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

篇1

关键词:高职 法律素养 建议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通过向社会输送技术型的人才,满足生产、管理、服务需要,进而履行教育的职责。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政策,对未来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一方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当前的高职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存在欠缺,前景不容乐观,难以满足法制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要改变现行的教育模式,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1.1 法律知识匮乏

法律素养是以法律知识为基础的。随着我国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法制建设的不断推广,目前,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总体的提高。但是,多数学生依然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法律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且大多数高职学生对法律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同大学生相比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初、高中阶段对法律常识还没有掌握,而进入高职院校后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根本不重视法律基础课的学习。

1.2 法律意识淡薄

在社会意识体系中,法律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理性、情感、意志、信念等方面对法的认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等[1]。高职学生缺乏法律知识,在法律意识方面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

首先,高职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尊重和保护权利的意识,以及相应的维权意识。例如,在顶岗实习、勤工俭学等过程中缺乏法律保护意识等,特别是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务合同、不按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不缴纳社会保险等不法行为缺乏相应的维权意识。

其次,缺乏积极主动的法律意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法律意识已经基本确立,他们对法律的社会价值给予认可和尊重,赞同法制理念,崇尚法治精神。但是,对法律的深刻内涵和作用理解不到位、不透彻。在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不断提高通过法律武器进行维权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对法律持以消极的态度,放弃了法律武器,甚至通过暴力、采用报复的手段讨回“公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

最后,追求法律实用主义意识,弱化了法律的社会价值意识。受社会实用主义的影响,高职学生格外重视自身素质、价值、利益等,而漠视、淡化了其他人的权利,缺乏对法律的社会整体功能价值和法治建设的社会价值的足够认识。他们只关注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法律,带有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倾向和意图。

1.3 法律信仰尚未确立

法律信仰是追求正义、平等、自由等法律价值,这是对法律的最高期望,从而实现法治和人类幸福。但是,有些高职学生只看到了社会的不正之风和司法腐败现象,进而扭曲了权与法的关系,有些高职学生对我国的法制现状持冷漠、疏远的态度,甚至对法律产生抵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法律信仰的确立,进而使之难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现状的成因

高职大学生对法律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侧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略了法律知识的学习[2]。随着就业形势越加严峻,面对强大的择业和就业压力,为获得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高职学生被迫接受不合理的条件,降低自己的要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学生不得不放弃维权的机会。另外,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课程设置方面,各高职院校除了开设教育部规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外,根本没有安排其他相应的课程,在这仅有的一门课中,只有几章涉及法律相关的内容,并且授课时间非常短。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法律教学与提高法律意识进行结合实现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在高职院校中,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就业指导中心追求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数量,根本没有进行后期的跟踪调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根本没有重视学生是否掌握法律法规,以及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能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素养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成长。

3 加强高职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四有人才,进而充实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队伍,为祖国繁荣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纵观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我们面对的现实不容乐观,青少年犯罪朝着低龄化、智能化、团体化方向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青少年不学法、不懂法、缺乏法制观念和意识,归根到底就是法盲。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也处在改革、发展之中。高职院校所设置的法律课程,与法律实践严重脱钩,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制约了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3]。因此,对高职学生实行法律教育迫在眉睫,通过开展法律教育,一方面让学生学法,另一方面让学生遵法、守法。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法律的空间下,这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才能有动力,才能有积极性和热情。学生通过在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具备相应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主义朝着法制化方向发展,同时对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应的法律课程,创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效果,注重实践能力,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对于高职院来说,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竞争力,其途径只有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当前,为了扶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在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中,法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参数指标,必须从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律素质教育体系,强化法律意识,逐步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同时也是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技能型人才,进而满足生产一线的技能需要。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完善,法律素质成为衡量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4 提高高职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及建议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

4.1 加大学校教育引导的力度,增强守法意识和法律信仰

通常情况下,形成法律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是培养法律意识。通过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权利意识等,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强化其法律意识,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看待自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高职大学生要有自觉守法意识和法律信仰,首先高职院校正确认识法制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并将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将以德育人和以法育人进行有机结合,巩固和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生活,通过对法制教育的形式进行创新,明确工作的载体,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通过组织管理、教材选用、师资配备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体系进行完善。高职院校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法律素质,并将法律素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来抓,同时将法律素质纳入教学体系,并将其提到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切实抓好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

4.2 提高教师法律素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法律教师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丰富的经验、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能与学生沟通交流、打成一片等。对于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法律课教师来说,通过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恪守院校的规章制度等,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具备一定水准的教师队伍,同时聘请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研究工作专家或学者到高职院校任兼职教师,进而丰富学生法律实践知识,同时也对法制师资队伍进行补充。

4.3 建立法律素养的教育网络,培养法律意识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提高法律意识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涉及社会的不同层面,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积极营造高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环境。家长要与子女多沟通交流,对自己的子女做进一步的了解,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司法机关与学校建立对接关系,通过定期的联系,在学校内部加强司法宣传教育,作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设身处地为大学生排忧解难,通过采取各种方案或措施,逐渐肃清社会大环境和校园环境。通过上述方案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法治环境,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让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熏陶,从而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执法守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4.4 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要调整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渴望找到一份工作,这时高职学生就要通过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可以将从事法律专业教学的教师、讲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以及学生辅导员进行整合,使法律意识的培养常规化;其次,将法律知识的相关内容融入就业指导课中;再次,建立和完善学生就业法律援助体系。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和帮助。最后,通过开设相关的法律选修课,使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

4.5 强化训练课堂教育,参与社会实践

在进行高职教育的过程中,重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以及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通过高职院校的宣传栏,积极做好法律知识的宣传工作,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在平时,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就法律知识开展咨询活动,或者利用双休日参观监狱,旁听案件的审判,熟悉审判流程等,以及模拟法庭,让学生亲自体验法律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斌.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及其培养途径探析[J].职业时空,2010,3.

[2]刘霞.高职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11.

篇2

关键词:黄淮学院;兼职问题;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08-01

1.前言

当今社会在校大学生为了缓解部分经济困难、增强与锻炼能力、早日与社会接轨等原因,纷纷去找各类兼职。大学生从事兼职现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也是大学生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大学生的勤工兼职实践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不仅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更能激发起大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迈出大学校园,走向兼职岗位,能够提前接触社会,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现阶段,黄淮学院正在进行产教融合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来满足黄淮学子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提供给社会的真正需求。在这一方面我们试图了解黄淮学院大学生的兼职状况,以期掌握大学生兼职的一些特征,教育学生妥善处理兼职和学业之间的关系,增强应对社会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发挥学校勤工助学信息中心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把学生兼职引导好。从而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兼职工作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2.大学兼职状况调查分析

2.1 调查设计。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兼职的状况,本次的调查选取了黄淮学院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兼职的类型、目的、途径、范围情况等内容。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30份,回收230份,有效问卷为228份,有效率为99.13%。其中男生占42.1%,女生占57.89%。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现在大学生兼职的一些数据。

2.2 调查的基本情况

2.2.1 兼职的动机。在本次调查显示,兼职以赚取收入,减轻家庭负担最主要目的的只有52.63%(120人)的人,而认为作为额外的零花钱是兼职最主要目的的占33.33%(76人),认为兼职主要目的是慢慢积累,满足自己一个长久的愿望(如旅游等)的5.26%(12人),认为可交往朋友(包括恋爱)的占5.26%(12人),其他理由的占3.51%(8人)。从各项数据可看出,我校大学生兼职的目的都是为了对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弥补生活费用。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做兼职是一个很好的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方式。

2.2.2 大学生获得兼职的途径。61.4%(140人)的同学是通过自己寻找找的兼职。57.89%(132人)的同学是通过找熟人帮忙找的兼职。43.86%(100人)的同学是通过广告找的兼职。24.56%(56人)的同学是通过专门的中介机构找的兼职。24.56%(56人)的同学是通过学校找的兼职。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都说通过自己、熟人和广告来寻找到的兼职,缺乏一种很好的寻找兼职的有效方式。

2.2.3 处理兼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对于兼职是否会影响学业, 0.00%的人(0人)认为一定会,5.26%的人(12人)认为一定不会,8.77%的人(20人)认为说不清楚。85.96%(196人)认为可能会,因人而异。这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兼职还是有一点顾虑的怕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2.2.4 做兼职的必要性。在调查中,28.07%(64人)的同学经常做兼职,66.67%(152人)的同学偶尔做兼职,5.26%(12人)的同学没有做过兼职 。认为大学生非常有兼职的必要的有61.4%(140人),认为大学生做兼职可有可无的有38.6%(88人),认为大学生没有做兼职的必要的有0.00%(0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做兼职是没有抵触心理的,大学生是有做兼职的必要。

2.3 大学生兼职的益处

2.3.1对学生的益处(1)培养自己的能力。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兼职,你都可以锻炼到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现在培养的能力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2)可以挣点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很多学生家庭都不富裕,兼职可以挣钱养活自己,减轻家里的负担。(3)提早接触社会。提早接触社会社会上形形的人,感受大社会的环境。你有可能被骗,也有可能会遇到一个伯乐。不管哪种经历,都是一笔财富。(4)增加工作经验。找兼职尽量找跟自己专业相关,或者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行业。这样可以让你提前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向。有充足时间的为毕业找工作做准备。

2.3.2 对学校的益处(1)更好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作为大学生和社会沟通的纽带,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兼职信息能够更好的规范大学生做兼职的行为,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2)可以让学生在做兼职的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能够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还能够打响学校的名气。(3)如今大学提倡转型,转向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在做兼职的过程中能够多时间多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性人才。(4)黄淮学院针对大学生兼职情况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园能够集中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引进外资,增加学校的竞争能力,对于学习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2.4 大学生做兼职的弊端。大学生时间少,如果不抓紧时间,则学不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大学生兼职的目的是锻炼自己,但有些同学没有经验,容易上当受骗。大学生所要参加的活动很多,如果兼职,精力不够,可能影响学业。数据显示,在做过兼职的大学生中,64.91%(148人)做过发传单,49.12%(112人)做过促销,35.09%(80人)做过餐饮服务,24.56%(56人)做过家教,5.26%(12人)做过家政服务,3.51%(8人)做过礼仪类服务,52.63%(120人)做过其他兼职,大学生出去兼职,多数人干的是粗活、累活,并不能够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兼职,所以大学生们迫切的需要相对于的兼职来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3.大学兼职状况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大学生兼职与课程相冲突。在欲望的消费观支持下,当代大学生迫切的需要用金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大学兼职现象增多,甚至出现为兼职逃课的现象[1]。在我们的调查中,面对上课时间与兼职时间的冲突,有85%的人认为简直可能会影响学业,只有5%的人认为兼职一定不会影响学业。面对上课与简直的冲突,有大部分的人选择在自己的观念不重要的课程来做兼职,这说明大学生对学习的人是还存在不足,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合理的安排课程时间。"宁愿请假也要做兼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3.2 大学生兼职与所学专业不相关。大学生兼职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的兼职都是发传单、推销员、服务生、电子厂加工人员,这说明大学生兼职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4.91%(148人)做过发传单,49.12%(112人)做过促销,35.09%(80人)做过餐饮服务,24.56%(56人)做过家教,5.26%(12人)做过家政服务,3.51%(8人)做过礼仪类服务,52.63%(120人)做过其他兼职。大部分大学生对兼职是否与专业相关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大部分人认为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大学生本身在求职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盲目而且心切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完全不问到底是什么职业,甚至有一些学生通过他人介绍在不知道是什么工作的时候就去前往进行工作。

3.3 大学生兼职存在安全隐患。大学是一个学校和社会接轨的阶段,大学生往往对于社会还没有那么高的警惕心,因此,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中国对于兼职被骗这类案件其实是没有明确的保护措施的,法律对兼职的定义是,非全日制用工的一种方式,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积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方式。非全日制用工与大学生看是相似,但却有本质区别,法律规定,大学生不属于普通劳动者,大学生兼职不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属于勤工俭学的范畴。

3.4 学校对学生兼职管理较松散。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管理部门,有责任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兼职活动。但是目前却并没有成立相应的学生兼职管理中心,来规范大学生的兼职行为,提高大学生兼职技能,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参加兼职活动,保护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种种利益。而是任由学生自由参加各种社会兼职,使得许多大学生想去兼职却不知道怎么去兼职,不知道如何能取得报酬,如何应付兼职中所遇到的不法侵害而放弃了锻炼自我的机会。黄淮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的设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相对于其他大学来说是比较完善的,不过还需要后期的努力,做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4.对大学生兼职的建议

4.1 对学生的建议(1)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实践所学知识。我们更应该关注兼职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及对日后工作经验的积累。不要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要将学习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统一起来是兼职的过程和目的。同时也会学会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 学业是不可以放松的。(2)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培养提高法律意识,学会了解辨别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工作前应签定协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不能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询问,请求帮助[2]。(3)量力而行,凡事要有一个度,做自己所能及的兼职,不要为了锻炼自己,盲目逞强。(4)做事刻苦认真,学会坚持,学会吃苦。(5)在兼职中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用心看人,同时兼职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作为大学生要树立大学生的形象,不要玷污大学生的形象。

4.2 对学校的建议(1)学校作为临时教务管理学生的部门,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的参加社会兼职活动。为了规范大学生的兼职行为,提高大学生兼职技能,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地参加兼职活动,保护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种种利益。(2)学校应设立专门兼职管理中心类似的部门,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兼职网络 信息平台和校园兼职机构,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信息。(3)与某些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专场兼职招聘会,增加大学生与单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4.3 对社会的建议(1)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的保护措施,设立专门的法律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2)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对侵犯大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惩,以儆效尤。(3)设立相关的管理部门,是大学生的兼职管理更加合理化和有效化[3]。

5.结束语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合理的课程安排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来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做我们喜欢的事。而兼职占据我们课余时间的大部分。通过调查,有89.47%的学生家长基本同意学生去做兼职,只有10.53%的家长不同意学生做兼职。其中大部分的家长都同意学生兼职,只是会有一些安全方面的忧虑。而且,许多大学生兼职用来做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同时许多人认为做兼职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为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也有一些人不知道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程与兼职,希望学校在这一方面做出更多的管理措施。大部分人在兼职过程遇到过困难,无法解决,甚至不知道如何求助,大家都希望学校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兼职,让大学生放心的兼职。

大学生兼职有利有弊,但是良好的处理兼职方面的事情,可以使利远大于弊,兼职是我们接触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对待兼职,树立良好的兼职观,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参考文献:

[1] 文学院评论组 .1+1青年评论网,第二十四期,2014

[2] 李鸿建.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J].当代青年研究.2006(12).66-70.

[3] 吴武平.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引发的企业社会责任之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3).122-124.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途径;注意事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修养》)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学会做人做事的光荣任务。学习这门课,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传播、应用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修养》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修养》的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主体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整合的科学性,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修养》整合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修养》整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信息网络化形势下,教师只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对喜欢求新求异的“90后”大学生来说,难免有些单调、枯燥、不合时宜。使用信息技术营造集音、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可使教学内容、手段、方式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主体性教育观的策略和方法在《修养》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演变为情趣交汇、由情诱思的过程。书本知识转变为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教和学的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由单纯讲授知识转变为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再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发展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特点,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实现实际与理论、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沟通和转化的教学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拓展学生思维的方式,从而使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有趣,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修养》整合的途径

1.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为前提

信息技术固然能化枯燥为乐趣,但教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不能过多运用。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的表达形式不同,没有哪一种方式可以适合任何目标、内容及对象。有时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却非要使用信息技术,难免会使学生因滥用而“掉胃口”,出现精力分散的现象。另一方面,当缺乏明显内在联系的过量信息呈现在课堂上时,学生往往难以抓住要点,导致多种感官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教学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因此,整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为前提,适当选用信息技术,使之能够扬长避短并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2.以促进学生理解和体验课程知识为重点

《修养》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本概念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学生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从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教师传授的知识要转化为学生的品行,必须经过学生理解和体验,才能达到目的。理解和体验是伴随着认知的两种形式,是学生在课堂特定教学情境下通过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作用,对知识产生的内心感受,能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认同,并内化为个人品质、外化为自觉行动。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创设特定教学情境所需要的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成情境设置、问题探究、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之中,使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启迪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感知、移情、顿悟、质疑和创新,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能并形成自己思维的方式。教师只有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把结论和过程统一起来,以促进学生理解和体验课程知识为重点,为他们从知到行的转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让信息技术用得恰到好处,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以强化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为核心

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理智、情感与人格的互动,人只能由人来培养。教育的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无论多么发达也不能代替教师、不能代替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管埋头操作电脑,利用课件演示并串讲教学内容,就失去了师生情感交流这个精髓,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表现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上,而且体现在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学基本功上。教师通过师生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利用精讲、板书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可以通过提问、辩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教学互动性。课堂教学只有以强化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为核心,杜绝以信息技术代替传统教学、由“满堂灌”变成“电脑灌”现象的出现,学科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能力为关键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对学生利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素质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修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觉悟和能力,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以及个人思想实际的能力,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为达此目的,教师在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时,可针对当代大学生因社会阅历有限、辨别力不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某些热点问题不能给予理性的解释,往往把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成社会的本质和主流,以致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的状况,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及时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纳入教学。利用《焦点访谈》《经济与法》等电视节目提供的实际素材,引导他们认真分析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有理有据的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分清是非,看到社会发展的前景,提高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逐渐掌握观察、分析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讲法律基础的内容时,教师可选择最近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教育学生以此为戒,提高法律意识,从而实现课程的教育功能。

三、信息技术与《修养》整合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