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婚姻心理咨询范文

时间:2023-10-15 09:3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婚姻心理咨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婚姻心理咨询

篇1

各位家长同志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家庭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的服务主要内容。

去年我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门职业课程。回来以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结和国家健康服务业里的薄弱环节内容,我们打算整合以前的保姆月嫂家政公司,增加上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婚姻介绍,家庭婚姻咨询,以及婚姻家庭初期的训练,家庭婚姻诊所等主要内容!提供人性化全面的家庭健康服务。这些是我所想到的可以推向市场,又受到国家支持的,可以赚钱的家庭教育服务项目。也就是市场化的家庭教育!

我先说说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现代社会家庭主要表现功利化严重,矛盾突出,婚姻矛盾成堆,其实这些主要的原因是婚前没有进行家庭教育和婚姻教育训练造成的,我们打算开辟一个婚姻训练基地,大家一起去劳动,讲课,训练,一起做饭,承担责任等等。一起去养老院社区做义工等培养责任感。通过这个一系列的活动培训未婚男女未来的家庭观念为将来的家庭打好基础!这个是根本。

出了问题的家庭咋办呢,我们会先引导他们看家庭教育的视频录像,关到屋子里让自己看,有情绪的可以到心理减压室,或发泄室去释放情绪,然后观看。等观看完了,静下心来,可以喝喝茶。然后处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分别做沟通,倾听她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背后矛盾的担心。化解他们矛盾的背后产生的心理!

一般家庭矛盾解决了,家长就愿意成长了,其实学习在网络时代变得很容易,我们只要定期的聚会分享谁家孩子教育的成功经验。谁家的孩子习惯好,这时家长俱乐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个可以定期举办,也可以用组织家庭旅游的形式加以解决!带着他们去参观我们同学在各处设立的家庭教育网点。让指导师们介绍各地方的家庭教育经验,欣赏个地方的美景,还有人文历史。为家庭教育增加上新元素,把家庭教育变成欣赏不同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美感的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亲子关系,加固夫妻关系,增进孩子的成长的快乐过程!

婚介服务在我们这里也是和家庭教育,婚姻培训联系在一起的,要让未婚男女在劳动中生活中去认识对方,在劳动中增加了解,在训练中成长!

我们的月嫂培训,也加入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的内容,这个在中央二套金牌育婴师大家也看到了,我们会定期举办孕妇俱乐部,母亲俱乐部,让她们在群体里得到快乐成长!

篇2

一般来说,新婚的青年夫妻,其婚姻家庭都必须经历一个浪漫――磨合――适应――成熟的成长过程。由恋人到夫妻,是社会角色身份的本质变化,要有一个从外在行为到内心认同的“内化过程”。一方面,夫妻二人要创造一种可以共同接受的生活方式,以适应双方的事业发展和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在婚后的朝夕相处中,形成心理沟通和相互交流情感的良好习惯,能够相互容忍与接纳,共同经营一个成功的婚姻。

据婚姻专家调查证实,在近年来逐渐攀升的离婚率中,结婚5年以内的年轻夫妻占有较高的比例。而结婚的第一年,对于一对夫妻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西方人称结婚周年为“纸婚”,就说明了其浪漫而脆弱的特性。

金小姐来到心理咨询门诊,向心理医生讲述了她结婚第一年的经历:“我们结婚一年多,发生争吵有五六个月了。我是抱着美好的幻想进入婚姻的。因为我的丈夫事业有成,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令人羡慕,他性格豁达、开朗,非常爱我。婚后头两个月,我们在国内外蜜月旅行,两个人过得很和谐。后来,我们为了一套桌椅的式样吵了一架,闹得家具没有买成,还隐约感到情感出现了可怕的裂痕。再后来,他去外地出差,有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是看见他与昔日情人幽会!从此,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安宁与平静,越来越说不到一块了……我们的婚姻为什么经不起一点风雨?我们是不是该分手了?”

应该看到,“纸婚”的弱不禁风,显然与婚前作为“准夫妻”的心理准备不足有关。大多数青年在恋爱阶段,总是看重对方的优势和长处,并竭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对方看。可人们常常忘记了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因此,作为心理医生,我们常常提醒青年们在谈恋爱阶段应该注意:一是要有勇气,将自己的缺点、错误、毛病等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不必掩饰和伪装;二是要少一些幻想,多一些理智,睁大双眼,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恋人;三是要共同探索两人相处的相互适应的方式,不必一味迁就与迎合对方,不如及早说出真话,反而对婚姻有益;四是相互的理解与尊重,不苛求对方十全十美,可以允许对方有缺点、犯错误,关键在于恋人之间要学会真诚的心理沟通,而不满足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金小姐承认,她一直把自己的丈夫看得过分完美,生活在不现实的梦境中。

发现对方一点儿问题,就想分手,这种思维方式是不适合夫妻的。例如,金小姐是否意识到,她丈夫的某些问题是婚前就存在的,只是她没有发现而已;再说,她自己也并非完美无缺。所以,经营婚姻家庭,必须有“五静(净)”的原则:

平静地接受现实,双方都可能有一些缺点,也会犯错误;

冷静地分析原因,是不是因为相互了解和沟通不够;

镇静地进行情感交流,而不要企图按自己的意志改变对方,冲动的争吵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

力求维护婚姻的恬静,家庭婚姻是人生旅途的驿站,需要风平浪静;

捍卫夫妻关系的纯净与和谐,不因夫妻间出现矛盾冲突,而轻易否定自己的婚姻,要保持对婚姻的坚强信念和责任感。

篇3

2004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已接待个案超千例,时数几千小时,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个案经验,主要咨询方向分个体心理咨询:家庭婚姻情感心理辅导、家庭教育亲子、大中学生心理辅导,各类神经症如焦虑、抑郁、恐惧、强迫、失眠神经衰弱的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咨询中,主要进行个人成长团体、婚恋情感团体心理辅导、大中学生人际关系、自信心训练团体、情绪管理心理减压团体。

生活格言:用心工作、诚心交友、开心生活!

案例回顾:杨丽(化名)十六岁,女,高一。

十月中旬的某个星期天,在咨询室里。

“说实话,我早就想来找您谈谈了,我心里真的憋得太难受了!”说着,杨丽抬起头眼神里充满着迷茫,神情是那么的急切。

“别着急,慢慢说。”

“你知道,我来自**县,我是我们学校唯一考取海口这所最好的高中的学生,以前的同学不知有多羡慕我,我当初也非常激动,非常兴奋,能来到海口这所重点的高中学习是我多年的心愿。但现在,我越来越后悔来这里,我感觉到这里根本不属于我,这还是我应该呆的地方,我真想再回到以前的学校,回到爸爸妈妈身边……”说到这里,她禁不住哽咽起来,眼泪顺着脸颊流淌了下来。

杨丽接着告诉我,她在某重点高中各方面都很不适应,吃不惯食堂里的饭菜,对上课老师的语言也不习惯,这里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家乡的老师有很大的不同,自己拼命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一个寝室八个同学,又挤又吵,学习环境不好。

“以前我在学校时,学习成绩总是班级的前几名,班级的各项活动都有我的份,同学们都说没有我活动就开展不了。可现在……”她禁不住又叹了一口气,“我真怀念过去的时光,我真想回到家乡去上学,可是爸爸妈为了让我到这里读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不忍心让他们再为心。我现在每天都和爸妈通一次电话,我都在电话里哭……”

分析:杨丽的表现是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问题

1、新生适应不良的最常见表现之一是难以排解强烈的“恋家”之情,一些学生来自外地,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刚开始难免会有孤单、无所适从之感。

2、巨大的心理落差也使他们感到苦闷。有的学生在初中时代是同学们的偶像和老师的宠儿,但进了高中以后发现自己非常普通,成绩甚至到了年级和班级的末位,由此感到强烈的失落感;有的学生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为他们来这里读书付出了不少财力,他们在学校里吃穿不如别人,就一心“拼学习”,然而学习效果也不尽如意,于是担心自己会辜负父母、亲朋的期望,情绪焦虑,郁郁寡欢。

3、再就是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最要紧的是“室友关系”。他们过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然而现在要学会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尤其是要面对室友间情趣爱好、饮食习惯、家境状况、作息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一时感到无所适从。

4、他们在学习方面也存在困惑。高中的学习和初中的学习有较大的区别,需要学生更多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指挥棒作用在减少,这也会让一部分学生心中感到很茫然。

总而言这,杨丽的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她往日的心理平衡点被彻底打破了,她需要建立新的平衡点。希望她能够领悟到这一点,因为,只有这样,她才会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走出自自卑的泥淖。

帮助:

1、鼓励她渲泻郁积的情绪,肯定她来寻求心理援助的行为。

“你在困难的境况中,能以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说明你是一个有着积极参与心态和行动策略的人”同时,杨丽逐渐了解到,象她这种“新生适应不良”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改变认知

引导杨丽把比较的对象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建立自信的关键。杨丽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形成的,为了使她改变这种比较的方式,我与她讨论了她现在的心理反差形成的原因:当一个人把注意力总是放在别人身上,有时会越比越灰心。因为在我们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总是与别人有差距;而当我们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们才会感到自信,因为与自己先前相比,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还让杨丽回忆自己过去成功的经历和体验,使她意识到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自己是完全有能力克服的。我又与她讨论了应当怎样辨证的看待目前的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难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挫折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挫折能培养个体的意志力,心理学家把适度的挫折称个体成长所需的“精神补品”。因为,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每战胜一次挫折,就强化一次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准备,坚强的意志力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锤炼中培养出来的。

3、采取行动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婚恋观 调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的婚恋观念变化深刻。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2011年11月,我们自行编制问卷,对苏州科技学院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和归纳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苏州科技学院在校本科生,对该校各年级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47份,回收率89.4%。其中,男、女生人数分别为249人和19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5.7%和44.3%。447位学生中超过60%的大学生谈过恋爱或正在谈恋爱。

(二)结果分析

1、恋爱观:恋爱动机单纯感性,恋爱前景缺乏信心

恋爱动机上,43.4%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认为“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的有11.3%,选择“以恋爱做跳板,谋求发展”的有7.5%。只是“跟着感觉走,没什么理由”的占37.7%。

恋爱愿景上,只有很少大学生认为自己和恋人的感情一定会有结果,“看好校园爱情,最后能够组建婚姻家庭”为11.7%。45.9%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个人感情好还可以继续下去。

2、择偶观:男生重外貌品行,女生“裸婚”难以接受

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择偶的首要因素是外貌、其次是性格、收入、人品,地域在择偶条件中排末尾。统计结果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最看重配偶的受教育程度,其余依次是人品、外貌、收入,年龄因素女生最不看重。男生统计排序依次为外貌、性格、人品、收入、发展前景、年龄,地域差异排末尾。

在指向婚嫁条件的选项中,女生的选择值得关注。仅9%的女生接受“裸婚”,42.1%愿意“双方共同奋斗,贷款购房”,27%“希望配偶提供住房,负担轻一点”。

3、观:婚前能接受,婚外难容忍

在“如果有爱情,您认为恋爱中的双方可以发生吗?”的选项中,选择“当然可以”的占8.7%;选择“双方愿意就可以”的占49.4%,选择“无所谓,爱与性完全是两码事”的占18.8%,选择“不可以,这是不道德的”占22.9%。

对于婚外的态度,87.2%的学生选择“不道德、应坚决反对”。对于配偶发生婚外,选择“难以接受,但仍希望对方回心转意”的占18.4%,选择“无可挽回”的比例占39%。

4、婚姻家庭观:经济基础不可或缺,婚恋宽容度在提升

结婚时间的选择,7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在毕业后工作几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再结婚;体现婚姻忠诚度的选题中,39.1%的同学态度谨慎,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能马虎”。选择“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好了可以继续合作,关系不好则可以解除合约”占31.1%。若配偶出现了婚外恋,42%的被调查者选择“与配偶真诚交流,共同度过危机”;37%选择离婚。

二、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

(一)社会原因

1、严峻的社会婚姻问题冲击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2009年中国有246.8万对夫妻离婚,比上年增长了8.8%。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有7791911对夫妻办理了结婚登记,另有1310377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平均每天有4800多对夫妻离婚,74%的夫妻结合不到一年。2009年我国7.2%夫妇相识不足3个月。[1]不婚潮也在愈演愈烈,据《新周刊》328期(2010年)统计,在北京、上海有30%的适婚青年选择单身,深圳目前正生活着20万28岁以上的未婚女白领。中国传统的婚恋伦理价值观念受到剧烈冲击。

2、功利的择偶观念混淆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2010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中反映出“男性无房结婚免谈”、“对象职业首选公务员”、婚前财产公证、婚后家庭消费AA制等新的婚恋问题。目前最火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的女嘉宾“宁可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要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欢笑”一语惊人。外经贸大学教授梁蓓的言论:“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的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 。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样争论激烈,这些都成为了当今婚恋观念功利契约主义盛行的缩影。

(二)家庭和学校方面

1、失当的家庭教育误导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据杭州市一项调查显示,34.6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有可无或没必要,33.20%的家长持“无师自通论”,12.01%的家长持“诱发论”,5%的家长持“封闭保险论”,还有7.33%的家长认为“和孩子谈性,羞于启齿。[2]而在美国家庭,性和婚姻都是轻松话题,早在2002年,根据美国Kaiser家庭基金会对年龄在15岁至17岁的青少年的调查,有41%的青少年曾跟他们的父母谈过在什么时候可以发生;43%的青少年曾跟父母谈起怎样与男友或女友谈有关性健康的问题;52%的青少年与父母谈过。有93%的美国父母赞成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爱情婚姻伦理教育。[3]

2、失位的学校教育忽视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各类媒体是大学生获得婚恋知识最主要的来源,其次是朋友和同伴,第三位是学校,第四位是家庭。有关婚姻和家庭生活教育的内容在各类学校教育别罕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还没有专门培养性教育师资的院系,多由生物课、体育课、政治课教师、大学辅导员或校医兼任。婚恋教育涉及生理、心理、伦理、社会学等各方面知识,兼任教师的专业素质一般很难胜任。婚恋教育师资的缺乏已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

三、改进意见

(一)社会教育

一是净化和丰富大众传媒出版物。开设青春期性教育的银屏节目和专题网站,出版有关婚恋知识的翻译书籍与科普书籍等,合理把握电视相亲的尺度和导向。二是提升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度。大学生是最庞大的“追星”群体,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成为大学生盲目效仿的对象,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公众私人生活曝光和猎奇的审查力度,还原常态的社会婚恋氛围。三是广泛开展多方参与的各类婚恋教育和宣传活动。定期普及婚恋及性知识,关注大学生假期生活,充实他们的校外生活,避免受不良社会习俗的侵染。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方面一是要积极“充电”,与时俱进。家长要注意弥补新的婚恋思潮及性知识理论方面空白,避免不懂装懂,能够胜任教育职责。二是要平等民主,和谐交流。避免动辄以批评、惩罚代替教育,将恋爱和性问题看作大逆不道,粗涉,引起孩子对立情绪,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三是要以身示范,言行合一。家长以身作则,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婚姻氛围,提升家庭幸福指数。避免本身存在的混乱,婚姻危机等。四是要摒弃“应试”,合理疏导。中国家长常以学习压力压服孩子,家庭教育应正视该年龄段子女爱的需要,给予合理的导向教育。五是要话题新鲜,喜闻乐见,避免套话空话。

(三)学校教育

一是要开设正规的课程。课堂教学是婚恋教育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授课时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年级,采取多种形式,在既严肃又活泼的气氛下进行教育。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心理咨询。通过开展性心理学、性伦理学、男女交往礼仪、恋爱婚姻等主题的学术讲座,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婚恋知识。当前高校均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一对一咨询具有保护隐私,坦诚交流和平等对话的特点,效果最为直接和明显。三是重视女生教育。当两性关系中女方撤去最后一道防线时,性的诱惑就更加无法抵挡。女生是两性关系中的弱势群体,作为性关系中被动的一方,女生面对对方提出要求时往往不知所措,因为“害怕对方因此不爱自己”、“对方在考验自己是否真心相爱”、“爱他就给他”等理由而屈从。女生教育一方面要整合校内师资,组织校医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文社科类、生物学类等学科专业的教师,开设专门的女生教育课程。另一方面要邀请校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提高女生审慎判断的行为能力、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对自身命运的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mca.省略/article/zwgk/mzyw/201006/20100600080798.shtml?2

[2]高亚兵,骆伯巍,叶丽红. 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现状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94

篇5

【关键词】合理应用EAP大学生现状心理素质

【 abstract 】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increasingly deepening, the condi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showed some bad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EAP (that is, staff to help plan, English name for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called EAP) work reasonable applied to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can solve some reasonable i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appeared in.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to work EAP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 key words 】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tatus EAP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代大学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教育部多次颁发文件,反复强调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大招标课题,而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把EAP工作合理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促进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一、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还极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观念偏差。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认识上,偏重治疗性,忽视成长性;在对教育对象的认识上,局限于少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忽视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对职责划分的认识上,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看作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老师和心理健康咨询专家的责任,忽视政工人员和辅导员老师等全体教职工的重要性。这些观念上的偏差使以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短视的低层次上,教育成果不具有长期性。

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较侧重于理论的讲授,忽略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来阐释理论,对学生比较关注的现实问题较少涉及。例如,对学生比较关注的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恋爱问题等现实问题。其次,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陈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变化了的大学生心理状况。例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特别是对于受学生欢迎的演讲、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够充分,结合不够灵活。

3、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各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而对进入高年级的学生则没有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高年级学生相对于一年级新生要面对更多的现实问题,诸如人生目标的定位、感情的定位、未来职业的选择等,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这需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问题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二、把EAP工作合理应用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EAP是由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和建议,以及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旨在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氛围,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它在工作层面上包括除了一般劳动条件外,还包括工作设计、专长发展、工作调适、职位转换、生涯发展、绩效考核、职位晋升、退休规划、离职安置等;生活层面上包括家庭婚姻、生活管理、休闲娱乐、人际关系、财务法律等;健康层面上不仅是指如何有效减肥、戒烟,而且还强调有效统整组织内部与外部资源,主动关心员工,诸如在心理卫生、压力管理、运动保养、饮食健康、忧郁焦虑、嗑药毒瘾、酗酒戒赌等。而以上这些内容,也正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

针对课程,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大学生今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每学期的每一周,至少安排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特别是EAP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也必须安排到课程当中,提高它的影响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针对教师,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不定期地安排一些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同时,学院EAP项目工作组常年开展心理咨询师成长活动,不断促进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与提高,并且将教师学习到的内容与所开展的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更有助于培养教育学生。例如:学院的拓展培训课,可以说是为EAP服务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括了前期调查、压力评估;中期的教育培训;后期的调查与回访。从EAP的服务范围上看,拓展训练在培训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了EAP工作内容范畴,使学生在训练中增强了心智,提高了心理素质,收到极好的培训效果。

针对学生,为更好地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职院大学生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学院EAP项目组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爱心社团”,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热线号码、工作时间、预约电话及电子邮箱,开展了好书推荐等活动,同时还利用各种活动在学院营造浓厚的关注大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校园氛围,起到了作用。

另外,在工作中,EAP项目组立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根据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所呈现出的不同群体特征和心理需求,设置不同的心理健康课程及专题讲座。一年级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对大学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与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大学生则为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情感恋爱问题;三年级大学生主要为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恋爱问题;四年级大学生主要为就业问题、能力培养问题。EAP项目组力求通过有所侧重的课程和专题讲座,例如通过开展“呵护心灵”公益讲堂——用心灵匹配爱情、自强人生团体辅导、情绪管理团体辅导、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分享励志小故事等等,来启发大学生辩证的看待和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和挫折,促使他们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总之,把EAP工作合理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理康教育中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大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成长困扰,也有助于确保实现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7期

[2] 王茂胜, 周懿,董秀娜:《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四个“轻重失衡”问题》,前沿,2005年第六期

[3] 华芳英,马亥生:《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第三期

篇6

一、新时期煤炭企业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一)女职工工作获得感低。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价持续低迷,导致煤矿企业经营困难,一方面职工工资下降,尤其是女职工工资下降更厉害,导致女职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下降,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获得感下降。二是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男性职工是从事井下煤炭生产开采的主力军,占煤矿企业职工总人数的绝大多数。女职工则因国家政策对女职工权益的保护以及生理、心理的特点,在煤炭企业中主要从事机关后勤服务和地面辅工作,属于弱势群体。女职工要求平等,则势必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和努力。

(二)女职工思想工作压力较大。煤炭企业大多处于偏远地区,远离市区,由于工作的需要,一些女职工必须住在矿上,背井离乡,远离家庭,或者将家庭安置在矿区,既要完成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各方面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广大煤矿女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很大变化,心理需求呈现多样化,她们渴望被认同,追求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她们中有许多人已由传统的贤妻良母型转变为追求个人自我的价值实现,自我增值,尤其是现代化技术的引进,使得她们关心企业前途和发展,崇尚工作和学习,钻研技术的积极性逐渐增高,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第三是一些煤矿企业对女职工的关心不够,由于女职工生理、心理方面特点,一些女职工特有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例如产假、哺乳期、年休假等享受受限。一些女职工害怕生育孩子可能会被调离岗位,影响到个人发展前途,往往内心受到一定煎熬,应有的权益大打折扣。

(三)煤炭企业女职工思政工作方式单一。困难时期,一些煤炭企业过于注重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于女职工权益及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重视,缺乏对女职工的关心,往往盲目凭老办法、老经验,以开开会、讲讲话等方式,对于女职工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深入沟通,甚至有些工作没有充分结合女职工感情细腻、认真仔细等特点,科学规划与安排,导致煤炭企业女职工对于思政工作不乐意接受,效果不明显。

二、新时期加强煤炭企业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努力营造关心关爱女职工群体的良好氛围。新时期要继续加强对维护女职工权益的各种宣传引导,提高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对女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企业要积极宣传、支持和鼓励一些工作成绩优异,积极进取、踏实奉献的女职工,积极树立先进典型,同时对一些工作失意、生活困难、家庭不如意的女职工,也要积极帮扶解困,帮助引导她们处理好工作事业、家庭婚姻等方面关系,让她们重新振作起来。在政策方面,企业也应积极向女职工群体倾斜,充分维护女职工的各方面权益,增强女职工工作积极性和获得感,让女职工群体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爱。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贴吧、QQ等现代化网络平台,及时煤炭企业女职工安全生产、业务培训、文化活动等方面信息,收集解决女职工各方面思想信息诉求,使广大职工充分了解女职工群体、理解女工工作,这样也有利于煤炭企业女职工思想政治各方面工作的?_展。

(二)加强女职工队伍建设,展现女职工精神风采。首先应积极建立女职工人才信息资源库,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岗位工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职工,开展不同层面的培训教育、心理疏导、文化活动及思想政治等工作,了解她们的实际困难和具体情况,鼓励她们积极参与技能比武、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二是充分重视那些有能力、有特长的女职工,建立女职工文艺表演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外出交流,积极搭建展现女职工自我风采的平台,为企业职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聚集人才基础。第三是注重典型培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女职工先进典型宣传平台,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身边的人”“身边的感动”等女职工典型和劳动模范事迹,增强女职工干事创业、履职尽责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力宣传她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和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等传统美德,努力营造女职工建功立业、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女职工文化生活。新时期要充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载体,创新内容,积极开展主题丰富、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突出特色的文化活动,例如女工演讲比赛、文艺表演、业务知识竞赛和联谊活动等,搭建女职工显现自我风采和聪明才智的舞台,进一步丰富女职工的文化生活,增进女职工间的交流和友谊,充分展示企业女职工的朝气与风采,使女职工在参与活动中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女职工素质能力和业务技能,有利于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在女职工素质提升、身心健康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等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女工健康体检、健康知识讲座、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关心女职工身心健康,增加女职工的人格魅力,提高女职工社会形象,让女职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努力培养女工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良好作风,不断增强女职工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她们生活开心、工作安心,从而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四)加强心理咨询与疏导,做好困难帮扶工作。心理咨询与疏导是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途径和方法。煤炭企业应积极建立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健全女职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女职工心理健康情况,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企业工会也要充分发挥女工委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女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专题活动,聘请心理学方面专家教授,针对家庭生活、工作事业等问题定期对女职工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有效预防女职工心理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方面问题。在困难女职工帮扶方面,企业工会组织也应加大力度,及时深入基层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困难女职工心声,及时反映她们的意愿,尤其是在家庭、生活等方面办实事、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帮扶工作,帮助困难女职工解决好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团结女职工群体,凝聚干事创业共识。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重视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女职工群体,充分发挥工会女工委组织作用,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座谈会,凝聚女职工群体力量,为女职工工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使女职工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和企业发展形势现状,增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正确引导广大女职工克难攻坚、踏实奉献、积极进取。

篇7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JZ16022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教改项目(XJJG2015001)。

一、建构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内涵。

目前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得到重视和应用[1],基于近年专业建设的行动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建构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是化解学生专业学习困境的必然途径[2]。所谓“立体化模式”,是相对于传统人才培养的的单一化、平面化而言的,“立体化”具备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和多方位的内涵[2-3],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打破传统高等教育偏向知识灌输的单一模式,基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系统论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要全方位地调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诸要素如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教育途径、教育评价等并进行立体化设计以形成有机统一的综合教育体系,努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紧密围绕培养目标,采用课内与课外、课前与课后、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网络)、国内与国外多维一体的学习策略,展开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各项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4]。

二、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的建构内容。

1.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模块,奠定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基础。

根据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学生发展需求,按照学院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我们分阶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相应对专业课程体系作出调整和完善,把课程模块分为:通识课程、基础导论课程、专业导论课程以及方向性选修课程、实训课程等五大立体化模块,逐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占30% 以上) [5]。

围绕课程体系的确立,逐步选择有条件的课程建立立体化教材,实现课程内容的立体化。应用心理学立体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教学辅导书和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网上电子习题和心理学案例分析、辅助教材等教学资源。

2.教育理念的立体化。

教育、教学的理念涉及到教育目的观、师生观、教育教学过程观等多方面的基本认识。应用心理学立体化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突破原来以课堂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而不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为主的设计思想和体系,向突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方向改变。特别是,立体化教育认同教育过程中存在双重主客体的观点: 即认为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和学习的对象(客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有着多向立体的学习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而非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单向灌输。

3.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立体化。

大学传统教育教学采用满堂灌的单一授课方式。立体化教育教学则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立体化教育、教学方法应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灵活性、激励性、反馈性等多种特征。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坚持探索和借鉴的特色教学方法有:“元问题提问”环节、“5 分钟老师”制度、研究性教学法、研讨式、案例教学、体验教学法、基于反转课堂的PBL等,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听课热情更高。

4.教育教学手段的立体化。

课堂教学手段的立体化。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多数课程都能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克服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的不足,极大地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分析与讨论,真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和谐课堂。

课外辅导方式的立体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实现课堂教学与网上辅导相链接提供了方便,克服了传统的课外辅导方式单一化的局限。如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对校内外心理学专业课程网站资源的链接,学生可以十分方便地随时学习各网站上的有关教学内容、学习辅导材料、知识扩展材料、课程录象等。师生通过 e-mail 的方式进行打破时空的立体化指导、学习督促和交流。

5.课外辅导与实践活动体系的立体化。

W生分层化、多样化教学辅导。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分别来自文科、理科高考背景,在学习基础、将来发展取向、学习兴趣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自由结合,注重发挥全体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优势,克服弱势,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链接。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学生的自学内容。课外自学包括预习、复习和自主学习。自学材料包括参考书、期刊、专业书籍、网上资源等,鼓励和指导学生搜寻有关资料,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利用网上资源和图书馆等其他有效信息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这样,既能避免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相链接。在实践教学方面,力图使实践教学体系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力求形成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分层立体化建构,包括:通过实验室模拟实训课程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室等) 的课堂教学开设应用技能课程,通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的撰写与研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等;并且,建立和完善较为全面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分层、多样化建构。主要通过校外见习、实习活动,综合培养及检验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其目标是形成独立而灵活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

6.课程考核与教育教学评估的立体化。

课程考核是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实施的调控棒。可以采取实行“平时成绩 +期中成绩+ 期末成绩”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 20% ~30% 考分来自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实践活动的参与等平时成绩; 70% ~ 80% 来自期中与期末的理论与技能考试(有闭卷、开卷、半开卷、课程小论文、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式) 。同时,可以尝试打破追求标准答案的静态考评模式,倡导动态的多层次、多样化考评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既体现评价的共性,又体现评价的个性。

三、心理学本科专业立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情况。

1.以模块化课程设计为依托,分阶段有序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照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我们在理论课程体系中构建四个不同层面的模块式课程:通识课程、基础导论课程、专业导论课程以及方向性选修课程,每一模块中又包含不同层次的课程。

模块化理论课程以动态阶段性学习来实现。本科一年级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在课前给出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材料,采用问题启发式、类比讨论式、内容专题式等教学方法,积极促使学生对概念和原理进行准确理解;本科二年级进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科三、四年级进行建构性学习,第三年开始接受应用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以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来建构知识的意义。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教学,激发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以专业实训和校园特色专业活动为落脚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通过前期调查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社会市场的需求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和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校内技能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此外,我们也开展了研究型实践教学。此环节以导师制和互助学习圈为平台。在双向选择方式确定的指导教师指引下,通过前期调查、研究设计、统计分析、论文撰写等科研训练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指导高年级大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导师指导下,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积极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及心理沙龙,并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性、基础性、特色性的工作,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精神、自主的科研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分层式多样化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通过校外见习、实习活动,综合培养及检验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其目标是形成独立而灵活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这项工作仅仅靠一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为保证心理学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的效果,目前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梯队。、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指导本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学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了多种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活动、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等。

3.自主学习力与积极人格培育并重,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积极人格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积极人格的功能使学生对自我认知更完善,这有助于有效的处理自身与社会文化环境所产生的问题,能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较高的情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情绪整合能力发展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这一思维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们通过开设大学生幸福课有效达成了积极人格培养的目标。一是通过理论讲授让大学生形成对积极人格的认知;二是通过素质训练让大学生感悟与增强积极品质;三是通过主题讨论让大学生理解幸福的真谛;四是通过心理测评让大学生了解幸福感状况。

4.以“双师型教师”与校外导师建设为智力保障。

在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我专业部分教师已通过参加专门的心理学师资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证书、主动服务社会。并且,积极鼓励本专业教师以各自的方向专长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服务需求相对接,深入一线开拓专业理论方法的应用,又为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而详实的案例e累。此外也重视通过立体化的教学评估体系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包括学生信息员评教、问卷、座谈、网络评教、教师自我评教、专家评教等方式,评价内容既包括教学,也包括教师科研、实践能力、育人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吸收了多位有心理学应用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来充实师资队伍,他们广泛分布于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心理咨询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通过专业讲座、心理沙龙和专题讨论会等形式服务于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提升,并开阔了专业视野。

四、总结

心理学专业是一个新兴而前景广阔的本科专业,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实践人才,在专业建设中,我们结合自身与当地发展实际和教育部颁布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将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为“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针对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科学,课程零散、庞杂、课程衔接不连贯,课程间整合混乱、课程内容陈旧,讲授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基于专业建设的行动研究,提出心理学专业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的建构设想及其内涵的六个方面,并就相应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随着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也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较高水平,广泛分布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市场营销、用户体验、心理咨询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司法与犯罪行为矫正等领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较高。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共计50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通过四年系统的专业学习,绝大多数毕业生获得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家庭婚姻治疗师以及育儿师等岗位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并具备相应方向的专业操作技能。通过十余年不断积极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学科建设,凝练学术方向,打造优势特色,已初步将心理学本科专业建设成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层次较高的专业学科。

参考文献

[1]高立群,彭聃龄. 21 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5).

[2]莫 雷.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2).

[3]李国强,王旭红. 应用心理学业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的建构初探[J]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2) .

[4]辛 勇.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4).

篇8

在此,为更好的促进自己的工作,增强自己工作的理论支持,针对实际操作中教育改造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调查,写出此文。

教育工作在改造罪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着“治本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如何顺应形势需要,充分发挥我们监管干警只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切实问题。几年来,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监狱实际工作,我们在罪犯的入监教育、技术教育及顽危犯转化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有益进展,并总结出如下几个问题:

一、当前教育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改造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

教育同监管、劳动并驱被监狱法确定为改造罪犯的3大基本手段[1]。教育改造手段的主体地位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之后,由于受监狱经济困难和监管形势严峻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教育改造工作的法定原则和主体地位被其它工作所削弱,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教育观念滞后,对押犯构成的新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

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相应变化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和部分人民警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思想上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强,习惯用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开展教育工作,对“严打”后涉黑、涉毒、涉枪和“”类罪犯增多的趋势认识不足,致使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和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不佳。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干警从传统型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应对押犯构成的新情况,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上下功夫。

(三)注重形式,轻视内容,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目前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考核机制缺乏活力,考核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只注重结果的考核,忽视教育过程的量化考核,与实际工作衔接不紧,形成了“数字”教育、“形式”教育。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考核方式制约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重入监教育,轻出监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

对罪犯进行人监教育和出监教育是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两道程序,二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我狱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对新收押犯的人监教育重视程度较高,认为这是稳定监管秩序的有力措施。所以教育时间、教育内容能够予以保证,罪犯通过两个月的入监教育,经考核达标后方可分流到其它监狱。而出监教育由于主观上认为罪犯即将回归社会,教育强度相对减弱,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在出监教育中缺少罪犯由“监狱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再社会回归教育、再就业指导和遵纪守法教育[2]。

(五)重视监管,轻视教育,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部分人民警察在治标与治本的问题上思路不清,不能正确地处理好监管稳定与教育改造的关系,认为只要监管不出现事故,教育改造工作只是监管工作的配角。为了稳定抓监管,忽视了教育工作的长效治本功能,因此,分析研究监管安全多,制定针对性施教措施少,使短期的稳定蒙蔽了人民警察的视线,导致狱内犯情动态复杂,长此以往,给狱内秩序稳定埋下了潜在的隐患。标本兼治才是确保监管秩序稳定、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治本之策。

(六)人民警察素质与提高改造质量不相适应的矛盾

近年来,我狱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通过种种手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面对押犯构成的新情况、新特点的变化,在施教方法和手段上还相对滞后,尤其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全力维护监管秩序稳定工作上,加大了工防范工作力度,采取死看死守的方法,换来了暂时的稳定,但对深层次的犯情动态了解甚少,,不愿意在教育改造工作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存在着以管代教,以罚代教的现象。工作仅满足于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对于改造好的问题,缺少研究,仍延续过去经验型的教育方法,对“严打”后“三涉犯”和“”类罪犯增多的趋势缺乏应对施教措施,使教育改造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教育改造工作现状,科学地认识罪犯,有利于我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与时俱进,应对挑战;有利于教育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谋创新、求发展,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上下功夫,求实效。

二、教育改造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后,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激烈碰撞,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矛盾错综复杂,所有这些将会对监狱工作,特别是执法和教育改造工作产生影响,提出更多的新课题。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将是困难与希望同存,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们工作所面临的机遇是:一、依法治监,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有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二、多年来困扰监狱工作的经济困难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有利于教育改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三是社会各界对监狱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有利于教育改造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四、近年来,监狱系统以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为动力,加大监管设施的投入,使狱内监管秩序保持了相对稳定,为强化教育改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在多年教育改造罪犯的具体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方法。

面临的挑战有:一、人权斗争的挑战。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借所谓“人权”对我国监狱及劳教系统进行大肆攻击,把监狱工作推向了国际人权斗争的最前沿;二、监狱执法环境面临的挑战。监狱法颁布实施近8年来,与监狱法配套的实施细则仍未出台,致使目前监狱法制体系仍很不健全,存在着滞后现象,执法“盲区”和操作“空白点”还很多,监狱法的许多条文比较简单,原则性较强,不易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三、各种新类型烦犯罪逐年增加;“三涉”犯(涉毒、涉黑、涉枪)、“高智能”犯和“”类罪犯等投入监狱改造后,使押犯构成更趋复杂化,加大了教育改造工作的难度。

为此,作为新时代的监狱人民警察,我们必须不断的认真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特点,采取新的对策,以提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三、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应采取的对策

(一)树立教育为本观念,确保教育改造的主体地位

现代行刑制度已不再是单纯地对罪犯实施惩罚,而是在惩罚的基础上,矫正罪犯的犯罪思想和行为。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作为监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监狱工作的特色。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从教育人手,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

我狱各个时期党委均十分重视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并通过研究、实施、再研究的方法,不断实践,对教育改造工作做出了科学定位,并不断根据形势进行更新,使教育改造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了投入力度,充实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造工作基础设施,是监狱整体教育改造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观[3]。

(二)积极探索三大基本教育手段在改造罪犯中的最佳结合点

改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监狱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改造罪犯三大基本手段,为此,我们应当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把改造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以实现对罪犯改造的最佳效果。狱政管理、劳动改造如果不能与教育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只强调狱政管理或劳动改造,就难以发挥教育改造攻心治本的作用。因此,在对罪犯的改造过程中,必须寻找手段共同发挥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综合发挥改造罪犯的积极作用,共同实现改造工作目标。

(三)建立科学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价标准

为适应监狱工作发展的需要,推动教育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提高改造质量,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束缚,探索出一条能够把教育内容、方法等有机结合,具有方法新颖、手段灵活、考核标准科学的教育改造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教育工作的深化和发展。首先,依据监狱法“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总体改造质量标准,作为建立罪犯改造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其次,在总体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分押标准,建立类别标准,对不同年龄、不同性质类型的罪犯,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可建立成年犯改造质量标准、未成年犯改造质量标准、暴力型罪犯改造质量标准、财产型罪犯改造质量标准和欲型罪犯改造质量标准。最后,建立个体改造质量标准,在总体标准和类别标准的指导下,根据罪犯个体的不同情况,刑期长短、行为、恶习、心理状况等,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建立罪犯改造质量标准的目的是对罪犯改造全过程进行综合考核,对提高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配合社会搞好接茬帮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树立科技兴教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改造科技含量

随着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发挥科技手段在教育改造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

针对此特点,我狱本着向科技兴教要质量的指导思想,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购置一批电脑组建自己的电化教育系统,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使人民警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罪犯的教育之中,弥补师资力量紧张的矛盾,实现政治、文化、技术教学时间和内容的统一,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建立了由专人负责的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使罪犯能够及时得到心理上的帮助。三是实现全狱教育改造工作微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育改造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向科技兴教要管理、要效益、要质量的目的,现已将微机普及到各个职能科室中去。

(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改造的有效载体

教育改造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改造方法的多样性,根据押犯构成的新情况,积极探索教育改造的有效载体是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重要环节。我狱教育改造工作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有效载体,实施了“三大工程”建设:

一是加强了监区文化建设工程。围绕以先进的文化为导向,以弘扬改造正气为主旋律,积极构建富有监狱特点又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监区文化环境,与图书馆联合建立了“狱内图书馆”,方便罪犯学习文化、了解外面的社会,并经常开展“监区文化”活动。围绕用正确思想教育人,用优秀文化引导人,用良好的精神激励人,抢占教育工作的制高点。

二是实施了罪犯法律援助工程,会同当地检察院和律师协会,成立了维护罪犯合法权益中心,对罪犯开展了法律咨询、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解决了个别罪犯捕前未果的债权债务纠纷,服刑期间的家庭婚姻、财产继承、子女抚养等各种实际问题,稳定了罪犯改造情绪,做到了防患未然、教育于先,化解了诱发各类监管事故的苗头。

三是实施了关注弱势群体的帮扶工程。针对近年来外省籍犯增多,“三无”罪犯增多,家庭发生变化的罪犯增多的趋势,为了缓解罪犯在服刑期间来自外界的压力,对特别困难的服刑人员和子女,建立了帮扶解困救助基金,许多干警自己出钱为一些特困罪犯家里汇款,解决其子女就学、家属就医等困难的事情也层出不穷,对激励罪犯改造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六)因势而变,完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社会化程度

在对我狱押犯情况的调查时,我有如下认识,一是新形势下押犯中财产型犯罪呈上升趋势,团伙犯罪数量不断增多,累犯、二宫、三宫甚至四宫罪犯不断增加,罪犯趋于低龄化,文化程度偏低。二是流窜犯、“三涉犯”和“”类罪犯是监狱收押新的特点。

因此,适应押犯不断变化的新特点,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开展教育改造工作已是当务之急。

对此,我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首先仍要突出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地位,解决罪犯的认罪服法问题。其次,文化、技术教育充分借助了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的教育格局,提高办学档次和质量,使罪犯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为回归社会择业,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创造条件。为鼓励罪犯自学成材,经与教委协商,我狱现已有数名自学考试“特殊考生”,目前已有多人参加了自学考试;职业技术教育开办了厨师班、计算机应用、家禽养殖等几个职业技术教育班,目前已有数百人获得了毕业证书。探索了监狱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联合办学的有益尝试。

(七)完善监狱自身软硬件的建设发展

近年来,为确保监管秩序的正常稳定,改善罪犯改造环境,我狱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斥资数万,对我狱的大门、围墙、电网进行了加固改造,对监管死角进行了清查,查缺堵漏,至今无一起事故发生,将隐患消除于未然。同时,对罪犯大伙房进行卫生清理,强调伙房罪犯要保证自身清洁卫生,刀具要严格存放;对医务室医疗器具进行更新,定期对罪犯进行体检,确保了罪犯的监狱改造是仍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使罪犯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八)在上级管理机关领导下,积极贯彻国家出台的各项新的政策、方针方法,实现人性化改造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监狱的监管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作为上级领导机关政策方针的直接执行者,我狱在深入研究体会上级机关各项政策方针,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制定出可执行方案,下发各职能科室及监区实施,如已实行了很久的亲情电话、亲属会餐、鸳鸯房等,很好的推动了新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又不失对罪犯的人性化管理。

除上述以外,我认为,在继续抓好常规教育之外,我们还应抓好以下的一些工作,比如说经常性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将认真改造的思想形成一种思想定式,促使罪犯自觉、自主改造;开展文明监区、优秀罪犯评比活动;在罪犯中设立耳目,及时掌握敌情动态,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等,以更好的促进教育改造工作的进行。

总之,教育改造工作在新形势下要发挥好“改造人”的治本功能,必须树立教育为本的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求实的态度,推进教育改造工作不断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向教育改造要质量就会变为现实。

注释:

[1]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是刑罚执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是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重要体现,贯穿于监狱工作的全过程。

[2]劳改机关不是采取粗暴的强迫手段,而是反复对罪犯进行从事生产劳动意义的教育,说明鄙视劳动的可耻,并在劳动的安排上,从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始,逐渐使他们提高对劳动的认识,培养对劳动的兴趣,从而逐渐过渡到自觉参加劳动改造

[3]把劳动作为对罪犯进行改造的一种手段,是世界许多国家通常的做法。许多国家的法律以及联合国的文件都对组织囚犯从事生产劳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应当根据罪犯的犯罪类型、犯罪原因、恶性程度及其思想、行为、心理特征,坚持因人施教、以理服人、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

[5]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主要包括:入监教育;个别教育;思想、文化、技术教育;监区文化建设;社会帮教;心理矫治;评选罪犯改造积极分子;出监教育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第3卷)

[2]《现代教育改造论》,《中国监狱学刊》5/2001

[3]盛国君《试论如何进行教育改造创新》,《监狱工作研究》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