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实践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实践教学方案

篇1

实践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亲自去体会和经历,这也是同其他课程最本质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如果缺少实践这一步骤,不让学生进行实践和亲身经历各种活动场景,那么这门课程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正是由于实践学习对每个学生都十分重要,所以实践之前的方案制定课也尤为重要。方案制定课就是使实践活动有了计划,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各项活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方案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方案对综合实践活动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它充分说明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课的教学对于学生亲历活动情景,体验活动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识,塑造新的观念,发展综合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制定方案、有效帮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呢?

一、教学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学生需要在活动准备阶段的时候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一些问题,了解活动的主题、项目的内容;创建实践活动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准备活动的条件等。在活动的准备阶段,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以及提问题的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为活动的展开做好准备。

方案制定课往往是在主题确定之后,在制定好活动方案后,综合实践活动进入最核心、最活跃的中心环节――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活动方案在真实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情境中进行实施,即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为了保证活动实施阶段的基本任务能顺利完成,制定的方案必须完整无遗漏,为具体实施减少难度。

(一)方案的完整性

完整的方案一般有以下几点要素:

1. 研究主题和目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题和活动目的。

2. 小组名称及成员:活动小组名称,小组各成员。

3. 活动时间:实践活动时间的安排,可以指预定某一天活动,也可以指预计活动持续时间。

4. 活动地点:实践活动的具体地址。

5. 活动步骤: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操作,需要有完善的过程和方法,这是核心,也是重点。步骤的详细和缜密程度,决定了实践活动的难易度和效果。

6. 预期困难及解决方法:对于实践活动有预期性,针对困难,开展有效安排,保证活动顺利。

(二)方案的可操作性

任何实践活动都有活动方案,明确目的,使活动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因此,方案的可操作性尤为重要。我们要摈弃那些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活动方案。例如三年级学生制定春游计划,目的地是偏远地区,这是不现实的,方案务必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和年级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课型

(一)“引导”

引导各小组选取活动主题,准备课前资料。通过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关的故事来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计划对于做任何事情的重要性。

(二)“制定”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方案作为参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要求和基本的格式。通过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形成初步的计划。当然这是初稿,允许方案出现不合理的问题。

(三)“交流”

制定方案中的交流,目的是了解各方案的完整情况和可操作问题,以便进行及时指导和调节,使方案切实可行。

在这一环节中,各个小组的学生都要将自己所在组的活动计划向全班其他同学进行总结和汇报,与他人进行沟通,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针对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修改”

由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不能够一次就成功地制定出完美的计划,所以在进行与班级的其他同学沟通和交流后,有必要将活动方案进行一定的修改。通过这一程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这一阶段让学生将所在小组的计划向班级其他学生进行汇报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分析,在这一基础上,小组再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计划。

(五)“指导”

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经营都是一定的,不能一次就成功地制定出完美和详细的计划,所以在学生制定方案前和讨论方案时,要求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在学生的方案不合理,但其他学生没有指出来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提示法。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可采用反问法来促使学生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使方案越来越完整和切实可行。

教师的方案指导应重点关注:一是方案的内容是否完整;二是方案步骤是否详细和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学生是否预期到实践活动带来的各种问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活动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灵活地应用,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

三、教学策略

(一)全面思考

完整的方案主要有这几点:研究主题、小组、时间、步骤等。但是根据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案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做调整,这就需要学生做全面思考。

例如,“校园安全”主题活动方案中,主要有研究主题、小组名称及成员、活动时间,重点是活动步骤,每一个活动步骤都有活动方法、实施人员、预期困难及解决方法;教师指导侧重点在于步骤的具体过程。

又如,“今天我当家”这个主题活动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整体规划,里面还包括了很多小的计划,如整理衣物活动、打扫房间活动、打扫卫生活动、做菜活动等,这些都是短计划。为了便于学生操作,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针对具体的活动制定较为详细的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短期计划。简单的短计划只包括参与者、时间和内容,形式更简洁、明了。

(二)详细探究

“详细探究”是在“全面思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于每个方案里的内容进行更加详细地挖掘,使实践活动更加顺利开展,减少困难,使预设和生成得到有效调节。

例如,“今天我当家”这个主题活动中的“买菜计划”,我们的目的不是简简单单地思考买菜的量等问题,也不是把计划表格填好就行,而是要更加详细地往生活实际中去探究,预设更加详细的计划:买菜的钱哪里来?市场在哪?怎么去?主菜和配菜的量是多少?这些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是我们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确实会遇见的,所以方案越详细,实践活动中的困难就越少。

(三)方便活动

活动确定与准备阶段是一个主题活动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将经历问题的提出、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主题的分解、活动小组的组建、活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过程,大都在课堂完成,但教师始终要贯彻一点:课堂指导为课外活动服务。

篇2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研究,我校决定组织开展 “环保节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共建节能型校园,我校将开展环保节能活动,使师生树立节能意识,增强节能的责任心,做到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逐步形成全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环保节能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我校环保节能工作,成立了清涧中学环保节能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苏红珍

副组长:曹玉东  张春霞   

成 员:刘浩  郭海云

三、活动要求:

采取各种生动活泼、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宣传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活动内容:

1、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和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并要求全校师生参加环保节能活动。

2、发放“环保节能、全体行动”倡议书。

3、各班级出一期以“环保节能”为主题的板报。利用墙报、宣传栏等设立“环保节能金点子”专栏,收集“环保节能金点子”。

4、各班级组织开展“环保节能”主题班会活动。

5、开展“节能减排,环保生活”废弃物品设计制作大赛。各班级组织同学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如:食品包装盒、可乐罐、饮料瓶、塑料瓶盖等等,制作具有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功能的小设计、小发明、小作品,从中挑选出构思新颖、精巧美观的作品上交德育处,德育处将组织评比。通过这项活动向同学们宣传“变废为宝”的环保生活理念,动员大家一起来参与环保节能行动。

6、开展以“环保节能”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漫画大赛,并在其中挑选部分优秀作品展出。作品要求:

①作品反映一个主题:“环保节能”。

②作品要求主题突出,创意独特,构图新颖,色彩明快。

请各班级于12月10日前从学生作品中挑选2张优秀作品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将组织评比,并对评比出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7、德育处组织成立“环保节能行动小分队”。各班级推荐1名学生,由德育处组织对班级、办公室等场所的用水、用电情况进行监督。

篇3

关键词:高职 经济管理专业 综合实训方案 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68-01

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能够为社会用人单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项经济与管理技能和通用经济与管理潜能的基层业务人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能够快速地进入岗位角色或职业定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应重视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要对经济管理专业在综合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科学设计综合实训方案,并且能够有效实施实训方案。

1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在综合实训平台方面,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不能局限于校内。高职院校的综合实训方案要设计在社会单位,要依托社会资源来开展较多的实训教学活动。否则,这样很难达到综合实训的教学目的。

其次,在综合实训具体岗位方面,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的岗位不能单纯以服务岗位为主。一些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与酒店、旅游公司、贸易公司、商场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在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上面,将高职生设定为服务员或前台接待人员,这样不能充分培养高职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综合实训方案使高职生局限于服务人员单一岗位,这样高职生缺乏管理岗位的锻炼。

再次,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设计效果不佳。一些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了学校组织高职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观察和操作的专业实习;在课堂进行讨论,解答综合实训遇到的问题;组织专家讲座,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创新意识。但是,这些综合实训的教学形式难以实现良好的实施效果,真正和管理实践联系和实际操作的时间和内容过少。这是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面,没有做实做好。

最后,高职院校还没有明确综合实训方案设计的重点,对实施效果缺乏科学的考核与教学评价。由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实训教学资源的局限,使得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方案设计不能突出重点,难以满足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目的。对于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不但要进行专业的操作性技能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应该重点锻炼学生的经济管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综合实训方案不能将高职生的实训重点放在岗位工作技能的微观上面,而是要考虑到企业各部门和整体上的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因此,综合实训方案设计的重点应给予明确的指导。在综合实训的实施效果考核与教学评价方面,不能仅仅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实训效果的评价,而应该重视合作企业的实训基地的专家的建议与意见,还要对学生的综合实训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否则,高职院校的学生就很难深入到综合实训的教学内容上面。

2 改善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提高实施措施

首先,要明确综合实训设计方案的总体要求。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其综合实训方案的总体要求就是促使经济管理教学内容能够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科学确定综合实训的内容结构。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的内容结构上面要能够满足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项目;提高学生经济管理综合能力的项目。这包括了对学生综合实训的实习岗位的操作性技能、综合组织管理能力的项目内容。高职院校要对实现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与监控,还要制定综合实训方案内容完成情况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

最后,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实施要科学化和规范化。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的实施要具有合理的实施步骤,要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具体实施步骤应包括:综合实训的方案实施的实习动员与指导,学校安排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综合实训前指导;要在实训基地的实习过程中给予指导,指导实习学生掌握实习服务工作岗位上的操作性技能,并熟悉管理流程,以及实习单位的组织构架,综合运用管理的专业知识,深入思考、综合分析;学生要撰写综合实训实习报告;高职院校要组织答辩和评讲;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成绩鉴定,开展综合实训效果的考核与总结。

3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注意的事项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对综合实训设计与实施方面应不断进行创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方式。这样才能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一方面,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方面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由于综合实训能够检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对于综合实训的设计要把握全面性、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自主性。所谓综合实训设计的全面性,就是综合实训要能够涵盖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并且与就业岗位相符合,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性就是要求综合实训的设计必须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完成与体验各项实训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综合实训设计的开放性就是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特点,结合社会技术、企业用人需求发展的变化,动态地进行综合实训的设计。综合实训设计的自主性就是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

另一方面,综合实训的实施要注意,实训内容的选取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依据;要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实训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融通;实训内容必须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在具体的综合实训教学管理中,还应该重视综合实训全过程的管理,高职院校要完善综合实训实施的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要为综合实训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与实训基地;要提高综合实训实施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指导教师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训的能力,使综合实训实践与社会紧密结合。

4 结论

通过对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探究,得出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的重要意义,设计的综合实训方案的思路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其具体实施要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指引。这顺应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与方向。只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才能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完善好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点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对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给予积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邸胜男.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2).

[2] 夏罗生,朱树红,欧学卫.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0(5):120-122.

篇4

[关键词]一亿 教学目标 数学素材 师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29

由于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数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材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了“综合与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旨在通过探究活动,既让学生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过程,又利用可想象的素材,使学生对一亿有多大形成感性认识。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教材中新增的内容,强调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这种综合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学生个体对实践活动更深入的认识和挖掘,重视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那么,对于“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数学素材该怎样选取?师生活动应如何开展?这是笔者在试教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一亿有多大”的教材研读和磨课经历,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既重在实践,又关注综合

对比人教版2003版和2013版的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人物造型稍有变化外,教学内容没有任何改编,但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却有着不小的变化。如教学建议中增加了以下两点:“(1)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即让各小组选择研究的对象、各小组确定活动的步骤和测量的方法等,也就是说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操作、交流,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2)注重活动后的回顾与反思。”如果说,在实验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可能将“综合与实践”课上成“解决问题”课,更多地关注学生计算能力和数感的培养,那么改版后的教学建议则更明确地表达出“综合与实践”课应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1.实践,让体验深刻

“综合与实践”课的实施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有目标的、自主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阶段,笔者尝试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探究。

(1)自主确定研究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素材自由组合。

(2)合作设计研究方案,然后根据方案领取相应的材料。

①提供研究方案设计样表(如下)。

②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初步制订活动方案。

③全班交流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和活动步骤的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④修改方案,并根据最终的设计方案领取相应的材料。

(3)分组实验,测量推算。

(4)汇报交流,总结提升。

2.综合,让能力升华

综合不仅表现为学科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能力、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综合与实践”课不应该是一个具体知识点的直接应用,不应该是已有数学知识的简单套用,这样的课应该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本节课中,活动方案的设计是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制订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则是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因为活动方案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活动的效果。

二、数学素材如何选取――既注重可想象性,又不失多样性

1.可想象,培养数感

“一亿有多大”是数概念教学中“综合与实践”课的活动,旨在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引导学生对一亿的大小形成感性认识。在本课中,教材提供的研究问题是“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这当然是个不错的活动素材。首先,取材比较方便,既便于操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比较直观,具有可想象性。

活动中,首先让学生数出100张纸,然后经历“感知、测量100张纸叠起来的厚度――体验500张纸叠起来的厚度(即一包A4纸的厚度)――猜想1000张纸、2000张、5000张纸叠起来的厚度――验证推想结果”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推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其次,让学生思考问题:“推算出多少张纸叠起来的高度大约是1米?2米呢?”最后,引导学生推想叠满一个教室、一幢教学楼的高度,并想象与本地最高峰或珠穆朗玛峰的比较。教学楼、本地最高峰都是学生身边具体可感的物体,再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比较来加深学生的体验,有很强的现实背景。这个过程由扶到放,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比照物,再猜想验证,最后到完全推想,学生的数感就是这样一步步培养起来的,既亲身体验了一亿的大小,又使体验成为最深刻的记忆。

2.多样,让体验丰富

仅用一个素材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够的,本节课能够从多个角度和通过多种素材进行感知,更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也让学生的体验更加丰富。

三、师生活动如何开展――让学生成为风景,教师成为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潜能。”因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设计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如此才能使数学学习更富有生命力。

1.生学生成为风景

本次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实践、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仅仅是参与者,只在学生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方法、资料和工具等辅指导。例如,在活动展开阶段,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课题,考虑是否具有可行性;小组合作设计活动的方案,讨论是否具有合理性;全班呈现实践的成果,检验是否具有科学性……整个探究活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掌握。同时,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注重学生活动后的回顾与反思。”笔者尝试通过课堂小结、写数学日记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探究的方法以及方案实施过程中碰倒的一些问题等。这样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下,有目标的、自主的开展实践;这样的回顾,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中了解自己、提升自己。整个活动,学生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对照和回顾的过程中绽放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2.让教师成为背景

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用简练、明确的语言引导学生,并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给他们指明探究的方向,这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研究“从1数到1亿需要多长时间”时,有学生认为只要先测出从1数到100的时间,再乘以1000000就可以了。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笔者提问:“你认为从1数到100的时间,和从100数到200的时间一样吗?”学生先是为之一怔,然后恍然大悟,明白“从1数到1亿需要多长时间”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课题。这里,教师努力唤醒、点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篇5

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跨校修读学分教学过程,是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利用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建立以教学课件共享型、教学资料共享型、学习经验共享型和主讲教师讲课视频共享型为主要系统的基本框架,创建精品资源开放课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综合测验试题库、作业练习题库、案例分析资料库为优质资源,逐步打造和建设满足学生发现式学习、反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试题库系统、答疑系统、同(异)步学习交流、素材资源库、情景模拟实践、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和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设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其教学考评体系,使之成为指导高等学校利用精品资源开放课资源完成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机制。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开放课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依靠管理学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平台,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创新性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二、精品资源开放课的教学过程与特点

(一)突出专业特色,实现育人模式创新

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创新研究和校企互动教学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升管理创新能力。进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过程体现到培养方案之中,为有效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奠定制度基础。

(二)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确定学生能力结构

将管理学科全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纳入到一个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优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关系,将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为基础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综合创新知识模块,建立以管理理念熏陶、管理技术运用与综合管理能力养成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方案。

(三)完善教学资源条件,满足应用能力培养要求

由于管理学科实践性很强,且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知识的相互渗透。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实务实训中心(ERP实训平台、情景模拟平台、沙盘模拟实训平台)、会计综合实训中心、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中心、现代管理与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建立教师资格+注册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学生考取注册职业资格机制。由此,强化实践操作技术培养,实现管理实践领域相关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效结合。

(四)根据管理学科学生实践能力构成,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根据管理学科学生综合管理能力构成,使课程设计、实验实训、毕业设计更加密切结合企业管理实际,通过管理实务仿真教学,丰富管理实践教学内容,指导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同时,要构建科技创新教学模块,包括创业和创新讲座、商业计划书和创业方案设计、营销方案策划、企业管理沙盘模拟、ERP模拟实训、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实践等等。由此,来启发学生创新灵感和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管理方案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和协作能力,实现团队学习。

三、精品资源开放课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利用开放课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性学习

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线来设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利用均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建立起以教学课件共享型、教学资料共享型、学习经验共享型和主讲教师讲课视频共享型为主要子系统的基本框架,创建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以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综合测验试题库、作业练习题库、案例分析资料库为优质资源,逐步建设满足学生发现式学习、反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试题库系统、答疑系统、同(异)步学习交流、素材资源库、情景模拟实践、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和网站。

(二)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从教师的单向讲课,转变为授课、案例分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在讲解现代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过程中将采用案例引路、用案例佐证,以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把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启迪和开阔学生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使深奥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通俗化、简单化,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管理问题,使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知识集成,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创新研究和校企互动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综合实验、专业成组课、课程设计、创新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积累式教学模式转化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即针对企业实际和管理过程,由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和使用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方案。在大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机制下,本方法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师科研实践、企业实践、综合实训、科技创新竞赛过程,将专业知识集成升华为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四)倡导亲验性学习,应用现场研究教学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危机管理等主要内容,为了使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将广泛运用现场研究的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通过亲验性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根据情景模拟实践教学过程进入管理者角色,参与到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因素,缩短课堂教学与管理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协作能力,应用团队学习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培养合作精神和协同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运行机制,吸纳年级专业排名前20%的学生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结成创新团队,打造更高级的创新性学习平台,开展团队学习教学方法。以创新实验计划或者创新项目研究为载体,由本科生及硕士生组成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进行项目或实验方法设计与论证,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数据分析、平台设计开发、撰写研究报告的工作过程。学生跟随导师进行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尽快进入实验室或者企业感受科技创新和企业实践氛围,通过完成导师科研项目、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积累科学研究和企业管理经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改革考试方法,突出指挥棒的杠杆作用

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考核过程在学习方法运用、专业知识掌握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将对本课程进行考试方式改革。考试方法改革具体形式可以考虑采用:笔试+课程论文(商业策划书写作)方式、口试+笔试的方式。使学生把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从死记硬背转移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操作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考试指挥棒的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进而实现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七)注重知识集成,实现管理方案设计

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知识集成能力的学习过程,综合性地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从实际工作和管理需要的角度启发生学寻找解决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布置组织结构设计、企业家素质测试方案、管理人员配备方案、经营战略制定、企业文化结构设计、人才激励机制设计、企业筹资方案设计、企业管理流程设计、供应链管理模式设计、市场营销策略设计、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设计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企业背景和素材运用所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来设计出相应方案,并通过答辩方式来解释和说明方案设计的依据及其实施过程。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是按着每个学生做出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方案或者管理模拟实训方案的设计依据、实施过程的可行性、资源配置优化程度、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等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或者管理模拟实训方案的每个环节的完善程度进行分项打分,并依此给出课程设计和管理模拟实训课程的成绩。

四、精品资源开放课的实施策略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重在应用能力培养

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作为课程重点和对学生进行考查的重点,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选定和编写教材,更新教学方法,以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从老师的单向讲课,转变为授课、案例分析与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企业现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从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发展成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训教学和课程设计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实现强理论、厚基础、高素质、重能力的育人方式。

(三)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增设管理前沿与专题内容

注意吸收国内外教育教学先进成果,并不断创新,部分章节融入管理前沿与专题内容。这种教学过程可使学生更多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感悟西方人的管理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学以致用,密切结合企业管理实践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论文要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和写作。学生通过广泛收集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资料来增加知识面度,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五)全面利用课程资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程团队制定了现代企业管理资源共享课程各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运用试题库系统和答疑系统来强化教学重点,运用同(异)步学习交流和素材资源库资源来突破教学难点,运用在线学习、团队学习、网络答疑等方式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课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六)调动积极因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师生互动式教学过程,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在资源共享平台上为学生提供课程知识点、试题库、案例库、扩展性学习、资源下载、课程实践,特别是教师讲课视频将会更加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和提高学生将管理理论运用于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建设开放平台,实现模块化教学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构成,构思和创建主讲教师视频讲授模块、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教学模块、课程论坛和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模块、管理技能实训与管理实训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要求,编写出相应教学课件。

(八)依托精品资源系统,提升学习工作效率

篇6

一、理论背景

(一)事理学原理

基于事理学,任何一个具体工作岗位不外乎要求在岗位人员善于发现并解决与本岗位职责相关的现实问题,从而体现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岗位上的具体问题,大到投资项目,创办或经营某企业、研发某产品、实施某项体制改革,小到制定一道工艺流程、实施某一技术革新、诊断某一机器故障等,通常先有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或思路,然后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先思后行表明工作方案与方案实施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一个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方案的制定;二是方案的实施;三是方案的实施与操作的优化选择。同理,一个高职学生应职应岗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及其优化选择的能力;二是方案的实施操作及其优化的能力。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培养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应职应岗的专业能力,即对本岗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本位的职教观

由于高职教育肩负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能力本位”(CBE)理应成为指导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想。其中的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状态,一种能在动态的社会环境、职业环境和生活环境,采取专业化的、全方位的并勇于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行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学习主体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发展以下三个相互依存而有机联系的本领:(1)学会独立制定计划;(2)学会独立地实施计划;(3)学会独立地评估计划。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强调个体在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体系中,对由学科体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由行动体系获得的实践经验,经由“获得―反思―内化―实践”的反思性实践过程形成的、不能脱离个体而存在的本领。显然,能力本位教育观,注重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应用,彰显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三)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转化必然以具体的行动情景为载体,因此,行动导向的学习必然成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普遍范式。高职教育教学以服务于“就业导向”为主目标。其目标的定向性、应用性与整体性表明,高职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行动”。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习得专业知识,训练与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个人意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无疑,“行动”在这里构成一个框架,知识体系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景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快速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化为实用而有效的行为。职业教育的行动特质,正是高职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的有力理论支撑。

二、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构建与实施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借助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平台,从专业学科教学的视角设计行动项目群,采用动态的发展性管理与评估办法,实施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主要由以下8个方面组成:(1)导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4-5人)开展商务话题报告项目选题;(2)组员任务分工;(3)完成话题报告方案设计;(4)小组讨论与方案优化选择;(5)方案实施;(6)方案实施报告与成果展示;(7)教师点评和同伴评价;(8)活动反思。

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初期,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综合实践教学的总体部署,从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坚持学生主体、任务导向的原则,分析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出现的典型商务话题,确定不同学期的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的重点和目标,构建国际商务话题报告实践项目组。各个项目尽可能有层次感,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体现因材施教。每个学期针对不同学情,即不同的学习小组与学习任务,导师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与修订课程综合实践项目的要求、内容与实施方案。各个项目包括项目简介和不同的技能要求、工作重点和难点、考核标准等有用信息,供学生设计与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方案时参考。

为了确保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质量,在活动的第一周,导师首先做项目介绍,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其次,导师要求每个学生选定一个项目,以项目相同为原则形成不同话题报告项目组,并由学生推选各自小组组长;然后各个小组长组织组员仔细开展项目学习、话题报告选题、工作任务分工、话题报告方案设计与优化。第二周是主要工作方案的实施阶段,学生收集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按统一格式写出1000字左右英语话题报告演讲稿,同时做PPT辅助课件。学生分小组开展话题报告排练。每个小组的英语演讲稿由小组长负责修改,然后提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负责材料审核并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以确保话题报告演讲的质量。第三周总结交流、答辩与成果展示阶段,每个小组派代表做PPT辅助的口头话题报告,即小组项目实践成果汇报与展示,演讲一般限定在10分钟内完成。主报告人(学生)1人,其余小组成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陈述自己的辅助观点。每个小组陈述结束时,观众席的“评委”(其余小组学生代表扮演)通过英语提问、评论或提出改进建议,进入答辩环节,提问环节一般不少于2个问题。同时学生评委根据事先确定的项目评价标准给各小组口头话题报告的表现评价并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最终学生评委小组的平均分记入考评栏目,作为学生课程综合实践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学习任务的特点

(一)融合性

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任务源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应用英语专业岗位群中真实(或接近真实)工作任务,设计与实施英语商务话题报告。这种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平衡,知识与技能的转化,专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它使学生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具体工作服务,有利于学生实际应职应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准备。其中英语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融合性教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第四学期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模拟广交会”方案设计的话题报告为例。该项目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其中包括展位布置,同商家谈判,拉赞助,商品名称和价格的中英文目录单制作,产品简介,广告设计和产品营销策略等全部要求用英语完成,是对学生的商务英语技能一次全方位的训练与检测。

(二)实用性

基于商务话题报告的高职英语课程综合实践的学习任务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就业密切相关。应用英语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商务英语人才为主,其中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以此为基础设计“话题报告”的实践项目,根据不同的商务活动情景制定相应的话题报告方案,精选话题内容,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收集信息,分工与合作,小组研讨与排练,方案设计与优化,小组演讲与反思等一系列合作学习活动。这样的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不仅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撰写项目方案设计说明书到英语演讲稿书写和英语演讲与问答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知识应用、思维发展、职业关键能力训练等环节,同学生的未来职业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三)实践性

高职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资料的收集和选择能力、口笔头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深层次思考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的共同参与。在不脱离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条件下,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话题报告,有时候连教师和学生都不知道下一步的学习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材料,动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除必要的指导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在一种未知中探索。教师把学生像“小羊”一样放出去“寻草”。教师自己做好“牧羊人”的工作,教师仅仅提供指导性建议,决不“越俎代庖”。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常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超越日常课堂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式实践状态,应职应岗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实实在在地训练和发展。

(四)互动性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在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决定项目内容的取舍,思考,提问,讨论,比较,批判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话题报告创新度高低有比较,有点评,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增加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一些平时课堂里教师感觉比较棘手的任务,如学生不爱用英语问答、无话可说、缺乏信息交流等问题,借助话题报告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得到解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例如,有的学生介绍如何找工作的话题,讲述自己真实的求职经历,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评委学生提出多个颇有深意的问题,使得大家对将来就业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指导教师由此顺藤摸瓜,深入学生进行就业与择业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效果分析

(一)语言技能提高

经过2年的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例如,第三学期基于典型商务案例分析的话题报告,要求分小组广泛阅读成功或失败的商务活动并写出分析性报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分析与比较能力。实践中,学生精选有关的商务活动案例,群策群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专业实力。成果汇报展示时,各小组通过不同形式,如视频录制、情景剧表演、图片展览与介绍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学生在活动反思中写到:“这样的课程综合实践的过程其实是自主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它给我们提供了比平时课堂多得多的行动机会,切实提高了我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短短3个星期的实践活动,我们所读和所写英语文章比之前的十几周作业还要多。同时,我们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和热情都得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进步感觉比较明显。”

(二)学习行为变化

1.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某一教材“绑架”,偶尔也读些课外读物,但题材零散。商务英语话题报告的课程综合实践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项目完成的前后都要阅读大量相关的课外读物,规定至少5篇,每篇文章字数500-800,并要求写出50-100个主题词的读书笔记。

2.综合实践前的课堂上,虽然学生偶尔做些活动,但多以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为主,参与活动的人数不多。到了课程综合实践阶段,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主角,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机会大大增多。更为可喜的是,话题报告时经常出现抢先问答的场面。有的学生为了得到提问机会,一直站立而不愿意坐下。这在课程综合实践前的课堂教学是罕见的现象。每个学期,每个项目,每个学生至少有3次自我展示的机会,分别是小组排练、汇报交流、随机问答、活动点评和活动反思等。成果形式别出心裁,演讲主题新颖,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有创意,有时甚至还有动漫效果。

(三)学习心理

1.目的明确,兴趣激发

平时学习,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考试成为众多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目标”。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想象力的发展。课程综合实践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学习不只是要考试分数,更重要的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程综合实践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围绕项目,他们可以自主选择选题,设计话题报告内容,自我评价。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

2.自信心加强,成就感显现

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淡化分数,强化能力,学做合一,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学生在学习反思中说:“以前英语学习就是无休止地做各种题目,深怕单词不会写,听不懂,更不要提什么职业关键能力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确不同”;“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我们全力收集新颖、有趣、时代感的话题信息,于是我们读了好多资料、做读书笔记。尽管如此,成果汇报很是吸引大家的眼球。各个小组的交流更是极大拓展了我的学习。学了不少管用的东西,很实在,收获不少。”

(四)综合社会能力

商务英语话题报告的课程综合实践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业的发展状况,而且项目建构、方案实施和活动反思的整个学习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学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小组协作中,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通过构建项目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独自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演讲的排练。其次,创造意识得以培养。话题报告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内容的取舍以及成果汇报环节都凸显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究性。第三,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会了制定学习目标和活动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的前后,能合理选用材料,决定完成学习的时间和方法;监控自己学习过程和方法;自我评估学习成果。

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58-02

近年来伴随着院校转型,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满足新装备发展和岗位任职需要的任职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鲜明特点就是强调教学活动实施的实践性。不论是学历教育,还是任职教育,实践性课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学科点不断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在课程设置、基础条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开展持续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促进学员提升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一、实践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个人训练的施训要求。为深入贯彻强军目标的重大战略思想,院校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初步形成个人能力,基本满足第一任职岗位的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个人训练内容在理论和实训等方面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内容和参考指标。围绕施训要求,积极开展军事院校教育改革,是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重要保障。

2.我系开展实践活动的现状。通过“2110工程”一期和二期建设,以及三届维修技能竞赛电工专业条件建设,我系现在能够开设电站自动化综合训练、电气控制线路连接、电力拖动装置排故等实践性课程内容。然而,随着舰艇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部队对人才能力需求在不断提升,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原有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等环节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系生长干部的非合训专业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只涉及到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大部分内容,而一些指挥类的实践性课程根本没有涉及。任职培训专业虽然比学历教育多设置了若干实践性操作课程,但离培养方案规定的严格标准仍有一定差距,如课程设置内容不够系统,有些课程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发展方向,直接影响了学员专业素养和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现状,学科点要积极开展电气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研究,紧跟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前现状和未来需求,按照大学转型建设发展的要求,针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岗位特点,在实践性课程体系、教材和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推进改革建设和创新发展工作[1]。

二、实践体系建设的内容

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考核的具体要求,确立突出实践的教学观,形成与学历教育及任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军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及其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为了达到充分提升电气工程专业学员实践能力的目标,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将围绕三方面展开。

1.任职技能实践体系建设。首先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内容,深入分析部队的实际需求。由于学员今后面临岗位的多样化,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面向岗位的任职技能训练体系建设。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而言,面向岗位的任职技能是一项基本要求,即要求学员全面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标准。目前,合训和非合训学员完成了电气工程方向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科目,任职培训实践内容则主要面向装备、面向岗位。我系开设的“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实验、“舰艇电力拖动控制装置”课程实验、“舰艇电站自动化”课程实验等单元实验以及“电机实践”、“电气设备综合实践”等实践能够满足上述人才培养方案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但也有部分指标无法达到,因此必须秉承人才培养方案精神,紧密联系舰艇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等领域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舰艇电工岗位操纵和其他维修管理工作相关实践内容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岗位的任职技能实践体系建设[2]。要本着系统化、科学化的观念,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合理设置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让学员将所学理论和实际动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员任职技能的有效提升[3]。

2.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实践体系”是在“任职技能实践体系”上的一个有效拔高和提升,要求学员在熟悉“电机学”、“舰艇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科学技术与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在电气工程专业领域进行分析论证、技术革新和学术研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具备本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通过创新实践训练体系建设,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学员参与一些课程设计、自主研讨、竞赛项目、课题研究等实作环节,完成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理论、思维和实践训练,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员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有效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目前我系突出优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在实践课程设置上,逐步增加课程综合设计环节,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置了“电气数字控制系统综合实践”、“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综合设计”以及学员毕业设计等实作环节,较好地推动了创新实践训练体系的建设工作。但在创新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内容安排上,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增加[4]。另外,在实验室条件方面,通过前期建设,积累了一部分创新实践所需的设备和器材,这些场地有效地支撑了实践课程的开展。但由于场地和规模等限制,训练功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创新实践教学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

3.考评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和实作项目上作了较为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紧跟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展实践能力考评体系建设,是检验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手段。以考评促发展,也是推动本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方法,研究确定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估原则,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细化实践环节的分类,既要看重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并根据分类权重,通过学员的过程表现和实验结果,制定出合理的考评方法和评分制度[5]。

我系通过实装操作、技能竞赛平台考核、电路产品设计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学员实践成果进行检验,已经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要求,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我们需要在发扬以前较好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践能力考评体系建设,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到各类自主科研、动手设计、军事指挥、组织管理等各类实践性活动当中,使学员逐步养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为第一岗位任职打下良好的工程技术和领导管理实践基础。

三、实践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法及措施

1.体系建设的实施思路。贯彻落实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提高学员能力的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重加强学员实践、自学、创新、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军队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特色。针对以往实践性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构建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员各项能力的培养[6]。

2.体系建设的主要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梳理实践体系应涵盖的内容,针对部队需求,以及以往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尝试引入新的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建立高效、开放式实践教学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部队实际装备操作使用的全面对接和融合。面向任职岗位需求优化调整训练任务、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教学改革措施和手段,并要通过实际教学实践进行验证。

本教学改革项目将由本学科点统筹安排,以课程负责人及其教学团队为主体,针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建设、考评体系建设、教学资料文档建设及实验室条件建设等方面展开工作。

四、结束语

对现有的电气工程专业进行实践体系建设,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一是实践课程规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及考核机制建设将更加趋于完善,更加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施训要求;二是通过教学改革,能够在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手段建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建设等方面产生重大效益,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本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三是通过教学改革的辐射作用,推进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及实验室建设跨上新台阶,更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该实践体系建设的改革研究工作,将有效推进实践教学手段建设、实践教学文档资料建设及实验室条件建设,显著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水平。另外,本研究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产生的一系列成果能够推广应用到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建设之中,尤其是对于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生萍,李宗范.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推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14-117.

[2]沈洪斌.突出军校专业特色建设现代光学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91-94.

[3]霍文兰.高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10,20(2):105-107.

[4]黄果,吴恒玉.电子类实验教学的现状与解决途径初探[J].装备制造技术,2010,(3):185-186.

篇8

关键词:通识课程;投资与理财;建设;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当前,国内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论述可谓“见仁见智”,目前,理论界比较认可的是李曼丽博士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表述。她采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界定方法,对通识教育的内涵从性质、目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 从性质上说,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从目的上说,它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从内容上说,它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随着经济和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投资与理财得以广泛兴起,理财规划必将成为经济金融界的热门话题。《投资与理财》通识课程是投资理财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课程着重于专业技能实训,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初始岗位为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公司等行业的客户经理、理财规划师助理等一线理财工作。课程要求学生能熟悉各种理财工具的特点及风险收益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为目标客户设计出理财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工作任务的仿真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生对理财工具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理财规划能力。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实训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投资与理财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很强工作,投资与理财毕业生必需学习证券、金融、保险等综合理论知识,掌握各种金融理财产品,熟悉理财服务的基本规范和流程,并熟练运用理财技巧。在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投资与理财》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紧密围绕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努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在推进案例分析和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将国家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知识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起重要支撑作用。本课程开设是在学生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的。《投资与理财》课程的学习为学生理财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开设与前后课程连接恰当。

二、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投资与理财》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提供理财咨询、制定理财方案等职业能力为重点,满足一线岗位专业素质需要为目的,通过与行业合作,开发和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考试紧密融合,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岗位素质能力和要求。主要理念和思路如下:

(一)以理财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本课程设计以完成理财规划工作为导向,将理财规划师岗位工作分解为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学习项目,在各个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学习领域,设计学生情境。学习项目和学习情境设计以岗位的基本素质、基本业务、基本规范和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突出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分解融合到所选的理论知识中,做到“课证融合”。通过设计市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实训练习,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一线理财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二)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和设计

根据高职[16号文件]要求,在课程设计中,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项目课程方案设计及课件的制作,均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讨论分析,参考行业培训标准和理财规划师做业规范,共同开发《投资与理财》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采用校内模仿、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

课程围绕一线理财及理财规划师岗位能力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化教学,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安排紧密围绕工作内容和岗位任职能力展开。通过实时的经济时讯、依托国内外证券市场、经济、金融市场以及校内实训室模拟软件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学习创造接近真实的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氛围,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融资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教育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税收筹划等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

(二)能力目标

具备现金需求分析、现金规划方案制定的能力;具备制订住房消费方案、汽车消费方案、消费信贷方案的能力;具备分析客户教育需求、制订教育规划方案的能力;具备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提供保险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收集客户资料、投资规划、提供各项投资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退休养老规划、分析需求、制订方案、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财产分配和传承客户状况分析、财产分配方案制订、咨询服务能力;具备分析客户纳税状况、制订税收筹划方案的能力;具备完成客户的财务分析报告、综合制订各分项理财规划具体方案的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个人理财的一般原则,熟悉和灵活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为以后的个人理财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些基础上,能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经济因素,制定出合理的个人理财规划方案,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和理想。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

(一)课程教学重点

与客户面谈沟通,建立合作关系的技巧;家庭财务信息收集、填写;客户住房目标设计、还货报表编制;教育目标的确定、编制教育投资;保险方案书制定;养老金筹划方案编写;养老金筹划方案编写;投资工具的选择、投资组合方案配置;避税方案设计;理财规划方案执行等。

(二)课程教学难点

理财合同的设计、签订;具备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贷款还款方法比较、住房选择;教育投资计算;人险、寿险、财险的知识;养老需求分析、社会保障及法律知识运用;金融产品分析、收益率计算、投资组合;个人所得税计算、应纳税额计算;理财报告撰写等。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一)以理财服务工作过程为基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理财工作过程分为:建立客户关系――收集客户信息――财务分析评价――制定理财方案――实施理财方案――跟踪理财服务等组成。按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熟悉理财基本工作业务流程和要求―提供简单理财服务―提供综合理财服务。将理论知识讲解、业务流程操作融入到各项目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体现课程安排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按理财规划工作内容设计学习情境

将理财规划工作内容根据工作过程的需要整合到各学习情境中,在综合实训室,采用与工作过程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边学边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强化四个环节的工作

岗位认识,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参观、交流感受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能力要求、岗位知识要求、岗位素质要求;校内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模拟仿真系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训练,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社会实践,通过假期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了解产品,服务社会;顶岗实习,通过半年顶岗实习,实现工作真实体验。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方面,本课程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技能、标准为载体,利用校内模拟实习基地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一)“工学交替”

利用校内实训环境,结合理财软件应用,让学生体验《个人理财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实务操作,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在实训环境下不仅消化理论课堂知识,同时,对工作岗位有一个基本认识。

(二)“任务驱动”

以理财实际业务为主题单元载体设置学习情境,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将知识、技能有整合排序,以各项目驱动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生以理财规划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最后又以综合实训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学习,职业能力将得到真实提升。

(三)“项目导向”

结合岗位能力要求提出项目内容,由主讲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理实一体化”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融“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边学边练。借助多媒体设备、PPT课件、专业教学软件进行理论讲解,然后通过分组进行实训操作。多媒体的强大演示功能和老师的现场操作与分组实训的结合从而实现“互动式教学”。从而让学生达到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六、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名称:投资与理财综合实训室

条件:配置电脑50台,其中教师机1台,服务器1台,学生用机50台。内部组建局域网,与校园网互通。服务器安装有智管财务管理软件、用友财务软件、OFFICE软件、世华财讯金融系统及操作系统等软件满足专业教学。

功能:为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平台和模拟实训平台。理财规划、投资咨询、财务核算等。

实训项目:证券投资、期货实务、理财规划方案设计、理财软件综合应用等。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实训功能:实地考察、见习和顶岗实习。

实训项目: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理财规划、投资咨询等。

参考文献:

[1] 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

[3] 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高雄:“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2011.

篇9

[关键词] 财经院校;电子商务专业;CDIO;探究式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37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45- 02

1 问题的提出

财经类院校以其经济管理的学科优势,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国内各财经类本科院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调查发现,技术实践能力却是招聘企业认为毕业生最需要提高的部分,这引发了电子商务教育工作者对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实践的深刻反思: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学生实践能力为什么没有明显的提升?如何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课程活动进行革新以符合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等等。因此,围绕新形势对国内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提出的新要求与新任务,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改革与创新现阶段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方法问题,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 CDIO多层级探究式教学方法实践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从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 、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层次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综合培养学生能力。多层级探究式教学方法以面向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或难题为驱动点,通过建立假说―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验证结论等系列探究步骤来完成从项目构思、项目设计、项目制造到项目完成。CDIO教育理念与多层级探究式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推理运用,对学生个人职业技能和沟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在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应用CDIO多层级探究式教学方法开展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教学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下面具体介绍CDIO多层级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2.1 课程设计

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中,设计知识、能力、自主性三个探究点,如图1所示。三个探究点紧密相关,逐渐递进,体现出多层级渐进的特性。

知识、能力、自主性三个探究层次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知识层次探究式学习的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核心知识点,实现项目初级指标;能力层次探究式学习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方案,实现项目中级指标;自主性层次探究式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以3~5人的团队为单位应用课程核心知识实现在能力层次中所设计的电子商务系统,实现项目高级指标。

2.2 教学过程组织

具体地,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实践环节上,通过设计一系列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实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综合的实践训练,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感性认识,掌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满足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迫切需求。CDIO多层级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以项目为中心,注重以项目作品的设计与开发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各门电子商务专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把握企业电子商务的战略规划、需求分析、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方案的评估方法。通过学与做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从而综合运用和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全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3 结 语

近三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CDIO多层级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个人技术技能的训练, 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 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等良好的职业素养。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实践 CDIO教学模式在项目驱动等其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具备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邱碧珍.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电子商务,2015(3):70-72.

[2]胡兴志,丁飞己,王纪坤.从CDIO教学大纲变动看CDIO课程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89-192.

[3]薛红芳.基于 CDIO 的项目驱动式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7):10-11.

[4]金连珍.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177.

篇10

关键词:综合实验;生物工程;保障体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02-04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1],工科类学生的实践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综合实验课程是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既体现专业特色又注意与实践应用接轨的重要环节。开设综合性实验,使教学内容与科研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受到更为直接、实际、全面的研究创新训练,从而提高其综合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符合高等工程教育规律。生物工程是将生命科学领域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领域人才的培养对生物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高校实验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只会“照方抓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影响全面素质的提高。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针对生物工程实践环节的具体特点[2,3],本专业开设了《综合开放实验》课程。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4]。

一、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是本科生综合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其核心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融合发展而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而不局限于在校期间的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按统一模式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综合实验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验是建立在传统的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实验课程体系,经过几年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选题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方案接近工程实际,积极应用新技术,体现高新技术向课程的渗透。其中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课题使得实验层次有所提高,更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其次,选题一经确定,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认真查找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由过去的被动实验变为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创新意识。最后,在教学组织上,实现2~3人一组,组长负责协调,学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师对各环节给予有目的的指导,推进和保障实验内容的顺利实施。

三、综合实验课程实施的内容及步骤

综合实验教学过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阶段:实验分组、选定研究课题。综合实验选题的一般原则[5-7,11]。

1.具有相对完整性。综合实验应选取比较典型的工程问题,涉及本科生所学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实验内容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训练体系,达到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2.具有可行性。应根据实验经费和实验室具体情况,结合学生所学知识,选取工业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为实验内容。大多数问题应该难度适中,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解决,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具有应用性和可拓展性。开出的综合性实验要联系企业对工科大学生在技术层面上的要求,给学生一个较大的处理问题的空间。通过实验设计将各门课程学习的各种实验技能有机整合,并且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实验的每个环节能深能浅,各自都能相对独立和深入拓展。学生在实验中既有规范指导而又不受到规范的约束,重在通过实验而得到思维过程的训练,基本上掌握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途径。

4.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知识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实验中所包含的知识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综合实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知识的覆盖面,而且要着重考虑知识间的联系,使整体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可充分利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实验技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自行设计多种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课题方案,锻炼提出假设、构想技术路线和预期结果的能力。第二阶段:开题论证。对学生初步方案的可行性、难度进行论证、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课题方案,填写开题报告。培养学生提出假设、构想技术路线和预期结果的科研能力。第三阶段:实验设计。教师先讲解有关的文献资料及查阅方法,然后明确实验的内容、意义、重点、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基础。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在报告实验方案过程中,明确本课题实施的技术路线、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方法,使不同课题组之间达到课题方案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根据每个组的实验方案,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教师对课题方案进行评定,强调课题的理论依据、意义、创新性及可行性,并指出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第四阶段:课题实施。学生根据方案分组实验,课题组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教师主要是解答问题,宏观调控,把握进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将各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通过讨论使各组互相了解实验内容、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等,也便于指导教师掌握各组的实验进度、存在问题,并指出努力方向。要求学生随时汇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为每一位同学提供讲解的机会,锻炼其表达能力。第五阶段:总结成果,进行答辩。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按科研论文的形式写出规范的研究报告。由教师组织答辩。根据学生资料查询、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写作、答辩记录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四、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开设了“人白细胞介素2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大豆中脲酶的提取、分离、鉴定、活性以及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产纤维素酶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筛选”等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了原核系统的建立、表达、分离,生物活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活性测定、定性定量检验,培养基的制备、实验材料的收集、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及产物鉴定等数十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覆盖了整个生物工程产业的上、中、下游过程,涉及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物质分离及现代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学生得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的责任心,为学生的就业以及再深造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以下几方面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是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指导教师在确定实验题目时,结合实验室经费、科研立项基金或教师的科研项目内容和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科研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内容,作为学生综合实验教学中的课题。不仅加深了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消除学生对科研的畏惧感和神秘感,大大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自信[8]。二是教学方法上讲授、讨论、实验研究三结合。在综合型实验中,教学方法由已知知识的“传授法”变为探索未知的“指导法”。教师对课题要求、新仪器与设备的应用、科研的环节和方法进行专题讲授,引导学生检索、查阅文献资料和工具书,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和方案进行集体讨论,有效地锻炼学生检索文献资料,分析与评价他人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教师组织下,通过讨论,制订和完善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分阶段实施。教师的精讲、解疑和指导都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学生讲述和争论为主,教师及时给予解疑和帮助。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本科后期从事毕业设计乃至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方法引入专业基础课实验,为突破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法提供了新的途径[9]。三是加强实验教材改革,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我们注意了实验课题的设置水平,确保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必须参考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据统计,每位学生平均查阅期刊5种,参考文献9篇,多的达20多篇。四是重视实验前的准备,综合实验课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使学生懂得每做一个实验不仅要花费不少财力物力,而且还要付出大量的辛苦劳动,更加珍惜每一次实验,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普通食用黄豆和黄豆种子在脲酶活性上有差异,于是自己跑到杨凌农科所购买了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学习效果更为显著。五是加强实验中的指导和结果分析。首先,必须使学生对实验的目的、步骤及所用仪器、工具、药品等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后才能动手,切忌盲目行事。其次,必须具体讲解观察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再次,对某些技巧性较强的步骤,教师需精心指导,并让学生反复练习,比如在脲酶分离时的装柱。最后,对某些实验,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或本校的实验条件,适当改变实验方法或步骤进行指导,不必拘泥于教条式的教学。强调学生做好操作过程的纪录,注重对实验效果的分析,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不受主观臆断约束,不可抄袭书本或他人的实验结果。成功的实验结果易于分析,而失败的结果分析往往使学生感到困惑,找不出失败的原因所在。例如有些学生第一次装柱后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存在,花费了很多时间仍不能使气泡除净,以致影响实验的进程,通过查阅资料及多次尝试,找到了煮沸的诀窍。虽然因查找原因多用了时间,但却教会学生必须以科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步实验操作,并且要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六是实验课程论文的写作。改革了罗列实验数据、叙述实验过程的做法,要求学生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增加了文献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结论等内容[9]。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合实验时间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进行,为期半个月。将考核内容分为3个部分:实验设计占30%,实验过程综合表现占30%,实验课程论文占40%。考核标准在实验开始前予以公布。强调考核成绩不是单纯以实验结果好坏评定,而且要看学生的实验的综合能力,包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技术、实验结果及分析、综合能力等。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模式,逐步形成由教师、学生、实验技术人员,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

五、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第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通过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再是机械地做实验,而是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与同学和教师共同探讨实验过程和结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个同学提交的方案都显示了他们的努力和能力,表明他们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积极的思考后写成的。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强调实验的可行性,同时也强调实验室在开放实验中,实验器材、器具等实验用品不可能样样俱全,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因地制宜自行设计和制作,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开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综合实验使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还是在实验中遇到问题,除了教师的指导外,都需要同学们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完善实验设计,解决遇到的问题。为此,他们不断地跑图书馆、资料室,掌握了多种文献检索的方法,也更加熟悉了相关的资料、刊物,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拓宽了知识面,也使他们初步掌握了寻找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每次实验前,实验安排、实验步骤的欠缺和不清晰是造成同学们实验混乱、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有些组在设计方案时用丙酮作为脲酶提取剂,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提取液非常粘稠以致于无法进行后续分离,不得不重复提取实验。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切实认识到了写好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实验、做好实验记录、熟悉各个实验环节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获得科学的结论,尝到成功的滋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于同学们是第一次按照这种模式学习实验课内容,一开始很兴奋,想得也很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发现这种学习方式是想着容易做着难。面对大量同一操作的重复,面对实验的失败,他们必须投入比过去多的多的时间和精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除正常的课堂时间外,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实验。两周的实验做下来,同学们认识到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缜密的思维、正确细致的实验操作,需要毅力、胆识,更需要吃苦耐劳和敢于面对失败和坚持到底的精神。科学实验的全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从查文献到确定实验对象,从实验原理到具体操作,从实验仪器到实验药品,从药品主要指标的测定到国家的有关标准,从实验数据的采集到实验数据的分析,最后形成实验报告。一系列的实验过程都是由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和完成,没有统一的模式要求,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学生在独立准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操作技术普遍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实验中,尽管教师多次强调实验操作要正确、严谨,但同学们仍不够重视,直到他们从失败中接受了教训。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过程、探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同时也学会了用计算机处理实验小论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由死变活,由被动变为主动”,他们不仅加深了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熟悉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第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风,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质。由于常常会有几个课题小组同时在实验室做实验,实验室的卫生和秩序就显得更加重要。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同学们逐步认识到了这一点,从开始的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到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并相互为对方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公共意识,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说,综合实验充分给予了学生思考、选择、自学、尝试和失败的权利,约束力大大减小,特别是思维约束的打破,使他们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活跃了思维,开阔了思路,体会了乐趣。

六、综合实验课程的体会

一要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综合实验课程顺利实施。在综合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药品、器具、仪器的使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为了确保实验合理、有序地进行,应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对综合实验的模式进行深入摸索,进一步拓展学生选题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逐步改进实验室的现有条件,逐步实现生物工程实验室全面而有序的开放。二是综合实验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个性、素质、思维方式不同,在预习学习、讲述和实验中提出的见解和问题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对实验操作、专业知识等有扎实的基础和实践经验,还要对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和新成果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指导综合实验的教师不但知识面要宽,而且要有实践经验。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细节,在刻意或自然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善于学习的习惯。教师要组织好小组内各个实验方案设计的答辩会、小组间交流会,可以此作为学生中的学术活动。特别是综合实验后的小结,让学生总结哪些是成功的做法,哪些是失败的做法,失败的原因,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教学相长,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

综合型实验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而就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实践,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解决。我们将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进生物工程本科生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200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中国大学教育,2007,(3):9-11.

[2]蒋群,李志勇,张雪洪.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88-90.

[3]粟桂娇,莫祺红,阎欲晓,李小梅,冯家勋,白先放,庞宗文.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独立设课及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107-110.

[4]李江华,房峻,郑飞云,孙军勇,张梁,丁重阳.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22-224.

[5]段德君,梁运祥,陈守文,葛向阳,阮丽芳.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11-114.

[6]林建国,王常高,蔡俊,汪江波,胡家俊.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58-159.

[7]杨绍斌,杨萌,韩佳言,李晓楠.普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40-41.

[8]赵玉巧,钱志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6):51-53.

[9]阎欲晓,李有志,粟桂娇.生物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构建[J].2012,31(4):302-305.

[10]张,王薇,任贤,乌日娜,邓洁.以科研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32-134.

[11]杨廷桐,李秀杰,文小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2):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