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水的处理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废水的处理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废水的处理方式

篇1

一、工业企业对排放污水的有效处理方法 

1.新型技术对工业污水的处理。随着企业对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创新,现已涌现出大批新兴科技技术被应用在对污水处理方面,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对工业污水的及时排放处理产生了积极作用。 

(1)离子交换树脂技术。作为新兴的污水处理方式,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可以处理污水当中的重金属。离子交换树脂是不相溶于任何酸碱性溶液,且它呈多空化合物,因此它能够对任何呈酸性和碱性且任何程度排放量的工业废水进行重金属过滤。被过滤后的污水使用硫化钠进行处理,就可以达到污水排放的标准。该技术属于化学处理,针对性很强,被处理过后的污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并可以直接将处理后的水可再次回收当作冷却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拥有高效率、小投入、简单操作、工艺简单且只需在常温下操作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处理。反渗透技术从被应用于海水淡化,逐渐囊括到轻工业加工和医疗等许多方面,其经济价值极高。反渗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净化污水的处理方式,它能够在常温下操作,因此耗能较低且效率极高。 

(3)膜生物处理技术。将膜分离技术相关组件与生物处理技术中的反应器两者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即膜生物处理技术。因此膜生物处理技术同时拥有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的共同特点,对污水中微生物和有机物的讲解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且处理后的水质非常好,并且在整個处理过程中不排出污水中的淤泥,几乎相当于深度处理,甚至可远远超过相关污水排放标准。 

2.生物处理技术的使用。对污水的处理不仅要对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杂质进行分解处理,还要对肉眼不能看到的生物及微生物进行处理,因此各企业还要依靠研发创造出不尽相同的生物处理技术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 

(1)对废水中厌氧生物的处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企业相继推出并使用很多新兴技术设备对有机高浓度的污水进行厌氧生物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低能耗、极少剩余污泥、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等。并且随着相关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它的操作流程变得更加简单,被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使用也更加频繁。目前第二、三代厌氧生物处理器被广泛使用于我国工业企业处理工业污水,例如颗粒种类反应器,其工作重点是混合污水污泥,再从反应器中分离出颗粒状的污泥。 

(2)对废水中好氧生物的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已经伴随着它超过一百多年的使用历史而变得非常成熟,但随着企业对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与不断改进,在相关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技术工艺、功能等专业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作为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核心部分,高效好氧生物的处理技术对污水池中的淤泥起到流动流化作用。好氧生物处理器,可提升空气转变率。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对氧转变有很大技术提升,并使得微生物代谢增强,污水当中的淤泥减少。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也因此被广泛使用。 

(3)生物膜处理技术。生物膜处理技术在处理工业污水时,淤泥不会被膨胀,更方便管理,仅剩少量淤泥。这些特点与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相比,能更好的适应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因此目前更多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都会广泛用到生物膜处理技术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如滤池、转盘、流化床、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处于活性污泥处理法和生物滤池之间的一种生物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填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啤酒、化工、纺织等各项领域。填料是生物氧化接触法的主要核心工艺,我国目前开发并被应用在市场上的填料大致有蜂窝状、盾形、不规则颗粒状、软性即半软性等十余种,并且其中有些填料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对工业污水的处理效果很好。 

二、对工业污水的回收利用 

1.对工业污水回收方式的分类。首先是集中式回收,集中式回收方式是将整个城市的污水回收当作回收对象,利用污水处理厂对工业污水作进一步处理,最终将可再次使用的水资源返回给用户,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其次是分散式回收,分散式回收主要针对某些企业所具备的特殊设备装置,主要运用在单独或多个设备排放的污水回收利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某些特殊的设备进行污水处理与回收,并提升水资源的再利用。 

2.关于工业污水回收制定的策略。针对不同的污水回收分类,需要制定相应的污水回收策略。集中式工业污水回收方式对废水的处理需要利用多个污水处理厂,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对象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不同地区来源的废水要经过不同的污水处理厂,不同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废水也不能再被利用在同一用途。分散式工业回收方式主要是对企业中某些特殊设备与工艺所排放的污水进行回收。企业由于改造生产工艺与提升生产能力,其污水排放也会随之加大,因此企业需要在特殊设备上设置污水处理,减少对污水的直接排放。 

3.工业污水回收的工艺。工业污水中存在许多重金属,对自然环境危害严重,且与日常生活污水相比,其危害性更大。因此为了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危害,相关工业企业必须对污水排放进行处理和对处理过的污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必须改变污水的酸碱强度,分离污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最后保证处理过的污水能够达到再次利用的条件与标准。 

三、结语 

本文研究和阐述工业企业通过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与回收再利用,有效降低了工业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但随着工业的发展,企业产能的扩大,工业污水的排放势必不会降低,因此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工作需要继续努力,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致力保护好我们的周围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振亮. 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及回收利用的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5:33. 

[2]李艳杰,吕树梅. 关于工业污水处理方式方法与回收利用途径[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2:139. 

篇2

中图分类号:TU24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医院的废水是医院在进行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同其他类型的废水进行比较,医院的废水中除了含有BOD,COD,SS之外,还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药物、病毒、诊断试剂、消毒剂、有机溶剂、洗涤剂、重金属等等有毒有害的物质,成分相当复杂。这些水如果流入江河,会对自然界的水体有严重的有害影响,造成环境的污染。当人们接触或者食用这些被污染的蔬菜与水之后,很容易导致生病或者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与爆发。在目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低与城市排水系统普及率的情况下,改进和加强医院的废水处理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医院废水的特点与处理原则

医院废水与一般生活废水相似,但又有其突出的特点:

(1)来源复杂:废水的主要来源于医院的不同部门科室,包括化验室、诊疗室、洗衣房、病房、同位素治疗诊断、X光照像洗印、手术室及生活废水等。

(2)氨氮含量高:通常的,医院除接诊治疗病人外,还同时接纳比病人数量多出几倍的病人亲友,这些群体对医院设施使用最多的几乎就是厕所,因此医院废水比生活废水有更高的氨氮含量,这样一来,处理设施必须具备去除氨氮的功能。

(3)污染物种类较多:医院废水主要污染物:①粪大肠菌群、传染性细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② pH,BOD,NH-N ,SS、总汞、油类、放射性同位素等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

(4)医院废水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

(5)医院废水中污染物虽然成分复杂,但浓度总体较低,处理技术相对成熟、 医院废水治理的原则,一方面要考虑废水中细菌、病毒的种类和数量,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废水的理化指标和毒理指标,更主要的还必须考虑废水的排向和受纳水体对水质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年批准了医疗机构废水排放的新标准,明确规定医院废水必须经过二级处理后,再进行消毒,这样不仅可使消毒剂耗量减少,提高消毒效果,更可以使废水中各项污染因子做到达标排放。

二、医院废水处理流程

本试验采用“调节池一生化处理一沉淀池一二氧化氯消毒”作为主体处理工艺、该方法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可靠、管理简单、污泥产量少等特点、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医院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废水经收集通过排污管道流出经过格栅井去除悬浮在废水中的杂物后,进入集水调节池,经集水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后,通过提升泵打入接触氧化池进行生化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等,然后自流入二沉池,经沉淀后自流入无动力砂滤设备,砂滤池出水后进入消毒池,在消毒池通过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加二氧化氯消毒,消毒时间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大于1h,消毒池出水排入废水管网达标排放。

1、废水处理前的多级沉淀

把隔离池,斜板沉淀池和储存池设计在一起,集中修建为“三合池”,达到减少占地,节约投资的目的废水处理前采用化粪池、污泥井、隔栅、隔离池、斜板沉淀、储存池、排液槽,多次物理沉淀,由于预处理好,因此运行费用低(0.026到0.0312元/t废水)。

2、废水虹吸排放,自动投加消毒液

定量池废水达到设计水位时,虹吸排放、因虹吸使虹吸装置产生负压,虹吸装置上的投药管就自动投加消毒液。当定量池水位降至虹吸破坏管最低水位时,投药管负压被破坏而自动停止加药;虹吸管很快降至最低水位停止排放,完成一个虹吸排放自动投药周期后,进入下周期运行。

虹吸管内径计算公式:

(1)

消毒液投药管内径:

(2)

式中:――流量系数取;

――消毒液投药管内径;

――医院废水流量();

――垂力加速度 ;

――虹吸水柱高度();

――消毒液流速(实验数据0.015~0.020).

3、污泥的处置

“三合池”、“接触消毒池”内污泥,采用液压排污(水深大于1.5m即可),进入厌氧处理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机理是:厌氧处理池内污泥中含有厌氧细菌,利用这种微生物生成的细胞外酶,将复杂的有机物水解,由产生酸性发酵作用的氧气菌和厌气菌,将水解时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代谢。在几种不同的厌气细菌作用下,酸性发酵作用的最终产物(主要是链状的酸和甲醇),随后被转化成CH,CO气体和新的细菌细胞,达到无害化处理。

4、固体废物处理

格栅池清理出的浮渣,化粪池、沉砂池及剩余污泥池内的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必须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工艺中产生的浮渣和污泥定期由专业清理公司进行外运处置清理,清理前要对污泥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严格的监测,确保细菌和病原体不外泄,保证周围环境不受到任何污染。

三、医院废水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1、各类医院按性质从功能上虽然分为非传染病医院与传染病医院,但是传染病的初期的诊断大都是在普通医院进行的,据相关数据统计,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病人经过综合医院确诊之后转送过来人数占到70%以上,而且我国大多数的综合医院设有肝炎门诊、肠道以及传染病房。但是现有的医院废水处理设计的相关规范对传染病医院污水的处理与一般综合医院是同等对待的,没有进行特殊的区别。

2、现在,绝大一部分医院使用次氯酸钠与液氯进行消毒处理医院废水。①液氯消毒以它价格便宜,消毒能力强,广泛应用于医院废水与自来水的消毒中。但是氯气是一种黄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不能随时随地进行制取,因此需要有专用的加氯设备与贮存设备。而且液氯危险性较大,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人口密集的地区要限制使用。相关的资料研究表明,氨与液氯会反应会生成二氯胺、一氯胺以及三氯胺而消耗液氯,可以形成有致癌作用的三卤甲烷,加上液氯的不完全性,因此液氯消毒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②次氯酸钠是最原始的消毒处理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因为产品稳定安全、原料来源方便、运输方便等特点,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次氯酸钠的消毒能力比较弱,投加的量难以得到控制,容易造成水质余氯超标或者不足。加上氯化消毒会形成氯仿之类的氯代衍生物,很难生物自然降解,有潜在的致癌作用,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如果不重视废水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污泥的处理,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四、医院废水处理的解决对策

1、改进和发展医院废水处理技术,采用优质的消毒剂

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使用二氧化氯来进行医院的废水消毒,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唯一的氯化消毒中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能杀死相当一部分有害微藻类或者生物,包括细胞芽孢、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与病毒等等;可以有效地破坏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氯仿、苯并芘蒽醌、酚、四氯化碳、氰化物、氯酚、硫化氢以及有机硫化物等;可以很好地氧化水中的一些还原状态的金属离子,如Mn、Fe、Ni等;可以明显降低水的浊度、色度与异味。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是次氯酸钠的5倍,是氯气的2到5倍左右,与废水反应时间相对较短,接触池容积小,能大大的节省投资。它最大的优点是与腐殖质以及有机物反应几乎不产生发散性有机卤化物,不能生成而且抑制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三卤甲烷,也不与氨及氨基化合物进行反应。②臭氧消毒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消毒与城市给水。臭氧消毒克服了氯在储存、运输与处理过程当中的危险。它消毒接触的时间较短,可以改善废水的水质,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臭氧用于医院废水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大肠菌等病毒。臭氧消毒作用不受废水中氨氮含量及pH值的影响,处理效果相对稳定。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医院废水的处理在各大小城市均基本普及,但绝大部乡级与分镇的医院废水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对于乡镇医院废水,因为水量相对小(小于10t/d),在选择消毒方法的时候,比较适合选用次氯酸钠溶液法,使用方便,成本低,也容易管理。大医院与传染病专科医院必须使用二氧化氯消毒设备,液氯消毒应逐步淘汰。由于臭氧发生器价格较昂贵,因此臭氧法可在有条件的大医院逐步推广。

2、加强废水处理中产生的废气的处理

病毒从医院的水处理构筑物的表面挥发到大气中会造成二次传播污染,必须对水处理产生的废气采用过氧乙酸、臭氧、紫外线、含氯消毒剂、过滤吸附、高压电场与光催化消毒等方法进行处理。对空气传播类的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然后再排入到大气中。

3、加强污泥处理的管理

原废水中的90%以上的寄生虫卵,80%以上的病菌被浓集在污泥中,因此污泥的处理非常必要。其处理方式一般有如下四种:①焚烧法;②熟石灰法;③放射性处理法;④高温堆肥法。利用熟石灰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绝大多数蛔虫卵、大肠杆菌与结核杆菌等致病病原体,而且几乎不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在大型的综合医院与中小型以及乡镇医院推荐使用熟石灰法。而为了确保传染型病菌与病毒被100%的消灭,在传染性以及肿瘤医院推荐使用焚烧法。

参考文献

[1]阴文杰. 利用黄河淤沙制备水处理填料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篇3

危险废物是指除了放射性以外的具有化学反映性、毒性、易爆性、腐蚀性等能或可能引起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危害的废弃物,它们的任意排放会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其处理与处置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科技界、产业界和环境保护企业界的重视。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垃圾、医药废物、废树脂、废酸和废碱、染料涂料废物和含重金属废物等腰三角形,有毒有害废物处理。凡含有氟、汞、砷、铬、镉、铅、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质的,均为有毒废渣。他们可通过皮肤、食物、呼吸等渠道侵犯人体,引起中毒,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十五”规斟中,根据工业发达国家采用高温氧化法处理: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成功经验,重点发展有毒有害废物密闭式贮运技术和设备、专用高温氧化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建设若干个有毒有害废物处理中心。

二、典型危险废物的处理

针对我国特有的危险固废典型性,特举出两种来谈谈自己的意见。

1、 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带有大量的病菌,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引起疾病流行,医疗废物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产生的人体组织器官、血制品残余物、动物试验与生物培养余物、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及敷料、废水处理的污泥等、过期药品、废显(定)影液等,严格来说包括病人接触过的、来自病人身上的各种废物,以及医院办公室、医院食堂等地产生的生活垃圾。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建设高焚烧炉、区域性集中处理方式处理医疗废物,达到彻底破坏有害物质的目的。

焚烧法上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焚烧法处理危险废物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最成熟的一种热处理技术。

2、垃圾焚烧飞灰

随着焚烧处理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新开展农村“十二五”国家连片整治项目,大多数方案都涉及到了垃圾焚烧技术,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农村环境焚烧飞灰产量巨大。到2013年底。全国运行和在建的焚烧处理装置超过25256t/d,按照焚烧飞灰量是焚烧垃圾量的3%估算,每年垃圾焚烧将产生飞灰14万t,而且近几年我国焚烧处理规模以5%的速度递增。预计在2015年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将达到5%,将导致垃圾焚烧飞灰量的快速增加,所以开发适宜的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将成为近年来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焚烧飞灰作为一种高比表面物质,它不但富集大量的汞、镉、铅等有毒重金属,而且也富集了大量的二恶英类物质,是一种同时具有重金属危害特性和环境持久性有机毒物危害特性的双料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焚烧飞灰的处理主要包括高温处理、水泥固化处理和湿式化学处理三种。高温处理包括烧结和熔融两种方式。烧结和熔融技术都源于材料领域,烧结从宏观方面来讲,是在高温作用下,固体颗粒获得扩散能量,将大部分甚至全部气孔从晶体中排除,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变成致密的烧结体并符合材料特性的要求;烧结温度通常发生在主要成分绝对熔融温度的1/2—1/3之间。熔融是在高灰熔点的温度下,飞灰中固体颗粒发生熔融相变,成为液态溶渣,然后经过快速冷却形成致密的玻璃态溶渣,将重金属固化在网络中实现稳定化目的。玻璃态溶渣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达到资源化作用。高温处理可以分解破坏绝大部分二恶英类有机污染物并将大部分重金属固化在固体中实现稳定化。相对于水泥固化和化学处理而言,高温处理运行非适中,减量显著,减量可达1/2 1/3,稳定性高,并可实现资源化利用。

欧美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碱金属氯化物含量较低,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水泥窑煅烧将飞灰固化作为建筑材料。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由于生活垃圾魍料类物质含量较高,焚烧飞灰中氯化物,尤其是碱金属氯化物含量较高,水泥固化得到的固化体强度和浸水性较差,重金属的长期固定效果差,因此,在日韩国家,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温处理,尤其是在熔融玻璃化方面。

三、危险废物资源化技术发展趋势

尽管我国目前遇到的问题事实上是发达国家2o-30年前遇到的问题,但各国的情况不一,国外的文献资料报道中有借鉴作用,很不能全部照搬到国内。

综合利用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危险废物也当然也应该把综合利用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在废物进入环境之前,对其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大大减轻后续处理的负荷,所以在考虑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时候,首先要从经济上考虑它是否有回收价值,处理或处置后是否也还有继续利用的价值。

根据申报登记数据的统计结果,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45.4%,主要集中在含重金属的废液以及重金属废渣方面。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在对危险废物进行综合利用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研究开发了一些起点高、经济实用的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

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方面,我国已经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处置手段,如物理化学法、固化法及高温焚烧等,其中,稳定化或固化在区域性集中管理系统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结束语

对于危险废物处置应遵循下述原则:控制和管理好危险废物污染重点企业,促使企业进行综合利用和建设安全处置场,并对社会提供部分有偿社会化服务;敦促地方政府建设区域的集中处置设施,对不宜长途运输、贮存的危险废物进行就地处置;建设跨省市的大规模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场,对需要集中处置和综合利用的危险废物进行集中处置。

参考文献:

[1]吴少林,李娜,万诗贵.电镀污泥的固化稳定处理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24(4):53—55

[2]回滨. 鞍山市农药污染状况及防治途径[J]. 环境保护科学 , 2004,(02)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 养老院 节能节水

1绿色建筑和工程概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目前世界上关于绿色建筑的主要评估标准有美国LEED评估体系、英国BREEAM评估体系等,其中美国的《医疗建筑绿色指南》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医疗建筑的评价标准。我国主要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等。

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居家养老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了养老机构,为此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养老建筑成为这一发展的需要,武汉社会福利综合大楼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养老建筑,总建筑面积99499.7m²。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五层,建筑高度99.90m,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一~四层裙房部分主要为老年活动区,老年人医卫部(包括门诊,康健,手术部等)及老年人食堂等,五层及以上为A、B塔楼(5~25层)主要为半失能、全失能、失智、自理和“三无”老人护理单元。介绍该工程给排水设计阶段实现“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两大绿色指标所采用的经济实效的方案及技术措施。

2生活热水能源利用方案

2.1 水源热泵与太阳能热水系统比选

根据当地目前较流行的热源利用趋势,业主运营团队提供的方案一:水源热泵+空调机组+锅炉的复合式能源系统来解决整栋建筑的供冷、供热及生活热水需求。

设计方提供的方案二:生活热水系统与空调系统分开,生活热水采用锅炉+太阳能+辅助电加热的运行模式。

方案一为冷热联产系统,系统一次性投资大,集程度高,在最优化的配置调控下可实现较高的综合节能效果。方案二为传统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投资回收比高,系统应用成熟。

经调查,本地区地下水含量比较丰富,单井取水量可达到100m³/h左右,保证100%回灌需采用1抽3回的设计。根据前期地质报告和对周边项目的了解,水源热泵地埋管施工场地不够、难度大(卵石层难以钻进)、成本高。另本项目周边已有万国苑景、三金鑫城国际等大型水源热泵项目投入运行,本地块单井取水量受到一定影响,可开采的地下水总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给取水许可证申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武汉市地下水管理办法》,年取用地下水30万立方米以上(含30万立方米)70万立方米以下的取水许可申请,由市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本项目若实施,首先需向武汉市水务局提出取水申请并经审批同意之后,才能进行抽水回灌试验,试验后需提交《水资源论证报告》经过水务部门进行论证和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整个周期较长。

在实际运行阶段,空调和生活热水合用的水源热泵系统,因为两者在不同季节冷热负荷的变化较大,系统间不同工况的转换较复杂,并需要较高的自控系统,长期运行对转换设备以及主机的使用寿命均有一定的影响。

方案二分析:武汉地区为太阳能资源一般区,当地纬度角30°37´,年太阳辐照量4200~5400MJ/㎡·a,本工程A,B塔楼十五~二十五层生活热水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及辅助电加热供给。平时生活热水由太阳能主供,当系统供热不足时,利用夜间低谷电保证生活供水(低谷用电时间:23:00h~6:00h),太阳能设计集热面积2000㎡。

本项目中生活热水总设计小时耗热量为1783.29KW,其中由屋顶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生活量占总生活热水量的33%。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中不低于10%的要求。作为太阳能系统的辅助电加热设备,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补充,可以作为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热源的特例处理[3]。其余部分生活热水由锅炉+半容积式换热器供应。

综上所述,在节能、经济、技术成熟性、工程进度以及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方案二更切合本项目实际应用条件。

2.2 余热利用

本项目可资利用的余热来源主要有:空调房排气、热水排放、锅炉房排气、制冷机组冷却水和发电机房冷却水等。从利用率和经济性上比较,制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的余热利用是最优选择。循环冷却水的余热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本项目的循环冷却水采用直接利用的方式,即系统在冷凝器出水管上旁通板式换热器,空调季节,冷水经预热后在送往裙房热水用换热器。本系统冷凝器出水端温度为37℃,冷水经板式换热器后出水温度较低,但在充分满足冷冻机组冷却效果功能的前提下,系统总利用的热量较高,系统投资较低。冷却循环水余热利用原理图如下(见图1)。

图1冷却循环水余热利用原理图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其中节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该指标实际上也成为给排水设计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核心要求。本项目的生活水系统流程主要概括如下:(见图2)

图2水系统流程图

其中污、废水处理深度按《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定》CECS07的排放标准设计,此项也是《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中优选项之一。

3.1给水系统概况

该项目水源取自市政自来水管网,市政自来水管网常年压力0.15MPa。从基地北侧发展大道和南侧马场路分别引入一路DN300和DN100给水管,作为生活用水管。

该项目所在地为老城区,周边市政给水条件有限,当地自来水部门对管网增压叠压设备限用,因此生活给水系统的供水形式主要为变频泵+不锈钢生活水箱。

3.2 冷热水系统合理的分区

⑴ 根据用水设备,用水卫生器具和水嘴的最低供水压力(市政常年压力为0.15Mpa)确定可直接利用市政给水的层数(-1~1层)。

⑵ 结合建筑自身功能设置的集中和分散性及冷热水管道的合理走位,裙房和塔楼分开供水(2~5层为单独一区)。

⑶ 控制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静水压不大于0.45Mpa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老年人用水特征,从安全角度考虑,各区尽量采用较小的竖向静压(塔楼共分4区),各区分设变频加压泵组。

⑷ 各层配水管出口动压较大的设置支管减压阀,保证压力小于0.20Mpa。减少无效水损。

⑸ 结合热水系统热源的利用方式,合理满足冷热水分区一致性要求。

3.3 冷热水管道的其他措施:

⑴ 冷热水管道同程布置,保证用水端冷热水压力平衡,出水均匀,尤其对于老年人建筑,以防烫伤事故,护理单元部分均采用恒温出水阀。

⑵减少配水支管长度,保证用水器具10s出热水,对于个别较长的热水支管,采用电拌热保温。

⑶ 各区采用干管立管循环,保证循环效果。

3.4非传统水源利用

本工程周边无可直接利用的中水管网,基地内部生活排水主要为含病菌污废水,回收处理利用成本高,使用方心里接受程度低,且《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中对医疗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未作要求,设计中为不参评项。因此本着安全卫生、经济实用的前提,确定以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为主要形式。

⑴ 雨水收集利用的总体规划

统计武汉52年的降雨数据得武汉市年均降雨量1269mm,年均降雨次数为122.2次,其中2mm以上的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为97.3%。根据雨水下垫面种类,室外地面雨水主要考虑自然入渗的方式,室外透水面积比为60%,透水地面以绿化地面及镂空铺地为主。屋顶为绿化屋面,雨水水质较好,可收集储存后用于绿化及道路冲洗。

设计收集屋面汇水面积为2000㎡,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为0.3。年均可直接利用径流总量为:

W=10 ΨC hy F

W——雨水设计径流总量;

ΨC——雨量径流系数;

hy——设计降雨厚度(mm);

F——汇水面积(hm²)。

W=10×2000×10-4×1269×0.3=761.4m3

武汉一年一遇降雨量为100mm。按设计规范要求,屋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2-3mm径流厚度,但绿化屋面可不弃流,即屋面实际可收集雨水量为100mm。则一次降雨可回收量:

W=10×2000×10-4×100×0.3=60m3

⑵ 雨水蓄水池容积

根据雨水回收量及系统日用水量比较确定蓄水池容积。本项目绿化浇洒及道路冲洗最高日用水量为25m³,为一次雨水回收量的42%,综合有效利用率,实际设置1座室外埋地雨水蓄水池,有效容积60m³,用水周期为2.4天。回用水不足部分由市政管补给。

⑶ 雨水收集后使用

根据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本项目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浇洒及车库地坪冲洗,根据绿化屋面雨水的水质,以及用水水质的要求,本项目所收集的绿化屋面雨水进入PP模块组合水池进行储存,经消毒过滤装置后至清水池,即可满足用水水质要求。

⑸ 绿化喷灌

本项目绿化用水量较大,选择适宜的绿化浇洒系统,是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设计中绿化浇洒采用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湿度控制器调节,喷头采用地埋伸缩头,灌溉时伸出,平时缩于地下。系统用水量约为传统用水量的80%。

4设备﹑器具﹑管材及计量

⑴设备

供水变频机组选用低噪音变频泵和气压罐。选用高效节能低噪的冷却塔和换热设备,冷却塔风机选用变频调速控制,污水处理设备选用埋地式一体化成套产品,室外检查井选用一次性注塑成形的塑料检查井,该井具有节水、节地、节材、防污染及施工快捷的特点。值得一提得是,室外应用塑料检查井时需注意选用的塑料排水管材和塑料检查井连接口内外径的一致性,以免不必要的增加过渡接头,反而提高造价。

⑵ 器具

所有用水器具都按《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l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l8870的规定选择,节水率不低于20%。所有公共卫生间洗手盆和小便器均采用光电感应式控制阀,蹲便器均采用脚踏式自闭阀,老年人护理房及医务室洗脸盆和淋浴器均采用脚踏式控制阀,座便器均采用3/6L两档节水型座便器,各类出水龙头均采用节水型龙头。

⑶ 管材及阀门

室内管材:给水立管和均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卫生间给水支管采用PPR给水管,粘接;热水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卡压式连接;雨水处理系统连接管和循环管采用钢塑管;雨水与污水重力流排水管均采用HDPE排水管,热熔连接;压力流排水管(潜污泵出水管等)采用热镀锌钢管。给水系统内阀门口径≤DN50采用全铜质截止阀,口径≥DN50采用铜芯闸阀。水泵进出口管上设置缓闭止回阀等。

⑷ 计量

按照使用用途分别设置高灵敏度计量水表,所有水表计量数据均统一输入建筑楼宇自控系统,以达到漏水探查监控的目的。

本项目设置的主要水表点如下:

a, 基地生活引入总管上。

b, 各工艺设备用水引入管上。(空调机房、锅炉房、洗衣房、冷却塔补水、绿化补水、生活水池引入管等)

c, 各分区冷热回水干管及立管上

d, 餐饮,商业,医疗及护理等不同功能用水点。

e, 塔楼自理老人单元用房均每户分设水表。

5结语

上述各系统选用的方案及相应节能、节水措施可满足《绿色建筑节能标准》中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指标中设计阶段的控制项和一般项得分要求。该项目中医疗门诊、手术室和ICU病房的给排水管道设计也参考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中的相关选项要求。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为免走入“节能误区”,在满足相关节能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经济、简单有效的设计方案和措施,是符合当前发展现状的恰当选择。

参考文献:

(1)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GN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S].

(3) 建设部,科技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S].2007

(4) GB500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

(5) GB50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

(6) CECS07-2004,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S].

(7) 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

篇5

关键词:医院污水 膜生物反应器 应用

近年来,医院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开始引用MBR,即膜生物反应器,其作为一体化设备,根据原水水质灵活配置工艺流程,能够将医院污水处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从医院污水处理特点以及消毒工艺的局限性特点来看,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未来医院污水应用中将成为必然趋势。

一 医院污水处理的主要特点

现阶段,国内医院对污水处理的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利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之后将其排入市政下水道。第二,ξ鬯采取生化处理并在消毒之后向自然水体中排放。这两种污水处理方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首先,病原微生物浓度较高,医疗单位对污水的消毒达不到合格标准。尤其大多医院在规模缩小、等级降低之后,其消毒方法、污水处理设备以及自我检测方面的完善程度也呈现递减趋势。其次,消毒过程中主要以氯为主。国内大多地区目标所采用的一般为一级或二级处理加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剂或者利用液氯、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第三,消毒剂投加量过量或不足的情况比较常见。一部分医院为保证杀菌比较彻底,使用过量的消毒剂,也有部分医院为节约成本,投加量明显不足,达不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二 传统加氯消毒工艺局限性分析

医院中常用的污水消毒方法主要有化学法与物理法,其中化学法中加氯消毒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如液氯、二氧化氯、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医院中采用加氯消毒工艺的原因在于其操作简便,对细菌等病原体的杀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存在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2.1灭杀病毒的效果较差

通过传统加氯消毒工艺应用于医院污水消毒过程中分析,采用此工艺对许多如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菌群的去除率极高,而对病毒取出所达到的数量级极少。尤其对肠道病毒进行灭杀时,由于其忍受力更强于肠道致病菌或大肠菌群,在通过次氯酸钠进行处理之后,仍可在排放的污水中检测出一定数量的病毒。因此,肠道致病菌或大肠菌群阴性无法确定病毒致病危险是否存在。

2.2消毒副产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如前文所提,一部分医院往往为保证实现良好的消毒效果,会投加过量的消毒剂,当余氯过高时便会使卤代烃含量逐渐增加,使其发生突变,威胁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如消毒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次氯酸钠可能生成AOX,对水源以及水生生物体会产生持久、潜在的毒性影响。

2.3受污水水质的影响较大

污水中包含许多有机、无机污染物,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时,需使用大量的消毒剂,并且病原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接触以及消毒剂实际的消毒效果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对污水系统处理是否稳定也使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及其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1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

MBR技术是在真空泵与产水泵的抽吸作用下,利用膜装置内的中空纤维,对生化池中的悬浮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其主要利用了膜的选择透过性,在生化池中实现了生物的富集,从而也大大的提高了生物处理的效率。MBR技术进行污水处理中,利用膜的高效截留功能可以让泥水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而被截留下来的污泥也会以300%~400%的回流率回流至生化缺氧池中。另外,在膜装置内也设置了曝气装置,该装置能采用气水振荡的方式对膜进行清洗,以保持膜表面的干净,还能为好氧微生物提供所需的氧气。MBR的工艺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液分离功能强,滤出水中所含的悬浮物等固体杂质较少;2)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较高,而且其容积的负荷也较高,因此,减少了系统的产泥量;3)反应器内有很多的生物种群,它们能够提高去污效果;4)整个系统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易扩展等优点,且能够使全程的实现自动化控制。

2 MBR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首先流入格栅池,在格栅池中需要用细格栅除去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以避免其阻塞与损伤泵,减轻其负荷。存储在格栅池中的污水由提升泵提升至调节池,然后到缺氧池,再自流到MBR池中。在MBR池中设置有中空纤维膜组件,污水浸没膜组件,通过自吸泵的抽取,利用膜丝内腔的抽吸负压来运行。自吸泵中的出水是进入消毒设备中,然后对其进行杀菌消毒,最后置于回用池待用。MBR池中的多余污泥回流至缺氧池中,而缺氧池中多余的污泥则排放至污泥浓缩池,定期将其淘汰。

四 膜生物反应器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膜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主要指通过生物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的有机结合进行废水处理的技术。其中膜分离设备能够使生化反应池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及活性污泥截留住,并省掉二沉池,从而使活性污泥浓度得以提高,污泥停留时间以及水力停留时间都能得到控制,而且在反应器中比较难降解的物质也会发生降解、反应。因此,相比传统生物处理方法,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所采用的膜分离技术更能使生物反应器功能得以强化,是比较新型且利用极为广泛的废水处理新技术之一。

2MBR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2.1膜生物反应器在医院污水处理应用的可行性

据许多专家学者研究,膜生物反应器能够将污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并灭活病原微生物,再通过膜将水溶性大分子有机物质以及悬浮物进行过滤,使出水浊度能够控制在0.2NTU以下。其优点主要体现在能够使气溶胶的排放与污泥的产生减少、后续消毒单元消毒剂的使用有所降低、水中的悬浮物也会减少等,所以应用于医院污水处理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2膜生物反应器在医院污水处理应用的效果

篇6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现状;问题;处理方法;技术路线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日用消费品的普及,农村生活垃圾也是逐年增加。大量生活垃圾无序丢弃或露天堆放,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农村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2东源县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及处理现状分析

2.1东源县生活垃圾产生情况

东源县全县区域面积4070km2,下辖21个乡镇,总人口52万人,按生活垃圾产生系数0.6kg/人·天来算,日产垃圾312吨,年产垃圾11.39万吨。

2.2东源县生活垃圾的特点

(1)总量少,变动性强

我县城镇人口规模小,绝大多数乡镇生活垃圾日产量不足20T,其产量和组分极容易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局部开发、集市贸易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较强的波动。

(2)产生源分散

我县城镇人口密度小,生活垃圾产生源分散,组分复杂,交通落后,不利收集。

(3)可资源化物质含量低

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低,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少、无机成分多,热值低,废品含量少。

(4)未经分类

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县生活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广。

2.3生活垃圾的危害

由于绝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医疗垃圾、废旧电池、报废灯管、农药包装等危险垃圾也被随意抛弃,对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生产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潜在危害。垃圾中的有害成分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将严重污染水体。垃圾腐烂产生恶臭、滋生蚊虫、传播疾病,垃圾分解或焚烧释放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乱堆乱放的垃圾形成了景观污染,直接影响村庄环境、破坏居住环境。另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饮用水大多取自浅井,逐年增长和堆积的垃圾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水本身的分解,其渗滤液和有害化学物质转化和迁移,必然会对附近地区的河流及地下水系和资源造成污染,威胁到农民的饮用水安全,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2.4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情况

2.4.1分类收集

(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

分类收集是在垃圾产生源头按不同组分分类的一种收集方式。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为了取得最佳的效益,每种方式都对待处理的垃圾有最基本的技术要求。所以为了能对收运的垃圾采取更有效的处理方式,有必要首先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我县农村地域广大,交通落后,垃圾集中收运困难。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可就地分化处理掉一部分垃圾,当地无法处理的再集中收运处理,这就减少了垃圾的运输量;分类收集使各组分相互分离,增加纯度,方便对垃圾进行资源化、能源化、和综合利用。

(2)分类收集现状

现在我县在分类收集这方面除农村的厨余垃圾和可燃垃圾,有一部分分类收集用于喂养家禽和燃烧堆肥之外,其它基本上没有分类收集。也没有分类收集的设施,加上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对于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处置的知识非常有限,垃圾分类收运作业不分类,以及主要以堆放和填埋方式处理垃圾,这些因素也都影响了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2.4.2回收利用现状

东源县以村为单位基本没有废品回收站,只有很少一部分乡镇有废品回收站,农民回收的废旧物资无人来收,导致无人愿意再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率非常低。而部分以盈利性为主的个人回收利用就只回收那些经济回报率高的废品,相当一部分污染大、但回收效益小的废品,如废旧电池、日光灯管、废塑料等,就无法做到环境无害的回收利用。

2.5处理现状

我县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各方面都相当落后,资源化率极低,生活垃圾资源化方法也十分有限,基本以废品回收为主。我县大多村镇,没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河流池塘岸边;一些村镇,设置有生活垃圾收集点,但收集点为露天的,没有任何有效的密封、清洁措施,生活垃圾收集后也只是直接在离住宅区较远处堆放或进行简易填埋,没有采取任何防渗措施,对于周边人居环境,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危害;还有一些村镇,将生活垃圾从收集点直接运至简易填埋场进行处理,但所谓的填埋场也只是由镇一级建设的简易填埋场,在技术、管理方面都达不到卫生填埋场的要求,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都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2.6处理能力

目前全县共有垃圾处理场3座,均采用简易填埋的处置方式,设计容量共38.6万立方米,年处置生活垃圾1.6万吨,这就意味着我县一年有8万多吨生活垃圾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向环境。

2.7存在的问题

东源县是全省第二大县,面积大,交通落后,运输成本高,导致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经费严重不足。另外农民环保意识差,收入相对较低,垃圾收费难于实现,治理资金不易筹集。

3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分析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利用四种方法。

3.1填埋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方法,能处置各种类型的生活垃圾,是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

3.2堆肥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

3.3焚烧

焚烧就是将垃圾作为固体燃料送入焚烧炉中,在高温条件下,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热量并留下固体残渣的过程。

3.4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生活垃圾进入环境之前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

4几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比较

下表总结了几种典型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技术参数,并进行了优缺点比较。本文介绍的几种处理技术都可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每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实用性,因此最终选择适当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如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很多因素都依赖于当地条件,一般应考虑:①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和性状;②处理能力和垃圾的减容率;③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④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⑤处理、运行及其它成本;⑥处理设备的易操作性和可靠性;⑦需要的配套设备和基础设施;⑧处理设备及排放装置对当地的总体影响

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限制因素

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不能简单套用现有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案。一是成本高。农民居住比市民分散得多,显然,包括垃圾桶、中转站以及运输车辆的使用,都很难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加大垃圾收集和运输成本。二是不符合农村的特点。农村人居住比较散,各村规模小,日均产生活垃圾量在几吨左右,垃圾产量太少,也不适合长距离运输进行集中处理。三是经济条件限制。经济承受能力是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正常运行的关键条件。而农村一般存在经济承受能力弱、资金少等困难,如果将各个小城镇的垃圾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可能要增加几倍的成本,地方财力很难承受。

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原则及上述选择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大致如下:①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加强废品的回收利用;②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③合理选择天然的低洼地作为填埋场;④发展农户清洁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⑤借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经验,总结、提炼、创新适合在农村推广普及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农村垃圾治理难度较大,单凭政府的推动显然不够,但仅凭农民自己去治理也不现实,因此只有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利用成熟工艺,发展专用新兴工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才能真正治理好农村垃圾问题。

结语

建设新农村、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是很重要的,农村生活垃圾也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因此寻求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工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从上述几种处理方法来看,应选用卫生填埋法来处置我县的生活垃圾,但是卫生填埋存在土地占用量大、渗滤液处理困难且费用高、资源化利用不足、封场后维护监管期长,限制土地再生利用等问题,不能满足长远发展目标的需要,没有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应继续加大对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与实用性技术的研究,逐步改变现有垃圾单一卫生填埋的方式,向综合利用、处置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17.

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环境卫生状况; 实地调查 ;基础设施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research subject, embarks from the reality,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in 95 villages that were field survey. Summarized in the new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e town planning and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ous shortage of infrastructure, to the villagers health brought hidden trouble at the same time, more and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goal and opposite effect.

Key words: the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Environmental health condition; Field survey; infra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对河北省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调查结果总结

1.村里的整体环境卫生及设施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进行式的建设,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被提及多年,可是无论占人口还是面积上极大比例的乡村实际状况又如何呢?从全国来看,沿海省市的乡村借助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迅速,多数村民脱离了农业生产,走上了城镇化道路。这些村庄在全国范围内凤毛麟角。而广大的落后与发展中的乡村状况又如何呢?笔者结合研究课题对覆盖河北省42个县95个村落进行实地探访,并调查总结如下。

在被调查的村庄里,有51.58%的村庄村民对环境卫生状况选择了不满意,有48.42%的村庄村民选择了基本满意,这只是基于村民自己的对于卫生状况的认知和要求。当然地区之间、村庄之间也有差异,有的甚至很大。比如在边远山区的村庄,经济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方式,垃圾都是可降解的,大量的垃圾由于农业需要而堆成了肥料;少量的不可降解塑料、金属制品也可以当做废品卖给小商贩,少量的塑料袋大多烧掉,有一点污染空气,但是对村庄的小环境没什么影响。

经济极发达地区的村庄,基本有了或多或少的私营或村镇经营的实体企业,村民们大多脱离了农业劳动,居住方式也由原来的平房改成了楼房,有了完整的科学的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卫生设施配备齐全,过上了完全的城市化了的生活,这样的村庄凤毛麟角,不能作为代表。

最困难的是一些经济相对发达、交通方便的城市周边,可以称作城乡结合部的村落。这里外来人口集中,耕地较少,少量原住民或原住民里的一部分人在从事农业,更多的村民和外来人口都集中在城里打工,从事建筑、服务、小商业等非农产业。这样的村庄往往都管理难度极大,再加上基础设施薄弱,形成的状况是混乱、无序、自由,结果就是卫生状况比过去更加的恶化,污水遍地、垃圾成灾、蚊蝇乱飞(如图1),这样的环境就成了滋生疾病的隐患,另一方面村庄的面貌和文明状况也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村庄的卫生设施我们主要考虑了厕所和垃圾处理情况。在我们调查的村庄里只有8.42%的村庄里的部分新建居住区的楼房有独立的自家冲水马桶,占83.16%的村庄都在使用自家旱厕,有7.37%的村庄使用公共旱厕。这样的厕所一方面污染空气,另一方面就是到了夏天厕所成了蛆虫滋生地,与苍蝇、蚊子一起传播疾病、污染环境,有待改造。

2.村庄的生产方式以及居住状况

对于广大农村的生产方式,只有23.16%的村庄主要从事农业,有38.95%的村庄都是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或者妇女务农、男子外出打工,还有40%的村庄的主业是外出打工或就近打工。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广大村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原因是在交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耕地逐渐减少,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而在交通不便、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是虽然耕地多,但灌溉系统不发达,靠天吃饭,效益不高。再加上这里的男子婚配难、子女就学不便,于是村民就尽力的往外搬迁,所以这样的村庄面临的是人口逐渐向外迁移,逐渐减少,走向逐步的消亡,这样的村庄不在少数。

对于被调查村庄的居住状况,36.84%的村庄是自然形成村落,这样的乡村都是经济相对滞后,耕地较多,宅基地面积较大,有一定的空间堆放垃圾、设置旱厕等,属于污染相对较少、环境较好的村庄。有54.74%的村庄属于“切豆腐”状划分宅基地,这样的村庄整体特点属于经济相对较好、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庄,耕地较少,宅基地面积较小。这样的简单划分宅基地,倒是整齐划一,可是整个村落空间除了街巷就是院落,没有足够的公共空间设置公共厕所、垃圾点等,更要命的是这样的村庄大多都有自来水、无排水设施,造成的结果就是“一巷一臭水沟”,再加上乱堆的垃圾、杂物,状况不堪入目,气味难闻,没有乡村的清新明快。另外还有占6.32%的6个村庄有整体规划,但4个村的规划也只是简单的规划,维持原来的生活方式。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屋内没有卫生间、没有集中供暖,使用液化气罐和土暖气,制约了发展。在被调查的乡村只有临漳县的李家村和石家庄市的火郭村,由于经济发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最大的改善就是村民们居住的楼房内有卫生间,有集中的排水设施,这就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

3.村里的生活用水及污水处理状况

对于生活用水和污水处理状况,有65.26%的村庄用上了自来水,大多取地下水,有33.68%的村庄用井水,有一个村庄用河水。对于污水排放方式,有43.16%的村庄是自由排放,有31.58%的村庄是明沟排水,有17.89%的村庄使用下水道排水,还有10.53%的村庄是倒到垃圾堆。这样看来,有了自来水的村庄占多数,而且有自来水村民用水自然就多,可是排水方式滞后的恶果就是每家每户把污水排到自家院外,所以每个街巷都有一条新时代的“龙须沟”。对于明沟排水,也往往不很顺畅,明沟内的积水、杂质日积月累,也是不尽人意。还有倒到垃圾堆就更是容易乱流,尤其是在夏天,雨水冲刷着污水与垃圾,简直使人没有落脚之地。

4.村里的生活垃圾处理状况

村庄的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关于垃圾点及垃圾处理情况,在被调查的村庄里,41.04%有固定垃圾点,58.95%没有固定垃圾点;32.63%的村庄有固定清洁人员清理垃圾,而占67.37%的村庄里没有固定清洁人员。对于垃圾处理方式,13.68%的村庄是个人堆肥,60%的村庄是集体堆肥或集中处理,28.42%的村庄是倒入河沟或无序乱倒,后一种占到大约三分之一,这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状况。

对于厨余垃圾,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饲养家禽、家畜的农户也逐渐减少,所以占67.37%的村民也都是倒入垃圾堆中。

二. 对河北省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看,广大农村地区的卫生状况呈“三极化”态势。一极是广大的占三分之一偏上的经济不发达、交通不特别便利的村庄,这类村庄基本维持着相对原始的生活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垃圾、污水、污物等大部分用来堆肥,实现了绿色的、无害化处理,所以村庄里的环境卫生状况较好。

第二极是占比例极小的村庄,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城市近郊,甚至由于城市的发展已经吞并了这些村庄。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快,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型,基本摆脱了农业劳动,广大的农户都就近在城市或村办、镇办、私营企业就业。生活方式也实现了自给自足向商品经济的转化。居住方式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相对较全,有固定的垃圾点、清洁工人,有完备的给排水、电力、燃气设施,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这些地区的卫生状况也较好。

第三极就是所占比例极大的中间区域,基本占到一半以上。这样的村庄基本都是处于城市周围的15公里――3公里的半径之内,交通便利。对于原住民可以边务农边利用农闲时节进城打临工,或者妇女务农、男劳力进城打工;对于外来人员可以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而进城打工,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又优于城市。所以这样的地区正满足了外来人口(主要是从边远山区搬迁出来的农户)的需求,成了外来人口的集中地。

对于第一极地区,管理上基本维持原来的方式,没有什么变化。第二极区域,管理方式上也基本纳入城镇管理模式。最难的是第三极地区的管理,而这一区域也正是我们这次调查研究的重点区域。

三. 对河北省广大农村地区建设对策研究

1.国外发达国家现状

当前城市与乡村现状也许是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城乡建设以及管理多方面着手,尽量少走弯路。在实现城市化进程中,德国和日本的先进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日本城市化过程中,以东京为代表的大城市并没有进行“摊大饼”式的扩建,而是把其周围的小城镇建设成居民区,并为之提供高标准的生活服务、社会文化和治安配套。对于农村,通过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实现对农户的补贴,使农村同样具有吸引力。

在德国,据2004年统计,有82个10万人口以上的行政区,生活着2530万人,占总人口30%,其余的则多数生活在2000到1万人的小型城镇里。德国城镇化的基本倾向是分散化,即在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日益扩大的基本倾向下,德国城镇本身的建设用地规模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大,而是都市区中的传统农业型村庄转变成为二三产业工商城镇的越来越多。那么传统乡村居民点转变成为规模不等的工商城镇,同时维持周边农业和森林用地性质不变,保证三次产业在城市区域内并存。这样,就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郊区经济增长创造了可能。这样的布局也避免了大量的人口流动带来管理上的混乱。

发达国家对于垃圾的处理,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再进行回收利用,尽量的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比如北欧国家瑞典,在每一个垃圾站都并排放着八个大垃圾桶,意味着垃圾被分成了八种。根据垃圾各自的特点,不同的部门进行回收利用。这样的垃圾分类方式在推行初期,瑞典人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的瑞典人对自己给垃圾细致分类的做法无不引以为傲的。因为在瑞典,街道整洁,根本看不到垃圾的影子,最终的受益者是这里的每一位居民。

2.对河北省省村镇规划的设想

对于第一极区域,我们认为可以保持其原来的原生态模式,不加以硬性的改变。但要加大农业投入,使务农具有保障、具有吸引力,从而避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及落后村落的逐渐消亡。对于基本实现了城市化的第二极区域,也不用进行更多的干预。对第三极区域的发展模式,我们提出以下设想。

首先要从城市逐步扩散、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可行性村镇规划。规划的制定要有针对性的满足各阶层住民需要,而且是渐进的,切忌一刀切。

规划的居住区根据具体条件最大限度的解决配套设施。离城市很近的村庄,要与城市的电力、电信、自来水、排水管网、燃气管网等配套设施并入。对于与城市管网并入有困难或部分困难的村庄,考虑部分独立解决。比如电力、电信、自来水应该没有问题,燃气管网可以暂时用电或液化气罐解决。最关键的是排水管网问题,这部分如果不能并入城市排水网的可以在离居住区较远的地方设计简易的小型污水处理厂,经过简易处理的污水可以再循环利用为农业灌溉。住区内要有固定的垃圾桶,根据我国的国情,最好是分开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两部分。

规划的居住区内的人口分布,应该根据住区人口的产业模式设计不同的居住模式。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住民要设计多层住宅,采用商业出售模式,满足外来人口以及本地非农产业人口的需要。在多层住宅的底层要留出仓储空间,满足部分住户的需要。为没有或没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住民设计带院的低层住宅。在低层住宅区域,划分好地块,主要满足原住民的需求,采取用老住宅换取新宅基地的方式进行置换,老住宅或老宅基地交回村集体。对于低层住宅可以让住民自己设计建造,降低建造成本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住民的需要。比如可以引导住民设计成上层起居,下层为车库、储藏及厨房等服务性空间,如果有老年人的住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底层设计带火炕的老年人卧室等等,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并改善住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

对于住区的外环境,要根据规模大小规划相应的商业、服务配套设施用房。在规划中要着眼未来,用发展的眼光,走土地集约化之路。

3.对村镇基础设施的管理运营设想

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水平,甚至是健康状况。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现“村容整洁”的直接措施就是要建立村镇污水、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系统。所以在新的科学规划中应该有固定的垃圾点、与垃圾处理设施,在管理上要有固定的垃圾清运工。

针对此问题,我们认为天津的“户分拣、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置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就是教育村民将垃圾分类放置,村里派人定时收集到垃圾站,镇里的垃圾车运送垃圾到县属的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对于运送到垃圾处理厂的垃圾处理问题,我们认为认为不是简单的掩埋或者焚烧,而是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变废为宝。对垃圾的管理方式要首先从源头抓起,在第一道环节,也就是居民垃圾点分设可降解和不可降解两个垃圾桶。可降解的垃圾进行降解处理,变成肥料或沼气,实现变废为宝;不可降解或难降解的垃圾燃烧用来发电。这些处理方式在国内或国外的一些地方已经实施,对于村镇垃圾处理的远期目标我们也可以参照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处理办法。

在天津, 2010年底,农村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就提高到了90%,基本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2011年9月底,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博览会上,展示的食物垃圾处理器安装在厨房水槽之下,通过机器将各种残羹剩饭研磨成细小的颗粒,再通过厨房下水道冲走,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或化粪池。这种产品可以使人们家庭生活更加卫生健康,同时不必将垃圾送到垃圾场再处理。此外,食物垃圾可以在废水处理场加工制成固体废料或沼气等生物能源,可谓一举多得。这种食物垃圾处理器在美国早已普及。

第二道环节,也就是垃圾的处理利用环节。这方面也有好多的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在天津的中新生态城的餐厨垃圾生态处理系统可使餐厨废弃物在8个小时内经微生物酶技术处理变成有机粉末,处理过程不加热、没有污水排放、没有臭气排放、没有噪音。餐厨垃圾变成的有机粉末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滋养花园的花草和农作物。近几年,沼气技术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发展起来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也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综合发展模式,大大推动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建设。

对于不可降级的垃圾,可以用来焚烧发电。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运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美国某垃圾发电站的发电能力高达100兆瓦,每天处理垃圾60万吨。德国的垃圾发电厂每年都要花费巨资,从国外进口垃圾。有科学家测算,垃圾中的二次能源如有机可燃物等,所含的热值高,焚烧2吨垃圾产生的热量大约相当于1吨煤。

在国内,天津市是通过新式发电技术将生活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气体发电。目前天津市在建成双港、贯庄垃圾发电项目后,双口垃圾发电项目也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建设,这三个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靠垃圾发电达2.6亿度,每年节省煤炭资源仅10万吨。双口垃圾发电项目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月13.29万吨,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充分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并达到节能减排、减少安全隐患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在福建省推广使用的新型垃圾焚烧设备,每天处理垃圾10吨以上。此设备利用“LFM智能型垃圾焚烧”技术,既节约能源,焚烧垃圾产生的热能通过热交换,每天还可产生大量热水。在这样的焚烧炉旁边还可以建澡堂,供村民们洗澡。

这样,垃圾的处理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反过来又可以吸纳乡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业,从而有序的实现农村人口在原住地城市化,而不是涌入大城市的城市化。

4.建立新机制,推动村、镇污染治理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首先,在中小城镇与乡村探索实现垃圾处理产业化,将污染治理推向社会,通过招标实现企业化运营。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污染治理领域,一个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投资回报。这取决于两点,一是要出台垃圾收费方案,由居民承担一部分污染治理费用;二是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政府要“花钱买环境”,这也是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政府一定要及时“跟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据资料显示,1997年福建省环保产业总产值仅20亿元,到2005年就达到120亿元的产值。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一大批适合中小城镇污染治理的技术也将不断出现。但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部门一定要严格执法,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大力促进污染治理产业化。

四.结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业劳动力将由2.95亿人下降到2.5亿人左右,4500万农业劳动力需要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这意味着未来的城市化过程中会有较大规模的农民工涌入城市,这一方面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可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就业、医疗、上学、住房及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更进一步的形成了城市的新的贫困群体,这样发展的社会是不健康的。

广大的边远山区农民进城后,广大的山区土地被弃置,就成了空心村落。如果政府无视甚至放任农村落败而为城市工商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那么,怎样才能使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生活方式一样值得期待呢?那就是不断地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让农民愿意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甚至让城市人向往农村的生活环境。要实现这一设想,就得由政府部门重视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投入,发展农村经济,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现状,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所以,只有站在全国、全省的高度,放眼未来,全局统筹,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才能从根本解决困扰我们的环境问题,解决农村的落后局面,走向城乡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的和谐。而最终的受益者也不仅仅是农民,而是全社会的所有公民。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撰著《河北通史》(全十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万晓艳著.《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

[3]迟福林、殷仲义主编.《中国农村改革新起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4]吴迪主编.《农村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天津翻译科技出版公司,2010年.

[5]张玉华等编著.《乡村垃圾收集与无害化处理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6]王洪涛、陆文静主编.《农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

[7]朱建达、苏群编著.《村镇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8]李兵弟主编.《新时期村镇建设理论、实践与立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9] 方明,刘军编著.《国外村镇建设借鉴》,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篇8

1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呼伦贝尔市辖区内15个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

1.2调查方法

赴各旗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考察实验室基础硬件设施、相关生物安全防护装备设备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转情况。并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等法律规范要求的相关标准制作统一格式的调查表,对各基层实验室开展问卷调查。

1.3调查内容

包含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人员状况、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演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共14项调查内容。

2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基本情况

2.1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共考察15个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建筑面积总和近3600m2,平均每个实验室240m2。其中6个实验室在近五年内对实验室进行过新建或改扩建,2个实验室十年内从未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修建。全部实验室中,有8个实验室不具备独立的给排水或应急供电系统。

2.2实验室人员情况

被调查的15个基层实验室,共有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52人,平均每个实验室3.5人,工作人员最多的6人,最少的只有2名兼职人员。全部人员中,高级职称13人,占总人数的25%;中级职称22人,占总人数的42.3%;初级职称7人,占总人数的13.5%;其他工作人员10人,占总人数的19.2%。其中,畜牧兽医类专业人员共45人,占总人数的87%。

2.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情况

参加调查的15个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全部为BSL-2级,均于2013年通过了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并取得了证书。全部实验室均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并根据各实验室实际情况制作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并能通过一系列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来规范实验室活动及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全部实验室均签订了兽医主管部门-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三级生物安全责任状,对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责任进行了明确划分并落实到人。全部实验室均具备二级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台式离心机等必要的生物安全设备,以及一次性眼镜、口罩、帽子、鞋套、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3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在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工作的推动下,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重视和规范,各实验室均能保持现有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生物安全管理现状总体较好,但在个别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存在问题

3.1.1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部分基层实验室多年未进行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改造修建,或随行政办公单位不断搬迁,导致实验室设备设施丢失或损坏。部分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硬件设施损坏,一些常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多年未进行检修、检测或已经无法正常运转。部分实验室没有独立的给排水系统和应急供电系统,几乎全部的实验室都不具备专业的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仍依靠传统的先高压灭菌,再深埋或焚烧的处理方式,然而一些废弃物在离开实验室后,有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在基层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时,带来巨大的生物安全隐患。

3.1.2实验室专职工作人员少,相关生物安全培训有待加强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实验室专职工作人员过少,且老龄化程度较高。平均每个实验室专职工作人员不足4人,有的只有2名兼职人员。在被调查实验室中,某基层实验室,没有专职实验室人员,只有2名兼职人员,因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该实验室目前已无法开展相关实验室活动。其他实验室仅有的“专职人员”在日常的实验活动中,往往身兼数职,在做好主要动物疫病采样、检测、诊断、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开展其他日常工作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难以保障全部工作顺利进行,也造成了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同时,一些实验室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认识不足,开展实验活动时,往往不按规定穿戴防护服、手套、帽子、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在处理未知样品时,不充分利用通风橱、生物安全柜等安全设备;部分实验室未将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不经灭菌或消毒即作医疗垃圾处理甚至随意丢弃,缺乏警示标签等行为极易造成人员受伤感染和导致病原微生物扩散。

3.1.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适宜,可操作性差

部分实验室在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时,过于注重参考一些先进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虽然这样的体系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对实验活动各方面的生物安全要求更加严格,但体系过于庞大,与现有的实验室实际运行机制不匹配。对基层实验室而言,运行如此庞大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得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更造成了原本并不富裕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2建议

3.2.1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设立实验室运行专项保障经费,用于完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等工作,确保基层实验室环境安全、运转正常。完善基层实验室独立给排水和应急供电设施设备建设工作,确保基层实验室废水、废气等非常规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确保实验室应急用电保障。为基层实验室配备专业的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开展规范的实验室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3.2.2积极引入专业人才,建立保障措施,防止人才流失,提高实验室人员队伍素质。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周期性的培训,确保实验室人员熟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使其能够规范正确的开展相关实验室活动。加强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维护等培训,定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演练工作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自查工作,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相关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3.2.3在充分总结现有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及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自身实验室活动实际情况,正常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杨泽林,等.重庆市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