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后进生 社交心理 疏导
后进生往往是不被同学们欢迎,甚至令老师、家长揪心、担忧的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多表现为孤独、自卑、焦虑、逆反心理强,而且常常心灵封闭。其实在他们心灵深处是多么的渴望与人交,他们更需要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在增强后进生社交自信心,引导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研究。
一、案例:李玲,女,16岁,学习成绩很差,上课不发言,而且总是在回避和老师的接触的机会,个性胆小、自卑、不擅言谈。在学习上常常撒谎,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家庭生活背景:父母务农,靠做点小买卖谋生,父母平时几乎没有时间,甚至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其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粗暴的训斥与打骂,尤其是在学习的问题上。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二、案例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了解,发现她与人交往的主要心理表现是:严重自卑心理、孤独焦虑心理、胆小压抑心理。我认为形成该心理的原因主要是:
1、父母在学习上对他的期望值太高。
通过家访和与家长的谈心,了解到李玲的父母都是农民,生活比较艰苦,因此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李玲的成绩很让父母失望。为此,家长通过请家教、找亲戚帮忙等种种方式来弥补,但仍不见成效。父母的打骂使她形成了严重的胆小、焦虑心理特征,造成了如今自卑、孤独的性格。
2、同学的排斥
因为她在班级里成绩一直非常差,每天面对许多的错题改正,考试常常不及格。由于长期不被群体接纳,李玲一直就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出现在班级里,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孤独、焦虑和无助让他多么痛苦了。
我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她谈心,给予倾诉机会,和相应的社交心理疏导。关心、爱护,帮助她树立健康的自信心,同时教授他一些社交技巧,让她有机会能自由地与他人交往,促进其社交心理素质不断加强,心理更加健康。
三、注重疏导
(一)疏导父母
我主动利用傍晚及星期天与张松父母谈心,劝他们给孩子更多生活空间并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途径。建议家长在生活中多抽出时间,多和孩子沟通,多一些欢笑,多赞扬孩子身上的优点,例如:忠厚诚实、细心体贴等等,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家长对孩子表达心中的关爱,不要一直打骂,打消孩子心中焦虑、胆小的情绪,培养正常的社交心理。
(二)疏导同学
在班级里告诉同学要平等友爱的和张松相处,不要随意的欺负、取笑他,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耐心细致的关心他,如果张松有不懂的地方向你请教,态度要耐心,不要用不好听的话去讽刺他;帮他树立信心,让同学们真心想一想他的优点,例如:忠厚诚实、细心体贴等等。并且和班主任沟通,给他安排了一个活泼爱笑的学生作为同桌,为他建立良好社交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个人疏导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相信,个体内心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才能真正达到心理的成长,只有发挥他个体的自我力量,才能使他真正走出孤单、走出胆怯,树立健康的社交心理。
1.发现“闪光点” 学会赏识自己
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正如一位老教育家讲的那样:“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我告诉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十指有长短,各有各作用。天上有月亮,也有星辰,甚至有一些我们根本看不见。可是,它们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我不仅让她在小卡片上写下自己的优点,而且我还发动全班同学一起写下她的优点,并在班上读给她听。开始她很惊奇,很害羞。后来她的眼中开始闪现光芒,腼腆地绞着手说:“我没有想到,我还有优点,这么多……”我鼓励他发现优点,赏识自我。
2.提供社交机会
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以生为本;精神关怀;心理疏导;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102-03
随着“班主任专业化”理论的提出与实施,使得班主任面临多重角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启迪觉悟;既要培养学生,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自身修养;既是学生素质的雕塑师、更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并且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普及,对班主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我们要以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指针。注重专家引领,汲取新课程成功的经验,深层次、全方位地更新教育观念、行为和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中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独立个性,尊重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把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构建积极向上、和谐卓越的班集体。
一、实施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核心工作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班华认为: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中国著名教育专家朱小蔓认为:现在的班主任似乎有这样的工作范围,就是精神关怀的工作。
自2010年甘肃省实施新课改以来,甘肃省庆阳第一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非常注重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组织倾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专题报告。聘请全国模范班主任田丽霞来我校做报告,通过学习,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不断更新,切实学到了一定的科研知识及班级管理方法。另外,还利用假期对教师及班主任进行了全面培训。学校还组织部分班主任先后赴台湾南湖中学、宁波、宁夏、西安、大连等地培训学习。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使班主任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与大师对话,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地更新,真正领会了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观念,实施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构建和谐班级。
二、建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实施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和谐班级的有效保障
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还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和形势的变化,从单纯注重管理逐步转向既注重管理又注重服务。实质上,不管是精神关怀还是心理疏导,其核心都是服务学生,两者在学生教育中都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个核心思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中,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有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实效性,对构建和谐班级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体现民主教育,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权利和机遇,这就要求班主任以平等的观念和民主的思想善待每一个学生,要打破教师权威的堡垒,开展民主教育。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消除对学生的偏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2.体现尊重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发展中、正在成长的人,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作为班主任要尊重、信任学生,首先是尊重学生的人性。学生是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让学生个体生命自由、健康、幸福地成长。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容不得半点漠视与亵渎。第三是尊重学生的人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权利是课改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觉地设计和规划自己的发展。
3.体现赏识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本。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教育者们要把赏识的目光投向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才。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如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4.体现差异教育,以促进学生潜能为本。我们承认学生在智力、知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努力发现他的特点、优点,为其“量身订做”适合发展、能够激发潜能的培养计划和奋斗目标,帮助他们找到各自发展的最佳路径,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都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体验成功,促进每位学生的不同发展,不给学生留下遗憾。
三、在构建和谐班级中实施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
传统班级管理存在注重管理而缺少服务的诸多弊病,导致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越来越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因此,从理论界到实践环节都在探索以服务育人为主体的新型班级管理示范。从根本上说,服务型班级管理的核心就是把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因此,如何使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在构建和谐班级中得到实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营造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良好教育氛围。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地位。学校要将管理学生变为服务学生,从而形成特有的服务育人环境。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他们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学校和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因此,学校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把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引导中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独立个性。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数在娇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时自私、懒惰、唯我。因此,要发挥构建和谐班级的职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班级管理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了解学生、尊重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让学生明白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与个性塑造不同等,还要让学生明白社会、品德与个性塑造并不矛盾。其次,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受教育者正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坦然接受现实的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克服消极个性,培养积极个性。特别是在个性塑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受到种种限制,这就要增强个人意志,培养其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视自己,还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当代中学生都有着求知、求新、求真、求个性发展的鲜明特点,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增强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心理现象。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突出地表现为力量上的自信、人格上的自尊、精神上的自主。力量上的自信,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充满了信心,他们要求有更多的发言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各种问题和战胜各种困难;精神上的自主,使学生思想活跃,喜好思考。这些,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讲,他们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他们的思想千差万别。另外,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家庭条件、社会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也就不同,形成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品德差异。因此,除了要对学生共性心理特点予以整体把握外,还要特别关注和尊重个性心理差异,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在班级管理中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4.注重学生情感的需求与教师情感投入的和谐统一。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越是融洽,班级管理的效果就越好,因为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近乎决定的作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灵的钥匙,要使班级管理行之有效,在班级管理中就必须发挥情感的先导作用,加大我们的情感投资,充分发挥情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最大可能地实现教育者的情感付出和受教育者情感需求的和谐统一,真正达到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中实现班级管理的目的。因此,加强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班级,实现情感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总之,要真正把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运用于班级管理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以生为本,凸显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人文价值,树立服务育人思想,探索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实现途径,把精神关怀与心理疏导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才能使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任小艾.班主任专业化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2]欧晓玲.班级管理中应适时倾注精神关怀[J].湖南教育,2008,(3).
篇3
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婚姻家庭室”。引进“深圳市婚姻帮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专业辅导师,实行逢离必调,对在婚姻登记处冲动办理离婚且双方还存在感情基础的夫妻,尽量进行劝和调解,减少非理性离婚现象的发生。2017年1月至12月,婚姻家庭辅导室共受理772对(新婚辅导130对,情感辅导、法律咨询、危机干预办理离婚61对,离婚调解581对),愿意接受调解(开解)并表示不离婚(劝退)的有244对,调解成功率为42% 。
有效减低非理性的离婚人数,同时传授正确的恋爱观,结婚观,通过提供专业的婚姻家庭咨询,帮助来访者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家庭和谐。
二、开展《婚姻导航》公益知识讲座。聘请专职婚姻家庭咨询师,走进消防大队、走进校区幼儿园,在婚姻登记处针对广大准新人以及新婚夫妇,举办大型婚姻辅导讲座,帮助新婚夫妇提高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今年共开展《婚姻导航》公益知识讲坐9场,通过开展《婚姻导航》之择偶艺术篇,如何经营婚姻家庭、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健康成长,婚后如何相处篇之新婚辅导专题讲、婚后危机的化解新婚辅导等形式,向新婚夫妻讲解如处理好在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三、开展婚姻家庭问题情感疏导。实行离婚调解,并不是一味追求成功率、不成功不罢休。在离婚调解过程中,婚姻家庭咨询师根据夫妻间的婚姻状况进行简单评估,并以平和的态度分析他们婚姻现状和离婚原因,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改善婚姻家庭关系,让夫妻双方有一个冷静的思考过程,重新审视和认知他们的婚姻本身,从而做出理性的决定。对已无感情基础的,倡导“好合好散”原则,做好离婚后的情感辅导,帮助求助者疏导负面情绪,如遇到实在无法调解的情况,咨询师会为办理离婚手续的双方提供子女抚养、债权债务、离婚协议等的法律咨询,并进行情感疏导与离婚后的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和心理调适,以帮助他们和平处理离婚事宜,化解婚姻矛盾的纠纷。
我局婚姻登记处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宗旨,精心打造了婚姻登记行业巾帼示范岗文明高效的社会新形象,充分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崭新风貌,2017年3月,被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有力地推进了我县民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篇4
关键词 孕妇 心理咨询 紧张心理疏导
讲究沟通技巧,营造良好的氛围
咨询室摆设要使来询者感到舒适、安宁,有安全感和亲切感,如墙上张贴优生优育宣传画,加上活泼可爱的宝宝像,粉红色或淡蓝色的窗帘,并在显眼位置摆盆花,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犹如在家中与人谈心,使广大孕妇乐意前来咨询。咨询者要始终脸带微笑,热情接待每位来询者,说声请进、请坐,拉几句家常话,既可缩短咨询者与来询的距离,又可消除来询者的顾虑和紧张心理。有的人不愿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顾虑或疑惑,他们担心隐私外泄或有其他顾虑,咨询者要体谅与关心他人,善于倾听,适时提问,通过咨询解开来询者心中的“疙瘩”。笔者曾接待一位孕妇,咨询内容是“前置胎盘有那些症状,对胎儿、孕妇有哪些危害,”整个咨询过程流露出担心、恐惧、害怕的情绪,问完几句话转身就想走。我好言相劝,并问明她紧张情绪的原因,原来她看了自己的超声检查报告,把“前壁胎盘”与“前置胎盘”混淆了,整整有半个月时间,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还影响了正常工作。通过我用模具的解说,使她彻底解除了思想包袱。
针对心理问题,调整咨询方案
孕妇群体中抑郁及焦虑情绪高于正常人群,在咨询中,要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耐心倾听来询者的每句话,抓住重点仔细分析。造成抑郁或焦虑的原因始于对妊娠的认识缺陷,或对分娩过程的恐惧,或是对胎儿安全过分担忧,应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尽量疏导其心理压力。比如孕妇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证实自己是乙肝带毒者,最担心的问题是会否传染给胎儿,最困惑的是孩子出生后可否母乳喂养。遇到这类问题,咨询者应用科学态度,建议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把母乳汁中乙肝病毒的研究结果如实告诉来询者,可否母乳喂养让其知情选择。时下有不少孕妇错误地认为剖宫产安全舒服,剖腹产儿聪明,以致强烈要求剖宫产,导致“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笔者就利用孕妇学校,把自然分娩的好处,如能减少新生儿湿肺和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减少产妇出血和感染的机会,分娩时间短,节约开支等优点和剖宫产的弊端,尤其是讲解胎儿通过正常的分娩机转对大脑发育的好处,使孕妇及家属对分娩的选择有正确认识,不再盲目选择剖宫产了。
要精心策划疏导方式
健康教育者要将知识普及融于咨询、宣传服务中。实践证明,面对面双向交流,互相信任是传授健康知识、进行说明教育的最佳形式。心理疏导的深度和形式应采取因人施教。例如:俗话讲黄豆粒大的汗珠生不了孩子,这无形之中加重了孕产妇对产时子宫收缩疼痛的恐惧,特别是低层次的孕妇缺乏看图和理解数据的能力,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次尽可能少量的信息,并要求她复述谈话的内容,运用模具、图像等直观教具和文字、语言交流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来询者的兴趣和接受产前保健知识的程序。例如,日常在指导孕妇“产褥期保持个人卫生”时,常常有以下几种说法:传统观念要求不但不能洗头、洗澡,而且还要“捂”;长辈告诉她某某的关节痛就是当年“月子”里下水得的病;她的伙伴说不注意个人卫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时,我们必须相信自己,开展“做月子”洗头、洗澡、梳头、刷牙健康行为的传播,澄清各种不同的思想传播和行为影响。健康传播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当受教育处在多种选择的环境条件时,需要精心策划健康教育传播,不对别人吼叫、急辨,不轻易否定他人,而是从关心她人的角度出发,灵活地给予指导。
孕期心理问题疏导措施
导致孕妇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年龄、文化水平、职业、情绪、孕产次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总之孕妇的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在孕产妇的心理疏导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帮助孕妇了解产程中几个阶段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讲解宫缩与分娩的关系。使产妇知道分娩时正常的心理现象,宫缩可促进产程顺利进展,消除孕妇对分娩的忧虑和紧张恐惧,增强自信心。②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仪表要端庄,言语要诚恳。在观察产程中,对孕妇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听取,给予细心的生活照顾,以取得产妇的信赖和合作,增强产妇的信心和安全感。③细心观察产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④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生殖器官的整个机体恢复的过程。此时在出院指导的内容中,不要忽视心理支持和疏导。
⑤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出现。我们不仅要重视围产期母儿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还应十分关注产妇的个性特征,分娩前后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和躯干症状。对有抑郁症的妇女实施孕期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
加强学习,提高咨询者和健康教育人员素质
孕期心理咨询或孕期宣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知识含量丰富、综合性的开创性事业,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认真学习健康教育技能,特别是人际传播技巧中的沟通技巧,及时解除孕妇在孕期中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各种不良心态。因为在人群中实施健康教育,常常需要借助沟通的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人际关系的培养,便于产生共识,统一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搞好健康教育。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有关知识,提高疏导孕妇心理压力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监管;疏导;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欺凌过程蕴藏着复杂的互动状态,不仅会对被欺凌者身体带来严重损害,同时亦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其人格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并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如何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成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世界各国防止校园欺凌的措施
校园欺凌并非某一个国家的个例,在全球范围内均有所报道,而针对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各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将着重选取以下几个国家作为代表,对其具体举措展开分析。(1)挪威。积极鼓励学校对校园内发生的欺凌行为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干预,例如制定课堂规划对欺凌者行为予以限制,同时组建多元化的社会团体对欺凌者、受害者提供专业性的心理咨询服务。(2)澳大利亚。构建由政府支持的组织及网站,例如“反欺凌网络组织”、“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等帮助学校全面了解欺凌现象并制定与之相关的政策,促使师生能够站在社会正义的视角来正确认识欺凌,以解决此类问题。(3)以色列。要求所有学校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增加校园警力不间断巡视校园各个角落、叮嘱孩子父母接送、在课间休息时安排更多教师于走廊中来回走动。(4)美国。在学年开始时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促使其掌握处理校园欺凌的手段及举措,同时对学生开展预防性教育,将校园规章制度明确告知[1]。(5)日本。增加培训合格的辅导员及护理员数量,允S学校对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强制停课等。
通过对上述国家防止校园欺凌措施进行分析可知,强化监管成为防止措施的核心内容,对于我国校园欺凌的解决具有较高的参照价值。
二、监管与疏导并施具体举措
借鉴国外成果可知,强化校园监管成为最为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本文结合我国学生实际情况指出,对校园欺凌的防止不应一味强调强化监管,而是需要借鉴大禹治水的思想,即:堵不如疏,将监管与疏导有机结合。一方面出台权威性更高的指导政策,例如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为校园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权威指导,坚持教育预防、依法惩戒、综合治理等原则来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再次发生[2]。在校园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品的管理制度、重点巡视制度。对于校园事件屡屡发生或者是上述制度内容落实不彻底的校园机构,应追究直接责任人的主体责任,从思想上敲响警钟,使得防止校园欺凌的警钟长鸣。对于存在校园欺凌记录且屡教不改、多次发生欺凌行为的学生,应将其记录在案,必要时应将其转入“专门学校”,对其日常行为予以部分强制性限制,促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行为。对于已经构成犯罪的学生,校园决不能姑息,应严格按照《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权威性法律法规对其行为进行惩处,如有必要可采取收容教养或者是给予行政、刑事处罚的手段震慑其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开展积极的疏导工作。首先,孩子家长应清醒的意识到该阶段为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必经阶段,也是最宝贵的时期,所以需要家长能够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需求,给予其必要的亲情抚慰,提高二者之间的互动频率来辅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及法律思维,提高道德水平。另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的根本途径,所以家长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外,尚需要从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开展家风建设,强化对于孩子的管理,特别是强调切忌欺凌弱小,从内心深处尊重彼此。其次,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除了教授其学习知识外还需要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尤其是及时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动态,利用专业性的心理测试工具来评估学生心理发育现状,及时给予其心理矫正,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应积极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处理机制,力争做到关注每个孩子不同寻常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部分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欺凌行为是可以容忍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担责”等错误认知,深刻意识到校园欺凌发生后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对其今后成长带来的严重不利影响,从源头上杜绝校园欺凌的再次发生,使得教育真真正正的有尊严、有温度、有质感。第三,社会应提高重视程度,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责,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本职工作:(1)净化文化市场,肃清存在的不良之风,促使全社会努力维护良好的公序良俗,以清正之气熏陶孩子纯洁的心灵,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2)积极组建保护救助中心,对受到欺凌的学生提供专业性帮助。而对于欺凌者则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教育、感化、挽救”、“慎捕慎诉少监禁”等原则,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全面掌握欺凌行为发生的根源之所在,继而引导学生将其彻底宣泄出来,继而摆正心态,正确面对自己和他人[3]。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热点议题,虽然欺凌事件数量不高却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既往国外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多以监管为主,通过强化监管手段来预防并及时发现校园欺凌事件,将其扼杀于摇篮之内。然而,处于此成长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逆反心理,严厉的监管并不能够收获理想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本文从监管与疏导并施的视角对防止校园欺凌的举措加以分析并认定,该手段有助于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希望能够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荣鹏,方海涛.美国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借鉴――以2010年《新泽西州反欺凌法》为研究视角[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5,15(06):55-59+101.
篇6
【关键词】
心理压力; 心理疏导; 家属; 患儿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在全国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一位,是5岁以上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1]。
1 在白血病患儿诊断早期,几乎所有患儿家属均处于负面心理压力之中,交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1 交谈式 同患儿家属交谈,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亲属的文化程度,学习工作情况,患儿养育史,并做记录。
1.2 观察式 观察患儿亲属的面容、表情、语言、行为,并做记录。
1.3 问卷式 患儿出院当天对其家属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心理反应及需求、健康治疗护理信息、生理与日常生活需要、照顾与支持需要。
2 白血病患儿亲属心理反应,在患儿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心理压力及身心需求
2.1 否认、焦虑 首次入院患儿的亲属及独生子女的父母,怀疑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或奔波于各家医院检查,同时对医护人员寄予极大的期望,身心处于最大需求期。
2.2 彷徨、依赖 患儿亲属广泛收集治疗健康信息,强烈求生欲促使其获得更多的治疗护理方法。
2.3 心理逆差 多见于患儿化疗骨髓抑制阶段或病情恶化,家属错误判断,治疗反而加重了患儿的病情,产生愤怒、敌对等不良心理反应。
2.4 悲伤、痛苦 患儿多次化疗住院,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亲属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影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白血病缓解期明显延长,部分患儿可长期无症状存活[2]。调查患儿亲属的心理压力及身心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儿家属疏导、帮助,在最佳治疗时机内,实施早期诱导缓解、巩固强化治疗,可提高患儿完全缓解率,有利于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3]。
3 护理对策
3.1 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互动关系 这要求护士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患儿,急家长所急,痛患儿所痛,把患儿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2 提供健康信息 采用多种形式提供关于疾病护理,白血病的控制与缓解,检查项目、方式、结果等相关资料[4];提供关于如何处理不适症状和治疗副作用的有关资料;语言通俗易懂、恰当形象的比喻、减少亲属由于缺少信息带来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压力。
3.3 满足支持和照顾需要 护士应帮助家属争取社区的支持,发挥社会体系等各方面的作用,给予家属较多的情感支持,开展惠民服务,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使其感到被尊重与关爱[5]。向家属介绍成功的病例,使其在交流中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信息。
3.4 应用正性心理防御机制 护士应同情关心体贴患儿家属,指导患儿家属自我安慰。运用升华作用,使不良的心理压力得到宣泄,以泰然处置的态度面对现实[6]。
参 考 文 献
[1] 王君俏.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1:11.
[2] 孟馥,傅晓燕,李春波,等.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心理状况.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7.
[3] 蔡若吟,赵虎,黄建美,等.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心理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1.
[4] 马婉丽,黎程正家,林细吟,等.区晖 白血病患儿父母焦虑情况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1,5.
篇7
2016年,时间过得很快,还记得年初回来的时候,当时朋友圈盛行一条动态:眨眼间2016年已然度过xxx天。这一年,最大的感悟是:按周的日子却是用每天来计算的,自己成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时间的速度。针对于2016年的过往点滴,简单做一下年终总结,目的在于总结、反思过去的一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准备迎接崭新的2017年。
试着通过多种方式总结2016年,所要记录的事情冗杂繁多,故从以下几个版块做简单的陈述:
一、课程
从来都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对乐高课程精益求精的老师,有时候会陷入一个误区,极力的去深挖课程内涵,反而忽略了很多必要的环节,例如家长服务工作,活动推广,比赛筹备等。今年针对于课程,有一个很大的调整为整体划一,由原来的多个段化为两个段,即9797段和EV3段,这样调整有利于系统的备课,老师之间系统的研课等。经历半年的过渡期,学生们对于课程已有很好的适应,接下来就是对于课程的精彩度,急需很大的提高。鉴于少儿高段乐高课程,主要包含搭建和编程两部分,尤其是编程部分,比较枯燥,这是在2017年新学期急需调整的部分。
调整计划为:系统学习结构搭建,主题搭建,元素搭建。丰富编程内容,编程模式,生动性编程宗旨。课程互动,添加游戏环节,学生展示环节等。
二、服务
服务包含两个方面,即家长服务和学员服务,针对不同的群体,沟通方式也不一样。
1、家长方面:对于家长来说,更多的是疑问和疑惑。疑问的是,乐高到底是什么,他是怎样呈现的,又以怎样的教育方式传递给孩子知识信息,疑惑的是,我花了这么多钱,真的是物有所值吗。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家长的对课堂的“关心”。我觉得,和家长交流无外乎一个最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在你了解这个孩子的基础上,实实在在的和家长用心交流,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想法,真正得做到内心有孩子,内心有建议。
所以这就需要上课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在课堂上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在课下与家长及时的跟进或沟通,针对有问题的学员,一定要及时沟通,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及时呈现自己的课堂内容,以朋友圈的方式,微信群的方式,单独和家长沟通的方式,教室张贴的方式等等。以便于家长们及时的了解。
2、学员方面:乐高对于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如果过于的枯燥,孩子们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尤其是针对高段,部分学员接触乐高的学习时间很长,这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掘乐高精彩的地方,除课程之外,针对每一位学员的心理特点也需要着重的分析,针对大年龄段的孩子们,个人觉得孩子们自主意识比较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方式应处于一种比较和谐的状态:半师生半朋友的状态。
三、活动
2016年,关于乐高做过不少的活动,从招生到课程推广,再到自行组织的赛事,例如9797巡线,EV3巡线,EV3创意活动等。每一次的活动都会有不小的收获,举办活动的意义在于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给家长一个更多了解乐高的途径。关于EV3段的学员,活动的重点方向为创意活动,鉴于作品的特殊性,作品设计丰富多彩。关于9797,重点方向为答辩方面,这也是基于孩子们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所设定的。故在2017年的活动项目中会有不同重点的展示。会增设竞赛类(足球赛、拳击赛、碰碰车、任务挑战赛等)。
四、比赛
2016年,参加过的比赛为WRO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分为山东赛和全国赛。针对于这两次比赛,可以说比之前的任何一场比赛更有意义。筹备本次比赛,在赛前集训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包括赛事推广,人员筛选,组员安排,课时安排,方案制定,课外体能训练,家长沟通(见附录一)等,都有很详细的计划,集训过程中比较枯燥,需要孩子们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勇于挑战自己,关于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有一一解决的方案。本次比赛过程中,出现许多突发状况,借鉴以往的比赛经验,做出适当的调整,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进行,孩子们的临场发挥占很大一部分,现场指导教练如何疏导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也需要很大的技巧,好在这次孩子们的抗压能力强,这主要归功于平时训练的结果,平时像比赛,比赛像平时,从容应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赛后要求每一位参赛学员针对此次比赛,做简单总结(见附录二)。
针对2016年的比赛,做简单的总结,重视比赛,精选参赛队员,家长沟通,多元化训练方式,鼓励加疏导等。
五、管理
从最开始的负责少儿段,到现在负责少儿高段,接触管理大约1年半的时间。从最初的安排课程,到今年的活动比赛推广,自己颇有心得,关于团队管理,一直是自己的软肋,2016年,高段的部分老师收到家长的投诉,这是自己管理工作失职的表现。2017年,自己针对2016年作出细致的调整,对于管理,总结出以下见解:
1、制定方向,无论对错,严格执行,有错误,改之
2、统一思想,杜绝负面情绪,做好疏导工作
3、会议内容的持续执行,公开课,创意比赛搭建。
4、做好老师思想教育工作。
5、遇到问题不统一时,单独讨论。
总结:方向很重要,执行更重要!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疏导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计算机网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青少年学生对电脑的爱好亦与日俱增,网络几乎囊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网上娱乐,对青少年颇具吸引力。我们应该看到,“上网”在使青少年获得知识信息的同时,也难免带来种种副作用,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则会贻误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在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合理的进行网络资源的使用。本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家长应该重视网络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访问互联网资源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利用互联网教学正在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同时家长也怀着一种促使孩子早日成才的美好愿望,让家庭电脑入网,让孩子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家长爱孩子、关心孩子,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在网络利用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有利也有弊。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使学生清楚自身的健康成长与网络的发展并不是对立的。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不能一味地排斥网络,也不能一味地相信网络,而是在利用时应正确分辨正确信息和不良信息,正确对待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吸取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
二、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社会因素
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社会阅历比较浅,缺少对社会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在利用网络时会受到一些伤害。经常看到某某学生逃课去网吧,在网吧彻夜不归的报道。这就是平常说的“上瘾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认为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青少年的年龄还比较小,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缺乏社会阅历,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同时我觉得与社会上的那些利益熏心的网吧经营者各种各样的诱惑也分不开。我到过一些网吧,发现他的启动桌面上全都是游戏,连最常用的“我的电脑”都找不着,网吧的经营者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你迷恋上他的游戏。
学生对网络的误解,我觉得社会和舆论也有很大责任。从主观上看,青少年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东西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能自觉抵制网上一些不正常的形式和内容的诱惑。
三、学校应在网络使用方面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我认为学生要正确的利用网络,学校的教育是关键。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我们要克服单纯只教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持其主动探究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工具。
网络作为一种智能化、技能化的信息媒介,其本身是没有道德人格的。但网络一旦进入大众传播过程,就不仅涉及网络技术,而且涉及网络道德,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学校德育必经注入网络道德教育的新内容。广大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网络论理、网络道德的研究,要向学生进行以“网络规范和网络责任”为核心内容的网络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必须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信息网络课程。
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博或者自己的主页,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改变他们一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的习惯。如,在网站上开设他们感兴趣的栏目,让有文学或科学爱好的孩子们都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的空间;或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等,真正让网站成为孩子们的心灵之家。
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其他社会因素
网络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现象,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其缺乏有力的监管和引导,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低级庸俗、缺乏诚信、不负责任的风气弥漫网上;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我们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做好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充分利用利用网络资源。
从社会方面来说,要加强对互联网上营业场所的管理,全面整顿,坚决取缔、制裁非法网吧,加大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使网吧经营者诚信、合法经营;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创造更多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学校方面来说,学校有责任对学生加强网络素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上网的意义,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加强与社区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履行学校保护职责;应用各种有利条件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对学生接触网络给以正确的引导。
总之,计算机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是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做好工作。只有形成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才能使让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他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浅析大学生成长与网络的关系.徐乐.《人民教育》.2009:13-14.
[2]信息时代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杨巍峰.《职教论坛》.2010.11:35-36.
篇9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心理健康 “软环境” “潜环境” “大环境”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认知、思想、道德、心理等正在不断发展完善,各种心理矛盾错综复杂,迫切需要教育引导。因此,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生活和学习环境和心理特征,我认为健康民主的家庭“软环境”、和谐鲜活的学校“潜环境”、主动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是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学会自我调控、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三个条件。
一、健康民主的家庭“软环境”是职业学校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和基础。
1.努力营造健康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过程中,家庭影响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家庭“软环境”,主要是指温馨、健康、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环境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心理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和睦、开明、平等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都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教育不够、方法不当、家庭成员行为不良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据调查,92%的品学双差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86%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与不当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的家庭影响有关。因此,对于一些贫困家庭、富裕家庭及单亲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师应倾注更多的精力,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2.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是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中等职业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期望值过高,孩子虽经努力还是无法实现,对家长的负罪感会进一步导致情绪的压抑而影响学习效率。也有少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导致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也低,从而影响孩子在职校阶段的潜能发展。因此,学校应开设“家长学校”,要求家长学一些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从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心理特点出发,对孩子进行耐心的疏导,帮助孩子学会调整情绪,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家长特别要引导孩子做到爱自己、爱他人、爱事业、爱自然,使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应“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耐心启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孩子心悦诚服地调整情绪,改正错误。总之,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家庭关系,使家庭真正成为学生心理保健的“绿色家园”。
二、和谐鲜活的学校“潜环境”对职业学校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
学校“潜环境”,一是指能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的环境,二是指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转化、发展学生的心理氛围。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校环境、教育水平、校风校纪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谐鲜活的学校“潜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
1.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树立信心,开发潜能。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上体会更多的是考试的失败和挫折,行为习惯较差,纪律观念淡漠,自控能力不强,受到的是老师、家长的批评、指责。要使他们健康成长,必须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感受成功的快乐中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把握,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平时的测试应由易到难,在专业技能方面可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比赛,奖项力求多,让学生在获奖的喜悦中再新高。
2.让学生在鲜活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学校物质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观念文化形态的总和。它与课堂教学面对面的直接教育不同,其教育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校园文化的熏陶给予学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情景感染,健康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十分有利。
三、主动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是职业学校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时期,经济体制、文化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人们具备更为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地控制和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主动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
1.以“三自”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自我教育是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它是以自我意识为前提的教育,是人的意识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实践内化为意识,意识指向自我,控制和调节自我,使之更正确、更积极地反映并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学校可通过德育课、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青年业余党校等多种途径,使学生积极参与,从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学会自控,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逐步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并使自己的性格不断完善。
(2)自我管理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常规管理工作,它是作为主体在逐渐掌握管理条件,并把外在的管理条件内化为自我约束的内在根据时,对自己进行的一种管理。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学会负责、学会创造、学会交往,综合能力素质不断提高。
(3)自我服务就是要求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干。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学校食堂值周劳动、家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初步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具备现代人的情绪品格。
2.在与时代合拍的开放式教育中,学生主动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应注重与时代合拍的开放式教育,例如:可以利用课堂主渠道,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读书角等舆论阵地,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心理保健知识的专题讲座;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拓展心灵的空间,在创业教育中指导学生将创业教育与实习基地、生产、经营、销售等相结合,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创业尝试,感受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环境”,在经受挫折的同时,培养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磨练创业意志,提高耐挫能力,使学生在开放式的教育中主动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点面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地展开,逐步形成以家庭疏导为基础,以课堂渗透为主渠道,以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龙头,各专业心理辅导站为枢纽,辐射到各班级,由班主任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网络。
参考文献:
[1]职教通讯.
篇10
用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使口腔疾病的诊疗顺利进行。
【关键词】 医患沟通;口腔诊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6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医患关系的信任度却在不断下降,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大幅上升。口腔医学有其特殊性,危及生命的疾病较少,社会重视度低,自费医疗项目较多等,导致口腔医疗中医患纠纷的发生率较其他临床科室高。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医患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尤为重要。
1 良好的医患沟通对口腔诊疗的重要作用
1.1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口腔诊疗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口腔诊疗医疗纠纷约90%是患者不满意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引起的,口腔科患者来就诊时往往经历了难以忍受的牙痛折磨或头面部外伤的身心打击,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时,患者不但需要医务人员的诊治,还需要医护人员从心理上给予的理解关心和抚慰。医务人员向患者耐心的讲解病情状况,诊断和治疗计划,会加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从而降低了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恐惧感,也因此使治疗可以顺利开展。
1.2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消除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心理应激,还可以使患者有良好的情绪,放松的心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就医务人员而言,这种放松的医疗情绪中的医疗活动,使医务人员得到更多的心理上的满足。良好医患关系,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对医生的心理健康也十分必要。
2 如何有效的进行医患沟通
2.1 提高沟通技巧 与患者沟通时总体上必须遵循诚信、尊重、同情、耐心的原则,详细的告知患者的病情,口腔诊疗计划,医疗费用情况,使患者对治疗疾病心中有数,对医务人员治疗充满信任和信心。医务人员要态度和谐,平易近人,多询问病人的感受,倾听病人的叙述。
2.2 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在医疗工作中患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医患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前要对患者恐惧心理进行疏导、抚慰,让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治疗。特别是儿童,在孩子接受治疗前,要根据孩子的合作程度进行安慰、鼓励或奖励,使孩子有效的配合医务人员治疗的开展。
2.3 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口腔医务人员每天要面对各种不同职业身份不同文化层次和道德修养的患者。而我国目前有职业医师证的注册口腔医师与患者的比例约为1:1000,口腔科医生每天平均都要面对50多个患者,要对每个患者做到心理疏导-诊断-术前谈话-治疗-医嘱,有时难免力不从心。这就更要求口腔医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知识。
2.4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规范诊疗、合理检查、诊断、治疗、确保医疗安全,过硬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才能真正获得患者的满意。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邓转云,郭永利,王敏.融洽口腔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初探.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662-1664.
[2] 缪汉韬,王叙园,易文钦.加强医患沟通、构造和谐医患关系.东南国防医药,2012,7(14):377-378.
- 上一篇:案例教学要求
- 下一篇: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