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

篇1

关键词:初中生 攻击行为 产生原因 预防干预

一、概述

初中生攻击行为是指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的,或因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因挫折而故意采取的,指向他人的并给他人或可能给他人造成身心伤害的行为活动。这里的行为执行者是指在学校就读的初中学生,行为本身是故意的,是给他人或可能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而且是学校和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并且他对行为者本身的健康成长也是伤害性的,这种行为是行为执行者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受到挫折所采取的。如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因成绩不好而受到其他同学歧视、或自认为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或在成长过程中的疑惑得不到解决情绪得不到宣泄等。

我们把攻击简单的分为打入、骂人、蛮横无理、欺负同学,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干扰同学听课等表现,编制成两种形式的问卷(自评与他评),按班级对我们学校的322名学生进行调查。经过简单统计,结果如下:打架斗殴的10人,占3.1%;骂人的31人,占9.6%; 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的15人占4.6%; 暴躁、容易发火的 7人,占2.2%;上课动作多的29人,占8.9%; 有意违反校规的 9人,占2.8%; 与社会闲散人员联合殴打同学的11人,占 3.4%;没有上进心的 21人,占 6.5%。另外据山东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主任翟静对济南两所中学的1585名初中生及他们的家庭情况的调查也发现,初中生存在敌对、攻击行为的占5.1%。事实上,初中阶段学生的攻击行为非常普遍,如同学间的互相辱骂、打架斗殴、恶意中伤,有些学生的攻击行为甚至指向课任老师。这种现象在校园里时有发生,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二、初中生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1个体的心理因素

第一,与初中生本身固有的经验有关。班度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早期遭受的身体虐待和以后的攻击行为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个逻辑的理论关系,即身体曾经遭受虐待的经历教会了个体的攻击行为,并把攻击行为作为一种固有的规范。事实也证明,具有攻击行为的初中学生中大部分早期都受到过虐待或伤害。

第二,与初中生的人格特点有关。有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攻击倾向与某种人格结构的稳定性紧密相联。经常欺负其他同学的学生具有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和自信,脾气多急躁,易被激怒 ,有与社会相悖的价值观,进而促成了特定的情绪特点和攻击行为模式;而经常被欺负的学生通常却具有自尊较低、缺乏自信、内向退缩、过敏性、情绪性等人格特点,因而常沦于被攻击、被欺负的地位,而这又反过来促

2 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受什么样的教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以下三类:

第一,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应该包括住房环境、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条件等自然结构。住房环境拥挤、嘈杂、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会阻碍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从小环境来说,若夫妻不和睦、经常吵骂打架对孩子也很不利;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遗弃、死亡等缺乏温暖的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学生攻击行为与违法犯罪多源于此。

第二,家庭教养态度。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学的品质。反之,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 社会因素

第一,电子游戏的影响

玩暴力型电脑游戏有可能强化一个人的进攻心理、情感和行为。有美国心理学者经过研究指出,由于电脑游戏具有交互性,会诱使游戏者将自己认定为攻击者的角色,所以暴力型电子游戏比包含暴力内容的影视节目更加有害。一项研究显示,具有习惯性攻击倾向的年轻人在反复受到暴力电子游戏刺激的情况下,其攻击倾向会明显增强。另一项研究则显示,任何人哪怕只是短暂地接触暴力电子游戏,也会在短期内出现攻击行为增强的现象。

第二,同伴群体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同伴群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青少年学生攻击性的增加。同伴群体的感染作用、去个性化作用等,会导致青少年学生相互模仿,降低攻击他人产生的负罪感,从而直接增加青少年学生的攻击性。

三、初中生攻击行为的预防与矫正途径

(一) 学校因素的干预

1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会学生疏导和宣泄情绪。初中生处于生长加速期,其兴奋与抑制两大神经系统的失衡,容易引起过分冲动,从而发生攻击。心理学认为情绪不能压抑,应疏导、释放,否则将有害于身心健康。所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重点教会学生疏导和宣泄情绪的方法。

第一,让学生学会转移情绪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教会学生当心中的烦恼与愤怒无法排泄时,用转移法把这种烦恼与愤怒转移到其它地方,从而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例如,跑到学校空旷的地方大喊大叫;用手敲打沙包、枕头、拼命地踩地板等方法。但同时要教育学会要注意情绪的宣泄要有节制,要尽量不影响别人、不损害自己、不妨害社会。

篇2

关键词:初中生;早恋;辅导策略

近年来,早恋已成为初中生的实际问题,由于初中生年龄偏小,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充满依赖性与独立性、幼稚性与自觉性矛盾斗争的复杂时期。她们大多天真、单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入,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也更加开放,这为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更新、更棘手的课题---早恋。初中生由于对恋爱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早恋中的波折往往成为心理问题的应激源,因此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早恋,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分析初中生的恋爱心理特征,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新时期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初中生“早恋”问题。

一、分析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

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是自身因素、家庭和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身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身心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之中,同时也处于尖锐矛盾期,在这个时期早恋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影响,现在生活富裕、营养好,加上吃了含有激素的食品或快餐,使如今的孩子普遍早熟。“性加速现象”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助推剂”。性成熟的前倾或性成熟的加速现象已成为事实,因为初中阶段性心理方面是正值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他们既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又缺乏自控能力。加上外界的刺激的诱导,以及初中生道德观念相对薄弱,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方便了初中生学习之余的单独交往。如电话、电脑的普及,加上网吧等娱乐场所诱惑,扰乱了校园的平静。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启蒙读物”。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区,“影印作用”即是父母对孩子最初最深远的影响,早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1)有部分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只注重学业成绩。平时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使子女出现过重的压力,情感的失衡,促使他们希望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之交谈的知心朋友,而此时男性的果敢、刚毅与女性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充当着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引起了早恋。

(2)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亲子关系冷淡。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忽视这个阶段子女的需求,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只拿钱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往往这种孩子早熟,有钱就容易引起人的爱羡,并成为别有用心者利用的对象。有的父母自身人格有缺陷,或心理不健康,双方情感不和谐,甚至父母离异、判刑的,这种孩子就得不到家庭温暖容易寻求感情补偿。

(3)受长期的封建观念束缚而导致错误的家教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说成是低级下流的事,当孩子提及此事时,家长不是闭口不谈就是大声斥责,给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反而引发了孩子“早恋”的心理。但当孩子有了“早恋”的行为时,家长不是耐心的去疏导,轻则严加制止,重则给予惩罚,甚至严厉禁止孩子正常的异往,至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用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的话说,这叫“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就是说外界压力越大,就越发诱发早恋。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大的心理伤害,也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学校教育失衡

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机械地要求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却漠视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心理和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如此,学校也无法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来调节他们内在情感的需要,造成他们旺盛的精力无法得到及时转移。于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声温馨的招呼、一首动听的好歌,都能撩动他们蠢蠢欲动的心弦,少男少女们发生“早恋”,也就不足为奇了。

4.社会大众传媒的冲击

社会环境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决定因素。大众传媒冲击着初中生的心灵,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多以谈情说爱为内容,如:婚外恋、第三者等,对于电视伴随其成长的这代初中生来说,他们模仿力很强,再加上社会对学生早恋的渲染,描写学生早恋的作品、影视节目纷纷出台,对早恋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荧屏中的“调味品”成了早恋的“催化剂”;还有社会上不良书报杂志、低级趣味的影视录像等使青少年误入歧途;黄色网站污染和刺激初中生纯洁的心灵,对初中生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文化传媒是影响初中生早恋的主要途径。这些书籍、报刊、网络通讯的性质、品位、内容、导向,直接关系到初中生早恋的心理健康。

二、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辅导策略

有学者提出早恋现象既属于情感教育范畴,又属于人际关系指导和性心理教育的范畴。对此,针对目前初中生早恋原因的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了三条辅导策略,分别是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的辅导对策。

1、学校方面的辅导对策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学校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影响非同小可。因此,一个有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学校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对预防学生早恋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的青春期卫生教育

让学生明白“早恋”对处于求学阶段的他们有一定的危害,如:分析一些因“早恋”而误入歧途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定期对学生进行“早恋”的危害性的主题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处理好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高峰,喜爱活动,精力充沛。学校应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开设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设法把初中生的兴奋中心和充沛的精力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有意识地转移对异性的过分关注。要让学生具有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说我们不能回避传媒的冲击,但可以组织学生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或组织辩论赛。目的是要净化初中生成长的环境,杜绝不健康书刊流入学校。

(3)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解决学生的诸多烦恼。学校应布置青春期教育展室,定时对学生开放;定期邀请医学专家为学生讲解有关性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性的有关问题,打破神秘感和好奇心;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使他们在男女交往中自尊、自爱的道德品质。

(4)开展多方位心理宣传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编辑心理小报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橱窗;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网上心理宣传;学校广播室应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节目;向家长和社区分发心理健康小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5)齐抓共管启蒙教育、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针对初中生“早恋”不愿让家长知道的普遍心理,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青春期发育以及青少年身心卫生的有关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对于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差异,作为学校要适时指导家庭教育,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开办青春期性知识家长讲座,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并协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孩子的工作,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同时,增强学生家庭的责任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还可请医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学者等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相互协作,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正确而又全面的爱情启蒙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感情,为什么“准备爱情”等,设立一种理想的人格化的目标,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的完美化,树立学生崇高的爱情观念,使心理与生理发育同步。

2、班主任的辅导策略

班主任要十分重视青春期学生的教育,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把工作做在前面。通过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中去。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及时找他(她)个别谈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有学者说“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

(1)要采取正面说理.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早恋的危害。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把火发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所谓转移,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关心点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去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最好采取类比的方法,“兴发于此,意归于彼”,让学生主动把早恋心理转移、升华到学习等健康活动中去。

(2)对于坠入爱河较深的学生,要恩威并用,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用支持疗法给予适当的理解,同时要以校规校纪、道德、法律不允许,经济不能自立相警告,特别指出这样下去往往会失身或失足,造成终身遗憾。

(3)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配合,要劝告家长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采取打骂等过激行为。谈话之后,要注意观察,给学生思考判断、决策分手与否的时间,准备下次该怎么谈,不要急于求成去解决问题。

另外,班主任做具体工作时,男女生应该区别对待。如女生的心理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引导。而男生则更需要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以诚相待,以心相交。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各种言行和情感。教师和家长应使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教师和家长是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

3、家长的辅导策略

作为家长要以疏导的方式解决这种问题,尊重青少年的感情,不要以家长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早恋对青少年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高压会带来严重后果,家长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早恋子女进行疏导。

(1)尊重子女。如果家长们能尊重子女,珍视他们的感情,并和他们一起审视这种感情,共同探讨初中生恋爱值不值,这样会比强制干涉的效果好。

(2)换位思考。如果家长能进行换位思考,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面临的情境,会发现家长也有他们不足的地方。

(3)民主家教。做父母的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这样家长就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且这对于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科学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次,看看谈恋爱对学习是否有影响,让孩子权衡一下学习和谈恋爱哪个重要,但最好不要直接干预,应该给他们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青春期恋爱是影响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学校要开展性教育和心理咨询,引导她们正确处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生理欲望和心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提高各方面素质。及时帮助初中生排除青春期困惑,对预防因青春期困惑引起的精神疾病,避免不幸事件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当务之急;建议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协调亲子关系,去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建议初中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开拓交友范围。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有益于文明态度的形成和珍惜两性同学间的友情,正确认识自身身体变化,建立正确的异往途径。

参考文献:

[1]董萍华.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2]满洁.浅谈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01

[3]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4页

[4]洪嘉禾著.性的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214页

[5]李丹编著.学校心理卫生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64页

[6]彭建飞,冯周卓主编.班主任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第三版2004.

[7]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

篇3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措施

收稿日期:2006―06―08

作者简介:赵泽碧(1955-),女,四川巴中人,四川文理学院高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管理。

21世纪,人类面临的将是一个既互相竞争又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复杂多变的世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专家预言,21世纪心理健康问题将是人类的一大祸患。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碍发病率为20%左右,也就是说有2.6亿人有心理疾患。有的专家断言,这是现代生活的特征与必然。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对未来的时代充满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和心理素质能否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适应,会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体制要求未来的建设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影响人的终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迅速,正处于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成人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青春期的出现又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困惑。由于有的问题具有不可弥补性,而预防胜于治疗。有人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它显著的特点是教育者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和理解学生,满怀热情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使学生走上健康成才之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生理健康轻心理健康的问题。应试教育使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升学竞争激烈,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中的不当做法使许多青少年学生产生了轻重不一的心理问题。

据有关部门对几个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

1.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服务电话记录了数万个个案电话记录,经分析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小学高年级为9.7%;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大学生为25.39%。

2.厦门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500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有49.6%的学生存在着多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学生存在着多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3.上海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对7所中学的70%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卫生状况的测评,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0%。

由此可见青少年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低龄化与多元化

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低龄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以下的案例让人们触目惊心。

1.15岁的姐姐虐待12岁妹妹。今年12岁的小惠是四川达县某中心校六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小惠忍受着来自15岁姐姐的非人折磨,毒打、不准吃饭是常有的事。而最令人发指的是姐姐竟然强迫小惠“喝厕所里的尿水”。更让小惠感到可怕的是,姐姐放出话来:“随时可以找人修理小惠,大不了到时坐牢、自杀。”

2.“邮包炸弹”炸翻班长。2005年6月2日早晨6时,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中学初三(一)班教室内发生了一起“邮包爆炸案”,班长李想在打开一个寄给他的包裹时被当场炸得血肉模糊。经过警方大量调查发现,制造这起技术含量较高的爆炸案,竟是受害人李想的同班同学、素有小发明家美誉的王小元。作案的动机竟是为了争夺班上学习成绩第一。

3.专偷腊肉的小飞贼。2005年1月6日,达州警方破获一起专偷腊肉的“小飞贼团伙”。经警方了解,他们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8岁,曾多次在人民公园、塔坨、三里坪等地作案。将偷来的腊肉出卖后,每人每次都能分到20元至80元不等的赃款。据了解,这些都是在校学生,他们或因学校老师批评、或因家长打骂而出走聚集在一起的。

4.不堪高考压力,高三男生杀死生母。2005年6月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高考前7天发生在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幕悲剧:高三男生微儿(化名)为逃避父母让其参加高考,竟然在家中将其亲生母亲杀死。而直到现在,痛悔不已的微儿还不知道他已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甚至以为他的母亲尚在抢救之中。

5.学生遭老师批评当场背气。2005年9月27日下午2点,青岛市海慈医院急诊室120送来了一名18岁的男孩进行抢救。据老师介绍说,刚才上课的时候,这名学生打手机,老师看到后就批评了他,并让他把家长找来。没想到,男孩突然背过气去,倒在地上,满地打滚,桌子、椅子倒了一片。经医生治疗,才化险为夷。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的教育科研部门调查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大约在20%。许多调查结果同时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连年呈居高不下的趋势。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若干表现

一些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日积月淀,已形成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障碍,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据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市两万多名学生跟踪调查后发现,处于14至18岁的青少年,处在表现为体格匀称、肌肉发达、身体与生理上已较为接近成年人,但他们的心理发展都相对滞后,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动荡、偏激,容易激动兴奋,也容易发怒绝望;有的理智感和道德感相对模糊,心理因素的不稳定也往往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不经意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交往渠道受阻引起的回避型人格异常、妄想型人格异常与强迫型人格异常。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渴求别人的理解和注视,内心产生强烈的交往愿望。另一方面又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彼此性格各异,而且师生之间除了教学上的接触外,其他方面都交流得较少。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同学因不善交际而加重了心理负担,导致了“心理疾病”。这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回避型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很想与人交往,但又怕被人拒绝、抛弃,结果不敢与人交往,总是回避,心理上很自卑;妄想型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怀疑、嫉妒、惯于责怪别人、感情淡漠、易将小事扩大、无事生非、无法与人共处;强迫型人格异常,它是指过于墨守陈规,处处谨小慎微,压抑自己的言行,有时甚至为自己的一句话讲得不妥当而懊恼焦虑。

2.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改变引起的神经衰弱、自卑感和嫉妒心理。这种现象在一些重点学校尤为突出。重点学校汇集了各地大批的学习尖子。由于环境的变化、老师的变换、学习方法的改变,且是课程教学容量大,画龙点睛的多,温故知新的少。这种学习方法和环境的变化,使有些学生常常内心感到不安,生怕考砸了,在同学面前丢人现眼,在家长面前不好交待,于是经常失眠、头痛,体力与智力下降,学习缺乏信心,由此患上神经衰弱症;自卑感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缺陷和其他原因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嫉妒心理则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这种心理是在自卑心理放大后的一种畸形发泄形式。如某中专学校一女生宿舍,经常发生一些衣服裙子被人为破坏,经调查发现,毁坏者竟是该班班长。该班长平时学习、表现均非常优秀,为何做出这种不可理喻的事来。经了解,该生家庭贫寒,父母早已离异,每年的学费都是母亲东挪西借地凑起来的,更莫说穿一件像样的衣服。因此,每当她看见别人穿上新衣服,她心里就更加不平衡。

3.异往引起的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与激动忧郁症。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有的性机能已经成熟,有了与异往的强烈愿望。但有些人对异往理解片面,处理不当,既耽误了学习又带来生活上的痛苦,甚至造成“心理疾病”。如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就主要是由于失恋或某方面的失意而引起的。其表现为“患者”越来越脱离现实,不注意外观整洁,成天想入非非,甚至自甘堕落;激动忧郁症则是由于较大刺激影响产生的忧虑和激动,进而出现严重的抑郁状态和过激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相当一部分是与异往及爱情方面有关。比如失恋、单相思、三角恋或多角恋的问题,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问题,可见异往在困扰着他们。有的学生因失恋而怀疑自己在异性面前缺乏吸引力而患上“异往恐惧症”――只要有异性在场,就变得手足无措,精神紧张,反之,有的就会出现过激的性冲动行为,用自杀或暴力方式强迫异性接受爱与不爱,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最后导致悲剧。

4.未考上理想学校和专业引起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和失望心理。有些同学平时成绩较好,完全可以凭实力考到重点学校就读,由于考试失利而目的没有达到,故感到失意,觉得自卑。有些因此而患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主要特征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异常,靠妄想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终日在虚幻中度日,就像《天龙八部》中描写的慕容复一心想复国当皇帝一样。有的则造成失望心理,对目的未能实现而感到没有希望,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性命。每年高考过后,各地均有学生因考试失利而自杀的报道。

5.因外界压力产生的恐惧心理和“活得太累”的厌世心理。许多青少年学生经受不住一点点微小的环境压力和挫折,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压力,却使他们产生极大的挫折感,产生高度的焦虑和恐惧,动辄离家出走,或愤而自杀。例如今年5月29日下午,四川达县蒲家镇12岁的女孩赵某在家看屋,家里关着的狗不知为何跑出来将本村一男孩咬伤。男孩的家人随即赶到赵某家讨说法。独自在家的赵某被吓住了,怕父母怪罪自己,便在地上用粉笔写上“妈妈,我走了,请你保重”的遗言,在母亲床前上吊自杀了。

一些材料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求助于宗教迷信以寻求心灵的安宁和焦虑的摆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少年学生进出寺庙、教堂,虔诚地跪拜在神像面前祈求神灵的庇护,用算命、抽签的方法预卜未来,一些算命的书和姓名与人生的书在校园很流行。许多学生感到悲观、彷徨、孤独、寂寞、忧虑,感到“活得太累,活着没有意思”等。这些又使他们产生任性、厌学、自卑、脆弱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封闭心理、逆反心理和焦虑情绪等。

四、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途径与对策

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现代化教育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充满情感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启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自我的潜力资源,发挥学生在教育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渠道,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寻找病因的同时,主要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矫正青少年的“心理疾病”。

1.创设和谐氛围。大凡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在心理等方面最需要别人的关爱和帮助,正如身处雪中急需送炭一样。对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留守族家庭的孩子,可进行调查摸底,对号排座,动态管理,教师可及时热情地进行宽慰,号召同学们去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氛围,使他们感受到同学们的关心、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心境变得愉悦起来,从而鼓足勇气从“心理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

2.沟通疏导,有的放矢。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牢骚满腹,什么都看不顺眼、听不顺耳,你说东他偏说西,并且常出现紧张的情绪反映。因此只有使这些牢骚、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使他们达到心理平衡、恢复理智状态。对此,教师要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创设一种情景,增加心理的透明度,让其自由地、毫无故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忧虑,把不满的情绪全部发泄出来。特别是过激语言(有时可能是破口大骂)会伤害教育者的面子,此时,教育者要豁达大度,理解他们的情感,才能做到“冷处理”,使他们达到内心的平稳。“心理疾病”的产生往往有其自身认识上的原因,因此,要用说理疏导的方法,提高其认识水平。可帮助他们分析其患上“心理疾病”的主客观原因,探究有效的解决办法,树立矫正“心理疾病”的信心。运用说理疏导方法,要有针对性,可从他们的心理、思想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把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也要有感染性,不仅要使他们在认识上有所提高,而且使他们在心灵上受到感染,心悦诚服地接受忠告、劝导和建议;还要有持久性,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才能收到效果;此外,还要注意语言技巧,语言要简明流畅,合乎逻辑,要亲切自然,切忌空洞说教。

3.正确消除青春期的烦恼。学生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其身心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形成,使青少年产生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然而,由于青少年的特定的社会地位及其尚未成熟的心理水平,使他们这两项需要都无法真正得到满足,这就形成了青少年学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青少年期学生这些特定的基本矛盾,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他人疏导以得到解脱。针对“恋爱”这一青少年学生敏感的话题,举办一些课外专题讲座,加强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角色、性法制教育,防止早恋的发生。对患有恋爱的“心理疾病”者,应正确引导,讲清道理:爱情是高尚的、神圣的、美好的,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生的价值意义和幸福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同社会进步和人的事业相比终究是一个附属部分,爱情至上是不正确的人生观,也是不正确的恋爱观。对爱情过度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用“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有关事例,说明青少年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不仅影响学习、进步和身体,还会因恋爱中的经济消费加重家庭负担。教育他们理智地克制自己,引导他们将性的冲动转移到学习与其他一些课外活动中去,尽快摆脱因爱带来的烦恼。

篇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21世纪全球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威胁。初中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健康心理塑成的重要时期。据国内大量调查,10%~20%的中学生已经存在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过度焦虑、人际交往障碍、自我中心、多动症、忧郁症、强迫症等。另据调查,青少年心理障碍引发的恶问题也日益突出。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其根源在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困惑没有得到及时疏导。

因此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有效解决其心理问题已成为教学常规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笔者以前所在的一所私立学校初中八年级学生为例,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人或事物的判断和评价比较偏激,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因素使其心理长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偏态)。比如在笔者班上有一个男生,从小因家庭离异,又受继母虐待,因而性格古怪,脾气暴躁,自卑,很难融入班集体,在情绪表达上粗暴且激烈;还有另外一名女生因在初一第一学期一节数学课上偷玩手机与老师发生正面冲突,导致对数学极其厌恶,对数学老师及其他老师持敌视态度,思想偏激,行为叛逆。类似这样的初中生心理问题案例还有很多,因此身处教学一线的笔者深刻的感受到,在私立学校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各种因素的关系,并探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且进行操作性较强的心理干预,加强“辅心”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观察,调查初中生的情绪、行为和身体状况发现初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五种类型、八种表现状态:

1. 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有的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依赖性增强;有的学困生最终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辍学。

2. 强迫型的心理问题。有的孩子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在笔者班上有一个初中生,老师强调错题必须用红笔改正,学生也当面保证下次会按照要求做,可每次仍然坚持用蓝色笔改正。

3. 抑郁型的心理问题。笔者班上有一个孩子整天心理压抑、情绪苦闷不愿参加任何班级活动,看起来疲劳不堪。她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作“超人”和“怪人”。

4. 焦虑型的心理问题。有的孩子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而且在学校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萎摩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整天处于焦虑状态。

5. 恐怖型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父母的期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往往就形成性格上过于胆怯和羞涩,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综上所述,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已经成为困扰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二、私立学校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1. 学生自身及家长原因。由于私立学校收费较高,因此招收的大多学生出生在物质相对富裕的家庭,“非富即贵”,导致这些初中生存在以下特点:

(1)自私,没有自理能力;(2)不珍惜学习,不愿长大,怕辛苦,没目标;(3)几乎未经受任何苦楚及伤害,抗压能力差;(4)炫富,什么都不在乎不介怀不思考不要求;(5)规则意识差。

由于私立学校孩子的家庭比较特殊,大多父母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生理变化,甚至有的家庭离异或者属于“私生子”,因此他们认为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就完成任务,对学习心理变化较少了解或沟通,任其“自生自灭”。长期以往,孩子缺乏正常且主要的倾诉机会和倾诉对象。笔者所在的学校,初中生一个月才放假回家一次,只待三天,家长只能以物质作为补偿,有的甚至带孩子进出一些娱乐场所放松。这样的家庭教育让这些缺乏正确是非观的孩子与无形中看在眼里,心理上接受,更会在行动上模仿。因此这样的家庭行为使得学校长期的德语工作化为乌有,形成了“6+1=0”的恶性循环。(六天的学校德育教育+一天的不良家庭行为习惯=归零的德育)

2. 私立学校的特点。私立学校归根结底是一所企业,“生存与发展”是最根本的问题。因此私立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学校推行“保姆式”、“一站式”、“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学生与人交流的自由度降低;(3)“低进高出”,“优进特出”的承诺使得学校不得不制度严格,管理军事化;(3)以升学为目标,奉行“加工”的理念,更注重整齐划一的形式输出,让学生更缺乏自由个性的心理发展;(4)心理辅导室形同虚设。投资者为了追求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尽量减少对学校软硬件的投入。为了增强竞争力,成绩成为最主要的追求目标,加大教学课时的比重,忽视心理辅导。

3. 私立学校的教师原因。除此之外,由于在私立学校教师竞争压力大,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只能超负荷的工作,频繁的测验考试,大张旗鼓地分数排位,使初中生感到竞争压力剧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挫折担忧等不平衡状态。然而老师日常工作繁重,且一部分教师也是来自异地,压力大,独身一人心情也处于压抑状态,所以教师在跟家长的沟通中往往只是“报喜不报忧”,大肆表扬孩子成绩的进步,并未提及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形式大多限于电话交流,使得最重要的家校交流流于形式。长期积累,孩子的心理变化、心理困惑、心理问题被尘封,属于不受关注或忽略的地带。除此之外,在私立学校工作的教师大多远离故乡,工作压力无法排遣时也会以自己不良的情感因素横加干涉教育行为,影响学生。

以上学校,教师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大大忽略和阻碍了初中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在心理辅导方面力量未协调统一。

三、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策略

1. 转变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私立学校在“应试教育”思维模式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认为只要管理好学生和抓好升学率就行了,至于学生的心理问题,那是心理学专家和医生的事,中小学教师无力也难以解决,或简单地以德育工作取而代之。因此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真正发展,首要的是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2. 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是教育适应学生的个别特点。

3.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自我意识发展心理辅导、人际交往心理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等。

4. 建立约束机制,加速“转轨”进程。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私立学校要想生存,应建立包括独立的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在内的考核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体系,要用心理素质教育的指标引导、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建立教师评估以及教育质量评估的监测保障机制。

5. 全员参与,构建教育网络,共建良好的心育环境。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三教合一”,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心育体系。除此之外,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共铸整体教育合力,作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拓展。

篇5

艺术大学生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李建伟刘昌龙张乐华张庆辞(304)

不同背景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原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超(306)

广州地区大学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黎建斌司徒巧敏(308)

大学生厌学的有效干预模式——团体心理咨询李杨(314)

SARS期间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田军杨玉宇(316)

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调查申小莹李静(319)

中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良陈丽国杨开发(321)

广西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研究张旭叶发钦耿春华韦俊卿(323)

大学新生UPI问卷调查分析杨新华谢倩周贤君朱丽芳(326)

中学生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李箫史新广童辉杰(329)

森田疗法治疗强廹症及其机理探析:案例研究李明超李淑梅徐焕章(331)

同一专业与混合专业成员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性比较刘亚平(336)

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及干预措施的研究郭苏嫣(351)

性犯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及服刑时间心理特征分析廖勤张存国(359)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研究李海华王涛(361)

性犯罪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廖勤张存国张恒军杨海波(363)

犯罪性评估周新静李小平(366)

中学教师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训练研究王宁逯海福周钦(410)

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分析王树华(311)

情绪调节困难模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研究中的新模式罗晓云李辉(378)

近20年国内外老年心理学研究现状张玲(385)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简介侯会玲(388)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及特色技术孙华平李芳芳(391)

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大学阶段的心理障碍初探周驰(393)

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段雪融(397)

心理学新概念——积极错觉吕丽霞(398)

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及矫治策略姜微微(400)

认知方式的测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陈彦垒胡竹菁(403)

6例者的心理分析曹文改吴江胡赤怕(405)

征文通知(407)

调理疏情助人自助——一则癔症心理咨询案例李自璋(408)

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段雪踪(4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思考王晓刚(413)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李建明(419)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简介(420)

临床研究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研究戢秋明谢良平程五福(333)

产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马琳郭丽(338)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陈茂卉周建国沙榆波(341)

抑郁症的自杀言行陈绍华李晓波李凌(346)

养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康复对策杨耀华(347)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遗忘症内隐记忆研究刘蕴(357)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担忧及其测量韩雪童辉杰(375)

新四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例的对照研究周用桓周佳魏勇魏琛庄淑云刘姿荣董敏华(417)

群体心理研究

社会支持对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王世嫘(342)

团体心理咨询运用子新兵心理健康维护的可行性余江李辉(349)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的调查分析梁瑞优(352)

浅论记者的职业心理动机王娜张巍肖淑一(415)

綜述与讲座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综述研究王晓燕(368)

叙事心理治疗原理与技术述评张梦玲(37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黄时华张娟(373)

国内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马素红胡景娣(380)

洛夏墨迹测验研究的新取向刘国华(382)

中国大陆心理咨询本土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岳晓东严飞(193)

香港与澳门中小学学校辅导发展的比较苏肖好(200)

完美主义与基督教信仰訾非(209)

诗的心理治疗作用吕伟红(213)HttP://

情绪与癌症关系研究的进展郭小艳(217)

心理治疗师在不同流派中的角色周嵚王宁(219)

儿童防御机制研究的新观点陈玉霞孟宪璋(222)

青少年嫉妒心理研究陈栩冷荣兰郭斯萍(223)

国外冲动性失调研究概述李寿欣金玉华(226)

健美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探析都玉华王加伟(228)

教师心理问题的职业原因及干预策略王国钧(230)

神的解读及对中医心理学的思考孙凤(232)

理性——情绪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苏朝霞刘猛袁立壮李玉霞(237)

军校学员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刘学敏王海民杨志宏(239)

释梦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邵永宏盂繁娟(241)

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韩学功陶晓静秦龙(243)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张明霞李颖杰(234)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书写方法(235)

修改文章细则(236)

从近两年132例青少年心理咨询得到的启示俞承谋(275)

某高中文科生考试焦虑调查——兼对几个观点的考察闻军明熊剑锋陈彦垒窦温暖(277)

依恋认知机制初探彭贤马素红何婷(279)

初中生人性哲学的调查研究闫秀梅张雯顾玉春(283)

秩和比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董晓芳张良勇(285)

中学生抑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史新广冯成志(287)

家庭内人际关系所致心理障碍的案例研究赵燕(289)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稿约(291)

新入监罪犯攻击行为与EPQ各维度的相关刘国华(294)

神经性厌食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李英琴(298)

臨床心理研究

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张继先戢秋明程五福赵正安(245)

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应对方式的比较李薇李建明董晓雨(24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蒋军生徐鹏张新卿(249)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赵淑敏杜波田国庆栗克清刘杰宁征远刘建丛(250)

慢性分裂症脑电图、脑地形图随访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彭精芬张素花许瑞芬(253)

精神分裂症与酒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特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分析梁文珍吴世荣王源舒放(254)

116例神经症临床分析及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李书平苏颖李映源胡宝贤张叔敏(255)

204名军队基层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际交往品质相关分析杨莹汤家彦陆树林(258)

奎硫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张武文(292)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张武文徐建国吴国兰(296)

調研查究

昆明高校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马锦(261)

吗氯贝胺治疗社交恐惧症临床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张素花(264)

高中生学习适应性、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李海华李春莉(265)

女性医务人员负性情绪临床调查与分析李俊爱李书平张淑琴马风红(268)

师专生情商研究——进取性与自信心统计分析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270)

广东汕头大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及压力调适研究赖小林祝森志陈艳雅(272)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张丽(97)

四论音乐心理学在精神病医院中的地位周用桓周怡赵慧林魏琛董敏华郭秀英庄淑荣(99)

逍遥丸治疗继发性闭经30例临床分析梁春莲蔡松涛(102)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邢乃愈龚燕高湘萍(103)

睡眠恐怖症的心理分析刘连龙胡明利(106)

10例性心理障碍案例分析万丽霞郭云英闫影(109)

忆诺思(万拉法新)和阿普唑仑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比较研究董发昌谢瑞满陈伟丁宁邱柬鹰(110)

精神疾病中心理与人格因素的作用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蓝弘(112)

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董发昌陈伟谢瑞满(1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张丽娟(117)

同性恋者的心理咨询个案探讨彭跃红(120)

学生心理研究

从中医“本于神”看临床带教技巧与方法李赛美(122)

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陈国典王亮生林咏梅(125)

民族贫困地区高中生成就动机的研究何江军张庆林尹辉(130)

焦虑调查及其缓解与治疗研究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132)

军校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讨唐云翔仇瑶琴刘晓虹邓光辉(135)

非学生青少年与学生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研究胡洁(139)

社会家庭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分析吴敏时松和李幼辉葛菊红(141)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4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建议余仙平肖三蓉(145)

湛江市1500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与分析左银舫陈日英(148)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50)

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周引梅刘清彭回春(154)

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关系分析罗任周茜谢海燕(156)

篇6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1. 学习类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主要包括:(1)学习压力大。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值。(2)厌学。厌学这个问题在中学生中间更加严重,不仅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学习很优秀的孩子也有厌学的心理。(3)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一。据调查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学生。

2.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也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对教师的不理解,认为老师“嫌贫爱富”,认为老师“处事不公”,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同学之间关系而苦恼。(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子女嫌父母唠叨,不理解自己,或单亲家庭亲情的缺失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

3. 情感类问题主要包括:(1)单恋。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单恋现象比较常见,且较多地出现在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的人身上。他们特别爱沉湎于幻想,又不善于自我控制,会体验到情感的痛苦。(2)早恋。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迈进了多梦的年华,对两性问题的兴趣有明显的增加,都或多或少的有了怀春的萌芽,不同程度地对异性产生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理,并且时时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探索和尝试的愿望,于是便发生了早恋。

二、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活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培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于是针对当前一线教师面对各种竞争和挑战,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这个事实,采用集体教育方式举办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使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缓解压力、疏导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2. 适时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辅导。青春期孩子对心理健康知识知之甚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迷茫和困惑、烦恼和痛苦。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常常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心理问题产生很多的疑问,但他们很少向旁人倾诉,从而使小的心理问题变成大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及时从学生心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出发,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每月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讲座与辅导,内容有《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学会欣赏》、《正视差异,努力完善自己》、《青春期心理卫生》、《千万别放弃》、《学会为别人喝彩》、《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等。通过辅导,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清楚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为他们把握人生方向、吸取精神营养、驱散心灵阴霾、走出心理困惑,起到更加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篇7

关键词:逆反心理;行为表现;诊断方法;导学策略前言:入读初中以后,不少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在我们教师和家长看来不合常规的行为。这些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就是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一、逆反型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1.叛逆怨恨,顶撞父母逆反型学困生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渴望着从父母呵护中解放出来,独立而自由,于是从内心深处逐渐否定父母自小以来的管教。母亲的循循关怀看成了唠唠叨叨,父亲的永恒的爱,成了自尊心的伤害。于是,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心,怨恨父母伤害了自己的尊严,常常以独处、绝食、离家甚至逃学来顶撞父母。

2.反感冲动,对抗教育逆反型学困生总觉得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句,思想不够前卫落伍,没新意,有代沟。这些学生开始怀疑老师对自己教育,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成了技穷之驴。于是,冷眼看待老师课堂上的指导,应付式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随便找个理由拒绝参加各种活动,不交作业,在课堂上捣乱,甚至逃学等。

3.敌意报复,行为偏激当在家不再是避风港、学校不再是乐园的时候,逆反型学困生的脑子总是空荡荡的,没有一点归属感,也没有一点成功感。于是,言语偏激,公开顶撞老师,背后破坏公物,给老师起绰号,常常以老师难堪为快。

二、逆反型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生的思想与现实碰撞入读初中后,学生的交际圈大了,知识面广了,思维能力也强了,而要求自立的意识也不断在增强,因而不再想父母“包办”他们生活的一切,同时对老师的教育引导也产生了怀疑,自然不再如小学生那样听话,乖巧了。这样,心理、思想便与现实产生矛盾,言行举止变得盲目而任性。

2.家长老师不懂学生的心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害怕子女学坏了;过分紧张,总不相信自己的子女,衣食住行事事包办,却不懂子女的心理变化。逆反型学生希望在同学面前有自己的尊严,希望自立,并张扬个性。而家长老师思想滞后,对当今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缺乏一定的研究,教育方法显得过于传统,适应不了学生的心理变化的需要。

3.电视报刊与网络的影响信息时代,诚然有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好处,但也有令学生良莠难辨的弊端。电影“逃学威龙”、“出走少女”成了学生模仿的偶像;三室一场、网吧,成了学生逃学避风的“港湾”;网络游戏、QQ交友成了学生的情感宣泄的对象;损友的怂恿加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发展。

三、逆反型学困生心理的诊断方法

1.侧面了解逆反型学困生与父母的关心犹如水与油一样,常常难以沟通,而与老师的关系常常也如一组平行线,往往不易接近,因而无法从正面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揣测他们的行为。侧面去了解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如通过与这类学生关系好老师学生去了解,走访这类学生的邻居,多参与这类学生的活动。

2.心理测试逆反型学困生的心理具有对抗性和封闭性,避忌教师过多正面接触。而心理测试的方法是比较好的方法,不显山也不露水,常常于无声中进行。问卷调查、自由绘画和游戏活动等心理测试进行了解学生因什么逆反。

3.变法试探逆反型学困生常常怀疑周围的一切,敏感性极强,不宜用单一的方法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必须从实际出发,经常地变换方法,从而使诊断更加准确而全面。

四、逆反型学困生的导学策略

1.导学原则

(1)硬来软接,出“智”制胜。逆反型学困生最突出的行为特点是“顶撞”。教师在导学的过程中适宜采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法,不能“针尖对麦芒”。当他们潜意识地抗拒老师的教育引导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避开顶撞的锋芒,机智地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进行引导,做到出“智”制胜,收获事半功倍之果。

(2)先教做人,后教学习。逆反型学困生的心理具有对抗性和封闭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宜过多正面接触,宜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先教做人,后教学习。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深入理解“态度决定了命运”的道理,帮助学生启动他们内心深处的学习内驱力――自觉。这样,导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3)家校一致,立体疏导。各方面教育要求和影响协调一致,是构成教育逆反型学困生的良好环境,形成统一强大的教育力量,是促进他们心理转化的重要条件。如果各方面力量方向不一致,步调不统一,就会造成力量的相互抵消。因此,各科教师要经常交换意见,商讨教育的有效途径。

2.导学策略

(1)和谐关系,顺迎逆反。“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听从、信赖老师的教育,逆反情绪就会减弱,从而思想学习教育就容易达到目的。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逆反对抗情绪就会强烈,思想学习教育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此,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一个学生,考试考了五十九分害怕爸爸责备而不敢回家,在校园里转来转去等他的班主任,然后向班主任道明原因并想借分数,很有智慧的老师大笔一挥给了六十五分。自此,这学生见了老师跟见了铁哥们似的,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成绩提高了很多,真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2)借助舆论,软化逆反。人的天性,希望得到别人赞美、理解和支持,何况是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呢!一旦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时,他们就会失去信心和力量,在失落和被遗弃的感觉中产生对教师的不满情绪。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理解“逆反必须遵循自然和历史的选择”的道理后,多点从正面表扬鼓励学生,特别是面对逆反心理特别强的学生,鼓励其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并捕捉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公正的表扬,尽可能避免指责、呵斥、讽刺,最大限度地减弱乃至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3)矫正错觉,消除反感。初中学生张扬个性的欲望逐渐变得强烈了,却难以独立,但对父母的规劝、引导却以抵触甚至全盘否定,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怀疑直至反抗,常常觉得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是针对自己,伤害了自尊心。因此教师(家长)要多点参加亲生(亲子)活动,不断地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情谊,逐步消除他们对老师的误会和隔阂,感受老师(家长)的关怀,努力地走出学习的困局。

五、结束语

任何一种消除学生叛逆心理的方式都少不了教育者对学生生的一份执着的爱。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者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深入逆反型学困生的实际,全面了解他们学困的原因,并因材施教,这些学生定能淌过“逆反”这条河流,走上正常学习的道路。参考文献:

[1]张君达、刘以林,《新时期教学基本功》,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8月。

篇8

要能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心理上困境,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困境是如何形成的。我认为造成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往往有下面几方面原因:

1.社会经济投影在学生幼嫩的心灵上,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 最近几年我们这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有些家庭富裕起来了,住豪华的大屋、开漂亮的进口车、用钱从不需要节约,但更多的家庭的经济条件只足够解决温饱、供养子女读书等日常开支,还有些家庭连供养子女读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情况对学生的细腻的心理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富与贫过早地刻入了学生的心灵上。

2.家长疏于管教子女 很多家长由于本身婚姻的不和谐,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以为有钱给子女用就是疼子女、爱子女,从没想过,子女需要倾诉、关心、支持,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忙很辛苦了,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外国的含蓄,从不轻易透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们交了那么多钱给你们学校,你们教师就必须帮我教好我的儿子(或女儿),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着他(她),我忙都忙死了。学生进了学校似乎就等于进了保险箱。

3.现在在校的初中生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很多家庭只能生一个小孩。于是这些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了家长的“小太阳”,家长对子女往往有求必应。而且由于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小孩,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

4.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 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说:“现在连大学生找工作都很难,更何况初中生?所以,你们一定要认真读书,争取考个好的学校,考个好的专业,那么以后出来工作就可以轻松一点。”家长也经常叨唠:“你一定要认真读书,读个好学校好专业,以后家庭就靠你的了,不想像我们这么辛苦,你就必须要读大学。”这些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经常产生焦虑、担忧的情绪。

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也更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4.1 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生机盎然,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4.2 发挥教师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4.3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篇9

(一)

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引导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

1、一分为二看社会,认清时代主流。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新旧观念的猛烈碰撞,产生许多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然而,传统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严重脱节,往往使中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面关感到疑惑不解、无所适从。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常常受消极面的影响,表现为怀疑、偏激、悲观的情绪,久而久之,其中的少数人就有可能形成的的人格,给社会和自身带来严重的危害。教育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一分为二看社会,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是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品质的关键,也是实现自我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

2、认识曲高和寡的道理,善待他人。

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多大的变化,都不充许,也不可能使任何一个正常人封闭自己,孤立于他人存在。经验表明,不少具有心理缺陷、人格障碍或行为非常的学生,起始都是由于没有能够正确认识他人,对待他人,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关系而造成的。如学生***,曾一度十分苦恼,对班主任说:“老师,这个社会到底要不要实话实说,我说真话,但同学们总不喜欢,甚至连家长也这样”。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次是一位女生,对着一份英语试卷说:“倒霉,都是因为粗心白白掉了几分,不然也可以得九十分以上”。结果那位女生狠狠瞪了他一眼,从此互不讪。另一次是父母说,奶奶不懂得使用电饭煲,给烧坏了,被他知道了。于是等奶奶回家,他就对奶奶说:“你以后使用电饭煲小心点,刚买来的又弄坏了,几十元钱白花了”。结果,奶奶生气,父母也生气,还被痛骂了一顿。这位的同学实话实说却讨人嫌。显然,学生***不被他们接纳的原因,不是在于“实话实说”,而是由于言语不恰当,常有居高临下,教训他人的口吻,而使他人产生反感和疏远。善待他人就应该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设想。

善待他人,首先应有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

善待他人,应该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应该懂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的人生哲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善待他人,应该牢记祖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能够实施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3、创设融洽的集体环境,营造健康、名主、和谐、宽松、进取的氛围。

如果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调节的土壤的话,那么除了温馨的家庭之外,便是需要一个团结、积极

、向上的班级。否则,不良的社会集体,低劣、庸俗的网吧,就必然诱惑着意志薄弱,而又急需寻求心理“平衡”的青少年。

班级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班主任应有意识地通过管理、教导,包括表扬、批评、讨论、奖励、惩罚等评价手段,以及自身的楷模作用,引导集体舆论;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如劳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调查;同时规范并强化各项行为训练,习惯养成,心理素质培训,促进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直接影响最大的不是老师,不是家长,而是他们的同伴。当我们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责难有加的时候,专家研究表明,问题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影响最大的是同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着黑”就十分通俗而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道理。一个融洽的集体,宛如一个温馨的家庭,会创造出健康、名主、和谐、宽松、进取的气氛,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如同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港弯,施展才华的舞台,自我调节的方向盘,孕育着青少年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力量常常是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在不可小视。

4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是自我调节的关键。

鲁迅先生曾言,我的确时常在解剖别人,但却更严格的解剖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并开始深入到自己内心世界。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不够清晰、全面,甚至认识中的自己,却是哈哈镜中被扭曲变形的自己还不以为然,或者根本不想去认识自己。然而,人之与社会,宛如一艘船之与大海。如若不知自己处在什么位置,需要驶往那个目的地,其危险当不言自明。

因此,认识自我即要首先知道,“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应该怎么办?”,一个人生说到底就是这三个简单的问题,在不断地认识和调节中,时时纠正自己的偏差,逐步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认识自我,它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价值、目标、动机,计划,希望、要求的认识,他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地位、人际关系、交往水平的认识。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中起到行为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和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作为德育工作的关键,使学生全面、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达到内化为学生心理需求和行为养成的自觉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德育工作只有转变为学生内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时,才能说取得了真正、积极的效果。

(二)

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必然

尊从着优胜劣汰的法则.社会的不公将长期存在.面对竞争的现实,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一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否则,我们没有必要去做“强国之梦”.同时,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心理的里负担与压力将越来越频繁和沉重.青少年所面骊的不只是阳光与鲜花,也会有狂风暴雨,雷鸣闪电,在他们的成长中必然会遇到艰辛与曲折,困难与考验,情感的冲突与挣扎,心灵的迷惘与困惑.于是,专家认为下个世纪的竞争中,除了科技的竞争外,就是心理承受为适应力的较量.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作为学校教育应该如何教会并训练出一代品质优秀、情感健康、意志坚强、性格完善,这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时发展的人,以造福社会、服务国家。

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危机,应特别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迫切需要教师的关照与疏导。

1、自信心受损或严重不足。

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能允许学生感到自己没有学好,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学校教育尚未根本扭转“应试教育”的状况,使不少青少年学生产生自卑情绪,严惩地阻碍着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应当是教会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并创造各种条件,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成就感。同样地使他们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地树立信心,为心理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个性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冲突。

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本应该是有丰富多彩的个体组成。人们一直在苦苦思索:中国离诺贝乐奖还有多远?追根刨底,谈到中国的教育是模式化的教育,设置一个模子,大家都往里倒。最终成了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才”。个性被渐渐地扼杀。在这个冲突过程中,虽然有着抗争、挣扎,但最终以“顺从”而被“招安”。如同鲜活的鱼,被绞捏成鱼丸一般。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结论固然有点偏激,但却是我们所应该正视的现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行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迫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主义”。

教师还给学生一个明净而自由的天空吧!若真如是,青少年学生所需调节的心理负担将少得多。

3、理性思维不足,情绪化倾向严重。

青少年学生由于处在向成年发展的过渡阶段,但由于相当部分独生子女所受到的溺爱和娇宠,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和临时因素的影响。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以至于“感情用事”造成不良后果。

今年三月十六日,CCTV“法制经纬”节目,披露了这么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河北省宣化县沙里头中学一个十七岁,初中生刘志海,开四撞人造成十三人伤亡特大事故。起因只是因怀疑女友与他人好上在行车过程中吵个不停,到镇所在地时又碰了一位骑摩托车的人,而被砸了一扇车窗。于是他开始了疯狂地辗压无故的行人,造成16人伤亡的惨局。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上,一些无缘无故打架斗欧的事件、原因也只是因为“瞧他不顺眼”式“他为什么看着我”。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表现出敏感、不稳定和倾向于失控的特点。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疏导,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得释放,并教给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如用脑过度造成紧张,可通过文体活动达到情绪松驰;得了考试综合症的学生,除帮他们分析原因外,临场还可以进行深呼吸活动,缓解紧张和恐惧;控制激情要用内部言语提醒如“妨一妨”、“注意后果”,并有意识地转移注意;情绪低落时,可听听音乐式找知心人、长者倾吐,排郁闷;一段时间感到沉闷,甚至很烦,内心暴躁,几乎要崩溃时,干脆到旷野、海滨、山林呼喊、发泄等。

4、情感的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诸多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呈现出五彩斑阑的新特点。这其中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有着“蔚然成风”的倾向,应当引起密切关注。如:自私、懒惰;固执、任性;虚荣、好强;敌视、怀疑;放纵不羁;意志薄弱、不敢正视困难、面对挫折等。这些情感缺陷会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带来障碍,并危害到他们今后的生活。

篇10

岗位职责任务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履行《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义务,承担幼儿园安排的相应保教任务并达到规定的保教工作量,能承担幼儿园安排的兼职工作。

2.能承担班主任工作,组织班级一日活动的计划落实、指导评估,能组织开展好家长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能组织或协助对保教工作的全面管理,指导教师的保教业务,组织领导开展全园性的保教研讨活动。

4.能承担保教科研任务,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在园本教改和园本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承担研究、示范、观摩课任务,各类成绩突出。

5.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注重发挥自身专长和自身专业发展,热爱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

岗位工作标准

1.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核标准执行。

2.胜任本岗位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发挥带头作用和骨干示范作用,取得明显成绩。

3.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独立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或担任一个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组长或副组长或主研人员,研究成效显著。

4.任职期间内无责任事故。

岗位聘用条件

1.达到XX省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基本要求,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2.能承担和出色完成幼儿园及上级主管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园各项规章制度,无违规行为。

3.具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能引领和示范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园本课程开发的骨干成员。

4.符合《XX市XX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内部各等级岗位聘用条件(试行)》中规定的副高级五级岗位聘用条件。

【高中教师岗位说明书】

高中教师是指在高级中学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他们在关心高中生健康成长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高中教师岗位职责

1、钻研教材,理解掌握教学大纲和德育纲要,制定本学科学期、学年工作计划;

2、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制作好教具或多媒体课件;

3、从学生实际出发,上好每一节课,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在进行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辅导;

5、组织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并做到科学命题、严格监考、认真评卷和及时记录讲评;

6、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能结合本学科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上报、处理学生偶发事件;

7、关心、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教改信息和科研动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教改实验,与其他教师协作进行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8、按时按质完成教务处安排的其他工作内容。

高中教师岗位要求

1、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

2、爱岗敬业,品行端正;

3、身体健康,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4、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且具备教育部颁发的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书;

5、语言表达能力优秀,思维灵活,口齿伶俐;

6、熟悉掌握教育规律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巧;

6、在本学科教学上有所特长,能独立计划及承担学生辅导和管理任务;

7、关爱学生,能与学生良性互动,把握学生学习特点,并做到因材施教。

高中教师关键技能

专业能力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教学研究

个人能力

认真负责表达能力团队协作

高中教师升职空间

首先,高中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其次,高中教师行政主管;

最后,高中教师教育咨询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高中教师薪情概况

¥2700.00

1年经验¥2700.00

2年经验¥3100.00

3年经验¥4100.00

高中教师工作内容

1、为学生提供专业的高质量教学服务;

2、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及习惯;

3、为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4、参加学科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教案;

5、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

初中教师岗位说明书

初中教师是指在初级中学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他们在关心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初中教师岗位职责】

1、安排教学进度,按照大纲要求备课并作好备课笔记,按时提交教务处检查;

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3、执行教学工作卫生要求,关心学生健康,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

4、搞好教学质量的考查工作;按照教学要求的考试规定,认真做好命题、监考和阅卷评分工作,实事求是地分析讲评,并通过考试组织、成绩分析与数据统计,研究改进教与学的方法;

5、关心学生的人身安全,能结合本学科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上报、处理学生偶发事件;

6、认真、全面地批改学生作业,并及时讲评;

7、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究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紧扣教育教学目的实施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目的要求的任务;

8、根据学科、年级特点,指导学生自学方法,热忱帮助后进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组织与辅导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初中教师岗位要求

1、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

2、爱岗敬业,品行端正;

3、身体健康,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4、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且具备教育部颁发的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书;

5、语言表达能力优秀,思维灵活,口齿伶俐;

6、熟悉掌握教育规律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巧;

6、在本学科教学上有所特长,能独立计划及承担学生辅导和管理任务;

7、关爱学生,能与学生良性互动,把握学生学习特点,并做到因材施教;

8、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学科组中互促互进。

初中教师关键技能

专业能力

教育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科研

个人能力

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亲和力

初中教师升职空间

首先,初中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其次,初中教师行政主管。

初中教师薪情概况

¥2700.00

1年经验¥2700.00

2年经验¥3100.00

3年经验¥4100.00

初中教师工作内容

1、为初中年级的学生提供专业的高质量教学,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课程教学;

2、制定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提高方案,为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3、在授课期间因时制宜分阶段组织测验活动,以检验学生接受辅导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