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的案例

篇1

[关键词]商务英语 案例教学 任务型教学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99-02

一、引言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不但对理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而且在某些学科中日益占主导地位,成为教师采用的主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因其方法论上的独特性,研究问题的现实性,资料收集的广泛性,适用范围的针对性,因果解释的不可替代性,案例选取的典型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案例可以很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理论。商务英语教学是一个兼商务专业课程和英语语言教学课于一体的教学。如果学生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与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话,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Donna,2000)。

二、案例型任务教学

Willis (1996)在她的《任务型学习概要》一书中介绍,任务型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直接相关,并重视真实交际的需要。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完成侧重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这也正是任务与练习的区别之所在。在练习中,语言的形式,而不是意义受到重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由教师选取的词汇和语法练习(贺杰,2013)。任务型教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自然的语言接触机会,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使用目标语言表达思想。在这一语言教学活动中,语言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任务环节,他们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并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从教学的角度看,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基于需求选择内容,用目标语言互动交流,在语境中理解文本,语言学习者既重视语言本身,又关注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经历,关联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

(一)任务前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为学习者设定话题,确定任务中使用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习者领会任务指令,并要求学习者为此做好准备。

(二)任务环节

这一环节包括:1.分配任务――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随时做好监督工作。2.计划――学习者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完成此项学习任务的结果,这一过程做出的决定和发现。3.汇报――要求一部分任务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资料,或彼此交换书面报告,进而比较讨论结果。

(三)语言要点

1.分析――学习者观察、讨论具体的语篇特征,或者录音记录。2.练习――在分析中或分析后,对出现在文本或语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式进行训练。Willis列举了七种能成功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口语和书面语任务类型。商务英语学生在学习中要面对真实的商务任务,并决定怎样用他们在商务英语课堂上学习的目标语言和在专业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商务问题。比如:列举――激励因素、管理角色和展示,排序和分类――薪水待遇和成功因素,比较――现实问题、案例研究、协商洽谈和处理投诉,分享个人经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和创设任务――创办公司、创建培训机构、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以及产品设计等。

三、案例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在商务英语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颇具益处: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学习能力;2.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案例教学有时会蕴含很丰富的信息,学生须将这些信息压缩成符合逻辑的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并清楚地理解问题;3.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技能,如举行会议、合同谈判、演讲等;4.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沟通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非语言沟通技巧;5.鼓励语言学习者协作学习和进行团队合作;6.强调在自然的环境中使用英语开展商务活动;7.模拟真实工作情境,要求学生投入到管理、沟通之中;8.为英语学习者提供高动机,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商务情境中解决商务问题。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

1.介绍案例:教师提前给学生阅读案例,并让学生讨论问题和要点,教师检查学生对案例要点的理解程度。

2.确定问题:学生讨论公司状况,分析大量数据,做SWOT分析,并提出公司目标。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参加会议和洽谈旨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会议中,主持人要起草会议日程,并主导会议的开展。在会议期间,学生应该详细记录,公开确定公司项目、评估项目、选择最佳项目,制订公司行动计划。

4.展示解决方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他们的行动计划。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5.评估方案:学生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观点展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上要达成一致意见。

6.后续活动:要求学生撰写电子邮件、备忘录、信函、报告等。

7.反馈:理想的反馈要求学生自我评估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总之,小组完成的任务应得到评估、批判、赞赏、讨论甚或仅仅是倾听。

五、教学案例的介绍和实施步骤

(一)教学案例的引入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仅仅把案例交给学生,并希望他们领会如何使用这个案例是远远不够的。有许多方法可以向学生介绍案例:

1.和学生一起完整地阅读教学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处理任何词汇或语法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用视觉的形式表现背景信息,也可以使用黑板或白板展示公司背景。

2.为学生提供一些分析案例的语言和信息。在分析案例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多阅读几次案例;(2)确定主要问题;(3)制订公司目标;(4)确定公司项目;(5)制定评估项目标准;(6)选择最佳项目;(7)决定如何实施该项目;(8)制订行动计划应用解决方案。

3.提前讲授案例讨论中所需的语言。教学中,教师选择自己想关注和讲授特定语言的技巧很重要。以组织会议为例,我们可以做如下工作:(1)为学生提供可以训练学生技能的网站,让学生从中搜索到有用的信息;(2)让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大量有关交际或组织会议的书籍;(3)头脑风暴――一些组织会议的重要概念,如会议类型,出席会议的人员和组织会议所用的动词等;(4)组织会议的语言――为主持和参与会议的学生提供有用的语言输入,比如不同意、打断、发言等;(5)让学生熟悉会议文件――议程的形式和内容,时间和备忘录;(6)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二)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

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最多6个学生)讨论同一案例的不同层面。因此,找到一个拥有两个明显不同层面的案例是个不错选择。教师必须提醒学生,他们需要根据案例中的可用信息,提出建议,作出初步决策。在一个半小时的讨论中,课堂时间分为三个半小时时段:

1.会议(30分钟)――小组会面,讨论案例任务。把学生分为A、B两个小组,讨论案例中所分配的任务,并选一个学生主持会议和制定议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议程,确保每个人都有一份材料或让他们在白板上编写自己的议程。学生讨论并提出建议,然后用幻灯片展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他们提供的画面要清楚,内容要简洁,语义要连贯。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有均等的发言时间。

2.展示(15分钟 / 组)――A组学生将讨论发现展示给B组学生,反之亦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第三环节,要求学生做详细笔记。学生需要对本组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这一环节可视为信息交换环节。

3.讨论(30分钟)――所有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学生比较不同的结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并达成共识。

(三)课堂汇报

所有课堂案例都需要汇报,包括语言、技能以及支撑文件和书面交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解决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错误有针对性地编写习题,也可以简单地总结这些主要错误以达到解释正确语言形式的目的。至于会议和演讲技巧,教师应该在如何提高这些技巧上提供意见,包括亲和力、肢体语言、眼神接触等。

六、结束语

总之,案例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结合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不仅是简单的英语知识和专业商务知识的相加,更是学生在具体的商务情境中习得语言,领会如何在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流畅、恰当地使用英语的过程,这种有机结合使得商务英语教学更加有效。

[ 参 考 文 献 ]

[1] Donna,S.Teach Business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篇2

关键词:视频案例法;教师教育;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2-0031-03

一、国外教师教育视频案例法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视频案例教学(video-based case teaching)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教师教育与培训领域。它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催生的产物,也是继法学、管理学和医学教育采用案例教学后对教师教育产生启示与辐射作用而形成的结果。

教师教育案例教学的研究始自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Merseth,1996;Shulman,1986) [1-2 ]。研究者试图清楚地阐述教学案例对教师教育的重要及其理据。其中达成的共识之一是: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通过联系具体的、“当地”的教学场景进行反思而学习。墨瑟思(Merseth)认为目前教师教育研究突破了对教师的传统界定:教师不再是程序化地操作“规约式”教育理论的机器人。教师知识已被定义为“随场景变化的”(situation-specific)、“情境依存的”(context dependent)和“不断成长发育的”(ever emerging)知识。“教师行为来源于对多种经验的归纳,而不是对理论原则的演绎。” [1 ]

此外,不少学术研究集中探讨了“案例”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与用途。比如,赛克斯和贝德(Sykes & Bird,1992)认为,“案例”可以用作:(1)对理论的例证;(2)提请大家注意和深入思考的“问题”;(3)发展思辨能力的材料,即通过对多个案例的认真考虑来发展缄默知识和内在逻辑能力的材料 [3 ]。舒尔曼(Shulman,1992)把案例区分为“为理论提供支撑性阐释的事例”和“行动范例”两种 [4 ]。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种结论,“案例”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本身的结构与内容上,更关乎对案例进行讨论的方式。“讨论什么”和“如何讨论”,两者比肩而立,相互协调。由于课堂讨论是实现“案例”价值的关键所在,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讨论引导者”的作用及其驾驭讨论的能力,即尽量使课堂讨论既反映引导者的预设议题,又对小组中不断涌现的新议题保持开放姿态。巴那特和泰森(Barnett & Tyson,1994)界定了引导者的三大功能:(1)充分利用学习机会;(2)培养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3)构建共同语汇与经验 [5 ]。维尔特(Welty,1989)认为引导一场面对面的教师交流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特殊技巧或技能:如提问技巧、倾听技巧和回应技巧等 [6 ]。列文(Levin,1993)分析了她自己在主持案例讨论中的作用,即不断鼓励参与教师把评论言语归为“直接观察”和“解释性推测”两类 [7 ]。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传播,视频案例逐渐取代文字案例受到教师教育者的青睐。由于视频能够通过声音、文字、图像、色彩等全方位展示案例的特点,其表达事物丰富性和捕捉细节精准度的能力是一般的文字案例所无法比拟的。然而,正是由于视频案例表达力的延展与提升,在一瞬间所传递的信息数量剧增,这就对教师教育者案例教学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运用可能性。如果教师教育者不善于利用视频案例,就可能导致皮姆(Pimm,1993)所描述的两种反应:看电视反应(被动观看,娱乐为主)与受惊吓反应(观看教学表演,学生自感望尘莫及) [8 ]。本文作者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引入视频案例教学,在如何将视频案例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方面有了一些粗浅的尝试,现欲结合国外视频案例教学发展新趋势,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以便教师教育案例教学爱好者予以借鉴。

二、视频案例教学在师范课堂上的运用

1. 微格教学与优秀教学视频观摩

视频技术最早应用于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乃是微格教学。作者在教学中也偶尔会运用一两次。在学生进行微格教学之前,作者通常会先讲解某项教学技能,如英语词汇教学技能,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设计一堂5~10分钟左右的微型课,并以同伴为模拟学生进行教学和录像实拍。这其中的假设是:被录像的学生会更认真地听课、备课以及更好地展示对新学教学技能的运用能力。另外,通过观看拍录的视频,教师可以更仔细地分析、评价自己微格教学的成败得失。授课实录、分析录像、重新试教、重新录拍……如此循环反复,直至学生熟练掌握某项教学技能为止。这就是微格教学的主要目的与使命所在。

师范教育中对视频的另一种使用方法是让学生观看优秀教师录像。这是大多数教师都可能用到的、最简单的技巧。教师的功底主要体现在视频观看完毕的讨论引导环节。有时候也可以不展开讨论,而是让学生重复观看、反复模仿,极力打造准教师“模仿秀”。

和微格教学一样,教学案例观看与模仿折射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当时的教师教育者认为,教学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刺激反应过程,只要反复观看、模仿、操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掌握该教学技能的目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期,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研究者和教师教育者逐渐认识到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远非行为主义观念下简单模仿可以习得。于是,大家把目光从对教师行为的关注转向对教师认知思维的关注。学习者常被引导去猜测、阐释教师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教师为何在此时此地做出此种决断,以及何种知识支撑他如此决断。从此,视频案例在教师教育中的运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教学实践中,作者主要尝试了以下两种视频案例使用方法。

2. 相互录像与集体评析

谈到视频案例教学,我们比较容易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是一味去搜集、下载或购买现有视频资料,而较少考虑自行制作视频案例。事实上,目前声像刻录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完全拥有录拍、剪接、编辑、制作的能力。在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见习的时候,在征得实习学校老师同意后,我们偶尔也录制一些教学片段以供返校分析研习。不过,我们使用最多的是学生相互拍摄试讲视频并评析。目前的期末检测已经摒弃了纸笔考试,而是让每位同学上交他自己最满意的20分钟左右教学视频、小组评价意见以及自我教学反思。

在课堂学习之余,学生们还组成了视频俱乐部,不但共同分享网上下载优秀教学视频,而且轮流提供个人教学录像片段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讨。视频俱乐部的做法在国外也不多见。雪仁(Sherin,2003)曾做过这方面实验,他的结论是:俱乐部成员普遍反映受益匪浅。本人的学生也认为他们时不时地会使用俱乐部里所学到的策略进行教学 [9 ]。

3. 超媒体链接与线上讨论

超媒体链接(hypermedia link)是在图像、动画中加入链接信息,通过超级链接,可以从一张图片或动画链接到其他的文字、图片或动画等媒体上。简言之,是用超文本技术管理视频资料和多媒体信息的一种网络技术。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教师教育中就引入了超媒体项目(Goldman&Barron,1990) [10 ]。相对于单一的视频来说,超媒体可以为教师提供多形式、多途径获取视频资料的机会。教师可以在不同起始点通过多种路径探索案例,而且可以打破以往时间前后顺序的限制,能够按任意顺序浏览案例。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超媒体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在同一主题背景下对不同视频案例的分析、比较与鉴别能力。比如,我们在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时,就把中国、美国、日本和印尼等不同国家同一主题的视频案例,连同相关的超文本信息链接在一起,以便学生在给定的框架下研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方向。

案例大多是为课堂讨论而选取或创制的,因此。如何主持讨论,以及教师在讨论中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就变成了研究者关注的课题。鉴于前文对此已有过介绍,在此不予赘述。作者现对课堂面对面的讨论避而不谈,专门探讨主持线上讨论的意义与做法。

科里森等(Collison et al.,2000)认为,线上讨论具有异步的、非共时的特点,而且通过超链接可以获得海量参考资料,因而相对面对面交流而言,其讨论内容会更丰富、细腻、深刻,甚至更富洞见 [11 ]。作者在美国读博时,常常要参与导师设定的主题线上沙龙。线上沙龙的主持关键在于“问题设计”和“适时现身归纳点拨”两个环节。比方说,在学生学习了“任务教学法”并观看了相关视频案例之后,我们可以布置线上讨论问题:

* What specific examples from the video showed the use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视频中的哪些具体例子体现了对任务教学法的使用?

*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video about the task-based approach that you didn’t know before? 通过视频,你学到了什么以前不了解的关于任务教学法的知识?

* What implications does the video case offer you for your future classroom instruction? 该视频案例对你未来的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意义?

学生们在上传答案前通常可以参考各种相关资料。同时由于所有人的答案都展示在网上,人人都能看到,也都可以质疑,所以一般都做得比较认真,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作为老师应定期浏览学生的讨论帖,必要时需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总结、鼓励和引导。

三、结 语

视频案例是师范教学技能训练中受到师生欢迎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其优势不言而喻。然而,我国对视频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和研究成果都还不多见,可供教师教育利用的优秀视频案例,尤其是超媒体案例还比较缺乏。此外,对于教师应该如何使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学,如何引导讨论等方面的著述也比较少见。相信本文介绍的方法对教师教育者的视频案例教学有一些参考价值,期待今后更多相关成果的出现。

参考文献:

[1]Merseth K. K. 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A].In Sikula,J.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C].New York:Macmillan Library Reference,1996.

[2]Shulman L. 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4-14.

[3]Sykes G.,Bird 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Case Idea[A].In Grant,G. (Ed.),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C].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1992.

[4]Shulman L. Toward a Pedagogy of Cases[A].In Shulman,J. H(E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

[5]Barnett C.,Tyson P. A. Facilitating Mathematics Case Discussions While Preserving Shared Authority[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eans,1994.

[6]Welty W. M. Discussion method:How to Make it Work[J].Change,1989,(21):40-49.

[7]Levin B. B. Using Case Method in Teacher Education:The Role of Discussion and Experience in Teachers’ Thinking about Cases[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96.

[8]Pimm D. From Should to Could:Reflections on Possibilities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J].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1993,13(2):27-32.

[9]Sherin M. G. Using Video Clubs to Support Conversations Among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J].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2003,(1):433-445.

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情境;O2O平台;校企合作

前言:随着无线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中的云教育逐渐深入到我国教育中,O2O平台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理念与方法。在学校情境中,把企业O2O平台引入到技工院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工作平台,它的核心特征做到两位一体,即学生知识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其目的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在技工院校中将学生培养为应用型人才。

一、电子商务O2O平台一体化教学概念简述

O2O教学是一种运用电子商务O2O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方式。在技工学院校情境中,O2O平台作用就是将线下学生用户转到线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并将线上学生用户转到线下,接受O2O系统资源库中所提供的企业实际案例进行职业情境学习。O2O平台引进企业成功多种职位案例,一方面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设置多种职位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省教学资源,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情境中,生源逐渐增多,学校的教学资源明显不够充足;另外技工院校学生认知浅薄且情感认知不成熟,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还会使教师在教学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所以,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推广到技工院校,O2O平台一体化教学为技工院校的教学水平带来了生机。

二、技工院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滞后

在技工院校情境中,近几年不断增加的生源虽然推动了技工院校的发展,但是质量却不如从前,技工院校教育偏向于技能教育,其目的是直接为社会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目前教师通常使用的是传统教育方法,与技工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相互背离,应用型人才注重的学生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职业认同感相结合。而在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中,很少可以提供真实的企业情境教学,这为教师的教学效率打了折扣,学生吸收的知识得不到实践消化。所以,为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并引入真实职业环境平台。

(二)教学资源独立

技工院校的办学相对独立,无论教师资源、教学资源等都在各自院校内部流通,而且使用教材比较落后,虽然每年有不少省市技工院校调研会进行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但交流形式过于简单。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差距过大,尤其缺乏优秀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人才。针对教学资源方面,技工院校的实验教学资源设备还比较落后,利用率低下,甚至学校没有企业先进的设备仪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企业成功实践案例进行项目式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

(三)教学范围过窄

技工学校的教学不仅需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重要的应该是社会互动教学,与先进企业接轨,做到无缝链接。而不少技工院校中并没有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职业情境教学,仅仅依靠教师的“应用性”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的学生实际应用性也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对学生的“应用”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就失业。并且学校教学范围过窄,使技工院校学生不能在学校情境中接受不到社会中有丰富经验、专业知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职业修养,浪费教学渠道。

三、技工院校电子商务O2O平台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应用O2O平台一体化教学

学校应该在教学模式上做相应的调整,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仅需要讲授新知识,还要巩固旧知识,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道德能力方面。电子商务O2O平台成功解决了教学情境中这一难题,目前技工院校已经认识到应用O2O平台一体化教学的优越性,正努力建设O2O平台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构建学校互联网云教育平台及企业实景平台。在这样的教学资源下,在课堂中学生运用企业真实的职业情景平台工作、学习、由优秀教师及企业精英现场指导。另外在线上设置专题讨论或互动教学的形式进行强化教育,线上线下的共同配合,由学校优秀教师及企业精英负责,在线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给予解答。

在开展线上教育的同时,仍然不能忽视线下教学的重要性,线下教学是监测复习线上学习的手段,所以还应该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互结合,才能体现出电子商务O2O平台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在线下设定课程表,教师通过线下课程表对学生进行有序的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线学习知识。对于线下教学,学生可以在线下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视频课件、企业情境案例及课件,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教学课件进行网络学习,平台上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企业成功案例,方便学生及时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社会的职业职位需求。

O2O平台一体化教学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电子商务O2O平台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区别,技工学院需要做出长时间的教学改革。首先在授课形式方面,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可以在O2O平台上的任意时间进行,同一平台提供多个教学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线上线下学习。另外学生实习场所由原来的校内实习变为下厂实习,由原来的纯粹的实习操作课变为学习、工作一体的工学结合。

2.教育资源的吸收

现阶段,3D动力的云教学平台属于O2O平台教学的成功案例,利用了O2O平台为学生在任何时间内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此平台不仅可以开展本校教师的有效教学视频,还可以吸纳其他院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这样便保证了各个技工院校教学资源的流通,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学校较大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仪器及企业精英,企业精英配合学校专业教师运用企业实景平台进行专业课一体化教学。

结论:电子商务O2O平台一体化教学是未来技工院校各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为满足技工院校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O2O平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将成为我们技工院校的长期工程。在O2O平台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也会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学习机会,所谓一举多得,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波.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2]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

篇4

關键词:经济法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010-06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新型教学方式。

作为金融法学、经济法学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主持者或者主要建设者,一直在经济法学课程中推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三课混合教学法,现在将这些年的混合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付梓成文,希冀对同类法学课程的教学会有所启发。

一、经济法学的混合教学法

(一)经济法学的微课

经济法学的微课,又称微视频课堂,是指综合运用摄录、信息、软件、图像编辑等技术,将经济法学内容碎片化、微型化、结构化、体系化的视频课堂,也就是经济法学教师以视频为载体围绕经济法学某个知识点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微课可以在网络线上调用,也可以在传统课堂使用。

(二)经济法学的慕课

慕课的英文简称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经济法学的慕课,就是经济法学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经济法学的慕课,是线上课程,可以集聚经济法学教学的所有必要资源,在网络上展示开放,有兴趣者均可以选用。

(三)经济法学的翻转课堂

美欧国家的“FlippedClassroom”、“InvertedClassroom”,我国翻译为“颠倒课堂”或者“翻转课堂”。经济法学的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利用微课或者慕课来学习经济法学的基本知识,线下课堂则是老师用来开展针对性答疑、解决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实务操作训练、案例剖析、未来趋势分析、理念提升、思想升华等教学活动。

(四)经济法学的混合教学法

混合教学法,就是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结合起来进行经济法学课程教学。

经济法学课程组,先将经济法学的教学进行规划,将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策划,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形成全面的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再将经济法学的知识点全部制作成为微视频课堂,所有的微视频课程形成一门完整的视频课程。而后将经济法学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和资料传送到网络平台,形成慕课。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微课堂和慕课进行知识学习,教师施行翻转课堂教学。

经济法学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实现经济法学课程的线下和线上混合教育,通过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将经济法学课堂变成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融合性课堂。

二、经济法学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资源准备

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网络课堂,课程的设计和准备是经济法学课程成功的前提。重过程,轻设计,课程要成功很难。重设计,重过程,重反馈,重修改,环环相扣,课程成功机会才大。

(一)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原则

经济法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便利教师教学;理论精深,案例新鲜,以案说法;以内容取胜,注重形式,形神合一;微课精致,慕课完备,线下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2.课程的十化

经济法学课堂将实现十化:内容主题化;载体问题化;视频微型化;资源网络化;体系完整化;任务多维化;帮助多元化;交流社区化;绩效能力化;互动及时化。

内容主题化,就是将经济法学知识细化为一个一个主题,每一次微课讲授一两个主题,主题突出,内容精细。

载体问题化,就是每次课程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讲解问题的解决之道,务求问题切实解决,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

视频微型化,就是每个微课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时间在五至十五分钟,视频大小在几个MB,节省空间有利于流媒体播放。

资源网络化,就是将所有的教学资源均传送至网络平台,在网络传播,感兴趣者均可以选用经济法学网络课程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

体系完整化,是指所有的主题、问题、视频、教学资源等内容都上传至网络课堂,形成一门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科学严谨的慕课。

任务多维化,就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限于视频观看,还包括案例分析、论文书写、测验考试、实验实务操作、口才辩论、模拟法庭等,改变过去看书做题的教学法。

帮助多元化,是指教师帮助学生的渠道和方法多元化,教师既可以通过面对面方式帮助,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讨论区答疑、直播、视频、网络会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也可以是同学与同学在慕课讨论区互相答疑解惑,懂的同学在线帮助不懂的同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线上和线下帮助结合,帮助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受空间限制。

交流社区化,一般指在网络慕课平台建立专门的如讨论区等交流社区,或者建立钉钉群、QQ群、微信群,学生成为这些虚拟社区的成员,在社区里进行交流,人天各一方,却能集中互动。

绩效能力化,就是考核不是一张卷子定分数,考核的不仅是学习能力,还要考核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未来预测能力等,从知识考核为主转向以能力为主的综合考核和全面考核,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互动及时化,在网络时代能较好的实现。经济法学慕课建设好,社区形成后,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而教师即时就可以看到学生的问题,教师或者助教就可以及时作出解答,甚至可以实现远在天边答在眼前的效果,甚至于即问即答,实时互动,不必在同一空间,却可在同一时间心连心。线下课堂也是互动为主,改变灌鸭式教育,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规则、资料与资源的准备

1.教学规范

混合教学也要实现法治化,经济法学教学的各类规则要齐全,课程组要制定一系列规则,如混合教学实施方案、微课制作规范、慕课教学规范、考核评价方法、实践教学规则、法律诊所规则、法律实务操作规范等。教学规范,规范教学。

2.资料完整

经济法学教学资料准备,包括且不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参考期刊与书籍、电子教案、PPT课件、多媒体课件、视频素材、音频素材、图像素材、案例库、试卷库、习题库、思考题库、司法文书库、论文库等,教学资料是混合教学的原料,越充足越好。很多材料还要PDF化、媒体化,以便于传输和网络传播。

3.空間建设

混合教学的空间资源建设。混合教学要有物理空间资源,如多媒体教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会议室、集体活动场所、专门的录播教室、辩论室等。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对教学的充分投入,这些空间的资源一般的大学都完全能满足混合教学需求。

4.网络资源

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引用。中国互联网的大发展,为经济法学混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政法委、监察委、公安部、检察院、法院、司法部及国务院各部委署办都建立了网站,法学会、学术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出版社、期刊杂志社等都有自己的网站,MOOC平台也蓬勃发展。这些国内网络资源,加上世界各国的网络资源,为经济法学混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5.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建设,经济法学课程组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制办、司法部门、公司等单位建立了五十多个实习基地,为翻转课堂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方便。

6.技术支持

经济法课程组与一部分网络公司和科技、软件公司建立了联系,为本课程建设提供外部技术支持。浙江财经大学现代教学技术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也为本课程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课程组的负责人和成员也积极学习和了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所需的基础技术知识,为顺利开展混合教学积累技术和技能。

三、经济法学微课的制作

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规划、课程团队组建、经费筹集、技术团队选择或者制作公司签约、技术培训、课程设计、视频拍摄录制、剪辑加工、微视频审核修改、课堂或网络、教师和学生应用、评价反馈等环节。

微课堂,重在原创,胜在创新。重在内容,案例教学。讲授流畅,理论系统,重点突出,形神兼备。场景美观,富有意境。

(一)课程知识的碎片化和系统性

经济法学的微课是由系列的微视频课堂构成的一门完整的课程,具有知识点的碎片化和系列微视频构成课程的完整性特点,即单个视频知识碎片化,系列视频则链接成体系化的课程。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是碎片化依据,也是系统性化的保证。

微观上,为便于网络媒体传播和学生学习,课程组把经济法学的知识点碎片化,形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一个微视频课堂教学内容少,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或技能点。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的经济法律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法学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将全部的知识点都讲授并不实际也不必要。课程组将经济法学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而又是体现经济法特色不可少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解析出来,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素材、案例、场景、情境等进行精心细致的设计,务求每个知识点都精致、对应的案例都经典、展示场景都美观、蕴含的情境都深刻。

从系统性看,一个个微视频课堂展示的一系列知识点,组成了一门全面完整的经济法学课程。经济法学微课结构,至少包括经济法学基本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经济纠纷的解决等板块。经济法基本理论部分的内容涵盖经济法的定义、特征、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法律关系、法律渊源等内容。市场规制法律主要为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广告法、房地产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宏观调控法律分为金融法律和财税法律,金融法律包括货币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金融公司法规、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保险法、信托法、票据法等,财税法律则涵盖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国债法、社会保险法、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车辆购置税法、税收征管法等。

经济法学课程知识广泛丰富,受经费、视频容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都制作为视频,课程组仅能将经济法学课程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微视频课堂是经济法学课程的骨骼框架、五脏六腑、大部分血肉组织、主要经络动脉,至于细枝末节则要慕课来完善补充了。

(二)微课的设计、制作、修改

微视频课堂成功,五成靠内容和案例的设计,三成靠授课视频讲授,两成靠制作与修改。没有内容的课程是没有灵魂的,有了内容讲授不好难以吸引学生,而制作精良的微课视频备受学生青睐。

1.微课的内容和形式设计

(1)内容取胜

微视频课靠内容取胜,没有内容的微视频课是没有生命力的。微视频内容要包含经济法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也要包括案例、习题等内容,要将经济法学理论、经济法律知识、经济法律案例、经济法习题、幽默故事、法律趣话等提炼出来,要设计适合网络传播的网络语言、音频语言、视频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方式,这个事前设计过程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微课视频的成功与否,微课的好坏则决定则慕课的成功与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课程设计师。

从这几年的改革来看,案例教学比纯粹讲理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能做到每个微视频课程讲一个小案例,与经济法学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那么这种微视频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2)场景和意境

微视频的内容有了,微视频的形式,如场景、情境等,也是不可少的,好的形式对微视频课是锦上添花。同样的知识点、学识和教学技能相近的教师,在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中,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设计和选择一个与课程相适宜的场景,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将会大大增加课程的体验度和吸引力。

经济法学课程的场景可以布置成法庭模式、律师事务所模式、法律顾问室模式等,在场景中可以增加国徽、独角兽、宝剑、天平、法官袍、法槌、律师袍、警徽等徽记或者标识,一般在场景中都会摆放一些书籍,增加课程书香气息。如果在场景里增加一些绿色植物,既美化,又增加轻松愉悦的意境,则在严肃中不失活泼。

2.微课的制作

(1)微课教师的选择

微课教师既要是经济法学的专家,又要是授课高手,还要熟谙视频讲课方法,语言如果幽默风趣,说不定就成为网红教师,带动一门课程的走红。

视频课程主讲教师首要对经济法学专业理论和法律知识有较深入的研究,对本课程的知识有系统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对教学的内容要手到捏来,口出成章,深入浅出,对度的把握恰到好处。

要想微视频课堂引人入胜,优选适应网络教学和有娴熟视频教学技能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将是微视频课堂成功与否的最关键一步。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的微视频课堂。科研好的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的好有的不尽如人意,同样的,科研好的教师如果网络教学技能不强的话,也难以胜任视频课程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也未必都能胜任网络视频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有些技巧未必都能用于网络视频教学,如果这些教学技巧恰恰是线下课堂致胜法宝的那些教师,在网络视频教学时就会失望了,因为这些教学技能在网络视频教学中效果不明显甚或失效了。

选用有较厚实专业经济法法学理论和法律功底而又掌握了娴熟的网络视频教学技能的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网络视频教学教师选好了,视频课程也就成功了十分之三了。

(2)微视频课的讲授

如果一门课程,一种讲课套路到底,微视频课堂将会呆板化,学生很快会视觉疲劳,因为不是面对面,教师不会看到学生,也不会当场觉察到学生的这种疲劳,即便通過网络互动知道了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其他需求,也很难做出及时调整,视频授课讲师就需要把学生的视觉疲劳考虑在前,在拍摄视频过程中就要注意尽量避免学生的这种疲劳,以熟练的视频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是一门微视频课堂的生命力所在。

视频课程讲授技巧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面对面,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迅速观察到对方的神态和反应,并洞察对方的心理,教师可以即刻调整教学方法和讲授内容,马上适应学生微妙变化,掌控教学节奏,也可以讲些趣事和笑话,调节课堂气氛,因为人数少线下传播面窄,有些话讲得大胆些也无伤大雅,有时候教师讲错了,也可以当场及时纠正错误。

视频课程的非现场教学,一方面不容教学内容诸如教学知识点有任何错误,视频中显示的教学内容、文字表述、专业知识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何一点差错,眼光雪亮的成千上万人马上就会揪出错来,课程的严谨性、严肃性、正确性和权威性立刻就会被质疑,乃至于被弃选。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人少,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比较容易,而且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方法适应也比较快,但慕课选修人数众多且口味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性对比于传统课堂教学可以用“十分巨大”形容并不为过,设计适用于一百人以内的教学内容和设计要适应千万人的课程内容,后者的难度显然更大,这不仅对教学内容设计老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对视频教学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对于百人以内的线下课堂讲课,视频授课无疑更难,视频主讲教师不仅要具备线下课堂教学的所有教学技能,还要掌握网络视频课程讲授的新技能,不仅要学会在镜头面前讲课,而且要熟练掌握镜头面前讲课技巧,甚至有必要进修下影视表演技能。

线下课堂教学语言与网络视频教学语言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异。线下课堂教学语言口头化,相对可以随意些。网络视频教学语言既要有口头化又有偏书面性,同样一个笑话,在线下课堂就很有趣,在网络视频里可能就很突兀,不仅不好笑,甚至适得其反。同样一句话,线下课堂表述会很成功,在视频课堂教学同样表述可能会很失败,同样一个专业知识点,网络表述的技巧就与线下课堂的表述不同,视频主讲教师要适应网络视频教学的独特性,娴熟运用网路语言、视频语言和影视表演技能来授课。

用通俗的语言、网络化的语言、一定的表演技巧对着镜头来熟练表述讲授专业的经济法学知识,是考验教师功力的。从网络视野看,线下老教师碰到的是新问题和新技能,线下老教师的多年教学功力是线上教学的基础之一,学习和掌握线上教学技能,才能适应网络化教学要求。视频主讲教师不仅是个教师,而且是个演员,既要掌握教学技能,也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这样的视频主讲教师才有可能讲授好微视频课堂,其主讲的课程相对就有吸引力。在知识点相对比较固定的情境下,授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是维系和提振课程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能熟练使用网络语言、视频语言和授课技能强的教师将是微视频课堂生动化、趣味化、可持续性的师资保障。

3.微课的制作、反馈、修改

微视频课程是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基础。内容是微视频课程的基础,设计是微视频课程成功的前提,讲授是微视频课堂的关键,场景是微视频课堂的形式要件,技术团队是微视频课堂的技术保障,应用和反馈是微视频课堂的质量提升过程。

微视频课程实际上就是个小电影,就是一集短电视剧。经济法学专业教师不懂摄像、摄影、后期制作等专业影视技术。经济法学课程组就花费巨资委托专门的视频课程制作公司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视频制作。这样的微课才会在视频质量上有保障。微课的设计、讲授固然重要,一个好的拍摄和制作技术团队则能保证视频的质量。

微视频课制作好了后,可以先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使用。教师和学生使用后,会提出很多意见。课程组可以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约谈等形式征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教师和学生的应用、评价、反馈意见则有助于微课视频的优化,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微课视频进行修改。七分拍出来,三分改出来。

四、经济法学慕课的建设和运营

(一)慕课平台的选择

慕课常见的问题有:登陆不了慕课,掉线,卡顿,做了测验没成绩,看视频没计分,发不出帖,抑或资料错乱,视频播放不了,缺乏互动,技术人员不见了,诸如此类。好的平台,运行平稳、流畅,技术支持及时。学生看得舒服,用得清爽,做得安心,投诉少,老师烦心事少。选择一个好的平台是慕课传播的前提。

近些年,慕课平台如雨后春笋出现。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成立的平台较知名的就有50多个。全国性平台有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好大学在线、MOOC中国、智慧树、优课在线、学银在线等。有些省、直辖市、自治区或单独或联合建立了慕课平台,如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共享平台、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网络教学平台等。一些公司也建立了慕课平台,如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

慕课平台的建设是渐入佳境,爱课程等慕课平台的资源不断丰富,技术支持越来越强。平台的资源、板块设计、各种软件、小程序等都与大学的在线教育相适应。慕课平台越来越成熟。

经济法学课程作为浙江省高校本科课程,课程组选择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共享平台建设经济法学课程慕课,浙江省平台还算比较平稳。经济法学中的金融法和财税法学部分的内容已经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爱课程平台,无论从稳定性和技术支持,还是生源新引力上,都是个非常好的平台。

(二)慕课的建设

一门好慕课相当于一门课的百科全书,只要是经济法学的教学资料、教学资源都齐全、全面完整、新颖前沿、精深细致、案例丰富、习题充足。

经济法学慕课大致包括课程信息、教学计划、课程资料、班级管理、练习考试、讨论区、课程评价等板块。

经济法学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简介、课程概述、课程目录、教學团队、教学设置等内容。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电子教材、章节教学内容、微视频、教学案例、PPT课件、教学标准、教学安排、教学网站汇集、实验方案、实习规则等。

班级管理则是分班管理、名单导入、学生日常管理等内容。练习考试板块包括试卷库、网络练习题、复习思考题库等。讨论区是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教师发起专题讨论、学生之间交流的板块。课程评价板块则是对学生的慕课使用情况进行考核、统计成绩等。

课程组将已经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上传至慕课平台,准备充分的话,花费一些时间,就可以完成经济法学课程的慕课建设。

(三)慕课的运行和维护

1.组建团队每天维护

课程组中专门设立慕课的运行和互动小组。课程负责人作组长,专业教师为骨干,研究生为助教。小组专门负责慕课的运行、维护和互动,做到每天有人值班,学生的问题不过夜,做到日事日毕。而使用课程的各个学校的教师则采用SPOC的方式来负责自己学生的管理、互动和考核。

2.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料的持续更新

课程组根据社会发展、法律修订、法院新判例,更新教学内容,作出新的教学设计,及时制作新视频、编写新习题。网络慕课内容实时更新,及时将新理论、新法律、新案例、新视频、新课件、新习题、新资料更新上线。

3.良好的互动

课程组将优选多平台上线,分平台建立网课服务团队。制定服务管理办法,设值班人员,实时维护,在线维护,时时互动,在线答疑,及时解决学员学习中的问题与困难。

建立问题分层解决机制。慕课教学需要组建足够数量网络维护团队和互动人员,可以将一部分经济法学专业研究生吸收为团队成员,负责解答一部分网络论坛的问题,研究生可以对简单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对较难的问题则提交给教师回答,如果教师单人还不能回答的,则提交教学团队集体讨论后回答。问题回答得越及时,互动多互动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会越浓,学生的兴趣越浓就对课程的黏性越强,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越多课程的传播面会越来越广,课程的可持续性就越好,课程的良性循环生态就越好,课程的生命力就越强。

五、经济法学翻转课堂的实施

翻转课堂的策略是,线上学知识、线下翻转课堂、课外学做法律人。

(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习惯转变

教师是课堂设计者、团队组织者、关系协调者、答疑解惑者、思维引导者、意见倾听者、程序矫正者、课外活动联系者,教师切实成为学习资源的整合者和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促进者。

学生是知识自学者、能动者,提前观看视频,预习和学习微课视频,自主学习经济法律理论和知识。学生也是课堂主体参与者、提问者、实践者。

传统的线下课堂,学生在课堂听课,平时游戏玩乐,平时不学习或者少学习,不做或者少做作业、测验和考试,习惯于在期末考试月或者考试周拼命。翻转课堂教学后,慕课就是本课程的百科全书。教师要求学生做出严格的时间计划和完成进度表,关注学生进度,督促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课外学习、平时学习、平时考试、时时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进而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二)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安排

在教学组织上,根据学生人数,实施分班次、分组教学,推行小班教学、小班翻转或者大班教学、小班翻转三种教学班级组织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引导、启发作用,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安排上,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和固定周期,一般在学期初就将全部视频等教学资料在网络课堂上,并保证在整个课程教学周期内可供学生随时查看。学生课前根据教师安排进行知识点的预习。线下课堂上,教师组织针对特定知识单元或专题的教学研讨或实践教学。有针对视频知识点的深入剖析,也有扩展性、前沿性的介绍与引导。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1.线上学知识

学期初教师建立钉钉群、QQ群或者微信群,将学生加入群,将当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发给学生。老师每周布置下周视频观看任务和课外任务、发放本周实务案卷材料或者案件分析材料,学生在课外登录慕课平台学习各章节经济法学理论和经济法律知识,线上完成视频观看、测验考试、笔记发帖、专题讨论等任务。

时下,很多大学都在缩减课程的线下课堂授课课时量。教师无法在较少的时间内讲授海量的专业知识。慕课是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涵盖了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法律知识、典型案例、习题考试等,应有尽有。学生认真学习经济法学慕课,可以系统完整学习选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把握学科趋势,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体系,逐渐掌握预测未来的能力。

2.线下翻转课堂

线下课堂,教师通过提问、测试方式,检查学生网络学习情况。在教室里,学生可以提问,将线上慕课没有搞懂的问题,面对面与老师交流,老师答疑解惑。线下课堂老师就可以讲解重点难点,针对性辅导。线下课堂,老师可以讲解最新的理论、知识、案例。

线下课堂,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技能,进行法律实务操作训练。课程组准备了法院、律师事务所和公司法务常碰到的60个案例材料,包括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每周课堂上进行案例经办实务训练。课堂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演讲、论辩、模拟庭审、证据质证等实务训练。学生通过翻转,分析能力、辩论技能、证据调取技能、法律实务技能、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律师事务所交流、法院旁听、与检察院进行法庭对抗赛、公司见习法务,将各种实习基地利用起来,让实习基地的社会导师与学生多接触,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线上学知识,线下做实务,两者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广了,眼界开阔了,理念提升了,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课外学做法律人

篇5

一、线上线下课堂的实施方法

(一)线上课堂的实施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若干个教学微视频,发送到班级QQ群或班级的微信上,同时也提供一些课程讲义或PPT课件供学生课前学习,也就是线上学习。教学视频的内容侧重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操作上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一个视频的播放时间通常控制在20分钟左右,这样便于学生利用闲暇的时间来学习一个小知识点,并做到学习一个内容即掌握了一个知识点。PPT课件的制作在内容上则比较详细而全面,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看懂知识点的分析,难以掌握的部分可以借助视频加以理解。线上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尤其对教学视频的制作要求非常高。为制作这些教学视频,教师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准备。例如,关于“填制凭证”这个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制作三个相关的教学视频,视频内容分别是:一般凭证的填制、涉及辅助核算科目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以及凭证填制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前两个视频都是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去制作,相对比较容易,而第三个视频的制作就要复杂多了,因为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在账套中预设出问题,有些问题还不能同时预设,需要解决了前面的问题之后再来预设。这样就需要在每次预设问题的时候将视频制作暂停,否则将大量延长视频的播放时间,影响质量和效果。对于学生,线上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需要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学习教师提供的视频及课件等,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掌握每个知识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随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检查其线上学习活动的一项指标。

(二)线下课堂的实施会计电算化课程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通过操作之后才能系统掌握。通过线上课堂的学习掌握了必要的知识点,线下课堂的时间主要安排学生动手操作。采取分小组的方式进行,每3个人一组,每个人单独建立一个账套,各自完成自己的账套,遇到问题小组内部可以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解答。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缓解课堂上一位教师同时解答多位同学问题的矛盾。学生的操作任务完成后,下个环节就是分析案例。教师将常见的问题设置在账套中做成案例发送给学生,先让学生进行分析,小组内部可以讨论。一定时间后抽取几个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价。最后,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归纳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练习,巩固一些小知识点。不确定的内容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讨论,并在下一次的上机操作中确定答案。

二、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优势

(一)学习活动开放、自主,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的教学活动完全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安排大量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操作,剩余的时间才留给学生操作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高度集中思想,认真地聆听教师的讲课,但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就算全神贯注也未必能全部都掌握。另外,课堂上留给学生操作的时间非常有限,一旦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卡住了,就难以完成这次课的操作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通常,教师会提前两到三天的时间将教学视频及一些其他配套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班级QQ群或微信上供学生学习。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只要将资源下载到电脑或手机上就可随时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情况暂停或倒回视频的播放,甚至重复播放来满足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已经熟悉并掌握了必要的知识,课堂上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来操作或解答学生的问题。线上学习这种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都会将操作的内容通过大屏幕或屏幕控制的方式,演示给学生看,并明确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操作。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说有什么过错,而且学生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因为教师的教学采取的是无错化的教学方式。但正是这种无错化的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很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线上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线下学习其实就是探究、释疑和解惑的过程。线下课堂,教师不再按照程序式的教学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操作,而是把操作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的操作过程就是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遇到问题需要思考分析查找原因,并探寻解决的方法。比如给学生讲解建账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总是会告诉学生一般的企业不要启用集团账,如果启用了集团账,将不能启用总账系统。传统教学中学生听教师这么一说便记住了,建账套的时候就不会在“集团账”前面勾选了,至于究竟会出现什么结果,并不清楚。教改后的线下课堂上,学生上机操作的可支配时间多了,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尝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内容更深更广,学生对电算化知识的掌握更系统全面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限制的影响,教师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筛选,只对基础的部分进行讲解,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浅且内容比较窄。以期末转账定义为例,大多数教师都不会将这部分的内容作为重点给学生讲解,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也就结束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得到了无限放大,教学内容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对于期末转账定义的内容,教师可以设定企业期末的具体业务,包括:计提财务费用、计提坏账准备、分配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损益类账户、计算并结转所得税、结转本年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分配利润、结转利润分配的明细科目等,这些都是电算化工作期末必须要做的,可以通过线下课堂让学生系统操作达到熟悉的目的。教学上,还可以模拟企业的实际,设计2到3个月的业务让学生练习,让学生知道只有在第一次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期末,才需要进行期末转账定义,以后期间的会计期末就只要进行转账生成而不用再定义了。只有通过这样系统而全面的练习操作,学生才能灵活处理不同的业务内容。除此之外,线上线下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线下课堂的分组教学、案例教学,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合作,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应注意的问题

线上线下学习的实施对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确实是显著的,但如果实施不当就会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一)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线上线下学习的主动性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基本在线上课堂完成,线下课堂教师应避免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按照传统授课方式进行讲解。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倾听者,要学会听取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是一位答疑者,课堂上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加以解释,为学生消除疑虑,及时解答学生上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再次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通过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

(二)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线上学习是一种开放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学习,那么线下课堂就无问题可提,接下来的操作和案例分析就难以开展。为此,教师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线上的学习情况,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或任务清单,要求学生在完成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提交答案。另外,线下课堂教师也要随机抽查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篇6

一、课程简介

《艺术设计基础》是一门多维度融合设计美学与技术的艺术基础课,涉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目前这门课的授课对象是2019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共150人。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在教学中容易出现“老师教学累,学生学习难”的现象,现在通过QQ群、QQ群课堂、微信群等多种即时通讯工具让这门课的教学突破以往传统教学方式而愈加趋于灵活多变,也能让教师及时分享网上现有的优质艺术类视频资源,结合学生们自身优势及特点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艺术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线上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整合课程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创作水平与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授课教师在借助IM等通讯工具分享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将最新设计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们能了解第一手的设计资讯,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案例,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素养,并注重结合当下市场需求与本专业教学现状,整合国内外相关优质教学资源,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们对艺术设计的兴趣及拓展他们的设计能力。

本次线上教学共有19数字媒体技术1班,19数字媒体技术2班,19数字媒体技术师范1班,19数字媒体技术师范2班四个班的学生共计150人参与本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

二、线上教学方案的准备

1.利用QQ群课堂等即时通讯平台,营造新型教学环境

此次课程教师主要采用QQ群的群课堂功能进行授课,同时结合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型渠道,实行多元化项目教学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群课堂中,授课教师主要通过对学生“分享PPT+语音直播”的教学形式为主,通过QQ群课堂的功能,让学生能清楚听到教师声音,清晰看到教师所展示的教学图片内容与文字信息,与授课教师进行语音或者文字信息的实时互动。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学PPT的质量就显得重要了。  

授课教师提升了原有教学PPT的设计,基于QQ群课堂的功能特性对PPT图片排版、图片内容、字号大小、文字行距及字间距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结合最新设计资讯、名家设计案例对教学展示内容进行更新。授课过程中既让同学们接触到创意新颖的设计信息,也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提高上课兴趣。

2.倡导互动式学习新方式,让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

《艺术设计基础》部分采用以师生共同开展项目研究的互动式教学,在讨论环节中倡导项目组成员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将传统《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集约型知识点进行分解,将同学们感兴趣的动画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更加丰富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意项目,增强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与针对性,让大课堂进一步优化为小课堂,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在互动学习环节中也融入年轻人感兴趣、易着手、有共鸣的设计选题让学生们展开热烈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的初步设计思路进行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设计感想和创作理念,形成高效的、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

3.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创造力

基于艺术设计类课程网上资源丰富的情况,授课教师按照分类,精心整理出各大应用平台的学习资讯,将慕课、Bilibili等平台优质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教学进度及课程需要逐步地、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也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向学生推荐艺术价值高、观看效果好的经典纪录片、文化类综艺节目、线上设计展,充实学生们在家学习的闲暇时光,如《国家宝藏》、《从莫奈到马蒂斯》、《百年包豪斯》等。真正让网络学习资源成为《艺术设计基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

授课教师也注意及时对学生观看艺术作品的反馈效果做出积极回应和有效指导,用QQ群的聊天等功能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动态。在线上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反馈授课效果,对于极个别学生网络问题等突况能迅速作出反应,适时最快调整。在轻松愉悦、师生互动良好的线上授课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较大程度地激发,由单一地被动接受,沉闷地不敢发言到如今的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主动自由发言,学生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创作作品质量一次比一次提高。

三、实际效果

1.QQ群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良好

QQ群课堂的PPT显示效果较好,相比传统大课堂的投影效果受投影仪质量、教室光线、师生距离等诸多因素影响,QQ群课堂的PPT公放功能更易于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看到授课内容,效果如下图:

QQ群课堂右侧的即时交流功能也易于师生互动,形成积极良好的授课氛围。这种即时沟通的形式也有利于平时较为羞怯的学生大胆发言,也更适合当今00后们的社交工具使用习惯。

2.QQ群功能全面,受学生欢迎

QQ群功能强大,能满足教学所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多用“群接龙”的形式进行签到统计,授课教师积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动向进行及时跟进,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意愿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多采用QQ群“投票”的功能,“群文件”功能用于学生作品归档,教师上传学习资料,在QQ群聊天窗口中,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课后作业的上传情况。

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四、总结

篇7

【关键词】商务汉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 操作原则

一、商务汉语教学的特点

商务汉语教学作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和通用汉语教学有着一定差异。朱黎航(2003)和李泉(2011)都认为商务汉语属于一种专用汉语。从定义也可以看出商务汉语和通用汉语的不同。从教学对象来看,商务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是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学习者在开始课程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汉语基础。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来看,商务汉语课程的学习者,学习目的较为单一,学习范围被划分得更细致,学习者多是出于学习商务知识的目的,并且倾向于将汉语作为一种工具,重点为学习商务交际知识和商务交际文化。从教师要求方面来看,商务汉语课程对汉语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但要具备充分的商务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丰厚的语言学理论背景和扎实的汉语教学专业知识。因此教师的课堂通常是以基础的汉语知识为依据,通过运用基础汉语知识来传授商务知识和商务文化。因为商务汉语教学具备的这些特点,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中的效果较之通用汉语教学的效果更好。商务汉语学习者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学习背景,也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通过多媒体完成自学任务的可实现性要高于零起点的学习者,同时难度也要更小一些。其次,由于商务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比较固定,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材料时,很少出现范围太广而导致的难以选择教学材料的情况。这也避免了“大海捞针”般的教学设计,从而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商务汉语教学。此外,运用多媒体教学也给汉语教师更多的“抓手”,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教学材料辅助教学。所以,现在有更多的多媒体手段可以被运用于商务汉语教学中,商务汉语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教学方式的发展变化

商务汉语教学方式的变化与学者的研究以及国家的扶持是密切相关的。张黎(2006)发现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商务汉语课程。赵金铭(2009)提出,在北京语言大学的留学生毕业论文中,商务汉语论文数量很多。李泉(2011)提出学习者对于商务汉语的学习需求非常广泛。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对于商务汉语的学习需求是非常大的。如果说通用汉语教学是为了让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应对日常交际,而商务汉语教学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商务人士或者对商务感兴趣的学生,教学内容包含商务礼仪,商务词汇等商务理论与实践内容。而且,专门用途的语言学习带有强烈的目的性,适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商务汉语教学是为了学生应对商务事务而设立的专门学科,一旦脱离了商务环境,这些知识很少在其他领域使用。从刘子晋(2018)对汉语在线教育的统计中,我们可以得知针对汉语基础教学的网站数量已经有很多了,而专门针对商务汉语领域的则很少。除了学者对商务汉语研究的成果以外,国家对商务汉语教学也给出了很多扶持。例如,国家汉办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对外经贸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设立了国际商务汉语教学资源与资源开发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依托高校本身所具有的高水平经贸、管理以及语言学背景。同时,紧抓两个高校较为鲜明的财经学科优势。这两个教学基地都是以理论研究为依据,运用理论指导商务汉语教学实践,同时又将商务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成果或者反馈扩充到理论研究中。无论是学者的研究还是国家汉办的扶持,我们都可以看出商务汉语教学的侧重点从原来互相独立的汉语知识教学和商务知识教学转变为以汉语知识为基础,重在结合情景案例的商务实践教学方面。同时,教学方式也慢慢从单纯的课堂内教学转变为课堂内为主、课堂外为辅的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因此,一大批可供学生自学的线上教学资源应运而生。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线上精品教学资源或者课程,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首先,专门经过线上商务汉语教学培训的教师非常有限,很多有偿在线教育的教师资质不能得到保证;其次,虽然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线上汉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商务汉语教学资源依然短缺,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再次,商务汉语教学的很多内容需要模拟真实的商务环境,例如模拟谈判等,线上教学的多媒体资源完全可以为这些需要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线上教育的方式

目前,商务汉语在线课程可以被归纳为两种,一种是非即时在线课程一种是即时在线课程。具体来看,非即时在线课程就是教师将教学资源提前整理好并且放在网站上供学生自行学习,这些教学资源可以是教师整理出来的教学材料,也可以是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等,如果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留言或者发邮件的方式联系老师,老师看到学生的反馈以后解答问题并告诉学生。即时课程则是教师和学生同时在线,师生通过在线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上课,教师讲解内容并直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即时在线资源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从商务汉语教学开始结合多媒体手段的时候,非即时在线课程就应运而生。其中包括教学材料和教学视频。例如,对外经贸大学商务汉语教学基地网站和上海财经大学商务汉语教学基地网站提供的商务汉语教学材料。而教学视频包括慕课网站中系统呈现的教学视频和一些视频网站中,由教师上传某个语法知识的教学视频等。比较有名的慕课网站当属中国大学慕课、Coursera、edX等。中国比较有名的慕课平台都有相关的商务汉语课程上线。例如,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线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商务汉语》(中国商务概览)和《商务汉语》(中国经济聚焦);edX平台上线了北京大学的《中级商务汉语》(入职与营销篇);Coursera平台上线了北京大学的《中级商务汉语》(商务活动篇)等。这些教学资源大多都是免费的,学生通过注册就能在平台上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任务并考核合格以后,有的网站甚至还可以申请课程合格证书,例如中国大学慕课网等,但是类似课程依然无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接近真实的商务环境。而即时在线课程一般都是由培训机构组织的,收费课程居多。通过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可以发现这些培训机构的线上课程通常会提供一到两节试听课,然后再向学习者推荐收费课程。对学习者来说,在线即时课程虽然可以面对面和老师交流,即时解决问题。但是这些校外培训平台的师资不能得到很好的监管。除了一些平台提供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视频以外,或许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是未来的多媒体技术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更好地体现。李吉梅,沈庶英(2018)提出建立商务汉语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构想,如果能够早日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或许又是商务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重视真实性

运用在线教育手段时,首先要保证材料或资源的真实性,要从真正的商务活动中挖掘材料,而不是为学生创造材料。创造出来的材料可能和真实的商务活动有出入,学生在接受了不太真实的商务训练后,进入工作岗位可能会产生落差感,对真实的商务活动无所适从。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更加真实的商务环境,例如视频中的或者仿真实验室中的虚拟对话者的表情以及姿态,都要尽可能的真实,而不只是呈现出一种表演的感觉。同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有代入感并且能感受到商务氛围。如果有必要,可以利用现代新科技,比如说可以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带给学生更强的体验感。同时,真实性还要求模拟商务活动的奖惩机制要真实。要给出明确具体的奖惩机制,因为真正的商务活动往往都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并且和经济利益相关的。如果学生在模拟训练中沉浸得太久,很有可能会产生商务活动不重要,或者可以重来的错觉,可能导致其进入真实的商务交际后,依然带有这样的情绪,从而对商务活动不重视。因此,模拟交际应该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比如说,学习者可以模拟选择具体的行业以及该行业具体的公司,模拟公司给学习者发放虚拟货币,通过虚拟货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篇8

关键词: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正在激发教育系统发展根本性变革[1],在线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新常态”。融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推动了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各要素的重构。高职特殊教育学校依托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在线教学,适应教与学的需求实现了在线教学的无障碍。本文立足于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实践,针对在线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线教学改革实践措施,并从教学效果角度对在线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

一、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教学“无力感”,学生学习“无氛围”

传统课堂,师生之间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度更高。在线教学时,时间及空间的阻隔让教师觉得难以控制课堂,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

残疾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专注力差,受环境影响较大。问卷调查中,52.18%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没有学习氛围,受家庭成员活动或生活环境影响也较大。此外,学生认为教师在线授课的知识点太多、讲得太快,尤其录播课程是教师的一言堂,无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缺乏上课氛围。

(二)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线教学期间产生的问卷调查和阶段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线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对比在线教学初期,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面对每天扎堆的直播或录播课,学生普遍觉得眼睛很累。网络问题也是制约在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网卡、停顿、突然断网等导致学生无法正常签到、在线学习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绪。残疾学生,特别是视力障碍学生对在线教学工具的接受与使用较困难,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角度而言,在线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因而教师也需要针对在线教学资源、方法和模式进行重构,在适应调整时期将会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三)线下教学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

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更丰富。在线教学,特别是直播教学,由于网速或网络传输问题,教师端和学生端收、发消息不能实现准时、同步。高职特殊教育学校线下教学使用的课程内容量、课件、教具、实训室等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特别是实操类课程,在线教学达不到面对面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

在线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要求较高,但高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网络教学资源使用得比较少,在教学资料准备过程中,对于幻灯片处理、视频剪辑、图片处理、录屏、微课制作等技术掌握不足。面对在线教学,教师无法将自身的知识经验与教育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面对在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无法做到及时处理,进而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二、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在线教学互动性,加强课堂监控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雨课堂安装和使用都很简便,无需另外下载App,只要会使用微信就能操作,适合残疾学生使用。对视力障碍学生使用雨课堂,可实现无障碍收听学习,课上无复杂操作;对听力障碍学生,可将雨课堂与语音转换文字软件配合使用来授课,有效实现听力代偿,保证在线教学效果;对无法按时上课的学生,如高职扩招生或因身体原因需要住院的残疾学生,雨课堂的直播回放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便捷,有利于实现残疾人无障碍教学。

基于雨课堂的线上互动教学,可以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互动。“互动性”也是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最大特点。课前,预习手机语音课件。教师可在预习课件中,提出主要内容、讲解主要概念和主要理论、并针对预习进行习题检测,这样就可以在课前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预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课中,雨课堂快手直播授课,弹幕等多种方式互动。这是最接近传统面对面授课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课堂体验比较真实,以随时发送习题检测学习效果的方式,无形中将课堂划分为几个有效授课小节,更适合残疾人的学情和学习习惯。雨课堂的互动环节主要有弹幕、习题、随机点名、投稿等。线上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将知识与实际经验相联系,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进行作业提交和拓展知识推送。雨课堂课后互动支持多种模式复习与拓展。对课上学生标注不懂较多的问题,组织小班讨论答疑。布置语音或视频资源,促使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讨论区也会开放性题目,师生可互相讨论,实现课后互动研讨。

从布鲁姆认知目标金字塔分析,通过雨课堂实施全过程在线互动教学,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初步应用等初级认知目标,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认知目标通过课中的互动交流完成,这也是未来实现高职特殊教育学校金课“两性一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等效

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闭环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主要理论基础[2],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六个步骤,即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是既有参与互动,又有教学效果反馈的有效教学。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搭建有效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辅以雨课堂为教学工具,可实现线上教学的全过程互动。

以视障学生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交谈》一课为例:课堂上以盲人按摩院工作案例导入课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意识到生活中得体交谈的重要性;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说明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理解教师对他们在本课学习的期望;授新前通过十道题目让学生测一测自己的交谈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后面的学习;通过雨课堂弹幕头脑风暴、投稿、小组讨论等线上互动方式进行线上问题讨论与情景模拟演练,通过投票等方式完成课上活动评价,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完成参与式教学;用2~3分钟时间在课上通过雨课堂随堂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后测;下课前用2分钟时间为本次课做一个小结,结合雨课堂反馈的后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学习进行点评。由教学实践可知,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课堂”,解决了以往线上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线上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互动,该教学模式针对残疾人教学合理有效,且能够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相同。

(三)借助超星学习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残疾人无障碍在线教学

发挥超星学习平台的大数据库作用,精选适合残疾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结合原有线下课程对在线课程进行整合改造。教师录制超星速课进行知识点强化讲解或实操演示,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建设符合残疾人学习特点的课程资源。淘汰落后、冗余的教学资源,新增附合时代特色和在线教育特点的教学资源,重建学科知识点网络,组成在线教学团队搭建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在线教学提供更为精良的教学内容储备。

(四)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如线上互动、讨论答疑、布置作业、在线考试等。重点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网络授课平台建设、MOOC资源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教师从传统教师向在线教师转变的核心是,认识到自己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具有共享意识的知识重新配置者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者,从知识灌输转变为个性化学习顾问和教学交互的促进者[3]。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教与学的改变,意识到线上互动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性的作用,领悟到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的变革。

三、在线教学评价与反思

首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在线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因此阶段性的问卷调查、在线测试等结果性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方法。但结果性评价往往不能全面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过程性评价就很重要。在线教学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产生的过程性数据来完成。通过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为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保障线上教学质量。

其次,进一步规范在线教学。结合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教基函〔2019〕8号[4]已经明确对线上教学作出规范。学校或教师在选择在线教学平台时应明确该平台或系统已取得ICP备案并通过国家审核。

篇9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统计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当前社会技术应用的主流,数字化经济、数字化社会发展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数据无处不在。同时,互联网技术也推动企业会计转型,逐步由过去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处理模式发展到基于会计信息、会计数据进行经营管理的业财融合模式,数据分析成为会计人的必备能力[1]。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统计学”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会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要立足于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借助于媒介环境中多个元素的混合,确保教学模式改革在统计学课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化和最优化。

1.1闭环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混合式教学设计要以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怎么解决”“需要哪些理论知识支撑”“哪些已经具备”“哪些还未知”,引导学生发现“未知”的知识,将其带入课程中去学习。学习完相应的知识后,最后环节要落在“怎么解决”层面,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真正解决问题。

1.2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以任务为驱动安排教学过程。首先任务方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然后任务须在限定时间内以多人协作方式完成,且前后多个任务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最后对任务完成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任务驱动式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

1.3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原则

根据教学大纲对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专业术语、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调查研究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计若干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中安排预习资料、自学参考资料、讨论话题和测试题等资源模块。资源形式多样化,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短视频、音频和图片等。

2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本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主要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整合利用超星学习通的通知、签到、分组、讨论、上传下载、作业、投票、互评和统计等交互功能,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形式推送项目任务及测试题,实时记录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及结果,配合微信、腾讯会议等软件与学生随时交流。

2.1课前先行探索

课前教学阶段主要是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和资源,包括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是问题导入环节,新知识点引入要结合身边的逸闻趣事或者热点新闻事件,注重知识的前承与传递,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点,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是预习环节,学习通平台推送预习课件、短视频、相关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同时布置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在“讨论”模块踊跃发言,以此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三是先行测试环节,针对每节课教学内容,5―7个客观题形成先行摸底测试题,通过完成先行测试题目,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话题讨论和先行测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发现学习积极性较差或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及时采取相应的辅导策略。通过课前教学的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先行探索”进行量化评价,基于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话题留言以及提交测试题目的时间和认真程度,超星学习通能够自动完成对学生预习效果的可视化分析。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教师及时修改课中教学设计、调整课堂教学环节设置。

2.2课中协作研讨

课中主要采取的是线下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内容涵盖三方面:重要的知识点、先行探索中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及时跟进随堂练习题。通过学习通平台3―5个限时练习题目,题型一般为客观题。随堂练习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练习结果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利用学习通平台“选人”“抢答”功能加强课堂教学互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提问回答式的互动形式,手机终端开展互动教学可以全体参与,尤其对于胆怯消极、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选人”“抢答”式的教学互动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要融于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打造“私人订制”模式[3]。每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应根据专业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设计,区别于财经类专业的通用案例和教学场景。本课程打造的是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因此在教学案例和实践运用场景方面均来自会计职业相关领域,基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加强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用于解决会计职业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针对“统计学”课程特点,有部分教学内容要进行Excel和SPSS软件的实操练习。由于教学大纲没有安排相应的上机实验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笔记本进课堂,教师课堂演示完后要求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实操练习。实操练习选用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多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教学数据素材。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统计学方法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商业敏感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

2.3课后巩固拓展

课后教学辅助对课程学习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可采用学习通作业与章节测试,学生在学习通平台线上直接完成,系统自动批改,答案及解析均可在系统中查看,学生根据答案解析纠正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对于仍有疑惑的问题或者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实时在微信群里讲解分析,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在QQ群里拓展学习资料,也可以分享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网络阅读链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愿完成。每一模块教学内容完成后,公布各班学习情况,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以此激励同学们找到自身不足,持续保证自身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后教学辅导的过程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一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二是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学生学到了什么”可以通过客观性检测和主动性检测得知,客观性检测由教师在学习通平台的测试和作业随时展现,主动性检测由学生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发言主述式反馈。综合两种检测结果,衡量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中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学生希望得到哪些帮助等。基于课后线上学习效果检测、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复盘迭代,促进线上线下教学形成良性闭环。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较以前完全线下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加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上的课件、文档和链接等教学资料进行线上先行探索;教师以课前预习情况为出发点进行课堂讲授,通过学习通APP发起课堂选人、抢答和讨论等环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课后加强线上跟踪,通过布置统计学作业、测验等任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多元化的特征,保证了“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3.2提升学生在会计专业中应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师生的在线实时互动,以专业实践应用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方式创建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会计职业相关领域的应用场景,借助任务驱动将统计学内容与会计案例结合起来,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做中学”的混合式教学效果,沉浸式的课程体验帮助学生成长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3.3实时追踪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根据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学情统计发现,学生线上章节学习次数达到2778次;签到9次,平均签到率92%;根据选人、抢答以及学习任务完成等情况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积分,满分50分,积分30分以上的比例超过70%;课后作业及测验共6次,平均完成率94%,平均分为82分。这些统计数据说明学生线上教学参与度较高,任务达成度较好。实时追踪学生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双向互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统计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

“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学生互联网原住民的特征,将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中[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建立集体验、互动、考核、评价、反思于一体的学习场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对培养创新型统计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课程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实践,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

4.1智慧教学工具很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互联网+”时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迫切要求。超星学习通作为一款新型的智慧教学工具,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受到了师生的欢迎。高校应当为智慧教学工具的推广使用提供便利,包括更新课堂教学设备、完善网络配置,通过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吸引更多的教师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2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人

智慧教学工具和环境很重要,但是利用工具和环境的是教师。教师观念不同、能力不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成效也不同。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还运用过去的教学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教师应该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教师优秀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是改革成功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不够,不能完全做到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科学安排线上线下教学任务。

4.3混合式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加强

目前课程组教师以老教师居多、青年教师较少,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较多,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但是对混合式教学实践应用相对比较顺利。在混合式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每位教师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课程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力量,形成教师团队的合力,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提升以及学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郑峰,朱维维,吴琼.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教学改革探索——以统计学课程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4):22-24.

[2]李芳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统计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20(36):50-52.

[3]吴佳.线上线下混合式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J].高等教育,2019(13):14-14.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互联网,教育形式

Internet技术是发展最快,最迅速,并且也是更新最频繁的主要行业之一。“Intemet+”本身的含义和核心是将Internet用作整个网络的重要内容,并将其逐渐分布到教育,文化,技术和社会等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世界,并有效地联系和协调不同的行业。由于可以通过修改其传输方法或现有内容在网络上传输和存储大量信息,因此人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有用的信息和资源以进行学习等,这样可以使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如今,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和信息技术实现网上学习,从而有效地解决生活,学习和其他问题。

1互联网技术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流逝,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间接地促进了许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包括教育领域和建筑领域等。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校可以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丰富学习资源。另外,当前的技术正在迅速变化,使得我国许多高校正在丰富和改进教育方法和内容。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教育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历史性的变化。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终端技术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也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拍照、录像、搜索和学习。

2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方法

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利用学院搭建的教学资源平台,将海量的信息资源,各类教学视频、图片、练习技巧与方法等可以通过互联网很便捷的获取,这些资源都支撑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库,积极探索完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探索课前、课中、课后的多元体育教学模式,积极实施微课程、翻转课堂等形式,使传统课程延伸到课前、课后,使学生的学习可以打破传统授课时间、空间限制,通过网络课程及时得到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学院创建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可以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创新应用的形式,针对面前“00后”的教学对象,应该采取一种和多种组合教学方法等等,通过这种学习,体育教师可以更明确教学方法应用的场景以及组织实施效果,这样在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就更多元、更实效、更能满足教学对象的体验感受,从而促进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利用互联网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相互评价体系。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师生沟通。一方面师生体育交流能够为体育教学基础信息,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体育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变化、素质发展实际等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交流沟通,体育教学实施中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哪些环节需要停止,哪些环节更容易被学习接受,哪些环节更有利于体育教师生组织实施;通过互联网实现师生相互评价,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利用互联网建立体育教学中实时监督、指导、考核的新模式。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于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教师讲授外,需要学生进行身体练习,这些练习包括肺活量、握力、耐力、速度、爆发力、柔韧等,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师对学生课外锻炼的监督,练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指导,以及考核的新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3线上教学的案例分析

随着延期开学日期的不确定性和体育课线上教学的推进,其弊端不断显露出来。(1)缺乏面对面监督,课堂效果无法保障。线上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运动技术为主,线下的自主练习才是关键,而部分学生在自制力较弱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不认真练习的情况,交作业的时候只是“摆拍”交给老师“打卡”。由于线上教学时课堂老师无法面对面授课监督,只能通过打卡的方式反馈互动式教学效果,因部分学生居家学习能力不强,有的出现了“老师上面播,学生下面睡”的情况。(2)受训练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影响明显。学生在家中线上听课,受客观条件制约因素较大,场地过于拥挤、器材不充分等问题严重存在。这时就要充分的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锻炼,而不能因为受到场地、器材的影响就放弃体育锻炼。要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用楼梯进行台阶练习、用油桶进行哑铃练习等,最大限度地将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变为课堂资源,以保证线上体育课程正常开展。(3)网络问题导致授课效果不佳现象。在某些欠发达地区,部分学生由于乡村网络不稳定、电脑配置不高等原因,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不高,不能按时上课或在上课途中出现卡顿甚至掉线等情况,导致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三、关于解决高校线上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方法探讨实际上,这次延期开学和开展线上授课,不仅是对传统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检验。针对大学线上体育教育的多种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要想有条不紊地进行线上体育教学,就应该进行方法的规范和方式的创新。规范线上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建立云端服务模式。我国作为网络教育资源第一大国,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通过老师推送云教育资源,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自我诊断学习效果。同时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可以随练随停、随学随停,以更加弹性、灵活的方式进行选择性学习线上体育知识和技能。(3)建立师生互动机制。网络直播授课虽然没有群体氛围,但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学生因本人性格原因造成的不敢发言、不善发言等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采取点对点方式直接向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采取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回答问题,并对学生体育动作进行专业指导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和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3)加强课后检查督促。授课老师将每名学生的现实表现、课堂活跃度、学习效果、课堂纪律等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反馈给学院辅导员,由辅导员及时掌握情况并和学生本人沟通,分析原因、加强整改、推动提高。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不仅检查打卡情况,更要抽查课堂表现、课后行为,真正督促后进,实现学生整体均衡发展。

4结语

在当代以信息共享为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此次延期开学和线上教学,不仅检验了我国大学教育的线上信息共享能力,推动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技术革命,还推动各大院校普遍以更广更深的维度去思考和探索信息化教育的新途径。归根结底,只有努力培养创新精神,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下问题,努力把可以做的做到最好、做到最佳,才能更好地消融和对冲这次延期开学对高校体育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6.

[2]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03):228-232.

[3]谢幼如,吴利红,邱艺,张惠颜,李伟.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课程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7.

[4]魏武华,罗雅过,侯敏,高晓宁,朱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0(03):87-89.

[5]罗儒国.“互联网+”时代教学思维方式变革:境遇、趋向与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9(01):149-156.

[6]苗子蕊,葛耿育.“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7):154-155.

[7]李卓.互联网+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运动精品,2021,40(01):17-18.

[8]李谋涛.探讨“互联网+”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30(01):119-124.

[9]张军骑,张兆龙.“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1):98-100.

[10]易凌云.互联网教育与教育变革[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