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治疗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13 17:3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治疗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治疗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为全面提高我县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严防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患者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医学服务模式的需要对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的各环节实行的全面质量监控和评估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凡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获得医疗机构准入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四条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标准、诊疗规范及相关指导性文件。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承担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监管(包括医疗机构、医师)不良执业记录备案和监督执法工作。

第二章质量控制

第五条各级医疗机构要以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并配备专职人员行使对医疗质量与服务安全的监管和持续改进的权利。医疗机构内部设立医疗服务的质量监督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

第六条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应按照院长负责制的原则.年末要对本单位各部门及各科室的医疗、护理、医技质量进行评估.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全面参与医疗质量与安全改造方案的设计、制定和部门协调等工作。医疗机构每年要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报质量考评结果.并从人力物力、技术上给予应有的支持。县卫生局将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和任务实施具体的质量监控工作,并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七条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规定设立质量投诉部门.接受患者日常对医疗服务的投拆与咨询。发生或可疑发生医疗事故时应立即调查核实。并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以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为基础.降低医疗风险.确保病人的就医安全。加强对医务人员经常性的三基三严”训练.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

第九条医疗机构要把医疗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为主线.努力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以单病种的效率、效益、效果和安全为评估基础.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和诊疗护理规范.对病历资料以“正确处理医疗事故.维护医疗秩序,定期监控医疗质量改进情况。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为原则,严格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和医院内的病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医院规章制度的落实。严格医院的二、三级查房、三级医师负责制和“三查七对”等制度,医疗机构质量监管部门应定期抽查。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有责任如实提供医院管理的有关统计数及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等效绩指标。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第十二条鼓励医疗机构使用适宜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实行医疗服务公示制度.做到医务人员工号、医院工作制度、质量标准、医德规范、收费价格“五公开”.尽可能地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并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

第三章质量评价

第十四条县卫生局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的质量控制指标和医院服务动态信息.为病人及家属选择医院和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内部质量考评和接受外部同行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科室和医务人员进行考核.作为业绩考核条件之一。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强化病历质量的监控工作.及时吸取教训.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医疗事故、医院内感染事件等医疗质量缺陷讨论制度.制定整改措施.同时按照有关规定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县卫生局应按照医疗质量监督管理要求和分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质量督查及评估工作。

第十八条县卫生局质量督察活动应纳入医政工作年度计划统筹安排。督察工作事先不通知被查单位.不得增加医疗机构负担。督察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

第十九条县卫生局委托行业组织组建质量监督机构.承担区域内重大医疗过失技术初审及其它医疗技术认定工作。其检查结果将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依据。负责修订专业质控标准及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成立临床、中医、检验、放射、病案、医院感染、护理等专业质量管理技术指导组织.

第二十条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对临床用药、辅助化验检查和部分单病种费用等重点控制项目实行宏观质量监管.不定期向社会医疗机构单病种的效益、效果、效率、安全等指标。

第二十一条县卫生局应建立质量监控平台.接受社会监监督。可采取聘请社会监督员、召开病员座谈会、设置医疗质量投诉和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内部应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将医务人员质量考评结果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晋级和劳务分配等直接挂钩。

第二十三条对医务人员严重违反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严重伤害了患者合法权益者.还将按照有关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除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理外.

第二十四条县卫生局将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全面纳入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进行管理.质量督察结果与医疗机构注册校验、药品收支结余上缴返还比例直接挂钩。

第二十五条县卫生局应建立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并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责任。对疏于管理、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以及发生后隐瞒不报的单位将给与通报批评.

一)对发生医疗事故的依据事故级别责任程度对该医疗机构领导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奖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追究相应赔偿责任。

篇2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及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卫生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院、卫生院、门诊部、社区医疗服务站、诊所、血液中心、疾控中心、从事医疗活动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第四条市园林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及监督管理工作。市卫生、环境保护、供销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和收购环节的统一监督管理。

市环卫、卫生、环保各部门将医疗废弃物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第五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医疗废物专用车辆应当达到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第六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档案,每半年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

第七条医疗废物应当采用统一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处置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处置和丢弃、转移、买卖或者倾倒混入生活垃圾,禁止废品回收站点回收医疗废物。

第八条市区、县城区及周边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及小型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及时送至指定的三级医疗机构存放。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将产生的医疗废物委托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将医疗废物委托未取得医疗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进行分类放置、暂时贮存。医疗废物包装袋、转运箱、锐气盒等封闭式医疗废物容器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按规定统一配备,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必须妥善使用,如发生丢失和损坏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予以赔偿。

第十一条医疗废物运送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交接医疗废物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如实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一车一单、随车同行,以备查验。

第十二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到医疗卫生机构运送医疗废物。

第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出现紧急和意外情况时,及时报市环境保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的医疗废物处置协议规定,按时交纳医疗废物处置费。

医疗废物处置费按照下列标准收取:

(一)有固定病床的医疗机构,根据床位数按照入住率计算,收费标准为2.0元/床.日。其中三级医院按床位数的85%缴费,二级医院(含二级以下医院)按床位数的75%缴费。

(二)社区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无固定床位的医疗机构,按照从业面积0.10元/㎡月缴费.

前款中的床位数、入住率、营业面积、门诊患者人数等基础数据,根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每年核定一次。

篇3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狼疮性肾炎;伴发;急腹症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39

狼疮性肾炎(LN)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类型之一,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多器官损害的表现, 在合并急腹症时, 病情危重, 病变复杂, 有较高误诊几率, 在早期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保障预后的关键[1]。本次选取狼疮性肾炎伴急腹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就常规西药处理与加用中医化瘀止痛方处理效果展开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合并急腹症患者23例, 男2例, 女21例, 年龄16~49岁, 平均年龄(28.5±6.8)岁, 平均病程(5.5±0.4)个月。均与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临床以停止排气、排便, 腹痛、腹胀, 黑便, 腹泻, 呕吐、恶心为主要表现, 部分伴腹部包块、腹部压痛、腹腔积液或反跳痛。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方案。轻度活动引发者, 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 40 mg/d, 2周后调整为强的松口服, 50 mg/d, 应用4周, 剂量渐减。重度活动引发者, 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 500 mg/d, 连续3 d, 实施冲击治疗, 停用10 d, 再行1个疗程冲击治疗。在上述基础上, 取环磷酰胺加用, 在生理盐水100 ml中加入8~10 mg/kg, 静脉滴注, 每月1次或2周1次, 共6次。后依据病情, 每3个月行1次冲击, 总剂量累积需在150 mg/kg以内。同时取生理盐水10 ml加丙种球蛋白15 g静脉滴注, 1次/d。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加灯盏细辛20 ml静脉滴注, 1次/d, 共用10 d。可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及腹部探查。

1. 2. 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取中药方加用, 具体组方:五灵脂9 g, 当归12 g, 生蒲黄10 g, 枳壳12 g, 川楝子10 g, 赤芍12 g, 元胡12 g, 桃仁10 g, 川芎10 g, 红花10 g, 甘草6 g。水煎, 1剂/d, 分为2次服用。有呕吐、恶心、腹痛、停止排便、排气者, 取中药保留灌肠, 组方:木香10 g, 生大黄(后下)15 g, 木香10 g, 芒硝10 g, 炒莱菔子20 g, 枳实10 g, 陈皮10 g, 厚朴10 g。加水1000 ml, 熬制浓缩为100 ml, 实施保留灌肠处理, 1次/d, 至病情好转。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正常, 症状体征消失;有效: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改善, 症状体征好转;无效: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变, 症状体征无改善, 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 腹泻2例, 并发感染1例;对照组恶心呕吐2例, 白细胞减少2例, 并发感染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低于对照组的7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较多, 临床表现多样, 是一种对全身多器官系统均可累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肾脏是有较高受累风险的重要器官, 需引起警惕的是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尿检无异常, 无肾病临床表现, 只肾活检即对狼疮性肾炎显示[3]。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急腹症等特殊类型为表现, 特别是为首发症状时, 患者病情较为危重, 需及时明确急腹症原因, 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4]。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 依据不同病情, 取中药辨证论治, 使疗效明显提高, 使得死亡率降低和毒副作用减少。依据临床表现, 本病属“蝴蝶丹”、日晒伤”等范畴, 有较复杂的病机, 症状复杂, 并发急腹症, 属中医“腹痛”。瘀血阻滞, 则引发疼痛, 为其病理基础。中药组方中, 赤药、桃仁、川芎、红花、当归、蒲黄和营养血;元胡、五灵脂和络止痛、活血化瘀;川楝子、枳壳止痛理气;甘草性平, 可对诸药调和。全方具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在此基础上, 与肠梗阻合并发生者, 可取中药灌肠。此次方药中, 大黄泄热苦寒通便, 可对肠胃荡涤;与芒硝辅助应用, 可润燥软坚, 咸冷泻热。莱菔子、厚朴、木香、陈皮、枳实散结行气, 消痞除满, 迅速促使积滞外泄, 促使痛自愈。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狼疮性肾炎伴急腹症者, 在西医方案常规应用同时, 取中药服用或灌肠, 毒副作用小, 可显著改善预后, 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 鲁盈. 狼疮性肾炎维持阶段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 13(6): 546-548.

[2] 张小如, 桂志红, 王华富, 等.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荟萃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12(12): 1088-1091.

[3] 张红霞, 陈晓风.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研究.中医学报, 2012, 27(4):471-472.

篇4

关键词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中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1.19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的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其属中医“紫斑”“虚劳”“血证”“葡萄疫”等范畴。近年来,采用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明确诊断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68例,均符合慢性难治性ITP诊断标准[1,2]。

方法:采用中药治疗,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由黄芪、花生衣、当归、牛角腮等8味药物组成。所需中药由中药房统一代煎,统一分装成袋,每袋含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煎液约为200ml。每人每日2袋,早晚各服用1袋。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第二届全国血液学会议拟定的ITP疗效标准[2]评定。①显效:无出血,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持续3个月以上;②良效:无或基本无出血,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持续2个月以上;③进步:出血改善,血小板有所上升,持续半月以上;④无效:出血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改善。

结果

本组患者68例中,显效10例(14.7%),良效41例(60.3%),进步12例(17.6%),无效4例(5.9%),总有效率为94.1%。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免疫机制障碍性疾病,涉及到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多个环节,目前研究显示血小板抗原结构改变,引起自身抗体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导致血小板生成较少和消耗加剧,其中T细胞的比例失调可能在ITP的发病中起某些作用[3]。临床症状以出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衄、月经过多、脾大。依据ITP的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和病因病机,西医药治疗方案以打破免疫功能紊乱为主,但疗效不稳定。ITP属“血证”“紫斑”等中医学范畴。急性期热邪灼伤脉络,以血热为主,迫血妄行,病程日久,耗伤气血,致气血两虚。慢性ITP多责之脾气虚,脾虚不能统血,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溢于脉络之外而为紫癜。另有学者认为ITP病变部位主要在肾,起始因素尤以肾阳不足,肾精无以化生血小板。肾阳不足,无以温煦脾胃,脾之统血失司,气不摄血,则血溢于外。又因脾主四肢,故多见四肢出现紫癜,尤以下肢为重[4]。ITP患者常表现为皮肤黏膜紫斑、舌质紫黯等症状与“血瘀学”的瘀阻之说基本相符。依据离经之血亦是瘀血之说,即认为瘀血应表现于ITP病变的始终[5]。血小板减少症多属于中医的“气血不足”等范畴,以选用党参、黄芪等补气;当归、花生衣等养血,使气血生化有源。药理研究证实,花生衣、牛角腮等有增加外周血小板数目、提高血小板聚集性、黏附性及加速血小板内促凝物质释放,促进血小板伸展伪足的作用[6]。本方经临床使用,有效地提升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疗效较好。

综上所述,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在治疗难治性慢性ITP疗效显效,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显示出中医中药在该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次临床观察研究,试探索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对难治性慢性ITP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以及中医治疗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George JN,Woolf SH,Raskob GE,et al.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 practice guideline developed by explicit methods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J].Blood,1996,88:3-40.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81-282.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23-2224.

4田胜利.姚万中运用温肾填精凉血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J].上海中医杂志,2007,41(6):12-13.

篇5

第二条 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定点医院是基金会认定的从事尘肺病治疗,实施尘肺病康复工程的医疗单位。

第三条 定点医院的隶属关系不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明确的医疗资质不变、基本管理制度不变。

第四条 设立定点医院的原则

(一)方便患者,就近治疗原则。在尘肺病的发病率、发病人数高的地区,设立定点医院,以便患者及时就近治疗。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尘肺病治疗工作的实际需要,搞好设立定点医院的规划,要考虑定点医院的地理区位,力求布局合理,避免重复建设。

(三)严格培训,坚持条件的原则。对于拟成为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必须进行严格培训,认真考核。定点医院必须符合基金会规定的条件。

(四)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治疗工作必须做到安全有效,万无一失,确保受治尘肺病人的安全。

第五条 定点医院应具备的条件

(一)能够独立、规范地承担大容量双肺灌洗或综合治疗康复任务的二级以上资质的医疗单位。

(二)定点医院或其职业病医师应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尘肺病诊断或健康监护资质。

(三)具有符合需要的尘肺病治疗的相关医疗设备、器材和设施。

(四)有严格的医疗管理制度。

(五)采用大容量双肺灌洗的,须经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

(六)院领导班子对尘肺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热心公益,支持基金会开展慈善事业。

第六条 申请定点医院的程序

(一)申请单位要经其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同意,并向基金提出书面申请。

(二)申请单位要向基金会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书;

2.上级行政主管单位的书面意见;

3.医院的人员、设备、资质证书、管理办法和组织机构等情况。

(三)基金会秘书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如有必要,秘书处可派人进行现场考察。

(四)采用大容量双肺灌洗的医疗单位,基金会委托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对其有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指导其成功完成20例左右肺灌洗手术。培训合格后,北戴河疗养院向基金会写出书面培训报告,提出是否可以成为定点医院的建议和意见。如有必要,基金会可聘请有关专家对培训结果进行审核。

(五)基金会理事长办公会根据秘书处的意见进行讨论,符合定点医院条件的,明确其为定点医院,并下文通知。

(六)由基金会与定点医院上级主管单位共同举办基金会定点医院揭牌仪式。

第七条 定点医院的任务

(一)完成基金会和上级行政主管单位下达的尘肺病治疗康复任务。

(二)采用大容量双肺灌洗的定点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选聘符合资质的医护人员治疗,配备符合需要的医疗设备,确保医疗安全。

(三)积极参与基金会组织的尘肺病防治的科研和学术活动。

(四)在定点医院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组织病员,开展治疗工作。

(五)协助基金会募集善款。

(六)宣传普及尘肺病防治知识,推动尘肺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 定点医院的日常管理

(一)基金会对定点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基金会秘书处负责。

(二)基金会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执行基金会统计报表制度。每月5日前,定点医院将上月的治疗康复统计表报秘书处。基金会资助治疗费用的,每月结算一次。专款专用。

(三)定点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时,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处理的同时,必须及时报告基金会秘书处。

(四)制定规范的联系制度。定点医院要指定联络员与基金会秘书处保持联系,通报治疗、科研、募捐、宣传等情况。

(五)定点医院要及时总结工作,对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每年写出书面工作总结报基金会秘书处。

(六)基金会定期、不定期派员到定点医院检查指导工作情况,并向理事会报告。

(七)鼓励定点医院在治疗康复和科研等方面投入,开展新项目。支持科研立项,支持申请国家科研课题立项。基金会不定期组织定点医院工作和学术会议,加强信息交流。

(八)基金会对成绩突出的定点医院及医护、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九)对尘肺病治疗工作不负责任,或虚报治疗人数、冒领治疗经费,或发生医疗事故的定点医院,基金会视其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取消定点医院资格等措施。

第九条 定点医院不得对其他医疗单位擅自进行大容量双肺灌洗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受基金会委托的定点医院除外)。

第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篇6

【关键字】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

1 前言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试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1年01月04日开始实施,至今已超过两年。《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广东省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以及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作为行政处罚以外的处罚措施,能弥补行政处罚手段的不足,更好地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具体在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不仅与医疗机构的年度校验密切相关,还被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年度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评分依据。因此,大部分医疗机构管理者对于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甚至比行政处罚更为看重。然而,《办法》出台至今,尚缺少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者规范性流程,某些关键部分规定很模糊,对于卫生监督员的具体实施有一定难度。以下将着重指出《办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模糊点以及给予相应的解决意见,并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

2《办法》的几处模糊点

2.1《办法》中提到,在查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10个工作日内制作《广东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查实”的时间概念没有明确给出。

2.2《办法》中规定,“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单项分值为2分(含)以下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记分处理”。此处是理解为“不管有多少个不良执业行为,只要每一个不良执业行为单项分值为2分(含)以下的,无论最后累计记分是否超过2分,都可以当场记分”,还是理解为“最后累计记分2分(含)以下的,才可以当场记分”,还有待明确。

2.3卫生监督员将制作好的《通知书》送达医疗机构,由谁签收,《办法》无明确规定。

3 解决意见

根据《办法》的制定精神,以及深圳市卫生监督员执行的具体情况,以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意见,供大家参考应用。

3.1对于当场记分的情况,“查实”的时间即为当天;对于非当场记分的情况,一般会伴随行政处罚,这里,“查实”的时间应规定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时间。

3.2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对于医疗机构的年度校验以及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固综合考虑,当场记分的条件,应该是:当场可以查实不良执业行为,且医疗机构该次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在2分(含)以下的。累计超过2分的,应当进行领导审批程序,不能当场记分。

3.3《通知书》的签收人,是得到医疗机构相关授权委托的人。签收人要填写好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的授权委托书,并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签章,相关授权才能成立。

4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

《办法》实施至今已超过两年,逐渐显露出滞后性,以及与当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不相匹配,下面将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4.1前面已经提到,《办法》作为一个试行的管理办法,而且实施已超过两年,相关部门亟需出台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者规范性流程,解决模糊点、争议点,尽可能地统一各地卫生监督部门的操作流程,更好地监管、规范执法人员的具体操作。

4.2《办法》规定的某些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有待商榷,例如:常见的不良执业行为“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一次才记2分,而另一常见的不良执业行为“任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执业范围或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一次却记4分。医疗机构超范围执业和任用超执业范围人员同属严重违法行为,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两者的处罚相当。再例如:前面说到,医疗机构“任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执业范围以外或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一次记4分,而“使用一名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一次却记12分。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明确注明“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可见两者是等同的。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办法》规定的某些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还有待修改,使之趋于更加合理、公正。

篇7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五条 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六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

第七条 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八条 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由卫生部制定公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第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将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列入本行政区医疗技术目录。

第十条 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准予医务人员实施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卫生部公布的准予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第三章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

第十四条 属于第三类的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

第十五条 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实行第三方技术审核制度。

对医务人员开展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能力技术审核,由医疗机构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六条 卫生部指定或者组建的机构、组织(以下简称技术审核机构)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者组建的技术审核机构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卫生部可以委托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指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十七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在医学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

(三)学术作风科学、严谨、规范;

(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建立审核工作制度,制定并公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程序,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专家库。

审核工作制度、程序和专家库名单报送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技术审核机构专家库成员应当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法律服务机构,并担任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

(四)健康状况能够胜任评价工作;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技术审核机构聘请上述人员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限制。

第二十条 专家库成员参加技术审核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或者第三类医疗技术前,应当向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符合下列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

(一)该项医疗技术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相应诊疗科目;

(三)有在本机构注册的、能够胜任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与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其他辅助条件;

(五)该项医疗技术通过本机构医学伦理审查;

(六)完成相应的临床试验研究,有安全、有效的结果;

(七)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

(八)有与该项医疗技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九)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应当提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级别、类别、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相应科室设置情况;

(二)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三)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四)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关履历,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五)本机构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

(一)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

(二)申请的医疗技术未列入相应目录的;

(三)申请的医疗技术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间未满12个月的;

(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未通过审核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在12个月内向其他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同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再审核。

第二十五条 技术审核机构接到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后,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按照审核程序和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对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并出具技术审核报告。

第二十六条 技术审核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或者到现场核实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结论实行合议制。参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人员数量应当为3人以上单数,每位审核人员独立出具书面审核意见并署名。

技术审核机构根据半数以上审核人员的意见形成技术审核结论。技术审核机构对审核过程应当做出完整记录并留存备查,审核人员的审核意见与审核结论不同的应当予以注明。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确保技术审核工作的科学、客观、公正,并对审核结论负责。

第二十八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自做出审核结论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结论送达申请的医疗机构。

第二十九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申请材料、审核成员书面审核意见、审核成员信息、审核结论等材料予以永久保存。

第三十条 技术审核机构开展技术审核工作可以按照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第三十一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将审核结果报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

技术审核机构每年向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年度开展技术审核工作情况;未在规定时间报告年度工作情况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

第四章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第三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卫生部负责审定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方可审定其开展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

(一)技术审核机构审核同意意见;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应诊疗科目;

(三)该项医疗技术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相适应;

(四)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开展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经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后30日内到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诊疗科目项下的医疗技术登记。经登记后医疗机构方可在临床应用相应的医疗技术。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相应专业诊疗科目及其项下准予登记的医疗技术,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和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进行限定,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审核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第四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自准予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必要时,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实。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二)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三)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四)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五)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六)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出现第四十一条第(一)、(二)款情形的,负责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注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的相应医疗技术登记,并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出现第四十一条第(三)、(四)、(五)、(六)款情形的,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专家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复核。必要时,可以组织对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论证。根据复核结果和论证结论,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做出继续或者停止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决定,并对相应的医疗技术目录进行调整。

第四十四条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报请批准其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一)与该项医疗技术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设施、辅助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带来不确定后果的;

(二)该项医疗技术非关键环节发生改变的;

(三)准予该项医疗技术诊疗科目登记后1年内未在临床应用的;

(四)该项医疗技术中止1年以上拟重新开展的。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工作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三)责令医疗机构立即改正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审核。在定期审核过程中发现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二、四十三条规定,做出是否注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该项医疗技术登记、继续或者停止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决定。

第四十八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未经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擅自在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九条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已经准予登记的,应当及时撤销医疗技术登记:

(一)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不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规划的;

(三)未通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

(四)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

(五)医疗技术与其功能、任务不相适应的;

(六)虽通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但不再具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条件的;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条 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责令其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一)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擅自临床应用新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的;

(三)临床应用未经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的;

(四)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条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

(五)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立即停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

(六)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重新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或者擅自临床应用需要重新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的;

(七)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准予医务人员超出其专业能力开展医疗技术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未经医疗机构批准,医务人员擅自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由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五十三条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技术审核机构技术审核工作的监督管理。技术审核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取消其技术审核机构资格:

(一)通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

(二)超出技术审核权限或者超出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医疗技术目录,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

(三)受理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的;

(四)严重违反技术审核程序的;

(五)不能按照本办法规定完成技术审核工作的;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技术审核机构在第(一)、(二)、(三)、(四)项情形下做出的审核结论,卫生行政部门不作为批准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的依据;已经准予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撤销。

第五十四条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对参加技术审核工作的专家库成员进行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专家库成员资格,5年内不再聘请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并及时通报其所在单位及指定技术审核机构的卫生行政部门:

(一)在技术审核工作中不能科学、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的;

(二)严重违反技术审核程序的;

(三)不能按照本办法规定完成技术审核工作的;

(四)在技术审核过程中弄虚作假、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五条技术审核机构工作人员在技术审核过程中滥用职权、弄虚作假或者非法收受财物以及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禁止其参与技术审核工作,并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技术审核机构5年内不得再聘任其参加技术审核工作。

第五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技术审核工作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前已经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医疗机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没有提出技术审核申请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决定不予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的,一律停止临床应用第三类医疗技术。

本办法前已经临床应用的第一类医疗技术和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与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五十八条异种干细胞治疗技术、异种基因治疗技术、人类体细胞克隆技术等医疗技术暂不得应用于临床。

第五十九条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试验管理办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六十条 法律、法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一条本办法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克隆治疗技术、自体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中枢神经系统手术戒毒、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技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技术、瘤苗治疗技术等。

二、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同种器官移植技术、变性手术等。

篇8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化;会计的发展

一、前言

教育和医疗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医疗一直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几乎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难点,三农问题同样突出,农民、农村的医疗同样重要,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在农村医疗上面,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众多的农民群众可以看得起病,看得上病。国家大力扶植医疗事业,因此,医院本身处在国家和人民的中间机构,接受着国家和人民的监督,医院自身的管理也备受关注。随着现代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的会计制度从电算化发展到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对医院的财务会计进行有效得管理,试图建立起能覆盖全人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的特俗国情,我国的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疗相关的会计体系。而且,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的人才还比较少,相对比较缺乏,软件条件、硬件设施还不是很过硬,这些都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颁布了《新医院会计制度》,目的是加强医院方面的财务会计建设,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在完善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同时,还需要对现在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现代化需要。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

为了使我国的医疗水平上一个台阶,国家颁布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这一个制度的颁布促进了我国的长远利益,为了确保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而为了晚上会计信息化,那么前提就应该是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学习。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同旧医院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更能促进医院的会计制度的发展,对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更有利,更能保证会计相关信息的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也更能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新医院会计制度是利国利民的,是适应国情发展的,新医院制度是分等级层次制度的,从省级、市级以及县级、村级单位进行覆盖,力图建立覆盖所有地区、所有人的医疗卫生体系。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传统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对一些具体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将财产公示,将明细公示,同旧会计制度相比,新医院制度对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管理方向。医院会计报表要真实、要明确,要进行审核,要进行证明,同时要进行公示,同时要报送即时。对一些涉及到医院建设的一些核算内容也要进行统计,使新制度的版本更有效果,更能达到人们的要求。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新医院会计制度跟旧的医院跨及制度相比,有几方面进行了强化,强化了预算约束与管理,夯实了资产负债信息,资产方面的收支进行分类核算,并且进行规范化操作,对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改革医院会计制度,努力发展新制度。以上是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特点也有很多,具体如下:实行了“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合理的对收支进行分类规划,达到收支平衡,对资产,财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奖励制度,惩罚制度,严格执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对于推进医疗机构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财政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四、具体核算方面的变化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很多方面的核算进行了规定,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于核算,要认真进行把握,这样才能做到新制度的贯彻实施。

(一)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的核算:这个是住院病人医疗治疗方面的核算功能。

(二)应收医疗款的核算:这个是对应该收取的医疗方面的的款项内容,具体包括各类病人。

(三)预付账款的核算 :这个是对预付款方面的核算。

(四)其他应收款的核算:这个是对其他应收款方面的核算,例如财政应返额度方面之外的一些应收款等等。

(五)坏账准备 :这个方面是对应收款项方面的坏账方面的核算,以及准备方面工作。

(六)库存物资的核算:库存物资核算是对医院所具有的资料,材料、设备等固定资产或者是耗材方面的核算,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取得库存物资的核算,又细分为外购物资的核算和接受捐赠的库存物资的核算;库存物资发出的核算这两种核算内容,库存物资发出的核算指的是库存物资发出应按规定办理领发手续,填写出库单表,经办人员需签字,主管领导批准等。

此外,还有在加工物资的核算以及固定资产方面的核算等等很多方面,这些都构成了新制度下,不同内容的核算,对这些核算进行认真的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才可以顺利的得到贯彻执行。新制度最大的变化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将折旧额计入成本费用。这样以财政补助收入或科技项目补助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也要计提折旧,但其折旧额不计入成本费用,而是冲减其他方面的基金。

五、结语

医疗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医疗影响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是中国的国情,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在医疗上面,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大力扶植医疗事业,随着现代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的会计制度从电算化发展到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对医院的财务会计进行有效得管理,试图建立起能覆盖全人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医院一定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充分的发展自己,与时俱进,保持创新,努力改革发展,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杨宏英.浅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8)

篇9

[关键词] 奈达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骨髓抑制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b)-0141-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rul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duced by Nedaplati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reasonable use of Nedaplatin and preventing or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and harm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Methods Total of 119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induced by Nedaplatin collected in the Tumo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patients' gender, age, primary illness, report personnel, drug combination or no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sage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e influence on primary illness, and so on. Results Among 119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108 cases (90.75%) had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hich mainly showed myelosuppression (89.08%), the occurrence was mainly happened in elderly patients (67.22%), and the drug combination was the most (97.47%). Among 119 cases, the mainly reported crowd was pharmacists (88.23%).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of hematological toxicity of between single large dose delivery and multiple small dose delivery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myelosuppression of Nedaplatin is always high, 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and disposed and reported in time, especially in elderly patients. The physician should use multiple small dose delivery or single large dose delivery according to the drug tolerance of patients.

[Key words] Nedaplatin;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asonable drug use; Myelosuppression

奈达铂是铂类广谱抗癌药物,其抗癌机制与顺铂相同,即与癌细胞的DNA碱基结合,阻碍DNA的复制,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可以较好地应用在头颈部癌症、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卵巢癌、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1-4]。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奈达铂使用非常广泛,临床药学室收集的奈达铂所致药物不良反应亦逐年增多。统计2015年1~12月份奈达铂使用病例1675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119例(7.10%)。为了解奈达铂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现将我院2015年1~12月份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有关奈达铂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奈达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收集、整理2015年1~12月我院医务人员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奈达铂所致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因果关系分析判定标准(即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5]。回顾性分析119例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原发病等)、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转归、治疗等。

1.2 给药方法

小剂量多次给药方法: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80~100 mg/m2分3 d给药;大剂量单次给药方法: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80~100 mg/m2单次给药。我院奈达铂小剂量多次给药剂量为50 mg,qd,连续3 d给药,大剂量单次给药剂量为150 mg,qd,一次性给药。

1.3 不良反应报告类型评价标准

肝损害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为苏药监测[2010]9号文件《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6]。重度肝损害:谷丙转氨酶(ALT)≥10×正常值上限(ULN),伴5×正常值上限(ULN)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7]。Ⅳ度骨髓抑制(即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和性别分布

119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85例(71.43%),女34例(28.57%),均为汉族。患者年龄最大77岁,最小37岁。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

2.2 不良反应原发病分布

119例不良反应中,原发病为食管恶性肿瘤的73例(61.34%),鼻咽恶性肿瘤27例(22.69%),肺恶性肿瘤7例(5.88%),腭恶性肿瘤2例(1.68%),卵巢恶性肿瘤2例(1.68%),腮腺恶性肿瘤2例(1.68%),其他还有贲门恶性肿瘤、宫颈恶性肿瘤、会厌恶性肿瘤等。

2.3 联合用药与严重程度

奈达铂单药发生不良反应3例(2.52%),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116例(97.47%)。119例中,严重不良反应108例(90.76%),普通不良反应11例(9.24%)。严重不良反应中表现为Ⅳ度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的106例(98.14%),肝功能异常2例(1.86%)。见表2。

2.4 不良反应结果和关联性评价

119例不良反应结果中74例痊愈,43例好转,1例不详,1例未好转。关联性评价为肯定的有2例,评价为很可能的有117例,报告人与报告单位评价一致。

2.5 对原发病的影响

119例不良反应中对原发病无影响的3例(2.52%),使病程延长的116例(97.48%)。使病程延长时间长短不一,病情严重情况不同,延长住院天数最长的为22 d,最短的为0 d,平均每例延长住院天数4.54 d。见表3。

2.6 不同职业人员上报情况

119例不良反应中临床药师上报105例(88.23%),临床医师上报7例(5.88%),护理人员上报7例(5.88%)。

2.7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我院奈达铂单药或联合化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中位时间为化疗后第7.7天,68.07%发生在化疗后7~

2.8 奈达铂的小剂量多次给药与大剂量单次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19例不良反应中,小剂量多次给药累及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40例,大剂量一次给药累及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68例,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3 讨论

3.1 年龄和性别分布

119例不良反应中,男85例,女34例,比例为2.5∶1,男性所占比例较高,其原因为,报告病例中男性食管恶性肿瘤和鼻咽恶性肿瘤例数较多(84.0%)。有研究资料显示,男性食管和鼻咽恶性肿瘤患病率高于女性[9-10],食管与鼻咽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方案中常含有铂类药物,奈达铂的使用频度较高[11-13],因此,男性不良反应发生例数高于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集中在60~

3.2 不良反应报告类型及原发病分布

119例报告中,原发病为食管恶性肿瘤的73例(61.34%),与奈达铂在我院食管恶性肿瘤中使用频次高有关,亦与奈达铂的抗瘤谱一致。我院2015年使用的奈达铂国药准字分别为H20030884和H20064295,其中03、06分别代表取得批准文号之年的公元年号的后两位数字,即代表2003年和2006年,至2015年时已满其新药监测期。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要求,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只需报告其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15],由表2可以看出,收集的119例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108例(90.75%),一般不良反应11例(9.24%),基本符合要求。

3.3 不同业人员上报情况

2009年《江苏省医院药事工作评价标准》(试行)要求医师报告数量不少于全部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的30%[16]。我院临床医师上报比例仅占5.88%,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不良反应的概念不理解,怕引起医疗纠纷;二是临床工作繁忙,或是认为不良反应太常见而无须上报,这也是目前医务人员对不良反应上报认知的普遍情况[17]。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临床药师应积极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必要时可反复进行培训,提高医师的药物安全性意识和参与度。另外可建立奖惩制度,对不良反应工作进行行政考核,并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行政干预,有利于临床医护人员积极上报不良反应。

3.4 不良反应发生特点

张彬玉等[18]研究的奈达铂骨髓抑制发生率为80%左右。2015年我院收集的119例奈达铂不良反应中,109例(91.60%)表现为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粒细胞缺乏可引起发热、继发感染,严重时导致感染性休克;血小板减少所带来的危险主要是出血,包括皮肤黏膜、牙龈、鼻腔的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及头颅出血,危及生命;血红蛋白下降不仅可引起贫血,而且对血液运载氧的能力也会有影响,严重的会有心慌气短,甚至心脏扩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在使用奈达铂时严密监测骨髓功能,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以减少奈达铂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

本研究中奈达铂发生不良反应的中位时间为化疗结束后第7.7天。68.07%的不良反应发生在化疗后7~

化疗中联合用药是增加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19]。119例不良反应中奈达铂单药发生不良反应2例(1.68%),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117例(98.32%),联合用药明显增加了奈达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可能与联合化疗方案中抗肿瘤植物药、抗代谢药等均具有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有关,亦可能因为部分患者已接受过多次疗程的化疗,机体的造血功能已遭受损伤,再次接受化疗后骨髓抑制更易发生[20]。因此,在奈达铂联合其他药物化疗时,更应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于年龄大于65岁、既往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当再次接受化疗时,若未降低剂量强度可预防性使用促髓细胞生长因子药,或者直接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强度,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1]。

从转归来看,74例痊愈,43例好转,1例未好转,说明经过积极治疗后,绝大多数(98.3%)能好转。1例不详,因发生粒细胞缺乏后,仅用药1 d,患者要求出院,未在医院进行治疗,医师无法获得最终治疗结果。119例不良反应平均每例延长住院天数4.54 d,均使用药物进行了对症治疗,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个别病例严重到终止化疗,119例不良反应中延长住院时间最长达22 d,奈达铂的化疗间隔周期一般为21 d[22],直接影响了正常治疗方案的实施。为降低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临床医师应规范药物治疗,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护,临床药师对上报的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分析,医、药、护共同协作,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奈达铂大剂量单次给药组和小剂量多次给药组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总体相似[23]。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奈达铂小剂量多次给药与大剂量单次给药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因此,本结果与文献报道是一致的。考虑其原因,可能是奈达铂联合用药有关;另外,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难免资料收集不全造成偏倚,也可能和样本量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临床医护人员在使用奈达铂过程中和使用结束后,均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是骨髓抑制,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带来的危害。对于奈达铂小剂量多次给药与大剂量单次给药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血液系统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文献报道在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方面单次给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小剂量多次给药略少,并有统计学差异,在心脏毒性方面小剂量多次给药比大剂量单次该药更安全[23],因此临床医师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酌情选择用药。

[参考文献]

[1] Barton MK. Oxaliplatin in the adjuvant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 [J]. GA Cancer J Cfin,2012,62(1):3-4.

[2] Alberto ME,Butera V,Russo N. Which one among the Pt-containing anticancer drugs more easily forms monoadducts with G and A DNA bases A comparative study among oxaliplatin,nedaplatin and carboplatin [J]. Inorg Chem,2011,50(15):6965-6971.

[3] Aitini E,Rossi A,Morseli P,et al. Economic comparison of capecitabine+oxaliplatin and 5-fluorouracil+oxaliplatin in the adjuvant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 [J]. Cancer Manag Res,2012,4(1):99-103.

[4] 徐嘉文,杨春艳,林芸,等.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2):2758-2761.

[5] 李博,高蕊,李睿,等.物临床试验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关联性判定方法研究探讨[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2):1465-1470.

[6]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S].苏药监测[2010]9号.

[7] 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WHO标准)[J].癌症,1992(3):254.

[8] 程斌,翁琳,王增.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药房,2010,14(2):1310-1312.

[9] 于世英,胡国清.肿瘤临床诊疗指南[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89.

[10] 曹小琴.食管癌发病水平及变化趋势[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21):932-936.

[11] 廖思辉.奈达铂单药同期放化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9):133-134.

[12] 任育江,王阁,胡南,等.不同诱导化疗方案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4,25(22):2064-2066.

[13] 莫娟梅,崔建东,张羽,等.奈达铂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9):162-165.

[14] 田德蔷,杜彦,任淑萍.我院64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师,2008,11(3):339.

[15]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81号.

[16]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院药事工作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S].苏卫医(2009)31号.

[17] 范蓓蓓,苟小军,杨晓露,等.我院不同职业和职称医务人员对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J].中国药房,2016, 27(15):2024-2027.

[18] 张彬玉,姜晓春,张琳琳,等.奈达铂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3(14):2569-2572.

[19] 华建,翟青,郭伟剑,等.我院56例奥沙利铂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4):321-322.

[20] 陈榕钦,郑虹,李扬,等.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护理研究[J].医学前沿,2011,1(22):329-330.

[21] 福建省恶性肿瘤辅助治疗临床用药指导原则(试行)[S].闽卫医函[2009]960号.