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

篇1

1、政策性

学籍管理制度是高校开展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各高校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籍管理规,但是在学籍工作的实际工作中制度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籍制度缺少灵活性、可操作性,限制学生的发展。新时期学生管理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学籍管理制度也应适应新时期学籍管理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籍管理规定。除此之外,学籍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还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上述法律法规中均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做出了解释和规定。由此学籍管理岗位必须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展学籍管理工作,杜绝一切违法乱纪行为,维护教育公平。

2、信息化

高校扩招给学籍管理带来了困难,学生学籍信息海量数据迅速攀升,人工处理的传统方式使得效率十分低下。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充分有效的利用学籍管理系统,将学生学籍信息数据构建成一个大数据库,可以随时记录更新学生学籍状态,查询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向,大大提高了学籍管理效率。不仅如此学籍管理数据的实时更新还为学校其他管理部门提供了实时数据,也为全国学籍数据管理统一化提供了数据基础。

3、全国统一化

自2001年教育部要求将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进行电子注册,建成了集高校招生录取信息、学籍学历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于一体的学生信息数据仓库,即学信网,实现了全国联网。从学生高考开始实时记录学生志愿、录取高校、分数等具体信息,通过新生学籍注册全国统一排查,有效遏止了冒名顶替入学行为,实现全国学籍管理工作统一化。并以学籍学历管理平台为基础,关联学生就业、资助、全国火车票售票管理平台等,实现全国各管理系统信息共享。

二、学籍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籍管理是以学籍数据为中心所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因为学籍数据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是一项烦琐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加之学籍管理工作内容的拓展,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掌握传统学籍管理的政策还要熟悉学籍管理相关管理部门的业务和政策。否则容易造成学籍管理工作失误。学籍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地位极其重要,对稳定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高校校风学风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学籍管理为学生的在校期间的学习提供了政策导向。例如:根据学籍管理规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人性化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根据学分可以选择提前毕业;达不到学分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做降级处理等等。这些学籍管理规定有助于学生将学籍管理上的规定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高校而言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学籍管理规定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进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籍管理对学生管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籍管理制度有利于约束学生日常行为。学生管理制度中规定了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在校规定,一旦违反相关规定,将对学生做退学、开除学籍等处理。因此,学籍管理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导向性的特点,能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不可以做,让学生遵守法律规定,遵守道德规范,遵守校规校纪。另外,随着学籍学历管理全国统一化,学生的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受到的处分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的诚信记录都会在全国学籍管理平台可以查询,对学生的就业、未来的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这一方面来说也对教育管理学生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学籍管理为高校其他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实时数据参考。高校工作的中心是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适用于教学,同样适用于高校其他部门,为学生做好保障服务是高校其他部门的宗旨。

学籍管理为高校其他管理部门提供实时的学生数据,有利于其他服务部门实时掌握学生动态,统筹规划有效地做好服务工作。学籍管理是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各种系统中,学籍数据库是基础数据库,学籍管理系统必须做到实时更新学籍数据才能保证教务系统正常排课,财务系统正常收取学生学费,图书管理系统正常借还书。因此,学籍管理系统正常运转是其他信息化系统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学籍管理系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总结

篇2

什么是适当?什么是有度?不好说,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适当”“有度”的理解。

一、适度课堂管理

语文就是生活,它无所不在,语文广阔的外延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知识,课外知识的引入一来活跃课堂气氛,二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三者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要运用于生活,但与此同时会有一些不良情况相伴而生。比如:若碰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时,课堂易失控,且很长时间安静不下来,这时教师就要适时管理,不能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而浪费了课堂时间。

课堂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高效的听课,现在的高一学生很多人会在课堂上出现跑神,注意力无法集中现象。少数人会在课堂上出现看课外书、玩手机,或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更有个别学生会在课堂上出现睡觉现象,如果看到这些现象,对其置之不理,是不太合适的。若因为这样的学生而耽误大批学生的时间我觉得也是不太合理的,当然后者是在进行课堂管理说明老师对学生还是很负责的,但要把握一个度去处理这个问题。

我觉得,课堂管理方式除了批评之外,还有别的,如教师正在讲课,发现一学生在看课外书,这时立即提问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或是灵活机便地设计一个小知识点让他到黑板上写答案等等,课后再找其谈话,说明看课外书影响学习之类的道理,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教师不去管理,他(她)可能会堕落,若管理不当又会招来师生矛盾,确实要掌握好一个度。

二、适度管理作业

做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但是,即便是高中生,有些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点,甚至有些学生幼稚地认为“做作业是为老师做”、“哪一科目的老师管得严,作业就交得勤,反之就可以随便不交”等等。还有学生把语文作业放在其它科目作业后面做,他认为语文作业做不做不会影响成绩等。试想,教师如若不抓这些学生,势必要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但若采用惩罚式管理也是不太妥当的。

例如我看到过这样的例子:有几个学生没交语文作业,老师查出来后,让他们把作业从头至尾抄了五遍,学生迫于压力肯定会去做,但今后会不会从此不敢不交作业或是恨上老师,难说。所以,管理作业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明白做作业的重要性,并督促他们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对不交作业的学生要查明原因,适当地去处理。

在交作业的事情上,师生多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管理起来作业也会更有效,更轻松。

三、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有大局意识

一个班级是一个团队,队员之间要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出团队的力量,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现实中由于迫于高考和学校领导对成绩的重视的压力,会存在着任科教师强占学生时间的现象,最常见的形式是布置很多作业,或经常把学生喊到办公室训话,导致学生迫于压力而偏科,根本没时间补习弱势科目,最终惨败高考战场。

篇3

一、PBL教学法的特点

关于PBL教学法的特点,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PBL教学法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四方面:第一,以结构不良的问题为学习的起点。问题是PBL教学法实施的原动力,通过真实情景的问题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在面对片面的、零碎的、不完善的学习材料时,才能激发其的好奇心,激励其积极对整个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思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PBL教学法明确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重要性。学生的作用包括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效果等。第三,教师扮演教练或指导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中,教师通常不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只起导向作用,引导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第四,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PBL教学法通常是在由十名左右大学生和一名辅导教师组成的若千小组中进行。辅导教师运用问答式教学法促进小组的学习,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和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激发其他学生的思维,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PBL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行政管理学课的特点与PBL教学法有相似之处。行政管理学创立于美国,是一门研究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起,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开始快速发展,并作为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培养掌握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和技能的行政管理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政管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而这种综合能力应该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面对这些特点,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以及案例教学、模拟演练不足以达到原有的教育目的。而PBL教学法为学生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另外,学习行政管理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实际的行政问题,解释行政现象,也具备了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条件。

2.PBL教学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PBL教学法使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学习,学生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复习、归纳、整理所学知识,还需要通过到图书馆、网络上查阅并学习与问题相关的行政管理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等课外资料。换句话说,PBL教学不仅使学生们认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材之外的知识,在寻找问题答案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PBL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PBL教学法比以往传统教学法更加注重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给出的背景材料和问题,课后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教科书,并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查阅各种资料之后,还需要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PBL教学法指导学生从问题中入手,在分析中学会将基本理论运用到行政管理实践中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这也必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和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中提升了多方面能力,如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PBL教学法能够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当是朝气蓬勃、富有创造精神和独立见解的人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压抑了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的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发现、提出、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这种心理状态既不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培养人才的目标,也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必须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学习更加自信、更加乐观,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勇于质疑的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在行政管理学课中实施PBL教学法的难点与对策

1.行政管理学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任何改革阻力都是来自于观念。PBL教学法能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应用,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目前,大多数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师还习惯于单纯采用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想承担PBL教学改革的成本与风险。一方面担心自己难以适应PBL教学对自身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担心学生不能适应PBL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推进PBL教学法,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系统中的所有要素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行政管理学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PBL教学法在我国推行的时间比较短,一些担任管理课程的教师对这一方法了解甚少,对于什么是PBL教学、为什么要进行PBL教学、怎样开展PBL教学等关键问题并不清楚。另外,实施PBL教学法的关键是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既要和教学内容有联系,还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对于一些过于抽象、复杂的问题,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或由于对问题不感兴趣而丧失了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这些必将极大地影响PBL教学法的效果。总的来说,PBL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并要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控制课堂节奏等方面的技巧。对于这一难点,需要教师自身主动加强学习和学校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来加以解决。比如,可以由有经验的教师传授经验,也可以通过优秀教师讲授公开课的方式为更多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

3.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足。在整个PBL教学过程中,许多环节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如资料的收集、讨论、撰写分析报告等。可以说,PBL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行政管理学这门课程在资料收集方面更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因为这门课程属于导论性质,是用概括性语言介绍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里面许多章节都是可以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人事行政、领导科学、政府公共关系学、行政伦理学等。虽然学生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对于PBL教学法来说还是不足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讨论之前主动参与、积极收集资料。根据以往的案例教学经验来看,主动参与、积极收集资料、喜欢发言的总是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能积极承担责任,有一定的自我实现欲望,他们更易于接受PBL的学习任务,也能达到比较好的预期效果。而还有一部分学生仍习惯于单纯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带来的结果。由于PBL教学法的应用能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大学生的支持和配合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造宽松的学习气氛,通过温和的语言、亲切的教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另外,在PBL教学法实施各环节,也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比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小组成员性格气质应互补,充分调动每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缺乏实施PBL教学法所需的问题情境。精心编制高水平、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是PBL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目前,在行政管理学课中实施PBL教学法所需要的教学素材并不欠缺,有许多公开出版的公共管理教材、MPA教学案例,以及国内外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有关行政管理的事件和现象。但在这些原始资料中,许多背景资料与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不相符,不能直接拿到课堂上作为PBL教学法所需要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使用,需要教师花费时间进行背景资料搜集、场景的编写,从行政管理实践活动中成功与失败的场景里引出问题。对于这么一项庞大的工作,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建议成立编写小组,集思广益,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这一难题。

篇4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慢病管理模式;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138-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改变,发病率在逐年增多,且有向年轻化发展趋势[1]。笔者所在社区从2010年开始进行高血压慢病化管理工作,经过3年的摸索、学习,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2010-2012年对本社区210例高血压人群进行慢病化管理,其中男128例,女82例,年龄39~82岁,平均(61.2±2.3)岁。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即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在非同日三次测得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舒张压≥90 mm Hg[2]。患者既往诊断有高血压,目前在用高血压药,血压低于140/90 mm Hg,亦诊断为高血压。

1.3 管理方法

1.3.1 高血压建档 (1)责任医生入户建立家庭档案,发现高血压患者即为每个高血压患者建立管理随访卡,按照公共卫生各项工作指标,随访时将各项指标记录于随访卡,如此推进,将高血压患者一年病情进行动态管理。(2)门诊工作中筛选高血压患者。门诊坚持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由此可检出许多潜在及新发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评估,确诊后接诊医生报卡给所在辖区社区医生建立档案。(3)通过各类健康体检发现病例。每年医保、农保及各类体检发现高血压患者,劝导其来院或去社区服务站随访,如确诊后建立档案进行归档管理。

1.3.2 高血压管理 (1)每月定期定点下乡随访三次,定期监测血压,督促服药情况。(2)健康教育:每2个月组织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讲座,讲座前一周张贴通知,每次时间基本固定,讲座中发送一些小礼品,以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互动游戏等,从中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3)建立高血压俱乐部:让高血压患者可以锻炼身体,相互交流降压心得,通过参加的积极主动性,达到一定的次数可以免费做一些检查如测血压、血糖及血生化等。(4)按照高血压的三级管理模式做好随访。

1.3.3 自身管理 (1)院部每月一次组织全镇社区责任医生座谈、讨论、分析。对高血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及时改正。(2)积极参加区疾控中心举行的慢病管理培训,提高自己的慢病管理能力。

2 结果

2.1 高血压知晓情况比较

经过3年的高血压慢病管理,210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晓率从2010年的43.81%提高到2012年的70.48%,2010年和2012年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生活方式比较

经过3年高血压慢病化管理,210例高血压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认识改善,2012年高脂高盐饮食不良生活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健康影响事件比较

经过3年的高血压慢病管理,血压控制率从46.67%提高到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病之一,发病率高,不加以治疗易致残、致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3-4]。如何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具有积极意义,关键在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高血压一旦确诊,将是一个漫长的病程。随着老龄化社会进入,寿命提高,人们生活习惯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将逐年增加[5-6]。这些情况对社区卫生工作提出了严重挑战。在日常工作中,科学、规范慢病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高血压的发生与饮酒、嗜烟、高钠饮食、肥胖等有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戒烟酒,控制钠盐,适量运动能有效控制血压。本地区属于沿海地区,人们生活习惯中饮食偏咸,常以咸鱼、腌菜等高盐食物为食。通过健康宣教,使广大人群掌握控盐方法,建立低盐饮食习惯[7-8]。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转变观念,增加日常运动,通过这些基础工作,减少高血压发生率。广大人群对高血压的发生、治疗有了充分了解,才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降压目标,,因此就能降低因不良生活事件导致的高血压发生,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9-10]。其次,增强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根据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管理(经济条件、文化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给予不同治疗方式,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差别,在能控制高血压的情况下,选择低价的降压药品给予经济差的患者,降低其日常服药费用支出,增加其服药依从性。患者的文化水平的差别同样可造成高血压知晓率有差别,从而导致治疗率的差别[11]。一般居委会的居民总体文化水平比边远山区的居民要高,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更佳。其他,因身体原因,居住边远山区的老年人群因行动、交通不便,应提供上门服务,提高其对服务的满意度,从而增加在治疗上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通过不同的方式,满足符合其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后经过建档,督导治疗,维持血压稳定,以防心血管病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生命质量。本文因观察的样本数量较小,因此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今后还需增加足够观察的样本数量。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胡春容,邹华,黄素春,等.江干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4):29-31.

[3]陈雪莲,孙国萍,韩杰,等.156例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2):97-98.

[4]杨丽,俞蔚,徐小珍,等.高血压患病及相关因素的现况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4):14-17.

[5]刘君,杨晓光,孙琦,等.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4):127-128.

[6]付振涛,马吉祥,郭晓雷,等.山东省五莲县居民高血压超重及肥胖状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2-94.

[7]闫开华.限盐饮食与老年高血压合并性高血压的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106.

[8]王萍.护理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72-73.

[9]王海英.生活方式改善对高血压病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4):310-312.

[10]邱德星,李瑞莉,梁小云,等.高血压社区适宜技术依从性的评价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82.

篇5

关键词 病历档案 重要性 科学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病历档案是患者入院到出院时病情诊断、治疗、护理和愈后过程中的全部记录,是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形成的全部医疗档案。病历档案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既是临床进行科学诊断治疗的基础资料,也是维护医患权益的法律依据。因此,要加强病历档案管理,强化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监督和利用,提高病历档案整理的质量。

1 医院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病历档案是正确诊断疾病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一份完整的病历可以记载一个病人病情发生、发展、转归和治疗的全过程。完整的病历档案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治疗具有正确的指导性,是医务人员诊治疾病水平评估的依据。病历书写是锻炼和培养医生思维能力和诊治能力最好的方法,写好病历是做好一名医生的必由之路。病历中还记录着各种疑难病症,使资料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信息。①通过对临床病历回顾,对病历进行分析,借鉴正确治疗方法,挑选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来总结,提高业务水平。

(2)病历档案是教学和科研最宝贵的资料。病历是一份很好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素材。通过病例分析、病案讨论可以强化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培养合格的医学毕业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研中,通过对临床病历分析,寻求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规律。研究临床治疗、预防措施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开发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推动医学不断发展。医师可根据既往某类疾病的病历档案回顾性总结,得出某些规律性的结论来提高临床工作,更可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前瞻性研究,从而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②

(3)病历档案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信息库: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病历档案是医院最珍贵、最有收藏价值的档案财富。大量的病历资料是医疗业务信息的载体,可以反映出整个医院工作状况、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质量和医德医风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医院管理者通过病历档案信息资源,扩大服务范围,完善不足之处,监督全院工作,指导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与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切实管好、用好医院病历档案,努力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对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病历档案是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病历档案的形成以及记录内容,是医疗事故纠纷、法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也是沟通协调医患关系、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权的重要手段。依据病历档案,医师可迅速正确诊断与治疗患者,医院亦可据之申请医保给付、理清法律责任等。病历档案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所有需要的真实信息,使保险公司及被保险人双方利益均得到保证。在某(下转第238页)(上接第236页)些涉及人身伤害、健康保险的刑事、民事案件审理及发生医疗纠纷时,病案还是一份具有法律效用的原始材料或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病历更是医院或医务人员证明自己无过错的主要和重要的证据材料。

2 如何对医院病历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2.1 完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根据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档案法规,应该把病历档案纳入医院档案的管理体系, 成立专门档案室,档案必须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保管,真正做到统一管理、统一保存、统一利用。管理员应该熟炼掌握病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等,做好监督和检查档案工作,把好病历档案的形成和归档关,要加强对病历档案书写质量的管理,做到病历书写要求真实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整洁,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③

2.2 规范病历档案的整理要求,及时进行归档

整理档案时,应检查病历填写是否符合要求。病历首页的病人姓名、年龄、籍贯、婚姻状况、职业、住址等是否信息完整;住院天数、诊断、转归及手术愈合等项是否依次填写。要求用蓝黑色墨水书写,如血型、过敏药物,化验异常者用红墨水笔或红园珠笔标记;书写文字要求通顺简练、字迹清晰、无错别字、自造字及非国际通用的中、英文缩写。病历中任何内容不允许有涂改。凡是要归档的病历,经专业人员经过认真审核,符合要求后,按顺序排列好,装订成册,放置在各科病历架上,待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根据病历编号顺序统一编制档案登记号,依次排放。

2.3 加强对病历档案的现代技术管理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已逐渐被各大医院所接受。保管病历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开辟方便快捷的途径,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将各种病案以光盘的形式存储起来,减少库存。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对各种病案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从而规范医院电子病案档案。作为病案管理人员要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对信息的收集、电子建档、日常维护和数据库管理等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真正实现电子病案信息共享和网络化服务。

只有做到资料收集齐全、分类准确、整理科学、归档完整,才能更好的对病历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才能把病历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注释

① 李启旭.浅析病历档案的管理及开发利用[J].管理观察,2011(22).

篇6

近年来中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知识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原理、方法的理解上,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但是实验题的得分率不高,反映了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江苏省“四配套”工程为农村学校配备了不少的物理仪器,有了宽敞的物理实验室,但许多物理教师仍然只重视理论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对于大纲规定的实验,不仅开出率低,而且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地位还在低水平下徘徊,使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低。如何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例如在声现象的教学中,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如果教师一味的按照书本的探究思路来进行教学,最终学生通过对比,自己动手试试自己的喉咙,也能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如果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鼓面上放几个粉笔头,用力敲击鼓面,就会看到粉笔头被弹起。教师在加以引导,学生就很快能得到结论。这样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例如我在讲分子的热运动时,分别给相临座位的两个学生每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他们同时往杯子里的水中注入一滴红色墨水,过一会儿,就观察到热水中的红色墨水很快而且均匀地扩散开来,而冷水杯中的红色墨水却仍聚集一团,扩散缓慢,几乎没有动静。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所以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做,自己再进行分析、总结,学生能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篇7

一、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诚信,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是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是取得交往双赢结果的起码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将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保驾护航。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不是一日建立起来的,在校大学生们,应该从计划步入财务管理行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强化个人的诚信意识,为未来走进社会做好准备,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以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姿态跻身于行业之林;才能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健全增光添彩;才能为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光天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环境基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时刻将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力,就能促使其以坚定的信念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提高了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准备条件。现代的企业制度,是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因经营管理者的过错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现象,深入研究发现,大都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失控造成的,其中财务管理造假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有助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健康运行。

(四)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添砖加瓦。十报告中多次强调依法治国。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不高、信息失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作用,更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是相悖的。在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有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有助于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

二、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诚实守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有信度,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从业道德水准的高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优良的诚信品质。因此,高校必须把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摆在首位。

(一)优化课程设置。无知者无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失真,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者有信观念不强,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针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有信观念不强的问题,高校要侧重道德教育,高校道德教育内容要顾及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他们的真实感受,根据专业特点、专业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来进行诚信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诚信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专业课中要增加法制教育课时,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树立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不拘私情、一心为公的职业信念。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要大力宣传各种法律条文,还要结合身边具体案例,教育大学生触摸警戒线付出的代价。

(二)聘请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实例讲解,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会计教学方法上,我们国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而我们的会计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走到学校,实践知识比较欠缺,有时显得说服力不够,因此应多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来讲学,用他们亲身经历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并聘请法院和审计局的工作人员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例如,汕头市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虽然有些抓虐指示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偏难,但学生对实际的教学案例往往都非常感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在金钱利益面前正确的把握自己。我们的学生大都已经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们的会计教材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印次,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多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的知道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生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从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的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另外,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在平时的作业、考试、实习过程中都要以诚信为本,自己独立完成,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于此同时,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有很大提高,学生很乐于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践行诚信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离不开实训课程,实训课上,教师不要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实训过程视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将职业道德成绩考核与专业技能考核等同起来,让学生在市场环境下接受利益与诚信发生冲突时的考验,感受遵守职业操守的重要意义。在《审计》课的实训教学中,通过尝试模拟企业、事务所、审计机关的不同角色和岗位职责,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另一方面也了解学生做事的态度。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理解“诚实、守信”对维持市场秩序的意义。

(四)诚信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新问题也不断涌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内容也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变化而变化。在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今天,高校孤立地、一成不变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就会陷入到空喊“诚实、守信”的口号泥潭当中,不管教育工作者怎样努力,学生都很难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高校要想搞好财务管理从业准人才的诚信建设,要将行业诚信观念与个人荣辱观融合起来,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将个人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融合起来,使会计诚信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

(五)加强校园的诚信教育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可以通过诚信专题讲座、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诚信主题班会等形式,赞颂诚信新风,鞭挞失信现象,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塑造个人诚实形象,从现在做起,倡导校园诚信新风尚。要通过倡导、赞扬、鼓励坚持诚信的行为,贬抑、鞭挞、谴责查处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将有助于人们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使学生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在学校生活中,诚信教育必须贯彻始终。要从学生进校起,就对他们普及诚信教育,要教育他们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按时交学费等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教育真正融入学习生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诚信基础,让他们以诚信的姿态和品质步入社会。

篇8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和实际;前沿性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解释:“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本身就显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探索——改革——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顾明远看来,教育学的兴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好好参悟。

《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书中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以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变革为核心,以体现此书时态上的当代性、空间态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这本书阐述中渗透着编写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续了十多年,且还在深入进行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对教育学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套教材是根据在职教师的特点专门编写的,既重视教育理论的介绍,又重视研究教育实际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把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上来阐述,可以提供学员的认识。教师学习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后,才能去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

这就指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坚持这一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或是只是注重实际,而忽略了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如果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些生字,可能对于刚接触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如果在理论中联系一点实际,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点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记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然后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这个“船”字。这样,就把所要学习的汉字“船”给讲出来了,而且也便于学生记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编写的教材尽量能够反映学科当前发展的新成果,注意吸收国际上新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使老师学习了这些课程后能够理解该门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新趋势。这不仅能够使教师学习到最新的教育理论,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有利于创造他们自己的新经验。

案例分析: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面对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老师应该在肯定小方回答正确的同时,更要对小明的回答进行赞赏和鼓励,因为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老师应当给对小明的这种创新思维进行鼓励。

综上所述,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主要以对教育学提出了三个问题: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第三、重视研究。学习《教育学原理》仅仅是学习、消化和吸收,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操作,套用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原理不是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原理只有滋养了人的心灵才会有真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

[2] 顾明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篇9

关键词:文明礼仪 行为习惯 养成

教育

一、文明礼仪研究的可行性

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就倡导“仁、义、礼、智、信”,这对近代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中,金钱与权力的碰撞,人性与道德的交织,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当代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中普遍存在自私自利、霸道、不讲礼貌,给传统礼仪造成了冲击。而在今天,中国要走向世界,那么青少年学生将是主导力量,他们的知识水平、人文修养、道德水平将影响我们国家软实力的上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提出了“文化强国”口号,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当代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礼仪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以上多种要求,文明礼仪教育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就产生了研究的现实可行性。

二、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中学生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随着网络知识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加快,世界文化已经走进校园,使得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很多学术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大力发展,我国留学生不断增多,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在中学阶段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尤为重要,它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走出国门奠定了修养基础。由于网路交往对象具有隐蔽性、间接性的特点,很多中学生在网路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就不会像在现实生活中交往那样时刻注意自己的修养。这样,久而久之不利于健康绿色的网络文化交往,也不利于现在信息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礼仪教育不仅在学生网络交往中至关重要,而且在我们融合世界文化交流的大发展中也至关重要。

(二)是中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需要

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对象。在美学中,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在中学文明礼仪教育中,我们既强调学生的外在美(包括着装得体、行为艺术美、举止端庄),又强调学生的内在美(包括个人品性的修养、诚信修养)。外在美给人一种向上的精气神,一种亲切感,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特别是90后中学生,在审美疲劳的大潮流中,他们不至于失去审美的方向感。内在美体现我们的真诚、心灵的真善美,从心理层次上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两种美的结合在国家的宏观方面也是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内容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我们强调的文明礼仪教育正好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加强中学的文明礼仪修养,在思想层次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内心的修养,在文化层次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与道德水平的融合。

(三)是中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文明礼仪在人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对每个个体的人起着规范作用,对人的行为能力在道德方面具有约束作用。它反映着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一些事务的固定的看法和价值取向。千百年来,人们都是在这种传统的流演中生活、工作着。换一种角度说,它在人性的修养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我们所说的“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修身、养性其实也就是强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通过修身、养性能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用现在的话就是形成良好的人脉关系。所以说,规范自身的行为其实也是为自身人脉关系的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礼仪在人际关系中还起着人际交往中剂的作用。它可以化解人与人交往中的矛盾,特别是在中学生交往过程中,他们容易烦躁、冲动,如果能在现实交往中好好地利用这种剂,会达到增进了解、化解矛盾、取得谅解和宽容,最终建立起新的、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作用。

(四)是强化中学生文明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就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纳入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在这个意见中把诚信、友善放在个人价值取向的突出地位。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代,一个人性格和品性的养成都受中学教育教学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问题将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总任务中至关重要。因此,当前国家教育导向也发生了改变,更加重视德育和美育,在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国学教育蔚然成风。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在经典国学教育中能够让学生学习丰厚的国学文明礼仪修养知识,为以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总之,在现代尤其面对90后的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其性格的培养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使学生在教育实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10

校长的办学理念成就学校的竞争力

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没有科学理念的办学行为是盲目的。如果校长的办学理念被教师认同,内化成为全体教师理想和行为的共同愿景,就会激发出学校发展的巨大潜能。因此,任何一个成功的校长,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相反,因循守旧,唯上级之命是从,满足做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维持会长”,学校即使能够四平八稳,教学质量也只会平平无奇,这样的管理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的发展是没有前景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

面临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和多元的社会需求,校长一定要有发展的未来观。重视未来,强调发展的超前观点,以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这个超前时代。放眼未来,以便为自己的学校确定高远的办学目标和正确的办学方向,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也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拥有未来。因此,校长要结合本校的地域、师资、设施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优势,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奠定自己的学校在地域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存在价值。

校长的人格魅力形成学校的凝聚力

何谓人格魅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吸引人的力量和辐射力,它是智慧和才能凝结而成的力量。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校长拥有无形的力量,能帮助每个教师实现自己最卓越的表现,能使整个教师队伍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创造教育的辉煌。

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学校的发展和每一个教师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时刻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放在心上的领导者,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这就要求校长对教育事业必须有高度的热爱,在平时的工作中尽职尽责,赢得大家的支持。

其次,校长必须博学多才。学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教育学科分支众多。校长不一定对每一门课都精通,但绝对不能不熟悉。如果校长自己心中无数,就无法对该学科的教师进行专业评价,就无法实现用人得当的境界。因此,校长必须刻苦学习,不断充实,掌握相当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与工作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专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驾轻就熟地处理各种事件,做好模范,起好带头作用。

最后,必须诚信。诚信是获取教师信任的基础,作为校长,不能把自己超越于团队之上,制定的制度,做出的承诺,必须带头模范遵守,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违反,也不能允许个别特殊的人违反。一个团队里,协作的基础就是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缺乏信任基础的合作必将无法长久。如果一个校长因不能够诚实守信而失去了下属的信任,不仅会破坏学校正常的管理,还有可能导致有序的管理关系遭到破坏,最终导致学校管理机制的瘫痪。

校长的人文情怀铸就学校的软实力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人们的需要,使每位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可以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情感的纽带。可学校管理仍然需要刚性的管理。如果说人性化管理讲感情、重“亲情”、照顾情绪、满足需要,那么只讲人性化未免有失偏颇。因为只讲感情而无限度地宽容,会滋生惰性,心理需求会膨胀,索取欲望更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会减弱,工作随之失去干劲,这不是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因此,校长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时不能淡化制度化管理。否则,工作也就无法正常运转。

所以,校长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艺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超的处事艺术能够团结人、凝聚人,把学校的目标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行动,有利于校长意图和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校长对人要有信任感、期望感、同情心、宽容心,要相信人、鼓励人、成就人,理解和满足教职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心理,创造条件为教职工谋利。要做到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使其有温暖感。对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鼓励,使其有成就感。对优秀教师评优、提拔给予倾斜,使其有归属感。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对提升学校管理效能起到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