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篮球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篮球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24-1
笔者在高中篮球课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究性学习尝试,下面我想在总结探究性学习实践方式的同时,选取以“3对3传切配合探究学习”为主题的教学课为案例,对探究性学习在篮球课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索。
一、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篮球“3对3传切配合”教学课中的运用
1.探究前的准备:在课前进行必要的身体准备活动练习,进行必要的球性熟悉练习。本课采用的是由运传球练习逐渐导入到3对3战术教学中来。在3对3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的提问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一来激发学生兴趣,二来通过简单基本的语言探究与思维探究为下一步的综合探究做好铺垫与热身。
2.问题提出:在组织同学们进行规定练习方法的3对3传切配合后,在检验评价同学们练习效果的同时,问:如果进攻方22号不能有效传球给33号,或者传了后22号也没有有效切入,进攻战术将如何变化?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通过架设的几个实战问题引导同学们探究,如提示:22号将球回传给11号后组织进攻;11号上前掩护,22号突破或传球给11号等等。
3.材料收集:同学们根据问题分组讨论,同时进行战术演练,边讨论边练习,在演练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4.形成假设:通过不停的讨论与实践,同学们形成了不同的假设情况。大概有三种:(1)22号将球回传给11号,11号传球给22号,22号切入拿球上篮。(2)11号传球给22号后,11号上前给22号做侧掩护,22号运球后传给22号,22号上篮;如果22号不能有效切入,22号借助11号掩护突破运球上篮。(3)11号传球给22号,22号传球给22号,22号没有有效切入防守方3号跟进补防,22号拿球后,传给从两边切入篮下的11号或22号。
5.检验评价:同学们在战术探究学习中通过讨论与反复练习得出本组的假设,得出假设后持续反复练习,一方面继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提高战术训练方法的合理性与相互配合的熟练性;另一方面通过反复的练习与检验来验证假设战术的可行性。在小组相互探究、组内检验后,通过教师组织,同学们分别进行了展示与交流,相互之间进行了善意评价,通过评价与反思,各小组又分别对自己的假设战术进行验证与提高。
6.得出结论:通过反复的探究与验证,各小组都得出一种自己组内认为较为合理的战术方法,最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分组进行了展示与评价。
7.练习拓展:通过巡回指导与小组展示评价笔者发现,同学们的战术穿插了“掩护、突分”两种战术,有2个组将“传切、掩护”战术组合运用,有1个组将“突分、传切”战术组合运用,在提出新战术问题的同时,为下一步教授“突分、掩护”提供了前提,为同学们比赛中的传切配合战术的有效运用提供了有效的练习思路。
二、高中篮球课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方式归纳
1.课前预习,培养探究意识。
在篮球教学课中,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在上一节课结束阶段已被告知,教学内容基本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承前启后、层层递进。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告知,在对学习内容形成映像的同时,会自然地思考学习内容在平时实际中的运用。有的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还会通过身体练习与资料收集来检验思考的内容,并能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2.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机。
篮球教学课中,探究学习的内容往往来源于篮球实战,学习后运用于篮球练习实践,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时,创设相关的学习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用好情景资料,把学生有序带入学习氛围之中。
3.生成问题,掌握方法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探究的对象。要让学生去探究学习,首先要有问题生成,要发现问题,使学生处在问题中学习。在上述传切配合探究教学案例中,通过传切配合战术的练习生成了探究的问题“实战中的战术变化?”同学们通过对问题的反复探究开阔了自己的思维,而且对知识结构的掌握通过反复的练习变得更加深刻、牢固。
4.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是探究学习顺利开展的保障。
在高中篮球课堂上,需要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优化设计来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对教学组织方式的优化来导入探究式学习,从而保证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如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课前就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活动组织等作了规划,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探究进程与教学实际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同学们积极探究、合理探究,保证了“传切配合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达成了预期目标。
5.强调篮球教学实践,落实探究。
高中篮球项目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在篮球项目探究学习过程中注重身体练习,同学们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练习验证问题,最后通过练习来展示结论。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紧紧围绕身体练习进行,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探究内容的实践性。对探究出的成绩,为了加强巩固,同时检验探究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者给学生有效探究学习的建议,帮助学生改进探究结果,并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和相关的新问题,这样,学生实践探究得到巩固,同时也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
篇2
一、体育游戏趣味性的特点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最基本的特性。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创编具有竞争性、对抗性的体育游戏,如接力、追赶、教学比赛等;设计、创编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游戏,如投准、摸高、跨远等;创编、设计具有集体性的体育游戏,如拔河、千足跑等;其二,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相应的体育游戏,如在篮球模块的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是篮球比赛的刺激性,而不喜欢单一、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为此,教师应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设计篮球技能与素质练习相结合的游戏形式,使其成为趣味性的身体基础素质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也领会到篮球运动的特点;其三,根据教学的器材与场地特点设计、创编相应的体育游戏,如在教学中可利用竹竿、跳绳等创编简单的花样舞蹈动作,运用双杆进行杆上的移动接力赛,利用体操垫进行“滚雪球”等游戏;此外,还可根据场地的特点进行越野跑、图形跑等;总之,体育游戏是五花八门,主要是要发挥其趣味性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体育游戏针对性的特点
1.针对练习的单调、枯燥。在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反复多次的针对性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也要让学生进行多样的专门性练习,这就让很多学生对专门性练习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耐久跑单元的教学,学生更是“避之若瘟”,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应从教学方式、方法上着手,创编相应的体育游戏,如“越野跑、滚铁圈跑、运球(篮球)跑、带球(足球)跑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练习任务,提高耐久跑的水平。
2.针对运动技能的重、难点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让学生掌握、领会技能的重、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应安排许多辅练习解决教材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可针对重、难点,创编体育游戏巧妙地运用在练习中,如在“急行跳远”的教学中,起跳后的“腾空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运用“顶彩球”的游戏,也就是助跑、起跳后身体腾空用头去触碰悬挂的气球,通过“顶彩球”的游戏练习,使学生感受腾空的感觉,领会动作的重点,达到掌握动作要领的目的。
3.针对学生的畏惧心理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有难度或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对一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往往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而畏惧心理的存在会造成技术动作的变形,难以掌握所学动作,阻碍了学生潜力的发挥,还会“传染”给其他同学,使其他学生练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创编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热情,冲淡了存在的畏惧心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掌握了动作要领。例如在双杠支撑摆动挺身下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器械体操产生畏惧心理,这就直接影响了动作的完成,因此,在课堂中于双杠的前上方和后上方的适当高度悬挂标志物(小彩球或小叮当),组织学生进行摆腿接力游戏,要求前后摆腿的时候脚部应触及标志物才算完成一个动作,练习中学生不但忘却了畏惧,还调动了学生练习的激情,为“双杆支撑摆动挺身下”的教学注入了强心剂。
三、体育游戏实效性的特点
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学生主动性;影响因素;改进策略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因素分析
体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发展学生健康的身体,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从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来看,影响学生主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教学观念传统僵化,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不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难以做到个体与集体共同发展;(3)体育教学内容过于表面化,不能因地制宜开展恰当的体育活动。当然,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必然不是一两个问题所造成的,还包括个人的喜好,教师授课的一些细节,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关注程度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主动性。本文拟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构建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提供参考。
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策略
1.不断完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长期以来的体育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注意到这个问题,基本上课堂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发言的机会,因此也导致了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法呆板,或者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这种教学方法早已过时,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主动性,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教学思路,多方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积极的推进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转换师生角色,比如每堂课给学生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这堂课是他讲的话会怎样讲,就像老师一样,每节课学生们轮流上。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另外,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教师也需要多方面的改进教学方法,比如结合中学生好动的心理,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体育俱乐部”,让相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切磋、探讨,相互促进和提高,这样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分类开展教学
教学,其实是一种双边活动,由“教”和“学”共同构成,只有“教”和“学”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生之间,对体育的爱好,自身身体条件的差异都很大,因此,我们无法通过同样的教学过程,让这些学生都能达到同样的收获。相反,如果教师过分的强调有教无类的思想,倒是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正如体育新课改中所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的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最大收获,并逐步的树立自信心。比如,喜欢篮球的,身体素质好的,而且有培养潜力的,我们就可以尝试着向篮球特长生培养;而那些不喜欢体育,不喜欢运动的,我们就是培养他对体育的兴趣,用一些游戏、体育趣闻等激发他喜欢体育,达到强身健体,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为目标。
3.丰富教学内容构成,挖掘体育课程内涵
教学内容不应该单单就是教材上的例子,还应该结合各地不同的情况,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民族的学生,设计一些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既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达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积极性的效果。比如,现代的舞蹈、戏剧、杂技等艺术形式很多都与传统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可以有效挖掘体育课程与传统体育的联系,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比如,广西壮族著名的《扁担舞》就是从田间休息时玩耍扁担、链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而来;运动傣族的《泼水舞》则是由泼水游戏发展演变形成。如果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调查结果,合理的安排教学案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很新奇,进而萌发学习主动性,而且还会使学生除了学到体育知识外,收获其他很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结语
众所周知,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体育课程对高考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改进慢,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主动性不够。这也最终导致了高中体育课堂上学生主动性不高。因此,还需要社会以及学校不断的调整思路,完善教学理念,最终才能真正有效的调动高中体育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为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军.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议[J]. 中国体卫艺教学论坛,2007,(4).
[2]绍兴市职教中心:发展个性 培养能力——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组 马怡推荐)[EB/OL]
[3]要富美.差异化教学策略谈[J]. 甘肃教育,2011,(13).
篇4
关键词:特色 内涵发展 核心竞争力
我校创办于1960年,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闯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德育为首、体育创特、质量领先”的特色教育之路、内涵发展之路,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学校的特色教育更是一枝独秀,在全省享有盛誉,2012年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培养健将级运动员1名,一级运动员23名,二级运动员600多名。近年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继而以内涵发展带动学校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成了许多学校管理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确立精准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提高行政班子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管理的内涵发展
我校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诚、善、勤、朴”的优良校训,“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以人为本、德育为首、体育创特、质量领先”的办学宗旨,制定出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更改和完善,得到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认可。要求学校管理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服务全校师生,服务学校发展,并用务实严谨、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永不言败的学校精神武装头脑,狠抓自身工作作风建设,带头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理论修养和文化水平,积极引领全体教师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为学校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竞争有序、开放高效的良好环境。从学校校级领导到中层管理干部,统一思想,集思广益,高标准,严要求,抓落实,促提高,落实岗位职责,实施动态管理。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狠抓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师德师风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它具有规范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我校始终把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持久的工作来抓。一是建立定期的政治学习制度;二是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和纪律道德教育,要求他们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谨求实,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是建立严格的师德考核制度,积极鼓励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对师德师风存在明显问题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青年教师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希望所在,培养好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让其尽快站稳讲台,并快速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这是一所学校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校建立了多管齐下的校本培训机制。一是互助交流模式,利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以老带新,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二是案例反思培训模式。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写作教学案例、反思,然后通过分析,使教师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三是以会代培,我校每年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专题报告会,不断丰富自身教育理论,因地制宜促进自身发展。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学品味,促进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壮大的理论支撑,也是一所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我校在特色办学实践中十分注重课余训练方法的研究,并将研究与训练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倡导“问题就是课题”的科研理念,按照“学习研究――实践体悟――反思重建”的路径,引领教师发现、提炼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构建各个学科的科研体系,增强科研的实效性,找准以体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实现教育科研为构建高效课堂服务这一目标。
四、彰显办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
多年来,我校牢固抓住特色教育这一学校发展的支撑点,以大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有用人才为目标,建立多个运动队或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参加率达90%以上,形成个个参与、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田径、篮球两个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的带领下,学校大力倡导阳光体育运动,师生群体工作和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体艺馆、田径场全天向师生开放,“两课两操”坚持良好,每年定期召开运动会,举办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冬季长跑接力赛等体育赛事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既丰富了师生文化生活,提高了师生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更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作风,使特色教育朝着全员化、多样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篇5
1. 充分调动教师挖掘课本的科技教育素材。
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两个基础年段的各学科、各备课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把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向学生展示各种科学知识形成的不同背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根据本身特点,介绍各个知识的有关科学家,并在学科网站上开辟科学家专栏,让学生可以自己上网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个学科每学期都开展环保教育专题研讨,力争在课堂上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取得了较突出的效果。
2. 科技类选修课。
高一年原则上每位教师要开设一门校本选修课,高二年的每位教师要开设一门校本选修和一门任意选修。这一学年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爱好分门别类地开设了自己擅长的选修课,其中科技类占了近三分之一。特别是,八个科技小组按照指导教师所处年段,统一按照校本选修的要求来开设,促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更有针对性。
3.科技类研究性学习。
本年高一年、高二年共开设近百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其中科技类课题有近60个,它们大部分是由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特点,作为延伸与拓展,如《三国演义》的研究、《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各种传动装置的研究》、《天象观测》;有的是学生根据自己2008年是奥运年而提出课题,并聘请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如《奥运的文化与发展》、《奥运的商机》;有的是由于自己生活环境变化的原因,加上学校提供的设备,而吸引着一些上进心较强的同学,如《乐高机器人研究》、《晋江市铅污染的调查》、《晋江车祸为何居高不下》,在第四届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我校有三个课题获得市三等奖。在学校第十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上,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的42块研究性学习展板吸引了很多参观学生的眼球;高一年学生林如群三项发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4. 科普讲座
按照教务处与教研室的计划,本学年基础年段的每个学科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至少开一次讲座,以介绍本学科的前沿研究,而今年由于新分配的教师中有几位具有研究生或双学位学历,借助第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平台,据统计本学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等教师开设的讲座得到参与同学的好评,讲座涉及到营养的研究、纳米技术及其发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人类奔月梦想等方面知识,学校还聘请泉州师院戴博士讲解有关南极考察的科学意义。
5. 第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每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艺术节,是让各种智能的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也检验这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各学科兴趣小组、八个科技类活动小组(车模与航模、电脑机器人、电子制作、环保小分队、天文地理、生物考察队、电脑程序设计和网页设计)的教育教学成果。本届校园科艺节是在前几届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安排,举办的规模较大、活动时间较长、活动项目最多的一届校园科艺节。在3月31日到4月4日的展示期间,共展出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近230件(其中物理37件、化学34件、生物85件、劳技19件),科技小论文210篇(其中语文组55、历史组72、政治组48、地理组40),科幻小说63篇,英语科技小报36份,研究性学习展板42块,电脑机器人表演一场,展出学生书画摄影作品108幅(其中毛笔作品8幅、美术作品40幅、硬笔书法作品55幅、摄影作品15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组还在展示期间举行猜谜、射飞镖、投乒乓球、钓鱼等互动节目各两场。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期间先后举办了高二英语演讲比赛与高一英语晚会各一场,高二年文理科综合知识竞赛两场,理、化、生实验操作比赛五场,数、理、化、生、地、史、政治科普知识讲座七场,专家讲座一场。网络知识竞赛与班级网页制作竞赛各一场、时事政治热点知识竞赛一场、数学竞赛两场,,研究性学习论文答辩两场,学生成长记录袋展示两场,高一年、高二年篮球比赛、高二年体育趣味比赛一场。
6. 校级科研课题。为如期高效地完成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学校教研室组织教研组长对两年来学校校级课题进行结题活动,为完成国家级课题积累一些素材,同时对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给予一定的评价。
成绩显著
由于我校组织的科技兴趣小组、学科类兴趣小组、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日常管理到位,教师积极辅导,因此在各级比赛中成绩显著。初步统计在县级以上的比赛中有168人次获奖,其中,有所突破的是高二年王信权等三位学生获得参加全国化学竞赛的复赛资格。杨清海等四位教师在福建省新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五点反思:
1. 假期相关辅导教师的培训:由于科技辅导教师平时都兼课,教学任务较重,学校想利用假期提高他们的辅导水平,但是相关方面的专家比较难聘请。如天文台及金工木工的师资培训。还有各级新课程培训、远程教育对教师真正提高科普方面的技能帮助不理想。
2. 吸引学生的项目还不够丰富,作为科普教育要是能与体验式学习结合在一起,相信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大。
3. 研究性学习论文答辩校级答辩会效果显著,但由于有更多的课题没办法推荐上来,这就要求班级的答辩也能上一个新台阶。
篇6
《网上资源检索》选至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陶增乐主编)2?2?3节,1课时。网上资源检索是本教材的核心部分,也是本章的第二课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基础》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本内容也是按照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管理的主线进行编排。在信息时代,因特网已经成为信息的海洋,因此掌握因特网信息的检索是21世纪学生所必备的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到网上资源检索的技巧以及搜索的原理,这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说本节内容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章节。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已接受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都已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他们基本上都会上网,都会用引擎搜索网站搜索相关的资料,但是他们对搜索的技巧和搜索的工作原理还是了解的不太多。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搜索水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搜索引擎的定义、工作原理
②了解元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③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主题目录两种途径进行信息检索
④学会灵活运用四种搜索技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检索任务,掌握搜索技巧
②通过自学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抢答比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对林书豪成长经历的了解和交流,正确评价林书豪成功之处,树立对自身发展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重点
1.搜索的技巧
2.主题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的优缺点对比
五、教学难点
1.各种搜索技巧的综合应用
2.搜索引擎两大核心技术的工作原理
六、教学环境
具有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的计算机房或具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上课。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各位同学,大家看看图片上展示的这位帅哥是谁?
学生:林书豪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引入课题,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对,这就是刚刚升起的篮球巨星林书豪,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与林书豪相关得哪些信息呢?
学生:美国华裔,毕业于哈佛大学……
教师:不错,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如果想知道更多的林书豪的相关信息,哪该怎么办?
学生:可以看报纸,可以上网搜索……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到网络上搜索林书豪的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掌握网络搜索技巧快速获取信息是多么重要。
教师:通过刚才的网络搜索,请大家归纳总结一下:常见的网络搜索引擎或有搜索功能的网站有哪些?
学生:省略;省略;省略;省略;省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归纳平时使用的搜索引擎,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
理论知识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上课的内容——《网上资源检索》,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P33页,用五分钟的时间把这一节的内容看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因特网上检索信息最常用的几种途径是什么?
2.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是在哪里进行的,搜索的范围是所有网站吗?
3.搜索引擎的两大核心技术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学生:对各问题进行逐一回答
教师:学生回答完毕,作总结,对没有回答正确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完成题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搜索技巧
搜索技巧一:关键词的提炼、多关键词的使用、搜索条件的细化
教师:既然在网上可以通过这么多搜索引擎获取信息,那搜索信息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关键词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题目
[必作任务一]:
大理景色优美,风光秀丽,传说中的大理有“风花雪月”四绝,这四绝分别是指:
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提示:(填写2个汉字)
几种关键词对比:
大理
大理 风花雪月
大理 风花雪月 上关花
[选作任务一]微软公司招聘时,曾有一道著名的题目: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试试你能搜索到多少种不同的答案。
策略与技巧二:选择类型将大大缩短查找的时间:如MP3、图片、视频等
[必作任务二]搜索一首你最喜欢的歌曲
[选作任务二]
小张想请大家帮个忙,父亲生日快到了,小张想搜索一张1024*768尺寸的“生日卡片”作为父亲的生日礼物送给爸爸。(提示:用省略网站进行搜索)
[必作任务三]一天,丁磊同学在电视上看到了对汪国真诗歌的介绍,其中一首他格外喜欢, 但他没有注意到诗名,也记不清具体的内容,只是对其中的那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记忆犹新。你能帮他找到整首诗吗?
几种关键词对比:
汪国真 诗歌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诗歌“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选作任务三]用同一个搜索引擎,关键词分别是:美丽的海南岛和“美丽的海南岛”,得到的网页数量相同吗?如果不同,你觉得哪个更多?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策略与技巧四:用好逻辑符号(and ,or ,not)
[必作任务四]李琳想搜索一些关于韩国电影的网页,但只对故事片或者喜剧片感兴趣,不希望恐怖片出现,你能替她想一种快捷有效的办法吗?
韩国电影and故事片or喜剧片 not恐怖片
学生回答完毕,作总结
(三)比一比(知识抢答竞赛)
分组做竞赛题目:为进一步体验搜索引擎的技巧,下面我们做个比赛游戏,规则是:每4人为1组,组长负责组织分工合作,做题过程中借助搜索引擎,注意搜索技巧,先按抢答器者先答题,答对了加1分,答错者减1分,累加得分,分数多的队获胜。
1.最近流感高发期又要来到,你知道发烧病人不宜喝下面可哪种饮料吗?( )
A.各种水果汁 B.糖水
C.盐水 D.浓茶水
2.IBM是当前世界当之无愧的电脑巨人,但IBM的前身——
( )公司,却是生产销售专用于统计的计算制表打孔机的小公司。(提示:填写3个大写英文字母)
3.英文谚语“rain cats and dogs”的汉语意思是( )。
4.刘德华是娱乐圈的天王巨星,出道至今,他所拍摄的电视剧、电影及灌录的唱片风行全世界,成为千万影迷和歌迷的超级偶像,那么华仔出道前的原名是( )(提示:填写3个汉字人名)
5.成语填空:( )屯( )聚
6.人们用“沉鱼落雁,闭月差花”指代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沉鱼”指的是
A.杨贵妃 B.西施 C. 王昭君 D.貂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成绩的方式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使学生更关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点,其实,林书豪进入哈佛大学并不是凭借他的篮球技术,而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当纽约尼克斯队队容不整,林书豪上场完美发挥并不是凭借幸运女神的青睐,而是他平时的苦练和坚持。同学们,在课堂的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让我们向着梦想中的未来努力前进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一开始就把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践过程中,改变常规的先讲再练教学模式,应用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践感悟和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利用教学软件管理平台,随时跟踪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有利于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通过平台共享学生信息,可促进信息、情感的交流。其中设置的竞赛题,可综合体现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技巧的能力,系统自动阅卷功能也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次以文化内涵丰富的清明节为主题,切合学生的实际,可引起学生的共鸣。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任务设置的教细,内容显得多了,时间有点紧。另外,信息技术课平时更多的是落实知识点和完成练习,课堂中很少开流,以至于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参考文献】
篇7
十八中是重庆一所老牌重点中学,在它的历史上曾有过令人炫目的辉煌。然而,此时的十八中跌入了发展的低谷,被重庆走在前头的“第一军团”学校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行为懈怠、观念陈旧,发展乏力,如同阴霾一般笼罩着学校,让十八中的教师们打不起精神来。
着眼学校的未来发展,马培高意识到,他不可能在校长这个岗位上安稳地做一个守业者,他必须高高地举起一面教育理想的旗帜,引领十八中快速追赶上去。
在这面旗帜上,他“写上”了:学校要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
制度先行+“教师第一”
向现实发问:为成就学生的未来服务,关键的第一步该如何走?
面对人心涣散,士气低迷的教师队伍――学生的服务者,新组建的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数日深入细致的调研与思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大家认为,要使十八中在激烈的竞争中焕发青春,实现第二次创业,再现盛世风采,首先要提振教师精神,走出教师行为懈怠的泥潭,而这非从学校现有的内部机制改起不可。
人的因素是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服务学生也好,打教育的翻身仗也好,都不能不用教师队伍建设这张“王牌”,学校领导班子紧紧抓住了这个关键。他们一方面提出“追赶、跨越、腾飞”,尽早跻身重庆基础教育“第一军团”的奋进目标,树立教师的雄心壮志,激发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给学校“机体”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以激活人心,增强学校“机体”的运行功能,即打破“铁饭碗”,叫停“大锅饭”。
制度先行
改革就从严格制度开始。以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做的是表面文章,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比如聘任制,只是走个过场,从来没有一个人因为不适用而落聘;人员结构再不合理,也还是“照单”依旧。分配制度没有区分度,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考核制度缺乏效力,每学期学校都有考核,可是没有与人员的聘任、使用、奖励挂钩。
这种“铁饭碗”、“大锅饭”的制度,如同一潭死水,翻不起浪花。触及不到人的切身利益,走不进教师的内心深处的制度,自然解决不了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根本问题,也无法消除学科教师配置的严重失调状况。
这次学校动了真格的。
――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打破原有年级处室界限,遵循按需设岗、按岗定员定责、双向选择、分层聘任、学校适度调控等原则,实行差额聘任,允许人员流动,进出自由,职务能上能下。
――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机制;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津贴向教学一线倾斜。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过程考核,健全激励评价制度。
这样一来,平时工作懒散的落了聘;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水平高、贡献大的得到了奖励。一下子,学校的人力资源效应有了惊人的提高,在学校缺编教师100多人的情况下,教育教学工作仍然运行良好。改革见到了成效。
当然改革也有阵痛,校长马培高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坦陈:“有人预言,‘到时哭的哭、闹的闹,拿着刀子冲进你的办公室,看你校长怎么办’。我还真接到过好几个匿名电话。电话里有抱怨的,有威胁的。而遇到最多的还是人情阻力,缓聘或落聘的教师,有的托亲朋好友来求情,有的搬动上级领导来说情,有的是几十年的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
“确实很有压力,甚至担心闹出人命……”一位学校领导这样回忆道。
但是,改革还是坚持下来了,学校用制度这根硬杠杆,撬动了教师队伍不思进取这块拦路石,为学校打开了发展之门。十八中的教师们也逐渐认识到,只有学校发展了,每个人的前途才会光明。
严格制度,提振了教师的精神面貌,可以作为十八中再次起飞的重要引擎。但制度管理、约束的是一个底线,能够保证教师获得持续不断的工作热情吗?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教师这个知识群体而言,过于严厉的制度管理,有时容易把人管死,让其特有的开放自由、智慧灵性以及由此彰显的文化气息遭到遏制和压抑。因为制度在制定时总是将对象“恶”化的,会带来强制性的不良后果,产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如何突破单纯制度管理的局限,使管理与开放达到一种平衡呢?
“教师第一”
十八中的领导者受到企业管理中“员工第一”口号的启发,提出了“教师第一”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教师第一”,其核心是尊重教师,这种尊重不能只是外表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首先学校领导在制订、执行制度时,抱持的是一种对教师尊重的态度。他们对教师说:“虽然有些老师暂时没有被聘上岗,但他们还是学校的老师,改革的目的不是撵人走,抛弃他们,而是为了促使他们迎头赶上,促进学校的发展。”这是对教师工作权力的尊重。
――十八中的领导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变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冲在前面的、最后拿奖牌的永远是运动员自己,教练只是督促和指导者。为此,十八中重新构建了学校的管理结构,变“金字塔式”为“扁平式”的管理。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这种管理模式的效率,更看重的是决策权的下移,能够最大面积地赋予管理权限和管理空间。在管理结构上,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职员工拥有更充分的自,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这样,一竿子插到底,在教学中教师就能够感受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持续创造力。这是对教师主体地位的尊重。
――学校还根据教师专业的水平、社会背景、特长、参与决策的能力以及待决策的内容等,设立不同的决策小组,通过决策小组,让教师提出自己对学校发展的意见或建议。吸收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决策,教师不再是“被改革者”,而是制度建设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这是对教师话语权的尊重。这样,可以保证使每一个决议从意向到执行都有很高的民意基础。
“教师第一”的管理思想,还要求对教师的身心呵护备至。教师原本就是个高压力、高付出、超负荷的职业,十八中从不倡导教师们疲劳工作,也不赞同“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说法。校领导对教师们说,我们要做一个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蓄电池。不光释放,还要有储蓄。
于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健身运动,组建羽毛球、篮球、乒乓球、长跑、太极拳、围棋、健身操等运动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成了十八中体现“教师第一”的一项内容,这种关心,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他们相信,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能把学生放
在第一位,为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服务才能落到实处。做一天学生,他们变了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任务型教师”。在这些教师的观念里,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他们眼中,学生不过是教师工作的产品,甚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不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对待,又怎能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呢!
旧的观念一定得转变!
怎么转?搞讲座、观摩名师课堂,还是读书、集体学习,这些手段都用过,每一次思想上的一点点转变、进步,最终都会被来自现实的压力所击退。
转变观念是件难事。学校领导班子一直都在寻找契机。
有一句学生不经意间说出的话,让他们眼前一亮。学生说:“老师根本不理解我们,让他们当一天学生试试!”
是啊,何不让老师们当一天学生试试,看看会发生什么。
来自学生堆里的心灵震撼
经过精心策划,校领导班子设计了一个“十八中教师当一天十八中学生”的活动。参加对象:全校从初一到高二所有的任课教师;时间:两个星期内的一天,从早上第一节课到下午第三节课;地点:一个教师固定在一个班级;任务:听课、做笔记、回答课堂提问、完成课堂作业,外加填写“听课记录单”。
老师们一个一个走进教室,扎进学生堆里当学生。这一做学生,教师们的感受还真非同一般。
外语罗老师上完一节数学课后,心中就有了感慨:如今初中数学比自己上学时难了,解题思路新颖,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遇到听不懂的地方,自己居然也“开小差”了。
当李老师听完一天的课,拖着疲惫的脚步、带着掩饰不住的倦容走出教室时,忍不住感叹道:课堂学习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学生一天要学6~7门课,头脑需要不断地切换,我都有点转不过来了!特别是高中,课堂容量大,稍微一走神,就不知道老师讲到哪儿了。
胡老师的感受有点特别:“还没有到放学时间,坐在教室里的我已经是饥肠辘辘,以前我总是提前吃饭。现在才知道饿着肚子上课是什么滋味。”
“差生的滋味真不好受。”几十年没有再碰过英语了,英语课上,靳老师真正体验到了当差生的感觉,真不好受。
一天身临其境的尝试,使老师们开始换位思考,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一些老师凑在一起,为学生算起账来:
学生每天8节课,还有早、晚自习,一共在校时间约为13小时。各科任教师都怕学生在自己的科目中少花时间,都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平均每门课按半小时来计算,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总量就是4个小时。除去上课的时间,学生只能抽空完成,比如课间、中午休息、下午放学到晚自习之间。只要稍一放松,作业就可能写到深夜。
许多学校都不许学生将食品带入教室,十八中也不例外。但是一天下来真够难为学生的。你看,学校要求早上7点10分到校,很多孩子6点就要起床,偶尔起晚了,就只好把早点带进教室了;就算是吃过早饭,可上午要到12点才放学,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能量消耗很大,学生很容易饿的。
教师们开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给问题归因:
“课间‘偷嘴巴’的孩子,是有他们的苦衷的!看来,我们惯常的规定也不一定合理。”
难怪有学生会上课打瞌睡,难怪有学生抄作业,难怪有学生听课质量不高,一年到头我们让孩子“马拉松式”地奔跑,我们给他们的负担过重了!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学生太需要理解了!而曾经是学生的我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离学生这么远了?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变得冷漠、苛刻了?
感同来自身受,通过一天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体验,教师受到的震撼不啻一场心灵“地震”,撼动了旧有的观念,唤醒了教师内心的情感,使教师对学生有了一份同情,有了一份理解,更有了“学生立场”。
教师自律倡议书
教师们的心里不平静了。跟班一天做学生,个中滋味,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地在考虑问题时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学生视角。他们开始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他们意识到,学生在校园中是弱势的,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
“十八中教师当一天十八中学生”活动一结束,老师们“一呼百应”地发起了“十八中教师教学自律倡议书”。这份倡议书正是从学生的角度对以往教育教学行为的再审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业要精选、有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负担,不要只强调自己的学科重要,抱怨其他学科的作业多;要舍得花时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要与学生有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运用多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后,学校根据教师自律倡议书和来自教师的反思结论,出台了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措施:
严格控制作业量,坚决把自习课还给学生,加大对教师的监督;取消早自习,减少考试次数;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切实把课外活动时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外及校外活动,给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不允许把学生成绩上墙,不允许给学生排队,不允许把学生赶到教室后面或者教室外……
平时被教师看起来冷冰冰、硬邦邦的条文,此时在教师眼里有了温度和柔度,他们没有了抵触,愿意把它变成自己的行动。
亲身的体验带来了认识的飞跃,又由观念的转变落实到行动的跟进上。就这样,十八中一步步走向为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服务的理想之路。
跳出平庸,走向卓越
士气高了,观念变了,并不等于就有了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让每一位教师发展好,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十八中当然也不例外。
毫无疑问,十八中的教师们绝大多数是合格的,但是怎么才能让他们走向优秀和卓越呢?
克服教师平庸化的有效手段是教研,但马培高看到,以往的教研工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采取“专家讲授――教师聆听”的方式,这样单一的形式,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经历教师的不同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多数教师的眼中,教研是强制性的,教师们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甚至带着抵触的心态来参加。
必须改。
教育理论中的那些教育思想,是不是也适用于对教师的教育?应该是的。一般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是教研的主体,一切教研活动必须围绕教师的个人需要这个中心展开。
按这个思路想下去就会发现,所有教师都共同需要的东西,有,但不全是。每个个体的需要千差万别,有的可能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语言感染力,有的可能想搞好自己教学各环节的衔接……这样一想,马培高对教研的内容就心中有数了,继而一
个2:4:4的比例呼之欲出:专家引领占20%,同伴互助占40%,个人反思占40%。
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都是针对个体的学习。那么,同伴间互助什么?个人反思什么?都由教师自己决定,这便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自我学习,也就是以解决教师的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按照这个比例搞教研活动,教师有了动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一套成形的校本教研模式在十八中诞生了。
20%的专家引领,主要采取“听听”和“看看”两种教研形式。“听听”是指听专家讲座,“看看”是指外出学习。这对于教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大有裨益。每年,学校从西南师范大学、重庆教科院等,邀请专家到学校作讲座。学校还外派教师学习,其中有到国外学习的,有参加国家级培训的,还有60位教师被送到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
第一个40%――同伴互助,主要的形式是“评评”、“说说”、“比比”。
“评评”,就是评课。大家共同听一堂课,而后对这堂课以及引发的问题“品头论足”。有老师将这诙谐地比喻为:“广泛地听课是吃大餐,评课是吃小炒。”实践证明,精细的评课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十八中的评课还有一个特色,即视频评课。十八中几乎天天都有各种类型课的品评,比如,骨干教师献课,中青年教师的公开课、研究课,新教师的合格课,还有新课程课、推门课、教学比赛课,等等。如何让这些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发挥更大的效用?十八中把它们做成了视频案例,教师们任何时间都可以调出观看。这些案例不仅是课堂的实况录像,而且还是一个个“评评”的研究对象和材料,相关的案例主题、背景知识、讲课人的课后反思、专家意见、先前的一些评课记录也都和视频放在一起,“评评”时都可以调出来进行再品评。视频使教师在各自不同的空闲时间段听同一堂课成为可能,结合了声、像以及学生反馈的视频课,尽可能地保存了课堂上的资源和信息,无疑成了一种最好的品评素材。
老师们说,评课会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仪态更加和谐。十八中有近15位老师获得过全国和重庆市的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得益于评课这一教研活动。
“说说”,即对话和交流。学校教研组每月有一次“教研日”活动,是让老师们在教研组活动中,围绕自己的发展、兴趣、困惑、对学校的建议、对当前教育的认识、对学生的看法进行平等的交流。这之中,学校一直都在努力营造一种直率、开朗的校园文化,创设和谐的氛围。教师们慢慢地从开始的“无话说、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到今天的“有话说、想说、敢说、善说”。他们认识到,只要坚持开诚布公、对事不对人,对话和交流就是健康而有益的,就会碰撞出火花,就会形成流动的信息。
2011年暑假,学校搞了一次内部论坛。13个学科的18位教师纷纷登上讲台,演说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他们分别就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强备课、教学反思等4个话题,展开热烈的研讨,讨论一直延续到论坛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比比”。主要是指组织各类赛课。学校每年有众多的教育教学赛事。如何利用比赛资源为教师成长铺路?每次比赛,学校都组织专业指导和课件辅导,以团队的力量打造参赛选手,提高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能力。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大量派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外出听赛课。每次听课回来,都必须在教研组或者备课组内总结本次赛课的经验和教训,使每一次赛课都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力量。学校自行开发的传统项目“金苹果”教学能手比赛,从教案、说课、上课、论文等几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展示和提升自己能力的舞台,成为十八中教师成长的孵化器,一些年轻教师从中脱颖而出。美术的廖鑫老师,进校1年就代表学校参赛,获得重庆市高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二个40%――个人反思,主要的形式是“想想”、“写写”。
“想想”,即个人思考。教师培训如果离开了教师自身内化的过程,就变得毫无意义。作为一个有过专业训练的成年人群体,教师们都有自觉性和责任感,有反思的能力,为何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总结提升呢?
鉴于此,学校要求教师要经常对具体的教育事件、具体的教育行为、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判。学校除了留给个人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外,也十分重视在个人反思基础上的集体反思。教研组的老师们在一起,把自己的思考结果讲出来,针对问题进行切磋,开展讨论,完善个人的思考结果,提升个人的思考能力,让教师们养成思考的习惯。
“写写”,主要是把思考写成案例、心得、论文甚至校本教材。个人化的文字是对思考的最好记录,文字也能使思考的条理更清晰,是思想的最好总结方式,因此,十八中要求教师们要勤动笔。
学校并不要求老师们的文章有多深的理论,有多么系统,只要把自己经历和思考的记录下来即可,因为生动的、鲜活的事例,个人化的独特思考才是教师的宝贵财富。老师们撰写的反思小论文,学校领导班子都会读,其中有成功经验和独到思想的,学校会负责向全校推广;有困惑的,也会号召大家一起探讨;而失败的或错误的,还会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反思,寻求解决的方案或途径。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教师们开始积极思考关于自己职业和工作上的一些经历和困惑,并尝试把它形成文字。目前,学校已编印各类文集12本,有近100篇论文获市区奖,有177篇在国内各大教育报刊。
短短的几年时间,学校培养了2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4名特级教师,5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园丁教师,3名研究员,1名重庆市杰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5名重庆市骨干教师。有15人次获全国、市赛课一等奖,57人次被评选为江北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导师。学校独立承担的科研课题共8项,有200多人参加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