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教师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教师教学案例

篇1

论文摘要:当前,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但前期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面对全体高校学生的共性研究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主要研究思政课案例教学专门化的问题,针对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探讨音乐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为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找到新的突破,也为其他专业院校(如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医学院校等)的思政课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一、我国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背景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某一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社会实践中较典型的,具有一定程度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起源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选取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成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2]。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目前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中,如法律学、管理学、行政学等,都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没有完全发挥其育人作用,究其原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简单传统、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思政工作者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谋求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者也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尝试通过案例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情景体验和脑力冲击,利用案例教学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效果。理论上,各学者分别从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方法、具体程序、应注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而在实践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对案例教学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各高校的前面。该校在1998年就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编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而在实行案例教学后针对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持欢迎态度。2008年11月26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重点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编写和使用以及案例教学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可见,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因材施教

篇2

【关键词】 英语教师 培训 课堂教学案例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有必要对培训方式进行改革。下面笔者提出一种基于课堂教学案例的高中英语教师培训方式,并就此展开案例分析。

一、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设计思路

1.1选定培训对象

参与本次培训的高中英语教师共计64人,他们全部参加过新课程培训,并对新课程的理念基本了解。在这些参与培训的教师当中,有60人为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历,其余4人为硕士研究生。其中男教师6人,女教师59人,平均年龄约为29岁左右,平均教龄6年。

1.2确定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加深参培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并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3设计培训细节

首先,由上案例课的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发给参培教师,该方案中主要包括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案;其次,上案例课的教师用10分钟的时间向参培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内容,并让参培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预览,为教学案例的观看做准备;再次,全体参培教师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录像进行观看,然后填写个人收获表和评价表;最后,由现场培训教师组织参培教师进行评课。培训教师针对教学案例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并按照新课程理念对其进行口头评价和解释,随后在本次培训即将结束时,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

在本次培训中选取了SEFC Book 2 A Unit 5 Reading部分为教学案例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

2.1确定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其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了解基本音乐知识;其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训练使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运用阅读技巧准确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其三,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类型,唤醒学生享受音乐、参与音乐创作的情感体验,同时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2.2明确教学设计理念

2.2.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教学为主线,将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协调和组织作用。

2.2.2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根据教学情况把握整体教学进度,灵活运用教学形式。

2.2.3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3教学过程介绍

2.3.1 warming up

教师以介绍音乐的作用为切入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提出以下问题:

How many do you know about music?

Can you tell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辨析各类型音乐的名称。

2.3.2 Reading

在Pre-raeding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用英语阐述自己观点:

Have you heard about any of famous bands in the words, please list them if you have. (Back-street boy,Beatles, West-life)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在While-reading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活动,包括Skimming、Scanning等。要求学生在Skimming环节,通过分组讨论总结文章大意;在Scanning环节,要求学生归纳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布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写作意图。

在Post—reading环节,组织学生讨论与本文相关的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展情感教育。

2.3.3 Summary

教师利用2分钟时间对本堂课教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重点以及情感获取。

三、培训效果分析

对全部参培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98%的教师对本次培训给出了较高的评价,他们表示在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新课程的理念,而且也从中领悟到应当如何将该理念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本次利用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培训方式也获得了大多数参培教师的认可。通过上案例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案例设计的讲解,参培教师对设计意图和设计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维,使之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为今后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李宝荣. 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需求调研模式述析[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12).

篇3

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舞蹈教学案例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一

《欢乐颂》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能自如地随音乐舞蹈,表达出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欢乐的气氛。

2、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自学能力。

【活动准备】

1、图谱两张,歌曲《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2、五个小组的标记(白、红、黄、蓝、绿五种颜色的花形标记,幼儿各有一枚,活动室地面贴上相应花形标记)

3、舞蹈用小道具(腕花),幼儿人手一副。

【活动过程】

1、随《母鸭带小鸭》律动音乐幼儿愉快地进活动室。(要求幼儿能随音乐形象而有节奏地表演小鸭走路,游水的动作)

2、练生曲《你好,你早》(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能与同伴自然地面对面表演唱,声音整齐动听)

3、复习歌曲〈欢乐颂〉

请外圈的小朋友站起来唱歌词,里圈的小朋友哼唱“啦”,合唱的时候声音要整齐和谐。

4、创编舞蹈〈欢乐颂〉

(1)幼儿听音乐想动作(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初步设想舞蹈动作)

师:“刚才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编〈欢乐颂〉的舞蹈动作,首先请大家仔细地听音乐想动作。”

(2)幼儿分组商量讨论,设计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

师:“接下来要请每队小朋友站到标记上,互相商量,为这首乐曲配上合适的舞蹈动作,开始。”

(3)引导幼儿集体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及时记录动作——画在图谱上。(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引导幼儿编出与众不同的优美的动作,并着重表扬动作富有创意及在创编时能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幼儿)

师:“刚才小朋友都编得很认真,现在哪一队先来试试,把你们设计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4)回忆创编动作,为连贯舞蹈作准备。(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图谱,想象动作)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的舞蹈动作已经全部编好了,先请大家看着图谱来回想一下动作。(播放音乐)

(5)看图谱学跳舞蹈。(能在参照图谱的基础上,初步随音乐完整练习)

师:“现在请大家找好舞伴一起来跳。”(特别提醒幼儿在需要合作舞蹈时两人能互相配合好)

音乐连续播放两遍。

(6)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带上腕花来跳,你可以学图谱上的动作,也可以自己想动作。(幼儿集体戴上腕花练习,能在音乐的伴奏下投入地表演)

5、结束。

小朋友的舞跳得真美,以后我们再到小舞台上去表演,好吗?现在我们一起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幼儿随《母鸭带小鸭》音乐愉快地出活动室。)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二

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知道舞曲的名称,初步感知舞曲优美、柔和的旋律。

2、会用优美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教师弹奏乐曲)。

2、刚才的曲子叫《瑶族舞曲》,好听吗?我们再听一遍录音,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听完乐曲,让幼儿说一说(叔叔阿姨在跳舞……)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

3、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音乐。

二、组织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1、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2、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

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

3、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4、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三、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四、欣赏、学习铃鼓舞,体验舞曲的优美、柔和。

1、欣赏老师的表演。(老师自编)2、幼儿徒手模仿老师的动作,用身体和手臂表现乐曲的柔美。

3、幼儿持铃鼓随音乐练习,进一步体验乐曲的优美、柔和。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三

《火车舞》

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的随着音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的动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活动准备: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1、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2、合着音乐一拍一下的拍手。

3、幼儿创编其他身体动作,合着音乐可以做做拍腿,拍肩等。

二、出示火车图,认识火车头和车厢,用动作表示火车行进

小朋友,火车是怎样开的?请一些幼儿模仿。

三、学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1、学习火车行进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也想到了一个火车行进的动作,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幼儿随音乐做行进动作

3、今天火车头想邀请车厢跳舞,想想看火车头会怎样邀请车厢呢?(幼儿讨论)

4、练习幼儿想出的邀请动作,老师哼邀请的音乐旋律。

5、车厢怎样表示对火车头的感谢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老师哼感谢处的乐曲旋律。

6、完整的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提醒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的动作

四、学跳集体舞

1、全体幼儿坐成圆圈,老师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示范做动作。

2、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在连接的时候提醒后面幼儿拉好前面幼儿衣服的下面。

五、复习《表情歌》

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课堂

具体说来,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智力差异和非智力差异方面。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我们所能改变或者说改善的只有非智力差异,而非智力差异包括兴趣差异,性格差异以及学习方式差异。不难看出兴趣差异与老师每天的教学息息相关。某城市对1000多名学生的英语学习调查发现,有将近60%的学生属于动力型困难学生。从调查结论看,兴趣占成功的30%,缺乏兴趣和缺乏努力两项攻占失败的60%,其中缺乏兴趣占35%。因此,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不可能称之为有效教学更不用说高效课堂了。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人际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而一堂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英语课如果没有开始的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眼球,想要有后续的精彩纷呈曲径通幽也是不可能的。课的第一槌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刘瑞玉,2009:83)。这个地方所谓的第一槌就是导入,在英语教学中也称之为“引入”。通常指的是教学伊始3-5分钟内教师与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的集合。

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上课状态;好的引入能让学生酝酿情绪,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进入教学主体内容;好的引入也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考;好的求知欲更能成功的预设课堂情境,提升学生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因此兴趣课堂的构建离不开一场精彩的“引入”。

而课堂引入如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因人因事因时不尽相同不一而足,是一门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艺术。对此,国内外专家也做了很多研究,比如北师大胡教授指出:导入的时候用设疑或提问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可以用“三S”心理控制法,即惊异(surprise)、悬念(suspension)、满足(satisfaction)。学生很感兴趣,情绪很高。(胡春洞,1990:202)。结合个人自身教学实践和日常的学习体会,笔者将几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常见的高中英语课堂“引”入方法归纳如下:

1. 复习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导入法,顾名思义,是在复习以前所学旧知识的情况下引入新知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特别是高中英语同一个单元的内容往往是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的,往往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巧妙的通过复习旧知识,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导入新课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复习巩固已学,同时学生比较熟悉也容易进入课堂预设情境。

教学案例:在讲授高一人教版必修一Unit3- Journey the Mikong 的Using Language 部分时就采用了复习导入法,效果不错。

对于这一单元而言整个都是围绕Daowei和Yuhang两兄妹从开始计划到实施沿湄公河而下的旅行展开的。在Using Language 部分,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他们前期的旅行过程、所经历的事情,接下来提出问题:Where do you think Daowei and Yuhang will travel to? What will they see and what will they do?然后让学生展开4人小组讨论,因为旅行涉及到风土人情和地域,学英语的同时还要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对于文科生而言自然兴趣盎然。

2.设置悬念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教师讲一个内容精彩生动,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或引人思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使学生对即将教授的新课产生兴趣。

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一Unit4-Earthquake 的reading部分。我结合刚刚发生不久的5.12四川汶川地震中被困70多个小时后获救的幸存者为例,先描述了她当天地震发生前的生活,然后突然地震来了...跟学生设置疑问:Do you know happened to her later? Can you guess? 自然而然牵动了学生的心,学生也愿意就此展开讨论进入预设情境。

3. 音乐导入法

现在的学生对于音乐很感兴趣,尤其是高中生,不仅喜欢哼唱中文歌,常常也以能哼唱几句英文歌而自得。特别是刚上课学生精力尚未完全集中或者下午学生午休刚醒还未完全清醒时,播放音乐片段往往能够让他们变得兴趣高涨。更重要的是,如果涉及到与音乐相关的教学内容或者想方设法将教学内容与音乐有机结合,效果更佳。

教学案例一:笔者在新人教必修二unit5-Music中reading部分的教学事,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交响乐、摇滚乐、流行乐、蓝调等八种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猜测其个属于哪种音乐类型,学生立马就来劲了。

教学案例二:我的同事在教授新人教版Unit3名词性从句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听了一首他们喜闻乐见也比较熟悉的歌As long as you love me.让学生边唱边做歌词填空。例如:

As Long As You Love Me

Although loneliness has always been a friend of mine

I'm leaving my life in your hands

People say _________and that I am blind

Risking it all in a glance

__________________is still a mystery

I 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

Don't care _____________in your history

As long as you're here with me

I don't c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As long as you love me

听完两遍后,请学生填写歌词,而所填写内容刚好是要讲的名词性从句How you got me blind;what is written ;who you are;where you're from;what you did…因此,新课的引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4. 图片导入法

学生对于图片有一种先天性的好奇,作为一种各科广泛使用的引入方式,在英语课堂引入中依然是十分有效而能吸引人的方法。

教学案例:笔者在讲授定语从句的复习时,先出示了几张精心挑选的学校发在外网上的校园景观图片(有部分学生调侃:哇,这是哪所学校这么漂亮?/P的技术真不错,我回曰: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引导学生造句:

1. This is our school.

2. We live and study here every day.

随后提出问题: Can you combine the two sentences into one? 随后引导学生给出参考答案:This is our school, where we live and study every day. 然后比较这个句子与上面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找到where we live and study everyday 这个定语从句,以此来引入主题自然学生也感兴趣。

5.即兴交流导入法

即兴谈话导入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单元主题与学生展开真实的对话以导入新课。从和学生谈心开始,谈思想、谈生活、谈学习,学生会感到较为亲切自然。Free talk这种导入往往内容不限,形式不限,如天气,食物,工作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引入主题,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即兴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不仅可以利用这些具体事例教育学生,而且体现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应具备的交际功能。

教学案例:新人教选修7unit4-Sharing 的阅读部分导入。本单元主题是“分享”。阅读部分的内容讲的是一位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女老师Jo 去大洋洲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支教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去一个学生所在村子的经历。

首先笔者扯开话题:几天前跟宜昌的一帮大学同学聚会,毕业7年后各有各的际遇。然后说到老同学目前各自的工作状态,谈到孰优孰劣.最后提出问题:毕业后你想干什么?愿意当老师吗?愿意去支教吗?你又愿意去哪支教呢?

T: The other day I had a gathering with my university classmates. After 7 years departure, some of them became managers and some became officers. Also some of them became teachers just like me. We had a really good time. So class, what do you want to do after graduation?

S: I’d like to be a boss/ manager/police/officer…

T: So do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after graduating? (The students answers varied)

S: Very good, where do you want to teach then? Do you want to do some volunteer teaching work?

6.文化背景导入法

教师通过介绍课文的作者、背景知识、或者相关的英美文化习俗来导入新课,切入正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方法。

教学案例:新人教版必修三 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是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百万英镑》(The£1000000 Bank―Note)中一段情节改写而成的,笔者这样导入:

Do you know about Mark Twain? He is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also an outstanding humorist and satirist.He was born in 1835,and died in 1910.He wrote many works’ during his lifetime, including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Life on the Mississippi",and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esides the above-mentioned works,Mark Twain's short story "The £1000000 Bank-Note" is also well―known.The story" At the Tailor's Shop",Which we are going to learn today,is extracted from "The £1000000 Bank―Note".It exposed evils in the capital society,in which money is everything.Why do I say so? Read the story, please.

篇5

案例教学法又称作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等活动,最后做出判断和评价,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紧密联系的课程。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表现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特点,是需要把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科以及大学语文、儿童文学等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机融合的一门课程,其追求的教学目标突出表现在“学以致用”方面,即学生通过学习《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能够基本解决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实际问题,初步具备从事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综合能力。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特点与案例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等特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目标、达到“学以致用”,应用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结合教学实践及课题研究,对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生动直观、化繁为简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教学原理和教学策略。

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3.能够基于学生经验帮助建构新知

案例的选取往往与学生的实践经验密切联系,如学生的绘画、歌唱、舞蹈基础以及在幼儿园见习、实习的经历,都能够在案例呈现中引起共鸣,使其回顾、观察、思辨,从而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

4.能够集思广益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5.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一方面,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分析、帮助归纳提炼、进行总结评析。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编、收集、整理案例及相关材料,不断学习、研讨、提升,不但可以扬长避短,而且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效可以反观自我,进一步收集材料、充实案例。

二、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缺憾

1.案例的来源较难及时满足教学需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无论是幼儿园音乐、美术还是艺术综合活动,往往是教学设计(文本材料)与教学实施(声像资料)相结合,研究、编制、拍摄、制作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1至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同时,收集、筛选、编制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案例有可能难以及时满足教学需要。这也是案例教学法推广和普及受阻的一个主要原因。

2.案例的分析需要较多的专业储备,对教师要求较高

就算有了一个好的案例,如,学习“幼儿园歌唱活动”时选取一个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案例,其教学价值如何充分挖掘,才能帮助学生明确教学设计如何基于幼儿身心特点、歌唱特点及幼儿教育特点,并让学生观摩、借鉴歌唱教学策略,这需要执教的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指导能力,这是一项挑战较大的工作。

3.案例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较多

由于要进行较为充分的阅读、观摩、思考、分析、交流及总结等活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整个课程教学时间有效,较难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

三、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思考

1.遵循原则选取优质案例是根本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案例应该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案例的选取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性、实用性较强,而学前教育的对象——幼儿的情况又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案例的选取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案例要以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原理为依据,案例要重点突出、融合基本理念及基本能力,案例要利于思考、可借鉴性强。二是必须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根据《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每个专题教学来对案例进行精心整理,编写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而不能凭空臆造,脱离实际。这样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每个案例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2)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涉及学科知识、技能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是多样的,但这一多样性又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能力环节有机组合而成的。因此案例的选取应当考虑案例要突出什么能力指导、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能够引起积极思维等。要从搜集到的大量的原始资料中,分门别类地整理出具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作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案例的构成内容。一个类型的典型案例能够充分运用已学的学前基本理论,启发学生明确《学前儿童艺术(下转157页)(接上155页)教育》的教学对象、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就能从典型案例中,学习和掌握幼儿园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活动的基本策略,从而掌握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3)案例应能够承上启下。即注重案例与所涉及知识和能力的前后衔接性。从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较多,所以组织案例时应特别注意尽量少涉及未学的内容,对多融汇已学要点,应注意设计相关问题,突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联性。

2.建立健全教学案例资源是保障

建立教学案例库。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的工作,应更多地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多参加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收集和筛选案例。这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执教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必要。

3.提高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是关键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执教教师不仅应具有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和良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还必须在音乐、美术、文学、教育技术等各方面具备基本能力,并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策略,才能胜任教学。

4.配合教育技术呈现教学案例是助力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配合,使教学案例的呈现能够视、听、操作、互动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案例的使用成效。

篇6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巧妙设问 有效性

新课程的设问理念改变了自孔子以来就一直提倡的“师问生答”的设问模式。不少教师为了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了很多问题让学生“思考”。简单的满堂间带来的不过是学生的简单参与,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课堂设问中。一个巧妙的设问可能会引发学生的一场思维革命。那么,怎样设问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对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设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如何改进课堂设问进行探讨性总结,以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课堂设问存在的问题

某小学的音乐课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老师把不同区域的《茉莉花》视频、音频比较一番后问了几个学生同一个问题:“你听了这些民歌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很优美、很柔和。”老师所期盼的效果并没有如期出现。为何在该教学活动中老师没有真正得到所期盼的效果呢?

1.问题的设置没有坡度,指向单一。老师简单的提问诸如“是不是”或者“对不对”,没有循序渐进的坡度,问题单一性太强。问题的本身其实已经给了学生明显的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做复杂的多视角思考。这种易于设置、易于操作、已有确定结论的设问好处在于既套用了新课程理念又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但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空间的拓展来说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2.事实性和选择性的设问,缺乏技巧性。事实性设问是指教师设置了诸如“这个曲子的名字是什么?”或“那首歌我们什么时候学过的?”等问题,表面上看是个问题,但其所指向的答案是明确的,也是唯一的,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这样的设问没有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选择性设问是指教师设置了诸如“好听吗?喜欢吗?想不想学?”等无疑而问的问题。这样过于简单、毫无意义、带有明显暗示性的设问,学生心里早已有数。这些为了达到引人思考的目的设问,没能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

二、灵活运用课堂设问

某小学教师在讲授“前十六后八”的节拍时,选用了一个小鼓和包含着前十六后八节奏的绕口令作为辅助练习道具。她对学生说:“现在小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小鼓解决困难吗?”她把绕口令一分为四放在信封里交给四个讨论小组。经四个小组的学生讨论、展示成果后,教师问:“小鼓在你们的帮助下,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你们听听,小鼓想对你们说什么?”接着,她用鼓棒在小鼓上敲出了一个“前十六后八”节拍。

从上面这个较生动的教学案例中,本文对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设问做出如下总结:

1.巧妙设计,精设促思。独立性差、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是小学生的特点,课堂的设问就显得至关重要。上述案例中小鼓遇到了学习困难,让学生们帮助小鼓学习,在学生们的“帮助”下,小鼓“顺利”地学会了这个节奏。学生的思维已经跳出了原有思维的框框,拓展思在那一刻找到了空间。

2.掌握特点,创境设问。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在情境与设问的交融中找到问题所在,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上述案例中老师把小鼓拟人化,把小鼓遇到的困难绕口令形象化,把绕口令一分为四让四组学生讨论、练习,让困难“强大”却又留有“战胜”它的空间,让小鼓“弱小”却又留有“以弱胜强”的勇气。设问创设的意境,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亲切的形象,让小学生更乐于去接受,从而兴趣更浓地去学习。

3.连环设问,问少意精。一个主从关系清晰的连环设问,对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有着其他设问模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它需要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和敏锐的思维。

篇7

[P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期待;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4-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何谓“阅读期待”呢?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渴求学习新知或者获得知识的一种状态。这种学习状态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进入阅读情境之中,进而爱上阅读。那么,基于学生阅读期待的教学如何实施呢?

一、用爱心去唤醒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阅读教学中,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期待,就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愿意主动投身到学习的热潮中。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满怀爱心,能够真正蹲下来,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宽容学生,就可以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进而使学生主动阅读,并爱上阅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笔者提出:“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小花、小草或者一些流浪在外的小动物吗?对于花草树木,或者小动物们,你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吗?每逢雨雪天气,你想过它们的归处,或者会给它们带来哪些影响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小姑娘。读完她的故事,你定然会有许多想法与大家分享。”在教师充满爱心的激励性语言的感染下,学生的阅读期待被唤醒,迫切地想深入文本,去获得新知,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学习效果显著。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课堂教学时,为了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教师运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想深入文本一探究竟的愿望被唤醒,从而为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用新知去撞击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教师不光要关注学习内容,还要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新鲜程度。在某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与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随时为学生补充一些新鲜知识,以使他们在现有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形成“信息差”。这样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而使学生带着刨根问底的心理去破解心中的疑团。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鞋匠的儿子》一课时,笔者先把林肯小时候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从故事中,学生感受到了林肯小时候就是那么的优秀、风趣、幽默。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又趁机提出:“那么,长大以后的林肯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样教学,既符合学生接受与认知事物的心理,又可以使学生对长大后的林肯,尤其是参与总统竞选的林肯产生进一步探究与了解的愿望,有效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深入阅读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在《鞋匠的儿子》一课的教学上,教师没有对林肯是如何与参议员论辩的事情过多地进行讲述,而是从林肯小时候的故事入手,很自然地引起学生对“长大后的林肯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的关注。这样教学,以旧带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并为学生的深入阅读与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用范读去感染

范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多大作用呢?有人是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的范读的:“听于老师的朗读,最起码可以少讲三分之一。”可想而知,范读对于学生的阅读影响力有多大。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产生一种迫切想读书的愿望,教师可以巧用范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阅读和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狐假虎威》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在上课一开始,通过《森林圆舞曲》的播放,烘托出一种森林里各种动物欢腾活跃的气氛。然后,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下,教师开始了声情并茂的范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随着教师范读的深入,学生们也受到了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随着教师范读的节奏,轻轻地朗读起来。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与教师的目标高度一致,都想通过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从而深化了学生的阅读探究。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在《狐假虎威》一课的教学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主要采取了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教师的感染,进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的热潮中。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符号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69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如何使用符号进行一般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表现形式。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符号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呢?下面,笔者主要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进行阐述。

一、创设情境,有序理解,让符号意识“生根发芽”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每种符号都有着自己特殊的含义与意义,它们对数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符号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就要注重从创设有效的情境的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的理解顺序,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对符号的认知水平,真正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真正让符号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笔者主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小猴子正在给大家表演节目。你瞧,它正在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请问小猴子摆出这些三角形需要用几根小棒?”在这个教学情境中,由于教师设计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动画音乐情境,学生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很快说出了摆几个三角形需要用几根小棒。可随着三角形数量的增多,学生已不能像刚开始那样很快回答出来了。在学生的求知欲到达最高点时,笔者再顺势把字母“a”引入课堂,让学生用“a”表示三角形的数量。这时,再让学生说说摆几个三角形需要用几根小棒,也就是让他们求“a、2a、3a、4a……”是多少。如此,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符号认识就会深刻许多。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3a、4a、5a……”这样的符号呈现在学生面前,生硬地让学生理解字母与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定会感到无所适从。这里,由于有教师创设的情境作为铺垫,学生理解起来有序、自然,促进了学生对符号的理解。

二、抓住联系,多样表示,让符号意识“枝繁叶茂”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心的学生会发现数学符号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教师如能从符号的内在联系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用符号表示文字或者图表等信息,必能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抽象思维,增强他们的符号意识。

如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乘法的多种表现形式入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3×a(3a)、a×5(5a)、a×c(ac);a×a(a2)。在这里,教师要着重说明用字母表示数时,数与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都可以用乘号式、圆点式、省略式、乘方式等形式来表示。通过了解符号表达的多种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才会向更深处发展。学习乘方式这种符号表达对学生以后学习同底数幂相乘等相关数学知识将起到显著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达,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的符号意识更加深刻。

三、学练结合,培养能力,让符号意识“开花结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精心搭建平台,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机会。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还可以使符号意识真正“开花结果”,从而使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都能得到不断增强。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练习,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

1.说一说:一本字典e元,一本笔记本f元,2e表示( ),10f表示( ),e+15f表示( )。

2.用线段把左右两边相等的数连接起来。

比 a 多 3 的数 a+3

比 a 少 3 的数 a-3

3 个 a 相加的和 3a

3 个 a 相乘的积 a3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起了良好的练习平台,对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起到了推动作用,教学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在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方面,教师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练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深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与名师同行》;曹理;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03-01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如何使音乐课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都是音乐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我涉足音乐教育专业学习以来一直关注的要点。今有幸拜读由著名音乐教育家曹理等人汇编的《与名师同行》,颇有所获,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认识,想必也为其它的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者提供着重要的参考。

《与名师同行》共有两辑,是收集整理一线中小学优秀教师教学课例和科研成果的一本书籍。该书主要汇编、推广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课例和科研成果。以介绍每位名师为专题,分为"导读-小传-课例-科研-访谈-曹理寄语"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导读部分,简介名师的个人经历和教学思想;小传部分概述了名师的教学经历及教学成果;课例部分,著者所选课例包含各个年级,有唱歌、器乐、理论等课程,最为关键的是每个课例之后,既有教师自己的教学反思,又有著者的评析。这为读者全面的探析课例提供便捷。名师科研部分,不仅体现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为课例提供了理论依据。读罢此书,我深感该书如下特点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1.强调教学与教研相结合

该书选取的对象范围较广,具有代表性。有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老师,有从演员转为音乐教师的,还有专职音乐教研员。编者想通过介绍这些教师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教学课例、科研成果,使读者从中有所收获和启发。使教育与时俱进,提升教学观念,教师要避免停留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应注重开发性研究和教育科研研究,改进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基础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

2.巧妙增添"访谈"环节

《与名师同行》"访谈"环节可谓是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编者在充分了解访谈对象的基础上,拟定访谈主题和编列访谈提纲。使中小学教师与中师、高师教师之间有思想、心灵上的交流对话,进行有效直接的互动。通过访谈部分更真切的感受这些名师对音乐教育的热爱。在访谈中不仅仅按编题索答收集资料,并在其过程中深入挖掘找到教师的思想观点和问题原始出发点来寻找新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组合、概括,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使经验具有普遍性意义。

3.出特色的教学技能

该书课例充分展示了名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变化多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用美妙的歌声、形象通俗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音乐教师高华的教学方式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进行声乐训练时,为避免抽象难懂的音乐专业术语,高华用较形象的语言代替。如:软口盖打开,即把小雨伞撑起来,在用力撑起来;声音的高位置,即给音符戴个大帽子,再戴厚一点的帽子;气息下沉让学生找肚脐下两个手指的丹田处;眼前要有画面,唱什么词就看到什么画面。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明确歌唱的基本要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有效地讲解音乐知识,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辅助高音训练。正如陈琪对高华的评价"多年的教学实践,您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浅'中有深;小学音乐教学因'杂'而更需要'博',深入才能浅出,厚积才能薄发,兼通才能有备无患。"(见该书41页)

4.种教学法的有效结合

说到音乐教学法,人们顾名思义会想到四种常见的教学法,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和参观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律动、创作、游戏教学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该书介绍了音乐图谱教学的探究者张洪涛,她潜心研究图谱教学,将生动形象的图谱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利用图谱巧妙的创设情境,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情景,从而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感受力。在宋曼蕾的教学中,她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与名师同行》像是一杯名茶,一盏明灯,一条捷径,为读者的音乐教学指引方向。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名师扎实的教学功底、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以及每位名师的教学经验。这些使笔者真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您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获得审美体验。音乐课不是简单地教授唱歌,它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和释放,使音乐学习能与孩子的生活、情感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从而使音乐课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想必同行们也能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更好的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前行。

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初中音乐课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但是现在学校的歌唱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教学目标的因素。因此,我在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教学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教学经验汇之笔尖,从而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学,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让学生对音乐真正产生喜爱之情

歌曲内容是歌曲的重要组成之一,也使歌曲音乐性的基础,在歌唱教学的时候,生硬机械的音乐内容灌输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麻木和反感的感情。在歌唱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慢慢熟悉和理解歌曲内容可以拉近学生和作品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歌唱的愿望,从而加快学生学歌的进程。

[教学案例一]

例如,在听《欢乐颂》伴奏音乐前,为了使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力量感,可以先播放一些小片段,然后慢慢引导学生:

“这些音乐同学们以前听过吗?你们谁知道这种音乐使什么乐器发出的?你们能听出几种?这几种乐器集中在一起又具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观看彝族服饰、弹拨乐器的视屏之后,我们可以接着引导学生:

“彝族姑娘不仅喜欢跳舞,也喜欢唱歌。”

在学生初步听了这首歌曲的时候,问学生:

“这群姑娘的心情怎么样?(音乐的整体情绪),同学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她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慢慢对音乐内容更加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二、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乐而忘返”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慢慢加强自己的审美体验,加强自己品味歌曲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真正达到“共享歌曲”佳境。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建立自己歌唱歌曲的自信,从而学生对音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它的基本过程如下:

(1)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来确定声音的基调,或描述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或者老师提高几种选项让学生来进行确定。

(2)在老师的配合下引导学生用声音来描述歌曲的轮廓。

(3)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用形象的身体表现或音乐来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从而扫除学生在歌唱中的障碍。

[教学案例二]

在欣赏《花好月圆》这一课时的时候,为了逐渐培养学生品味歌曲的能力,我常常采取这样的引导方式:

师:同学们,在你们想要表达自己热爱生活、生活愉快的时候,你们一般采用什么的样音乐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生:高涨……轻松……愉快……

师:下面让我们共同听一首歌曲看看人家师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在学生听了《花好月圆》这首歌曲之后,我问学生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非常的高兴……非常的轻松愉快……

评价:从你们声音当中,我听到了你们非常高兴的心情,这说明了这首歌曲能带给我们一种轻松愉快幸福的感觉,这也是这首歌曲的优点之一。

三、增强学生自己的表现力

学生在课堂中欣赏到的美不仅包括媒体音乐的美、教师演唱以及演奏的美,同时也包括学生自身歌唱的美。学生极富表现力的歌唱也是构成课堂美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是学生活动技能掌握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完整表现的方法

完整是一种美,音乐的完整性是指横向的连接,一气呵成,能用声音非常流畅的表现出歌曲的高低起伏和快慢节奏。

[案例分析三]

例如,在歌唱《故乡的亲人》这一首歌曲的时候,学生常常将第一句段成“我——的故乡——在斯瓦尼河畔”,在引导学生歌唱这一句的时候,我常常先引导学生朗读该句,体会该句的完整意思,然后我自己亲身示范完整和不完整的歌曲,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唱法歌曲产生的不同效果,并体会正确唱法的优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正确的唱法,同时也了解这样唱的优点在什么地方。

2.准确表达的方法

准确歌唱是指学生歌唱的旋律、节奏和歌曲的对应关系要准确,符合音乐乐谱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作者的意图。影响学生唱歌准确的因素有很多,如变声处、基调过高或者过低、弹奏的速度较快等等。对于这个问题,我常常采用形象带动的方法进行带动。

[案例分析四]

例如,在《垄上行》这首歌的第二部分教学时,歌曲的旋律在前面语句的基础上发生了大的跳动,这时我就结合歌词“蓝天不寂寞,点缀着白云几多”来提醒学生此处音调较高的意义,同时采用肢体语言和钢琴伴奏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在学生歌唱到这一块的时候手势明显的上升,同时通突出的和弦带动学生把握好这一部分的音高。

3.感情表现的方法

感情表现追求的目标是使学生的声音更加的生动,情感渗透更加的浓厚。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夹心饼”的教学方法,唱歌以前的要求和唱歌以后的评价使“夹心饼”的外层,而中间层是学生自己的歌唱。通过这样“前领后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的关注自己唱歌的声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和自己表现的情感和形象具有重要的关联。在这种模式下引导学生逐渐的改善自己的声音、活跃自己的思维和养成用心唱歌的习惯。

歌曲教学一直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音乐产生真正的喜爱之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不会感到枯燥,教学效果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咏北,从教师资格制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和社会化[J].中国音乐.2010(05)

[2]李雯,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策划[J].中国音乐.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