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步骤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的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的步骤

篇1

战略制定的步骤

战略环境的分析和预测,分析一下企业的经营特征。除了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分析宏观环境,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各个领域现在或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要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寻找市场机会并识别出把握市场机会将遇到的障碍,缺陷,这是对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目的所在。制定目标,制定的战略规划,是可评估、可衡量、可操作的规划,量化的目标是做到这一点的基础。要确定战略执行过程中的重点。企业综合战略,它的重点是确定企业使命、划分事业单位、确定关键单位的目标。把选中的方案形成文件提交给公司高层,进行审查和批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25例低钾周期性麻痹患者,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9~46岁,平均33.7岁,血钾浓度1.9~2.6 mmol/L,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无异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静脉置管,应用JMS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性补钾,按计算出的补钾速度调节微泵注射速度。

2 结果

第1天血钾(3.12±0.46)mmol/L,第2天血钾(3.64±0.35)mmol/L,后经外周静脉和口服补钾治疗。本组25例患者泵钾期间无一例高钾血症发生,无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3.1 静脉高浓度快速补钾的方法

3.1.1 每天补钾剂量 张锦等[1]提出:第1个24 h内补钾量为正常需要量加实际缺失量,第2个24 h血钾恢复正常给予正常需要量。但也有学者提出,应根据患者血钾确定每天补钾量,轻度低钾(血钾3.0~3.5 mmol/L)者按0.15~0.20 g/kg,中度低钾(血钾2.5~3.0 mmol/L)按0.20~0.30 g/kg,重度低钾(血钾

3.1.2 补钾浓度 静脉补钾浓度>0.4%即称为高浓度补钾[3]。据唐白云等[4]的研究报道显示,静脉高浓度补钾应根据患者的血钾浓度给予不同的补钾浓度,对血钾

3.1.3 补钾速度 根据患者血钾水平,计算补钾的速度。一般补钾速度应60 mmol/L[5]。

3.2 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以及呼吸运动状况,一旦发现心律异常,即结合临床表现并复查床边心电图,观察S-T段,T波的改变以及心率、心律的变化,如发现心率减慢、T波高耸、Q-R间期延长、QRS波增高等高血钾征兆,应立即复查血清钾并停止泵钾。如发现心电图U波增高、S-T段下移、Q-R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则提示有发生低钾血症的危险,应复查血清钾并增加补钾量。ICU护士应掌握高/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能根据临床表现及时准确地作出判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 尿量监测 见尿补钾是临床补钾的基本原则。尿量监测应1次/h,每小时尿量在30~40 ml时补钾较为安全。

3.4 选择适宜的静脉通道 持续性微泵补钾应选用中心静脉,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中心静脉快速输入高浓度钾已证明是安全的。大静脉的血容量相对比小静脉大,高浓度的氯化钾溶液进入大静脉后有稀释缓冲的作用,可减少钾离子对静脉的刺激作用,避免静脉炎的发生[6]。当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时护士应做好深静脉置管护理,防止脱落及局部感染。

3.5 微泵使用注意事项 ICU护士应熟练掌握微泵的性能及操作方法。当有多个药品通过微泵输入时,应注意在相应的通道上标明药名及剂量,避免出错。泵钾过程中应检查微泵的使用状况、药物的输入情况。

3.6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护士在静脉高浓度补钾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输注通道是否堵塞、滴速是否正常,防止发生意外,尤其是在更换液体时应特别注意滴速。

3.7 备好抢救用物 采用静脉高浓度快速补钾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较危重,而且有发生高血钾的危险,为了预防意外的发生,在应用过程中应准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等抢救设备,以便在危急情况下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4 小结

静脉高浓度快速补钾能够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患者血钾水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于危重患者低钾血症的抢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ICU护士应掌握高/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能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征识别、判断异常病情变化。在泵钾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血钾水平和补钾量随时调整泵钾速度,有效地避免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张锦,展新华,王多友,等.微泵持续静脉输入高浓度氯化钾对危重患者低钾血症的治疗.临床 麻醉学杂志,2000,16(10):507.

[2] 叶承志,陈静,许友芝.危重患者静脉高浓度补钾治疗低钾血症.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4243.

[3] 闫改菊.15例慢性重症肝炎低钾血症病人大剂量补钾的护理.全科护理,2008,6(2A):316-317.

[4] 唐白云,何裕隆,程超,等.静脉高浓度补钾在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应用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1):668-669.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 ;应用效果

中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概述为:培养出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于现实社会的服务、生产以及管理的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作为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的管理学基础,课程内容主要体现为基础性、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生活案例的探究来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作为高职学校学生的必然要求。而课程中大量的概念性知识点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比较抽象,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将“项目教学法”管理学基础教学中进行推广。

1“项目教学法”所具特征及其内容

“以项目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启发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是“项目教学法”的几个主要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锻造了高职学生主动参与项目、自主协作活动、积极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方法。(1)可控制性好。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项目活动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2)目标多重性。对高职学生而言,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能够将他们置身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之中,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激发,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对课任教师而言,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了现代的教育观念,从知识的机械传播者转型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对高职学校而言,通过全新教学理念的建立,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办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改革了管理特点、活动内容、支撑条件、组织形式、考核评价等,逐步完善并重新整合了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3)高度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一个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必然涉及到项目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这就意味着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结合订制工艺、原理对项目进行分析的能力,因此,从管理学原理的学习入手成为对高职学生的内在要求。(4)培训周期较短,见效很快。“项目教学法”通常要求在较短时期内、有限空间里开展,并且及时实施教学效果测评与反馈。

2“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学校管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1“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高职学生能够有“做中学”的机会

(1)确定项目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计划中,根据各章节的内容不同,制定几个不同的项目,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来进行项目活动的分析,经过讨论后最终确定各组要进行的项目任务。(2)项目活动进行的步骤、方法和形式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对项目的管理和操作,确定了项目目标和任务后,需要对项目的进行形式、步骤和方法进行设计。在“项目教学法”中,一般项目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根据管理学基础的知识,分组进行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结精神,起到互补互助的效果。并要求各组提供改组的项目计划、活动步骤及各组员具体分工,每组要求推荐一名组长,以期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管理方法等知识。活动步骤以开始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步骤。(3)项目进行中的问题探讨学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领组员一起探讨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让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的知识进行一个复习,加深知识的印象。(4)项目结果的展示项目结束后,各组采取演说、研究报告、多媒体展示等形式来对项目结果进行展示。并让每组说出在这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对困难进行的分析,以及克服困难完成项目的方法。(5)项目结果的评估最终的评估是“项目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项目评估是指对完成项目任务情况的考核和评价。项目任务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让高职学校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求每位学生说出这个项目进行中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同时将小组设想为将来工作的企业,加深学生对不同性格人群的不同见解,结合管理学基础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实践促学的目标。

2.2管理学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的学生及教师的要求

2.2.1对学生的要求项目任务布置后,课前要求学生复习教材和相关材料,增加知识储备。教师推荐的材料,应该做好前期的查阅准备。确定项目需要的人数和个性来组建小组,分工合理,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互补互助。学生在角色确定后,根据自身的角色来考虑问题。在项目进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和创造能力。2.2.2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布置项目前,要熟悉项目中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经营方式。也就是教师要掌握实践过程,并且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进行项目教学工作。教师要具备组织项目教学的能力,这体现为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能力,能够设计项目任务、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还要能解决在项目进行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同时,教师要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有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项目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建构知识。

3“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项目教学法”调动了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亲身经历了管理活动的过程。管理学的一些抽象管理理念都能在项目活动中体现出来,提前模拟了学生就业后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在课堂上将管理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在一起,鼓励每位学生做一名真正的管理者,促进了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项目教学方法拓展了高职学校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参加项目活动过程中,自身也发生了许多改变,为了完成项目活动而提前查阅很多资料,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提升了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4小结

篇4

关键词 药事管理学 教学方法 管理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5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with international counterparts competitio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requires not only high-quality pharmaceutical technical personnel, especially in need of a large number of can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pharmacy, and know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drug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certain management ability of grass-roots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 personn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cipline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topics of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social research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o in practical teaching in training students of pharmacy management ability.

Keywords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method; management ability;

事管理学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研究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以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为重点,解决公众用药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所有的医药类专业(包括临床药学、中药、药事管理、医药营销等等),都将“药事管理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

而药事管理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殊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政策规章更新快、法律用语枯燥抽象等,学生理解吸收难度加大,能力培养问题显现。为依法治国方略在药事领域的具体实现,为行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化人员,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突出能力培养为核心,我们就药事管理学教学开展了以管理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探索实践。

1 案例教学法

1.1 案例教学的目的

管理学家明茨伯格说:“(管理教育)要求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行为上的双重成果。”然而,这种双重效果,尤其是管理行动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管理教育者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其主要方式是参与特定的管理活动或模拟相应的管理工作情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类化迁移与整合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个人力量的组成部分。而案例教学就是模拟某一具体管理情景的教学方式,它通过管理案例的运用,将学生带入药事管理实际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和开发学生管理能力的目的。

1.2 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实施比较灵活,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行,可以通过案例反映将要讲授内容、解释理论知识点、汇总贯通知识体系。其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个人分析、集体讨论和评判总结。在个人分析阶段,学生在阅读案例材料的基础上,借助已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关于案例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在集体讨论阶段(小组或全班),通过百家争鸣,阐述自己的主张,彼此启迪,吸收合理的成分,从而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培养能力。最后通过教师或学生的评判总结达成一个较能普遍接受的意见。

1.3 案例教学的运用

依法行政在药事领域体现得非常到位,药事管理学的授课内容主要围绕药事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为了灵活地释义法律及体现在现实中的适用,我们选取了当前社会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案例教学。如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后,由老师提出一些比较典型、即时的案例,如“亮菌甲素”和“欣弗”案例,请学生用所学法律知识自己分析,找出违法事实和处罚依据,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然后讨论总结得出统一结论。

案例教学也可以说是实践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体现管理生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学生在领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管理问题的分析、判断,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这一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条理化理论知识为具体事例,在案例分析以及学员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1.4 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药事管理案例必须反映药事管理的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只有所提供的情景十分接近真实情况,学生才会有认同感,从而欣然接受案例教学。其次,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个人和集体作用,以案例为线索,启迪学生集思广益,重在参与。再则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管理能力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任务。

2 专题讨论法

2.1 专题讨论教学的目的

专题讨论教学通常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学科或现实领域的专门问题而展开,其过程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在专题讨论教学中,教师仅仅担任“导演”角色,对研讨过程进行统一调度和掌控,学生则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这种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可起到互教互学、取长补短的作用。

2.2 专题讨论教学的实施环节

学生参与式讨论课的作法及其环节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拟定讨论题目,学生根据讨论题目到图书馆或借助其它现代工具查阅相关资料,在所获资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书面发言提纲,在讨论时逐一发言阐述自己的见解。

2.3 专题讨论教学的运用

我们围绕药品与药品质量监督管理、药学技术人员的管理、药事管理体制、医院药事管理、中药管理这些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了若干讨论专题,如我的药品价格市场一直问题不断,围绕现实,确定“药价虚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通过讨论,辨析药品定价机制问题、药品采购问题等。在药学职业道德教学中,围绕“医药代表的起源与作用”进行小组讨论,一方面延伸了学习内容,同时对医药代表的作用有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在药品销售渠道教学中,设定“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学习,讨论中,学生了解了国外药品批发领域的现状,同时对我国药品批发企业的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预知。

2.4 实施专题讨论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形式上可以是分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集体讨论,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次,在讨论的内容方面,可以是针对某种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观点进行讨论,也可以是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再则,要求教师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讨论现场的技巧。最后,讨论应做好总结,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或者提出新的问题。

3 社会调研

3.1 社会调研的目的

课堂学习固然重要,然而有目的地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管理政策、法律规范的实施情况,掌握行业动态发展。同时通过调研,可使学生接触实际,培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3.2 社会调研的实施

药事管理社会调研的开展主要分四个步骤:一是进行调研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二是确定调研题目,进行调研设计;三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四是调研总结汇报。调研的对象可以是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药企业单位等。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多在药事管理学课程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对药事管理学科的特点有了一定认识,同时学习了书本上的药事理论知识,但对现实情况不甚了解,这时可由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引导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具体展开社会调研。

3.3 社会调研中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调研使学生接触各种管理问题和各类社会角色,这一过程是和学校的学习氛围完全不同的,会使他们对药事管理工作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但在操作中要注意:确定好调研题目,指导教师要对调研内容进行指导,保证调研的目的性;其次保证同学的参与度,不要将调研变为个别同学的任务。

4 网络、模拟软件实训教学

4.1 网络实训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药事领域也逐渐渗透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并且在药事管理的某些领域开展得如火如荼,如药品招标采购、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等。同时网络药事信息资源也是极其丰富,很多药事管理信息越来越公开化,其途径之一就是借助现代网络,如药品标准查询、药品企业信息查询、药品注册过程信息查询等。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去亲自体验才能领会。所以我们采取了利用互联网载体进行教学的方式,通过网络实体操作,领悟药事信息知识,形成网络药品监管意识,培养药事信息能力。

4.2 模拟软件实训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加之管理工作比较特殊,有些单位不愿提供相关岗位让学生实习,因此迎来了管理学科实验方法的新阶段,即模拟软件发展时期。模拟软件教学应用时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大批人机结合的管理模拟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投人使用,管理实验中心相继成立,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补充教育基地。具体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是在校园网络上完成的一种实训教学形式,也称为实验室软件模拟实习。如GMP、GSP教学软件的应用,可使学生进入模拟的管理规范操作之中,增加学生现实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药事管理学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动性,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药事管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从过程实施观察,部分学生观念仍需转变,学习过程中懒惰思想仍然存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有搭便车现象出现,甚至个别学生期望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课程考核。这些都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仍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

[2] 张雪,孙铭.我国高等医药院校《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5(32):198-199.

篇5

[关键词] 管理学; 特性; 探析。

管理学特性是管理学所特有的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根本属性。对管理学特性,在我国一些文献论著和教科书中也有许多不同的表述,有的内容倾向于表象、形式的特征,和管理学特性的本意有差距; 有的内容是管理学性质的罗列,而不是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根本属性; 有的是把性质与特性混合在一起。

管理学的特性应从以下四个因素来考虑,我认为管理学特性是阶段性、政治性、文化性和综合性。

一、阶段性。

阶段性指的是管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管理学内容框架完善程度不同,理论水平的高低不同。人类社会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管理学具有不同的特性。

资本主义管理学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传统管理阶段的管理学特性是 “人治”。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培养员工靠 “师带徒”的方式,没有科学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管理的内容注重劳动的分工协作和提高功效; 管理是粗放的、家长式的和强制性的小生产的管理方式。二是科学管理阶段的管理学特性是计划性、协调性和标准化。泰罗推行计划管理、标准化操作和培训员工; 法约尔强调在分工的基础上着重协调化,“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集体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三是现代管理阶段的管理学特性是系统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贝塔朗菲强调系统管理,“一切管理必须以系统论的原理为指导”,对企业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的人事管理、全员维修制和全面的经济核算。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理学派等主张在管理中广泛运用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和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和方法,尽可能实行管理手段科学化、电子化。

我国管理学也具有阶段性管理特性。一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管理理论和实践表现了高度的集权型:“一元化”领导; “厂长 ( 经理) 负责制”; “以计划调节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管理理论和实践表现了集权与分权的结合性: 法人治理结构 ( 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 ; 事业部制 ( 总公司为投资决策中心,事业部下属的生产单位为成本中心) ; 领导决策与群众参与; 统一指挥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等。

二、政治性。

管理学的政治性不仅是由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而且表现在国情传统上的差异,了解了管理学的政治性,就要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把我国科学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充实到管理学中来,完善中国特色的管理学体系,有效地指导各项管理活动,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学的政治性是它不同于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的最大区别。

管理不仅能够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且还作用于生产关系。人类通过管理活动,调整所有制形式,调整人与人的关系,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从而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作为管理活动规律性概括出来的管理学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生产力的实现过程中,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是实现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在整个生产方式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是分割的,而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二是在宏观管理的政策性和法制性上。政策不是管局部的,而是管全局的,它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或统治者的意志,受一定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法律的管理方法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实现的; 它是统治阶级实施统治的特殊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强力手段; 它的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和平等性体现了管理学的政治性。三是管理制度反映了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政治性。管理制度就是管理者要求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是为了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具体规定。

它不仅体现了制度制定者特定的阶级本质,而且为管理活动的有效实现提供保障。制度的权威性具有制约作用,这就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人们的 “惰性”,使人们积极地工作,完成所规定的任务,这就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三、文化性。

管理学是一种哲学文化。各国、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因而,在管理工作中,其思想、方法、方式都会体现出文化的特点。所以,管理学不但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共性,还反映了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文化是一个由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诸要素构成的各层次复杂系统文化,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文化的影响力有五点: 一是导向作用,体现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所起的引导作用,使之符合组织所确定的目标。二是凝聚作用,来源于文化的同化、规范和融合作用而产生的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三是激励作用,是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引导被管理者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起到激发、调动被管理者积极性的作用,使之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四是约束作用,不仅表现在通过其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各种物质形式和规章制度来约束被管理者行为,更主要的是通过文化对被管理者的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和软性的理智约束。五是辐射作用,文化不仅对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产生影响,而且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辐射和传播。

管理者的思想、行为反映出文化的特点。西方文化过分强调精确化和程序化,因而往往缺乏人文气息的关怀;东方文化人文气息的关怀很浓,柔性有余而刚性不足。西方文化注重分解思维,东方文化注重系统思维。因此,受美国文化影响较大的管理者强调竞争、效率,注重个人奋斗,崇尚个人意识,主讲个体情感、尊严、自由、平等;受日本文化影响较大的管理者更突出团队精神,注重管理系统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讲仁爱、和谐、团结等。东方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墨、道、法。儒家 “仁、义、礼”的文化,实践起来就成为中国人常说的“情、理、法”。墨家文化主张 “兼爱”“非攻”,就是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掠夺战争。道家文化主张 “无为而治”,宣扬 “知足” “寡欲”,甚至幻想人类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法家文化提出了以法为中心的 “法、术、势”三者合一的统治术。韩非还发展了法家进步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制定政策。文化不但影响着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还影响着被管理者。要管理中国人就必须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由表层的物质文化、潜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了企业的管理体系,并成功地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形象三结合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新格局,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合理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四、综合性。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学科: 一是它从理论上来看是科学,从实践操作上来看是技术,更是艺术;二是从管理学理论的构成上来看,不仅包括一般的原理、原则; 还包括适用这些原理、原则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模型、习题和案例; 三是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上来看,不仅要研究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运动规律,还要研究人力、物力、财力、科技等要素的发展变化以及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特殊性。

管理学的综合性是它不同于领导学 ( 人需要领导,而管理不仅对人,也对财、物、科技等进行管理) 。

一是管理学是科学,是技术,更是艺术。管理学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各层次、不同类型组织、不同行业的管理活动中概括和抽象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理论、原理和方法。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从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和丰富。因此,管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管理方法的科学。二是从管理学所用的知识结构来看具有综合性。管理学研究管理的规律,涉及生产力的合理组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和改革。管理学既研究家庭、工厂、商店、医院、学校、科研所等微观单位的管理规律,也研究地区、部门、国家等宏观范围的管理规律,对于这样广博的研究内容,没有综合知识就很难驾驭。

在管理实践中,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技术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地理学、美学、逻辑学、会计学、统计学、审计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被用于管理过程,再从管理过程中抽象出来,必然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管理学。

五、结 语。

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运行的保证。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性,认清管理学的阶段性、政治性、文化性、综合性的特性有助于管理者将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爱威,耿红莉。 管理学基础[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3.

[2]陈晔。 管理学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

[3]黄津孚。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M]。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13.

[4]邹乾印。 现代管理科学述要[M]。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2.

[5]金润圭。 管理学[M]。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3 -25.

篇6

有策略地从众原则即是根据所在高校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利用公共管理学教材选用的既有经验。公共管理学的主要教材有如下几本:(1)黎民主编的《公共管理学》(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主要课程教材)[1];(2)苏保忠、张正河主编的《公共管理学》(适用于公共管理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2];(3)曹现强、王佃利主编的《公共管理学概论》(可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及MPA教育的教材)[3];(4)丁美东主编的《公共管理学》(可供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使用)[4];(5)汪大海主编的《公共管理学》(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5];(6)倪星、付景涛主编的《公共管理学》(21世纪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以上文所列教材为限,假设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选择2012-2013学年公共管理学教材,则笔者认为应当选用黎本《公共管理学》。理由如下:黎本《公共管理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教育部推荐教材,不少具有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招生资格的“211”高校一直在使用,在近10年的教学实践中反映也较好,比较切合广西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现状。苏、张本《公共管理学》有为专科学校服务导向,不符合广西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曹、王本《公共管理学概论》以服务山东高校为目标,地域色彩太强。丁本《公共管理学》属于高等学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列教材,相对于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而言,教材形象不够专业。汪本《公共管理学》推荐读物部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本科教学而言,显得大而无当。倪、付本《公共管理学》发行时间短,其针对不同学校、不同类别学生的教学适应性尚有待于验证。

自编教材适度优先选用的原则

长期以来,在教学界有一种流行看法,不提倡一般高校使用自编教材。对于传统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和其他较早成熟的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而言,经典教材往往已经形成,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对于公共管理学科而言,则失之片面。公共管理是新兴学科,我国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阶段使用的公共管理学教材编写情况整体而言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较大的竞争空间。而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学术竞争,也要依靠教学竞争,而本校教师编写公共管理学教材的能力与影响力,集中展现了专业教师科研与教学的综合实力,是为本校公共管理学科谋求教学和科研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地说,有公共管理硕士点(如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学科研单位,就应该鼓励本院教师编写公共管理学教材并考虑优先选用于本科教学实践。应该澄清的是,所谓的公共管理学教材自编,包括完全由本校教师编写和本校教师参与部分编写的情况。完全由本校教师编写,主要包括两种情形:集体合作编写,个体教师独立撰写。而参与部分编写,也主要分为两种情形:担任主编(副主编),作为一般编者。针对上述四种情形的自编教材,优先选用可相应地区分为以下四个层级:集体合作类著作体现了本校公共管理学科的集体智慧,应努力创造条件选用以示尊重;本校教师担任主编(副主编)的这类著作体现了本校公共管理学科在科研教学方面的外在影响力,应尽量选用;本校教师作为一般编者类著作体现本校公共管理学科个别成员的教学科研实力和专业活动能力,在质量接近的若干备选教材中,应考虑优先选用;个体教师独立撰写类著作虽然体现本校公共管理学科个别成员的较强教学科研实力,但个体编写教材容易附带学术偏见,因此在是否将其选用为通行教材的问题上,反而要慎重。

多种公共管理学教材辅助的原则

上文所述选用的教材,在学生方面大致可以理解成是需要购买和上课随身携带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程,可以“只此一本”;在教师方面则是备课所用的基本教程,必须同时参考其他同类教材备课。笔者觉得,选用参考教材要达到交叉互补、方便定位的目标。兹结合笔者近几年备课所参考的书籍略加说明。笔者近几年参考的书籍如下:(1)黎民主编的《公共管理学》[1];(2)陈振明主编的“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丛书”之《公共管理学》[7];(3)严新明主编的“劳动与保障系列教材”之《公共管理学》[8];(4)欧文•E•休斯“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译丛”之《公共管理学》[9];(5)黄健荣“当代公共管理精品教程系列”之《公共管理学》[10];(6)张康之“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之《公共管理学》[11]。笔者讲授公共管理学课程,选用的是黎民主编的《公共管理学》,原因如上所述。选用其他五种主要参考教材,理由如下:陈本《公共管理学》特别适合于作为MPA学生教材和公务员培训的教学用书,与一般本科教材反差大、对比性强;笔者参与编写了严本《公共管理学》其中的第三章、第五章,对全书编写宗旨、流程与细节有深入了解;欧文•E•休斯的《公共管理学导论》在西方已经出到第三版,“既可以作为学习与了解公共管理科学的基础性、入门性读物,也可作为研究公共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黄本《公共管理学》适用于研究生教学,笔者攻读博士学位时,曾听过主编黄健荣开设的相关课程,对该教材的特点认识比较到位。张本《公共管理学》是公共选修课教材,服务于本科阶段所有院系的学生。在备课过程中,笔者通过对上述参考教材的研读对比认识到,作为“211”高校具有公共管理硕士授予权的单位,其本科阶段“公共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该达到应有的水准。

教材评价机制保障选用质量的原则

篇7

本文从促进大学管理学教育与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度整合视角,致力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学案例库的“内容-平台-教育”的三维度开发,形成有特色的案例教学库,促进案例内容在MBA教学中的充分运用。研究采用调查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形成的思路和实施策略可以推广到其它专业硕士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中使用。

【关键词】

工商管理硕士;管理学;案例库;案例教学

为了提高大学商学院的竞争力、提高管理学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大学管理学教育与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度整合,商学院可以致力于管理案例的“内容-平台-教育”的三维度开发,进而引发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提升商学院声誉和核心竞争力。

一、工商管理硕士案例库建设目标

案例中心可以依托商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与国内外案例开发研究机构的合作,以专业化视角和严谨的态度,致力于实现以下3个战略目标。

1、案例内容(案例库)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案例教育首先要有案例,案例内容建设是案例中心的基本建设目标。子目标一:原创性教学案例(包括文字和视频案例)开发,建设“自主化、本土化、国际化”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资源;子目标二:开展原创性案例研究,完成案例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子目标三:案例全过程管理体系,建立案例选题、立项、评价及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子目标四:企业和社会资源开拓,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和产学研合作关系;子目标五:开展广泛的国内外交流,共同探索科学的案例研究开发模式和方法,并在工商管理学科普及案例研究和开发方法。

2、案例平台建设。案例平台是连接内容和用户的媒介,这种网络案例共享系统是一个前台界面友好、后台知识充足的连接案例内容和用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各种计算机软硬件。子目标一:案例中心硬件建设,包括服务器、集线器和各种网络设备,以及顺畅的网络通道;子目标二:网络案例搜索软件开发,能为用户提供案例查询、在线浏览和视频案例播放、案例下载等功能;子目标三:实现与其它院校管理案例库共享。

3、案例教育建设。案例内容和平台最终都要落到教学和研究上,为管理教育服务。子目标一:对师资开展案例教学方法培训,使之能有效地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子目标二:对学生进行思想转变和习惯培养,使之接受案例教学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新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习惯;子目标三:研讨案例教学方法,促进新方法开发和在案例教学中的运用,定期开展案例教学效果评估和分析;子目标四:组编工商管理硕士案例通讯,推广高质量原创性案例研究成果,推动案例研究发展及国内外协作。

二、工商管理硕士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1、学校和学科实力的体现。商学院如果拿不出与别人共享的案例资源,将可能被边缘化,这对学校的声誉形象极其不利,也会限制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此外教育部对案例教学日益重视,“管理案例数据将被纳入教育部商学院及MBA学科评价体系”,案例教学已经被教育部列入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成为了评估商学院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开展案例教学的需要。管理是实践性和情境性很强的学科,以往管理教育依赖于课堂教师讲授,忽视了管理的情境和实践意义,而案例研究和教学是理解管理知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通过案例教学,一是增强了学生分析能力,二是激发了学习兴趣,三是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实现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现。尤其是我们自主开发案例,对案例企业的相关背景和管理实践更熟悉了解,用起来更加顺手,这是外购案例所不具备的可操作性。

3、实现研究与教学的相互促进。案例研究和教学减少了“围绕课本的闭门造车式的教学现象”,势必推动教师深入实践去挖掘企业实际问题,关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问题,这样也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实现研究与教学的相互促进,既会提升教师的案例研究水平,也促进了案例研究成果向教学的转化。

4、提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往由于学校以及教师忽视企业案例开发和教学研究,缺少对企业实际问题的把握,缺少与企业沟通的能力,产学研合作停留于表面。案例研究与教学的开展,一有助于准确深入理解企业问题,二与企业、企业家互动增进理解,三为学校建立实践基地,四促进学校对外输送人才和学生就业。

三、工商管理硕士案例库的建设任务

1、教学案例开发。案例中心要动员、组织商学院师生对企业管理实践进行实地调研,将管理实践上升为可用于教学科研的管理知识、规律和理论,开发高质量教学案例,打造自己的案例知识库。其中的教学案例又包括文字案例、视频案例、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案例。为案例开发拓展社会资源,与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在与企业的互动中增进了解、培养感情、提高互信程度,为案例开发创造有利条件。案例中心要对案例开发的选题、立项、评价和验收以及成果利用进行全过程管理,为案例开发团队提供团队建设、经费配套、方法指导等必要支持。

2、开展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工作是要结合企业实际,选择典型案例分析、解剖,提炼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规律。案例中心鼓励教师和研究生运用规范的案例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管理实践进行访谈、调研和数据收集,从管理现象中总结管理规律,完成具有原创性的案例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3、案例研究与教学师资培养。教师只有熟练掌握案例研究方法,善于从企业实践中提炼学术问题,才能完成高质量案例研究成果。案例教学更不同于传统教学,需要对师资开展案例教学方法培训,使教师课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课堂上能领导案例讨论过程,帮助学生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案例中心需要外聘或内聘专家给教师讲课或培训,也要鼓励教师走出去,与国内外商学院和案例中心开展紧密交流协作,参加案例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共同研讨和探索科学有效地案例研究方法、案例开发模式和手段,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和研究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案例教学和研讨式教学的效果。案例中心需要在工商管理学科普及案例研究和开发方法,整体提高师资队伍的案例研究开发能力。

4、案例平台建设。网络共享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网络案例查询、网上案例共享和下载、网上案例研究和教学等服务。这个系统中既包含本中心组织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案例,也需要跟国内外其它院校管理案例库对接,使师生可以接触和利用到广泛的案例资源。在商学院网站上开辟案例中心网页,设置中心通知、中心案例库、案例研究动态、案例教学、友情链接等栏目,为推进案例教学、案例写作和案例研究服务。案例中心需要购买服务器、集线器和各种网络设备,建立一套网络内容共享的硬件系统。同时,需要进行软件开发,为用户提供案例库入口,实现查询、检索、浏览、在线播放等功能。与国内外其它院校的案例中心开展合作,通过购买或交换的方式,获得接近利用外部案例资源的渠道。

5、案例教育建设。在案例教学方面,目前虽然在授课中也结合案例讲授知识,但还远未达到规范的案例教学程度。案例中心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转变和习惯培养,使之接受案例教学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新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习惯,习惯于课前思考、课堂研讨,课后总结和吸收消化承载于案例的理论知识。先进行案例教学试点,再逐步铺开,最终覆盖大多数管理学课程。案例中心也需要对案例教学的方法手段等进行研究探索,促进新方法开发和在案例教学中的运用。定期开展案例教学效果评估和分析工作,促进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等各系列案例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园地、以案例为内容、以网络共享系统为平台、以企业实践基地为依托”的案例教学质量提升体系。

四、工商管理硕士案例库的应用研究

1、工商管理硕士案例的应用。所选择的案例缺乏典型性,只是泛泛而谈甚至是讲故事,不能准确、有效地说明和论证理论要点,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的兴趣。所选案例大都缺乏直观性,不够深刻以至于不足以让学生理解。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案例库,但其中的案例大部分直观性不够,理论与实践不易有效整合,往往是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层次,或者是牵强附会成为理论的注释,仅仅达到活跃气氛的效果。而且,由于学生的专业和经历各不相同,围绕案例讨论的时候往往容易钻牛角尖,拘泥于枝节问题做无谓的争论。

2、工商管理硕士案例教学的流程。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系统的科学,通过向学生讲授现代企业管理的原理、哲学思想、管理的职能及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因此,紧密联系实际,把引进案例的教学方法加以系统化,使教学的各个环节相辅相成是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首要内容。首先,案例教学过程的实施步骤要明确。在确定要利用案例讨论之前提前确定讨论的核心主题,对案例教学目标、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等进行分析;对案例进行反复揣摩,确认一系列问题,制订课堂讨论计划,包括怎样开始讨论,如何组织教学,遵循怎样的逻辑进行,如何对过程进行控制等,并编写案例讨论教案。其次,鼓励学生积极配合。在正式讨论之前,要求学生主动了解案例背景知识,熟悉案例讨论流程,以及事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前进行思考并能提出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在课上正式案例分析的时候能有序地参与。案例教学法以自学为主,让学生成为主体地位,相当多的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所以,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知道怎样学习案例,怎样为案例课题做准备,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掌握哪些知识,以便学生认准自己的角色,真正站到自己应该站的位置,积极参与其中。最后,要严格保证案例教学各环节的连贯性和一致性。针对一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系统环节脱节问题,笔者认为在案例讨论进行之前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每一步骤,严格按步骤进行,并且这些步骤应与教师的案例讨论教案一致。在案例讨论中,当偏离主题或即将与前一环节脱节时,教师有必要提醒学生案例研究的主题,引导学生按照案例讨论程序进行。在案例的总结环节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反馈,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解决了案例中反映的所有问题,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是否被学生充分预见到了,教学目的是否已达到,案例选择是否恰当以及哪些方面仍需改进,以便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使教案不断充实和提高。

3、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在对学生的激励方面,教师可以实施考核激励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终真理,而是通过具体案例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为了达到较好的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针对案例提供的资料充分思考,并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思考基础上的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某一案例分析时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探讨,广泛地接触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学到了管理学的各种知识,培养了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浩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江明,李亮,王伟.案例研究:从好的故事到好的理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0)综述[J].管理世界,2011(2):118-126.

篇8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成为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黄淮学院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以案例教学法为突破口进行,建立一套更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应用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从美国大学法学和商学课堂中发展而来,强调将现实问题进行典型化和文本化处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辨、表达、争论等实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研究学习。案例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善于高效率、系统性地传授理论知识,将案例以例证引证、阅读材料、课后思考题等形式穿插在讲授之中,为理论学习服务。案例教学法虽然强调以案例为中心,但必须以专业知识功底作为基础,脱离理论传授则无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最终目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应用应是多层次的,既有对知识学习的支撑和拓展,又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锻炼。案例教学法将课堂变为舞台和平台。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自我表达,因此热烈、活泼、自在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以团队或个人为单位进入案例情景,将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汇、视角的互补作为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后,教师的功夫在主要在课前,对案例选择、情景设计、参与形式、知识概要等进行预先设计,而课堂上更多进行观察、引导和激发。

(二)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公共管理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强烈的实践导向是公共管理学的固有特征,应用案例教学法更利于学生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基础上建立的,交叉融合了行政学、企业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体系。融合交叉的知识体系中必然容纳大量经验性材料和经典案例,而这些材料和案例中往往包含复杂多样的子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以多学科视角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因此,在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公共管理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宏大学科视野。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强调学生对产业、行业、职业的了解,因此有必要应用案例教学法搭建起学生与公共部门间交流学习的桥梁。为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黄淮学院设定了“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行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共企业及工作人员是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社会实践和就业的主要方向。因此,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和再现相关机关单位的工作实践,能够让学生最快地接触行业职业的现实情况,为学生自我发展和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黄淮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设定了“读、写、说、辩、研”等五项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必须围绕这五项目标,在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资源、形式方面进行探积极索。

(一)案例教学法对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

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围绕理论知识模块,更重要的是与大学生科研立项、挑战杯、社团志愿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紧密结合。例如在“公共物品”知识模块中设计“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教育”专题,通过课前准备任务,引导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的同学分享经验和问题,实现案例教学。教师则通过“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教育的公共物品性质、供需状态、供给形式等进行团队讨论,最终通过社团志愿活动策划、小论文等将讨论转化为学习成果。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由强调知识学习转变为能力锻炼,实现课下学习———课堂模拟的翻转。公共管理学包含的技术、方法、策略等知识模块内容适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课下学习理论———课上学习技巧的形式升华学习效果。例如,在“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模块中,关键概念、核心原则、基本策略主要以课前预习的形式完成。课上以创设“小区垃圾成祸害”、“青岛大虾宰客没商量”等情景任务为主线,组织学生以小组扮演特定的角色,依据角色立场进行跨小组互动,合作探讨问题解决的关键技巧。

(二)案例教学法对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拓展

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课堂可以引入校外专家和校外项目,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公共管理学涉及行政机关管理、事业单位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此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参观走访、项目合作、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自2015年始,黄淮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先后与市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机构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为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公共管理主体”知识模块教学中,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在2015年秋季学期邀请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校内开展专家讲座,以民政工作实践案例为视角讲解行政机关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的主要作用。2016年,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计划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项目,将项目策划、宣传、组织等项目实践经验带回到课堂进行总结提炼,实现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案例教学法对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

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一方面,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计划利用开发微课视频的形式补充课堂教学。一个5-10分钟的微课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结合案例将关键概念、难点问题、热点话题深入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计划在增加学生的多媒体展示环节。定期开展课堂演讲、读书分享、社会调查成果展示等活动,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分享、互评学习成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案例教学法

(一)对课程教学阶段进行重新设计

为了促进案例教学方法达到理想效果,教学内容的重构必须结合教学阶段再设计。黄淮学院公共管理学教学设置有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个环节,将两个环节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首先,教学进度设计应该“松紧结合”,讲授理论知识模块后及时进入相应的实践案例教学项目,一个单元模块的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训教学时间要相对平衡,提升知识转化效率。其次,一个项目的实践案例教学要完整包含准备(计划)、实施(组织)、反馈(总结提升)三个环节,帮助学生有准备、有目标、有秩序地参与案例教学活动。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模块教学后随即布置作业,教师公开点评或组织学生互评作业,巩固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优化案例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关注课后学习效果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反馈的质量有很高要求,因而教师要主动设计、参与、评价课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专业方向、学生特点设计课后学习的内容、方式和进度。其次,教师通过网络论坛、课后辅导等方式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后学习过程,起到领导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学术或实践问题。最后,平时成绩评定可以针对行为或过程,例如提问+作业、课前演讲+阅读笔记、个人情景模拟+课后总结,激励学生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

作者:王萌 单位:黄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峰.公共管理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的现实问题与实践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3(2).

[2]王永明,杨一江,甘月文,丁彩霞,程萍.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失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

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作为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其在高中阶段打下的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同时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匹配,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而管理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学科的自身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进入各行各业从事各类管理活动提供现代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培养具有现代管理思想和思维方式。但是,管理学原理概括性强,很多地方较为抽象,这增加了管理学的教学难度。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教学主体倒置、教学过程模式化等问题,传统教学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而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工作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培养具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模型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一、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

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观念上没有很好地转变,教学仍然没有脱离普教的模式。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没有做到以职业活动行为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管理学的教学还没有能够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存在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但没有突出重点的问题。管理学教学的通病是利用有限的课时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没有突出的重点,同时缺少深度。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将课时平均分配,无法有重点地选择,这就必然出现很多讲过的内容学生工作后用不上,而需要的内容又相对不足。另外,教学以基本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学员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是目前管理学教学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和实行的是理论讲授和实训相结合,部分学校有一定的实训条件,基本上能满足教学演示需要,但多数学校由于设备数量有限,学员动手操作尚不能全面展开。另外,实训课与理论课间的信息交换不顺畅,理论讲授和实训相脱节,甚至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二者往往不能同步,从而达不到二者结合的应有效果。实训课的开设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但教学中发现,由于对实训课的内容与教学目的认识不足,它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反而使许多学生认为是增加了负担。

(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论课教学仍沿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这与现代形势很不相适应。形势所迫要求我们加大改革步伐,否则将落后于时代,为时代所淘汰。

因此,总结过去的教学实践,结合当前对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的认识,使我们对高职高专理学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等有了新的理解。

二、高职院校在《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活动重心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由关注“学会”转向“会学”,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转向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管理者。所以要研究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从自我的角度来感知世界,达到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各项问题的轻重缓急是什么,解决问题需要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关系,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哪里,步骤怎么样,为什么要这样做,形成框架性思路要把握哪几个关键点,从而引导学生从老师强迫我学到自我想学、从“学会”走向“会学”。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一方面要反映现代企业的高新技术、管理和经济活动实际,另一方面也融入现代企业员工综合素质要求,努力使学生既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又能感受现代企业文化。课程单元模块的技能实训紧密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进行,主要实施单项技能的训练。综合实训是在模拟的现代企业环境中进行,其中场景模拟是必要的,场景模拟就是把现代企业的工作环境搬到学校,环境的概念包括视觉场景,但更重要的是感受现代企业文化气息,因为现代企业文化在企业员工身上的体现就是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现代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对我们有这样的建议和要求,他们希望,学生走进实训中心,就要有进入企业的感觉和体验,这对学生从心理上尽快上岗和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是有益的。

(三)引入“实践教学”方式

实行教学组织与企业组织联姻,实行教师与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新的认知空间和学习场所,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组织管理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寻找答案,然后再实践再寻找,不断提高对知识探求的兴趣,增强知识积累。比如各种管理流程的再现,现场模拟解决,班级组织与社团管理等。不管是在真实的企业组织内部还是虚拟的沙盘训练,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亲身体验,自我寻求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于管理学来说,让实践活动常态化更有优势,因为在现实中,管理无处不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寝室或者学习小组,任何一个主题都可以作为切入以开展实践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管理某一个方面知识的浓厚兴趣,从而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只有学生亲自参与了实践,动手了,才有机会去动脑,才会对知识的探求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消化吸收它。如果我们的老师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主动思考解决的方案,学生由此获得的知识更牢固,得到的锻炼与提高也更彻底。

(四)实行“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对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件进行处理后引入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借此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形象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教学最为常见的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利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案例进行学习、思考、分析和辩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三、结论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强调“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待管理学的教学也是如此,我们现在应该从过去一直偏重于单向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中走出来,不要满足于向学生传授了什么知识,而是要反复思考学生真正掌握了什么知识。实践表明,在管理学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在参与式学习中真正“行”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懂得管理学中的抽象的“知识”,才能激发他们对未来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为后续课程的深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文.管理学实践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大学教育,2014(1).

篇10

[关键词] 创业式 实践教学法 管理学类课程

管理学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将现代管理实践引入到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实践教学普遍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ERP企业沙盘模拟演示型实验教学法、制作型实验教学法,校外实训基地参观法,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基于此,我们应该完善我们的实践教学法,把创业式实践教学法渗透到管理学教学中,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进行实践教学,以网上创业的方式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开店方式促进其对管理类课程的理解,这也是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管理类人才的最好方法。

一、创业式实践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创业式实践教学法,就是通过学生创办企业,演绎企业管理真实的场景,进入不同的管理角色,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一起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创业式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

二、创业式实践教学法与其他实践教学法优势比较

管理学类课程教学普遍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ERP企业沙盘模拟演示型实验教学法、制作型实验教学法,校外实训基地参观法。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都存在着不足之处,而创业式实践教学法可以弥补现存的各种方法的不足。

1.创业式实践教学法使管理学知识与管理实践有效结合,弥补了观摩式实践教学法缺乏实践动手性的不足。最大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

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必须把管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管理实践,从实践中升华、提高。而目前高校普遍运用的实践教学法是在毕业实习时开展,多以参观、座谈的形式展开,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管理实践,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很肤浅的感性认识。

创业式实践教学法是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的综合性演练。通过经营店铺可以有效地消化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让所学的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的东西更深刻,打下的基础更牢固,同时大学生也更加清楚学习的目的。最大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同学们可以在实践期间为以后的就业铺路。

2.创业式实践教学法弥补了案例分析教学法缺乏时效性的不足,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管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管理学类的课程教师主要以专业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进行讲授,内容缺乏说服力,更缺乏时效性,而且优秀案例多是外国企业的管理经验,政策与文化与我国差距很大,同学们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3.与软件模拟操作企业管理的实践教学法相比,创业式实践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现实的商业环境。

对于管理类课程有些学校已经采用了实验室模拟软件的教学法,但实验的软件系统都很不完善,实验内容一般局限在模拟型实验阶段,通过模拟各种交易流程,只是让学生对整个交易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用于管理实验教学的商品化软件大多脱离因特网环境而独立存在,因此在虚拟环境中操作,缺少真实的创业实践活动,缺乏与时俱进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因此,对于管理学类课程的教学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通过创业实践来实际体验企业的运作情况,以保持与现实应用的同步。

三、创业式实践教学法的教学方式

1.选择以网上开店为主要创业环境

在网上选择实践环境十分容易操作,许多专业的C2C平台免费为个人用户提供店面,店主可以根据顾客的订单再去进货,不会因为库存而积压资金。因此网上开店这种创业方式是很适合作为实践教学法使用。

2.创业式实践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第一,根据学生特长,确定组织结构。以学生的基本班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分组(每组10人左右),确立总经理、营销部、财务部、信息部、采购部等部门,根据需求设立不同的职位。

第二,通过市场调查,确定经营方向。每组确立一个经营方向,例如从事日常生活用品经营、从事学习用品经营、从事网络游戏产品经营等。

第三,指导教师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帮助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进行实际开店时,不要太注重盈利,但是要教育学生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注重团队协作力。

第四,做好创业实践的工作日记,记录每天的工作体验,以及在实践中运用了哪些学过的专业知识,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第五,经验交流,集体讨论。组织学生对各个小组的情况进行经验交流,这样可以向他人学习的同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也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成绩的评定更加公开化。

3.成绩评定

每一位同学的成绩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整体上考察店面的运用情况来作为基准分,该项占总成绩的一半,这样可以更好的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努力把店铺经营好。第二部分是,通过每一位同学所负责的各工作的完成情况来给予评分,此项占总成绩的四分之一。最后一部分成绩是由团队成员之间给予相互评判,包括团队合作、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分,此项占总成绩的四分之一。

创业式实践教学法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要恰当指导,在指导过程中不要影响和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让创业式实践教学法来使管理学类课程更加生动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