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兽医临床诊断疾病所必需的疾病方法和理论,是基础课向临床专业课过渡的桥梁[1],[2]。因此,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体系直接影响整个动物医学专业课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内容枯燥乏味,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教学效果显然不能适应培养现代兽医人才的需要[2],[3]。2012年,青岛农业大学被认定为山东省10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4]。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寻求课程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启发性和参与性的特征,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5],[6]。为探讨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我们将其设计引入理论教学中,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
1.案例式教学法的设计
1.1教学案例的筛选
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合适的教学案例,只有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典型案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寻求符合教学要求、真实且学生感兴趣的病例就显得尤为重要。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的讲授对象是大学三年级学生,他们此时已经学习过兽医解剖学、兽医病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对动物传染病的学习是他们比较熟悉各种动物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原检测,对动物疾病如何诊断还知之甚少。因此,我们针对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的讲授时间和讲授对象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后,认为教学案例应多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较熟悉的常见动物及其传染病案例,部分选择常见动物的内科病、外科病和产科病等。如现在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对犬和猫很感兴趣,我们在讲授的时候选择了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和犬低钙血症等案例分别讲解粪便、典型症状和痉挛等知识,配以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进行解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案例教学方案的设计
1.2.1专业名词案例。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如何使用案例,如何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讲授知识点是案例式教学法的关键。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的专业名词较多,按照传统式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对于刚刚接触诊断的同学来说无疑会感到含混晦涩,如同嚼蜡。为克服这种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课堂上设计了临床案例诊疗实景表演。将讲授的专业名词设计融入编排的临床案例录像中,从兽医和畜主的一问一答中对专业名词进行解释,教师在录像过程中进行归纳讲解。这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名词,加深对专业名词的印象,又能将抽象的概念与临床案例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1.2.2章节重点案例。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内,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而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往往表现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教师讲解难度大,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学过之后印象也不深刻,这些部分的讲授往往关系到整个课程的讲授效果。因此,我们在注重这一部分课程内容的同时,对临床案例进行疑问式讲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1.2.3综合讨论案例。综合讨论案例易采用在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各个系统检查、影像检查和诊断的方法论讲授完成后,教师给出一讨论案例,并将学生按照宿舍分组分别进行课下分组讨论,形成初步的讨论结果;教师将初步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并将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进行课上精讲,分析问题所在,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案例结果,并要求学生再次在课下进行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讨论结果。这种案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较高,学生初次接触可能会不知所措。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在授课技巧方面下足工夫,最终使学生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真正达到综合讨论案例使用的最初教学目的。
2.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2.1实施对象
为评价施教效果,将4个教学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58人)和案例式教学法(60人)施教,任课教师、参考课本、讲授知识点、进度和学时等均保持一致。
2.2实施效果评价
在课程讲授完毕后,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评教和客观成绩三个方面对案例式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估。
2.2.1调查问卷。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结束时,分发调查问卷,调查指标和结果如表1所示。案例式教学法学生满意度包括启发性等八项指标均高于传统教学法,其中,教师课件质量较高,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教师授课水平更高,更有启发性,讲授的知识点更易懂。此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充分说明学生对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应用是非常认可的。
2.2.2学生评教。课程讲授完成和考试结束后,学生登录青岛农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对本门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和结果如表2所示。案例式教学法学生评价教学效果等八项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法。通过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课程学习,学生发现教师的课件质量较高,教学态度进一步端正,授课更加熟练,讲授知识点时更加有条理,教学效果更好。这进一步说明学生对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应用的认可程度是非常高的,课程教学效果强化,总体满意度提高。
2.2.3客观成绩。客观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考勤成绩、实验实习成绩、试卷成绩和最终成绩,如表3所示。案例式教学法学生考勤平均成绩等指标均高于传统教学法。这说明学生在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的学习中,认可了案例式教学法,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缺勤次数下降,参加实验实习的意愿明显增强,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明显增强,成绩提升了3个百分点。这些证明案例式教学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成绩效果显著。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学生评教和客观成绩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临床诊断学中的应用明显强化了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第一,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课件案例更加丰富,质量水平更高;第二教师的教学态度进一步端正,授课更加熟练,授课水平得到了提升,知识点讲授更加有条理,变得更有启发性,更易懂;第三,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缺勤次数下降,参与性增强,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意愿明显增强,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明显增强,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
3.案例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3.1案例选择要用心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之前,我们到动物医院和养殖场等地方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收集了400多个相关的案例视频和图片,将这些案例根据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了细心筛选,并按照疾病的诊断思路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同时我们发现,很多案例不能服务于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3.1.1案例应符合教学的知识点,要与教学内容相贴切,学生能一目了然或经教师讲解后能深刻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1.2要选择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既能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3.1.3案例的选择可有易有难。容易理解的案例比例要大,在课堂上能保证100%的学生理解;中等难度的案例要能保证80%~90%的学生理解,不懂的同学经过课下询问和讨论能全部理解;较难的案例特别是综合性案例不适合在课堂直接讲授,可作为课下思考作业,由学生自我或分组思考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再进行讲解,保证学生全部理解。
3.2案例设计要得当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案例的设计应用要得当,其与教学内容不能强加在一起,二者应相辅相成。
3.2.1案例不在于多,要在于精。在案例选择时,可能很多的案例能支持一个教学内容,这时我们要优中选优,让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1-2个图片或者1个短视频就能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过多则会使教学显得冗长。
3.2.2案例设计要准确,不能随心所欲。教学过程中案例的使用在设计时要有目的性,其反应或提出的问题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3.2.3案例讲授要由易到难。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难易较难把握,提出的问题不宜太难。如果案例反映的教学内容较难,学生理解不透就很难得出适当的答案,最后只能由授课教师给出答案,这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案例中的问题先由容易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思考,逐渐深入,最终得出结果,达到理解或掌握知识的目的。
3.2.4案例讲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不能将答案轻率说出。而是要重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情况,循循诱导,让学生自己判断疾病诊断结果的正确与否。对于在课堂上有的同学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回答,教师可以适度提问,或者在课下与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
3.3案例式教学效果显著
3.3.1提高教师授课能力,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在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我们深刻体会到案例式教学要讲好,必须针对课程中每一个知识点认真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筛选出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并能设计在多媒体幻灯片中准确体现出来。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教师梳理授课知识的过程,而是继续深入理解知识点、发掘并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而且在此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呆板的讲解形式,给予了兽医临床诊断学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的授课艺术逐渐完美,掌控课堂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3.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法把兽医临床诊断学零散琐碎的问题串联起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等疾病诊断思路。采用病例图片、视频、动画和情景故事等多媒体形式作为授课内容,并配合相应的临床病案讲解。如在某些系统疾病诊断思路的讲解过程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图片和视频把疾病发生发展的症状直观展现出来,并通过对案例的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抓住疾病诊断的要点,初步学会相关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学生从最初见到案例情绪紧张慌乱,不知道如何下手诊断,到能通过疾病诊断思路灵活运用基本的诊断方法,搜集分析临床中复杂的症状资料,达到了能初步诊断疾病的基本教学要求。同时,这增强了学生疾病诊断的自信心,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勇于参加实践锻炼的热情,学生到畜牧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的人数逐年提高,在校期间就已适应兽医临床实践工作的挑战,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总之,通过与传统教学法的调查问卷、学生评价和学生客观成绩的比较,案例式教学法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确实可行。
参考文献
[1]邓干臻.兽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曹荣峰,王继芳,朱连勤.《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7(43).
[3]贺建忠,罗勇,白万胜.兽医临床诊断学课堂创新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5).
[4]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鲁教高字〔2011〕14号).
[5]柴西超,付森.案例教学法在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2(4).
[6]任志华,龚杰,邓俊良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27-02
1研究目的
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中医人才。实践教学是中医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中医眼科学是国内中医院校各专业本专科生常规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部分院校已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多数研究只重视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而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新趋势及弊端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眼科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2.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两个教学班见习同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用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见习学时均为4学时。对照组采取传统见习授课法,讲解眼科常用检查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归纳总结;对照组采用典型案例实践教学法带教。
2.3研究方法在见习带教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等眼科基本检查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使其掌握眼科常用检查基本操作方法,培训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见习教学目标、任务,结合所选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参与病人的诊疗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己询问病史、提炼主诉,围绕案例展开病例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阳性体征,归纳疾病证候特点,为明确诊断应作哪些辅助检查,如何明确诊断,针对案例怎样制定治疗方案等。使学生对该病的发病特点、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有系统认识。通过教师的指导,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培训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能力。
2.4效果评价采用传统笔试方式,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如考分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3研究结果
将案例教学法班学生考核成绩与传统教学班学生成绩进行比较,两班教学学时相同、试题难易程度相同,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班,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研究结论
案例教学在中医眼科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改革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中医眼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研究针对中医眼科学学科特点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I临床实践机会匮乏等实际问题,改革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利于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选取形象直观、而又紧扣临床实际的典型案例,以案例为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对病人的诊疗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教导学生学会怎样问病史、抓主诉,获取阳性体征,归纳证候特点、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等临床知识。一方面,强化学生对中医眼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其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临证思维能力训练,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3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师为既“教”又“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实现从被动灌输向启发诱导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临床实际问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本研究改进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先进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教师研究的基本要求“指向问题、改进实践、教研相融、注重过程”。
教师研究追求的是“教与研的
为什么医院的医生都喜欢会诊?而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师却不喜欢教研?崔允t教授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并加以有效地解决。
细细想来,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医生之所以喜欢会诊,是因为每一次会诊都有实际问题要解决,诊断病情,制定并实施治疗方案,满足了医生个人医术提高的需要,从而促进医生的专业发展。教研活动实质上也是“会诊”,通过诊断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有些学校的教师,之所以不喜欢教研活动,是因为教研活动低效甚至无效,只“会”不“诊”,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此,需要把握住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研究问题。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学中的那些实际问题,一个个得以解决,就是教师成长的标志。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能性和有一定的挑战性等特点。所谓真实性,即研究主题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所谓典型性,即研究主题是教师群体共同关注、亟需解决的问题;所谓可能性,即这些问题通过研究有得到解决的可能性;所谓挑战性,即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研究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改进教学。研究本身不是目的,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行为,才是教师研究的价值追求。新时期,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要从过于关注“成果获奖”转向更加注重“教学改进”。教师研究应该以解决学科教学疑难问题为导向,以改进教学行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检验标准。从真实教学问题入手,通过深层追问、深度研究和深入探索,做深做优一些专题研究,形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优秀案例,并对教学改进的操作性思路方法进行科学性概括与提炼,形成教学改进主题经验或实证性经验。通过实践培训、教研活动,进行经验辐射和成果推广,为一线教师提供思路方法借鉴,促进常态课的改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形成整体。调查入手,厘清学科教学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通过筛选、整合,形成专题或课题,并把专题或课题转化为课程。从课程建构入手,开展课题研究、专题探索、主题研修,即问题课题(专题)化,课题(专题)课程化;课程专题(模块)化,专题问题(案例)化。
■
通过整体设计与有效实施,使教学研究形成整体,避免教学研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弥散现象。同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缺失”、教研活动“主题缺失”等问题。
篇4
通过对企业和往届毕业生的职业调查及在校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得数据确定发动机课的教学模式,根据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根据汽修专业需要培养的作为生产、服务、管理、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发动机课本的内容设置,实现课本知识与工作实际进行无缝对接,将课本运用项目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构建为八个项目。针对项目教师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授课。
二、教学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发动机课的课堂实施过程大致分为设计教学任务、制定项目分析案例、组建学习小组、行动学习、总结反思和形成评价六个阶段。其中,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在这个行动学习循环过程中,教师要参与研究并适当指导。
(一)设计教学任务
这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成功设计教学任务,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1.该任务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主动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如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并能适应团队工作?2.认真研究任务内容和过程,充分准备在任务中可能会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3.布置任务时,如何使任务的介绍具有吸引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如项目《汽缸体检修》一课中,设计教学任务:一分析排气管排气的颜色;二分析故障原因;三汽缸体检修使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四量缸的步骤;五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汽缸体的磨损形式;六确定维修方法。先从观察视频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撰写教案和任务指导手册,准备工具:桑塔纳轿车发动机、工具箱、量缸表、螺旋千分尺。
(二)制订项目分析案例
这是行动学习课堂实施的基础阶段,教师制订项目要贴切,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如要学习汽缸体的结构、各部分作用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汽缸体检修》,采取视频“排气管冒蓝烟”激发学生兴趣,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客户将车开到修理厂说:自己的车油耗增大,动力不足,加速无力,排气管还开始冒蓝烟,请维修师傅帮忙给检查修理一下。经初步诊断是汽缸体发生故障,从而引出项目———汽缸体的检修。如要学习活塞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活塞环选配》,采取视频“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提出问题:活塞环的工作环境、活塞环的可能作用、活塞环可能发生的故障。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辆轿车发动机着车时,伴随有“啪、啪”的钝哑金属敲击声,加速时,响声加大,单缸断火后响声减弱但不消失。经初步诊断是活塞环响,从而引出项目———活塞环的选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借助资料和网络完成。
(三)组建学习小组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准备环节。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根据任务要求,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过程,团队协作完成任务,达到任务目标。
(四)行动学习过程
行动学习是行动导向学习实施过程的核心阶段,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以及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1.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在明确学习问题、组建学习小组后,小组成员便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详细分析学习问题,研究并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详细分工。小组行动方案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学习目标等。如在项目《气门间隙的调整》中,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完成气门间隙的理论知识的整理、故障原因和分析的工作。学生进行首次分工完成资料查询和工单填写。2.课堂实施。包括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环节。如在项目《空气流量计的检修》中,学生在课堂上要动手完成项目要求,并验证自己的方案。①教师指导,学生演练。教师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方案最佳的一组来进行实车操作,其他学生观摩,同时找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有问题教师可适当提示。操作结束后,请其他学生对这组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操作的同学总结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教师对本次操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最后学生对故障诊断计划进行整理修订。②虚拟练习,攻克难点。空气流量计的故障原因较多,可采用虚拟软件练习。教师设置的故障由易到难,让学生系统学习空气流量计的相关故障,尽快熟悉故障诊断流程,攻克难点。③实车练习,技能提升。学生熟悉了故障诊断流程后就可进行实车练习。实车练习由各组组长负责,按培训要求组织。教师只负责监督。④检查:考查学习效果。技能比武,检查效果。教师在车辆上设置故障,进行比赛,组内学生确定好分工,不同组进行监督并作详细记录。给学生发放评估单,让学生根据评估单的内容对操作的同学进行检查打分。教师巡视时予以详细记录,以便后期点评。
(五)总结反思
找出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首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找出他人存在的优点和长处。(六)形成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中取得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展示或汇报,通过展示和汇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学生的工作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型的学生,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用方法去维修操作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后的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转换角色 自我提问 行动研究 教学诊断 案例研究 观摩分析 总结记录
1.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①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③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2.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2.1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2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2.3教学诊断。“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4交流对话。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2.5案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篇6
关键词:案例分析;有效;讲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1-0070-03
讲评课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重要课型,上好讲评课,对纠正错误、巩固基础知识、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特殊意义。[1]讲评课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学科教学的质量。上好讲评课的要素有哪些?如何让讲评更有效?这些是我们应当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统计,全面分析,明确讲评目标
案例:某校高二年级期末试卷讲评课上,教师拿着红笔写上答案的试卷上讲评课,没有对每道试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答题情况也不了解,讲评成了公布答案。
试卷讲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而“的”就是讲评目标。讲评目标的明确需要建立在全面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以了解学生对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科思维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确定讲评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统计分析应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成绩分析,分析全班的考试数据,如班级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二是结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试卷的结构,对试卷的难易程度、考查要求进行提炼,做出概述,使学生整体了解考试的基本情况,对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清晰定位;三是错因分析,了解每个学生、每道题目的对错率,以便确定试卷讲评的内容、重点、难点,选择相应的方法。
二、分类归纳,合理取舍,确定讲评内容
案例:在同一张试卷里,选择题第七题和填空题第六题都是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教师按试题呈现的顺序进行讲评,同一节课上对这一知识点重复讲了两次。
同一知识点可能会在不同的题型中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师应当对讲评内容进行归类,合理取舍,有序讲评,避免重复。一是根据知识点分类,借助命题双向细目表完成分类,双向细目表能清晰反映考查脉络,使每道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值、达到的要求一目了然,这将有利于教师把相同或相近的知识放在一起有序筛选,避免重复讲解,还能及时发现教学、复习目标与考查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据此改进教学。二是根据解题方法分类,可按错误类型归类,亦可按思想方法归类,归纳总结要抓住通法与典型巧解思路,以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原理的运用。[2]
三、系统梳理,构建网络,理清讲评思路
案例:某校高二化学试卷第二十五题涉及“铝三角”的相互转化关系,教师拿着试卷直接讲题目怎么做,中间零碎地讲了一些基础知识。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主要问题还在于知识网络不完善,学生对转化的过程模模糊糊,似是而非。
完备的知识网络是知识灵活运用的基础,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试卷讲评的重要思路。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与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教师在讲评时利用暴露出来的问题,敏锐捕捉信息,发现学生在知识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从“点”出发,结“点”成“面”,连“面”成“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例如,这部分知识的讲评,应当以“铝三角”的相互转化关系为基础,通过典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建构知识网络,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至于相互转化关系如何考查,主要依托不同的试题情境,但解题思路与方法基本相同。
四、引导参与,自主讲评,改进讲评方式
案例:在一节初三化学讲评课上,教师拿着试卷从头讲到尾,讲得滔滔不绝,从解题思路到解题过程均由教师包办,教师偶尔提问,也只是问学生“是不是呀?”“对不对呀?”,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只有在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3]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表现相当权威,以“讲评时间太紧”为由,将讲与评的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讲评过程变成了对答案,大部分学生“对的还是对,错的还不会”。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发展”,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评价的方式以及学生自主活动的有效开展密切相关。教师要把学生从听众变为讲评活动的主体,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一是学生自评,由学生担当讲解员,讲自己的解题思路、讲自身对错误原因的分析,通过思维过程的呈现,让更多的学生打开解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反省认知水平。二是师生互评,构建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讨论甚至开展辩论的机会,提倡学生对评价作出“反评价”,大胆表达各自的观点,形成新的认识冲突,从而利用讲评过程生成的资源,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
五、开展变式,活化思维,增加讲评深度
案例:笔者曾听三位教师关于燃料电池专题复习的讲评课,从数据分析上看,学生对燃料电池的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灵活,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方能解决问题。三位教师基本选用了相同的例题,试题呈现的方式与顺序有所不同,但却都缺少训练主线,显得比较凌乱。
讲评必须走出就题论题的误区,对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应采取有效策略加以解决,而变式题组的设计与变式训练的开展,正是活化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涉及的燃料电池相关例题可以设计如下变式:
题目设计:氢氧燃料电池在酸性溶液中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如何判断电极,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建构知识网络,培养收敛思维能力)
变式1:将酸性溶液改成碱性溶液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设计意图:思路不变,关键信息在于“氢离子能与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变式2:将氢气改成甲烷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设计意图:学生将变式1中的关键信息正向迁移到“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样能与碱发生反应”,问题迎刃而解)
变式3:将甲烷改成甲醇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碳的价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变式4:甲醇改成丁烷,介质变成熔盐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改变?(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氧气在不同介质中的产物变化)
学科的知识点是有限的,但题目的设计、命题的角度却变化多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设计,由浅入深地开展讲评,可促进学生有效提炼解题关键信息,掌握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技巧。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变式设计与变式训练意识,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个题目变一变怎么做?”,再围绕“变已知为未知”“变数字为字母”“变单一为题组”等多种方式灵活地开展变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把握更准确,思维更活跃。
试卷讲评应当立足考查实际,指向教学诊断、评价与改进,着力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掌握有效的讲评策略能提高教师试卷讲评的能力,充分发挥试卷讲评的功效,促进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鑫荣.高三化学试卷讲评课的十忌十宜[J].化学教育,2010(1).
篇7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法。医学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ase Base Study,CBS)是PBL教学法与临床医学具体课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1-2]。我们生物教研室通过多年教学改革,将CBS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结合起来,以病例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1 实验对象
以2010级心理学专业(45人)作为实验对象试行教学改革,2010级针灸推拿专业(55人)作为对照对象。对两专业入学成绩及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选用相同的统编教材,授课理论学时26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统一授课。
2 实验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法教学,实验班应用CBS结合PBL教学法。教学法实施步骤为:案例提出,主动思考,分组讨论,重点讲解,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章节的不同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适时应用该教学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必须选择典型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该案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对教学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案例可以由教师集体讨论后提出,也可以由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而提出。其次,在课前提出针对下一堂课内容的相关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该案例进行自学,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及上网浏览来解决问题。学生搜集资料后,课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和反馈,再由各小组代表在课上集中发言。最后,教师重点讲解和点评,解决问题。
该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医学遗传学授课往往是按章节系统纵向教学,内容因此显得分散、孤立,此时应用该教学法可有助于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例如,在讲到“染色体与染色体病”这一章时,可以将后面章节“遗传病的诊断”中的遗传病咨询内容提前讲授。预先提出两个遗传咨询病例,让同学们分析和讨论;或者在讲到“遗传病的诊断”这一章节时,通过分析案例与以前讲授过的理论知识相联系,来探讨疾病发生的机制。当理论知识联系到临床病例时,学生的兴趣将被激发,讨论也越激烈,这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举例说明遗传咨询案例:一对中年夫妇曾生育一个出生后三日内死亡,经临床医生诊断为21三体患儿,现又妊娠2个月,担心再生一个先天愚型患儿,他们前来咨询,要求明确胎儿是否正常。请问将如何解答他们的问题,可以利用哪些诊断方法来进行产前诊断?针对此案例,同学们通过阅读教科书或查阅相应的文献后,部分问题会自主得到解决。教师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就这些问题一一展开讲解。当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听课时,他们会更容易抓住重点,并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3 实验结果
3.1 调查问卷及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接受程度及建议,从而及时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调查问卷发出40份,收回40份,问卷题型均为选择题。对于该教学法满意程度的调查,实验班级满意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对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实验班85%认为应用该教学模式,使之较好地掌握了遗传学知识,明显高于对照班(62.5%);实验班对课程总体评价也高于对照班级。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对该教学法的满意程度高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班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程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班级。
3.2 笔试成绩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考试形式及试卷难易程度相同,平均分数分别为84.24和79.87,前者高于后者。实验班和对照班,100~90分段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4.29%和10.91%;89~80分段为69.05%和40%;79~70分段为16.67%和30.91%;69~60分段为0%和4.08%。实验班成绩为80分以上者,人数居多。
4 讨论
篇8
【关键词】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总结
How to learn to reflect on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e Rong-sheng
【Abstract】Classroom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is essential for good teaching effect teaching process is more important. To have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ers must constantly reflect on their own teaching behavior, reflect on their own teaching methods. Done before class reflection, lesson reflection, class reflection, analysis lessons, thinking countermeasures, sum up experience, so as to optimize the classroom.
【Key words】Teaching reflection; Optimizing teaching; Summary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三、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五、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六、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篇9
关键词: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23
在汽修行业中,很多汽修人员应用的维修方法不科学,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通常依靠的是维修经验,对汽车故障概念过于模糊,不能科学地对汽车故障进行诊断。许多维修人员都是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毕业的学生,若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中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排除汽车故障的能力,让学生形成汽车故障诊断思维,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一般情况下,中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成绩较差,但是这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轻,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许多学生在实践课上学习热情比较积极,然而学习理论知识时就昏昏欲睡。汽车故障诊断不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汽车构造及检修方法,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文章针对当前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汽修行业的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1 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不足
一些中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了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重要性,并针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效率。
1.1 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冒出,然而许多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最新的成果。
1.2 理论讲授与技能操作明显脱节
技能实践操作无法联系理论课堂所讲授的内容,甚至存在严重的不足。目前,本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安排中,实训课每学期六周,占30%。但是,这对于偏重技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来讲,无疑是少了一些。毕竟本校的学生基础底子薄,上理论课时由于没有实物,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实训教学这一块还需花大量的时间来对着实物给学生讲理论,这样一算下来,学生得到真正动手的时间就相当有限了。还有,实训场室里的实训设备与教材里面的素材根本对不上号。
1.3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许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1.4 考核方式不完善
大部分中职院校在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考核方式就是平时考核加期末考核,而期末考核所占的比重为70%。期末考核中更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2 中职汽修专业创新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有效对策
2.1 更新教学内容
中职汽修专业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主要的内容包括检测设备、检测技术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汇总,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近些年,汽车行业开始广泛应用各项新型技术,大部分生产产家开始研发新的车型,种种迹象都为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教师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传统汽车故障检测技术,还应该与时俱进,向学生传授新型汽车故障检测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2.2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汽车故障诊断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应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现场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其中教学手段具体包括:
①启发式教学:该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启发、提问”,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用此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创造更多和学生互动的机会,而且还能督促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巩固,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原来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②案例式教学: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培养目标就是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具体展示一些车型出现故障的案例,指导学生对故障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再向学生介绍诊断故障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就实际案例展开师生讨论,对汽车故障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排除故障的技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2.3 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一定意义上会对人才质量带来影响,所以中职院校应该科学设置考核方法,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具体评估份额为:课堂问题回答情况占5%,课堂讨论情况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5%,实践情况占20%,期末考试占60%。由次可以知道,实践操作在日常评估中所占的份额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教师借助灵活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4 利用网络资源
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资料上传到学校校网上,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巩固所学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借助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3 总结
综上所述,汽车故障诊断教学实践性、专业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切实学到有用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灵活设置考核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质的汽修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书岚.中职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创新与实践[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08).
篇10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班学生为试验组,采用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3班作为对照组1,采用传统讲述式加案例教学的方法;2011级临床医学(美容方向)本科班学生为对照组2,采用传统讲述式教学法。
1.2研究方法
1.2.1按临床医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临床工作中,挑选并编写典型的临床案例,如外科无菌技术、外科基本技术操作、心肺脑复苏、清创术、胸腹部外伤、胆道结石、泌尿系统结石以及常见骨折等教学大纲重点疾病的临床典型病案,将外科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教师以典型案例为基础,设计情景模拟的方案,设计每一个角色的作用及任务。
1.2.2试验组的学生在每次单元课程教学结束时,给其布置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书本知识,并且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查阅相关文献,让学生在下一次上课前基本了解这一单元疾病的知识,为课程教学的开展准备好理论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充分备课,同时通知联系模拟病人或准备实验动物、药物和器材,为课堂教学准备好物质基础。
1.2.3在课堂教学上,首先教师以本单元典型疾病进行案例式教学,经过学生充分的病例讨论教学后,按照课前设计的情景模拟的方案,分配模拟的角色,学生分组进行典型案例的情景再现。在外科学实验室进行本单元典型案例疾病的模拟诊疗演练。4人一组对模拟病人(经过培训的学生)或实验模拟人或实验动物等进行体格检查、鉴别诊断、基本外科技能操作、治疗等模拟练习。
1.2.4情景模拟结束后,各小组集中对典型案例的情景模拟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情景模拟医疗操作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做到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紧密结合。一学期外科学课程结束后按外科学标准化试题进行测验,根据学生的考试得分,试验组与对照组1和2进行外科学考试成绩的比较。
1.3教学评价
一学期外科学习结束后,对三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病例分析及综合应用知识两个方面,每一方面各100分。其<60分为“不及格”;≥60分,<70分为“及格”;≥70分,<80分为“良好”;≥80分为“优秀”。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三组考试成绩比较,在基础知识中三组教学效果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例分析及综合应用知识测试中试验组与对照组1和2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医学生在分析病情、鉴别诊断、合理治疗及医学知识综合应用方面进步显著。
3讨论
3.1医学院校外科学的教学现状
外科学是一门紧密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工作的重要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医学教学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其教学方法的改进对培养合格临床医师具有重大意义。现今外科学教学中,其基本模式:课堂理论讲授+课间见习+毕业实习这一固定模式,由于操作模式单一枯燥,基本上仍以“师带徒”老式的传、帮、带方法,教师的主体作用过于强势,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这一教学模式周期较长,理论课程与实习操作间隔日期较长,期间缺乏一个对理论巩固理解的过程,学生难以有较深的教学体会,学生在毕业进入临床工作中对外科学基本技能教学印象模糊,教学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执业医师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掌握外科操作技术的要求。
3.2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结合教学改革研究
自2012年来,笔者课题组对外科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3.2.1案例教学法是在外科学专任教师的指导下,从某一单元疾病的临床工作中,由各个专业的教师精心挑选的典型病案,它能够反映本单元疾病的主要知识点和基本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为主导,把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方向,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和参与病例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医学生将教学中典型病案的各个角色进行充分模拟,情景重现的一种教学方法。二者结合发挥案例教学的形象性、具体性优点,同时具有情景模拟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趣味性等特点,可以调动每一个医学生对外科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疾病基本知识点认知,同时对相应疾病鉴别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在现实医疗工作环境中,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力,减少了医患矛盾与纠纷。学生以病案为基础,对病案的分析讨论,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再进一步模拟医生与病患,使其转变为医生的角色和了解病人的心理,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3.2.2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结合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挑选案例必须要反映本单元疾病的发病特点、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较好的涵盖本单元疾病的基本知识点,同时可以方便进行鉴别诊断的典型病案,可以多系统多脏器疾病交叉存在,但要摒弃疑难杂症、诊断不清的病例。(2)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开发他们的创新和操作能力。(3)专任教师必须要把握课程的进度和方向,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学生有时过于发挥创造性,很难控制学习方向和时效,可能会出现学习目的错误、疾病的基本知识点理解不彻底、诊断错误、鉴别诊断困难、治疗方法适应证选择不清楚等问题,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此时教师必须给予指导,把控方向,顺利完成教学内容。
3.3外科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3.3.1新的外科学教学模式从每个系统的典型案例中深入研究,以点带面,让每一章节的疾病内容前后衔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某个系统疾病条块分割的现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例如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挑选泌尿系统梗阻的疾病典型案例,将本系统中泌尿系结核、炎症、肿瘤、结石等疾病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简化学习程序,加深理解。
3.3.2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以往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外科学课程考试成绩分析中试验组学生在病例分析及综合知识应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教学评价会上,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肯定,在12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95%的学生赞成此种教学方法,他们认为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95%)、医患沟通能力(85%)和临床思维能力(85%)。为使学生更好的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尝试引入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教学法,是对外科学教学的有益补充。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