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安全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角膜穿通伤 小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79-02
小儿角膜穿通伤通常是小儿在玩耍时被棍棒、刀枪等刺伤所引起[1],是小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小儿角膜穿通伤并发症,故笔者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21例(21只眼)角膜穿通伤患儿临床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8月我院共收治21例(21只眼)角膜穿通伤患儿,其中男孩18例,女孩3例;患儿年龄为13个月~14岁,平均年龄为(5.4±1.2)岁。所有患儿均为单眼受伤,其中右眼13例,左眼8例。21例患儿根据致伤原因可分为金属锐器伤11例,爆炸伤7例,木棒刺伤3例;伤口呈不规则线性者12例,呈不规则“Y”字形者6例,呈星形者3例;伤口长度为3mm~15mm。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常规进行B超或CT检查,以确定眼球内异物数量、大小、位置、性质等。患儿于仰卧位下进行局麻或眼球后阻滞麻醉,术中根据患儿异物情况进行显微镜下处理,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治疗等,术前、术后加强护理。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1.3.1.1 加强一般护理
发生角膜穿通伤后,必须立刻给予眼罩保护,并明确告知家长不能让患儿揉搓眼球,并尽量避免患儿剧烈哭闹。2岁以下患儿可通过转移其注意力方式减少患儿对角膜穿通伤的关注和对疾病的恐惧感;3~7岁患儿则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与其建立良好患护关系,获得初步理解和配合。学龄期患儿可以给予正面鼓励,使其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并转为配合治疗[2]。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术前患儿眼部准备,包括滴抗生素眼药水、全麻前禁食等。
1.3.1.2 加强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
角膜穿通伤是一个眼科急症,患儿及其家长均处于焦虑、紧张、急躁状态,护理人员要及时安抚患儿及其家长,向其讲解患儿病情、手术前准备、手术前注意事项及手术方法等,以减少或消除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患儿哭闹等会造成家长的烦躁、着急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也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通过转移注意力、鼓励等方式让患儿安静下来,并配合治疗和护理。
1.3.2 术后护理
1.3.2.1 加强病情护理
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要密切观察患儿伤口疼痛状况、敷料有无渗血等异常状况。如患儿患眼出现持续性胀痛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则要立刻向医生汇报,并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要保持好眼部敷料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
1.3.2.2 加强一般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要加强一般护理,如给患儿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就医环境;帮助患儿熟悉周围环境;每天每隔1小时进行病房巡视,多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以及时了解和观察患儿的患眼状况;给予患儿家长饮食指导,要鼓励患儿多摄入含丰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动物内脏,以促进角膜尽快修复,同时保持每天大便通畅。
1.3.2.3 加强健康知识宣讲
要积极进行易造成眼部损伤的健康知识宣讲。如下床时要注意有意识地保护伤眼,以避免碰撞到眼球;不能用手揉搓眼球或挤眉弄眼,以防角膜伤口裂开;要避免剧烈而用力的咳嗽、避免打喷嚏等以防震动患眼眼球而引起眼内血管发生破裂出血,从而影响到角膜愈合;短期内不能洗头,以避免污水进入眼内而引发感染。
1.3.3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在患儿出院时要详细向患儿家长交代具体用药方法及复查时间等,并指导患儿用眼卫生。要叮嘱患儿及其家长3个月内要尽量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避免碰撞到眼球。由于患儿尤其是学龄前患儿视觉系统结构和功能均尚未发育完全,角膜穿通伤后通常易形成弱视[3],故要告知患儿家长定期进行视力复查以及时发现弱视和进行相应训练等。
2 结果
经及早积极手术治疗及加强术前、术后及出院护理,所有患儿角膜穿通伤均为一级愈合,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及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除2例患儿因眼球损伤严重、眼内容物大量脱失、视力丧失而采取眼球摘除术外,其余19例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3 讨论
小儿发生角膜穿通伤与其顽皮、探知欲望较强烈有关,再加上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故成为了角膜穿通伤的高位人群。早期、及时、正确进行处理,并做好术前、术后及出院护理,包括加强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病情护理、健康知识宣讲等,对于患儿视力恢复、降低致盲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闾洪涛,高建鲁,主编.4,JL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55.
篇2
【关键词】留守儿童;性安全;性教育
一、问题提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不断上升。2012年底山东省0-18岁儿童数是1800多万,其中留守儿童80多万,流动儿童50多万。对这一庞大的群体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直接监护,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够,使得留守儿童更易成为害的对象。同时更重要的还有农村相对落后的文化观念的影响,很多受害人选择沉默。这也怂恿了加害人的行动。所以留守儿童性安全问题就显得重要的同时更加艰难。
2013年7月到2014年3月,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选取山东省留守儿童比较密集的地区德州、泰安和济宁和菏泽等地做了关于留守儿童害的调查,从性安全这一敏感又重要的方面来切入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旨在研究留守儿童性安全的现状,分析留守儿童遭受害的原因,找出具体可实行的防治策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分三个调查环节。第一是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第二调查留守儿童本人,第三是调查曾经在儿童期间留守过的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回顾自己18岁前的经历,来调查他们儿童期的状况。先后发放留守儿童家长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17份,回收率为94%。发放留守儿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3份,回收率为97%。发放大学生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8份,回收率为97%。深入访谈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长、大学生各20名。访谈留守儿童班主任10名,访谈留守儿童比较密集的学校校长8名。本调查中的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8岁,因为考虑到儿童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本次调查中的儿童的年龄为6-18岁。抽样调查的儿童平均年龄为13岁。
三、调查发现
近年来随着害案件不断的发生,留守儿童的性安全问题几乎是留守儿童问题中的最重要的方面。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性安全状况非常不乐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安全的需求是儿童安全的首要需求
儿童的安全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安全是每个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心愿。对环境的担心,对性安全的担心已经是安全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调查外出务工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哪些方面时,调查结果显示对性安全的担心已经超过对学业不能辅导或者孩子不能照顾自己,位居第一。41.5%的家长最担心周围环境不安全,担心孩子被侵害。40.5%的家长担心学习作业没有人能辅导。24.4%的家长担心孩子自立能力不强不能照顾自己。在调查中我们分析过只有女孩的家长的最不放心的情况,得出的统计结果是,83.3%的家里有女孩子的家长最担心的是环境不安全,遭受害。(见表1-4)
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个案L,女,35岁,有两个孩子,大的女儿已经4年级。小的是儿子大班。大孩子断奶后在外面打工。打工快10年了。她说,最担心孩子的安全,特别是寒暑假的时候。上学的时候在学校里还好一些,但假期里孩子成天在家。老人顾不上。在外面打工每每看到别的地区的孩子因为家长看护不周到遭到毒手,心里就紧张的要命。担心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二)性安全知识缺乏
在被调查的家长中,只有26.9%的家长很了解孩子的性心理和性生理。只有23%的家长平时对孩子进行生理知识的教育,远远低于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长比例(45%)(见表5)。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将性教育特别是性生理教育的任务转交给学校,而学校的老师在课堂上也没有系统的讲述过生理卫生的知识。
在调查的学生中,55%的学生不知道怎样看待生理卫生知识。70%多的儿童否认生理知识和其他知识一样。11%的儿童认为生理卫生知识羞于启齿;15%的学生认为生理卫生知识不敢接触;5%多的学生很避讳,8%多的学生很好奇。在调查中还发现竟然有56%的儿童不知道生理卫生的知识。(见表6-11)
在访谈中,泰安宁阳的一个小学,学校有80%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5年级的班主任刘老师说,性生理教育,我们不好意思说,第一是学校领导没有要求我们上,第二,是我们在班上和学生讲这些内容,很别扭,要是强制让我讲,我会脸红脖子粗。
(三)性安全教育几乎是空白
在调查中,问及性安全教育的重要性。70%的家长认为很有必要,是青春期的必修课。但是却有76.2%的家长平时不对孩子进行性安全方面的教育。(见表12)在调查儿童的时候问及学校可曾开设过关于生命或者性教育的课程只,只有30%多一点的学生的学校开设过。当问及这些开设过的学生都讲什么内容的时候,他们多数回答忘记了。或者说,班主任开班会的时候可能会说一些。就是开设的这些学校中,没有一个是专职的教师在开设,更没有专业的教材。
访谈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的奶奶说,我们这些人,没有文化,家长出去挣钱。我们最多能让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就行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做好饭。别的方面指望不上。孩子不听我们的,孩子还是听老师的。性教育的东西我们不知道怎样讲。在调查中就是外出务工的家长也只是担心孩子的性安全,真的让他们告诉孩子预防或者应对害的建议,他们也不知道。
在搜集山东省害案例的时候,我们看到法院的一个案例。其中有一个被告的家长是这样发现孩子被侵害的,孩子突然有一天不喜欢隔壁的叔叔了,问及不喜欢的原因,孩子说,每次叔叔给我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总是往我的身上尿尿。在调查中,一名公安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有一个暑期,他们曾接到10多起关于留守儿童的案例。案件的加害人几乎都是熟悉的人。而这十多起案件中,有的加害人不止一次的侵害一个或者多个儿童。案件性质恶劣。同时令人发指。通过这些案例,也看出性安全教育很重要。但是怎样能让性安全教育实施开来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四、对策建议
抵制害加强性安全教育是一个全社会都需要努力的事情,是一个需要国家、学校和社会相互协调的事情,不是一个部门能完成的事情。
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扶植落后农村搞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各种途径的招商引资形式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其次还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养老、医疗和教育制度,使儿童能够在家长就业的城市很方便的受教育,而不是义务教育入学还要受到户籍、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再次,法律法规方面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现有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专门针对儿童安全的独立司法保护体系。同时现有的儿童相关的法律有的也缺乏可操作性,儿童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充分体现。修改完善现有的《未成年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儿童发展纲要》等,突出留守儿童性权利的保护内容。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加强性安全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从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是从专业的教育场所,还是从儿童社会化的优良环境等方面,无疑学校有别的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在一个完整的学期或者每个学期设置固定的几周系统讲述生理知识和性安全知识。配合儿童不同的年龄状况,采用图文并茂的教材和专业的教师讲解。有必要的学校要设置单独的性别教育实验室。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让儿童接纳身体,愉悦身体。从认识身体开始,认识社会。
首先,在幼儿园阶段,对性别有懵懂的认识。3岁左右是孩子性意识开始萌发的年龄。幼儿园,孩子开始意识到男女上厕所是不一样的,在不一样的上厕所的行为中,开始教育孩子,游泳衣盖住的地方都是自己身体需要保护的地方。同时告诉孩子自己的生命起源。其次,小学期间,必须要孩子知道身体的很多地方是绝对不允许别人触摸的。还有小饭桌的挑选除了卫生的标准要求外,性安全与否是小饭桌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学的低年级,孩子对婚姻、对生育有一定的好奇。一定要用科学的方式满足孩子的这些好奇。小学高年级,有的发育快,营养好的孩子就会出现第二性征。这个时候也要教给孩子必要的生理知识。再次,多数的孩子在中学期间都会出现第二性征,伴随第二性征出现的是青春期综合指征。而这个时候也是很多家庭更年期的妈妈遇上青春期的孩子的时间。所以这个时候的性教育引导就显得无比重要。中学必须专业的教师,专业的教材,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能引导孩子正确度过青春期。最后,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在承传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对孩子再进行生理知识的教育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但是对孩子进行社会性别教育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社会性别教育是让学生在正确看待生理性别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促进两性和谐发展。通过社会性别理论梳理,通过审视性别社会化的过程,通过透视影响性别社会化的过程的因素,引发两性反观自身,正确看待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工,积极抵制刻板的性别印象,建构两性气质,促进构两性的发展。
性教育在现在多数人看来还是隐秘的事情,所以家庭在实施性安全教育在当下也显得尤为重要。家长特别是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必须有敏锐的安全意识。转变意识,将精神需求看的重要些。转变意识将性教育看成是和别的学习文化知识一样的,没有什么神秘感。同时不要将性知识看成洪水猛兽,看成是黄色内容。将性教育知识视为生命的科学知识,同时及时告诉孩子相关的保护措施。外出务工的家长要经常回来看看。增加和孩子交流的频率,除了电话,适当的增加一些联系孩子的手段,比如QQ或者电子邮件。
政府、学校、家庭、儿童本人、农村社区,以及社会的各级力量都要积极主动的将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看成一个重要的问题去解决,而只有依靠各级力量的联合,留守儿童性安全的明天才会更好。
篇3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身心发展亚健康。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父母的生活照顾,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家庭教育缺位,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一些儿童出现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逆反心理强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二是学业成绩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监管,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缺少学习动力,出现厌学情绪。部分留守儿童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母照样能在城市打工挣钱,觉得读书不读书也没啥区别,不自觉地陷入“读书无用论”。三是道德行为失范。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缺失,道德约束缺乏,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行为偏差,有的甚至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四是安全隐患凸显。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不注意孩子的心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在安全衔接上存在漏洞,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事故发生。
二、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任务
篇4
关键词:小学生 意外事故 安全自护能力
前言
怎样开展安全教育,对我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方面是学生的薄弱环节,除了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生知道的比较多外,其他知道的较少,有的甚至是空白。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创设良好的环境
安全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首先,要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学校的大部分用品都要从安全适用出发,减少不安全因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标记贴在显眼处以警告学生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如在楼梯口贴上靠右行的标记,转角处贴上标记提醒学生不要跑等。
其次,要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由于小学生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当孩子出现一些危险行为时,不能一味训斥、制止,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自己总结基本的安全行为规则,增强安全自护意识。
二 建立并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学校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制定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课间操安全制度、午睡管理制度、用药安全制度、门卫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上下学安全须知等,以提高教师、家长安全责任意识;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每周定期检查安全工作,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同时,让孩子轮流当安全员以监督同伴活动中的安全行为。
三 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在培养孩子安全自护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于家庭中,教师不便直接指导。因此,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需要配合的事项。同时,结合学生安全教育主题,学校、学生网站,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相关知识、方法,如异物塞进口鼻怎么办等。此外,还可有效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医院、公安局、消防队等家长提供一些图片或实例,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及安全的重要。
四 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下载图片画面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根据主题需要,下载一些图片或画面,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小组讨论总结出自救自护的常识包括: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生存自救知识、紧急避险常识等。
如在防地震安全主题活动中我们从网上下载地震发生时的画面,引导学生观看并讨论,图片上发生了什么灾难,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在地震中能勇敢地生存下来?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逃生等。在防火灾主题中,我们也利用以上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火灾带来的危害,以及消防队员勇敢救火的场面,增强自救意识,主动学习防范的知识及自救的方法,提高生存能力。组织开展一系列自救自护的演习活动,在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演习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给学生一双“电子眼”尝试操作体验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捕捉在不同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创设情境用摄像机拍下来自制成dv剧播放,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危险?应该怎么做?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自护能力。成立校园安全意外调查组,分四组对学校意外伤害事件进行调查,调查步骤为:班内调查——采访校医——采访体育教师——采访小卫士——校内观察,并汇总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和一份演示文稿。成立校园安全隐患调查组,分四组对校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文字、图片)做成电子作品(网页、电子幻灯片)并在课题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亲身感受并发现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防范能力。
3.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有的甚至是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结合安全教育主题,把身边发生的活生生的安全案例讲述给学生听,由于它们的真实性,容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教育的效果则更好。如我校一年级有个学生,三岁时,误把苍蝇药水当饮料喝了,结果现在落下残疾,一家人悲痛欲绝,我们把这惨痛的案例讲给学生听,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防药中毒的安全主题教育。知道无病不吃药,有病不乱吃药,不服过量、过期的药,知道打急救电话等。在防溺水事故安全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把我市某学校一8岁男孩由于私自到大河边去玩耍,不慎掉到河里淹死,造成父母终生遗憾的事件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心灵震憾的同时懂得如何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的一些安全常识,增强遵守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4.创编课本剧表演
儿童文学作品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性,根据主题的需要,我们选择或创编一些具有相关安全教育意义的故事,并根据学生喜欢动画的特点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表演,加深印象。如自编故事《它为什么肚子疼》,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小兔肚子疼是因为吃了过期变质的食物,从而引出问题:怎样知道食物是否过期变质?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观察新鲜食物是否变质可以从色泽、气味去辨别,对于加工过的食品,如超市上的各种食品要检查它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增强了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知识。
5.设计模拟演练
篇5
关键词:安全事故;幼儿园;安全教育;责任归属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实际上幼儿园事故的发生率是很低的,虽然妈妈自己带孩子活动时也会发生意外,但幼儿园方面,即便是宝宝受了很微小的轻伤,对带班老师的考核也是非常严格的,对老师的评先、晋级通常会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 近几年来,幼儿园里幼儿伤害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强了;另一方面是由于有关幼儿园方面的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幼教工作者不能单凭经验从事教育工作,而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园。
一、幼儿园安全事故概念界定
幼儿园安全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节假日的庆祝活动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幼儿事故后,就幼儿园、幼儿家长和肇事者之间各应承担哪些责任困扰着幼儿园园长。因此,了解幼儿园事故处理的法制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幼儿园常见安全事故类型:
1、幼儿游戏时受伤。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使教师在现场,幼儿的伤害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2、因教学设施引起。如滑梯、攀登架、蹦蹦床、秋千、翘翘板等大型的玩具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的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幼儿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3、儿童走失。儿童走失属幼儿园严重事故。儿童走失是幼儿园管理的失误,是幼儿园未尽看管之职。
4、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所致。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罚跪等。
5、幼儿被他人接走。由于幼儿园管理制度有漏洞,造成幼儿被他人接走。
6、幼儿园组织校外活动引发事故。 外出活动,假如组织不够严密,教师思想上麻痹大意,偶发事件将会不期而遇。
7、幼儿自身原因所致。很多场合下是由于幼儿身体的状况而产生的,如幼儿患某种疾病、体质弱、身体残疾等。
三、处理幼儿安全事故时责任划分的法律依据 。
由于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有防止幼儿的身体或生命因教育活动而遭受侵害的义务。尽管幼儿园不是在园幼儿的监护人,但是,幼儿园一旦因过失行为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的过失在本质上是一种“业务过失”。幼儿园对幼儿负有三项责任:教育责任、管理责任、保护责任。教育虽然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能,但就责任的性质来说,教育责任说到底不是一种法律责任,而是幼儿园的职责和功能,管理失范和保护不周才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幼儿园只有保证幼儿安全,才能实现其教育目的。
四、 根据过错责任的原则
幼儿园要避免在事故发生时承担责任,就必须尽自己的义务。这些义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就安全这一块来看,首先,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在园的安全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安全教育应从教师与幼儿两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①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②在案例分析中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2、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及相关能力培养。①安全事故案例教育。②安全常识及自救方法的教育。
五、理性分析出现安全事故的责任归属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指出“学生伤害事故的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一条重要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当事人处理幼儿伤害事故找到了法律依据,是幼儿园的责任幼儿园理应承担,不可推脱,不是幼儿园的责任,耐心说服家长,避免认为“只要孩子幼儿园出了事,一切责任都由幼儿园承担”责任大小或有无责任的关键是看幼儿园有无过错或过错的程度。因此,当幼儿伤害事故发生后,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幼儿园有过错时,才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幼儿园没有任何过错而责任完全在幼儿,则由幼儿的监护人承担全部责任。
理清幼儿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属并不是替幼儿园推脱责任而是依法办园、提升幼儿教育水平的需要。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法制会越来越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强,幼儿园的服务水平会越来越高,幼儿园安全事故将会越来越少,幼儿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属也会越来越明朗。只要有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理解与合作,我们的幼儿教育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教师法及其配套规定》2002年5月第1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篇6
分析:由于孩子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难以记住家长灌输给他们的这些全而笼统的安全要点。当他们由于新奇而去尝试一些事情时,却不料危险已经悄悄来到身边了。虽然多数家长经常担心孩子会发生意外伤害,但对于某些能够引起意外伤害的家庭环境因素却不够注意,不少大人虽然也对孩子进行了安全说理教育,但却把能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东西放在孩子能摸得到的地方;于是伤害屡屡发生。
孩子的安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家庭和学校最为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低幼儿童,要让那么小的的孩子“自觉”遵守成人世界里的那些规则着实不易。如果这些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求生能力,那么他们受到的伤害可能要小一点,那么。家长如何向低幼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呢?笔者以为可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
1.情绪渲染法
安全教育应该与生活结合起来,家长应该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邻居家孩子手被小刀刮伤,可带孩子前去探望。一方面,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另一方面通过看小伙伴受伤的伤势和痛苦的表情,使孩子懂得玩小刀易发生危险。又如,孩子跑得太快或者在路上不小心摔倒时,家长除了关心孩子,还要及时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让他知道为什么会摔跤,为什么会受伤,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能从生活中吸取他人的教训,或者从自己亲历的小事中一点一滴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时有效地掌握安全知识。
2.故事引导法
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命令式的教育上,这对任何年龄的孩子都行不通。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读书、儿歌、看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如,通过故事《鲁鲁的鼻子》,使孩子懂得不将异物放入口、鼻、耳,不然会有危险性。
3.游戏法
家长可将安全知识融入与孩子的互动游戏中,每晚睡前给孩子唱一遍“小兔子乖乖……妈妈没回来,不能把门开”;将孩子带到马路上,亲身体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还要等一等,不断地重复提醒,刺激他的记忆。通过游戏“看谁找得对又快”,让孩子分辨哪些物品是危险的物品。
4.对话引导法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可采取对话引导法,人为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如果你落水了怎么办?”“玩滑梯时脚卡住了怎么办?”“房子着火了怎么办?”“(士也震了怎么办?”等,引导孩子设想各种自救的方法并进行演习,这种活动既是游戏,又是模拟练习。
篇7
【现状篇】
现状1:
家庭安全教育缺失:谁来给儿童安全惨剧“踩刹车”?
惨剧频发:儿童缺乏对危险的认知
5月11日,广东博罗县罗阳一中8名初二学生在江边烧烤时,一名男同学误踩江边沙石滑入江中,他的4名同学发现后手牵手展开施救,结果却不幸一齐落入江中失踪。尽管公安、消防及民间搜救队立即组织搜救,但5名失踪学生仍不幸遇难。
两个月前,广西南宁一名独自在家的7岁小女孩从22楼的家中坠落,经抢救无效身亡。警方经过现场调查后判断,被反锁于家中的女孩,在掰开隐形防盗网线、试图钻出防盗网线时被卡住,在挣扎过程中不慎坠落。
惨剧不断刺痛人们的神经。4月29日,南宁连续发生两起儿童坠楼事件:一名5岁男童独自在家无大人看管,爬上阳台不幸从18楼坠落身亡;同日,在某居民区,一名12岁女孩半夜起床开窗,也不幸从26楼坠亡;而就在不久前,重庆一名7岁女孩在商场扶梯上逆行时,右脚趾被扶梯卷入后遭卡断……
这只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儿童安全惨剧之缩影。坠楼、溺水、自动扶梯事故等惨剧频发,说明孩子缺乏对危险的基本认知。痛心之余,人们不禁想问,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是否真正承担起了家庭安全教育、示范的责任?他们在寄希望于校园安全教育的同时,是否能在家庭安全教育方面缺位?
家庭不该在安全教育中缺位
多位专家认为,家庭不该在安全教育中缺位。“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儿童安全的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家庭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延伸,然而不少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尤其在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在家中接受到的安全教育几乎为零。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家长发现,不少家长抱有侥幸心理,对孩子在校安全教育过分依赖。南宁市中山路小学副校长杨辉林说,在家里,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大多集中在学习成绩和在校安全,对校外安全则不太在意。“不少家长认为家里最安全,但往往不幸就发生在家里。”他说。
家长疏于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南宁华侨投资区保育院院长王燕红为此多次提醒家长。她告诉记者,曾经发生过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后疏于管理的事情,孩子独自在街上到处乱跑,后来被警察发现,把孩子送回保育院。
存有侥幸心理仅是一些家长缺乏安全意识的冰山一角。一些家长说,他们在家庭安全教育方面多以说教为主,如提醒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对如何系统教育知之甚少。“小孩子调皮,喜欢反着来做,有时候也拿他没办法。”家住南宁市江南区的一位家长说。
家长在安全教育方式上的乏力甚至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降低了孩子对危险的抵抗力。“‘中国式接送’就是例子。”熊丙奇说,父母知道路上不安全,但他们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安全问题,反而采取全程接送看护的方式,“对孩子过度保护,使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久而久之退化,离开父母就出问题。”
此外,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未起到榜样作用,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大相径庭。超载、闯红灯等危险行为和观念,容易被孩子模仿,留有巨大隐患。
专家:家长安全意识是家庭安全教育成败的关键
有关人士认为,家长安全意识是家庭安全教育成败的关键,要有效弥补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得从给家长“充电”开始。
据王燕红介绍,保育院里的孩子大多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家长平时工作较忙,对孩子安全教育不多,因此安全教育这一课对家长、孩子来说十分有必要。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也尝试通过发放家庭教育指南、开设家长学校等方式,给家长“充电”,但困难重重。熊丙奇说,经费来源、人员支持、由谁来负责持续推进等都是问题。同时,这些工作需要一个发育健全的公民社会,这需要由政府推动,但一些地方受政绩观导向影响,相关活动流于形式,开个讲座、讲一堂课就结束了,无法形成持续效果。熊丙奇认为,在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方面,来自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力量也应发挥更大作用。
也有专家认为,学校与社区、医院、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邀请相关人士讲授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并现场演示安全常识,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这样的培训方式应成为“规定动作”。
另一方面,与提升家长安全意识同样重要的是要有追责机制。广西南国雄鹰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华说,目前我国对家长的一些行为没有惩罚性措施,比如,对未成年孩子进入网吧,社会倾向于对网吧进行处罚,而家长往往会找借口说是学校管理不善、社会风气不好,将责任推给学校或社会。朱华说,要让父母负起责任,相关惩罚措施也得跟上。
(来源:新华网)
现状2:
近八成受访者赞成让安全教育进入学校常设课程
少年儿童因交通事故、溺水等非正常原因死亡的新闻屡见报端。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012年,全国共发生0~12岁儿童伤亡交通事故11117起,其中,完全需要监护人悉心呵护的0~6岁儿童,约占12岁以下儿童交通事故死伤总数的67.8%。
近日,公安部交管局联合有关媒体进行的一项关于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调查显示,60.3%的人认为家长应以身作则,重视和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79.9%的人赞同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常设课程。11377人参与此项调查,66.4%的受访者有孩子。
62.0%的人遇到过家长让14岁以下孩子坐副驾驶座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3年4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约2.46亿辆,其中私家车约8230万辆。很多孩子从出生就开始进入“汽车生活”,让孩子养成安全乘车习惯、预判和避免危险成为年轻父母的一门必修课。
监护人保护措施不到位是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原因之一,寒、暑假以及小长假等节假日更是事故多发期。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发生儿童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22起,每天发生约40起,比平常高出33.9%。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雯在调研中发现,从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的总体情况来看,交通、溺水等事故在发生起数和造成儿童意外死亡方面都位居前列。“尤其是上下学期间,孩子在时间和地点上都处于学校和家长监管的中间地带,容易发生事故。”
河北石家庄市农村干部田平良讲述的一个故事特别让人心痛:2010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某村幼儿园校车载着放学的孩子停在马路边。一名男童跳下校车后,并未和其他同学一起站在路边等待校车驶离。他绕过车尾,直奔向马路对面的母亲。此时校车突然回头,撞上了他小小的身体,孩子当场死亡。
“司机疏忽大意,没有注意到矮小的孩子,是酿成惨剧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过马路时要小心车辆这样简单的安全常识,却没有在孩子的脑海中扎根,一条小生命就这么轻易消逝了。”田平良叹息不已。
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监护人在带着儿童乘坐车辆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误区:
一是把儿童抱在怀里。在紧急制动时产生的冲力将远远高出孩子的体重,父母根本无法抱住孩子,而且父母身体和车内仪表盘或座椅可能对孩子造成挤压,形成致命的“二次伤害”。
二是让儿童坐副驾驶位置。车辆紧急制动时,可能造成孩子头部撞向挡风玻璃;车辆如果发生碰撞,前排的安全气囊瞬间产生巨大冲力,使儿童窒息或使颈椎断裂;还可能因为儿童触碰车内的操控装置导致安全隐患。
三是直接使用成人安全带斜肩带勒在孩子脖子上。在车辆转弯、紧急制动或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本次调查中,也有62.0%的人观察到,家长驾车出行时,让14岁以下孩子坐副驾驶座位,或抱着孩子坐副驾驶座位的情况较多。
公安部交管局建议,家长除了要避免将孩子安排在副驾驶位置、独自留在车内等危险行为外,还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配备适合其年龄、体重的儿童安全座椅,避开孩子颈部正确使用安全带。
仅31.9%的人参加过安全教育培训或演习
少年儿童发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哪些?55.4%的人指出少年儿童安全意识薄弱,48.2%的人感觉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足,20.0%的人认为当下少年儿童缺乏安全知识,18.7%的人感觉当前社会缺少安全教育氛围,14.1%的人反映事故多发地缺乏警示和保护,13.5%的人认为部分家长未尽到监护责任,10.0%的人认为媒体对安全常识宣传较少。
安全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和素质培养,需要持之以恒、规范的实践,并持续不断、多途径地加以强化。调查中,参加过安全教育培训或演习的受访者仅占31.9%,68.1%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
“对于安全教育,学校在认识和态度上大多非常重视,但实际效果还有待加强。”李雯说,从教学方式上看,学校安全教育偏重于安全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实战演练不充分;从时间保障上看,学校在日常教学上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安全教育的进行集中于事故高发的节点;在教学能力上看,教师自身的安全教育能力和在实践中探索安全教育规律的意识都有待提升。
63.9%的人认为家长在孩子安全教育方面做得较差
如何减少少年儿童意外情况的发生?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学校和家长期望最大:79.9%的人赞成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设课程,对孩子们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常识培训和演习;60.3%的人认同家长应以身作则,重视和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丁立民指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弱,需要家长进行很好的教育和监护。然而一方面,有的家长安全知识不足,无法为孩子提供完善的指导和保护;另一方面,一些家长明知故犯的行为会让孩子陷入危险,给孩子的安全观念带来负面影响。
调查中,63.9%的人认为家长在孩子安全教育方面做得较差。57.2%的人观察到家长领着孩子过马路闯红灯的情况较多。
在丁立民看来,家长对孩子的保护不应止于当下,更要涉及孩子的长远利益。“在规则和秩序面前,成年人主动进行自我约束,社会上才能形成一种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对于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要讲究方法。”李雯提醒,孩子有自己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家长和老师进行安全教育时要有亲和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不要仅仅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在很多时候,学生也可以成为教育者,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组织以交通安全、游戏安全等为主题的班会,让孩子通过讲述经历和参与讨论,真正记住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要减少少年儿童意外情况发生,受访者的建议还有:让少年儿童学会基本的救助技能(26.6%),全社会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23.2%),让少年儿童树立安全意识(23.2%),在事故多发地做好保护、警示措施(21.0%),媒体多敲警钟、多宣传安全知识(16.7%)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现状3:
交通惨剧中常见幼童身影孩子的安全重中之重
5月27日,深圳市检察院消息称,从近一年来批准逮捕的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来看,就至少有20名10岁以下幼童倒在了机动车的车轮下。其中,最令人揪心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父母缺乏时间监管小孩,往往这些孩子最容易出现意外。
调查:死于交通事故远超20人
3月22日至24日,令人非常痛心的是,三天之内深圳即有4名小孩先后被撞致死,其中发生于3月24日横岗街道华西六巷的致7岁幼童周某被撞死一案,犯罪嫌疑人杨某已于4月被深圳市检察院批准逮捕。当时杨某在小区内狭窄的巷道中行车,却未能控制车速,导致不能及时避让前方游玩的小孩,而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这种血淋淋的案例非常多。如2012年6月3日,犯罪嫌疑人黄某驾驶小轿车沿居里夫人大道行驶,与横过道路的2岁幼童叶某发生碰撞,造成叶某抢救无效死亡。如犯罪嫌疑人马某于2012年11月30日和几个朋友喝酒后,驾车在凤凰山大道上,先与人行横道前端的防撞沙桶发生碰撞,又将一名横过道路的9岁儿童碾压致死,之后马某竟然还驾车逃逸,十几天后马某被抓获,后被检察机关以交通肇事罪批准逮捕。
深圳市检察院侦查监督一处陈仲赋检察官告诉记者,从深圳市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交通肇事案件来看,发生在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的这一年内,就有超过20名10岁以下幼童倒在冰冷的机动车下。
陈仲赋说:“这是从我们审查逮捕的交通肇事罪案件来看的,不排除还有一些类似的案件并未呈捕,另外,交通肇事罪案件只是交通事故案件的一部分,在有些交通事故中出现了幼童死亡但由于责任划分等问题并未认定成交通肇事罪案件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一年实际发生的在各类交通事故中致死的幼童,肯定是远超这个数目。有这么多家庭瞬间破裂,这么多夫妻瞬间失去爱子,毫无疑问都是让人非常痛心的。”
析因:一些司机安全意识不足
办案检察官分析,导致幼童遇难,一方面是很多司机、父母的安全意识都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安全问题让人非常揪心。
采访中,记者获悉,从这些审查逮捕的交通肇事案来看,原关外的宝安、龙岗两区,依然是交通肇事罪案件的高发区。这20起致幼童死亡的交通肇事罪案件中,近8成发生在宝安、龙岗两区。从案发原因来看,属于机动车的起步、停车、转弯过程中,一些司机的安全意识不足,未能注意观察路面交通情况造成事故,这种比例非常高。
监护人需加强监护职责
陈仲赋检察官还谈到,一些父母作为监护人,安全意识不足,未尽到监护职责,这也是部分交通肇事案中致幼童死亡的原因之一。如2012年12月7日晚,犯罪嫌疑人罗某驾驶货车行驶中左转弯时,与自行车上的一对母子发生碰撞,造成自行车上7岁幼童死亡。经交警部门责任认定,犯罪嫌疑人罗某应承担该起事故的主要责任,谷某(小孩的母亲)驾驶非机动车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未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应承担此次事故的次要责任。
陈仲赋检察官说:“在这些案件中,这些幼童的父母,明显由于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等未能对小孩尽到监护职责。事故的发生,往往就在一瞬之间,这也需要每位家长时刻看护好自己的小孩。”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交通安全问题高发
从市检察院的办案工作中来看,这些在交通肇事案件中死亡的小孩,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也给我们敲了警钟。
检察官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交通安全问题高发,一是他们对小孩的照料不足,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夫妻双方都在打工,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造成小孩常是独自在马路边、小巷中、空地上玩耍,这无疑加大了交通安全事故的风险。
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整体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对一些交通规则或交通常识如行人靠车道右侧行走、可怕的内轮差等认识不足或缺乏了解,小孩也就跟着缺少这方面的安全教育等。
呼吁:司机、父母请加强安全意识
对此,陈仲赋检察官首先呼吁司机、父母们都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司机在驾驶中切记要尊重生命,谨慎驾驶,父母们哪怕你再忙,也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小孩;其次,要从源头抓起,在考驾驶证的时候不光要考核驾驶技能,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安全意识方面考核的比重。
另外,共同营造一个交通安全的大环境非常重要,特别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而言,比如说,交通管理部门、劳动者权益保护部门、基层组织、学校幼儿园甚至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单位等多通过宣传引导、提醒教育,加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在相关地段完善交通信号灯和道路交通标志线,在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危险系数高的地段增加提醒警示牌,在一些居民区增设减速带等。
(来源:《广州日报》王纳 汪林丰/文)
【对策篇】
对策1:
校外溺亡如何防范?
媒体呼吁把安全教育放到首位
5月11日上午,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罗阳一中的8名学生相约到东江边烧烤,其中一男生误踩江边砂石滑入水中,有4名同学手牵手施救,也不幸一齐落入江中失踪,其他3名同学立即打电话报警。事故发生后,博罗县全力做好搜救和各项善后处置工作,5名失踪学生遗体全部被打捞上岸。
同一天,梅州五华县也有4名初中生因同样方式溺水遇难……
■三言两语
救援溺水者最好利用绳子、竹竿或是连接在一起的腰带、衣服,用手拉溺水者特别是手牵手施救是最危险的!――韩志星
因为惊慌失措,急于求生的溺水者很可能会把救援者也拉入水中,千万不能用手拉,这是常识。――游波涛
见义勇为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深、很广,不提倡未成年人“面对面”的见义勇为,但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见义勇为的事情。――冷俊
从未学过自救与下水救护知识的学生,只会采取本能反应,虽然其勇于救人的精神可嘉,却因错误施救导致了更大的悲剧。――马蔚然
其实,学校和教育部门向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但真是防不胜防啊!――于洋港
夏季是学校安全事故的高发、易发和多发期,千万提醒孩子们注意。――王晓燕
别把板子打在学校身上,悲剧的发生,家长绝对责任最大。――辛山
我们学校的安全教育纯粹在走过场。――刘志风
析因:救援知识缺乏,安全教育纸上谈兵
每年夏季,学生玩水不幸溺水身亡的悲剧都会发生多起,而且很多危险水域都是一再出事。更让人痛心的是,很多溺亡者并非是在游泳时溺水,而是在下水救人的过程中出事的。
这些学生溺亡的悲剧不仅暴露出一些地方对危险水域的监管不严,未设置安全警示牌,也没有足够的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对可能发生溺亡事故的水域进行巡查,导致溺亡惨剧不断发生的问题,也凸显学生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很多学校都只注重传授文化知识,却忽视了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导致学生普遍没有安全意识,对野外游泳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自救与互救知识缺乏,也是一人先溺水,其他人再去救,最后多人溺亡的悲剧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
要减少学生溺水事件,不仅需要学校加强安全教育,也需要改变目前的安全教育方式。光是照本宣科,显然很难让学生及家长了解并重视溺水的危险性。有必要通过拍摄专题片、制作图文资料,再现学生溺亡惨剧的方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去野外游泳的危险性。
面向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免费或廉价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也要加快,避免学生在暑期无处可去,更没有安全的地方可游泳的局面。考虑到很难彻底杜绝生性好动的学生去游泳、戏水,可向学生免费发放或在游泳者较多的水域放置救生圈,让他们养成戴着救生圈游泳的习惯,以减少溺水危险,方便救援。
政府对危险水域的管理也要加强,在警示牌和安全巡视员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应更改警示内容,把近年来本地特别是该水域的溺水死亡者名单制作成警示牌,让每个游泳者在下水前都能在岸边看到一张长长的死亡名单。这样图文并茂的警告显然比单纯的劝阻有效得多。
(杨国栋/文)
评判:救人要有自救能力
因为救援落水人员,而导致自己身亡,这已经不是个例。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生命的价值。为了安全,很多少年儿童应该参加的活动被人为禁止了,游泳、爬树、登山、野炊,曾经让孩子们恋恋不舍的活动,因为怕出安全问题,日渐消失。伴随活动消失的,当然就是孩子生存技能的弱化。想当年,在不少临河的农村,每到夏天,总有成群结队的孩子在游泳戏水,打水仗、摸鱼虾,不到十岁的孩子,练就了一身好本事。不是极端天气,极少听说有孩子出事故。而当下,很多孩子从没有接触过池塘、江河,对水性根本不识。一旦有人落水,惊慌失措,不知道救人是需要技巧的,弄到最后,往往导致悲剧发生。
新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要“自护自救”,剔除了以往勇于斗争,见义勇为的提法。作为青少年,其自身保护能力,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是有欠缺的。如果不能保证自身安全去救人,往往出现同归于尽的悲剧。因此,教育少年儿童,首先要自护,在有了更好的救人办法,能够保证自身安全的时候,才可以施救。同时,要培养社会全员的救护能力。一些地区成立了民间救护队值得鼓励,更应该有专业人员定期给予指导,以增强救护人员的救援水平。这次的芦山地震,就出现个别非专业人员进入灾区,不但不能有效救助,还给灾区添了麻烦,这是一种教训。
至于安全教育,当然要常抓不懈,来不得半点马虎。而对于少年儿童的自救能力,更应该是教育的重点。
(李洪嵩/文)
提醒:把安全教育放到第一位
惨剧发生,说什么都是苍白的,矫情的。但尽管如此,也不能隔断我们的未竟之问,虽然这种追问,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
首先,我们必须要诘问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孩子们常年生活、学习在江边,学校竟不能立足本土,有针对性地实施防溺水之类的安全教育,不能不说是学校工作的失职。笔者想,这个失职,大概在于学校安全教育上的保守思想。即不准学生到江边玩耍或游泳,更不会专门教孩子们学习游泳,并且对于相关防范,如滑堤问题,是阙如的;对于江边险情判断,是阙如的;对于如何施救,比如如何做人工呼吸之类,更是阙如的。
其次,我们没法怪罪孩子们“手拉手”的施救方式。尤其,手拉手施救,是因为同学之间“感情好”的说辞,也不靠谱。对于心灵纯洁、乐于助人的孩子们,就是陌生人失足落水,他们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施救的。所以,这归根到底还是安全教育问题。学校没能正面教会孩子们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施救,才是安全的,正确的。不教育,就没有能力,没有素质,遭遇险情,自然就不知所措,甚至导致无谓的牺牲。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材把《小英雄雨来》作为孩子们勇敢、机智品格的样板。而目前,我们的学校,是不会也不可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小雨来的。相关人物、场景,只能在动漫里、影视里看到了。我们一同陶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幻境里,做一场“精神游”。对于一个人实际能力的培养锻炼,这样形而上的“理想国”,实在是不值得陶醉的。
我们教育部门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但面对险情,学生们就不知所措,救援不当,只能拷问安全教育工作。不然,类似事件,只会不断上演,永远难以遏制。
(贾志勇/文)
对策2:
小学里上防溺水公开课
请来游泳世界冠军当老师
5月29日上午9点,杭州公安、教育部门在萧山湘湖小学里进行了一场关于暑假防溺水的现场会,很有意思。
会议采用了―个真实班级公开课的形式,还请来了游泳世界冠军吴鹏当了一回老师。
眼看着暑假又要到了,喜欢玩水的孩子肯定不在少数,公安、教育部门认为再给家长、孩子上一课非常重要。
会议上,市公安局水上治安分局也列举了一些和青少年防溺水有关的知识。
1 家长、孩子正确评估自身的游泳水平,不盲目玩水,更不去陌生危险的自然水域,如深潭、野塘、水库和溪边等处游泳。
2 孩子游泳要有家长陪伴,尽量到有救生员值岗的游泳场所游泳。下水前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到安全的水域下水,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3 即使在游泳池,也不要依赖充气浮具,并听从救生员的管理,严禁在游泳池边追逐打闹,推搡他人,做跳水潜泳等危险动作。
4 孩子如遇同伴溺水,请勿轻易下水,降低重心借助棍、绳和衣服等可用于救生的器材,进行施救,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向成人求助。
■相关链接
教育部防溺水“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来源:《今日早报》张洁 朱寅/文)
对策3:
别拿宝宝生命开玩笑
安全座椅怎么装才最安全?
近日,浙江高速交警完成了一项专门针对儿童座椅的调查――受调查对象为:家中有12岁以下儿童的私家车主。他们接受调查的地点在高速服务区或高速出入口。
在受调查的500位车主中,84.4%的私家车主认为车内安全儿童座椅很有必要,可实际上仅21.6%的车主安装了儿童座椅。
“这样的结果让人揪心。”高速交警说,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小孩尤其是婴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最差的,最容易受到重创。
认为重要却不安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安全座椅到底怎么装才是安全的?
高速路上发生意外巨大冲击力会让孩子飞出去
调查显示,大部分驾驶员在带孩子出行时,基本上选择抱在手中或是放在腿上,这个比例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9%和26.8%。而且,有27.2%的家庭习惯性地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他们主要怕孩子坐在后排晕车。”高速交警说,其实没有安全座椅,又坐副驾驶室,小孩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前段时间,就发生了一起类似悲剧。当天,在杭州工作的小何要回开化老家,老乡提出搭个顺风车。一辆车上,坐了5个大人,还有2个小孩。途中,车上大点的小女孩开始哭闹着要坐到前排爸爸的腿上,小何一开始觉得小孩子坐在前排不好,太危险,而且坐在大人腿上也不方便系安全带。可是,小孩子哭闹不止,搞得大家都很烦躁,他就勉强答应了。
车子行驶在杭新景高速途中,不慎撞到了路上的一捆金属杂物,前排的两个安全气囊瞬间弹了出来,车子一下从二车道甩到了三车道。坐在前排的小姑娘在被撞击后受了重伤,在送到医院抢救无效后因脑干损伤死亡。
去年12月30日,陈大伯一家儿孙三代开车从上海回江西老家,奶奶抱着5岁大的孙子坐在副驾驶室。因为当天下雪路滑难行,车子开到杭瑞高速失控追尾了一辆正在高速上施救作业的拖车。事故发生瞬间,巨大的冲击力让孙子脱离了奶奶的怀抱,狠狠地撞在副驾驶室前的仪表台上。结果,小孙子也因受伤太重不幸死亡。
高速交警说,在汽车以50公里/时的速度撞击时,10公斤重的小孩产生的冲击力可能超过400千克的力道。在高速上发生意外,巨大的冲击力会使孩子像炮弹一样向前飞出去,光靠成人双手的力量完全不可能抱得住小孩。所以,有小孩特别是有婴儿的家庭,在车上安装安全座椅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座椅为啥安装比例低三大误区请大家仔细读一读
为什么家长知道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可实际安装的比例却如此低呢?
“绝对不是钱的问题。”高速交警调查发现,私家车主对安全座椅往往存在三大误区――
其一,有的人觉得,安装安全座椅太麻烦了。车子有安全带,可以替代安全座椅。
其实不然,汽车座椅和安全带是专门为成人设计的,不适合身材矮小的儿童,一旦发生剧烈碰撞,安全带就变成刀刃一样,正好勒住孩子的脖子,倒成了危险的“索命”带。“安全气囊也不能保护小孩,因为事故中安全气囊打开时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孩子头部的承受能力。”
其二,有人觉得,安装安全座椅后,车子会变得异常拥挤,且影响美观。原本车子后排坐3名乘客完全没有问题,可安全座椅一放,坐2个人也显得紧巴巴的。可小孩又不经常坐车,安装后,车子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了。
其三,很多车主认为,小孩子自身大多不喜欢坐在固定住的安全座椅上。而且,抱在手上的话,不占用车位。“我们检查时,就经常会看到车上除了坐了5个大人外,可能还有1到2个小孩。在他们看来,小孩人小,挤挤总没问题的。”高速交警说,而事实上,这样做是不允许的。
小轿车的载员以行驶证上的核定人数为准,普通轿车含驾驶员一般为5人,大人抱着小孩子也按2个人计,超过核定人数就是超员。
安全座椅装哪里最安全
高速郊区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车技。一旦高速公路上发生意外,儿童乘车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是最好的选择。那么,安全座椅到底装在哪里最合适呢?
高速交警认为,在后座中间最安全,这里离每个撞击点都有一定的缓冲空间。有人认为在驾驶员后座是最安全的,因为一般驾驶人在遇到突况时都会有避险措施,倾向于保全自己这一侧的安全。高速交警说,可是小孩好动,在乘车过程中往往因为贪玩而去触碰车门上的一些按钮,影响安全。
“有了安全座椅,也不是万事大吉了。”高速交警提醒说,千万不要让小孩独自坐后排,因为他们在汽车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照顾好自己。对于婴儿来说,面向后坐的安全系数高于面向前坐。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能够尽量减少撞击时儿童颈部受到的冲击力,这对于颈部骨骼非常脆弱的婴幼儿来说是重要保护。
篇8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社区;安全教育
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幼儿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幼教研究的热点,这是我国幼教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价值。当今社会越加开放,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也必将随之由封闭走向开放。幼儿园、家庭、社区动态合作,不断反馈、自我调节,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安全教育仍旧以幼儿园为核心,三者的合作非常少。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了,孩子的安全问题都由幼儿园负责,家长是没有责任了。有的社区部门认为,我们就是负责提供场地。在安全教育方面三者没有形成合力。在安全教育方面,有必要对三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探寻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联动的安全教育方法。
一、园、家、社网络概念界定
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三者结合的概念,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其定义为:园、家、社合作,指的是由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社区服务人员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群体,彼此合作、多维度互动形成合力,达到高效率培育幼儿的目的,合作共育,实现多赢。
二、园、家、社网络下的安全教育途径
(一)从组织上入手,构建安全教育董事会
董事会成员由街道办、社区名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成立这个安全董事会,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目的是能够更好更快捷地沟通,构建能够及时协调各种因素的机构,使得幼儿教育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有计划地架构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桥梁,这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利的。董事会领导举办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比如对家长的安全知识分享,对幼儿的安全小游戏活动,以及社区合力的大型联欢会等。
(二)从行为上入手,提高安全教育活动质量
1、必要的安全行为讲座
家长需要更新观念,这样在家里他们才有可能调整自己错误的安全教育方法。为提高安全教育质量,采用讲座的形式,讲座的老师是幼儿园的教师,场地是由社区提供的,三家合力,提高了家长的思想水平。
2、灵动的安全行为游戏
幼儿也需要更新观念,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就不能通过讲座的形式了,这需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明白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安全的知识,学会安全的技能,让幼儿在童话的世界里徜徉,这方面家长和社区都付出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投入。
例如,在六一儿童节的这一天,董事会联系电视台做了这样的一期节目。教师把幼儿园整个一个班放到一楼活动室,并叮嘱他们不要随意出去,等老师回来。一会儿,假扮记者的社区人员来了,他们说自己是电视台记者,来挑选有才艺的小朋友,被选上的小朋友可以上电视。这下,小朋友们就开了锅,纷纷表演自己的才艺,最后,只有3个孩子没有和坏人离开。其余的32个孩子都和坏人一起离开了,他们也早就忘记了老师的叮嘱。而那三个没有离开的孩子,经过采访,他们的答案是感觉没有什么可以表演的。这样的活动,震惊了老师、家长、社区服务人员,安全教育非一日之功,不相信陌生人的话,老师说过,家长说过,但幼儿为什么没有记住,一定有哪个环境出错了,究竟错在哪里?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利用这样的活动方式,幼儿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很久的时间这件事镌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是教给他们虚伪和欺诈,而是让他们知道不能盲目信任别人的话。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3、优质的安全行为讲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幼儿安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挑选和培植家庭、社区与幼儿园联合这种最积极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与非常规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基础教育。”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资源,可以丰富幼儿的安全活动。幼儿家长的职业五花八门,有医生、作家、律师、警察、商人等等。他们都是各自工作领域的精英,利用他们的特长可以丰富安全教育。
例如,在传染病来了的时候,做医生的幼儿家长就帮助老师检查幼儿身体,并指导教师照顾幼儿。幼儿园请来了做交警的幼儿家长,给幼儿将交通事故的故事。交警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让幼儿知道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这个交警还带着幼儿到户外活动,让幼儿体验了各种标志应该如何应对。
(三)从资源上入手,让幼儿安全教育得到多方支持
世界教育专家乔治・维迪努认为:“学校不可能垄断教育,因而必须把学校同家庭、孩子周围的人们一级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协调起来。”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的服务对象,但幼儿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通过上课和活动渐染。安全还涉及饮食用水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这些都影响着幼儿安全教育的成效,而只有联动家长和社区,这些方面才能得以解决。应该让幼儿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让幼儿从更阔大的角度去考虑安全问题。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当忙于工作的父母无暇教育孩子时,但幼儿教师没有条件教育孩子时,当社区工作者没有本领教育孩子时,他们三者的结合产生了1+1+1>3的作用。通过让他们集体参观,实地活动等形式,在更丰富的资源下,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即使再严密的制度,再好的设备出现问题也是可能的,有了多方合力,就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化大问题为小问题,把小问题变成没问题。例如,有幼儿出现意外受伤,联系了开出租的幼儿家长,很快把幼儿送到医院,而做完社区服务部门的医院,和幼儿园有联系,在最短时间做好了应对工作。
三、反思与思考
幼儿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是容易出现人身安全问题的;幼儿又是懵懂无知的,他们容易受到坏人的欺骗;幼儿又是自律能力差的,他们还容易出现种种意外。我们在从事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同教育幼儿安全问题方面,还需要反思安全教育的视角好不好,安全教育的内容合不合理,安全教育的方式是不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研究的区域单一,对象的量比较小,需要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士俊著.安全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P23.
篇9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意识;辨别隐患;科学应对
当前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对于缺乏行为能力的幼儿来说,隐藏在身边的不确定安全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安全。我们认为从以幼儿为中心的立场出发,父母的悉心照顾,教师的尽职尽责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幼儿自我安全知识的了解,以及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自我安全防护是任何力量都取代不了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也指出必须让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活动重在说教、流于形式,缺少精心的设计,没有鲜明的特色,如何开展富有特色,充满情趣的特色安全课程,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采取如下策略会让安全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注重活动教学,树立安全意识
幼儿园安全课程组织形式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安全知识讲解,会使幼儿的参与热情和接受意愿不高,教育效果自然不会太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课程开展中要注入“活动”因素,即从幼儿的天性入手,寓安全教育内容于有趣的活动中。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安全的认识,进而理解、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获得源于本性的安全防护意识。例如,我们组织了“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绘画、摄影展览。展出的作品涵盖大班、中班和小班三个不同的幼儿阶段,作品紧紧围绕“安全教育”这个主题去选材,是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成果,这其中有充满童真雅趣的亲子绘画作品,也有幼儿安全出行的摄影作品。内容涉及交通、游泳、防火、用电等。作品展出时,家长孩子们争相参观,这使大家都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这次作品展览,寓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于活动中,让幼儿在提高绘画水平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教育。
二、注重情景教学,学会辨别隐患
幼儿不同于成人,其知识构成和生活阅历是简单且欠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教育中,要注重情景教学,即以情景案例的形式告诉孩子们面临的危险情形,让他们在心中对危险情况形成主观上的形象判断,学会科学准确地判别隐患。例如,在小班“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几位家长充当“陌生人”,扮演拐骗人的角色,然后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在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录像。对小班幼儿我们采用了吃的进行诱惑欺骗。对于中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给这些“拐骗人”每位幼儿的基本信息,如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及工作单位。家长们借助这些信息来扮演“陌生人”跟幼儿套近乎。在实施过程中,“陌生人”有的是带孩子去找妈妈,有的哄骗孩子去公园玩,也有的是送孩子好吃的食物等,通过各种各样的理由和方式分别展开,想办法把孩子带离教室。“拐骗”过程中,只见孩子有的表现纠结;有的反应灵敏;有的则相信了“陌生人”的话,一句“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我家也在某某小区,你妈妈很忙,叫我接你先回家”,就轻易地把孩子带离了教室……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回放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录像,用实实在在的案例帮助幼儿认识各种诱骗行为,提升孩子们的防拐辨别能力。
三、强调系统教学,科学自保应对
对于危险,很多幼儿并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我们有必要走系统路线,即从危险的苗头、发生、逃生应对等方面全面展开,让孩子们在系统全面的氛围中了解安全教育的各个流程,进而学会科学的自保和应对策略。例如,我们邀请消防专家开展了一次“珍惜生命,关注消防”的安全讲座。讲座中,专家通过动画片的形式,结合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火患的危险性,告诉小朋友们要怎么预防火灾,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大量图片,生动地讲解火灾种类、正确的灭火方法以及科学的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识。结合生动的讲解,针对身边的火灾事故,重点分析了原因,指出了发生火灾时由于慌乱而造成的抢救火灾、逃生自救的误区以及冬季用气用电防火知识。同时,还指出了生活中容易引起火灾事故的细节问题,列举了灭火器、烟感器、手电筒等家庭必备救生消防器材。在系统的学习中,小朋友们对火灾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学会了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应对办法。
四、冷静应对突况,简单逃避谨记
一般而言,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对幼儿的安全防护都是最严密的,力所能及地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让幼儿远离危险,但是不可避免有些突发性的无法预料的安全事故还是不时地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发生在幼儿身上或是身边,因此在安全教育中我们要突出强调幼儿自身的因素。在遇到安全威胁时,要做到冷静,机智应对,要学会最简单且最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办法,那就是“逃”和“避”。例如,针对近来校园多发的人为伤害事件,我们组织了一次以“临危不乱,反恐防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遇到这种情况的应对保护办法。无论什么地方遇到坏人应当果断逃生,拔腿就跑,边跑边呼救;看到有人举刀冲进幼儿园,不要怕,不要待在原地不动,一定要转身快跑,越快越好;如果遇到突发事情,要向人多的地方跑,向大人求救;有人用凶器靠近,马上找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平日牢记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电话号码,在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拨打父母的电话或110电话,为自己争取援助……
针对孩子们的安全防护,我们细思周详,但是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仍然在威胁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认为幼儿的安全最终落脚点仍在幼儿的自身,就幼儿园来说,在安全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力所能及地建设环境安全,帮助幼儿认识危险、辨别危险,学会简单的危险应对、防护能力,配合成人的精心呵护,我们相信幼儿是完全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的。
参考文献:
[1]张佩斌.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估.疾病控制杂志,2007(03).
[2]杨余香.建构主义理论在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学前课程研究,2008(Z1).
篇10
【关键词】 安全意识 自护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64-02
近几年幼儿伤害事件时有发生,2010年 4月29日,无业人员徐玉元携带单刃尖刀闯进泰兴某幼儿园,对幼儿和教师员工大肆残杀,致29名幼儿、3名教工和群众共计32人受伤,其中重伤4人、轻伤25人、轻微伤3人。2010年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发生一起恶性凶杀案,砍伤18名学生,死亡9人,其中包括7名儿童和2名成人。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运煤车相撞,造成19名幼儿、一名司机及一名陪护教师死亡,此次车祸还造成车上的44人受伤,伤者多为幼儿园的儿童,其中重伤十余人。
这一连串的伤亡数字触目惊心!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意外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又该如何制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食品、存物等管理制度和幼儿接送制度,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另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领域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教师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1 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幼儿园领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加强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同时应让教职工了解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能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学会简单的急症处理,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幼儿园要从严强化安全管理,狠抓落实,减少薄弱环节,要做到“四全”,即全员--从园长到每个职工都要管理安全;全面--从教育、教学、后勤、科研等各部门都要抓安全;全过程--每项工作自始自终贯穿安全;全天候--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抓安全。另外,还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认真执行门卫制度、幼儿接送制度、交接班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等,明确规定各个岗位安全工作的内容及要注意的问题。园领导要注意宣传教育,加强群众监督,还应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安全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对自身安全做出的反应和控制,并通过思维、情感、习惯、信念等表现出来。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安全意识,才能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保证幼儿的安全。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 其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意识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什么都愿意自己动手去尝试、去探索,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这一阶段各种危险事件也极易发生。教师应强化安全意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避免受到伤害,健康成长。许多案例表明幼儿意外伤害多发生在保教人员麻痹大意、缺乏一定安全知识情况下,因此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教育列入幼儿园计划和常规议事日程中,时刻保持对幼儿的关注,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
2 注重环境安全,消除事故隐患
我们有责任为孩子提供安全良好的、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不论在什么场合,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为幼儿着想,随时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以减少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幼儿园应为幼儿园创造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避免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如幼儿园房舍、场地及大型运动器械要安全、适用,定期维修保养;暖气应有暖气罩,不得采用明暖气管,用火炉取暖要设护档;楼梯、平台要有护栏,高度不低于120厘米,间距不大于11厘米,中间不设横向栏杆;材料应安全、无毒、不开裂、不掉色、无放射源、无气味;玩具应无毒、无味、安全,没有锐利的棱角,并定期消毒;房中的电源如有插座过低、电线老化等现象,要及时处理,避免幼儿触电或发生其他伤害等。如一名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时,不慎被闲置在幼儿园角落的烂玻璃扎伤了手,后来被缝了8针。
幼儿园应和家庭、社区合作,共同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幼儿园可以与交通、消防、卫生等部门联系,和他们在幼儿园一起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掌握有关常识。幼儿园还应有效的组织利用社会力量,争取社会各个方面关注,使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得到保证,形成良好的幼儿安全社会氛围。
3 开设相应的安全保健教育课程,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
- 上一篇:电影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 下一篇:农村财务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