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案例及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1

小篮球是小学五年级基本教材中小球类的选用内容之一,水平三阶段学生在运动能力、体能等方面较水平二阶段有明显进步。移动是篮球运动的重要基本技术,因此,在《小篮球》教学中,不仅要从动作技能上进行较为全面的教学,本节课更是注重学生移动、反应方面的练习。

【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造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以小组共同任务,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荣誉为动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分担,共同提高,为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搭建平台。本课让学生通过小组性质的合作参与学习、讨论与锻炼。通过运球技能的相互学习与帮助,采用小篮球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激活思维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

二、案例介绍

【学习内容】

小学五年级(水平三)《小篮球》。

【学习目标】

1.基本掌握在跑动下向前运球的技术。

2.发展身体的灵敏、协调等体能。

3.在活动中能与同伴互相协助,互相配合,敢于正确面对比赛的输赢。

【活动过程】

组织:对比学情把学生分成7组,挑选具有基础篮球水平的同学为小组长。以小组为一路纵队呈“马蹄形”分布在老师周围。

(设计意图:“马蹄形”的分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小组的监督和指导。)

活动前热身活动――球操。

1.蛇形跑:学生跟随老师热身。

2.引导学生做球操:左右伸展拨球练习,双手持球双足跳。

教法:

1.老师示范运球前行,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说老师球运得怎样。

2.请几个学生试试快速运球前行。

3.学生分小组自由练习。小组长协助管理指导:

①小组先讨论快速运球前行的方法,再练习,再讨论好的方法,再接着练习。

②老师适当帮助讲解,巡视指导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留给学生足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体能力,共同提高。)

4.趣味游戏比赛:蛇形运球跑接力赛。

①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②每次游戏前让各小组讨论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竞争提供刺激,合作提供能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更促进运球技能的熟练掌握。)

5.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对合作小组进行整体评价。

【分析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身体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乐趣和全面和谐发展。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看一看,试一试,练一练,帮一帮,评一评”。

1.重视学习自主性。

教学中,我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多的是以学生为本,我从旁加以正确辅导,教师担当的是“顾问”“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练习,互相帮助,学习气氛很轻松。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活跃,思考特别积极。一会儿讨论,一会儿练习,然后再讨论好的方法,再接着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运球前行的技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2.重视练赛结合。

“有练有赛,先练后赛”,这是体育教学中的原则。教学中我设计了蛇形运球跑接力游戏,每次游戏前都先让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取得最快速度。面对比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去实践,并且能够找到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运球快速前行的技术。在趣味游戏性比赛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被凸显得一览无遗。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这样就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3.注重多维评价。

篇2

体育课程是传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教育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体育教学的逐步科学化,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课堂中孕育而生。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设立主题和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与思考,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与主动参与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2.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课程中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以个人或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性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教师在授课前要积极准备素材与教学内容。教师举例高抬腿跑、车轮跑、小步跑、上坡跑、下坡跑等一些专门性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分析与判断,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实效。

2.2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为基础,通过实践,尝试解决新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3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性

探究式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新的运动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必须有自身的体验,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增强自信心、进取心与运动毅力,对自己更有信心。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体会到探索创新的甘甜。

2.4探究式学习的创新性

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在体育教学中主张创新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领驭新知识是非常有利的,要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常言道:熟能生巧,其“巧”就带有创新的成分,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当学生对乒乓球达到酷爱与痴迷的境界时,此时他们不仅想用自己所学的基本技能进行实践,在人们面前展示,还希望有乒乓球专业运动员打球的风采,更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技能水平与身体素质状况,可灵活运用异质分组、分层次的方法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环节

实施探究式教学法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环节,要适时地找准引入探究的时机,问题的难度适当,并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一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探究的问题适度叠加,环环相扣,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让每个参与学习的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互动、尝试和体验成功,并逐渐产生对体育学习的“恋感”,上完一节课就有想上下一节课的渴望,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锻炼身体。

3.1探究的准备

探究的准备阶段,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兴趣设计逻辑性较强的问题进行,探究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思维水平,并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一致。比如:如何才能跑的更快?在这个问题后面还跟着“问题串”,即决定跑速的因素是什么?你的步频和步幅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问题吗?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自己主要的问题是步频还是步幅?发展步频与步幅可分别用什么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合理地进行练习?问题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3.2探究的过程

探究学习过程应清晰流畅,要从问题出发,通过学生们的探究学习,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基本程序是:第一步,选择和确定探究的问题;第二步,搜集与处理得到的信息;第三步,得出答案或者结论;第四步,交流与表达。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想象青蛙是怎样跳的,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玩具青蛙的跳跃方法,加上及时的引导与学生的模仿,能够比较快地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案例所反映的现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小组的分析与思考,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分析、思考,提高学生对技战术学习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与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3.3探究的讨论

探究的讨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形成了个人、学习小组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观点的异同,进行讨论总结。在这个期间,体育教师要把握整个讨论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的探究要有收有放,探究学习与运动技能教学紧密结合。

3.4探究的实践

在经过教学案例的讨论之后,体育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去模拟案例教学进行实践。同时应根据案例讨论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入到学生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体育课堂营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3.5总结评价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给予比较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不同意见与新观点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要及时地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善于发现新问题,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解除疑惑。评价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评价语言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语言应简洁明了。另外,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耳目一新,并富于幽默感,教师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评价,能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法,是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对于推进体育课程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有益的,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这一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能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4.2建议

4.2.1采用探究学习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要精选,教师要加强对学习的引导,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度”。

4.2.2探究学习的问题必须是值得探究的“真问题”乃至“问题串”,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知。为此,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教法,要读懂学生,去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

4.2.3探究式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有益补充,教师要选取趣味性较强的一些案例,在运用时,必须精心设计,讲求实效,不能把它庸俗化,形式化。

篇3

【关键词】“三三一”;教学理念;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4-0041-02

一、“三三一”教学理念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的教育”是青岛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理念。“十二五”期间,我校围绕教学模式的变革,积极在课堂实践中寻求突破,基于教育发展的需要、儿童认知的需要、课堂教学的需要和适性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三三一”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长期的实践中,选择以课堂为突破点,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出了“三三一”适性教学的构想,设立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优化“三点一线的教学过程”,选择“三学归一的教学方法”。“三三一”并不是一种模式,而是适性课堂理念的中位落点和一个有力抓手,它承载着适切教育理念的几个核心词:因材施教、分层发展、个性涵养。

为了稳步和有序地推进“三三一”,基于构想,在各个学科中进行尝试和研究,教师立足目标、关注集备、立体研磨,科研带动教研,提炼了各学科的“三三一”适性教学指导纲要。使“三三一”从理念的提出到各层面的论证,从达成共识到课堂的实践,形成一个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体育学科的“三三一”教学,是用“自主、合作、探究”三学归一的教学方式,完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主体能动”三点一线的教学过程,实现“知识、体能、 情感道德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三个目标,互相渗透、不可割裂,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最终指向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过程。最终的目标,直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体育教学案例

要使学生得到发展,一定少不了评价。本学期,我校架构了“榉树下的成长”一体化评价,以积赞卡为切入点,贯穿学生在校的各个方面。学生在校表现优异的时候均可获得积赞卡,这既是对学生正向行为的肯定,也可以为班级争得荣誉,班级获得一定数量的积赞卡,可以到学校换取有趣的课程和活动,所以学生对积赞卡比较珍视。由于各种原因,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运动能力。体育教师应该想办法调动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孩子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在课堂上,运用适切教育的理念,适当地使用评价方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本节课所学的是两人合作跳绳,能掌握一两种两人合作跳绳的方法;

(2)体能目标:发展学生的上肢耐力、下肢力量和心肺耐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有好的付出会得到友好的回报,做到100%参与到活动中,听从老师的指挥,安全地进行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手势评价同伴。

2. 教学过程

(1)在科学热身阶段,采用SPARK热身游戏――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学生跟随音乐把教师“看见”的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移动方式做出来,达到科学热身的目的,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2)在技能学练环节,首先让同学们自主体验两人合作跳绳,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技能,在整个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做示范,或者挑选合作较好的学生在全班展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集体指导、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并注重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引导学生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手势进行相互评价。

(3)体能练习环节,采用体能循环练习的方式,将全班平均分成4个小组,体能练习任务单的形式摆放在场地上:平板支撑、立卧撑跳、高抬腿、收腹跳,这个环节把学习的自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4)放松练习,学生跟随瑜伽音乐做放松身心练习,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教学片段】

这节体育课技能学练环节主要学习两人合作循环一进一出跳绳,这项技能并不是很容易掌握的,所以笔者选了一个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跟教师一组,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笔者为学生布置了“挑战任务”――两人循环一进一出连续5次不失误,完成任务的小组会得到老师的奖励。布置完任务,同学们就迅速地两人一组分散在场地内进行练习,教师在场地内来回巡视。跳绳技能比较好的两人小组,很快就完成了任务。笔者再给他们布置更难的任务:能否连续跳10次?连续跳20次?不空拍最多跳多少次?这些运动能力强的小组一直不断地挑战难度更大的任务。笔者注意到运动能力非常差、平时上课也不认真的一位男生,跟他合作的男生平时上课也不认真,但是运动能力还行,能够完成两人共同摇绳一进一出的练习。运动能力差的这位男生一个也不能够完成,并且练习也不认真。笔者心想,只要他这节课能够活动就行,不要求他能学会。好在跟他合作的男生可以完成任务,于是对他们说:“只要你们相互合作,某某(运动能力较差的同学)能成功地跳进跳出1次,并且在我面前成功展示,我就奖励给你们一人1张积赞卡。”他们不敢相信老师会对他们降低要求,瞪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他们俩脸上露出了笑容,感觉看到了希望。终于,在技能学练环节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两个人高兴地跑来说:“老师,我可以跳1次了。”然后,他们展示起来,但是,第一次展示没有成功,接着,第二次展示也失败了。其实他们自己练习的时候的确成功了,为了激励他们继续练习,笔者说:“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进步,但是,技术还不稳定,继续努力,到下课的时候如果能成功展示5次就再多奖励给你们一张卡。”听说还能再多拿卡,他们的干劲更足了,随即走到自己的区域进行练习。技能学练环节结束时,笔者把全班集合起来,特别奖励了可以相互指导、互相鼓励及敢于挑战的小组。这时,这个小组也报告我,可以成功展示跳一次了,果然,他们一次就展示成功了。笔者把积赞卡交到了他们的手中,接过卡之后,他们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们还想挑战跳进跳出5次不失误,但没有成功。笔者鼓励他们,只要能完成挑战,随时都可以来展示。接下来的环节练习中他们非常认真,都下课好一会儿了,他们还在操场上练习。看到自己的方法有了效果,笔者心里高兴极了。

篇4

形式的多样化,追求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但是我们还看

到一些体育课开始从过去的"满堂灌"变成"满堂跑",一些教师误认为这样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

就是"好课"。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已清晰地呈现出三大趋势: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

向关注学生的"学";既关注"有效教学"成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强调评价标准

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

一、教学案例反观

案例一:形散而神不散

《篮球球感及行进间运球练习》(初中案例):设置情境:我们是一群侦察兵,挑选精兵——侦察间谍—

—上阵打仗——欢庆胜利。相应练习模块:球感练习:指拨球、双手拨球、腰间球绕环——原地接行进间

运球,寻找背后贴相同号码的队员,在运球过程中把对方的号码撕下——组间行进间运球比赛——球类放

松练习,要求:大声喊出口号。整体队形采用散点站立,学生热情高涨,教师语言诙谐有趣,具有感召力

案例二:行云流水

《接力跑练习》:整体以一跟跳绳为主线。准备活动:长龙接力:以小组为单位,手举跳绳,中间队员持

前队员绳稍和自己绳柄,组成长龙,最后面队员依次从队员中间穿过,组间竞赛。掌握技术阶段:单人跳

绳接力,双人跳绳接力,规定跳绳个数后接力;调节身心阶段:播放录象:竹竿舞,音乐伴奏下用跳绳作

为竹竿跳起竹竿舞。

二、反思:课堂的评价标准

案例一最具特色的就是是一堂常态下的平实的课,在宽松的氛围中有所学,有所得,并且整体以情境串联

,贯彻始终;而案例二的"线"是工具:竹竿,应用一物多用的教学方法。

无论新课程标准还是传统的教学改革,都必须有正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而相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在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它确立了以"功能"为纲的结构体系。即设置了运动参与、运

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具体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从而更加重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学生个性与兴趣

体育需要学生通过的自己的身体运动向别人表现自己的能力。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所有的体育世界冠

军里,他们的性格99%是外向型的,只有在进攻中才能获胜。因此在体育课上,外向型性格学生表现得活

跃,他们爱好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很少参与体育活动,对自己的弱项

、平时很少接触的项目缺少热情和兴趣,在上课练习时表现出冷漠、不积极的态度,有的甚至逃避。

2、学生身体条件的差异

体育运动对学生有一定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几个方面的要求,而有的学生由于身材矮小、过于肥

胖、身体单薄,造成身体运动条件比较差,难以完成一定的动作。这样,有些学生在上课时对难度要求较

高的项目就会出现畏难的情绪,他们害怕大运动量及高强度来提高速度、力量、耐力,不能克服身体惰性

,挑战生理极限。

3、教师的组织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个人技能、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

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因,就象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导演,绝对不会拍摄出一部优秀精彩的电影作

品。

4、学校场地器械的优良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如果没有基本的体育场馆,教学器械,就会大大制约体育

项目的开展,从容制约了学生的活动项目和学习兴趣。拥有综合的体育场馆和完善的体育设施更有利于运

动项目的开展和学生的参与热情。相反,如果场地空间狭小,设施简陋,对运动项目的开展和学生的参与

势必造成影响。

(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1、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

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

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

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

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

前提。

2、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如上述的案例一、二、三,初中的篮球复习

课,采用情境式教学法,生动活泼,兴趣昂然 。而田径教学比较枯燥,采用绳子为辅助器械,不仅能达

到教学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因地制宜的实施体育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和学校的场地设施情况,设计开展适合本校的运动项目。

(1)、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体育学习和活动。如春季可以开展登山、越

野跑,利用森林或山地进行定向运动、登山运动等等,以增加学生了解自然、接触自然的机会,培养学生

适应自然的能力。

(2)、针对场地狭小,可多开展占用空间小,以小组、团队为主要活动形式的项目。如游戏、球类接力

、田径、跳绳、体操、健美操、街舞等,力求形式多样化,从而取代场地器械的局限性。

(3)自制器械和发展民族传统项目。把在日常生活中废弃的物品设计成学生活动的器械,不仅能够废物

利用,保护环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活动兴趣。

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感受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掌握教学

的艺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等等方面,都充分体现

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2.教学中巧用科学评价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宋静

3.作文起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丁秀琴

4.拓宽渠道,提高识字能力范京一

5.让孩子拾起一颗爱心徐萍

6.注重表演,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李海林

7.小学语感的培养方法策略谈李建生

8.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开展课堂英语语篇教学沈黎黎

9.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任畑甜

10.让"激情"成为贯穿语文课堂的生命线沈海娟

11.小学英语试卷讲评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向成英

12.从此不怕写作文许春兰

13.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袁晓燕

14.以"勤读"激"乐写"陈红

15.例谈作文语言的个性化李彦宗

16.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浅谈教师因"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伤害施海燕

17.校长要关注教师的感受丁良和

18."在班队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苏淑黎

19.让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孙玉玲

20.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王书娟

21.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徐安芳

22.再谈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徐颖翠

23.对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思考武小凤

24.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激励教育许军

25.智慧地教学生态的课堂——听《夕阳真美》有感杨蜜霜

26.什么样的语文作业更有效?——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蔡玲莉

27.例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张旭东

28.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李建芹

29.语文是融入生活的诗词曲赋——《乡下孩子》教学案例及解读王毓华

30.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探究朱海铃

31.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舞动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邱冬梅

32.行走在高效教学的大道上——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蔡巧燕

3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张东英

34.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实现付慧云

35.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探析施春燕

36.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作业设计高丽惠

37.数学新课的巧妙"导入"张彦红

38.数学学习中培养低年级学生记忆力的一点实践季夏玲

39.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孙金霞

40.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赵海芹

41.学会休闲,学会玩李慧珍

42.让中等生也分享一点你的爱华秀英

43.授之以渔快乐写作邱友成

44.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调皮捣蛋"卢贤

45.多媒体技术,一座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间的桥梁杨菊香

46.让朗读变得有滋有味张莲花

47.张扬个性舞动风采余苏榕

48.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黄少荣

49.让孩子在生活中快乐交往朱秋勤

50.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性评价探析瞿丽君

51.浅析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高扬萍

52.新视域下音乐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探析龚丽敏

5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沙丽丽

54.因势利导优势互补——小学美术教学浅析贾杰,翟发耀

55.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黄英

56.让多媒体将音乐殿堂诠释得更加完美陆玲

57.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竞争能力郁霞

58.谈"活动单"导学中教师如何相机点拨郝昌莲

59.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新思考季艳青

60.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思考与探索陆礼霞

61.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陆银莲

62.小学生检验习惯培养探析牛建平

63.生动而有效地进行英语复习朱小燕

64.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浅析魏仲智hHTTp://

65.经历、感受、探索、构建——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学案例)卓孝忠

66.英语教案中的"教后反思"施林灵

67.重教学细节,展汉字之美王小维

68.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许瑞敏

69.戴上放大镜来放大孩子的优点周娜

70.浅议学生体育创新思维的培养杨金雄

71.环保在家园活动中的渗透孙文华

72.科学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庄旭东

73.新视域下儿童钢琴有效性教学探析郁丽

74.多变教学方法,有效进行教学喻小莉

75.课堂为学生而变朱小鹏

76.游戏,孩子成长的摇篮朱凤娟

2.领异标新——教学不应忽视的主题卞德青

3.浅谈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颜素琴

4.小学语文现代课堂创新教学黄明国

5.高年级阅读教学从"三维"入手伏广艳

6.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有效性教学探析高秀平

7.课伊始,趣即生——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陆健

8.小学英语字母教学漫谈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高红梅

9.优化英语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蔡丽莉

10.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林剑平

11.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黄欢欢

12.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赖锦忠

13.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刘春红

14.阅读教学《TheFireDragon》教学诊断夏金星

15.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张丽真

16.让赏识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薛业东

17.论素质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魏加宏

18.利用科学探究引导思维训练陆瑞莎

19.爱的另一种方式唐江艳

20.课堂,因为有你而精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运用张静

2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居宏斌

22.追寻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毕文桃

2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张步华

24.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唐柳娟

25.让学生在说中发展思维吕红梅

26.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探折徐巧云

27.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孔凡梅

28.小学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绽放美丽张俊杰

29.除法竖式教学"完全可以用一般去包容特殊——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材内容顺序重组的教学尝试王学杨

30.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祝广侠

31.鼓励自由表达培养个性习作林大目

32.《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设计陈益贤

3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微李玉凤

34.创设情境让"说"之花处处开放——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黄美

35.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之策略刘红梅

36.例谈诗歌阅读的简约化路俊丽

37.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孙静

38.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龚尹

39.激发学生兴趣快乐学习作文张小丽

40.写"啄"注意"点"——从失误中收获惊喜孙长艳

41.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点拨汪伟军

42.试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庄晓蓉

43.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缪书安

44.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刘福莲

45.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黄佳佳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过程 演进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39-02

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过程绝大多数老师按照水平五模块四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虽然完成教学的规定计划,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对象的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授课内容,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或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或缺乏对体育教学的兴趣,纷纷静坐或随处乱走,使整个的教学过程显示出诸多不足之处,使教学大纲的课程要求无法圆满完成。因此,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享受体育教学的乐趣,而不是将体育教学作为一种负担,如何设计出一种实现更加合理的教学过程,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高中体育的演进过程,分析其中的不足,使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的理念真正的深入人心,设计出一种符合具体实际体育教学的教学课程,使学生真正享受体育教学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1 高中体育教学课程的演进

1.1 初始阶段

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刚成立的教育部在体育教学计划中,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并借鉴前苏联高中体育教学的一系列课程体系,以及聘请专家来我国进行授课,通过学习他们的教学理论,然后在国内选调优秀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根据我国当时的国情,编写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体育理论》教材,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了的使用,随着体育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学者加大对其研究,一些新的科学专著和教材不断涌现出来,对促进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随着大量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的不断总结,以及专家学者对体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原有教材的一些不合理的部分开始不断出现,已经不能满足高中体育教学的需要,随后提出将体育理论课程分科教学的设想,于20世纪80年代编写了《学校体育学》,这个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带有浓烈的前苏联色彩,借鉴和学习他们的体育理论体系,国内体育教学工作者加以消化和理解,虽然复制成分比较大,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没有前期的借鉴,就不会有后来我国体育的蓬勃发展。

1.2 稳步发展阶段

有了高中体育教学初始阶段奠定的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体育学》这本教材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的得到广泛使用,随着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将体育理论课程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期间涌现出大量的体育专著,尤其是以金钦昌为代表编写的《学校体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时代,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

1.3 创新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21世纪初期一直到现在,这个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进行很好的结合,变得尤为重要,就需要对高中体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满足适应时展的高中体育教学体系,将一些不合理的和影响体育事业发展的观念大胆进行去除。最终使我们的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热爱运动的兴趣,提高对健康理念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演进的原因

2.1 理论学习与实践发展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的发展,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高中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学校的体育老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会积累经验,发现这种理论的缺陷,对完善该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便为理论的产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随着教育部对高中体育教学《标准》的执行,对于学生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怎么学习这些内容,需要学习到什么程度,以及怎么判定不同学生经过学习后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各方面问题,原有的高中体育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个了。

3 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演进设计

体育课程的学习,以实现育人为最高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热爱运动,使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进行完美结合,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指导思想理论体系。本文以我在实际体育教学中的案例为例进行阐述,如何使学生真正享受体育教学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3.1 设计思想

我国教育部实行的《体育课程标准》将学生健康设定在第一位,高中体育老师通过让学生学习体育和健康知识,使他们掌握达到健康的方法,其中通过锻炼身体为主,最终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框架。

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使高中体育教学充满乐趣,而不会让同学们觉得体育教学可有可无,让他们真正的热爱体育,充分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使教学大纲的课程要求无法圆满完成。

3.2 教学目标分析

高中体育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候首先自己需要对教学目标体现理解的非常透彻,只有自己理解的非常透彻,才能在教学实际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很好的把握。每个体育老师在给学生传授健康知识以及技能之前需要对自己将要在教学中说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学习目标,一个是内容标准。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候为:使学生掌握跳箱的基本技术,通过体操教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对体操项目感兴趣,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体操运动中,能够使身体健康,并且将这种健康意识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投入到体操运动中。

3.3 教学案例分析

现阶段高中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比较大,很多学生,特别是特别是女生,将体育课程作为一种负担,要么在体育课中找各种理由请假,要么在体育课中不是积极的心态参与练习,千方百计的找理由不去上体育课,要么就是去上,也不是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下面我以我作为一个高中体育老师的授课过程中的一个案例来说明,针对以前我在授课过程中普遍感觉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我在思考如何能改变这种现状。我发现,只有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然后他们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体育课。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首先,高中学生这个群体,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体育明星,时值伦敦奥运会正在举行,我在授课时首先让学生说出本次我国参加奥运会体操队队员中哪些体育明星拍过广告的名字,启发学生说出哪几位体育明星是体操运动员,看看谁知道的更多,而不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机械的要求学生跟着我做动作要领,因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任务,而不是一种兴趣,通过一种比较轻松的授课方式感觉老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关系,让他们感谢我们是朋友的关系进行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改变他们传统的以被动授课介绍知识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对本次体操课的兴趣,让以体育教学为主体的学生从心底不排斥体育课,在体操模块教学的后阶段,然后通过模仿奥运会正规体操比赛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运动技能、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设立奖项,这样就能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荣誉感,都想通过努力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获得同学老师的认可,这样使他们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好的成绩具有荣誉感。为此组织学生参与到比赛当中,使他们处于竞争的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增强他们团体合作的意识设定最佳团体奖,为了让每个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其中,设定最佳个人奖,对于本次体育课进步最快的同学,设定最快进步奖。

准备阶段。同学们我们做运动之前,为了避免后面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准备活动是不能缺少的,我开始让同学们在操场上做跳背练习,从他们练习的动作中,我对每位同学的技能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将同学们分成了六组,每组八个队员。

练习阶段。我告诉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奥运会的体操运动员,在伦敦参加比赛,你们知道,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都要进行训练,现在各队进行练习。然后我将实现准备好的纸片发给每一组,上面有具体的练习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每个小组拿到纸片后,几个队员就会立马聚在一起,讨论该怎么做,大家各抒己见,我非常高兴,因为我觉得他们已经非常注重团队合作,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和以前的体育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每个人都很用心的进行训练,大家互相帮助动作要领,真正的实现了团队合作。对于动作要领做的不好的几个同学,我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辅导,一步一步的师范给他们看,他们的每一个进步,我都夸他们真棒,说他们比以前进步大不了,他们得到我的鼓励,练习的更加用心,完全投入到训练当中。

比赛阶段。这次练习和以往不一样,大家练习的更加积极,进步都非常快,

比赛中大家都使出浑身的力气,总体而言,每个同学都很圆满的完成了动作要领,表现的非常好,对获得团体奖、最佳进步奖、和最佳个人奖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并要求其他同学都要向他们学习,不知不觉,在愉悦的气氛中,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以往授课时候,大家都盼着下课,这次大家表现出怎么这么短就下课了,那是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授课方式,通过大家的反应,我觉得因为我今天的体育课感觉非常成功,让同学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觉得上体育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3.4 课后反馈

这次上课结束后,同学们的反响比较大,有的说,这节课很有趣,因为再也不是只是机械的跟着老师的动作做,需要我们自己去组织,学习过程比较有趣,学起来非常快,让我们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动作要领,以后体育课再也不说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3.5 课后总结

我有时就在想为什么我们的体育课很多同学不喜欢,不是很积极的参与进去,更多的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一种负担。如何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完美结合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为什么很多同学毕业后在参加工作当中,觉得工作很苦很累,不停的换工作,但是下一个工作还是觉得苦觉得累,为什么非常容易被一个小困难击倒,而且很难再爬起来。大家都知道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刚开始表现并不是最完美的,但是他们坚持不懈,具有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最终得到了世界冠军。同时我们的高中体育老师也需要深深的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我们的学生是非常年轻的一代,作为教学主体对象的学生,被动接受授课内容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他们,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享受体育教学所带来的快乐,真正的做到终身体育,我们的高中体育老师需要反思,如何改变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我们不应该为了传授运动技能,而机械地进行生物训练,而应该找到一个更好的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真正的用心喜欢体育,我们全体高中体育老师需要努力,探索出一种更加合理的体育教学方式。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1)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介绍,这个阶段主要是借鉴,复制前苏联的体育教学体系,国内体育工作者开始对体育教学进行研究;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个时代是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第三个阶段从21世纪初到现在,这个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理念深入人心。

(2)体育课程的学习,以实现育人为最高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热爱运动,使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进行完美结合,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指导思想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操为例,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涨变为高涨,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真正的喜欢喜欢上体育课,而不再觉得上体育课是一种负担引出反思,呼吁高中体育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改变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达到终生体育,锻炼他们的心智,增强他们的体质。

4.2 建议

重视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很多地方将体育课程作为副科,为了升学率,干脆取消了体育课程,用于文化课教育,这是显然不对的,文化课再好,如果一个人无法拥有健康的体魄将会造成未来的人生道路因体质虚弱造成的诸多工作上的失意,或许因一时的焦虑,陷入自责,留下无谓的遗憾。未来孩子们的健康,达到终生体育的目的,作为校方领导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教学,置办各类体育教学器材,倡导体育精神,将终生体育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学生当中,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体育锻炼成为磨砺心智,增强抑制困难的坚强意志力的一种方法,同时,可以使同学们能够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实现劳逸结合的目的。于此同时,我国相关体育部门也应该积极制定结构完善、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一系列体育项目课程,并定期组织高中体育项目的比赛,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使体育精神真正的走进高中校园,圆满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标准的体系要求,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洪波.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解决措施[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4).

[2] 陈亮.浅析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解决之道[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3-134.

[3] 丁军宏.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分项教学现状的研究报告[J].中学教学参考,2011(12):105.

[4] 张晓义.学校体育学被弱化现象引发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7,14(2):72-74.

篇7

一、关于队伍组织与调动

体育课的队伍组织和调动是体育实践课的一大特色。体育课因教材、场地、时间、学生的不同,队伍的组织和调动也不同,这就使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更加复杂,而在一堂体育课中队伍的组织和调动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这堂课的质量。在叶老师的《站立式起跑》一课中,教学需要五路纵队进行站立式起跑的练习,在队伍调动中,叶老师下达了“四列横队成五路纵队”的指令,并分组站到指定位置,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的队列队形变换中没有练习四列横队成五路纵队,加之学生的空间方位感还不是很强,所以学生在队伍调动时,难以理解教师的指令,不知所措,浪费了很多时间。本节课叶老师的队伍调动总用时5′53″58,占总时的14.7%,其中浪费时间最多的就在“四列横队成五路纵队”这一环节,用时1′19″80。体育课队伍调动中教师下达正确合理的口令,能节省队伍调动的时间,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练习时间,提高练习的密度,叶老师如果用“四列横队成八列横队走”的口令,再将队伍散开到指定位置,既简单,又快速,避免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二、关于练习强度的安排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以下称《建议》)第12条指出“体育课要保证必要的运动量和身体练习密度,而且要有合理的节奏。”“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练习、运动与休息的交替,使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有合理的量和节奏。”《建议》第22条指出“临近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要逐渐减小运动强度,必要时还要做放松性练习,以便让学生的身心趋于平静。”

姜老师的四年级《跪跳起》一课,从跟踪学生心率变化的情况看(图1),本课的练习强度安排是不够合理的。在临近30分钟的时候,姜老师安排了近6分钟的有氧踏板操,学生心率达到145次/分,是本次课心率最高峰,之后安排了2分钟的静力拉伸放松活动,这两项活动都是比较好的素质练习项目和放松活动,但在一定强度的有氧踏板操之后马上安排静力拉伸活动,不利于身体生理机能的恢复,如果在两项之间再安排一项轻微负荷的项目作为过渡,放松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踏板操结尾部分放慢节奏,再自然过渡到静力拉伸或跟着音乐节奏拍打四肢再到静力拉伸等等。

三、关于学生练习的等待时间

学生练习等待时间因内容、场地、器材、组织队形、练习形式等的不同而不同,教学中要优化各种教学手段,尽量缩短学生等待的时间,以提高练习密度。毛葳老师的八年级《交叉步接球投篮》一课中学生等待练习的时间共计12′12″22,占总时间的30.5%,其中用于等待时间较长的教学环节是五人一组,组内轮换练习交叉步接球投篮。根据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可忍受等待时间不宜大于80秒,等待时间过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花园中学作为我市篮球训练基地,场地设施较好,一片球场内就有6个球架,相对于一片球场2个球架的场地而言,学生用于等待的时间已经缩短很多了,如何安排练习缩短学生的等待时间提高练习密度呢?我认为可以采取分组轮换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分成交叉步接球投篮框练习组和交叉步接球投人篮(一生当人篮,定点站立接投篮者的球)练习组,投中篮框加两分,投中人篮加一分,一定时间后两组交换练习,看谁得分高。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等待的时间,激发了学生练习兴趣,提高了练习密度,又弥补了篮框不足的缺陷。

四、关于保护与帮助

《建议》第20条中指出“要仔细检点教材中的危险因素,并认真预想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景,预想安全对策,备好安全保护方法,教给学生并组织学生的互相安全保护,课中随时提醒和监督学生要注意安全,杜绝危险行为出现。”

姜老师在课中随时提醒学生练习跪跳起时要注意安全,前后相互监督、保护和帮助同伴练习,并在教学中请学生进行配合示范保护帮助的练习,这些说明教师已经预测到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了预防的措施。但是保护帮助示范时,老师请了两个学生进行示范,自己只顾讲解保护帮助的方法,没有留意学生的实际保护帮助法,帮助者手握练习者的手臂前后摆动,这不仅没有起到保护帮助的作用,反而限制了练习者的动作。导致了后来的练习中很多同学受同伴的错误帮助影响,之前会跳的也跳不起来了,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无形中增加了练习的危险性。如果老师只请一个学生上来进行练习,自己进行保护帮助的示范和讲解,学生即可一目了然。

五、活动启示

以上案例只是教学中出现的个别无效或低效的教学问题,要预防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教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实践与总结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减少和杜绝教学问题的发生,最终提高教学有效性。

1.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等教学用书,经常查阅和温习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关注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研活动进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以理论引领我们的教学。

其次,要吃透教材。教师应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深入钻研每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法,包括教材本身的难易程度、运动负荷大小、发展哪方面素质、影响身体的部位、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及其它教育因素。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教材,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更易听懂、领会和掌握。

再次,要精选教学内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实效性,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另外,还要强调课前认真设计教案。体育教案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通过设计教案,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材融会贯通,从而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如果不认真设计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对象和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方法,为优化教学效果而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同时教师要集思广益,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借鉴他人的方法和经验,缩短教学摸索阶段,提高教学质量。

2.课中应变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预设,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课前的预设会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寻找缺陷,及时调整,比如提高练习要求或降低水平,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辩证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不受预设的束缚,让课堂真正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的动态生成型课堂,使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3.课后反思

篇8

一、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遵循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原则,负责指导全校课改工作的实施。制定学校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和计划,拟定课改工作各项制度,包括集体学习培训、集体备课等制度以及课改年级教师和课改各负责人职责等,扎实开展课改实验工作。

2、加强学校了科研室的建设,针对课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突出问题,拟定课题《农村学校学生合作学习研究》,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研究,促进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3、学校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规范和教学管理形式。制定了《*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新课程发展性评价学生意见》《*小学新课程考试指导意见》和《新课程教学常规》。

二、积极开展校本校验、培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促进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转变教师观念,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变。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教学研究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教师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教师全员参加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论文评选、课改论坛活动,提高我校课改实验学术水平,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校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们经常开展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课改中的中坚力量。开展赛课、说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增进教师对新课程思想的认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基础课程改革丰富了办学特色内涵,提高特色质量品位,学校从实际出发,强化优势项目,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实现特色办学。

1、*小学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立舞蹈队,民乐队,合唱队,在舞蹈、民乐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强势项目,初显学校艺术特色和教育成果,让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在全国、省、市各级艺术人才选拔赛上屡获佳绩。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升精神文化内涵,打造了促进学校传统文化的良好育人环境,积极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体验教育等活动,加强尊师守纪,勤奋好学,文明礼貌,讲究卫生教育,并通过团支部,少先队,中队及队员的自主性教育,把强制性教育(学校的各种检查与督促)与自主性教育相结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3、有的学校突出体育工作特色。研究体育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符合学生需要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组建运动队(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等),营造氛围,各级体育课要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增加体育达标人数,实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构建适合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

4、立足校本教研,解决特教的实际问题,为残疾孩子服务,培养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开展的是以普教、特教相融合为特色的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模式。学校根据残疾儿童的个体状况建立档案,因人施教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任课教师以“生活化教育、个别化辅导、活动化教学”的方式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康复、自我发展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

四、课改实验工作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师生*平等,气氛宽松和谐,新课堂生机盎然。”的可喜变化。

1、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学会了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会了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会了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学会了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学会了使用富有人文性、艺术性、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真正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气氛异常活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动态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实验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平等,在独立中合作,在合作中独立,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交流和合作,敢于提问,善于发现,老师似学生,学生似老师;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乐趣。

3、学校教研氛围十分浓厚。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教师充分认识到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课改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课改势在必行,是人人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教师们自觉参与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经验总结、教学案例;主动上网与校外专家、教师交流与对话,共同寻找解决困惑的办法;许多教师主动向学校要求明年秋季担任课改实验教学工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提高空前火热;教师主动提供研究课例,养成了课前研讨和教后反思的习惯;一批青年教师正在迅速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篇9

指导思想:

在教育局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现实,以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深化改革,内涵发展,创建书香校园,全神贯注抓质量, 科研新校,以人为本,素质优先,全面建设和谐校园,办成社会满意的学校。

工作目标:

1、继续强化科学、规范管理,确保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学校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素质质量为中心,完善细化绩效量化考核办法。

3.注重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扎实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在校一日行为规范要求。

4、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实现在信息化基础上各项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和老师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5、创新工作方式,在教育形式,教研方式,反思形式,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又好又快提高教育质量。

6、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重点,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我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师德素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运用信息的育人方法培育学生。

7、以骨干教师为主导,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高备课质量,培养一批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学科带头人。

8、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安全工作警钟常鸣,让学生在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着眼学校发展,完善学校各种管理机制

努力创设能激发教师工作主体意识的平台和搭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舞台。着重抓学校的制度建设和内涵发展。 率先发展,争创一流,平安稳定。,全体教职员工要确立四种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率先意识、创新意识。学校领导班子及行政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 四项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决策设计的能力、组织执行的能力、反思调整的能力。根据教育局新的教师考核要求,修订完善我校各项考核管理办法。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德育工作求实效。

我们要切实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认真扎实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即:礼仪、诚信、卫生、学习、健体、勤俭习惯;落实在校一日行为规范要求。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利用演讲、读书、主题班会、参观德育基地、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展好综合性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在教师节、迎国庆、迎新年组织各项活动,精心安排主题活动内容,引导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将各项活动的举办成为师生互动、全校参与的盛会。

2、切实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工作。

常规往往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要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教育。通过逐步完善德育量化考核、播放行为规范专题片,要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分解、细化,确定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形成序列。在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坚持低起点、高标准、多层次、严要求的原则,做到要求明确、训练到位、反馈有效,力求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

班级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建设,注重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培养。在抓好行为、纪律、卫生等班级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力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梯队式管理模式、争星榜 德育管理模式。

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可以这么说,一所学校校风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班班风的情况,而班风形成的关键在于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既辛苦又光荣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培训、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能耐心细致地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深入思考,深刻反思,不断总结班级管理成功的经验,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管理模式

3、做好少先队工作,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效。少先队工作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研究。一是德育常规既要规范又有创新。二是要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精心设计和组织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做到在贴近中引领、关怀中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能入情入理,能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和航标。三是要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培训少先队干部,在少先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上下功夫,让少先队员能做学校管理的主人。四是继续办好红领巾广播站,不断丰富广播栏目,力争打造出一至两个精品栏目。

紧抓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好课堂教学改革

1、坚持以师为本,塑造教师集体优秀教风。要求教师个体在教育细节上下功夫,创设敬业爱岗,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抓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全体教师要进一步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依法执教,爱岗敬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真正做到爱护学生而不放纵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而不粗暴对待学生,耐心教育学生而不歧视、挖苦学生;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大方。从而真正成为学生钦佩的灵魂工程师,人民满意的园丁,社会称赞的楷模。

2、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课改推进的迫切需要。本年,我们将着力构建三大平台,强势推进校本研究。

学习平台:

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形成组织学习的机制,构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图书和阅览室的作用,开展推荐好书活动,提倡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摘抄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及时在校园网或教育博客上推荐文章、学习体会。

实践平台: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一堂好课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堂实践来提高教师新课程实践水平,如新任教师汇报课、师徒帮带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改专题观摩课等。要实施备课说课议课上课评课的操作流程,上课教师写好说课稿,年级组教师写好评课稿,组织互动讨论,并在教育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着力打磨每一节课,提高实践课的效能。

反思交流平台:要大力倡导反思性教学,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如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形式的研究活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继而转化为课题来研究。教师定期在教育博客上自己的教学反思。

3、加强教育科研,增进学校发展内涵。一是结合当前课改实际,要做好两个重点课题的结题及成果申报工作;二是建立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例会制,各课题组要认真制订阶段工作计划,定期分析研究工作。三是要做好各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组织好教师校本培训;争取上级教科研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

4、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诵古文、学英模贤达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生品德的重要抓手,是发展学校教育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唱红歌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有助于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培养群众的爱国精神;读经典能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有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诵古文能提升境界,陶冶情操,有助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质;学英模贤达能弘扬正气,引领风尚,有助于增强广大师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扎实开展好这项活动能把师生的智慧、干劲和热情激发出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奋战三五年,崛起十二五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5、体卫艺工作规范化

要高度重视体卫艺等学科课程的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课外活动,保证学生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增加小型单项比赛,多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运动水平。制定落实相关小学生爱护眼睛预防近视的相关措施。

艺术教育要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加强素质能力培养,组织开展艺术单项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教育质量,加强学生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意识。

以特色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

创建特色并不是学校的最终目的,只不过是学校办学的一个抓手,最终目的是借特色建设来培养教师和发展学生,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发展无止境,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注重办学特色,做强做亮强势特色项目。力求在写字教学、艺术教育、文明礼仪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2、构建阅读生态,打造书香校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通过校园美化建设,书籍、电脑开放,阅读考级,长廊文化,橱窗校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1.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确定由值周领导、教师负责每天日常安全工作,落实好《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值勤管理办法》。

2、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工作逢会必讲,逢活动必预案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管理档案资料,适时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加大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3、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校报、家长学校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教育,积极进行安全疏散演练和应急培训,提高自救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