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的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安全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代网络;安全;信息管理
在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网络信息管理已成为一个凸显问题。在发展中,信息技术设计到多个行业。使得网络信息管理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进行处理。从网络信息以及个人隐私保护的环节上,更需要对其加大力度。信息安全的处理还要与国际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的安全以及隐私做到相应程度的保护。
1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及突破小议
网络的管理中,信息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家庭以及金融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信息安全还涉及到国家的隐私以及国家的利益等各个方面。在技术方面进行分析,信息技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和密码技术等多个技术。在信息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多元化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网络信息不仅是单纯的自我循环与合作,再加上具有很强的社会作用。在信息制作中以及传输的过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社会的管理以及运行。从而对信息安全进行更加严密的处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信息的安全管理中,涉及到方方面面。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使得信息中的计算机数据得到保护。从而保护信息安全隐私不被泄露以及篡改。信息技术不被恶意篡改以及使用,就要加大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保护措施以及力度。在传输过程中要对传输文件进行保护以及加强。从而使得计算机硬件具有可靠的性能以及安全正常的运行。技术上要对计算机网络运行软件以及硬件和运行等三个方面进行处理。在相应的问题上,也要对计算机的密码技术以及信息控制等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得到全面的管理。在计算机的目标要求上讲,计算机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在信息的生成以及信息的传输使用中要不被恶意篡改。即使被恶意进行篡改后,也能根据相关的数据和软件进行恢复。信息的准确性关键是信息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解以及确保信息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概念。信息安全管理中实现的目标是使得信息不易被泄露,保护信息的隐私和安全性能。在信息管理中,保证用户的重要数据不会丢失,在信息丢失后能够通过安全可靠的软件进行恢复,在信息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信息有效的进行输送,保证信息在安全的系统下进行,人为破坏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拦截以及技术处理。
2技术管理与社会管理存在的技术分歧
信息网络安全中,并非拥有技术控制以及在技术控制前提上的综合性技术装置就能解决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进行进一步的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系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着相对重要的意义。网络信息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综合一体实现的功能。在技术方面,同科学技术相仿,是综合性的社会功能实现以及运用的过程。在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提供中,都需要一个与其相对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来进行实现以及保障。在技术的实现以及技术综合来讲,信息技术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及传输和使用的海量性,在网络的开放性能以及互动性能中,对社会的管理以及稳定性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信息技术进行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很可能会出现与社会管理相冲突以及一致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的关系,也在相应的程度上产生冲突和相互的不一致。原因是由于两者的不同环境以及不同的形式所造成。技术管理与社会管理中,社会管理的要求目标更为明确。在相应程度上,社会管理相对于技术管理显得更加有力度。使得技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附于社会管理的相关要求。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与社会管理在基本能源上都是相同的。在信息网络管理与社会管理中,其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服务的。对管理的充分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对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认识。有助于人们能有效的避免网络技术给人带来的科技异化问题。即人制造的科学在使用中会对人进行控制。在控制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产生了影响。在信息管理以及社会管理中,要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区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存在的内在纠纷。使得其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网络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还具有相应的动态性以及互动性,在使用中容易受到现实社会的阻力。究其根本来讲,网络信息的动态性以及互动性有助于更好的实现社会管理。在网络技术管理与社会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在相互互动的过程中,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在程度上对社会管理要处于弱势。在一方面使得网络信息管理在管理的权限中会相对增大,网络信息管理在相应程度上使得社会管理的服务所引导以及限制的可能。从而会使得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着弱化以及影响。
3网络信息管理的国际合作探讨
国际网络服务为用户服务已持续将近20年。在20年里,在用户数量以及信息的容量上都存在着飞速的跨越发展。在相应的程度上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信息和安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网络的安全管理以及发展仍旧是一个新的事物。网络信息安全是国际性的问题,因此加强信息管理十分重要。
4结语
网络信息管理是当今的重要问题。在进行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的管理过程中,要致力于消除网络管理主体之间的相对分歧。增加其相互的信任,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网络安全管理要与社会管理相适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其能发挥良好的效益。进行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的研究其数据以及安全信息保护功能,从而促进信息管理的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悦,郑文娟.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1(1):747.
[2]王华楠.浅谈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1(12):132.
篇2
论文摘要: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当前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作者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普遍推广,各机关组织和企事业单位都开展各类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建立。企业的发展运作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信息安全通过保护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不仅保护了企业各类信息资产的安全,还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信息安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信息安全进行规划和管理。
一、企业中信息安全管理经常存在的问题
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用户安全意识和观念薄弱的占58%,第二位的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占39%;其后,依次是保障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安全信息共享和安全产品不能满足要求。
不仅在日常管理中,在技术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CSDN泄密门事件中,专业IT博客“月光博客”撰文表示“整个事件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像CSDN这样的以程序员和开发为核心的大型网站,居然采用明文存储密码”,“稍微懂一点编程的程序员都知道,为了用户的安全,应该在数据库里保存用户密码的加密信息,这样黑客即使下载了数据库,破解用户密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见,有些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与技术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到位有关。
为了了解企业内部员工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的看法及所做的努力,我们对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和一家银行的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在企业员工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是信息安全意识方面,被调查者认为信息安全对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但大多数受访者对信息安全的问题了解很少等。
2.很多受访者认为信息安全属于技术人员的事情;与技术人员的交流非常少;忙于业务,没有时间去处理。
3.是用户认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效果不好。有些信息安全行为的规范标准虽然挂在网上或贴在墙上,很少有人去关注;公司发动的信息安全的培训活动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二、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
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导致信息安全事件频发、风险损失严重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安全是一个多维问题,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有些情况下,无法明确责任,使得信息安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及有效的管理。
2.风险平衡理论认为,人会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与你采用多少的安全防护措施无关。有时即使有条件可以到达绝对安全的状态,由于人性的缘故,也不会那样去做。
3.信息安全与效率和便利性本身是矛盾的。信息安全加强了,受到的约束也就多了,相应地效率也就降低了。比如简单规律地密码,可以不必费力去记;插入U盘时进行杀毒,必然要耽误时间;没有接入网络,不可能受到网络攻击,但也就失去了网上浏览所需信息、网络交流的自由,因此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最安全的计算机是拔掉网络的那台计算机”。
4.由于某些缘故,网络中总是存在黑客,专门窃取信息或破坏网络系统。他们的水平都非常专业,一般的用户难以预防。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息安全的水平总是在这种攻击与防守中进步的。
5.信息安全问题的不确定性。信息安全问题的不确定性主要指是否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无法精确地评估当前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的难以把握。
所有这一切因素,都使得信息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关注和重视,无法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避免。这也是导致信息安全事件发生频率居高不下,风险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
三、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针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问题,文章运用管理学的理论进行论述。企业管理涉及四个功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1.从计划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确立信息安全的发展战略,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和管理信息安全,确保信息安全所引发的风险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从全局角度制定信息安全的策略,确立信息安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需要的行动方案。
2.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取决于组织战略 。在许多企业组织结构中,只有技术部门,没有信息安全管理部门。S.H.(basie) von Solms 曾讨论过,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两个部门必须设置成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否则无法保证安全评估的客观性。因此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负责信息安全管理的部门,这个部门并不负责具体的技术,但是要懂技术,主要是开展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3.从领导的角度来看:根据wilde的风险平衡理论,一个人会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 “风险平衡”观念会让整个机构处于盲目乐观的过度自信状态,不管是企业的员工还是管理者都倾向于追求效率 ,从而忽视信息安全的投入。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信息安全、风险意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增进员工与技术人员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开展有效的安全意识活动。
4.从控制的角度来看:对风险的控制要求企业对自己的安全状况不断评估,时时防范。这就要求安全管理部门每隔一定时间向上汇报信息安全的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文章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对信息安全问题做了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信息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文章运用管理学的理论,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角度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参考文献:
[1]Wilde GJS.The theory of risk homeostasis: implications for safety and health. Risk Analysis 1982;2(04):209-25.
[2]秦志华.企业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
[3]廖三余,曹会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篇3
一、数字化加工中档案原件与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内容
1 工作流程的设计
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只有制定完善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才能确保数字化过程中档案原件和档案信息的安全。通过对不同种类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考察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这个工作流程涉及了调档、前处理、数字化、还档、挂接以及相应的检查等全部档案化工作环节。具体工作流程见图。
2 管理细节的控制
建立和逐步完善各工作岗位的责任制,细化数字化工作过程中各工序间的档案交接手续,规范数字化加工场所的安全保密要求,加强对数字化承建单位及人员的安全保密管理和采取各种安全保密措施,是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管理控制的基础。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制定档案数字化中的档案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责任制。档案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调整充实档案安全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安全保管制度,建立安全检查档案。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档案出库、前处理、数字化到最后检查、还档和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备份,每个环节、步骤,都要安排专人负责。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档案原件与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
(2)设计档案数字化流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登记表。要严格做好档案进出及各个工作流程的登记工作,确保每份档案的流向有书面记载。设计与“调档”工作相配套的《档案调档登记表》,与“前处理”工作相配套的《档案数字化前处理登记表》,与“数字化”工作相配套的《数字化加工登记表》,与“检查数字档案信息”工作相配套的《数字档案检验登记表》,与“数字档案信息存储、备份、提供利用”工作相配套的《数字档案信息存储备份登记表》和与“还档”工作相配套的《档案验收还档登记表》等,每张表格均标明日期、全宗号、目录号、数量、张页数、重量、破损情况等相关信息,并要求相关交接人员签字确认,做到每份档案的去向都登记在册,一目了然。通过这些涉及各个工作环节的登记表,让数字化工作中每份档案都有一份明确的、清晰的、记录有每个加工环节录的“安全档案”,以确保每个工作环节中档案原件和档案信鼠的安全。
(3)档案数字化要指定专门的数字化加工场所。数字化应在档案馆指定的安全场所内进行,工作场所中应安装监管系统与保密设施,实现防磁泄漏功能或加装磁干扰设备,消除通过磁泄漏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并不得在工作场所中使用与工作无关的任何电器设备。要制定严格的数字化工作场所人员出入制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加装门禁系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档案数字化场所。数字化加工场所必须配备消防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针对自然灾害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档案的安全。禁止在加工场所内吸烟,在加工工作台饮水、餐饮等。对于数字化加工场所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各类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
(4)要对档案数字化承建单位及人员有严格的安全保密要求。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承建单位应该有特定资质,数字化承建单位要严格遵守《保密守则》和档案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数字化工作流程进行工作,确保数字化加工中档案原件和档案信息的安全。不得遗失、损坏档案原件。未经档案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将档案原件和加工数据带离指定场所,凡因加工需要,档案或数据必须离开指定场所的,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档案原件和档案信息的安全。数字化承建单位对数字化工作人员要进行保密培训,并持证上岗。要制定数字化工作期间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审查制度、岗位安全考核等制度,并要严格执行。严禁加工人员对档案原件及档案信息的私自复制。
(5)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保密措施。在档案的“前处理”、“数字化”和“原档复原”等工作环节中可能要对档案进行拆卷、扫描、装订、放音、放像等处理,每一步都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档案原件的安全,不能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档案原件的污染、破损、断裂甚至失窃等无法挽回的损失。
3 技术支撑平台的保障
搭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技术支撑平台。要根据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安全技术和安全手段,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技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网络建设、硬件建设、存储备份方案、安全技术和防范手段等几个方面。
二、技术支撑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1 网络建设
档案数字化加工网络必须采用物理隔离方式,打造封闭式档案数字化工作网络体系,该网络必须是封闭式独立网络,禁止与其他任何网络系统互联,并且该网络系统要严格按照保密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2 硬件建设
在硬件组成方面,重点考虑实现整个档案数字化工作所必需的设备及其性能,包括服务器、终端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各类输入设备等,整个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布置设计如下:
(1)服务器:在数字化所形成的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服务器可用高性能微机代替,否则应配备专用服务器;
(2)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应采用可以控制各输出口,如USB口、打印口、软驱、可刻录光驱的瘦客户机或专用计算机;
(3)存储设备:若数字化所形成的数据量较大,则要购买专用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否则可采用在服务器上加装硬盘的方式;
(4)网络设备:采用100M以上带宽的网络设备,用于数字化过程中各工序的信息传输和共享;
(5)输入设备:纸质档案数字化可采用专业高速扫描仪、彩色大幅面扫描仪、零边距高速平板彩色扫描仪等设备,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可采用专用音视频采集设备。
3 存储备份方案
要制定良好的存储备份方案,以切实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备份方
案要遵循数据适度安全准则,综合考虑数据安全与长期保存读取、存储备份自动化程度、操作快捷有序、存储备份经济性等各种因素,采取网络在线存储备份,异地、异质备份等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并指定专人负责。
(1)纸质档案数字化一般采用黑白二值模式;对于页面为黑白两色,但字迹清晰度差或带有插图的档案,以及页面为多色文字的档案,可采用灰度模式;对于页面中有红头、印章或插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彩色插图的档案,可视需要采用彩色模式。扫描分辨率要求一般在200DPI以上。数字化后所形成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TIFF(G4)格式存储。存储时的压缩率的选择,应在保证图像清晰可读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存储容量为准则。
(2)照片档案数字化时,彩色照片宜采用“RGB”模式,黑白照片宜采用“灰度”模式。分辨率一般应不低于600dpi。数字化后所形成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TIFF格式存储,采用LZWN式压缩。
(3)录音带数字化时应选用44.1kHz,16bit来进行立体声采样。数字化后存储格式应为WAV或MP3。录像带数字化时数据传输率应不低于4Mb/s,采用MPEG2压缩存储标准。
4 安全技术
要采用入侵检测、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病毒防范等技术和内网安全审计管理技术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
(1)启用人侵检测和访问控制的联动服务,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处理,以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
(2)采取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除出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采取病毒防范技术,建立网络化的病毒防范体系,实现病毒库的同步升级,做到无漏洞运行,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4)采用内网安全审计管理技术,将用户终端所有信息输出口封闭,在网络内只允许数据由终端向服务器进行的单向传输,杜绝随意拷贝、复制档案信息的可能。
篇4
关键词:信息安全安全属性安全建设
我国信息化安全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主要包括各种业务的社会公网、行业专网、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安全自主保障、安全监管、安全应急和打击信息犯罪为核心的威慑体系的建设,其内容包括网络系统安全建设、领域和企业的业务信息化安全建设、网络内容与行为的安全建设和用户关注的网络安全建设等方面。这些安全建设对于不同的领域和领导层面关注的内容、对象和程度各不相同。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工程实践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开发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安全系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严谨的体系结构来保证网络中信息的安全。
1 信息安全的定义及目标
信息的定义,从广义上讲,信息是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形式的变化,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狭义的信息的含义是指信息接受主体所感觉到并能理解的东西。ISO 13335《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定义:信息是通过在数据上施加某此约定而赋予这此数据的特殊含义。信息是无形的,借助于信息媒体以多种形式存在和传播,同时。信息也是一种重要资产,具有价值,需要保护。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信息资产被泄露意味着保密性受到影响,被更改意味着完整性受到影响,被破坏意味着可用性受到影响。而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是信息安全的最终目标。信息安全的保护对象包括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就本质而言,信息安全所针对的均是“信息”这种资源的“安全”,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应从信息化背景出发,最终落实在信息的安全属性上。
2 构建网络信息化安全的意义
能否有效地保护信息资源,保护信息化进程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直接关乎国家安危,关乎民族兴亡,是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安全,就没有稳固的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更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之中提出的课题,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被推上了历史舞台。信息安全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服务于信息化的一种手段,其针对的是信息化这种战略资源的安全,其主旨在于为信息化保驾护航。
3 网络信息化的安全属性
信息安全的概念与信息的本质属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它是信息的本质属性所体现的安全意义。说安全属性研究首先要从安全定义讲起,安全定义分很多的层次,为什么分层次,我们随着它的演变来看的,信息安全最初目标,叫数据安全,它关心的是数据自身,所以是一个狭义的数据安全,是保护信息自身的安全。
3.1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在传统信息环境中,普通人通过邮政系统发信件时,为了个人隐私要装上信封。可是到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在网上传播时,如果没有这个“信封”,那么所有的信息都是“明信片”,不再有秘密可言,这便是信息安全中的保密性需求。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进程,或被其利用的特性。保密性不但包括信息内容的保密,还包括信息状态的保密。
3.2 完整性(Integrality)
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更改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完整性与机密性不同,机密性要求信息不被泄露给未授权的人,而完整性则要求信息不致受到各种原因的破坏。
3.3 易用性(Availability)
易用性是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在授权用户或实体需要信息服务时,信息服务应该可以使用,或者是信息系统部分受损或需要降级使用时,仍能为授权用户提供有效服务。易用性一般用系统正常使用时间和整个工作时间之比来度量。
4 构建网络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在面向网络信息的安全系统中,安全管理是应得到高度重视的。这是因为,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约有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是由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技术错误占10%,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10%,仅有3%左右是由外部不法人员攻击造成的。简单归类,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70%以上,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笺言。因此,解决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不仅应从技术方面着手,更应加强网络住所的管理工作。
好的网络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组织内部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信息安全是一个管理过程,而非技术过程;强调信息保密性、完整性、易用性三者在关键流程中运用的平衡;把信息提高到组织资产的高度,强调对组织信息资产进行价值及影响评估,对信息资产的脆弱性及其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运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手段管理信息安全,使组织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从法律和最好的实践经验角度,实施全面的控制措施,使组织信息安全威胁的方方面面置于严密控制之下;强调领导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信息安全方针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实时和有效管理;强调组织运作的连续性及业务连续性的管理;强调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流程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过程;信息安全应该是一个以“价值”为基础的过程,即信息安全管理应是一个有附加价值,并讲究投入产出比的过程。
5 关注信息化安全服务的综合性、高技术性和对策性特点
信息安全产业有其鲜明的特点,虽然产生于信息化和信息系统,依然与通常的IT服务有许多区别。信息化安全的基本特征是服务性的。这种服务性与一般软件的服务性是不同的。一般应用系统或产品的服务主要是维护和培训,通常服务是非对策性的、非动态的和比较固定的。信息化安全服务是对策性的、动态性的、不断产生新内容的和似乎永远不能成熟等特性。信息化安全服务范畴几乎包括了整个信息化所包括的所有产品和系统,其服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化安全服务是最高技术的服务,无论从设计角度和使用的角度都要求深入、熟练和非常专业。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信息化安全服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服务业,也是最困难的服务业。信息化安全服务的复杂性、高成本特性要求信息化安全企业必须在安全服务的远程化和化的推进方面做出不懈努力,不断降低服务成本。
6 结语
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层面的问题,单靠技术因素不足以保证网络中信息的安全。网络信息安全还涉及到法律、管理、标准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信息安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只有协调好这些体系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字:电子信息;信息安全;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给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时之间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日趋明显。无论在哪个行业,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
1 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电子信息。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那么信息安全则是用来如何保证这些信息在存储和传递的过程中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总体来说,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就是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管理的统称。
2 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全面维系网络秩序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人们的事件沟通和传递也从面对面交谈变成了电脑、手机的信息交流,因此人们愿意将更多的信息在网上进行展示和沟通,电子信息使用的面积不断扩大,网络的安全性也被提到日程上来,网络黑客、病毒已成为威胁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 要想更好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就要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做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建立维系网络安全的秩序,从而不断地实践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安全管理能力,为新形势下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更多的实用价值。
(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发展和建设
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为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网络运营中的安全保障,还能将有效的投资进一步的付诸于实践中。特别是在企业运行中,只有更好的执行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明确相关的职责、条例,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公司组织结构的优化,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在变革创新中的总体经济发展。
(三)提升国民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想全面开展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需要全民一起的努力,只有大家积极的学习电子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才能在运用中避免错误,不给黑客等具有威胁性的组织任何机会。因此,具体到日常的使用电脑中,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及时的更新杀毒软件,养成良好的用电脑习惯,做好实时监控,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安全管理意识。
3 信息时代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还让工作中各个部门之间有了更有效的配合。但在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未形成相关的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在监管的时候也无法可依,导致管理漏洞和不到位现象层出不穷,造成资源和财产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度明确的法律法规,为电子信息安全做好应有的保障。
(二)安全管理的局限性
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运行,让它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轨迹,但是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发展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局限性。各个行业都存在自己的电子信息工作中不断创新,却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在安全管理中十分散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制度,在管理中会出现交叉和不够完善的状态出现,这都会对管理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同时管理和维护中设备更新的不够及时,或者是网格管理维护人员技术不到位,防范意识差等等也会对安全管理带来局限性。
4 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针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应对措施,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加大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一)建立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思想意识
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中,首先要给相关人员建立安全管理的意识,在对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时,只有认识到各种网络安全威胁,做到意识先行,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指导实践落到实处,从而进行有效和科学的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二)建立企业专门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为了更好的解决企业的网络威胁问题,企业内部应主动建立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做好网情监控,针对企业内部的网络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管理。从而保护企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要肩负起制定本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条例的责任,严格按照内部管理制度和计算机使用要求开展工作,对后台权限等问题进行控制,促进企业在良性的轨道中前行发展。
(三)实施企业内部的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相互结合
具体到企业内部实际信息安全管理中,在原有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应运用先进的技术,与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相结合,开展内部员工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可以快速提取所要查询的内容,在保障纸质档案完整性留存的基础上,电子档案更有针对性,可反复查询,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这方面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加密工作,防止黑客盗取资料内容,避免信息丢失等现象。
(四)提升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因为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本身具有较多的技术要求和理论要求,因此对相关操作人员各个层面上的要求也十分重要。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不但要及时排查有可能的安全隐患,还在在发现问题是及时处理,避免危险进一步扩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安全人员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当前最新的技g,加强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从而全面做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完善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统一协调和配合,并且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建立安全可靠的管理系统,为现代化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6
1.1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通过硬件防火墙及防病毒系统来实现。硬件防火墙可以将整个网络有效分隔为内部网络、外部网络以及中立区,通过对每个区域配置不同的安全级别,可以保证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防病毒系统用于保护整个网络避免受到病毒的入侵。
1.2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备份恢复、数据库安全管理、访问控制以及系统数据加密。数据存储以及关键应用服务器均按照硬件冗余和数据备份方式配置。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库权限控制、身份认证、审计以及检查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加以保护。访问控制通过划分不同的VLAN以及设置访问控制列表,对主机之间的访问进行控制。系统数据加密考虑备份数据及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保证系统专有信息的安全及保护。
2系统现状
2.1现有系统构成
目前,路政分局路网管理系统划分为六大区域,即办公网区域、远程接入设备区域、视频会议终端区域、控制室接入区域、服务器区域以及核心网络设备区域,如图1所示。
2.2安全防护现状
在机房及监控室设置了防静电地板、温湿度表、门禁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等,从物理上保护信息安全。在政务外网出口处部署了防火墙系统,实现办公终端区域、路网管理业务区及市政务外网3个区域之间的逻辑隔离,防止非授权人员的分发访问,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广域网(如中国联通IP专网、中国电信CD-MA)与路政分局内部局域网之间部署了防火墙系统,实现分局内部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逻辑隔离,防止来自外部人员的非法探测与攻击,保证内网安全。在内网中部署网络版防病毒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入侵检测设备以及漏洞扫描系统,用于防御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的传播,保障重要WEB服务器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内网中的安全隐患,有效地防止内部人员的故意犯罪。建立全网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系统,确保用户身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全面灵活的用户授权管理。
2.3存在风险
(1)内部终端主机未设置监控与审计,将出现非法外联等非授权访问控制事件。(2)内网未部署安全审计系统,无法控制用户上网行为、重要业务系统及重要数据库系统。(3)内网出口处未部署应用层攻击检测与阻断设备,应用层不可避免会受到各种攻击。
3信息安全加固方案
3.1信息安全要求
路政分局路网管理系统必须按照国标《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中二级安全等级防护要求。第二级安全保护能力要求:应能够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小型组织的、拥有少量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重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恢复部分功能。
3.2实施方案
根据路政分局的实际安全需求,参照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通过采用安全审计技术、内网管理技术以及入侵保护技术,加固现有网络安全,以保障路政分局业务的持续正常运行,如图2路所示。(1)安全审计系统安全审计系统对系统运维信息、上网行为、数据图2路政分局路网管理系统构成图(加固)库操作行为、网络流量进行审计,并实现日志的统一保存。(2)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在产品安装部署前保证所有终端与策略管理中心通过TCP/IP协议可以互联互通。策略管理中心部署在路政分局路网管理系统和OA系统业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区域。安全部署在内部网络所有终端设备以及移动设备上。内网安全管理系统不仅能对内网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检查,防止内网终端非法外联行为,还能实现对内部终端用户行为进行审计。(3)入侵保护系统入侵保护系统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出口防火墙、远程接入防火墙与路网管理系统核心交换机与之间,防御来自政务外网、中国联通IP网、中国电信CD-MA网络的基于应用层的各种攻击。入侵保护系统高度融合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易操作性等特性,具备深度入侵防御、精细流量控制,以及全面用户上网行为监管等3大功能。
4结语
篇7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zatio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threats to network security, enhance network security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Informatizatio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0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等各个领域,互联网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流通、交换和存储的重要平台。信息化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与生产、管理、业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何保证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1 网络与网络安全隐患概述
网络安全是指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从而确保在一个网络环境里信息数据的机密化、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有效的保护。网络安全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稳妥地确保经由网络传达的信息总能够在到达目的地时没有任何增加、改变、丢失或被他人非法读取。网络安全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硬件设计技术、密码学、网络安全与计算机安全技术等,网络安全是在攻击与防范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目前网络的安全漏洞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然因素
1.1.1 软件漏洞
任何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不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而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是非法用户、黑客进行窃取机密信息和破坏信息的首选途径。针对固有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
1.1.2 病毒攻击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特殊的程序,除了与其他程序一样,可以存储和运行以外,还有感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衍生性等特征。它一般隐藏在合法程序中,当计算机运行时,就会抢夺系统控制权,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干扰和破坏。
1.2 人为因素
1.2.1 操作失误
操作员或用户安全意识不强,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这种情况在计算机网络使用初期较常见,随着网络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对使用人员的培训,此种情况逐渐减少。
1.2.2 恶意攻击
在信息安全技术中,恶意攻击定义为:有计划地窃听、偷窃、或损坏信息,或拒绝其他授权用户的访问,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1.2.3 网络安全制度不健全
网络安全制度的不完善,及有效的网络安全制度的运行和管理的缺失,管理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网络的管理漏洞。
2 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建设的主要目标
2.1 网络和系统实体的安全性、抗攻击性
通过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各种相关的网络和主题系统具有相当的抗攻击性,能够检测并及时对各种攻击行为作出响应。
2.2 整体系统运行状态的可控性
能够对整个网络和系统的相关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应用服务,数据和资源的使用进行监控。对网络故障、操作错误、应用程序错误、硬件故障、计算机病毒所产生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
2.3 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信息使用的授权,及信息的传输和传播过程中进行控制、跟踪,确保信息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不丢失。
2.4 安全系统的可管理性
建立各种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各种培训全面提高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
3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3.1 网络安全的管理
3.1.1 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项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防火墙可以是一台专属的硬件也可以是架设在一般硬件上的一套软件。防火墙作为使用最多,效率最高的网络安全产品,其优势在整个网络安全中的地位将是无可替代的。
3.1.2 与因特网接入处增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是实时网络违规自动识别和响应系统,它位于有敏感数据需要保护的网络上或网络上任何有风险存在的地方,通过实时截获网络数据流,能够识别、记录入侵或破坏性代码流,寻找网络违规模式和未授权的网络访问,一经发现入侵检测系统根据系统安全策略做出反应,包括实时报警、自动阻断通信连接或执行用户自定义安全策略等。
3.1.3 病毒防御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影响是灾难性的。计算机使用者和计算机病毒斗争,创造了形形的病毒产品和方案。选购杀毒软件,明确需求。做到经常更新,以快速检测到可能入侵计算机的新病毒或者变种,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水平。
当然,对于网络安全的防御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相当多,例如其他诸如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技术。
3.2 网络服务器安全管理
3.2.1 定期对网络服务器进行安全检查
由于网络服务器是对外开放的,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所以应为服务器建立例行安全审核机制,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加大对服务器的安全管理和检查。
3.2.2 定期做好数据备份
网络的核心是数据,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应建立数据的备份方案,而且随着网络的更新不断地调整备份方案,对服务器数据定期进行备份。
3.3 数据库安全管理
数据库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网络安全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对安全的需求范围更广,除了对计算机、外部设备、联机网络和通信设备进行物理保护外,还必须采取其它安全措施有效地防止非法访问或盗用敏感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小结
网络环境里的安全从根本上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够识别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做好安全管理控制,时刻关注新的管理技术与安全防御技术,对于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对于目前还未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见,是对网络安全管理最行之有效的基本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天华,孙阳,朱宏峰.网络安全[M].科学出版社,2010.
[2]王群.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信息安全 管理 现状 改进策略
虽然国际互联网最早起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并在90年代末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引入受到美国的限制,导致我国一直到1994年才得以引入。迄今为止的20年间,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很大程度的改变了我国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给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信息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脆弱性等特点却注定其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问题,造成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是国民经济损失。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信息技术上的发展时间还不够长,在长足的发展中并没有形成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足够认识,在没有足够预警措施的背景下,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必须尽快施行的重要措施。
一、我国的信息安全现状
1.缺少法律体系的约束。
法律才是保障人民和国家利益的根本所在,才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本防线。我国的法律体系主要是由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规章等三层面的规定构成,信息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而且其涉及内容、影响范围以及运行模式都在不断的变化和革新,因此我国虽然对信息安全进行相关的立法保护,但是仍有不少法律没有涉及的部分,甚至原有的法律无法对新出现的信息板块进行约束。除此之外,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内容交叉问题,导致执法困境的现象,最终阻碍了我国法律对于信息安全的保护。
2.缺少严密的管理措施。
信息安全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包括了事前的教育培训和系统评估认证,还有预期懂的安全规划,事中的风险管理和应急措施,以及事后的总结和规划,各个内容之间存在明确的管理和责任。然而我国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详细的约定和规范,导致多头管理和权责交叉的现象出现,阻碍的信息安全管理效益,信息安全的保障机制不能高效运行。
3.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安全不仅仅是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更多的应当是来自于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层次上进行安全保护。然而大多数人都没有形成对于信息安全的足够认识,违规操作和风险运行的事件时有发生,极大的危害了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这一方面说明了操作主体缺乏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主体没有受到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4.忽略了技术和管理的重要性。
据不规则统计,大多数的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操作技术和管理模式的缘故。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也对信息部门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却并源于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保障信息安全,往往会出现安全系统过时、技术人员能力不足或是身兼数职等现象,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信息安全的主要特点
1.趋利性。
近几年已经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多发期,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信息网络联系在一起,引起不法分子的主义,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是利益引发的,因此,这要求我国人民在进行经济利益相关的信息操作时需要更加的小心和细致。
2.多样性。
系统安全技术经过多年的病毒洗礼之后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不法分子对于病毒形式也有了更多的研究。各式各样的病毒软件被研发出来,对PC和移动终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过去常用的电子邮件病毒已经渐渐被遗忘,更多种类的病毒危害着用户的信息安全。
3.漏洞多发性。
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有一部分来自于不当操作,但也不排除来自安全漏洞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用户没有对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也没有对安全技术懂的革新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漏洞信心安全事故问题居高不下。
三、防反信息安全风险的策略
1.构建并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要保障信息的安全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统一规划和分工,保障各部门、更阶层甚至每个个体都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其次,还需要保障管理的高效性,防止多头控制和协调不力的现象出现,保障权责统一。然后还需要在各省市甚至各县城都建立基层保护体制,维护各地区人民的信息安全利益。建立完善的监管合作机制,将政府、机构甚至个人联合起来,建立内外结合的安全管理体系,将信息安全落到实处。
2.强化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
法律的建立和完善才是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速度,对于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团队的建设应当将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同时纳入考核体系,只有健全职业意识才能在执法过程中实现对于法律的执行,保障人民懂的根本利益。同时,各有关管理机构和部门也应当积极配合,主动协调,在履行自身义务的基础上也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对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除此之外,法律的维护和执行需要社会各阶层的自觉维护,不仅仅是政府和机关,更包括各阶层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信息网络环境的安全需要大家集体来护卫。
3.加大信息安全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近年来,在网络违法犯罪的问题上,我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网络信息安全违法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要求,我国执法机关和部门在健全法律执行范围的基础,在打击力度上也要进一步强化,提高对于网络信息犯罪的预防、处理和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也要在信息安全的自我保护上多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个体和群体对于信息安全技术和系统的认识和运行能力。最终,实现防治结合。
4.加大政策扶持,维系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
首先要加强对于信息安全工作的扶持力度。例如:政府需要建立转型资金付出计划,帮助相关的部门和机关进行公益性和公共性的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和技术普及工作,联合各相关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明确各自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和期望,建立适合自身现状和发展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其次是加强对于相关安全技术管理的人才培养。督促相关的教育机构强化对于社会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了解工作,切实调整自身的发展步伐,迎合市场需求,发展自身教育计划,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学习和进行机制,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发挥人才所产生的保护效益。
四、结语
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推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方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在享受这种社会科技利益的同时,也要注意使用所引发的信息安全事故。因为,只有在安全条件下的运营才会给人们带来发展和效益增长。虽然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政府和相关技术人员,更在不少的普通居民心中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只要坚定在党的领导,加强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推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对于安全信息的认识培训,推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高速发展,我们就一定有信心在我国的网络发展中保障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杨珂.浅谈网络信息安全现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2:172.
[2]薛鹏.信息安全的发展综述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80-184.
[3]王世伟.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2:72-84.
[4]华贤平.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5:211.
篇9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工作应用过程中所起到的效果是否优良,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操作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自身管理能力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实际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到网络安全工作中时,其网络安全工作的实现,必须要通过多个方面来予以开展,例如计算机IP地址等。依照当前社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工作中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来源于信息安全监测、信息访问控制这两个方面。信息访问控制主要是用户在互联网活动的过程中,对其访问的信息资源进行把控,其控制过程中主要是对互联网操作者或者对信息的传递着这两个方面作为源头进行把控,信息访问控制工作,不仅涉及到了对互联网访问者以及信息传递者控制等,还对于信息访问者和信息传递者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安全监控工作主要是对日常程序使用的过程进行监控,当信息被用户操作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多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或者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用户在正常使用信息的过程中,面临一些突变的情况,其监控工作最为重要的监控对象就是一些以往从未出现的新问题,这就是整个信息安全监测工作所需要做的工作。也就是说,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工作中,最为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是利用信息访问控制、信息安全监测这两个方面的措施,来使得网络安全工作有所保障。
2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建议
结合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的应用中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建议:
2.1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在网络安全工作中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否良好,这与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计算机的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的加强自身对于网络信息安全这方面的方面意识,才能够使得网络达到自身应当拥有的安全性。从根本上来说,不良因素以及隐患信息对于互联网网络安全所造成的破坏,通常都是由于网络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对于网络安全环境的维护意识所导致。只有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使得网络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对于网络安全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计算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工作中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无论是对企业、单位还是个人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从本质上来促使互联网信息能够朝着和谐、安全的良性方向发展,其参与网络安全工作的相关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自身极强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够在进行网络安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一切具有安全隐患的信息加以处理,从未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能够不疏漏任何一个存在于互联网中的隐患信息,促使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网络安全工作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当针对网络安全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防范计划等措施,并且在不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防范意识的情况下,使得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能够在当前的网络安全工作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优化,以此来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2.2通过信息技术确保网络安全。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工作中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必须要由信息技术来提供支持。只有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来进行持续不断的优化,才能够有效的加强技术对于网络安全所带来的控制效果,此外,还需要利用技术控制措施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进行加强。在信息技术环节涉及到确保网络安全的诸多因素,这就要求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应用过程中,还应不断的增加在研发方面的工作力度,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为网络安全风险出现问题的及时解决与处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支撑。信息技术控制作为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因素,需要人员素质水平的不断提供为其提供必要的保证。从该技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层面来看,应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的培训,应从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的提高技术人员在处理网络安全方面问题的能力。
2.3优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网络安全的实现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够做到全面计划,实施得当。网络安全的实现与网络安全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有着密切的联系。该计划的实施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型来进行执行与维护。该模型需要在对已有的网络安全控制策略与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其应该做的安全控制,进而确立完整的安全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管理模型。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联系密切的相关模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特别是政府以及企业。
3结语
篇10
在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网络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出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开始更加关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将网络比喻成了一把双刃剑,虽然存在着较大的优势,但是其问题也不容小觑。在企业中运用网络,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很容易造成企业中的信息出现泄漏的现象,且一旦信息泄漏,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 企业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企业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保证自身信息上的安全,同时还要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从长远的角度上出发来保护好信息。企业想要实现发展,就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出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下来实现长远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将引领着未来IT的发展[1]。
2 做好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措施
对于企业信息安全来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并需要在技术与管理上做好相关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因此,在实际中就要认识到技术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完善系统的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效果,同时还要做好风险评估与技术创新等工作,以此来保证企业中信息的安全。
2.1 安全风险评估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种类也开始逐渐增多,这样所产生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增多,并呈现出了越来越厉害的趋势,所以也就使得人们开始思考筹划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系统的健康营运而建造出全面的安全保障系统。通过对目前的应用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估等工作是实际可行的办法。因此,在实际中企业中的信息系统根据风险管理的方法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需要进行保护的信息进行分析,以风险评估为最终结果来选择出适当的措施,应对好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只有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才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风险出现。
2.2 实际技术上的创新与管理
时代的发展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之上的,只有实现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技术不断创新的影响下,就要提高其质量,保证效益,建立出以市场发展为基础的创新机制。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在行业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做好创新工作,全面实现创新理念,认识到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构建出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程序以及方法上的科学性,同时还要保证财力上的支持,实现技术的改进与创新[2]。
首先,要做好技术上的创新。想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就要制定出信息的抢救措施,如进行数据恢复、备份以及销毁等安全预防措施。普遍采用的恢复技术有HD Doctor等。对于网络的正常运行来说,安全是最基础的,想要保证网络的安全,就要从多个层面上出发来进行立体保护。同时还要明确怎样进行防护,掌握风险的来源。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将重点放在安全测试评估技术上。其目标是要掌握好相关的技术,完善的测评流程,健全风险评估的体系。
其次,完善管理措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中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从战术地位向着战略地位的方向发展了。因此,就要从经营战略的层面上出发,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中的经营战略结合在一起,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来制定出发展战略,及时对企业中的信息化纲领进行调整。同时还要明确的是要在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来明确企业中的信息化愿景。第一,建立出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方案,以及安全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上出发没离开选择可以保证企业自身信息安全的产品。第二,建立出运维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中要包含安全监控、设备设施的安全以及应急预案的处理等方面。第三,将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到实际中去。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可以保证企业中信息的安全[3]。
2.3 充分运用防火墙技术
在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中,防火墙技术属于一项较为有效的安全技术,能够按照特定的规则,从而来允许以及限制数据的通过。现今很多企业都广泛应用防火墙技术,以此来保证自身企业的信息安全。并且防火墙自身具有很强的抗攻击性,不会被病毒所控制。防火墙能够有效防止黑客访问用户的及其,以此来组织黑客拷贝篡改用户的信息,以此来保证信息的安全。同时防火墙技术能够将内部的网络进行划分,从而来将重点的网段进行隔离,以此来对其进行保护。另外,一些防火墙技术也会支持互联网服务特性的企业内部构建网络技术体系,也即是所谓的VPN,VPN会将全球的LAN以及电子网进行整合,从而来专用通信线路,实现资源的共享。
3 结语
总的来说,想要保证企业中的信息安全,就要坚持从信息安全技术与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上出发,通过安全技术的支撑来提高内部管理工作的效果,同时还要落实管理与监控工作,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建立出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