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

篇1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12月为对照阶段,另将该院实施绩效考核措施后2014年1-12月设为观察阶段。对照阶段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医务人员共30人(男性15人、女性15人);出院患者60名,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1.10±5.28)岁。观察阶段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医务人员25人(男性14人、女性11人);出院患者60名,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2.10±4.28)岁。对两阶段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1.2方法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社会效益与医院医疗水平两方面结合考虑,淡化经济指标考量意识,侧重于提高医院医疗技术与服务质量;以“技术高效”、“多劳多得”的标准衡量医务人员奖金的基础,将手术技术含量的高低、风险程度的高低、工作量大小、管理职责作为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医务人员的奖金。在考核过程中,对不规范的医疗行为进行惩处,与奖金挂钩,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疗质量。做好绩效沟通反馈工作。对实施系统的绩效考核方案前后,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工作效率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

自制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及工作效率评定表(内容包括每日接诊人数等),并在医院内部组成小组进行服务质量评定。以分数>80分为优质,60~80为好,<60为一般。同时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0~100分,包括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工作质量等的满意度),分数>85为满意,70~85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绩效考核前后的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比较

实施绩效考核后(观察阶段),医务人员服务质量评分结果高于绩效考核前(对照阶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绩效考核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绩效考核后,患者对保健院满意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观察阶段患者满意度于对照阶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阶段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情况比较

实施绩效考核后医务人员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观察阶段医务人员工作效率高于对照阶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机构自身层面,都还需不断分析与探讨,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方案。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在绩效考核方面还在试行当中,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在开展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实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惑和难题。

3.1考核指标的设定要符合医疗事业的发展规律

在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应该具备指向性,以公益性质为辅,社会效益为主,投入更多的时间与资金致力于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服务效率,推动医院的医疗水平,达到医院的可持续长远发展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是公立医院的医疗改革的目标,更是公立医院对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同时,在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设定时,还应约束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例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严格要求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不能超过最高住院时间,患者每日平均费用的限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规范操作医疗设备,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等。涉及到临床指标值的设定时,还应考虑医院每个学科的专业特色,医院的规模、等级,特殊情况下还须考虑医院的历史文化,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真实可靠的绩效考核指标,考核结果才能得到更高的认可。

3.2考核数据的实用性是有效评价医院绩效的前提

绩效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是保障绩效考核结果的重要条件,随着医院管理的信息化,相关政府单位和各种医疗机构都创建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这一信息交流平台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设定而言,不仅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首要考虑的应是考核数据是否适用于绩效考核标准。不同的数据衍生出不同的考核指标,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确保绩效考核结果公平、公正的前提。

3.3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考核要顺应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

篇2

一是提前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学习、借鉴省内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积极做好基线调查、政策研究及探索制订方案,为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做好铺垫。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价格调整、财政补偿、医保支付等政策支持体系。同时,今年要建立健全以公益性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将控制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县级医院内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的分配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快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明晰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以增强20种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为重点,强化县级医院龙头带动和技术幅射作用,实行远程会诊网络全覆盖,提高县域内就诊率。三是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有效监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研究出台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的相关意见,统筹公立医院规划设置和功能定位,严格规范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财务监管和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院长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医疗质量安全监测等制度体系,推行全成本核算和药品集中配送,全面促进医院管理升级、服务升级和效能升级,力争今年实现全市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零增长。

二、实施就医减负工程,降低城乡居民医药费用负担

一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全市今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350元以上,政府补助增加到280元以上。调整优化补偿方案,使参合患者享受更多优惠。全面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筹资标准人均15元,20类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疗机构主动控制费用,引导参合农民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加强新农合精细化管理,合理分配使用基金,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严厉打击套取、骗取基金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基金安全。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所有纳入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都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提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健全基层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健全人事分配和绩效考核机制,落实好基层机构综合改革的各项政策。三是推进便民惠民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二级以上医院要继续推行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服务、检查检验“一单通”、医学影像“一片通”等,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在6月底前全面推行门急诊病历“一本通”;各医疗机构要继续抓好“先诊疗后结算”,让群众更加直接感受到改革的实惠。

三、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条件和能力

切实抓好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卫生项目建设,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45处。各相关医疗机构要制定计划,加大组织、实施及监管工作力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推进星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创建活动,星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到30%。完善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的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技术进步和能力的提升,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四、实施健康守门人工程,强化重大疾病风险控制和健康促进

一是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5元增加到30元,村卫生室分配比例不低于40%,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补助。继续实施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严格绩效考核,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今年全面启动农村“两癌”检查,年内免费检查农村适龄妇女五千名。二是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和重大疾病防控。抓好疾控机构、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规范化建设,二级以上医院均要规范设置公共卫生科,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都要组建公共卫生指导团队,无缝覆盖所管辖区。加强呼吸道、肠道、自然疫源性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综合防治策略,确保不发生爆发疫情。加强免疫规划管理,推进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建设,全年覆盖率达30%。以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干预为重点,继续做好国家巨细胞、结直肠癌、脑卒中筛查和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建立完善的慢病监测、发现、治疗、干预一体化模式。加强基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达到3.5‰。实施妇幼安康工程,推进母婴安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和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大行动,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三是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培养。完成每个镇卫生院1名全科医生、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名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任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建立全科医学科,探索全科医生县管乡用、先入门后培养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逐步实现“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五、实施科技兴医工程,促动提升区域医疗技术水平

实施科技兴医发展战略,按照省、市的要求,加快省级重点专科及市级重点专科的建设,力争年内创建1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提高我市医疗技术水平。要大力加强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骨干医师学习培训制度,定时间、定数量、定周期选送骨干医师出去学习深造,定目标、定专题、定专家请进来培训指导,大幅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六、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健全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年内实现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全力推进国家和省级中医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扎实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积极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及康复理疗专业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量与服务比例。继续开展“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中医药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01002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模块,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及方法、工具已经普遍运用于企业组织管理。医疗卫生领域的绩效管理也伴随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而逐渐兴起,并在国内外医院管理中广泛运用,对于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激励医疗单位员工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1 绩效管理的一般定义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在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环节。

2 医院绩效管理的发展和运用

2.1 我国医院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及公立医院管理均处于行政管理模式之下,缺乏基本的现代管理意识。医院并没有真正的绩效管理,基本上以执行上级指派的任务为终极目标,对于员工绩效考核以定性为主,搞平均主义或“大锅饭”,以政治思想教育替代科学的激励机制。20世纪七十年代末步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学术届、医院管理者和社会人士开始反思探讨计划经济下的医院管理模式的弊端,首先认识到的就是如何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求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一些医院管理的论著,标志着简单意义上的医院绩效管理理念在我国萌芽。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及其它各项事业的改革十分相似,都是从放权开始。医院逐渐有了主动提升绩效管理的动机和可能。1992年起,我国公立医院开始逐步推行结构工资、职等工资或绩效工资制度,打破原有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1997年国家强调要继续深化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开始为我国各大医疗机构管理者所认识和运用,并进而探索发展为新型的医院管理理论和制度。公立医院日益重视管理和运营绩效,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社会效益等方面纳入综合绩效考评范围。医院绩效管理理论与方法得到发展和创新。

2009年,随着我国新医改方案出台,国家重新明确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提出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新医改方案要求建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新型医疗管理体制,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更为科学全面的医院绩效管理思路,成为当前落实新医改方案的重要工作内容。

2.2 国内医院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

我国许多地方和公立医院已经在运用现代医院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率先迈出改革步伐,形成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尤其以江苏无锡的制度改革最为成功。无锡市卫生局在2001年即率先推行以岗定薪、按绩付酬的分配制度改革,以此打开公立医院改革的缺口。

我国台湾的长庚医院更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引入绩效管理制度机制,以“开源节流”为考核目标,区分“医、护、技”独立的奖金体系,落实各职系人员可控成本的管理责任,将工作细化与量化考核,提升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引入这一模式,长庚医院在当时实现了新一波的大发展,并且为台湾医疗管理界探索了一条具影响力的管理路径。

2.3 国外医院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

由于体制的灵活性,医院绩效管理在国外医疗机构的运用更为广泛。早在1970年代,美国医院曾出现 “以财务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由于该模式缺乏长期战略,致使许多美国医院丧失了竞争力。在英国,许多医院采用的是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趋势。而法国医院,则在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划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又如众所周知的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通过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从几年前的病人满意度倒数第一迅速上升为2001年最受患者喜爱的医院之一。亚历山大医院采用了平衡积分卡方法,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来监测和评估在财务、服务、临床质量和工作绩效方面的运作水平,极大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选择该院就诊的病人数量在同一时期内从5334人上升到8165人,病人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虽然是私人医院,但它更强调医院愿景和价值观,而不是经济利益,并因此而成为世界医疗行业管理的样板医院。梅奥首先确保为诊所员工提供高于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病人满意度”和“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的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梅奥的KPI指标设置完全从医院的宗旨和原则出发,从而保证医生在面对更大利益诱惑时,不会损害患者利益。在梅奥的考核体系中,医生的声望、所诊治的患者数量,都与收入无关。梅奥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先行的管理思路,激发了医务人员的荣誉感和积极性,更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技术一流的医务人员团队,从而成就了一家样板医院。

3 新医改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要求

国内外先进经验表明,医院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日益发展成熟,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在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是我国公立医院体系中推广运用,从而造就更多的优秀医院群体。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首先应当明确新医改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要求,才能更好推动实施医院绩效管理改革。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明确责任目标。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步伐,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衔接,建立完善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体系,保证基本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实施目标

巩固完善24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所有的一般乡镇卫生院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启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规范实施,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基本药物的配送供应和合理使用,药品价格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降低城乡居民基本用药负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药物需求。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建立起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

三、实施步骤

年12月31日前,在全市69家一般乡镇卫生院、15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含公立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探索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公立医院改革同步,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的市第九医院探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年内,择机探索在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各选择1家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垦企业剥离转制的参照乡镇卫生院管理的5家基层医疗机构探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四、实施内容

(一)统一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执行“非目录药品”使用规定。

1、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和纳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范围内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医疗机构应根据核定的诊疗科目、服务功能和基本诊疗路径,合理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医疗机构要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医师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形成科学规范的用药观念,有效地服务患者,同时引导广大群众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

2、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期,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纳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范围内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配备使用经省政府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药品(以下简称“非目录药品”),但应严格控制品种和金额数。乡镇卫生院(含中心、一般)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非目录药品的品种、数量和销售额不应超过药品总数和总销售额的30%。

3、“非目录药品”遴选原则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在省级人民政府未作出统一规定之前,暂由开展基本药物诊疗路径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试点,结合开展基本药物诊疗路径的需要选择,列入医疗机构处方集,报当地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备案,经省基本药物工作小组审批同意后,全部列入医保“三张网”报销药品目录。“非目录药品”应执行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医保补偿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和规定。

(二)统一实行零差率销售,严格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和配送制度。

4、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包括非目录药品)按照省最近一轮招标采购的药品中标价采购,实行零差率销售。库存药品原销售价格高于中标价的,降至中标价,低于中标价的,维持原价格不变。无全省中标药品价格做参考的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指导价。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并进行价格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和计划生育药具、免疫规划疫苗以及免费治疗的传染病用药仍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中药饮片暂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5、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包括非目录药品),应统一通过政府主导的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并由中标的药品生产企业直接配送或委托中标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每个县(区、开发区、新区)可以在省、市取得配送资格的企业中,委托3-5家中标配送企业,其中省级2家,市级1-3家配送药品。配送企业招标与基本药物招标同步进行,药品配送费用经招标确定。

(三)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严格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

6、落实政府投入政策,进一步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弥补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收入。落实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形成由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各级财政补助收入、医保补偿收入、风险基金等多渠道收入来源,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顺利实施。多渠道补偿收入统筹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房屋修缮、设备维修和人员经费支出,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相衔接。

7、财政部门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核定补助、绩效考核”的原则,统筹安排补助资金。财政补助资金采取当年预拨,下年结算办法实施。新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年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资金根据、、三年药物加成平均值核定,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资金由省、县(区、开发区、新区)级财政按8:2比例分担,并按“三大要素”测算分配,以后年度根据上一年度数和政府确定的增长率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与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在考虑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地域特点、服务成本等因素前提下,以适当提高财政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增加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等办法进行合理补偿。

8、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管理,统一会计核算和监督,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县(区、开发区、新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统一组织货款结算,建立药品货款结算制度,明确统一组织结算付款流程、付款方式和合同签订办法,并明确告知各方当事人。财政、卫生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全市统一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药品费用由县(区、开发区、新区)卫生行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统收统支。供货企业按照合同要求将药品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交货验收并出具签收单,会计核算中心根据签收单进行付款,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超过合同约定时间。在出现药品货款结算资金周转困难等情况时,县(区、开发区、新区)财政部门应对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资料进行核实,并根据核实的情况安排资金予以垫付,确保药物及时供应,但垫付期限不超过一个月,确保建立良性的资金循环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合同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四)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诚信记录和市场退出机制。

9、加大对基本药物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实现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和使用基本药物情况的全覆盖监督抽验。采购机构确定供货企业后,供货企业要将拟采购的药品样品送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加强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基本药物进货、验收、储存、调配等环节的管理,保证基本药物质量。加强和完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监督实施药品召回管理制度,保证用药安全。

10、基本药物采购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查实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处理。对采购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蓄意抬高价格或恶意压低价格;中标后拒不签订合同,提供质量不达标的药品,未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供货,向采购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进行贿赂或变相贿赂的,一律记录在案,监督部门视情节将违法违规企业和法人名单及违法违规情况向社会公布。违法违规达到三次以上建议省级政府招标采购部门两年内不得允许该企业及其法人参与本省任何药品招标采购,同时本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和其签订任何采购协议。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协议定期向采购机构提供基本药物用药需求,并严格执行与采购机构签订的协议。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参与违法违规行为的采购机构、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按规定给予严惩,并公开其不良记录,接受社会监督。

(五)转变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实行基本医疗保险优惠政策。

11、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转变服务模式,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诊疗路径试点工作,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双向转诊机制,努力使广大城乡居民不出乡村、不出社区、不出县城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逐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切实承担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1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治疗性药品全部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甲类药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含经省政府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药品)统一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的甲类药品报销比例报销,较乙类药品提高报销比例10个百分点。

13、将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对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用的结算和目前对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按项目结算医疗费用的统筹地区,设立医疗保险药事服务费项目,药事服务费暂按参保人员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含经省政府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药品)使用金额总量的15%,通过购买服务转换机制的方式,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审核结算,逐月拨付到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上月结算资金应在次月10日前拨付到位;对实施总额预付、定额结算、按病种结算和按人头付费的统筹地区,可综合考虑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付费,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书时,建立谈判机制,通过总额预付、定额结算、按病种结算或按人头付费等相关付费方式,实现医疗保险补偿;通过购买服务,促进机制转换等办法,如增加购买居民检查、治疗等项目,实现医疗保险补偿。

14、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卫生机构优先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畴,充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门诊统筹。医保资金年度支付总额按照定点医疗机构上年度均次费用、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和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等测算,原则上不超过医保补偿总额,防治药品浪费,防范医保基金风险。进行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

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住院参合农民,按其住院医疗费用中基本药物(含经省政府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药品)使用总额的15%逐月补偿,参合农民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其报销比例在原定非基本药物报销比例高10%的基础上再提高5%,最高比例控制在95%以内,其他仍按原规定执行。

(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落实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16、各县(区、开发区、新区)根据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分配下达乡镇卫生院编制的通知》(编办〔〕39号)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关于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编办〔〕48号)文件要求,遵循“总量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将编制落实到各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定编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全员聘任”的人事制度,所有具备竞聘资格人员,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竞争上岗,按岗聘用。聘用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综合改革,实施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实施绩效工资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

17、按照《省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卫农卫字〔〕9号)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机构财政经费补助、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要在内部建立以医疗质量、用药规范、工作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综合考核和激励机制。要切实防止平均主义,提高支出绩效,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服务。在核定收支、核定补助不变前提下,基层卫生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完成医疗服务任务后取得的利润,50%用于事业发展,50%用于发放绩效工资。

(七)积极探索其他性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18、农垦企业剥离转制参照乡镇卫生院管理的5家基层医疗机构在剥离转制程序全部结束以后,再探索实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资金,在省级财政补助未落实之前,暂由所在县(开发区)级财政先行垫付,其余基本药物政策及实施方式参照乡镇卫生院执行。

19、积极探索在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在卫生行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设立药品专用账户实行单独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岗位补助及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严格绩效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发放补助。在省级财政补助未落实之前,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由市、区级财政按8:2比例分担,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卫生、财政、人保部门另行制定,报市医改办备案后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加强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组织领导,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列入政府民生工程目标考核。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和具体实施办法,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加强协调配合。按照全市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开展工作。各地要落实政府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制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政策问题;各部门要按照工作方案和职责任务,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做好相应预案,加强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任务。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医改办要主动作为,督促各项配套政策及时落实到位,要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检查,动态跟踪制度实施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各环节配套衔接,有效运转的合理机制,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取得实效,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加强财力保障。各县(区、开发区、新区)政府要把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作为当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抓紧落实,把政府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尽快建立起稳定、长效、合理的补偿机制。各县(区、开发区、新区)政府要在预算中安排并及时拨付应由本级财政负担的补助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收费和医保政策。卫生、财政部门要认真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下达补助资金,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按进度建立实施。

篇5

[关键词] 绩效管理;医疗质量;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c)-0185-04

Effect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performance in our hospital

CHEN Gang

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s, 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2211,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medical reform,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patient as the center" of the public welfar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ospital operation,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for trial operation of 3 years of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nalysis, finding the problem, and ultimately,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 improv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improve the medical service ability and quality, and ultimately achieving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unity, the hospital keeps a good running state.

[Key wor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edical qualit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面对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北京小汤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1年启动绩效管理,通过绩效考核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施优绩优效的的分配制度。临床科室是医院的主体单位,拥有医院的核心人才,故医院率先对临床绩效考核进行改进,以保持医院核心竞争力,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绩效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明确临床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绩效考核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1]。从服务角度来说,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服务机构,科室之间也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首先,临床一线服务于患者,即终端服务对象;第二,医技科室为临床提供辅的医疗服务,间接服务于患者;第三,医院的其他部门可以统称为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它们也是服务于临床的,目的是为医疗运行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另外,从成本会计角度看,临床一线科室是医院创造利润的中心,而医技科室经济效益的创造必须依赖于临床医疗服务基础之上,不具备临床科室的主动性、独立性。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部门是纯粹的成本中心,不产生任何的经济效益。临床科室是医院发展的战略环节,工作量大、风险高、专业技术性强,凝聚着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将绩效考核重心向临床倾斜,开创出一套更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手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意识到,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2]。临床绩效考核成功与否是绩效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对医院来说,绩效管理是让所有员工向医院的战略目标努力,也能让每个员工认识自己的发展方向[3]。

2 以往临床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职能科室管理层参考医管局的相关文件制订绩效考核目标,逐层分解,忽视职工的思想动态,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未得到及时修改,给绩效目标的实现带来阻力[4]。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未展开实质性对话,很难得到较高的认同度。科室管理者没能将科室及个人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每名职工,致使职工对优势缺乏肯定和鼓励,对劣势缺乏警醒。缺乏双向沟通和反馈就不利于好的结果的产生。

2.2临床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缺陷

绩效考核内容主要涉及医务人员的服务项目,考核指标的设置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导致“过度医疗”现象屡见不鲜。考核视角应该从医务人员转向患者,以患者满意度为考核基础[5]。考核标准不细化,没有根据科室工作岗位、性质、贡献大小等制订不同的考核机制,严重影响职工积极性。公立医院实施绩效管理就必须处理好“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之间的关系[6]。而绩效考核只是管理过程中的局部环节和手段。过多强调考核的重要性,会使医院更多地强调量化指标,忽略了绩效管理的战略作用,无法达到管理的良性互动[7]。

2.3绩效分配缺乏激励机制

①汇总各科每月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计算绩效提奖,即科室奖励=提奖系数×提奖项目工作量×1.54(1.0系数的奖金值)+万元支出结余奖惩。个人绩效奖励=个人职称系数×科室1.0系数绩效奖。测算及分配方法简便易行,但是,不符合优绩优效的原则,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对个人影响不大,绩效奖励的实质是按量取酬、平均分配。②绩效奖励设置单一,忽略科室创新和个人成长的奖励,未能激发职工学习新技术、开展新业务的动力,更不利于个人、科室及医院的长远发展。③绩效奖励只是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而忽略了职工的荣誉、职业发展等,由此降低激励作用。④由于医院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上比较注重经济指标,忽视社会效益指标,因此造成以“利润”为导向的分配制度[8],不利于服务意识、医疗质量的提高。

3 持续改进临床绩效考核的方法

3.1 加强医院内部沟通

①绩效办及时将临床科室的考核结果向主管院长汇报,让院领导了解职工的状态和想法,制订可行性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②临床科室对职能科室的考核结果有疑议时,绩效办负责沟通协调,指出双方问题所在,必要时重新考核,并指明考核标准和依据。③绩效办实行走动式服务,到临床科室听取反馈意见,查找不足,动态调整绩效考核的目标值、重点考核项目等,避免目标值的确立过高或过低。解读绩效奖励的测算方法,听取反馈,不断完善测算及分配方法。④科室领导利用晨会时间定期与医护人员沟通,通报本科室整体考核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将院方的绩效指示精神传达给大家,发挥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

及时沟通、听取反馈,有助于减小绩效管理运行阻力、提高科室和职工绩效[9]。

3.2 重建临床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在新的考核方案中,将服务、技术、成长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这就使得对科室的评价更为客观,弱化了效益和工作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室的全面发展[10]。首先,要明确患者的需要就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关键指标的制订以回归公益性为原则,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然后是员工满意、医院满意。考核内容包括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将职工个人贡献和收入与所在科室的考核相挂钩,进而将职工个人利益与医院经济利益相结合[11]。在考核过程中,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主线。根据平衡积分卡明确4个考核方面,即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即效率、财务指标、科室创新及个人成长。对每项指标进行调整,例如取消原有的科室业务收入定额,避免造成趋利的错误导向。调整提奖项目系数,系数高低与技术含量、风险度等呈正比,增加新项目提奖。考核内容根据其权重高低排序,正面引导医务人员的价值观。

3.2.1 患者的满意度占35%。患者的满意度是平衡的杠杆,可以有效防止科室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工作量,而忽视服务品质。因此,将患者满意度放在最重要的层面,它的权重由15%提高到20%,以此来提高管理效能,对临床起到正面导向作用,倡导医务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优质服务的理念。同时,起到规范医疗活动的作用。

3.2.2 服务质量及效率占30%。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的核心,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存。在临床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上既有质量指标又有效率指标。但是,必须以质量为主效率为辅的原则,在各环节的质量监控考核过程中,要求医务人员力争做到做到正确诊断、正确治疗及检查、注重疗效、处处维护患者的权益。

3.2.3 财务指标占25%。医院经济效益的高低是经济运行的结果,是医院管理能力的体现,只单纯强调弱化经济效益,医院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也失去了其应有的竞争能力。为避免趋利意识,降低财务指标权重,控制药品收入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促使药品加成逐渐推出历史舞台,让经济效益统一于社会效益。财务指标既要考虑到科室的收入,也要考虑科室的成本,引用全成本核算,将水费、电费、电话费、洗涤费、公车使用等可控成本全部纳入绩效奖励核算,超出万元支出额部分从绩效奖金中扣除。从而促使医护人员自觉控制支出成本。调整可控成本和非可控成本的支出额度,提高医疗耗材的支出限额,防止医护人员为降低成本而挫伤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3.2.4 科室创新与个人成长占10%。一个科室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务人员从医一生就要学习一生,不论是学术理论还是操作技能的掌握上。为此,与上一年度比提高科室创新与个人成长的考核权重。在全院形成重学习、重科研、重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12]。

3.3 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分配制度,容易导致部分医院技术骨干工作不安心、积极性不高、服务效率低、患者满意度下降等问题[13]。为保障绩效奖励的公平、公正,各临床科室成立绩效奖励分配小组,成员4~5名,要求成员掌握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分配制度。在以工作量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有关标准,结合定岗定编试行绩效分配[14]。

3.3.1 每月绩效奖发放到各科后,科室实行岗位管理,依据职工岗位系数,结合其工作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予以分配。

3.3.2 增加季度、年度绩效奖励。绩效办对各科每季度、每年度绩效考核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季度奖、年度奖,平衡各科由于外在因素对每月绩效考核成绩的干扰。监督并要求科室上报科室二次分配方案,防止不合理的分配方案损害职工积极性[15]。首先,经科室绩效小组讨论后写出书面的绩效奖分配方案。第二,此方案要通报每名职工。第三,方案中要围绕绩效分配原则,同时,兼顾公平,适当拉开差距。例如同等级别的医生或护士之间的绩效奖励差距不能超过1.5倍。

3.3.3 增加科室及个人单项奖。科室在完成既定考核指标之上时给予奖励。以病床使用率为例,在

4 结果

观察一系列定量指标,对比临床绩效考核改进前后医院的整体运营变化。

4.1 患者满意度

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市医管局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市属21家医院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北京小汤山医院排名:2013年第15名,2014年第13名。

4.2 服务质量及效率

4.2.1 住院患者好转率。2013年为88%,2014年为92%,增加4.6%。

4.2.2 平均住院天数。2013年38.52天、2014年34.18天,降低11.3%;床位使用率 :2013年89.14%、2014年107.92%,增加21.1%;门诊就诊人次:2013年51 078人次、2014年61 437人次,增加20.3%。

4.3 财务收益

4.3.1 医院业务收入。2013年8779万元,药品收入2405万元,占27.4%;2014年业务收入8788万元,药品收入1986万元,占22.6%。2014年业务收入增加0.1%,药品收入下降17.5%。

4.3.2 临床员工年度绩效奖励。门诊部人均奖励22 560元,较2013年增长10.6%;综内人均奖励26 568元,较2013年增长24%;康复科人均奖励36 360元,较2013年增长8.25%。

4.4 科室创新及个人成长

2013年科室开展创新技术服务6项、晋级副高以上职称4人、发表统计源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8篇;2014年科室创新服务14项、晋级副高以上职称6人、发表统计源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12篇。科室创新服务获得的绩效奖励较2013年增加123 100元。

5 小结

5.1 从患者满意度层面分析

新医改首先要求把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回归公益性,弱化经济效益;医药分家,取消医院药品加成,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院,增加医疗服务的总量及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的现状。面对医改,公立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往的体制养成了医务人员“坐等患者”的被动服务模式,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增加了患者满意度的权重,在新的绩效指标的约束与导向下,医院满足了患者要求提供安全、高效、快捷、价廉的医疗服务夙求,患者满意度测评结果是倡导“公益”优先、以“患者为中心”的最好验证。

5.2 从服务质量及效率层面分析

优质的服务质量指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有效性、及时性、安全性,疗程短,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疗效。医疗机构必须以工作质量为核心,在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增强服务能力。这些都在住院患者好转率、平均住院天数的缩短、床位使用率的提高、门诊就诊人次的增加中得到充分地体现。

5.3 从财务收益层面分析

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属性决定了其使命和社会责任,必须始终以社会效益优先,坚持公益性的价值取向[16]。临床绩效考核改进后,医院业务收入较去年仅增加了0.1%,药占比却下降17.5%,即业务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侧面说明医院的诊疗水平在提高,科室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都在发挥作用,更说明在绩效考核的推动下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在有效降低。个人绩效奖励的提高势必会激励医务人员发挥潜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推动医院整体业务收入的提高。

5.4 从科室创新及个人成长层面分析

公立医院运用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不仅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能为医院长期发展培养人才梯队[17]。改进后的临床绩效考核与分配向临床倾斜,在绩效奖励上对科室创新、个人成长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绩效不仅与科室、个人经济收入挂钩,也使个人和医院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医护人员的创新意识、拓展服务范畴,促进个人、科室、医院的共同进步。使员工个人的发展与医院的战略目标趋于一致,更好地促进医院绩效管理的作用[18]。

医院临床科室的绩效考核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临床绩效考核对医护人员的导向应以“患者为中心”、追求患者、医务人员、医院的三方共赢。对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不能一劳永逸,应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永恒改进的工作[19]。我院改进临床绩效考核方法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为医疗、行政、后勤等部门绩效考核的改进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但其自身还存在缺陷,需要不断借鉴其他医院临床绩效考核的成功经验。绩效考核体现医院以发展为导向,以效率为基点,以效益为终点,通过考核重心的调整,最终达到医院收支结构的合理改善,为区域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收共赢[20]。

[参考文献]

[1] 陶风琴,朱小平.护理人员三级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9):128-132.

[2] 高敏,刘庆春,刘海峰,等.医院绩效管理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5,58(3):333-334.

[3] 段茗玉,祝延红,江一峰,等.基于公益性设计三甲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162-163.

[4] 魏嫦娥.实施医院绩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7-68.

[5] 李泓.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8):861-863.

[6] 单文卫.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1):58-60.

[7] 周菊香,岳春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问题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2):148-149.

[8] 白鸽,赵明,金超,等.以服务为导向临床科室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模式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8):5-7.

[9] 谢世堂,谢朋呈,张梦平,等.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测算方法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 35(4):19-22.

[10] 赵婕,郭秋霞,陈文华.山西某医院临床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卫生软科学,2013,27(5):277-279.

[11] 郑云.浅谈现代医院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J].中国市场,2014,21(39):29-30.

[12] 刘长缨,严军.公立医院临床绩效评价的探索[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5):30-31.

[13] 周超,张玉洁,蔡晓曼,等.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50-151.

[14] 麦一峰,王惠影,毛玉山.兼顾工作质量与数量的绩效管理对医院发展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15,32(4):54-56.

[15] 周海迎,谢世堂,戴力辉,等.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4):16-18.

[16] 谢世堂,尹金淑,张梦平,等.北京市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分配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4):12-15.

[17] 陈健,孙爱国,刘新荣.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61-162.

[18] 李萌,董四平.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4,4(2):10-14.

[19] 周珠芳,金明广,陆富生.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3):80-82.

篇6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与去年聚焦“经济”略有区别, “民生”问题成了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医疗改革”(下称“医改”)则是热点中的焦点。卫生部长陈竺曾指出, “医改的难点是公立医院改革”。而政府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一直是“政事不分、管办合一”――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由此造成的弊端往往使得在一些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等责任不清,对全行业的管理职责更无法根本落实。

2005年3月28日,国务院《关于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率先推出了包括上海在内的第一批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试点。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医院“管办分离”试点年。转眼4年过去了,随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国新医改方案)的通过,以及近日《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下发,均再次明确指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民营资本兴办非营利性医院,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几年,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基本形成了“管办分离”的思路。

所谓“管办分离”,是将政府作为服务供给者、出资者和监管者的职能分离开。类似香港在推进公共资本有序进退过程中成立医院管理局进行统筹管理的做法,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再直接拥有医院,淡化其作为公立医院具体经营和直接管理者的职能,同时,强化作为全行业监督管理者,履行政策制订、宏观调控、市场准入、行业监管和公共卫生管理等的职能。切实实现医院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经营权。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同时鼓励民营资本兴办非营利性医院,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两天后,以国务院副总理为组长,包括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等6个部委在内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

2010年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管办分离”试点进一步扩大(首批16个),强调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根据中国医改近年的探索,“管办分离”在具体落实上往往呈现出因地、因情制宜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而作为中国唯一省级的“管办分离”先行者一一上海申康模式再次成为焦点。

中国唯一省级医疗改革的“申康模式”

对于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探索,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先是仿效新加坡进行公司化运作,成立上海申康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申康投资公司”)以提高公立医院的市场化程度,加强资源的利用效率。

2005年9月9日,在申康投资公司的基础上,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下称“申康中心”)成立,从纳入上海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23家市属公立医院(下称“市级医院”)开始,推进医疗机构“管办分离”改革试点,成为中国唯一的一家省级“管办分离”医疗改革试点单位。

申康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成员由市卫生局、国资委、发改委、财政局、教委、医保办、药监局、医学院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虽然申康中心与卫生局同级(正局级),但根据全行业管理要求,应当遵守卫生局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业管理安排。

作为上海市政府设立的国有非营利性事业法人,申康中心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法人,是23家市级综合性医院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责任主体和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行使重大决策、经营者聘任,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的考核、评估和监控权力,确保国家办医的政策和规范、规划的落实到位,增强市级医院公益性,推进医疗机构改革,盘活资产,提高办医质量和效率。

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申康管人,部分市级医院的人事任免归申康;申康管事,行使对医院的发展职能,财政拔款也会从申康这个渠道走;申康也管资产,而且工作上轨道以后,资产划转工作也会进行,而且财政盘整也会从申康这个渠道走。”所辖23家市级医院,包括12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4家中医医院)、7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1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3家三级医院,总盘子达180亿元。

据统计,截止2009年末,23家市级医院实际开放床位2.0万张;门急诊2982.36万人次、出院病人64.43万八次、住院手术28.37万人次,分别占全市医疗机构业务总量的18.11%、28.63%和37.85%,约占全市三级医院业务总量的2/3。

内部管理专业化、规范化

申康中心探索出了以“战略规划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资产监管、审计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出资人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市级医院“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内部管理,突出公益性,增强综合竞争力,不断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切实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首先,落实医院经营自,明确院长的权责,实施战略规划管理。组织市级医院编制了“十一五规划”,明确量化指标、时间节点;加强规划实施管理,明确工作重点,细化为年度实施计划,与预算、绩效考核等指标结合;同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保障进度和衡量指标“落地”,增强医院的规划管理意识。

其次,全面清产核资,理顺产权关系,加强资产监管,探索以计划为依据、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机制。通过开展市级医院全面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截至2009年底,市级医院总资产232.46亿元,净资产188.8亿元。通过制定实施《市级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试行办法》和《市级医院成本核算办法(试行)》,初步建立市级医院预算管理机制和成本核算制度,确保收支平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逐步降低成本支出。

在近年来业务量不断增长、物价指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2005―2009年市级医院平均每万元业务收入的能耗支出年均下降4.88%;同期,平均每万元医疗收入的卫生材料支出年均下降2.70%,2009年有近1/2的市级医院下降。

再次,实施院长绩效考核。2006年,申康中心制定实施《市级医院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了以管理业绩为核心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直接与奖惩挂钩,历年绩效考核结果作为院长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选聘的重要依据,从而构建了对市级医院院长明确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了公益性办医方向,加强了成本控制,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根据绩效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主动采取各项措施改善绩效,形成了绩效持

续改进机制。

最后,加强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出资人监管的重要手段。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规范医院的经济行为,申康中心稳步推进医院财务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和审计整改等各项工作。委托专业的审计中介机构实施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同时,审计的目标取向已从传统的真实、合法性审计,逐步转变到对市级医院的内部控制与运营绩效审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国际先进的医院管理手段和经验,申康中心还陆续推出了“医联工程”、日间手术、日间化疗、临床路径管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组织市级医院优化医疗服务,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着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5年,申康中心启动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医联工程――患者在一家医院办卡,联网医院通用,2009年进入实质运行。为1100万患者建立了跨医院的个人诊疗档案,发放自费病人“医联卡”240万张。目前,23家市级医院之间病例基本信息、检验检查和用药信息初步实现共享;21家医院之间医学影像信息初步实现共享,并开展了重复检验检查提醒和治疗安全警示试点工作。同时,成立“医联中心”,建立数据质量和信息共享应用评估制度,规范“医联工程”的运行管理。

2007年以来,还在具备日间手术条件的14家市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共开设床位289张,涉及57个科室。至今,共开展日间手术近5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下降9.2%,住院医疗费用下降15-65%;日间化疗试点,共设床位41张,已收治各类恶性肿瘤患者1805人次。

同时,创新推出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累计提供导医服务近950万人次,咨询服务1200万人次,各类预约服务160万人次,发放检查报告600万人次,免费测量血压11万余人次,免费出借推车、推床10万人次,老弱病人陪护9万人次,免费寄存行李2万2千余次,代寄检查报告1万7千余次。

还在6家市级医院开展了“专病联合门诊”试点,开设联合门诊18个,诊治病jk44878人次,逐步形成以标准化管理为特点的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创新临床医疗服务模式。目前已有14家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涉及71个科室、185个病种,全年总计纳入患者3.8万人次,有效降低了均次费用和平均住院日。

另外,组织13家市级医院建立14个专家团队,与全市54家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支、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等6种常见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促进了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新模式,产生一批慢性病科研成果,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健康普及工作。

截止2009年底,市级医院下基层医院服务,主治医师793人,出诊2.88万人次,开展业务查房1.34万人次,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528次,参加居民达到10.48万人次,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病人2.28万人次。同时,已还与上海的18个区县的219家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郊区(县)中心医院和区(县)中医医院“结对”基本实现“全覆盖”。

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申康中心成立以后,积极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构建了以战略规划为统领,以全面预算和绩效考核为重要抓手,以资产监管和审计监督为保障的出资人管理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环环衔接、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将上海市公立医院的建设推进了科学管理的轨道。

公立医院诊治疑难重症和承担危重病人抢救任务的功能定位得到凸显。同时,发挥了市级医院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支援郊区、社区医疗机构,满足了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更难得的是,尽管业务量增长,医疗费用仍得到了有效控制。医生人均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平均住院日大幅下降,能耗及卫生材料等成本下降,医疗服务质量不断增强。

同时,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硬件上,完成了“十五”基本建设任务:总计28个项目,完成总投资69亿元,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涉及22家三级甲等医院,初步实现了改善老百姓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的建设目标,也为市级医院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编制实施市级医院“十一五”基建专项规划,目前已完成立项14个项目,总投资47.98亿元、总建设规模69.92万平方米。

软件方面,组织市级医院以提高临床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学科建设,先后实施了16个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30个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25个中医验方I临床评价项目、7个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8个科研平台建设项目、6个中心实验室规范化建设项目和56个临床管理优化项目等临床科研项目。

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共计培训现职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520余人次。至2008年底,市级医院共增加领军人才45人,其中首席科学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5人。

同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四年半来,完成12项课题研究;先后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公立办医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了20余篇专题考察报告,着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补偿机制成为医院改革瓶颈

由于缺乏一、二、三级医院的梯度就医,民众持医保卡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由选择医院就诊,医疗需求弹性的不合理放大,导致了市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始终相对不足,服务量不断上升,给医院运营带来很大压力,对医院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加强内部管理等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公立医院必须坚持公益性,而良好的经济运行状况是公立医院健康运行、维持公益性的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的补偿政策环境造成了公立医院难以从机制上体现公益性。市级医院面临经济压力不断增大的困境,补偿机制问题已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瓶颈。

一、长期以来,医院高度依赖药品加成收入进行补偿,但随着药品加成率大幅降低――从原来的30%降到现在的15%――给市级医院实现业务收支平衡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近年来,尽管市财政不断增加对市级医院的投入,但对于医院财政状况的改善而言,投入仍显不足,占的比例较低。

三、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医疗劳务价格低于成本。

四、医保总控超预算分担。医院需要负担已经支出的超过医保规定的控制总额的那部分费用,但实际情况是病人在医院的就诊总量医院事前是无法控制的。

五、市级医院基建项目、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尚需要医院自筹相当部分的资金。许多医院向银行贷款,付息压力增大。

六、医院为改善就医环境,近年来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此运行成本随能源、材料等物价指数的上升也不断增长。部分市级医院业务支出的增幅已经高于业务收入的增幅,医院的收支赤字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

在当前的补偿机制下,拓展业务、增加收入、扩大规模是各个医院不约而同的追求,形成了公立医院高效率、高消耗、粗放型的运行模式,在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医药费负担,影响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中国的公立医院起步较晚,与国外的公立医院相比差距是明显的。随着民众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相应细分的医疗服务市场缺失;社会办医,规模小,技术弱;商业医疗保险缺乏足够发展空间的弊端将日益显现。这都呼唤中国医院改革在科学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的有更多、更大的创新。

篇7

在朱夫看来,随着目前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各公立医院试点城市纷纷在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上展开探索,而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培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都为推进院长职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而专门从事医院管理学历教育机构的诞生,则为中国未来职业化院长的产生孕育着人才。

设立准入标准

“职业化的首要条件是该职业具备了专业化的发展水平。因此,通过设定职业准入标准,以判定从事该职业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化水准,就成为解决职业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朱夫表示,院长准入标准缺失与不利于职业化的外部环境,共同造成了目前院长职业化不理想的现状。因此,对院长任职资格设定准入标准,在当前推进中国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上,显得尤为迫切。

从世界而言,对职业化院长设定严格的准入制度是全球通例。

在美国,95%以上的医院院长毕业于公共卫生、法律、商学或经济学等管理专业,院长要求拥有MBA、MHA或MPA学位。在英国,医院院长基本均为管理专业毕业的专职管理人员。而改做管理专业的医师,必须先接受半年到3年的正规管理培训。在法国,法律规定,国家综合医院院长必须经过卫生管理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为推进中国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水平,2004年,原卫生部对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展开了首轮职业化培训,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了“卫生部卫生管理岗位干部培训证书”。在2011年原卫生部新一轮职业化培训启动后,山西省、安徽省和山东省等地,也纷纷开展了院长职业化培训,并对考核合格学员颁发了“省级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合格证书”。

尽管卫生行政部门一直在推进院长职业化建设,但基本仅是将此类培训作为在岗培训的资格证明,并非岗前任职资格证书,且存在各地标准不一、缺乏制度刚性等问题。在中国,较早尝试对院长实施任职资格认定的是黑龙江省。2008年,黑龙江省原卫生厅提出,今后凡是即将走上卫生管理岗位的人员均须参加必要培训,并将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作为院长任职依据和等级评审的必备条件。

不过,黑龙江省的探索也仅限于局部地区,其条件成熟时向职业化医院管理者任职资格证书过渡的畅想,至今也未见落地。

鉴于目前中国职业化院长任职资格标准的缺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刘庭芳建议,可以在组织人事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以如医院协会等卫生中介机构为基础、有关专家为主体的独立中介组织,评价院长基本素质和能力,在资格认定的基础上颁发资格证书,做到院长持证上岗。

而在朱夫看来,在设立任职资格准入标准之前,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尽快厘清院长的管理职责。他表示,国外院长职责相对清晰,通过分设管理和医疗院长,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对医院进行管理,但中国公立医院院长要对医院所有事情负责。若按此岗位要求设立任职资格标准,将对现阶段医院管理者提出极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为此,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王琼建议,中国医疗机构应该尽快把医院经营管理与医疗管理分开。凡是医疗学术业务,均由医疗专家型院长负责管理,而行政和经营管理则由专职经营的院长负责运作。这样,既保证医疗院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医疗专业水平上,又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和经营能力。

构建职教体系

作为关注院长职业化进程的医疗行业媒体,《中国医院院长》每年都会就院长职业化话题赴各地采访。在记者接触过的上百位院长中,几乎每位院长都或长或短地接受过管理培训,有的甚至还奔赴台湾、新加坡等医院管理圣地学习。而在这些院长中,真正拥有管理或经济学位的却寥寥无几。一项调查显示,现任医院院长中,获得管理学学位者不足5%。

由于欠缺管理理论和知识,这些专家型院长遇到管理压力时,往往将提高职业化素养的希望寄托在在职培训上。有调查显示,在136名被访院长中,有近80%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院长的中长期管理培训。与此呼应的是,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职业化院长的最佳成长模式为“医学专业毕业-临床工作-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在众多院长看来,该模式不仅是院长自身职业发展的缩影,也是目前中国推进院长职业化建设的一条捷径。

而在刘庭芳看来,中国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并无捷径可言。“在职管理培训所占资源多、耗时长,却又收效甚微。”刘庭芳直言,若想真正实现中国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和专业化,就要对现行培养体制进行颠覆性创新,即开展医院管理学历教育。

刘庭芳介绍,根据国际经验,开展学历教育是实现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通行做法。193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率先开设医院管理课程,并且首设MHA课程。随后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等20余所大学纷纷建立医管系,培养医院管理职业化人才。从此,美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职业医院管理人才制度。此外,1985年,台湾“中国医药大学”设立医务管理学系,开展专业的学士学位教育。及至目前,菲律宾、伊朗等发展中国家都已建立起医院管理学历教育体系。

“在此方面,大陆尚存很大差距。”刘庭芳表示,目前中国设置医院管理专业学士及硕士学历教育的高校数量非常少,在职教育也存在学费昂贵、受众狭窄等问题。“大陆若想大批量、成规模地锻造出一支现代化医院管理大军,主要出路还在于尽快与国际接轨,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管理学历教育体系。”

2012年5月12日,中国大陆第一所医院管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挂牌成立。作为中国医院管理教育领域的开荒者,该研究院90%的讲师来自海外,且全部专门从事医院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首批学生也是从全国最优秀的高校中选拔而来,其综合淘汰率超过50%。

不过,受制于目前中国公立医院院长行政选拔体制的约束,医院管理毕业生能否在当前的公立医疗体制中存活下来,仍是一大疑问。对此,刘庭芳却颇为乐观,“医院管理研究院培养的是专业医院管理人才,而非院长。医院管理学历教育对推进院长职业化进程最大的促进,在于其可以为未来的医院管理团队孕育众多的专业医院管理人才。”

“只有充分发挥中层职能管理干部的管理效能,才能为医院现代化提供管理保证。鉴于中国医院管理职业化现状,可以率先实现医院中层管理干部职业化,最终发展到实现院长职业化。”刘庭芳满含信心地表示,点燃未来中国医院管理者职业化进程的星星之火,便是这首批中国医院管理的“黄埔生”。

完善考核机制

作为实现公立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前提,院长职业化建设一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自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以来,改革方案多次提到要完善院长选拔、考核和奖惩等制度,并明确提出,2012年所有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要制订绩效考核方案,开展绩效考核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之所以如此重视绩效考核工作,源自对纠偏公立医院趋利行为和完善院长奖惩机制的迫切需求。长期以来,在中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医疗体制下,公立医院院长的管理职责往往不清晰。卫生行政部门很难依据客观标准,对公立医院院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贡献进行科学考核。这不仅造成许多院长追求短期利益,也掩盖了院长的管理能力和职业价值。

作为最早在中国探索管办分开管理模式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在推进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2005年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立后,该中心便与复旦大学及有关专家共同组成课题组,提出了“申康版”的绩效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将公立医院院长的绩效评价分为“产出良好社会效益”和“处于良好运营状态”两个方面,具体包括社会满意、管理有效、资产运营、发展持续、职工认可等5个纬度共12个绩效目标。从此为实施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奠定了初步的改革基础。

“这样的考核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是对国内公立医院整体运营效果评价的一个很有益探索。”2009年,当《中国医院院长》记者在上海采访该市公立医院改革时,上海新华医院院长徐卫国对申康实施院长绩效考核的运行效果,表达了肯定之情。

也正因如此,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后,很多试点城市便以“申康版”指标体系为蓝本,开展了各自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改革,如辽宁省鞍山市便从“社会满意、管理有效、资产运营、发展持续、职工认可”5个纬度设计了20项基本指标,制定《公立医院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对院长进行定量考核和系统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薪酬挂钩。

2011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成立后,北京也加入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探索之旅。尽管在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上借鉴了“申康版”的评级体系,但是北京市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也颇具特色。“北京版”院长绩效考核体系共有25项考核指标,由定量和定性两个部分构成,权重分别为70%和30%。定量指标包括11项关键指标、14项基础指标。定性考核主要从办院方向、年度重点任务落实、平安医院建设、医院文化建设4个方面设定指标,考核采取罚分制。

篇8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实惠

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扶持和促进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围绕“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措施。

(一)优化公立医院布局。严格规划刚性,控制区域综合医院数量和个体医院规模扩张;明确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和布局;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和职责分工。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公立医院工作量补助的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长效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合理调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明确政府办医、部门监管、医院运营责任。

(三)进一步加快中医科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建设。做好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让中医中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机构建设更加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四)加快重点临床学科发展、薄弱临床学科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建立学科发展激励机制,促进医院内涵建设,加强专业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儿科建设,加强儿童呼吸机等设备配置和儿科人才培养,争取儿科床位补助;加强重症医学科建设;加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开展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充分调动院前急救积极性。

加快医疗事业发展,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满意

(一)继续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区医院选择3—5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充分利用电子病历等信息化手段,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监督。

(二)做好重大医疗救治工作。做好卫生资源共享,整合区急诊抢救资源,统一医疗急救规范,做好医疗急救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我区医疗急救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并完善急救体系建设,建立急救服务规范、急救网络设置原则,开展急救人员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建立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规范的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的医疗救治情况。根据“四集中”的原则,重点加强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三)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村卫生所改造提升工程,实现一村一所目标,实施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乡镇卫生院和示范村卫生所活动。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改扩建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间的分工合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托大医院的龙头和技术辐射力,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达到资源共享、服务基层、共同发展、造福百姓的目标。

(五)继续做好“三下乡”工作、“千名医师”对口帮扶活动。在活动中间注意做好宣传、组织和督导,使“三下乡”活动、支医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确有成效,起到为群众办实事的作用。继续把卫生技术人员下乡与职称晋升和执业注册挂钩,进一步做好区级医院对口支援山区卫生院和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促使区级医院在输出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同时输出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真正把城区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带到广大农村,使城区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

(一)完善医疗服务模式。从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规范”入手,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狠抓各项核心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全面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将以区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提升区医院综合水平,一是逐步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到2011年底,区医院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二是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改善医院急诊设施和条件。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可开具2-4周的处方用量,方便慢病患者配药和就医。急诊病人抢救推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确保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和救治的及时有效。三是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逐步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及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

(二)逐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以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实行责任护士制度、规范提供分级护理服务为三大核心,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范围,深化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推进护理垂直管理体制,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实施与绩效考核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以高危科室为重点,扩大专科护士培养面。完善护理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加强临床护理服务支持系统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合理调整护理服务价格。

(三)加强医药费用控制。按照省、市、区制定的相关规定完善措施、开展工作,重在制止乱检查、乱收费、高收费等违法违纪的现象,而不是要降低法律授予的收费标准,从而规范收费行为,树立卫生行业形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配合纪检监察、规划财务做好违法、违规、违纪收费的监管和查处。一要加强控费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控费管理制度。各基层单位要成立“费用控制领导小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督促问题整改。二要规范医疗收费行为,依托于“一卡通”建设,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全部全部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医院所有收费都应开具合法的正规票据,严禁分解收费,重复收费。三要实行价格服务公开,在门诊大厅设立价格服务公示栏,向社会公示常用中西药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公布举报电话,实行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制。真正使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得到维护落实。

(四)努力改善医患关系。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切实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等各项权益。妥善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主动向社会医疗服务、科技创新、典型事迹等方面的信息。严格规范医院投诉管理,落实“首诉负责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投诉责任追究机制,对发现医疗差错的当事人要严肃查处。积极应对、认真处理各类医患矛盾纠纷,配合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公安等部门做好医患纠纷调处工作,努力将各类医患纠纷的处理引入合法化渠道。努力形成部门协作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2011年,所有一级以上公立医院都要达到“平安医院”建设要求,6月底前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做好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放心

(一)提升核心制度执行力。结合“三城同创”活动,组织开展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明查暗访和医政管理相关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活动。在全区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以“加强内涵建设、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上新台阶。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抓好督导,按照《区医院管理年活动考核细则》开展相应工作。对全区各医院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各医疗机构自觉的抓好医疗质量的环节控制,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规范综合医院的管理,提高质量管理和督查力度。2011年我区基础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合理用药、新病历规范执行等方面。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点评工作,进一步健全医院内部管理体系,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健全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医学证明文件管理。落实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对在重大医疗纠纷或事故中被认定负有责任的医疗机构和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充分发挥各质控组织的作用,建立基础质量定期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管理培训。

(三)加强医院药事管理。一是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目录外药品比例,实行目录外用药备案管理。除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外全部药品统一实行零差率销售,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零差率销售情况及让利情况实行季报。二是严格执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集中配送,统一组织结算;严格执行第七批药品集中采购规定,对于第七批药品目录外药品采购实行严控准入,并报我局医政科备案。三是各医院应制定有《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严格实行“一品两规”、“两票制”,建立药品引入和退出制度,《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应动态管理,每年至少调整一次。四是重新成立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组),并加大培训力度,今年内将对新成立的药事小组进行专业培训两次以上,规范药品采购程序,规范医务人员用药习惯。五是推进医院合理用药,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与医院评审评价工作结合,对于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存在严重问题的医疗机构,要一票否决;六是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医院负责人和有关当事人进行诫勉脾话或行政处分。

(四)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知识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控制意识和能力。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管理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科规范化建设。加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落实医院12个重点部门院感质量控制工作,重点加强介入治疗室、手术室、内镜室、口腔科等院感高发科室管理。继续加强血液净化机构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妥善处置并指导各地规范处置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结合“三城同创”测评任务,切实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暂时贮存工作。

强化服务要素监管,让群众看病就医更给力

(一)严格医疗机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减少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日常不良行为监管,规范医疗机构间合作、协作行为,落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加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年4月底完成对对我区所有在册医疗机构摸底、清查,做到不漏不少,心中有数。二是严厉打击,规范市场秩序。2011年5月—10月对医疗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加大力度,查处大案要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建设一支业务精干、政治过硬、办事高效的监管队伍。三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对于无证行医,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选择典型案例,通过活生生的教训教育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生命,爱护别人,爱护自己。要向群众宣传到无证非法诊所就诊的危害性,使得广大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无证非法诊所,提高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的意识。四是把好医疗广告的初审关,加强对医疗机构宣传的监督管理,对误导人民群众就医的宣传、虚假医疗广告、未经卫生厅批准的违法广告,依法从严处理。

(二)严格医务人员执业管理。医师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变更注册已成为医政科长年性、琐碎性的工作。为规范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我局的工作形象,将进一步规范窗口服务,加强对注册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医师护士注册、变更工作。强力推行医师定期考核,医师定期考核是《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一项法定的医师考核制度,也是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2011年将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方案,继续对适龄医务人员开展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的岗位责任制结合、与本人的晋升评优结合,为医疗质量持续改善建立良好的人本基础。加强医师执业注册管理,依法查处无证执业、超范围执业等行为。贯彻执行《护士条例》,努力改善护士执业环境。完善相关规范制度,强化护士执业行为管理,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规范医院护理员队伍建设与管理。

篇9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 体系建设 完善策略

一、公立医院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在公立医院内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公立医院的潜能,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公立医院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考核为激励和惩罚提供依据。公立医院可以将绩效考核作为员工调薪、晋升、评优、解雇、奖励的依据。

(2)有利于提高医院工作的工作质量。数量和质量是绩效考核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质量是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加大了对质量管理的关注程度,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其是公立医院管理者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也就是说绩效考核是一个追求质量的过程,可以将员工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工作质量上,有利于提高医院工作的工作质量。

(3)为完善和制订员工培训提供依据。公立医院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员工的不足和优点,帮助员工认识自身的不足,并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4)为评估员工能力、聘用岗位员工提供依据。被考核者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客观反映,可以客观地评论员工的工作能力,为聘用岗位提供重要依据。

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缺乏对岗位职责的精准分析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对岗位责任的精准分析,只有对岗位职责进行精准的分析,才能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考核标准,提高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并没有对岗位职责进行精准的分析,这就直接降低了考核的客观性,或者考核指标过多、过少,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降低了公立医院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虽然有的公立医院对岗位职责进行了精准的分析,但是分析方法还比较落后,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得不到保障。

(二)缺乏对绩效考核的正确认识

我国公立医院从目前情况来看缺乏对绩效考核的正确认识,很多公立医院简单地认为绩效考核是评估员工工作效率和绩效的方法,忽视了对医院各个科室的考核和分析。有的公立医院甚至将绩效考核当作是奖金分配的方案之一,导致绩效考核形式严重畸形,形成两种极端――科室盲目追求效益最大化或者员工主动性变得消极,从而导致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不到很好的实现。

(三)绩效考核不具备科室特色

公立医院内部设有较多的科室,不同科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在收费标准和工作强度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采用的指标比较笼统,这样就导致了考核指标一刀切的问题,很多医务人员付出了较多的努力却得不到比较满意的绩效考核成绩。例如在公立医院的外科科室,在对病患进行外科手术的时候需要一些高科技的医疗设备,产生较高的医疗费用,相对于内科科室来说,二者的医疗费用相差悬殊,也导致了绩效考核结果的悬殊性较大。如果绩效考核的指标不具备科室特色,有的科室就会利用医疗优势来获得较好的绩效考核成绩,对一些科室的绩效考核就会略失公平,导致公立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

三、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精准分析岗位职责

公立医院的领导要提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改变原来的传统观念,明确绩效考核的意义,要做好医院员工绩效考核的宣传工作,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参与性。公立医院在进行绩效考核工作之前,要对岗位职责进行精准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医务人员制订出适合的绩效考核模式,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整体效率。例如在公立医院的基层岗位,绩效考核模式应该采用关键业绩的模式,这样目标更加明确,操作也比较简便;对于中层管理岗位,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模式,这种方法具有多维度平衡、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公立医院只有做好岗位职责的精准分析工作,绩效考核才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公立医院的各项工作才能够得到重点引导。

(二)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意识

公立医院通过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科室的员工,更可以合理地分配薪酬和人力资源,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实现公立医院的战略目标。因此公立医院要对绩效考核有正确的认识,在制订绩效考核方案时,既要保证医院员工的工作效率,又要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不能简单地将绩效考核体系看作是分配薪酬的工具,要认识到绩效考核体系是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绩效考核要兼顾公平,突出科室特色

公立医院各个科室的收入和成本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有的科室收入较高,有的科室收入却偏低,但是各个科室都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并不能将收入较低的科室取消。因此,公立医院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听取各个科室员工的意见,坚持公平的原则,设置科学合理的岗位标准,突出各个科室的特色,保证公立医院的稳定发展。

(四)严格遵循考核指标原则

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指标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要遵循的原则如下所述。

(1)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可操作性是指指标的设计在满足评价目的的前提下,概念的设计应该更加明确、更容易掌握和操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比性是指指标应该可以实现公立医院科室之间在时间上的纵向衡量和横向比较。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如果对经济效益的选择不科学就会影响到社会效益,因此公立医院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时候要坚持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3)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体系的每一个指标都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对数据要进行细致的收集;导向性的原则就是要强调指标要对公立医院的工作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提高公立医院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定量性的指标可以给人们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能够量化,因此就要用一些定性的指标来弥补定量指标中的不足,降低长期以来定量指标给医院带来的不利影响,公立医院在选择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要坚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提高绩效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和综合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公立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公立医院的管理层要认识到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郭传骥,王卓非,路振宇.医院管理干部考核测评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医院管理,2013(3).

[2]王子夫.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现状分析及认可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公立医院 新财会制度 成本核算机制 监管机制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进步与深化,各大医院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之下,只有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加强成本控制,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立于不败之地。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的方式,完全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体现了出来,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重大创新,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新形势下财会制度的产生背景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医疗市场的进步,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已进入关键时期。新医改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提出了“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等相关问题”。

2010年12月,财政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过研究讨论,颁布了《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施行,新制度将成本核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力地解决了我国当前医院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

二、成本核算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成本核算指的是医院把医院业务活动的消耗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分配管理,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指的是遵循权责发生制、分期核算、合法可靠性等相关原则。

三、医疗机构新财会制度与旧制度下成本核算的差异

(一)核算成本对象的差异

旧财会制度提到的是部分成本核算,其核算对象只包含了药品和医疗两方面内容,至于人员成本因素并没有考虑进去。与之对比新制度将人员成本纳入了医院业务的成本核算中,这也证明在某种程度上医护人员的劳动存在形式得到了认证,新的财会制度使得核算对象更加的全面和精确。

(二)核算药品成本的差异

新的财会制度中按照药品成本实际取得数量入账,领取药物时按照个别计价法等对实际的药品成本进行合理计算,新的制度可以弥补旧制度下按照药品售价核算成本带来的不合理之处,抑制不必要的经济流失与虚假开支等不法行为。

四、公立医疗财务制度及成本核算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医疗机构管理者的财务监管体系不健全

医院的财务监管,首先应该加强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管理,加强对法人财务管理责任的监管,《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突出要求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的责任。其次,医疗机构法人在医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医院内部建设、财务机构管理、成本预算执行、效益核算等具有决策权。在医院中,成本管理属于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建立一套有效的财务监管体系在突发状况中,能够有力的防止或解决医疗经济上的问题,保证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缺乏规范科学的成本核算制度

在现行的制度中,净资产的核算某种程度上无法真实地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实际状况,规范成本核算,增加结果的真实性才能更好地满足管理者的需求。医院运行成本是决策公立医院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实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改进成本监管方式是减小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但现今的公立医疗机构财会制度对医院的成本核算过于注重形式而非其实质,无法反映医院成本的真实性,更无法满足管理者需求。

(三)缺乏财务状况分析和成本监管的技术方法

目前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相关政策指标并不够完善,相关体系建设也很难得到统一,缺乏新技术方法来发现并解决国有医院运行和管理机制存在的有关问题。缺乏创新型成本监管方法是现存医疗机构共有的问题所在。探索医院财务核算和医院管理技术手段,寻求相关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来完善公立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与财务分析体系,从而实现效益公益的平衡。

(四)缺乏执行既定机制的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

现在的医疗机构财务制度虽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上仍然缺少有效的约束和管理,除了缺乏监管机制外,另一个就是缺少相关约束机制,医疗机构执行已有的既定相关制度的约束性是远远不够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公立医院虽然是事业单位,享受政府补贴政策,却存在市场化的倾向。国家对公立医院职工的经济收入没有限制性的相关规定,造成了公立医院收支不均,相互攀比发放奖金,人员支出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成本加大,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等不良现象。

五、如何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成本核算机制

(一)创新财务管理制度与监管方式

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我们不难发现财务流程、财务处理方法、成本核算机制的创新都受到财务制度的限制。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就要对财务资源进行彻底的调整与规划,解决以往传统机制制约下的问题,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协助医疗企业实现医院运营成本最小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高效化与精确化。

(二)形成财务监管评价制度和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管单位对一定时间段内的经济运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与此同时,通过对运营结果的整合分析以及定期的专项检查,对其存在的潜在风险要及时上报并在第一时间做出预警方案。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分步开展工作

医院应该在第一时间成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可以由院长担当组长,财务、医务、护理、医药等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分工,相互协作互补,按部就班的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协作能力。医疗机构为了适应

时代的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就必须不断完善自身机制,这就要求医院使相关财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核算水平与操作技能,从而制定出相对安全的财务核算策略,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

六、进行经济运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经过成本核算机制的实施,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新研发药品等之前,都会经过反复核算论证。与此同时,减少人员雇佣成本花费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说是在降低了人力成本的同时带动了医院的整体进步。

(二)有利于完善医疗机构收入分配制度

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 解决好高成本和低收入之间的矛盾, 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投入, 不论是医务人员或者是政府方面树立成本观念并能自觉的节约资源, 同时减轻医院和病人的负担成为重中之重。但由于医疗机构的特殊性以及复杂多变的竞争格局,如今许多的公立医疗机构追名逐利现象严重。

目前,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和准则是遵循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其内容主要包括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运营成本核算分析制度等等,完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有效的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的责任心和节约意识。

(三)成本核算机制是医院生产与发展的前提保证

医院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救死扶伤,解决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近年来,医疗卫生机构的费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逐年增加,所以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屡见不鲜,面对这种局面,对医院若采取降价的措施,必然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若置之不理则有悖公益性与医院的主题。所以这个时候,医院的成本核算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会对医院的投人和产出进行全面的掌握,进而约束医务人员与医疗机构进行资源节约,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之上,尽量减小成本的投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能够不断加强医疗市场的竞争实力,占据更大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解决老百姓的切身问题, 使医院能够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七、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究,我们可以得出在新财会制度下医疗机构实行成本核算机制是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在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同时,增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立医院财会制度定会得到更好的完善,成本核算机制的改进会给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