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医疗纠纷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避免医疗纠纷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避免医疗纠纷的措施

篇1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和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日渐增多。频发的医疗纠纷不仅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无形中造成了医患之间的隔阂,甚至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目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认真研究医疗纠纷处理困难的成因与防范措施,寻求医疗纠纷最佳的解决途径,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是当前医疗卫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医疗纠纷的概念及分类

医疗纠纷一般泛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之间对诊断、治疗、护理过程、治疗结果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歧,患方向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甚至司法机关控告或提讼,要求追究责任、赔偿损失所发生的纠纷。

医疗纠纷根据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无过失而分为两大类,即医疗过失性纠纷和非医疗过失性纠纷。医疗过失性纠纷,由于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明显过错,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直接。而非医疗过失性纠纷构成原因比较复杂,解释、处理工作极为困难,严重干扰科室、院领导的正常工作,处理不好甚至有可能激化矛盾,扩散影响而成为不稳定的因素[1]。

2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分析

2.1医方原因:医疗纠纷中的医方原因包括医疗技术、医护人员素质、医院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在诊疗或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执行医疗规章制度不到位,违反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因工作中出现差错酿成纠纷;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水平不过关,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认识不足,出现漏诊、误诊等诊疗失误,甚至因严重不良后果,引起纠纷;病历文书书写不及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方常对补记的病历书写部分不予承认,认为院方篡改病历。在医疗活动中有些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询问病情、体格检查不详细,病历书写不实事求是,凭空臆造病历,或受患者所托对其病史进行隐瞒或涂改,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2];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语言技巧,服务过程中存在生、冷、硬、顶的不良现象,个别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缺乏同情心,与病人谈话语言生硬,解释病情过于简单,对病人主诉和家属反映表现出不重视、不耐烦,使病人或家属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在医疗纠纷发生早期由于解释工作不到位、态度粗暴,造成医疗矛盾进一步爆发;部分医护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能很好履行告知义务,知情权重视不足,未向患者将病情、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情况告知,未尽到告知职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诊疗过程有疑惑,最后酿成医疗纠纷[3]。

2.2患方(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的原因: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普法教育的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且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一但医院实际提供的医疗服务结果差于预期,病人就产生不满情绪,极易导致医疗投诉。有些患者或家属出于经济补偿心理,想借助医疗纠纷带来经济效益[3]。甚至一些病人或家属把对社会不满的情绪用极端方式转发到医院或医务人员身上,如以棍棒相加,冲击医院、扰乱医疗工作秩序,欧打、辱骂医务人员,由此引发群体性恶性事件和暴力案件,使医护人员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4];此外由于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医学知识,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偏听了患方的一面之辞,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出现片面报道,使医疗服务市场导向失衡。

3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3.1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与医院的各项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医院的一切医护行为严格按照正规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运作,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定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实施医疗安全教育,组织医疗安全查房,定期通报医疗安全情况,找出医疗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限期整改,制定防范措施。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新分配毕业生的岗前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3.2强化业务技术培训,狠抓医疗质量。加强“三基训练”,举办医疗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科室坚持全科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误诊病例举行讨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定期举办新知识、新技术业务讲座,切实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避免在诊疗活动中出现因医疗水平不过关造成的医疗纠纷。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大质量监控力度。防范医疗缺陷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执行,避免医疗缺陷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建立建全了接诊、三级检诊、大查房、会诊、病案讨论等规章制度,降低误诊、漏诊率的发生率。提高病案质量,减少因病案书写质量不佳引发的医疗纠纷。新分配来的医师和进修医师等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和熟练应用病案书写的规范,要认真及时记录医疗过程中的各项资料,重点要突出,条理清晰,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病案资料。同时还要注重病历的内涵质量,如主要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合理用药,病程记录能反映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危重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坚决杜绝对病例进行涂改、捏造[5]。

3.3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医患交流,充分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尤其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同时,应将患者的病情、诊疗措施、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解释病情时,医疗人员应站在患方立场思考,用能够理解的措辞与用语。医护人员还应当在服务质量、态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讲究沟通的艺术性,仔细诊治患者,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当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文明行医,廉洁行医。

3.4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掌握各种纠纷、治安案件的应急处理方法。一旦发生或者发现医疗隐患或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的不断扩大。对于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损坏公物、危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保卫部门要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同不法份子斗争到底,坚决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总之,医疗纠纷原因较为复杂,预防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是医院不可回避的责任。各级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监督落实,真正建立起医院治医疗纠纷处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瑞菊.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82-183

[2]许芳.加强病案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224-225

[3]王军.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特点与防范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11,9(3):20-22

篇2

【关键词】骨科治疗;医疗纠纷;心理特点;措施

纠纷是人们生活中权利冲突和碰撞的结果,而医院是纠纷集中之地,医疗纠纷指的是医疗机构(如医院等)及其内部医务人员,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双方发生的利益冲突事件,其具备普通纠纷事件的所有特点,医疗纠纷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有效化解。受到骨科治疗特殊性和骨科患者心理特点影响,骨科出现医疗纠纷的概率较大,因此,对骨科治疗中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以及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的心理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能达利用临床心理学防范医疗纠纷的目的。

1骨科治疗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在骨科治疗中引起医疗纠纷事件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骨科急诊患者多: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工具增多,骨科急诊患者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部分患者的生命受到极大威胁,或者身体功能无法得到完全恢复,故在医治或者护理的过程中,会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二是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期望过高: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不能正确认识到骨类疾病的危害性,认为患者治疗后均能及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实际上部分患者医治后,达不到患者过高的期望值,最终引发医疗纠纷;三是并发症:骨科患者在治疗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如肺栓塞和内固定材料断裂等。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在术后引发肺栓塞,家属无法理解肺栓塞的发生,就会认为受到治疗水平的影响,进而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在使用内固定材料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材料质量、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出现内固定材料断裂的问题,进而发生医疗纠纷;四是医护人员存在过失:部分骨科患者在治疗后,因医师的操作不当或观察不仔细,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术后恢复不到位,均会引起医疗纠纷;在治疗后,部分医师并未认真听取患者的诉求,患者术后出现不良症状时,也未及时发现予以处理,导致患者及家属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发医疗纠纷事件[1]。

2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心理特点分析

2.1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一是焦虑心理:患者受伤以后,多会产生焦虑心理,如担心创伤的愈合情况、创伤部位的功能恢复、伤情发展等,患者的焦虑心理,不利于患者骨折愈合,甚至会延长患者的病期,或者加重病情的发展;二是恐惧心理:患者受伤后,因受到伤口流血、疼痛等因素影响,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同时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被骨科特殊治疗方法,如手法复位、骨牵引、石膏托外固定等吓到,进而加剧患者恐惧心理,极易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三是孤独感:患者因病住院后,受身体疼痛和来院生活的陌生感双重折磨,还要受到医院诸多规章管理制度的制约,日子过得枯燥泛味。同时住院期间,部分亲友探视后离去,尤其是夜间,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孤独感。而患者以上的不良情绪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而且极易感染其家属的情绪,导致家属也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2]。2.2医护人员的心理特点:骨科医师需在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判断患者的病情、病种,并及时给出相应的救治措施,还需对自身言行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骨科医师的心理压力极大。此时骨科医师急需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如果出现患者及其家属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骨科医师会出现治疗方案不完善、心里烦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同时骨科护士每天面对大量骨折、骨裂的患者,精神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旦患者及其家属态度不好,极易引发护士的不良情绪,进而出现医疗纠纷。

3运用临床心理学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

3.1展开人性化服务:骨科医护人员需依据患者的就诊心理,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安全、更有效的人性化医疗服务。尊重患者自身的主观愿望、言语诉求,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治疗方面的沟通交流,同时医护人员需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对于需进行特殊诊治的患者,需向其全面讲解特殊诊治方式的过程、效果及需承担的风险等,让患者及其家属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医护人员才能对患者采取特殊的诊治方式,从而将发生矛盾的概率降到最低。在与患者、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言语简洁明了,语气温和,尽量避免与患者和家属产生纠纷。3.2培训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及能力:医院对于骨科医护人员,在提高其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还需重点培训其法律知识,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操作制度进行工作。同时医护人员还需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增强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进而确保患者的治疗工作能顺利进行,帮助患者取得最佳的疗效。另外,医护人员还需尊重患者,尽量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抵抗情绪,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骨科疾病可能会产生的后遗症,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息。医院还需培训骨科护理人员的疾病心理知识、现场控制患者及家属情绪的技巧等,使护理人员能在医患发生冲突时,主动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将冲突最小化[3]。3.3提升骨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骨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升方面,需从了解其心理状态入手。医院可通过开展讲座、视频播放等方式,消除医护人员内心的烦躁感,缓解其内心压力。骨科存在病情严重、医护人员体力消耗大、病情复杂、检查内容繁琐等特点,因此,骨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不但需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而且需具备自我调节情绪、协调沟通和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乐观、自信。同时医院管理者需重视医护人员为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不能以经济效益决定一切,鼓励自信心强、积极进取且能勇于奉献的年轻医师和护士,以此激发骨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3.4其他:医院骨科的医护人员还需完善医疗文书、文件、材料等记录:确保患者入院时的病情材料、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等记录准确、完整,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签字的文件,需确定有签名,一旦出现医疗纠纷,以上材料将是保障医护人员利益的有效证据;需对特殊人群提高警惕性:属于特殊人群的骨科患者有多次转诊转院者、住院时间长但疗效不显著者、家属素质低下者、家属为记者和律师者等。针对以上患者,需时刻保持警惕,在为其提供相应治疗措施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与患者或家属发生冲突[4]。综上所述,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但是也导致更多的纠纷事件。医疗纠纷事件是大众极为关注的热点,而引发骨科医疗纠纷的因素有很多,医院需在检讨自身的过程中,开展人性化的服务,提升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培训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骨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王绍磊.76例骨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8):23.

[2]景文彬,龙虹羽.骨科治疗中临床心理学的运用与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07-1108.

[3]许超,陈兴玲,马寅锋.骨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11):21.

篇3

关键词 医院管理年 无过失医疗纠纷 对策

近年来随着媒体对医疗事故的不断暴光,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以及过度市场化运作的医疗体制是导致医疗纠纷频发主要原因并已成为社会、媒体广泛关注的热点;而部分媒体及其舆论为了自身利益对医疗问题进行无端的扩大和造势,这无疑进一步破坏了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我院通过持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纠纷得到进一步遏制。通过对2005~2009年所发生的141起医疗纠纷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减少及化解医疗纠纷的新途径及办法。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医院管理年开展以来至2009年发生141起医疗纠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这些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每起医疗纠纷与医疗行为之间的关系。

结 果

在这141起医疗纠纷中,医疗行为上存在过失,形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的有16起(11.35%);在医疗行为上不存在过失,由于医疗服务质量或医疗意外等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有125起(88.65%)。各年度发生医疗纠纷例数,见表1。

表1 表1年度发生医疗纠纷(例)

无过失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发生分歧和矛盾,当事人要求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而形成的医患纠葛。根据医方在医疗行为上是否存在过失,医疗纠纷可以分为过失医疗纠纷和无过失医疗纠纷。有调查显示,在医疗纠纷中,无过失医疗纠纷所占的比重要明显大于过失医疗纠纷。其中,手术科室的无过失医疗纠纷数明显大于非手术科室,临床科室的无过失医疗纠纷数明显大于辅助科室。125起无过失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见表2。

表2 无过失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情况

根据对125起无过失医疗纠纷形成原因的分析,将无过失医疗纠纷的成因分为医方原因、患方原因和第三方原因,其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无过失医疗纠纷成因分布情况

医方原因48起:由于服务态度所造成的纠纷有36起(75%);由于管理质量造成的纠纷有9起(18.75%),如接诊医师开肝功能化验单时将患者姓名写错,导致患者对化验结果表示怀疑,引起患者投诉至医院要求院方赔偿等;由于医疗质量造成的纠纷有3起(6.25%),如患者因脑梗死住院在诊疗过程中,因医护人员观察病情不够仔细,尿袋开关没开,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及次日护士抽血后忘记松止血带等原因,引起家属患者投诉至医院要求处理当班医务人员等。值得注意的是,在36起由于服务态度所造成的医疗纠纷中,共涉及16个科室或部门,包括8个手术科室,5个非手术科室,3个辅助科室。

患方原因17起:主要是不了解相关医学知识和不配合医生治疗,如实习生带教与保护病人隐私的问题,患者在我院行人流术时,该科有男实习生在手术室观摩手术,家属认为医院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等。

第三方原因60起:包括无法预料及避免的医疗意外和并发症,如产妇在我院行剖腹产时突然出现羊水栓塞,经抢救母子均成活。家属投诉要求医院支付产妇及新生儿的治疗费用等。

讨 论

从加强院方管理的角度出发,采取如下措施:①强化医疗质量督查:实行院领导、专家督查全院的医疗质量;开展医疗质量定期点评活动,对不规范处方公示;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源性纠纷的发生。②完善制度及措施:定期举办“三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抢救水平;将医务人员的医德表现与本人晋职、评优相挂钩。③以学法依法为突破口,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每年开展一次全院性“学习规章制度,改善医疗服务活动月”活动。推行服务投诉暂扣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针对患方的因素:医院有计划地对医务人员开展沟通技巧培训,并逐步建立完善的沟通技巧培训体系。

实行医疗纠纷预警制:一旦医院出现大的医疗纠纷及事故,医院在尽力抢救患者的基础上,及时与新闻媒体通报,澄清事实,给患方及公众一个交代,挽回医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宋咏堂,等.对社会媒体报道医院医疗纠纷89例的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2,3:157.

篇4

关键词:病历管理;医疗纠纷

患者病历是医护人员记录治疗过程的重要载体,记录医务人员进行的各项医疗行为,是处理相关医疗纠纷的重要证据和资料[1]。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医患争执,近年来人们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疗纠纷也日趋上升,因此加强患者病历管理也越来越多的引起重视。本文旨在回顾性总结加强患者病历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起到的作用,探讨加强病历管理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病历管理改革前400例患者病历为对照组;改革后400例患者病历为观察组。见表1,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制定患者病历的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病历封存是否落实,记录内容、告知患者内容是否完整,以及医师、护士和患者的签名是否严谨。检查各组400例患者病历中由于病历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的比率。

1.3判定标准 检查内容达到标准视为合格,医疗纠纷中由于病历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比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400例患者病历中386例合格,14例不合格;对照组400例患者病历中345例合格,55例不合格,观察组医疗纠纷例数为1起,对照组为7起。见表2。

3 讨论

3.1病历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3.1.1病历完成质量原因 部分医护人员没有认识到病历重要性,书写凌乱,记录不完整,返修率高,在一些紧急抢救中,检查和治疗的内容没有及时书写,甚至有些医生和护士在下医嘱和执行医嘱过程中没有及时签名,导致患者病历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诊疗情况和相应检查治疗完成情况,容易引起一系列可以避免的医疗纠纷[2]。

3.1.2对患者的告知内容不完整 在患者的就诊过程中,患者有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以及治疗选择权等。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这些合法权益没有重视,在临床治疗中对一些检查内容只是简单告知,缺乏医患沟通,主观认为患者不理解专业知识没有告知必要,甚至没有征得患者签名,这些行为也是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诱因。

3.1.3病历管理制度尚未完善 医院管理部门对患者病历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缺乏,对病历管理工作支持力度欠缺,因而患者病历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病历封存未能落实,病案相关工作人员执行力不足,或未能及时回收、整理不当,病案借阅制度不完善,个别科室长期借阅未还,导致病历缺失或不完整的现象。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院提供的病历不完整,一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应,另一方面患者觉得医院不负责,会激化医患矛盾。

3.2加强患者病历管理的具体措施

3.2.1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患者病历书写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完成,记录及时准确,降低返修率,若抢救时间紧急,也要及时补写记录。医院管理部门要加强医护团队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患者病历质控体系,强化病历质控环节,重视病历的终末管理[3]。此外加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可以通过医疗纠纷专案讲座和病历展览等活动,找出纠纷发生原因,防范医疗纠纷。

3.2.2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有知情权和治疗选择权,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治疗内容,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尤其是诊疗过程中收费高和风险大的有创操作或破坏性手术,更要详尽的履行告知义务,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执行,减少由于医患沟通不当导致的医疗纠纷,降低医疗风险。

3.2.3完善病历管理制度 医院管理部门需要制订并落实系统性的病历管理措施,当前医院多采取纸质病历和电子病历的双轨制管理方法。纸质病历易发生缺损,虫蛀,发霉等现象,医院需要加强对纸质病历的安全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纸质病历在病案室专人专管,做好清洁,防火,防盗,防水等工作,杜绝意外发生;②电子病历做好备份,严禁终端与互联网连接,定时升级防火墙,防范恶意插件、病毒等。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00例患者病历的合格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疗纠纷比例也少于对照组,说明加强患者病例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可以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发生。当前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医院只有认识到当前病历管理制度的缺陷才能有目的的进行改进,加强管理,从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双方合法权益,医疗体系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平翠香.从法律角度加强病历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5):399-400.

篇5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如何解决

中国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35-02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权力也在不断增强,由于部分患者对医疗工作缺乏了解和个别新闻媒体的误导,再加上个别医务人员不善于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服务上又未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得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并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医患纠纷是我国现代社会长期存在而又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之一。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曾采取若干措施加以防范与处理,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医患纠纷的数量、规模、频率居高不下,而纠纷的理性解决机制并未在全社会形成,不时酿成恶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

2 发生纠纷的主要因素

首先,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医疗行业中,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各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核心制度的同时,有部分医务人员不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及核心制度,在工作中不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从事医疗活动,对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留下隐患。把法律、法规及核心制度停留在纸面上,在临床工作中不能按章办事,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工作不满意而发生医疗纠纷。

其次,个别医务人员医疗专业技术水平有限,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个别医疗、护理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不能较好地满足病人对病情的需求,或者有的医务人员轻视病情,轻易承诺治疗结果,达不到病人所期望的效果,甚至出现一些技术上的失误、误诊、漏诊、护理差错等都是导致医疗纠纷常见的因素。另外少数医务人员虽然尽职尽责,但由于医疗技术水平低而出现误诊、误治及操作失误都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再次,职业道德缺失,服务意识淡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驱动有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个别医务人员收受贿赂等,扭曲了医患关系,服务意识淡漠,导致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服务态度差、简单、对病人缺乏理解和同情心,解释问题语言生硬,还有的医务人员态度蛮横,出言不逊,用命令或训斥的语言对待病人或家属。有的医务人员说话不严谨,对病情解释过于轻率,不留余地,责任心不强,使病人或家属产生不信任感,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从事医疗活动中有的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医疗文件的法律作用认知不足、重视不够,故而对原始医疗、护理文件记录不详细或随意涂改。例如在诊治过程中有的疾病并发症是难以避免的,或有的疾病虽经积极救治也是不可逆转的,但医生对医疗文件书写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病程记录不够完整、不够准确,记载的内容与实际不相符,以及护理文件记录的不及时等等,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引起病人不满,甚至怀疑医务人员是否在医疗文件上弄虚作假。还有的医务人员出现医疗问题时为了息事宁人,宁愿花钱买太平,迁就患者的不合理要求,助长了不良风气,致使医务人员陷于被动状态而引发医疗纠纷。

3 解决医疗纠纷的具体办法

第一,要完善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据调查74.1%的医疗纠纷原因与执行制度不力有关,这表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防范医疗差错,减少医疗纠纷的主要途径。医院本身要有一套强有力、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每个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落实规章制度的关键还在于医务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医院的各项制度、规程是必须遵循的医疗工作基本守则。

第二,要加强技术培训,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三基”训练,加强技术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差错、减少医疗纠纷的基本保证,更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尤其对中、青年医务人员和未经正规医学院校培训的医务人员,要重点进行强化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三,要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是作为医院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医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使医务人员认识到患者是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目前,许多医疗纠纷都是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当引发的,相对于医疗技术而言,病人及社会更容易对服务态度进行评价。故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是预防医疗纠纷、减少医疗差错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四,加强重点科室管理,确保医疗安全。要强化基础医疗工作质量,注重基础质量管理,加强对重点部门和重点病人的监控,积极寻找医疗质量上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要重视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医疗文书是医疗纠纷中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要保证病案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第五,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医院应注意形象工程的建设,加强医患沟通不但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医患之间的平等关系,更要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利用多种渠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六,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医患合法权益。针对当前卫生行业法律意识淡薄的状况,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医务人员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严格依法执业,运用法律调整思维观念,即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依法为患者提供合法服务,通过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用法律武器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4 结语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正呈增加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也增加了医疗单位的经济负担,损害了医院合法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挫伤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是影响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调解和处理棘手的医疗纠纷成了医院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在加强医疗纠纷调解和处理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只有有效地防范了医疗纠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医疗纠纷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良珠,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南方护理学报》 2005年03期

篇6

【关键词】 检验科;纠纷;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患者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其维权意识也显著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高。就检验科而言,其经常碰到的纠纷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患者间的直接纠纷,二是与临床科室间的纠纷,而后一种纠纷实际上是间接与患者的纠纷。由于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其所提供的数据是临床分析和诊断疾病的基础,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否则纠纷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就医检查权利,而且影响检验科和临床科室之间的配合和沟通,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同时耗费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要引起我们检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引起检验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和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1 引发检验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

由于检验科较少直接接触患者而是对来自患者的各种各样的标本进行检验,因标本的来源面广,中间环节多,因此在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纠纷。另一方面,在检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或检验的某一方面如方法、试剂、仪器等的影响而导致检验结果的异常,造成和患者间的纠纷。根据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出有以下三种原因。

1.1 检验科原因

1.1.1 对标本采集知识欠缺,回答临床询问有误,造成标本采集不合格,引发纠纷。例如采集后一定要保温,并立即送检,否则极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误导医生,引发患者不满。

1.1.2 标本验收不仔细,不合格标本没有及时发现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影响报告单的及时发送,造成临床护士和检验人员的责任难以界定,双方各执一词,引发纠纷。

1.1.3 标本预处理不到位,如纤维蛋白漂浮于血清中,影响加样量,导致结果的不准确,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在离心时打碎试管,造成二次抽血,引发患者的不满,发生纠纷。

1.1.4 试剂灵敏度差,检验方法的准确度不够等易漏检阳性标本或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我们在工作中曾发现血清传染性相关指标的检测由于方法的不同,结果有差异,给医疗纠纷留下隐患。

1.1.5 患者信息录入错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疾病诊断等。比如打印报告单时由于粗心把“汪芳”错写为“王芳”,会引发患者对检验结果真实性的质疑,不承认是其本人的,医方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证明只是报告的书写错误而不是结果的错误。一旦发生纠纷,将导致检验报告不能作为证据资料使用。

1.1.6 其他原因,比如没有及时发报告,患者等待时间过长,不能耐心解释检验结果,态度不好等都可能引发纠纷。

1.2 临床科室原因

1.2.1 临床医师原因

①字迹不清楚导致患者找不到自己的检验报告单,同时可间接导致检验人员录入时的错误,使患者对检验结果持怀疑态度。②患者信息不全,如不写年龄或性别,当遇到同名同姓患者时易引发纠纷。③临床诊断未写或填写不完整,当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需要复检时若没有临床诊断作参考,易造成结果和临床不符,而临床又没有及时反馈,等标本处理掉才提出问题,只有再采集标本,不但增加费用,患者也非常不满。④保管不当丢失原始报告单,和检验科互相推托责任。

1.2.2 护士方面原因

临床护士负责大部分标本采集,由此引发的纠纷有:①抽血时没做到三查三对抽错标本,或者把标本张冠李戴直接导致结果错误。②在输液的同肢体抽血化验,易造成结果较大误差,如输含糖或含钾液体时测血糖和血钾。

③采集标本前对患者的情况了解不够,比如饮食、药物、运动等都对检验结果有影响,而这些患者是不知情的,一旦出现纠纷,责任是免不了的。 1.3 患者方面原因

①患者状态不稳定,如激动、恐惧、疲劳等都可影响检验结果。②饮食不当如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酒等在12 小时内检测相关项目,多项指标是漂浮不定的。③患者用药造成检验结果的不稳定性也常引起患者、医生和检验人员的争执和纠纷。

2 预防纠纷的防范措施

医疗纠纷的发生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局限在某个环节上面,一旦发生纠纷,各个科室的工作其实都是临床工作的一个基础,像检验科这些辅助科室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纠纷的举证是否得力。而恰恰是这些二线科室对于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很淡漠。而检验报告在病历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做出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客观依据。因此检验报告必须具备证据学的属性,即客观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缺少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后续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的丧失。所谓客观真实性是指检验报告必须如实反应检验的时间、送检的标本、标本的来源等。准确性是指送检的标本符合检验要求,检验操作无误,数据准确。完整性是指检验报告完整,没有丢失或缺失[1]。为了保证检验的质量,减少纠纷,除了必须执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检验操作规程外,根据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我们增加了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2.1 标本验收制度

包括标本的质量、患者的信息、标签的完备、抽血的时间等都要严格按制度执行。同时需要双方签字,使标本采集、运送、接收三个环节共同协作,做到责任明确,发现问题可及时纠正,把差错消灭在工作初始阶段。

2.2 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

设立临床危急值,当检验结果在排除实验室原因还是无法解释和特别异常的时候,要及时和临床医生和护士沟通,询问患者和标本采集、保管情况,把差错杜绝在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当中。做好复检工作,消除纠纷隐患。

2.3 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为做好医疗安全工作,预防医疗纠纷提供组织形式的保证。规定每专业组每天室内质控的项目、次数、允许误差范围和失控纠正措施。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

2.4 报告核对制度

报告单要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切忌涂改、伪造结果。强调结果仅对所检标本负责,避免因置换标本而使检验的结果不正确[2]。报告发出前检验者和审核者要双查双签。同时作好检验原始记录的登记和保管工作,因为它是对检验过程的如实再现,是反映检验质量的直接证据。

2.5 建立安全协作的医疗行为体系

检验人员不定期深入临床,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释医生疑问,将临床对实验的建议及时反馈各实验室以便及时改进工作,同时将检验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当面告知医护人员,做到相互沟通,共同讨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结合实际科学客观的分析发生纠纷的原因,寻找问题的症结,而不是推卸责任互相埋怨,在问题和纠纷中长经验,长知识。这对改善检验和临床的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杜绝纠纷的发生都非常有效。 2.6 投诉登记制度

不断反省工作中的缺陷,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同时不断学习,提高和患者沟通的能力,尽量为患者着想。做到有问必答,有错必纠。

通过采取上述的各项措施和管理对策,我们的医疗纠纷在不断减少,而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在不断提高,与临床科室和患者都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相互沟通和协作关系,实现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总之,检验科医疗纠纷的防范是个系统工程,从标本采集到报告返回临床的各个环节都应做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强化质量管理,确保检验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更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关键词 医疗纠纷 证据保全 司法鉴定体制 合法权益

因医疗纠纷的特殊性质,医患双方的举证压力差别明显,患方只需提供在医疗机构中接受诊疗,并且于过程中受到人身损害的证明,医方则需要证明自身不存在医疗过错,或者患者受到的人身损害与自己的诊疗措施无关的证明,往往有较大的举证压力,另外,医疗纠纷中普遍存在赔偿标准、医疗事故定性、以及鉴定机构的选择方面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解决目前医疗纠纷的证据在收集和保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的司法鉴定体制。

一、医疗纠纷中规范化的证据保全举措和完善的司法鉴定体制的意义

随着我过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医疗机构的具体工作过程中,病历书写以及诊疗资料的保存工作,都在不断地规范化。但是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在发生医疗纠纷的时候,患者对医方提供的证据持怀疑态度,在没有确切可信的证据的情况下,司法鉴定也会陷入困局,因此建立规范化的证据保全措施和完善的司法鉴定体制对解决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纠纷中规范化的证据保全举措的意义

医疗行业具有极强的专业特性,医疗证据的涉及面广,部分证据易灭失,或容易被篡改,医疗机构对医疗业务的垄断又导致患方获取证据的难度较大,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又导致医患双方互相之间的信任度都极低,因此医疗证据的有效保全,对解决医疗纠纷具有重大意义。

1.避免原始医疗证据的灭失和篡改的情况

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针对医患双方有争议的关键问题,因其行业的特殊性,法官很难做出直接判断,司法鉴定的结果都依赖于客观的医疗证据,包括诊疗过程中的病历,以及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相关可疑物品,而这些证据都存在易灭失和被篡改的特性,诊疗的用品和药物在医院随处可见,因缺乏针对性极有可能被替换,血液和药品等证物可能因时间原因无法保留,还存在病人的实时诊疗情况无法复原甚至患者已死亡等情况。因此,在发生医疗纠纷之初,即进行证据的固定和保全,有助于司法鉴定的顺利进行。

2.帮助法院调解医患双方,减少争议

医疗纠纷的举证倒置原则使医方有较大的举证压力,医疗纠纷所采用的证据一般都来自医方,患方对证据的信任度较低,往往会怀疑证据的真实性,从而引发争议。因此在发生医疗纠纷的时候,患者或患者家属有义务配合医方以及法院或者相关的公证机关,进行医疗证据的固定保全。医疗纠纷中证据的有效保全,可以使双方都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可以基本了解己方在纠纷中存在的过错,减少对相关事实的争议,有利于进行调解。

(二)完善的司法鉴定体制对化解医疗纠纷的重要性

医疗纠纷中的司法鉴定区别于一般案件中的司法鉴定,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发生医疗纠纷的时候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进行首次鉴定,尸检、伤残等级等属于法医类鉴定的部分,在进行事故技术鉴定时则由法医进行。这种二元制的鉴定模式决定了赔偿方式的不同,在发生医疗纠纷的时候医患双方往往会选择对己方有利的鉴定模式,医院会为了避免行政处罚而尽量避免医疗事故鉴定,患方则为了获得更多的赔偿选择司法鉴定。司法鉴定体制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公正性以及全面性

在诉讼开始后,由医患双方申请,经由法官批准启动的司法鉴定,或者双方没有提出申请,法官在审查案件时认为有必要进行司法鉴定的,也可以启动司法鉴定。这种鉴定一般具有明确的鉴定目的,双方的争议所在也都基本确认,也能够提供完整的鉴定材料,有利于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全面性,具有很强的法律针对性。而相对的医疗事故鉴定体系,则由医学会进行,医学会内部的成员具有很高的医学素养,但是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鉴定结果未必能够满足司法需要。

2.法官的信任度高

完成司法鉴定的人员一般都是法医,他们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熟悉相关的法律,能够考虑医疗纠纷的争议点剖析出鉴定的重点,同时结合司法需要,因此鉴定结论更容易被法官采信。在遇到比较专业的医学问题时,医学会的相关专家需要给司法部门的鉴定人员以支持,或者参与鉴定。

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完善的司法鉴定体制,可以避免不同的赔偿标准造成的医患双方的争议,医学会应该协助司法部门完成鉴定的认证工作,司法鉴定部门也要注意学习和接受前沿的医学知识,对医方的诊疗手段全面分析后,得出统一的鉴定意见。

二、目前医疗纠纷中进行证据保全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实际执行医疗纠纷证据的固定和保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法院只能在诉讼过程中要求证据保全,而诉讼开始的时间可能离医疗纠纷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差距,这段时间空白可能已经造成证据的灭失和被篡改。大致上说,医疗纠纷中的证据保全有以下问题:

(一)保全证据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

目前的相关法律没有对医疗纠纷证据保全的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有责任共同进行相关证据的保存,但是还规定医院未按照条例进行相关资料的保管和封存的,会有相关的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而对患方没有约束力。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患方若不配合医方执行证据保全措施,并没有相关的责任,而在诉讼过程中医方出具的单方面保存的证据,也不能被法庭信任,这样无形中加大了医方的举证难度和举证压力,也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诉讼风险。

(二)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

在实际的医疗证据保存过程中,若在发生纠纷之后医患双方在缺乏第三方见证的情况下进行了证据保存,当任何一方在随后的过程中对保存的证据存在异议时,都将使影响证据的可信性。发生医疗纠纷的过程中,患者有可能仍在接受治疗,无法进行完整的病历保存,或者还会产生新的医疗证据,这时候的不完整的证据是否能被采信也存在争议;急救的患者可能没有及时的病历记录,都由事后补全,这时候的病历记录由医方于事后书写,是否可以采信也存在争议。

(三)缺乏相关法律对保全证据的法律定位

在发生医疗纠纷之后,对相关的证据进行保存是什么意义的行为,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诉讼法和证据法都没有对相关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只能认定是医患双方为了维护各自权益而进行的契约行为,不具有强制性。然而,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又把证据保全规定为医患双方应该履行的义务,此处在立法上即存在互相矛盾。

鉴于在医疗纠纷证据保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证据保全制度,为了避免在诉讼过程中由法院发起的证据保存,与医疗纠纷发生时的时间空白,以及缺少第三方见证的问题,医患双方应该在发生纠纷的时候,都选择自己可信任的第三方共同参与事故保存,从而避免双方因互不信任而造成的关键证据灭失问题的发生。在封存证据的过程中要建立封存档案,并由双方以及共同的第三方见证人签字盖章,针对目前的病历资料多采用电子版或者由电子版打印而成,具有极强的可修改性的特点,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现行的司法鉴定体制的不足之处及完善

(一)吸引专业的人才,保证司法鉴定的准确性

对医疗纠纷进行的司法鉴定很强的专业性,对司法鉴定部门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基础医学具有分科细致的特点,并且由于新的检查技术和新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这就要求司法鉴定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储备,能跟得上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需要。在目前的司法鉴定部门,具体执行司法鉴定的是司法部门的法医,或者是高校的医学教师,他们都缺乏医疗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需要完善司法鉴定体制,主动储备相关专业的医学人才,在进行司法鉴定的时候选择权威性专家,同时建立完善的鉴定程序,以保证司法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二)建立规范的制度,保证司法鉴定的公正性

医疗纠纷的赔偿额度一般都比较高,不管是人身损害赔偿还是医疗事故赔偿,都有相当额度的经济补偿,在市场化经济体制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有不少社会鉴定机关和个人鉴定单位都渗透进了司法鉴定部门,司法鉴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具备职业道德的鉴定人员可能会做出不公正的司法鉴定结果,损害医方或者患方的利益。建立完善的司法鉴定体制,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建立完整地行业规范和制度规范,对司法鉴定人员定期实行考核,鉴定师的资格证在有效的时间内必须重新考核,否则不能出具合法意义上的司法鉴定,以此来保证司法鉴定的公正性。

(三)统一鉴定程序,保证司法鉴定的独立性

因为在短时间内二元制鉴定程序在我国还将继续存在,司法鉴定不可能完全取代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但是为了避免多次鉴定、重复鉴定的情况发生,造成对司法资源的浪费,司法鉴定体制应该建立统一的鉴定程序。因此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程序应该保持高度的透明,并且向医患双方的当事人公开,当事人有权利选择自己认为可靠的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并且要求鉴定人对其鉴定结果负责,并且接受出庭质询。法院对所有的鉴定部门和鉴定结果拥有最终的司法审查权,需要审查鉴定机构的鉴定能力,鉴别鉴定机构和个人是否具有独立鉴定权,所采用的程序的是否合法等,以保证鉴定结果的独立性。

篇8

【关键词】产科;纠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96-02

医疗纠纷是指病人或其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实施了错误的诊断、治疗、操作,导致病人发生不良后果,由此产生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发生的争议。近年来,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因诊疗护理发生争议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最常见,尤其是产科的医疗纠纷在国内各地及各医院中均排居首位,我院也不例外。

1 产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1.1 规章制度欠完善 我院产科医师大部分比较年轻,临床经验欠丰富,且主观意识较强,缺乏与上级医师的沟通,而上级医师有时仅凭下级医师的汇报了解情况,并未认真查房,因此在处理患者的时候有时会差强人意,导致严重后果;同时我县受地域和环境人文因素的影响,有些产科患者还合并有内外科疾病,而我们的产科医师常常忽略这些情况,未请相关科室会诊,从而导致一系列后果;新生儿出生后,产科医师查房时未仔细查看新生儿的情况,仅仅是通过家属口头询问几句,然而新生儿的情况变化很快,常常就因为医生、护士的疏忽造成严重后果,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2 科间互相推脱责任 因涉及医疗事故赔偿,我院相关科室故意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在言谈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诱导而发生一些医疗纠纷。

1.3 产妇及家属对产科医学知识匮乏 产妇及家属把分娩看成一个简单的生理过程,没有定期到医院和保健院做孕期产前检查,认为到医院分娩的母婴绝对安全,不会出现不良结局。其实不然,分娩整个过程所隐含瞬息万千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随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无法预料情况,因此产妇及家属就认为是医务人员过失造成的,医院就该承担所有的责任。

1.4 医患沟通不到位 产科的特殊性是妊娠早期都是正常的,但到妊娠中、晚期,会有一些合并症出现,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妊娠结局;还有一些是分娩期并发症,如羊水栓塞,非常凶险,是造成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要详细、及时、客观地做好入院宣教和病情交代,让产妇及家属充分了解分娩的整个过程。很多医疗纠纷就是在出现严重后果时,由于产妇或家属的误解或不理解而造成的。

1.5 新农合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本地区制定新农合单病种限制医疗平均费用,总收入超标医院要倒扣医院费用情况。医院把这部分超支下压到科室,致使医务人员过分考虑患者的经济问题,以致于该做的检查不做,一旦出现预期不同的后果,家属及患者难以理解,则会迁怒于医务人员。

2 产科医疗纠纷的防范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安排儿科医生早晚到妇产科对新生儿进行查房指导;严格实施核心制度会诊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知情同意或委托同意签字制度。

2.2 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求医护人员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从根本上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2.3 严格推广责任制护理 责任护士须完成自己所分管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和观察(也可在配加液体时对母婴进行观察、指导),并做好切实的护理记录,防止隐藏某些不安全的因素。

2.4 制定医患沟通制度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又能减少医患之间因医疗信息吻合时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具体做到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的沟通及患者出院时等沟通,并将每次沟通的情况详细记录在病历中。

2.5 大力推广孕期检查 参合孕妇定期到医疗机构做产前检查,减少入院后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既能了解病情又能有效控制住院费用

2.6 建立警务室 纠纷发生后请卫生、维稳部门教育引导广大产妇及家属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准确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不听劝阻,无理取闹请警务人员参加解决,坚决制止伤害医护人员,打砸医院财务等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行为。

2.7 完善医疗纠纷的调节处理机制 为规范医疗纠纷处理,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切实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无故流失,当地政府可出具红头文件赔偿金额超过多少元者,必须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后方可进行赔偿。如无鉴定意见进行赔偿者,将追究医疗单位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祝美渊,刘美娜.履行告知义务减少产科医疗纠纷.实用全科医学,2007,4(5):331.

篇9

市*局、卫生局领导、各兄弟医院同仁们:

你们好,非常感谢内保分局和老大哥人民医院组织并提供的这次机会。全市医疗机构坐下来一起研讨医疗纠纷,这在我市卫生系统是第一次,这必定会在防范和遏止医疗纠纷的发生上起到积极作用。下面,结合我院近两年的医疗纠纷处理上谈一下我的感受。一.医疗纠纷的成因当前,尤其是在新《医疗事故条例》实施之后,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医疗纠纷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频频发生的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紧张的医患关系又促使医疗纠纷频频发生,结果恶性循环。目前产生众多医疗纠纷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总的归纳起来,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维权意识增强,而医务人员的法律观念淡薄,体现在患者就医时,医方对患者应有权力知情选择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的不尊重,结果被患者当作一种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而引起的纠纷。2.社会矛盾转嫁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体现在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无力承担大额医疗费用或各类伤害案中因某种原因无人承担医疗费用时,故意指责医务人员工作中出了差错和事故而引起的纠纷,从而达到不交或少交医疗费用的目的。3.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如患者住院就认为进了“保险箱”,不能正确理解病情的变化和疾病发展的自然规律,一旦病情恶化或死亡,就指责医方治疗有过失。4.医疗机构存在过失和不足。如医德医风差、服务态度恶劣,同时,存在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另外,还有因医疗收费,个别心态不健康的人想敲诈医院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等。二、医疗纠纷的危害医疗纠纷发生在医院,不仅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还要耗费医院大量的人力、物力。频繁发生的医疗纠纷,特别是医方无过错的纠纷,对医务人员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对医疗环境影响也很大,增加了社会对医务界的不信任,恶化了医患关系。医方为避免医疗风险,不敢收治危重病人,不敢开展高难度手术,在治疗中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在客观上阻碍了医学技术的发展。这不仅是医学的悲哀,也是患者的悲哀。医疗服务本身是一种不同于其它服务的特殊服务,它既服务躯体,又服务于精神,医疗服务的对象也是特殊的,——接受服务的大多是痛苦中的病人和情绪焦虑的患者家属,因此,当你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恢复健康时,医护人员容易被患者千恩万谢;但当服务出现缺陷时,医务人员也最容易受到指责,在去年我院的发生的一例医疗纠纷中,就曾出现过这么一幕,一方面是患者因纠纷纠集一帮人在医院大门处大闹,另一方面一名住院患者因康复前来医院送锦旗,这是一种很无奈的现象。三、医疗纠纷的防范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呢?反观我院两年来的医疗纠纷,真正因医疗技术欠缺而引发的纠纷没有,连续发生的多是因为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病情解释不到位,服务态度差引起的纠纷。这个结果符合有关部门在调查全国医疗机构中医疗纠纷的调查结果。我想,如果我们医务人员不仅仅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个口号,而是真正体现在工作中,许多医疗纠纷是可以避免的。作为医院的一名管理者,我认为医院本身在防范医疗纠纷上还应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管理是杜绝医疗纠纷的根本措施。主要两个字“规范”,要严格按照医院的医疗操作规程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强化临床一线责任,进一步规范操作规程,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和医疗质量检查,结合医院发展肿瘤专科特点,借鉴和制定肿瘤诊疗常规,使“依法行医”成为医疗实践的行为准则。规范入院病人“一日清单制”,严格按收费标准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增加收费透明度,使病人在医院花钱不再“雾里看花”,而是心中有数。2、强化服务是减少医疗纠纷之源。如果能以患者满意不满意作为医疗服务的最高标准,那么就能避免大部分医疗纠纷。服务无巨细,它体现在患者就诊的每一个环节,这需管理者与医务人员的细心揣摩,从而进一步完善。头些天,人民医院推行的出入手续代您办都是在围绕服务上做文章。事实证明,高尚的医德可以化解医疗高风险,优质的服务可以减少医疗纠纷!3、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之本。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制意识的增强,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医生之间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治疗、费用等方面有知情选择权,同时患者也重视自己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如果医务人员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改变家长制的医疗作风,容易对患者构成侵权,从而引发医疗纠纷。防范医疗纠纷,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1、加大政府投入,保证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必需资金来源,这样可以避免医疗机构因发展资金短缺而转嫁患者的不合理收费,减少患者因收费而与医院产生的纠纷。政府应重新审视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后的政策。2、尽快建立和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邢台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中小城市,许多患者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疗纠纷的增加。3、改变新闻舆论导向。目前,医疗机构似乎成了各类媒体暴露社会问题的焦点,一些媒体对发生在医患间某些不可避免的纠纷和矛盾连篇累牍地进行炒作、曝光,而内容有的有一定依据,有的基本偏离事实。医疗机构接受新闻舆论部门监督是必要的,但大量媒体的不客观报道,事实上给公众形成了一个“现在医院不可信”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医患矛盾,有意无意地促使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纠纷,不能仅限于医患双方,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医患双方需要在相互信任中化解,医疗纠纷需要在理智和法制基础上解决。四、关于医疗纠纷的处理所有的医疗纠纷,患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向医院索要补偿,可是现在,医疗纠纷经济补偿远远大于交通事故的赔偿,这于情、于理、于法都是不合理的。补偿数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发生医疗纠纷,一旦医院满足不了他们提出的赔偿金额或医院不承认是医疗过失,他们就会纠集亲朋好友甚至纠集地痞流氓围攻医院。威胁恐吓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造成医院或科室停诊,从而胁迫医院达到他们的目的。在医疗纠纷处理上我重点谈三个问题。1、在纠纷伊始,患者或家属因病情变化不理解前来质询医院时,医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各相关科室应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处理这件事。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封存病例等。切勿踢皮球一样推诿患者,激化矛盾。对患者应有足够的理解和耐心,这样可避免一部分医疗纠纷向恶性发展。2、当患者认定是医院造成的医疗差错时,医院应提醒他申请医疗鉴定并提供法律范围内允许提供的材料。但相当一部分患者拒绝鉴定。一是因为没有胜诉的把握;二是对医疗鉴定机构的不信任;认为病人是在你医院诊治的,出了问题我就找你说事。所以,在僵持之间就激化了矛盾。极易引起群发性事件。(能否医院率先提出鉴定?)3、在赔偿上,一方面一部分领导和普通群众认为,出一点钱把事摆平了算了,人家好歹死了人或受到了伤害,这么大医院,何苦让他闹呢。但是另一方面,医院也有难言之隐。医院作为国家的医疗机构,上级部门和医院也不允许国有资产随意流失;其次,一闹就妥协,只会助长各种无理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第三,患方拿到钱后,反过身来就告医院,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并口口声声称,如果不是事故,你们给我钱干什么;第四,患者的漫天要价使医院不能忍受。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并引发,这时,医患双方已没有信任度可言,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和*机关的及时介入,避免事态进一步趋于恶化。五、*机关处理群发事件中责任重大一旦引发群发性事件,*部门的及时介入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尤其显现重要意义。在去年我院出现的一例医疗纠纷中,患者因妊高症入院,生产时出现大出血和羊水栓塞。后并发DIC,经抢救无效该产妇死亡,患者家属一口咬定是医院出现医疗事故,向医院索要赔偿,一开口就要60万,遭到医院拒绝。患者家属纠集数十人包括十多名外地在邢打工人员数次围攻医院。辱骂推搡医务人员,焚烧冥纸,围堵相关科室,严重扰乱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极坏影响。内保分局数次及时赶到,制止了患方的一些过激行为,保护了国家财产,使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这说明,*部门的震慑力量是促成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之一。*年,由卫生部、*部联合下发的卫通(*)12号文明确通告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手段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对患者在医疗机构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机关依据《治安处理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这份规定至今执行起来不容乐观。像目前只要发生,患者常见的行为如侮辱、威胁、恐吓、殴打医务人员、非法限制医务人员自由的,故意损坏医院公私财物的,在医疗机构寻衅滋事的都是屡见不鲜,但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患方的嚣张气势。所以,我建议*机关应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感。出现医疗纠纷,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我希望医疗机构与全社会共同努力,减少和化解医疗纠纷,营造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篇10

关键词: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7-01

所谓医疗纠纷,就是对于一个医疗后果,医务人员、患者双方发生了认知上的差别,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纠纷常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过失原因所引起的医疗纠纷;另一种是无过失的原因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过失的医疗纠纷主要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无过失的医疗纠纷主要是由于并发症、医疗意外这些无法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医疗纠纷1。

1医疗纠纷的产生归纳起来有两种原因

一是患方和其它原因:①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维权意识的觉醒,与临床医护人员维权意识的相对薄弱。②媒体报道推波助澜。③对医学未知性的不理解。④提供病史不真实;二是医方的原因:①医生、护士及工作人员的态度。②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③医院综合管理的能力。④患者和家属的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过高。⑤医生与家属对病情的延误。⑥医生、护士、患者的信任关系被严重破坏2。

2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方法与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引发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给医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成为医疗单位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了防止和尽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疗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2.1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定执行。为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及严格的操作规程,各项制度要符合医疗行业的特点。按照规章进行管理。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以及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对照操作规程严格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的纠纷。

2.2精湛的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做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首先就是要专业技术过硬,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善于积累经验,了解并掌握国际国内的先进医疗技术,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给患者提供有关疾病的可靠信息。同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医生,了解医生的治疗办法,共同努力,争取向好的转归发展。医护人员要尽量做到技术上精益求精,不耻下问。遇到诊断有疑惑或不典型病例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请专家集体会诊,不要独断专行,更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以尽量避免误诊、误治。

2.3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九条明确指出: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患者可以复印或复制病历。病历虽由医院保管,实质是医院只拥有病历有形载体的所有权3。首先要及时书写每一份病历,认真完善签字手续。为了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后缺少直接证据,病人及家属反悔,在病情的处理过程中,要尽量将病情说清楚、病历记载详细,对可能出现并发症或意外的地方,一定要让家属签字存入病历,不能贪图省事。再就是医生记载的病历一定要和护士记载的病历一致,不要相互矛盾,尽量一次成型。因为现在病人及家属有权查阅、复印病历,医生、护士不能限制和拒绝,而且病人夺取病历的事情时有发生,出现纠纷后可能已没有时间补写病历或补正病历,作为直接的证据之一病历具有原始性和权威性,往往决定着结果的好坏,所以在这一环节上一定不要有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4医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态度要和蔼,用语要严谨,要善于沟通。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和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不满而引起的,所以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很重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一些询问,解释缺乏耐心,回答问题态度生硬,很可能引起患者的误解和不必要的矛盾,所以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有耐心,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另外,医护人员还要善于沟通,而且用语要严谨,叙说病情要准确,不要含糊其词,暂时诊断不清的要婉转的说明,及时把患者对医院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满隐患及时消除。再就是医护人员的工作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不要情绪化,工作时间一定要严肃认真。

2.5良好的医患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特殊心理需要:①需要被认识、被尊重;②需要被接纳,而且有所属。包括被病房其他患者及医生、护士的接纳,为自己的主管医生及护士所属,听从其诊治的安排;③需要与医生交谈。包括对病史的询问,病情的了解。医生应用文明礼貌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这样就不会因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的结果而认为是医护人员失职造成的,也就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④需要安全感和早日康复。住院后的患者首先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医院是解除痛苦和远离病魔和死亡的地方,经过治疗会尽早恢复健康。

2.6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当今社会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是每个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不可缺少的,也是避免医疗纠纷发生尤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医疗行为中,医生应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操作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医疗活动。

综上所述,虽然现代社会医疗纠纷有增长趋势,但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医护人员在医疗行为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一定会成为远离医疗纠纷的合格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张大有.医疗纠纷知识讲座.安徽医学,200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