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内容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辅导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辅导内容

篇1

针对于新兴ISP运营商终端用户集中、访问量大、访问内容较为零散、大量资源需要通过网间出口下载获得等特点,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帝联科技)研发了专业服务与新兴ISP的内容导入服务平台,通过引入主动的内容管理层和全局负载均衡,并结合内容缓存等技术,为用户构建了一个在现有的IP网络基础上为宽带业务支撑而优化的中间层。

以湖南省某电信运营商为例,该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发展互联网宽带用户,以期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由于该电信运营商网内ICP内容提供商数量较少,网内互联网数据内容较少,造成网内宽带用户跨网访问互联网内容速度缓慢。同时,大量宽带用户频繁跨网访问互联网内容,带来了高额的网间结算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成为新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

针对该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困境,帝联科技为其定制了内容导入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对新浪网、搜狐网、淘宝网三家大型网站加速前后的测试数据分析表明,项目实施前网站打开网页的速度较慢,在帝联科技内容导入服务项目实施后,三家大型网站的打开网页速度提高了3倍,性能提高为两倍。同时,通过增加网内存储实现终端用户本市网内访问,网间带宽约降低了30%。

上海移动也是帝联内容导入服务的受益者。帝联科技在上海移动互联网搭建缓存存储服务器,通过借助帝联科技拥有众多互联网ICP客户的优势,将ICP数据内容主动分发到上海移动互联网内,从而增加上海移动互联网内数据内容,实现了上海移动宽带用户互联网内容的快速访问。

自运营以来,帝联科技CDN平台共承载了1100 G带宽的互联网内容,内容导入服务可以利用DNS重定向和高速缓存技术把帝联科技CDN平台上的互联网内容推送到网内离终端用户很近的地方,以保证终端用户的互联网访问体验感。

同时,帝联科技内容导入服务可以缓存大部分http数据,ISP运营商不必再冒风险购买第三方出口线路或自建CDN平台,避免一次性硬件和软件的成本投入,降低运营成本,节省人力物力,并且能够有效保障终端用户的访问效果。通过帝联科技自主研发的配套CDN服务系统,客户可以获得完整的终端用户访问行为信息,可以开展终端用户信息的深度挖掘,了解终端用户的访问行为习惯和需求,为运营方向提供依据。

关于帝联科技

帝联科技是专业提供互联网平台服务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成为全球卓越的CP服务商,由一支拥有资深互联网服务、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管理等背景的复合型团队创立,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平台搭建、运营以及互联网增值业务拓展等方面经验丰富,并拥有众多成功案例。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对互联网新一代业务的独特理解,以及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强大的销售力量,帝联科技迅速拓展互联网IDC以及CDN业务,先后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沈阳、重庆、天津、长沙、武汉、南通等地设立了多个分公司及办事处,确立了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股东北京电信通和上市公司鹏博士在资源、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使帝联科技的实力更加强大。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发展性 生涯心理辅导

一、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的原则

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各个阶段的学生培养职业兴趣,开发职业潜能,妥善解决心理矛盾,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完善,实现“人职匹配”。这一模式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就业观、就业心理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高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开展辅导工作,对学生的辅导必须以发展为导向,坚持四年一贯制,促使学生一进校就关心职业。但笔者了解到多数高校仅在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部分高校尝试新生入校填写《生涯规划书》,但这个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的初衷最终流于形式。据调查,63.21%的毕业生对职业的看法仅停留在设想阶段。

2.坚持人本主义原则

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于促进自我成长和提高。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就将学生按照学科、就业期望等特点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从而开展不同方式、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指导。

3.关注心理的原则

传统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是剥离的。就业心理的状况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笔者获悉,81.34%的学生在就业中感到压力,其中34.24%曾出现过焦虑心理,42.7%的学生感到恐慌。有关资料显示因择业引发的心理问题成为跃居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第四位。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就是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出发,以关注学生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而基础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

二、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的内容与形式

1.坚持四年一贯制的生涯教学

生涯辅导应该分阶段、有计划的开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涯辅导体系。具体见表1。

2.开展团体辅导与个性化生涯心理咨询相结合

团体辅导是在高校中开展得较为广泛的一种有效心理辅导方式,侧重共性。个别辅导恰好能满足个性的需要。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咨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即对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的看法,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求职路上的障碍。

三、结语

发展性生涯心理辅导在我国是全新的体系,标志着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由关注现实问题转为关注未来问题,由障碍性内容为主转为发展性内容为主,由消除心理障碍为目的转变为促进心理发展为目的,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生涯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G].理论导刊,2009,(3).

[2]浅析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模式[G].科教文汇.

[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模式研究.硕博论文库,2006.

篇3

关键词:德育 心理辅导 对立 统一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强调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发展,促进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然而如何将“德育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却是一个难点,虽然,两者都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但心理辅导毕竟不是德育。能否在认识上明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能否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一、走出德育问题与心理问题的误区

1.心理问题德育化。长期以来,很多人是把心理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的,没有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德育中,容易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德育化。其主要原因是:⑴过分强调政治,把人们的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悟和政治观念问题,不能科学和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⑵把个体的动机和需要简单地看作对物质利益的追来,而忽视社会变革给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振荡和不安。⑶在对人的素质要求上只重视思想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混为一谈。

2.德育问题心理化。近几年,随着心理辅导热的不断升温,有些人过分夸大了心理辅导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认为心理辅导应该完全代替德育,导致德育问题心理化。一些人提出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崭新道路”,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并由此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辅导代替德育,取代思想教育方式。这就导致德育工作矫枉过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二、正确认识德育与心理辅导两个范畴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而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辅导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心理辅导与德育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但它们的内容、实施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是有区别的。

1.两者的内容不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而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卫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变态心理等。

2.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德育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心理辅导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3.具体任务不同。德育主要是解决政治观念、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范及法律意识等问题。心理辅导则强调个性和谐,使对象摆脱消极情绪,确认内在价值,了解自身需求,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4.两者实施方法不同。德育主要采用说服、集体教育、环境熏陶、实践锻炼等方法,具有公开性、群众性等特点。心理辅导则注重渲泄、暗示、自由联想、角色转换等方法,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等特点。

5.运作机制不同。德育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规范”过程,个体被动适应它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而心理辅导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接受的基础上改造、建构其心理世界。在心理辅导中教师一般没有对学生的否定权。

三、德育与心理辅导的统一

德育与心理辅导虽然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又相互联系,心理辅导又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认识。

1.补偿功能。⑴观念补偿。心理辅导使德育工作者进一步丰富了德育观的内涵,它明确了德育工作者的地位不仅是主导者、权威者和塑造者,而且更应是协助者和治疗者。⑵内容补偿。传统的德育,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及杜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最基本的人格内容,如:学生的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应付挫折及人际交往等。而心理辅导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实施的内容为德育内容提供了补偿。⑶方法补偿。传统的德育主要运用说服、榜样、评价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但在具体运用时过分强调外在强化、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而在心理辅导中,教育者往往根据精神、行为和认知分析等理论中的具体方法来发掘学生心理中的潜意识能量,注重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病态行为等人格问题。

2.指导功能。⑴在对象的研究上,心理辅导为德育提供了客观基础。通过心理辅导中常见的测试、疏泄、自由联想等手段和方法,掌握学生的人格特点,分析学生人格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⑵在方法上提供了理论基础。传统的德育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在心理辅导中,教育者一般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调节功能。⑴克服意义障碍。学生产生意义障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教育者采取不恰当的方法,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采取心理辅导中的 疏泄、暗示、角色变换等方法,一定程度上效果会好些。⑵建立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有利于调动人的主动性,提高活动效率。心理辅导则能改善学生的不良心境,指导他们采用自我暗示、适当发泄、转移注意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境,以达到人格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⑶矫治心理疾病。目前,许多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产生了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如: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采取德育手段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如果采用心理辅导中的某些行为治疗方法,则能帮助他们克服行为障碍,从而进一步改善、消除不良生理和心理症状。

四、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对立

虽然德育与心理辅导在功能上是互补的,但在实际工作的角色中却常常会产生多种冲突。这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突破。

1.工作依据上的冲突。作为德育工作者,工作依据是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等。而作为心理辅导工作者,其工作的依据是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不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善美的标准等强加给学生。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价值导向”观点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

2.工作重心上的冲突。前面已阐述过德育的着眼点在于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心理辅导是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是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体利益为重”的矛盾冲突。

3.工作原则上的冲突。德育的工作原则要求教育者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并尽快解决好问题,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心理辅导却相反,“保密性”是心理辅导的首要原则。为来访的学生保密是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原则冲突。

综上所述,我们要及时充分的正确认识德育与心理辅导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积极拓宽视野,寻找减少冲突、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同时要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减少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两种角色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两者的结合,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辅导,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贤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构思与实施》,《教育导刊》,1998.2。

[2]曹雨平:《对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忧与思》,《中国高教研究》,2001.4。

[3]姚洪亮:《网络人际互动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中国青年研究》,2000.6。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篇4

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一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不像儿时那样喜欢向父母、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不像儿时那样听从父母、老师的意,他们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但同时由于自身心理发展水平不够成熟,面对课业负担和社会竞争等压力,他们又出现了自我矛盾和自我失衡,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这一时期的高中生更加行之有效?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建设性的心理氛围是关键。我校曾对学生进行了这样一项心理调查,“你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会更愿意选择向谁倾诉?”(①同伴;②家人;③老师;④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结果是:①75%;②11%;③12%;④2%。可见,同伴之间的影响在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凸显学生同伴群体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比父母和教师更知道同伴有哪些个性化的心理需求,更了解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容易使同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根据高中生愿意接纳同龄人的想法,按照同伴评价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一心理特点,我校近几年把朋辈互助心理辅导作为突破口,以此探索适合本校的朋辈互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进一步促进我校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一、什么是朋辈互助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由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有需要的学生。威兰德(vriend,1969)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的学生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之后,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美国的朋辈心理辅导已走上了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我国的朋辈心理辅导发展历史虽然较短,但却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热点。

朋辈互助心理辅导(peer psy-cholical counseling)是指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的非专业心理工作者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对于专业的心理辅导,朋辈互助心理辅导所具有的亲近性、自、灵活性和时效性是专业心理辅导不可比拟的,但其目标、要求和方法等方面在层次和深度上与专业心理辅导也有明显差异,如专业心理咨询中要求不得逾越咨询关系,对咨询的内容严格保密,而朋辈心理咨询师在平时仍然会与同学有着朋友和伙伴的关系。朋辈咨询师的角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咨询师角色,仅仅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帮助,因此有时候对这种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必然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困难。

二、朋辈互助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

(一)以构建工作体系为起点,确保朋辈心理辅导规范有序

我校朋辈互助心理辅导工作体系由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社团”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处指导,心理辅导室由心理教师牵头并负责组织和直接管理心理社团,团委学生会和各年级班主任间接管理。心理社团人员由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组成,下设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心理保健员和宿舍心理保健员,其中班级心理委员全权负责班级心理辅导相关工作,班级心理保健员主要负责关注学生课堂和课间时段在教室的心理动向,宿舍心理保健员主要负责关注学生课外时段在宿舍的心理动向和问题。各层级在履行好自己职责的同时,相互沟通,层层互助,共同为我校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二)以加强管理培训为抓手,确保朋辈心理辅导行之有效

1.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管理

我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归入心理社团。在心理社团组建之初,由于对朋辈互助心理辅导员的岗位描述不够明确,导致很多班主任把班级中亟待得到心理帮助的学生推荐过来,也有很多具备助人者素质的学生由于害怕被其他同学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望而却步。为此心理辅导室专门利用广播、校刊和宣传栏等,并在德育处召开的全校班主任会上,大力宣传心理社团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意义,并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做了具体要求:一是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二是热情开朗,真诚友善;三是善于沟通,乐于接纳;四是善解人意,乐于助人;五是积极乐观,勤奋进取。最后还利用MHT心理健康测试和艾森克人格测试对招募的学生进行筛选,每班选出3个(包括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保健员),全校共45个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员组成学生心理社团。

为了让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我们给每一位朋辈心理辅导员颁发任职聘书,做到持证上岗;我们每月组织一次朋辈心理辅导员例会,会议主要目的是让朋辈心理辅导员集中上交“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并根据“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汇报本班学生的心理动向,对心理知识的需求和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等,心理教师也利用会议布置相关的心理辅导工作,让朋辈心理辅导员知道自己近期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此外我们每学年还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对表现突出者颁发“优秀朋辈心理辅导员”奖励证书,以激励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

2.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

朋辈互助心理辅导与一般人际互动存在着质的区别,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能理解和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能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有一定省察能力,能遵照心理学的原则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未经培训和督导的朋辈心理互助活动,不能称为朋辈心理辅导,其实际助人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科学的培训和督导,是推进我校朋辈互助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条件。

我校心理辅导中心每个月开展一次朋辈互助心理辅导员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朋辈互助心理辅导员基本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三大块,培训方式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工作坊、心理沙龙、观摩学习等。此外还通过精心设计的培养途径:培训―演练―点评―反思―提高,保证朋辈互助心理辅导的实效性。

首先,心理教师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接受系统培训后,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案例演练,要求他们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案例演练中利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在演练的同时接受其他成员观摩和c评,最后由心理教师综合点评,给予朋辈心理辅导员及时的反馈,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促进他们将知识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方法和风格。

(三)以丰富互助活动为载体,确保朋辈心理辅导助人自助

1.心理宣传

我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校广播站“心理和园”栏目、心理辅导室宣传栏、校园宣传栏心理专刊、“星河”校报心理健康教育专刊、高三希望小报心理专刊、黑板报和手抄报比赛、校园心理剧大赛、家长“心桥”小报等宣传阵地,定期在学生中搜集他们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共同困惑的话题,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编辑、出版、组织和实施等相关工作,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丰富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集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营养快餐。

2.心理调查

我校每年10月定期安排学生开展心理测评,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描述和评价,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此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因材施教和作为评价教育教学效果、教育改革及教育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朋辈心理辅导员积极协助心理教师组织和安排心理测评活动,如负责派发学生心理档案表,督促和指导学生填写以及收集工作;心理测评现场的纪律维持和技术指导;心理测评相关的专业问题解析等。此外,在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活动课、心理讲座和团体心理训练前,朋辈心理辅导员还协助心理教师开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和需求,为学校各种心理活动提供了大量素材,使心育活动更受学生喜爱,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心理咨询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影响在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凸显学生同伴群体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果由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咨询,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身份上的距离,而觉得是在说教,并且会对某些问题避而不谈,而朋辈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近,体验相似,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容易沟通交流,易于建立信任和咨询关系。此外专业心理咨询需要事先预约,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咨询,而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可以在双方达成的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我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自主建立了心理辅导QQ群、微信群,通过这些学生喜欢的沟通方式能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并在第一时间里得到反映和缓解,避免问题的恶化,这样就建立起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心理危机监控系统。学生有心理问题时也喜欢向朋辈心理辅导员倾诉,在咨询中朋辈心理辅导员遵守同感、尊重、真诚、保密的原则,运用心理辅导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建议,做好记录及材料的保密和整档。如果遇到没有办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会及时向心理教师反馈,请求专业支持或转介。我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的心理咨询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迷途的船只,通过平等的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自助,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4.团体心理训练

我校团体心理训练倡导“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突破”的理念,经过多年尝试与实践,不断创新团体心理训练模式,已将团体心理训练由小组、班级的模式扩大到年级模式。小组模式以设计“自我探索”“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主题,吸纳对主题有相关需求的学生参与,每组不超过10人;班级模式主要是根据各班需要,自报主题,并利用班会课时间到各班开展心理训练;年级模式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固定主题,如高一级的新生适应心理训练,高二级的青春期心理训练,高三级的考前心理训练等。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心理教师的督导下慢慢开始尝试负责小组和班级心理训练的教练工作和年级心理训练的助教工作,通过设计各种生动、有意义的心理游戏和活动,并在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分享,不断增强学生心理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5.心理论坛

我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校主题德育活动,与团委学生会联合开展心理论坛活动。论坛每月一次,有围绕新生适应困难开展的“我适应我快乐”心理论坛,围绕十八岁成人宣誓开展的“化责为力,奋勇前进”心理论坛,围绕新年开展的“我的梦,大学梦”心理论坛,围绕三八妇女节开展的“花开花谢应有时”心理论坛,围绕父亲节母亲节开展的“感恩有你”心理论坛等。每一次心理论坛都由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团委学生会成员自行组织,论坛内容贴合学生实际,学生在论坛中各抒己见,舒缓情绪,不断碰撞思想和心灵,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篇5

一、职业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1.职业心理辅导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具有渗透性强、针对性强、综合性强、辅导形式多等特点,它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分析更为透彻,能够直接切入问题关键,因此将其引入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帮助思想政治工作更为顺利地进行。职业心理辅导的引入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找到高职学生的兴趣点以及问题所在,明确高职学生的思想问题究竟在哪里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指导,解决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以贴切学生需求的弊端。在这样针对性的、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下,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能为学生接受,能促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知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2.职业心理辅导改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职业心理辅导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手段被引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成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通过职业心理辅导师的教学,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发展状况,找到自己的思想中的问题,有效地从思政老师的指导中找到解决方式。职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了普遍存在的职业选择迷茫的状态,让学生从迷失无措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理想。通过职业心理辅导,学生开始认清自己内心的需求与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目标,并在思政老师的引导下,制定学生自己个性的、现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规划,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就业。3.职业心理辅导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填了新的内容。职业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的知识领域,它的加入势必会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内容,扩充已有的研究领域范围。这一知识的充填,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向学生就业问题有更深的介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找到人生归宿。职业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多元的职业观、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观,使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理念更加务实,更加注重自己未来发展的可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适应未来社会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在职业心理辅导下,高职学生的就业思想观念会更加开阔,更加多元,更加长远。这是党和国家期望看到的未来学生的发展思想理念与职业追求。

二、职业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1.注重在指导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心理辅导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要充分发挥职业心理辅导的干预作用,使学生真正认清自己,对自己有客观的把握与认知,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理念因人而异,它建立在对自身的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发挥职业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职业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职业心理辅导老师要在课下对学生做好单独的、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就业理念。双管齐下的方式将帮助学生建立起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终身发展的职业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2.将职业心理辅导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职业心理辅导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各司其职或各自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达成两者真正的融合。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教师能够兼容两方面的知识,将融会贯通的内容用来指导学生,实现两者真正融合的教育,而不是两种专业的简单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从实践中感受职业心理辅导就业思想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让学生运用原理去实践,真正掌握与明确原理的指向性与含义。这一过程当中学生要树立新的就业理念,要加强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彼此信任的思想教育,发挥思想教育的多元价值。3.职业心理辅导的融入扩宽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新领域。职业心理辅导的加入,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领域,扩宽了原有的研究领域,成为新的学科。这一跨学科研究的出现,使研究者开始重视心理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重视无法操控的精神世界对正确思想观念树立的影响,以此更深入地研究当下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所在,从心理层面寻求突破,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严重脱节的问题,以帮助学生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小结

职业心理辅导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引进从心理层面突破了学生原有的内心排斥和隔离,使他们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接纳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进职业心理辅导进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理念,使学生更好就业,更好发展。

作者:冯妍 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何龙山.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

[2]覃海逢.论高职院校职业心理辅导[J.职教时空,2009

篇6

关键词:高校工作;有效性;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83-01

一、高校思政工作与心理辅导互动理论意义

(一)配备心理辅导员能避免两者简单结合引起的角色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将比较确定的道德标准、伦理常规和价值取向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并成为内在需求的过程。而心理辅导则是以辅导对象的自我意愿为前提,并充分尊重辅导对象的自我意识,帮助其发掘潜力、完善自我而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渗导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简单地合并在一起,极易在概念上引起混乱,角色之间也会有冲突。因此,要充分发挥两者的功能就要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员,运用心理辅导的技巧和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效应,诱导他们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认同感,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正确的指导,改变认知观念上的偏差。

(二)配置心理辅导员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和教育者本身的素质,而且还取决于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如果教育对象的心理失衡,就容易形成对教育的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拒绝接受其实施的教育内容;相反,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心身协调,就容易与教育建立和谐、融洽、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对其实施的教育内容就能在没有心理阻抗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地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只有解决基本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之后,才能形成崇高的思想道德。因此,在思政队伍中配置心理辅导员,及时对学生的各种矛盾心理和冲突进行调适,就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稳定的接受心境,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配备心理辅导员能使政治辅导与心理辅导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大学生中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密切的联系。有的学生过于强调自我,在人际关系中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障碍;有的同学因缺乏长远目标,当近期目标实现以后,便陷入空虚、无聊或抑郁状态;有些同学没有正确的恋爱观,对学习、工作都会产生影响,严重者会由此产生心理疾病;更有些同学把人生之路看得太窄,当遇到困难、挫折时彻底否定自我,甚至出现轻生念头......这些问题既是心理问题,又是思想品德问题。

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手段,虽然在化解心理问题的同时有助于思想问题的解决,但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层面上,不能在更高层次上为大学生指明方向,其效果也只能是暂时的,其作用也是有限的;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品质起着导向作用,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因此,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需要政治辅导员与心理辅导员相互配合。

二、高校思政工作与心理辅导互动实践意义

(一)配备心理辅导员有益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创新。传统思政工作最大的弊端就是强调权威、倾向说教和注重现成道德知识的接纳,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在现实中形成了某种对立分裂。接受专业技术教育被看作一种权利,是为自己学的,自己花钱来学也愿意,而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则是为别人(党和国家)学的,是一种义务,甚至由国家花钱来对学生免费。

进行思政教育,学生还不乐意。事实上,学生并不是不需要学习做人和学习为人处世,而是非常需要有人有效地帮助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因此,配备心理辅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创新的需要。

(二)配备心理辅导员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问题,特别是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而且往往是思想和心理交织一起,相互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仅用传统的手段和方法很难真正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这些问题,配备心理辅导员,就可以通过辅导活动,不仅了解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和思想观念,而且可以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篇7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师 初中学生 网络心理辅导

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网络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中学生心理辅导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应用网络技术,采用新方式,丰富发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成就学生幸福人生服务,为国家培养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服务。下面就思想品德教师对初中生开展网络心理辅导实践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网络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这是开展网络心理辅导的前提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期有关初中生自杀的案例不断地出现在报端,这些初中生自杀固然有各种原因,但跟他们心里素质不强有很大关系,因此急需加强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网络心理辅导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辅导的新途径。由于目前我国初中学校严重缺乏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初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迫切需求,鉴于我国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现状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特点等原因,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责任。

二、精心选择网络心理辅导的内容,这是开展网络心理辅导的基础

(一)结合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指导性网络心理辅导

思想品德课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思想品德教师应结合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指导性网络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如结合思想品德课七、八年级中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心理辅导、,情绪情感的心理辅导、人际关系的心理辅导、学习心理的辅导生活心理辅导,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制的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自我保护。

(二)根据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网络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实质在于“助人自助”,因此,思想品德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网络心理辅导,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满足学生的合理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引导性网络心理辅导

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冲击,特别是负面新闻产生消极影响,需要进行引导性网络心理辅导。教师要适时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体育运动盛事和生活趣事,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特别是在全球性的灾难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负面的事件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有效利用校信通等网络途径,这是开展网络心理辅导的关键

(一)校信通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初中学校已经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校讯通平台,面起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利用校信通这一快捷的网络平台,向学生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知识,推荐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帮助孩子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网络聊天

现在,许多师生都会上网聊天,这为利用网络聊天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同时与多个学生进行联络,在这种网络化的交流中,教师更容易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发现的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并尽快找到解决方法。

(三)网络论坛

思想品德教师可在学校网站设立一个心理辅导网络论坛,让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士,进入网络论坛即BBS,自由交流、探讨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在线交流

所谓在线交流,是指网络用户利用QQ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不同地点的人们之间就某些问题相互交流看法。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条件,对一些有心理苦恼的学生,进行即时、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矫正学生的异常心理行为,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用自信和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度过心理难关,健康成长。

(五)微博

篇8

1.课程设置需求因素分析。

从创业课程性质来看,有75.9%的受访对象认为应将创业课程设置为公选课,仅有24.1%的受访对象认为应将创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是可以选择的个人行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是否学习这门课程。在选修课程的具体设置方面,有48.6%的同学选择采用课程系统讲授的模式进行学习,38.3%的同学选择通过讲座的模式进行学习,13.1%的同学选择通过社团活动来进行学习,这表明大部分同学希望接受创业知识的系统培训。从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需求来看,89.6%的同学都认为应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的意识和理念。这是因为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机构成,“是专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性、前瞻性的集中体现,是高等学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把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到专业教育中,使学生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的获取根植于专业教育之中,奠定大学生创业的深层根基。从课程设置时间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希望在大二(占比38.2%)和大三(占比35.6%)开设创业课程,原因在于大学生都认为大学二、三年级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需要获得一些有帮助的指导。

2.知识内容需求因素分析。

在限选3个选项的前提下,结果从高到低排依次为: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养成、创业资源获取、创业风险分析、商业模式分析、创业模拟演练、企业家精神。数据表明,学生对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资源获取等方面的需求较为突出。

3.实践内容需求因素分析。

从实践内容来看,有30.1%的同学选择到创业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有20.2%的同学选择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有19.2%的同学选择听取创业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经历讲解的形式进行实践实习,有15.5%的同学选择参加创业计划竞赛来进行创业实践,还有15.0%的同学选择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术交流、主题教育活动来进行创业实践。

4.心理辅导需求因素分析。

在创业心理辅导需求方面,78.6%的同学选择需要进行辅导,仅有21.4%的同学认为不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这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创业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和意外,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调整他们的心态,不断提高他们的按压能力,增加其创业的勇气。关于心理辅导方式的选择,有58.1%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通过电话热线、电子邮箱等方式建立心理辅导平台,41.9%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成立专门心理辅导机构,以实体的形式向同学提供心理辅导。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同学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不想让学校的师生们知道自己进行心理辅导,所以选择非面对面式的心理辅导。

二、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创业教育供给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供给现状分析。

目前的地方高校虽然有和创业教育相关的选修课,但是专门的系统地讲授创业的概念、创业者素质培养、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创业风险、商业模式等的选修课很少,其原因主要创业指导师数量有限,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创业指导师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师资力量的有限致使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供给无法实现与学生需求的有效对接。

2.知识内容供给现状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都有关于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养成、创业资源获取等方面的教学与实践内容,但采取的方式多是请创业研究者或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为学生做一些讲座或是专题报告,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课程设置,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容易不全面,不系统。如,一些学生只看到创业成功的一面,却忽视了创业有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没有注意学习风险的规避方法。

3.实践内容供给现状。

从实践内容供给情况来看,大部分地方高校提供的创业实践教育内容是请创业成功企业家讲解其创业成功经历讲解和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或是其他学术科技活动,带领学生到专门的创业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实践的较少。

4.心理辅导供给现状。

在创业心理辅导供给方面,大部分高校都有心理辅导师,可以就创业中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但这些心理辅导师基本上都是兼职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间和精力有效。

三、构建供需均衡的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在对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创业教育供需现状分别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构建均衡的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1.设置专门的、系统的创业基础课程。

要开设专门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知识重点放在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养成、创业资源获取、创业风险分析、商业模式分析、创业模拟演练、企业家精神等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创业相关知识。

2.建立强有力的创业导师团队。

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外出参加创业指导师培训,提高本校创业指导师力量;另一方面,通过与外界的资源共享,网罗业界、高校等创业人才和专家,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创始人、高管为中心,建立校外兼职的创业指导业师团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全面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克服经验不足、市场认知欠缺、社会关系薄弱等缺点。

3.提供心理辅导、投融资、信息、法律等服务。

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工作室,聘任专门心理辅导师,通过面对面咨询解答与网络、信件等多种方式为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创业贷款优惠政策和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及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引入创业投资公司,建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与风投等的洽谈会。

4.将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有效结合。

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必须以厚实的综合人文素质为基础,创业者应当具有各种必备的能力和素质,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与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无关的事情。因此,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当是一种根植于专业教育中的教育体制,应该将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教师培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创新创业的理论与意识。

四、总结

篇9

【关键词】高校教育 心理辅导 辅导员

高校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高校的生活中学习专业知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学习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据统计,一半的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分为生理和心理,比如说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辅导员的参与。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是动态的,这种方式需要辅导员掌握一些工作的技巧和心理沟通的技巧,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通过多年的实践以及对文献的研究,现对心理辅导的技巧进行总结,并结合自身的实例,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涯的几个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一 高校心理辅导技巧

1.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策略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给学生以合乎情理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并向对社会发展有用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心理教育的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性。新型的班级管理策略认为教育的起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将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是加强心理辅导意识的一个有效工具。

2.参照心理辅导关系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辅导员和学生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良好的辅导关系可以通过辅导员对学生的积极关注、肯定、平等公平地对待、及时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等手段来实现,从而使辅导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3.团体辅导技术的运用

团体辅导是将班级作为一个辅导整体,让学生通过特定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的方式获得心理体验,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辅导。团体辅导的内容可以是开学动员、考前减压、职业规划等,通过和谐的团体环境,使学生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品质。

4.倾听技术的运用

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适当地运用倾听技术能够使辅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倾听能够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能够主动地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辅导员的倾听能够给学生直面自身缺点的机会和勇气,为其提供和谐的心理氛围。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举例

1.入学心理辅导

新生入学必然会产生新的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一些新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环境,产生了焦虑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了团体辅导的方式,通过开新生座谈会的方式,调节新生入学的紧张气氛。座谈会的地点在教室,我让学生们坐成一圈,大家互相畅谈大学以前的情况以及对于大学的憧憬,对于老师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整个气氛也轻松了不少,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增加了。还有一个同学因为家庭经济不好,妈妈又生病了,一直很孤僻,我对他进行了个体辅导,在我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下,这个同学逐渐变得开朗,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好,同时我还帮这个同学申请到助学金,解决了这个同学的经济问题。

2.学生考试的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前都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平时准备不够充分的同学,在考试之前更容易出现焦虑。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因为考试的压力过大而患上了抑郁症,我找了一个有空的下午,约他出来,和他谈心。在我的开导下,这个学生终于说出,他之所以这样担心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很优秀,他觉得自己英语四级没有过给父母丢脸了,家里对他的要求也不高。了解这种情况后,我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一起讨论孩子要如何进行学习,鼓励小孩认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而是应以赞扬为主。最后这个学生心理负担减轻了,也成功地通过了四级考试。

3.求职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在就业前都会面临心理问题。很多同学都对社会有恐惧和不安,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缺乏人生规划的情况。于是我们班上专门组织了一场求职面试模拟。我和一些同学通过商量,设计了不同的面试环境和不同的问题,对同学进行模拟面试,很多同学都通过这种方式,使自信心和胆量都得到了提高。通过互帮互助的练习,也加深了同学们的感情,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对于个别心理负荷过重的同学,我也进行了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心理辅导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加油鼓劲。

三 总结

高校辅导员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学校将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学习的管理、学生的心理辅导任务交给辅导员,需要辅导员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中尽量多投入、多付出,在辅导工作中讲究策略和方法,拓展自身教育领先的地位,起到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虎、赵玉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发挥核心价值初探[J].内蒙古名族大学学报,2010(3):118~119

[2]蹇福利.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及努力方向[J].科技资讯,2010(18):217

[3]曾永辉、钟向阳、魏剑波.高校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初步探析[J].社会工作教育,2010(6):28~30

[4]王雅倩.高校主体班会的创新研究[J].校园心理,2010(3):201~203

[5]贾丽敏.加强高校辅导员对于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教育,2010(18):209

[6]路敏.论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科技资讯,2010(12):209

[7]蒋倾云、朱璐.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0(7):91

[8]张喜川.浅析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J].科技教育,2010(18):216

篇10

【关键字】团队心理辅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24-02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深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整合,是我国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一、团队心理辅导活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团队心理辅导目标任务的一致性

团队心理辅导主要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防御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主要关注学生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态度、人际交往、道德行为、情感问题、法律意识等,以防御或解决已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避免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提高德育效果。从团队心理辅导的作用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任务要求上看出,两者的目标任务具有一致性,这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开展团队心理辅导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文件明确指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为重点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学生的心理思想问题,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教学内容,均渗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中。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团队心理辅导在功能上具有互动性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以班级为单位集中授课,团队心理辅导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两者在教学方式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通常运用引导、暗示、启发、建议等基本方法,团队心理辅导每一个活动都暗示某种哲理,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理解寓意达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具有团队心理辅导的功能。同样,团队心理辅导也具备思想教育的功能。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是思想认识问题和思维方式问题,通过团队心理辅导活动调适和影响学生,改变他们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方法,就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确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团队心理辅导活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

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绪论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的要求。大学新生刚刚告别父母,告别好友,离开了熟悉的中学校园,进入崭新的大学生活。笔者在开学之初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新生会产生孤独、失落、压抑、烦躁等不良的情绪。针对这种状况,在授课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的团队心理辅导活动,例如,首先通过“无家可归”活动,使学生体会孤独、紧张、失落、没依靠、被抛弃、无家可归的感觉;其次进行“手拉手”活动,使学生体会团结集体的温暖、安全、踏实等感觉;最后通过“大团圆”活动,让全体同学在一个温馨甜蜜而有凝聚力的情景中再次体会团体的力量,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良好的班集体,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安排了“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内容。传统的授课方式常常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祖国的秀丽河山、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等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虽然老师们也下了一番苦功,但学生仍然目无表情地听着老师的“津津乐道”,学生压抑着心中的激情,爱国情感不能体现出来。我们尝试运用团队心理辅导活动,加强教学互动。通过多媒体播放“爱国主义视频”,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连喊四次“我是中国人”,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爱国主义首先是一种归属感,都归属于伟大的母亲――中国;其次是一种认同感,为了中国的富强,都应当自觉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再次是一种尊严感,不允许外人歧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最后是一种荣誉感,因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因为中国的再次崛起,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开展团队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的情绪相互影响,爱国的热情和情感得到释放,有效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