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教育案例

篇1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这群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关爱,情感缺乏因而出现心理问题,这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从心理学讲,小孩在幼年时期如果没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的性格、个性会受到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外,情感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大家一般不易察觉,其实造成了很多无形的损失。留守小孩和父母在家的小孩,在攻击性、抑郁性和协调性上差异显著。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在农村中学任教,接触了这类儿童,亲身感受到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重要性。我将结合两个具体案例,浅谈一点,我在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案例1

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

刘彬,男,十六岁,2008年9月进入我校。初三时,我担任他的班主任,自我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了解到他不仅是个留守儿童,还是个问题学生,他身上的问题颇多。该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其他同学玩扑克牌或睡觉,会经常迟到或旷课。坏习惯也不少,交友不慎重,和社会上问题青年有交往;不讲卫生,衣服很脏头发乱蓬蓬;爱吃零食,还有点小偷小摸。犯错后不敢承担就选择离家出走,或与亲人顶撞。他也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关系紧张。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

该生在一次违纪后,我电话通知他的监护人来校沟通,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些该生在家的表现,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通过与其监护人的谈话中,我知道了该生特殊的身世。刘彬的父亲在他年仅四岁时就病故,后来他母亲也改嫁他乡,孤苦无依的他就寄养在大伯、大妈家。大伯家已有俩闺女,都很乖巧,自然得到父母的疼爱,但他总觉得挨打挨骂的只是自己,觉得大伯大妈不爱自己,因而心理失衡。他觉得自己可怜没人疼爱,因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他任性,爱发脾气爱吃零食。他从家中偷钱花,最多的时候偷过两千元钱,买了一部手机。事情暴露后大伯的教育方式粗暴单一,不是拳打就是脚踢,而且紧抓不放,一犯错就老账新账一起算,让该生既害怕又心中充满仇恨,亲情关系非常紧张。

三、个案处理

在辅导前,我认真地综合该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和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的原因——情感饥饿,教育粗暴。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给孩子爱的阳光和温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做孩子监护人的工作,要求他大伯改变教育模式、方法,让孩子敬重他而不是畏惧他,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进行理解性的沟通、谈话。

我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平等的姿态,与他进行了一次理解性的谈话,从而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对友谊、对理解的渴望,对学习进步的渴望等。谈话中我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与不满,尤其是对大伯的不满与仇视。他认为,在他大伯大妈的眼里他只有缺点、毛病。在家庭中没人关心他、爱他,都嫌他成绩差不是读书的料,因此,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干很多体力活,干不好了偷懒了就挨打。他还说大伯怕他乱花钱,每天只给很少的生活费,有时会饿肚子,还落下了胃病。他说得声泪俱下,我的心也被揪得很紧,说真的我内心很同情他,但我相信关爱比同情更有效,于是我想用爱来唤醒他。

2、给予集体的温暖,找到体验幸福的方法。

有人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是像这样特殊的孩子,要教育他唤醒他,还得依靠集体的力量。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温暖、感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主动参与进来。他很能干很负责,我让他当劳动委员,每天早晨为同学摆放自行车是他最开心的事,我总是适时地肯定表扬,同学们也渐渐地喜欢上他并关心他。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拉他表演节目,竟引来掌声阵阵,他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后来他告诉我,这是他这些年来最幸福快乐的时刻!我进一步巩固成果,继续发挥集体的力量,我组织结对帮扶活动,给他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资助。我鼓励学生收集校园内的饮料瓶,卖的钱资助他,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这样既帮助了他,让他融入了集体,不再感到孤独,又找到了幸福。渐渐地他身上的小毛病少了,也注意起了形象,头发不乱衣服也整洁干净多了,同学主动找他玩。

3、关爱、教育、鼓励,引导他健康成长。

在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同时,我也给予他爱的阳光,引导教育他健康成长。首先我肯定他是个好孩子,难免会犯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不应该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以此,来消除他的对抗、逆反心理,引导他理性的看待自己的错误。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第二,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把他当朋友、亲人,给他讲我自己艰辛的成长经历和不幸的往事,以及我如何自尊自强,努力学习的故事,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召他。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退一步来说即使成绩暂时落后了,也要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因为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4、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该生情况特殊,由于监护人不是亲生父母,没什么文化,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对其关心和指导就更少,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我首先让该生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要变坏”,家长的教育方式虽有不当之处,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成材,作为子女要体谅大伯的苦心,让他明白大伯把他拉扯大不容易,这其实就是爱。另外,我通过与其伯父母沟通,让他们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一味打骂难成材”,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让他们降低对这位学生的要求,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伯父母的支持与鼓励,甚至爱心,帮助改善家庭气氛,改善教育方法。其次,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不能因为怕他犯点小毛病就饿他肚子,家庭经济实在困难,我会帮你们申请特困补助。第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学习,让他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要求监护人经常与校方联系,共同监督教育孩子。通过与家长配合,经常互相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地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案例反思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的爱心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才能从新唤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尊,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不良习惯的束缚,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往往能影响他的品质、性格,乃至影响他的一生。我们不仅要教育他们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这些学生就会少一点失落,多一点收获。让我们努力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亮点,毫不吝啬地用语言、目光、体态表达出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充满爱心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钥匙,重燃希望的火花!让每个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爱和被爱的幸福!

案例2

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

徐露,女,14岁 ,初一。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所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是她语文老师,开学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徐露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方面

(1)具有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

(2)和同学交往时特别要强,一点点小亏都吃不得,有一点小小的矛盾和摩擦就会对同学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脚踢。

2、学习方面

(1)学习成绩差,做事懒散,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常因贪玩而耽误学习,经常欠交作业。

(2)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组织纪律差。

3、性格方面

同学都嫌弃她,不愿与她交朋友,导致她的性格越变越郁闷、也越来越暴躁。逐步成了班级活动的边缘人。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

徐露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固定收入,长期在广东打工,基本上很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只留下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文化很低,重养轻教,对于她的任何要求不管有理还是无理的都满足,却从未指导孩子的学习。在爷爷奶奶的娇生惯养下,徐露养成了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她的学习成绩非常的差,性格越变越郁闷、也越来越暴躁,逐步成为了班级活动的边缘人。

三、个案分析、处理

(一)原因分析:徐露是一名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重养轻教、娇生惯养下,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的她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以及在隔代教育下出现了以上症状,通过我的观察和谈话,我发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是监护人不力。作为徐露的监护人——爷爷奶奶,他们大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监护职责浅层化,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了就行了,所以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尤其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一方面,作为徐露的监护人,他们文化素质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致使她学习成绩非常差,另一方面,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他们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纵容她,使她逐步养成了爱撒谎、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所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状况,致使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

2、是情感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归,使徐露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之父母由于繁忙很少与家人联系,使孩子出现了情感饥饿综合症。在学校里,由于得不到老师过多的关注,她的各种不良品行又使同学们对她很疏远,这些情感的缺失导致她缺乏对外部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出现性格缺陷,严重影响了她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二)处理策略

1、拿出热情,奉献爱心。面对留守儿童的诸多难题,有的教育工作者干脆就产生这样的想法:没有家教的孩子我们管不了,做父母的不严加管教,光靠我们老师有什么办法?其实,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捣蛋,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对问题学生要有热情,要有爱心,要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作为徐露的语文老师,对她的问题我不能坐视不管。课堂上我重视关注她,经常给她创造不同的表现机会,只要她在学习上获得点滴进步,我就会对她表扬和奖励。课下,我和她做朋友谈心,给她指导学习方法。我认为能转化一个问题学生,看到她健康茁壮地成长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2、发现学生闪光点,帮她找回自信。的确,留守孩儿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我们要会,捕捉儿童兴趣和行为的闪光点。有些留守孩儿虽然孤僻、不善言谈,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写字,有的爱参加体育活动等。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爱好,为他们的兴趣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徐露喜欢画画、剪纸,我就鼓励她出墙报,活动课时让她牵头策划,联欢会上让她表演。她非常积极做得很出色,我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在班里为她作宣传,她有了成就感,开朗自信起来,笑容写在了脸上,性格也温和起来了。对待这一类学生,我们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要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徐露的爷爷、奶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和他们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并真诚地向他们提出建议:

(1)不能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对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全力满足她,会让她以为什么东西都能轻易得到,这样必然会在她的头脑里形成一种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的不良意识,并且也不能培养她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缺点错误,爷爷奶奶不要一味姑息迁就,也不能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因为一味迁就只会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而应该耐心教导,给她分析原因,帮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鼓励她改正。

(2)当徐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她如何去解决,先让孩子自己思考,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可以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3)我还与她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增强自信心,不断改正自我,做个好孩子。

四、案例反思

经过我和孩子家长的密切配合及徐露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她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她活泼开朗有上进心,人缘关系也彻底改变了。孩子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爱和自信就是给了孩子一把成功的钥匙。但是我要提醒家长,应该懂得如何去爱,爱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孩子家长的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尔基说过的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要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学校、家长要齐心协力,把这一伟大的事业做精致!我想我有信心转变更多情感上、心理上有障碍的留守孩子。因为我爱学生,因为我还喜欢探索教育他们的方法。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发现许多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事出有因”这句老话其实涵盖了很多的心理教育哲理,只有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教育,更离不开爱,一定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细心、恒心。

篇2

1: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着眼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护社会的传统秩序阶段属于(

)。

A:

前世俗水平

B:

世俗水平

C:

后世俗水平

D:

准世俗水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指—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零迁移

D:

顺向迁移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在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方面,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时间单位是(

A:

“一节课”

B:

“日”

C:

“周”

D:

“月”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属于(

)。

A:

言语技能学习

B:

智慧技能学习

C:

认知策略学习

D:

动作技能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

)

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种。

A:

巴普洛夫

B:

华生

C:

桑代克

D:

斯金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

《幼儿心理学

B:

《家庭教育》

C:

《儿童心理之研究》

D:

《儿童心理》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提出,人的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要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高级心理包括认知能力。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弗洛伊德的认为(

)是心理活动的主宰。

A:

意识

B:

潜意识

C:

前意识

D:

无意识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认为,认知(或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美国心理学家(

)把价值取向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道德行为综合理论.叫作社会行为理论。

A:

斯陶布

B:

布鲁姆

C:

罗杰斯

D:

班都拉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因式(或形成新的因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过程。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属于(

)。

A:

刺激反应学习

B:

连锁学习

C:

言语联想学习

D:

多重辨别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属于(

)。

A:

言语技能学习

B:

智慧技能学习

C:

认知策略学习

D:

动作技能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在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对事物抽象特征的反应属于(

)。

A:

多重辨别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原理学习

D:

解决问题的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小学生同伴团体的特点有(

)。

A:

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

B:

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

C:

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

D:

发展使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桑代克在一系列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D:

近因律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自尊感的功能包括(

)。

A:

激发行为。

B:

推动行为。

C:

监控行为。

D:

矫正行为。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品德的结构包括(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有(

A:

有意性迅速增长

B:

内容逐渐符合客观现实

C:

还存在一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

D:

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影响同伴接纳的主要因素有(

)。

A:

家长的教养方式

B:

出生顺序

C:

认知技能

D:

姓名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根据学习任务的类型,学习策略可分为:(

)。

A:

阅读策略

B:

知识保持策略

C:

问题解决策略

D:

写作策略

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弗洛伊德将个性结构分为(

)三种成分。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忘我

正确答案:

(多选题)

9:

学校集体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

A:

集体舆论

B:

班风

C:

校风

D:

教师的态度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0:

同伴接纳性包括(

)。

A:

儿童在同伴中的声誉

B:

儿童受尊重的程度

C:

儿童受欢迎的程度

D:

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1:

自我概念的功能有(

)。

A:

信息获得功能

B:

行为导向功能

C:

行为的动力功能

D:

信息加工功能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2:

皮亚杰提出“阶段”具有以下特征,它们是:(

A:

连续性和阶段性

B:

结构性

C:

次序不变性

D:

交叉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3:

皮亚杰品德发展的阶段包括(

)。

A: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B:

权威阶段(6-7岁)

C:

可逆性阶段(8-10岁)

D:

公正阶段(11-12岁)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4: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

)。

A:

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B:

为医疗、文艺及其他社会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C:

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理论依据

D:

提高儿童学习效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5:

贯彻论理性原则要做到(

A:

任何研究都必须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小学生有知情权

C:

完全自愿

D:

要做好保密工作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6:

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培养有(

)。

A:

正确使用奖励

B:

正确使用惩罚

C:

榜样示范

D:

给予实践机会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7:

奥苏伯尔依据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分为(

)。

A:

符号表征学习

B:

概念学习

C:

辨别学习

D:

命题学习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8:

实验法包括以下几种(

A:

定期实验法

B:

自然实验法

C:

教育心理实验

D:

实验室实验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9:

简述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有(

)。

A:

有丰富的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B:

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

C:

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D:

有很强的洞察力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0: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A:

成熟

B:

练习与习得经验

C:

社会经验

D:

平衡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

负强化就是惩罚。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2:

效果律是指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必然牢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3: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所支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4:

低自尊感儿童的特征。用积极和现实的观点看待自己的能力的批评;喜欢亲自实践;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让人认可的成绩。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5:

绝对评价是指在被评价学生群体内部建立基准,然后逐一把每个学生的成绩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每个学生的相对优劣。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6: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由于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7:

随机应变是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使学生扬长避短,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发展良好的品德。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8:

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这种学习是由于间授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9: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

信息加工心理学也称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1:

高自尊感儿童的特征。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悲观;孤独不合群;不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低估自己的能力;对批评过分敏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2:

6—8岁的儿童处于生物阶段。此时儿童所持有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各种认识,是以男女之间在机体上所存在的生理差异和外貌特征为依据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判断题)

13:

生物取向阶段的儿童对男性和女性所特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是以社会文化的要求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为依据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4:

心理取向阶段的儿童对男性和女性所持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不再以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唯—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5:

零迁移也称中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不起作用,即两种学习之间:无直接的相互影响,迁移的效果为零。

A:

错误

B:

篇3

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切实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防范和遏制涉校涉生安全事件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各地各校要结合本地实际,准确研判风险,聚焦关键环节,及时查找不足,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措施,积极推进校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要加强对教职员工和临聘人员教育管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严格落实门卫值守和内部巡查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严防暴力恐怖事件发生。要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实验室、锅炉房、配电室、校园内施工现场、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风险点和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

    各地要依托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新平台新机制,会同各成员单位,加强对校园周边网吧、学生托管点、小旅馆、娱乐场所、无证摊贩等治安、卫生乱点的清理整顿,做好对校园周边化工厂、危化品仓库、加油站、油气管道、重污染源、危险山体及水域等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要配合公安机关,健全落实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护学岗”机制,积极组织学校安保人员、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等,配合执勤民警做好上下学时段校门周边防控工作,确保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安全可控。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明确具体的区域性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全面了解掌握校园周边特殊人群信息动向,及时安全提示,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有序。

三、进一步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要求

各地要配合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依法实施校车使用许可,规范发展专用校车,坚决清理不符合国家校车标准但仍作为校车使用的载客汽车,明确退出期限,彻底淘汰在用的非专用校车。要督促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驾乘人员管理,坚决杜绝超员、超速、不按审核路线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避免把幼儿遗忘在车内致死现象。要广泛宣传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危害和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增强安全意识,自觉抵制“黑校车”,不乘坐未经许可、超员等违法违规车辆,确保上下学交通安全。

四、进一步开展学生欺凌防治行动

各地各校要深入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健全教育预防、及时发现、有效处置长效机制,切实防范学生欺凌事件发生。要定期开展预防欺凌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防范欺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规守纪、知法守法。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要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情感困惑学生、言行异常学生,以及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群体的关爱工作,及时做好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

五、进一步深化网络环境专项治理

各地要会同宣传、新闻出版、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进一步加大网络环境治理力度,及时发现清理网络低俗有害信息,整治涉及中小学生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切实消除不良出版物、影视节目、网络游戏对学生的侵蚀影响。要加强学生手机管理,禁止学生将个人手机带入课堂,不通过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防止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要结合中小学生网络行为和心理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防止网络沉迷。

六、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各地要认真梳理查找安全教育存在的盲点和薄弱环节,统筹用好国家和地方教育资源,上好安全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要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机制,密切配合、各展所长,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学生思想状况,主动回应心理、情感诉求,切实预防违法犯罪现象发生。要围绕“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12•2”交通安全日等重点时段,广泛开展预防溺水、火灾、禁毒、害、食物中毒、网络沉迷、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特点,完善各类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自救自护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进一步推动家长落实监护责任

各地各校要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致家长一封信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提醒家长切实履行好学生看管监护责任,准确掌握离校期间孩子动向,关注孩子人际交往和情绪表现,严防出现监管真空。要重点强化对家长预防学生溺水和网络沉迷的提醒,做好《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的复印发放、回执回收保管工作。

各地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部署,切实抓好落实,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有关落实情况请及时报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附件:1.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

2.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

3.家长回执

 

 

          教育部办公厅

         2021年1月20日

 

 

 

 

 

 

 

 

 

 

 

 

 

附件1

关于预防学生溺水

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

 

尊敬的中小学生家长朋友: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春季以后,天气逐渐变热,溺水又将进入高发季,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学生安全工作需要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

祝您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21年1月20日

附件2

 

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

 

诸位家长:

互联网络既兴,移动终端正盛;信息交互通达宇内,图文视听精彩纷呈;有助沟通便捷,能广世人见闻,可增少儿学识,更促社会繁荣。然成瘾游戏、邪恶动漫、低俗小说、网络赌博,附生蔓延,危害孩子健康,亟须大力防范。是以倡导全体家长,恪尽父母责任,力行“五要”,与学校共筑防范之堤。

一要善引导,重监督。家长须强化监护职责,养良善之德,树自卫之识,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

二要重表率,立榜样。家长须重视网瘾危害,懂预防之策,远网游之害,读有益之书,表示范之率。

三要常陪伴,增亲情。家长须营造和美家庭,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

四要导心理,促健康。家长须关注子女情绪,调其心理,坚其意志,勇于面对挫折,正确利用网络。

五要多配合,常沟通。家长须主动配合学校,常通报情况,多交换信息,早发现苗头,防患于未然。

防孩子沉迷网络,须各方尽心尽责。为易记忆、广传播,特附“防迷网”三字文:

 

互联网,信息广,助学习,促成长。

迷网络,害健康,五个要,记心上。

要指引,履职责,教有方,辨不良。

要身教,行文明,做表率,涵素养。

要陪伴,融亲情,广爱好,重日常。

要疏导,察心理,舒情绪,育心康。

要协同,联家校,勤沟通,强预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21年1月20日

 

 

 

 

 

 

 

 

 

 

 

附件3

 

家长回执

 

学校已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邮寄、其他方式:(请在处划√)的方式将《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交给我。我认真阅读了两封信的内容,了解了预防溺水和网络沉迷的相关要求,一定承担起监护责任,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学校名称:班级:

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篇4

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教育政策

一、引言

目前社会流动的规模愈来愈大,社会流动的主要形式是从贫穷的农村流到现代化的城市,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他们割舍不下对孩子成长的关心或者在家乡找不到合适的能够对孩子行使监护责任的监护人等,所以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也带到他们打工的城市,从而造就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流动儿童的产生。

流动儿童是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国民素质。流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影响到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且关系到社会均衡及其结构的合理化,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虽然这些儿童依然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表面上来看在生活、学习上得到了父母的照顾,但是由于受到父母工作环境、生存环境和所在城市教育政策制度的限制,这些流动儿童并未能像普通孩子那样受到应有的公平教育。基于此,本研究对已有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新思路,以期能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为该问题的更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二、文献回顾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学者们从不同的方面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名方面都有所涉猎,并得出了众多有益的结论。纵观各方学者的研究,大致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以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为切入点:

以“两为主”为原则,王小聪、李丽萍(2008)对相关政策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提出,不仅要因地制宜在“城中村”地区建立公立学校,并指出要着力鼓励公办学校提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管理形式,以提高流动儿童对新的教育环境的适应性。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周国华(2012)从已有的社会实践和政策目标出发,探讨性地提出流动儿童教育权利、教育经费、学籍管理、教育监督和教育教学五大保障制度,从而促进目前的流动儿童教育制度从二元化走向一元化。

雷万鹏从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审视流入地政府责任和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理论架构,并指出流入地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策略、分担不同责任,以满足流动儿童多元化教育的需求。

(二)众多研究侧重关注于流动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有不少学者从社会排斥与整合的角度,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思考,主要是着眼于流动儿童成长过程,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考察了流动儿童与迁入地社会的整合状况,特别是从社会排斥的视角来分析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以期寻找到造成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真正的原因( 周皓,2003 ;熊少严,2004)。

鲁化堂通指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缺失会给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教育资源依然不足,流动儿童并不能够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另外学校教育与管理也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冯帮(2011)指出上不了学、上不起学、上不了好学校、升入高一级学校难,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是流动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难关,如果不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接下来的路更加难走。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挖掘,并简单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三)有不少学者致力于探究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来看,家庭永远是儿童最重要成长环境,因此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永远代替不了的,对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众多学者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赵娟 (2003)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并阐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成长指导、教养氛围、控制方式、成熟要求四个方面,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在这些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张翠娥、李伟梁等人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吕开宇、王桦(2006)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外出务工人员首先要保证其基本的日常生活,因此他们的收入会首先支付饮食、交通、衣着等生活必需品,其次会考虑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例如租住或者购买更好的房屋、家具、家电等设施。流动儿童的教育投入则被排在了最后一位,显然,可用来流动儿童教育投资的经济能力就微乎其微。

三、研究总结

学者们从以上各个角度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其中不乏很富见解的观点,有的甚至得到相关管理部门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和采纳。但是,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和研究发展空间:

首先,显而易见,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最突出问题是现有文献对现象的调查和描述性分析比较多,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对现有的现状、产生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随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证研究以及量化研究,或许可以让我们在此类问题的研究上发现新的突破点。

其次,在抽样方法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以社会学案例为主,并且样本量覆盖率也比较低,这样使得很难明确此项研究的结论是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大部分的样本是局限于某个市区或者一个县。虽然相对个案研究来说,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已经有所扩大,然而这样的结论对于决策者们来说,说服力依然显得不足。

再者,我们可以发现,现有文献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制度性研究分析到处都是,相比之下,对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分隔、身份歧视等领域的现实关注相对较少。虽然制度的变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怎样保证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收到良好又公平的教育,并且能够愉快的与身边的同龄儿童融洽的生活、成长,不再像以前一样继续延续不利的社会弱势地位,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探讨。(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志芳.流动儿童基础教育边缘化问题及对策[J].普教研究,2011

[2] 周国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研究述评[J].人口与发展,2007

[3] 周国华.过渡阶段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目标体系设计与制度保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

[4] 王小聪,李丽萍.当前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研究及其建议.铜仁学院学报,2008

篇5

创建留守儿童教育管护“石泉模式”。该县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劳务经济的首要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加快推进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三大中心”和“四支队伍”建设,成功探索出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教育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留守儿童教育管护“石泉模式”,受到了中央文明委、教育部、全国妇联、国务院农民办的表彰奖励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并获得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和被教育部评选为2011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建立教育经费集中支付制度。该县为强化教育经费的规范管理,以校长对资产的管理权不变、对资金的支配权不变和校长法人地位不变为前提,创新建立了教育经费集中支付制度,形成了“学校用钱不管账,中心管账不见钱”的“校财局管校用”监督机制。配套建立了教育经费预算编制教代会审议制度、学校支出“3+1”财务会签制度,实现了中小学财务管理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的工作目标,保证了教育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探索“公建民营”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该县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策扶持”原则,通过政府出资修建并购买服务的方式,率先在全省探索出了“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在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民办公助”为主、公民办并存的学前教育发展新机制。同时,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在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将全县学前二至三年的保育保教收费标准统一为90元,民办园不足部分,由县局依据《关于石泉县幼儿园分类评估奖补暂行办法》进行综合考核后实施分类奖补,有效破解了全县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篇6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衍生出了大量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便是其一。随着人口的城市化迁移,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人口的迁移使得大量的农村成为的资源丰富的“荒原”,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困境,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生活教育水平却在不断的下降,留守儿童行为教育问题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广大农村幼儿园中,普遍面临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队伍水平令人堪忧以及儿童行为规范标准缺失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幼儿园教育中关系到小孩的健康成长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与国家提高对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关注,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综合建设在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一、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现状

留守儿童随着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就西南地区的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集中分布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山区地段以及城乡接合部,例如位于重庆的黔江区的黔江区册山小学,黔江区是重庆东南翼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黔江区册山小学则位于该城市的城乡接合部,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小学,该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城市周边的山村,学校的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一半以上,由于学校的设施有限,不能实现每个学生的住宿要求,因此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有些学生每天甚至来回得走两三个小时。不同的年龄阶段留守儿童的比例各不相同,对于幼儿阶段,留守儿童的生活根本无童年的欢乐可言,许多幼儿阶段的儿童由于家里面哥哥姐姐多,都留守在了家里,小小年纪便开始养家糊口,照顾生病的奶奶或爷爷,根本无书可年,更提不上所谓的行为养成教育。黔江区册山小学便是如此,他们中许多人长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除了读书,他们身上还兼顾着照顾弟弟妹妹和养家糊口的责任。在西南地区其他的地方也有许多类似的留守情况,例如位于四川的大凉州,很多的父母为了生活将孩子留给了上一代照顾,一年都不能回来一次,在生活条件十分窘迫的情况下,他们根本难以接受到正规的教育,许多的孩子很小的时候便经历了生活的各种艰难困苦,行为养成教育根本无从谈起。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其中52.7%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而42.8%的儿童面临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艰难境地。

二、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的现状

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取代不了的。幼儿园时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家庭的关爱必不可少,而留守儿童却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照顾,在学习的起步阶段便出现了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对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主要以幼儿园孩童作为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讨论为切入点,对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幼儿阶段的小孩按道理来说应该正处于活泼乱跳,天真无邪的成长阶段,可对于这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世界却愁云满布。这阶段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缺乏,自身安全感极低,正处在渴望父母关爱的年级段,可是对留守儿童,他们恰巧缺乏了家庭的温暖,对世界的恐惧让他们内心充满了阴影。大部分幼儿阶段的留守儿童目前都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很大一部分表现出了内心的自我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以及和他人交流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失去了孩童的天真,影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性格的塑造。

基于当前幼儿阶段留守儿童的主要现状和他们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一步对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的不良现状,农村幼儿园依然停留在教育小孩读书写字的阶段,而忽视了对小孩的性格启蒙,为小孩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从另一角度上看,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由于留守儿童本身的性格问题而使得教育出现更多的问题,许多的留守儿童由于不愿意交流而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意义,而农村幼儿园缺乏对这部分“问题孩童”的积极引导,而使得他们的身上的问题毛病越来越严重,自我封闭的倾向也越发明显。

三、关于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策略分析

在对农村幼儿园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详细剖析之后,如何提高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水平值得社会与国家深思。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不仅要从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本身的水平出发,更要着眼于缩小区域差距,减少留守儿童数量的大背景着手。

从短期来看,完善农村幼儿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从提高幼儿教育师资水平着手,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理念的普及,同时政府与国家要重视对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投资,完善教育设施水平。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的行为养成教育对于缺乏家庭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来说十分重要,幼儿园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特殊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的目的,引导内心封闭的孩子主动去接受外界的新事物,以塑造孩子健康性格为主要的目的,为缺乏安全感的留守孩童营造健康阳光的成长氛围;此外,加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幼师在施教时应该给予孩子父母般的关爱与耐心,杜绝对留守儿童的隔绝行为,给留守孩童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另外国家和政府应该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提供充足的物质援助,丰富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设施,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普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农村幼儿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积极纳入教育的大背景之中。

从长远角度来看,国家应该着重缩短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后果,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加重了教育问题的严重性,短期的师资力量引入,改善现有教育的措施对缓和当前的局势有所帮助,但是却不是长久之计。国家发挥宏观调控的优势,缩减区域发展差距,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幼儿行为养成教育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留守儿童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行为养成教育出现的主要问题,并从短期与长期两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幼儿园教育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对于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来说,幼儿园更应当充当父母的角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蒲永明.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安岳县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0.DOI:10.7666/d.y1875467.

[2]卞海霞.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做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15.

[3]周陈佳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5):74.

[4]林忠红.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J].新校园(中旬刊),2014,(12):265-265.

篇7

呼唤“橡皮筋”教育

和宋占美、胡志远的见面在明湖路上的一家咖啡馆。舒缓的音乐、咖啡的香气、静谧的氛围,最是读绘本的好环境。

采访之前,胡志远先拿出一张纸巾,说一人画上一笔。说完,自己圈了个圆圈当做是开笔。记者画上了第二笔,眼睛的部分。宋占美负责身体。随着氛围和谐,每个人的创作欲大增:你在脑袋上加个天线,我在耳朵里长出一朵鲜花,最后记者给小人画出了八只手。

画作完成,记者受命给作品取个名字。望着乱七八糟、天马行空的作品,题上一行字:他叫呆呆,他有很多手,却没办法干好一件事情。

果然再看这幅画,眼睛歪歪扭扭、方方的脑袋呆头呆脑。三人捧腹而笑。一个简单的绘本就这么诞生了。什么是绘本这个复杂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绘本,即是用最简单有趣的图文,表达最有哲思的生活道理或者童稚可爱的方式诉说引人一笑或者内心发省的话题。

随着年龄不同、心境心情不同,阅读一个绘本的感受和得到也不一样。胡志远随身带着几部绘本作品给记者观看。其中一本讲述一群小熊过马路的故事。书本做成折页,光是像变魔法一样的抽开又拉长的地图已然让孩子兴奋,每个折页上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细节:过马路遇到一群小鸭子,可以看到毛茸茸的生命和美,天空中愉快的飞船和鸟,面对高山河流等困难时的选择……看一遍有一遍的思考,读一遍有一遍的发现。

“不止儿童可以阅读,成年人在其中也可以随时有体悟和发现。”宋占美告诉记者。绘本的妙处就在于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教育总是很难灌输的,一切都要建立在兴趣和自发上,绘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以最令人愉快的方式熏陶传递给人原本需要喋喋不休亦解释不清的道理。”

简单化的教学是英才学院学前研究院一直在探讨的话题。“现在这么多昂贵的儿童玩具,比如遥控飞机、豪华赛车,我不觉得对孩子的创造性帮助能有多大。”宋占美拿80后幼时最爱玩的橡皮筋当做例子,“橡皮筋最简单不过,却可以有各种玩法,可以跳皮筋、翻花绳、做成弹弓等等。”反而是简单素材留给儿童创造、开发和想象的空白可能性更大。

相比连篇累牍的理论,无字绘本或者图文并茂的绘本,则就是这些想象里的“留白”。

所谓成功不过是成功接受了人文教育

宋占美是儿童教育专业的留美博士,对目前中国的儿童早教有诸多看法。

目前市面上各种舞蹈、钢琴、击剑、游泳、书法等项目成为儿童教育的热门,除了学校知识,每个孩子往往要报四五个兴趣班。“在人生最宝贵的早期教育时期,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有形的东西――认字、数数、会说ABC,会画小白兔,这些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通过早期阅读,给孩子一些无形的东西――健全的性格、美好的情感、聪颖的智慧、深刻的哲理、良好的修养……”

在宋占美眼中,“赢在起点”这句话十分别扭,十分功利。什么是输赢?起点有什么输赢?掌握的知识和理论最多?会的技能更多?学校成绩更好?

“教育的口号很多,创造性是目前最提倡的教育方向,可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可以衡量吗?”宋占美认为都可以存疑。

《青蛙弗洛格》是绘本界的杰作之一,风靡世界。故事讲述一只青蛙极不喜欢自己的外貌,而出门探险旅行,羡慕鸟儿会飞、羡慕小猪会烤蛋糕、羡慕别人会歌唱,最后却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会跳还有漂亮的绿色……童趣的语言、正确评价和自我接纳无疑都是3到12岁儿童成长的关键词。而绘本教会给人的也就是这种“全面、全人”的教育。

英才学院的学前研究院目前主要针对三个方向:家庭教育即指导家长如何科学教育,教师教育即培养幼师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另外还提供给其他高校儿童教育的借鉴模式。

教育是个终身话题,成年人也可以通过教育,通过绘本对自己重塑。宋占美游历、考察美国的时候发现,大多成功的政客、商人皆为历史、哲学、政治等人文学科毕业,综合的知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与人打交道的情商才是最终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比如现在我们教育出的很多‘高考状元’往往不能生活自理,高材生性格偏激、高智商犯罪的案例也不少见。这显然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不止是为掌握一门技能。解决现实生活是教育的一个目的,但更深层的目的是面对生命的选择,是品质和修养的塑造。”

无限接近童年:永远的绘本,永远的自由

宋占美所负责的学前研究院专门设有“故事姐姐服务”。到偏远山区讲故事、提供给山村幼儿园更好的教育模本、免费帮助筹建打造儿童教育规划是他们的工作项目之一。

“教育没有功利性,上面我说创造力不能一时见效,没法衡量。教育和公益更是息息相关的。辅助落后地区教学是一种公益,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最大的公益。”宋占美说。

而绘本所传递出来的美的以及美德熏陶教育就是“公益”的一部分。

胡志远目前正为一本《小火车头》的绘本作序。绘本里火车没法再走一步,向强壮的大火车头求助,对方有更重要的任务;向老火车头爷爷求助,对方觉得自己是个老资格,应该由年轻人来做……最终小火车头勇敢的承担了任务,并顺利完成。

篇8

从1998年以来,因客户公关的需要,我开始研究成功儿童教育。粗略的估计一下,应有上千人接受了这项培训,但是只有几十人获得巨大的成功,为什么呢?我现在认识到,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当代的大学生肯认真学习的太少了,而儿童教育的系统知识极其庞大、复杂,不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无法掌握;二是这项知识看似与销售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公司的领导对此不重视。但是,二十年的销售实践告诉我,这项知识是最常用的公关手段,因为,每一个客户,无论是什么性别、什么年龄都有一个宝贝孩子,任何家庭基本上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如果我们能做好这项工作,肯定会成为客户的知心朋友,许多销售上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认识一位优秀的销售人员,她有一个经典的育缘案例,为了写本文,我又对她进行了电话采访。

2000年6月的某一天,她到一个重要客户的家去拜访,在聊天时,得知客户的夫人要去南京培训一个月,家里的宝贝女儿无人照料。正在他们夫妻两人走投无路时,该销售员提出,由她来照料他们的女儿。下面是她们两人的对话:

孩子的母亲:“我要出去一个月,她的父亲从来没有带过孩子,你每天都要接送女儿,还要陪她学习和生活,工作又很忙,行吗?”

销售员:“是的,我的工作确实很忙,但是,我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并带好您的女儿的,您放心吧!”

孩子的母亲:“我的女儿非常调皮,像男孩一样,很难管教的。”

销售员:“我在家是老大,我有一个调皮的弟弟,平时,我妈就让我来管他的,我们姐弟两人感情可好了。我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善意的谎言,明明是独生子女,谎称自己有一个弟弟。)

孩子的母亲:“我女儿马上要上小学了,小孩的教育又是最重要的,我十分担心。”

销售员:“我们公司在儿童教育方面进行了非常强化的培训,理论知识掌握了不少,实践经验欠缺了一些,没关系,我会努力的,一定把您的女儿教育好。”

孩子的母亲:“听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把孩子托付给您了。”

销售员:“放心吧!”

从此以后,每天接送孩子就是她的工作,周末还得帮她补习功课,陪她游玩。虽然,我们在培训时讲过成功儿童教育法,但是,该销售员毕竟自己没有生过孩子,没有实践经验。没关系,在信息社会,我们很容易找到各种资料进行学习。该销售员买来相关的书籍和影碟,每天晚上学习四个多小时,然后用学来的知识去教育小孩,竟然获得巨大的成功。

比如,女孩子喜欢花卉,该销售员就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带她去公园去看花展,然后,一边让孩子点雄花蕾、雌花蕾和花瓣的数目,一边还向她讲解各种花的知识,孩子在观赏花卉的同时,学习了不少知识。

她用朴实的语言、有趣的事例、诚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讨论,同小孩促膝而谈,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她的慈爱与严格,慈爱到体贴入微,严格到没有丝毫迁就。

销售员时刻不忘对孩子的情商与德商方面的教育,利用一些生活小事,教她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体贴别人、尊重他人、容忍别人的错误、做事诚实、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对自己有自信心等。

一个月后,那个孩子已经无法离开该销售员,整天嚷嚷着要与阿姨玩,该销售员也就成为客户家的座上客。帮助客户带小孩一个月,成为小孩一家的知心朋友。

有一次,我到该销售员的驻地--镇江去培训,八个销售员和一个办事处主任聚集在一起,培训了一整天,吃完晚餐已经是晚上7点半了,大家准备去宾馆休息,该销售员说,明天还有一个重要的拜访,是孩子的父亲帮助我介绍一个外科主任,如果这件事做成的话,新产品的销售就有希望了,所以,今天一定得回去。办事处主任说,这么晚了,已经没有长途车了。她却说,有办法。她给孩子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半小时后,客户开着私家车来接她回去。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销售员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啊!这就是育缘的力量。

今年,这个孩子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虽然该销售员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销售经理,而且不在镇江工作,但是,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她参加孩子的庆功晚宴,并当着众多的亲戚朋友的面说,孩子有今天的成绩,主要应归功于该销售员,我们对此恩情终身不忘,特别是我的孩子。

对儿童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它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青春期到来以前的未成年人被称为儿童或少年,他们在思想、性格、智力、体魄等方面的可塑性很强。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网络交互平台 亲情缺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64-0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力度,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视的现实课题。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父母不在身边,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对此,教师可借助网络交互平台架设留守儿童亲情桥梁,展开教育突破。

一、搭建平台,打通留守儿童亲情通道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比例大多占学生总人数的四到五成,给班级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创建交互平台,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建立情感交流机制,对缓解留守儿童心理压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都有重要作用。

(一)联系留守儿童父母介入平台

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年龄不是很大,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在七八成以上,这也为他们参与网络交互平台提供了前提条件。学校教师主持网络互动平台建设,具备多种优势条件,教师参与交互平台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也是必要的。为顺利启动网络交互平台,教师可以学校名义向留守儿童父母发出邀请,诚邀留守儿童父母及时介入网络交互平台,与孩子展开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活动,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二)建立留守儿童亲情联系机制

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教师家访也难于碰面,家校联系几乎处于半中断状态,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留守父母能够通过网络交互平台与教师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及时交换管理教育孩子的意见,共商教育对策,一定有益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师可以和留守儿童父母展开定期定时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随时留言。为确保联系私密性,教师可以和留守儿童家长进行个别交流。

案例一:留守儿童小帅性格比较内敛,平时老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快速下降,也许是想念爸妈了。小帅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听说要参与网络平台交流,当天就去买来一部智能手机,并开通了网络。虽然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但在工友帮助下,几乎每天都给孩子留言,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小帅自从与父母建立了网络交流联系,性格开朗了很多,学习热情大大提高,逐渐克服了许多坏毛病。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要求上网,看父母的留言,然后给父母回复。网络交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留守儿童父母一般不会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这也是学校所不允许的。教师主动建设网络交互平台,符合留守儿童和其父母的共同愿望,响应者多,具有可行性。

二、运行平台,架设留守儿童亲情桥梁

搭建好留守儿童亲情联系平台后,教师要做好辅导服务工作,定期开放交互平台,让留守儿童与家长多多联系,制定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案。

(一)定期开放交互平台

留守儿童与父母展开网络交流需要具备多种条件:首先是留守儿童父母要有空闲时间,其次是班级网络交互平台准时开放,最后是提供机会让留守儿童介入平台。要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确有些难度,教师可以根据学校作息时间,参考多数家长工作时间,做好安排工作,尽量让留守儿童能够和父母进行在线交流。为了提高交互平台工作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家长提供的上线时间,分批安排留守儿童在线交流。也可以让留守儿童和父母采用留言方式展开交流,避免时间冲突造成的困难。

(二)教师介入交互平台

教师介入交互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教师是留守儿童的直接教育者,对留守儿童思想状况比较了解。教师介入交互平台,进行留守儿童、家长、教师三方会谈式交流,能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教师具备信息技术优势,深度介入留守儿童网络交互平台活动,还可以给交互活动带来技术支持。有些留守儿童网上交流能力欠缺,甚至还不会打字,教师介入后,可以直接安排学生与家长进行视频交流,为留守儿童和父母交流提供服务和帮助。

案例二:留守儿童小敏性格内向,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其情绪非常低落,有抑郁症倾向。教师联系其父母交流情况,其父母也很着急。教师特意安排小敏跟父母进行在线视频交流,谁知小敏第一次和父母在线上相见时,竟然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泣。小敏父母说了很多安慰的话,教师也对小敏进行心理辅导。小敏的情绪渐渐稳定了,脸上也有了笑容。后来与父母交流时,虽然话语不多,但明显比较愉快了。

留守儿童年龄都很小,缺少父母关爱是最大的心理短板,产生自卑、焦虑、暴力等心理是普遍现象,教师要根据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展开教育活动,特别是和留守儿童家长形成良性互动沟通,这样可以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育对策。

三、维护平台,成立留守儿童联系小组

网络交互平台带有公共性,需要专人维护管理,确保交互平台的正常运行,为留守儿童提供不间断的信息服务。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参与管理,给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提高网络交互平台的使用效率。

(一)成立专门小组管护平台

农村小学已经实现信息技术的全覆盖,这也为网络交互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网络交互平台运行过程中,教师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管护平台,所以不妨组织学生成立专门的网络管护小组。管护小组成员以留守儿童为主,也可以吸收部分熟悉电脑的学生参与。管护小组成员定时登录班级公共QQ群,让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在线交流,或者是帮助操作上有困难的同学给父母留言,帮助他们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传递亲情。

(二)改进网络亲情交互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平台面临升级问题,教师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网络交互形式进行改进。短信、电话、QQ、微信等交流方式可并用,给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络工作带来便利。有些留守儿童家长缺少上网条件,教师不妨将家长的短信内容转发到互动平台,让留守儿童看到父母的关心和期望,这对留守儿童应该是莫大的鼓舞。

案例三:留守儿童小萍的妈妈很时尚,喜欢自拍,经常将一些美景照片发给小萍,有城市风情、乡村美景图片,以及其工作、生活图片。小萍每次观看这些图片都露出自豪的神情。其他同学看到这些精美的照片,也都露出羡慕的表情。有些学生也模仿小萍的妈妈,利用老师提供的手机拍照并将照片发给父母。一时间,网络交互平台热闹起来。留守儿童和其家长利用图片交流,效果非常显著。其他非留守儿童也被吸引过来,纷纷参与观看交流平台。甚至有学生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外出打工,也好给自己创造交流机会。

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图片、动画等信息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引导留守儿童利用图片展开交流,与留守儿童思维高度契合,交流效果也不错。

篇10

【关键词】美国儿童博物馆 社区 教育意蕴

儿童博物馆是“主要面向儿童,次要面向家长、研究人员、学校教学人员及其他关心儿童成长人士的以儿童早期智能开发为目的,采用展览与活动项目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教育,重视儿童之间或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互动、游戏与亲自体验的一个纯粹富含教育意义空间的非营利性主导的社会教育机构,也即以儿童教育为目的的校外物理空间”。[1] 世界上第一家儿童博物馆成立于美国,并在美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根据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2007年的官方数据,“目前全世界已有的儿童博物馆中,美国有260家,其他国家有23家……在美国每年有超过3000万人次参观儿童博物馆”。[2]

美国儿童博物馆与社区联系紧密。首先,美国第一家儿童博物馆的雏形就是在社区博物馆空置场所上建立起来的专为儿童开办的一个特有空间,随后美国几家规模较大儿童博物馆的创始人多是来自当地社区的公办学校教师,这些教师因无法在公办学校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而转向开办儿童博物馆。其次,今天美国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几乎都定位于为当地社区的发展服务。再次,美国的儿童博物馆协会在对新创办儿童博物馆的指导中,其可行性方案论证主要集中在对儿童博物馆所在社区情况进行的分析与论证。

一、美国儿童博物馆致力于社区服务的实践

从机构的角度来看,美国儿童博物馆与社区的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1)社区的学校、家庭,包括儿童、教师、家长、保育员等群体;(2)社区的其他机构,例如图书馆、社区其他教育机构、商业机构、慈善机构等。以下主要以案例的形式说明。

1.社区的学校和家庭

伯克利哈比同特儿童博物馆每年会举办一两次针对保育员的免费培训项目;“学前艺术训练”项目针对学龄前儿童、教师等,提供在场与非在场的课堂和讲习所,为他们提供儿童艺术教育资源;“游戏活动训练”项目成立于2009年,受“生活之美(the Life is Good)”基金会的赞助,已为旧金山湾区的30位学前教师提供了儿童游戏活动训练课程。为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获得该馆的服务,该馆提供免费和补助服务、免费入场日、奖学金、团体参观免费或折扣入场、社区图书馆与机构优惠服务等优惠性政策。该馆还设有玩具租赁馆,为婴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在家学习与亲身体验的游戏玩具。此外,该馆还提供婴幼儿保育书、手册、视频、指南、杂志、父母讲习所,甚至还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父母、特殊需要的儿童及无家可归的家庭与刚出监狱囚犯的家庭提供活动项目。[3]

罗利马布鲁斯儿童博物馆的“金融知识课程”项目,以游戏的方式让儿童了解“需求”“供应”“商品”“服务”等金融学术语,并学会在“赚钱”“节省钱”“花费钱”时做正确的选择;“博物馆展览――教育工作者”项目,是指将儿童博物馆里面与展览有关的一些学习资源提供给学校教育工作者;此外还有专门针对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儿童的项目,例如针对三年级儿童的“美元常识”“身体的能量”等。[4]

克利夫兰儿童博物馆开有“海盗家庭夜晚探险活动”项目,在教育部门设有“家庭学习”“学校资源”“父母资源”等项目,其中“学校资源”提供涉及语言、艺术、经济、数学、地理等领域的网络资源与出版物。[5]

匹茨堡儿童博物馆开设针对学校的项目,这些项目由一些优秀教师主持,具有州或国家级水平。例如:“绿色建筑――教学工具”,通过利用匹茨堡儿童博物馆等建筑作为绿色建筑教育的案例,以互动的形式将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以及环境对建筑选址的影响等知识传授给教师;“从臭虫开始”――该项目让儿童从了解臭虫开始,了解科学,并获得生物网、食物链、陆生物与水生物等相关知识。[6]

美国儿童博物馆针对社区学校和家庭的服务项目,有以下特点:(1)针对学校或家庭的服务项目,很多时候紧密相连,难以区分;(2)针对学校的服务项目,主要弥补学校教学无法完成的内容,并为教师“充电”,针对家长的服务项目,主要补充家长的育儿知识;(3)大多数服务项目时间安排在学生的假期或放学后;(4)服务项目的内容多样,活动方式灵活,但最终目的均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提供高质量的儿童校外教育。

2.社区的其他机构

社区的其他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图书馆、社区内的商业机构、慈善机构、政府部门等。(1)儿童博物馆的合作主要是通过与社区图书馆达成一种互惠的合作,如有些社区图书馆让那些办有该社区内儿童博物馆会员的人员获得该馆的服务时享有优惠活动或其他便利服务;有些儿童博物馆实行该馆会员与社区图书馆会员的绑定活动。儿童博物馆与社区图书馆合作举办活动,不仅可以降低活动成本,更能在教育功能的发挥上产生聚集效应。(2)儿童博物馆与社区内商业机构的合作,主要是儿童博物馆向这些机构寻求赞助或者捐赠,还有些儿童博物馆在馆内所用材料、服务等方面与这些商业机构进行合作。不同的儿童博物馆对商家的慈善行为回馈方式不一样,有些会在馆内醒目的地方或者网站上滚动公布这些企业名单、有些会在所赞助的展览与项目上标有这些企业的商标、有些会向参观人员宣传这些企业……儿童博物馆与企业的合作行为,对儿童博物馆而言是其作为一种非营利性机构正常运行的“生存所需”;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种回馈社会、扩展自己信誉与影响力的好方式。(3)儿童博物馆与慈善机构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儿童博物馆向慈善机构申请基金或者慈善机构向其进行捐赠。(4)儿童博物馆之所以在美国得到很好的发展,政府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蒙大拿州密苏拉儿童博物馆,2010年收益中的32.5%来自政府奖助 [7];密歇根州激流市儿童发现博物馆,总投资基金中的30%来自州、市、国家政府 [8]。资金奖助是政府支持儿童博物馆的主要方式之一。此外,政府对儿童博物馆更多的支持则是通过具体参与到儿童博物馆的兴建与运营之中。例如许多儿童博物馆的场地建设就获得了政府的支持。

美国儿童博物馆与社区内其他机构的合作,一是为了达到互利共赢,二是“生存所需”,但其最终目的均是能够更好地、可持续性地为社区的儿童、家长与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好的教育。

二、儿童博物馆存在于美国社区的教育意义

儿童博物馆在今日美国社区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儿童博物馆成立之初所未曾预测得到的。

早在20世纪,就有美国学者理查德・D.范斯科德、理查德・J.克拉夫特、约翰・D.哈斯三人在其合著的《 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 》中指出,美国政府过多地把种族主义、贫穷、环境恶化、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向单一的机构――学校“开战”,这使得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在这一原本就比较虚弱的机构上显得更加艰难。“如果社会包含许多教育机构,而它的公立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的话,如果这些多重的机构形成种种教育的群集或结构型式,而其相互影响可能是互相补充和相辅相成的或者是互相矛盾互不协调的话,那么当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机构型式根据接近于和谐一致的目的去行动或相互影响时,就能最好地加速社会改革事业。想只依靠其中的任何一种教育机构或任何一种机构型式来实现社会改革,那就是否认或者忽视了社会改革的复杂而相互影响的和多重方面的性质。”[9] 劳伦斯・克雷明在其《 公共教育 》(1976年)一书中讲到教育的生态学,这种“多重性教育机构”以及我们补充的各种个人或专业人员,在教育上影响到人的一生。其中这种个人和机构包括父母、同辈人、兄弟姐妹、朋友,同样还有家庭、教堂、犹太教堂、博物馆、夏令营、农业集市、贫民救济社、工厂、电视等,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还包括作家、新闻记者、医生等等机构和人们集合在一起。大卫・J.伊尔文(David J.Irrvine)指出,未来的教育系统将能够“利用社会上为数众多的非学校教育力量(例如:市场、公司、博物馆、学会、图书馆、俱乐部与商业电视台)”。威尔伯・科恩(Wilbur J.Cohen)认为,教育主要将在“十大领域内发生变化”――家庭、政府、经济系统等社区机构都在发生变化。[10] 可以说,我们从20世纪美国学者对美国校内与校外所开展的教育进行的思考中可以看出,单一的校内教育是无法完成全面育人的工作的,美国政府要解决如此多的社会问题必须还要转向校外教育机构。

儿童博物馆在社区的教育意义体现在:(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看,对正规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儿童博物馆为其提供教育资源,特别是一些学校无条件提供的课程资源,例如环保教育、文化多样性教育等;对儿童而言,儿童博物馆作为专门致力于儿童教育空间的场所,为儿童提供其他教育机构无法提供的教育资源;对家庭而言,儿童博物馆为家庭成员提供育儿的教育资源。(2)从教育方式来看,对正规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儿童博物馆为其提供的是讲座或研讨会等开放形式;对儿童而言,一方面儿童博物馆将资源带进课堂进行实物讲授,另一方面让儿童在馆内通过实物接触、各种感官的充分利用,让儿童在探索、亲自动手中学习与游戏,或将儿童带进自然、社区等环境中通过体验的方式接受教育;对家长而言,儿童博物馆为家长提供讲座或者与儿童一起游戏的方式来接受教育以及对儿童的教育。(3)从教育时间来看,对正规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儿童博物馆针对这一群体的实地参观、讲习会以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都是以自愿的形式在他们空闲的时间所开展;对儿童而言,儿童博物馆充分利用儿童放学后时间、假期为儿童提供有特色的教育性活动;对家长而言,儿童博物馆也主要是充分利用家长的空闲时间,让家长与自己的孩子有意义地度过。(4)从不同受教育者群体所获得的教育效果来看:①对学龄前儿童而言,在儿童博物馆所经历的亲身体验活动对他们进入学前教育阶段所要接受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儿童博物馆寓教于游戏的活动方式激发了儿童各种知觉的发展、亲自动手活动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感官经验,而这些就为后阶段的教育奠定了基础。②对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或中小学学校儿童而言,儿童博物馆所开展的教育性活动起到补充或辅助正规学校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参加放学后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11] ③对儿童同辈而言,扎根于社区的儿童博物馆,是社区内儿童之间交流的一个很好舞台。有研究指出,邻里与社区会影响儿童交往的同伴群体,“同伴群体培养社会技能的发展,提供同伴关系和社会支持,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12];会影响儿童的娱乐选择,“儿童和青少年对怎样度过他们课余时间的决定大部分取决于什么样的机会和资源是方便的、可以负担得起的”[13]。而儿童博物馆所致力的,为儿童创造的一个单纯性教育与娱乐空间,是儿童同辈之间交流与彼此学习的“温床”。④对社区内家长与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儿童博物馆是架起他们之间彼此分享教育经验的“桥梁”。

可以说,美国儿童博物馆源起于社区,发展得益于社区,服务于社区,是社区内学校、家庭、其他教育性机构发挥教育“合力”的舞台,是儿童、学校教育工作者、幼儿专家、家长、保育员以及其他关心儿童教育人士的共同活动空间。今天这个时代,任何一种教育、任何一类群体的教育,特别是曾经“冷落”过久的儿童教育,都无法单靠一种力量而使其得到完满进行,它需要社会各种力量齐心协力。扎根于美国社区的儿童博物馆就是这样的一种实践。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3)

参考文献:

[1]张海水.美国儿童博物馆研究――基于教育学的视角[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张海水.在儿童博物馆学会什么?[J].上海教育,2012(11).

[3]伯克利哈比同特儿童博物馆[EB/OL]..

[4]罗利马布鲁斯儿童博物馆[EB/OL]..

[8]密歇根州激流市儿童发现博物馆网[EB/OL]..

[9][10][美]理查德・D.范斯科德,理查德・J.克拉夫特,约翰・D.哈斯.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M].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