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财务会计的不足必然会严重影响企业将来的进一步发展。较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管理会计的应用无需浪费过多的时间,然而我们知道管理会计无法独立工作,它的顺利进行是以财务会计活动为基础的,所以企业必须积极地研究和实践,加快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的融合和发展,更好地应对时展的需要。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原因

从多个层面讲,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二者都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企业的结构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基于这一发展形势,二者的融合已经成为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外部因素

根据对会计发展史的分析,企业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必然会发生分离。但是当前社会条件下,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更多更新的交易形式不断涌现,由此出现了很多新的经营业务,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当中涉及的信息量必然会骤然上涨,类型也纷繁复杂,企业以往所采取的财务会计已经难以很好的处理这一问题,其弊端日益暴露。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财务会计对企业信息的处理工作更多地局限于原有的标准和规范,而企业信息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会计规范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优化和改变。管理会计自身的灵活性则相对较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新颖的信息手段和方式,从而更加高效的对企业财务信息予以更为准确的分析,极大地提升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然而管理会计各项工作必须建立在财务核算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实行管理会计时必须实施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必须切实发挥其基础性保障作用。

(二)内部因素

经济形势的改变,企业内部经营也在随之调整,各个经营环节的联系更加紧密,以往根据职能划分界限也逐渐淡化,职能和业务慢慢交叉在一起,这也充分反映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的一个趋势。现阶段企业的竞争更多倾向于人才、技术等层面的较量,技术和人才等因素在企业经营和决策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因素无法通过财务会计很好地展现出来,必须由管理会计提供相关因素的信息资源。

三、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效融合

(一)增强先进的会计观念

要想实现二者的融合,首先要求会计工作者必须端正自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念。科学的会计观念是实现二者融合的基础,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建立了相应的会计观念,则可以极大地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现在一些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活动非常简单,仅仅局限于经济信息认定、记录、报告等内容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的作用。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积极的转变对会计活动的认识,带领企业走出误区,充分重视会计工作对于管理的重要促进作用。长久以来,对于计人员的工作存在很大的误解,甚至简单认为他们是记账员,企业同样也没有对其提出过多严格的要求,只是希望他们进行熟练记账、算账即可。很多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也不高,对会计知识的掌握不全面,业务能力不足,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价值不高,对于企业决策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甚至会对决策活动造成误导。因此,企业必须对会计工作引起十二分的重视,一方面从外部着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内部会计人员的培养,促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显著提升。

(二)融合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二者的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保障融合质量,防止相关问题的发生。在完成二者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首先明确二者的概念及其内涵,由此更好地了解两项工作,有效的组织二者的融合,促使两项活动的作用更加充分发挥。然而,企业对于二者的融合不能急于求成,过于冒进,需要基于企业以往财会系统合理整合企业自身的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较为单薄,企业如果想要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在二者融合时,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出现任何问题,因为一旦任何环节发生故障,必然会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融合过程中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每个基础,确保稳步走好融合之路,最终有效完成各个环节对接活动。

(三)建立完备的会计制度

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可以参考各项财务准则。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各项财务准则,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制度进行完善。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财会制度,然而缺乏相应的管理会计制度。因此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管理会计制度,规定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更好的服务企业经营活动。

(四)积极使用信息技术

两项会计工作所统计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出入,但是数据来源是统一的,同时管理会计数据是依赖于财务会计而存在的。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合理地分享二者的信息,由此来实现融合目的。详细的讲,可以从下面两点着手做起:首先,建立一个共同的信息目录,对两者信息予以系统全面地整合,尽可能将相关数据囊括在其中。其次,基于信息目录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继而完成系统和企业ERP系统的融合,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便捷化,由此完成对会计账簿和凭证设计优化和改善。

(五)组织机构优化升级

现在国内很多企业中都不存在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通常在财务会计中涉及较多的管理会计活动,这不仅加重了财务会计负担,同时也使得管理会计非常混乱,影响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应当先完成二者的有效分离,进一步组织二者的融合。

四、结束语

综上,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发展,企业结构液发生了转变。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进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在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夯实会计基础,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完成二者的融合,否则融合工作难以推进,同时还会对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造成负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

[2]刘艺.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财经问题研究,2014

篇8

关键词:审计质量;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一、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

企业盈余管理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而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却起步较晚。1999年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才使得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迈入了真正作为独立第三方发展壮大的阶段。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也才纷纷出现。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在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按照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而另一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则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更深入的研究,盈余管理则有了一个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逾期的压力和自身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为了得到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基础上,借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成本,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研究,由于事务所审计质量的不可观察性以及昂贵的评估成本以及事务所的“准租金”存在,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个用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代表审计质量来检验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是Becker et al.(1998)。他利用美国市场1989~1992年的数据(盈余管理指标用操纵性应计来替代)研究发现,六大审计的上市公司的操纵性应计要低于非六大审计的上市公司,并且六大主要倾向于对正向操纵性应计的抑制。

Francis et al.(1999)利用美国市场1975~1994年的数据进行了类似研究,他们把操纵性应计分为无方向操纵性应计和有方向操纵性应计。研究发现,六大对无方向和有方向操纵性应计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非六大的国家或地方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些方面无显著的抑制作用。

Nelson et al.(200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审计师的行为,他发现公司经理人倾向于针对会计准则的精确程度来决定是否构成交易事项从而进行盈余管理,而这些盈余管理是很少被审计调整的;同时经理人有强烈的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调高当期利润,但这部分利润容易被审计调整,并且审计师更可能对那些存在重大差错的而且是小客户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调整。这表明,审计师对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有不同的表现行为。

国内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对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相对缺乏,且目前的研究结论表现不一致。吴水澎和李奇凤(2006)以我国2003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抑制操纵性应计上,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高于国内十大,而后者的审计质量要高于国内非十大。

王艳艳和陈汉文(2006)以我国2001~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只有国际四大在操纵性应计的抑制上表现出高审计质量,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则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刘峰(2007)以2002~2003年我国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操纵性应计的抑制上,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另外,刘峰(2009)以香港市场大陆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四大所提供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仅有证据表明了四大收取了相对较高的审计费用。

王良成(2009)围绕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大所对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显著的抑制,但是大所在对非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的抑制上和其他事务所并没有显著差异。大所对所有公司(配股公司和非配股公司)总体上并没有表现出比其他事务所显著高的审计质量。

白云霞(2009)对国有IPO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法制欠发达地区本地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显著低于外地审计师,而法制发达地区,本地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与外地审计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借鉴与启示

如以上文献综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上独立、健康发展道路为时不长,已有的国内外关于审计质量和企业盈余管理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及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启示一: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是事务所发展的不变原则。国外关于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上,大所在抑制操纵性应计利润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显著性,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角度看,大所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启示二:审计质量的提高绝非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即可水到渠成。国内学者关于审计质量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得出了众多不同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看,在国内市场,大所并不必然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甚至表现平平。理论上讲,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理性经纪人,具有“相机决策”的行为,对不同盈余管理的公司采取不同的审计质量;或者在法制欠发展地区,较低的职业约束使审计师容易丧失独立性而表现出较低的审计质量。目前,国内事务所合并正处于浪潮阶段,有些曾经被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被合并后摇身一变跻身于国内大所的地位,而本质几乎未发生变化。因此,并非事务所做大做强即可完成审计质量提高这一重要任务。

启示三:提高审计师的职业约束,消除地区性差异导致的职业约束。在法制欠发达地区和法制发达地区,法制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审计质量因职业约束的不同而出现了差异,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应消除这种地区差异导致的审计质量差异;若消除地区性的差异,从会计师事务所的宏观发展方向上,应进一步扶持经济发达地区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07.3.

篇9

一、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消防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由于制度和体制的原因,财务管理意识普遍较弱。在消防事业单位中,节省开支的观念尚未形成,盲目开支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具有预算作为支撑,很多消防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甚至将预算外的资金看作是消防事业单位可以随意使用的资金。日常开支总体超出预算的现象较为普遍。在这种形势下,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往往只有对于日常开支和其他事项的记录,更多的是履行会计的职责,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并没有在消防事业单位中得到落实,站在管理会计的视角来解决优化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更是一纸空文。

(二)消防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不科学

消防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类似,采取的是在上年基数加上增长额的预算办法,在上年基数的基础上对本年的预算进行增加,这一方法有利于较好地控制财政总量,但是在操作层面,该方法表现出很大的弊端,在财政控制数和资金最大化的要求之下,高标准编制预算是非常常见的事情,预算在执行和编制过程中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虽然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提出预算的编制工作要以零基预算为基础,并将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资金在使用层面进行统筹,但是在实际执行层面,零基预算执行的困难较大,并且需做大量的核实确认工作,加之消防单位自身财务人员的水平有限,不能够有效地贯彻零基预算的要求。以沈阳消防所的预算编制为例,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并没有对单位自身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考虑上年基数的情况下,更多的是直接采用增加系数的增量预算方法,这一系数的设置往往具有随意性,某些时候往往只是随意增加一个百分比。

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的编制与实际的支出严重脱节,在年终有大量的结余资金,年终突击花钱,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进而形成,为各种腐败提出了空间。长此以往,对于消防事业单位自身的良性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会给国家的财务资金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三)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并没有充分落实

财务监督工作能否得到充分的落实,是考查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一环。通过财务监督有关工作的推行,消防单位不仅可以通过掌握财务活动各方面的运行情况,而且还可以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地约束、控制和改进。就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而言,首先,消防单位的经费来源较为广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来自中央财政拨入的部分,这部分是用来保障部队生活费及维持正常性公务活动开支;第二部分是由地方所拨入的经费,这部分经费的供给相对来说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分级负责的管理办法;第三部分是消防事业单位自身的收费,随着业务形式的不断变化,国家政策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收取一定数额的消防设施管理费、工程建审费收费项目,这种政策可以有效地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多层级的经费来源,给予财务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财务人员在推进财务监督工作时,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也就使得其无法有效地发行职能,这也为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埋下了隐患。

二、基于管理会计解决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大力提升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

2014年年底,财政部发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一文,对如何构建管理会计的有关思想和指导原则进行了明确,强化了管理会计这一制度建设的目的,凸显了国家对于提升管理会计水平的期望。消防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和消防事业单位的领导们应该大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突破当前财务工作中的诸多瓶颈,将会计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大,将管理会计的思想融入企业的财务有关工作中去。在财务管理工作的推行中,更多的是站在管理会计的视角,在不断提升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层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只有在思想上大力重视,才能够在实践中付诸行动,才能够对于行动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表现地更为坚决。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一环,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消防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以及消防单位与其他业务主体之间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得到更为有效地分配、考核与控制,消防单位的日常运转得到更为协调的组织与管理。通过全方位的渗透,采购、成本和现金收支等各个模块得以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零基预算的大力推行奠定了基础,增量预算的种种弊端也就有了改进的空间。

在推行全面预算的控制中,不仅要合情合理地编制好当前的预算,还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预算控制制度,把预算的执行、分析和考核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预算有关的整个流程打通,将预算这个与财务有关的制度变成与消防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都息息相关的制度,并得到有力的执行。通过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分析与考核,实际信息和计划信息之间的差异在不断地被修正,二者之间日益形成双向的反馈机制。消防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的反馈可以将财政拨付的资金和日常的业务支出预算进行相应地配比,在出现较大的差异时,要给予及时地关注,并及时地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处理。

在对预算的执行进行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将实际的业务收支情况与预算表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对预算所确立的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预算执行的较好的部门或者员工予以切实的奖励,对于那些发生严重超出预算的现象的有关部门和个人予以及时惩处,奖惩机制的明确能够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更为顺利地为消防系统的人员所接受,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推行,可以使得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能够更为深入,更为有效。

(三)消防事业单位应该构建新的监督评价体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融合是以全面预算管理为起点的,但是为了使得管理会计与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地融合,还应该设计出与消防事业单位自身相适应的“综合业绩评价”考核体系。通过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的依据能够更为充分,相应评价的结果能够更为科学有效,不仅考虑到消防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还要对消防系统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水平,以及工作满意度等进行综合性地考核。

篇10

引言

企业发展与会计、财务管理密不可分,在会计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更多的会计工作模式被提出,这样的趋势下,ERP在会计、财务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兴起,并被广泛关注。为了能够顺应时展的趋势,相对应的ERP会计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也需要创新和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ERP的发展历程概述

ERP实际就是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整合经营体系,是从整体的视角,对各种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处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并且它要求这些数据都是在线处理,这样能够保障数据的时效性与可靠性。另外从技术的层面来看,这种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都统筹与规划,消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使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为企业累积更多的竞争实力。从管理层面来看,ERP是一个完善的整体,其中包括分销、制造、会计以及质量控制、人力资源、运输等各个部门。如果从电子商务角度来看,它则是基础工程,如果没有ERP,那么整个供应链管理则会失去支撑,电子商务产品的品质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所以说,ERP是目前我国最为主要的管理手段,也是现代管理发展的主流趋势。

1.首先,ERP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中叶,是由“订货点法”转为MRP。“订货点法”是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被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并且主要是针对库存控制问题才得以提出的,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出现计算机系统,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它基本只是针对库存的订货,点货封面进行服务,制定一些简单的计划。而到了上个世纪的中后叶,计算机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系统也得以出现。这样一来很多工作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并且也使得大量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搜集和整理。这为MRP管理的推行奠定了基础。而所谓的MRP管理是依据物料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对应的计划。这个管理模式的出现与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突破了以往产品的组织生产方式,将重点放在了零部件生产以及顾客订货产品的分离方面,并依据零部件生产实现了前期组织生产,有效的保障了库存数量,实现了连续供货。

2.然后,ERP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实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到七十年代,这个时期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并且对于我国内部市场的压力不断增大,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普及与发展,帮助大部分的企业在探索生产规律的实践中开发出了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也可以说是MRP向MRPH的转变,管理人员在这样的转变中对生产管理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并且在客观上能够更好的把握各部分管理之间的联系,因为有了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因此ERP管理更加规范化,细致化。这个阶段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就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有效的降低的成本投入,并优化了资金结构。

3.最后,ERP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就是上个世纪的中后叶,也就是八十年代左右,这个时候我国进入了工业发展的快速阶段,并为ERP的飞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美国的企业提出了,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概念。ERP除了具有MRPH系统的功能外,还有其独特的内涵。一方面,它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另一方面,从应用的意义上,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信息化大趋势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在会计、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ERP

基于以上对于ERP的阐述,我们能够对其内涵以及意义有了基本了解,那么将其引入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学中,目的就是为了我国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并助力于企业单位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从整体来看,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ERP具有包括两个方面的特点:分别为宏观层面以及围观层面。前者重点在于ERP架构的扩张,而后者则是致力于各板块的不断细化。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和补充,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会计财务教学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宏观层面

会计财务作业方式多年来都是体现在事后收集以及各种数据上面,而在管理控制以及决策方面的功能则相对薄弱,这样的方式时效性比较差,同时针对性也不够强,因此必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在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这些危机也总是首先体现在财务方面,包括现金的短缺以及经营资本的匮乏等等。在尚未引入ERP之前的会计财务管理中,电脑的普及使得会计工作在数据信息的处理上基本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这已经是会计工作的一大进步,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会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尤其是在业务流程以及其他系统集成方面,传统的技术功能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学因此引入了ERP理念,基于ERP理念的财务会计管理教学,实现了教学范围了拓展,包括客户、供应商以及分销商、网络等各个部分,都有效的展现给了学生,并且也帮助学生更好的看清了会计职业的整体趋势与局面。

2.微观层面

即ERP物理模块走向细分化。现阶段在会计领域,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ERP系统。会计核算主要职能就是针对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计算以及反映、分析等等,并为企业下一步的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具体来说,会计核算包括了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多个部分。如果从物理层面来看,会计课程教学必须要中引入ERP的总账模块、营收账模块以及应付帐模块等。以其中的现金管理模块为例,它显然是针对企业内部现金的使用进行控制核算,企业现金的形式有纸币,硬币,指标以及汇票与银行存款等,这个模块针对这些内容都必须要全面管理。通常利用ERP软件,都是对相关票据进行维护与打印等等,同时在付款查询以及银行查询等方面也都具备非常完善的功能。此外,它还和应收账、应付账、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

(2)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ERP系统。财务管理功能都是基于会计数据基础之上的,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计划、控制以及分析预测等,其所强调的内容是对事件的控制与反馈。而在引入了ERP系统之后,财务管理模块则完成了从事后财务信息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实现的管理上层次化与一体化。这种转变实际上就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次飞跃,极大的提升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另外,引入ERP的财务管理教学理论,是促进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重要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ERP恰恰就是这个平台,它能够各国企业提供各种财务法规信息。比如:多种货币的会计处理能力以及货币之间的转化,也可以进行多个国家的财务报表合并。这些功能极大的促进了基于Web的财务管理系统发展,为我国企业构建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应用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来说,如果没有引入ERP,我国会计专业教学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想要实现现代化,想要跟得上时展的脚步是非常困难的。

(3)在成本管理中教学中应用ERP系统。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管理需要详细,周密的规划做支持。在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在相同的数据源中,并且所使用的也是同一个标准的报告系统,同时用户界面也同一结构中,非常容易操作,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成本收入的全程监控。如果从更好层次来说,ERP管理的内容包括成本中心会计,项目会计以及活力能力分析等方面。如果将其中订单和项目会计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其特点,它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体系,并且在相关的订单成本计算上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与流程,系统首先会对各种成本数据进行搜集,分析,进而制定更加完整的管理策略,经营策略等等。在开展成本管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其内涵,并明确其特点,这样在为了的工作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下面针对其几方面性质进行分析研究:

其一,即时性。在ERP的工作模式下,资料做联动的载体会随时更新,因此每一位员工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随时掌握最新的咨询,传统的工作中几乎所有工作都是依赖人工完成的。通常情况下一个向企业发展到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为关键点一项就是企业对于自身内部各种信息的掌握,以及对于外部市场形势的随之掌控和了解。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之间竞争越发激烈的形势下,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获得长久发展,所以说,企业引入ERP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现代化的发展建设需求,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性,能够帮助企业随时掌握各种市场动态,并随时制定管理策略。

其二,集成性。引入了ERP之后,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会被高度集中起来,并作为企业未来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没有应用ERP之前,知识库的信息咨询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信息大部分是局部的,片面的,并且在信息真实性方面得不到保障。而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信息集成体制的不完善以及会计专业各部分课程之间联系的缺乏,都是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过去实际训练组织的增减都会影响企业环境,并且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修正与串联,这样就会无形中极大企业人员工作的负荷,而在引入了ERP之后,一旦遭遇这些变化,企业就可以更加轻松的应对,并制定更加完善的计划,更好的促进企业会计,财务工作的开展。

其三,远见性。ERP系统的会计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有利于培养学生做财务方面的前瞻性分析与预测。

三、ERP导入对会计职业角色的影响

同归以上对ERP特点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传统会计功能被取代是时展的一种必然,引入ERP,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比如企业在导入了ERP系统之后,更多的资料会产生,那么这些资料需要一定的工作人员来处理,会计信息在交易之后自动入账,并进行分类,制作财务报表,这些都是自动化完成的,并且能够直接从系统中即时存取的。那么这样一来,过去的会计人员所进行的基础工作就会被取代,并且工作质量也会获得大幅度提升,这样来看,ERP的引入之于会计人员来说是一大冲击,而从长远目光来看,它的引入能够有效推动会计整个行业的发展,并促进了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也就是从过去对数字的计算向着信息的加工、深加工转化。对于这个新型的工作模式,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并积极推行,同时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企业咨询、分析的价值也更加受到关注。会计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功能也更加重要。这也是说会计专业教育应该与时代的发展规律相适应,因此教育创新在这个方面引入这个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唯一出路。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在引入了ERP之后,企业并非是安装了一个软硬件这么简单,其所收获的是整个ERP系统所带来的收益,而这些收益的价值是不断增加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信息加工的层次性,因此需要在学生掌握加工层次方面进行重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