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农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换衔接;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建立全民覆盖的保障制度,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将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但由于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上有着明显差异,两项制度的一体化问题还有待商榷。要看其合并的是否可行,首先要了解两项政策实施的现状及问题,才能从中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为了保障城镇退休后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日益发展壮大。由下面的图表中可看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政策,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如目前该制度的覆盖面较窄,大量的民营、私营人员大都没有参保,其覆盖率还不到我国劳动力人口的15%。
各年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比情况表
注:数据根据《2010年国家统计年鉴》整理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行的“旧农保”制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步履艰难。为了促进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也为了能切实的为农民的生活提供较好的保障,我国于2009年正式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计划将于2020年实现全覆盖。由下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历史较短,经验不充分导致新农保在农村养老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1]
2009年,2010年新农保发展状况对比表
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区别
新农保在制度上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保障对象不同;参与条件不同;运行方式不同;筹资结构不同;缴费年限不同。[2]
四、可行性分析
1.保障对象转换的可行性。由于我国目前农村人口流动性大,且不排除农村居民进入城镇生活的可能性。因此二者之间的身份转换是极有可能的。
2.参与方式转换的可行性。合并两项制度之后,必然要统一参保人员的参与方式问题。从我国农村的现状观察,绝大多数农民不了解养老保险的作用且农民可支配收入相对较少,导致其参保的意愿很低。[3]若是统一采取强制性缴费原则,可能会引起农民的大规模反对。但若是统一采取自愿性缴费原则,收入较高不担心养老问题或收入较低目光短浅的城镇居民就不会缴纳养老保险。所以目前只能维持现状。
3.政策转换的可行性。相较于有固定收入的城镇居民而言,农村居民的收入带有不确定性,无法用固定的数额进行衡量。所以收入相关的缴费方式不适用于农村居民。但由于农村与城镇收入之间的差距,制定缴费档次的做法带来的后果是相当高的管理成本。政策的合并成为不可能,只能通过相应的折算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
4.筹资结构与资金转换的可行性。现下新农保政策中政府补贴的部分在意义上相当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企业缴费的部分,只是在比例和数额上都与之相差甚远。因此在保障两者公平的前提下通过一定比例将其折算后就可以实现二者的转换。
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农保的转换方式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农保虽有很多不同,但影响其转换衔接的关键之处在于缴费年限和资金之间的差异。只有实现两项制度上述两方面的转换,才能保障整个制度体系转换的完整性。
1.缴费年限的转换
1)新农保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Ai为第i年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总额,Bi为第i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的最低缴费标准,n为缴费年数。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新农保
Ax为新农保缴费档次数额,Bn为n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总额,n为缴费年数.
2.账户资金的折算
1)新农保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折算后满15年者,应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个人账户的30%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中,其余转入统筹账户。由于新农保制度没有社会统筹部分,只能转移个人账户部分。所以应将其个人账户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于现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占总缴费额的28%,为便于计算取30%作为新农保资金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的比率。缴费年限折算后不满15年者,考虑到其缴费总额较少,可全部转入个人账户。
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入新农保。缴费年限折算后满15年者,应享受新农保政策。将其个人账户资金全数转入新农保账户,企业缴费部分按一定比率转入。
(X/Ax)*Cn
Ax为新农保不同缴费档次的具体缴费金额,X为与之对应的政府补贴金额,Cn为n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总额。不满15年者,按上述方式将资金转入新农保账户后,按照新农保规定继续缴费。
两项制度的转换,除了要有切实可行的转换方式之外,还需保证有充分的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大力完善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这样才能实现二者的顺利转换。
参考文献:
[1]徐耀辰.浅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财税金融.
[2]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篇2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89-01
1 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
1.1 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退保率高
对农民工参保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下发《关于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各地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强制性的将农民工纳入参保体系,但收效甚微。目前农民工参保率不到10%。但由于没有实行全国统筹,加上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不健全,返乡农民养老保险关系和养老保险基金转移困难,只能选择退保。
1.2 地区保险责任分担不合理、再分配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民工的流向主要是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农民工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不能随着农民工的流动来携带,农民工退保后将社会统筹帐户上的基金留在了发达地区,发达地区政府没有对其承担养老保险责任。农民工大量返乡过后,欠发达地区又不得不在缺乏保险资源的情况下承担起对返乡农民工的保障责任。这样就加剧了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公平。
1.3 现行城镇和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不适合农民工的特点
将农民工纳入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从理论上说,这样操作有利于制度的统一,有利于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群体之间的公平性,有利于降低城镇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有利于农民向城镇转移。但这种制度选择存在缺陷,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地把农民工纳入现行制度体系。农民工在劳动能力、就业、工资收入与城市劳动者存在差别,很难用统一的制度将农民工纳入覆盖范围。农民工就业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变更劳动关系频繁,同时收入往往较低并得不到保证。我国现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于缴费标准和享受待遇的条件超越了部分农民工的实际状况。绝大部分农民工的收入难以承受过高的缴费水平,即使能够承受的农民工也往往难以达到缴费满15年的基本条件。同时养老保险统筹不能转移,造成缴费后在老家领取不到养老金待遇。
2 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模式
2.1 实行低门槛、广覆盖的进入机制
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边缘行业,这些行业的工资普遍较低,农民工往往难以承担较高的缴费标准。因此笔者认为根据农民工收入较低的特点,农民工个人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应低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个人缴费完全纳入个人帐户。企业为农民工缴费率仍维持不变。同时农民工的缴费方式可以灵活,既可按月缴纳,也可按季度、按年缴纳;当劳动关系中断一段时间后也可以继续参保。这个缴费标准和缴费方式应当是全国统一的。
2.2 建立完全基金积累制的个人帐户
建立完全基金积累制的个人帐户,实行缴费确定型的低待遇制度,不设社会统筹。农民工个人缴费完全纳入个人帐户,企业缴费中的4%计入专项调剂金帐户。调剂金帐户主要用于养老金给付标准的调整和长寿者养老金的缺口。同时从企业缴费中的3%提出作为管理费用,用于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这种筹资模式体现了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共同义务。农民工个人帐户上的基金属于个人所有,具有可携带性,但在退休之前不得随意支取,除非发生了一些特殊事件,经社保经办机构同意后才能支取。
2.3 设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金基金,实行分账运营管理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农民工设立个人账户,缴费基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并按同期银行存款或投资收益计息,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实行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透明度,让农民工看得见、摸得着,增强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信任感,调动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农民工养老保险,不承担城镇养老保险的历史欠债,独立于现行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之外,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个人帐户基金要与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分账管理、单独运营。从一开始就要做实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个人帐户、建立财政专户,禁止挪用。把帐户的管理权可以交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管理。
2.4 缴费年限和给付标准
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仍为15年,当缴费满15年后,在农民工退休后(即男性60岁、女性55岁)可以进行支付。根据其个人帐户上的资金(包括个人缴费的投资收益和国家的转移支付)按月发放。当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的寿命超过70岁时由上面提到的调剂金帐户发放。当农民工退休前死亡或者缴费不足15年返回农村时,可以由其其继承人或自己一次性支取账上余额。
3 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
3.1 建立全国联网的农民工养老基金结算系统、发放社会保障卡
社会保障卡可以记录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地点、参保的年限、缴费的数额和基金的积累规模等信息。由于是全国统一的基金管理方式,资金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当农民工变更工作地点时,相应的基金是随着农民工一起流动的。养老保险的个人帐户可以在营业网点较多的商业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或邮政储蓄所)开户,资金可以通过银行进行转移和发放。
3.2 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精算水平
笔者之所以特别强调提高精算水平的原因在于:养老保险是一项长期保险,需要科学合理地设定有关系数,进行精算。我国的社会保险费率的确定长期以来缺乏精算基础,这往往造成了保险基金的盈余或缺口,降低了参保人的收益或损害了其利益。特别是基金缺口会加大财政兜底的压力,造成较大的经济和政治风险。因此,新建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其缴费率应当是经过定期严格精算而得到或调整的。
3.3 完善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质上只是一种个人自我保障的方式,特别是当经济发展陷入低谷或资金投资状况不佳时难以起到保障的作用,有一定的风险。当个人养老金不足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予以保障。我国正在建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因此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作为最后的保障网。
篇3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理流程
1.参保范围:具有本地农村户籍且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2.所需证件:身份证原件,身份C复印件两份;户口本原件,户口本复印件两份;4张1寸免冠照(60周岁以上人员6张)。
3.办理方法:到所在村镇填写《登记表》4份,《户籍表》2份,贴相片,并由本人签字按手印确认。16~59周岁人员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缴费,由村镇经办人员开具收据并填写《缴费明细表》。60周岁以上人员不需缴费(注: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填写《待遇申领表》2份,提交存折复印件两份。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怎么交
1.定期交费:对收入比较稳定或比较富裕的地区和人群采用这种方式,如乡镇企业可按月、按季交纳保险费,富裕地区的农民可按半年或按年交纳保险费,其交费额既可以按收入的比例,也可以按一定的数额交纳。
2.灵活交费:多数地区因收入不稳定而采取的方式,丰年多交,欠年少交,灾年缓交。家庭收入好时交,不好时可不交。
3.一次费:多数是岁数偏大的农民,根据自己年老后的保障水平将保费一次交足,一直到60岁以后按规定领取养老金。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要交多少钱
1.在个人缴费上,今后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省(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2.在出口补助方面,分别确定最低给予每人每年45~65元补贴,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标准最低达到120元。同时鼓励长期缴费,对累计缴费满15年的农牧民,每增加缴费1年,每月增加不低于2元的基础性养老金。
3.在进口补助方面,分别确定最低给予每人每年20~60元补贴。所谓“进口”,是指各级政府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的同时鼓励多缴费,对选择100元以上档次缴费的,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每人每年增加补助不低于5元。
4.对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政府代其缴纳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计算方法
篇4
我国养老保险逃费问题日趋严重,保费收缴率1992年为95.7%,1993年为92.4%,1994年为90.5%,1996年为87.0%,1997年为80.0%,年均下降近3%;1998年企业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18亿元,1999年达到388亿元,到2000年6月已达414亿元(注:田松青:《养老保险的博弈困境及对策》,《长白学刊》2002年第2期。)。大量的逃费行为使得基金收入远低于基金给付需求,养老社会保险承担着巨大财务风险,制度面临困境。目前国内对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期动态财务平衡、养老基金投资及转轨成本、空账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目的在于实现长期动态财务平衡。而对养老保险逃费问题的研究十分匮乏。
逃费问题使养老保险统筹账户收不抵支、个人账户成为“空账”和缴费率上升,导致个人账户资金无法实现保值增值,加重了养老保险承担的转轨成本债务和制度营运风险。因此,逃费是养老保险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制约转轨成本、空账及基金投资等问题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长期动态财务平衡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文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成果基础上,分析了养老保险逃费发生的方式、原因,寻求解决养老保险逃费的对策。
二、养老社会保险逃费方式
我国政策规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单位有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等,这些企业的长期合同职工和按新劳动合同法招收的职工,都享有养老社会保险权益。企业职工的养老费用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而且企业为职工代缴的部分多于职工缴纳的比例。因此,有些公司为了逃避责任,采取各种方式逃费:
1.增加临时工、减少合同工或频繁使用短期合同工,减少养老保险人员数量。外商投资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人员数目不固定,有时很难核定纳入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数,此种现象尤为明显。
2.不给职工缴费,或想方设法少缴费,或借故延迟缴费。
3.变相减少工资总额,降低保费提取标准。政策规定养老保险费应以企业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为基准计算提取,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各种津贴、经常性奖金和其他工资。有些企业只以职工的基本工资来计提,或者把工资性开支化整为零,然后只以部分工资计算缴纳;或者巧立名目,使部分工资性报酬脱离工资总额范围;有的企业转移部分工资开支渠道,明目张胆逃避计提。
4.违规截留应缴保费。企业以效益不好或资金紧张为由,把已计提应缴的养老保险费截留下来挪作他用,长期拖欠。有些企业不仅截留了企业应缴部分,还截留了为职工代扣代缴的部分。
5.减少职工,规避养老社会保险计划。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如果公司雇用的人员少于一定数量,可以不加入养老社会保险计划,因此,小公司的所有者倾向招聘少量的员工,不承担或少承担养老社会保险义务,然后通过延长职工工作时间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养老社会保险的逃费行为造成以下不良后果:导致缴费者和不缴费者之间在有效费率上的不平等,以及相同职工间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降低了养老保险通过社会收入再分配来保障社会公平的功能;它导致养老社会保险缴费率不断提高,并高于实际应有的费率;逃费和久费行为扭曲了劳动市场的运行规律,增加了福利成本;企业和职工为了躲避缴费向地下经济和非正规部门转移,降低了经济增长,同[!]时减少了课税基础,这种畸形劳动市场的发展又会助长逃费行为。此外,隐瞒收入或少报收入逃避缴费使得真实工资的缴费基数过低。
三、养老社会保险逃费发生的原因
我国现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混合制度,社会统筹账户由企业按职工工资比例的12%缴纳,个人账户由职工个人按工资比例的8%缴纳,二者共同构成企业职工的基本社会养老金。国家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并承担着制度风险。
在这种制度下,公司和职工都面临着逃费的激励。
(一)企业面临的制度约束及逃费激励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且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从营业费外列支。因此,养老保险缴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雇主的利润,雇主有逃费的激励。而一旦逃费被社会劳动部门发觉,就会遭受惩罚,因此,企业逃费面临较大的惩罚成本。在风险和激励的双重约束下,仍有大量企业选择逃费,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制度设计欠公平。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分为三块,即国家机关统筹、国家部委下的行业统筹和企业统筹。国有、集体企业效益差,退休职工多,养老负担重,且面临巨额的转轨成本和隐性债务;而三资企业和个体企业等职工年龄结构偏低,没有养老负担,效益好,工资高。把二者放在一起实行社会统筹,而把国家机关公务员、国家部委行业单独列出,实际上是让三资企业、个体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共同承担养老保险制度转轨而带来的风险。这种制度模式无论对于国有集体企业,还是三资、个体企业都是不公平的,也与养老保险的本质功能相违背。这也是逃费现象大多发生在三资企业和个体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缴费率高。目前我国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高达24%.据有关部门对OECD24个国家养老保险缴费率的
统计,只有丹麦(24.55%)、意大利(29.64%)、荷兰(25.78%)、西班牙(28.30%) 和葡萄牙(34.75%)五个国家高于我国,而它们的缴费率包括养老、伤残和死亡三项合计(孙祁祥,2001)。过高的缴费率,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得企业难以维持。
3.国有、集体企业效益差,养老负担沉重,负担不起缴费义务。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退休工人较多,养老负担重;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由于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很多国有、集体企业效益下降,处于半停产、停产,甚至破产状态,它们无力缴费。
4.企业故意逃费,规避义务。有些企业经济效益很好,雇主逃费主要是为了谋取私利,再加上政府管理部门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逃费的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更助长了逃费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企业职工面临的制度约束和逃费激励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规定,职工缴费由企业从工资中直接扣除代缴。因此,职工个人逃费必须与雇主合谋。职工个人逃费不受制度约束,只会增加养老风险。
1.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收益小于缴费成本,职工与企业都有逃费的意愿。由于个人工资越高,企业为职工缴的保险费越高。因此,只要企业给职工的养老金补贴超过社会统筹账户养老金,双方就能达成合谋逃费。
2.企业从职工工资中扣除了养老保险费,没有缴纳或挪作他用,职工不知情。
3.企业不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职工害怕失去工作,不敢向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反映。
此外,社会养老保险的逃费行为与管理机构的约束松懈有很大的关系。
四、减少养老社会保险逃费的对策
(一)改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设计模式
1.降低养老社会保险缴费率。在养老社会保险遵缴率较低的国家,缴费率通常是很高的,较高的缴费率给收入很低的职工或有意加入保障计划的职工设置了一个障碍。因此,降低根据工资总额设定的养老保险费率,就很有可能提高遵缴率。缴费率是否太高可以根据它给劳动力供应和职工储蓄决策造成的扭曲程度来判断,而职工的缴费对其未来收益的影响可作为扭曲程度的判断依据(Burkhauser &Turner ,1985)。
2.相关缴费项目结合。逃费的激励可能来自于其他缴费项目,如职工可能由于当前对医疗保险的需求高于养老保险而逃费,因此把这两种缴费联系起来可能有助于减少逃费。
3.提供政府津贴。政府给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提供缴费资助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养老保险,降低逃费率,同时可以减轻国家的养老负担和财政压力。
4.提高覆盖率。虽然在试图覆盖所有劳动部门的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险逃费率都非常高,但国家可对企业加入国家养老保险计划限定一个最小规模,要求最小规模以上的企业其雇主和职工加入计划。并配合其他条件,如职工工作量少于一个最小工作时间限额或每年收入低于某一最小限额,可以不加入计划。
(二)改进养老社会保险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篇5
养老制度的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结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014年《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在十二五末基本实施新农保与城居保制度上的合并。如何做好制度上的衔接工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现行典型城乡养老模式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东莞模式。天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年限折算法,实现城保和居保相互转换,率先打破了城乡养老保险的分割状态,具有借鉴意义。
二、对天津市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总体判断
(一)天津市地区性特点
天津市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72.2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40.91万人,占全市人口29.95%,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外来人口所占比例甚小,则相对于北上广的人口复杂性有所减弱,将城乡养老一体的过程简化。全市户籍人口10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74万人,非农业人口632.23万人,即农业户口仅占全市户口的37.03%,就此比重相较于全国64.71%的农业户口比重相当低,表明天津城镇化程度很高且城镇化速度很快,为天津城乡养老一体化奠定夯实的基础。
2013年GDP1437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为1.3:50.6:48.1。全市社会从业人员847.4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63.8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83.58万人。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与全国一样第二三产业增值很快第一产业增值极慢,但是从天津市就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只占整体就业的8.14%,乡村就业人口占整体就业人口的21.66%,即是说农村户口在城镇工作比例不小,天津对于此设农籍职工养老保险并在一体化转化过程中有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0.47:1,相较于全国0.3:1高出17个百分点。从上数据可以看出天津城镇化水平于全国领先,为养老保险的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二)天津市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成型
2007年天津将农村居民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其中具有天津特色的是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2009年实施《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规定》将城乡基本养老制度统一,即城乡养老保险体系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渡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至此又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及实施细则,完善了天津养老保障体系,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作出重要探索。
(三)天津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覆盖率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提高,个人缴费标准为:600元至3300元以300元为等差的10个档次。市财政对于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对应个人缴费档次按年给予缴费补贴,缴费补贴标准为:30元至120元以10元为等差的10个档次。2014年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标准的通知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月200元调整为22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范围继续扩大。截至2013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27.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20.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6.4万人,相较2012年89.3万人同比增长19.14%。
(四)天津市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过程中的待遇衔接模式
对于已缴纳农居保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及其利息记入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于已领取农居保的,城乡保于农籍职工包缴费年限视为等同。
缴费年限转化简单明了,以农居保转化成城保为例,天津采取的年限折算法是在众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年限转化中采用的极简单的公式法,并将折算标准定为灵活就业人员的最低缴费标准,相比把对应年度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对应年度个人缴费比例×12作为折算标准更为简单,且相比之下灵活就业人员最低缴费标准相对较低,对农转城更有利。
五、政策特点分析及借鉴意义
(一)被征地养老保险在全国有先行意义
城乡养老保险体系中农籍职工养老保险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是天津养老保险体系中极具创新性的政策。在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农籍职工养老保险不同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企业缴不超过工资的20%,其中8%为社会统筹,12%计入个人账户,即企业缴纳部分计入个人账户的占60%,个人缴纳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农籍职工的流动相对于城镇职工的流动性较大,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占90%,为建立便携式养老保险奠定基础;且此方法便于界定个人账户产权,划入企业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较城保多,减少参保人在去世之后只将个人账户余额留给继承人带来的经济损失。被征地养老保险是天津城镇化过程中的创新性政策,现一部分省市也施行被征地养老保险,以养老保险的方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是一种极巧妙的方式,将我国传统养老保障中土地保障向现代养老保险方式转变,是养老方式的极大突破。
(二)衔接制度较完善,衔接程序简洁明了。
天津市城乡养老保险体系一体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视为等同极大减小了一体化过程中的转制成本。城乡保与城保之间的年限转化采用最简单的公式折算方式同样减小一体化过程中的转制成本,由于折算方式的简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复参保问题。在达到领取条件时,参保人员可以根据本人意愿享受相应的养老待遇,给居民的选择空间很大。对其他省市的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有一定借鉴意义。龚秀全(2011)提出天津采取的此种年限折算法计算待遇模式要达到真正的待遇公平不太可能,计算出城保与居保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存在投机套利行为,笔者认为我国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化的消除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我们现推行的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是城乡养老保险体系一体化,首先在制度上达到平等再逐渐缩小城乡待遇差异,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就是要让制度有利于民方便于民,这就是最大的改革成果。
篇6
【关键词】城乡;统一;养老保险制度
一、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国的养老保险种类,根据资金来源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国家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第二类是单位和个人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它分成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第三类是国家补贴和个人缴纳,它主要针对农村老人和城镇无业居民。第三类就是所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和城居保),我国现在合并的就是这两种。
新农保制度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简称,它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基本生活为目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保障农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2009年开始试点,只要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在户籍地自愿参保。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计3.58亿人参加新农保。[1]
而城居保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城居保的资金来源除个人缴费外,还有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的补贴,个人缴费越多,政府补贴也越多,而且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全部计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 二是城居保的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由账户储存额,也就是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总额来决定;基础养老金则由政府全额支付。从2011年开始试点,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在户籍地自愿参保。缴费方式包括居民缴费和政府补贴。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已年满60周岁、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居民,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2]
对于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将前面说的两种制度合二为一,它是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巩固和拓宽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渠道,完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强化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等制度的激励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服务网络,提高管理水平,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只要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都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3]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说是碎片化。什么叫养老碎片化?就是社会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的养老政策都不一样,就是一个人一个样。有人机关退的三千多,有人企业退的一千多块钱,至于那些城镇的职工或者说干脆就没有工作的,他们的养老这方面,那和刚才的哪个阶层就更加千差万别了。
当前,我国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的实际问题,不仅困扰着经济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成为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3倍左右的差距。社科院近期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分别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2.09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相差24倍之多。[4]
养老制度的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很多地方没有统一的文件,所以各地养老保险制度都因地而异,所以出现了碎片化现象。由于养老制度不统一,各地在缴费补贴以及享受待遇的标准上也就存在差异,从长远来看,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安排确实缺乏合理性,因此养老制度并轨势在必行。
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就是要着手解决养老碎片化问题,就是解决城乡不统一、各地区不统一、各阶层不统一问题,以前是有正式职业的有养老保险,没正式职业的没有。
社会保障必须向农村倾斜,才能照顾到更多困难群众,并使全体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养老保障。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在完善农村社保方面付出了持续而有效的努力,譬如建立健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但实际上保险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较低等难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针对这个难题,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行性
无论城居保还是新农保,它的总额度都没那么大。农村根本没有多少老人指望这个过日子,城居保管的是生活无着落的残障人士和没儿女管的老年人,没正式就业单位,可见在城镇覆盖率很低,新农保有三亿多人,只要你满60岁就能领钱,城居保照顾的是残障人士和极端弱势群体,他两个在人员规模上不对等但发放方式基本一样就是国家补贴加上个人账户,所以在技术环节对接上没有任何障碍,两个基本就是一回事,所以说把两制度合一块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
(一)现有的制度设计提供了整合的可能。
《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也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应与新农保合并实施。这就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具体来说,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的阻力较小。同时,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在很多方面极具相似性,制度的吻合为制度的整合统一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地方城市的探索实践积累了有益经验。
城镇居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前后,已有不少城市进行了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尝试。2008 年以后,北京市先后制定了《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和《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实施细则》。根据这两个规定,北京市城乡居民均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在缴费区间内选择缴费档次,个人缴费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助计入个人账户,居民达到法定条件后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共物品属性。
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由政府提供,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整体上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不但不会出现居民个人在养老保险待遇的减损,反而使养老保险金的领取更为便利。另一方面,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还可以实现养老基金更大范围的统筹,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从而维护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一)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缴费期间户籍迁移、需要跨地区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经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二)基金管理和运营
将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独立核算,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各地要在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
(三)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监督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存储、管理等进行监控和检查,并按规定披露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要积极探索有村(居)民代表参加的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做到基金公开透明,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09.
[2]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1.
篇7
[关键字]新农保;老农保;城保;农村低保;
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区域的不断扩大,各试点地区遇到许多问题值得思考。通过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针对新农保政策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探析,提出了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险之短的衔接办法。
一、新农保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
随着户籍改革、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镇,若不能正确处理流入城镇人口的基本养老保障衔接问题,有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一)衔接中的难点
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比,新农保在保障对象、参保人自愿程度、缴费标准、筹资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都阻碍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衔接。
(1)在保障对象方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主要是在城镇参加工作的群体:新农保的参保对象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2)在参保人自愿程度方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金:而新农保实行的是自愿原则,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自愿参加新农保,国家没有强制措施。
(3)在缴费标准方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必须按规定缴纳保险费,支付养老金:而新农保坚持有弹性的缴费原则,目前有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缴费档次,参保人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4)在筹资方式方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主体是企业,企业缴纳20%,个人缴纳8%。新农保实行的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方式,主要缴费主体是政府,政府承担基础养老金部分。
(5)在基础养老金计算方法方面,城保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遵循“多缴多得”的原则: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承担,与农民缴费时间和数额关系较小。
制度管理上的差异使城乡间养老保险的衔接困难重重,为了加快我国乡一城人口迁移进程,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有效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二)衔接措施
目前,有不少学者建议把农民工视为一个特殊群体,制定专门的统一的全国性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笔者认为,没有必要针对农民工单独实行一套养老保险方案,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更不利于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趋势,为今后的转续衔接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农民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参保方式,同时国家继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衔接办法等,以保证农民工的利益,促进其在不同地区间灵活就业。
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应以城保为标准,使更多的农民工或者其他未参加城保的人参加到城保中来。
新农保与城保的衔接应坚持的原则:分类管理,不能重复参保,即新农保和城保只能参加一个,不能同时参加。由于农民工数量大,流动快,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难度大,耗费的物力财力较多,我国现有的条件不能随着农民工的流动立即对其养老保险进行衔接,这就需要先分类管理,即在未退休前,由各自的经办机构分别管理参保人的相关信息。
最终的折算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农保转入城保,一是城保转入新农保。
新农保转城保的折算方法。新农保参保人员参加城保后,可将个人账户积累额转入城保个人账户,并向前折算为城保缴费年限,终止新农保关系。具体的缴费年限折算为,新农保的缴费年限总额除以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的最低缴费标准缴费的所有年限的总额。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既参加了城保又参加了新农保的人员,符合城保领取条件的,新农保个人账户资金(按银行利息)一次性退还本人,终止新农保关系。
城保转新农保的折算方法。当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时,不符合城保养老金领取条件时,将城保中的个人账户总额和城保单位缴费的12%转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规定享受新农保的相关政策。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选择参保方式,同时,加强新农保与城保的衔接,还必须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督工作,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保证在衔接转移的过程中不出现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等行为,同时也要加强与农村低保户等其他保障制度的衔接。
二、新农保与农村其他社会保险的衔接问题
(一)新农保与老农保的衔接问题
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指出:“在新农保试点地区,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但是目前面临的衔接难点是老农保规定的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与新农保不是完全一致,而且老农保的参保人群较复杂,部分群体应为参加老农保的养老金待遇高于新农保,不愿意转入新农保。
针对衔接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由于老农保是以个人储蓄为主,其个人账户储蓄在新农保试点时可以一次性支付给参保人并中止老农保的保险责任。
(二)新农保与农村低保的衔接问题
新农保与农村低保都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农村低保实施的时间较长,随着新农保的试点及全面推广,与农村低保之间如何进行衔接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新农保属于社会保险,需要个人缴费才能享有领取养老金的权利,而农村低保的缴费完全由政府承担,主要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
根据二者的不同特点,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衔接:
年满60周岁,符合新农保参保条件的农村低保户居民,在领取低保补贴的同时,也可以领取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也同样采取政策规定的程序缴费、积累、发放等。
首先,虽然参加新农保,但是农民不能立刻从中获得收益,尤其对于贫困户而言,其生活因为新农保的缴费更加拮据。其次,单纯的农村低保补贴和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均低于农村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开支,不能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将二者叠加才能真正解决农村困难人群的生活问题。再次,对于部分或全部家庭成员达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条件时,其领取的养老金计人家庭收入中,重新确定其低保资格和标准。
(三)新农保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城不断加快,被征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丧失土地的农民采取什么方式养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各地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情况互不相同,有些地区将其纳入城保、有些地区将其纳入新农保、有些地区为其建立单独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指导意见》中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各地采取的政策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工作的自由流动,影响其养老保险权益的正常获得。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地区,在新农保政策推行之前就已经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根据新农保要覆盖失地农民的指导思想。二者的衔接成为完成新农保制度的一大难题。
衔接的难点: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从筹资模式上两种制度是完全可以重合的。但是,由于两种制度的个人缴费标准和政府财政资助标准不同,直接造成在养老待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新农保存在基础养老金,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中不包括这部分养老金,在衔接中易引发“是否公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基础养老金问题是衔接中的又一障碍。
衔接办法:
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实现新农保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的衔接:
首先,已经被企业录用的,有能力参加城保的可按照城保的标准参保:灵活就业者则可按照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保缴费或者参加新农保,但是二者不能重复(具体衔接办法参照新农保与城保的衔接)。其次,因为“碎片化”不仅容易带来管理上的混乱,而且增加成本,同时对于农民工等流动群体而言造成手续办理的不便。所以对于已经参加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将参保个人账户、缴费年限等合并计算并入新农保中,在养老金待遇领取上,两种制度应采取“叠加”原则,保障农民能享受到新农保的普惠利。
参考文献
[1]刘昌平,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之路探索,社会保障研究,2009(7)
[2]黎民,赵航飞,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新探,福建论坛,2009(6)
[3]褚福灵,统筹城乡社保应走“统筹”之路[J],中国社会保障,2007(9)
篇8
关键词:老保险 收支 稽核
目前,随着人民银行系统基本养老保险赡养比不断地提升,人民银行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显著增加。为确保人民银行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有序规范管理,严防养老保险基金的不必要流失,开展养老保险收支稽核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稽核是对统筹经办机构筹集、管理、使用养老基金的情况,进行合规性、准确性、及时性的监督、查处和管理行为。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稽核,不仅有助于保障参保人员的切身权益,有助于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平稳良性安全的运行,还有助于规范各统筹机构的行为,防范和遏制基金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维护养老保险相关法规、政策、制度的严肃性。
一、养老保险收支稽核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稽核方面
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是法定的,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必须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因此为严把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关,在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稽核中,必须对被检查单位是否做到了缴费基数无误、缴费费率无误、缴费金额无误的“三无误”原则进行稽核。
1、稽核工资总额,确保缴费基数准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的计算、缴纳都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因此工资总额确定的准确与否,决定了缴费基数的准确程度。2011年人总行新下发的通知,为稽核缴费基数提供了最新依据,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应与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一致,即包括从人员经费列支的职工工资性收入,也包括从其它渠道列支的职工工资性收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工资性收入总额应包括各种扣款,而决不可以仅把实发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可重点查阅各单位工资计划下达情况、工资计划完成情况以及会计财务部门工资记账情况。防止个别统筹机构只计算本单位的小账,打本单位的小算盘,逃避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故意将部分工资收入不列入工资总额,从而减少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情况发生。
2、稽核缴费比例,确保缴费费率无误。由于人民银行养老保险实行系统统筹,因此分支机构执行的缴费比例与社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略有不同,分支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和人总行的规定严格执行,决不能人为降低缴费比例,减少养老保险缴费。在具体的稽核中,必须仔细查询养老保险管理系统中历年缴费比例的维护数值,并核对缴费基数与缴费金额之间的比例是否与规定一致,严防少缴、漏缴。
3、稽核会计凭证,确保缴费金额足额。养老保险费是否足额收缴,必须以资金划入开户银行的基金专用账户为准。按照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按月结算,可采取将基金代收入结算单与银行进账单对比的办法,核实养老基金是否入账。若发现二者数据不符,则可进一步与会计财务部门逐月逐笔对账进行核对。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稽核方面
人民银行养老保险基金必须按照人总行允许的项目和标准发放离退休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支出项目和支付标准。需按照严守基金支出关的“三不得”原则,即不得扩大范围、不得变更项目、不得提高标准对被稽核单位进行细致审查。
1、稽核基金支付范围。这里主要是指稽核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人员范围,可通过比对统筹机构离退休人员花名册与基金代支付结算单所列人数是否一致来审核。此外对离休人员还应查看组织部门的认定批件,对退休人员应查看是否符合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对于离退休人员待遇的领取时间,一般为正式办理离退休手续的次月,不能提前,要防止既领在职职工工资,又领离退休养老金的情况发生。
2、稽核基金支付项目。人民银行各统筹机构支付的基金项目仅限于人总行批准纳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的项目,一般有离退休金、退职生活费;各项津补贴;丧葬费;抚恤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等。具体到每名离退休人员时,应查看其基本养老金的构成,注意不应支付的不付,应支付的不漏付,按照项目名称逐项审核。
3、稽核基金支付标准。基金支付的标准在一般情况下与离退休人员享受待遇级别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可以通过检查职工退休后应享受待遇级别的计算是否符合有关文件规定,历年历次离退休费用的调整是否违背文件规定的方式进行审核。
二、加强养老保险收支稽核的方法和途径
(一)建立查询机制,扩大稽核监督主体
允许参保职工通过目前运行的养老保险管理系统,自主查询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情况,对缴费基数是否准确,缴费时间是否连续进行监督,确保统筹机构为每位参保人员的实际缴费与应缴费一致。
(二)创新方式方法,完善稽核工作途径
充分利用报表、养老保险管理系统等渠道对各统筹机构进行非现场检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反映各统筹机构养老保险收支情况,变事后审核为事前稽核,多渠道,全方位保障养老保险收支准确。
(三)加大处罚力度,体现稽核作用效果
为防止统筹机构少缴多支养老保险基金,对故意少缴养老保险费,多支离退休金的单位,不但要按规定补缴保费,退回多支基金,还要专门下发通知予以通报批评,并在年底业绩考核中执行“一票否决”。
(四)加强人员培训,规范稽核程序流程
养老保险稽核是一项具有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等多种特性的细致繁复工作。为确保稽核工作高质量完成,一是应加强稽核人员的培训,提高经办人员业务素质;二是要不断完善稽核工作程序,按照统一的标尺核查被检单位。
参考文献:
[1]高芬,周颖.《探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稽核中的问题》[J].管理观察,2012年第3期
篇9
《实施意见》明确,到今年末,全省将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到2020年前,将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等传统保障方式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
我省在新农保、城居保制度试点及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保持基本一致,并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采取更加惠民的政策措施,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增设缴费档次,鼓励多缴多得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部分构成。个人缴费标准设为13个档次,分别是: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与以前政策相比,既保留了原100元至1000元10个档次,又增设了1500元、2000元和3000元三个较高档次,为有条件有意愿多缴费的人员提供了政策渠道。
各市(州)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但最高缴费档次不超过我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将依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标准。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提高政府补贴标准,最高补贴标准达到160元。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40元/年・人。对选择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档次缴费的,政府补贴分别对应为每人每年40元、40元、45元、50元、60元、60元、65元,70元、75元、80元、100元、120元、160元。与以前的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相比,选择1500元、2000元、3000元缴费档次的,政府补贴分别明确为100元、120元和160元。
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予以补助,补助标准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会公益事业资金筹资范围。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当地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标准。
对重度残疾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指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或死亡且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夫妻,各市(州)县(市、区)政府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
明确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目前国家规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我省在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标准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从今年1月起,每人每月再增加5元基础养老金,增加部分由省级财政全额负担。此项工作已列入2014年度省政府重点民生事项。
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一直为广大群众所期盼。统一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明确提出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建立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与原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相比,统一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体现了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为鼓励广大城乡居民早参保勤续费,制度规定参保缴费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时,正常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每超过1年,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2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可异地转移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缴费期间户籍迁移、需要跨地区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可以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经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都不转移。
统一基金管理,强化经办服务
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独立核算,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全省将在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
在基金监督方面,我省将制定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监督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储存、管理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按规定披露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我省还将探索有村(居)民代表参加的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做到基金公开透明,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社保机构为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参保档案,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并按规定妥善保存。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作者系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延伸阅读新农保
2009年10月,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批准我省首批21个县(市、区)开展新农保试点,包括:金堂县、富顺县、米易县、泸县、德阳市旌阳区、江油市、苍溪县、遂宁市安居区、资中县、乐山市市中区、南部县、珙县、广安市广安区、宣汉县、通江县、雅安市雨城区、仁寿县、简阳市、汶川县、九龙县和西昌市。
2010年7月,我省藏区县全部启动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同年,国务院批复我省扩大新农保试点县名单,广元市元坝区等16个县(市、区)被列入2010年新农保试点县。全省试点县总数达67个。
201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全省新增新农保试点县60个,全省试点县总数达到127个。
2012年7月1日,全省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城居保
2011年9月,《四川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出台,经国务院批准,全省首批试点县数量达到125个。
2012年7月1日,全省实现城居保制度全覆盖。
篇10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9-0031-01
引言: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推动社会保障统筹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促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有很大影响。对此,我国正在逐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然而,当前存在的诸多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致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创建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协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保问题和养老保险缴费问题,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呈二元结构的情况已经越来越不适用,面向政策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将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主流。所以,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是必然情况。那么,如何构建面向政策一体化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创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一)个人账户创建可以满足养老保险制度设计需要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组成部分之一,在其改革过程中同样需要遵循此原则,促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合理分配,既要表现多缴多得,又要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基于此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创建是非常必要的,其以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合理分配为准,根据参保职工工作表现、缴费程度等因素,合理配置参保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从而有效解决参保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与回报不符、参保工作履行效果不佳等问题。所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创设,可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
(二)个人账户创建可以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合法权益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将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的账户中部分金额作为职工预筹积累,其资金形态固定,在需要交纳养老保险费用时用于缴费,剩余资金由职工继续继承。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是根据参保职工在工作过程中自己的积累可望可得,待参保职工退休后,可以享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创设,将会清晰、透明的向参保职工显示其所得养老保险资金,可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工作,同时有效的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享有养老保险的权益。
(三)个人账户创建可以满足国家出台统一的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构建科学统一的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成为我国社会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工作。但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一致形成时间较长,已然形成了固定的实施模式。在短期内,构建科学统一的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一致的问题难度较大。但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际,创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可以规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不一、参保人员不定等问题,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能够有效的履行国家所颁布的养老保险政策,对于实现我国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科学统一起到很大作用。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构建
“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基于此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构建,应当借助“统账结合”模式,构建参保职工养老保险账户,让个人账户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个人账户的创建
机关事业单位所创建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需要明确两方面信息,其一是参保职工基本信息,其中包括参保职工基本个人信息、社会保障号、参加工作时间、建立账户时间、缴费年限、所属单位等。其二是个人账户信息,其中包括缴费工资基数、利息金额、个人缴费金额、欠缴金额、查询记录等。在个人账户记账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和管理办法,以此来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促使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效应用。
(二)“统账结合”方式下退休待遇计发方法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执行统账结合方式的退休待遇计发方法,可以充分的考虑职工的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累计额等因素,有效的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养老保险利益。所以,采用“统账结合”方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施规定为:
(1)对于已经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员工,按照其在位期间所履行的职责和承诺,给予退休人员适当的养老保险基金。也就是对原退休养老金计发方式进行调整,按照统账后所确定的养老金调资方案下发养老保险金。
(2)对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施后退休的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是对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进行计算,确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计发方式来给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发放养老保险金。
(三)将个人账户存储金额在计发退休待遇时按比例划入
有效实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意味着养老保险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缴费和待遇是挂钩的。所以,要实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效应用,就需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时待遇计发办法。以往机关事业单位所应用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是计发待遇标准*比率+个人账户储存额/180+根据缴费年限计算的金额。如若开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就需要对机关事业单位所应用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进行调整,即月计发标准不足10元时,按照10元标准执行;月计发标准高于国家规定计发待遇5%时,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发待遇5%执行;退休职工去世时个人账户中所存有的金额,一次性支付给受益人。按照此种方式来计发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可以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所得到的养老保险基金是基于合理配发,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一致的情况下,我国加强了面向政策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此种情况下,创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计发方式、规范养老保险缴费,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的必要性探讨[J].中国外资,2012(15).
[2]徐再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3]庄序莹,范琦,刘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构想及收支方案测算――以上海市事业单位为例[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 上一篇:安全教育培训案例
- 下一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