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厂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

篇1

关键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粘胶纤维;“三废”;对策

中图分类号:TQ352.9 文献标志码:A

Domest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bjectives and Its Impact to Viscose Fiber Industry

Abstrac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a critical task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us a series of relative plans and regulations have been issued by the government. To viscose fiber industry, it is urgent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for the industr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 this article, several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fter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status-quo of the industry’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

Key word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viscose fiber; three types of pollution; countermeasures

2 我国粘胶行业的生产及节能减排情况

2.1 总体情况

近10年来,我国粘胶纤维产能增长迅速,目前已超过300万t/a。据统计,2012年全国粘胶纤维产量达273万t(其中长丝24万t,短纤维249万t),居世界首位,在治理“三废”和节能减排上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离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节能减排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统计,2012年我国出口粘胶长丝54 545 t,平均售价6 239美元/t;出口粘胶短纤维26.5万t,总价56 476万美元,平均售价2 131美元/t。由于出口价格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虽然如此,国产溶解浆的质量却难以满足优质粘胶纤维生产的需要,因此,约60%的原料要依赖进口解决,其中2012年进口溶解浆158万t,进口棉短绒17万t。

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难免以价格竞争,这对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市场竞争应该是基于产品品质的竞争以及品牌的竞争。而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错误引导下,如果盲目放弃环保要求只追求短期利益,其结果将是致命的。据了解,环境保护部有一票否决权,如果某家工厂到2020年仍不能完成环保减排指标,必将作为落后企业予以淘汰,这应引起粘胶纤维生产企业的足够重视。环顾全球,欧洲在上世纪70年代为治理环境污染,先后有半数的粘胶纤维企业因污染物超标排放而被勒令关闭。虽然目前在我国实行相关举措尚不现实,但粘胶纤维企业决不能因此抱有侥幸心理。

与国外先进的同类工厂相比,我国溶解浆和粘胶纤维工厂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污染治理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一些先进的溶解浆和粘胶纤维工厂已经实现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并对噪声、光照、辐射、恶臭、突发性安全事故等危害也有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如奥地利Lenzing(兰精)公司不设废气排气筒,废气处理回收率达96% ~98%甚至更高,废水处理合格率为100%,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企业每天向职工和周边居民公布厂区和周边环境的水源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还及时公布工厂发生的每一件生产和人身安全事故及处理结果,从不隐瞒。为保障工厂周围居民的安宁生活,溶解浆车间在双休日停止排气,消除噪声。

2.2 行业污染治理情况和节能减措施

我国粘胶纤维产业包括溶解浆和粘胶纤维两大部分,执行环保标准为: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1993)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2.1 溶解浆生产中污染物治理情况

棉溶解浆排出的黑液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治理,已有相当大的改善,在正常情况下,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即:pH值 6 ~ 9,色度(稀释倍数)80,悬浮物(SS)150 mg/L,BOD 30 mg/L,COD 300 mg/L,硫化物1.0 mg/L,氯0.2 mg/L,此出水可与粘胶纤维废水处理后的出水相混合,经稀释后达标排出。但要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即:pH值 6 ~ 9,色度(稀释倍数)50,悬浮物(SS)70 mg/L,BOD 20 mg/L,COD 100 mg/L,硫化物1.0 mg/L,氯0.2 mg/L,目前尚有难度,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在黑液治理方面,曾经试验过的方法包括:采用膜过滤技术,从黑液中回收碱液和浓缩污染物;将黑液制成农用肥料;将黑液制成延迟水泥凝固的药剂等,但都因投资大和运转成本高而未被大规模采用。芬兰某公司曾来我国进行技术交流,将黑液进行真空蒸发和浓缩处理,因价格昂贵也未能被引进。

据最新信息,某科研部门正在研发一种新技术,彻底改变棉浆蒸煮的传统工艺,从而大大减少黑液中COD的排放量,目前据称已进入中试阶段。

近年来,国内木(竹)溶解浆产量逐渐增多,废水处理后,出水水质一般仅能达到二级排放标准,但在技术先进、配备引进的碱回收装置的大型造纸企业,废水治理后,出水水质有可能符合一级排放标准。

用预水解硫酸盐蒸煮技术排出的黑液,采用引进的碱回收技术处理,碱和硫的回收率可达95%以上;用亚硫酸盐蒸煮技术排出的红液,必须全部用来提取木素磺酸盐、酒精、酵母和食用香精等副产品,既能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又能减少排污。废水经有效治理后,有可能符合一级排放标准。

2.2.2 粘胶纤维生产中排出污染物的治理情况

(1)废水治理

粘胶废水经治理后,出水水质能符合一级排放标准,即:pH值 6 ~ 9,色度(稀释倍数)50,悬浮物(SS)70 mg/L,BOD 20 mg/L,COD 100 mg/L,总锌2.0 mg/L,硫化物1.0 mg/L,氯0.2 mg/L。其中唯有总锌含量有时会超过2.0 mg/L,这是不允许的。在废水处理站要从废水中降低总锌是个难题,因为废水量太大,即便是取出含锌污泥,按照环保规范,也必须送到有专业资质的处理站处理,不能随便用来制砖或是填埋,非常麻烦。曾经有人设想在酸浴中不用硫酸锌即所谓的“无锌纺丝”法,但事实证明并不可取。因为硫酸锌的作用是使纤维在成形时的凝固反应缓慢进行,有利于形成皮层结构,否则纤维截面的外形呈现出不规则的曲线,降低了纤维的染色均匀性能,也影响纤维的强度和伸长率,最终影响织物的品质。因此,酸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硫酸锌是质量需要。为降低废水中的总锌含量,在车间内及时回收硫酸锌是最佳选择。

在短纤维生产中,可将二浴的溢流液送回到酸站,通过蒸发回用,虽然多消耗蒸汽,但降低了锌的消耗,经济上是合算的。

在长丝生产中,纺丝的含锌废水因未能找到合适的回收技术而直接排放,这是导致废水总锌含量超标的原因。含锌废水可用薄膜渗透技术或离子交换树脂技术回收硫酸锌,但国内尚无成熟技术可用。笔者曾经试验用国产的离子交换树脂回收硫酸锌,效果尚可,但树脂的质量较差,易膨胀破碎损耗大,增加成本;进口的树脂质量好,但价格较高,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所以未能采用。

有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方法值得推荐,其主要设计理念为:将含锌废水收集后,用碳酸钠(Na2 CO3 )中和,控制pH值,使氢氧化锌(Zn(OH)2 )沉淀下来,再加入硫酸,制成硫酸锌(ZnSO4 )回收利用。

(2)废气治理

短纤维生产中排出的废气为二硫化碳和硫化氢混合废气,有高浓度和低浓度两种,治理高浓度废气用直接冷凝法回收的二硫化碳约占投入量的40% ~ 50%,这是所有工厂的技术能力都能做到的,如要回收其剩余废气中的硫化氢和低浓度二硫化碳,存在较大难度,近年来采用引进的国外技术,废气的处理率可达到96%以上,国内已有国产化装置,主要困难是经济问题,建议政府作为环保专项给予财政支持。

按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 1996)的规定,排出的二硫化碳和硫化氢废气应折算成SO2 ,其允许最高排放速率为170 kg/h,废气排气筒高度为100 m,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550 mg/m3(二级排放指标)(一级地区不准建设粘胶纤维项目,所以无一级标准)。按照此排放量,短纤维生产量不得超过年产 1 万t。如扩大生产量,必须增设废气治理装置。一个年产 6 万t的工厂配套建设废气处理装置需要投资近 1 亿元,废气处理率达到96%以上,才能符合排放标准。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短纤维工厂能符合排放标准,绝大部分工厂在建设时,都没有配套建设废气治理装置,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虽然也补建了国产废气治理装置,但短纤维产能仍大于废气治理的能力,仍是超标排放。

长丝生产中排出的废气是低浓度二硫化碳和硫化氢气体,其允许最高排放SO2 速率为170 kg/h,废气排气筒高度为100 m,允许的最高排放浓度为550 mg/m3(二级排放指标)。按照20世纪50年代原东德的设计规定,年产5 000 t纤维规模的废气允许高空排放大气扩散,设计排气筒高度为100 m,排气筒与宿舍区平行风向的间距不应小于1 000 m,中间为绿化隔离带,工厂与城区距离应大于7 000 m。经过多年的改扩建发展,企业年产能已超过 2 万t,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居住密度增大,原先设计的绿化隔离带已不复存在,实际上长丝工厂的废气是超标排放。

我国曾经从国外引进两套用于粘胶长丝的低浓度废气治理技术,由于技术条件不符合实际情况等原因,未能投入使用,建议相关企业重新组织科研力量,攻破技术难关,同时也建议政府予以财政支持。

(3)废渣处理

粘胶纤维工厂的废渣主要为废粘胶、废纤维块和含硫废料等,大都与其它垃圾混合运出,没有做到分类处理。

上述粘胶产业污染物排放指标中,虽规定有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但未严格控制各个企业因产量增加而允许增加总量排放的指标,需要进一步核实。

3 粘胶纤维行业节能减排的对策与建议

(1)要充分认识国家实施“十二五”和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新的里程碑,作为学习和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新的起跑点,为贯彻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成绩。

(2)根据国家和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明确企业自身在“十二五”期间和2020年的污染物允许最高排放总量、排放速率和排放浓度。明确污染物监测地点、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法并取得当地环保部门批准的有效文件和认证。

(3)将全厂的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并落实到下属各部门,制订出各部门的具体指标和实施措施,编制物料流程平衡图表,标明各个工序的物料、化工料、污染物排放量和能耗,与原设计资料对比,找出薄弱点和关键点。废水处理站和废气处理装置对企业达标排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确保对全厂各部门的废水和废气排出拥有绝对的监管权。

(4)研发新产品和新设备是科技创新,做好节能减排同样是科技创新,把产量、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统一起来,总结经验和教训,思考怎样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怎样做到污染物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编制全厂节能减排的规划、实施措施和监管制度。

(5)原液车间首先应选用优质的溶解浆,要用性能优良的浸渍压榨粉碎机,这是粘胶纤维厂最关键的设备之一,没有合格的碱纤维素,就不会产出优质的粘胶,黄化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安全。采用粘胶连续过滤机应高效、高质量运行,废粘胶应全部回收利用。短纤维生产应淘汰落后的板框过滤机,长丝的板框过滤机有特殊要求,可以保留。

很多工厂碱站的压液过滤设备过滤效果不好,需要研发新设备,只有将压液中的固体杂质和纤维过滤干净,才能使膜过滤技术充分发挥分离半纤维素的作用,提高碱液回收率,这样才有可能使碱站实现零排放。

(6)保持粘胶良好的可纺性极其重要,加强对喷丝头、计量泵和纺丝滤器等的管理,提高洗涤质量。熟练纺丝操作技术,纺丝机窗应密闭,尽量少打开,保持集束牵伸机和切断机运转正常,不出故障,消灭丝束堆满地的现象,废丝和废粘胶不要落地,即使是无法再利用的废粘胶和废丝,也应送到废料处理站,不能任意排放到地沟。同时定期检测车间内的废气浓度并公布。精练机和烘干机的纤维铺层要均匀,才能压得干,开得松,要消除纤维湿块,才能保证打包机正常运转。要计算和提高烘干机的热效率,节约蒸汽。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与此同时,环保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成为了现在的主题。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在减排节能的实施主要遇到的问题包括:强调碳基类能源量的消耗及使用效率;在施工与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度;规模化住宅及以往的未实行绿色建筑标准大住宅及建筑物的改造等方面。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指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给人们的工作和活动带来舒适空间的建筑。同时这种建筑要能够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目标。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屋顶花园、立体绿化,而是代表一种象征或概念,指建筑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对环境无害,同时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建筑材料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材料与能源;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利用排水与回收材料;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绿色建筑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建筑本身和传统建筑相比,其大大降低了能耗。(2)绿色建筑遵守当地气候,人文,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以没有确定的建筑规则与模式。(3)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阳光、空气、绿地,重视内外部的有效联系,与封闭的传统建筑布局相比,其开放的布局有许多区别。(4)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重视环保要素。绿色建筑具有传统建筑没有的优势,其特点见表1。

三、我国节能减排现状

我国在节能减排的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功效,但是总体的局面还是相当的严峻。为了在未来能顺利实现节能减排的宏伟目标,只有认识到了其中的原因,才能真正找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出路。

产业结构不合理

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型,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很大比列,并实行“集约化”生产;而我国目前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导,加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生产方式,高能耗和高污染物排放难以轻易减下来。

我国科技水平尚欠发达,节能减排技术转化率低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水平都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条件下,还不足以依靠强大的科技力量来全面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率约为10%。

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初步建立,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建立推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重点推广了合同能源和清洁发展机制,但和我国庞大的节能市场相比,这两种新机制的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由于税率错位、融资困难和相应行业标准缺乏,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发展壮大;由于对最新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跨学科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中节能减排的实现方式

在绿色建筑中可循环材料的广泛使用

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旧建筑的拆除时不可避免的,且呈激增趋势,旧的建筑材料被拆除后多被废弃而未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为此,在绿色建筑概念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摒弃原有的观念,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旧建筑材料,使之循环使用于建筑物之中。一般而言,在绿色建筑时代,“不存在没用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对旧的建筑材料多采用分类回收的方式。如对于可回收旧的建筑材料,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标准,什么标准下的可以继续使用,什么状况的不能使用,应当加以明确。所以,我们政府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引导、规范市场,实现旧建材的有序回收,建立高效安全的流通渠道。

对于不可回收的建筑材料,一般可以进行粉碎处理,用于铺设施工道路等,这样可以减少能耗,既缓解了上游企业提供铺路物料的压力,也解决下游企业处理建筑垃圾的难题,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降低碳基类能源的消耗,提高其使用效率

在任何一道建筑工序中都会消耗大量的碳基类能源,为了降低碳基类能源的消耗,必须在每道工序中都着力提高其使用效率。

首先,在源头上的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就应当确立低碳建材的生产与使用理念,对于高能耗低产出的材料坚决不用,并尽可能的利用可循环资源及垃圾处理而产生的环保产品。

其次,对于那些环保节能的能源应广泛适用,如太阳能、潮汐能和风能等。如上海世博中心就在建筑中安装了LED照明,并且使用了大量具有减量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及环保技术,比如江水源、水蓄冷、透水混凝土以及雨水收集等。通过实施这些节能环保的措施,世博中心每年节约的能量可以供当地一万多户居民用电一年。

其三,建立完善的降低碳基类能源量的消耗,提高其使用效率的评价体系。我国当务之急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机制,也只有如此,我国降低碳基类能源量的消耗,提高其使用效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使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优势得以发挥。

(三)采用规模化住宅方式并对未实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大住宅及建筑物进行改造。为了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应采用规模化住宅方式。因为规模化住宅的建造过程中多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一般在工厂完成原料及预制构件的生产,在施工现场仅仅进行组装和浇灌即可。施工中机械设备得以充分利用,也避免了施工现场原料的浪费,同时建筑垃圾也急剧减少。规模化住宅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使绿色建筑之理念得以充分彰显。此外,通过对以往的未实行绿色建筑标准大住宅及建筑物的改造,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当然,落实绿色建筑中的节能减排重在监督,应当将监督机制贯穿于绿色建筑的全过程之中,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以节能减排为主旨的的绿色建筑落于实处。

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的建议

加强科技研发能力

要想使绿色建筑能够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加强科技研发能力,我们以室内装修为例,室内的装修设计对于节能减排而言是有着巨大意义的。比方说,光线问题一直都是居民比较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室内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不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放弃室内自动电动升降梯而使用步行梯,拆除底层与首层的电梯井围墙,不但解放了空间并且做到灵活利用空间:首层客厅面积增大,与此同时拆除的步行梯南侧局部墙面,使首层实现了实际意义的南北通透:光线的通透与空气的流通。

形成规模

绿色建筑要想形成规模,必须从内部进行改善,也就是说,必须实现室内的节能减排,才能从根本上达到绿色建筑整体节能减排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以别墅来举例。别墅的特点是层面高,阳面采光好,因此开窗面积比较大,采光虽然好但聚热量也随之增加,因而会大大增加室内空调机的开启频率。所以在窗户类型的选用上,可以这样操作:首先选用保温性强的内部断桥结构木铝双层玻璃窗,提高保温隔音效果;其次适当增加窗扇开启数量以确保室内自然通风量,降低空调使用频率。

形成意识

绿色建筑在建筑商和人们的心中没有形成意识。所以,要从各个方面加强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意识。比方说对于汽车轮胎、酒瓶、饮料瓶、下脚木料、布料、水管等可回收物品,通过设计师的个性创意而制造的家具、灯具等生活小件,实现居室局部生活用品的零碳排放;利用地层的自然保温原理,通过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空调、厨房、卫生间等的生活用水,降低电量的过度消耗与电器使用频率;适合各种建筑形式的太阳能储水罐的充分使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意识,之后,逐步大量的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能减排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绝对不可以忽视大意。绿色建筑可以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节能减排。因此在绿色建筑中实现节能减排,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节能;用电管理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由于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加工产业新格局的形成,一些高能耗低效益的加工业逐步转向国内,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紧张这一矛盾。节能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对于工厂而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因此,在控制企业用电成本这块我们尝试过很多办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变频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比如说无功补偿装置在客户端的大量投入,尤其是用电大户端。再比如说节能设备的大量使用,如节能变压器、低阻电缆等,另外在用电管理方面也制定了很多措施,小到企业的照明管理等。通过很多办法都可以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取得节本增效的效果,下面就阐述一下节能技术在电气技术中的应用。

一、使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节能的重点应该在设计、优化阶段,而这块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很多时候电厂配电系统以及部分设备并不是完全由工厂自己决定,另外考虑到初投资的问题,因此对于使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并没有得到完全认可。

(一)合理的供电电压

供电电压的选择应根据用电容量和供电距离并考虑当地电网现状、用户的用电负荷性质及未来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而定。一般而言,如果是6~10kV的配电电压,由于10kV技术经济指标较好,如供电系统能耗和有色金属耗量均较小,因而高压配电电压应首选10kV;当用户6kV设备居多、且容量较大、在技术经济上合理时,考虑采用6kV;当用户有少量3kV电动机时,可用10(6)/3kV专用变压器供电。

(二)节能型变压器

变压器是输变电行业中的耗能大户,据估计,我国变压器的总损耗占系统总发电量的10%左右,如损耗每降低1%,每年可节约上百亿度电,推广节能变压器事在必行。推荐使用干式变压器,如果是已经有旧的油浸变压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改造,油浸变压器维护的工作量和费用相对也比较大,这也是油浸变压器的明显的不足之一。

(三)无功补偿装置

功率因数的高低对工厂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设法提高工厂供电各相关部分的功率因数,以充分利用变、配、用电设备的容量,增加其输电能力,减少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以达到节约电能、提高供电质量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目的。在客户端设置无功补偿装置是有必要的,尤其对大客户,特别是有大型电机居多,感性设备居多的情况下有必要考虑无功补偿装置,提高供电品质。

二、选择节能设备

目前,节能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中尤以变频器最为引人瞩目,而且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节能效果,另外节能灯具、Y型高效电机等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推广使用变频器

在大型的工矿企业中,可能有大量的风机、水泵等大动力设备一直在工频状态下运行,这样就需要利用闸阀控制风量、流量,结果就是损失了大量的电能。而改为变频调节后,通过改变电机的转速(也就是改变了电机的输出功率)来调节风量、流量,因此大大减少了损耗,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变频调速器节能原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1.风机水泵的节电原理就是用调速控制代替挡风板或节流阀控制风流量,这是一个节电的有效途径。在用档风板控制额定风量输出时,则轴功率与面积正比,若风量减半输出时,则轴功率与面积成正比,它比额定风量时减少不多,这是因为需要克服档风板阻力增大风压所致。如果采用调速控制同样风量减半输出时,在满足同样风量情况下,轴功能降低很多,节省的功率耗损与面积成正比,可见节电效果十分显著。

2.流体力学的观点

流量∝转速,压力∝转速^2,轴功率∝转速^3,若转速下降20%,则功率下降到51.2%;若转速下降50%,则轴功率下降到12.5%,即使考虑调速装置本身的损耗等因素,节电也是相当可观的。

(二)使用节能型照明电器

节能型照明电器优点很多,高效低耗,节能环保,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照明设计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照明设计的理论,还要了解国内外有关照明技术的新动态。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改善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条件和质量,从而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的环境,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

(三)使用低阻电缆,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我们都知道,输电线路的损耗和电阻有着平方的关系,线路的阻值越大,那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散发出来的热量也越大。为了减小电缆上的电能损失,建议使用低阻值的电缆,这样可以减少输电线路损失,同样电缆散热量较小,在高负荷、高温度的夏季也减少了事故的可能性。另外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积也是必须的,设计电缆的时候,在充分考虑负荷容量和扩建可能性以及必须的安全裕度下尽量选择小截面的电缆,减少投资。

三、加强工厂电力计量管理

企业需要加强对电力计量的管理,有两层含义,其一就是加强管理可以避免因为计量问题而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隐患,对运行的重要电能计量装置施行质量跟踪、状态监测、抽样检定、动态管理,定期进行对在用计量装置测试数据分析,避免计量装置失准运行,提高在用电能计量装置准确性;其二就是根据电能计量的结果制定相关长效机制,比如说同样的办公室或者车间用电量的比较,比如说空调、照明电量的比较等等,通过这些电量可以看出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而制定出相关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耗或者使用,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

参考文献:

[1]戴江.中外电力电子技术进展和油田节能.

[2]何昌伟.船舶空调装置节电技术研究.

篇4

打造一个区域样板即把黄河三角洲打造成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区域样板基地,加大整合开发力度,立好标杆带动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域广阔,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尚有待于大力开发。国家和山东省都很重视这一地区的开发,当地政府也支持畜牧业的发展,这为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此时应抓住时机,高水平、高标准做好规划,聚内力、借外力,整合利用教学、科研、龙头企业、国家政策扶持、外资等资源,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进程。比如,在养殖用地审批方面,需要严格配套相应的种植用地,以便粪污就近消纳利用;在畜禽舍建筑设计方面,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设备,提高科技含量,高标准起点、高标准定位、高标准要求,推动生态畜牧业向高水平发展。争取把该地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高效生态畜牧业区域样板,通过区域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带动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探索一套技术体系

探索一套技术体系即将产学研结合集成一套实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体系并大力推广,顺应节能减排政策,不断推进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进程。节能减排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内容,要利用最先进的畜牧科技和工艺技术,整合产学研的力量,进行技术集成和组装配套。一是通过合理设计提高供暖效率,提高畜禽舍的保温性能,减少供暖用煤。不少畜禽品种在寒冷季节养殖需要供暖,小型养殖场可能直接用火炉供暖,大型养殖场都是用锅炉,用煤量很大,因养殖基数很大,即便仅仅把用煤量降低5%也是很大的数目。二是通过科学设计畜禽舍结构,实行雨污分离和干湿分离,实现粪污减量化。三是进一步研发饲料酶等技术。使用饲料酶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污排放;一些微生物制剂能够改善猪的肠道环境,减少氨气排放,改善舍内空气质量。四是加强对新型饲料原料的开发和饲料配方的设计,通过新型饲料原料和新型饲料配方的使用达到减少代谢废物排放的目的。

3加强两方面措施引导

3.1加强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实施,通过优化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环境,实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当前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面临着用地形势紧张、人工成本高、资金链不完善、市场风险大、人才队伍匮乏等环境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制定,并尽力贯彻实施,优化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环境,使之顺利发展并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具体可以从用地政策、资金补贴、信贷政策、产品推荐、奖惩结合、以奖促推(通过奖励政策来推进生态养殖)等方面入手。比如,发酵床养殖能实现清洁生产,它将传统的“养殖生产+粪污处理”模式中的“粪污处理”环节提前到“养殖生产”环节来消纳,其中增加的部分成本属于社会化成本,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该给予养殖场(户)补贴,但目前却由养殖户自己承担,加之目前垫料成本较高,制约了该模式的推广,政府可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3.2出台相关措施引导有机肥使用,通过有机肥推广使用带动粪污处理,实现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

粪污经处理做有机肥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经,此技术已经成熟,但现在种植业使用有机肥的比例太低,制约了粪污处理的开展,也难以实现资源化利用。粪污处理需要成本和占用一定土地,目前每生产一吨有机肥的成本在800元以上,售价可达1200元,生产的成本较高,只有把生产的有机肥卖出去,才能有后续资金投入到粪污处理与有机肥生产中,否则单是存放有机肥所需用地都成问题。另外,有机肥和化肥成分不同,每亩地所需有机肥的量比化肥多,现在物流成本高,使用有机肥的运输成本比化肥高得多,而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给种植业者,这必然会制约有机肥的推广使用,有机肥市场需求的萎靡反过来必然会影响到粪污处理和有机肥加工。因此,建议把引导有机肥的使用作为一个发展重点来抓,打不开有机肥使用的广阔市场,粪污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只能是空谈,而要打开有机肥使用的市场,也需要一定的配套措施来引导推动。建议从生产、运输、使用三个环节予以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资金补助、有机肥产品开发、有机肥运输阶段减免税政策以及对种植业者使用有机肥的予以补贴等。

4实现两个紧密对接

4.1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生态养殖区和有机肥加工厂,实现高效生态畜牧业与高效生态种植业的紧密对接

与高效生态畜牧业对应的是高效生态种植业,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肥运输的费用较高,必须离消纳地较近,否则过高的运输成本会限制有机肥的使用,因此科学的规划布局非常关键。发展生态畜牧业,在养殖区域密集的地方,可以采用以养殖大场(户)投资为主导其他场(户)参与、多户联合入股投资、其他社会资金独自投资以及养殖户与社会资金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鼓励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养殖区规划布局时应尽量与果蔬种植或者花卉培育基地结合,以便于就地解决有机肥销路。果疏或者花卉种植属高效种植业,一亩地年收入可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从业者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较高,即使运输距离稍远,也有可能去购买使用;而种植普通的粮食作物,一亩地年收入仅千元左右,从业者自然不可能有积极性去使用有机肥(特别是运输距离较远时)。因此,科学的规划、布局生态养殖区和有机肥加工厂、实现与高效生态种植业的紧密对接,应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来抓。

4.2通过发展高效特色畜牧业带动高效生态畜牧业,实现高效生态畜牧业与高效特色畜牧业的紧密对接

篇5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问题;意见

1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学者还在积极的探索环境绩效审计。各种理论、方法百花齐放,其中主要的观点总结有以下:汤孟飞(2011)认为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环境绩效审计应用方法作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完善环境审计的方法,丰富环境审计的内容。许松涛、陈霞(2010)对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美国环保局、英国标准所的BS7750、欧盟EMAS和ISO14000系列的环境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作了简要回顾与评述。指出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需在环境管理系统审计、环境绩效审计标准、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将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环境管理工具等方面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近几年来,我国的审计部门开展了对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审计和评价,但总体而言,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下面,笔者将选取千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某钢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2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应用研究

2.1某钢公司基本情况

2.1.1自然情况

某钢公司1956年建厂,1998年由工厂制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我国北方A省的B市。某钢公司属于国有控股企业,2009年末实收资本96亿元。

2.1.2重大工程项目情况

(1)高炉煤气循环发电项目。根据项目初步设计,项目建成后年供电量为12.l*10*8Kwh,此项目可为公司每年节省电费3亿元。

(2)干熄焦项目。干法熄焦可以回收红焦显热,出炉红焦的显热约占焦炉能耗的35%、40%,这部分能量相当于炼焦煤能量的5%。2006年2月~2009年1月,某钢公司共新建和改造干熄焦项目7个,累计投资3.5亿元。

(3)污水处理厂项目。污水处理厂总占地7000平方米,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7.2万立方米。项目2008年6月5日正式开工,2010年4月试运行。累计投资9675万元。

2.2某钢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过程

2.2.1审计目标

受政府的委托,本次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重点是公司环境绩效管理情况、国家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环境治理情况、资源节约情况以及节能项目建设情况。

2.2.2审计内容

(1)环境绩效管理审计;(2)国家政策法规执行审计;(3)环境治理审计;(4)资源节约审计;(5)节能项目情况审计。某钢公司环境绩效审计指标的权重设置如下。根据指标的设计以及调查了解的情况,对一级目标的权重做出以下确定:环境管理20%、环境绩效40%、节能25%、项目环境15%。具体指标体系和权重如表1所示。

2.2.3审计方法

本文采取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审计方法;第二种是审计调查方法;第三种是专业技术方法。

2.2.4审计结果

最终结果如下文所示。

(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得分12.5分,在本部分评价指标及格线以上。总体上看,某钢公司的确建立了相关管理部门,但是,存在高层重视程度不够、重大工程项目进度缓慢、落后产能的淘汰率不高等问题。

(2)环境绩效指标:某钢公司得分33分,得分率高达82.5%。证明公司的环境绩效工作完成的比较理想。但是,一些分项目标还存在诸多问题。如2009年某钢公司吨钢二氧化硫、吨钢化学需氧量(COD)分别为4.73千克、0.11千克,高于相关领域的政府标准。

(3)节能绩效指标:这部分公司得分15分,恰好达到及格线。审计调查中发现,按年度对用水量、初级能耗情况以及固废量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显示,这三个指标都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2009年,公司部分项目导致大量能源消耗,同时出现废弃物排放污染环境的情况,但是这些项目却没有实现利润增长,导致公司亏损3亿元。

(4)项目环境指标评价。某钢公司得9分,也恰好达到及格线。在调查中发现,公司在没有拿到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开始重大项目的施工,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3审计建议

2.3.1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建议某钢公司调整战略目标,着眼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基于这样的战略目标,同时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市场供需情况和公司产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未来发展规划。

2.3.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规定

建议某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将之细化至每个部门。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认真学习国环保相关政策规定;二是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三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2.3.3积极建设环境治理项目

首先争取最大限度的环保专项资金,从而使某钢公司技术改造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进而顺利进行。然后,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要提取一定比例的环保专项资金,建议环保专项资金的提取比例逐年加大。最后,节能减排工程要如期完成,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工程的节能减排效益。

2.3.4加大新技术的研发

高新技术科技对公司发展必不可少,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换代,建议某钢公司在以下两个方面认真完成:一是保持与先进钢铁企业的联系,多进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与科研部门通力合作,为某钢公司中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刘燕华.应对国际二氧化碳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J].得力学报,2008(07).

篇6

关键词 经济增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 X196;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3-0173-04

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获得迅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2006年11月的《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显示在过去15年中,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1%,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强度高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20%。另外更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的耗能,是美国的4倍多,是日本的10倍多。我国单位产值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弃物排放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倍,污染总量增长率也是总产量增长率的数倍。从2007年第1季度国内工业运行情况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煤炭等6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频频遭遇“电荒”、“油荒”、“地荒”,充分说明这种建立在资源驱动之下的高增长最终难以为继。经济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环境、生态成本,使得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生存环境压力。因此,我国必须全面转变旧的经济增长模式,走节约型、循环型的发展道路,在一些重点行业(如电力、钢铁、煤炭等行业)搞好能源资源节约和“三废”综合利用,最终达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目标。

1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就是把上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变为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生产要素),使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实现环状式的有机组合,变成几乎无废料的生产。这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2007年4月2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同意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定要“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总之,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2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实证

2.1 电力行业

电力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从总量看,电力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新增装机1亿kW,总容量超过6亿kW,其中火力发电占77.8%;完成发电量增长13.5%,其中火电增长15.3%。随着电力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其自身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发电用原煤超过12亿t,是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排放的SO2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4%。从效率看,我国火电机组的总体能耗明显偏高。2006年,我国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366g/kW.h,较国际先进水平高60 g/kW.h左右。据最新统计,日本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299 g/kW.h,韩国为300 g/kW.h,意大利为303 g/kW.h。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日本的煤耗水平,2006年可以节约原煤2.2亿 t。

韩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解析 2008年 第3期在电力生产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在产电和输送过程中,提高能源的转换率或输送率。鼓励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用高效节能、节水机组,鼓励发展大型发电供热机组;对燃油电厂实施燃煤、水煤浆及天然气代油技术改造,并减少助燃用油和点火用油。同时,加强火电厂污染物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可建设包括电厂在内的生态工业园区,利用上游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为下游合金铸件、集中供热和建材等行业提供原材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如对粉煤灰进行综合利用,可利用其化学成份和粘土相似的特性,部分替代粘土或直接作为生产水泥的辅料;还可制作成具有抗压、隔热、隔音、防水、能浮出水面等性能的泡沫玻璃。同时,还可有效利用燃煤电厂生产的SO2来生产脱硫石膏,用脱硫石膏生产石膏板、石膏砌块等建筑材料。如河北西柏坡电厂,安装并运行脱硫设备,用发电产生的粉煤灰、脱硫产生的石膏生产建材,把附近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电力生产, 既综合利用了废弃物,又实现了废渣、废水的“零排放”[1]。

2.2 钢铁行业

钢铁工业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我国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15%,排放的废水和废气约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4%,固体废弃物约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6%。在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中,烧结与高炉工序即炼铁系统对钢铁企业的整体能耗和粉尘、SO2、CO2等污染物的排放影响最大,约占50%以上[2,3],这两个工序中产生的二次能源与二次资源(尘、泥、渣)和污染,远高于其它工序。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可采取淘汰小高炉和小烧结机,使用大型化和高效化的设备、采用高效的节能工艺来加大对高炉渣显热等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技术的创新力度,研究开发前沿技术。如济钢立足国情和企业自身实际,不断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以“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转化、代谢物高效再生”为核心的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对工业用水、冶金炉渣、烟尘、粉尘等实施“资源化治理、分布式治理、系统化治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先后建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干法熄焦发电、高炉TRT发电、炼钢和烧结机余热发电等项目。同时,济钢还充分发挥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的优势,向社会延伸循环经济的链条。建成了7200 t/d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回收处理社区生活污水用于生产生产和绿化,建成了4600 t/d生产污水处理设施,回收处理生产工序污水再循环利用;在烧结工序配加济南裕兴化工厂铬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已形成年消化铬渣20万吨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4]。

3 对策与建议

3.1 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价值

我们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粗放的、不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现在我们须走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原因是:① 资源条件的约束,即被持续大量耗费的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市场价格若能真实地反映其市场价值,则该物品越来越昂贵,市场要求企业须寻找可替代的原料、可以循环的增长模式,否则企业难以生存。②社会条件的约束,即社会要求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要求企业善待员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③企业制度的约束,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性企业,莫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企业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当资源成本大大增加的时候,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就会丧失竞争力。相反,如果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投入最小、收效最大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就很难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行业、企业并不缺少循环经济的技术,如把煤矸石做成砖的技术、用瓦斯发电的技术等,而是缺少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环境和内在动力。就机制而言,主要是价格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换言之,粗放经营、不循环是有利可图的。就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而言,现有的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很难使环境污染的成本内部化,即企业会很方便地把本来应该由自己承担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化为社会的负担。显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仅仅停留在号召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让企业对资源价格和污染环境的成本有灵敏反应,以制度的力量迫使经济增长模式从不能循环转变为能循环以至更高层次的循环。

因此,应加快资源价格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土地等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3.2 大力促进技术创新,以科技支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若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价值,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也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方向。通常而言,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例如,当土地资源丰富甚至土地所有权也没有明确的时候,人们会选择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而一旦土地资源稀缺,人们则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又如,18 世纪以后的西欧,技术发展的方向是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因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今天,当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时候,技术创新的方向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以及创造出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于是,一方面旨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节约资源的技术得到重视,另一方面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又催生了一系列可替代、可循环的资源能源。这种情况下,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就水到渠成了。

这就需要政府科技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展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创新,使技术进步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倡集成创新。

山东省科技厅首先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2006年拿出1000万元,2007年拿出2000万元,设立了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专项资金,以节能减排为中心,以有效解决山东省土壤修复、生态恢复、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以及温室气体、消耗臭氧层物质等的减排技术问题为目的,进行技术集成与攻关;加快绿色城镇建设科技示范和污染物减排科技示范,着力解决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3.3 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运作模式循环经济实际上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体现和延伸,它与基本经济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发展循环经济,也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也要顺应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则。如果出现了不经济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进行引导和协调,必要时应推出优惠政策或进行适当补贴。例如,如果为了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或进行废物再利用的需要而损害了个别企业的利益,政府应该担负起维护这些企业利益的职责,解决的方式有几种:一是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激励性政策对企业提供支持;二是政府对企业直接提供补贴;三是让价格准确地反映市场的价值,通过市场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5]。

3.4 完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

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同时借助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优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各节点之间的连接,使各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降低运行成本,理顺运行机制,实现循环经济的动态稳定和长效发展。

首先,制定和完善具体的激励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政府可适当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并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引导企业推进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公众尽可能使用再生物品,少用原生物料。同时,要培育和奖励循环经济型企业,将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内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其次,完善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国家财政支出应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建议增收特别消费税,对不利环保的能源和一次性用品等征收特别消费税。

第三,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政府应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渠道,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此促进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或者谁损害谁付费,将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二是有利于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共同发展的原则;满足需要与现实可行相结合的原则。

3.5 深化认识,彻底转变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领导能力,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上去考虑,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是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的推进措施。

二是深化领导干部及社会各界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彻底转变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

三是树立和推广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正面典型,营造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的舆论环境。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努力倡导节约型消费和“绿色消费”,树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3.6 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和园区生态化改造,实现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一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污染物严重超标企业和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建立完善可行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

二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要求,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通过优化整合,促进污染项目集中布点、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全面加强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要按照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机联系,逐步实现上、中、下游物质与能量逐级传递,资源循环利用。

3.7 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制定循环经济法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出台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的法律制度和责任。

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专门性的环境法律,对资源的节约、回收、再用、再生利用做出进一步的规定。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开展,有必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由政府制定一些条例,并在条例的指导下,制定或完善有关的部门行政规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曾培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 2007, (1):4~7. [Zeng Peiyan. Quicken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Make Effort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2007, (1):4~7. ]

[2]张寿荣.炼铁系统节能―我国钢铁工业21世纪技术进步的重点[J].钢铁,2005,40(5):1~4.[Zhang Shourong. Systematic Energy Saving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J]. Iron and Steel, 2005, 40(5): 1~4.]

[3]王维兴.中国炼铁技术进展[J].钢铁,2003,38(5).[Wang Wei-xing. Technical Progress in Chinese Ironmaking[J]. Iron and Steel, 2003, 38(5).]

[4]张炳勋,梁丽萍.济钢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钢铁业,2007.(10): 20~21.[Zhang Bingxun, Liang Liping,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n Jigang [J]. China Steel. 2007. (10): 20~21.]

[5]孙建民.节能减排政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N].中国财经报,2007-12-28. [Sun Jianmin, Influence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on Enterprise Finance[N].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y News. 2007-12-28.]

Circular Economy and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HAN Ju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003,China)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出口贸易;贸易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081-02

引言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从本质上讲,就是提高生产和流通各种的能效,使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CO2)新型经济形式。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后,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热议的话题[1]。

发达国家近年纷纷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采用碳标识、低碳品认证、碳关税和碳市场、国际标准等手段、开始了低碳经济国家竞争战,行业向低碳转方式、调结构已成趋势[2]。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工厂,同时是世界上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从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大多为低端产品。这就意味着我们通过国际贸易为我们的出口对象转移了大量的CO2排放量[3]。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以低碳为由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纷纷出现。作为贸易顺差国,我们遭受的以低碳为由的绿色壁垒也越来越多[4]。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认清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理清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并提出调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现状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念提出后,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是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我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且结构落后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多年来承接了大量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大部分高碳排放产业。我国承接的加工贸易大多为建材、塑料制品、化工、机电、钢铁等传统高碳产业,在加工中仍然以典型的简单加工或组装为主,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贸易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高碳化加工贸易消耗了我国大量的资源。因而,带来的结果就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得越快,随之而产生的碳排放量也越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伤害。因此,加工贸易的比重过大及其产业结构的落后,带来了巨大的碳排放,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污染排放大国之一。

(二)出口产品附加值偏低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长期体现为劳动力的廉价,我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出口产品以粗浅加工的工业制成品为主,这类产品的出口优势主要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产品附加值较低。粗浅加工的产业对技术的要求较低,生产的效率低,能源消耗量大。而且我国出口规模主要是由这些粗浅加工产品的数量来带动的,因而出口量越大,对于能源的消耗越多。这种发展的趋势与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思想严重相悖。这种现象若得不得改善,则我国产业结构很难得到调整,很难实现真正的低碳经济。

(三)出口商品资源消耗性过大

从商品结构上看,在我国出口商品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产业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这些产业主要包括一般低端机械设备、原料制成品、化学产品、高耗能金属制成品及矿物燃料等。这些产业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汇总都存在着耗能量高,污染性强的特点,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加大的影响,使得我国承受了较高的碳排放成本。

从能源消耗结构上看,近年来尽管我国的能源结构有了一定的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大多数一次能源生产仍是高污染性的煤炭。同时,我国资源和能源的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一直较大,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单位GDP的碳强度迟迟无法降低。这种出口模式显然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长此以往我国资源消耗会越来越大,国内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出口贸易在低碳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但同时也给我国转变出口贸易结构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低端产品的出口成本日益增加、高碳排放的产品是国际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减少,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抬头严重。这些都对传统出口产业提出来严峻的考验。传统出口产业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粗放型模式发展,必然最终遭到市场的淘汰。因而,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传统出口产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转变出口商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并最终转变产业结构。

(一)低端产品出口成本的增加

一直以来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出口商品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一优势显然已经不存在了。国内以及国际上的一系列低碳措施都提高了我国的出口成本,例如,我国的节能减排措施提高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

篇8

1我国节能减排现状

我国的节能减排情况并不乐观,一些情况是客观因素导致的,还有一部分是主观因素导致,本节从主客观方面讨论我国的节能减排现状,了解需解决的问题所在,以便能够有的放矢,从根本解决问题。

1.1人口基数大,节能意识淡薄

我国为地大物博的大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相对而言人口整体素质偏低,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还没有形成整体意识,人口增长过快,给环境带来压力,资源无法合理利用更加无法合理分配,导致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矛盾不断加剧,难以协调。

1.2资源过量开采,出现短缺

庞大的人口压力带来的是资源的大量需求,紧跟随即是大量的开采,但开采的资源并未得到合理的运用,造成很大的浪费。经济的迅猛发展也需要大面积的开采所需资源,资源的利用率却并没有跟随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改善,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资源短缺,人均资源水平很低。

1.3生产、消费不合理,造成自然资源浪费

我国自建立之后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展,自然资源面临较大的危机。一方面,城市发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耕地的减少,绿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草地资源日见稀少,生物存在的场所和范围正在缩小。另一方面城市内的环境污染严重,白色垃圾增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污水排放严重,工业化带来的工业垃圾增多。这些污染为围绕在我们周围,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危害,对环境也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工厂的生产都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1.4我国经济发展落后,较低的利用率使得浪费严重

我国为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放弃一些资源的保护,环境的保护,也使得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例如之前我国为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而允许外国在我国进行相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生产等。但相比较外国先进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未步入低投入、高产出的行列,资源的利用率依然较低,高消耗使得资源使用较多,低产出使得投入与产出未能形成正比。之前我国一直在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唯有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提倡全国人民加入节能减排的大军,才能够使得节能减排产生较大的效果。

2节能减排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坚持的基本国策,要实现这一国策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节能减排。生态文明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息息相关,只有资源可持续发展,人人对环境保护有极强的意识,循环经济深入人心,才能够将高校学生培养成为以后建设国家、发展国家的人才,如果人人对于自己周围的环境都视若无睹,如何谈及以后的为祖国做贡献?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节能减排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新理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社会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倡导社会和谐昌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高校地理教学倡导节能减排理念的困境

我国高校经过长时间改革实践之后,在节能减排领域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仍然有一些突出问题存在于教学中,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当严重。本节就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进行浅显的讨论。

3.1教学理念落后

地理教学是一门常规学科,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已经逐渐接触地理,甚至一些学生接触的更早。现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接触的是更为专业的地理教学。但是高校教师对于地里中的环保意识淡薄,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难以将课本知识与节能减排相连接,一些教师进行的是理论研究,偏重于更专业的学术研究,对于学生教学方面也是依照自己的研究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完全忽略节能减排的意识。

3.2教学方法缺少互动

目前高校开设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依然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的教学模式,一些高校开设的地理课程是以“大课”的形式开展的,这使得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甚少,甚至课上根本没有互动的形式,教师在谈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方面也根本没有机会让学生参与,只是照搬照念课本内容,学生学习知识固化,环保意识较少,没有节能减排概念。高校教师因为科研的压力,平时在校时间较少,对于学生的了解更是知识甚少,课下进行节能减排的追踪更是变为不可能。

3.3教学内容陈旧

节能减排的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当跟着当前的形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时刻将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识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去深入体会。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教师,教学内容依然存在滞后现象,无法跟进最前沿知识,使得学生对于节能减排知识的掌握不够快速、迅捷。

4渗透地理教学中节能减排教育的方法建议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际世界的共识,高校在此方面也应当加强教育。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同样应当进行节能减排的教育知识渗透,使学生全面了解节能减排,并将节能减排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具有节能减排意识。

4.1在自然地理教学中重视环境资源教育

高校自然地理教学内容广泛,但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重视自然界的自然资源。但不能顾此失彼,而忽视了环境资源。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的森林、草原、水、动植物等等,他们都是我们需要保护的环境资源。节能减排可以有效的保护我们的大气、水质,减少人为原因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和浪费,使森林、森林植被净化环境的能力得到增强,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整个生存环境处于良性循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大气环境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至使全球气温出现变暖的趋势。极地冰川因此而融化。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严峻的问题:(1)冰川的融化削弱了它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2)减少了陆地的淡水资源,同时又使海平面升高.这两个后果都对人类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在水文学和气候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如何抵消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和净化空气的科学方法,要向学生灌输珍惜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思想,寻找新的,更便捷的淡水替代水源。将节能减排知识与专业知识一并学习,可以使两者水乳相溶,浑然天成,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节能减排意识。

4.2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当前时代,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世界范围的重度污染、环境污染不胜重负“,三废”治理迫在眉睫。臭氧层破坏,酸雾酸雨等现象频频发生,所以在人文地理各科教学中,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节能减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口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我国更是一个十分急需解决的问题。人口膨胀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常提及的住房紧张,福利下降的显性问题,更加重要的随之而来的粮食危机,生存空间急剧缩小,资源的短缺等等一系列的隐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确实更为严重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烟尘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大地、海洋和空气,作为当代大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爱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同时影响自己周围人。作为地理教学工作者在经济地理和城市规划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环保知识和环保科研的教育,使学生将来无论从事经济建设,城市规划,还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节能减排,把治理和保护环境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共同创造一个清新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3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节能减排教育

节能减排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当走入实践、走入自然中,老师应把视野放之更为广阔课堂外、天地中。在进行地理实践教学中,融入节能减排知识,让学生实践感受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水质污染带来的严重影响。之后由学生自行提出改善方法,并依据自己理想的改善方法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老师还可以利用现阶段盛行的各种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实际发生的案例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播放或者讲解,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各种资源浪费等情况,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在激烈的讨论中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作为地理组的活动实践,学生可以在不断的宣讲过程中,增加自身的节能减排知识,加深对节能减排的深刻理解。

5结语

篇9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正处于全球有史以来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居民对住宅面积、住宅环境、舒适度等条件要求的逐步提高,建筑能耗和排放将持续上升,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能耗和排放的主要增长点。由此可见,推进住宅产业化有其现实的研究意义和发展空间。

1、推进住宅产业化是促进住宅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所谓住宅产业化,即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简称,就是让住宅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以住宅成品为最终产品,做到开发规模化、配套化,设计的多样化、标准化,施工的机械化、装配化,住宅部品的通用化、系列化,以及住宅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来建造、使用和管理住宅的生产建设管理活动。住宅产业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品质,减少消耗;提高效率,减少投入。其根本标志是标准化、工业化和专业化,标准化是前提,工业化是根本,专业化是途径。其特征表现:生产方式上表现为从现场到工厂、手工作业到机械安装、单件生产到技术集成;生产状态上表现为无序到有序、离散到集约、个体生产到社会化协作。住宅产业化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快推进住宅建设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筑、转变城镇化建设模式、全面提升建筑品质的有效途径。

2、住宅产业化面临四大机遇

一是劳动力成本提高助推住宅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高。从2012年起,劳动力供给开始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引发劳动力价格的持续高涨,同时要助力大型住宅产业集团的形成和壮大,从而大大促进住宅工厂化生产,以大幅度降低劳动力成本。

二是建筑节能减排要求日益严格。当前,国家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要求日益严格。中央作出承诺,每年PM2.5及PM10递减10%。减少空气污染的长期战略目标以及住宅建设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环保,都要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化施工,即走住宅产业化发展之路来实现。

三是国家加强住宅和建筑质量管理。我国正面临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也是从数量扩张转向对质量严格要求的阶段。随着对住宅质量要求的日益严格,特别是“百年建筑”目标的提出,也要求我们走住宅产业化道路,实现部件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保证建筑质量。

四是新型建材催生住宅产业化。越来越多的新型建材包括复合材料、绿色建材的出现,使一些以前无法实现的结构得以轻而易举地实施,为建设低碳节能、抗震性强、长寿命的住宅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住宅产业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

3、住宅产业化发展问题

3.1、住宅产业化与绿色建筑结合不够紧密

绿色建筑发展了10年,今年将达到新增1.5亿平方米绿色建筑的目标,相当于住宅总量的10%左右。住宅产业化比绿色建筑发展更早,已有16年的发展历程,去年却仅占住宅总量的1%。当前,应该将住宅产业化纳入到绿色建筑的优惠政策体系中去,享受同等优惠。要通过住宅产业化这个捷径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

3.2、消费者对产业化住宅持怀疑态度

就目前的情况,我国还没有大力的推广产业化住宅,其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建造模式和经营的方法,因此住宅产业化还没有完全的进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所以对于对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很多的消费者不是很清楚,不了解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果,也没有切身的体会到产业化住宅所带来的好处。所以对此是处于一个比较怀疑的态度,从而阻碍了住宅产业的发展。

3.3、政府的推广力度不够

政府在制定土地、财税、金融、技术等相关政策上的失职。就目前的情况,我国在土地、财税、金融、技术等方面还没有比较完善的优惠政策,所以使得很多的开发商不全心的投入于住宅产业中,阻碍了住宅产业化的推广。但是相关的实践证明,住宅产业化能够大力推进主要还是适当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支持才能够使其得到保障,进一步的推广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是市场需求的载体,只有让消费者真正地认识到产业化住宅的优势所在,才能保证住宅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升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的信心是与政府的宣传力度息息相关的。

3.4、住宅开发量分散

目前国内住宅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开发量却非常分散,整个住宅产业集中度不够,缺乏整合。企业规模较大,才有雄厚的实力进行相关的科研,容易和相关供应商达成合作,进而使企业的标准成为供应商的行业标准,并带动整个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万科虽然表示要在2014年全面实现住宅产业化,但对于庞大的市场还是缺乏只手遮天的能力,有人称万科是“打算以一己之力,凭空打造一条产业链”。

3.5、关键技术创新不足

推进住宅产业化离不开部品、部件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其核心问题是部件生产的规格和质量标准,现场装配、组合的技术和规范。目前,少数领先企业在此方面作出了成绩,但总体上推进力度仍不足。住宅关键技术的创新,依靠一家企业很难做到,必须要联合起来,成果共享,共同向市场推广。

4、加快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4.1、鼓励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链形成,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拓展建筑产业链,带动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符合“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工业化成套技术与建筑体系在我国的研发、生产、应用,逐步提高我国建筑工业的标准化、工业化水平,促进建筑建设方式的转变。

4.2、提升住宅品质方面

一是是智慧,要让我们建造的建筑跟上信息化时代、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的步伐,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个细胞。二是长寿,即延长建筑的寿命,现在我们城市里高层住宅越来越多,许多项目的容积率已经接近了极限,未来不可能再通过市场的力量进行改造了。因此应当倡导提高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包括主动采用高于现行规范规定的荷载取值,采取高于规范规定的抗震构造措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等,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四是适老,就是要适应老年人的居住要求,包括室内外无障碍设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套等。去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老龄化率达到14.9%,预计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因此,我们的住宅建设必须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到来的形势。

4.3、制订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经济激励政策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收费、土地等经济调控手段,鼓励和扶持技术研发、部品生产、住宅开发等大型企业集团,激发市场主体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推进工业化装配式住宅、全装修成品房的经济鼓励政策。加快项目建设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装配式住宅、全装修成品发展的市场环境。

4.4、培养消费者产业化住宅的消费理念

市场需求的载体是消费者,但目前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其表面意思上,更加关心的只是地段、房型、环境等问题,并不十分在意住宅的整体使用性能,而对于工业化住宅运用新技术所带来的实际好处缺乏亲身体会。并且,相对于传统住宅,产业化住宅的成本较高,这也是不利于产业化住宅推广的原因。所以除了制定以上相关金融优慧政策之外,政府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房屋建筑设计知识、产业化住宅新技术新材料以及产业化住宅的优势等普及到广大消费者中来,从而积极推动产业化住宅的消费。同时,针对我国住宅产业化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政府应积极开展相应的预测和调查工作,如:对住宅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对我国住宅市场现状的调查评价、对住宅需求额的预测、对住宅建设技术的评价和预测等。

4.6、建立绿色建材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监管

应尽快建立、改革、完善适应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发展需要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绿色建筑产品、技术认证体系。严把市场准入关。鼓励支持应用绿色建筑部品认证的产品进入住宅建设中,逐步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在政府组织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中率先推行。限制淘汰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落后技术和产品。加强全过程监管职责,建立全过程监管、考核、奖惩的有效机制,加大监管和执法的力度。

结束语

面向21世纪,各国都在展望住宅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中国住宅产业逐渐的从传统、落后的粗放型生产加工方式向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走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提高中国住宅的建设水平,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新.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

篇10

论文摘要:以静乐天柱山化工厂焦化厂的职工居住小区为例,介绍了采用水源热泵和余热换热器回收技术,回收利用冷却循环水和循环氨水废热资源为民用建筑集中热源和部分生活热水,替代传统的锅炉房供热方式,从而可大量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能源资源问题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于2006年1月1日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随后,财政部、建设部于2006年9月25日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专项资金支持的六项重点领域中,有四项都依靠水源热泵技术。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生活的提升,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及相应的空调系统应运而生,从各种循环利用的水源中提取能量,以解决建筑物供冷供热的水源热泵技术,将成为城市供冷供暖的理想选择。近几年,建筑市场发展迅猛,一大批建筑都在向“绿色”靠拢。地源热泵技术仍然是政府热,市场冷。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山西天柱山化工厂焦化厂的职工居住小区余热利用项目。

由于生产工艺要求,焦化厂设有冷却塔两台,需600耐/h的冷却水常年四季不间断运行,冷却水进塔温度37℃~38℃,降至30℃左右返回系统。另有500衬/h左右的循环氨水,出水温度70℃左右(冬季不低于65℃,夏季高于75℃以上),水质呈弱碱性,含微量氨和焦油,可按照10℃温降回收。

焦化厂循环水和循环氨水每天24 h不间断运行,每时每刻向外排放大量余热资源。

项目:公司拟在焦化厂近期距离厂址2 km的汾河边投资房地产项目,主要供天柱山化工有限公司职工居住,住宅小区由住宅楼、商铺、地下汽车库等组成,采暖总建筑面积为15.60万澎。原设计为采暖热源来自城市集中供热管,经小区内设置的热交换站制取40℃~50℃低温水供各建筑物采暖系统使用。

根据天柱山住宅小区的生活所需热水及所需热负荷,设计方案热源利用山西天柱山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工艺循环氨水余热资源经换热后供给,热水供水温度60℃。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以上相关资料建议采用水源热泵和余热回收换热器技术,回收冷却水和氨水的预热资源,提供建筑采暖及生活热源所需。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是一项很好的节能、减排、环保措施,大力开展能源节约与资源循环利用是企业降低成本、节能减排、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热泵是一种热能置换装置,输人少量的电能将低品位置换成高品位热能,提供采暖所需热能。

采用热泵型节能减排产品可获政府补助(详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8]10号文件)。故若采用水源热泵机组加余热回收系统既利用废热、环保节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及节约大量运行费用,还可有效的降低初投资。

2、总体设计思路

该项目主要以提取利用冷却水和循环氨水的废热资源,加水源热泵主机二次提热为建筑提供集中热源和部分生活热水。

住宅小区的供热需求及生活热水由剩余循环氨水及水源热泵机组(由冷却水作为低温热源)提供。水源热泵机房系统设计以“必须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机房内设备充分考虑其互换性和备用性”为设计宗旨,以“环保节能、营造舒适环境”为主导设计思想,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要求为设计依据对该工程进行设计。

确定建筑物的热负荷:1)循环氨水经板式换热器换热后为天柱山住宅小区提供所需的生活热水负荷,供水温度为60℃。2)剩余循环氨水经板式换热器换热为新建住宅提供一部分50℃热水可满足地暖的制热需求。3)在机房设计中重点考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和降低运行成本,结合建筑物不同功能分区的负荷情况,考虑全年的部分负荷运行情况,通过测量机房室内侧回水温度来开启或停止冷冻水泵,对系统进行流量调节来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空调机组运行台数与楼内冷热负荷相协调匹配。空调主机的运行与水泵相互协调匹配,这样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

3、工程总负荷计算及主机的确定

计算该工程总的热负荷,以建筑物总的热负荷为基础,作为选用热泵主机的依据:1)生活热水部分:循环氨水冬季按65℃设计,经板式换热器换出60℃的热水提供系统所需的生活热水;板式换热器1热源侧进出水温为65℃ /60℃,所需的循环氨水量为:1 417 /1.163 /( 65-60) = 243耐/1i;本工程现有的循环氨水可满足天柱山住宅小区设计小时耗热量设计需求。由机房接出生活热水外管网管道主管径为DN100o 2)采暖负荷部分:板式换热器2热源侧进出水温为60℃/55℃,低温热源侧进出水温为50℃/40℃;生活热水暂按200时/h考虑;可为住宅部分提供的采暖负荷为:200 x 1 .163 x (60-55) =1 163 kW。以上负荷可为天柱山住宅小区高层住宅、商业建筑、综合楼建筑及地下车库提供冬季所需采暖热负荷。3)水源热泵主机需提供的制热负荷5 109. 4kW。据建筑物的总热负荷,选用地源热泵空调主机,其主机的制冷量、制热量和耗电量为适合该水源工况下的参数(见表1)。

4、可行性分析

采用水源热泵和余热换热器回收技术,回收利用冷却循环水和循环氨水废热资源,为民用建筑集中热源和部分生活热水,替代传统的锅炉房供热方式,从而可大量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水源热泵空调技术就是利用少量电能为代价,吸收工业废水这一低品位热源的热量变成高品位的热能为末端用户供暖,一般COP值不小于4。真正达到降低运行费用、变废为宝零污染的效果。

此方案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原则,可获得国家提供的专项关于节能减排项目的补助资金。

本项技术目前的水准为国际领先。这种系统为国家推广项目,并有很多成功的推广经验,该系统节能降耗、高效减排,是适合城市发展的新型能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