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教育案例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谈点体会.

一、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因素

1.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板书,让学生做好记录,再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给学生传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物理学科有许多难懂的知识,有些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深层次地理解,打击了学生的信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的理解粗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有可无.

2.情境教学观念不明确与案例选择不当.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有些教师开始认同情境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由于对情境教学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情境教学的意图.情境教学注重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繁杂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简易,降低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如果目标不明确,就很难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正确选取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可以将富有趣味性的一些小故事导入其中,因为初中生往往对于故事都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的选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基础划定一个适合的范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烦躁的心理情绪的改变,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玩乐设施跷跷板切入.对于这一设施,学生都很熟悉.同时,学生都很惊讶,原来自己小时候玩的设施包含了杠杆原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生活实例的同时,教师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的运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策略

案例分析,就是对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讲述.对于案例的有效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在教学课标规定的范畴之内细心筛选,从中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理解、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有利于案例的筛选.案例展示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并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黄永辉 单位:江苏南通市启东南苑中学

参考文献:

篇2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一般是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概括归纳出来的。物理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若能正确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隐藏着危险性,如,发生触电、爆炸、灼伤、割伤等事故,如何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下面列举初中物理几个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关于对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的安全考虑。选择实验装置时首先应该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安全因素。如,当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把试管的口无意间对准到某个同学的脸部,当加热到一定时间后就可能发生意外,塞子飞出去同时伴随着一些沸水也飞了出去,由于试管口对准了学生的脸部所以热水就可能把学生的脸烫了。根据安全要求,我们在做此实验时,必须使试管的口对准到没有学生的方向,这样塞子飞出去时塞子和热水就不会喷到学生的身上而造成伤害。(当然试管的口也不能准教师)为了安全后来将此实验改为用电子火花发生器的点火爆炸实验:本实验的安全之处在于其使用塑料盒及塑料盖而不允许使用玻璃瓶,防止玻璃瓶爆炸伤害学生或教师引起安全事故。

2.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实验的安全考虑。(1)人身安全,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操作规范,防止安全事故的关键是教师预先插好学生电源的插座,严禁学生随意拔下,教师及时控制好操作台的总开关。(2)设备安全(电表安全)首先选择好学生电源中电压的挡位,然后再考虑电表的量程,电表的量程一定要大于该用电器对应的额定值,从安全使用的角度来说,尽可能选用大量程。

3.酒精灯使用的安全考虑。酒精灯使用在热学实验中广泛存在,酒精灯使用前首先让学生学会正确安全地使用酒精灯:不能在点燃时添加酒精,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关于为什么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比较难理解,甚至有同学试验过,我们的确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所以经常有同学提出这个问题。这里可能形成的现象称为“火雨”,是由于酒精灯内的酒精蒸汽过多,在气流的带动下,酒精蒸汽向上流动,同时在酒精灯外的空气带着火星流入,形成急速燃烧,造成了这个现象。“火雨”现象在酒精灯内的酒精较少的时候比较容易形成,所以学生不要去吹灭酒精灯,而应该使用灯帽。

二、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物理知识与安全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章节知识与安全有关,下面列举初中物理中的几个与安全问题有关的知识点。

1.安全用电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电学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日常用电安全教育,学生通过电学的学习,认识到电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同样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在讲解安全用电常识时,讲述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30mA时,会使人感到剧痛甚至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电流超过100mA时,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使人呼吸窒息,心跳停止而死亡这一知识时,教育学生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用电器的绝缘部分等。

2.在惯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系安全带已经成为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之后的交通事故“第三杀手”。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由于惯性,人会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如果不系安全带是很危险的事情。安全带的使用就是防止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在发生事故时减轻受伤程度。

3.流体的压强规律是: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当人站在铁路旁时,火车高速驶过,火车两侧的气体流速会比稍远处大得多,压强就小得多,也就是人靠近火车的一侧空气压强比外侧小,气体会由压强大的地方移动到压强小的地方,由于速度差很多,压强也差得多,气体移动就比较快,人在气体移动中就感觉被“吸向”火车。所以火车站和地铁站的站台上要画白(黄)色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之外等车才能保证安全。

篇3

情景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或协助学生以戏剧小品的形式,生动再现课文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资料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并乐于体验,创造性地体验,才能真正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的时候,就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所在。而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初中生生源优异,普遍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表现欲旺盛、参与活动的意识浓厚,同时也极富娱乐精神。课堂情景剧教学法就是学生能够运用且乐于运用的有效建构方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情景剧,防止情景剧流于形式,让情景剧真正为课堂、为学生服务呢?笔者结合七年级上册“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尝试。

2 案例描述

2.1 片断1

“病毒的发现”情景剧:剧中角色有伊万诺夫斯基(科学家)、农夫、助手。剧情大致如下:心急如焚的农夫拿着生病的烟叶请伊万诺夫斯基帮忙,伊万诺夫斯基看到病烟叶之后产生疑虑:“难道是由细菌引起?”于是叫助手将病烟叶捣成汁并用细菌过滤器过滤,然后注射到正常烟叶中,几天后正常烟叶生病了,伊万诺夫斯基产生了疑问:“这是怎么回事?不是用细菌过滤器过滤了吗?”最后以伊万诺夫斯基将这个问题抛给现场学生为结尾。

“病毒的发现”这一环节,教科书的介绍比较简单,而这个过程在病毒的研究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必要进行适当补充。学生精彩的表演让这一环节更显丰满生动,课堂上不时传来的笑声足以说明情景剧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而表演者对于细节的刻画和剧中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更能体会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也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最终以问题为结尾,又使得情景剧不仅仅是停留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层面,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思维,升华了情景教学的内在意义。

2.2 片断2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情景剧:剧中角色有大肠杆菌、噬菌体、非典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剧中将病毒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的关系比喻成衣服和身体的关系,将病毒寄生的细胞比喻成居住的房子。通过病毒三兄弟的自我介绍和互相吹捧、挤兑,将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种类等知识点生动直观展现。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其中的知识联系紧密,层次清晰,但内容比较抽象。改编成情景剧之后,通过学生生动夸张的演绎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有趣。此外,初中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一环节距离前一个情景剧大约间隔了15 min,在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将要下降时再度出现情景剧,毫不费劲地将学生即将偏离的焦点拉回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从学生兴致勃勃的样子和练习的完成效果,可以看出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了重点。

3 案例反思

从这两个情景剧可以看出,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情景剧不仅让课本知识更立体生动,提高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兴趣,同时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3.1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是情景剧实施的关键

克伯屈指出“要给年幼儿童提供足够的自由和机会,让儿童在教师明智的引导与管理之下练习发自内心地自己确立目标和选择目标,练习自己订出计划、执行计划、作出判断和评价”。编写剧本是情景剧实施的必要前提,教师和学生谁编写更合适呢?平日的师生互动已经让笔者领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欲望。虽然学生缺乏相应的情景剧编写与组织排演的能力,教师不能因此而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因为情景剧的编写、排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讨,独立于教师之外的一个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因此让学生编写剧本,这样既符合新教育理念也能锻炼学生对资料的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具体步骤如下:(1) 全班范围招编剧;(2) 布置编剧熟读课本;(3) 考察编剧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4) 把两个情景剧的具体要求告诉编剧;(5) 编剧上网查找资料并完成剧本的编写;(6) 完善修改剧本。

而在演员的选择方面按照自愿的原则。因为初中生大多渴望被关注,但当同学都将焦点集中在他身上时,往往会感到紧张甚至不知所措。课堂情景剧的参演者一般只有寥寥几人,纵目睽睽下的表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大考验,有勇气报名的学生至少说明自信和对此事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在角色确定方面主要根据个人意愿并结合学生们的推荐。此外,在排练时小演员们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剧本更生活化,把一些时髦用语串入其中,还制作了小道具比如头饰、卡片等,靠每个人不断努力、不断完善才有了最终的情景剧。

3.2 教师的指导是情景剧实施的助力

克伯屈还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利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动机,决定目的的选择,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教材等;此外,教师要从旁予以不断的鼓励,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诚和兴趣、减少学生们的学习挫折到最低的程度”。在剧本编写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怎样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首先,教师要选好适合编写成情景剧的内容,要构思好这一环节要体现哪些知识点。课本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或有必要改编成情景剧,情景剧要为整节课服务,比如它可以是导入部分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是用来突破重难点,而当教师确定大方向后,学生在编写剧本时目的性更明确,自然事半功倍。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善情景剧,尽可能通过排演加以点拨,及时改进不足之处。有的学生的表演经历并不少,对于表演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采纳表演者的合理建议,并及时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有时候难免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太过了,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醒点拨,避免情景剧变成闹剧。

此外,教师要给表演者充分鼓励。一方面要调动全场气氛,给表演者带来更多的表演激情,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灵活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准备,尤其要照顾好表演者的感受,给予充分的肯定,避免学生因紧张等因素造成表演不当而产生负面情绪,处理不妥当很可能给今后的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3.3 师生共同发展是情景剧实施的结果

克伯屈主张“教育属于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教育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生生硬的知识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悟。在编排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编写剧本、角色扮演、制作道具等,体验了表演的乐趣,发展了动手能力、创造力及独立思考能力、论辩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等。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有用的知识,还有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作用。不仅如此,教师从中也是受益良多。当然,不可否认辩论、情景剧表演等这些热闹的教学方法确实耗时耗力,这种“消耗”值不值得呢?确实,课改至今大量以小组讨论、两队辩论、情景表演、成果汇报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比比皆是,人们开始怀念返璞归真的课堂,而且只要是出现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活动,总感觉在作秀。但从这次亲身尝试中笔者的感受是:这种“消耗”是值得的。具体如下:

(1) 排演节目是一次很好的师生互动,不仅增加彼此的感情,教师还深入了解了当下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喜好,对今后的教学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2) 在编剧、排练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相信经过这次磨练,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3) 课后有的学生向教师索要表演时的录像,有的学生问什么时候还能演。相信这次愉快的经历会成为他们青春岁月中美好的一页。若干年后当他们打开电脑回忆曾经青涩的表演时,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研究

物理作为初中生必学的自然学科,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科学性,物理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了解自然规律的平台,并且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解,帮助他们熟悉自然界中某些事物发展的本质,并理解一些现象的科学内涵(例如雷电的形成、电流的形成、人体的静电现象等)。正是因为物理严谨的科学性,使学生们接触它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些困难,比如对有些现象的解释太抽象,并且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都是以老师授课为主,老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只一味的向同学们简单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课堂的灵活性,导致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漏洞。因此,借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平台,老师应该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1.结合案例分析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案例一——力学

力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最基本的章节,它是带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开篇之章,因此力学知识授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也会奠定学生们对物理印象基础。在我国几乎所有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物理老师在讲授力学这一章时也是这样,缺乏和学生的交流,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不了主体作用,并且物理是一门相当乏味的自然科学学科,因此,许多学生在接收物理知识时都存有被动心理,有的也只是为了完成学业的需要,并没有真正的去好好掌握。

1.2案例二——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章就是《欧姆定律》,它作为初中物理课程中最基础的知识章节,影响着许许多多初学者对物理课程的印象以及日后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在讲授该章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而不是一股脑的把所有知识概念都讲完。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物理老师在讲授这一节时一般都是先把需要解释的概念给学生讲解一下,然后把这一章节涉及到的公式(主要是I=U/R)在例题中给同学们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如果不是天生对物理充满兴趣的人在听起来时都会觉得很无聊。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章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留的作业题也是抄别人的,使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教学任务也几乎不能按时完成。

1.3案例三——物理实验课

物理实验课是带领学生走入物理世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教学资金的缺乏,许多初中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这一门课程,或者是开设了这一门课程,却因为缺乏实验道具和器材,而从未真正上过。这种教学漏洞的出现,损失了教育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机会,由于物理知识大多数都十分抽象,初中生基本上无法从理论课上真正搞懂那些知识,而又没有最直观的教学实验来演示,错失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最佳机会。

2.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2.1消除力学知识的学习障碍

由于力学知识是物理课程最基本的入门知识,因此学好它对学好物理课程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是一个人学生生涯中最容易对事物充满好奇的时间段,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引入物理的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问,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在上课时带一个苹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实的体验万有引力;在讲授自由落体的知识时,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用自己的笔、纸片等来感受自由落体的妙处;在讲力是相互的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报名来前台互相感受一下;在讲摩擦力时借助实验道具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等。

2.2学习欧姆定律的有效途径

其实要想有效的学习欧姆定律,在老师授完理论课的基础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设这一章节的实验课。欧姆定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体、导体的电阻不是一成不变的、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的推广式不同。

这些有关电路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讲解上是十分抽象的,教师只有亲自带领学生,让学生们在实验课中自己动手,体验欧姆定律的实验表现,才能使他们把这些知识真正掌握,否则即使他们掌握了理论要点,也无法真正的与实际相结合。

2.3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

其实以上方法适用于所有物理章节的学习,实验课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课程不能忽视。随着科技的发达,多媒体教学方式也逐渐引入了物理教学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施,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种学习知识的新鲜感,PPT上鲜活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学视频等内容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学生们对物理课程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在多媒体中得以具象化。

此外,改变教学最根本的方式是增加教师授课的趣味性,一个幽默的物理教师和一个死板的物理教师教学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改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从自身寻找问题,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不仅要把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还要让他们能够接受并且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逐渐走进了千千万万的大中小学校,因此,物理老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来使枯燥的物理知识多彩化。此外物理课程中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实验课程,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物理世界的多姿多彩,培养他们不断探索科学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红岩.《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与分析》.教学实践,2012

[2]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新课程·中学,2010年9月8日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法;观察情境;动手实践

一、引言

生活化教法,是国内外很多知名教育专家提倡的科学教学方法,例如:我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便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主张,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样的过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有意义”,国外知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论,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法对于帮助学生快速接受看似深奥的物理理论知识,体验物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最终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法实践案例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在点滴观察中总结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观察对于学生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与水对于植物不可缺少一样。”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法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谨记上述教育金句,以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教学用具,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观察情境,让学生通过自我的观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内涵,并从中总结出有益于自身学习的内容。例如,在教授“透镜光学知识”相关内容时我便采用了上述教学思想设计教学过程,具体的教学流程为:首先,我拿出了三个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光学设备,分别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并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为他们安排不同的观察任务,要求他们通过观察总结各用具内涵的透镜原理。其次,各小组在我安排的观察情境下依据流程进行观察实践:小组1的任务为观察照相机的透镜原理,通过观察动手他们逐渐总结出一些有益的内容,如: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上的像比物体要小;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在大于2倍焦距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像……与此同时小组2和小组3也在我的安排下进行着高效的观察探究,并陆续总结出了一些有用的知识点。最后,我将各小组通过观察总结而成的内容进行汇总,在黑板上写出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透镜光学原理,并指出: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光学设备,只有熟悉并掌握了他们的光学原理,才能够为更好、更准确地应用它们奠定基础。我的一席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加深了同学们对物理知识与生活应用之间密切关联性的认同。

(二)开展生活化实践,在动手实践中探究物理是一门动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引入生活化教学思想组织初中物理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悟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应用的关联性,以实现学以致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也常常以课本知识为依托,构建一些生活化的动手实践情境,给予学生提供充足的生活化动手实践机会。例如,在“家庭电路”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我便采用了上述教学思想,设计相应的生活化动手实践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我借助multisim电路模拟软件绘制了几个常见的家庭电路图,包含:白炽灯开关电路图、家用三相电路图、电能表电路图、家庭电路保护装置图等,由于multisim软件具有模拟电路工作功能,同时内涵丰富的虚拟电表,如:电压表、电流表等电路仪器,因此我可以借助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模拟仿真这些常见家庭电路的工作效果,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家用电路工作的初级认知。其次,我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家庭电路模拟板以及所需的用具,如:导线、灯泡、开关、电压表、电流表、保险丝、插座等,要求他们根据我之前出示的家庭电路模拟仿真图动手搭建实物电路,由于出示的电路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因此大家搭建起来兴趣十足,我则在一旁进行技术指导,帮大家解决一些实践上的小问题。最后,当所有小组的动手实践作品完成后,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各小组将成品的运行效果展示出来,以便进行对比总结,同时进行点题:家用电路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电路形式,只有学好物理知识,熟悉并掌握家用电路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够为熟练使用它们奠定基础。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法优化展望

(一)教法:不拘一格,多元创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法是一种宏观上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执行中还需要各级中学物理教师本着不拘一格,多元创新的原则,在实践摸索中不断开创出一些更新更好的教学模式,例如:将生活化教法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互联网+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分依托网络信息元素给物理教学带去更先进的内容,创设O2O物理教学、社交无缝化物理教学等,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幅度提升物理教学的时代感和创新性,为学生提供别具一格的物理学习体验。总而言之,以生活化为基础不断创新教学的形式,理应成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法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教材:校本编订,适应学情开展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还应注重教学与学情、生情和教情互相适应,多采用校本化教材、教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以求使整个教学的内容能够更接地气,让学生更快速地适应。本文所列举的两个案例,分别采用了观察法和实践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以生活化为思想设计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学情,以更为校本化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组织课堂实践,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议各级学校物理教师在今后教学实践中,编订校本化的物理生活化教学手册,在充分调研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并组织教学流程,以使整个教学更为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李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164-166.

[2]钟祖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15,(19):64-65.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策略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要在物理基本理论、专业基础方面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反思。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篇7

关键词:生活实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23-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下,教育教学发展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初中物理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旨在教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展的现状看,虽然较以往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阻碍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就目前我国初中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分析,希望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初中物理结合生活实际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生硬的讲述物理知识,很少让学生进行生活思考。初中物理课本中涉及到生活的案例比较少,这样学生只是将物理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与生活实际联系不起来,让物理成为了理论上的学科。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物理教学的目标,因此新课标提倡进行物理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实际的经验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的生活应用能力。物理是一门建立在生活和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物理的本质通常被忽略。而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就可以给教师和学生很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合理的生活中学习物理,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提高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初中物理很多知识都是表面上的,在生活中通常都能够发现相关的应用案例,这样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做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设良好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生活学习物理,改变了原来死记硬背物理公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在生活经验中总结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物理素养.贴近生活,能够给学生良好的思维发展空间,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都开拓视野,更好地享受物理教学过程。

2.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经常组织实验教学,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液体的压强"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学目标就是初步了解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之后理解生活中出现的相关现。为此,在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为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相关实验,让学生展开全面的学习。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清水、有颜色的水进行实验设"清水变色",因为无法确定是否可以演示成功,教师可以进行多次尝试,将两个吸管改成较细的三通管,之后逐渐加大流速,将清水与有颜色水进行混合,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清水在混合之后,就会发生颜色变化,这样就表示实验成功。通过这一实验的演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清水变色现象非常好奇,进而展开探究,也就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说明,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生活实际现象进行充分的利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创设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情境,采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理学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认真思考和探究,从而系统梳理已掌握的物理学知识。

2.3 重视实验器材选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选用一些学生没有见过,或者非常复杂的器材,尽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器材陌生,导致学生操作不熟练,经常出现一些错误操作,这样不仅会影响实验结果,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选用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亲切感,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操作,在确保实验结果准确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有关压强知识的时候,一些大型器材无法搬到教室,加之实验课时较少,并不能完全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实验,如铅笔、尺子等,通过受力面积的不同,感受压强变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还可以做到物尽其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物体还可以做哪些实验,逐渐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入社会"的理念得到了广泛推广,并且为学生创设一个亲切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创新能力,成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慎重选择实验器材,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

结语:在物理实验课堂上,重视对实验的设计,让学生有一定的余地来思考和体验,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中最基本、最本质的方面,联系生活实际,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闫明光.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2:4-5.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全国上上下下、许许多多的初级中学也进行了教学的改革。物理教学是初中教育中基础性的一环,也受到了这种趋势的影响。但是,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许多课堂中情况创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要继续深化初中教育改革,就必须认真研究这些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基本理论

情境创设理论是随着近现代心理科学和认知科学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中,教师有目的的结合书本上特定的知识内容,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一定的大纲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创设的一定的富有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方法[1]。

二、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不足

(一)形式化的现象普遍存在

就目前来说,经过调查后我们发现,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学校也只是为了完成上面的考核任务,而简单的将情景教学布置下去,没有真正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总结原因,还是归根于许多的学校没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只是片面的追求分数的最大化,而且情境创设教学法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支持,这也是许多初中没有能够实现的;第二,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创设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但是我们的教师往往只是机械化的执行任务,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导致情境创设一直停留在形式层面,没有深入实质[2]。

(二)教师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

情境创设对于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但是,反思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情境创设教学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个是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城市初中物理教师的能力相对比较足,而且接受的后天培训也比较多,相比于城市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的能力则相对不足,而且很多学校也没有重视对教师情境创设能力的培养;另外一个两极分化,就是年轻的教师相对而言接受情境创设教育理论的能力比较强,往往能够针对物理教学课堂进行设计,但是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由于在多年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所以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情境创设教学理论[3]。

三、提高情境创设能力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情境创设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地位,努力促使学生成为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生的热情,在情境中提高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把握。比如说在讲授液体压强的课程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准备一个开有孔洞的塑料瓶,让学生分别将塑料瓶划分出几个不同的等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在不同刻度线的时候,塑料瓶孔洞能够出水的最大距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直接形成深度越大、压强越大的基本物理观念。

(二)要综合考虑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差距,会在知识的接受方面体现出一点差异,这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在情境创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促使全部的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4]。根据以往的经验显示,很多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足,往往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就开始心不在焉,往往没有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努力的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在小组中促使学生进行互相学习。

(三)要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创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现象的热情以及一种追求真理的态度。因此,在情境创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结束语

根据研究显示,随着新方法的提出和教师队伍的不断年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越来越大,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为我国的初中物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取得的效果也不错。我们必须不断深入研究,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将情景创设不断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参考文献:

[1]纪媛.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150

[2]李琛.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07-108

[3]纪媛.浅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35-136

篇9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对策

一、初二物理教学中起始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育中,起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技能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起始教学实质上是学生成长环境的一种直接体现和反应,学生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接受到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反应,这种教育能使学生获得不同来源的信心。初始教学能力水平较高,通常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获得较多的资讯,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给其未来的发展和教育奠定最稳固的基础。

二、初二物理教学中的起始教学

1.利用实验提升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学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物理实验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是物理初始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物理初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实施物理初始教学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意识、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导向。

例如,“探究气体液化方法”的演示实验,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再推压活塞又看到液态的乙醚。如果缺少这一实验,学生很难想到使气体液化的另外一种方法,但经过亲眼观察后,他们知道压缩是使气体液化的另外一种方法。又如,演示实验:用漏斗吹乒乓球(此实验为了成功,乒乓球开始一定要紧贴漏斗,吹气时,必须是一口气用力往下吹),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地认为肯定是乒乓球会掉下来,但通过实验结果,见到的是乒乓球不但没掉下来,反而越吹越紧贴漏斗。以上这些实验自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能在学生大脑中留下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学生是带着盎然的兴趣和一个个的“为什么”进入物理学习之中,必会自然而轻松地学好物理。

物理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特别多,记忆量大。实际上这些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大大增强。而且学生所掌握的新知识以及技能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更有利于充实和完善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生活化的情境设置

一定程度上来说,物理知识不是新知识,而是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凝聚。在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知识的体现,但是学生没有观察和留意到,他们已经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我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边事物,对生活中的物理形成敏锐的感知,探求这个世界物理存在的点滴印记。

在“速度”这一节课程中,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案例。例如,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栏金牌,成绩是12.91s,当时他的速度是多少?同学们上学骑自行车的速度一般是15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物理知识是对生活经验的重新解释,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层面,形成一定的规律性,教学的目标就在于使学生充分掌握其规律性。如果教师单纯讲授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不容易掌握,甚至心生厌倦和反感。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来源,从教材中找寻理论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三、建议

在初中物理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二物理教学中重视起始教学对于初中物理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在初中物理教育发展中实现环境的创设,是当前初中物理发展的重要

课题。

1.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起始教育是为了形成一个“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要达到起始教育的最终目的,需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首先就要确立制度化管理模式。起始教育提倡多样化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课和实践课,而有些教师片面注重形式,忽略了教学的实质内容。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过于注重形式的教学造成课堂上“忙而不优”,师生忙着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有了氛围,却缺少了教学的内涵,片面追求形式的课堂效果是较低的。

2.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的发展对各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仅要培养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人才,而且需要培养学生有正义感、道德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的品质。面对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品德修养逐渐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备考能力,注重各个阶段学校的升学率,限制了学生起始教育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部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按照“四有”标准培养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先成“人”,再成“才”,为未来自身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时候,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变革固有的教学体系,注重起始教学,这才是实现初中物理教W不断发展的动力。做好起始教学,才能满足初中教育发展的目标和需求,培养优质的人才,体现初中教育的优势和特点。

参考文献:

[1]白颖超.物理实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11).

[2]任海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

篇10

“形同质异”与“形异质同”

带电体的电势及场强求解方法

几个易混的条件模型辨析

静电场中的“像电荷”及其应用

让“互联网+”走进物理课堂教学

奇妙的“水上升”趣味实验探究

巧用临界态判断连接体运动性质

高考题中的板块模型欣赏

一道电路动态分析题的三种解法

2015年高考试题中的叠加电场例析

关于电磁感应中金属棒运动位移题析

介绍一种指针平移磁电式电流表

初中物理中“短路”教学探讨

有关传送带问题的创新题型赏析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初探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探

略论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策略

浅析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变化问题

从“圆锥摆”到“瓦特速度调节器”

传送带模型中摩擦力的突变问题探讨

关于热机模拟实验的探究和改进

利用DIS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例谈定值电阻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

灵活构建物理图像巧妙解决力学问题

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命制电磁感应习题应注意题设条件的自洽性

PCK观照下的高中物理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比较法在“变压器”教学中应用初探

江苏物理高考实验试题研究及教学建议

运用“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思维

从几道中考物理题谈实验探究题教学

探究“微视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例谈利用微型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活问题导学在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初探

提高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基于“微探究”的《电场线》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初探

以地球为参考系下太阳系各行星运动轨迹的探讨

用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初探

实验和理论相结合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特点

亲历发现感悟科学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基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初中物理命题初探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的运用

半偏法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实验系统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