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

篇1

【关键词】微课 行业培训 开发 知识特点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1-01

随着烟草行业培训的发展,特别是行业员工经过“十二五”的大规模轮训,专题培训,传统的培训形式已经缺乏对学员的吸引力。近几年4G网络的普及,行业员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知识不断提升,微课是一种新型的培训资源类型,适合烟草行业培训需求,能及时把烟草行业的政策、技术、管理方法、专业知识精准送达培训学员。微课通过行业培训师的精心设计,以易于接受的形式,使行业员工在观看微课中得到培训,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达到培训的目的。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资源类型,正逐渐成为当前培训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培训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受到广大培训师和学员的高度关注。但目前微课对于烟草行业培训领域,仍是一种静态的微型视频课程,没有通过有效的平台和培训方式突破时空限制,和行业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有机结合,实现学员灵活自主学习。如何将微课融入行业移动培训教学,促进培训价值的最大化,这是烟草行业培训工作者更应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行业微课培训的现状

201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网络培训工作的通知》,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行业省局(公司)迅速推进网络教育培训建设,部分省局建立了烟草网络学院。2016年2月中国烟草网络学院移动学习平台正式启动。为了加快行业网络培训平台课程资源开发建设,近两年中国烟草学会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网络课件竞赛”,行业内单位及其所属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以及教育培训工作者积极参加,网络学院拥有了一部分微课资源。

当前微课培训缺乏的仍然是资源,特别是高质量的微课培训资源。微课资源仍不能满足烟草行业干部职工个性化网络学习的需求。

二、提高培训师制作开发微课的水平

微课资源的质量是由制作者的水平决定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培训师微课的制作开发水平。加强对培训师的培训,以河南省烟草职工培训中心为代表的烟草行业培训机构,近几年每年均组织多期专业培训师和企业内训师微课制作培训班、微课设计提升班。通过培训、交流、微课评比,使行业培训师掌握了微课制的方法和技巧。

三、依据先进的培训理念,设计制作微课

微课设计制作的核心理念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要求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但落实到每一节具体的微课课堂设计方面,培训师还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理念也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确立,没有培训师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支撑的微课,只是一节传统课程压缩了的“浓缩课”,只增加了精美的音像画面而已。好的微课应是学员所需要的优质学习资源,它是出自一线优秀培训师经过精心策划与制作的创新工作成果。

四、依据知识特点开发微课

根据专业及学科的不同特点开发微课。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如以行业制度、规范为内容培训微课和行业一线技能类培训微课,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制度类可采用案例分析,对技能类则应从操作规范及步骤、方法等为重点。

烟草农业、卷烟工业、烟草专卖、卷烟营销、烟草物流各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开发不同专业的微课要以本专业的培训师为主,相同专业不同的培训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不同,采取的培训手段与微课教学素材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培训师知识、阅历丰富,信手沾来就把培训知识点讲得清楚透彻;有的培训师善长动手实践,身体历行中就把技能传授给了学员;有的培训师微机技术高超,设计的3D模型、教学软件让学员信服。烟草行业的微课制作应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依据知识特点开发微课,不同的专业灵活采用不同的微课表现形式,相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微课内容,让学员选择自己能理解的微课内容去学习。通过微课在行业培训中的应用,达到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拓展知识视野,提高技能的目的。

五、把握微课的开发重点

许多行业培训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过分强调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编辑时间和精力投入过多,甚至把培训的全程对话都打上字幕,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导致微课的培训效果和学习效果不佳。行业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培训目标制定、学员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产生符合“让培训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制作理念,确保微课程能够适满足学员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六、微课开发将改变行业培训模式

微课从最初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类型,随着行业对微课培训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逐步运用到“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培训改革项目中,将在行业培训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行业培训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培训与教研方式,突破培训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 培训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实操指导、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内训师培训、研修、行业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行业培训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员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员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行业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和学习方式。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聚集、设计精细、针对性强”等突出的特点。如果行业培训师能够不断提升技能、表达能力和制作微课的水平,还有不断给学员灌输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员的自我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相信,开发高质量的微课将为烟草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支持,极大地促进行业培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G726

在微课这种全新教学资源和方式兴起的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技能人才培训也应该引入微课教学方式,以求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在传统企业e-learning的基础上开发微型学习模块功能,针对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微课适用在企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企业培训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如何借力微课,拓展企业员工自主探究学习的新途径,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并且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较大的改变。现在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通过计算机远程购物、娱乐、办公、学习等、通过手机进行新闻浏览和书籍阅读更是普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微课学习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外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人对现代人类的注意力匮乏做出了诊断,认为信息会直接消耗接受者的注意力,一旦出现信息的大量聚敛就会导致人们注意力的匮乏。而微课学习正是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学习活动,方便人们在如何时间和情境下能够富有弹性的获取知识,获得成长。

二、微课程与企业在线学习(E-learning)发展

(一)微课程含义及特点

微课最初是由微视频发展而来的,与当前流行的微博、微信、微视频一样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微课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通过对国内微课研究文献的归纳,笔者认为微课应该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灵活、合理运用教育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难点突破、传技能授、兴趣培养、智慧启迪等教育教学目的的数字化资源集合。微课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微课虽然内容短小但是结构完整。微课内容聚焦在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利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系统的教学,有效的利用了人们注意力集中的那10分钟。二是微课依托于网络和移动终端,能够让大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自由自主开展学习。三是微课灵活应用于多种对象,可以是在校学生,也能是企业职工。三是微课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对教学质量和效果容易把控。

(二)企业培训在线学习(E-learning)概念及发展

企业培训在线学习(E-learning)的概念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对员工开展沟通和学习的新的方式。是以企业的未来发展、员工的业绩和职业发展为目标,由培训者、内容开发者和专家共同组成的在线学习培训活动。企业培训在线学习(E-learning)自1999年引入我国后呈现了快速发展阶段。据研究表明,自2011年开始中国企业进入了企业培训在线学习(E-learning)普及阶段。而我们本次研究微课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应用,就不能不依托企业现有的培训在线学习(E-learning)系统。微课虽然与在线学习(E-learning)有一定的区别,但只是方式上和特点上的。可以二者进行组合,而不是另起炉灶,造成资源浪费。

三、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类型复杂、人员较多

企业培训不同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虽然也有着很多科目和不同的年级。但是学校教育各科、各年级都有着专门的教师开展教学。但是企业培训往往是由几个人负责全公司的各类培训工作开展。从培训类型来看,有新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技能、营销、管理培训,从人才队伍的类型来看有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培训。而且还有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培训。不同类别的各类培训不仅让培训组织人员忙得焦头烂额,也让普通职工忙于应付。

(二)培训形式单一,效果较差

从培训形式来说,企业培训几乎都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讲授的基础上应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展示。这种讲解式的授n,因为简单易用,对讲师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站在台上照本宣科即可,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员工被动听讲。培训效果根本得不到保障。企业大部分培训都是用脱产培训的方式开展,但是员工再照本宣科的讲授下,员工很难保证一节课都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对个人提升有限。

(三)企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企业培训大部分以内部讲师为主,极个别的采取企业和学校合作,聘请专业的兼职老师开展。对于企业的培训讲师来说,进行一些规章制度、政策文件、产品知识等类型的培训还是较为得心应手的。但是企业技能人才的培训,需要实打实的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经验。但是具备这些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经验的老师傅未必会讲。这就导致会讲的不会做、会做的不会讲。

四、微课程应用于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的优势

(一)降低培训成本、节约时间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目前都面临着技工荒、招工难的问题。而企业要转型,要升级就必须开展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内部“技能型”人才的比重。为达到这一目标,国内大部分企业都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除了专门的讲师、培训教室、教材外,员工还要进行脱产参加培训。但是微课的有点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培训成本,节约培训资源。因为微课可以通过培训讲师的电子备课,员工提前进行观摩和学习,然后讲师再组织员工在课堂上反思和总结。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而且利用网络还能够实现培训效果的评估,形成客观全面的培训评价体系。

(二)培训内容多样化、直观化

与传统企业技能培训不同的是,微课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对现有培训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是一些共有的技能培训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微课资源库进行补充,还可以多家企业共建培训微课资源。另一方面还能够开发自身特有的技能培训课程,通过视频、操作讲解等形式,让员工直观的进行学习和参考。微课培训资源不但能够解决员工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实操视频提高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微课资源还可以传递大量的企业、行业前沿知识,加深职工的理论学习知识面。例如对企业中的概念性知识、情景化知识、案例、问题化知识操作演示、技能训练等内容可以直接拍摄操作视频;而对软件工具的学习、操作演示类知识等可以录制成培训课程,让员工观看。而对一些管理类知识、理论性知识则可以制作成PPT等形式。多样化的微课制作模式,让企业技能人才的培训更加多样化、直观化。

(三)员工成为培训的主体,自主化程度高

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理念。同样的,在企业人才培养培训中,也要尊重员工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做到分析员工需求,从员工的现有技能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做到因材施教。而微课正好迎合了企业职工的学习习惯,其短小精悍、直观丰富、简练有趣的培训内容吸引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利用职工的碎片化时间开展培训,让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职工的生活。同时微课可以自主化学习,对于接受能力差的职工,可以通过多次观看和揣摩,理解培训内容,把一次性的课堂培训转化为终生教学,直到领会为至。微课迎合了现代80后和90后职工的学习习惯,从时间和地点拓展了培训开展的时空维度,激发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五、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微课模式的建立

(一)搭建企业微课平台

在企业开展为微课培训,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学习平台。要求平台能够同时支持电脑、手机和其他职能终端设备的访问。才能实现微课的移动化。碎片化学习特点。对于企业来说,线下培训依然是主要的培训方式。所以微课平台应该作为线下培训的辅助。而要实现线下学习辅助的功能,微课平台就必须设计科学合理。首先要能够对上传的微课资源进行管理,不同类别、面向不同职工的微课程要脉络清晰,方便职工能够迅速的进行寻找和定位,尤其是利用手机和移动智能终端时也能够方便的找到自己需求的资源。其次要有在线答疑系统和互动系统,这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通过在线答疑系统和互动系统,职工和培训老师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沟通交流。职工之间也可以把疑问、心得体会等发表出来,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培训效果,还必须有自测系统和数据统计系统,对职工通过微课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防止职工虚假学习等。

(二)培训内容选择和微课资源开发

对企业培训来说,微课培训是一种辅助手段,面对繁多的企业培训项目,不可能每一项都采用微课培训的方式开展。因为微课的制作同样也会花费不少的精力和资源。要对微课引入的培训项目进行评估,尤其是一些企业中的长期或频繁的培训项目,如新员工培训课程、安全培训课程、基本技能培训等。培训内容要侧重在知识类和技能类项目上。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微课程的设计主要有培训目标的设计、培训策略设计、培训评价设计等。培训目标设计是整个培训的关键点,要明确培训的主题是什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培训策略设计则是对培训情境的引入、培训资源的提供进行设计。培训评价设计则是对培训练习题目、考试题目进行设计,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在培训内容设计方面,要找到培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让培训知识可视化、图形化。在微课制作时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进行选择。

(三)微课学习氛围创设、推广微课应用

微课的设计开发,最终目标是应用,并且起到对员工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的作用。所以要在企业内容加强对微课应用的推广,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首先在推广方面,要让广大企业讲师和职工了解微课,认识微课对于培训和自身成长的重要性。通过一些优秀的微课培训课件让职工发现微课对于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定期组织讲师和职工对优秀的微课进行观摩、学习、评价等。其次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因为微课的学习完全依靠职工自身学习。企业要明确微课在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可以鼓励职工自己开发和制作微课。把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操作技巧录制成为微课进行共享,企业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奖励,以职工参与微课的制作来带动自主学习的氛围。

(四)培训制度确立及效果评估

微课作为新兴的培训方式,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推广还面临着制度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确定微课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和地位,笔者认为现阶段线下培训还是企业开展培训的主要模式,微课是作为线下培训的补充和辅助,是对部分技能和理论培训提供的新途径。其次,要在制度中确保微课的推广和质量。比如微课课件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对于课件制作讲师的奖励是必不可少。在制度中加入微课开发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引导讲师,保证微n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频度。而且对于职工来说,微课学习虽然自主化程度较高,但是也不能忽视了职工不去学习微课的可能性。也要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例如对学习以后的职工进行测试,保证微课培训效果。效果评估还可以分阶段开展,例如在职工通过移动终端学习微课以后的一次评估,以及讲师组织线下培训,把微课内容归纳总结,重点难点精讲深讲之后的二次评估,以及职工在岗位上对学习到的技能和理论应用的三次评估。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估,彻底了解微课培训的实施效果。同时培训效果评估还是企业讲师们对微课进行二次制作的依据,根据对职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完善其中的不足。

(五)强化在线反馈机制

一个高质量的企业内部培训活动,后期的反馈与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过员工培训结束以后的反馈,才能在培训讲师和职工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微课培训也不能缺少互动、评价和反馈模块。这几个模块一方面可以为职工解答培训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另一方面培训讲师更加容易把握职工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也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内容。通过双向沟通,更好的促进微课的制作和开展。而且在线反馈和评价模块有利于职工之间进行理论和技巧的讨论。很多职工的隐形知识不能转化为企业的显性知识,除了敝帚自珍的原因以外,更多的是因为这些技巧和经验并非系统性的理论,而是一些碎片化的经验和技巧,如果单独就某个技巧召开培训,结果两句话讲完了,并不合适。如果不开展培训,则永远是一个隐形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通过微课的在线互动和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进行技术和技巧的交流,更利于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六、结束语

微课目前虽然在教育系统如火如荼,但是应用到企业人才培养中的依然较少。笔者认为微课应用到企业人才培养中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意义。虽然目前依然存在一些技术和资源上的难题,但是经过努力一定会让微课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胡秀明,庄天宝.运用微课进行企业培训的设计与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1).

篇3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事业与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条件,“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微课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特性与优势,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让微课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利用和拓展.

关键词 :微课;教师专业化;优势;促进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94-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微时代”悄然走进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微博”、“微信”和“微电影”、“微店”这些新名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在教育领域出现的“微课”则是教育改革的冲击波,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微课程最早的雏形是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LeRoy A.McGrew的60秒课程与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的T.P.Kee教授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而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程.我国广东佛山的胡铁生最早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作为一种新概念,微课程的定义也在不断演变中.微课程是以简短、完整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半结构化、情景化、可动态生成与交互的课程资源.微课程作为未来教育信息服务的重要资源之一,满足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粒度精细化的要求.

1 微课的特点

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微课是教师通过某种视频载体将课程以片断化或主题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多媒体资源.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时间短

微课主要通过视频教学进行呈现,其教学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但又不能短于5分钟;这主要是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如果时间过短,可能知识点的呈现就过于简单;如果过长,则体现不了微课的“微”内涵.

1.2 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容量少

微课突出的是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在短时间内只能讲某个知识点,而且必须要把知识点讲得透、讲得精,从而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其教学资源容量不能超过50M,这样便于移动设备的学习.

1.3 播放方便

微课支持流媒体播放,可以视频、动画等形式播放,放便教师与学生在线观看,同时也方便下载和保存到终端设备,尤其是移动手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快捷性与实用性.

2 微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谈到的微课特点,微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微课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它是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要求是较高的.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也必将对教师专业化方面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2.1 微课人性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传统教学要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微课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学习地点与学习方式可以多样化.同时因为不受到教学场所限制,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媒体进行微课的录制或拍摄,如可以在教室、办公室或是家里通过电脑、数码机、DV或是手机进行视频或是音频录制,方便教师自由观看视频,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更能扩大教师教学方式的自由度.另外,不同于传统课程需要多名同学科教师共同商讨,共同备课的形式,微课不需教师开会讨论,教师能够自由地发挥个人特色.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教师幸福感,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微课个性化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与传统视频教学相比,微课的教学方式更具个性化特点,它有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方式的体现.微课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在短短十分种的微课程内,如何完整、清晰地讲解某一个知识点,要做到时间上的短,内容上的精,设计上的巧,这对于教师的教学素养要求是极其高的.而每个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不尽相同,这导致了他们在录制微课的时候,必然也会体现其自身的特色.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但课件制作稍差些,那么在微课中更多注重其知识内容的价值性;有些教师教学经验少,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强,那么可以看出其在微课制作方面突出其课件设计这方面的技术性;当然,对于教学经验丰富和课件制作能力强的的教师,其微课的制作将是较为完美的,在内容与课件设计方面都是合为一体的.所以,微课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微课质量.

2.3 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微课不同于传统教学,其采用的是独特的教学设计,明确与细化了教学重点.短短的十分钟内的视频,教师可以通过普通的讲解,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概念知识,同时也可以借用于图片或是视频、电影片段,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加感性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思考.多种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微课教学注重对重难点的突破,这使得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的,教学思路更明晰,增强了教学的逻辑性.

2.4 微课制作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微课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如课件制作的过程就是考验教师是否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要制作简洁、明了、逻辑清晰且画面感足的PPT,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课件制作的常识与方法.在PPT中如何播放视频,插入适合的背景音乐,选择适合文本的PPT软件,如何剪辑需要的图片与文字,这些是制作课件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方法.而微课的设计第一环节就是课件的制作,也是呈现给学生视觉的首要亮点.其次,微课的录制与后期制作更加需要专业的教育技术能力.录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微课播放的质量,而对后期的微课录制的编辑与美化,对于提升微课整体效果则起着进一步地完善作用.所以通观微课的制作过程,需要涉及到许多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与能力.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必然也会促进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水平的提高.

2.5 微课促进教师反思与教学水平提高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后环节.微课的评价反映了微课的质量.在分享微课的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能够促进教师自主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法,提升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与能力.我国微课网收录了两万多个微课,按照不同地区、学科等分类,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评论与收藏,可以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微课的分享,教师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微课资源,学习他人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通过对微课的点评与交流,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加强了,从他人的微课与评论中进行总结归纳与反思,找出值得借鉴的方面,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从而促进自身教学素质水平的提升.

3 充分利用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所谓“学到老,活到老”,在终身教育的倡导下,作为教师而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需要不断训练与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在从事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而微课的出现,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机遇.借鉴微课的创新模式,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微课近年来的发展之迅猛,为教育改革增添了一道亮点.微课未来的发展走向,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因此,加强微课建设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3.1 建立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建立完备和健全的微课教学资源平台是进行微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此平台要具备对微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交流、共享和评价以及技术培训的功能,能够为教师提供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在建设平台的同时,也要建立对优质微课资源的选拔机制,把各地的优秀微课资源放到共享平台上,供教师们观摩和学习.此外,各地方也要建立自己的优质微课资源库,方便地方优质微课的共享与交流发展.目前各高校的微课资源平台功能较单一,仅提供资源与展示,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微课资源共享平哪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学习需要,多增加评价功能、交流功能和学习记录功能等,方便教师间学习与师生间交流..同时微课资源的共建共享应该加强国家与地方平台的互通机制,加强高校间的微课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扬长补短,形成较为系统化的微课资源平台,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2 提高微课质量,丰富微课资源

微课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微课的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微课质量的因素有三方面:语言表达技术、微课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制作技术.教学资源制作技术是基本因素,而语言表达技术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因素,微课教学设计则是微课质量的核心.一堂课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过程,导课、讲课与课后思考的环环相扣,逻辑明了,思路清晰,主次突出,内容充实,是教学设计强调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微课重形式轻内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表现上,过分关注视频和课件的制作,而忽视教学设计的过程.同时在微课制作方面,还是采用多种视频技术的合成,制作方法上过于单一,其开发模式还是限制于传统课堂教学中,许多微课可以说是教学的片段课、精品课,还是停留在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学配套资源不齐全,使得微课质量参差不齐.例如有些微课教学内容好,但技术表现不够;有些微课技术表现出采,但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相对不足.因此,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我们要呈现高质量的作品,摒弃为了微课而微课的思想,要从最开始的注重技术手段表现过渡到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面.一堂好课的本质是其内容,形式只是辅助作用.因此,提高微课的质量,要从形式到内容,使微课设计制作更加深化.

3.3 加强教师技术培训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微课制作方法与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技术与软件工具也越来越简单,制作成果大幅降低,教师可以单独完成微课设计、其扮演着拍摄师、实施者和后期加工者等多种角色.但是在实践调查中,许多教师在制作微课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技术层面的.尤其是后期视频编辑加工这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的步骤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而其中微课的拍摄过程也是难度较大,需要具备专业的摄影知识才能做好.同时教师认为微课作品中的不足主要在技术层面上.这也再次说明微课制作的技术培训的迫切性.微课制作要求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技术,这对于年纪较大的教师来说可能有点难度,而年轻教师学习能力较强,掌握微课制作方法较快,需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微课制作培训,提升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因此,加强对教师微课制作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各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组织微课制作的培训,通过现场指导的方式切实保证每位教师掌握微课制作的技术与流程,加强对微课方法与流程的介绍,提供微课录制软件的下载路径,切实保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会功.微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途径[J].理论前沿,2014(9).

篇4

[关键词]微课;中小企业;培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39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1

1 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疑点难点、习题例题等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微课的主要特征在于“微”,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教学时间很短,最长不超过10分钟,一般为5~8分钟。第二,教学内容少。微课的主题明确、目标单一,一次只讲述一个知识点。第三,占用存储空间小。微课视频及相关课件等配套资源的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学员既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将资源下载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上,使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方便学习的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职业教育和考试培训中,并且逐渐被企业所重视。本文将微课与企业培训相结合,探讨了微课在中小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2 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培训的投入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一方面,企业资金有限,大部分私企老板只关注经济效益,不愿意在员工培训上投入过多,错误地认为培训只会增加成本,实际上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高质量的培训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动率较高,企业经营者认为万一员工离职,投入的培训资金不仅不能收回,还流向了其他公司。因此,在员工培训的投入上,中小企业明显不及大企业。

2.2 缺乏系统的培训规划

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根据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制定培训规划,培训工作比较随意,培训计划往往是临时确定的,比如:在公司开展新业务或是面临新问题时,临时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没有提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也没有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培训的最终目标。并且,由于培训没有与员工个人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比较低。

2.3 忽视对培训效果的评估

很多中小企业在培训结束后,没有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了多少知识或技能,员工对于培训的满意度是多少,培训在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这些问题没有经过科学评估无从得知。一些企业的惯常做法是在培训结束后发放问卷给员工,调查员工的满意度和掌握程度,作为对下次培训进行改进的参考,这种做法比较简单,可结果不够精确客观。

3 微课在中小企业培训中的作用

3.1 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微课突破了以往课堂听讲的培训模式,不用将员工集中在一起培训,讲师也无需到现场为学员授课,企业节约了时间和资金,学员只需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观看微课视频独自完成学习,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反复观看。学员越多,企业的平均培训成本就越低,因此,微课可以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减轻培训的成本负担。

3.2 节约员工的时间和精力

企业员工在社会、工作与生活中同时扮演多重角色,时间与精力有限,不能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微课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员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观看视频,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微课一般时间较短、内容精炼,方便学员利用碎片时间快速掌握学习内容。

3.3 方便员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微课的特点在于短小精炼,一次只讲述一个知识点。学员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针对不熟悉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学习直到理解为止,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则可以略看或跳过。总之,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把握学习进度,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 善用微课进行企业培训

4.1 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制订培训计划

在培训开始前,培训管理人员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特点制订培训计划。不同类型的员工,培训的内容和风格也不同。比如:就内容来说,新员工培训重在介绍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岗位的职责要求,老员工培训的重点则放在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上。再比如:就风格来说,对于年纪较轻的学员,形式要足够生动活泼,对于年纪较大的学员,培训要尽量严谨认真。

4.2 设计微课内容,制作微课课程

微课内容的设计是企业利用微课进行培训的关键。微课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讲课式:讲师按照课程要求,将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讲解并拍摄,制作成视频。第二,PPT或Flash式:由文字、图片、音乐、动画构成,以PPT自动播放或Flash形式呈现。第三,情景剧式:企业组建或聘请微课制作团队,对培训内容进行剧情设计和策划,编写脚本,选择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后期剪辑制作,最后形成微课程。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的微课类型,要注意的是,微课的时间较短,设计时要把课程内容分解成一个个模块做成小视频,而且,由于微课学习要依靠学员的自觉性去完成,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员的特点和需求。

4.3 注重培训的评估和反馈

培训结束后,应该就微课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培训管理人员可以组织学员进行集中考试,评价学员是否达标,如果达不到企业的预期效果,需要对课程设计进行改进。此外,培训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或网上社区等自媒体平台与学员交流,及时接收反馈,实现信息共享,达到培训效果。

篇5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2—0005—09【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4.02.001

一 引言

自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来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就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微课概念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由此带动了各级各类“微课大赛”在全国各地开展。“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便是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和应用一个典型,该活动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以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搭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为宗旨,分为文史、理工、高职高专三大类。截止2013年6月28日,全国参赛高校1600多所,参赛选手12000多名,参赛微课作品总数超过一万件。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具有活动周期较长、参赛选手众多、竞赛形式多样、作品类型丰富、以应用引导建设、示范辐射面广等特点。但具体而言,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如何?高校教师制作微课主要方式有哪些?微课作品的制作水平和应用情况如何?参赛教师对大赛机制及活动平台又有什么反馈意见?这些都是本研究予以回应的问题。

二 文献综述

有关微课的提法,国内外并不统一。如Micro-lecture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首创,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Educause将微课定义为“一节的短小的视音频,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在被用作在线、混合或面对面教学的一部分时,这些简短的课程就成为学习活动的点缀,这些活动有利于增强课程主题的学习。

国内关于微课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不同的提法,但其涵义不尽相同。刘运华等人在介绍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中提到微型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李玉平认为微课程的主要以数字故事为呈现方式,倡导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宗旨是“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此外,张静然对微课程的相关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姚正东对微课程的设计做了初步的探讨。

可以看出,由于实践领域和研究背景的不同,不同研究者对微课定义、视频时长、组成资源、表现方式、应用目的等问题的看法尚不一致。本研究将依托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等方法,试图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首届高校微课建设与应用现状,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三 方法与过程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参赛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版本,同时辅以内容分析法提炼反馈意见。问卷于2013年6月6号,并于2013年7月1日回收,有效样本总数527份,问卷有效率94.11%。

数据分析分为两部分:描述性分析部分描述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交叉性分析部分描述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对微课认识的差异性。

2 研究工具

为了解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调查问卷从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即参赛教师对高校微课的认知状况(包含参赛教师对微课的概念、内涵、特点、分类、趋势的理解)、参赛教师微课制作与应用情况、参赛教师对微课发展及平台建设的建议(包含微课作品的使用情况、平台功能建议、评价激励机制等)。

3 样本分析

参与调查的527名高校教师的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四 结果与分析

1 高校微课建设的基本情况

(1)参赛教师对微课的认知现状

对于微课的概念,参赛教师认可度最高的微课特点依次为主题突出(77.61%),短小精悍(66.41%),以微教学视频为核心(56.93%)等。

在微课资源构成方面,问卷所列举的9种资源形式中,教学视频以84.44%的认可率高居榜首,其次为教学设计(79.51%)、教学课件(74.38%)、教学素材(49.91%)等,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是微课的核心资源形式,其中教学视频是重中之重。

微课到底多“微”才算恰当呢?调查表明:高校教师普遍趋向于16~20分钟的微课(39.28%),11~15分钟其次(34.54%),21~25分钟(11.39%),6~10分钟(11.01%),25分钟以上(3.61%),1~5分钟(0.19%)。总体来看,大部分教师认为10~20分钟的微课是比较合适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大赛评价机制的导向(参赛通知中微课时长规定)作用,其二是11~20分钟的时间段能让老师讲清讲透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而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保持度也较高。

根据常用的教学方法分类,微课可以分为很多种,调查发现,高校教师目前教学中最迫切需要的微课类型为探究学习类(51.42%)、启发类(46.3%)、演示类(39.47%)、讲授类(39.28%)、自主学习类(37.95%)等。

高校教师对于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持乐观态度。83.87%的参赛教师认为微课在高校将有“较好”或者“很好”的发展前景。大部分教师对微课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参赛教师微课制作现状

随着微课实践的深入,己有研究者归纳出以下四种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一是视频拍摄式,采用专业摄像机、DV或者手机等工具;二是屏幕内录式,常用的软件有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由软件合成类微课,如由PPT、Flash等软件录制或编辑合成;四是由运用以上二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

调查发现,63.38%的微课制作者选择将这几种方式混合使用,居高校微课制作方式之首,其他制作形式的微课依次为视频拍摄式微课(38.9%)、录屏式微课(28.5%)、动画合成式微课(20.5%),而直接从原有完整视频课例中切片剪辑成微课的方式最少(14%)。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传统的完整视频课例未必适合制作成微课,因为其设计制作的理念和微课的本质特征(短小精悍、高度聚焦、适合学习学习等)不完全符合,因此这种切片式的微课制作方法虽然简单易行、在某程度上可以盘活优化原有的成品视频资源库,但并不受老师的欢迎。

从参赛教师选择微课内容来看,选择以某个教学环节、活动或进程以及教学重难点作为参考内容的比例分别达66.98%和64.9%,其他如按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的章节课时内容等比例较小,分别为31.69%和20.11%,这说明参赛教师在选择内容时知识点偏向零散化的特征较明显,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微课制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基于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微课制作相对容易,而单元化、体系化的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还不成熟;二是大赛评价机制导向作用:首届大赛规定是以单个知识点的微课作品为主。

微课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9个环节:①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②细化微课知识点;③微课的教学设计;④制作微课的教学课件;⑤撰写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脚本;⑥微课视频的拍摄或者录制;⑦微课视频后期编辑与优化;⑧设计制作微课配套资源;⑨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实施。

在以上环节中,参赛教师认为微课制作过程中重要程度最高的环节依次为微课的教学设计(84.63%)、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65.09%)、微课教学活动的实施(53.13%)、制作课件(44.97%)、细化知识点(40.04%)、视频拍摄或录制(33.97%)及后期编辑优化(32.83%)等,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最重视的还是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及主题的确定等教学层面的内容,而对微课的制作、编辑和美化等技术性环节居其次,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微课制作、设计先行”和“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是艺术”的理念。

此外,教师认为微课的教学实践应用也是微课设计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占53.13%位列第三位),这说明:微课建设的目的是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应用,而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因此,“以用促建、应用引领”微课发展,正是本届高校微课教学大赛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实践证明:微课资源也只有在教学实践的不断应用中才能得到进优化、丰富和完善,实现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特别是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微课视频制作途径和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技术和软件工具越来越简单化(特别是可汗式录屏式微课制作工具的出现,微课制作技术与成本大幅降低,教师可以一个承担微课设计者、拍摄者、活动实施者和后期编辑合成者等多种角色和任务),但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却是技术层面的,例如52.18%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如片头片尾、画面效果、字幕显示等),48.77%的教师微课视频的拍摄难度大,制作成本较高,而只有32.83%的教师反映微课选题、确定知识点困难,只有13.85%的教师反映尚未掌握教学设计方法。这说明目前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对一线学科教师而言尚高,需要更多专业技术培训支持或者简便易用的工具。

与之对应,教师认为自己微课作品中的不足也主要反映在技术层面上,如视频镜头单一,表现形式不够丰富(52.75%),微课视频画面不够清晰(36.05%),其次才为教学水平有待提高(32.07%),提供的配套资源不够丰富(28.27%),师生互动不够(27.89%),微课教学设计创意不够(27.51%)等,进一步验证了教师需要微课制作技术支持的结论。

(3)参赛教师对微课大赛及平台的建议和期望

在本调查实施之时,全国高校微课参赛作品上传已接近尾声,参赛作品总数接近10000节。面对数量如此众多的微课作品,参赛教师是如何利用的呢?调查显示教师点播/查看自己的微课活动最多,其次为点播/查看别人的微课,评价(含推荐/引用别人的微课),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微课,最后才是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微课,可见参赛教师对微课的应用停留在单纯比赛层面的较多,围绕微课开展的同行交流及教学活动稍少。各项具体的频率指数见表2。

调查发现,对于首届全国微课教学大赛的作用,参赛教师普遍比较认可的是以下几点:有利于同行交流借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86.34%);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79.3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展现教师风采(65.46%);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63.38%):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与研究水平(53.51%)。可以看出,以上几点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微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只有26.19%的教师表示赞同。由此看来,本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导向还是偏向于微课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作用,而对高校微课最直接用户和最庞大的使用群体_大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与课堂教学变革等方面关注度和导向不够。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资源建设方式和教学应用模式,参赛教师普遍期盼建立更完善的立体化激励评价机制体系来宣传推广其理念和实践,如绝大部分(84.63%)的教师希望能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证书奖励,66.98%的教师希望比赛成绩作为职称评定的参考指标之一,61.1%的教师希望有奖金奖励,56.55%的教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先进典型,被推广宣传,48.58%的教师希望得到政策支持和优先立项等。

本次比赛的所有活动和环节都是基于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网站平台进行的,该平台设计理念和技术较为先进,具有参赛选手实名注册、用户管理、作品上载、审核、微课展播、交流评论、专家评审、成绩公布等多重功能。但调查表明,平台还存在:微课太分散,没有形成专题化微课程体系(63.19%),没有提供微课及配套教学资源的下载功能(39.28%),微课分类和检索仍不够便捷(37.95%)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2 高校教师对微课认识的差异性分析

交叉性分析选取了教师基本信息中5个自变量(参赛教师的性别、教龄、专业、技术职称、接触微课时间长短),5个典型因素进行交叉分析,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具体运算值见表3和表4。

(1)不同类型的教师对参赛教师自己微课满意度差异性

表3中的数据显示,不同专业、教龄、技术职称、接触微课时间长短与教师对自己的微课满意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性别的教师对自己的微课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其Pearson卡方值为0.045,差异显著。具体来说,相比女教师而言,男教师对自己制作的微课满意度更高一些。

(2)不同类型的教师对微课视频时长的看法差异性

由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性别、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对微课视频时长的看法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卡方检验表明,不同教龄的人对微课视频时长看法有显著不同,如表3,P值为0.011,小于0.05,即:教龄越长的人喜欢高校微课视频更长一点。

卡方检验表明参赛教师接触微课时间长短与其对微课视频时长的看法关系重大,如表3,D值为0.002,小于0.01。其中,接触微课时间越长的人倾向于高校微课视频的时长越长。

(3)不同类型的教师对微课在教育教学未来发展前景的态度差异性

表3的数据显示,所有教师,无论性别、专业、教龄、技术职称及接触微课时间长短的教师对微课的态度均是乐观积极的。

(4)不同类型的教师对微课核心组成要素的看法差异性

在前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微课核心组成要素依次为: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那不同类型的教师对这个看法是否存在差异呢?如表4,经过Pearson卡方检验发现:

①所有老师对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是微课的核心组成资源的看法是没有争议的;

②然而男女教师对教学设计是微课核心组成资源看法不一样,卡方P值为0.019,具体而言女教师更认可教学设计作为微课核心组成资源;

③不同教龄的人对教学设计是微课核心组成资源看法差异显著,卡方P值为0.036,教龄越长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多年上课经验丰富,驾轻就熟,无须对微课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而教龄相对较短的教师来说,则认可教学设计作为微课核心组成资源,对微课教学设计非常重视。

(5)不同类型的教师对微课核心开发环节的看法差异性

教师们普遍认为微课比较重要的开发环节依次为:微课教学设计、微课主题的选择、微课的应用实施,那不同类型的教师对这个看法是否存在差异呢?如表4,经过Pearson卡方检验发现:

①所有教师对教学设计是微课最核心开发环节这个看法是一致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②不同专业的教师对微课主题(内容)确定是微课核心开发环节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卡方值为0.036。文史类教师相比理工和高职高专类的教师更看重微课教学主题的确定;

③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微课的教学应用实施是微课核心开发环节的看法存在异常显著的差异,卡方值是0.000。其中,女教师相对而言更看重微课的教学应用和实施环节。

五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对高校微课参赛教师对微课的认知、微课制作水平以及对微课大赛的反馈建议三方面均有了一定认识,下面分别加以总结阐述,并提出建议。

1 高校参赛教师对微课的认知

(1)高校微课核心是微视频,时长定义受评价导向

此次调查中发现,84.44%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微视频是微课最核心的资源形式,与此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也是必备组件,赞同率均在70%以上。其实在教育领域,也已经有来自一线的教师开始探索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以及效果,范福兰等人在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应用效果的调查显示,70.5%的学生认为交互式微视频资源能够激发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而文字、音频、图像等资源形式少受青睐,这说明在流媒体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微视频作为一种可用的教学资源形式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调查发现,超过70%的人认为11~20分钟的微课对于高校微课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而且差异分析显示教龄越长的人、接触微课时间越长的人喜欢微课时长更长一些;此外,胡铁生等面向2013年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的调查表明:中小学的微课视频时长85%分布在10分钟以内,其中75%集中在5~8分钟之间:其高校和中小学微课时长定义如此不同次,除了与二者微课应用对象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因为其大赛的评价导向机制根本不同,导致了对微课不同的时长定义。也有研究者认为不同学科的微课其时长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文科因为其更多的情景导入、涉及面较广而不如理科微课那么简单直接,因而文科微课视频时长平均长于理科微课。

(2)高校微课功能定位偏向于教师专业发展,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的支持

调查中有人表示微课不仅要帮助教师专业发展,也应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首届全国微课大赛的作用,参赛教师普遍比较认可的还是偏向微课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对微课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却导向不够,但是不能否认学生才是微课的终端用户。

此外,梁乐明等认为微型课程针对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完整的教学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教与学,时间和规模都是微型的,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可以整合常规课程教学,也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发展所用。应该说,在微课的功能定位上,教师专业发展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兼而有之。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先教师后学生”也是一条循序渐进之路,体现着由“建”到“用”的思路转变。

2 高校微课制作水平现状

(1)微课制作技术培训迫在眉睫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技术方面的,如52.18%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如片头片尾、字幕等),认为自己微课制作不足也主要是技术层面的,如镜头切换、后期编辑等。这些数据表明一线教师急需微视频制作技术方面的指导,一方面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能让教师灵活选择、综合使用;另一方面应该使技术门槛尽量降低,选择简便易用的微视频制作技术,如录屏软件、PPT课件、视频编辑软件,只有降低技术门槛,更多的教师才能自觉地参与到微课的建设中来。此外,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应通力合作,从这方面看来,微课也为教育技术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和挑战。

(2)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现象普遍

本次比赛中,84.63%的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在整个微课制作环节中最重要,但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表现上,如视频、课件制作等。在评审过程中,从部分专家的评语中可以看出,也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取向,有些作品教学内容虽好,但是因为技术表现不到位,导致微课作品评分过低。但随着技术培训力度的加大,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教育技术人员的加盟,微课制作将从最开始的注重技术表现逐步过渡到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面。“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却是艺术”,技术只是手段,教学才是本质。从形式到内容,微课的设计制作将逐步深化。

(3)微课制作没有突破传统课程开发模式

在微课视频制作方法上,63.38%的微课制作者会采取“混合式微课”制作方法,采用多种视频技术合成,制作方法上较纯单一拍摄式微课方法有所创新,但是在微课程开发模式和教学设计理念上仍然不能脱离传统课堂教学束缚(如相当一部分高校参赛微课仍是片段课、精课品、浓缩课、公开课,只是形式上“微小”了),大部分还是课堂讲授式微课,教学配套资源不齐全,微课视频的交互性不够、系统平台缺乏对学生学习诊断和记录功能。总之,能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先进微课教学设计理念指导微课作品仍然缺乏。

3 高校教师对微课发展及平台建设的建议

(1)以用促建,微课资源的教学应用实践是根本

当前高校微课的数量相对丰富,但应用还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虽然本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设计论证之初就考虑到微课的教学应用,但由于相关的理论研究、操作模式、应用指导与技术培训等方面仍显不足,高校微课建设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建多用少”的问题。如何突破?首先,将微课程作为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资源,形成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其次,微课程可为创新型教学模式提供资源支持,如颠倒课堂、个体差异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等,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最后,微课可作为新型学习理念,积极开展微课在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以用促建,以教学需求与应用实践来引领微课建设的有序发展,切忌走上“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老路。

(2)微课的后续发展:课程化、专题化、系列化

调查显示,63.19%的参赛教师认为目前大赛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微课资源太散,没有形成专题化的微课程。很多高校教师也期盼能尽快实现高校微课系列化、专题化、课程化的导向开发,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精品微课程并示范推广,方便师生系统使用;呼唤微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希望专家给与指导,进行微课的主题研讨;希望大赛能够常态化,重视后续推广与资源的共建共享;资源建设的方式从行政主导逐渐向行业指导转变。

(3)平台需要更强健,技术支持待完善

健全的微课平台是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平台的功能除了满足参赛教师上传、修改、微课作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参赛教师针对微课资源展开的交流、共享、评价、技术培训等需求,应该为参赛教师提供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然而,与可汗学院相比,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平台还太单一,仅是资源提供和展播,并未从学习者角度和学习为中心来设计开发,如诊断功能、交流功能、学习记录功能、虚拟社区功能等缺失,而且目前的微课数量少、没有形成体系、资源的开放力度不够。

(4)参赛教师呼吁大赛评价机制更加多元化

微课作品的评价机制具有导向作用,权威、多元的评价标准正是参赛教师的诉求。教师提出目前的评价标准过于笼统,理工类与文史类、本科与高职高专类的微课不应该使用同一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中网络评价比例占到五分之一,水分较大,有失公平;呼吁首届微课比赛能够提高获奖比例,以示鼓励;评审专家点评公开化,有人建议决赛能现场直播点评;建议奖项设置的更丰富一些,除传统的一、二、三等奖之外,可以设置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技术奖、最佳创意奖等等;也有人质疑评价标准的权威性。此外,现行评价是基于同行和专家的视角,唯独没有学生的评价和体会,这是活动设计的一个明显不足。

篇6

关键词 技能实训课;微课;酒店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72-02

1 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软件的开发和优化,给自主学习者的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提供了硬件保障,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微课就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上出现的一种崭新、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授课形式。

微课程(Micro-lecture)创始人,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指出,微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其构成要素有“教学内容支持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时间一般持续1~3分钟”“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利用网络工具”“学习者自己构建所需的知识”。如今我国多数学者认为,国内的“微课”是“微课程”本土化的一个概念,认为“微课”是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一般10分钟左右),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焦建利,2013)。微课具有快餐化、实用化、多样化、聚焦化、智能化和趣味性等鲜明特点,适合网络平台的共享和传播,非常符合学生碎片化学习、移动终端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2 微课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实训课程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开况,本课题组在海南省各个高职学院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发现海南省不少高职院校的酒店技能实训存在诸多不足,而结合本课程开发的微课能优化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

微课解决高职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 由于基础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实训技能没有理解透彻,他们需要在课外加强、深化学习。教师以微课的形式把某些实训项目要点的讲解、操作流程等视频分享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反复观摩、学习,达到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课后消化、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微课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教师在教授某个实训项目之前先播放微课视频,使操作要领的讲解更加直观、清楚,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视频中的操作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实操训练。

微课能弥补实训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 实训是专业技能的实际训练,专业教师必须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知识才能胜任实训任务。而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大部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有限,不少教师长期在校承担理论教学工作,没有行业挂职锻炼经历,缺乏行业实战能力;有些教师虽然从企业转型过来,但是离开这个行业多年,很少再接触行业知识,以至于实践经验时过境迁,很难适应课程需求。

学校跟实习酒店合作,邀请行业人员加入实训课程教学。教师把实训课程的难点、要点整合出来,邀请合作单位的培训人员根据这些知识点,利用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设备进行讲解和操作示范,最后专业教师把这些视频制作成微课。酒店培训人员现场的专业讲解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每个操作要领,他们在动手操作的时候会更加准确、规范。

微课可以弥补实训室设备简陋、功能不健全等不足 一般来说,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课是教师在校内实训室中模拟酒店的工作场景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只是模仿酒店的一个局部功能,软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部门系统管理功能不健全,比如前厅实训室只有一张柜台、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几部挂钟而已,打印机、复印机都没有,更别说前台办理入住系统了。在这种实训室内教师无法进行真实的岗位模拟教学,只能虚拟讲解实训步骤,学生凭着想象进行操作,无法体现实践教学的实效。

微课视频录制的时候可以到酒店采景,利用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设备、操作系统的软件为实训的背景和辅助工具,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背景音乐和场景图片的设计,烘托现场气氛,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真实、生动。

微课可以弥补实训教学资源匮乏、实训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 除了实训室中的硬件设施要真实化,教学中所需的软件资料也要丰富多样,带有职场性,比如酒店服务中出现的案例、酒店行业的管理文化等,都是实践教学的真实的案例教材。而大多数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软件资料只有一本课本、一套课件,只有极少数的学院购买了前厅的“西软”操作系统。此外,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材内容滞后于酒店行业发展,与世界一流酒店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酒店业内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以及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没有被及时纳入实训教材中,难以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微课教学可以延伸和拓展课堂知识,充实教学资源、更新教材内容。教师通过学习,搜集相关资料,把案例、行业文化、先进的操作技术和管理理念等糅合到微课堂中,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

3 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设计的原则 实训课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以典型的工作场景为学习背景,以岗位职责为实训项目和教学线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和外语应用能力。微课的实质是利用网络平台以共享、便捷、有趣的方式来学习行业知识和操练行业技能。实训课程中的微课教学设计应符合以下开发原则。

1)实用性。实训课程中的微课教学是针对酒店岗位操作中某些技能要点、知识点的补充和拓展,是帮助学生更好解决未来工作岗位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实操性比较强,所以讲授的知识点要集中、易懂,重点突出,方便学生在实训室操作;同时,微课要做到短小精悍,流畅下载和观看,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时间碎片化和学习移动化的需要。

2)行业性。酒店实训课程的微课是针对岗位中的技能操练而制作的视频,视频中的背景是酒店中真实的工作情境,微课的主题和内容都应该以酒店中常见的真实案例为素材。微课的教学目标指向要明确、内容要鲜明,具有较强的学习指导性和行业针对性。

3)趣味性。为了打破传统实训课授课方式的单一,主讲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师讲解的幽默和生动。在考虑高职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动画、动漫的形式呈现行业工作场景,以模拟仿真的形式展示生产过程等,把课程内容串联起来,使之鲜活而形象。

微课设计步骤 微课的设计与实施步骤包括微课选题、微课教学过程设计、制作微课课件、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微课教学反思与评价等。其中选题和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实训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应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突出实操性和行业性。以酒店前厅办理入住登记为例的微课设计如下。

首先,设定场景,提出问题。视频展示涉外酒店前台工作场景,客人走到前台开始办理入住酒店,接待员迎上说:“Good morning, sir! Welcome to ×× hotel. What can I do for you?”客人说:“Yes, I’d like to check in, please!”Flas呈现两个问题:

How will the receptionist help the guest checking in?

What are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the guest that the receptionist will check?

其次,激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继续观看这段客人办理入住的视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记下与这两个问题的相关的信息,接着小组讨论、交流信息。

再次,教师采用课件讲授法,介绍前台办理入住手续的操作流程、需要核对的客人信息以及所需的办公设备。同时,Flash课件展示问题的答案,学生对比自己的笔记,查漏补缺。教师再次播放微课视频,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操作要点。

最后,Flash课件把checking in对话中的功能句子拆分出来,学生熟读这些句子,为接下来的技能实操活动积累语料。

这段微课视频的教学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的讲解要简单明了,练习活动的设置要活泼、多样,其中可以穿插一些背景音、动漫、图片、漫画等;同时,课件的制作要精美、独特,具有启发性。

4 微课制作的技术保证

整合素材 制作微课需要的素材格式有视频、课件、音频、图片、动画等。不同学科的微课课程制作的格式是不一样的,但都以方便、实用、实效为基础,力求生动、活泼、有趣。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技能实训课程的微课,其以酒店真实工作场景中拍摄的岗位技能操作视频为主要素材,配以Flash制作的动画、课件、图片和文字等。根据微课制作的需要,准备的素材有些是原始的,有些是经过原始素材生成的二期、三期素材(统称为生成素材)。比如课件是原始素材,但是利用oCam等录屏软件,主讲人对着课件边操作边解说,把课件和录音制作成视频,这个视频就是生成素材。酒店拍摄的实景视频需要把音频分离出来降噪,如果降噪后音频生成素材的质量不合格的话,就需要在录音棚里重新录制。

后期制作 原始的、生成的素材都准备好了以后,微课就可以进入后期的制作了,常用的软件有Adobe Premiere或Corel Video Studio。为了让学生下载微课更流畅、快捷,微课一般采用流媒体格式,不采用高清格式视频,视频分辨率按照4:3为好。建议视频类的微课不要采用1080P高清格式,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 都可以,以保证微课在容量上的“轻小”,方便移动学习,并与现有大多数显示设备相匹配。

5 结束语

在微时代,高职教育提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大力开发微课教程,相对于传授理论知识点的微课,技能实训课的微课开发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不但要开展教师微课培训,学习微课的应用原理、设计理念,从技术层面学习录制方法和相关软件的应用,以及后期编辑、加工等技术,提升教师的微视频制作水平,还应该加强与合作单位的实践教学合作,邀请行业人士的加入,充分利用酒店的硬件、软件资源,制作出优秀、实用的技能实训微视频。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6-67.

篇7

一、微课程概念与特征

1.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他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他也因此被称为“一分钟教授”。他将微课程定义为“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微课程是以网络资源共享为目的并适合移动学习,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动画、文字或音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展开,整合学习任务清单,练习测验及教师教学反思等为一体的半结构化教学和学习资源。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它支持反馈和改进,提供和呈现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在线微型视频内容,同时能根据学习者学习需要和学习路径推送相关主题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用在很多领域,如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教师培训、企业培训等。本文研究的微课程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培训领域,可以说是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上的一个新形式。教师培训微课程应该在设计开发之前就要考虑应用的问题,微课程能够灵活运用于多种教师培训情境,如网络在线学习、面对面集中培训或混合学习等。如果用在集中培训中,微课程常常作为培训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负责完成知识的直接高效传输,节省培训时间,并结合教学案例发挥作用。但无论采取哪种培训形式,为提升微课程资源利用率,都需要依据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精心地课程设计,并辅之以长期持续的跟踪指导服务,如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培训方案、课程设计、课件、学习资料、评估反馈、培训师点评,以及培训对象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等。

2.微课程的特征

(1)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微课程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在5~15分钟;教学内容主题突出,且有相对完整的微主题;能够让学习者快速掌握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呈现形式生动活泼。(2)微课程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微课程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它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为教师做面对面培训的正式学习情境、教师线下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情境,都可运用微课程,微课程可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师培训微课程可以是独立的资源,也可以和其他微课程构成系列化课程资源,因此,微课程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有其内在的结构。微课程的情境性特征,使其不能适用于所有培训课程和培训情境,有的微课程适用于传授独立知识单元的情境,对于传授复杂多元知识单元的情境则不适用。(3)微课程需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加以推广使用微课程以微视频为呈现形式,需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供学习者学习体验。微课程作为在线视频学习资源,远比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受欢迎。微课程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将是大势所趋,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体验。

二、体验式培训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了完整的体验学习理论,构建出“体验式学习圈”。他指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通过反思、总结,形成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培训强调“先行后知”,是一种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强调参训学员的主体性。体验式培训以培训对象为中心,将培训对象看作是具有独特阅历和丰富经验的个体,基于需求,以提升能力为目的,关注培训对象的感受和体验。培训中,学习者越具有主动性,培训效果越明显。二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取向。体验式培训强调实效性与针对性,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着重于现实世界。培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结合培训对象工作实践,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三是关注培训情境的应用。体验式培训对环境的选择和课程的精心设计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在“教师培训项目方案的系统设计”专题培训中,在讲到“目标”与“目的”的区别时,培训师精心设计了“一步之遥”的小游戏让学员亲身体验,现场互动交流,给参训对象留下深刻而又充满趣味的学习体验。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是指将培训内容通过微课程形式来体现,将微课程视为开展教师培训的工具和方式。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将给学员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能够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培训气氛,灵活分配学习时间,如学员感觉现场培训不解渴,还可在培训后分享至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进行持续流学习。

三、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简介

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搭建的。对应ADDIE模型中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我们将该模型分为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培训评价五个流程。

1.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教师培训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要素包括对象、目标、内容、环境等的分析。培训开始前,可以通过电话、问卷、访谈等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培训对象的起点和水平、学习动机等。进而,与培训需求方仔细沟通,确定培训目标,再依据目标确定科学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环境场地。体验式或任务驱动式教师培训注重与学员的交流分享,因此需将教室布置成圆桌式摆设,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还需要良好的多媒体条件,需配备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2.培训方案设计

在培训需求基础上,要进行培训方案设计。包括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培训评价等内容。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可以将培训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通过微课形式体现出来,运用微课程创设培训情境氛围,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积极开展交流研讨。

3.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基于培训方案,设计开发培训所需的课程资源,除了开发课程内容,培训环境创设和培训形式的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关注由培训者组织、学员所体验的学习经验,重现学习者的工作和生活情景;教师与学员共同建构,关注学员间共建共享,呈现多样化形式。最终呈现出的培训课程应该是一条有逻辑的学习路径,能够使理论性课程“落地”,使专题培训课程“有营养且味道好”。

4.培训课程实施

基于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模型,我们对应将体验式教师培训实施分为以下五个环节:体验导入、反思生成、实践应用、总结概括、练习反馈。用微课程进行导入,创设情境,让参训学员获得亲身体验;引导学员进行反思,生成自身观点和体会;学员分组讨论分享;对交流活动所得进行提炼总结,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教师培训实践中去;对课程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巩固新知;任务驱动式练习反馈,提升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如此循环,一次培训或许需要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往复活动。以“教师培训微课程开发与设计”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课程的实施过程。(1)体验导入在课程开始时,培训者需调动学员积极性,引起兴趣,进入状态。以本课为例,让学员自主观看两个微课:一是文学作品欣赏《在路边鼓掌的人》(讲述了父母对女儿教育与发展的反思的故事);另一个是教育策略类《24点》(讲述的是通过玩24点,克服计算中的畏难情绪,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反思生成此环节主要帮助学员澄清一些基本的概念内涵。根据之前观看过的微课,让学员思考对微课、微课程及教师培训微课程的认识。可以借鉴“世界咖啡”(“世界咖啡”类似头脑风暴法,将学员分成若干个组,每组4~6人,设组长一名、秘书一名,组长负责主持研讨,组员发散思维,对讨论主题发表各自见解;组间依次交流分享;最后回归本组,将学员在各组的所见所闻向组长汇报,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形成结论)的方法,将学员分组,讨论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特点是什么?微课与微课程的关系如何?教师培训微课程与教学微课程有何不同?分组展示交流学员讨论结果。依据讨论情况,教师进一步阐述、生成微课、微课程及教师培训微课程的内涵。(3)实践应用以本课为例,实践应用环节主要说明如何基于微课程,实施“教师培训微课程开发与设计”专题培训。包括以下三个子环节。“主题的选择与设计”环节。主题选择和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微课创作中,由于老师们受传统课程的影响或者对微课特殊话语体系的不熟悉,致使微课主题确定不当,要么选题过大,要么不聚焦。该环节可以呈现一门以“最近发展区”为题的微课作为反面例子,加深学员的印象。“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想在10分钟之内说明其概念、意义、应用策略、注意事项等庞杂内容,是十分困难的,难免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此处微课的运用,能够让学员加深对微课主题选择的认识,明确主题确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微课程内容的开发”环节。微课程的制作切忌过于关注技术层面,而忽视了微课的内涵与实践运用。微课程除了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外,还可应用于推荐性学习、嵌入式教研和研训一体体制下的工作研究。尤其是后两者更应该是教师培训微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目的。因此,从教师培训微课的目标看,微课的内涵更为关键,微课内涵除了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外,课程要呈现的内容、顺序、逻辑和结构更为重要,这是达成教学目标,发挥微课功能与作用的重要载体。脚本的设计建构是微课程内容开发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讲授脚本的概念、结构、设计要求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穿插不同类型的微课程,会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呈现《最后的晚餐》微课,强调脚本设计要巧设悬念、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通过呈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N招》一课,强调微课程呈现内容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明确内在的逻辑顺序。对新教师来说,上网看十分钟甚至一两钟,就能找到一节课的切入点;通过呈现《从心术的医患关系看新型师生关系》一课,强调脚本内容要引发思考和共鸣,让学员通过《心术》中医患关系折射出当下的师生关系,暗含着热点的教育话题和深刻的教育道理,让学员自觉接受课程所传达的小事件、大道理。“微课程开发中易出现的问题”环节。微课程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选题不当、将微课等同于课堂实录、知识划分过细、知识密度过高、过分追求可视化和趣味性、片头片尾过长、制作技术欠佳等问题。培训者在讲授这一环节时,可配合典型微课,加深学员对微课程开发常见问题的认识。如《访谈法》一课,就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访谈法包括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其中包含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很多,放在一个课程容易讲不清,如果就说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可能这个问题就讲透彻了;再如《如何进行访谈》一课,就存在高密度知识呈现问题,忽视在微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通过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学习者只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缺乏引发学习者思考的设计。(4)总结概括在前三个步骤完成基础之上,培训者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以本课为例,培训者需帮助参训教师明确微课程设计制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明确微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哪些技能,获得哪些知识,提高哪些素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在方法选择中要考虑学习者边缘化、非连续性、非正式性学习的特点。二是分析教学内容。可从性质、时间、数量、重点、难点、顺序几方面进行。三是体现教师独特的语言风格。四是要有明确的线索。在微课程的短时间讲授过程中,必须只有一条线索,在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所罗列的论据在保证精而简的情况下要充分、准确,要巧妙启发,积极引导。(5)练习反馈以本课为例,练习与反馈环节,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式培训方式进行。让参训学员结合自身正在研究或关注的问题,设计一门微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尝试填写微课程设计表;在内容部分按照脚本要求填写;试着制作此微课。

5.培训课程评价

篇8

关键词: 微课 发展现状 研究综述

一、微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微课的定义缺乏统一的认识。自微课成为国内新生教学模式以来,学者专家对其定义就是众说纷纭,国内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将微课定义为:“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又名微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黎加厚定义它是“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建利定义它是“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张一春定义它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

2.形式大于内容。由于我国微课始于比赛,导致目前微课的开发大多为比赛而生。直接导致微课开发中“作秀”的成分多,考虑实际应用的成分少,很多微课做成后参赛完即报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3.微课的选题、开发、制作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微课的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课题的选定到课程的开发再到后期的制作,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受微课制作技术的限制,很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难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微课,往往是制作者非开发者,开发者非一线教师,中间换手环节众多,造成最终的微课表现效果大打折扣。

4.微课开发的目标与应用对象不明确。从目标角度讲,首先,国内微课主要存在形式是各种微课比赛,微课的制作者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需求,更谈不上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所以国内微课使用率较低,造成了理论先行而实践滞后的现象。其次,有关微课的研究极少涉及微课资源开发或者建设和应用,大部分以微课概念或内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

从应用角度讲,微课的使用对象应主要分为三类:学生、教师和社会大众,但目前研究表明,我国微课基本应用于学生,且大多属于校本开发,共享性不高。

5.微课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微课虽然短小精悍,精简明了,但实际要求往往很高,从前期的选题到中期的拍摄再到后期的制作,不仅要衔接恰当还要配合完美。因此,微课在结构设计中就要十分用心和谨慎,要考虑整个环节的可行性和实操性。

6.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严格来说,现阶段国内的微课仍处于发展期,还不十分成熟,加之对其概念界定的不明晰、认知的多样化,目前国内对微课的评价体制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化方案。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视频评价和网络评价两种,视频评价主要针对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对微课的完整度、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风采展示、后期制作、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网络评价是微课上传网站之后获取的观众认可度,以点击率、观看的连续性、互动性和微课视频自身的易用性为主要评价指标。

二、对策研究

1.多举办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升教育工作者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技术能力的加强,如果有好的设计,却没有恰当的技术实现它,也是相当可惜的。学习国内外先进案例,转变教师传统观念,明晰微课概念,破除一些过时滞后的做法。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既练兵,又参加实战比赛,借此机会促成一批微课高手成长。

2.开展微课设计环节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开发微课资源的根本目的,也是微课建设的主流方向。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定位,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

3.将微课与教学切实整合。不搞花架子,将微课切实地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教法,各级比赛主办方主办微课比赛应以实际教学效果为主要参考标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并举。

4.建设微课资源,结合各校已经有优质资源,推广普及微课资源在学校及校与校之间教学中的应用与交流,充分资源共享,避免各自为战,将微课资源系统化、分类化。按不同的面向群体分类资源,学生微课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为主要目标;教师微课资源属于专业发展型资源,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如新进教师的素养培训、教师的课堂组织及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常规事情处理等。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已经初见成效,通过对微课的概念、内涵、发展现状的分析,国内微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继续研究理论的同时,真正把微课利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相信随着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型教学资源的不断推行,不久的将来会有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解答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高靓.微课能否打破高校封闭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4-02-17.

[2]全国高校微课网[EB/OL].http:///,2015- 07-20.

篇9

微课是种以视频为载体(5~10分钟左右),围绕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而展开的教学方式。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一对一的学习方式。微课因其便利性、针对性、趣味性和轻松性等诸多优点,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因此,微课教学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教师开始研究微课,开发微课。

微课为学生学习带来了便利,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微课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在微课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成了学习共同体。在微课设计、开发以及后期的教学反馈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在日益精进。

一、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

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将微课展现给学生,教师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大量资料,研究更深层次的内容。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视野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范畴内,会接触到更深层次的专业内容,对知识点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二、根据需求,自主创作培训内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对于制作精致的微课,教师需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教学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在制作和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正是对教师知识系统性和教学能力的考验。为了更好地完成微课教学,教师会根据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这种学习和培训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较学校组织的培训更有意义,也更符合教师自身的情况,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将难以立足于三尺讲台。制作微课的过程,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因此,作为微课的创作者,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例如,在确定选题,设计好脚本后,需要录制视频,并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进行必要的编辑加工。所以,教师必须简单掌握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以此促进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

微课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固定的操作流程,一切都是围绕教学的知识点展开的。教师本身就是独立的个体,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往往会延续到微课制作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解决问题的微课,这一过程有利于教师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五、有助于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减少课后辅导量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共享微课资源。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效果更好。这种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录制的微课可以在课前展示,也可提供给学生在课后自学,减少了教师的课后辅导量。

六、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共享

篇10

关键词:微课;中职;语文教学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这几年里,我发现中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知识较为薄弱,而且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缺乏求知欲与学习动力,这给我们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我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不仅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我们中职教师自己的问题。

(一)学生问题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在初中时的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迫于成绩、家庭压力,以及父母的干预才不得不去中职院校学习。进入中职学校后,很多学生的初衷是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寻求一种生存手段。于是他们重视专业课学习,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表现出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能够举一反三等优点。但是他们对于中职基础课程,尤其是中职语文这门课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不需要再花时间在学习语文知识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职学生极少参与课程互动,甚至有的学生直接选择旷课。中职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方式还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对课文的阅读鉴赏能力极差,且无法产生自己的体验及感悟。

(二)教学方法问题

中职语文教学还是普遍以讲授为主。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无论是对人物关系的讲解还是对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的分析,都是由教师进行,丝毫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重知识轻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参与感,或者是有较少的参与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调动中职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热情,也限制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中职语文微课教学方式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近乎完美,引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具有时长短、内容生动、教学点突出等特征。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从而避免中职学生在传统课堂中长时间听课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等问题。

(一)微课的优点

1.微课能够改变现有中职语文的教学观念。将情境教学法移植到微课制作中,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通过扮演角色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微课还是一种有助于带动课堂互动氛围的学习形式,能够带动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消化知识,控制课堂教学朝着预期方向发展。2.中职学生普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环境,厌学情绪普遍存在。在这种学情下,微课的出现优化了中职语文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3.微课可以充实中职语文教学,使内容更为丰富,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更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欲。在与学生更多的互动中,授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课程设计的不足点,并进行修正。同时,对教师技能的提升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4.微课的出现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通过交流,有助于教师了解到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产生较好的共享资源优势。

(二)微课现有的问题

1.微课有效培训较少。现有的微课培训重理论轻实践、重设计轻制作。很多微课培训仅停留在概念介绍、设计原则以及简单的制作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实战训练,培训收效甚微。2.没有统一的微课共享平台。目前微课开发以教师自行设计为主,全国没有共享机制,缺乏一个较高水准的微课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