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

篇1

摘要:焦虑问题是现代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心理咨询在解决焦虑问题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各种的咨询观之间差异很大,本文以“考试焦虑”为例,简要分析各种咨询观的异同,并做出比较。

关键词:焦虑 咨询观 精神分析

现代社会所取得的成就是前人难以想象的,这主要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日新月异。但是在精神生活方面,我们无时无刻不背负着因为物质生活而付出的代价。

一、焦虑成为当代主要心理问题

焦虑是当代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它出现的广泛性,以及它会作为许多心理问题的并发症状出现。

由于预期到即将面临的不良处境而表现出的紧张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应激现象,但如果表现为持续性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并且伴有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临床表现,那么这便是焦虑的典型表现。

焦虑的原因,主要是焦虑者将一个正确的感觉歪曲了。焦虑是关乎我们将来的事情,是有关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也是关乎我们无法确知的事情。比如考试焦虑,学生担忧的是即将到来的考试,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是考生无法左右的,因此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再次,考试是即将到来的,所以我们无法知道考试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即“无法确知”的。然而,学生对于考试,能做的其实很多,但是焦虑让他们将自己的精力过度集中于了考试的本身,而忘记了“积极备考”、“认真复习”、“充满自信”等。

二、应对焦虑问题的多种咨询观

首先是行为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的着眼点在于改变引起焦虑心理的行为。斯金纳认为:“当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强化时,便会引起焦虑。”1以考试焦虑为例,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焦虑是因为“答题”这一行为,没有得到“完成题目”这一强化所致。

因为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心理问题,行为主义学派主要是通过纠正、再训练错误的行为来解决心理问题。所以,行为主义学派的咨询取向是教会来访者放松的技能,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即在考场或者是想到考试落榜的情况下出现焦虑情绪时,主动运用放松的技能,减轻自己的焦虑感。寄希望于来访者能够在焦虑情境与放松训练之间形成联结,并在这一层次上消除焦虑感。

第二,认知心理学理论倾向。

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主要在于认知因素结构的异常。即不是诱发事件直接引起最后的行为,而是个体受到了对这一事件所持信念的影响。同样以考试焦虑为例,咨询的切入点是如何矫正引起来访者焦虑的不合理信念。持认知心理学理论倾向的咨询师不是一味地倾听和指导来访者发泄自己的情绪,更多的是与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做辩论,或指导来访者意识到,并主动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辩论。

焦虑的考生为考试准备了很长的时间,认为自己一定要取得成功。咨询师会就这“必须成功”这一不合理信念与其进行辩论。

第三,人本主义思潮。

人本主义在心理咨询方面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很多沿用至今的咨询理论和操作原则,比如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来访者为中心、同理心、尊重等。人本主义咨询观认为,焦虑的原因在于,个体对于自己错误的认识阻碍了自我实现的道路2。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以来访者倾诉为主,咨询师是一个倾听者,强调来访者自身的“经验之体验”,只在必要的时候对谈话进行引导,不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重在来访者自身的成长。

还是以考试焦虑为例,咨询师会引导来访者尽可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我考不好,但说心里话,我真的准备的够多了!”通过引导,让来访者全面接受自己。“对,我就是这么矛盾。”最后通过共情等手段促进来访者的自身成长。“我做得已经很好了,考试结果并不那么重要。”

最终,焦虑的情绪被喜欢、接纳自己的情绪所取代。这不仅仅是解决考试焦虑的问题,更是一次人格上的成长。但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疗程一般较长,费时费力。

三、详细介绍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观

弗洛伊德提出了焦虑的三大分类:道德焦虑、神经质性焦虑和现实焦虑。它们分别来自“超我”的监督(道德焦虑),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危险的害怕(现实焦虑)和对“本我”失去控制的担心(神经质性焦虑)。

无论是哪种焦虑都是人的一种紧张状态,而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解除紧张状态的机制——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强大的人可以很好的释放本我的能量,此时焦虑相当于一种信号;而自我软弱的人则可能沉迷于自我防御机制,导致自身相关心理机能的损坏。弗洛伊德还认为成人时期大部分的焦虑是对于儿童时期焦虑经验的再现。

卡尔霍尼就此提出了异议,她认为,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将会得出“儿童早熟态度”的悖论,即儿童提前体验到了成人的情绪体验3。在霍尼看来,焦虑由两组因素相互配合产生,分别是:自身冲动与来自外界;作用于自身与作用于他人。比如考试焦虑来自于考试(外界),针对的是自己能不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针对自身)。霍尼认为,治疗焦虑的主要方法是找到这一处境对当事人的意义4。

弗洛姆与霍尼同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的理论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他认为人从母体中分离出来之后,在获得自我意识、个人化、自我发展的同时,却又陷入了一种“日益的孤独”,因而产生了一种无权力和焦虑的感觉。为了克服这种孤独与焦虑,有些人选择的是“服从”,即放弃个人的独立性,服从于某种权威。这一种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逃避自由”5。二战时期,德国人盲目的崇拜希特勒,在他看来就是逃避自由的典型表现。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积极的与外界沟通,在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摆脱孤独感。

用弗洛姆的理论来看待考试焦虑的话,则是认为这种焦虑来源于对于考试这个活动,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发言权;另一方面,学生体会到一种“孤军奋战”的孤单感,因而感到焦虑。?

可以看出,不同流派的理论千差万别。成功的心理咨询,往往起作用的不是理论之间相异的东西,而是各个理论之间相同的东西6。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M].民族出版社 p414

[2]心理治疗个案研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anny wedding,Raymond J. Corsini p78

[3] Karl Honey.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世界文化出版社

[4] Karl Honey.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世界文化出版社

篇2

日前,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简单心理与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在京联合《2016心理健康认知度与心理咨询行业调查报告》,公开心理咨询行业的移动医疗数据群。这也是国内首次关于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报告。

报告指出,98.1%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两级分化。一方面,多数国人不了解专业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以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女性群体为主的心理咨询来访者已经开始主动求助。简单心理抽样分析的5000位真实付费来访者(使用心理咨询服务的人)中,平均每人预约9.6次咨询,平均每人在咨询中花费4631.1元,有15.5%的来访者在简单心理进行了20次以上咨询。

报告匿名抽样选取了真实案例共计5000人,国内顶尖心理咨询师386位,参考了上世纪90年代到2016年为止的心理学学术文献276篇,调研收集样本量1291个。

报告中分析了众多有关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反常识事实。例如,以消费或美食来舒缓情绪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使用这种方法应对心理困扰的人群有更多心理问题;海外留学生与华侨经常远程使用国内的心理咨询师,频率甚至超过国内多数一二线城市;98.1%的受访者均面临心理困扰,88.5%的人面临两个以上心理困扰。

有需求必然会催生市场。自2014年以来,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咨询移动产品由1家增长至64家,心理咨询师数量达到95万,呈现爆发式增长。简单心理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与移动医疗相结合,具有极高的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

篇3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民办高校因为发展年限短、发展资金短缺等原因,在发展初期很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加,民办高校也将心理健康工作视为了发展的一个重点方面。

1民办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主要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及家庭的幸福,同时也关系和影响着我国健康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当是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状况

卢琰曾使用SCL-90问卷对一所民办高校的3300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27%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总体上来说民办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是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和逆反心理。对于不同的专业、年级、性别来说,心理问题又有不同的因素,结合调研,笔者认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现状有如下:

2.1性别因素明显

从性别上看,个体咨询女生显著多于男生。受性别特质影响,女生较之男生而言,往往更加敏感,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除去本身的学习压力外,宿舍关系、班级成员关系和恋爱关系都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女生的情绪。且女生在遇到压力时更倾向于找人诉说,也就是说女生更容易接受倾诉与劝慰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2.2专业因素

咨询人数中文科生所占比例显著大于理工科,大于音体美。原因在于文理课程设置不同,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带来了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文科生比理科生更为感性,并且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就业环境也造成了文科生的心理压力大于理科生。

2.3心理问题的年级区别

低年级学生咨询人数多于高年级,不同年级之间除了咨询人数的差别之外,在咨询主题上也有所不同:大一的学生更多关注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的问题。大二的学生更多的会出现情绪和情感问题。大三到毕业前夕,由于就业压力和适应社会等问题的影响,这段时间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比例会增加。

3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不足

3.1心理咨询体系不完善

当前民办高校虽然已经开始关注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办学条件、办学资源等方面限制,学校内关于心理咨询室的组建往往都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所谓的心理咨询室要么是一个空壳子,要么只是一个咨询师加一间办公室,远远达不到心理咨询的独立性、系统性的要求。而且,而我国民办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因为工作量等原因,常常需要兼任其他行政事务而不能专心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使得心理咨询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3.2心理咨询老师专业性不足

除了资金限制外,发展年限短、缺乏自己的师资培养一直是困扰民办高校发展的严重问题。这点在心理咨询师的配备上也同样有所表现。心理咨询师配备不足基本上是每个高校在心理咨询工作方面的基本问题;除了数量问题,从专业性而言,心理咨询老师往往缺乏实际的咨询经验、不具备对心理咨询中较为复杂问题引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专业性的缺乏往往成为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最大不足,使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入、持续性解决得不到满足。

3.3心理健康工作目标单一、问题解决持续性不足

(1)当前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基本遵循的是消极心理学或者病理心理学的模式,这种解决往往只注重当时的效果,即为解决学生心理的矛盾重点使学生渡过眼前的困难是其工作的重点,但是,心理的问题往往并不全是短时间疏导可以解决的,其需要对学生保持一种持续性的关注、对学生心理保持一种持续性的评估、防范,而这一点,对于心理咨询师资严重不足的民办高校而言,更是难以完成的。

(2)如上文所言,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工作的处理重心在于“治疗”,这种心理健康工作重在事后的处理,而不是事前的防御,民办高校的心理工作这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出现,也不能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在心理咨询工作方面是极大的不足。

3.4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科学认识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咨询与矫正,但此模式仅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3.5心理咨询往往无法得到家长的支持

如今,在承认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并不完善,对于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大学生在学校中展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同家庭环境教育的缺失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直接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因此不能是在学生发生了意外事故后家庭因素才被重视或者被动的参与进来,而是一开始就要向家长取得配合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来。

4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4.1加强宣传树立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在学校常规教育活动中,为学生开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讲座、海报或校园广播等形式,全方位的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相关信息,能够正确的对待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纠正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认识,为学生提供信心,学生能够自助发现问题并主动的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4.2提升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老师,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以及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取决于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应配备一些专职且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工作,确保教师们能专心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因其他行政工作而过多分心。其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骨干人员必须参照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规定,要求持证上岗。其他兼职或行政人员需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师相关培训才可上岗。最后,辅导员和班主任都需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修养。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心理咨询中心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心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4.3加强与家长宣传力度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家庭因素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同学校联手共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在事件发生后,家庭能扮演好好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者,学校工作的支持者的角色。

4.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方便对心理问题的跟踪处理

学生在校不仅仅要记录其学习成绩、获奖惩罚等行为表现,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进行心理轨迹的记录,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对问题学生进行跟踪式的解决,防止心理问题的反复。

参考文献

[1] 李萍.我国团体心理咨询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1).

[2] 王莉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论团体心理咨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3] 张延朋.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

[4] 高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J].华夏医学,2011(05).

[5] 李英达,董宁.大学生焦虑与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3).

[6] 吴煜辉.大学生自我分化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0(12).

[7] 黄琦,宁方波.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0(34).

[8] 张珊莉.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医学院为例[J].青年探索,2010(06).

[9] 高培.中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情况探析[J].知识经济,2011(07).

[10] 纪国和,杨天啸.团体心理咨询理论的发展趋势[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11] 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2] 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8-0081-02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广泛运用,近年来,社会中的各行业都开始了与互联网有关的、与传统行业模式相区别的网络行业模式。主要涉及金融领域、新闻领域、教育领域等,如网上购物、电子银行、电子图书、在线教育等。在互联网的行业模式下,它拥有着方便、快捷、受限制因素少等优势,逐步与传统的行业模式并存、抗衡甚至于取代。

1.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在该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素质教育。近年来在中国社会和各大高校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心理咨询更加说明了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和心理发展。在很多高校甚至是初高中,很多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师,把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特别是在高等学校中,学生也越来越注重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当遇见心理困惑时,更多的学生选择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教师。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也是日益繁重,每天不仅要接待不同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还要面对心理咨询的档案存储的任务。传统的心理咨询档案整理全靠纸质记录,根据来访者的年龄、性别、咨询问题等来进行分类存放,这些数据的整理、录入、归档全靠人工进行,效率极低,并且当存档数量增加时,不方便后期整理和查找,加大了心理教师的工作量。

2.高校心理咨询录入系统的构想

为了解决传统心理咨询档案的录入、整理、归档、查找等问题,设计一款专门的心理咨询录入系统势在必行。

2.1相关技术

目前建设网站主要运用动态网站技术。首先动态网站是指由使用ASP、JSP、PHP或等技术作为开发工具的网页所构建的网站,该网页具有动态交互功能。动态网站通常采用HTML+ASP、HTML+JSP、HTML+PHP、HTML+等静态技术与动态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动态网站与静态网站相比,它拥有强大的数据库技术支持,网站内容丰富且具有更多自动的和高级的功能。例如该网站可以自动更新HTML文档,生成新的页面;页面能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选择进行响应,从而生成不同的页面等。目前被广泛应用制作动态网页的语言主要有JSP、PHP和ASP三种。

在动态网站建设过程中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有SQL Server、Oracle、MySQL和Access等。

1)SQLServer数据库:SQL Server是微软推出的一种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该数据库主要采用Transact-SQL语言完成数据操作。它的优点是可靠性高、功能强大且学习方便,且能与其他系统进行很好的交互操作。目前最新版本的产品为SQL Server 2014。

2)Oracle数据库:Oracle数据库是由甲骨文公司推出的一款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特点是功能强大、安全性能高、技术先进。适合做大型网站及系统的后台数据库。

3)My SQL数据库:My SQL是一种开源的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特点是占用体积小且运行速度快,开源、运行成本较低。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中小型网站建设中。

4)Access数据库:Access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也是一种关系型的数据库,适用于较小型的应用环境。其特点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该数据库操作简单、方便数据维护。

2.2该系统设计初想-

1)来访者登记模块:根据来访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学号进行登记录入。这些都是来访者基本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方便查找。

2)心理咨询类型模块: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心理咨询类型分为两种: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就是传统的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主要由咨询师和来访者构成。团体辅导是指在群体模式下(2-20人左右),以此群体为咨询对象。咨询师运用一定的策略与方法,在指定的活动中,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体验或表述,使团体中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表达、体验、接受自我,释放自我,从而达到咨询的目的。在团体辅导中,主要强调在过程中抒感、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在团体中学习到新的态度与行为模式,激发来访者的个体潜能并增强适应能力。

3)心理咨询内容模块:通过调查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从2012年9月到2015年6月,近三年来的850多条心理咨询档案记录,对大学校园的所咨询心理问题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总,查找和归纳出近三年来困扰该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不同的心理咨询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可以使繁杂的心理咨询记录得以简洁明了,也方便于期末总结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

4)咨询具体内容录入模块

在此模块中,主要记录在个体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详细的对话内容,包括来访者回答问题的情绪、表情、动作等。在团体咨询中主要记录团体活动中个体的行为表现,详尽的情绪和情感表达。由于心理咨询工作的特殊性,此模块的内容不能在咨询中进行,而是要在咨询结束后由咨询师尽快录入。故通过电子录入方法,省时省力,便于咨询师尽快录人,保持此次咨询的有效性。

篇5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职业大典中甚至还没有出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类型。

当时还是教师的林紫看到,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并因难以被家长和老师理解而深受伤害。

“孩子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一些行为,往往被家长或老师理解为故意跟大人作对,或者被归类为道德品质问题。”林紫告诉《t望东方周刊》。

1998年,想要保护更多的孩子,让他们更多地被父母和老师理解的林紫,在上海创立了一家知心姐姐工作室,既接个案咨询,也做公益性的心理知识科普。这是她后来创立的上海林紫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林紫)的前身。

刚踏入心理咨询领域时,她没有想到,这个行业的发展会如此艰难――社会的误解、人才的匮乏、还有监管缺失造成的无序发展。

偷偷摸摸去看病

在创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林紫都要面对不被社会理解的尴尬。

“虽然创办之后就有人过来做咨询,我们也跟媒体合作做一些普及性的工作,但得到认同却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林紫说。

其实,中国人对于心理咨询的排斥和误解由来已久。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心主任方新至今还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末她刚刚从业时,一些来访者偷偷摸摸进咨询室的情景:他们大多在门外假装若无其事地经过,紧张地观察着过往的人群,看到没有人注意时便夺门而入,然后长吁一口气。

方新认为,之所以呈现出如此强烈的病耻感,最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候人们认为出现心理困扰是由于一个人意志力不够强、思想觉悟不够高”,甚至有人将心理问题与精神病画了等号。

传统社会文化则加重了这种耻感。

“中国文化讲究克己内敛、家丑不外扬,鼓励大家独立解决问题,面对困难,往往要求社会成员,尤其是男性成员勇敢坚强,对脆弱者的社会容忍度较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所长江光荣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尽管较之于20年前,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极大地普及了心理健康的概念,但心理咨询在中国的普及率依然不高。

江光荣提供给本刊记者的数据显示:在开放程度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咨询的普及率还不足20%。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与互联网心理机构简单心理联合的《2016心理健康认知度与心理咨询行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行业报告》)中指出,在其公开收集的1291份有效回答样本中,有21.5%的人选择任由心理困扰发展,6%的人表示坚决不会使用心理咨询。

更具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当面临职业规划、学习工作压力等困扰时,只有27.6%的受访者愿意进行心理咨询;当面临婚姻恋爱等情感问题时,这一数字略有上升,为29.4%;即便是面临自杀等极为严重的心理困扰时,仍然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

事实上,相当规模的人群正在受到不同类型的心理困扰。

在中国,目前仍然缺乏官方机构对人口心理失常的流行病学统计。前述《行业报告》指出,全球14%的人口受困于各种精神疾病,约有3.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困扰。

尽管中国人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但仍有不少需要专业帮助的人徘徊在心理咨询室之外。

“我是心理治疗师,不是心理咨询师”

林紫告诉本刊记者,无论是18年前她刚入行时,还是现在,找到好的咨询师依然是一桩难事。

在行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设有统一的行业组织、专门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认证机构。

在中国,目前行业普遍认可的证书有3种――心理咨询师证书、心理治疗师证书、注册心理师证书,而这3种证书各有各的认证机构。

2001年,当时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心理咨询师的国家职业标准认证,对考试合格者发放心理咨询师证书。江光荣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6月,全国共有90.7万名持有此类证书的人员。

但有专家认为,这一制度的学历和专业受训门槛设置过低了,而且没有与心理咨询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又不属于强制性的执业资格证书。因此,其专业程度和含金量一直饱受诟病。

本刊记者采访时,甚至有从业人员再三强调“不要说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是心理治疗师”。

相对而言,心理治疗师和注册心理师的专业化程度更高。

心理治疗师证书是由国家卫生部门负责考核与发放,取得该证后,一般可以为具有心理障碍的人群提供可以改变人格的深层次心理服务,服务方式仍然是谈话,也可配合药物进行。但进行药物治疗的,必须是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曾指出,在中国,心理治疗师的数量非常稀少。

同时,中国心理学会也在推行注册心理师制度,该制度对申报者的学历要求、专业背景、受训经历和从业时间要求比较严格,专业程度在业内有较高的认可度。

据方新透露,目前全国注册心理师仅有1000多名。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大致在3万名左右,专业人员与全国总人口之间的比例大约为1:43000。

“在美国这一比例是1:857。”江光荣告诉本刊记者。

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1:1000~1:1200。如果按照这一比例推算,中国在心理咨询专业人才上的缺口约为100万人。

谁来监管

在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个行业想要取得突破性发展,还需解决一个重要问题:监管。

对于在医疗机构执业的心理治疗师,已经明确由发证的卫生部门进行监管。

可大多数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是聚集在商业类咨询机构。

这些人员和机构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行业组织推进行业自律,也没有政府机构进行监管。

个人成立咨询机构只需在工商部门进行简单登记,即可开门咨询,至于创办人员有没有从业资质、懂不懂心理咨询、其经营过程中咨询师是否严格遵守了咨询伦理及效果如何,并没有人监督。

也许是因为无从监管,北京、上海等地不允许设立带有“心理咨询”字样的机构,“一些人就以教育咨询、婚姻咨询之名注册机构,行心理咨询之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

如果咨询师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再缺乏外部监管,极易出现咨询师违反伦理的情况,例如,诱导来访者支付更多的咨询费用,或者利用咨询中来访者脆弱的心理地位,对其进行人身甚至性的剥削。而对于此类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应由谁来调查和处理呢?

现在中国尚无统一的咨询机构管理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心理咨询师执业规范。

2013年5月起实施的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相关内容作出了规定。但在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看来,其对精神疾病的界定还不够科学,关于心理咨询的规定,也不过是要求其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另据一位接近政策制定部门的专家透露,目前相关部门已确定了一份名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涉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政策、立法、规则、人员培训、科研、政府责任、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前述专家还透露,从文件的导向看,未来国家对于心理咨询行业的监管会按照“谁发证、谁管理”的思路进行。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络平台;设计;应用

【项目支撑】河南省科技厅项目:“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心理咨询与辅导概述

心理咨询是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除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咨询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心理咨询科学性强,其工作方法是建立在对人脑思维和情绪、情感等心理因素发展规律研究基础上,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它的形式新颖,针对性强,以个别交流为主,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心理咨询深入性强, 咨询双方以一种平等的关系交流,以倾诉、聆听、探讨的形式进行交谈,贴近人们的心灵深处,可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如人们常说:“没有卖后悔药的”,但后悔这种心理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消除。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困惑,恢复自信,克服自卑,重建快乐等。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现象更为复杂多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随之出现。尤其是大学生,虽然没有正式踏入社会,但其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心理转型期,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蜕变,情绪波动较大。理想与现实脱节的矛盾、享受意识与劳动意识淡薄的矛盾、渴望理解与心理封闭的矛盾、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提升与发展,也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面对来自学习、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以及他们所处的较为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出现,并有上升趋势,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对于这些问题处理不慎,极易引发心理疾病。而诸如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是导致部分同学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的直接原因。除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丰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心理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学校教育虽然开设一定的心理辅导课程,但是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毕竟显得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成了缓解学生心理失衡的重要方法之一。

传统的心理咨询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却受到条件的限制,存在不足。网上心理咨询以其广域性、时代性、互动性、保密性等特点契入到大学校园,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有效途径,为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和传统心理咨询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网络心理咨询,一方面是指来访者通过专业网站提供的信息,学习并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指主持网络的咨询者通过网站的各种互动功能,向来访者介绍心理学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援助的一种活动。”大学生作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崇尚科学, 易于说理,相比社会上的其他群体,他们对心理咨询更易接受。

二、传统心理咨询和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优缺点分析

心理咨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心理咨询的展开必须及时快捷、灵活方便、高效优廉。利用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符合时展的要求,比之传统心理咨询,具有很强的优势。①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更容易使咨询者敞开心扉。②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较传统咨询能充分利用师资资源。③信息传递速度快、方便、可以保存, 有利于咨询业务的迅速展开。④能更大范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自学者搭建更宽广的接受咨询的桥梁。⑤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事实案例,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传统 “面对面咨询”通过对咨询者神情、语态以及姿势等做充分的观察,并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恰当的措施;然而,限于目前网络平台应用自身存在软硬件方面的缺憾,共享平台通过网络视频上看到咨询者神情、语态以及姿势由于光线失真等因素会丢失了某些重要的细节,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咨询师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网络数据的安全性等方面也是一个敏感问题,专家的信誉度,网站的安全性也是咨询者比较关心的因素,这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心理咨询的瓶颈,一旦突破,网络平台下的心理咨询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网络平台的设计及功能应用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网络平台的设计及应用

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考虑,是期望获取更多的,关于咨询者的信息,那些显而易见的人或者信息,我们认为他们是显性的,那些了解咨询者具体状况,甚至比咨询者更了解其境遇的团体,就可被认为是隐性的。如图1,“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网络平台,相对传统心理咨询方式而言,缩短了时间和空间,也就同等程度地扩大了可利用的信息量。网络平台可以解决学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时存在某些缺憾,将网络作为一个平台来研究心理咨询,其重点不在于网络平台下软硬件设施的研究,关键是在现有网络条件下,综合分析咨询者与咨询师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需求。因此,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成功的关键所在是对其产生的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价。软硬件设施选择和研究为咨询者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和操作环境,便利的服务帮助为主要方向,比如,高清晰的视频设备,流畅的语音交流平台等等。而数据库及动态网页的管理与维护则主要是对心理咨询类型进行分类,咨询师在独立或者以团队方式分析并研究其表现症状,预测其下一步发展进行,借助比传统心理咨询庞大的隐性的信息来源获取丰富的资料。另外,管理系统还包括对所有记录的沟通进行各种组合查询的功能,这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建设护驾保行。

(二)网络服务模块的设计及应用

咨询者通过个人登录后可进入各种管理模块: 网上答疑、案例分析、在线咨询、留言互动、心理百科、专家信息等。如图2,这种类型的模块规划,是出于对咨询者诸多方面的心理咨询的设计,是基于网络的多元交互式心理咨询平台的构建设想。

1.专家信息模块,首先是为了帮助网站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也是为了让咨询者对于咨询师的抵触情绪尽可能的降低;其次,详尽的专家信息也可以为咨询者在咨询师的选择方面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优化咨询过程;最后,这也是规范网站心理咨询平台的手段之一。

2.心理百科模块,可以为咨询者提供尽可能详尽的关于心理知识方面的文字意见。一方面,对于那些轻度的心理失衡者,为其提供一个自我调节心理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不甚明确自身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可以避免其在发现自己的异常行为后,陷入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做到了科学知识的普及,能让大学生对心理利于有所涉猎,日常生活中,可以对身边人做适当的、简单的心理辅导。

3.在线咨询模块,目的在于为咨询者提供与咨询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这是直接而有效地方式,类似于传统的面对面、一对一心理辅导。但更为便捷,省去了预约以及到指定地点接受辅导的麻烦。但也有其自身的不足,虽然借用视频、音频等手段可以获取咨询者更多的语态、体态等方面的信息,却存在细节丢失等缺憾,并且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所在环境对心理咨询的效果也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咨询者在接受咨询时,为其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是以后的努力方向。

4.网上答疑模块,是在线咨询的补充,鉴于并不是所有的咨询者都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来在线咨询,或者有些问题并没有严重到需要人当面辅导,或者有些大学生对于当面说出自己的心声感到困难,这种匿名的形式,灵活而又恰当的弥补了在线咨询的不周到之处。

5.案例分析模块,可以开设定期的视频会议辅导,架设一些视频资料库、视频问题库,逐步普及案例分析。人在社会中害怕孤单,期待得到认同,每个人的生活圈子都是一定而有限的,往往那些存在心里失衡的群体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异常于他人而变得更为消极、孤独。案例分析为其提供大量的实例,围绕发生在周围的事件,通过视频透析,能够帮其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在别人的事件中寻找到相似的身影,同时也可以从成功案例中获取力量和信心。

6.留言互动模块,是为了方便处于同样境遇,或者意欲帮助别人的人获得机会帮助别人,这是对案例分析模块的补充,是更为灵活的操作方式。

鉴于传统心理教育力量的缺乏,心理咨询机构的接待能力和影响程度十分有限,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明显缺乏,分配不均匀,并且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很快很好的解决的现状,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易管理性可将这些传统心理咨询需要迫切解决却难于下手的主要问题借用网络咨询的优势,通过现代网络来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好我们专业心理咨询师资力量,发挥出更大的效应。近年来,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正在发挥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网民在这里找到心理治疗的相应办法, 解开自己心灵的疙瘩, 走出心理上的阴影。当代大学生,思想较开放,相信科学,并且是目前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 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普遍, 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应用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新途径。网络也方便了咨询师对咨询者的跟踪治疗,可以不断关注咨询者的恢复状况,以达到最优的服务。

四、小结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心理咨询将变得越来越普及,它可以弥补传统心理咨询的某些不足,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其便捷性,跨时空,跨地域的优势使得心理咨询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目前这种新型的咨询虽解决了时空问题,但是限于语音聊天,视频会话等技术还不成熟,还不能很好的解决咨询者和咨询师之间缺乏语言、神态和动作举止的交流等细节问题;而且熟悉网络业务的咨询师很少,所以目前网络咨询应和传统的咨询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争取对咨询者的了解最大化,才能更好的解决咨询者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郑晓明.试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上心理咨询的必要性[J].吉林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4):54-56.

[2]余欣欣,李阳覃,干超.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5):47-49.

[3] 曾伟楠. 关于网络视频心理咨询的思考[J] .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3-4.

篇7

关键词:心理咨询与治疗 现状与发展 思考

上世纪的50-70年代,中国大陆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几乎是一片空白。近30年来,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得到较大的发展。作为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25年的专家,邓明昱博士见证了中国心理咨询发展的历程,并将其分成三个阶段[1]:

①起步阶段(1979-1989):

1879年北京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诞生,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这些专业机构的诞生使得心理咨询和治疗作为医学心理学的方法技术之一在中国开始起步;另外还会请一些国外的专家来中国举办培训、研修班等,使得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开始直接和西方世界接轨;少数的医院也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虽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不够,但是人们逐渐地意识到心理问题不是思想政治问题,而是健康问题,可以通过求医来解决。

②专业化阶段(1990-1999):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心理咨询的需求大量增加,心理咨询的专业化也提上了日程。1990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1991年中国卫生部规定,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应设立心理咨询门诊,专职心理医生在医院得到培养。这个时期关于心理咨询的专业著作还非常少。

③职业化阶段(2000-2009):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心理咨询从专业化向职业化发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了“心理咨询师“为新的标准职业,国家教育部规定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卫生部确定了心理治疗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1 心理学在学校的教育和应用

1.1 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教育

在20世纪80、90年代,只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一些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有心理学专业。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尊重人性、关怀人性的氛围逐渐浓厚,很多大学开始设置心理学这个专业,并且迅速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开始大批量的产生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教育存在以下缺陷:

①师资力量极为缺乏。

目前高校的心理学教师大都没有接受过心理学专业的系统学习,多是从其它专业半路转行过来,从知识储备和理念培养方面都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教育。尤其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师更为缺少。学生无法从老师那里得到正统的心理学专业教育,必然会影响心理学专业在中国的发展。这也是制约中国大陆心理学专业人才发展的最大因素。

②学校大批量地生产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对于相应人才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这就使得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陷入了僵局[2]。

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因素导致具有强烈西方色彩的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不会是非常顺利的,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对于心理学几乎是关闭大门,由于体制的原因,学校需求的心理健康老师也大多用不到心理学的专业人才。相当一部分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转行从事其他工作,对心理学也逐渐失去信心。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

1.2 大学以及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学校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差异很大。有些学校配有专业的心理学教师,为每个学生做相关的智力和心理健康测试,根据反馈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有些学校为刚入学的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为毕业班的学生举办讲座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都是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展工作,也缺乏有效地沟通交流。但是这些尝试毕竟推动了心理学的普及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学生这个群体的内心需求。

2 心理咨询和治疗在社会上的发展

目前与心理学有关的社会机构主要有:

①心理咨询中心或者个人工作室,这种机构在郑州大概有十几家,在大城市会更多一些。它们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有的是专业性的机构,也有忽悠人的。

②做心理拓展方面的培训,它们只是运用到了心理学的一些原理,但是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去甚远。

③为考证做培训的机构,这些机构以营利为第一目的,笔者认为也是这些机构使得心理学在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④出售与心理学有关的测量或者仪器。

3 浅谈心理咨询和治疗本土化对策

3.1 心理咨询和治疗要从属于心理学而不是医学

过去包括现在心理治疗都在以医学模式发展,很多从事相关领域的人才都是医学出身,很多导师招学生的时候都希望招到有医学背景的学生。这样做对心理治疗发展不利的一面在于更不利于中国人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中国人对于精神疾病的恐惧和排斥要远远大于身体疾病,然而心理咨询和治疗面对的对象并不是精神病,只是心理状态或者人格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正常人,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而已。如果心理咨询和治疗都设在医院中,那么将会使很大一部分人失去求助的动机。

另一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心理治疗以医学的模式发展会把来访者当作病人来对待,然而大多数来访者只是需要指导而已,我们应该从普通人的视角来对待来访者,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一些问题。

3.2 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

现在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只是急功近利地向他们灌输相应的理论和技能,忽视了基础课程的学习。然而我觉得基础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以后的工作不会直接用到相应的知识,但是却能影响一个人的专业思维和素养。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需要具有一些素质,比如客观和理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和宽视野的思考问题,对人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等等。这都可以通过学习基础课程积淀而成。也许这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对于现阶段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3]。

3.3 要去思考“我们能为中国人做什么?”

我们不能只是埋怨中国人不懂心理学,更应该思考能为他们做什么。我们将从国外学来的理论和技能不分精华与糟粕地全部照搬到他们身上,来访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会遇到文化的冲突,这就是很多专家都提到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本土化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都有着传承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4]。虽然国外的思想很尊重人性,有很多先进的理念,但是不适应中国人的思想依然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那么就要改变我们自身,我们要把自己加工过的理论和技能用到心理咨询和治疗上。

3.4 要加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目前心理学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能流派都呈现出来非常细化的现象。虽然基于相同的理论,但是却发展出不同的方法,随之而来的也就涌现出很多新名词。个人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促进自身成长。专业人员应该加强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不能固步自封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中。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张杉杉.心理咨询与治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14.

[2]岳晓东.中国大陆心理咨询本土化发展:问题与对策[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

[3]陈家麟,夏燕.专业化视野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问题研究――对中国大陆心理咨询师培训八年来现状的反思[J].心理科学,2009(4).

[4]杨莉萍,D.D.珀金斯.中国大陆社区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困难与机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

篇8

【关键词】心理咨询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广泛讨论“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也逐渐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

“心理素质”是我国素质教育中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1】。对于心理素质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钱含芬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由心理能力素质(智力因素)、心理动力素质(人格因素)和身心潜质三个亚系统交互作用的、动态同构的自组织系统【2】;王极盛则认为心理素质是多类别、多要素、多品质系统的动态综合体,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与潜能因素【3】;肖汉仕又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因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4】;而张大均、刘衍玲和郭成等则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是一个由认知维度、个性维度与适应性维度三个亚系统同构而成、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自组织系统【5】。笔者比较赞同张大均等人对于心理素质的定义,因为这一定义将遗传与环境相结合,从一个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心理素质,而且可操作性也比较强。

目前,心理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受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受限于应试教育的事实,其所受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并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受重视程度要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即东部高于西部,城镇高于农村。

国家和小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和机遇的新世纪,而小学生是我国将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另外,心理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我,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这一阶段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它对于小学生个人的健康快乐成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抓好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教育的同时,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也不容忽视。

实施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多种。张大均等人提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三个主要途径:专门训练活动、教育教学渗透、咨询辅导,每一途径又有若干具体实施途径,专门训练活动包含专题训练活动和系统训练活动,教育教学渗透包含学科渗透和教育活动渗透,咨询辅导包含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显示,应用心理咨询的各种技巧到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确实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然而,纵观我国小学开展的心理素质教育实践,主要是以专门的训练活动和教育教学渗透在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而心理辅导特别是心理咨询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限制而未能在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上述原因,文章拟从课堂教学干预和课外心理辅导两个方面谈谈心理咨询是如何促进心理素质教育的。

二、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和理念提升心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心理治疗的流派及其具体理论和技术纷繁多样,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行为、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积极心理学等,他们的很多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都可以借鉴到心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中来。

以人本主义为例,简单谈一下如何将其理论观点与技术方法应用到心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中来。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大师卡尔·罗杰斯强调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要以来访者为中心,通过对来访者的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帮助来访者发掘和运用其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其面临的问题。相应地,小学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可以上述理念为指导,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需要放在中心位置,去思考和建构课堂教育的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将小学生作为一个拥有独立意志的平等的个体去对待,尊重他们的观点,努力对他们保持坦率真诚,努力去理解他们,努力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等。这不仅可以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和理念,拓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建构学生心理素质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素质动态变化过程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应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为基础,以平等交流的形式对其思想、心理予以帮助和指导,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使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层次和水平。【11】因此,小学的心理咨询形式应在心理咨询一般形式的基础上,有所变通或创新,比如在鼓励遇到困惑和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前来咨询的基础上,设立“心理健康日”,开设心理咨询信箱,举办集体讲座,进行单独谈心和心理测验等。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小学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应对他们进行心理测验,甄别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然后根据测验结果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并随着小学生的成长情况不断更新其心理档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及早发现学习、生活中的适应性问题。【12】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1.个别辅导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就逐渐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并对儿童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张大均认为“适应”是小学阶段心理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具体来说,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八个方面: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发展智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和发展创造性【2】。这一时期,儿童面临着新的环境和发展任务,可能会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一些问题或困扰,比如他们要适应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的转变,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等。这些问题或困扰的解决,有时单靠父母和老师的帮助还是不够的,心理辅导老师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可能会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如在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先通过倾听、询问等了解其问题原因,然后再根据原因来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沙盘游戏等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档案,对于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干预,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心理素质。

2.团体咨询或辅导

团体咨询或团体辅导的方式不仅可以用于那些有心理问题或困扰的学生,而且更应该用于心理正常的学生,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有心理问题或困扰的学生,可以通过团体咨询或辅导来帮助他们解决困扰或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个人信息注意保密,以防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可以根据小学阶段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分年级对学生实施专题性的团体辅导,比如在小学生刚入学时,可以对他们进行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新的校园生活;而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重要的转折期,对学生开展相关的团体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应对新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关素质便逐渐开始发展起来。类似的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团体辅导活动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建立自信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各种情绪,克服焦虑和恐惧心理,从而使学生经常保持心理平衡,有效地预防心理失调和心理疾病的产生【13】。通过团体辅导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认识自己,拓展自己的兴趣,开发各种潜能,提高创造能力和团队意识等。

四、心理咨询在辅助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设立心理咨询室,并希望将他们应用到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去,但是心理咨询在我国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大部分小学没有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常设机构。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城市的部分小学配置了咨询室,但很多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小学往往缺乏这样的机构。

(2)小学往往比较缺乏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尽管目前一部分小学配备了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教师,但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在某些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等场所,也只是以备必需,并不能真正起到实际作用【15】。

(3)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开展。

(4)没有能够将心理咨询活动与专门训练活动和教育教学渗透在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些无疑都给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障碍。这些问题也提示我们,要想在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更好的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五、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之一。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中,除了进行专门训练活动和教育教学渗透以外,心理咨询也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服务。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通过多途径、多方面长期综合的教育,方可在学生身上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3)

[2]钱含芬.学生心理素质与学生成就相关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

[3]王极盛.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

[4]肖汉仕.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

[5]张大均,刘衍玲,郭成.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

[6]张大均主编.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陈洪.关于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1998,(3)

[8]苏静.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J].心理教育研究,2000,(3)

篇9

一、概念界定

(一)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是指一种专门向他人提供帮助与寻求这种帮助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助人者的手段及其所创造的气氛使人们逐步学会以更积极的方法对待自己和他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纳对咨询的一种定义。在我国《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其职业定义为“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二)人格

对于人格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表述。1937年G.W.奥尔波特曾列举出50种人格定义,故本文仅列举出两种笔者最为支持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指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个人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所谓的人格特征,从字面上说就是自己本身的性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自己的想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

人格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二、心理咨询师人格特质研究

心理咨询师究竟应该拥有哪些人格特质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对此,许多学者也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孔珊珊(2011)总结了心理咨询师绩效水平的特征,有如下几项:富有爱心、幽默感、良好的倾听能力、有宽容心、咨询的经验、必要的人生阅历、洞察力、敏感性、随机应变的能力、富有激情、感染力强、较强的亲和力、奉献精神、对自我角色的清晰定位、个人魅力、主动学习的能力、有责任感、富有爱心、宽容心、责任感、亲和力。

曹玉红(2011)认为心理成长只要包括自我概念清晰化、价值观提升、情绪处理、职业枯竭现象处理等。

张书帷(2010)运用半结构性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发现,以下15个个人特质词语的选择率均为100%: 真诚、细心、机智、尊重、共情、包容、耐心、亲和、温暖、创造性、乐观、接纳、理智、礼貌、专注。

吴垠(2010)通过对比心理咨询师绩优组与一般组,得出二者在建立关系的基本态度、人际理解和洞察、弹性、影响力、自我觉察、自我控制力、人格健全与完善上存在差异。

李小艳(2012)经多次分析,把内容相近的个人成长分析归类,最终形成总结出:人格特征包括自信、能客观认识自己、接纳身边不同观点、对他人能力和潜力有正面期待,能坦言自己的失败感受,善于倾听,有耐心,有亲和力,让人感到温暖。

陈贞兰等(2011)指出成功咨询对心理咨询师的人格特征有以下要求:乐观、积极、理解、宽容、接纳、共情、尊重、热情、幸福感强、客观、高道德标准等。

笔者检索到2010-2013年28篇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并对其提及的人格特征词汇进行了统计,列举出前五位,如下表。

对于心理咨询师人格特质的要求,一直是学者们热衷于讨论的。某些已经公认,但是更多的人格词汇被提及。鉴于此,笔者不胜惶恐,也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心理咨询师人格标准:自我觉察、洞察力、健康的心态、尊重、价值观中立、人性观自知、乐观积极、真诚。

三、心理咨询师人格成长途径

作为心理咨询师,不能只专注于专业成长。人格的完善亦不可忽略,只有双管齐下,心理咨询师才能更好服务来访者。如韦耀阳所说,人格成长是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的必要前提。心理咨询师有哪些途径可以促进自身人格成长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的自己的看法。

(一)自我觉察

心理咨询师进行自我觉察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提问、写咨询日记、填写个案评核、观摩咨询录像、参加培训和学术研讨、接受相互咨询和朋辈辅导、寻求专业督导、收集来访者回馈意见及分析他人对自己言行的模仿行为等。自我觉察可以让心理咨询师积累经验,提高咨询技能,降低挫败感。这对于初期进行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非常必要,也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途径。

(二)洞察力

自我觉察主要是指心理咨询师对自我心理咨询工作的意识,是对如何更为出色地帮助求助者自助并更好完成心理咨询工作的意识。而洞察力则是指对其他人的洞察,特别对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对来访者的洞察。在这方面,心理咨询师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先从一系列的视频资料开始,对人物表情、行为等进行分析;直到足够熟练再对自己周围的人进行“训练”,并与亲朋好友直接交流是否完全正确。

(三)尊重

真正的尊重,意味着对来访者不仰不俯地平等对待,同时也是一种对其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一个真正懂得尊重来访者的咨询师,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去面对他的来访者,不论他是幸运抑或不幸、成功还是不成功。心理咨询师可试着从尊重自己开始,不看轻自己和自己的职业;在生活中尊重每个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一点心理咨询师应牢记在心。即使是来访者,他被一些事情所困扰,这也改变不了他跟你一样同是个人的事实。

(四)价值观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来访者,心理咨询师甚至会陷入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并教育来访者的黑洞。关于长幼尊卑秩序,关于自私或者奉献,关于公平,关于性别角色,关于重要人际关系中的权利关系,关于进取、努力或者退缩、安适,这些是中国心理咨询师常面对的一些价值主题。在面对来访者这些问题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理解其之所以这样做的想法以及事后的所有情绪,而不是指责其错误,并如父母般教导其往左还是往右。心理咨询师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对来访者指手画脚。

(五)人性观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互助咨询;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互动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5-0083-03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已日益成为当代人面临的巨大挑战。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全面发展的时期,他们作为思想最活跃、感觉最灵敏、对自己期望很高、对挫折承受力不强的一个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更经受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智力方面收获良多,心灵方面却异常苦闷。有的虽然身居大学却感到“没意思”;有的为学校牌子不亮而沮丧,对学习没兴趣,热衷于社交活动;有的为追逐异性而苦恼;有的终日泡在网上或抱着小说,谁也不想理睬,什么也不想干;有的和同学们关系紧张,如此等等,真是各有各的烦恼。更有甚者,面对激烈的竞争,不堪重负,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还有更多的人,虽然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内心也在默默忍受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近年来,社会上虽然已形成了重视心理健康的舆论,国家也要求在大学中建立心理咨询与教育机构,开设相关课程。这无疑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实际状况来看,有的高校从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太少,有的学校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代替心理辅导与教育,有的学校咨询机构形同虚设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此,寻找更为普遍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笔者在长期从事高校心理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互助式咨询教育不失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二、互助式咨询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笔者在此提出的互助式咨询教育,有别于在学界广泛提及的“朋辈咨询”。朋辈咨询始于20世纪70年代,因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匮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欧美一些国家探索以朋辈咨询为其补充。关于朋辈咨询,格雷和霆多尔(Gray&Tindall, 1978)将其定义为:“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1]它包括一对一的帮助关系、小组领导关系、讨论领导关系、劝告、教学以及人际间发生的各种帮助活动。苏珊(Sussan,1973)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尽量少或者不给建议,提供倾听、支持及其他帮助的过程。[2]学界也将其称为“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或“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3]这是相对于专业心理咨询而作出的划分。

互助咨询,在大学校园原已自然存在,但因缺乏教育引导和培训,有些学生在施助时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笔者提出的互助式咨询教育,指的是在大学班级群体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知识,培养大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品质,以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互相给予心理安慰、劝导和支持,实现共同成长,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不惟在遇有心理困扰时互助,更注重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最低层次:克服心理疾病;中间层次:超越“第三状态”;理想层次:自我实现。所以心理健康是一个富有伸缩弹性的相对状态。对于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亦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取向――医学取向与教育发展取向。医学取向将心理健康作为心理疾病的反面,而教育发展取向将心理健康不仅作为心理疾病的反面,更作为“第三状态”的反面。就大学生而言,患有明显心理疾病的人毕竟为数不多,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曾为“第三状态”困扰过。互助式咨询的重点即在于如何克服“第三状态”,促进大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完善。

朋辈咨询源于西方文化背景,其文化特性表现为:(1)教育取向为个人取向,注重发展个人的适应能力;(2)信奉价值中立原则,对当事人虽有一定的劝导、安慰,但不做价值评判,强调价值无涉为其基础;(3)被动等待咨询,一般而言,朋辈咨询者不会去主动探寻和发现问题,而是被动等待当事人求助。[4]

而在我国,从高等教育的取向来看,更注重社会取向,基于此,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是交融在一起的。在我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虽也注重个人的发展,但更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故严格的价值中立显然不合时宜。与国外宽松的高校学生管理相比,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更为严谨,承载的责任和期望更多,这也要求学生管理人员和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必须主动关注学生,发现问题,而非“守株待免”、消极等待。

显然,朋辈咨询虽有许多可资学习与借鉴之处,但不考虑具体情况完全照搬,亦不会取得显著成效。与朋辈咨询相比较,互助式咨询在培训方面要求比较低、更具主动性、普遍性、友谊性、亲情性、简便有效性等特点。它注重在学生建立友谊的基础上挖掘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用。

三、互助式咨询有效性分析

大学生有了心理困扰首先寻求谁的帮助呢?就此问题,笔者对陕西省内部分高校的3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认同较差。其选择的心理调节途径按出现频率依次是:自我调节、知心朋友、家人、咨询机构、老师。可见,当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通常是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而非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笔者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也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中普遍地存在一些心理困扰,但当老师去主动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总是回避,换言之,他们遇到困难、遇到压力时,最愿意首先去寻求朋友、同学的帮助。由此让笔者联想到,如果能让大多数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及咨询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在相互倾诉、排扰解难的过程中,对同伴的帮助不就会更大吗,而且此举也可大大提高友伴间相互解除心理困扰的有效性。

上述调查结果还表明,大学生在给友伴提供心理帮助时感到棘手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经验,不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很难改变当事人的看法”,“只能替当事人干着急”,“其实自己也不很清楚该怎么办”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学习和提高。

大学生的心理互助在哪些层面上是比较有效的呢?在同样的调查样本中获取的信息表明,友伴互助咨询至少在以下方面是颇具成效的:使当事人情绪好转;促使当事人面对现实和积极行动;使当事人的态度发生变化;使当事人的认识和观念发生变化;使当事人的行为或行为习惯发生变化。其中前两个层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情绪困扰的时候,如果友伴为其分担,提供鼓励和支持,能增强其信心,面对现实和困难能积极采取行动。

这表明,如果助人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互助式咨询对于一般的心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而对于心理障碍患者,虽然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但还应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与专业人员。

四、对助人咨询者的素质要求

友谊形成于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之中,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同学较多,有些一见如故,有些认识很久依然是点头之交,更有些形同陌路。影响大学生友谊形成、友谊维持以及友谊加深的因素和条件是什么呢?换言之,人缘型大学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笔者就“你在选择朋友时注重哪些方面呢?”的问题在大学生中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以下一些人格特质是多数大学生在选择朋友时所看重的:令人信赖、诚实、热心、肯助人、幽默、肯花时间陪朋友、独立、健谈等。台湾学者吴武典就“你最愿意向谁求助”等问题在大学生班级群体中进行调查,概括出的特质有耐心、温暖、风趣、亲切等。[5]

如前所述,互助式咨询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建立友谊,友谊的深刻程度决定了当事人之间自我表露的程度,而友谊的产生与发展与大学生具备的素质密切相关。以下素质是取得良好咨询效果应具备的:

1.真诚可靠,热情耐心。友谊产生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向对方坦露心迹,人们只愿向值得信赖的人倾诉衷曲。唯其如此,真诚可靠即为素质首选,只有获得当事人的信赖,才会有良好开端。所以,要注重采用共同探讨问题的方式,注重维护当事人的尊严。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帮助对方,同时能坦率地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善于倾听,认真分析。能够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了解事情的原委,不打断对方而插入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对其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善于鼓励对方披露心事,鼓励对方敢于面对现实。帮助对方客观理智地分析问题,诱导其自主作出选择。

3.健谈幽默,理解包容。能够适时运用举例、比喻、自我类比等方式,使语言充满趣味、智慧、幽默,善于控制双方的交谈,使之能深入进行。理解包容指不加批评地讨论任何问题。对对方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及其所陈述的事情暂时不加任何评论,保持一种中性的态度。以最大的努力来理解和接纳对方,从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对方。

五、互助式咨询教育的实施

1.教育鼓励大学生在同学中建立深厚的友谊。在友谊关系中,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秘密,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据调查,大多数高中生都有3-5个关系密切的朋友,1-3个最要好的朋友。[6]这个结论也大体适合大学生及同龄人。一般而言,每个人在人生的特定阶段都有1-3个知心朋友,他们是个体寻求倾诉其不幸或遭遇的主要对象。因而,发展知心朋友对促进互助式咨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大学生与他人交往平淡,他们虽然也与别人交往,但总觉得没有关系密切的朋友,多属泛泛之交。欢乐不能与人分享,烦恼沮丧亦无人分担,这种状况亟需改变。大学生之间相似处很多,诸如年龄、学历、兴趣、态度、社会经历、政治理念等,故在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的意见容易沟通。由于惺惺相惜,彼此投契,可能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所以,如果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亲密友谊关系的重要性,辅之以适当的交往方法,发展几个知心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友谊基础,这种互助式咨询才能有效地开展。

2.以点带面,利用课堂和社团开展互助式咨询教育。目前,高校学生规模普遍较大,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限于专业人员数量偏少,这种供需矛盾短时期内难以解决。为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条件受限的学校至少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以点带面,逐步普及心理健康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品质。

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应充分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的作用。吸收那些乐于助人、耐心热情、风趣亲切的学生为社团骨干,对他们加以认真的辅导和培训。对社团骨干和热心学生的辅导培训无需固定的模式,可视辅导老师所熟悉及擅长的方面,重点放在基本技能方面。另外,培训应注意有重点、有层次。因为互助咨询更多地以发展为取向,而且参与互助的同学亦不是咨询师,他们的咨询帮助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所以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辅导的时候,重点应发展他们的体悟和反思的能力以及一些通用的基本技能,如倾听、共情、转介等。由于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流派纷繁多样,初学者难免鱼龙混杂、难辨良莠。应注意选择那些操作方便、易见效、易理解的理论要点和方法技巧,如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大学生在发展方面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新生适应、人际关系的建立、时间管理、情感处理、性心理、职业生涯等,故在对助人咨询者进行培训时应以这些内容为重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些骨干分子的带动下,每所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势必会出现新的局面。

3.利用课堂和讲座,鼓励大学生主动寻求同学帮助。很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甚至虚荣心比较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向人坦露。如前在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时,涉及到“有烦恼向谁倾诉时”,发现有近30%的学生选择了“对谁也不说”。闭锁心理妨碍友谊的建立,由于缺乏友谊,心理压力无从排解,难以获致帮助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会加大。为此,专业老师应该利用课堂和讲座,帮助学生解除防御心理。防御心理使人疑虑重重,既怕自己不能被人理解,又怕对方不以诚相待,无疑给友谊设置了障碍。要使学生认识到身边的很多人是值得信赖的,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是可以发展出比较亲密的友谊关系的。这样,遇有难言之隐,可以选择适当的朋友一吐为快。要注意很多大学生还存有“寻求帮助是弱者的表现”或“寻求帮助是依赖他人的表现”等错误观念,所以即使朋友主动询问,他也未必愿意说出原委。对这些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强者心理”,从而遇有自己无力处理的心理问题或困扰的时候,主动寻求同学或朋友的帮助。

4.教育社团骨干和热心学生主动提供咨询帮助。如前所述,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朋辈咨询,虽然也为来访者提供帮助,但那是一种“守株待免”式的被动等待,一般不会主动去关注问题和解决问题。

社会实践告诉我们,人际关系始终是互动的、礼尚往来的过程。互助咨询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希望自己得到朋友的心理援助,便应当首先主动地帮助他人。帮助别人就意味着奉献,应让大学生认识到,利他行为会产生较高的自我评价。如认为自己是一个重情谊、愿意帮助别人、有能力、胸怀宽广、大度豪爽和富于牺牲精神的人,这种自我评价能使人更为自信、更加悦纳自己,更好地发挥潜能,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因此,助人也就是助已。

要教育助人者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在与其他同学进行人际互动的交往中,应细心体察和了解别人的需要,主动关心同学,当同学或朋友主动倾诉时,不能粗心大意、掉以轻心,甚或置之不理,而应积极倾听。

当然,有时过分主动提供帮助有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所以试探式介入是一种比较可取的策略。要教育助人者适可而止、巧妙介入。朋友、同学之间不但要在对方需要心理帮助时给予安慰、劝导、鼓励和支持,更应当在平时主动与对方分享自己愉快的经历、感受和体验,从而创造轻松活泼、愉悦的气氛,以增进友谊,促进大家身心的和谐发展。

六、结语

互助式咨询不是一种专业心理咨询,甚至不是正式的心理咨询,亦有别于朋辈心理咨询。它倡导同学间在普遍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友谊的深入,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对友伴施以帮助。

大学生之间,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具有先天的优势。大学生之间的互助式咨询,如果运用得当,与专业性的咨询辅导可收相辅相成之效。心理咨询其实就是咨询者和当事人的良好人际沟通和交往,其相关的诸多原理和技术可以被用来改善人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人们帮助别人的能力。因而非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除帮助自己摆脱心理困扰,对自己的学业、生活有所帮助外,还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帮助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助人其实也是心理自助的过程。

总之,互助咨询,在大学校园原已自然存在,但因缺乏教育引导和培训使得有些学生在施助时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互助式咨询教育,尤为必要。互助式咨询教育,其要义有二:一是通过教育,促使大学生中的互助行为大量产生;二是通过辅导培训使施助者具有一定的助人能力。

参考文献:

[1]H. Dean Gray Judith A. Tindall. Peer Counseling―Anin-depth Look at Training Peer Helpers,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 1978.

[2]陈国海,刘勇. 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3]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3,(9).

[4]石芳华. 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 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