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优秀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幼儿教师培训;专业成长;视频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11—0088—05
一、引言
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托自我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而提升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成为架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阶梯。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方式——视频教学案例研修——应运而生。视频教学案例是一种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幼儿教师研修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与传统案例研修相比,视频教学案例更具有直观性、情境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征,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感受课堂进程与玩具和教具使用,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重复捕捉教学信息。
本文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为例,重点探索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整套针对幼儿教师远程研修的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以幼儿教师的现状为背景,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按照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和专业构成,从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两个方面系统研制,以此探究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研修中的作用。本套课程资源已在2012年由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发行。
二、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研制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教育形态转变,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效率
传统教师研修受到教育行政管理的约束,模式单一,培训教师没有参与选择的余地,教授方式以讲授为主,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往往起不到培训提升的作用,让培训成为一场拉锯战、消耗战。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明显优势在于,利用当前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将枯燥的传统培训转变成灵活性、生动性、可重复性强的培训模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员的自主性,调动教师研修中每名成员的能动性,提升单位时间的培训效率。
(二)打破传统幼师培训瓶颈,建设新型培训模式
根据陕西省学前教育专项调研报告,在职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形式趋于单一化,培训效果不佳。目前,陕西省各县市,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引进来”,即聘请专家教学;二是“走出去”,即参与研修的幼儿教师进入指定的研修学校学习。实际情况是,外请专家费用昂贵,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幼儿园而言开支甚大,难堪重负;其次,教师走出去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走出去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于农村现有教学发展水平又不能完全适用。因此出现了教师接受培训后仍旧按部就班教学的情况,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研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选取相应的教学课程,在节省外请专家高额费用的同时,还达到了帮助教师直接与专家“对话”的目的,让教学任务繁重的幼儿教师不必走出去也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方式与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幼儿教师培训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
(三)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
伴随着《纲要》的颁布,各省市陆续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陕西省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实效性不强,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幼儿教师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性较差。对于刚入职一、两年的新手教师来说,他们更渴望接触实操性较强的培训内容,以达到对活动现场主导的教学效果。而侧重理论培训的教学内容,不仅起不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过于抽象的理论概述反而使得教师缺乏实实在在的体验,对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成效不大,特别是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实际帮助。因此,在培训会场常常会出现教师听课不认真,培训后缺乏深刻的总结和思考,导致事倍功半。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在内容选取上严格按照幼儿园教学内容制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既有按照幼儿年龄的分班培训内容,也有按照五大领域课程标准划分的教学实践;既有宏观上分析现行国家幼儿教育政策的学习资源,也有幼儿园特色课程、玩具教具制作和使用介绍,能满足研修教师全方位的学习需求,使幼儿教师能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三、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
研制的基本思路
教学案例是教学情境中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是对教育过程中典型事件的深层剖析和反思,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教学效果。视频教学案例是在传统教学案例基础上,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将含有问题和典型疑难教学情景的教育教学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种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编辑而成的作品集。[1]优质的视频教学案例记录了师生的互动和教学过程,可以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观摩功能,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2]
伴随着3G网络核心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超媒体对传统视频通讯技术进行了融合,新媒体意识与教育思维有机结合,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有机整合到视频教学案例中,并与Web等信息传播和存储技术互通,为教师培训特别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研制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研制本资源的落脚点就是要立足于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系统地设计研修课程,全面融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活动实践,全方位支持和引领幼儿教师的研修。
2. 针对性原则
本视频案例研制的各个环节都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以期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开拓教师视野,充分使用教育机智,有效提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3. 实践性原则
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及一线教师的感悟和反思来组织主体资源的研制,通过专家的详细讲解,通过分析活动案例,达到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目的。
4. 参与性原则
本资源中选取的教学案例,通过适时设问、创设案例情境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共鸣,在过程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互动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新的思路,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使用对象
首先,一套完备的视频教学案例要立足于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新手教师缩短上岗适应时间,对于成熟教师丰富拓展知识能力结构,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其次,为幼教教研员提供一手研究资料,推动幼教更全面、更深入的课程改革,实现幼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个体定位。
(三)课程资源的基本框架
本套课程资源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讨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根据课程框架录制,以DVD媒体光盘形式出版(详见表1)。
1. 专业理论学习篇
本篇章包含两个模块。模块一主要介绍学前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模块二则介绍了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两大模块分五大主题授课,以讲座形式呈现,配合PPT演示文稿说明,共10课时。通过本篇章的学习,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近况,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解读幼儿发展规律,了解学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常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意识形成。
2. 教学实践研讨篇
教学实践研讨篇是本课程资源的主体部分,共分八个模块,内容涵盖教育活动设计、教育资源应用、特色课程分析以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其主要形式为案例分析+专家座谈,教学对象为3-6岁幼儿。根据年龄分段,在小中大班各选取1-2个典型案例,通过视频呈现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授课结束后专家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分析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点评教学过程。
四、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资源设计
1. 组建研制队伍
优质的教学资源研发队伍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相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其中,幼儿教师是视频教学案例录制的主体,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专家学者在对教学案例深度剖析后,对视频案例起到整体把握作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技术人员主要对授课过程进行录制,并对视频素材进行后期设计与编排,是课程资源的创制者。[3]
2. 确定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每个模块中主持专家的人员以及拍摄计划。
课程目标是课程录制的首要工作,是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全身心发展的一种预期效果,是幼儿园课程构成的首要成分,是学前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为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提供依据,并为课程实施后的评价提供基本准则。从纵向看,幼儿园课程目标可分为课程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本课程资源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严格按照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目标具体、核心突出;适合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目标表述遵循幼儿优先的原则;目标的结构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视频教学案例的核心在于案例的设计与选取,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触发因素,是开展交流研讨的基础和载体。[4]因此,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不是课堂中发生的所有事件都会被录制成案例。要围绕课程目标选取教学中的典型事件,重在质,不在量,并具有实践和研究价值。[5]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学环境,为了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学习、深度理解并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本课程资源选取了如下课程内容:
(1)理论学习点评案例
本课程资源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国家教育政策,旨在帮助幼儿教师从宏观上建立起“21世纪是幼儿的世纪”这样的认识。历史不只提供了一种时间上的巧合,它还预示着人类自身观念的变革:对幼儿以及学前教育的再认识;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别于成人,同时,应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这无疑是整个社会对“幼儿”的民主认识,从观念上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只有具有这样的认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从更高层面理解和把握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优秀教师示范案例
作为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动态教学叙述,我们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幼儿园进行了听课和评课,选出优秀的幼儿教师课例作为教学范例。这些案例能够对教师起到示范作用。教师通过观摩、分析和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解决途径,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技能示范案例
对于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全面能力。其中,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是幼儿教师除教学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许对教室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却有机会,也有责任有效地组织这块空间,并通过安排空间和组织材料让幼儿成为积极的人,让幼儿在与物质世界和他人的交往中学习。[6]因此,本课程资源也把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的过程利用视频手段记录下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机智示范案例
幼儿园课堂教学是一项处于多种变化和可能的综合活动,教案设计与编写很难达到全面覆盖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需要参与教学的幼儿教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并予以解决。这类案例在课程资源中贯穿于五大领域的教学中。每个案例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会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7]由于这类案例是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的真实感受,容易引发培训教师的共鸣,通过示范案例中教师教育机智的展现。丰富教师应对类似教学疑难的解决方法,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
整个课程资源的拍摄从2011年11月15日起,在确定专家人员名单、脚本形成等多项工作完成后正式实施,历时一个月,于2011年12月20日一期拍摄完成。
(二)课程资源的特色
问题导入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问题导入机制始终强调课程录制以问题为先导,理论学习为基础,教学实践为关键。视频开始前会根据幼儿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疑难,以此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观看教学案例,寻找并发现问题的答案。
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围绕所选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完整连贯,真实再现了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案例的编排,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课程导入、教学本体、结束和教学延伸。在课程的后期编排中,会在四个教学部分的转换处进行适当的文字提示,使教学过程更清晰、更明确。同时,对于教师在每一部分的教学处理和引导会做简单的文字评价,例如,如何导入教学、本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玩具教具的使用情况、教学结束的形式以及教学延伸的意义与价值等,都会在视频下方做同步文字分析。课程结束后,专家学者针对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工具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值得借鉴的教学建议,以便对学习者起到良好清晰的示范作用,帮助学习者有效提升。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的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内在素质,是作为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不受外在教育设备和教育手段制约、在不同教育条件下都能迁移的能力。总的来说,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教育判断能力和教育行为的选择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建立,为本省广大在职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培养教育核心能 力、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快捷路径,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指导幼儿教师进行高效教学,从而帮助教师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幼教改革,帮助教师缩短教学 过程中的无效探索,提升业务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结构,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对熟练教师则力求在已有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
1. 课程资源整合
基于学前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一个以“强化核心能力,打造专业师资”为主题的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库,通过教学视频采集和后期审查制作,按照课程框架进行资源分类,将后期制作的幼儿教师教学视频案例刻录成光盘(DVD)出版发行。
2. 课程资源实现
由于幼儿教师专业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对不同幼儿教师教学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课程资源的“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年,提供一批与视频案例配套的实操性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的教师用书,打造一批充满活力、业务精良、适应能力强的新手教师群体;帮助陕西省新入职1-3年的幼儿教师加强教学观察与指导幼儿生活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本技能功底。
第二年,帮助趋于熟练的老教师完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充满新意的教学活动,增强老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教育机智,制定适合本园发展的园本课程。
第三年,在已有两年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实践基础上,因地制宜,寻找陕西本土文化特色,探索幼儿教育的独特元素,进入本省各市幼儿园活动现场,通过优秀教学视频案例的培训,给本省甚至全国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示范、指导与评估,帮助他们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受幼儿欢迎的教学风格。
五、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教学案例的开展为幼儿教师培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专业成长道路,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专家所认可。信息技术的推广,给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视频教学案例的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使得教师研修更为自主,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式,充分发挥教师在研修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种高效、个性和顺应时代的研修方式正在逐步走进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教师研修搭建起更为广阔的现代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邹开煌. 视频案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 网络时代,2008,(9):11-12.
[2] 李文昊,刘银环. 基于活动本体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的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93(5):71-73.
[3] 唐应山,董闽红. 教师培训视频案例中的技术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5,226(11):102-103.
[4] 孙默.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远程培训[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91(4):63-66.
[5] 韩明秋.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自评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24-25.
[6] 高岚. 学前教育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2-253.
[7] 王瑞峰.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频案例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9:9-10.
[8] 翁凡亚. 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
[9] 黄晓兰,宋继华.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
[10] 方红. 教师研修新资源——教学视频案例开发创作与应用介绍[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9).
[11]杨. 视频案例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
篇2
一、探索实施
(一)建设共享平台,协同维护管理
1.开辟园际共享区,细化共享内容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了网络共享平台,在平台上设置了园际资源共享区,对共享资源进行了分类细化,以方便教师进行有目的指向性的查询,提高共享效率。以下是“园际资源共享区”分类表:
2.明确联盟园所权利义务,明确园际共享流程
为保证共享资源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通过讨论明确规范了各联盟园所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①可在共享平台上免费浏览、搜索、下载相关资源及信息。
②教师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出申请,进行资源预订。
③参加园际共享交流活动。
(2)义务
①严格执行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确保共享教育资源及幼儿园其他信息的安全。
②遵循“谁上传,谁审核,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对上传的教育资源信息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资源的准确可靠。
③联盟园所每月按要求上传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学案例和幼儿教育信息,参与专题研讨,对相关活动进行评价,共同推进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④定期对信息交互平台上的共享资源及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3.共享流程
共享内容提供方向联盟园所发送共享资源,首先要登录共享平台,点击“文件管理”左侧菜单“园际共享”,然后勾选共享园所名称,最后点击“确定”完成内容发送。接受共享内容的一方也要登录信息共享平台,点击“文件管理”左侧菜单“园际共享”接受资源。
园际共享路径图:
第一步:A园共享资源
园内上传、通过审核园际共享选择共享单位
第二步:B园接受共享资源
接受共享文件园内分类,确定阅读使用人或部门查阅使用
(二)网络为主,立体共享
除了网络共享平台,我们还采用传统的园际教育资源共享渠道或方式:(1)联合开展教研活动的现场交流。(2)远距离通讯,包括电话交流、QQ聊天、发送电子邮件等。
不可否认,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传统方式所不具备的明显优势,但传统的方式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我们制定并实施了“网络为主,立体分享”的资源共享战略,网络共享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园际交流共享活动。
1.围绕重点,形式多样
我们根据教研计划与教师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阶段的共享重点。除了联盟园所的特色教育活动与教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外,各联盟园所还可以根据本园需求确定分享主题,进行资源预定。共享形式则主要分为规定内容、预订内容、论坛讨论三种。规定内容指有需要的联盟园所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确定共享内容、资源上传时间,按约定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预订内容指联盟园所根据本园需求提出共享菜单,请求其他联盟园所提供相关教育资源。论坛讨论是指联盟园所围绕共同关注的话题,以论坛讨论的形式开展专题网络教研活动。
2.一园主导,不断拓展
在共享活动中,参与共享的园所根据本园优势或特色,轮流担任共享活动主导园,负责该教研活动共享主题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如2015年第二季度共享主题安排:
在上述共享活动中,主导园不仅在网络共享平台上牵头开展“优秀教学案例”“主题论坛”等共享活动,同时结合共享主题开展内容丰富的现场教学观摩和区角创设等系列活动。
二、初步效果
(一)教师获得了什么
1.树立共享观念,提升教育智慧
教师树立了共享观念,并且努力将在共享中获得的理念用于教学实践,或带着问题参与共享交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显著提高,教育智慧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以我园为例,最初教师提交的用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初审通过率不到50%,现在已上升到近90%。
2.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资源共享有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老师们定期对共享资源进行更新并开展相关主题的讨论,大家互学所长,互补所短。有效快捷的互动,帮助教师实现了专业的快速成长。
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化技术,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管理者获得了什么
1.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共享资源审核过程中,各联盟园所采用分层管理办法,教师将内容上传给资源组组长,组长初审修改后上传至最终审核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资源审核与共享,打破了时空限制,共享的教育资源可被反复利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参与者也由此形成了高效的学习习惯,节约了更多的时间。
2.拉近了管理者与教师的距离
在课题研究和共享活动中,管理者和教师一起整理教学案例、讨论问题,并通过共享平台实现跨园交流,有效拉近了管理者与教师的距离。
(三)幼儿园获得了什么
1.建设并共享富有特色的园际教育资源
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联盟园所首先必须开发建设本园的教育资源库,同时通过共享其他联盟园所的资源,不断丰富更新自己园所的资源库。就这样,通过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形成了可供共享的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1+1大于2的整合效应越来越明显。
篇3
一、明确园本优质教师培养的阶段目标
我们根据队伍培养的总体目标,从管理层面上对优质教师的培养提出了阶段目标。
前期目标:在分析园本优质教师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幼儿园三层次带教管理制度,通过园内与园外多种途径和方法的培育与引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
中期目标:实践幼儿园三层次带教的运行模式,探索有效的园本优质教师培养的管理机制与操作方法,为培养一支全面加特长的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后期目标:通过整体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一支师德优良、教育教学能力过硬,且有个性特长并起引领作用的教师队伍。
二、厘定园本优质教师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分层培养原则:我们根据教师工作年限分成潜在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并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工作1--5年的潜在期教师,通过培养,使她们积累工作经验,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新秀。工作6―10年的发展期教师,通过培养使她们业务能力走向成熟,在成为本园优秀教师的同时,跻身于县级骨干教师的行列。工作10年以上的成熟期教师,通过培养使她们成为本园的教育教学能手,并注重提高示范、辐射和引领能力,从而跻身于区“三名一带”的行列。
(二)注重实践原则:以教学评比为载体,内铸优质教师素质,外塑形象。围绕教育教学,定期开展公开课展示、课程化环境创设、教学方案设计、说课评课、教学案例与教学论文、教学课件制作等评比活动,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评价激励原则:过程评价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并以评价激励为手段,提高优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拓展园本优质教师培养的多种途径
优质教师的培养途径应是多方面的,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
(一)园本自主:最大限度地盘活已有的园内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包括:纵横交错的园本教研。园本教研活动,不仅使每位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学不到的东西,而且有利于教师群体的水平提高,并产生新的思维生长点。园本教研既可分成大、中、小班三个自然教研组,又可按课程类型分成课改教研组和语言特色教研组。
多种形式的园本培训。群体式培训:针对全体教师的发展需要,利用园内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机会,对全体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先进教育理念认识和行为转化的培训。引领式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名导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及骨干教师的作用,实施指导或带教,并采用教研课、公开课、说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专题式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研究的专题,开展一系列的针对性的专题培训。现场式培训:现场式培训是指以真实情景和案例作为培训教材进行现场培训。
建立三层次带教网络。分成潜在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层次,采用组织安排与自主选择的方法,通过整体带教、自助带教、合作带教等途径,开展不同层次的带教活动。
(二)专家引领:园本优质教师的培养除了发挥园内优质教师的示范作用,还应注重县内优质资源的利用。包括:输送教师拜师学习。根据幼儿园师资培养的规划要求,每年有计划地输送数名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县内示范园、一级园进行拜师学习。选拔教师参加县级骨干培训。按照县级骨干教师的标准,选拔优秀教师参加优秀中青年教师培训等等。充分利用区域性的共享资源。园本优质教师的培养要尽力利用县级“三名一带”和教研员、科研员以及其他幼儿园的特色教师等区域内的共享资源,常邀请县城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来园听课评课、现场观摩、开设讲座等,同时积极参与他们的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三)内外联动:开放性是现代教育发展一个明显特征,园本优质教师的培养除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区县内已有的优质教师资源外,还应积极借助县外优质资源,提高培养的效益。借助县城幼儿园的优质资源。如,抓住会宁县第四幼儿园与新添中心幼儿园对口合作交流的契机,双方签定协议书,并围绕着园所管理、保教工作、教育科研等内容制定交流计划,本着“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原则,采用“你来我往”、“一一对应”、“分层互动”的形式,定期定内容、定人地开展活动。
篇4
一、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的特点
1、缺乏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是幼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和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实施路径,通过递进的方式把这三个方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理论知识介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而较少的涉及到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该门课程教学呈现出缺乏实践性的特点。
2、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该书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幼儿、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学等都进行了一定规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儿教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总结出来的规律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因此,呈现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对象规律这一特点。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把教材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巧妙地统一起来,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在提高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培养、岗位胜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充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幼儿德育”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授到幼儿德育的培养方法,如多参加劳动,增进与劳动人们的感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正确地应用到对中职生的德育培养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就达到了教材授课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最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系统整编出来,用生动的案例模拟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扮演各个角色,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一是系统整编教学案例。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编,比如可以把《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收集,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整理等。
二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案例,给予学生讲解,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是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总结案例,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差异性。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回顾,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知识的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是开展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实训教学却充满生机活力。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需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把校园内的空教室改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以学生自身为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轮流模拟教师,其他学生模拟幼儿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幼儿游戏”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成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也可以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充分想象幼儿的特点去模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表情等。通过这种模仿幼儿的游戏教学,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儿的情感,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是与本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幼儿园为主,这类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实战性场所。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广泛联系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确定选定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
4、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家访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获取调查信息后进行探索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提高探究意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要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对幼儿园教学环境这一部分讲授完毕后,先让学生去调查当前幼儿园环境中的问题及不足等现状,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合作型的作业,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针对教学中教师留下的问题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予以总结、探索,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性。
篇5
在我国,从事教师事业的人有上千万,每年进入这一职业的人,当有数十万,在这浩荡的教师大军中,学前教育教师因其职业的基础性和特殊性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使得各类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来自不同教育目标,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育方法的学前教育学生,在入职后所表现出的职业态度,专业水平,业务素养、职业能力等都有所差别。我们不来论证哪一个更好,只力求通过研究和调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哪些培养目标更加适应职业的需求,哪些专业技能是入职后必备的能力,通过我们一线园所这样一个职业阵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学校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过程
教师代表着社会里的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她们被这个时代赋予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但现实生活中,她们的责任又不单单如此,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她们同时又担负着“激趣、启思、导疑”的使命。因而,我们把幼儿园作为一个研究阵地,来分析和研究新时期来自不同院校的学前教育类毕业生,在入职后的职业表现和素养体现。我们通过实践研究来描述不同教育模式,不同教育目标下教师的职业能力。
1、幼儿园教师情况分析
我园77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中,由于来自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背景,使得教师在入职后所呈现出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职业认可度各有不同。我们对其中30名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幼儿调查问卷、家长调查问卷、一日活动跟踪调查等方式来初步粗浅的分析教师的职业能力。我们不难发现高学历的教师在家长满意度、对教育活动的观察上有突出的表现,而中师(高职)类的教师则更受孩子们喜爱,师幼互动的关系更加良好,入职后经过再培训和深造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趋于均衡和稳定。
2、不同院校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对幼儿园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重要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前教育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然而,几乎所有了解幼儿教育的人都说:初中毕业读幼师的学生教育技能好,但教育理论水平不高;而高中毕业读学前教育的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扎实,但教育技能水平不够高。我们作为一线的幼儿园,对不同层次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入职的教师进行园本研究,尝试从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教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及师德素养等方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1)、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
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弹、唱、跳、画、编等基本技能,成为“多面手”。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形象化,使昏昏欲睡的教学活跃化,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针对教师技能、业务两个方面,我们每学期组织教师技能评比和教育活动测评。三次技能评比中:中师毕业教师的综合技能优秀率达65%,大专毕业教师综合技能优秀率达37%。教育教学活动测评,中师类教师也略优于大专类教师。我园教师参与全区教师技能技巧大赛,7名教师进入前十名,其中中师(高职)毕业教师6名,大专毕业1名。全区教学观摩活动大赛中,获奖教师中5名是中师毕业,3名大专毕业。
在我园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记录研究和分析:中师(高职)类毕业教师技能应用能力较好,单向技能技巧不一定精,但哪个技能都可以信手拈来,在教育教学中技能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强,使之教学活动组织的相对生动。大专院校毕业的教师,通常精通一门技能,但综合运用技能较差,教学实践中往往略显生硬。
(2)、教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教师的创新是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反映,教育研究能力是一种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新。在此项能力的测评分析中,我们开展反思随笔、教学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来分析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其中,15个教学案例分析,所呈现出的教育理念可以看到在教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两类教师的区别。在15个案例中,我们整理划分出三种不同的回答,呈献了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取向。在案例分析中我们的教师都具备了基本的教育素质,能够尊重幼儿,敢于承担指责。一种分析和做法是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孩子,并引领和支持孩子自主探索寻找答案;一种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言语支持幼儿去找答案;一种是鼓励孩子提问,但喜欢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孩子。显然,第一种做法,更具有创新性,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具教育价值。我们参与研究的30名教师中:回答倾向于第一种的教师,大专专业11名,中专专业的6名。回答倾向于第二种的教师,大专专业4名中专专业的7名。回答倾向于第三种的教师,只有2名。其它14项案例分析中,高学历的教师均凸显出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面的优势。在三年内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中,高学历教师获奖篇数、研究深度都明显优于中师专业的教师。
(3)、职业道德及师德素养
在职业道德及师德素养方面,各类院校毕业的教师没有明显的区别。但真正融入骨髓的爱与责任,则需要两到三年的入职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去体会和内化,
我们利用致家长的书信,问题征集、评比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师德演讲等形式,综合评定教师的道德素养,我们还结合英国学者布里森的研究,罗列出了一串孩子们渴望的教师应具有的品质:
——善于体谅,具有耐心;对孩子尽可能鼓励和表扬;应该听取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说的权利和自由;应该乐于接受反对意见,钱和、友好;应该试图与父母建立良好的联系;应该赋予热情、事必躬亲等等
三、研究效果
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特点是:学习者要综合学习各种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应的幼儿教育综合技能,提高自我的职业价值,缩短入职适应期。通过对不同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后分析,我们提倡学前教育类教师应掌握:
四项熟练的教育技能:
1 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2 与幼儿友好沟通的能力。
3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的能力。
4 教育实践能力:
四项高度的教师职责
1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2 树立对幼儿全面负责的教育观念:
3 主动协调家园关系:
4 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参考文献:
唐荣德 《教师素质:自在的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篇6
一、建立园本培训机制,打造优秀双语教师团队
要实现有效的双语教学,就要打造优秀的双语教师团队。为此,我们建立园本培训机制,即针对不同教师的具体情况分层制定培训方案,并建立教师英语口语测查评价体系,还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和主题活动。这样,既便于展示和检验英语教学成果,又利于打造优秀的双语教学团队。
1.制定分层培训方案
制定分层培训方案,即通过理论学习和英语知识强化,不断更新幼儿园双语教育理念,从而为双语教师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向成熟型、研究型教师发展。
(1)强化理论学习
我们通过强化理论学习,促进专任英语教师朝着幼儿教育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针对英语专任教师对幼儿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不熟悉的情况,着重加强幼儿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以提高英语专任教师的学前教育理论水平以及运用先进理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最终促进英语专任教师朝着幼儿教育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强化英语知识
我们通过英语知识的相关培训,促进幼儿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由于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我们创设了自由的英语培训氛围,以鼓励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大胆使用英语交流,并从规范的英语语音基础训练开始,逐步开展包括国际音标发音技巧、英语口语能力、英语听力能力、英语日常用语和英语自我介绍等方面的培训,旨在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最终提高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特别是,我们将英语培训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坚持每月一次的英语技能培训(例如,英语主题教学培训、英语教学技巧培训、英语游戏教学培训和英语律动教学培训等)。
2.建立口语测评体系
建立双语教师口语测评体系,即每年开展一次双语教师英语口语测查,以检测双语教师每一阶段的英语专业技能水平;每学期开展一次幼儿英语口语能力测查及分析,以检测双语教师英语教育的成效,力求评价目标与日常教学时效性的有机统一。通过口语测查分析,任课教师可了解本班幼儿的英语学习水平,从而进一步反思教学。这样,既发扬优点,又找出问题,还能制定改进方案,最终为确定下一阶段的教师培训目标提供有力依据。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既能有效提高课题研究效果,又能有力推动课题发展。尤其是,我们注重将培训与研究相结合,定期开展双语教师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即通过集体说课、活动教案、课例评选和课例观摩等一系列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加强学科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不仅在活动中总结,更在研讨中发展,最终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
4. 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
为了给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培训环境,提供学习英语、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开展了“英语教师情景表演大赛”“英语教师口语大赛”和“英语角环境评比”等专题活动,这样,既提升双语教师的口语运用技巧和应变能力,又增强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艺术表现力,还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利用多方资源,开展专业化培训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相应的、具有权威性的培训,因此,我们努力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具体有两点。其一,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既让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交流教育理念,又定期邀请双语教育专家为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师面对面展开专业对话和咨询。其二,我们充分利用外教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外来文化。例如,每月邀请外籍教师对我园教师进行英语口语的指导,从而确保我园教师英语语音、语调的准确。
三、促进英语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尝试多种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不仅是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更是把英语融入幼儿能力发展的各个领域的教学。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推行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改革,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研讨以及开展教研观摩展示活动等。经过不断的探索,我园教师结合语言、社会、健康、科学和音乐等领域,开展丰富的英语教学主题活动,从而有效地将幼儿英语教学与主题教学活动、领域活动有机整合。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用英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启发幼儿动手操作实验,以鼓励幼儿用英语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合作与交流;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用英语启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于是,幼儿一边画画,一边用英语描述相应的颜色、图案等,这样,便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日常词汇。总之,教师应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过渡到多元化、多形式的双语活动,并逐步尝试教与学、情与知以及人与境互动的双语教育模式,巧妙地将英语与其他领域的课程相融合。
四、建立“师带徒”的互补机制,并提倡自我反思
为了使教师在专业方面互融、互补,我们有针对性地让专任英语教师与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结对,旨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以不断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并有效促进他们的迅速成长。这样,不仅形成教师各自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使英语教学与各领域学科更好地有机融合,更促进幼儿园双语教学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提倡教师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以逐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对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这样,既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地探索、体会教学理论,又利于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还利于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以使他们不断发现自身发展的价值,最终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
篇7
关键词:规划愿景;团队协作;专题学习;课堂研究;多元化活动
幼儿园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把“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作为使命和责任。如何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规划愿景,让教师专业成长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
首先,对幼儿园的发展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结合幼儿园的现状与教师的现状,着手规划幼儿园未来发展的愿景。我们希望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都能成为一个学习小区。在这些小区中充满了发展的希望,也充满了成长的喜悦;在这些小区里,有健康、自信、快乐、乐于想象、创造的幼儿,有博学热忱的教师,有充分支持的行政人员,也有充满感激而且愿意协助园务的家长,这是我们的愿景。根据幼儿园未来发展的愿景,我们请每一位专业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
二、团队协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基础
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成长需要集体的扶助与分享。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民族美术技能分享活动,向实习生传授做好家长工作经验的活动,这些活动尽量展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久而久之,使每一位教师更自信、更愿意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所长去教学学生,从而形成了团队合作、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融洽氛围。
三、专题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
专题学习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已经跟不上改革的要求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把握教师学习的方向。在这方面,我园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方法,利用业务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习活动,通过专题学习,让教师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在质疑中不断从困惑与经验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课堂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课堂研究就是解决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前,我们对课堂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观摩”的层面上。评课时还会经常出现以下情况:重听轻评(听课时积极性很高,评课时都低下了头),敷衍了事(碍于面子,只说好话),只诊断不开方(只讲问题而不分析问题,更没有解决对策)等。
在课堂研究中,我们还注重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参与研究的机会。例如,借助国培组织的“远程培训”这个最先进、最便捷的学习平台,组织教师观看平台中提供的优秀教学案例。对于有争议的问题,组织教师反复通过录像的重复放映开展研讨并达成共识。这种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疏理、提炼与正确教育观念相符合的教育行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动策略。
五、多元化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平台。在教研活动时,以力求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的、充分抒发想法、交流经验的平台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这里只给大家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1.开展案例分析与表演活动
首先,引导教师对来自于社会、网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目前网络和新闻频道中不断报道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每报一个事件我们都会向教师通报事件的过程,从而激发教师自觉的树立师德、主动钻研业务,对教师日常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警示与促进作用。
其次,组织教师开展日常工作情景再现与分析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推动了教师将观念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开展教师日常评价行为解析活动
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是指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所做的即时性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评价行为。幼儿园会针对一些收集的评价行为,让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评价行为的解析。本活动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师能够在日常评价中帮助幼儿面对自己的感受。
3.开展辨析会活动
篇8
关键词:幼儿园;课堂教育;小学化倾向;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44-01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然而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又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作为一线工作者,我无时不在关心和思考这个问题,结合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就幼儿园课堂“小学化”谈谈我的看法。
一、分析形成的原因
(一)幼儿园的管理模式和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存在问题。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与国家的主导方向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导向是分不开的,英美等国不要求上课坐端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学生课堂上表现比较自由,孩子可以吃,可以走动……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样的教学环境并不影响幼儿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培养和发展。但在国内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教师要反复规范幼儿上课的坐姿,要求“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惟恐孩子在幼儿园不能养成良好的倾听和坐的习惯。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也取决于幼儿园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和要求。管理者的要求决定了大部分教师的努力方向。要求各班必须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教师们便努力要求幼儿。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教师的行动。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知识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兴趣、注意力的了解等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材、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三)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盲目要求。目前教育的“功利性”也波及到幼儿家长,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会不会说英语等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知识的传授。
二、对幼儿园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趣味性贯穿始终。要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光靠语言的强调是不行的,教师必须想办法激发幼儿兴趣,近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但同时又受到教学内容的局限,所以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富有趣味、融入游戏是幼儿教师课前预设时需要突破的难点。课堂中应当更多地安排游戏,唱歌,跳舞,跑跑跳跳这样的活动,让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
(二)内容选材贴近生活。将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所见和幼儿的学习活动联系,是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联系生活幼儿才会有更多话想说,更多的兴趣去了解,才会变枯燥为快乐。比如某教师要让幼儿感受数字的重要性和有趣,她组织了《生活中的数字》教学活动。让幼儿先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过数字?然后让幼儿相互看看课前准备的一件带数字的物体并说说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再让幼儿看课件生活中带数字的物体“公交车、菜单、验钞机、超市的货架、食品袋……”最后再让幼儿讨论没有这些数字会怎么样?活动中激发幼儿不断探索,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紧紧联系,使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字有了极大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后还会去探究,活动的选材意味深长。
目标的制定简单、清晰、准确。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是决定一堂课的中心要素。很多教师在确定目标时有些盲目,目标太多、太大、模糊,反而使课堂环节松散、内容繁多。
(三)注重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3-6岁是幼儿智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以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主,不必程式化的死记硬背,而是以能引导幼儿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等为主。比如某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神奇的药水》,为幼儿提供了碘,苹果、桔子、大白菜等各种水果、蔬菜,以及含有淀粉的雪饼、馒头等,引导幼儿操作、探究,得出结论碘遇到淀粉会变色。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教学过程;学生;实践能力;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31-02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内容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当然也对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的特点
1、缺乏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是幼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和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实施路径,通过递进的方式把这三个方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理论知识介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而较少的涉及到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该门课程教学呈现出缺乏实践性的特点。
2、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该书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幼儿、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学等都进行了一定规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儿教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总结出来的规律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因此,呈现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对象规律这一特点。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把教材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巧妙地统一起来,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在提高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培养、岗位胜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充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幼儿德育”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授到幼儿德育的培养方法,如多参加劳动,增进与劳动人们的感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正确地应用到对中职生的德育培养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就达到了教材授课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最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系统整编出来,用生动的案例模拟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扮演各个角色,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一是系统整编教学案例。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编,比如可以把《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收集,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整理等。
二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案例,给予学生讲解,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是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总结案例,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差异性。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回顾,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知识的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是开展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实训教学却充满生机活力。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需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把校园内的空教室改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以学生自身为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轮流模拟教师,其他学生模拟幼儿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幼儿游戏”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成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也可以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充分想象幼儿的特点去模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表情等。通过这种模仿幼儿的游戏教学,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儿的情感,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是与本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幼儿园为主,这类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实战性场所。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广泛联系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确定选定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
4、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家访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获取调查信息后进行探索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提高探究意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要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对幼儿园教学环境这一部分讲授完毕后,先让学生去调查当前幼儿园环境中的问题及不足等现状,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合作型的作业,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针对教学中教师留下的问题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予以总结、探索,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性。
三、结论
总之,在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切实努力。教师方面要善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要高度重视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促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姚妹女.基于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户内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研究[D]. 湖北工业大学.2011.
篇10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科学教育资源 课题研究
农村幼儿园,是指地处县以下乡镇以及行政村落所举办的幼儿园,周边环境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林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资源,包括人类生活所接触的人、事、物、地等。如某地的河流、工厂生产的某技术产品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有效利用多方资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人、事、物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养成良好的环境综合素质。在当前广大农村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各农村幼儿园经费普遍紧张,不能为幼儿提供足够优越和宽裕的科学教育资源,幼儿园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各园采取必要措施,使现有的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因此,探索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探究农村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也是降低农村幼儿园办学成本,提升办园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规范制度更新观念,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1.健全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一是健全管理机构。总课题组明确了课题总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并以子课题组负责人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建立“总课题个人子课题课题参与者”的三级科研网络,课题核心组成员及时制定子课题计划、组织实施和总结经验,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总结。
二是规范研讨制度。课题核心组每月集中研讨一次,以专题讲座、案例研讨、活动分析、教学观摩研讨、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坚持“以研究促教学”的课题管理理念,融学习、培训、研讨为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建立分组管理制度。建立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吻合的分组管理制度,各子课题成立相应的课题研究教研组,教研组长由十七个课题组长担任,负责日常教研活动。在总课题的统筹下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分类研究,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两次以上,负责人及时做好记录与整理,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有成果。
2.理论培训,建设先进理念的师资队伍
首先,在驱动阶段通过专题培训、书籍推荐、网络学习等方式,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念的培训。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福建省特级教师蔡雅玲老师介绍了课题申报的基本情况,解读课题实施方案,并在开题报告中结合图文并茂的典型案例,就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价值、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创新点及预期成果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科学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教育理念等分析与比对,提倡科学活动要从生活中选题,强调科学活动要幼儿亲身经历与参与,以及要注重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等给予全面指导。
其次,总课题组创建“回归人性”课题研究QQ群,定期将国内外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国内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等前沿资讯传送给课题组成员,引领组员不断丰富有关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理论,组建起一支强干的研究队伍。主要引领子课题成员组对泉州地区常见的植物、动物、物体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雨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科学领域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开发与利用研究。如安溪实验幼儿园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科学教育理论,对安溪本地的地方风味小吃、家乡风景、茶艺资源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挖掘,使教师对科学教育活动、乡土科学资源有足够的认识,不断推进研究进程,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再次,各自子课题则根据需要,利用园内局域网等渠道,定期向教师推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与书籍,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用有效的科研方法指导实践。如永春县港永幼儿园组织教师利用“中国幼儿教师网”等网站,学习“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主题中运用”“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利用农作物创设幼儿园环境”;又如,泉州幼师附幼创建课题微信群,分享网络上的优秀文章和有益做法,如“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导家长有效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论幼儿园家教活动指导形式”等,拓宽教师的理论知识,为实际组织奠定理论基础。
3.调查研究,摸清实施课题的现状与问题
课题研究初期,大多子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提供真实、具体的依据,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如陈埭溪边幼儿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幼儿对社区材料资源的熟悉情况,利用班级现有的科学区、观察区调查幼儿对材料玩法的探索情况;又如晋江市龙湖镇衙口中心幼儿园则采取组织教师上山下海开展的采风活动,进行乡土资源调查,提高教师对乡土资源的认知。
二、运用行动研究方法,积累典型教学案例
从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利用、科学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组织实施课题方案,采取计划――实施――问题――反思的螺旋循环往复的边行动边研究的方法积累相关经验,并在实践中逐渐调整、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前期经验总结和课例汇编。
1.实证研究,积累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
课题组把课题研究与实践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学期,子课题组都精心策划开展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如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课题组利用农村广阔的资源,每学期均精心策划开展了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适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亲子科学探索活动。如“烤鸡蛋”“制作冬至丸”“元宵馅的秘密”“端午粽飘香”“好玩的沙”等,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富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德化双鱼幼儿园把社区资源有效运用到区域活动中,提高科学区域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积累了小班科学活动“狗尾草”、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陶土”、大班科学活动“石膏模的秘密”以及“好玩的电线”等典型案例;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利用生活化、本土化的材料开展活动,形成了“生蛋和熟蛋”“糖怎么不见了”“认识螃蟹”“花蛤宝宝”等典型活动案例;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在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活动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中,积累了大班“向日葵的一生”“水稻与小麦”“种子”“春笋”;中班“蔬菜一族”“永春佛手茶”;小班“我们来种葱”“地瓜娃娃比大小”“香香的水果”等典型案例。在实证研究引领全园教师利用竹子、地瓜藤、葫芦瓜、玉米须、小麦杆、向日葵叶等共同创设了班级的主墙饰,以不同的材料让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挑战性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中,进一步拓展课题的研讨与实施。
2.互动研讨,推进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化
(1)专家引领助提高
为确保各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准确无误,在总课题组福建省特级教师蔡雅玲老师的指导下,各子课题组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不定期地邀请省市专家前往子课题组所在园所开展专题讲座和实地“把脉”。如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邀请福建省特级教师刘志清老师来园开展“《指南》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和指导”专题讲座,并组织课题成员听取了林菁教授的“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开展”、彭琦凡教授的“探索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教育”、吴荔红教授的“基于生活探究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等专题讲座,利用专家知识系统化的优势,给予课题组成员研究上的理论引领,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课题研究以来,听取专家专题讲座多达18次。
(2)观摩研讨引互动
总课题组以子课题为单位,采用滚动观摩的方式,围绕各子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定期组织子课题组的成员开展园际之间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如“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探究式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挖掘乡土资源,丰富数学区材料”“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等。在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互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各不同组别的课题组成员零距离地交流、深度地探讨,大家或述收获,或述困惑,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发散思维,碰撞智慧,梳理有益经验。如2014年3月,在晋江沙塘中心幼儿园开展各年龄段“数学区域活动观摩”;2014年4月,晋江陈埭溪边幼儿园开展中班科学活动“鞋底花纹”观摩研讨;2014年12月,在德化双鱼幼儿园以及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开展的观摩研讨等。
(3)经验交流互借鉴
学习他人优秀方法、经验,是课题组推崇的提高研究人员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各子课题在实证研究的进程中,不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了将这些有益的经验推广,总课题组不定期地开展“传经送宝”活动,各课题负责人将取来的“经”与大家进行分享和共同学习。如总课题组柯淑满成员作“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策略研究”、施美旋成员作“优化社区资源 促进科学教育”等共计6次课题阶段成果经验汇报。
三、运用经验总结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采用经验总结法汇总相关资料,回顾研究历程,总结有关经验,反思研究得失,形成研究结论和课题结题报告。一是组织各个基地园梳理研究课例,从个人到集体、以备好一个活动验证一个活动整理一个活动为主线,精心选择适宜的农村资源进行活动实施与验证。二是组织各课题基地园拓展评价模式,将观察记录、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幼儿学习故事纳入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评价体系中。三是通过教师的自主评价确定资源的可行性与适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四是案例分享与交流,主要有主题活动案例展示、区域案例分享等方式进行。五是组织开展课题成果展板展示活动。共展示了展板共计16个版,涉及“利用农村资源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农村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等十七个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评价体系等内容,通过“反思――实践――调整――再实践――反思――总结”的行动研究过程不断地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借助“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这一课题研究的直接目标,很好地完成了“促进幼儿发展”的间接目标。教师与家长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在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进一步了解了幼儿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教育理念一致的协同程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的各类培训、研讨活动,进步显著。一是更新教育观念,不再将一些死的知识强加给幼儿,而是充分地利用周边的资源进行探究,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发现科学现象和科学道理。二是参与大量的实践工作,开发与利用科学资源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三是改变了教学行为,建立良好互动模式。课题组的教师先后向市、区及幼师实习生开放了十余次观摩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四是提升了教育教学智慧,积累实践经验。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学习和实践中,通过“前反思――实践――再反思调整――再实践――总结”的实际研讨形式,不断地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美]阿林・普拉特・普莱瑞著.霍力岩译.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科学、数学与技术的融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
- 上一篇:医疗机构绩效管理办法
- 下一篇: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