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法纪意识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增强法纪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增强法纪意识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素质现状;培养;思考

在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做得如何,不仅关系着单位自身的正常运转和未来发展,还影响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又是影响会计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而现阶段很多单位的会计能力在整体下滑,其主要原因是会计不轻易换岗,他们普遍抱着“铁饭碗”的态度,没有危机意识,财务知识学与不学一个样,造成单位经济情况与收支反映不真实,不准确,不利于领导决策;同时很多会计做帐是以“领导”为准,监管制度流于形式,造成单位各种经济问题突出。因此,加强对会计能力提升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自身素质

一是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一方面,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如了解会计业务相关的新法律法规,学习会计基础业务,学习最新财务会计知识,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掌握最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加强理论知识对会计实践工作的指导,更新自己知识结构,不断夯实会计业务基础。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应加强电算化专业技能提升,熟练掌握新的会计软件,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此外,还有强化会计人员的货币时间意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资金的价值效益,从而为推动行政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

二、强化培训管理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事业单位应根据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注重培训规划,坚持长远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个别培训与集体培训相结合,加强与会计业务指导部门的沟通联系,如同系统或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可以轮岗:同系统或同单位会计人员就专业知识及在工作实务中遇到问题一段时间组织开个有实质意义的座谈会,还有让会计人员做心得体会等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促使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强化培训管理。为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培训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应保证培训内容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培训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且不能走过场,搞花架子,避免培训流于形式,从而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特别是要强化培训管理制度创新,用学分制代替满堂灌,用全程监督跟踪督查代替事后监督,并注重培训结果的运用,将培训结果与会计员的评先评优、升职加薪等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德法教育

一是加强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成效。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问题,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没有坚守住职业道德底线,就可能会给单位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影响,也会严重损坏会计形象和发展前途。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其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堂堂正正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二是加强法纪教育。会计是直接与单位财务相接触的核心工作,容易对会计人员造成巨大的诱惑和压力,如果处理不当,漠视法纪,就可能出现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失职渎职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法纪教育,定期组织会计法纪法规的学习,增强会计人员及单位领导干部的法纪观念,提高会计人员依法履职尽责的能力。此外,建议国家加强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设,及时废除、修订已有法律法规条款,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及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将会计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根本上降低会计职业风险。

四、强化机构建设

作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是基础保障工作,更是关系单位经济命脉的核心工作。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从对行政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单位的会计机构建设。不论单位大小,都应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加强会计专业化队伍建设。会计队伍人员结构是影响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改善事业单位会计岗位设置,对会计人员的机构比例进行调整。作为会计人员,既要受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又要受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岗位等级和人员结构设置时,都应加强与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得当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通过统一设置的方式,加强集中调控,使会计行业在事业单位形成岗位层次清晰,利用人才培养的结构管理体系,从而促使会计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

五、强化绩效管理

一是实行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将会计人员工作绩效与个人绩效工资待遇相挂钩,与评先评优相捆绑,对于会计业务能力强,会计工作业绩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该予以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以此作为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会计业务较差,工作表现不优,业绩不好的人员,应该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体现,以此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二是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人性化关怀,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方位关心关爱会计人员,了解其困难和疾苦,帮助其排忧解难, 使其充分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和关爱,增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凝聚力,提升会计工作的战斗力,从而更好地为行政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财务保障。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能力的高低是影响会计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加强会计能力提升是新形势下做好会计工作的需要,是推动行政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增强自我提升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自主学习和各种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单位,应该高度重视财务会计工作,为会计能力提升构建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卯萍.如何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74.

[2]张静.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75.

篇2

(一)、构建德育平台,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重视德育工作是我校领导班子的一贯做法。学校的行政会成员,既是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又是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还是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在管理上属于四套班子一支队伍的管理模式。学校每月定期召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会议内容是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安排后期任务,对政教工作提供指导,研究政教工作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学校要抓好德育工作,必须先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年级德育工作的中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了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提高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渗透“明理博学,求实创新”的育人理念,政教处在本年度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达12次以上。每月班主任会议定于月初第一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召开。无特别情况,时间固定不变。今年因h1n1甲流感的缘故,还召开了三次预防甲流感紧急会议,安排部署班主任预防甲流感所要做的工作和注意的事项。每次班主任工作会议,政教处特邀各年级主任参加,因工作需要,还请分管校长参加以及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内容主要是总结通报上月工作,安排本月工作,强调当前工作重点和工作中心,最后是领导讲话。每次班主任会议都准备得充分,召开得顺利。班主任对会议中安排的工作都能积极完成。

每周的升降旗仪式上,学校都安排了国旗下讲话,每次仪式上学校派一名中层以上行政领导代表学校在台上讲话,讲话内容有:表扬上一周的好人好事或为获奖者颁奖;通报一周来学生违纪现象;讲安全事项,讲森林防火;讲如何预防hini甲流感等事项;通知下周要抓查的纪律、卫生和安全等项目;每月的最后一周为上一月的优秀班集体颁发锦旗。本年度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82人次。表扬优秀班集体54个班次。

围绕月主题开展教育,各班除了学校集会教育外,在班级内部召开主题班会,办专题黑板报。本年度全校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共计760个班次,办专题黑板报共计190期次。

为了使我校有自己德育教育的特色,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办好一个专栏,评好每月六星。一个专栏即“践行忠孝,体验雅诚”,每月六星即各班每周评选出德育星、智能星、体育星、美育星、劳动星、心理星,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班级明星张榜表扬。

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2011年度,学校依据《实验初级中学优秀班集体评选办法》,每月各年级表彰两个优秀班集体。优秀班集体从每天的量化结果中产生,评优量化内容包括:考勤、两操、纪律、卫生、学习、宣传等。每月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的班级,学校授予锦旗一面,悬挂于教室内。锦旗颁发采取流动制。每个班都有得到锦旗的机会。学校通过表彰集体鞭策个人的激励方式,逐步的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为了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法纪意识,我校一直坚持用请法官、警察进校园举办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2011年度,我校分别于3月和10日两次举办了法制讲座。主讲法官和干警以生动的事例和标准法律条文给学生讲述,学生们深受教育,并把法官和干警所讲的内容与自身进行对照,逐步检点自己的行为,广大学生的法纪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3

在几年的驾驶工作中,我严格遵守道路安全相关法规和有关章程,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车辆维护、维修技术和驾驶技能,在驾驶实践中逐渐树立起“严守规章、安全第一”的观念,在当年汽车性能、驾驶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不惧烈日酷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完成单位交派的各项运输工作,几年来未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为单位取得经济效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通过几年的磨练,我的驾驶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每年均被安全学习组评为先进。

自从走上了车辆治理岗位,负责治理站内数辆摩托车和汽车的治理。本着“安全、高效、节约”的原则,我协助办公室主任制订了车辆治理制度,规范治理各类车辆,并对驾驶员进行不定期的安全和车辆维护培训。单位购车时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听取各位驾驶人员的意见,根据自己对车辆的了解,购买的切合单位实际的经济实用、质量稳定的车型,非凡在选择车辆定点维修单位时,多方考察,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为单位选定了质量过硬、价格经济的维修厂家,为单位节约了资金。

回顾二十多年来的驾驶和车辆治理工作,我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成绩:

一、始终坚持学习驾驶技术和车辆维修、维护以及现代化汽车治理方面的知识,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和充电,克服了自己文化基础差的弱点,靠着自己的钻研精神,为单位解决了众多的车辆故障和疑难问题,节省了单位的开支,保证了行车的安全。1991年参加市劳动局组织的高级技术工人(驾驶专业)考试,取得了高级技术工人资格;1996年获得重庆市人事局颁发的汽车驾驶中级证书;20__年参加市人事局组织的培训考试后,取得了汽车驾驶高级证书。随着驾龄的增长,我的汽车驾驶水平已经非常熟练,对汽车性能的了解已不断深入,充分保障了驾乘人员的安全舒适,驾驶技能和车辆维护保养知识已经基本具备驾驶技师的水平。

二、二十四年来安全行车超过八十万公里,从未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我一直强化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安/:请记住我站域名/全意识,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培养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我热爱汽车驾驶工作,爱护车辆,工作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遵章守纪,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篇4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宣传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29-01

安全宣传教育是防止职工产生不安全行为,防止人失误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提高企业职工搞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其次,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技能的提高,能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煤矿伤害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搞好事故预防,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健康,最终实现“人的安全行为专项治理”的目标。

一、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

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宣传教育的第一阶段应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人员掌握有关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通过安全知识教育,使操作者了解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等。安全宣传教育的第二阶段应该进行所谓“会”的安全技能教育。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尽管操作者已经充分掌握了安全知识,但是,如果不把这些知识付诸实践,仅仅停留在“知”的阶段,则不会收到实际的效果。安全技能是只有通过受教育亲身实践才能掌握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不断地摸索,才能逐渐掌握安全技能。

安全态度教育是安全宣传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安全教育,操作人员掌握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但是在生产操作中是否实行安全技能,则完全由个人的思想意识所支配。安全态度教育的目的,就是操作者尽可能自觉地实行安全技能,搞好安全生产。成功的安全宣传教育不仅使职工懂得安全知识,而且能正确地、认真地进行安全行为落实。

(一)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包括对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基本安全管理方法及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系统安全工程等方面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使职工真正从理论到实践上认清事故是可以预防的。预防事故发生的管理和技术措施要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全技术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二)安全技能教育。要实现从“知道”到“会做”的过程,就要借助于安全技能培训。由于安全技能是经过训练获得的,所以通常把安全技能教育叫做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技能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的特征。一般说来。安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掌握局部动作的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行为结构的改变,行为速度和品质的提高及行为调节能力的增强3个方面。

(三)安全态度教育。安全态度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教育和态度教育。思想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和法纪教育。

安全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由于人们实践活动经验的不同和自身素质的差异,对安全的认识程度不同,安全意识就会出现差别。安全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安全效果。因此,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要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并使其逐步深化,形成科学的安全观。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是指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进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

法纪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法规、安全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和法律化。通过法纪教育,使人们懂得安全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它们反映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自觉地遵章守法,安全生产就有了基本保证。在安全教育中只有将三种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较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在思想上有了强烈的安全要求,又具备了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了熟练的安全操作技术,才能取得安全的结果,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二、如何提高安全宣传教育的效率

在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过程中,为了效果,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

(一)领导者要重视安全教育 企业安全教育制度的建立,安全教育计划的制定、所需资金的保证及安全教育的责任者均由企业领导者负责。

(二)安全教育要注重效果 搞好安全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四点。1.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安全教育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多样,采取符合人们的认识特点的、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方法。2.教育内容要规范化 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材要规范化,使受教育者受到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避免由于任务紧张等原因在安全教育实施中走过场。3.教育要有针对性 要针对不同年龄、工种、作业时间、工作环境、季节、气候等进行预防性教育,及时掌握现场环境和设备状态及职工思想动态,分析事故苗头,及时有效地处理,避免问题累积扩大。4.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应深入群众了解工人的所需和所想,并启发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之感到自己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在为安全教育的实施和完善做贡献,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要注意巩固学习成果 多年的实践表明,进行安全教育,不仅应注意学习效果,更应注重巩固学习所获得的成果,使学习的内容更好地为学习者所掌握,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因而,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篇5

一、来华留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来华留学生安全工作的涉外性特征及留学生学习生活的特殊性,决定它是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留学生招收单位必须严格做好。

1、涉外维稳工作的硬性要求

从工作性质来说,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的工作对象是具有外国人身份的留学生,具有明显的涉外性。处置不当,尤其是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恶劣后果,让工作限于被动,甚至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就工作形势来说,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规模不断发展,发生在留学生身上的各类交通事故、溺水事故、打架斗殴等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明显增多,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留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2、留学生学习生活的特性需求

来华留学生在多数院校都处于分布教学单位广、所处年级不一的分布状态。同时,各类短期生、进修生学习时限不同;留学生专业实习、参加会议、探亲访友等外出活动多,各院校组织的文化考察频繁,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艰巨。生活条件上,各院校为留学生配置的公寓生活电器设备相对较多,而且部分留学生还存在自身铺地毯和购置电器的现象。这些学习生活特性决定来华留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任务相比本国学生更为繁重。

3、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留学生出入境监管、外出活动管理、学习生活管理等方方面面,是开展我国法律和各院校校规校纪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恰当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促进留学生知晓并遵守有关法纪规定,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热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不恰当的管理工作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安全教育和管理是留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二、来华留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实践

2007年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始招收留学生。经过近6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富有一定特色的留学生安全工作体系。

1、构建全方位的安全信息系统

信息工作对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先导性作用,及时掌握留学生安全信息,了解有关情况,能够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构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留学生生活动态。通过对外汉语教师与留管干部的工作联系,及时掌握汉语预科阶段留学生学习纪律,开展违纪教育;通过学业跟踪调查制度,定期掌握留学生专业学习进度、预毕业生毕业情况,及时汇总特殊情况报学校处理。

2、开展常态化的安全管理工作

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法纪意识不一,决定安全教育在留学生工作中十分重要。立足工作实际,学校积极加强来华留学生安全教育。坚持邀请所在地出入境外事警察来校宣讲出入境法、治安处罚法等,讲解临时住宿登记、限定地区旅游登记等外国人在华应履行的义务。警校联合的安全教育,融洽了警察与留学生的关系,使留学生更乐意接受有关规定,提高法纪教育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3、完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体系

学校出台了留学生教育暂行管理规定、违纪处分办法等文件,构建了安全工作的联动机制,逐步建设起了多部门参与的留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并在操作层面逐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留管部门制定留学生外出请假登记制度,执行专职辅导员入住留学生公寓查房查人工作,确保来华留学生活动监管无漏洞和死角,外出行为全部纳入监管,完善了安全检查和预防体系。注重及时与违纪留学生进行教育谈话,引导学生纠正不当行为,遵守规定;将留管干部分成若干小组,定向联系留学生,了解和掌握留学生的生活动态,构建心理联络工作体系。

三、对来华留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面对来华留学生安全问题日渐凸显的形势,应深入探索如何规范化、制度化地做好留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强安全信息宣传

来华留学生法纪意识和水平不一,对我国法律和各院校管理要求陌生,易导致留学生以“不知道”的借口为不当行为辩护,推脱责任。可以采取制度上墙和安全信息公共场合展出的形式,实现安全信息宣传内容的物化,确保管理制度和规定宣传的硬性覆盖,强化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设《留学生生活指南》、《安全手册》等学习反馈单,与留学生签订宿舍用电防火承诺书,增强安全教育的反馈;开展入学教育和管理规定的考试,检测并强化留学生对管理规定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落实宣传教育实效。

2、强化安全管理教育

因社会文化的不同,留学生对我国法律和学校管理规定不理解乃至于质疑都是留学生管理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如何恰当回答这类疑问,不仅关系到规定的权威性,更影响着留学生对制度的遵守。简单硬性要求性的回答,只能加深留学生对管理制度的不满,起不到批评教育的实效。此外,要抓好留学生新生纪律教育,应充分利用新生刚到中国时对制度的服从和对教师的听从心理,积极抓好第一年的安全纪律教育,及时纠正不当行为,树立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的权威,为日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可操作化

目前,国家对留学生安全管理具体工作没有明确规定。来华留学生安全工作由谁负责,学校的留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保卫部门等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容易使工作落空。各部门各司其责有机协作,有利于强化工作的可操作性。院校留管部门负责来华留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卫部门负责安保工作,校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后勤部门负责后勤设施维修和保障,学生违纪处理由留管部门会同学生管理部门处理,构建来华留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具体操作上,学校可向留学生公寓派驻安保人员,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设置电子监控、漏电保护等,确保留学生安全管理的物质投入和人力保障。

篇6

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

”这一重要论述,精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dxp关于“两手抓”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不但要从严治标,而且必须从严治本,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只有加大治本力度,强化防腐机制建设,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一、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的思想动因。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必须要下功夫祛除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病毒,疗救其道德上的缺失,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作为重点,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思想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广泛性,又要讲究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既要讲实效,又要造成一定的声势。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纪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校、以及新闻单位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网络,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使领导干部"不愿意腐败"。

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作为抓好德治的根本。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

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作为抓好德治的核心内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崇高理想,增强宗旨观念,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把内在的道德要求付之于长期的从政实践,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真正做到立党为公,用权为民。

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和自律意识作为抓好德治的重点内容。jzm同志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该留点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其实质就是要党员干部在精神上始终有一种高层次的追求,做到“其责己也重以周”,随时随地都能严于律己,慎于小节,管住自己。不这样做,所谓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就根本无从谈起。

二、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封堵权力腐败的通道。法纪松弛,对权力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监控,其结果往往导致权力腐败的案件频频发生。因此,在新形势下,要从根本上遏制和防范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仅需要全面加强德治,而且需要全面加强法治,真正做到依法制权,依法治官,依法行政,努力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

一是要强化法治意识。执政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如何,对党的作风形象和建设法治国家都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法治,必须从抓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入手,着力使他们深刻理解,建设法治国家是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然趋势,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引导他们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权与法的关系,防止和克服权大于法的现象;使他们

增强民主平等意识,克服等级观念、特权观念,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同时,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带头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并要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加深理解,增强法纪观念,切实遵纪守法,管住管好自己,以实际行为维护法纪的权威性、严肃性,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要强化以法制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学说认为,监督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减少以至根本遏制权力腐败,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的权力制约机制,依法对权力运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使之合乎法制规范。为此,必须适当分解并合理配置权力,把决策、执行、监督等三权分离开来,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切实改变过分集权于个人的状况;规范财权、用人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的运作程序,强化对领导干部职权行为的监控机制,对权钱交易之类的腐败行为实施重点防范;完善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防范预警机制,切实改变监督滞后的状况;加大对打击报复举报人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并通过深化政务公开等制度,加强对权力运作过程的民主监督;进一步理顺监督体制,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等专门监督机构的地位作用,使之真正能依法制权、以权制权。

篇7

【关键词】责任意识缺失;表现;途径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无论任何人,都对自身、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和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逐渐认识自己在人生成长中的责任,形成深刻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过程。而由个人、家庭及社会原因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极度缺失,从而出现震惊全国的“药家鑫案”的大学生药家鑫,“我爸是李刚”事件中的大学生李启铭等等。他们虽然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个别,但这些案件却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忧虑。

一、大学生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

(一)理想信念的缺失

富有理想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不少的大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下容易产生理想信念模糊,容易限于功利目标,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他们普遍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把握,是虚幻的,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眼前的利益、自身的发展状态和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二)价值取向的缺失

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判断、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逐步凸现出来,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常常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具体目标上,对“我”之外的事却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三)社会公德和法纪观念的缺失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是新世纪大学生的主要职责。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象严重,考试作弊,不爱护公物,节能意识淡薄,法纪观念不强,网络道德失范,对同学中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不少应该在中小学要解决的问题,在大学里依然存在,使得现在的大学教育通常要补以前的课。

(四)社会主人翁意识的缺失

在理想追求上,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追求具体、实惠,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样子,没有真正把自己命运与社会、他人的命运结合起来考虑。没有把自己放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来看待,遇到问题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成因

总体来看,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责任的认知不深刻,对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这与当代大学生、未来的人才这样的称谓是不相匹配的,也令人遗憾和忧虑。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如何培养、教育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能够支配其行为的责任意识是关键。

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开放多元、信息高速发展、高风险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独立精神,另一方面,社会上逐利思潮的泛化与利益意识的强化,必然导致责任意识的弱化。由于信息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开放多元,网络空间不断拓展,使得社会交往的风险频发。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科技进步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二)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推行应试教育,学习好几乎掩盖了一切。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养,使学生真正接受思想教育的水平在不断下降,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造成严重冲击。

纵观我们的教育,总是想培养在思想道德方面尽善尽美的人,对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也忽略了个人利益对整体利益的影响。一方面,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另一方面,学校却很少倡导大学生关心和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自己负责。结果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而且导致大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可以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某种“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真空状态。

(三)家庭条件氛围

如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他们从小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氛围中,生活条件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炼,自我性表现明显,视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为理所当然,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总考虑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弱,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先天不足。

三、高校培养人才树立责任意识的途径

(一)建立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机制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既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也要在全社会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建立小学――中学――大学联动的教育机制。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要分阶段实施培养目标。在小学、中学、大学分别确立社会责任培养的不同目标,使之落到实处。如果小学、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能实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就容易达到。同时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学生。

2.建立学校――社会的联动机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发挥社会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变社会环境的随意影响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接受社会大课堂的熏陶,不断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免疫力”。社会要加大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人和组织的惩处力度,从而不断增强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

3.建立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学校教育要发挥较好的作用,与家庭配合不可或缺,而且家庭对学生的成长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学生在一个个家庭中成长,家庭成员、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家长的社会责任意识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远。学校在做好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同时,也需要家庭配合,提高家庭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认识,使之成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行动。

4.建立学校――用人单位的联动机制。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各种信息,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5.建立个人社会责任的信用机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都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一己私欲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要通过建立个人社会责任的信息,不断规范个人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

6.建立网络道德失范的防控机制。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其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便利的交流平台。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却又极大地助长了部分学生的侥幸与放纵心理,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因此,全社会都要关注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及时过滤不良信息,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有效打击各种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犯罪行为。

(二)在实践中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既要建立各种有效机制,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责任意识对自己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意义。过去,我们曾经开展过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革,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提炼适应时展要求的教育内容与实践活动,使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互相配合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也需要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 张卓,周丽军.大学生责任意识及责任教育刍议[J].价值工程,2010(17).

[2] 徐晴.浅析和谐校园环境下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J].新西部,2010(08).

[3] 何星舟.“以学生为主体”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09(02).

[4] 韩小香,冯基聪.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2).

[5] 霍思元.浅谈大学生要自我培养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

篇8

工商部门的服务对象是市场主体和广大消费者,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行,要紧紧围绕工商系统的战略部署和我局的重点工作,坚持以监管、服务工作为中心,自觉服务于工商事业发展的大局,通过发挥核算服务和监督职能,严格把关,及时提供财务信息,分析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工商行政、业务与经济工作高效运转,促进我局各项奋斗目标的实现。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财务部门是工商事业发展的保障部门,只有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才能让群众满意、国家放心。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跟上工商事业发展的步伐,而且必须站在发展的前列,着力转变“不符合、不适应”等思想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小富即安思想,解决好预算执行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使之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好会计职能和经费保障作用。

记得雷锋日记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财务工作的宗旨,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牢固树立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国、为民理财”的根本理念,把维护好、促进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务工作的最高目标。我们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更加关注项目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加大涉及职工利益如医保、职工福利费提取与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计算等具体实施规定的宣传力度和政务公开力度,接受职工监督,促进惠民政策的落实。

我们财务科的服务对象是局机关、直属分局和基层分局,服务好我局提高工作效能就是促进工商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履行职责中要端正思想,摆正位置,理清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以服务对象为本,建立与服务对象共赢的和谐关系。

篇9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新形势下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发挥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调整大学生的行为,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从而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的课题,也是创新学生工作机制的必由之路。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是指高校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指导、教育、服务和管理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与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相比,它侧重于从法律角度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全面指导、教育、服务和管理,从学习活动到课外活动,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教室到宿舍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规定了明确的法律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行为责任,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

一、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治国方针。社会主义法制化国家的建立,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的提高。高校作为科技、文化的辐射源,代表着社会先进文化的方向,对整个社会的法制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知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较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其法律意识和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最终关系到国家事业的成败。通过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他们的学习、生话,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有利于推进个社会的法制化进程。

(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迫切要求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依法对其进行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做好学生工作的迫切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和学校具有了一定的契约关系,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长向学校提出为其提供一定数量、质量教育服务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学生的维权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学生的整体法纪观念依旧淡薄,有的大学生目无法纪校规,行为自由散漫,个别学生还有可能对学校的管理和处分不服,将学校推到被告席。而现阶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调解和预防各类矛盾和问题,大部分时间在充当着“消防员”,不少活动层次低、效果差。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大学生的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减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复劳动,也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困境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经济、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变化,学生主体意识明显增强。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法律意识淡泊,极易发生事故,同时一些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功能缺乏理解,将责任完全推给校方,甚至无理取闹,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一的说教式、学生自律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逐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一步界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明确个人行为的法律责任,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形成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学会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不仅是高校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必将极大促进高校学生工作法制化的改革进程。

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要把《学生手册》、《治安管理处罚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及规定条文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拿到相应的学分,要让大学生一进校就必须了解自己应该自觉履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将法制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利用深入课堂、深入宿舍的时间,利用团课、党课的时间,将法制教育与思想品质的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融合在一起,进行法律的人性化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纪校规是对一名合格大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效果,强化法律意识,使他们懂得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逐步形成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二)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各项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一项制度能否得到普遍认同和遵守,形成良好的秩序,关键在于这项制度是否具有正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高校自身的特点、符合学生个体的需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出发,制定、修改、完善与教育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相适应的一系列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虽然不是法律,但是它应符合法律及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其内容在充分注重和体现高校育人特点和自主办学的同时,还要注意不得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要真正建立起一套集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于一体的学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综合测评评定办法、各种奖励评比办法、针对困难学生的各种补助评比办法等规定,还有违纪等处理程序。同时,这些规章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至上的权威性。所谓稳定性,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不因情势的变化而频繁地修订和变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所谓权威性,就是在使用制度时必须及时、准确,公平、公正和公开。对学生的奖励和补助要准确、公平;对学生的批评和处分,要实事求是,必须具有人性化,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处理合法,坚持批评从严,处分从宽,给学生改过的机会。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处理一个学生,教育一群学生。

(三)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法制化

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十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与主体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使得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律意识的淡漠,较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较少地用法律的原则和精神管理学生,导致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以学校和管理者为主体,势必造成对学生权利的漠视。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必须要有一支具有法律意识和素质的较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培养一批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道德修养较好的学生管理队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担负着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对大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他们是具有服务意识的新型管理者,如果仍旧按照过去的思维开展工作,必然无法面对新局面呈现出的新问题。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应当转变固有观念,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思想变化。高校要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特别是教育法制讲座、督促学生管理工作者自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工作者依法育人、管理的正规化、法制化意识,尤其是民主思想,平等观念,公正精神,法律观念等,从而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正当程序开展学生工作,规范权力运行秩序,保证管理行为的高效和权威,实现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平等和合法权利的实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一个过程。随着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不断落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虽然面临挑战和压力,但只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树立法治观念,以充分的法律准备和信心迎接挑战,积极与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找共识,就能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新华.依法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的趋势[J].甘肃农业,2006(6).

篇10

学习贯彻市委《关于开展争当“五事”干部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并召开争当“五事”干部动员大会、多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五事”精神,努力打造"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高素质文博队伍。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有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如何做好一个“五事”干部的感想。

想干事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激情,只要想干事,就会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作为一名文博事业工作者,首先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在工作上态度要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单一的工作转变为毕生的事业与追求,在文博的岗位上释放自己的青春与激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会干事是一种技能,更是一份才华,只要会干事,就会有实现理想的舞台。干文博工作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扎实的文化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优质的服务理念都

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向书本学、向经验学、在实践中学,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善于累积和运用,从全局着眼,从细处入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效率,把工作做到更圆满、更扎实,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会干事”的文博工作者。

干成事是一种目标,更是一份使命,只有干成事,才能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我们不仅要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大餐,更肩负着保护祖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在大力普及文保知识的同时,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在日常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服务理念、加强管理、发展创新,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

能共事是一种修养,更是一份胸襟,只有能共事,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处理好人系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首先以尊重为基础,服从领导、协助同事、团结一致,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要善于向他人学习,集思广益,诚以待人,全面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凝聚力,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